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说英语为什么集齐金币也不能进齐家园外交公寓 西门关卡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学英语,一个一直困扰我许久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去书店和图书馆。英语类书籍都是一柜一柜的。而其他语言类书籍,甚至是母语汉语,有时可能都没英语的多。从什么语法、单词、阅读、作文。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你去阅览室看书或是上上网。总会看到一些人拿着某某单词书。或是什么托付雅思的考试指南。再说你上学,高考英语每年害了多少理科生?你大学考研考博啊,那个没有英语这道坎。很多地方给你的解释为什么要学英语?说什么英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多少学术资料、多少娱乐节目都是英语做的。我觉得还不如直接点说英国的殖民地多。干脆、直接、而且真实。  而真正的英语应该起源于英格兰,之后英格兰又吞并了什么威尔士、苏格兰、爱尔兰(现在只有北爱六郡归英国)。这才有了英国,这才有了联合王国。而英格兰才130395平方公里。几百年间,他就变成了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大的帝国。去年呢?我在网上搜了关于英国殖民地有多少的词条。结果维基百科出来的英国殖民地旗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我于是又希望阅读一些关于英国殖民历程的书。可是都写的很泛泛。就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等殖民过程叙述。其他像什么马拉维、冈比亚、瓦努阿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是一个国家)。这些介绍都没有,中文的介绍也很少。  于是我决定写一本具体介绍殖民历程的书。结果,我拿着稿子去了出版公司。公司说我的书没市场,不受众。于是被无视了。但我不希望我的东西白写。于是准备连载到天涯。希望各位天涯社友,批评指教,特别是有什么建议欢迎提出。以后会陆续连载。
楼主发言:202次 发图:
  @逊尼派温
17:24:00  学英语,一个一直困扰我许久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去书店和图书馆。英语类书籍都是一柜一柜的。而其他语言类书籍,甚至是母语汉语,有时可能都没英语的多。从什么语法、单词、阅读、作文。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你去阅览室看书或是上上网。总会看到一些人拿着某某单词书。或是什么托付雅思的考试指南。再说你上学,高考英语每年害了多少理科生?你大学考研考博啊,那个没有英语这道坎。很多地方给你的解释为什么  —————————————————  等待  
  支持哈
  @逊尼派温   天涯是个可以随地大小便的地方。
  快传上来啊!
  就这么完了?  
  学先进的准没错,可惜好多人看到个先进的就忙着认爹
  全世界在学英语,是因为美国的强大。和英国没有几毛钱关系。  全世界在学英语,是因为现在美国是个经济强国。和英国没有几毛钱关系。  假如有一天,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汉语将成为世界流通语言。  所以,有些东西,和国力强大是分不开的。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足,而且能够抬起头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此希望中国强大。  希望将来有一天汉字和汉语成为全世界通用语言。
  @吾梦已寒 9楼
03:41:02  感谢您对此提出质疑。的确现在美式英语对于世界英语的影响超过英式英语。但英式是宗,美式是派。美式英语语只是英语的一个大支派。美国是当今世界警察。哪里出事他都要管。而真正获得世界霸权是在罗斯福杜鲁门时代之后。大概二战结束。但此时,很多殖民地独立。特别是非洲,除了利比里亚,是美国黑人建立的国家。其他说英语的国家都是英国统治的。自然他们的英语是英国人教的。还有其他大洲的英国殖民地也是这种情况。后来这些殖民地也基本都纳入英联邦。但特例是菲律宾和波多黎各。英语是美国人教的。加拿大英语也受美国英语影响。以英语为参照。美语较为平缓。非洲英语甚至是香港新加坡英语鼻音都较重。举个例子:of course 的course英式音译是“阔斯”,美式音译是“阔儿斯”。黑人英语的音译是“客斯”。当然,现在不管美式英式都混着说。七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两个大洲基本说英语。  欢迎各位天涯网友提出疑问。以便我更好的完善我的文章。谢谢。
  看了天涯网友的回复。虽然褒贬不一,但我仍然欣然接受。长时间没有发帖,可能被大家认为是水贴,在此我深表歉意,以后我会抓紧时间连载,谢谢。既然使用中文讲述,那我们就从香港开讲了。  世界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除了伦敦,剩下的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纽约原来是印第安人的小部落。被荷兰人占了之后,英国人用东南亚的小岛跟荷兰交换来的。现在成了联合国总部。新加坡原来是柔佛下属的一个荒岛。英国人令新加坡开埠。现在成了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香港岛曾经是一个小渔村,在中国古代的记载的史书中也鲜有提及,构不成主流历史。现在维多利亚港成为亚洲第一大港口。更何况,香港与新加坡现在喝水都费劲,淡水需要向中国政府和马来西亚购买。由此可见,英国除英语之外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顺便再说一句,英联邦国家的政治制度也深受英国殖民影响。虽然很多英联邦国家改变国旗消除英国殖民色彩。但在国徽方面仍然以盾徽为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徽是盾徽。可见英国影响之深。英联邦国家国徽也大多是英式盾徽。盾徽又分英式盾和法式盾等多种,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专门介绍徽章的书。忘了具体介绍内容。如果我那天想起来,会上传与大家分享。  殖民地,维基和百度给出的定义是由宗主国统治,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完全受宗主国控制的地区。英国殖民地自一战战胜德国后达到鼎盛。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既然英国的殖民的没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独立权利。所以我觉得我的文章篇幅是从历史回顾入手再到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叙述。至于外交,英国的殖民地对于外交,英国政府都要过问。弱国无外交,更何况殖民地呢。外交是一个国家主权象征之一。殖民地都没有主权。所以就没有必要浪费笔墨。  在书写方面,我尽可能书写的趣味性、可读性、事实性兼顾,尽最大可能给读者满意。如果文章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还请在回复中指正,便于令更多地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史实情况。  中国近代史,是从大清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转变过程。也是龙旗到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再到五星红旗转变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国旗的变化代表着历史的变化。不管是殖民地旗还是国旗,我相信设计者都会充分考虑来设计一个殖民地或是国家的名片。英国殖民地旗,一般都是米字旗,也就是联合杰克(英语:the Union Jack)要占殖民地旗面积的四分之一。总督旗一般是在米字旗中心有一个徽章,现在的英联邦国家的总督旗是改为狮子样式的。以香港为例。    英属香港旗(1871年至1876年)    英属香港旗(1876年至1910年)    英属香港旗(1910年至1941年,1945年至1959年)    英属香港旗(1959年至1997年)
    英属香港民用旗(1959年至1997年)  剩下的就是总督旗,    英属香港总督旗(1910年至1941年,1945年至1959年)    英属香港总督旗(1959年至1997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1997年至今)  英属香港British HongKong  颠地、马地臣还有查顿这哥仨是臭名昭著的鸦片贩子。早年走私鸦片也是这几个人带的头。上图:    颠地(英语:Lancelot Dent)    马地臣(英语:James Matheson)    查顿,也可以叫渣甸(英语: William Jardine )这哥们还干过大夫。  对于走私鸦片这事儿,英国政府不是不知道。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想啊,卖毒品多赚钱啊。而且如果大清子民以后都抽鸦片。那大清的的疆域不唾手可得吗?  就像英国女王默许本国的海盗打劫西班牙商船哪样。何乐而不为?  但白银的急剧外流使得大清逐渐开始关注鸦片走私。明朝时,西班牙人在美洲开采的白银有多少流入大明?隆庆时期。当时中国拥有世界生产三分之一的白银。
  再者,此时中国人还都瞧不起世界其它国家的人。不管你是来自什么英吉利、法兰西或是美利坚。只要你不穿满族的旗装,男子的发型不是清朝那样的。你就是蛮人。  颠地、马地臣和查顿这哥仨行贿大清官员,贩卖鸦片。最终还是被大清从中央派来的特派员给法办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这哥仨失去的赚钱的营生。换做谁谁也不甘心。于是乎,这仨人就闹着要打大清。  不久,虎门销烟这件事就传到了英国政府。虽然英国政府很愤怒。但英国政府不敢轻举妄动。此时大清在英国人眼中还属于强国之列。《马可?波罗行纪》描写东方遍地黄金的情节此时在英国还是有许多的人相信的。提起大清,英国人还是要敬畏三分的。  过了几天,英国议会开会讨论“就林则徐虎门销烟事件是否应该攻打大清”。  讨论开始后,主战派与不战派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相互“撕逼”。
  不战派认为:“大清地大物博,四亿之多的人口,单单是这些,欧洲这几个国家加起来也无法同大清对等,更不要说攻打大清。我们在印度刚站稳脚没多长时间。这样做太冒险了。”  主战派嘴上硬说着为英国商人解围。实际上很多人也同不战派一样十分肝颤的,毕竟对手是大清。虽然看上去两派势均力敌,互不妥协,但反战派一直略占上风。  最后,重量级人物维多利亚女王闪亮登场。在她的影响下,很多人表现出了攻打大清的信心,纷纷投了主战票。女王在最后虽然力挽狂澜,虽然主战派逆袭成功。但议员们仅以271票对262票9票之差通过,发动对大清的军事行动。  这场军事行动实际上是英国出于对大清禁止贸易的报复,并未正式宣战。我总觉得作为我们学的历史教科书或是其他一些历史书。将英国的行为夸大了。或是编书者有“被害妄想症”?  英军从英国本土开到印度再到中国南海攻打大清。不但有本土军,还有印度军队。这里我也要说一句。广大的电影电视圈内的朋友。既然你们拍了列强入侵中国的戏。除了说日语的日本人。你们拍的基本就是说英语的“外国人”了。既然拍了就要符合史实。麻烦您找两个印度人充当一下。英国人没那么多本土人来打大清。很多人还要照顾其他殖民地。英国人是那种相当爱用殖民地军队的。更何况请俩印度人备不住还省钱。您说对吧?  还有一样。  可能会有人质疑:“为什么英国描写本国军队英勇作战的画作都是英国人本土那种红衣服的在英勇作战?”道理很简单,在他们的画作中,之所以这样表现,是为了给人以一种英军“草木皆兵”、“天下无敌”的错觉。宣扬英军的伟大。在没有立体作战前。虽然英军算是那时候世界最强大的军队,特别是海军,成为了它攻打世界各国的必要条件。  但真实情况是船上有时会载很多的殖民地军。画家这样画的做法主要起到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回到林则徐。  英人将中国古圣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弄清林则徐的个人情况后。英国人果断避重就轻,沿海北上直达大清心脏。  科技可以强国这句话在那时就得到验证。英国自主研发的战船不断改良。船速快,火力猛。就像乔布斯的手机一样颠覆你的想象。正因为如此,英国才可以改变世界。  1840年,7月  英国人攻占今浙江舟山市。并继续被北上。当道光皇帝知道英军的战船到达渤海的时候,霎时间懵了。因为天津不保,北京也就离失守不远了。道光皇帝迫于英军兵威,由战转和。  日上午,英军在香港岛升起英国国旗,并为女王欢呼。奏《天佑女王》,这首歌算是那个时代传播最广的英文歌曲了。查理.义律(英语:Charles Elliot)在“威里士厘”号的甲板上宣布,香港现在属于女王陛下的领地,我本人暂管此岛。自此,香港开始了被英国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在这之前,道光皇帝将林则徐查办,命琦善全权处理英国方面事宜。颇与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迫于英军的坚船利炮,琦善与英军开始谈判。英军主要是希望割让香港与赔款。于是英军就拟好了《穿鼻草约》(英语:Convention of Chuenpeh)。    穿鼻草约(部分)  希望清政府代表可以签约。但此事关系重大,琦善自己不敢签字,但却又害怕英军。于是琦善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先蒙混上报,并自作主张,私割香港。作为一个正黄旗人。满清八旗之首的正黄旗。琪善世受皇恩。却做出了这种事情。可见大清亡国不远了。  但私割香港这件事最终还是被道光皇帝知道,琦善被押解回京问罪。这人流芳,才千古。可是遗臭,那可就万年了。琦善割了香港岛。他可曾想过“英夷”会把香港建设的如此发达。琦善之举,真另华夏儿女羞耻啊。  由于琦善自作主张,大清并不承认这个条约。反看英国,英国政府也对义律的做法表示否定。      头像是巴麦尊,另一个是义律  前辉格党政府的外交大臣巴麦尊(英语:Pa Max Don)认为,义律放着广州或是厦门这么重要的地方不占。偏偏占了这么个小渔村,实在是十分没有必要。  英国还认为他对清政府索取利益太少,尤其是占领香港这个小渔村,人烟稀少,对英国本身利用价值不大。并嘲笑香港道“鸟不生蛋之地,一间房屋也建不成”。英国不批准《穿鼻草约》,并将义律革职了。至此双方都不承认《穿鼻草约》了。关于琦善是否签订了这一条约。学术界仍存在争议。但他蒙混上报,私割香港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英国政府是以利益作为出发点,认为香港没啥用。而义律是个海军军人,是以军事作为出发点的。英军善水战,发挥其长处。占领香港也只是义律要达到战略目的。  香港被英国占了。此时英国想了,既然占了香港,就不能还给大清。作为英国在亚洲殖民侵略的老将,璞鼎查(英语:Henry Pottinger)理所应当的接替了义律。
  璞鼎查何许人也?    璞鼎查   且听我隆重介绍,  璞鼎查也译作砵甸乍。是香港首任总督。是彭定康前面的、前面的、前面的大概前二十几任的总督。璞鼎查虽然任期早,且短。中国大名鼎鼎的《南京条约》就是他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另外,上海的开埠以及现在上海的繁华也可以算是他“奠基”的。他一人的始作俑。推动了上海和香港两座“渔村”的发展。这种人怎么能不被中国历史载入史册呢?  在琦善私割香港之后,英国乘船北上攻打,先后攻陷厦门、宁波等沿海重镇。日,英军舰“康华丽”号停泊于南京。清政府不得不派了两位皇室成员伊里布与耆英同英方代表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也就取代了《穿鼻草约》。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香港正式割让给了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南京条约签约  日,耆英又与璞鼎查签订了《虎门条约》。使英国商船在沿海主要港口有了更大的自由,促进了英国对华贸易。  日,香港又成为了英国皇家殖民地(又称直辖殖民地)。  西方的坚船利炮使清政府任列强宰割,腐败无能使清政府日薄西山。1851年,南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正向北方袭来。清廷希望太平天国与西方列强鹬蚌相争。但事与愿违。正如巴麦尊的名言讲的一样:“对待中国,要“每隔一段时间,就揍他一顿,然后再跟他讲道理。”这也成为了列强对待中国的策略。  1856年,英法联军分别以亚罗号事件与西林教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攻入北京,咸丰以狩猎为名逃到了承德。  咸丰这败家亡国的昏君。国难当头,他却跑了。更可气的是,咸丰还跑去吸食鸦片。美其名曰“享受福寿膏”。  公众人物被曝吸毒事件,要是追根溯源的话,应该算是从咸丰开始的。
  反观英国,出于对香港军事防御的考虑,英军希望清廷可以进一步割让九龙。于是英国同其他几国列强拟定好了《北京条约》。为了强迫清廷签订《北京条约》,英法以焚毁紫禁城相威胁。英法二位表明了意见:“你如果不签,我不但烧了你家“花园”。还要烧了你家房子。”  清政府已别无他法。日,九龙也并入英国殖民的香港。列强瓜分中国的贪婪是无休止的。俄国在对中国领土要求上一直是列强中最多的。这也使得其他列强效仿,德,法,日,也参与瓜分。  日,在割让香港岛与九龙之后,英国也看出深圳河以南对保卫香港这块土地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英国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向清政府租借深圳河以南地方及附近二百多个离岛,新界自然也被被英国收入囊中。同年,英国还签订了强占威海的条约。这个我们以后讲。自此,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界被确定。  清廷腐败无能,任列强宰割。革命不可避免的在中国爆发,香港虽然归英国了。但却成为革命者们推翻清朝统治的据点。同样,反清的呼声在民间病毒式的传播。孙中山被推举为革命的最高元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腐败的清朝被推翻。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英作为盟军共同对抗德国。战火没有波及到香港,但香港华人还是代表英国在欧洲战场作战。战后,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当中方谈到中国问题时,明确表态列强应该撤离被列强割让的领土或是租借地,并希望英方归还九龙。但英国以防卫香港为由,拒绝归还九龙。由于战后经济不振以及中华民国政府没有要回香港的强硬态度。造成了1922年海员大罢工及1925年至1926年省港大罢工。但总体来讲,香港在这时是属于发展时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在欧洲战场对战纳粹德国,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此时日本出于自身利益已经加入轴心国。作为德国盟国的日本,在亚洲战场对抗英国在亚洲的势力。尽管英国从本土、加拿大、印度抽调兵力来防卫香港,但毕竟寡不敌众,加上指挥的失策。日,香港被日本占领,总督杨幕琦(英语:Mark Aitchison Young)沦为日军战俘。在这期间,香港显现出了一个港口的弊端。由于本地过于重视金融贸易的发展。许多物资都需要列强以及中国供应。日本人在占领期间切断了香港对外的联系。香港开始物资短缺,加之日本人的疯狂掠夺,香港进入黑暗时期。    杨幕琦,“代表作品”《杨幕琦计划》  在这期间日军暴行如下。  例如,日本强行使用军票兑换香港货币,结果战败后日本的军票就是一堆废纸。另外,日本军队还不定时上街抓人,并驱逐香港人,将他们强行遣送到外地。香港人口在日治时期锐减,而且经济停滞不前。直到日日本投降这种情况才结束。二战结束后,香港重光,英国继续统治香港。香港进入了复苏腾飞期。  日本战败后,国共进入内战时期,大量难民逃往香港。国共双方胶着在战争中,就香港问题向英国妥协。  最终国民党败退大陆。但形势变化极具戏剧性。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人既援助国民党,也援助南韩。英国作为美国盟友在朝鲜战场作战。交战双方最终以三八线为界,划分南北朝鲜标志战争结束。  战后,大陆与资本主义世界交恶。,被西方国家禁运,使香港成为中国大陆的物资转运、资金征集和收集情报等的唯一据点。香港亦从转口港转为发展工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香港也在这一时期经济空前繁荣。  国民党败退造成大量国民党人移居香港。  由于这些移居者保留了庆祝每年十月十日的中华民国国庆的传统,并在这一天高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日,市政卫生局徙置事务委员会举行内部会议,规定不得在徙置区的楼宇墙壁张贴旗帜或装饰物,但不反对悬挂旗帜。10月10日上午9时,两名徙置事务处职员撕去张贴在李郑屋徙置区G座6楼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于10时30分拆除悬挂大厦外墙的大型“双十”徽牌。当居民发现职员举动后,遂召集上百人包围徙置事务处,虽然职员最后将旗帜等张贴回去了。但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出于对于中华民国的忠诚,这些右派人士不息袭击维护治安的警察,加上香港黑社会的介入等原因。最终演变成了“双十暴动”。  最后暴乱在11月14日基本平息,暴动最少造成60人死亡,300人受伤,超过1000人被捕,当中部份人被逮捕释出境后选择前往台湾。  1966年,香港爆发了“六六暴动”,  起因是天星小轮加价事件,而天星小轮只是头等加价,二等的并没有变化。只是因为5分钱的价格造成部分群众受伤,并有记载一人死亡,实在是不应该。  几乎在同一时间,大陆的文化大革命与香港的贪腐同时席卷香港。  响应北京的“六七暴动”以及香港的贪腐使得香港进入又一个黑暗时期。当时亲北京的左派人士向总督府示威。并同香港警察发生冲突。更有甚者安置爆炸物,造成人员伤亡。在那时,你走到某个地方。备不住你就会碰上炸弹。炸死炸伤那是很常见的。  后来港英政府出面“镇压”。1967年10月左右暴动基本结束。  但贪腐仍在继续。中国人贪腐的毛病也带的英国人也加入其中。当然,英国人也贪腐,只不过这次原因基本算是中国人惯的。  1974年,此时英国政府已经密切关注香港的贪污腐败问题。同年2月15日,廉政公署成立。
  那些时候,很多贪腐官员被带走调查问话。到了廉政公署的审讯时,审讯员就会给你一杯廉价咖啡。久而久之,廉政公署的咖啡有了自己的“招牌”——廉记咖啡。现在我如果跟港人谁谁谁提到某人被ICBC请去喝咖啡。就证明这个人八成是贪污了。  再说说审讯过程。  审讯过程在一间调查室中,也就是问话房。(现时的录影会面室,俗称雪房) 内的空气调节调至最低,近乎冻僵,使到疑犯感觉处于雪柜内,情况尤同冷冻成为了雪糕。问话的人,特别是男性。由于同在雪房中。所以贪官们会戏称这些人为雪糕佬。  “在廉政公署,跟雪糕佬谈话喝咖啡”成了香港贪官被审讯的指代“黑话”。
  随后揪出一大批贪污官员,但警察家属到廉政公署进行示威,并造成暴力事件(民主有时侯也不是好事)。由于抓捕人员过多。迫于压力,港英政府被迫妥协。港督麦理浩(英语: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宣布,对于犯贪污罪不予追究,得以平息暴动。  另外,英裔贪污重犯葛柏(英语:Peter Fitzroy Godber)落网。但他本人在1977年出狱后不久就销声匿迹,至今生死不明。      葛柏与他被抓
  这一切过后,新界的租期快到了。英国希望延长新界租期。被大陆政府断然拒绝。  19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后来,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  并向英国承诺除了国防与外交,以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日由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订《中英联合声明》(英语: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英国政府将于日将香港地区交还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于同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日,这一天香港下起了雨。  《别了,不列颠尼亚》描写道:“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日,中英双方举行香港回归仪式。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升起。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香港回归仪式  (欢迎对本文内容提出意见或是需要补充的地方,或是其他任何好的建议。谢谢!)
  继续发,发完睡觉。
  对于以下论述。我会本着严肃的态度去写。因为下面的这些做法对于我们现在看到、听到、知道的前英国殖民国家和地区影响很大。甚至对于现在的世界影响也都很大。  政治上,(网上已经写的已经令我很满意,我写的不会比他好,所以就直接粘贴下来了,后面的是我自己的话)香港原属广东的一部分,满清时期属新安县管辖。自1842年起,清政府于鸦片战争战败后被逼与英国先后签署《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及九龙半岛的统治权永久割让和授予英国,1898年更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新界租给英国,为期99年。  香港殖民地成立后,其政治制度主要根据《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两份文件建立。开埠初期至八十年代初港督的权力很大,是英国皇室在香港的全权代理人。  港督之下有行政局和立法局:行政局是协助港督决策的机构,所有重要决策均由港督会同行政局作出;立法局名曰立法,但其实只是港督的咨询机构,因所有立法局议员都是由政府委任,所以政府在立法时有绝对的控制权。  由于当时港督有权力去委任行政局及立法局的议员以及法官,加上港督也是行政局及立法局的当然主席,因此港督控制了行政、立法及司法权力,并非三权分立。早期香港政治制度由英国人全权控制,到了1884年,首位华人(伍廷芳)被委任为立法局议员;至1926年,首位华人(周寿臣)被委任为行政局议员。  日治时期,日本对于香港实行军事管治。  并以香港作为进攻印度和马来亚的跳板。香港重光后,总督杨幕琦于1946年5月为争取香港市民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支持,杨慕琦于同年8月28日发表一份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史称《杨慕琦计划》。计划内容主要是建立一个由民选议员组成的香港市议会。由于当时香港人对政治并不热衷,英国的殖民地部门内部意见分歧,故计划并未得到广泛认同。1949年,中国大陆政治局势的变化,促使计划的搁置。  1960年代,香港的市政机构:市政局首次实行选举,让合资格的选民选出代表他们的议员,参与决定市政政策,但由于选民资格具一定门槛,一般大众没有选举权。  1970年代,前港督麦理浩推出在香港推行代议政制的概念,让市民有参政的权利。另一方面,英国政府的殖民地部也开始对香港的监控逐渐放宽,使香港政府有着更大的权力,例如政府财政自主、港元汇率自主等。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访京,香港前途谈判正式展开。由于英国不想放弃统治香港,而中国则坚持收回主权,故双方最初的谈判非常激烈。英方坚持与清朝签订的条约有效,故香港岛与九龙半岛的主权属于英国;中方则坚持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英方后来让步,提出主权换治权,即英方承认中方拥有香港主权,换取中方让英方在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  最后,英方让步,承认中方拥有香港主权,并承诺在97年后结束在港的统治。经过22轮的谈判,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作为中英双方代表在1984年12月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英联合声明》)。  1982年,香港正式推行代议政制,成立区议会。1985年,区域市政局成立,实行类似市政局的选举制度。同年9月,立法局开始进行间选。  1991年,立法局开始有地区直选的议席。亦有人认为1980年代英国政府知道有可能要将香港交还中国,才开始在立法局中引入直选。到了1992年,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推出政改方案,大幅增加立法局的直选议席。1995年殖民地最后一届立法局选举,有20个地区直选议席,是最多的一届;另有功能组别30席,由选举委员会选出的10席;官守和委任议席全部取消。中国对此不满,使得之后“直通车”被取消,临时立法会等事件。当中的“直通车”安排是指最后一届所有民选议员任期跨越日至任期完毕。  香港被割让初期,赌场、妓院、鸦片贸易横行。举个例子,穷人家的女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卖掉,因为这样,才逐渐有了妹仔制度。但英国在香港政治上最出名的应该是警察制度。  二十世纪拍摄的香港警匪片,尽管演员的口型、字幕与配音总是那么的别扭。可这也给了中国大陆的大人与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英国政府在香港建立了警察制度香港皇家警察。香港地方不大,可香港警察却是世界之次、亚洲之首的警察。香港警察的历史也不亚于香港被英国殖民的历史。  日,经过三年的筹备殖民地警察队成立,早期的警队服务内容广泛,主要有出入境事务、海关、消防、邮政。1893年,梅含理(英语:Francis Henry May)在香港创立了警察学堂(现为香港警察学院),为培养香港警察高超的职业素质奠定基础。  1898年,香港拓址,警署分布在香港进一步增加。其实,警察不只有英裔和华裔(威海和香港为主),印度裔在香港早期警队中人数也颇多,其地位低于英裔高于华裔,还有其他欧亚国家及北美非洲人等。日本占领香港之前,香港警察也同英国军队对日本进行作战,其中为保护华人和英国人等外国人的警察,殉职的也不在少数。但他们在日本占领之后,沦为日本治下的治安人员者也很多。日本投降后,香港重新回到英国手中,警队需要重新被组建,有许多被关押在集中营的警察需要休养,而日占时期移居港外的警员回港报到。英国政府命令新加坡警察部队队长麦景陶(英语:Duncan William MacIntosh)出任香港警务处处长,在他之后,香港警队部门渐渐完善化,先后招募女警、设警犬队等。  香港警队对于双十暴动与文化大革命的处理另伊丽莎白二世称赞,特赐皇家称号,从此香港警察称为皇家警察直到香港回归。香港警察贪污问题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十分严重,于是就成立了廉政公署(英语:ICBC)。但是,其中涉案人员较多,曾发生暴动,所以只得拿一些头目问罪,对于其他警察,英国政府也只能被迫妥协。但自此之后,香港的警察界逐渐变得清廉,向世界级的警察看齐。
    这是最初的香港警察, 俗称为“大头绿衣”   经济上,  据有关传闻,道光与琦善君臣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道光听后问:“英国人所要的香港是个什么东西?”  琦善道:“是个小渔村,在南海边上。”  道光问:“那能有多大呀?”  琦善道:“小得很,中国是一个鸡蛋,香港只是鸡蛋上的一个小点,拿袖子一抹就去了的。”  道光说:“那就给他们好了。”  由以上对话可以得知当时香港在大清是个什么地位。
  其实在香港被占领之初,反抗英国殖民是普遍存在的,但清政府无能,英国的坚船利炮加上英国人逐渐民主化的政策,后期中国大陆的军阀混战,内地富豪与与有识之士的到来,使得偏安一隅的香港渐渐的变得富庶。  香港也有了较早的接受英国乃至整个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的必要条件。最终使香港从清末一直迈向现代。从最初的竹棚小屋,到简易搭建的房屋、城镇,直到现在的摩天大楼。  香港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渔村变成了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英国最初侵占香港就是看出了它作为港口的自然条件。  加之十三行留下的贸易基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香港逐渐成为被世界人民熟知的国际港口城市。  香港维多利亚港(英语:Victoria Harbour),现在作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海港。在英国建设香港港口之初,就实行自由港政策。所谓自由港,就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的港口,划在一国的关税国境(即“关境”)以外。又称自由口岸、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这种港口划在一国关境之外,外国商品进出港口时除免交关税外,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  简单来说,你大老远的从欧洲过来。你要考虑很多,比如说航行需要燃料,你如果携带太多的话就会挤占货物堆放的空间。但是有了自由港,你不但可以停在自由港维护货船,补充燃料以及船员补给。你还可以将货物在自由港地区进行售卖,并不需要交税。  其实现在上海自贸区就是这么一回事。  顺便说一句,中国两大直辖市上海与天津的港口建设与英国要求开放通商也是密不可分的。  就现在这两个地方城市的规划也是在租界基础上,特别是英租界。  列强的租界都是在天津的海河与上海黄浦江两边建的,所以在这两个城市的洋房子中看太阳是斜着升起的,无法像北京四合院那样正。  伦敦的马路就窄。天津和上海原来英租界的马路也是一样窄的。厦门也有英租界与鼓浪屿隔海相望,广州也有,在沙面街道。  为什么现在国家重视天津、厦门和广州自贸区的建设。我认为原因就是英国殖民时期造就的港口繁荣的经验可以继续沿用。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工业生产受到影响,使香港多了不少工厂,以九龙一带为多。但贸易与金融仍然是主导。直至二战,日本的占领使得香港经济瘫痪。战后香港重光。朝鲜战争结束后,大陆与资本主义世界交恶。联合国宣布向中国大陆地区实施禁运,使香港不能再依赖作为转口港支持经济,很多物资也需要自给自足。香港原先依赖的转口港贸易不能维持。  这些都为香港经济转型为工业为迅速发展创造条件,使香港摇身一变成为制造业中心,初时以纺织业为主,其后扩展至成衣、电子制品、钟表及印刷等。但很快金融业继续占主导。  另外,在香港开埠早期,鸦片贸易也成为香港繁荣的来源之一,正是因为这笔鸦片味的收入,才资助建造了世界前一百名的顶尖大学——香港大学。  众所周知,香港著名的汇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式名称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汇丰”二字为汇款丰裕之意。现在同中国银行与渣打银行发行港币。苏格兰人托玛斯?萨瑟兰德(英语:Thomas Sutherland)在香港创建汇丰银行,最初资本500万港元。1865年正式在香港创立,最初的担任发起委员会成员的包括宝顺洋行(英语:Messrs Dent & Co.;委员会主席)、琼记洋行(英语:Messrs Aug Heard & Co)、沙逊洋行(英语:Messrs Sassoon Sons & Co)、大英轮船(英语:The Peninsular & Oriental Steam)、禅臣(英语:Messrs Siemssen & Co)、太平洋行(英语:Gilman & Co)、 顺章洋行(英语:Messr P Cama Co)等十家洋行。同年5月,上海分行成立。7月,伦敦分行成立,一战二战是汇丰银行主要困难期。其后乃至今天,汇丰银行几乎开遍了世界。作为在亚洲最早的银行之一,清朝政府的战争与建设,都离不开汇丰银行。如淞沪铁路、甲午战争等。随着英国贸易壮大,汇丰也介入清政府的税收,如盐税,关税等。二战结束后,英国派往香港的总督也都为当时香港经济建设做出贡献(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英国自己的面子问题)。
  香港的楼市也是寸土寸金的。大陆人买房都是论平米的。而香港人买房都是论尺的。  香港人总说“千尺豪宅”。  “千尺豪宅”是多少呢?  大约91平方。  在香港回归前,最严重的楼市泡沫就是在邓小平与撒切尔谈判的时候。  那时候,香港前途未卜。很多人表现出恐慌。在香港回归前就有港人移居海外的移民潮。人都走了,房子还要他干什么?但当中英敲定的时候。楼市又很快的复苏了。
    漏了一个英属香港警察旗(1969年至1997年),补上    皇家香港军团徽章  军事上, 1854年,英国建立了皇家香港军团(英语:The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  由于英国的克里米亚战争,驻港英军需前往欧洲增援,香港没有更多的兵力防卫香港,于是就组建了香港义勇军(英语: The Hong Kong Volunteers)。后期香港社会稳定,义勇军曾在1868年短时间解散。  1878年,英国又以炮兵义勇军(英语:The Hong Kong Artillery and Rifle Volunteer Corps)的名义重新组建。  1900年,中国大陆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中英军的英国人其实是很少的,以印度人,山东威海人为主,还有一些澳大利亚人、香港人。191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需要,许多军中的香港人被派往欧洲战场。1917年,香港政府通过《兵役法》,硬性规定在香港的英国籍成年男子必须服役。  1920年,又更名为香港防卫队(英语: The Hong Kong Defence Force),1941年,日军攻打香港,英国在二战期间出于保卫香港的目的,成立香港华人军团(英语:Hong Kong Chinese Regiment)。香港防卫军动员2,200名各级团员参加香港保卫战,合计289名团员殉职或者失踪。香港守军于12月25日中奉命投降,在赤柱驻守防卫的香港防卫军初时拒绝投降,最终亦于12月26日奉命投降。  投降后,一批团员前往缅甸组成香港义勇军连(英语:The Hong Kong Volunteer Company,)参加缅甸远征军特种部队(英语:Chindits),继续作战。一些团员则在中国组成英军服务团,协助中国政府与日本作战,主要为盟军收集情报及营救工作。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6日举行接受投降典礼。 1948年,香港防卫军重组,于翌年改组为香港军团(英语:The Hong Kong Regiment),成为香港义勇防卫军(英语:The 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ce Corps)的一部份,香港义勇防卫军辖下设有空军及海军单位。   1951年,这支队伍又被英国皇室授予皇家称号,成为皇家香港义勇防卫军,也就是皇家香港军团。1962年,香港军事服务团(英语:The Hong Kong Military Service Corps)成立。香港军事服务团前身为1948年1月成立的香港华人训练分队(英语:The Hong Kong Chinese Training Unit),目的是为驻港英军征募及训练华人新兵。1962年改称香港军事服务团。1997年解散。  1963年,香港军团改组为一支轻装备侦察团,协助驻港英军执行侦察任务。1970年,皇家香港义勇军解散,下辖的香港空军辅助队组成皇家香港辅助空军(英语:The Royal Hong Kong Auxiliary Air Force)和皇家香港军团。日,皇家香港辅助空军解散,于翌日改组为政府飞行服务队。日,皇家香港军团解散。皇家香港军团不仅在军事上有所成就。协助香港警察防止文革期间的暴动,以及对于口岸大陆人的偷渡。都是相当出色的。另外,在英国殖民时期,在军队中还成立了皇家香港军团(义勇军)军团警察(英语:The Royal Hong Kong Regiment (The Volunteers) Regimental Police)负责军队内部保安工作。
    香港地图,供读者参考。土地面积:1,104.43
  写的很好,请继续。  
  谢谢,我会的。今天我特设番外猎奇篇,欢迎关注
  感谢各位天涯网友的关注。  由于接下来要讲英国在大清的另一块殖民地威海卫。有必要对于一些英国在中国甚至是世界其他地方的殖民方式作以解释。  而这算作我的英国殖民历程的外传。我们姑且称他为番外猎奇篇(以后还会有的)。  今天我们需要补充的是关于租界与租借地的概念。也算为正篇代言一下。  欢迎继续关注。  提到了租界与租借地。很多人就容易混淆。因为“租界”与“租借”音同。租界与租借地都含有租的性质。而且可以被人都解释为“租用的地方”。  当然在英语里。Concession和leased
territory 都可以翻译为租界、租借地。  在我写威海卫篇参考时,无意中看到一本小说。名字叫《租界!租界!》。描写的关于英国强租威海卫时期发生的事情。  当图书出版时。又是新闻报道,又是开研讨会。好像作者还是中国作协会员。还说什么作者潜心研究好几年。  我就纳闷了?  作者潜心研究好几年,怎么会连租界和租借地都分不清。租界和租借地是有差别的。如果分类的话,威海卫应该算做租借地。如果英语翻译的话可能就没什么了。但是这在中文有专业名词啊。怎么会犯这种错误。这件事令我一直不解。  好了,我来具体解释一下租界和租借地。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  租借地是一国于约定期限内以租借方式,向他国取得管辖权的地区。租借国多凭以武力或不平等条约强占租借地,但出租国仍保有最后的主权,可于约定期满后将之收回。  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租借地的租借时间往往长于一般租界,并且这些地区不但允许外国军队驻扎,还由外国人完全掌握当地的行政权(例如驻青岛的德国胶州湾总督、日本关东州长官、英国威海卫租借地总督等),中国官员不能决定这些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是租界与租借地的最大区别。  可能很多不是住在东南沿海城市的网友不知道,像我们很多大城市都曾经有租界或是曾经是西方列强的租界。像大连和青岛曾经被俄国和德国强占为租借地。而在天津、上海有租界,而且是好几个国家的。  所以呢。  租借地一般是被一个国家强行占领租用的大片土地。大概有一个村镇那么大。后来这些地方被西方列强加以建设,成了国家或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城市。  租界一般是几个国家都来这个地方。我们姑且称它为城市。  像天津有九国租界。除了日本、美国、俄国外。剩下的都是你可以叫得出名的西欧国家。这些租界一般都是几百亩地。大概一片街道社区那么大。  我们拿北京前门做个比喻。  好比前门街区就是租界(实际大概齐也就那么大)。之后各个街道或是房子规划。  根据习惯或是什么有意义的事给各个道路取名。  例如,规划街道的设计师他堂兄的儿子刚出生叫戴维。正愁不知道这条街叫什么,灵感来了。所以这条路就叫戴维路。再举一例,某国国王杰克登基,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这条路就命名为杰克路。类似的事情很多。大概齐就是这么个意思。去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移民国家的一些小城市的人一定知道那些城市的名字听上去都很有意思。什么动物植物名字都有。  再提一句,大清在外国也有租界。在当时的朝鲜(今韩国)就有“清租界”。
  以后我们还会讲到各个殖民地发现过程中。就会提到各个殖民地的命名。  这个以后再讲。  再说说租借地。  租借地一般是只租给一个国家。并且租借地跟殖民地是差不多的。出租国到期收回。其他什么事情。出租国基本不管。像英国可以在威海卫组建华勇来攻打大清。其他租借地以后还会讲,像塞浦路斯。所以就不多讲了。  另外,在日本还有居留地。另外修筑铁路还有铁路两侧的附属地。还有使馆区。像中国,使馆内的事务是由使馆所代表的国家管理,就像为什么某人会去某国大使馆避难。  好了,接下来就会讲威海卫了。
  @逊尼派温
11:11:00  @吾梦已寒 9楼
03:41:02   感谢您对此提出质疑。的确现在美式英语对于世界英语的影响超过英式英语。但英式是宗,美式是派。美式英语语只是英语的一个大支派。美国是当今世界警察。哪里出事他都要管。而真正获得世界霸权是在罗斯福杜鲁门时代之后。大概二战结束。但此时,很多殖民地独立。特别是非洲,除了利比里亚,是美国黑人建立的国家。其他说英语的国家都是英国统治的。自然他们的  —————————————————  东京和巴黎被选择性遗忘  
  有几张配图不小心被我删了。请各位网友见谅。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义律    巴麦尊
  告别了雪糕佬,廉记咖啡和千尺豪宅,我们开始向威海卫进发 。  英属威海卫,或叫英租威海卫。  除了七子之歌提过以外,大家很少可以得知威海卫被英国殖民的历史。  如果有机会大家去威海卫刘公岛玩的话。那边有个英租威海卫历史博物馆的地方。可以更加切身感受这段历史。好了,马上开始英属威海卫。
  为了增加大家读下去的兴趣,  我从这篇增加个引子,  我们从香港过渡到威海卫,作为同在中国的英国殖民地。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他们有什么关系。  就像我们语文课做阅读时的线索人物。  而香威之间的线索人物是谁呢?  就是最近出镜率最高的香港官员“梁振英”。
  梁长官祖籍山东威海。    这据说是梁长官小的时候
  lz加油!!求更!!
  具有有关记载。梁振英的父亲是英国殖民政府的警察。华人警察有港警和鲁警。  分别被编为c组与d组。  C组是香港本地或来自广东讲粤语的警员,而来自山东威海的编成D组,俗称鲁警。    梁振英的父亲(据说叫梁泽元)
  上面照片是网上流传的,右下角有标注。但很难看清了。  对比一下    梁振英
  由于鲁警身材健硕。为人憨厚,颇受英国人喜爱。  加上梁泽元长的很帅。颇受重用。但据记载,威海人来到香港任职经常抱怨吃不饱。牛肉面吃两碗才是“打底”。  而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梁振英小时候经常可以在港督府的后花园玩(玩的地方就跟咱一般人不一样)。
  等到日  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时候(看似偶然,却必然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之处)。  威海卫某村(名字就不提了,给他们留点面子)。大规模爆发认亲活动。  什么堂兄堂弟,堂姐堂妹都冒出来了。中国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要脸。像蚌埠一中那样。  这时候就不嫌人家是港英的汉奸了,赶着攀亲戚。
  好了,废话不多说。上图:  英属威海卫 British weihaiwei
  lz,快更呀,,,保存了每天都来看一看的。。。。。
  @汉魂Leslie 48楼
23:01  -----------------------------  电脑坏了,马上修好马上更  
  白天修电脑累了,先把旗子发了。明天发文。
  以后争取每天都更新
    英租威海卫旗(1899年至1902年)
    英租威海卫旗(1903年至1930年)注:刘公岛继续被英国租用十年
    英租威海卫最高行政长官旗(1899年至1902年)    英租威海卫最高行政长官旗(1903年至1930年)
  米字旗下,我们明天见。
  好!  
  支持,楼主继续  
  英国打赢大清后,大清已然江河日下。(当然,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先于英国人)。  大清的周边国家也都在变化。  而列强面对大清就跟玩游戏似的。英国打、英国打,英国打完俄国打。俄国打、 俄国打,俄国打完日本打。  打完之后呢。开始相互玩手段从而达到割地赔款的目的。  俄国人占了大片的大清领土,英国人也得到了香港。  其他列强也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殖民据点。
  我们来看一幅图:    就是著名的时局图
  日,德国通过《胶澳租界条约》强租胶州湾99年,就是今天的青岛。  同年,俄国也通过《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大25年。就是今天的大连。  (这二位其实合唱了一出戏。)  日,法国也通过了《广州湾租界条约》强租广州湾99年,就是今天的湛江。  从时局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列强的势力范围。  俄国“熊”居华东。  德国以青岛为据点将整个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且修筑铁路和开矿。  法国凭借在法属印度支那将云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向广西和广东渗透。
  英国作为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自然是坐不住了。  此时,就要引出我们的主题“威海卫”了。  甲午中日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威海卫被日本占领。这事发生在1895年。  威海卫此时在日本的控制之下。  日。此时的英国外交副大臣乔治·寇松(英语:George Curzon)    上书首相 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英语: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 3rd Marquess of Salisbury)    。提出占领威海卫并与日本结盟等建议。
  虽然此时首相为了避免与德国的正面冲突而拒绝了寇松的建议。
  但寇松的建议都付诸实现了。  英日同盟(英语:Anglo-Japanese Alliance)在1902年正式确立(英国人好像真的有神在帮助一样,很多预见都是正确的)。
  日,  
  英国驻华公使克劳德·窦纳乐(英语:Claude MacDonald)致电首相,表示从大清官员处得知清廷有租借威海卫的意愿。  但首相继而担心俄国租借旅顺。  英国此时朝野情况大变。香港都拿下了,还怕拿不下威海卫?  你个首相怂什么?  与此同时,俄国恰好租借了旅顺。这一下子,英国政府官员坐不住了。于是就“在大清获得更多权益”展开激烈讨论。(这段对比一下香港)。  怂首相下去了,  新首相上任,谁啊?
  阿瑟·詹姆斯·贝尔福(英语:Arthur James Balfour)。  
  (这位犹太人是大英帝国转折点的重要人物。同时,他还发表了《贝尔福宣言》。以后讲到巴勒斯坦时。我们还会着重提及他。)  作为强硬派人物,贝尔福命令寇松起草租占威海卫详细报告。以备内阁讨论使用。
  1902年,贝尔福接替了盖斯科因-塞西尔。
  日  英国内阁就租占威海卫问题进行正式讨论。  此时,俄国把旅大占了。  讨论的重点是这样的。  第一,俄国占了旅大,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租占威海卫进行抗衡。  第二,要么阻止俄国占领旅大,从其他方面“宰”大清。  在权衡利弊后,英国人选择了后者。  此时大清“鱼肉”沙俄是“刀俎”。英国也是刀俎,刀俎是用来割分鱼肉的。如果 刀俎割刀俎,那双方都会损失。更何况,日本、德国等国介入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会议达成了租借威海卫的意向。于是英国人兵分三路,准备对威海卫的租占。  大清方面,  日。  英国政府通知窦纳乐,务必在日本撤离后得到威海卫租借的优先权。英国人也从香港开来舰队。  日。  窦纳乐对清政府宣称:“俄以旅顺为军港,则对于中国异常危险,威海卫租与英国,庶足以制俄之跋扈。”向清廷表明租借要求。
  而此时,大清仍然幻想着可以夷制夷,以英抵俄。对于租借的事情,自然十分重视。  但是,英国肯定不会满足于一个香港,一个威海卫那么简单。英国还有在华为数众多的租界。英国也很有可能在要完威海后再要其他的地方。  所以,清政府就表现出既不能轻易租借,也不能坚决拒绝的样子。不仅要实现以英据俄目的,还要争夺其他的权益。  在3月28日的交涉中,中方先以威海卫尚有日本控制为由拒绝了窦纳乐(威海卫也曾是大清的海军基地,所以自然大清想要回并继续作为海军基地)。并建议英国去朝鲜得到一个岛屿达到拒俄的目的。  但窦纳乐表示,日本只要撤走,英国即刻就会租占威海卫。并且,只要沙俄不撤出旅大。我们就必须得到威海卫。如果清政府,可以令沙俄撤走,我们也就不会租借威海卫。  见窦纳乐寸步不让,大清先作出妥协。  大清可以将威海卫作为英国的通商口岸。  (有块土地划给你,并在口岸附近。还要通商口岸干什么?)  大清的妥协没有“打动”窦纳乐。  所以双方这次谈判也就告吹了。
  3月31日,这次窦纳乐蹬鼻子上脸了。  首先,大清坚持原有立场。并声称其他列强也提出类似要求。希望英国不要过于催讨。  窦纳乐听了当然生气。英国才是现在局面的“缔造者”。英国的要求,自然要优先考虑。窦纳乐表明英国不会妥协。并要求大清,必须在今天下午或是两天之内给予明确答复。否则这件事就交与英国海军处理,你懂的。  4月2日,窦纳乐又来了。也许是害怕事态会严重发展。这次,大清派出了庆亲王奕劻亲自参加谈判。    奕劻老爷子
  奕劻表示:必须要等到日本撤离才可以安排英国租借威海卫。  另外,还有几个条件。  一、租借条件与沙俄租借旅大相同。  二、允许大清舰队继续使用威海卫。  三、英国不能要更多的租借地。(具体来讲,比如沙俄、法国、日本等要租借其他地方,英国不能跟风。)但是,如果想要的话,大清会考虑,但只能选择一处。  窦纳乐则表示,英国在华有着广泛的利益。不可能因为华北这一处而放弃整个在华利益。后来清政府虽然讨价还价,但最终还是妥协了。并着手起草相关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前面讲过,英国与此同时还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窦纳乐虽然很横,但他还是比较担心大清不会作出这样大的让步。  结果是,大清怂了。
  在德国与日本方面,英国也是多次会面两国官员,争取支持。
  我们前面提到过,德国强租胶州湾。  而对于青岛的建设,德国不输于英国对于香港的建设。  举个例子,  今天,我们可以畅饮青岛啤酒,那算是德国人的功劳。  今天的青岛啤酒公司也是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的纳税大户,出口龙头。  由此可以从侧面看出,德国人对于青岛的建设是多么下功夫。  回到英国,  山东是德国势力范围,英国不想触犯德国的利益,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战争。  为此,英国一再保证不会侵犯德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  德国也乐于看到英俄相争。所以,德方要求英方在公开场合承诺不会在山东侵犯利益。特别是不可以修筑铁路。(当时的社会没有飞机,此时中国还处于基本为“马”拉的社会状态。大卡车也很少。加上,马车与卡车运载量相对于火车少的可怜、速度不及。所以从成本上讲,火车自然优势众多。)  在承诺完德国后 ,日本方面的交涉确是十分轻松。  首先,日本是实际控制者。占了地方肯定不希望还给大清,但占威海卫的目的只是希望大清可以将战争赔款付清。可是,清政府现在的财力令日方担忧,但为了达到租借威海卫的目的。英国表示愿意为清政府垫付赔款。  其次,从日本自身利益讲。英国租借后,可以同沙俄抗衡。日俄本来仇恨就深。时至今日,日俄仍然有领土争端。而且英日两个岛国越走越近,后来还结为同盟(参见英日同盟)。   日本对于威海卫归属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给了英国,日本其实是赚了的。何乐而不为?  经过英国的多方走动,租借威海卫的事情也就基本确定了。
  日,英国与大清签订了《订租威海卫专条》。正式将威海卫租于英国。  (我们所知道的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原件基本都还留存在世。遗憾的是,蒋公在撤离大陆时,将这些文件一并运抵台湾。如果台湾有机会展出的话,我希望各位网友可以去看一看。)
  尽管有大清官员到威海卫当地说明情况。但,威海人民还还是奋起抗争。  由于在租借威海卫的事情上,英国方面准备不足。直到1900年才开始划定租借区。  4月25日至5月17日。英国将东起大岚头、西至马山嘴、南至草庙子以内除威海卫城以外的738.1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为租借区。  大清正式宣布英国租借的合法性。可是,当地人对于英国的到来十分反感。刚送走日本,英国人却又来了。威海岂能如此任人践踏?  所以英国在划定区域时麻烦不断。  首先,当地的威海卫官员对于英国不但不配合而且还会抵制。这也为划界增加了难度。再有,当地人民反对外族。
  @逊尼派温
17:47:23  在权衡利弊后,英国人选择了前者。  -----------------------------  那天没带着原稿,打错了。
  可怜威海卫百姓此时还认为自己是大清子民。却被大清当作维护列强制衡的工具。  此时,义和团正在风风火火的袭来。仇洋灭洋的浪潮愈演愈烈。  由于英国没有在条约签订的当年立刻进行租借地的范围划定。所以英国无法在威海卫行驶权利。威海卫百姓还是守大清律、纳大清税。这令英国殖民当局十分不满。  日,英国在威海境内发布告示,要求威海卫百姓向殖民当局缴税纳粮。禁止中国官员在租借地范围内行政。  结果此举遭到威海卫当地官员以及百姓的联合抵制。  这还不完,  1899年5月,英国陆军部派人来到威海卫勘察西部鹿道口村,当地村民闻讯立刻手拿锄头、木棒等器具将来到这里勘察的英国人团团围住,迫使其终止勘察。驻扎在威海的英军得知后觉得事态严重。立刻向总理衙门交涉。  总理衙门玩起了“推皮球”。叫英国殖民当局去找当地官员协商。  作为华夏儿女,此事当然令威海当地官员十分高兴。不难看出,大清官员其实是默许了威海卫人民的反抗。结果英国就只得哑巴吃黄连。  这年年底,威英当局制订了边界划分方案。按《专条》所定,除卫城里仍归中国管理外(象征性地保留主权),租界范围为沿威海湾10英里为边界线。另东经121°40'以东为防守线,英军可在此设防(后未完全使用)。  1900年1月,英国殖民当局发布告示,令威海卫租借地的百姓向英国交纳钱粮。但威海卫百姓仍然“置若罔闻”。而且英国又试图抓捕文登县派来的征税人员。矛盾一触即发。  日,威海姜南庄村秀才崔寿山深受鼓舞。为抗英卫国,他联络同村谷辉庭、莱海村董绍辉等人,招募训练团民并筹集资金购买武器,准备发动武装抗英运动。崔寿山为晚清秀才,年近七旬,在当地很有威望。老爷子一把年纪仍然组织大家抗英。实在令人佩服。  崔寿山不知道,他的举动都被英国派来的奸细探听到了。  日,崔寿山组织群众四、五千人在张村慈圣寺举行抗英集会。  这次集会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检阅民兵训练情况和商讨武装暴动措施。  早已得知情况的英国人派中国军团进行镇压。当中国军团的指挥鲍尔到达这里时将民众包围。并立即准备喝止崔寿山组织民众抗英的活动。但老爷子见到英国军官丝毫不惧,抢先喝令鲍尔下马回话。  集会群众也响应起来。鲍尔见状无法阻止人民,下令中国军团强行缴械。并逮捕崔寿山等为首的人物。将土枪土炮和机会头目带回。  崔寿山等人被英国带到刘公岛监狱后。英国对崔寿山老爷子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最终未使这位老人屈服。
    英租威海卫区域图
  为了防止类似崔寿山事件继续出现。英国殖民当局于4月2日召开村董会议。  出于解救崔寿山的目的,几乎所有村董都来参加了。在会上,英国郑重声明租借威海卫是经大清同意的。而村董们在会上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但村董们一致要求英国当局释放崔寿山等人。结果被当时威海卫最高行政长官道华德(英语:Arthur Robert Ford Dorward)拒绝。  散会后,为了有效防止当地人的再次暴动,英国殖民当局又在中国军团增增设了骑兵部队。以便在当地人暴动时,更快更及时的到达现场。  但中英双方对于勘界的问题还是十分的模糊。当村董会议过后没几天。新的问题就又来了。  日,登莱青道道台李希杰和山东候补知县程培清等中方勘办官员与英国方面就划界问题进行谈判。谈判过程持续了好几天,几乎双方每天都要见面。一见面就开始“撕逼“。直到4月25日。在许多问题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李希杰就陪同英国人匆匆开始划界。4月28日,在英军埋完25块界碑之后,中方勘界官员李希杰等随行人员见天色已晚,便在东道头村的丛家家庙住下。英军则在离道头三英里的垛顶山脚下安营。  不久,约600名群众来到勘探队居住的地方。随后人越来越多,很快就多达上千人到达这里向垛顶山脚下安营的英军示威,并表示自己不会出卖土地。英国首鲍尔见状向村民解释。表示我们只是在这里埋界碑,并不是要侵占你们的土地。  村民此时哪听得进去啊?  双方越吵越凶。鲍尔见状下令逮捕6名领头的群众。此举不仅没能达到驱散群众的目的,反而使得人民不肯离去。眼看聚众人员越来越多,第二天便达到2000多人。  勘界队无法工作,鲍尔只得向道华德求援。  4月30日,中国军团第一连立刻派兵增援。  5月1日继续派兵在威海卫南部的杨家滩驻扎了一个加强营。  当天,5000多名群众围聚在道头村周围,更多的村民则是爬到周围的山上监视英军的动静。此时,李希杰与鲍尔却又在“撕逼”、相互指责。李希杰建议鲍尔暂停划界,等民众的情绪平静了再进行勘界。但鲍尔不听李希杰的建议。5月3日,鲍尔率队独自划界。并在垛顶山军营安排60名士兵驻守以备不测。  5月5日,当勘察队到达报信村时,抗英之战又一次打响。彭罗斯等15人在埋完第32号界碑后,正沿着报信村南返回军营。  突然发现约1500名群众手持农具向他们逼近。由于人数众多,彭罗斯很快就抵挡不住了。随后,彭罗斯头部、腿部连刺三刀,摊在地上。中国军团士兵很快将其彭罗斯扶起并迅速向垛顶山的军营撤退。  眼看离军营越来越近。  双方激战的声音惊动了军营里的士兵。士兵们立刻出动支援彭罗斯。手持简单农具的村民怎么会敌得过英国训练的军队。最后,中国军团凭借火力优势击退村民。  第二天,沃森与布雷出于安全考虑骑马进行巡逻。当到达一处高地时,发现村民扛着土枪土炮向营地袭来。但他二人没有慌,并上前观察村民人数。  骑在马上的二人很快被村民发现。沃森很快跑回营中将军队调出与布雷并占据有利地势攻击村民。村民们的土枪土炮几乎对英军毫发无伤。反观英军又一次凭借火力优势击退村民。  事情发生后,村民向官府状告英国人,希望官府可以为自己做主。官府虽然谴责了英方,并要求暂停划界。但英军根本不屑于处理这件事并继续划界。随后,仍有部分抗英活动。直到5月17日,英军划界结束。  6月12日。袁世凯便接受了英国单方面勘划的界限。  自4月28日至5月17日的近20天内,在边界道头、报信、马井泊一带连续发生了5次少则600人、多则3000人参加的大搏斗。其中两次惨案就有29人被打死,而英军及华勇营只有少部分人“被严重击伤”。战后,英军“一致惊叹当地人的勇气”,并认为“部分人可能是充满了义和团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不断地被击退又不断冲上来,有的甚至已经身中数枪也仍在不停地冲锋”。
  个人觉得楼主有些离题了,说好的讲英国殖民历史,怎么完全成了中国被殖民的历史了?看着你滔滔不绝,意犹未尽的样子,真不好意思打断,希望能够理解。  
  感谢您提出质疑。‘  可能威海卫更新的过于唠叨,对您表示歉意。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发帖时会根据历史情况选择单独设篇或是将几块地方合起来讲。  接下来讲到英属印度,就会将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放到一起讲,讲到英属马来亚,就会将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放到一起讲。英属缅甸和英属锡兰(斯里兰卡)这一毒国、一茶国。就会分别讲。  之所以威海卫不像香港更新的那么快。我是考虑以下原因。  首先,我问过山东人,他们对于英国租借威海卫竟然一无所知。所以我觉得这就有必要多写一点。  再有,更新慢且很唠叨,我是希望读者们可以边看边思考回味一下,对于这段冷门历史增加了解。现在市面上,威海卫这段历史的中文书籍的出版也是少得可怜,我写的唠叨是希望就这帖子让大家更详细的知道大概过程。大家以为这段历史只是几十年,写的太多可能没必要。我也理解。  另外,可能我的文笔不怎么好,文章看上去让大家有些无奈。在此再次表达歉意。我也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作为一个90后,我们这代人生活在言情、玄幻文学中,这也使得现在90后的作品当今很浮云。  在初稿基本完成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写英国殖民史的参考书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无论怎么样。我可以了解真正N多人不知道的世界(就是那些在地球仪上仔细看都“视而不见”的地方)。了解一段短短鲜为人知的历史;更加详细的看到那个风云变换的世纪具体的变化过程,单单是这些,我在精神上已经赚够了。  首先,我不批评英国的殖民行为。因为这样的事情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会有的过程!中国只是在上几个世纪落后了。如果是中国,我相信中国也会那么干。如果知道满清大屠杀的人可能会对我这段话理解的更深刻。  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只是去学习、去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观西欧殖民前。  要知道,那个年代一次海外探索的风险与成本与现在去一趟月球是差不多的。  就是这样,西欧各国人仍然前赴后继、勇于探索。他们敢于对未知探索、敢于对未知掠夺、敢于对未知征服。这点深深的使我震撼。  尽管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之间语言不通、人种各异。可现在这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基本都是殖民者的语言(法语、西班牙语可也是大语种,不能以为除了英语都是小语种)。英国最后在西欧各国竞争中逐渐崛起,击败西班牙、法国、荷兰成为霸主。英语也超过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言并成为世界第一大语言。正是这点深深的吸引了我去了解、去与大家分享,并希望将其变成一种可以给自己带来一些“外快”的方法。  在那个年代的英国,无论商人、官员、军人、还是传教士等不同的英国人。他们在海外为了大英帝国的扩张,团结,相互帮助,忠君爱国。无数英国人为此付出年轻的生命。甚至连死都无法将遗体运回家乡,只得永沉大海。大英帝国也曾失败。但他们坚持不懈,哪怕是几百年拿下印度?如果中国十几亿人能有一半像英国那时候的人的话。美国也就不足为惧了。  对于出版公司,我最可气的就是你们愿意出一本本青春玄幻文学,却不愿出一本真正可以让大家受益的书。  当然,从商人的角度来讲。你们做的没有错。我并不怪你们。因为你们必须要考虑到这本书可不可以为自己盈利。尤其是在中国现在盗版横行的市场。出版商可能不能赚到什么钱,同时,你们也不认为我的书能盈利。  我也希望我可以是下一个“当年明月”。而且将来还有更多的“当年明月”。而不是“韩寒、郭敬明”。真正写一本让大家便于接受的历史书。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  以上是我有感而发,就写出来了。占了大家时间看我自己对自己撕逼。让各位见笑了。  最后,我会马上将这篇更完。马上开启国外篇。谢谢!
  好帖,顶起。  
  @别雨的风花雪月 82楼
22:08  好帖,顶起。  -----------------------------  
  @别雨的风花雪月 82楼
22:08  好帖,顶起。  -----------------------------  谢谢,马上整理上传  
  留脚印留脚印
  为90后有如此人文情怀击节叫好、感动,加油!  
  为90后有如此人文情怀击节叫好、感动,加油!  
  @逊尼派温
15:21:29  等到日  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时候(看似偶然,却必然发生的事情。这就是
的魅力之处)。  威海卫某村(名字就不提了,给他们留点面子)。大规模爆发认亲活动。  什么堂兄堂弟,堂姐堂妹都冒出来了。中国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要脸。像蚌埠一中那样。  这时候就不嫌人家是港英的汉奸了,赶着攀亲戚。  -----------------------------  蚌埠一中就是那个说自己毕业生的老公得诺贝尔奖的吧?  我看《爱笑后宫传》中有一集叫攀关系,就讽刺了蚌埠一中啊!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柴人联盟刷金币关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