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股份有限公司的肾宝贴是用什么做的一股异味,今天来了个和尚在我没有注意的时候给我贴了一贴,很粘。然后要钱,

新的骗子来到新野了
朋友们小心啦!!!_新野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0,705贴子:
新的骗子来到新野了
朋友们小心啦!!!收藏
说起来真是个杯具啊,今天上午我在店里上着电脑,突然进来一个和尚,“您好,今晚在广场上有少林寺巡演,届时如果您有小孩子,可以免费到少林寺学习武术,”(其实,我心里对和尚啥的本来就没啥好感;但是我的杯具就此开始)就随便说了句“我还没有小孩子呢,”这时,和尚就望着我的脸说“但是,施主,我发现你的脸色暗淡,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腰酸啊,还有颈椎也疲乏呢,”我说“还好啊,没大问题。”和尚接着拉我的手就给我试脉,还不断的摇头“真是肾虚啊”,来还有另一只手,就又试了试。接着拉我起身,“我给你用气功测测”,我不自觉的站起身,施主使劲吸气,我就照着做,吸气,他一只手放到我的腰子处,嘴里念叨着“嘿哈---------”,问我“你有没有什么感觉?”我说没啥感觉啊,这时候突然有貌似针扎的感觉,就像以前用电疗针灸的那种感觉,我说停,我就接着回头,他让我看了看他的手,没东西啊,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就证明了你真的是肾虚啊,接着又试了试另一边,也有同样的感觉。这个时候我的脑子停顿到了这个痛感上,他让我坐下来,说“施主,肾虚可以导致腰酸腿痛,疲倦乏力,尿少尿不净,还会引起性生活不和谐,所以我们少林寺专门为了配备了‘少林寺牌汇仁肾宝’”,然后拿出一贴膏药,只见这贴膏药是合到一起的,上书“肾宝”二字,我就用手试图揭开,他说“勿揭,这是我们用气功打上去的,”我的脑子又停到这个地方了,还没看明白这贴膏药,他拿出来一个价目表,只见上面写着“300,200,120,90,60...”等等,“最贵的这两种你是用不到的,因为那是治疗严重腰外伤的,其他的真的对您很好,您用了之后腰不但不酸了,尿刚开始有点黄就是排毒,还能改善性生活呢,晚上JJ就有冲动,但是不能房事,要不然不好补了,(我靠,靠,少林和尚研究补肾壮阳法??!!)他又拿出来一些收据账单之类的,说附近门头的谁谁买了500多块钱的,我就看那单子,这时候我的脑子还在思考着这是谁买的啊,,,他又拿出来一个木制的拔罐(我第一次见原木色的拔罐),他让我往拔罐上呼一口气,然后就给我往腰上拔,我听到打火机的声音,拔罐拔上了,他在后面说“哎,湿气好大,不是一般的肾虚啊”,拔罐取下,他让我看拔罐里面,“我居然看到拔罐里面有唾液一样的液体,”他用纸抹去,我说“这里面的水怎么像唾液啊!!!”他说是啊,你看寒气多大,,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又给我拔了另一边腰子,,还是这样的水气,我的脑子又转不过弯来了,“真的有这样的水气吗?像是唾液,但我没发现他吐唾液啊,,??” 这时候接下来我也明白了,因为就在我脑子乱起来的时候,他给我往后背贴了一块膏药,(我靠,我现在明白了,就是奔着卖膏药来的啊,现在得掏钱了,)我说“哥们,你光给我贴上去了,但是你没问我带的钱够不够啊 。。。。。。” 他说“施主,钱是可以赚的,命可是买不来的啊,,您去借下呗,” 我说“借不到啊,”他说90的膏药您给60就行, 我说“真的,我身上根本就没带多少钱,他说那您带了多少,捐点香火钱行了 ,我就从口袋里拿出来仅有的13块钱,他一看,就抽去一张10块的,您捐10块得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收拾了一下,,,转身扬长而去。。。 我站那里木了,,,等回过神来,就回头看了一下那膏药,晕啊,,这种膏药根本就不是他手里拿的那种,,是另一个样子的,,我一揭,弄了我一手,啥味啊,不是一般的臭味,我就揭下来扔了。。。回到家,给我朋友一说,朋友说你真是个猪啊,分明就是骗人的,,并且,贴膏药的地方也不是腰啊,,那不是胰腺的位置嘛!总结下来,我被一和尚这样强行给贴了一贴狗屁膏药在身上,这也不能光怪我自己啊,,这和尚嘴里那些专业名词,说起来一串一串的,我都打不断,,,一次次的小试验让你都反应不过来,,然后最后再稀里糊涂给你来上一贴。。防不胜防啊!!!
谨一此贴让新野吧的各位提防点。 不过还有一些事我还没明白过来,那气功真的能让我身上感觉到电流针灸的感觉,或者他用了什么道具?
已经打了新野县的110,说是出警了!
携程提供酒店,宾馆,旅社,客栈,经济连锁,酒店公寓,青年旅社等住宿信息!在携程订酒店保证低价,手机预订更便宜!网上订特价酒店,还可体验不可思议低价惊喜!
好热,本壮士的右臂又开始发热了。估计,是麒麟臂发作的前兆。。。这回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我想说,看完我笑了
报警不如找嘴哥,他妈的敢跑到新野行骗,简直没把嘴哥放在眼里
上午在卫校碰见了,跟我说话,没鸟他
骗子小心点让车撞死你~^O^~
楼主有点小幸运……
楼主没有看贴吧的置顶帖子?施主,你中招了!
和尚来了我说我是天主教,他俩都来了我说我是道教,他仨一起来我说我是伊斯兰教。他四个一起来我说我信FLG,FLG来了我打110.我就是这么干的,他们会很识趣的走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view//id_XMTYwMDU1.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山西印象(一)
8月6日深夜11时20分我们从虹桥机场起飞开始了山西、内蒙之旅,到达太原已是第二日的凌晨1点了。
关于山西最初的印象来自儿时的乡间的田头广播,那时老是听到广播员在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怎么怎么的,知道那里有一群穿着黑色的对襟棉袄、头上裹着白毛巾的人把梯田修到了天上,得到了毛主席的夸奖。后来又慢慢地知道吕梁山中的刘胡兰、五台山上的八路军;知道了醉打山门的鲁智深、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和坐镇太原二十余年的阎锡山;知道了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知道了平遥、太谷、沂口,知道了明清时富甲一方的晋商和现在财大气粗的煤老板,知道了老是瓦斯爆炸的小煤窑和气吞山河的壶口瀑布。。。。。。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山西印象(二)  7日晨我们从太原出发前往祁县,开始了晋中之旅。晋中之旅有两大看点:一是晋商文化,二是古民居建筑。    
出太原南 50公里到达祁县。说起祁县与我颇有渊源,祁姓家族即发源于此,春秋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晋大夫祁黄羊分封于此,以地为姓,遂有了这个姓氏。听老辈人讲我们这一枝是一千年前宋室南渡时迁到南方的。所以这次山西之行也成了我的寻根之旅了。    
山西陈醋全国闻名,山西人会造醋爱吃醋全国人民都知道;殊不知山西人爱造房子会造房子的劲头一点都不逊于他们的爱吃醋会造醋。钱多了做什么?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去赌,有的人去嫖,有的人去喝酒买醉,有的人捐赠摆谱。山西人钱多了做什么呢?造房子!修了庙宇建佛塔,筑了城墙造民居。阎锡山做了二十几年山西王,全山西都是他的,但还觉得心里不踏实,就在家乡造了13万平米的豪门大宅,也许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在这里,才能实现他完全彻底的占有。山西的古建筑遗存为全国之最,据统计,宋以前的地上古建筑占全国总量的72.6%,山西宿州的应县木塔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可见山西人爱造房子会造房子的禀性是遗传的。位于祁县乔家堡的乔家大院是民居中的代表。这座大院因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拍摄已声名远播,人气很旺,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人头攒动,满屋都是人了。资料上说:    
“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门窗、橡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院内砖雕,俯仰可观,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    
我是外行人,看不出什么道道来,只觉得其建筑有以下特点:一是沉稳。灰砖青瓦,色调质朴大方,象一个中年绅士,看上去让人很放心。二是扎实。其外墙厚达1.2米,为三明治式结构,中间是夯实的黄土层,两边镶以青砖,其抗震、隔音、隔热性极佳,同行中有一位搞建筑的朋友看了以后大为惊叹,说把墙筑到这份上只能用奢华二字来形容了。三是作工精细,装饰繁琐,满屋雕花,雕梁画栋大概只有皇宫可相比拟了。  
  人文地理群
  山西印象(三)  去祁县北20公里达平遥。平遥建城于2700年前,目前所遗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城市格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抵明代以前是一座以军事功能为主的城市,明清以降,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蜕变成一座经济金融之城。    
说起晋商、票号,首推平遥。当时全国51家大票号中,山西占了43家,而平遥独占22家。这22家票号在平遥古城西大街上一字排开,掌握了大半个中国的金融流通,俨然是当时中国的华尔街,那活跃于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大码头的银庄票号只不过是平遥城算盘上拨动的一粒粒珠子。山西人在近代的经济史上着实火了一把!    
我们沿着明清一条街来到了中国第一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的门面并不很大,座落在众多商铺之中一点都不起眼。进入大门是一条窄长的天井,天井正中摆着一只石雕的元宝,算是给进门的人提个醒:这是票号。我们挨个坐在元宝上照了相,想沾沾这里的财气。里面陈列的物件倒并不见得有什么稀奇,令人称奇的是导游对日升昌的经营之道和管理制度的介绍让人耳目一新。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贸易十分活跃,现金流量成倍增长,现银支付带来的巨大的运输费用和转运风险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一个制约瓶颈。日升昌在传统银庄的基础上开创了票号业务,这是一个巨大的金融创新,它使古老的中国终于有了一种专业化、网络化的货币汇兑机制,南北大地终于卸下了实银运送的沉重负担而实现了更为轻快的商业流通。日升昌在体制创新方面几乎是全方位的,其运思之缜密、眼光之深远,着实令人惊叹!其经营之道在很多地方颇为前卫,与现代管理制度有不少暗合之处。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培养了一批职业经理人;身股分红和高薪养廉稳定了一批业务骨干;期权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经营者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短期行为,保证了票号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了防止汇票的假冒、抵御金融风险,随之发明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密码系统,等等等等。同行的一位搞财务的朋友感叹道:“什么MBA,有空到平遥来转一下就够学半辈子了。”    
山西票号不仅为山西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且培养了山西人的经济才能。民国时期长期主政财务的是山西人孔祥熙,他手下的一批骨干也以山西人居多。有人有意见,孔祥熙辩解说,不是我老乡观念重有意要用山西人,而是山西人在理财方面有才能,择优选择,不得不用山西人。建国后,在建立新中国经济体制上有两个人居功至伟,一个是上海人陈云,一个就是山西人薄一波。  站在平遥厚实高大的城墙上极目远眺,眼前一片灰黄,远处几根兀立的烟囱、近处几处破败的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显得很不协调。与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云南丽江古城相比,两地风貌,迥然相异。丽江美艳整洁,如一个靓丽的女子;平遥厚重质朴,是一个壮实的大汉,质朴得有一点不修边幅。在风景的完整性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平遥古城尚远远不及丽江,我们期待着某一位大手笔加以斟酌修缮,给我们一个更加完整、协调、充实的平遥。  
  山西印象(四)   
从晋中的平遥到晋西北的五台山,足足化了六七个小时。途经阎锡山、徐向前故居,不入。两边风景颇为乏味,公路边种着的全是白杨树,风中舞动的杨树叶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如同银片一般,算是这乏味的风景中的一点亮色。白杨树外便是庄稼地,种的是玉米、高梁、大豆、花生、土豆和山药。起起伏伏的平原上绝无河流、湖泊,偶尔路过几座桥,桥下延伸的是久已干涸的河床。对河流和湖泊的怀念大概是南方人到北方后思乡的一种症状,一天以后当我们到达大同时,远远的望见一条水道在城边闪烁,不禁眼睛为之一亮,驶近一看原来是沿城开挖的一个长方形的大池,是大同人聊以慰渴的人工湖泊。    
在山西有一个人的名字始终不断地被提起:阎锡山,这个在近现代史上对山西影响最深刻的人,自辛亥革命到1949年主政山西三十余年。他采用的是守境自保的策略,山西之外任你闹翻天他不管,山西之内不容一人染指,把山西当作他家自留地来经营。平心而论,阎锡山在山西的确做了不少事情,山西现代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即滥觞于这个时期。一言以蔽之,在传统山西向现代山西转型的过程中,阎锡山是第一人。在阎锡山的治晋方略中有一点很让人感兴趣:提出了一个“村本政治”的概念。这个概念很厉害,从古到今中国自上而下的政治统治,必须建立在分布于广大乡村的村级权力结构认同和配合的基础上,村级机构实是政治的最原始的基石。换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好新农村建设,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抓好村级班子。几十年后山西出了一个天下第一号的村官——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这是偶然现象呢?还是必然现象呢?    
在山西还有一个人的名字我时常想起:赵树理,这个从吕梁山区走出来的农民作家,其作品通俗化大众化的追求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恰相吻合,以至于甚至产生了所谓“赵树理方向”的口号。他开创的山药蛋派对中国现当代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赵树理现象之所以引起我的关注,主要是我想看一看在几种文化相互融合碰撞下,它会产生怎么样的变体。在抗日的历史大背景下,山西的传统文化与五四新文学文化、共产党的毛泽东文化不期而遇,如何把它们捏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是个难度很大的事情。赵树理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做法是尽量把自己淘空如一种容器(主要是清洗自己的文人习气,即所谓的小资情调),再蒙以党的政策、方针这个筛网,然而静静的承接山西农村这个时期发生的人和事。所谓山药蛋文学就是这样产生的,其中传统文化是主,新文学文化含量最少。几乎在同一时期,距离几百公里以外太行山以东的冀中平原产生了以孙犁为首的“荷化淀”派,同样以华北抗战为题材,但其作品与山药蛋派大异其趣。究其原因,是双方所取的角度和立场不同所致。孙犁承接的是周作人、冰心、朱自清一路的美文学派,对题材采取的是“六经注我”式的方法,所以其作品新文学文化占了主导地位。打个比方说;赵树理画的是版画、年画,孙犁画的是文人画、水粉画,虽然画的同样是青菜萝卜,但其笔触意境自然迥然不同。    
临近黄昏,车子才驶入五台山区。在七弯八拐的盘山公路上隔窗而望,两边群山草多树少,山色远没南方那样朗润。晚九时到达目的地——台怀镇。    
五台是佛教名山,到五台山佛是一定要拜的。拜佛必须诚心,所谓心诚则灵。闹着玩拜拜不但不灵光,而且要犯大不敬罪的。如何体现诚心呢,按规矩要斋戒、沐浴。大热天洗澡是肯定要洗的,色戒嘛,没携口带眷估计也没什么问题。为了进一步表示诚意大家决定:今晚吃素!    
这顿素吃得有名堂,事后大家总结这个吃素的决定十分英明,已成为这次旅行的一大亮点。我是第一次吃素斋,算是开了一回眼了,你不得不佩服中国素食文化的精妙。我们点了素鸡、烧鹅、烤鸭、扣肉,还有冰镇龙虾、西式烤牛排等等,无论从色、香、味各个方面几可乱真。我看中的是一盘西式烤牛排,不仅看起来象,咬一口,显出丝丝纹路来,象极牛排的肌理。  
菜馔虽好但价格不菲,比真的荦菜要贵,结帐时共付1800余元。  
  山西印象(五)    
8日晨起游五台山。    
五台山与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四大佛教名山,且居其首,传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关于五台山我想搞清楚几件事:一是文殊菩萨何许人也?二是五台山为什么是他的道场?三是五台山建寺起始于何时?带着这“五台三问”,我开始了五台山朝圣之旅。    
网上资料显示:文殊生于古印度舍卫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随释迦佛出家。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萨有很高的地位,为众菩萨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经常协同释迦宣讲佛法(相当于如来的文字秘书)。在佛教图像中,他常常与普贤菩萨一起,作为释迦佛的胁侍菩萨,随侍于释迦身边。释迦牟尼佛曾告诉金刚密迹主菩萨,在赡部洲(佛教称我们现在所住的世界)东北方有一个叫“大振那”的国家,国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称为五顶山。释迦佛去世以后,文殊菩萨将以童子形游行于此,在山中居住,为众生宣说佛法。中国佛教认为山西省五台山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大振那”国的五顶山,因此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说法道场而成了佛教的圣地。    
关于五台山佛寺的创建,自唐代以来,传说颇多。“东汉说”和“北魏说”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东汉说”认为五台山佛寺的创建,始于东汉明帝邀请摄摩腾来华传播佛法之际,亦即一般认为中国有佛教之初。摄摩腾在洛阳造了一座白马寺不过瘾,又跑到五台山造了一座显通寺。“北魏说”认为五台山佛教肇兴于北魏孝文帝时,大孚图寺和清凉寺都是北魏孝文帝时创建的。清代著名史学家顾炎武,对五台山的佛教史实进行过认真的考订。他在《五台山记》中说:“五台在汉为虑掳县,而山之名始见于齐。其佛寺之建,当在后魏之时。”大致“东汉说”在佛教界、旅游界传播最广,我们的导游曹小姐就一口咬定五台佛教始于东汉,而学术界多首肯“北魏说”。两相比较我取北魏说。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北魏建都大同,孝文帝兴佛,在云冈凿窟,到五台建庙,都在大同近郊,便于朝拜,于情于理都说得通。二是出于我读书的经验作出的判断。大凡一件事物有的书上说它有,有的书上说它无,有的书上说它出现得早,有的书上说它出现的晚,有的书上说它伟大,有的书上说它狗屁,我的经验是信无、信晚、信狗屁,这样来得保险,而且往往与事实接近。大凡人在作文时往往言过其实,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颇为不易,需要极大的智慧和诚实的品性。举个例子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小时候读了王安石的两句诗“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处“。当时还以为他登的山如果不是珠穆朗玛峰,也应该是黄山、泰山什么的,后来一看注解吓了一跳:他登的竟是绍兴城里的塔山!塔山高不过百尺,何来浮云遮眼?介甫兄的人品和学问是一流的,象他那样的人都要空口说大话,更何况那些三脚猫和别有用心的险恶小人了。    
五台山成为佛教圣地,并在中外佛教界发生重大影响,是从唐代开始的。有唐一代是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李渊在起兵反隋时,就对佛教许下大愿,说当了皇帝,一定大弘三宝。唐太宗的宗教政策是“抑佛扬道”,把道教放在佛教之上,因为道教的创始人李耳(老子)也姓李的,据复杂的考证是李世民的祖宗。佛教是“老子化胡”的结果,是老子出关后到了印度,向当地那些野蛮人进行教化后产生的,然而又传入东土的。虽然如此,唐太宗还是挺把佛教当会事的。唐太宗即位后,重兴译经事业,又度僧三千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贞观九年( 635),下诏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刹,度僧数百。”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一方面当然是居心险恶,就象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用佛教这个“精神鸦片“来麻醉广大劳动人民,达到其统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源于他的负罪感,对他在争夺天下时大量的杀戮行为表示忏悔。他大做法事超度亡灵,是向被杀的人说声对不起,我给你超度了,咱们的账两清了,你以后别来找我的麻烦了。唐太宗的负罪感在《西游记》的有关章节中有很传神的描写,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吴承恩是我五百年前的知已了。而且我以为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明主,与他强烈的负罪感有很大的关系。他盘算道:我已杀了那么多人,还是赶紧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好功过相抵,免得以后到阎王殿上下油锅。    
五台山到了清代又成为了清朝政府搞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场所。五台山仳邻蒙古,又与北京相距很近,自然成为在宗教上进行满蒙沟通的理想之地。清廷在开朝之初就制订了“以黄教绥柔蒙藏”的策略,鉴于蒙古和西藏盛行喇嘛教,并十分崇仰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所以,清朝政府便将五台山开放,供其朝礼。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帝都曾多次朝拜五台山,据说是为了来看顺治老佛爷的,但这是野史的说法,不足为凭。其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携蒙古藩王同来,从其所欲”,以“示中外一家之心,昭熙朝大同之治”。有清一代,河北的避暑山庄和山西的五台山,成为满清牵制蒙古的两枚重要的棋子。    
  威客重金招聘,每天3小时100-200元,工资日结不收任何押金.招聘岗位:网络人员。普通网民,大学生,机关在岗人员,个体打工人员,电脑公司IT人员,系统装机人员,总之具备上网条件的均可参加工作待遇:每日最低底薪为50元/天,最高可达700多元.多劳多得,一般平均日收入100-200元,当天结算,佣金每天晚上22:00点准时结算!工作地点:不限。全国各地,在家、宿舍、网吧等!(能上网即可)岗位要求:1.不知道什么是威客认为是网络骗子的请绕道!2.男女不限,学历不限,要求品行端正,有责任感,为人诚实,细心,认真;3.会打字,会发帖,会下载和安装软件,具备团队合作精神;4.平均每天能工作1-3小时,时间自定,能保证手机信号通畅,以便能及时联系到您。申请加入请登录:
  山西印象(六)  五台山的寺院据说有好几百座,我们游了其中四座。    
第一座是万佛阁(俗称五爷庙)。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万佛阁之所以被称作万佛阁是因为文殊殿中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 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佛殿中供奉龙王是五爷庙的一大特色,传说是文殊菩萨降服东海龙王五太子,让他们在五台兴风施雨造福一方,所以万佛阁供奉了五位龙王,又称五爷庙。至于古戏台嘛,是专为龙王五太子建的,传说五太子是个票友,最喜欢看戏了。总而言之,我觉得五爷庙最大的特点是离老百姓最近,老百姓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观点,把庙宇的格局都改变了。怪不得导游介绍说五爷庙香火最旺,拜五台必拜五爷,原因是她最贴近生活。    
我们朝拜第二座庙宇是菩萨顶。 菩萨顶位於山西省五台山的灵鹫峰上,金碧辉煌,绚丽多彩,具有皇宫特色,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朝礼五台,一般都住菩萨顶,从而树立了菩窿顶在五台黄庙中的统领地位。菩萨顶寺院参照皇制式营造,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而修建的。菩萨顶近侧有一座尼庵,据说著名歌星李娜就有此受戒的。对于李娜小姐我很是佩服。一则因为她歌唱得好,一首《青藏高原》唱得荡气回肠,高渺深远处透着一股神气;二则是她的出家。我至今搞不明白她到底为什么出家?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也找不出什么花边新闻。不管咋的,她放着好好的歌不唱,白花花的银子不赚,斩削满头青丝,抛却全国粉丝,断然出家,从此青灯黄卷枯守一世,从极繁华处一下转到极寂寞处,这种勇气和决断非常人做得到的。    
从菩萨顶拾阶而下,不一会儿就到了显通寺。显通寺据据说是东汉是建立的,是中国第二佛庙,也是五台山第一大庙。显通寺有两大看点:一是大雄宝殿前面的显通铜殿,二是大雄宝殿后面的 无量殿。显通铜殿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殿高8.3米,宽4.7米,入深4.5米,它是我国仅有的三铜殿中的一座。铜殿外观为重檐歇山顶,共分两层,上层四周各有六面门扇,下层四周各有八面门扇。每面门扇的下端铸有花卉、松柏、鸟兽等图案。“龙虎斗”、“龙凤配”、“喜鹊登梅”、“玉兔拜瓤”……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每面门扇的上端都有精细的花卉图案,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正面横梁上的“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更是活灵活现。第二层的四周,有大约1米高的铜栏杆,其24面门上均有各式图案。殿脊的两端有铜铸的似龙非龙的宝瓶,光芒四射,耀眼夺目。殿内正中有一尊铜铸文殊坐狮像,造形美丽。殿内四壁上的铜铸小佛像,琳琅满目,多达万尊。无量殿是我国砖石建筑艺术的杰作。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又称无梁殿。     
我们朝拜的最后一座寺庙是塔院寺。塔院寺寺以塔名,整座寺庙围绕着供奉着释迦舍利子的大白塔而展开。因其有舍利子在,故前往朝圣的善男信女很多,尤其是来自西藏、青海的番僧、藏民最为虔诚。他们围着白塔,一边又一边地做着一种叫做“五体投地”的朝拜礼。其中有几位从青海来的老阿妈,皮肤黧黑、手足皲裂,脸上开着两朵高原红,心态平和充实。她的虔诚很阳光、很健康,我喜欢。当我沿着白塔转经筒的时候,我看到了另一种虔诚:在白塔的转角处有一位戴着眼镜、身穿淄衣的中年妇女,一脸苍白跪坐在地上,手捧经书在祈祷;当我转到第三圈时,她已俯伏在地上,看得出她在努力把自己的身躯尽可能地贴近地面,仿佛想把自己缩成一芥微尘。在这里我感觉到宗教另一面的真实。过了一会儿,我又看到了还有一种虔诚,这种虔诚我不很佩服,甚至很不佩服。当我沿着菩萨顶山门外的108级台阶拾阶而下的时候,我看见一群身穿缁衣的信徒三跪一拜、浩浩荡荡地向寺院进发,旁边有一群山僧在维持秩序,叫其他人“让开!让开!”在我看来,拜佛和读书、写作、恋爱一样完全是个体行为,你能想象出集体求爱的场景嘛?这种大呼小叫式的朝佛我不喜欢,我想佛也一定不喜欢。    
在显通寺捐赠100元以助修庙之资,得《金刚经浅易》一册。  
  山西印象(七)    
8日午后赴大同。    
晋西北处在华北平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角交汇之处,又有太行—五台—恒山山脉贯穿其中,所以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从五台到大同,沿途地形地貌颇多变化,高山、草原、黄土、平原交相错杂。时而为崇山峻岭绵延不及,时而为荒漠草地一望无际,时而是修饰整齐的庄稼地,时而是砂砾遍地的干涸河床。仔细观察你甚至能发现土壤中的沙石含量在慢慢地发生变化。给人影响最深刻的是黄土地貌,这些从黄河西岸绵延而来的客人,如同大海中的岛屿和礁石那样,零星地分布着,水流已把它们分割成一峁一峁的,露出深厚的土层来,象刀子切开的肥膘。    
下午三时许,导游说恒山到了,睁眼一看,见远处一带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奔腾而至,其势颇为壮观。中间一缺豁然,是为金龙峡,浑水河从此穿越(我们看到的只是涓涓细流而矣)向西。北宋画家郭熙说:“泰山如坐,华山如站,嵩山如卧,常(恒)山如行”,诚哉斯言!这个“行”字郭熙用得了得,写出了恒山的气势。金龙峡两岸双峰对峙,如同两扇天门,东为大峰岭,西为翠屏峰。两边峭壁断崖绿带,层次分明,如同刀削斧凿一般。我们惊诧于崖壁岩石上层次显明的痕迹,你仿佛还能感觉到其中力的涌动,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力量造成的?是水蚀?是冰碾?还是有某一只大手在遥远的时代硬生生地把恒山在此处扭断,一分为二?大自然的伟力常常让人目瞪口呆又若有所思,我到过几个大溶洞,特别爱看溶洞穹顶上火山浆凝成的巨大的旋涡,它使我想起梵高的《星空》,使我感觉到人与自然相通的神秘所在。    
悬空寺就象一只巨大的蝙蝠粘贴在翠屏峰的崖壁之上。远远的望去但见层层叠叠的殿阁,只有十数根像筷子似的木柱子把它撑住,颇为它捏把汗。经导游介绍,此建筑最大的受力处不是这些木柱子而是那些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横木,这些横木又梁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据说,木梁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被白蚁咬,还有防腐作用。而阁楼的底座便铺设在许多铁扁担上。    
进得寺内,发现这个建筑实在很牢靠的,走在上面如履平地,一点也感觉不到危险。极目远眺,山川形胜尽收眼底,使人大开胸襟;有山风徐来,荡肠涤肚,岂不快哉!    
  山西印象(八)   9日晨游云岗石窟,天雨。     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有这期间发生了两件事情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件是发生了民族大融合,改良了中国人的人种。当时“五胡乱华”,在北中国相继有匈奴、鲜卑、氐等五个少数民族建立了政权,这些民族后来相继融入汉族,使北中国人的血统起了很大的变化。而北人南迁,与当地民族融合,又改变了南中国人。后来强大的隋唐帝国就建立在这更新了的中国人的基础上的。第二件就是佛教的兴起。佛教自东汉传入华夏后并不看好,真正发达起来是南北朝时期。原因有两个:一是汉帝国的解体和“五胡乱华”对汉人剌激很大,简直有“天崩地解”之感。孟子说:吾闻夷狄变于华夏,未闻有华夏变于夷狄。而事实上在北朝时期恰恰有许多汉人匈奴化、鲜卑化了,古人欺我也!所以对构成汉帝国思想基础的董仲舒的儒学道统产生了信仰危机,佛教随之乘虚而入占领了汉人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北朝少数民族政权是外来政权,他们对汉人巨大的人口和深厚的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恐惧感,就象现在的以色列国惧怕阿拉伯国家一样。对汉人的一切天生排斥,所以我就偏偏不信你的老子孔子,而信与我一样外来的佛教。因此,佛教在南北朝时期骤兴,成为当时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不仅控制了老百姓和一般知识分子,而且控制了统治阶级。南朝的梁武帝几次舍身出家,害得他的大臣们一次次化巨资把他赎回来。唐朝诗人杜牧是陕西人,到江南来旅游了一次,算是开了眼了。当时他写了两句诗来总结这次旅游的最大收获,一句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写的是扬州青楼之多;一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写的是江南佛事之盛。北朝不但修庙,还兴凿窟,中国三大石窟——敦煌、云岗、龙门即修筑于该时期。网上资料上说: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 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一个著名的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开凿石窟五所,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上看,这处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上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洞窟53个,石雕造像5万 1千余尊。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 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石窟盛景的真实写照。云冈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鉴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云冈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云冈几十个洞窟中以昙曜五窟开凿最早,气魄最为宏伟。第五、六窟和五华洞内容丰富多采, 富丽瑰奇,是云冈艺术的精华”     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我们跟着导游从一个洞中进又从一个洞中出,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别的说不上来,只觉得其气魄宏大,不愧为是皇家的手笔,气脉上连敦煌都稍逊它一筹。另一种感觉是其佛象的容姿与寻常寺院有点不同,一般寺院中的佛象都很标准,慈眉善目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相,而云岗石窟中的佛象不时透出一股鲜活的英气。概当时佛法初传,还没形成规范的佛象标准,艺术家们便多了一份创作的自由,据说有的佛象还揉进了北魏皇帝的形象(可见“做了皇帝想成仙”这句话不是随便讲讲的)。另一方面北魏时期佛事最盛,佛教当时野心颇大,说不准想搞一个象中世纪的欧洲和现代的阿拉伯世界那样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来,反映在形象上自然流露出几分霸气;不象隋唐朝以后佛教已被中国文化充分吸收驯化,其佛象也就表现出温良敦厚的儒学规范来。  
  走马草原(一)  这题目取得怎样?漂亮吗?洒脱自在,如行云流水一般。其实我还藏着一个小小的诡计,走马者,走马观花也!就是说我在草原上胡乱走了一气,又在网页上胡乱打了一气,你看了以后一无所得觉得冤也是自找的,与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已明白告诉你了。    9日10时许离开云岗赴内蒙,2个半小时后到达内蒙古自治区的卓资县,上来一位帅哥接站。小伙子长得不错,一副北方人的身板,眉目也算英俊,据他自己介绍,他是蒙汉人民友谊的结晶,母亲是蒙古人,父亲是汉人。在卓资吃了中饭,吃的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卓资烧鸡,味同嚼泥。    
辉腾锡勒,蒙语的意思是寒冷的高原,所以从卓资到辉腾锡勒是个爬坡的过程。车子缓缓的将寥若残星的村庄、稀稀拉拉的庄稼地和杂草丛生的荒草地渐次抛向后面,一个半小时以后辉腾锡尔就如一幅广阔无际的华美的地毯,展现在你的面前。你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草原呐?我踌躇了半天,不得不回头重新捡起从一开始就因陈旧而被我舍弃的这个词—地毯,是的,只有这个词才能最大程度上表达草原的一种质感。阳光灿烂下的草原是平和和安详的,与同样因广阔的视野而被人作为审美对象的海洋和天空相比,它使人更感到亲近踏实。平静如镜的水面下也许激流涌动,说不准一个浪头打来会把你卷入水底。我生长在水乡,很知道水是这么会事,每每你游入十来米以上的深水处时,你的腿脚就会产生一种酥痒感,你本能地感觉到水的恐惧。而天空只属于神灵和鸟儿,凭着人的生理能力你无法与它亲近。一览无余的草原则最使人感到安全,它天生是让你来行走的,你亲近它如同抚摸一头温顺动物的漂亮的皮毛。    走马草原,在广袤的天地间缓辔而行,这种感觉对于来自南方久处都市的客人来说是新鲜的,甚至充满神奇。我们战战兢兢地趴在马背上先由赶马人牵着走,后来慢慢地试着单放,一路小跑体验着飞翔的感觉,不一会儿就感觉到头晕目眩,只能拉紧缰绳“吁”地停下来。替我赶马的汉子有四十来岁,是个汉人,家里有十五亩耕地,一年能打下三四千斤的粮食,刚够一家人吃,其它的费用就靠两匹马每月600元的租费和客人给的小费。他说这里已有三年没下一场透雨了,所以草长得不好,如果这年在四五月间下几场透雨,草就会长得很茂盛。    
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蒙古包,这就是我们旅游线路规定的牧人之家了。我们围坐在蒙古包中的毯子上,品尝了女主人给我们提供的奶酪、酥油茶和马奶酒。    
回来的时候大家在马背上的感觉就轻松自在多了,几个胆大的一路小跑,直把马跑得汗岑岑的。几个瘦马、老马的主人心痛了,说什么也不让他的马跑了,说要把马累坏的。草原和马是两个紧密相随的关联词,一提起草原就会想起在其上风驰电掣般飞奔的骏马,但想不到这个主宰草原几千年的王子,在现代的草原却处于没落的境地。机械化的发展已使马的代步功能基本上失去意义,现在的牧民多以摩托和吉普进行放牧迁移。而马又无牛和羊那样的皮毛乳肉之用,所以其饲养量日见其少,你不得不望着其俊武洒脱的背影渐渐淡出草原而扼腕叹息。    骑马回来以后接着是看赛马、摔跤,应景而矣。同行的王君是个西北汉子,见人家摔跤就手痒了,与导游穿上蒙古的摔跤服玩了起来,看样子他这方面还是有一点功夫的,两个人对持了很长时间,几乎势均力敌,最后终于被结结实实地摔在草地上。    
我们去的旅游点名叫国王的战车,是一个蒙古人开的,档次相对较低,这个摔跤和赛马明显有一种搪塞的味道,那个牧人之家也是假的(真的没那么干净)。这是一种快餐式的旅游,正好卖给象我们这种既没有多少钱也没有多少闲的城市大众,那感觉就象我们在珠宝店里买到了一串塑料珠链。水晶项链我们玩不起,可悲的是在这个时代我们能把玩土圪瘩和石丸子机会也逐渐失去,我们只能收获这一串串朔料珠链,这是工业化时代可大规模生产的。    
所幸草原是真的,胯下的马是真的,走马草原有如许收获,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求PP    
  走马草原(二)  说好10日凌晨4时起床看日出的,但一觉醒来已过5点,心里觉得很懊丧。推门出去但见浓雾弥漫,能见度只有二十几米,这个日出起了最早也是看不着的,真是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呀!    
上了车径往呼和浩特赶,一路上浓雾依旧,把草地打得湿漉漉的。这场大雾释解了我心中的一团疑虑:草原上一年到头没下得上几场雨, 又无河流湖泊可以灌溉,只靠土壤的含水量是不足以保证牧草常青的,维系草原绿意的水资源是哪里来的?现在看来此地虽少雨但却多雾,三天两头一雾不啻给整个草原来了一次喷灌。可见这里的地下水资源尚称丰富,不然哪来这么多这么大的雾和大大小小半涸不干的海子?    
8时许到呼和浩特。    
无边落木说:“平庸的城市是相同的,美丽的城市却各有不同”。不怕挨呼市的朋友的骂,我只能实事求是地说:呼市平庸得很!除了昭君墓旁边的大昭寺给人影响较为深刻以外,其它市容市貌与遍布全国的中等城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毫无特色可言。    
在呼和浩特我们有两个景点:一个是昭君墓,还有一个是大昭寺。    
昭君墓在呼和浩特市南,规模尚称宏大,但做工很不精细。也许这几年全国都在城市化,都在搞什么广场啦、中心啦之类的纪念碑式的建筑,把眼睛养刁了,见大不大了。总的感觉是不过尔尔,只有那个高 33米的大土墩如果真的是明妃之墓的话,其规模之大实属少见,值得一观。    
关于“昭君出塞”这个历史事件最早见载于《后汉书》,书中说:“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记载较为完整,其中元帝“意欲留之”这一节已颇具戏剧性,为后人的演绎埋下伏笔。    
  走马草原(三)  孔子说吾未闻有好德如好色者,我也没听说过。男人嘛就是这个德性,一见了漂亮女子就犯贱,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诗人还是庸人(只要不是阉人)。王昭君是个大美人,为她犯贱的男人多得海了去了,生前有“一个皇帝两个单于”为她争风吃醋,死后更有许许多多男人给她歌功颂德。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不说别人,就说被尊为诗圣的杜甫吧,印象中他是一个长着苦瓜面、枣木刻出的干瘪身躯,一生忧国忧民,一门心思要“致君尧舜上”的主儿,一碰到明妃这样的大美人也来劲了。他老人家有一天在长江三峡旅游,远远的望见湖北秭归就浮想连片,写诗道:    群 山 万 壑 赴 荆 门,生 长 明 妃 尚 有 村。    
一 去 紫 台 连 朔 漠,独 留 青 冢 向 黄 昏。    
画 图 省 识 春 风 面,环 佩 空 归 夜 月 魂。     千 载 琵 琶 作 胡 语,分 明 怨 恨 曲 中 论。    
俺们是粗人,没功夫去寻思他诗中到底说了什么,单凭其轻快的笔调与他的一贯诗风大异其趣,就可见其酸度不低。后来的人越说越邪乎,把王昭君吹到天上,成风筝了。有一首五言诗写道:“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把王昭君与抗击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简直是发昏说胡话了。    
其实,在西汉宣、元时期匈奴和汉地之所以出现了一段和平的日子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昭君和亲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而不是造成这个时期的原因。当时匈奴经汉朝的几次重大打击后势力大减,内部又不团结,有四五个人自立为单于,呼韩邪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被他的兄弟叔伯、侄子外孙们迫得在蒙古高原呆不下去了,只好向南发展,到汉朝来求援。汉朝也的确向他提供很多援助,出兵出粮帮他抗击北匈奴。昭君和亲这个事件站在匈奴的立场来说,就象是以前的乡下人娶了一个城里姑娘,现在的中国小伙子讨了个外国老婆,一方面可以在乡里乡亲中露露面,另一方面从娘家搞点粮票布票美元欧元来补贴家用;站在汉朝的立场来说,等于把一头原来流荡在荒漠中不时来偷鸡摸狗的狼,驯化为看家的狗,来保家卫国。两者各得其便,是个双赢的选择。昭君小姐下嫁匈奴只有锦上添花之功,而无扭转乾坤之力。在枕上吹吹风搞搞民族大团结是有作用的,但不能夸大其事,淹没了历史的真实。    
历史充满了偶然性,不尽是历史的本身的发生充满了偶然性(有时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却成为了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关节点),而且历史的记述也充满了偶然性,本来是一桩并不十分重要的事件或人物因机缘凑巧被历史学家们大肆渲染,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掌古。而其它很多与它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却因没这个机缘,而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无影无踪。就说公主和亲这件事吧,在汉朝共有5位公主去和过亲,依无边落木的看法,做得最成功的并不是王昭君,而是汉武帝初期嫁给乌孙国王的解忧公主。这位公主在西域生活了50年,子孙满堂,是个有福之人。她的出嫁是汉朝布下的一颗深谋远虑的棋子,通过她控制西域,切断匈奴的右翼,为十几年后汉家对匈奴的作战,形成了有利的战略态势。其功之大远在昭君之上,惜乎其名传之不远。    
平心而论我对昭君小姐还是充满敬意的。一是因为她是个大美人,女士长得漂亮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的确值得让人尊敬。二是因为她是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在那个时候能因为爱情生活的不满足,主动申请支边,不在中国皇帝这棵树上吊死,可见是个热血青年,如此行为非寻常女子所能做到的。到了匈奴后又能入乡随俗,很快适应边疆生活,与单于生儿育女,并力所能及地做好统战工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是做不到的。你不妨设想一下:假如真的派个娇生惯养的金枝玉叶的公主,到了匈奴后志高气扬,对单于横挑鼻子竖挑眼,一会儿厌这儿脏,一会儿厌那儿臭,不破坏民族大团结才怪呐。或者,派一个象林姑娘那样的弱女子,成天抱着琶琵流眼泪,没过多少日子就香消玉殒了,呼韩邪单于不是白忙乎了一场?    
  楼主咋不上点图呢
  楼主好贴,连我这万年潜水者都忍不住上来回一句!~
  顶了再看!~
  走马草原(四)  在呼和浩特用过午饭赴鄂尔多斯,走的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先由东向西走那条勾,从呼和浩特到包头;再由包头折向南走股线到鄂尔多斯。导游说我们走的是内蒙金三角: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是首府,是内蒙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近年来乳业发展迅速,著名的乳业企业——伊利和蒙牛的总部就在呼市;包头是内蒙的经济中心,自清朝中后期就是西北农耕区和游牧区商品交流的集散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采煤业和稀土金属采掘业、冶炼业迅速崛起,使包头又成了一座现代工业城市;相对而言鄂尔多斯的兴起最为晚近,九十年代以后羊绒业的发展使其名声大噪,据说全国三分之一的羊绒制品出于此地。    
走在呼包高速上,有一条古老的山脉始终伴在车子的右侧绵延婉转一路护行。这就是阴山,这条在诗歌中史书上多次遭遇过的山脉。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背景下,如苍龙盘踞横亘在蒙古高原的南部,成为文明与野蛮、农耕与游牧、历史与现实纠缠扭结的界线,作为一种显著的历史符号存活在中国文化中。    
黄河从宁夏进入内蒙,在内蒙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著名的河套地区。在这个地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有三条明显的地理标志:阴山——黄河——长城,两条是自然的,一条是人为的。长城在陕西榆林一带,是农耕文化防守的最后的底线,此线一失,意味着游牧民族的战马可长驱直入,直接威胁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关中和中原,造成“中原板荡、王道凌异”的局面。而阴山是游牧民族的底线,也是农耕文化向北发展不可逾越的极限。中原王朝对阴山以北的地区从来不存在领土野心,在他们看来阴山之北乃荒漠之地,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耕,没什么经济价值,只要保有阴山到黄河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就处在一个十分主动的位子了。所以汉人对北方民族的最高战略理想就是控制阴山,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唐诗中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确有真知灼见,不可寻常视之。对游牧民族来说,失去阴山几乎是致命的,不但失去了从阴山到黄河到长城之间的丰美的草场,而且使他们远离了汉人的集聚区,对他们另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通过战争掠夺汉地边民的财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从车窗内远眺阴山,其山势并不很高,但颇为青峻,令人想起宋元时期北方画派的染色山水图。其蒙古语名字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它的颜色之所以是青色的,大概不是因为其上的植被,而是因为它的岩石的本色就是青黑色的——在我的印象中好象山上的植被并不很好,可惜当时光顾着在车内打牌没有好好观察,此一疑团只好留待下次去解了。    
在包头以南高速公路跨越了黄河,进入了司马迁所谓的“河南地”。黄河在此很平缓舒展,远远望去如一条黄色的绸带闪烁着缓缓流去,水势远没有在兰州时见到的湍急。    
晚宿鄂尔多斯。  
  没图没真相    LZ  图文并茂才是真理  
  不好意思,俺捣腾不了天涯的图,要图请看俺的博.cn/s/articlelist__2_1.html
  走马草原(五)    我们大老远赶到鄂尔多斯可不是为了买羊绒制品,是为了拜访一个人,一个死了800多年却仍旧牛逼得很的人。这个人就是成吉思汗!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一批又一批的游牧民族游戈其间,如各色斑驳陆离的鱼群出没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从战国时期开始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成为这块高原的主人。史书上记载这些族群各有渊源,在高原上此起彼伏,各领风骚几百年,那样子就象蒙古高原是把太师椅,这些民族挨个轮着坐庄。其实不然,我以为高原上生活的各族群彼此并不分得很清楚,其关系有交叉有过渡有承接有衍生,错综复杂,一言难尽。这些族群象水分子一样分散在高原上,机缘凑巧,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族群取得强势,便吸附这些水分子汇成海洋,成为一股统一的力量。一个民族从默默无闻的弱小种群崛起为一方霸主,通常仅通过一二代英主的努力,其兴起的时间不过几十年。其间主导民族人口的增长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靠人类自然繁殖的速率不可能使一个族群的人口在区区几十年的时间内迅速膨胀,更何况其间发生的大规模的战争要消耗大量的精壮人口(有时候也许人口的自然增长尚不足以补偿战争消耗,把一个人生下来养大毕竟要比杀死一个人费力得多)。因此在征战时期(打天下的时候)主导民族人口的增长并不来自于(或主要来自于)其自身的繁殖,更多来自于通过战争对人口的掠夺和对邻近族群的征服和同化(有一大部分来自边地的汉民),主导民族的基因扩张更多是在“坐稳江山”以后发生的。一些与主导民族血缘、地缘关系较近,被吸纳时间较早或在征战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族群直接融入主导民族,成为新兴帝国的核心力量;其他与主导民族关系较疏远的族群成为帝国的附庸或战略盟友。当帝国消亡后,主导民族被消灭、被打散或整体迁移逃窜或被征服后融入征服者。其附庸者也作鸟兽散,从新分裂成一个个水分子,散落在草原上,等待着新的强势者的吸附。所以说这蒙古高原就象一个大舞台,主角不时在更换,而跑龙套的却多是原班老人马。    
公元十二世纪后半叶,来自蒙古部落孛儿只斤族的铁木真在这个高原做了一回庄,做了一回亘古至今的大庄,手气好得出奇,最后欧亚统吃,就象一首歌中唱道:“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我至今搞不明白:一个刚刚脱离原始社会的、人口不过几十万甚至十几万的弱小民族,靠什么东西横扫欧亚,轻而易举地征服有几千文明历史、上亿人口的庞大帝国?除了所谓的天意或者运气,我找不到其它有说服力的答案。    
对于蒙古人来说,成吉思汗是个大英雄,世界上最大的英雄(我敢担保再过一千年成吉思汗仍旧是蒙古第一号英雄,也许这个民族再也无法诞生比他更伟大的人物了)。成吉思汗是一个民族的缔造者,就象汉民族的黄帝那样,只不过黄帝因为年代久远已被抽象成一个只局限于上层建筑的象征符号,而成吉思汗却仍旧非常鲜活地活在每一个蒙古人的心中。因为他的伟业,蒙古人成为了这片高原最终的主人,并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没有成吉思汗蒙古族也许老早就如一滴草尖上的水珠蒸发得无影无踪。  
  走马草原(六)    对于中原汉族来说,成吉思汗可不怎么好玩,宋朝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被这个大魔头和他的子孙们破坏的。在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中原汉人无疑流血最多受害最深,好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确是一个很大气的民族,不记仇。同样一个成吉思汗,与我们有同样经历的俄罗斯人现在一听见这个名字还又急又恨又怕,好象一不小心让人看见了他祖宗的屁股;而中华民族这个老人却拍拍成吉思汗的肩膀说:“小伙子不错,虽然野了点,只识弯弓射大雕,但也是炎黄之孙呀,就认祖归宗吧”。轻悄悄地把成吉思汗收为己有。    
农业社会中财富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土地,来自于农业。这些由土地生长出来的财富在官府、地主、农民这三个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官府是老大,主持分配,一方面抽取税收,拿到自己的一份,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地租的收缴,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抑制豪强地主过度剥削农民。一个王朝的自然死亡往往是因为这三者利益分配的平衡格局被打破,趋向紊乱所致。或是朝廷的势力过于强大,苛政猛于虎,不但把农民剥削得只剩下短裤,而且把地主也剥削得只剩下背心。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遭到严重干扰,最终爆发经济危机,引发农民起义。或是朝廷的势力过于弱小,无法有效抑制豪族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豪族地主与中央政府争夺人口,与农民争夺土地,最后造成中央政府税源流失、财政枯竭;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生计窘迫,由此产生大量流民,然而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秦、隋亡于前一种情况,汉、明亡于后一种情况。    
而宋朝并非亡于内而是亡于外,它不是因为其自社会功能严重失调而灭亡的,而是被蒙古人的武力硬生生地征服的。就象一位优雅的绅士在大街上突然被一个泼皮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下捅翻在地上。对老百姓来说,宋朝实在是一个不坏的朝代,赵宋政权虽然武备不修,对外很窝囊的样子,但经济工作搞得很好,市场繁荣,人民富裕。小平同志说要“三个有利于”, 赵宋政权做到了两个有利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是综合国力没什么提高,老是受人家的欺负。在宋朝的皇帝中没出现特别雄才大略的英主(皇帝雄才大略对老百姓可不见得是好事呀),但也没产生过特别残暴、特别昏愦、特别弱智、特别奢侈的昏君,纵向比较,对老百姓还过得去,环境较宽松,朝廷化销并不很大。加之当时商品经济发达,财政收入中工商税超过农业税(这可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没发生过),成为国家的主要税源。因此那时的农民税负较低,阶级矛盾较为缓和,农民造反也没什么劲道,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宋江马上眼巴巴地让朝廷招安去了。    
被大元武力灭掉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王朝,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的朝代,它的经济成就在三百年以后的明代中叶才得已恢复。如果不是蒙古人横腰打断,中华文明也许会出现另外一种的走向。    
因此,成吉思汗的出现对中华民族来说是福还是祸呐?你自己去想想吧。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1年-- babyface-- 操作时间: 19:46:24 -- 108223
  走马草原(七)    
事不过三,过三就烦,算起来我这游记已拖拖拉拉地写了四个多月了还没完,那样子象前列腺病人的小便,稀称拉拉的,好不爽哟。回头看看我实在不是写游记的料了,在我看来,最好的游记应该是把旅途中鲜活的发现用一种有趣的形式表达出来。笔随步走,眼共影移,让读者尽可能即时分享旅行的乐趣,得到一种“当下”的感受。人家吉吉小姐的游记就写得好,读时就有这种当下的感觉,我特喜爱游华山的那几篇,新鲜活泼,把华山之险表露得很充分,我现在还记着这句话——估计妈妈的腿在发抖,多鲜活呀。而我的游记最缺少的就是这一点,我的旅游更多是在脑子中发生的,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一句话:挺没趣的!怪不得吉吉的博客的点击率已好几万了,而自己却还只上千,而且有一半还是我老人家自己“钦点”的。当时还阴险地认为人家是美女,有小伙子们追着喊着点,其实并不尽然,是吉吉的文章好,有吸引力,回头率高,文如其人呐。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11日晨从鄂市出发,在荒漠草原上坐个把钟头车,到达成吉思汗陵墓。在内蒙这几天长学问了,知道蒙古高原的草越往西越稀越短,在东北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牧草还草长如丝,使人想起姑娘的长发。到了中部(如我们去过的辉腾锡勒),已成为装酷小伙子的板寸头了;在鄂尔多斯,这草地就象中年男子的头颅,东一簇西一簇,惨不忍睹了。这是因为降雨量向西递减的缘果。我查了下资料,呼伦贝尔的年降雨量为500毫米,而鄂尔多斯只有100毫米左右了。成吉思汗时代的鄂尔多斯的自然景观却不是这样的,传说,成吉思汗在率军征西夏时,路过鄂尔多斯。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是一块风水宝地,就对左右嘱咐道:“我死后可葬于此处”。可见当时此地自然环境远比现在要优越得多。    
关于成吉思汗陵园情况的介绍,我在网上找了一些文字和图片剪贴在下:    
“气壮山河”入口门景:来到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壮观的“气壮山河”入口门景。由高21米的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跃马柱型雕像、左右分别高18米和16米的山岩石壁、底部三层27级台阶、西边与山峰连接的丘陵式墙壁等组成。     “铁马金帐”群雕:穿过“气壮山河”门景就是壮观的“铁马金帐”群雕。包括385樽雕像。5座金帐,它以恢宏的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出征的情景。(无边落木注:雕像比真人真马大一倍以上,让人想起秦始皇兵马俑,但置身其中颇觉杂乱,确少一种威严感,秩序是美,设计者在这方面把握欠佳,惜哉!惜哉!)    
亚欧版图广场:观赏完壮观的“铁马金帐”群雕,我们看到的是以休闲广场形式所表现的亚欧版图。亚欧版图广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版图四角设有观图台,东西两侧各树立13面旗帜。亚欧版图广场以高低错落和几种不同颜色表现出来从大蒙古国至元朝时期的疆域版图,包括中国本土以及横跨亚欧的四大汗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图。在亚欧版图广场四角的石壁上分别雕刻着主题为“民族的希望”、“敞开的国门”、“繁荣的大地”和“吉祥的草原”组画。(无边落木注:在亚欧版图广场上散步让人产生一种伟大感,君临天下,亚欧在你的脚下,刘邦不是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以蒙古文成吉思汗的“汗”字为造型,分九个展厅,陈列了三部分内容,即“悠久的历史、英雄的民族”、“苍茫的草原、壮阔的文化”、“不朽的业绩,永存的丰碑”。这三部分内容突出了蒙古族的社会文化、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和鄂尔多斯历史文化。博物馆内展有206米长的巨幅油画,还设有历史文化研究机构,使博物馆成为世界独树一帜的专门研究、陈列蒙古历史文化    的博物馆。(无边落木注:看看还是有点意思的)    
成吉思汗中心广场及成吉思汗陵:(无边落木注:导游说这个地方对外不开放,要到祭祀时才能进去,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没见着,没见着的东西还是不说的好)    
建筑兼具形而上和形而下两种功能,形而上者象征寓意,传达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形而下者提供实用功能,满足生活需要。大型公共建筑如广场、陵园之类其形而上的功能远胜于形而下。在我见到过的建筑中,北京天坛给我以形而上的最大震憾。连绵一公里的甬道给人一种历史纵深感;站在圜丘中间的天心石上,你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天、地、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无限崇拜天坛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把建筑玩到这种层次,绝了!    
但是,成吉思汗陵园没给我这种感觉。  
  走马草原(八)    沙漠是蒙古高原第二大自然景观,在内蒙古高原的西端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等沙漠,约 15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2%。响沙湾就位于库布其沙漠的东端。         
响沙湾背依大漠龙头库布其沙漠,面临罕台大川,呈弯月状,其势颇为壮观。这个罕台大川的河床很宽,大约有四五百米开外,但几乎全裸着,只有中间存着一湾浅水,大约才能没过脚脖子。由此想起对于河的概念南方人与北方人很是不同,在北方人的眼中,大概河流就是过水道,雨水多的时候跑跑水,没雨水的时候就闲着晒晒太阳,很正常;而南方人的眼中河流不仅仅是过水道,还应该有贮水池的功能,对底儿朝天的北方的河终感觉到别扭,好象窗子没了窗门,无水之河能称作河乎?     
罕台河之上架有索道,游客必须趁索道才能到达对岸的响沙湾。我们到达响沙湾的时候已是中午时分,但游客还很多,都排着长队在等缆车。望着对面烈日下冒烟的响沙湾,心里不觉有点发述,这么个大热天,到沙漠中去晒太阳,会不会晒晕过去呐?    
这响沙湾开发已久,娱乐项目挺多的,景区除传统的骑马、骑骆驼、篝火晚会、沙漠探险等沙漠旅游活动外,还新引进了沙漠滑翔伞、沙漠太空球、沙漠冲浪车等一系列较为刺激的项目。在我看来,还是沙漠滑翔伞最刺激,身子被越野车牵引着,飘向半空,四脚四手在空中乱划乱蹬活脱一只手忙脚乱的青蛙。我们是老实人,不敢玩这些危险的东西,只选了一个骑骆驼的项目。这个骑骆驼比骑马没趣得多了,骑马的时候你可以一个人信马由缰的走,有几分自由度。骑骆驼却不是单个的,十几头骆驼串在一起,象串冰糖葫芦,由一个人在头里牵着走,进退行止全不由你。      
响沙湾有一句广告词说:“这里的沙子会唱歌”。据说这里的沙子会发出响声来,所以叫响沙湾,蒙古语叫“布热芒哈”,意思是“带喇叭的沙丘”。你如果捧一把干沙用手一捏,会发出“哇、哇”的类似青蛙一样的叫声,用脚一踏,会发出飞机掠顶而过时的轰响声,从坡顶滑下,又会听到“呜、呜”的长鸣。不过这种奇观我们没福见识,导游说前几天下了场雨,现在沙子还没干透所以发不出声音来。    
  走马草原(九)     我们把喝马奶酒,吃烤全羊,听蒙古歌这草原狂欢节目放在最后,作为这次草原之旅的压轴。    
“有一万匹马从你的声带中跑出”,这是十几年前我听蒙古歌时迸出的一句诗,可惜上帝吝啬,只给了我一句好诗,使我不能连缀成篇,这句诗就象一个孤独的蒙古包一样,散落在我思想的草原上。几年以后,我在另一首诗中写道“野马的嘶鸣/布满褐色的鬃毛”,算是对这个孤独的蒙古包的一个聊以慰藉的呼应。    
我们是通过蒙古歌认识蒙古文化的,在歌声中听到骏马充满野性的嘶鸣和马蹄敲击大地的声音,听到了草原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后来看了蒙古舞蹈,发现其主要舞蹈语言皆由奔马、飞鹰、摔跤、搏击等动作中化出,英姿勃发、奔腾豪迈,益见其文化的阳刚之美。蒙古民族也许是世界上最男性化的民族,无论其歌其舞、其人其貌,举手投足、扬眉注目之间,无不充溢阳刚之气。蒙古人特有的阳刚之美在蒙古女性的表现耐人寻味,蒙古女人肥厚如大地,皮实如母兽,与弱柳扶风、体态婀娜的南方女子相对照,恍若隔世。所以当我们以南方人的眼光去扫视呼和浩特的大街时,几乎找不到一个所谓的美女。    
史称“蒙藏”,蒙古与西藏之所以联称,主要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宗教。其实蒙藏两族差别颇大,概而言之,藏人较封闭,注重精神生活,有敬畏心;蒙人很开放,喜欢物质享受,个性放纵,骑马走草原,走到那儿是那儿。藏歌高远,歌颂的是天空,有一种垂直的落差;蒙歌辽阔,赞美的是大地,是一种水平的扩展。藏歌多女性之美,卓玛姑娘长袖善舞歌遏行云;蒙歌乃纯阳之音,马头琴低吟怒吼,抒发着草原烈焰般的激情。在蒙古人看来,阳刚之美是中性的,并不一定只属于男儿,同样也应属于蒙古女性。你听过德德玛的歌吗,在我看来,德德玛的歌就是超性别的,你在听她的歌时不会在意她的性别的。    
11晚8时许,我们在呼和浩特昭君大酒店临街的蒙古包中开始了这场盛宴。我踌躇良久,发现我没有能力很好地叙述一些场景之类东西,我只能勉强地表述心中所想的东西,却无法表述耳之所闻、目之所见。这是我的老毛病,我对叙述的真实性近乎苛求。我曾经说过:“我是否选择在清晰中失去真实/或者张开嘴构成O型表示深意的缄默”,表达的就是这种困惑。但现实无法回避,要把这篇文章继续下去,你必须对这个晚宴说些什么。我就这样说吧:这晚宴开始的时候已经很晚,大家都已饥肠辘辘,一闻到烤全羊的香气,禁不住口水直冒,恨不得马上撕下一大块大嚼;但是且慢,这晚宴有一套既定的程序要走,只有走完这些程序,你才能吃到羊肉。第一个程序是献哈达,在欢快的祝酒歌中姑娘给我们每人献上一条哈达(这哈达比我们在草原餐厅上收到的要阔气多了,是用人丝织的乔其纱,很宽大,长及膝盖)。第二个程序是选王爷、王妃。我们一行十人,八位男士,两位女士。徐老板是我们中的长者,年龄最大,选他当王爷大家没什么异议。选王妃却很费周折,两位女士面子上推来让去,心里怎么想就不知道了,最后还是我拍板说:干脆你们俩全当了吧,一个大福晋,一个小福晋,今天便宜老徐得了。当了福晋以后再争风吃醋,是你们的家事了,与我们外人无关。王爷主刀开割全羊,先喂大福晋一块,再喂二福晋一块,然而才轮到我们。这顿羊肉吃得好,风卷残叶般三大盘羊肉一扫而空。有没有了?没有了?不可能吧,我们烤的是全羊,而不是兔子,有没有搞错哎?敲打了一下导游以后,又上来了三大盘。    
为我们唱歌的是蒙古艺校的学生,是出来打工挣钱的,讲好二十块钱一首。三个女歌手,一个电子琴手,一个马头琴手。马头琴的音乐多来自马蹄叩击大地的节奏感、野马的长嘶声和一个人面对空旷的草原、高远的天空百无聊懒时的长吼。记得有一篇文章中说,一个人在草原上如果不吼几声,连自己都无法确定自己的存在。这话说得经典,著名的蒙古长调就是这样吼出来的。三个女歌手中有一位唱得特别好,长相也特蒙古,塌鼻梁、宽脸庞、细小的三角眼、炒米色的黄皮肤。她的嗓音很浑厚,有点象德德玛,蒙古长调唱得特别好,她也颇为得意,说这是她的专业,是跟德德玛老师学的。我们老是逮着她唱,一首蒙古长调翻唱了三回。    
曲终人散,酒兴阑散时,已过午夜十一点。  
  华山行    10月13日上午10时许抵达西安咸阳机场,驱车直赴华山。    
华山在西安正东120公里处。西潼高速笔直向东伸展,穿过“八百里秦川”,直抵黄河之滨的华山。高速的南侧一条青葱的山脉时近时远蜿蜒曲折,与我们结伴同行。这就是在地理学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秦岭,这条东西横亘的大山,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寒流,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尘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一线之隔,风物迥异,由此把中国划分成南北二大地理单元。    秦岭北支由西向东奔至黄河在陕、晋、豫三省交界点的大直角拐弯处嘎然而至,一山兀立,象一个巨大的句号,结束了秦岭绵长的叙述。朱德元帅有诗云:“华山直挺黄河边,雄视东方函谷关。西接昆仑连一脉,千峰万壑护中原。”朱老总虽出生行伍,但古诗写得颇不错,诗如其人,其诗风沉稳质朴大气,象一块石头,挺合适写华山的。这首诗虽然直白,但写出了华山的气势。     车到华山脚下已是午时12点,匆匆吃完午饭,赶到索道站乘索道,才知恰逢高峰期,游客蜂至,等了大半个钟头才上了索道,上得山来已近2点。沿棧道向南,过白云峰、擦耳崖,到苍龙岭,一路上道途险峻,风景殊胜。山路或直立如壁,或狭隘如线。人行其中,手脚并用,三步一喘,五步一停,走上个十来分钟就大汗淋漓。我因贪拍风景延宕在后,至苍龙岭才撵上了大队人马,见他们已休整完毕准备原路下山,独有顾叶二君已先期向上。考虑片刻,决定离开大队,向前追赶顾叶二位,于是便加快脚步,向前进发。过飞鱼岭、五云峰,至韩退之投书处,观锦鸡守玉函,到达金锁关。入关,见歧路多出,不知顾叶二位走的是哪条道,不敢再贸然追赶。掏出手机发现已近4点,到了导游规定的集合时间,只得怏然而返。一路脚不踮地飞速下山,至索道站与大队汇合。   华山之奇,一石而矣!虽说无石不成山,其他名山亦多以石名,总有那么几块长相奇伟的石头让人们发挥想象力。或肖形象物巧夺天工,或峻峭伟岸振人心魄。与它山相比,华山之石之奇并不在其片石只岩,而在于它的整座山体就是一块完整的大石头。明代学者王宏嘉言:“山不石不奇,不纯石不大奇。华山十里五千仞,一石也!”准确地道出了华山的地质构造。资料上说:华山是侵入太古界太化群古老变质岩系中的一个巨大花岗岩体,其主峰及周围诸峰的悬崖峭壁,就是这个露出地面的花岗岩体沿着比较发育的垂直节理脱落而成,因而显示出&削成而四方,直插天际&的独特景观。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的石质致密坚硬,极难风化,故山上土层稀薄,植被稀疏,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山体表面的主体为大面积的祼露的岩石,其石色白晰如玉,在阳光的照射下整座山峰熠熠生辉,发出一种眩目夺魄的光芒。我特别留意于大面积的山石留白与呈带状和点状分布的绿色植被构成的色差强烈的构图,那几抹青黛就象丹青高手随意点划的墨痕,洒脱自如,极富韵味。在华山你用相机随意框取,拍出来的都是一幅品位不错的中国画。     华山诸峰,或挺拔如剑,或平亘如砥,从骨子里透出一种沉郁、雄浑、险峻、爽朗、率真之气,充满了男性的力量。站在华山之巅,让人不禁想起《易经》中的乾卦,是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华山就代表着这种精神。如果儒学要寻找一位形象大使,我相信华山是最合适的选择。钱其琛题华山曰:“华夏之根”,此言不差,我极力赞同。    
华山此行,惊鸿一瞥,高山仰止,且侔来日。    
  洛阳散记(一)    10月13日下午5时从华山脚下出发前往洛阳。  
从西安到洛阳,高速公路的两边不时闪出一个个熟悉的地名:渭南、罗敷、临潼、潼关、函谷、灵宝、渑池、孟津......,你仿佛在穿越一条悠长的历史甬道,与某些历史事件不期而遇。  
关中地区和中原地区是古代中国的根本之地,汉民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育成形并发展壮大的。西安和洛阳分别是这两个地区的中心点,两点成一线,构成了一条长达500公里的轴线,历史沿着这条线高密度地分布展开,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体——黄河文明。黄河文明以黄河在陕、晋、豫交界处的拐点为辐射点,由渭河流域、晋西南、豫西地区构成其核心区域。新石器各时期的文化遗址在此处高密度分布,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夏文化等。上古时期,伏羲氏在豫西始画八卦,产生了所谓“(黄)河书洛(水)图”的传说,乃古代文字和算术的滥觖。故有人据此又把黄河文明称之为“河洛文化”。    秦岭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这三条支脉在东方筑起一道屏障,隔开了关中盆地与中原地区,唯在崤山与黄河之间的一条狭长走廊沟通了这两个地区。《读史方舆纪要》中描述道:&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于潼关,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约谷深委。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可见这条道也并不好走。由此形成了关中地区易守难攻的战略态势。历史上在这条狭窄的走廊中修筑起诸多关卡要塞,由东向西著名的有:虎牢关、函谷关、潼关等。有许多次由东向西的军事行动都在这里止步: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山川之险即使在火器时代的战争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军在这里展开了函谷关大战,阻止了日军西进的步伐。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黄河流域的崤函之险,没有长江中游的三峡之险,日军的坦克有可能横扫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使中国完全失去抗战大后方,抗战局面将为之一变。     唐宋以前中国的首都象一个钟摆,摆动于西安与洛阳之间,你瞧: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周以前豫西地区占有优势,伏羲、炎帝及后来的夏、商两朝的都城都沿着黄河和洛水在豫西来回游走。周是西北民族,定都于丰镐,开启了西安一千年的建都历史,从此中国首都的钟摆向西倾斜。同时,为了控制中原,开拓东夷,周又在洛阳修建了成周,为西周王朝的东都。由此可见周很了不得,周以前的国都都是迁徙型的,大概当时国都规模肯定很小,那位帝王高兴了,一觉醒来,打上包袱就走人。周以后的国都是定都型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真正首都,没有重大变故不会轻易迁徙,而且朝代之间也有承继性。同时,从小区域来讲,西安与洛阳作为关中之心和中原之心也是周朝确立的。可见周朝很伟大,确定了中国1500多年的政治格局。怪不得孔夫子比较来比较去,最后斩钉截铁地说:“吾从周!”  
东汉以后中国首都的钟摆开始向东倾斜。是什么原因呐?主要是经济原因。随着帝国的扩张,区区“八百里秦川”已无法瞻养一个繁华的都市,必需要从关外调来大量物资(尤其是粮食)来供应首都。这时候关中军事上的战略优势,就成为经济上的成本劣势,山河闭塞,给交通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关中地区常常出现物资(尤其是粮食)匮乏现象。唐玄宗时曾因“关中不稔”,两次“就食”洛阳。这句话翻译得难听点就是“皇帝亲自带领一大群关中百姓到洛阳去要饭”。唐朝的还有一个叫什么宗的皇帝更惨,有一次听到从江南运来了多少万斤粮食这个消息,激动得一口气跑到东宫,抱住太子就哭:“这下我们父子得救了!”粮食不到,百官得不到俸禄要怠工,百姓吃不饱肚子要造反,是够他受的。为了弥补西安经济上的不足,历史上选择西安为首都的朝代,往往把洛阳作为陪都,西周、西汉、隋、唐莫不如此。如果说周之营造成周主要出自政治目的,隋、唐之修筑东都则更多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因为洛阳“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  
自宋以后,中国首都这只钟摆已不再作东西向的摆动,而作南北向的摆动,南京与北京是这个钟摆运动的两个终点。  
晚宿洛阳拙耕园酒店。  
  洛阳散记(二)    10月14日8时从宾馆出发前往龙门石窟。  
  车子由南向北穿越洛阳市区,过洛水。市容整洁繁华,特别是洛水河畔碧水如练、长桥似虹,十分秀丽,景色朗润得不象一个北方城市。听导游说,洛阳是河南第二大城市,全国园林城市,中部地区最适宜人居城市,此言不虚。车行二十分钟到达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处伊水河畔,是洛阳一大形胜。白居易说:“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因爱其山水,晚年隐居东山香山寺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死后葬于香山寺北白园。进入景区,远远望去,但见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有一桥飞架,把东西两大景区连接,其势颇为壮观。因状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时始称“龙门”。     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这三大石窟乃至北中国整个石窟艺术都与一个民族有关。这个民族就是活跃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东汉末年,鲜卑在蒙古高原迅速崛起,填补了因匈奴西迁而出现的政治真空。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从大兴安岭茂密深林中走出来的民族,在东起辽东西至青藏高原的辽阔土地上,先后建立起西秦、南燕、北燕、南凉、叶谷浑、北魏、东魏、西魏等12个地方政权。特别是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中国,为隋唐帝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这个象一颗炫目的流星一样骤然划过历史的天空的民族,在隋唐之初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大部融入汉族,留下了元、独孤、宇文、慕容等姓氏,成为历史的痕迹。    这个鲜卑族虽然消失了,但对中国历史影响颇大。一是教会了汉人穿裤,二是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石窟。隋唐以前的中国人是不穿裤子的,上衣下裙,无论男女都穿裙子。鲜卑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骑马就得穿裤穿靴子,否则大腿内侧和小腿容易造成擦伤,是鲜卑人教会了汉人穿裤子。北魏孝文帝想当先进文化的代表,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发起了“改姓、改话、改服”的“三改”运动。前面的两个“改”成功了,稍带把鲜卑这个民族也改没了;后面的一“改”没成功,结果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胡人汉服,而汉人胡服,把裤子带到了中原,历史与孝文帝开了个玩笑。就这样了完成了中国人最大的一次服装结构性改造。    鲜卑人给我们留下的另一笔历史遗产就是石窟艺术,这个民族对凿窟造像有一种近乎狂热的爱好,走到那里凿到那里,北中国有名的石窟几乎均兴起于北朝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之时,如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秦,莫高窟始建于南凉,云岗石窟始建于北魏。  
龙门石窟是云岗石窟的直接继承。资料中说:“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大抵龙门石窟以魏窟和唐窟水平最高,魏窟中以宾阳中洞为代表,据说:“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传说卢舍那大佛的脸是根据武则天的面容建造的。的确,这个面容雕刻得很细腻、很生动,同行的一位女士一看,尖叫了起来:“啊,她的嘴唇真性感!”    yangyang博友说的没错,龙门石窟破坏很严重,有很多石窟是空的,有的菩萨缺胳膊少腿没脑袋。龙门的石质很坚硬,一般的自然侵蚀不会对石像造成太大的影响,龙门石窟之所以有如此损坏,是因为历史上遭到过三次重大的人为破坏:一次是在北朝到唐代历史上出现过“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原因是当时佛教势力恶性膨胀,占有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对当局产生威胁,所以皇帝带头灭佛,殃及龙门。另一次发生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西方文物收集者对龙门石像的掠夺。当时他们通过北京的文物贩子,雇用附近龙门镇的农民进行挖凿,一时间到龙门挖石像成为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当万元户的一条捷径。最后的一次破坏是在文革期间发生的。关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入侵者对中国文化的掠夺,秋雨先生在敦煌拿了一个王道士来说事,我也很想在这里找出一个张道士或李和尚来说说事,但一则没秋雨这样高的才情,二则在网上搜索来搜索去,找不到相关资料,只能作罢。    从损坏的石像来看,有的石像缺失部分很完整,显然是偷盗者所为,有的石像敲掉了半边脸或凿破了肢体,显然是破坏者所为,或偷盗者技艺不精,偷盗的过程中发生了损坏,只能半途而废。可见盗不但要“有道”,而且必须也要有技,活做的不漂亮,到后世也要遭人鄙视的。看着这些残肢断臂,我忽然突发奇想:如果这个偷盗活动推迟一百年发生,发生在当今二十一世纪,拥有了先进的切割工具,“嗤嚓”两下就能把石像从壁上完整地切割下来,那他们非把整个石窟搬空不可。想想也后怕!  
  洛阳散记(三)    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紧,10点钟从龙门石窟中出来,赶赴黄河小浪底。在车上,大家开始开会讨论,一致认为这个龙门石窟很了不起,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真伟大,留下了这么一个宝贝让子孙后代卖票挣钱。说来说去说到我们是否也应该为子孙后代留点什么?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在龙门山的另一侧开一个新龙门石窟,成立一个新龙门开发管理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只做两件事:一件是卖山坡,把山坡分割,招标出售,用作各方善男信女修凿石窟;另一件事是审批新建石窟的建设方案,档次低的不批。咱们国家现在开始复兴了,人民币坚挺得象用了伟哥,大大小小的老板不下几千万,化个千儿百万的钱来修石窟大有人在。卖山坡得来的钱可以这么用:一是进行新龙门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电气路实现“四通”;二是大做广告,让地球人都知道咱们新龙门;三是多余的钱捐给希望工程,在全国造一百所新龙门连锁希望小学,再设一个新龙门大学奖学金,哪个苦孩子考上大学跳了龙门就奖钱给他。说着说着一个小时过去了,已到了小浪底坝区,在门口换乘坝区的电瓶观光车。  
从黄河的拐点风陵渡到河南孟津的小浪底,黄河从第二阶梯的地理单元(黄土高原)穿越到第三阶梯的地理单元(华北平原),水平距离300公里左右,海拔落差却有三、四百米。所以这里的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建国后在这段区间造了两个大水库,1960年修筑了三门峡水库,2000年修筑了小浪底水库。其本意一方面在于发电,另一方面是拦储河水,缓解黄河下游在汛期时的压力。但是事如愿违,在设计三门峡水库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黄河是一条泥沙含量巨大的河流,它带着从黄土高原中冲蚀下来的泥沙,借着湍急的水流,把泥沙输送到下游和入海口。三门峡大坝一筑,高峡出平湖,河水暂时在这里歇脚,水中的泥沙迅速沉淀淤积。这一淤积可不得了,减少了库容,发电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且不说,主要是抬高了库区及部份上游河段的河床。流经关中平原的渭河因黄河入口处河床抬高,形成“拦门沙”,不能顺畅地排入黄河,在汛期常形成内涝,直接威胁到关中平原甚至西安。由于渭河排水不畅,渭河的河床也逐渐抬高,河平面上升,造成渭河流域地下水位上升,出现了返盐现象,在河流附近形成了大量盐碱地,直接威胁到当地农民的生计。因此三门峡水库直到现在还是个受争议的工程,而且舆论对它越来越不利,有人已经提出要毁坝放水。  
小浪底水库处在三门峡下游,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8平方公里,是黄河干流上最后一个峡谷水库。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小浪底工程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坝底留下若干个导沙洞。二是每年在6-7月的丰水期,通过人为制造高压水流进行冲沙。“冲沙”场面据说很壮观,我在网上找了一张照片大家看看,过过干瘾吧。各位如果要去小浪底旅游千万要在6、7月份来,来看冲沙,记住了这一点,也算不枉看我的博客一场。   电瓶观光车带我们在坝区转悠了半个小时,参观了展览馆,在大坝上照了几张相,没什么感觉。    
  少林寺(一)    从小浪底往南返洛阳,午饭后东折,赴登封少林寺。    
公元496年,那个在云岗、龙门凿窟的北魏孝文帝为到中国传教的天竺高僧佛陀,在嵩岳少室山南麓建寺,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但这个历史开端并不足以保证少林寺作为千年古刹的辉煌,如果不是三十年后另一位天竺高僧达摩的到来,这座古刹也许早已坍塌于丛林中,最多留下几块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这个达摩和尚可大有来头。传说佛祖有一天在灵山传经,坐在莲花宝座上,接过信徒献上的一枝花,做了一个优雅的姿态,说:&同学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座下的同学们一脸雾水:讲都没讲就完了,您老不能这样糊弄人吧?唯有迦叶同学独具慧根,会心一笑。佛祖见了很高兴:这孩子聪明!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这是禅宗最初的来源。这& 微妙法门&二十八传至达摩,在北魏时由达摩传至中国。达摩在少室山的一个山洞里&面壁十年&,潜性研究,创制了禅宗教派。从此少林寺成为了&禅宗祖廷&,在佛教界取得了特殊的地位。    与其他教派比,禅宗有两大特点:一是强调顿悟,二是发明了谈禅这种修持方式。禅宗以为佛性圆满,是个整体的大智慧,必须整体把握。要么不明白,要么全明白。就象母鸡下蛋,屁股一撅,就生下一个囫囵蛋,不能今天生个四之一,明天生个三分之一。所以对佛性的理解不能靠渐修,只能靠顿悟。所谓顿悟:就是在修炼的过程中,忽然有一天机缘成熟,如电光石火般照见圆满佛性,豁然开朗,悟得大道。这个说法好,相当于创立了一个成佛的快捷方式,就象微软公司发明出桌面操作系统,使傻瓜也能用电脑一样,为芸芸众生进入佛门,打开了方便之门。谈禅这种修持方式则是通过修行者之间的盘诘、诱导,获得某种启示,以接近佛的大智慧,这种谈话纪录称作“公案”。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用说明文或论说文的方式是无法传达禅意的,只能以一种诗意的比喻,拨动你某一根神经,庶几触及到些许真实。谈禅的产生大概与魏晋时期士大夫间擅清谈、玄风大盛的社会风尚有关,是佛学吸取老庄之学的产物。由此佛学文人化,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占有了市场,从此谈禅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高雅的或假装高雅的生活方式。禅宗通过前者实行了平民化,通过后者实现了文人化,完成了中国特色的改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佛教宗派。这种中国特色的改造,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自然是大有裨益,但对中国人思维的发展却不是一件好事。中国人习惯于整体性思维,不屑于锱铢必较、分条析缕。亚圣孟子颇具代表性,他写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寺股份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