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恐战争现在安全吗。反恐

!丛;美国反恐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内容提要]“!?事件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保守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关键词]美国反恐战略;中国国家安全“美国治下的和平”;“!?之前美国主要着眼于防范来自其他国\”家或国;恶轴心说”,对这种威胁作了扩大性的解释;在同《国;#,这种威胁界定为“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并;美国的反恐战略,从狭义上讲,是指美国为
!丛慧美国反恐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内容提要]“!?事件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扩大了新\”保守主义对美国政策的影响。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美国政府逐步形成了颇具激进性的反恐战略。在实施该战略的过程中,美国确立了以反恐划线的外交准则,扩大了反恐的打击范围,促成了反恐与其他战略目标的结合,美国“借反恐之名,图谋霸之实”的图谋日益凸现。伊拉克战争后的困境迫使美国对其反恐战略进行了微调,从一味的“单边主义”转为适当寻求美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美国反恐战略的推进给中国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都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美国反恐战略中国国家安全“美国治下的和平”“!?之前美国主要着眼于防范来自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扩张、政治竞争和意识形态渗透等,“!?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威胁来源的评\”付,将恐怖主义认定为当前面临的主要现实威胁。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邪/00/年\月,恶轴心说”,对这种威胁作了扩大性的解释;在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又进一步将年!月公布的#,这种威胁界定为“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并美国的反恐战略,从狭义上讲,是指美国为抗击恐怖主义(#$%&’()*’())$)+,-)而制定的国家战略!;但是从广义上讲,是指美国在反恐背景下制定的以反恐为核心的整个国家安全战略\,隐含着或者说映射着美国借反恐之机、稳固和加强其超强地位、力争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全球战略。本文仅对后者进行尝试性的论述,着重对其出台的背景和动因以及实施的过程与特点加以分析,并由此对其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美国受到的威胁更多地来自“失败国家”和$。此“一小撮居心叵测之徒掌握的毁灭性技术”美国出台反恐战略的背景和动因!恐怖主义分子及其组织,杜因其战略目标为击败(B(:(;’)绝(B(&C)对恐怖主义分子的资助及支持和庇护,减少(B+-+&+,7)恐长期以来,反恐始终是美国国家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直到“!?事件的发生,\”反恐才真正成为影响或主宰美国战略方向的因素。“!?事件后美国对安全威胁和国家利益\\”进行了全新的评估和界定,这是其出台反恐战略的前提和出发点收稿日期:/001.02.\作者简介:丛慧,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国内外的美国公民怖主义分子企图利用的基础条件,保卫(B(:(&D)和利益,故又称为“EB战略”。见:白宫于/003年/月\日公布的《抗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7’’8:99%,+&:$6,’;’(6<$=9)(9(;9-<?@9;)?7+=(0390303&,?’67’-“!?事件后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以及随后推出\”\包括的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国家战略,如《抗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的重点在于在威胁抵达美国边境之前,发现并消除它们;《国土安全战略》的重点则在于防止恐怖主义攻击事件在美国国内发生;等等。#白宫于/00/年!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导言.7’’8:99%,+&:$6,’;’(6<$=9)(9(;9-<?@9;)?7+=(0/90!/3+&’)$67’-《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56$白宫于/00/年!月公布的美国国际战略总纲.7’’8:99%,+&:$6,’;’(6<$=9)(9(;9-<?@9;)?7+=(0/9&;,,$=()=+(A67’-万方数据 ―\04―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年第)期外,从美国!\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也不难看出,关于国家利益的界定,与先前的相比,更明确地强调了确保美国本土的安全和保护盟友的安全,防止敌人主宰关键地区等内容。这些都成为加速美国反恐战略成型的一个重要前提。“%?事件后美国反恐战争的启动和深入!$##”要求反恐战略与之配合并发挥指导作用,这是其求利益的传统,形成了战争能带来好处的心理预#即“天赋使命观”。除了这种战期和思维惯性,争思维外,在美国历史进程中还一直蕴藏着一种美国例外和救世主义的使命意识,它与宗教信仰密切结合,强调要忠于美国的价值观。由于美国建国历史的特殊性,美国人在潜意识中往往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肩负着将其自由价值和民主制度推广到全世界的使命。这种使命感在当代就出台反恐战略的客观要求“%?##”事件后不久,美国就启动了反恐战争程序,将矛头直指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庇护组织的塔利班政权。在正式对阿开战之前,美国广泛开展外交努力,博得了多数国家的同情和支持;美国还补缴了拖欠的联合国会费,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授权;在对阿军事行动中,“炸弹与面包齐飞”,更可谓用心良苦。这些都说明美国是把反恐当作政治和战略行动而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其中隐含的战略意味不言而喻。!但是当美国又开始为其武力“倒萨”四处游说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美国的“反恐”理由受到了质疑,甚至连欧洲盟友也公开反对。然而美国最终还是绕开联合国,在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声中,打着“反恐防扩”的旗号,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至此,美国反恐走向异端,借反恐谋霸的目的日趋明显。在这两场大规模的“反恐”战争中美国都以很小的伤亡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并且也确实获得了以往难以企及的如驻军中亚、能源控制、军事渗透等战略目标,但是战后重建的难题和各种反美势力的顽固反击等也确实使美国深陷战争泥潭难以自拔。这也应了布什总统所言,“反恐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战争”。\随着反恐战争的深入,从兵力部署、军兵种调度到情报采集、外交协调,再到资金筹措、战后重建等,都要求有全方位的反恐战略来统一筹划并指导具体反恐行动。因此,反恐战争的继续客观上要求出台与之相适应的反恐战略。&$“%?##”事件激发了美国蕴藏已久的战争思维和使命意识,从而使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这是其出台反恐战略的思想根源在美国历史上不乏通过对外扩张的政策来谋万 方数据表现为美国在全球范围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和人权。长期以来,美国总是在与对手的较量中不断将其“使命”具体化,从而使其“爱国主义”传承下去。但是在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使得美国失去了明确的方向,多元文化主义开始挑战美国的国家认同感,于是美国的“爱国主义”曾一度出现弱化趋势。“%?##”事件再次激发了美国人蕴藏已久的“爱国主义”热情、强烈的使命感、根深蒂固的$和非白即黑的宗教善恶观。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更加坚信“美国是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唯一担保者”%,反恐成为美以“世界警察”的身份维持世界秩序,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的重要新使命。’$“%?##”事件后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抬头,政策导向影响,为其出台带有激进性的反恐战略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林立民,袁鹏等$反恐战争及其战略后果分析$现代国际关系,!\(##):’!\“%?##”三周年美反恐形势仍严峻$澳门日报(社论),!\:88F:DDGGGH4:3,0H+69H4,D4:3,/=/D1:B0,83D=1,DJ)J%\:87#张耀$“新帝国论”评析$:88F:DDGGGH3G/FH+69H4,DG/FD!\:87$美国“例外论”是美国民族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它是关于美国人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看待他们在世界上的形象、作用和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一套思想见解和主张。概括地讲,美国人认为,美国与其他国家是不同的,美国的各项制度优越,是各国的范例,美国是人类社会的拯救者,具有向外部世界推广其制度、传播民主自由价值观念、改造世界的神圣使命。见:丁诗传,戴祁林$从“美国例外论”的视角看美伊战争$国际观察,!\(’)%*+,-+./+7+83,98:/;083+,0.+6/39,?@@036=,A0,B06CD>/E6B06C,!\((%),#―#\(―“基地”“美国例外论”“新帝国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4年第4期“!?事件后美国人摒弃了新孤立主义(#$%&\”!,从思想上认识到美国不可能与世隔’(%)*+’%,’(-)成为美国关注的对象;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还积极与那些支持打击恐怖活动的国家改善关系,以便尽快建立起在美国领导下的普遍性的国际反恐联&盟。绝,其他地方的问题迟早会对美国的安全和利益构成威胁和损害,因此美国不能被动地反应,而要积极地塑造一个对美国利益和生活方式有利的安全环境\新保守派的主张恰好契合美国当下的或国际秩序。布什政府之所以决心打这场战争,一方面是想尽快摧毁“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政权,以便对情绪激愤的美国人民有所交代,另一方面也是想向?事件没有改变美国的强大实力全世界昭示“!\”和领导地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这个阶这种观念转变,再加上掌管白宫和国会的又是一向推崇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于是具有激进意识和清晰外交思路的新保守主义势力迅速抬头,一跃成为美国政策导向的重要影响者。他们提出了“新帝国论”,即以道德配合政治(道德价值至上论)、以实力谋求利益(单边主义路线)、以武力确保安全(先发制人理论),并以建立“美国治下的和平”为最终目标的具有帝国主义色彩的外交理念和配套措施。#这些为反恐战略的出台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而且在反恐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尽管伊拉克战争后的现实困境迫使美国对其先前极具激进性的反恐战略有所反思并有所修正,但是美国不会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这种理论范式。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过程和特点美国的反恐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调整、发展起来的。美国实施反恐战略的过程依其不同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事件发生后到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确立以反恐划线的外交准则,建立美国领导下的国际反恐联盟,军事打击“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借机抢占战略要地。“!?\”事件后,布什总统发表讲话说,美国不仅要惩恐怖主义分子,还要追究支持和庇护恐怖主义分子的国家,而且还要求“每个地区的每个国家现在都要作出抉择。不是站在美国这一边,就是站在恐怖主义分子那一边。”%由此可见,美国已经开始将是否支持美国反恐作为确定美国与他国关系的外交准则了。根据该准则,恐怖主义的组织和庇护该组织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就成为美国首个重点打击对象,而伊朗、伊拉克、也门、叙利亚甚至包括美国的盟国沙特阿拉伯等也―\/3万 方数据―段布什总统及其智能团还顾不上去周密考虑如何将反恐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结合起来的问题,但是借机控制地缘战略要地,特别是能源蕴藏丰富的中亚里海地区无疑已是布什政府不惜发动战争的现实考虑。第二阶段:从阿富汗战争结束到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先后提出“邪恶轴心论”和“先发制人”战略,扩大了反恐的打击范围,推动了反恐与其他战略目标的结合,“单边主义”迅速膨胀。布什总统在.//.年\月.!日的国情咨文中指出朝鲜、伊拉克和伊朗“这类国家和它们的恐怖主义同伙构成了一个邪恶的轴心”,“这些政权妄图获得大规模毁灭性武器(012),从而构成了日趋严重的极大危险”,对此美国不能“采取漠不!新孤立主义是一种收缩战略,要求美国在苏联垮台之后集中精力于国内事务,把关注重心放在北美,不要当世界警察,到处进行干涉。见:王建伟5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外交态势与对华政策5国际观察,.//C(H)\张立平“5新帝国论”在美国政治外交中的影响56++7:88FFF;$G9;?,8.//C\#王鸿刚,张焱宇5试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政治理念与全球战略5反恐背景下的美国全球战略5时事出版社,.//B5CDBECD4$此部分的阶段划分受钱文荣的《布什的反恐战略思想与布什主义》一文启发,并在阐述过程中也借鉴了他的部分观点。见:和平与发展,.//.(B)%布什总统于.//.年!月./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的讲话全文56++7:889(’,:%;(+*+$;$<’%,*)8$*8-?6’=$/\/!.\6+-&鲍威尔对此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他说,“反恐联盟”将是一个“由不同国家组成的可能变化和发展的动态联盟”;“各国将发挥不同的作用并以不同的方式做出贡献”,可以是外交支持,可以是财政支持,也可以是后勤或军事支持;有些国家公开提供帮助,另一些国家则可以根据各自的特定处境,暗中“秘密地帮助”反恐,而不必公开表态。见:反恐战争及其战略后果分析,现代国际关系,.//\(\)“基地”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在关心的立场”。!\年第#期再者,自伊拉克战争结束至今,阿富汗的内乱局面远未结束,伊拉克的重建和改造更是困难重重,特别是在伊拉克境内恐怖袭击事件只增不减、美军死伤时有发生,战后死亡人数已远超过战争期间,这些都使得布什政府认识到武力“更迭政权”不难,但“民主改造”伊拉克实属不易,于是不得不暂时收敛“单边主义”作风,并放缓继续“先发制人”的步伐。当然,美国在对伊开战之前声之确“正在企图获取”!\年#月$日的讲话中又将利比亚和叙利亚等“流氓国家”列为%&’的古巴、\。由于上述国家都是美国的“邪恶轴心之外围”宿敌,美国想借反恐之机惩治它们的图谋不言自明。此外,布什总统在阐释其“邪恶轴心论”时还指出,美国“将研制并部署有效的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护美国和美国的盟友,对抗突然袭(&’)击”。#至此,美国加紧部署蓄谋已久的&’似乎合情合理。由此可见,布什政府在阿富汗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开始策划如何“把反恐怖主义与美国战略的其他任务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如果说“邪恶轴心论”已为美国扩大反恐的打击范围提供了“合理”依据,那么布什政府随后推出的“先发制人”战略又为其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手段―――美国要对所有未来可能对其构成威胁的国家,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手段,要“在最严重的威胁出现前就给予迎头痛击”%。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美国为实现其中东战略,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抛开联合国,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先发制人地打响了伊拉克战争。这不仅标志着美国“单边主义”达到极致,同时也标志着美国反恐战略实际上的扩大化。至此美国借反恐之机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增加全球军事存在以谋求单极独霸地位的图谋暴露无遗。第三阶段:从伊拉克战争结束至今,推动反恐与民主改造的结合,注重美国主导下的国际多边合作,“单边主义”作风有所收敛,但反恐的双重标准凸现。布什总统在!\年初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指出,美国首先“将完成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建立民主制度的历史性任务”,“美国要执行在大中东地区促进自由的前进战略”。他还声称,美国还要加强面向大中东地区的舆论宣传,以便“向整个地区提供可靠的新闻和信息”。&随后不久美国就正式推出“大中东民主计划”,开始了以美国的民主观念与政治模式改造中东的努力。由此可见,在这个阶段美国更加明确地推动了反恐和民主改造的结合。万 方数据确的“%&’”在伊拉克至今仍毫无踪影,指责萨达姆勾结“基地”组织也找不到证据,这些都加剧了美国的信用危机,并加重了美国因一意孤行而导致的外交困境。为此,美国不得不采取相对谨慎的政策,更多地寻求美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此外,尽管目前美国反恐战略的激进性已锐减,但是美国对反恐采取双重标准的特点更加突出了。如,对于俄罗斯打击境内车臣极端民族主义势力的反恐行动,美国不仅不提供援助,反而坚决反对军事打击车臣非法武装,甚至宽容和庇护车臣非法武装首领。美国推进反恐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对中国国家安全来说,美国反恐战略的推进是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多层面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将强化中美之间合作的基础,但是由于两国之间缺乏战略互信,并存在一些根本!布什总统于!\年*月!)日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FGHI/-8695:/;/=9>?/7;>,2:8\\,-=\中新社+美扩大“邪恶轴心”名单古巴等三国成新攻击对象+!\,--.://DDD6>,/>,23818/!\*(!*$!6,-=#布什总统于!\年*月!)日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出处同上。$伊恩?莱塞等著+反新恐怖主义(中译本)+新华出版社,!\%布什总统于!\年$月*日在美国西点军校的讲话+,--.://-8695:/;/=9>?/7;>,2:8\,-=&本段引文均见布什总统于!\年*月!\日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8695:/;/=9>?/7;>,2:8\\,-=―*\)―“现实”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年第)期性矛盾,因此它对中国国家安全将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这种负面影响决不能低估和误判。美国掀起全球反!\从地缘安全的角度来说,恐浪潮有利于我国打压活动于境内和周边的恐怖分子和民族分离势力,但是美国借此增强在亚太地区军事部署,这对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无疑是一种威胁化能源保障的战略考虑。阿富汗战争硝烟未熄,美国已借机悄然构筑了高加索―中亚的战略平台,开始加大了对里海―中亚油气资源国的影响,并积极着手于这一地区的战略经营。而后来美国执意要攻打伊拉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觊觎伊拉克仅次于沙特的石油储量及其巨大的开采潜力,意欲在伊拉克及其周边国家建立亲美政权,继一方面,美国对“基地”组织的打击以及中美之间的反恐合作,有利于遏制和打击我国境内(特别是新疆地区)的恐怖分子和分离势力。近年来,在我国的新疆地区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经查实其中的策划者和参考者与“基地”组织具有密切联系,不少人在“基地”参加过培训。“基地”组织被美国打散后,二者的联系必将减少,“东突”分子在精神上也受到很大的震慑,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反恐行动对“东突”有一定的遏制和削弱作用,有利于维护我国境内和周边的安全和稳定。此外,目前中美之间不仅加强了高层之间和实际运作层次上的反恐交流,而且还建立了中长期的反恐合作机制。这些都为我国借助美国的情报和技术优势进一步防范和打压境内和周边的恐怖分子和分离势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在推进反恐战略的过程中,美国调整了其在亚太地区的联盟策略,增加了其在中亚、南亚、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强化了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这客观上已对我国形成了预防性的战略包围。虽然美国这么做并不以遏制我国为主要现实目标,但是近年来美国的一些具体做法,如《美日安保条约》把台湾海峡纳入美日联合作战的范围之内、日美台在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上的合作、日韩―冲绳―台湾―菲律宾―新加坡“岛屿锁链”的形成、美国与印度和越南发展军事关系等等,均有非常明显的指向性。!&\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美国在“反恐”的旗号下大打能源战争,这必将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和管道安全等构成威胁,但是客观上也会促进中国完善其能源战略并加强与他国的能源合作“’?!!”事件后,美国发动的两场大规模的反恐战争都发生在大中东地区,有抢占油气资源、固―!!(万 方数据―而牢牢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供给,间接地控制世界的石油来源和油价,最终达到以全面操控石油供应来钳制他国,谋求独霸的目的。美国的这种意图已经引起各国的警惕,特别是那些在中亚、中东有重要利益的欧洲和亚太大国的关注,因此在客观上对中国建立能源战略、健全能源安全预警机制、开辟能源来源多样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使各国对建立多边能源合作体系的诉求日益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实施更为积极的石油战略并在能源合作中谋求共同安全。但是,美国反恐战略的推进对中国能源安全所构成的威胁毕竟更为突出。其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伊拉克战争后战后远未结束的混乱局面,可能导致油价上浮,使得中国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中东能源设施和运输线遭到破坏,使得中国难以获得来自中东的正常石油供给;\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控制,可能会使得中国原来签订的在伊拉克进行油田开采的一些合同难以履行,或者导致某些相关项目的实施延迟或受阻;#美国重新定义并建立美日安全同盟,积极向菲律宾、越南和印度等海上石油通道国以及南中国海渗透影响,极力引导中亚油气管道西行而非东行,对中国进行能源遏制目的很明显;$美国借反恐大打能源战争,有可能使得某些国家对战略能源的储备和来源过分关注和忧虑,在石油管道和资源的激烈争夺中为获胜而采取极端的手段,这显然不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美国的“反恐”目标还将扩展到非洲、亚洲、南美等地区,以控制那里的石油资源或输油通道,因此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等等。!杨文静\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的调整及其走向\现代国际关系,&((*(+):&+“东突”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中学教育、美国反恐战略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61等内容。 
 美国战略重心调整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_军事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美国战略重心调整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对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欧洲是美国...  当前世界反恐形势及其影响_其它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系列反恐、防恐国家安全战略,形成一 整套反恐战略...“世维会” 整合欧美 “东突” 势力, 对中国境内...  收缩:降低了反恐战略在美国总体国家安全战略中的相对地位。“9?11”事件后,布什...而 台海危机,让美国对中国警惕起来。小布什总统上台后,特别是 2001 年海南中美...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周... 2页 1财富值 浅谈美国安全战略重心东移 2页 ...移之表 象、背景,以及对国际反恐战争和有关地区局势及大国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当前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当前一个时期是...第二,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打击 跨国犯罪、反恐、海上安全等领域加强对话合作。...  位置上讲与我远隔万里,但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却近在...其目的就是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 ...美借反恐占领阿富汗,驻军中亚,强 化与哈萨克斯坦、...  “9?11”事件发生后,小布什政府以 “反恐”为名加快了对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11”后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对于看清国际形势, 维护国家安全与...  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这是对国家安全非常有利的...大家不要指望中国和美国之 间的矛盾分歧彻底解决。 ...另外从多边关系看,世界的形势看,国际上反恐,反对核...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9·11”十六年:美国民众拾回昔日安全感了吗?|反恐|特朗普|阿富汗_新浪新闻
“9·11”十六年:美国民众拾回昔日安全感了吗?16年前的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两架民航客机,撞塌美国世贸中心双子塔,约3000人在袭击事件中丧生。自此,反恐成为美国常态。16年过去,美国人发现,反恐陷入僵局,漫漫未有穷期。特朗普曾用让“美国重返安全”的口号吸引大批追随者。而今天,美国民众是否拾回昔日的安全感?美反恐陋习不改 难逃"越反越恐"怪圈“9·11”事件以来,美国在反恐方面投入巨大。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为此算了一笔账,十六年,几场战争,三位美国总统,6928名美国士兵丧生、100万人受伤,数万亿美元的花费,还有41名犯人被关在关塔那摩。就以阿富汗战争为例,作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争,16年前,美国以“反恐”之名发起。16年间,花费8000多亿美元,超过2200名士兵在阿富汗牺牲。2011年底,美国终于开始撤军,但随着塔利班再度壮大,以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中东崛起,撤军的步伐一再放缓。就在上个月,特朗普宣布:美国将继续增兵阿富汗,战争还要打,直到打赢为止。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举行9·11事件16周年纪念仪式,近千名遇难者家属聚集在世贸中心遗址广场,悼念逝去的亲友。图为纪念仪式现场。 中新社记者 马德林 摄“9·11”遇害人格雷格的家人在给《纽约时报》的邮件中写到:“政府对于恐袭的反应只会让我们感觉更糟糕。我认为我们的政府正朝着暴力复仇的方向前进,我们的儿子死于一种不人道的意识形态。我们的行动不应达到同样的目的。我们应该对恐怖主义国家有一个更加理性的反应,给我们的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与正义。而不是让我们的国家增添一份这个时代的不人道主义。”事实上,过去几十年间,美国对外政策一大基石是“军事手段为首”。但美国在军事“破坏”的同时,缺乏后续外交“重建”努力。美国智库“国际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马修·侯赫说,所有被美国干预过内政的国家,包括利比亚、伊拉克、也门和阿富汗等,都无一例外地发生动荡。从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也没能摆脱美国长久以来重军事、轻外交的反恐陋习。美国专家认为,如果这一反恐政策“硬伤”不改,美国将难以逃出“越反越恐”的怪圈。反恐16年:美民众更没安全感“打不完”的战争,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感到疲惫,人们也不断反思,“9·11”事件16年后,美国如今是否变得更加安全?近些年来,美国虽然没有再次遭遇“9·11”事件这样重大的恐怖袭击,但小型恐袭不断发生,“独狼”等新形式的袭击更是呈现多发之势。同时,极右翼恐怖主义也是美国本土长期面临的一大威胁。资料图:2016年9月底,美国接连多日发生爆炸事件和枪击案,街头加强安保措施。皮尤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40%的美国受访民众表示,恐怖袭击发生的可能性要比“9·11”时更大。对普通民众来说,为防止恐怖袭击,他们付出不少个人权利代价:接受机场的全身X光扫描,允许强力部门调阅个人信息,外出时接受更多街头录像监控等。不仅如此,据《今日美国》统计,去年,在104个国家的大约11000起恐怖袭击中,超过2.5万人死亡。与此相比,2001年发生的2000起袭击事件中,有7000人死亡,很明显,尽管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做出了许多努力,恐怖主义的威胁仍在增加。推特网友Alex Gorell说,如果我们停止恐吓他人,也许他们也会停止恐吓我们。我们杀戮的人数比我们的死亡人数要多,但他们却成了邪恶的恐怖分子。有专家指出,“9·11”恐怖袭击以来,美国在遏制极端思想方面几无收获,而世界安全形势比“9·11”事件发生时更加危险。“9·11”事件之后,美国在中东等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结果如何呢?“我们制造的敌人比我们消灭的多。”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总裁、“9·11”事件后曾担任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的简·哈曼说。
责任编辑:桂强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反恐战争电影蜂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