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新报快报

腾讯天天快报 v3.1.0(Store)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从快豹到天天快报,腾讯发生了什么?--百度百家
从快豹到天天快报,腾讯发生了什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吕氏春秋》、《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的编撰动机都有担忧信息耗尽的考虑,而今,Twitter每小时产生的信息量就已远远超过17世纪一个英国人一生接收的信息量。人类第一次以一种最经济的方式拥有近乎无限、自我更新和自我扩张的信息平台。
至少在两个月前,腾讯旗下新闻阅读应用“快豹”的产品重心仍是基于互动及风格,试图绕开竞逐激烈的新闻客户端市场——那里是腾讯新闻的主战场——我在那时的评论是:
“因为新闻受到管制生产不易,所以新闻评论的模式反而成为剑走偏锋的突破口。腾讯的又一个新媒体应用‘快豹’,没有钻进个性化的胡同里,看样子是要主打神评论。”
但是运营结果显然不如人意,就像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开始支持弹幕之后、那些弹幕的忠实用户仍然只会在A站和B站使用这项功能一样,形式易于移植,场景难以复制。因此,“快豹”的急停与转弯,不仅在于其产品名称改为更加大众化的“天天快报”,整个内容规划也退回传统栏目的分类,摒弃了部分非主流的玩法,回归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与分发路线。
换而言之,“快豹”是腾讯做出的一次灰度测试,根据其产品团队的说法,“资讯”与“批注”的模块并行,本就是为了观测用户的基础需求,最终用户用脚投票,证明被动式的阅读才是主流习惯,而在评论的互动形式上大做文章,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驱逐那些不太适应这种阅读体验的用户。
于是,这就又到了老调重弹的话题:海量内容的堆砌在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不是难题,稀缺的反而是来自用户的停留时长,这是互联网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解决的“信息与人”的匹配问题。
今日头条以及同类应用一点资讯都很少会将自己定义为媒体产品,它们拒绝或是极少设有编辑岗位,最为贴近的也只是内容运营,大部分的编制占比都被工程师瓜分,这是自古登堡以来最大的传媒产业变革:人类不再敬畏那些信息的生产者,跋涉大陆的吟游诗人亦不复存在。
所以今日头条通常都被业界舆论从新闻客户端的乱战当中抽离出来,四大门户对于何为新闻及其资质有着沿袭下来的严厉标准,同时亦在组织架构上继承了频道责任制的框架,这也的确使得它们很难对标今日头条“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内容供给体系。张一鸣在经历去年的版权风波之后也变得更为激进,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混合推送以及大量可能根本就难以被标的为“新闻”的只言片语都被装进口袋,用采集广度确保了分发精度。
门户虽可见招拆招,却很难施行与今日头条相同的玩法,这与新闻的根本定性有关。腾讯选择在腾讯新闻之外另起炉灶推出天天快报,是以游牧对抗游牧战术的经典贯彻:既然门户的牌照包袱不可抛弃,那么索性就用新的产品模式来迎接新的概念竞争。
这个概念,天天快报将之称为“泛资讯”。
而最典型的“泛资讯”,就是微信公众帐号的产出内容。四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通常会以垂直行业进行划分,将对应的自媒体圈进来,形成雪球机制,但这还是不够彻底,与专业媒体存在区隔。在与腾讯发生资本关系之后,搜狗一度获得了相对深入的技术接口,使其有着独家的权限可供调用微信数据和二次呈现,只是限于搜狗的搜索业务边界,它只能提炼出热点,却难以进一步的分发。
纵使“一处水源供全球”已是“泛资讯”的本质特征,腾讯依旧迷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想志愿。其中的利基在于,天天快报可以“明目张胆”的抓取和调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全部内容——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所注,“订阅号及服务号的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群发信息一经发布即向公众传播和共享……腾讯可对公开群发信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搜索、链接等服务”——这也就意味着相比其他“泛资讯”产品需要投入大量运营(其实主要就是与优质的自媒体作者保持合作关系)工作,天天快报可以跳过这一章节,毫无法律风险的获取中文互联网最为肥沃的“泛资讯”厚土。
从算法的角度,越是“靠前”的数据,越有价值,这是天天快报的天生优势。
至于问题,还是出在时机上。磨去棱角之后的天天快报,很难通过某种特定气质成为口碑的受益者,事实上,分发这件事情虽然的确具备技术壁垒,但它不是显性的,用户无法在短期内明显感知究竟是哪款资讯应用更加懂得自己的口味——这往往是惯性决定体验——当那些起步早上数年的竞争对手们早已通过预装等方式卡住用户的第一印象,天天快报若是缺少行之有效的长期资源投入,恐怕胜算不大。
Flipboard在美国刚刚完成5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苹果、Facebook和雅虎等巨头也从未放弃对于新闻分发市场的野望,这种趋势不仅淘汰了百科全书的编排理念,也让重塑公众获取信息的技巧成为一门志在未来的生意。
此时,我们重温18世纪初法国作家在恐慌古登堡革命引起的信息过载时所提出的乌托邦构想——将与人类学习相关的知识浓缩成四本书,其他的全部归为无用书籍皆数销毁——似乎有些黑色幽默。如今,人们连四本书都不需要了,互联网企业会告诉他们,只需要一款App就已足够。
阅读:4603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机器还没法完全替代传统的人工审核?
商业观察家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有了天天快报 腾讯多了一副“好牌”
这两天,“企鹅”又有了新动作。在“芒种”时节来临之际,腾讯发布了“芒种计划”推出第一个季度的成长数据。其中提到,8959个自媒体帐号分得664万元,159个企鹅号领取人均10937元的原创补贴。从惊蛰到芒种,短短3个月,“芒种计划”的数据成果,让互联网、自媒体圈颇为意外。不少圈内人在关注“芒种”数据的同时,也将目光瞄准了腾讯另外一大“兴趣阅读”产品——天天快报。说起腾讯新闻,知道的人很多。根据艾瑞4月份数据显示,腾讯新闻APP月活跃用户数达到9885万人,排名第一。相比之下,天天快报则有些低调内敛。但事实是,腾讯对于天天快报的期待,远不止于此。在说“期待”之前,先聊聊腾讯在做内容方面的战略。谈战略,必先提到用户需求。简单来说,用户对资讯的内容需求,大抵有两种,一种是获取及时真实的消息,姑且称之为权威信息;另一种则是因人而异的兴趣阅读,暂且叫它个性资讯。“根据需求的不同,腾讯OMG(网络媒体事业群)采取了‘双引擎’战略——腾讯新闻主打权威资讯,天天快报则突出兴趣阅读。”总编辑王永治曾这样说过。基于“兴趣阅读”的天天快报,自“出生”以来,便汇聚了“年轻化”、“有料”的特点、力图通过“精准算法+运营”进行内容推送,让不同兴趣圈层的读者都能在天天快报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这一特点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天天快报只支持微信和QQ两种方式登陆,这意味着在针对用户的精准推送上天天快报也有腾讯全系产品的数据作为分析源头,同时加上主动的内容运营促成最后定位在“兴趣阅读”上的互动性体验。在内容方面,快报享受腾讯“芒种计划”的扶持,对于那些坚守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媒体/自媒体,腾讯给予全年共计2亿元的补贴。其在文章页面上的所有广告收入,也将100%归其所有,而这些补贴自然也对天天快报的自媒体人开放,这无疑为快报夯实了内容的基石。这一系列的利好,让天天快报在短期内,获得了突破性的成长。根据TrustData数据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天天快报月度覆盖率已杀入前三。2016年3月至今,入驻企鹅媒体平台的自媒体和媒体数量也从最初的1.2万增长至6.7万,增幅达到458%。这一庞大的内容提供群体,通过企鹅媒体平台作为桥梁,成为天天快报深度而迅猛的资讯来源。目前,企鹅媒体平台入驻的账号已覆盖超过300个兴趣分类,仅天天快报根据兴趣分类的垂直领域页卡就有119个。除了美食、旅游、养生等大众兴趣分类,也包括LOL、园艺、钓鱼、重口味等小众领域。皆为让用户的兴趣变得更有质量。天天快报的迅速崛起,在吸引自媒体人进驻和年轻群体驻足的同时,也吸引了娱乐圈的大咖们为天天快报“有料”定位进行解读。包括范冰冰、吴亦凡、Angelababy、薛之谦、TFBOYS、SNH48在内的六位当红明星,基本都是娱乐圈的“人气王”,而他们共同的关键词就是“有料”。比如范冰冰是“有料才更有范儿”,Angelababy是“有料才能萌萌哒”等。从明星站台不难发现,在对天天快报的打造上,腾讯更加注重娱乐化、年轻化,突出“有料”的特点。对于天天快报的未来,王永治表示,伴随用户对于个性化兴趣阅读的需求日益增强,相信以快报为代表的兴趣阅读产品也将会与腾讯新闻一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移动资讯应用。天天快报将是未来企鹅媒体平台的核心依托,腾讯因为有了天天快报,在新闻资讯上才多了一副好牌。
[责任编辑:honestsun]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