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烧钱又好玩的网游的O2O怎么玩

“不烧钱”的O2O锁定维修刚需
“洗衣机一转发动机像打雷,抽油烟机打开卧室都是烟,马桶冒出的水比下去的水,空调打开有一股子猫尿味……你是不是选择了将就?”10月15日下午,“修哪儿”创始人杨一萌如此发问。这是北京修哪儿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布会的现场。在杨一萌看来,维修是个大问题,是一片O2O创业的蓝海。这位伦敦大学社会学硕士、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心理学博士在留学期间,正好赶上了英国金融危机。他发现:维修需求是不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的,在任何环境下,人们都要遭遇生活中糟心的损坏危机。“在中国,维修市场面临一片蓝海。中国家电拥有量1万亿台,中国每年新增房屋600万套,每套房屋水电维修平均费用2000元,家电维修年产值4000亿元,维修全领域市场规模超过两万亿元。”杨一萌说。很多人对家电出现故障“选择了将就”。杨一萌展示出一张PPT,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将就”的原因:缺乏维修渠道,给正规售后打个电话一不小心就要安排到下周上门;路边的散兵游勇又不能保证质量;最烦心的是价格不透明,消费者完全不了解维修行情。“很多”O2O是钱烧出来的,只要停止补贴,下单量会显著下降。但是维修是刚需。”国美集团财务副总监李虹说,“我们在家电行业这么多年,这几年越来越感觉到消费者对家电清理、维修的意识非常强烈。”据李虹介绍,英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DIXONS,就主要靠着家电维修清理的利润来支撑企业运行。修哪儿已经启动了与国美电器全面的业务合作。此前,家电销售商的顾客一年来电器售卖场一次或者两次,它们希望能与O2O合作,通过保养、清理、维修、回收,到再销售,建成一个销售的闭环。在活动现场,杨一萌演示了用App进行维修:选择服务,输入个人信息并预约时间,提交订单,支付维修费用,就可以了。提交订单,半小时上门。顾客可以用会员卡包年,目前包年会员已经有7000名。在下单选择服务选项时,传统维修中的迷雾被拨开了。过去,消费者们常常从上门的师傅口中听到“专业”诊断,比如“冰箱要换个电容”。但是电容究竟是什么,值多少钱,他们完全没有概念的。在使用App下单时,他们面临的选项是自己能切实观察和理解的“空调不制冷了”“控制面板不亮了”,报价也完全透明。有时候,师傅上门了,发现其实没有大问题,消费者想取消服务。然而,师傅也不满意:我骑着电动车跑了半小时,总得给个上门费和检查费吧?“‘修哪儿’保证,任何情况下不收上门费和检测费,让消费者随时放心下单。”杨一萌说。装修师傅也安装装修端的App,无需采购,“从全国云仓仓储体系中获得备件”。目前,修哪儿一共拥有超过两万名维修人员——“一修哥”,在北京享有8家直营门店。“我们选择‘一修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先去寻找门店加盟,吸纳地方军阀;接着挨家找发小广告的修理工,请这些散兵游勇加入正规军。每次服务都提前报备,全程跟踪,保证安全。”杨一萌对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道。韩国小伙子罗在亨是修哪儿韩国分部的负责人。他介绍,开在首尔江南区的第一家分店,日订单量在100左右,“我们相信,修哪儿能成为中国市场的独角兽,也能成为世界市场的独角兽”。关注大豫创业dychuangye,查看更多创业政策,创业沙龙以及创业项目。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haleyli]
【装修福利】史上性价比最高基装套餐!1.9万基装90平三房
【活动】19元秒杀无痛洗牙!还能抵1900元!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墨迹天气: 营销模式 不烧钱也能玩转本地生活O2O_第三媒体频道
→ 墨迹天气: 营销模式 不烧钱也能玩转本地生活O2O
墨迹天气: 营销模式 不烧钱也能玩转本地生活O2O
上传:非雾非仙&&&&
来源:InfoSpace&&&&
&& 近期,全球股市遭受“血洗”,国内风投市场遭遇寒潮,O2O行业的冬天提前来临。于是众多企业间出现了抱团取暖的情况,累计烧钱上百亿元的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联姻,京东和腾讯也推出了“京腾计划”战略合作项目。但是,在“不烧不欢”的局面成为O2O领域常态的当下
[正文] & &
&& 近期,全球股市遭受“血洗”,国内风投市场遭遇寒潮,O2O行业的冬天提前来临。于是众多企业间出现了抱团取暖的情况,累计烧钱上百亿元的美团网和大众点评网联姻,京东和腾讯也推出了“京腾计划”战略合作项目。但是,在“不烧不欢”的局面成为O2O领域常态的当下,抱团就可以摆脱“烧钱”获取用户的噩梦吗?如果不烧钱,O2O行业又要如何才能赢取有价值的用户呢?在日前艾瑞发布的《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天气生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墨迹天气新的营销方式――将O2O服务场景化的尝试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
&& 如何理解场景化?举例来说,大家在吃饭这个场景中,自然而然想到“大众点评”;在聊天这个场景中,首先想到的是“QQ、微信”;找路这个场景中,脑袋里自动弹出“高德地图”。不难看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品都能在特定的场景中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高温、大风、雨雪等天气场景中,用户更需要什么服务呢?是否也可以匹配不同的场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将恰当的信息推送给需要的用户?
&& 相比30天的常规伏天,今年伏天属于“加长版”,总共40天,连非洲人都嫌弃中国太热要回家避暑。在此高温场景下,墨迹天气匹配场景,联合本地生活服务类品牌:雪碧、麦当劳、滴滴出行、河狸家等,提供高温场景O2O服务,开展“35℃计划”,精准的为用户推出实用的“去高温”服务。即当墨迹天气用户定位城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者超过35℃时,用户即可在墨迹天气APP内领取合作商家福利兑换券,如免费雪碧兑换券、滴滴打车券等,而后在线下消费。
&& 据白皮书显示,此次场景化的营销模式下,各大合作商家收效颇丰。其中,墨迹天气、雪碧、麦当劳联合推出的“35℃清凉计划”,成功兑换出500余万杯雪碧。滴滴出行新增用户数4.6万,共发出168385个红包。随着活动的深入,有更多垂直类O2O领域的商家,如交通、餐饮、美业、健康等加入墨迹天气“35℃计划”。
&& 为什么这么多本地生活服务类O2O领域的商家都愿意和墨迹天气一块儿愉快的玩耍呢?
&& 艾瑞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自身的增长速度较快,将有望成为下一个过万亿的线上市场。想从如此庞大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另辟蹊径。有直接数据表明,90%的公共领域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其中,流通类销售额的65%都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并支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只有从人的感官出发,通过真实的体感数据,才能触发新的市场商机。要做到这一点最核心的便是:精准的天气数据!
&& 作为国内知名的天气APP产品,墨迹天气立足于天气大数据,建立了完善的数据体系,随时随地向用户提供精准的天气数据或者提前预警。本地生活服务类O2O领域的商家一旦搭上墨迹天气这趟顺风车,墨迹天气便可基于天气场景,将不同的商家服务信息,主动推送至有需求的用户。在便捷用户之下,商家还能提升销售额,墨迹天气也可实现流量变现,两个平台合作,可谓是双剑合璧。
&& 再从外部大环境来看,网民对数字媒体的关注度增长迅猛,移动用户规模不断扩张,移动端使用时长以较高速度增长……可以预见,未来,网民对移动化的需求只增不减。加之移动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O2O实现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网民对O2O服务的需求不再流于表面,O2O服务场景化才是最终打动用户的“秘密武器”。
&& 此次,墨迹天气“35℃计划”已经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至于O2O服务场景化,墨迹天气和他的小伙伴们还能怎么玩,我们拭目以待!
&& (新闻稿 )
】 【 字体:
&&&上一篇:&&&下一篇:
&Advertisement
&十大最受关注的新闻
&十大热门驱动/软件下载
&十大最受关注的品牌
&(SAMSUNG)
&(MOTOROLA)
&(Sony Ericsson)
&十大热门常用软件下载
&&&&&&&&&&&& 字数: 0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持续烧钱的O2O模式没钱途——从去哪儿与携程合并说起|界面新闻 · JMedia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继美团和大众合并之后,旅游业又传出去哪儿和携程合并的消息。那么,巨头为何合并,是抱团取暖,还是提升竞争力?我们请来了挖财社区财经作家路瑞锁为大家解读,以下是全文:
10月26日,据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将以去哪儿的49%股权换携程24%股权,此次携程与去哪儿合并的形式为百度出售去哪儿股份,然后控股携程,百度将用49%去哪儿股权换携程24%股权。目前双方高管正在开会商谈最后细节,预计将很快宣布正式消息。
这是中国O2O领域继滴滴与快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的又一重大公司合并事项,用朋友圈里WorkFace总舵主老潘的话来说,&听说了很多合并的故事,他们打累了,偃旗息鼓,谈了和平的协定。一个时代结束了,他们成了传统。&
当然,不是说这些O2O公司本身不想&打&了,而是金主们不让他们打了。
一、共产主义社会已经来临?
2015年上半年,恍惚间你会以为不花钱享受服务的共产主义社会已经来到人间。
&早上醒来,叫一份免费早餐,然后打开拼车软件,预定顺风车,首单免费;中午吃饭,比较一下哪个外卖平台在搞补贴活动,定一份9元大餐;晚上,花上1元钱购买一筐上乘的生鲜水果;周末找个清洁工打扫一下房间,顺便叫一个按摩师上门按摩,当然也都是免费的&&&
这是网上的一个段子,但并非戏言。
因为,免费洗车、免费按摩、免费钟点工、免费叫外卖&&O2O已经成了补贴烧钱的代名词,而用户在乐此不疲地享受各种补贴的同时,O2O项目已经从&红海&变成&血海&。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成堆成堆的APP参与竞争,背后则是无数冲着&互联网+&概念而来的民间资本或风投机构。绝大多数的O2O创业项目,虽然其所属的领域和细分市场迥然不同,但讲出来的故事却出奇地一致:&通过补贴培养用户习惯,成为XX的入口,成为XX界的UBER、淘宝、大众点评。&
前几天,我在北京的一个苍蝇馆子里买烧饼,随口问了一句有没有手机支付功能,没想到主厨大姐声音洪亮的的告诉我,&有,你要用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进一步,大姐主动指点我说你可以上大众点评来支付,我们便宜5毛钱&&
&便宜5毛钱&,我不免有些好奇,&那你的收入岂不是要减少5毛钱?&
大姐说,哪里哪里,我这里还是按照原价收钱,你便宜出来的那5毛钱是大众点评补贴给你的。
就这样,一个烧饼一下子让我意识到互联网商业模式融入我们的生活之深,陡然感觉到从小被宣传的不用钱的共产主义社会完全有可能从技术层面得以实现,感谢祖国,感谢政府,感谢人民,感谢CCTV,感谢互联网思维,感谢烧饼店大姐,更要感谢全世界的VC&&
然而,转念一想&&这5毛钱到底谁来出了呢?
不由得想起来在朋友圈里一再看到的那个&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牛来买单&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某个小型销售公司想出来一个点子,某种材质的夏日睡衣在商场里售价188元,但实际的生产成本只有8元钱。于是,这家公司先后开始各大网站上打广告,免费送睡衣1000万件,为了保证销量,网站每成交一个真实客户,这家销售公司还给网站3元提成;然后,这家公司找到快递公司,将每件快递的成本降到5元钱&&但对用户来说,睡衣虽然免费,但快递到家则要收取23元快递费。
由此一来,一件睡衣生产成本8元,网站的销售提成3元,快递公司快递费5元,全部加起来免费送睡衣的成本是16元,但这家销售公司却按照23元快递费收取,每件睡衣净赚7元,1000万件的订单净赚7000万元&&这家销售公司既没有工厂之类的重资产,也不用养快递员,甚至连网站也不用拥有,就一个点子,却一下子白白赚了7000万&&
&成功学&已侵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而O2O领域则当今商业成功学应用的主战场。
我们且不来讨论这个故事真实发生的每一层逻辑和可能性&&但这个故事的确很好的诠释了O2O的&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思维。
二、不烧钱,你好意思叫O2O么?
在物价没有下降、收入没有上升的情况下,最近两年北上广深杭等大城市民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明显提高,世界各国经济学家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全世界的VC投下几百亿美元,化身O2O项目补贴给了北上广深杭的广大群众。
这真不是笑话。
所谓&O2O&,Online&To&Offline是也,其实就是将线下商业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揽客,线下服务。
问:O2O的商业模式好不好?
答:利用时代的技术进步改造传统商业模式,当然好!
抛却技术因素,O2O模式产生的基础在于传统商业模式中的信息不对称。
商业社会里,掌握充分信息的人,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常常获取超额利润。传统商业侧重人力驱动销售,商品经过多层传递到达消费者手中,低成本商品因层层转手而价格虚高。O2O侧重信息驱动销售,通过互联网优势,使得信息在更大程度变得比较对称,从而形成成熟经济市场的供求关系。
这当然是进步。
有鉴于此,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创业者,大家都将O2O领域当做下一个金矿,于是,卖房子、卖车子、卖家具、卖装修、卖洗车,乃至卖日常用品、卖烧饼、卖白菜、卖避孕套的都开始大讲而特讲&互联网思维&和O2O。
只要商业模式能够经营下去,这当然没有问题。
可问题就在于,对于绝大多数O2O项目来说,市场规模、用户基数、发展潜力等传统指数依然被当做硬性指标,而为了抢夺用户和&培养用户习惯&,许多O2O项目只能选择疯狂烧钱,一方面维持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挫败竞争对手。
O2O项目,本来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结果却把&烧钱&当成了基本套路。
根据媒体统计,就在过去的2014年,阿里、腾讯、百度、盛大和小米分别在O2O领域投下60亿、25亿、10亿、6亿和3亿美元,来补贴各类O2O用户,在这些巨头带动之下,不使劲儿烧钱的O2O项目,现在你真的都不好意思叫O2O。
一路烧钱之下,O2O项目从业者的野心也一同膨胀:融资、烧钱、再融资,一定要成为细分领域的老大,吃独食,而投资人似乎也乐于在O2O领域发挥金钱的威力,经纬创投、KPCB、IDG、红杉资本、鼎晖创投等不断发力,拿着钞票四处挥舞&&
烧钱有用么?
当然有用!
就拿我自己打车来说,我手机上安装了滴滴和Uber(原来还有快的),安装了美团和大众点评(还有糯米),安装了去哪儿和携程,谁补贴给我的钱多,我就用哪个,反正我是消费者,我是上帝,谁给我补贴少,我就不用谁!
作为北上广深杭普通民众之一员,我深深的感觉到了中国一线城市满满的幸福感。
三、烧,烧,烧,烧,烧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一个正常的市场经济逻辑,绝对不会靠烧钱支撑。
众所周知,烧钱烧出来的用户忠诚度其实十分可疑。在众多O2O项目里,如果补贴一旦停止或者减少,用户很快流失或转向其他类似项目。有人对团购、外卖、美甲等O2O行业调查后发现,&补贴后遗症&或多或少都已经出现&&
上个月,团购领域的标志性企业美团,在陷入&估值疑云&之后,因融资出现困难,不得不与大众点评网合并,估值也由顶峰的150亿美元大幅滑落。
曾被认为是高频消费的美甲O2O领军企业58到家和嘟嘟美甲,都陷入大规模裁员和下一轮融资困难传闻,而上门美容美甲O2O河狸家创始人雕爷,这个以制造营销概念见长的互联网风云人物,也承认河狸家3次千万美元融资如今很大程度上是在&干赔&。
出租车和专车司机也在2014年享受了补贴盛宴之后,滴滴与快的在2015年初实现合并,现在的Uber和滴滴也都已经大幅度降低补贴;饿了么补贴的门槛越来越高,10元消费券使用的条件是消费满70元,6元的补贴券也要满40元&&
这不,现在又传出了去哪儿和携程网合并的消息。
看起来,Uber和滴滴很成功,市值几百亿美金,美团和大众点评也成功,市值几百亿美金&&可即便是这些被奉为成功标杆的O2O巨头们,我个人认为也不过是现阶段的成功。
毕竟,他们都没有经过取消补贴的检验,市值已经动辄几百亿美金,如果进入到正常的商业盈利模式,未来究竟价值几何,资本市场会给出其明确的答案。
不管如何,以上O2O企业毕竟还处于存活期。相比之下,很多2013年、2014年成立的O2O企业或者项目已经被烧钱给烧死了,或者倒毙在烧钱的路上。
2015年上半年,拒宅网、找好玩儿、徒步狗旅行、果冻旅行等一堆旅游类的O2O企业扎堆死亡;教育方面的O2O企业又有呵护网、36号教室、助考帮等教育O2O先后关闭;房产后续服务的O2O企业房屋网、程途网、亿言堂也从众人视线中消失;曾以&一元洗车&风暴搅动厦门洗车行业的&智富惠&不见踪影,上门洗车服务品牌&车8&通过微信服务号发通告停止上门洗车业务;7月下旬,被认为是家政O2O鼻祖的Homejoy宣布关闭服务&&
这些倒闭的O2O公司运营模式出奇的一致:依赖烧钱带来高速增长,期望在未来寻求盈利契机&&但正如本山大叔所说,盈利点没找到,企业还在,钱烧没了,那怎么办呢?
只有倒闭。
O2O市场的确很有可能是下一个金矿,但很有可能被严重高估,在大多数行业,O2O项目烧钱带来的高增长只是泡沫,一旦烧钱速度放慢,补贴降低,用户就会迅速离去,留下一地鸡毛。
O2O思维被吹嘘成能够对接传统产业的神器,但其背后其实是严重同质化的竞争&&即便是Uber和滴滴打车这两个目前极度成功的O2O巨无霸,也有着明显的同质化竞争。
O2O领域,到底哪些企业能成,哪些企业不能成?
有人说,项目领域是高频需求还是低频需求决定了O2O企业能否成功。
话说UBER和滴滴能够成为O2O领域的独角兽,因为打车是大城市居民几乎每一天都有可能遇到的需求;饿了么、美团等外卖O2O能成为入口,是因为学生和白领每天中午都需要叫外卖;大众点评和美团能成为入口,因为餐饮和日常娱乐是一个高频需求;携程网和去哪儿能够成功,是因为白领阶层几乎每个月都有出差需求,更不必微信能成为一个超级入口,是因为我们天天都在超高频的用它实现信息交流。
对于用户高频需求领域来说,可以通过大规模烧钱实现用户粘性,而那些死掉、或垂死挣扎的O2O项目,大都属于低频需求(1个月少于1次),通过大规模的烧钱来补贴用户,常常是培养了一批挑剔而又不忠诚的消费者,诸如美甲、按摩、宠物、美容、洗车&&
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
不过,对于众多靠烧钱持续的那些O2O项目来说,问题并不仅仅如此。
四、O2O不是万能胶
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其中提到11个领域的&互联网+&行动,掀起了全国性&互联网+&思维。其中,商业领域的O2O项目则被视作&互联网+&行动中民间资本可以自由参与的领域。
一下子,O2O项目似乎变成了传统行业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万能胶。
各行各业都燃起对O2O的满腔热情,似乎只要将传统行业沾上O2O这个万能胶,立马就能脱胎换骨,变成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倘若不结合,那就是落伍,就是守旧,就是未来的失败者&&
几乎每个O2O项目都信誓旦旦说自己是基于市场需求,但市场需求真的有那么大么?
如果真的有那么迫切的市场需求,根本不需要烧钱也依然会有大量用户,比方说烟草,比方说啤酒,不需要任何补贴,人们消费起来依然趋之若鹜。
烧钱本身就是一种不符合市场经济逻辑的扭曲商业模式,在O2O项目的持续烧钱后,用户对补贴优惠趋之若鹜,却对企业和产品没有形成强烈依赖,用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最后变成了挑剔和多变的用户&&为了留住这些用户,O2O企业必须加倍持续烧钱&&
烧,烧,烧,最终烧成一个无底洞。
市场用户需求应该是一种主观和客观上都存在的自然需求,如果要靠烧钱来圈住用户,不管你怎么美其名曰&增强用户粘性&,这些需求当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被拔高的&伪需求&&&正是这些被催肥的伪需求变成了很多O2O企业持续烧钱失血的困境。
诚实的说,对于某些行业,O2O的确为传统企业转型以及互联网企业落地作了更好的指引,也为实体企业和电商从对立走向融合提供了途径。一方面,那些被互联网企业冲击的传统企业看到了重生曙光,另一方面,很多互联网公司也找到了自己更广阔的成长空间,O2O逐渐成为一些行业传统企业转型和互联网企业渠道下沉的最佳选择。
然而,任何一种备受用户青睐的服务或产品,其实和O2O可能没有太大关系,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某项产品和服务能够成功,归根结底靠的是产品和服务本身的质量,靠的是实体企业耐心细致兢兢业业的努力,在某个合理价格上,为用户提供合适的产品、服务和体验,这才是企业该做的事情。O2O再怎么好也只是提供了一种转型的思路,各企业还是要量体裁衣,如果不在产品和服务本身下功夫,一堆臭狗屎却希望着通过O2O项目包装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创业者中间流行一句话:&Idea是没有价值的&,纯粹的一个O2O概念并没有什么用,思想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理念的创新,才是一个企业进步的关键,如果打着O2O的旗号,干着完全拷贝抄袭的勾当,这样的O2O项目更是没有什么卵用。
有人说,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
风的确是来了,可是在每一个垂直细分商业领域,都有成堆的O2O项目猪,不是一头猪想飞,而是整个猪圈的猪不管小猪大猪瘦猪肥猪甚至是病猪残废猪都想借风口一飞冲天,千军万马蜂拥而上,风里面你争我抢你踢我踹,风口也明显感觉到了&超负荷&。
说到底,O2O不是万能胶,在这一场O2O思维搅动的企业革新中,大多数O2O项目都注定是要死掉的,成功者是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钱多、脸大(BAT机构背书)等数不清的运气因素,对于其他人而言,绝非&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那样简单。
对于很多正在运营,甚至是烧钱运营O2O项目来说,他们需要找到用户和企业的真正需求,然后提供有足够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有为他人提供价值,你自身才有价值,然后才有合适的商业盈利模式。
纯粹烧钱的O2O,烧不了太久了。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相关文章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推荐阅读免费1对1专属交易顾问
满意后再付款,出问题双倍赔付
已有28031人申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好玩不烧钱的网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