明天大陈岛船票海面风浪几级

“东海明珠”大陈岛--椒江
[ 编辑:台州门户网 |&时间: 02:59:02
| 浏览:3337次 | 来源:
&导游内容大陈岛概况→航途中→快艇驶至一江山岛洋面→下大陈环岛公路中→渔师庙→浪通门(屏风山)→甲午岩景区(104高地、思归亭、甲午岩、扁担岛、飞虎崖)→元宝山风力发电站→大陈岛垦荒纪念碑→作战坑道→大陈岛青少年宫(大陈岛沙盘、图片室、陈列室、胡耀邦纪念室)→天后宫→乘船至上大陈→风门岭→帽羽沙砾石滩→庄周庙→像斗岙水上碉堡群→胡宗南指挥部遗址→乌沙头砾石滩→大半天小半天→大陈渔港 【航途中】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陈岛观光旅游,我是大陈岛的全程导游,叫我小某就行。下面将由我陪大家游览大陈岛的美丽风光,并为各位讲解大陈岛的历史及人文概况,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与配合,谢谢!现在“庆达号”正开往大陈岛,大家将在1个半小时后抵达目的地。下面,我将大陈岛基本情况向各位作一下介绍:大陈岛位于东海之滨台州湾口外,介于舟山群岛和南麂山列岛之间,由上、下大陈等29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距台州市区29海里,是国家一级渔港、省级森林公园和省海钓基地,也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素有“东海明珠”之称。大陈镇下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500余人。大陈岛在地图上是个不起眼的小岛,但她有着历史赋予的传奇色彩。上世纪50年代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曾多次登岛,国民党军队在岛上设有浙江省政府“江浙人民反共总指挥部”、“温岭县政府”等机构。日,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一举攻克了一江山岛,国民党部队在美军第七舰队的掩护下撤离了大陈岛,并带走全岛居民14911人去台湾。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从大陈岛的甲午岩方向登上了下大陈岛,大陈岛及附近各岛屿获得了解放。1956年以后,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垦荒队员响应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的号召,登上大陈岛,重建大陈岛。在大陈岛部队、垦荒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大陈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拥有300吨级客货两用码头一座,1150千瓦的电厂一座,水库4座,总蓄水量为34万立方米,建成40公里长的环岛公路,开通了国内外程控直拨电话和有线电视,集镇面貌大为改观,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渔工业总产值约2亿元,渔民人均收入约8000余元。大陈岛山海一体,水天一色,绿树成荫,一派葱茏,以奇礁兀立、高天阔海的海岛自然风光著称,以“十景四忆”传为美谈。“十景”是旗峰映日、骑龙远眺、屏山灯景、五虎啸风、风岭古垒、危庙涛声、古寺晨钟、玻坑涤衣、楚腰浪舞、浦口归帆;“四忆”指的是新亭怀古、孤礁望夫、南康烟月、天半人家等四处景点。上大陈岛以优美的海港自然风光、沧桑的历史遗迹、奇妙的海蚀景观和天然的海滨浴场为特色。下大陈岛(也就是大家等会靠岸的岛屿)以繁荣的渔港风貌、雄奇的海蚀地貌、神秘的海神寺庙和珍稀的海岛植物景观为特色,现代建成的大陈岛青少年宫、垦荒创业陈列馆、胡耀邦纪念室以及风力发电机群等更为下大陈增添了丰富的旅游内涵。有着“东海第一大盆景”之誉的甲午岩,似长剑刺天,惊涛拍岸时异常壮观,堪称一绝。思归亭、望夫礁、七姐妹礁以及屏风山、浪通门等景观亦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大陈岛还有着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全国闻名的大陈黄鱼、石斑鱼,种类繁多的贝壳类,可为游客提供富有海岛特色的美味佳肴。品种齐全的海鲜干腌制品,如黄鱼鲞、墨鱼鲞、鳗鲞、虾皮、炊皮、虾米、咸带鱼、蟹板、鱼生等,可供游客品尝购买。盛夏之际,海风送爽,清凉宜人。因此大陈岛是理想的旅游休闲、渔业观光和度假避暑之胜地。大陈岛同时也是我国海防文化典型地区。纵观历史上军事事件,从晋唐“三百年海乱”到元末方国珍起义,从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寇、明末清初郑成功操练水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轰轰烈烈的各个时期的战争长篇使得大陈岛名震中外。大陈深厚的历史沉淀铸造了独特的人文景观,2004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浙江东海文化明珠”,2005年又被评为“浙江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近年来,当地政府围绕“建设海洋开发、旅游度假、避风港三大基地”的思路,发扬“大陈岛垦荒精神”,全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海水养殖步入良性循环,形成了以鲍鱼、扇贝和大黄鱼养殖为主,贻贝、海带、海藻为辅的规模化养殖;以鱼粉加工为主的乡镇工业生产稳中有升,旅游经济初见成效。各位游客,大陈岛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各位如有意投资,千万不要错失良机哦!(播放大陈岛及椒江宣传片)【快艇经过一江山岛洋面】各位旅客,大家请往东北面看,那座岛屿就是著名的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一江山岛。在快艇中,还是先听小某讲一段“一江山岛”的战争历史吧!1949年浙江大陆解放后,驻浙蒋军退守大陈诸岛,组成了“大陈一江山地区司令部”。岛上驻有国民党第四突击大队1100余人,他们在岛上构筑三线阵地,配置四层火力网,筑有明暗碉堡154个。各线阵地和各碉堡之间以战壕、交通沟贯通,阵地前沿还密布铁丝、地雷、绊网等障碍物,构成了国民党军永久性环形防御工事体系。国民党军洋洋得意,自吹为“美国造击不沉的战舰”。1954年7月,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尽快攻占一江山岛,为解放沿海国民党占领的岛屿创造有利条件。8月,华东军区组成浙东前线指挥部,以张爱萍为司令员,确定以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形式发起解放一江山岛之战。日,经国防部长彭德怀报请党中央同意,决定于1月18日发起一江山战役。日上午8时,空军和炮兵对一江山岛实施破坏轰炸和射击,摧毁国民党军工事。12时15分,登陆部队自金门岛、头门岛锚地起航,分三路以大队双向纵队队形向一江山岛驶进。14时33分,登陆部队第一梯队三个营按预定计划登陆并夺取国民党滩头阵地。经过两小时激烈战斗,我军登陆部队击毙国民党一江山守备司令王生明部下519人,俘虏国民党第四突击大队大队长王辅弼部下567人,缴获火炮等各种轻重武器1000余件,全方位占领了一江山岛!一江山岛战役作为我陆海空三军成功的海岛登陆战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它可与西西里岛登陆战、诺曼底登陆战相提并论;在全国国防教育基地中,它可与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齐名;在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它是唯一一个海岛旅游区。大陈岛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下船后,按照手中的安排表对号入座,换乘已等待在码头的汽车。
(导游先行,候车旁招呼自己的团员)◎下大陈景点◎【环岛公路中】请各位从车窗往外看,这里就是大家今天要参观游览的大陈岛了。车窗外,一望无际的海面波光鳞鳞,和煦的阳光折射在两岸青山间,海风迎面扑来,浓郁的海岛气息已弥漫在我们的车厢内。各位游客,这略带咸味的海风可能已经刺激起大家想即刻畅游大海的欲望了吧!大家别急,听小某将这一段讲完。大陈岛拥有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6.7度,这种气候和环境很适合海钓。从1991年起,大陈岛已多次举办了“国际海钓节”。夏秋季为登岛海钓的黄金季节,大家在这个季节上岛,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下面即将开始海钓,待会大家下车后,按照安排表对号入座,登上停在岸边的海钓船后,就可以尽情感受海上垂钓的乐趣啦!。【就餐后】各位游客,刚才我们饱了口福,下面就要饱眼福了,对大陈岛景点的观光考察现在开始。【渔师庙】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渔师庙。渔师庙位于下大陈五虎山下,依山傍海而建,因环岛公路的建设需要才上移至此。渔师庙外涛声澎湃,庙内高楼静寂,是古代文人雅客吟诗会友的优雅之所。文人林位东曾有诗写道“危岩削壁映翠微,古庙无声画掩扉,独立斜阳人寂静,波涛声里乐忘机”。被椒江历代文人传为美谈的“危庙涛声”便由此而来。渔师庙内供奉着渔师大臣。传说中渔师是我国古时掌管捕鱼的官属,还有一种说法是渔师是东海的海神,能够保佑渔民出海平安、捕捞丰收。所以每当渔汛出海前,渔民们都要先到渔师庙上香、供奉、祭拜,祈求一帆风顺、满载而归。以渔师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对渔民有较强的影响力,渔师庙与天后宫、关帝庙串联成了大陈岛宗教旅游之场所,规模宏大,倚山面海,景色优美,香火甚旺。渔师庙名声在外,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宗教场所,更重要的是这里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曾先后在此歇宿。日,蒋介石乘坐“峨嵋号”旗舰,抵达大陈岛视察,当晚住在上大陈208高地,即大半天部队防卫指挥部,7日下午来到下大陈,当天晚上就住在这座庙里。日,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攻打一江山岛,当时国民党大陈防卫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一江山解放后,蒋经国也就是在这里布署了“金刚计划”,将近1.7万的大陈居民全部带往台湾。在老庙址后面,有一个防空洞,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是国民党为躲避解放军炮火所挖的藏身洞,也是蒋介石当年所住的地方,因为当年修建环岛公路已有部分损坏,现在仍可看见其残壁。 【浪通门】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的就是大陈岛巨浪碑,这座巨浪碑就是为纪念1997年的那场巨浪而立的,上面有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书坛“德艺双馨”艺术家、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常务副社长郭仲选先生的题字。浪通门位于下大陈东北角,对岸是屏风山,这里属大陈岛强风浪区,本岛山体与屏风山构成喇叭型态势。中间原有水道相隔,1975年修建防波堤,将屏风山与本岛连接起来,立于防波堤上,东侧长浪滚滚,北侧屏风山突兀,有如一幅大笔挥就的山海图。大堤于1987年即遭台风严重损毁,1997年坝体毁于11号强台风,当时狂风怒吼、巨浪滔天,巨浪撞击着礁石激起浪花高达三十六米。风暴中,巨石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浪通门大坝向西北平移了数十米,成为一堆砾石滩。现在我们看到的对岸有石质台阶的地方,就是堤坝原来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大陈海浪威力之巨大。南京河海大学教授在国际水文研究会上认定“浪通门巨浪”为世界之最。浪通门便以海流湍急,海浪汹涌而得名。大家注意看,浪通门海蚀地貌也有其特别之处,基岩纹理交错,发育成一条条纵向小海蚀槽,部分岩面嶙峋凸起,又似微雕石笋。【屏风山】大家请往对面看,对面的小岛,悬崖陡立,壁如刀削,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它因为形状像一座屏风而得名。山上现在还遗留有国民党时期的碉堡、水牢、杀人坑、简易军营等战争遗迹,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驻扎在岛上的解放军部队营房和山顶矗立的灯塔,当夜幕降临,茫茫大海一片黑暗时,这高高的灯塔光芒四射,为航船指点迷津,明确方向。【甲午岩景区】现在我们到达的景区是甲午岩景区。(104高地)大陈岛是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前的最后一个据点,蒋介石及蒋经国在此悉心经营大陈防务,当时岛上有部队万余人,修筑了大量的碉堡、战壕、坑道等军事设施,是浙江沿海军事遗迹保存得最多最完好的。104高地上建有碉堡,战壕遍布全山,位于半山的坑道长约150米,内有水池、屯兵处及弹药库等军事设施。大陈解放后,为实现战略性军事防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陈岛上连续作业,开挖战壕、坑道,并进行每年两次的军事演习。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台海形势趋于缓和,加上军队的缩编减员,这些坑道丧失了原有功能,一度杂草丛生。为加强青少年的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大陈镇政府专门对坑道及壕沟进行了整修,恢复了历史面貌。【思归亭】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凉亭我们今天叫她“思归亭”,是2006年更名的。思归亭本不叫思归亭,史料记载叫“中正亭”。关于这座凉亭的名字还有这么一段演变的过程:日,蒋介石率属僚从台湾到大陈岛巡视时曾到此休憩、观景,这年的秋天国民党温岭县政府在此修建了木质结构的凉亭,命名为“中正亭”,后来因年久失修毁坏了。1988年10月,大陈镇政府在原址重修凉亭,当时定名为“美龄亭”。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上岛视察,在美龄亭前听导游讲解大陈撤退历史,当知道现在大陈籍台胞有十多万时,建议将亭更名为“思归亭”。【甲午岩】请大家往下看,这就是著名的“东海第一大盆景”甲午岩。甲午岩是大陈岛的一处独特奇景,奇峰屹立,气势壮观,由两块巨大的礁石组成,岩层垂直如削,造型雄奇,故有“东海第一大盆景”之称。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甲午岩,感受不同。隔岸观甲午岩风光,只见两岩相对壁立,高数十丈,巨礁拔海而立,气势雄壮;站在甲午岩前观其景,则如临深渊,海水摔岩回荡,使人胆战心惊;从侧面望甲午岩,奇峰凹凸圆浑有致,形如迎风起航的帆。关于甲午岩,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岛上有一对恋人,由于渔姑长得非常漂亮,当地一个恶霸非得要她做小妾,这对恋人就决定乘船私奔,下决心生不能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当船开到这儿的时候,由于他们心里慌,再加上风浪大,结果一不小心两人撞礁身亡。他们的情意感动了土地公公,但土地公公自感法力微小,心有余而力不足,就去求助如来佛祖,如雷佛祖也被感动了,就在船撞礁的地方,把他们变成了紧紧依偎在一起的两块巨石,让他们永远也不分离。来到甲午岩之前,可能有的游客会猜想她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甲午战争”有关联,其实,没有一点关系。之所以叫甲午岩,是因为以前本地老百姓用来捕鱼的木质帆船上有一个插桅杆的基座叫“夹木五”,就是夹子的夹,木偏旁加上一个“五”字,它的形状与这两块岩石非常相似,所以当地人就把这两块岩石叫做“夹木五岩”,后来取其谐音,写为“甲午岩”。日,我人民解放军就是在甲午岩登陆大陈的。【扁担岛】现在我们往前面看,前方有三座小岛,叫做洋旗岛。洋旗岛为浙江中部最东的岛屿,分为上屿、中屿、下屿三岛。下屿山上立有国界牌,上面写有“中国领海基点方位点”字样,是我国海上基准点,从这个基点再往东12海里便是公海了。洋旗岛也叫扁担岛,这里也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一次王母娘娘在大陈岛举办寿宴,吩咐一仙女到金清搬运仙桃。这个仙女偷懒,用我们椒江的方言说是“懒人担重担”,为了少走几趟,她把仙桃装得满满的,没想到还没到大陈,扁担就断掉了,扁担、箩筐和仙桃掉入大陈洋变成了扁担岛。大家远远看去,是不是感觉惟妙惟肖呢?中间一条像不像折断了的扁担?两头像不像装满仙桃的箩筐?请各位再仔细看,两块小的礁石就好像是扁担两头防绳滑脱的挂钩。请大家往下走,脚下当心,注意安全。飞虎崖就在前面了。【飞虎崖】飞虎崖位于大陈岛的南部,邻近甲午岩,面朝东海,景色独特,形状险峻。其岩石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一个大峡谷,它的最宽处约10米,深约20米,长约150米,两岸悬崖峭壁,下面波涛澎湃。好了,我们再来看飞虎崖另一侧较为平坦的海蚀礁,海蚀礁的旁边是观日出的好地方,人称“观日亭”。在观日亭处可远眺大海、碧波、船帆,也可远观甲午岩、扁担岛等胜景。 【元宝山风力发电站】各位游客,这里就是大陈岛元宝山风力发电站,元宝山上耸立着的一排迎风旋转的大风扇就是风力发电站的发电机。这是一项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合作的项目,工程由丹麦科威公司承建,1988年4月破土动工,同年12月3日建成3台总容量为165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投入运行,并入大陈电网。另外,还在大陈电厂安装了280千瓦柴油发电机组一台(产自美国),与风力发电互补使用,形成风/柴互补供电系统。同年还建成了“太阳电池电视差转系统”和“海底电缆”。 【大陈岛青年垦荒纪念碑】各位游客,这块就是“大陈岛垦荒精神”纪念碑。当年447名垦荒队员在岛上艰苦创业。1996年1月,在垦荒队员上岛四十周年之际,由垦荒队员代表提议建设这座“大陈岛垦荒纪念碑”。碑名由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前线总指挥、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纪念碑背面镌刻的是胡耀邦同志的手迹“艰苦创业,奋发图强”。 【作战坑道】大陈岛解放后,为实现战略性军事防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发扬连续作战作风,在全岛开挖了大量战壕和坑道,并每年举行两次军事演习。为了增强国防意识,大陈镇人民政府对这一段坑道进行了整修并开放,以此来加强对青年一代的国防教育。 【大陈岛青少年宫】大陈岛青少年宫位于下大陈岛南田山头上,它是一座造型优美、林木茂盛、环境幽雅的行宫式建筑群。建筑群占地21亩,始建于1984年,总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东西长103米,南北长87米,东邻已建成的影剧院,南临公路,西端为百果园,北望大陈港。大陈岛青少年宫地理位置优越,站在此处,可以饱览四周山峦起伏的秀丽景色,可以远观错落有致的大沙头繁华港口,极目远望海天一色,大陈岛犹如茫茫大海中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大陈岛的历史是一部传奇的历史,而大陈岛青少年宫更为大陈的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84年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关心下,国家拨款31万元兴建了这座大陈岛青少年宫。1985年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门口悬挂的牌匾就是胡耀邦总书记亲笔题写的。1995年,大陈岛青少年宫被椒江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5月,椒江区政府出资50万元对其进行了全面整修。2005年,大陈岛青少年宫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四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陈岛青少年宫由胡耀邦纪念室、陈列馆、多功能厅、图书馆等组成,宫内陈列着大陈岛发展过程的所有文史资料,其中反映大陈垦荒精神和历史的陈列品就有200余件,许多重要人物登岛视察的珍贵照片也在这里得到比较完整的保留。【大陈岛陈列馆沙盘前】各位请看,这就是大陈岛的全貌了。大陈岛是省级森林公园、省海钓基地,也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岛上有水库4座,总蓄水量34万立方米;建有柴油发电厂,可保证岛上用电自给自足。上大陈像是一条龙(指出龙身的位置),下大陈象一只凤(指出凤的位置),古人曾说过大陈岛是龙凤呈祥之宝地。另外,大陈岛名字的由来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陈岛原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发生沉降,与陆地分离,沉没的“沉”与耳朵旁的“陈”谐音,而演变为大陈;另一种说法是,从前太平县(即现在的温岭市)有一个船老大,姓陈,他第一个发现了这座岛屿,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此岛命名为大陈岛。沿着环岛公路,大家来找一下我们刚才去过的几个景点。大家请看,这里是“渔师庙”,这里是“屏风山、浪通门”,这里是“甲午岩”,这里是“大陈岛垦荒纪念区”,我们现在的位置就在这里。好了,沙盘就简单介绍到这里,请大家跟我到图片室。【图片室】各位游客,小某刚才在104高地、思归亭、大陈岛垦荒纪念区等景点都讲到了大陈岛的历史,在图片室里,咱们还要将大陈岛的历史重新回顾一遍,因为大陈岛源远流长的历史是贯穿全程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陈岛仍为国民党残军把守,日,我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了一江山岛。日大陈岛解放,但因战争创伤及国民党人为破坏,一万余人被迫迁往台湾,造成岛上满目荒凉。我人民解放军进驻大陈岛后,解救出卧病在床大概60多岁的孔江波老人及被国民党囚禁在洋旗岛和屏风山的59位居民。孔江波是原大沙头村村民,执拗又质朴的他对大陈岛充满着深情,当时他身患重病,蒋军武力胁迫大陈岛居民撤到台湾时,他坚决让家人把棺材摆在床前,意思是“生死都是大陈人,死也要死在大陈岛”,这才没被国民党带往台湾。1956年1月,团中央书记胡耀邦视察温州,温州团市委领导将大陈居民东迁的情况向胡书记作了汇报。胡耀邦向温州青年发出了“组成志愿垦荒队,开发建设大陈岛”的号召,短短三天,报名人数达数千名。1月31日,首批227名14至20岁的队员携“大陈岛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旗帜,在团中央、团省委代表护送下,登上大陈岛。此举一度成为全国青年的先进榜样,《青年报》为此刊载头版通栏标题新闻和照片。1958年,共青团中央授予垦荒队&先进集体&称号,并多次受到胡耀邦同志的关怀。至1960年共有五批447名垦荒队员上岛。他们与当地军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创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陈岛,为大陈岛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60年7月,垦荒队宣告完成任务,有部分队员继续志愿留在岛上。 时光流逝了30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仍然惦念大陈,特于日登岛看望老垦荒队员,当面听取汇报,再次对他们扎根海岛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了肯定,同时还亲笔为大陈岛青少年宫题写馆名,为青少年宫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张照片就是胡耀邦同志日登岛看望老垦荒队员时曾居住的房间。应该说,大陈岛前进的每一个脚印都凝聚着各级领导的心血。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於日上岛,瞻仰了大陈垦荒纪念碑,参观了大陈岛青少年宫,重温了“东海明珠”大陈岛半个世纪来的沧桑巨变。并就大陈发展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他特别指出,大陈岛有很好的旅游资源,要加强规划,谋而后动,有序开发,努力把大陈岛旅游做大做出品牌。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大陈岛的开发建设,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大陈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赋予了大陈更为宽广的运作权力和灵活的政策,海岛进入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热潮中。 【天后宫】各位游客,天后宫是咱们此次下大陈旅程的最后一站,天后宫又叫做妈祖庙,妈祖在这里被称作天后,妈祖庙也就是天后宫。天后宫是沿海人民供奉海神的地方,渔民每次出海前,都要到这里来祭拜,祈祷出海平安丰收。天后宫供奉的天后,相传姓林,名默,是福建莆田县一渔家女子。生于宋代建隆元年(960年),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传说她“生而神异”、“幼而颖异”,会治病,会游泳。她能乘席渡海,在惊涛骇浪中救助海上遇险船只。人们称她“龙女”、“护海女神”。地方官吏和朝廷也多次对其加以褒奏晋封,宋代封其为“顺济夫人”,元代封其为“天妃”。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其为“天后”。除了农历初一、十五人们对其烧香叩拜外,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三日都要举办盛大的娘娘庙会,以纪念天后圣母的诞日。参观了天后宫,咱们也就结束了此次的下大陈之旅,接下去,让我们乘船到上大陈去一睹其风采。 ◎上大陈景点◎【去上大陈航途中】上大陈岛古又称三女山或三盘山,传说为释教始祖如来佛的出世之山,史载“有二石如松状,号石松,潮平则没,舟行必避之”,这松枝状的适淹礁相传就是珊瑚礁,渔民撒网至大陈海底,仍经常能拖起小块珊瑚残骸。今上大陈岛海岸地貌发育齐全,各种海蚀景象蔚为壮观,为椒江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上大陈岛主要的旅游景点有风门岭、帽羽沙砾石滩、乌沙头砾石滩、庄周庙、大岙里遗址、象头岙水上碉堡群、大陈渔港、大半天、小半天等等。大陈岛500余年的历史风云,跌宕起伏。上大陈作为一个具有历史传奇的地方,应该说至今为止仍是一片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各位游客,我们前面已经讲过1955年1月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的故事,到这里,小某又要接着讲大陈岛的历史。一江山岛解放之后,大陈失去外围屏障,台湾“国防部”被迫实施“大陈撤退”计划。2月7日,美军第七舰队132艘、台湾27艘舰船,组成混合船队(包括6艘航空母舰)抵大陈海域,至12日,计从大陈、竹屿、披山、渔山诸岛撤走国民党正规部队1万人、游击队4千人、居民近1万7千人(其中上大陈3937人,下大陈10974人,披山1083人,渔山518人),以及军用物资4万吨,甚至把各村庙宇神像十余座,都予以搬走。与此同时,将遗留的码头、渔船悉数毁坏,坚壁清野,整个大陈几乎成为一座空岛。但历史是抹不去痕迹的,在上大陈处,当年未及毁损的军事建筑、遗迹等仍遗留在历史的罅隙中,向游人诉说着战火纷飞的大陈往事。如大岙里遗址、像斗岙水上碉堡群、庄周庙等至今大部分保存完整。好了,上大陈的基本情况就先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请大家注意安全,准备登陆。 【风门岭】大家现在站立的地方,是上大陈的最高峰。孤秀挺拔,峰上有土墩,相传是明代戚继光部队抗倭所建之烽火台。站在这里,环视大海,大陈岛全貌历历在目,那海中有山,山中有浪;绿树、白云、村庄、海湾、渔舟以及环岛处处的奇礁、怪石,构成了极其巧妙的东海胜景。 【帽羽沙砾石滩】各位游客,帽羽沙砾石滩是理想的海滨浴场,砾石滩因形似帽沿而得名。它位于上大陈北端帽后山与本岛的颈状联接处,由洋流输送的砾石形成一百米长的半月形天然堤坝。堤两侧均为砾滩,东侧滩长约200米,西侧约300米,低潮时露出滩面宽40-50米。帽羽沙砾石一般大如鸡卵,小如弹丸,以灰色、灰黄为主,间具红、棕、黑等色,经海浪千百年冲刷,数以万计的帽羽沙砾石浑圆光洁,堆积成弧形的灰黄色砾石滩。此处环境幽雅,滩平坡缓、海碧山青,特别适合在夏季游泳、垂钓、嬉玩。极目远眺,阳光照耀下的帽羽沙砾石滩犹如镶嵌着瑰丽宝石的美丽帽沿,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多姿。 【庄周庙】各位游客,庄周庙是大陈岛国防教育基地,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曾在此亲笔题字:“大陈岛国防教育基地”。基地内建有国防教育馆、部队战史陈列馆、军民文化活动中心。这里一年四季林木葱郁,花果满山,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是开展军训及旅游度假休养的好场所。 【象头岙碉堡群】象头岙碉堡群位于上大陈岛象头岙村的港湾处,现存有10余座碉堡,这些碉堡依岩而筑,堡体十分坚固。涨潮时,堡体小部分浸入水中,潮退则群踞礁岩上,相互成猗角状。 【胡宗南指挥部遗址】胡宗南指挥部遗址又称“大岙里遗址”,位于上大陈岛大岙里自然村,此处山青林茂,较为隐蔽,是原“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国民党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西方企业公司”所在地。现山腰处尚有保存完好的胡宗南指挥部遗址、暗道、碉堡、防空洞、篮球场、胡宗南钓鱼池、水井、司令部及胡宗南当年亲手栽种的树木等等。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胡宗南指挥部遗址。既然来此参观,当然要先让各位了解一下胡宗南――这位备受蒋介石青睐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胡宗南生于1896年,浙江孝丰人,字寿山,别名琴斋,是第一期黄埔军校学生。1924年,28岁的胡宗南因身高不足1.6米而在投考黄埔军校时被淘汰,后经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特许参加考试并被录取。加入军队后的胡宗南多次随蒋介石参加各类战争,鞍前马后,甚为殷勤,再则因其与蒋介石是同乡,故很快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1945年抗战末期,胡宗南就升为第一战区司令官。50年代初的大陈是浙江沿海唯一一个在国府管辖范围内的岛屿,所以国民党政府于1951年在大陈岛成立了“江浙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部”,指派胡宗南秘密前往大陈出任总指挥。胡宗南上任后, 首先在下大陈借王相义家一间二层楼房作为浙江省政府办公室,随后重新划分了行政区,建立户政制度、实施地方自治、铺设道路、建筑码头,应该说在当时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胡宗南对大陈岛的建设是倾注热情的。日,人民解放军炮击积谷山岛(距大陈14公里),胡宗南命海军第十五号舰巡逻还击,但最终无法遏制解放军火力。解放军于18时抢滩登陆,胡宗南虽令陆战队驰援,但因行动迟缓,终至无法挽回。解放军解放积谷山后,国民党国防部决定撤销“江浙人民反共游击总指挥部”,重新设“大陈防卫司令部”。因胡宗南在大陈几年无所建树,急于组建反攻大陆部队的蒋介石决心以少壮派军人刘廉一中将代替无所作为的胡宗南,当刘廉一率幕僚人员及46师进驻大陈岛时,胡宗南并无意交出指挥权。1953年8月,蒋经国衔命前往大陈劝说,并委以胡宗南“总统府战略顾问”虚衔。胡宗南方知前途暗淡,遂携秘书长、医官、卫士三人,黯然乘舰返回台北,留副总指挥钟松办理移交。1956年后,胡宗南退休在家,以书法看报安度晚年,病故后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胡宗南的生平就简单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胡宗南指挥部遗址,听听胡宗南的故事,寻找战争遗留在上大陈的痕迹。【胡宗南指挥部】各位游客,这里林茂山清,鸟语花香。让我们沿着林荫小道往前走,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洞谷深幽的地方就是胡宗南指挥部。胡宗南指挥部洞口朝东北,水泥混凝土结构,冬暖夏凉,进口高2.2米,宽0.6米,面积约3-4平方米。当年,胡宗南就是在这里起草文件、商讨重要作战计划的。指挥部顶上有三只通风口,地面有两个下水道,地面周围布满小水道小水沟等,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指挥部内屋有一斑驳的云梯直通天窗,高8.2米,为逃生而准备。这里的一切,都将带着我们找寻到当年战争的痕迹。出指挥部前行,路右边原有六间房屋,是胡宗南指挥部的配套用房,现此处断壁残垣,古迹斑斑。我们左转弯拾级而上,一排灰墙黛瓦的古屋就映入眼帘,古屋藤蔓缠绕,古趣盎然,此处系待建胡宗南陈列室。请各位随我往右走,大家眼前看到的这棵树叫朴树,粗枝大叶,略成倾斜状,直径46 厘米,是胡宗南当年亲手栽种的。胡宗南在大陈岛坐镇指挥期间,共亲手栽种了三棵树,分别为两棵朴树和一棵柳树。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了一棵大朴树,可能大家会问,另两棵树长在哪里呢?另一棵朴树长于距胡宗南司令部南30米处,还有一棵柳树就长在胡宗南钓鱼池南岸,在接下去的行程中,小某将一一为大家介绍。好了,让我们沿着竹林小道继续前行吧!【胡宗南钓鱼池】再上去,就可见竹林怀抱处,一方清澈的鱼塘围在中间,这方鱼池就是胡宗南钓鱼池。钓鱼池长15米,宽6.5米,高2.5米,水深1.5米,池水清澈,池中鱼儿游来游回,嬉戏打闹,颇有情趣。让我们绕着钓鱼池走一圈,感受一下胡宗南当年垂钓的雅趣吧!【柳树】各位游客,钓鱼池南岸杨柳依依,这颗柳树就是刚才我们介绍过的胡宗南亲手栽种的三棵树中的其中一棵,这棵柳树栽种位置别出心裁,恰到好处地与鱼池融为一体。此树直径72厘米,枝繁叶茂、树形奇特,在1米高处分叉开来,沿池岸形成一左一右两姿势,左边柳树直径46厘米,朝西南方向生长,虬枝交错,恰似一人t望台湾之形状。右边柳树直径32厘米,枝干略细,枝丫自然地向着东北大陈岛方向延伸。【水井】距离胡宗南钓鱼池西边约30米处,有一口自然水井,这口水井就是胡宗南专用水井。水井呈长方形,长2.3米,宽0.7米,水深0.5米,井水清冽甘甜,曾有哨兵24小时放哨站岗。在困难时期,部队60多位官兵就是靠饮用这口水井里的水而度过难关的。【第一密室】我们弓着腰穿过竹林,绕过鱼池,就会看到香椿树夹道而列的台阶下隐藏着一处密室。此密室长和宽各2.2米,高1.9米,顶高2米,共2间,称第一密室。在胡宗南指挥部遗址地范围内,共有三处格局相似的密室,以胡宗南司令部为中心,这些密室分别位于东100米、南30米和西60米处。现在我们所参观的这个密室就是其中一个,格局较我们待会儿将去参观的第二、三密室相对讲究一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二、三两密室中间,且距胡宗南指挥部和钓鱼池最近。密室上面是一处山坡,坡上种满香樟和朴树。在众多树木中,只有这棵朴树是胡宗南亲手栽种的,因为下面是密室,土壤不肥沃,养分供给不充足,所以此朴树直径只有38厘米,是胡宗南为防共产党飞机轰炸而特意栽种的。参观到此,想必各位也累了。接下去我们将去上面的中南山庄用餐,用餐后各位休息一会儿,下午再继续我们的行程。 【胡宗南司令部遗址】胡宗南司令部遗址坐落于大岙里半山腰,坐西北朝东南,正前方往南300米是大陈著名的元宝山,左边建有“中南山庄”和八间黛瓦小屋(当时部队用餐处)。司令部原来由14间一层的小平楼组成,每间平楼长5.5米,宽3.3米,高2.8米,平楼顶瓦片覆盖,隔墙水泥结构,里边梁柱均为铝结构。站在司令部遗址处远眺,东可观悬崖陡立、壁如刀削的屏风山,南可望艘艘军舰停泊的下大陈海军观通站(海军t望处)。正前方元宝山风景秀丽、山脉连绵,元宝山下乌沙头砾石滩处海天一线,妙笔之作天然而成。站在这里望滔滔海水、点点白帆,各位一定会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这不由得让小某又想起了当年的战事,日夜,美国第七舰队132艘军舰来大陈协助国民党军队撤退;2月8日,开始执行“金刚计划”;2月11日,军队最后撤退完毕。【胡宗南司令部防空洞】从中南山庄后门出发,我们爬坡上山,此处清幽寂静、风景怡人。再向上走,就会看到一个防空洞。这个防空洞就是胡宗南司令部防空洞。防空洞由钢筋混凝土浇成,洞高2 米,宽1.2 米,全长20米,可容纳40余人。洞中好似迂回曲折长廊,有一个出气孔,三处拐弯。刚入防空洞口时,会觉得一片漆黑,拐过了三个弯后,我们就会看到出口处的光亮。这个防空洞用于战时防空隐蔽,复杂的布局能使初涉者迷路。当年,这个防空洞曾有24个哨兵轮流值班。【第二密室、哨兵值班亭】各位游客,参观了胡宗南司令部防空洞后,接下去让我们往西走80米,去第二密室看看。第二密室位于胡宗南司令部西60米处,密室基本结构与其他两密室相同,小某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介绍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密室西30米处有一碉堡,是哨兵值班亭。碉堡入口朝北,东、南、西三堵墙上各有一个“架枪口”,是当年胡宗南精心设计的三大防线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然也有隐蔽和保护作用。另外,在胡宗南防空洞通往司令部的路上,到处可见战壕,极具军事纪念意义。【第三密室】穿过空旷的篮球场,我们来到了一个鸟语花香,绿草茵茵的地方,这里错落有致地栽种着一排排麻黄、桑椹和香樟,偶有鸡鸣、犬吠声,彩蝶翩跹,百花竞开,世外桃源般的景致令人陶醉!第三密室就位于此处,密室入口向南,出口朝东,距胡宗南司令部东面100米处,密室面积与前面参观过的第一、第二密室基本相同,第三密室位置隐蔽,在游览的过程中很难确定密室的入口与出口方向。有兴趣的游客不妨去密室感受一下。从此处往东北方向走,是一片深山老林,在距司令部遗址东北面约220米处,原有混凝土构筑的“大陈岛战略横亘图”一幅,长18米,宽10米,文化大革命时还保存完好,却于1984年至1985年间被当地居民毁坏。无论经历多少年的沧桑与风雨,胡宗南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与大陈岛的渊源是割舍不去的,大陈的海水波涛汹涌,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战事……我们的下一个景点是高梨头景区。 【高梨头景区】高梨头位于上大陈岛南端,是上大陈岛伸入大陈水道的一处岛岬。景区由一系列强海蚀地貌组成,近岸边有许多的峻礁与巨石,岩体有尖削如笔峰孤突、有大块如猛兽横卧、或卧或立或倾斜,真是奇石兀立、形态万千!由于海浪常年累月的撞击与冲刷,使海岸礁岩间形成了许多深邃的天然洞穴。这个喇叭形海蚀融洞,深达四十五米,高近二十米,洞穴内可容得下小船通行。涨潮时,海水从大的一头汹涌而入,又从小的一头喷射而出,喷出的水花高达数米,乃至数十米。潮音隆隆,水花飞溅,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在岛岬的北侧,有一条长约300米的黑砾滩,称“乌沙头砾石滩”。【乌沙头砾石滩】各位游客,这里就是乌沙头砾石滩,乌沙头砾石滩,长约300米,铺的不是沙,而是黑色的砾石,砾石大如拳头,乌圆可爱。涨潮时大部分砾石会被淹没,你若有兴趣仔细聆听,会听到“呜呜”、“呜呜”的滩音,那是乌沙头砾石滩欢迎你的声音!退潮时,砾石滩会露出滩面,宽约30余米,砾大如拳,全部呈黑色。砾石滩的后背是被海水冲刷出来的极为陡峭的海蚀悬崖,呈弧状。砾石滩的崖壁有两种天然的颜色,崖壁上部为棕黄色,崖壁下部为黑色,下部的黑色岩层便是砾滩的物质来源。独特的海蚀悬崖如屹立的屏障将乌沙头砾石滩圈点在其中,棕黄色的岩层迭压在黑色岩层之上,层次分明、色彩鲜亮。你若是一位山水画爱好者,这里一定是你写生的绝妙之处。乌沙头砾石滩一带,水清石黑,石林挺拔,此处海湾风平浪静,可乘小舟抛线垂钓,可开展帆板等海上体育活动。另外,此处还是海防文化典型地区,元末方国珍曾在此屯兵,明代为海上抗倭战场。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队曾继续盘踞此岛6年,堡垒、战壕、坑道犹存。 【大半天 &小半天】这里叫“大半天”、“小半天”自然村。因村建造在山顶上而得名,满山树木苍翠,山下碧海无际。岸边那酷似猫头的石礁,在浪花中探出脑袋,人称猫头礁。这里的村舍,掩映在白云绿林之中,朋友们如果有兴趣,可在这里住上一宵,过一过海上人家的生活。 【大陈渔港】现在我们乘游艇来到我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大陈渔港。这里东至公海,南及披山,北傍渔山,西邻大陆,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渔场资源丰富。主要产黄鱼、带鱼、墨鱼、鳓鱼、鲳鱼、马鲛鱼、凤尾鱼、鳗鱼、梭子蟹、虾类等,年捕获量在15万吨以上。每当渔汛,来自浙江沿海各县、市和辽宁、福建、江苏、上海等省、市的渔船云集大陈渔场捕鱼。高峰时约有5000多对船,渔民达10万人,有时还有台湾、香港、澳门及日本、韩国的渔船在此捕鱼作业。每逢避大风大浪时,各地渔船云集渔港,港内桅樯林立。入夜,渔港灯火万点,蔚为壮观。各位游客,大陈岛峰峦起伏,景观奇特,气候宜人,海产丰盈,自然条件优越,家庭旅馆、农家乐配套设施齐全,相信这一切都已给各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在大陈岛的旅程已全部结束,愿“游海岛、观海景、钓海鱼、吃海鲜、玩海水”的大陈之旅带给您无穷的快乐和难忘的回忆。好了,接下来大家将乘“庆达轮”返回椒江。请大家依次上船,注意安全。
】【】【】【】 【】【】
台州门户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椒江大陈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