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国际地位大国地位是如何坍塌的

如果英国在明朝的时候就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向外扩张,中国有没有机会反艹之保住第一大国的地位
4回复 615浏览
首先中国在清之前对科技工作从业者的重视程度要是远远高过步行街的大部分人的认知。(不要说什么士农工商,现在还工农联盟呢)技术世代相传,户籍归工部所管,不愁吃穿,活也比农民轻很多,即便是在蒙古军队做俘虏的工匠待遇也要比一般士兵好(这个央视有个纪录片里面提到过)。
其次是国家对先进科技的态度。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红衣大炮的引进。在面对歪果仁的先进科技,明朝的态度是大力支持并花重金专门聘请葡萄牙人做指导,而清朝的统治者只会把它堆在仓库里。
最后最后有个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英国会派使者团带着大批当时最先进的的先进科技来交流,我相信明朝的统治者会很高兴的接受并应用到实际中去。得到质的飞跃的明朝军队应该能吊打清军,被瓜分的很有可能就是美国了。
如果丘处机……发自手机虎扑
没有路过牛家村
充其量能免掉百年国耻 瓜分美国什么的纯属白日做梦
文化思想和制度的现代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成功的 而且国家越是强盛就越没有变革的意愿 这就是所谓制度自信
以明朝的发展水平而言并不逊于西欧 甚至很多方面还要优于西欧 文艺复兴时期某些大贤谈及他们心目中的中国都是跪舔姿态 你让中国怎么可能拉下脸来向西方学习 等到推动社会变革的因素凑齐了 殖民地都特么被瓜分完了 中国这慢人一步可就要步步落后了
至于那奇葩的户籍制度 还是不要吹的好 在明朝的盛期就已经是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了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万历几十年不上朝政府统治废弛的时期 江南有了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另外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 中国的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的时间点就在明朝中期 明初火器尚能自制 在北伐之时立下大功 然而到了晚明 火器和大炮已经需要引进弗朗机技术了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就把我埋在 新闻联播里
有人从宏观的地方说了,我说说细节上的事,中国古代一直没发明出拼音来,所以识字成本太高,而且中国人学了字又要学一种跟说得完全不一样的文体,导致识字后还不一定会读书,这么大的学习成本,学习十年苦读而且必须天天有人教才能行,导致中国的识字的人太少,基本都是文盲。
精英里更没人研究自然科学。没自然科学作指导,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到头了,比如中国的建筑一直就那个样子,欧洲的建筑却是一时期突破一个样,这就是因为几何学力学透视学的发展带来的进步造成的。
就算牛顿定律传到中国也没人看得了,明朝其实已经翻译出了几何原本这种,可是识字的人少,用文言体写自然科学的东西,那就是另一种天书,科举不考这些那更不可能有人看,同时期的英国人都天天看报纸了,什么文学,科技东西传播很快,牛顿三定律的事基本普通人也都知道,很多人还能自学,当时中国人比英国人知识水平差那么大,怎么可能短时间弥补,照样也得上百年吧,感觉就是当时给中国人蒸汽机估计中国人也弄不明白这玩意[ 此帖被lxxnn在 16:54修改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338338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光荣革命,《王位继承法》,英国的议会改革&&更新日期:
在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君主立宪制含义:
君主立宪初是资本上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守法律。
实行原因:根本原因:17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英冈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直接原因:斯图亚特工朝国王詹姆上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阻码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他们要求限制王权
君主立宪制特点: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随着议会改革的推进,选举权不断扩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前提: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传统:议会、自由大宪章和宗教改革;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影响;正式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发展完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改革。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和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力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②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路,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③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④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组成: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光荣革命意义: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限制国王的王位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权利。
《王位继承法》:
英国王位的继承是根据长子继承权来决定的,即王位应先由现任君主的长子继承,然后才依次序轮到其他儿子,最后才轮到女儿。但是根据法律,英国王位的继承不是自动的,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亚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也不得嫁娶一名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
英国《王位继承法》的修改:   
英国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同为英王子女,不论年龄大小,男性排位先于女性。若长子亡故,王位由其后嗣继承。英王如无子女,王位由其弟继承。   依据这部法律,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查尔斯为王储、即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查尔斯的两个儿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分别为第二和第三顺位继承人。   紧随查尔斯父子之后的是女王另两个儿子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及其子女。女王的女儿安妮公主虽然身为安德鲁和爱德华的姐姐,但排在他们之后,为王位第十顺位继承人。  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英国将修改《王位继承法》,赋予王室女性和男性享有同样的权利继承王位。这是英国宪法具有历史性的改变。卡梅伦说,英国16个联邦成员国一致通过赞成结束现行只有王室男性成员可以成为王位第一继承人的做法。   这一变化意味着,如果威廉王子夫妇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话,她将成为英国未来王位的第一继承人,未来有望成为女王。
英国的议会改革: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坡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法律对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14时有一此“衰败选区”,历经变迁,已经没有居民或只有很少的居民,但仍有议员名额,议员比例设置很不合理。19世纪以来,英国先后进行了几次重大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掀起议会改革运动高潮。资产阶级和工人都强烈要求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终于通过了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和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人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1867年议会改革:1832年改革后,工人阶级展开了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但遭到失败。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激进派和工会联合起来,再次掀起争取议会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1867年,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二次选举改革法案。这次改革使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议会改革: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国内经济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英国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大大提高了人口素质。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议会中的两党为争取选票,竟相进行改革。1884年保守党领袖格菜斯顿提出了一个议会改革法案,据此英国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次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关国取得厂长足的进展。20世纪妇女选举权的获得:一战中妇女参与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议会考虑给子妇女选举权。918年议会通过法案,给予妇女选举权。1928年,妇女选举权的年龄资格降到21岁,与男性相同。
工业革命后代议制的发展(19世纪早期):(1)背景: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权力,对旧的议会选举制度不满;②欧洲大陆革命潮流和英国群众斗争高涨。(2)1832年议会改革结果: ①选举权扩大;②主要得益者:工业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时代代议制新的发展趋势(19世纪末):新趋势:内阁权力膨胀,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表现:①几乎垄断立法提案权②控制部分立法权③篡夺议会的财政权④加强对议会下院的控制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体制发生变化,工商业大城市兴起,人口重心转移到城市;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强大,强烈要求参与政权管理,但旧的选举制度阻碍他们进入国会执掌政权;由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组织政治团体,提出国会选举制度改革的方案,采取和平手段和经济手段促使改革实现。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主要内容: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席;降低选民财产资本。
英国1832年议会制改革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在国会取得了优势,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革,自由贸易政策代替了保护主义,从而促进了英国经济更大的发展。
英国议会、内阁和首相的关系:
相关试题推荐
1、 (09年全国卷二)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B.第三世界的兴起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 (09年广东卷B)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分界线。 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3、 (09年广东文基卷)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汽车
4、 (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5、 (2009海南历史)《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 A.生命权B.自由权C.财产权D.反抗压迫权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7、 一部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夜色中, 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时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B.1871年法国的巴黎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D.1949年中国的南京
8、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创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政府B.追求自由民主C.反帝反封建D.抨击专制皇权
9、 (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0、 (2008年全国卷I)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国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1、 右图所示国际机构成立的初衷是A.实现“凯恩斯计划”B.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C.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D.为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12、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4%7.3%%49%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
13、 下列地图中表示草原文明的是A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15、 图8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A.①B.②      C.③D.④
16、 (2008江苏卷,历史,19)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英国如何稳固海上风电领导地位---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当前位置: > 正文
英国如何稳固海上风电领导地位
  尽管从装机量上来看,英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可以当仁不让地划归为海上风电龙头,但该国并没有类似西门子、维斯塔斯这样的全球领先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而且许多服务也都需要从海外引进。那么,英国的海上风电领导地位稳固么?我们来听听业内专家怎么说。
  Jean Huby
  ——MAKE资讯管理顾问
  迄今为止,英国的海上风电装机量接近全球总装机量的一半,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根据近期英国电力监管部门公布的发展规划来看,未来英国的海上风电发展规模也将维持在全球前两名。在供应链方面,英国海上风电行业已愈发注重本土化,比如西门子决定在英国著名的赫尔港兴建自己的加工制造基地,估计其他供应商业也会纷纷效仿。因此,英国在海上风电领域有明显的领先地位,但英国的海上风电建设速度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缓慢的现实。不过,这对英国来说或许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加速行业全球化过程中,英国的经验很有示范作用,而这种分享往往也不是免费的。
  当然,只有最好的做法才有被分享的必要,海上风电市场也更容易全球化。特别是能够建在更深的海域、利用更高风力资源的浮式海上风电技术更需要分享,这种技术应该成为英国优先发展的技术,否则,英国开创性的努力最终可能被浮式技术赶超,而只是短暂的胜利。
  马修·奈特——
  西门子能源英国战略与政府事务总监
  首先,海上风电建设并不是比赛。海上风电行业是一个新兴且要大规模发展的行业,尤其是要在恶劣的环境下开拓市场,这就要求多方合作。这个行业发展成功的标准是能安全可靠地提供有成本竞争优势的电力。
  最好的实践才能带领行业胜出,无论这个实践来自哪个国家。在海上风电领域,英国起步较晚,但有一些优势,比如,英国风力资源丰富,周围多浅海环抱的岛屿。英国还已建起了深厚的海工和金融储备,并拥有良好的航海传统和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英国的海上风电被已打造成了一个成熟的行业,通过第一轮和第二轮建设,英国已完成了学习阶段,并在第三轮中开始扩大规模。当前,英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风电领跑者。
  尼克·梅迪奇
  —— 英国可再生能源贸易协会 海洋可再生能源主任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从哪方面衡量,英国在海上风电方面的领导地位都很明显。例如,英国的海上风电已安装好的风机有1075台,正在建设的有377台,发电量已接近英国总发电量的5%。实际上,在过去5年里,英国每两天就会安装一台风机。这些风机累积起来的结果就是,所有其他国家的海上风电装机总量加起来都不及英国的多。
  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西门子将在赫尔港建设生产基地,这样英国将在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中收益更多,并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不过,我觉得海上风电整个行业还面临诸多问题,英国能否将现有的优势保持住,并将这种优势转化为推动其他国家发展海上风电的动力,还要看英国政府对海上风电事业的一贯支持能否延续到2020年以后。
  具体而言,英国还面临如何让现有海上风电项目更优化,如何发展良好的供应链,以及如何让雄心勃勃的发展部署得到足够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如果英国能满足这些条件,在2020年之后,它仍将是全球海上风电的领导者,毫不逊色于今天的地位。
  (王海霞/整理)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的国际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