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家能上网但是不能玩游戏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也采用了哪些措施

22.32%中学生常玩网游 大部分人持开放态度
[摘要]从上网时长分析,今天的中学生每次上网少于2小时的比例相较10年前降低了13个百分点,并且时长在2到4小时的中学生比例高于10年前10个百分点,差异性显著。进入21世纪,网络以其开放性、娱乐性、新奇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网络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笔者曾在全国10个省市做了问卷调查,了解大、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10年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生活也日新月异,这一代中学生的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存在哪些需要引导和关注的问题?这些都是家长、教师、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为了回答各方对新生代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的关切,笔者通过“中国青少年道德发展监测平台”,再次集中收集安徽、北京、福建、吉林、浙江、重庆、四川等7个省市的2157份中学生的有效数据,对中学生网络生活开展10年跟踪的深度研究。积极变化:重学习、沉迷少、守规则经统计分析,与10年前相对照,笔者发现中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情况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参与网络生活的整体情况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时间在增加、花费在减少。首先从上网频繁程度上看,现在的中学生每天都上网的比例是13.9%,相比10年前的3.6%,增长了10个百分点。其次,从上网时长分析,今天的中学生每次上网少于2小时的比例相较10年前降低了13个百分点,并且时长在2到4小时的中学生比例高于10年前10个百分点,差异性显著。可见10年间,中学生网络生活的用时在增长。最后,在网络消费支出上,有七成中学生选择零支出,比10年前的中学生网络零消费人数增加了一成。表明今天中学生的网络消费趋向理性,更多学生享受花钱少的网络生活。网络学习正在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角”。对比10年前只有20%的中学生选择“经常借助网络促进学习”,10年后,这一比例增长为45%。同时,基本不用网络来学习的人数下降了20%左右,差异性显著。说明网络的学习功能日渐被中学生重视,网络学习成为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生对“一边上网玩,一边学习”的态度有所改观,相较于10年前近一半中学生认为可取,而今天这一人数降至30%。可见,中学生对网络的娱乐功能与现实的学习生活界限有所明晰。参与情况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百分比降低。本次调查显示:有22.32%的中学生经常玩网络游戏,55.83%的中学生很少玩。而在这些学生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数比例达10%左右(玩时间每次超过5小时,每周玩的次数超过4次),而10年前是12.6%,通过检测发现中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有显著差异,如今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数有所减少。体验刺激不再是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10年前,中学生玩网络游戏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释放压力、锻炼智力、体验刺激。而今有57.2%的中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也有缓解压力和益智的,但很少有为体验刺激而去的。调查显示,有76.91%的中学生对周围玩网络游戏的同学采取不干预的态度(10年前为62.2%),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中学生逐渐对网络游戏持开放态度。网络游戏中与人相处更守规则、懂合作。在网络游戏中,如果与合作者共同获得“战利品”,79.1%的中学生愿意按游戏本身的规则去分配或者由电脑随机分配,这比10年前多了18个百分点;10年前有11%的中学生认为要去抢“战利品”,谁抢到归谁,而现在只有4.9%的人愿意这样做,在今夕对比中,能看出中学生参与网络游戏时更守规则。10年前,有31%的中学生认为无需考虑网络游戏的竞争者,做好自己即可;而今约有80%的中学生认为要合作、公平竞争,能看出中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越来越具有团结精神与合作意识。网络交友情况方面相对于10年前,中学生的网络人际交往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微博等新交友平台受青睐。这次调查显示,66.5%的中学生有经常联系的网友,40%的中学生有1—5个网友,11.3%的学生表示有6—10个网友,15.2%的学生有10个以上网友;而2006年的调查中,有46.5%的中学生没有网友,29.1%的学生有1—5个网友,9.4%的学生有6—10个网友。从开始结交网友的时间看,在小学便开始网络聊天的人有1873人,占67.8%,764个人在初中时开始网络聊天,占27.7%,高中才开始的比例最少。中学生对网友依赖程度和依赖人数有升高的倾向。本次调查显示,11.5%的中学生对网友有中度以上的依赖,其中重度依赖的比例为3.1%,而2006年调查中,达到重度依赖的不到1%。网友对部分中学生的生活产生着明显的影响,其中,有32.6%的学生下网后难以忘记与网友交流的一些内容、交往时的体验,25.1%的学生每次与网友交往实际所花的时间都比原定时间长,21.4%的学生将与网友交往作为逃避问题和排遣消极情绪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中学生对网友的依赖,存在着一定阶段性特征,初中生对网友的依赖程度要高于高中生,而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随着年龄的成熟与学生压力的增加,高中生对网友的依赖程度整体低于初中生,但也呈现出随年级而不断升高的趋势。这种变化与网络普及速度的加快有关,但也说明网友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正在扩大。网络游戏中不文明现象依然严重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中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以下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学生网络游戏中文明缺失、暴力倾向依旧严重。在网络游戏中,有42.9%的中学生会说脏话,其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认为说脏话的原因主要是发泄情绪,16.19%的中学生表示说脏话已成为一种习惯,网络游戏中的不文明现象令人堪忧。有47.5%的中学生认为周围同学有模拟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这比10年前多了将近4个百分点,表明中学生受网络游戏中行为方式的影响一直比较大,但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约两成中学生难以区分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在与游戏近似的现实情景中,中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与在电子游戏中基本一样的有19.8%,比10年前少了2个百分点,偶尔一样的有48.2%,比10年前多了8.1个百分点;但整体并没有显著改进,依然有约两成的中学生不能清楚地区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中学生对玩网络游戏的认同度明显提高。本次调查显示,中学生对“花费很多时间玩网络游戏的行为”认为“很正常”的比例是22.5%,比10年前增长了7.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学生网络生活的状态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绝大多数中学生能够合理地使用网路,发挥网络的正向功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而部分同学认为“很正常”。网络游戏对现实影响利弊参半,有利影响范围缩小。与10年前的调查结果一样,有约70%的中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对现实有影响,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和生活作息上,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总之,相比10年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生活新奇光环的逐渐退却,中学生参与网络生活的普遍与深入程度都有了提高,而且呈现出沉迷少、守规则、重合作和通过网络扩展学习资源,不再通过网络游戏寻求刺激等积极的变化倾向。但在当前的中学生网络生活中,也表现出对网络游戏的认可度增高,参与网络游戏时的文明缺失现象与模拟游戏的暴力倾向依旧严重的问题,也还有少部分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切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模式,从而将游戏中的暴力行为与不文明语言带入到现实生活中来等,都是当前中学生网络生活引导中需要密切关注与重点引导的问题。建议:讲究引导策略网络游戏引导策略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对中学生参与网络游戏,可以改变以往以禁止为主的策略,转向对参与网络游戏的时间、方式以及如何参与网络游戏的具体引导上来。建议与孩子协商每周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并监督其遵守约定。根据调查,中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已经成为这些中学生的一种正常的休闲娱乐方式,中学生正在游戏中实践合作、守规则等积极的行为方式,因而,不必完全禁止中学生参与网络游戏,而是协助自制力尚不健全的中学生,根据整体生活的安排,协商制定每周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并进一步帮助他们遵守自己的时间约定,以使其在享受网络游戏乐趣的同时,避免沉迷网络游戏。提醒并监督网络游戏中的语言文明。网络游戏中存在着普遍的语言文明较差的现象,经常使用发泄性、侮辱性的语言,不利于放松与缓解情绪,反而可能增加不良情绪,因而,需要进行引导与纠正。与10年前的情况非常不同的是,目前电脑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普通电子用品,当前孩子玩网络游戏,很多是在家庭中进行(住校生除外),因而,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语言文明,引导孩子在网络中以宽容、平和的态度对待他人,也放松自己,提高自己的文明程度。学校可以以群体辅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区分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情境。模仿游戏中的暴力行为,是目前中学生网络游戏对现实生活的主要不利影响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开展群体辅导,通过深入、生动的亲身体验及现实案例的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社会角色辨识能力,严格区分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情境,不能把游戏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带入现实生活。中学生网络交往引导策略首先,要引导学生区分网络交往的特殊性,提高鉴别网友的能力。网络交友环境复杂、多变,中学生容易盲目对网友产生信任和依赖,因此,要加强对网络交友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判断和识别不同的网友,注意在网络交往中对自我的保护。特别要重视加强女生的安全意识,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个人真实信息透露给陌生的人,更不要与陌生的网友约会见面。其次,可以对中学生网络交往进行时间上的约束,避免网络沉迷。中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以及自制力比较差,容易在网络交往中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家长和教师对中学生的网络交往要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帮助中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网络交往与线下交往平衡进行,避免中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再其次,加强日常生活中对中学生心理情感的关注,尽力在现实中为青少年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足其情感需求。青春期的中学生有旺盛的精力和自我表现的动力,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变化,需要宣泄和理解。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增加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关注,帮助学生面对青春期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和情感困惑,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成长的关键阶段。(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中心,本研究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网络生活与青少年道德成长的深度研究[DIA110285]研究成果)调查者说警惕网络成新的教育不平等因素韩毅是笔者2006年调查时的访谈对象之一,曾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退学,后来因为看到一个母亲在网吧给儿子当众下跪,幡然醒悟,不仅自己走出了网络游戏,而且还通过以身说法,劝诫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2015年笔者再用原来的联络方式找到他时,他说自己现在在刑侦大队工作,当年的网络生活弯路,对他来说也有所助益,因为现在网络犯罪越来越多,很多案件,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有帮助的信息,如网络的聊天记录、视频图像等。“但是,如果不是自己决意走出网络游戏的阴霾,就不会有今天。”韩毅说。进入“互联网+”时代,人类整体的生活与生产模式都在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对喜欢追逐时尚与新鲜事物的中学生群体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也对其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做全国中学生网络生活10年跟踪调查这项研究中,有几个结果令笔者感慨颇深。一方面是通过对比相隔10年的两次调查,我们发现,中学生网络游戏中的语言文明与暴力倾向令人担忧,这一问题10年来没有明显改善。而且,中学生尚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难以明确区分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两种情境,因而,比较容易将网络生活中的语言与行为方式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来,所以,对中学生的网络生活文明与道德引导是当前网络生活引导的一大重点。另一方面,学习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要内容,这看上去是可喜的变化,是学习化生活与网络相结合的结果,有可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其视野。但是,如果网络学习与应试倾向相结合,也可能使中学生生活更加单一化和应试化。因为家长一般会限制孩子玩网络游戏和与网友聊天的时间,但常常会鼓励孩子花更多时间在网上做练习。此外,我们需要警惕网络成为新的教育不平等因素,因为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网络学习资源收费的情况下,网络学习资源自然会成为不方便或者无力支付网络学习费用的群体学习落后的新因素。(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彩平)亲历者说10年, 从防学生进网吧到鼓励学生上网10年前,电脑在湖南省龙山县这个小县城还属于新鲜事物,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没有电脑,只有在网吧才能接触到。当时,、CS等网络游戏风靡一时,很多学生花在网络上的时间很多,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也不少。每天晚上,在龙山县一所中学从事政工工作的肖老师都与学校其他班主任一起,在网吧旁边的桌球室一边练习球艺,一边防止学生进网吧。但每天晚上10点左右,老师们撤走的时候,学生就会蜂拥而至。孩子们学会了“游击战术”——师进我退,师走我来。当时,在中学当宿管员的李老师,每天晚上下晚自习后,都会将宿舍楼入口的铁门落上铁锁。叶同学当时是个“网虫”,他告诉笔者,“铁门锁不住我的人,更锁不住我的心”。孩子们像是学会了“特技”,把衣服用水浸透,捆住二楼寝室窗户上的两根钢筋上,几个同学一起用力,把钢筋弄弯,人就能爬出去了,然后从二楼跳下去,去网吧玩游戏,通宵达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时针指向今天,电脑不再像10年前那样只有网吧才有,不仅进了千家万户,还进了学校。老师在教学生学习电脑基本操作的同时,还会教授如何用电脑查找信息,浏览新闻等。特别是龙山县开通“三通两平台”后,学生在直播教室里的课堂实录实时生成,并保存在网络里。学生只要打开电脑浏览器,输入相应的网页搜索,就能重温当时上课学习的知识,解决疑惑。目前,全县很多名师开设了网上工作室,把微课、教学视频等资源放在网站中,学生一上网就可以开展网络学习。同时,通过班会、黑板报等形式,向中学生介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引导他们正确区分哪些是有用的资源,哪些是有害信息,让他们对网络有了正确的认识。学习慢慢成为了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角”。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aniszho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孩子喜欢上网玩游戏怎么办
《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今天发布调查报告称在大城市中——八成小学生9岁就上网玩游戏
法制晚报讯,大城市中八成小学生9岁开始接触网络,上网最爱玩游戏,九成孩子玩过网络游戏。
8月18日上午,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联合发布了《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
据悉,本次调查的时间为今年7月18日至31日,范围是6至12岁的小学生及其家长,以北京、上海、武汉为抽样城市,共收集有效样本2400份,每个城市选取800个样本,即400个学生和400个家长对应配对样本。
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博导柯惠新介绍,全国共有3.38亿网民,其中小学生1亿多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1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从0.4%增长到0.9%,总数大约在300万人,互联网的逐渐低龄化、娱乐化的渗透成为人们担忧的焦点。
调查显示,“看动漫、看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九成孩子玩过网络游戏,有“超过四成”表示“学习”是上网的目的之一。
据悉,上网的小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多数“网瘾用户”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男生比女生更易网络成瘾。
当问到“如果您的孩子上网成瘾您会采取什么方式为其治疗?”时,仅不足一成家长会选择电击治疗网瘾,75.6%的被访家长选择“家庭教育”为治疗儿童网瘾的方式,“以心理沟通为主的治疗机构”是过半数家长的选择(56.2%),另有49.0%的家长选择了“以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为主的治疗机构”。
在政策方面。超过六成(64.2%)的家长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来保障儿童的绿色上网,超四成的家长认为“设立家庭网络心理导师新职业”(45.9%)以及“设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基金”(40.8%)是搭建儿童绿色网络空间的好办法。
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柯惠新介绍。根据CNNIC第24次调查报告统计,在过去一年时间里,10岁以下网民从0.4%增长到0.9%,总数大约在300万人左右。互联网的逐渐低龄化、及其在低龄人群中的娱乐渗透性,成为人们担忧的焦点。本次调查的范围是6至12岁的小学生及其家长,以北京、上海、武汉为抽样城市,每个城市计划选取800个样本(400个学生和400个家长一一对应的配对样本)实施问卷调查。学生及其家长分别独立地填答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在配额方面,针对学生考虑的是年级和性别。而针对家长则主要考虑的是其性别和学历。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次调查未为能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展开,也未能在小学生正常上课的期间实施,所以在样本的代表性方面还有一些遗憾。希望以后能够有条件,对我国的小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更大规模、更全面、更加严格控制的统计调查。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郝向宏对报告进行了分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相关。家长的家庭教育走向极端--过分的放纵和过分的限制,都容易造成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网络使用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对孩子的网络行为采取正确的引导态度,积极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才能使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而不是过分沉迷,反受网络的侵害。他表示在家庭教育和国家保护双管齐下的作用下,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将能使互联网成为小学生有效的使用工具。(记者/仲玉维)
孩子为什么喜欢上网
孩子为什么喜欢上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特长培养,使孩子的自我表现欲望得不到展现;2.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孩子感觉孤独与寂寞;3.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不能平等地与孩子交流,使得孩子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有话不知道向谁倾诉;4.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对,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为主。
家长控网攻略——
&& ·别谈网色变。上网不等于上瘾,当孩子表现出对网络的兴趣时,你也要试着找找网上话题,拉近距离,让孩子觉得你也“懂”。
·假期开始前,跟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表,把学习任务、游乐时间等合理分配,督促孩子记下每天所做的事。
·下班回家后,记得询问或检查孩子作业完成情况,如果他沉迷电脑游戏,很容易在作业上表现得潦草等,露出“马脚”。
·电脑不要放在孩子的房间里,可以找个适当的理由,放在客厅或者家人容易看到的位置。
·孩子要进房间开电脑,如果他特意地关上了门,要适当留意;孩子表现得很疲劳,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或者当你要他做什么事,他大吼大叫很出格时,也要留意。
·假期鼓励孩子多走出去,不要整天呆在家里。
·利用特殊软件控制网络连接时间。
·多多沟通。要平等,试着让孩子把心里的想法困惑说出来,和他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了解“儿童英语乐园”、“金苗有声故事网”、“七星瓢虫少儿美术网”以及国外一百个优秀儿童网站等,收藏起来,和孩子一起去浏览,感受健康网络的乐趣。(杭州市彭埠一小/庞丽美)
六大观点培养孩子上网的健康意识
观点一:接受新生事物,和孩子一起学习网络
网络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它比当年的电视、录像更迅猛、更快捷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家长要学习、了解网络,担负起指导和监督的责任,完全可以让孩子大胆地接触网络。我们不必如临大敌似的反对孩子上网,这样只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神秘感,促使他们的好奇心大大地增强,一不小心就把他们推向更为危险的境地————网吧!我们要让孩子和我们一起上网并教他们学习上网。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我们就一起在网上查资料,解决问题;有时也看新闻,玩些网上棋类游戏等。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网上看看书,听听歌,制作网页等等。当然,我们与孩子必须要有严格的约定:作业没完成不得上网,没有经过大人的允许也不能上网。最重要的是不能浏览不健康的网站!并慢慢地培养孩子上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观点二:告知孩子网络的危害,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
家长不会反对孩子通过网络获得有益的知识,但孩子上网之后,往往沉迷其中没日没夜。这样,做家长的难免要忧心忡忡。我就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他爱上网,经常在网上收集很多的成语故事、脑筋急转弯和笑话等等,在课余时间说给同学听,给同学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但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控制好上网的时间,从而影响了休息时间,影响了学习。这让他的父母亲大伤脑筋。我知道了之后,首先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了他的热心,肯定了他的好学。并告诉他要适度上网,要以不影响休息时间和学习为前提。同时,我让他的父母亲也进行一些技术控制:让他们设置了密码,使得他只能在我们许可的范围和时间内上网;我们还通过"历史记录"经常了解孩子浏览了什么网站,去了多长时间等,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让家长与孩子与法三章,规定每周上网的次数和时间,并慢慢地把掌握上网时间的权利交给孩子,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观点三:网络是孩子心灵的补偿,父母要从自身找出原因&&&
孩子在网上跟朋友交流并不都是坏事,当你发现你的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而更愿意在网上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警惕,是不是我们远离了孩子的心灵,是不是孩子的心灵感觉到了空虚?我就有一个亲戚的儿子,刚上小学三年级,爱上网打游戏是出了名。平时在家里他就经常用游戏机打游戏,表现不好时,他还会旷课跑到游戏机室里去打游戏,还有几次是在网吧里上网,夜不归宿。他的父母亲失望到了极点。后来我到他们学校了解了情况,其实他在班级里表现不错,作业一般情况下都会按时完成,上课也很认真听课,并且很积极地举手发言,与同学的关系也很好。问题出在哪儿呢?在他的家庭!因为他母亲性格急,遇到他做错了什么事,不是打就是骂。而他的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长年不回家,也从来不打电话关心他,他父母亲的关系极其冷淡。其实这就是这个孩子经常上网、打游戏的一个最大的“病因”。在这个家庭里,他缺少爱,缺少关心,没有人可以跟他很好的交流,没有人能够与他交心。他很孤独,因此,他只能把自己寄托在网络和游戏里。这个时候网络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补偿,在那里,他可以暂时忘记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他可以在游戏中充实自己心灵深处的空虚,他们可以和朋友交流,倾诉烦恼,分享喜悦。所以,当一个孩子沉迷在网络当中,家长更该深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缺少了对孩子的关心,是不是你漠视了对孩子心灵的安抚。
观点四: 网络只是工具,关键是使用得当
现在一谈起网络,人们马上就想到“游戏、聊天、色情”,好像“网络”就是危害无穷的代名词,媒体也经常“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络。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就像刀剪可能是罪犯的凶器,但生活中我们却离不开它们。同样,网络也只是一种工具,关键看父母怎样引导孩子科学地使用它。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电脑、网络,更主要的是要让我们用来工作和学习,而不是用来打游戏用来消遣的。
观点五: 做孩子畅游网络世界的支持者和引路人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现在的孩子特别渴求新知识,网络世界里也有许多知识在等待着他们去汲取。但青少年自控力差、分辨能力弱,家长和教师有责任引导他们跨过“聊天+游戏”的坎,让他们在网络中汲取营养,健康成长。比如孩子要编辑一些小报,我们就可以鼓励她在电脑中编辑。并引导他们一起到网上查找小资料,下载图片等等。这样即可以让孩子把电脑网络在学习让进行定位,还掌握了一些运用技巧。不能否认的是,网络上确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为此,我做了一些防范措施:比如安装了控制软件,预防和过滤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
观点六: 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喜欢上网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喜欢看书的人可以成为书迷,喜欢上网当然也可以成为网迷。可是,网络世界里良莠并存,而孩子又无法明辨是非,令人担心。所以,比较好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使用电脑,尽量避免让孩子单独上网。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可以指导孩子正确上网,及时帮她解决困难;二是防止孩子学会了"人机对话",却忘记了"人人对话"。在上网的同时还要规定每次上网时间为35-45分钟,也就是学校里一节课的时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就设置规则,那么,以后孩子独立上网时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了。
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的平台,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要让孩子科学地利用网络,他们需要来自成人的正确指导。家长们不妨抛弃拒绝心理,亲自去体验网络世界,接受和了解网络,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伸出温暖的双手。(柳芸)
作为网提示:
1、严格控制孩子上网时间,家中购买电脑前,让孩子承诺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如果孩子不自觉,可不妨拔下电源线或网络线。
2、电脑不宜放在孩子的房间,应放置在父母容易看到的地方。
3、装修新房时,可以安装网络“开关”,放置在父母卧室以便控制。
4、请电脑行家安装过滤暴力、黄色内容的软件。
5、密切注意孩子上网聊天的内容,警告孩子不得与网友谈论性的话题,不得讲黄色笑话,不得与异性网友私自约会。不得浏览黄色画面、观看黄色小说。
6、父母要关心与孩子聊天对象的情况,如果对方谈吐不雅,请及时中止交往。
7、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不要迷恋游戏和聊天。
8、家长一点不懂网络知识的,家长事前不妨学点电脑知识和网络知识。
9、家长对违法接待孩子的网吧要及时向公安、工商和文化等部门举报。
10、对过分迷恋网吧的孩子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及时进行教育疏导,转移他的兴趣,控制他的零花钱。多鼓励孩子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避免让孩子陷入“无聊的非上网不可”的泥潭。
11、给经常上网的孩子补充营养,多吃胡萝卜、鸡蛋、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相关阅读:
孩子迷恋网络
专家支招:堵不如疏
暑期是孩子网瘾的高发期,部分学生在电脑前一呆就是一整天,家长们也为此头疼不已,生怕孩子染上网瘾影响学习和生活。前不久,一名少年被送进训练营戒除网瘾遭打身亡的事件,更是让家长“谈网色变”。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爱上网,堵不如疏,家长应该减少孩子对网络的依赖,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近半家长反对孩子上网
漫长的暑假,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假期安排犯了愁。放出去玩吧,天气炎热,孩子也无人看管;呆在家吧,孩子就会迷恋上网、看电视。一些双职工家庭为严格控制孩子上网,费尽周折。
马上读初三的小英,这个假期不少时间是在网络中度过的。白天她一个人在家上网,玩游戏、和同学聊天,经常一泡就是一整天,作业不做不说,有时连饭都忘了吃。妈妈一怒之下,前几天把她送回了老家。家住百步亭的徐女士,为了根治孩子的网瘾,干脆找机会把电脑送到别的地方去了。为控制孩子上网,一些家长可以说用尽了各种手段和方法。
武昌一位林姓家长对是否让孩子上网显得非常矛盾,他说,互联网时代,孩子不接触网络显然不现实,但让孩子上网吧,孩子的自觉性又很差,眼睛、身体都吃不消,更怕被不良信息误导。
不久前,一所学校对“家长是否支持孩子上网”的调查显示,39%的家长不赞成孩子上网;53%的家长不反对,但前提是严格限定时间,限制和反对上网的比例超过90%,只有8%的被调查家长赞成孩子上网。
孩子为何容易迷恋网络
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1.75亿人,青少年网民听网络音乐、看网络视频、玩网络游戏的比例均是最高的,其中,近七成中小学生网民是网络游戏用户。
大多数家长认为,青少年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制力不强,因而容易沉迷网络。不过,专家认为,孩子之所以喜欢网络,根本原因不是网络多么好,而是因为恰好填补了空白。这些“空白”包括指“父亲的陪伴”、“娱乐”和“同伴”等。孩子秩序、规则意识的养成,爸爸的角色最为关键,然而很多爸爸每天忙于自己的事,根本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另外,孩子生活中没有娱乐或没有同伴,也会在网络中弥补。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是青少年是否形成网瘾的重要原因”,武昌一位教育专家说,一些家庭关系不好的孩子,内心恐惧、焦虑;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关注太多,也让孩子觉得时时受控制,产生心理压力。此时,网络交流会让孩子有归属感、温暖感,孩子很容易沉溺进去。他认为,亲子关系越差,孩子越容易游戏成瘾;家长惩罚得越严厉,孩子所玩游戏的暴力程度也越高。
杜绝网瘾,堵不如疏
为了避免孩子上网成瘾,一些家长干脆就采取高压措施,严防死守。专家认为,“堵不如疏”,与其“严防”,不如“善导”,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首先,不要一味制止孩子上网,而是引导孩子正确使用互联网。要让孩子明白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并学会利用网络工具来学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选择那些既有趣又健康的游戏软件。倘若一见孩子上网就制止,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促使孩子想方设法地接触网络。
其次,与孩子一起约定上网的内容和时间。约定达成后,孩子要严格遵守承诺,家长也需要巧妙监督。
另外,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更多的兴趣和爱好,比如阅读、听音乐、运动、和同伴玩等,避免孩子对网络产生依赖心理。
家长控网小贴士:
·当孩子表现出对网络的兴趣时,也试着找找网上话题,拉近距离,让孩子觉得你也“懂”。
·跟孩子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表,把学习任务、游乐时间等合理分配,督促孩子完成。
·电脑不要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而放在客厅或家人容易看到的位置。
·假期鼓励孩子多走出去,不要整天呆在家里。
·多和孩子沟通,试着让孩子把心里的想法困惑说出来,一起面对和解决。
·和孩子一起浏览一些优秀儿童网站,感受健康网络的乐趣。&&&
国外如何治疗网瘾?
德国网瘾诊所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三种:一是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合唱等;二是运动疗法,如游泳、骑马、静坐、按摩、蒸汽浴等;三是自然疗法,如种花、种菜、自己动手洗衣做饭等。这些做法多是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帮助他们远离“旧环境”,改变不良生活习性。英国采取游戏分级制限制孩子购买成人游戏软件,美国采取老师和学校管理者、家长等“多管齐下”的办法,综合“防控”孩子陷入网瘾。(文图/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记者/胡敏实习生文梦杨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能上网不能玩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