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手机m900怎么关闭三星s7edge辅助功能能

雷柏无线鼠标m900总是十多秒自动关闭,然后必须得重新开关电源才能用,怎么解决啊
<p class="detail" data-data='已经换了电脑,还是那个情况,烦, 我就是想确定下,这个是质量问题,还是我操作有什么不对的'>已经换了电脑,还是那个情况,烦, 我就是想确定下,这个是质量问题,还是我操作有什么不对的
按时间排序
的确,我的也是一下下不用就自动关闭,不是电源问题,更不是电脑问题,而且网上找了好多,都是说是出现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厂家自己设计的还是什么,反正我在电脑上就没找到相关的设置那自动关闭的功能,所以最终总结,那就是雷帕鼠标自身问题,且是普遍性的,当然如有解决方法也请共享下,谢了
您可以邀请优质答主更快回答您的问题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607个回答
zhaozihao1599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233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204个回答
Oo城管大队长oO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162个回答
woshifengxin8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129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装机硬件分类下共有120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火力全開!ThinkCentre&M900&Tiny簡測心得
&#9660;自從三年前Lenovo發表了M93p
Tiny系列之後,標榜「微型(Micro)」體積的商用電腦總算開始熱絡起來,DELL以及HP在後續推出的迷你桌機也開始增加M.2
SSD的支援,但ThinkCentre的Tiny系列一直都未導入。隨著去年Intel的第六代Core處理器問世(Skylake世
代),ThinkCentre終於在硬體規格上進行了大規模翻新,本次介紹的就是Tiny系列最新作:M900
Tiny,除了支援第六代Core處理器之外,也開始採用DDR4記憶體(SO-DIMM),更重要的是,終於開始支援M.2
SSD(包含NVMe規格)。
非常感謝Lenovo-tw特別商借一台M900 Tiny供本站測試(而且還是Core i7機種),站長為了測試M900
Tiny在各種硬體配置上的效能差距,也請好友幫忙從美國購入單條16GB的DDR4記憶體模組,以及目前零售市場能買到速度表現最佳的三星
(Samsung) 950 Pro NVMe M.2 SSD。M900 Tiny採用Intel
Q170晶片組,原廠另外推出了外型相同的兄弟機,型號為「M700 Tiny」,改用B150晶片組,但為了產品區隔,M700
SSD僅支援SATA協定(不支援PCI-e及NVMe),而且也不支援vPro管理功能。因此網友如果想在Tiny系列上嘗試NVMe
M.2 SSD的超速快感,請認明M900 Tiny。
如下圖所示,M900 Tiny除了平放之外,原廠也有提供「直立腳架」(選購品),可以讓主機垂直放置。
&#9660;第一眼看到M900
Tiny時,會被主機前方的「紅色彩帶」設計所吸引,同時前方的進氣口也改為圓孔設計,面板造型已經跟前一代的M93p
Tiny有所不同。M900 Tiny的體積為179mm X 182.9mm X 34.5mm,幾乎跟M93p
Tiny一樣。不過M93p Tiny面板有四顆LED指示燈,在M900 Tiny上則簡化為只剩下一顆SSD/HDD指示燈了。
從下圖中會發現,M900 Tiny面板的進氣口面積比M93p Tiny還要大,接下來還會介紹到內部構造特寫,M900
Tiny所使用的CPU散熱風扇也比M93p Tiny更大一些,好在風扇運轉的音量仍非常安靜。
&# Tiny後方提供四個USB 3.0接頭,比起M93p
Tiny還多了一個。值得留意的是,從第六代Core處理器開始,Intel已經取消對於VGA埠(D-SUB)的原生支援,因此M900
Tiny不再將VGA埠列為預設功能,反而提供兩個DisplayPort作為替代方案。如果使用者仍有VGA輸出的需要時,最快的方法就是去購買
「DisplayPort轉VGA」的轉接線。另外一個方法則是在出廠時,就把「Optional
Port」指定為VGA輸出。以下圖為例,「Optional Port」便是設定為Serial Port(序列埠)功能。M900
Tiny的Optional Port提供四種選項:
第三個DisplayPort
只是上述各選項的主機內部連接線很難取得,如果出廠時沒有預先裝設好,使用者之後要自行改裝的難度頗高。
站長看到M900
Tiny的主機後端有特別提供耳機孔時,非常驚喜。很多人認為主機前方面板提供耳機與麥克風的接孔便足夠了,對於經常使用耳機的使用者而言的確如此,但如
果使用外接式喇叭時,就必須將音源線常態性接在前方面板上,其實不是很美觀。現在M900
Tiny在後端提供耳機孔,就很適合用來連接外接式喇叭。
&# Tiny後方標號為「5」的USB
3.0埠特別支援「鍵盤開機」,所以在USB圖示上面還畫了一個小鍵盤的圖案。只要將鍵盤接在這個USB埠上,按下「Alt」加上「P」複合鍵,就可以開
機了,不需要直接按主機面板上的電源鍵。這項功能是為了因應有的使用者會將M900
Tiny透過VESA螢幕掛架擺在螢幕後方,如此一來就不方便去按電源鍵,故需要透過鍵盤進行開機。
站長剛好有一組羅技的無線鍵盤(K400 plus),不透過藍牙傳輸,而需要搭配自家的2.4GHz Unifying
接收器。站長就把接收器裝在五號USB埠上,果然可以進行「無線」鍵盤開機。如果網友有此類需要,反而不能買藍牙傳輸的無線鍵盤,必須買此類搭配自家訊號
接收器的無線鍵盤。
&#9660;下圖是M900 Tiny的底部特寫。本次的測試機其實有內建WLAN功能,只是站長並沒有將天線接上。
&# Tiny也相容於M93p Tiny的VESA擴充架,站長將先前團購M93p Tiny時買的光碟機套件裝在M900
Tiny上,果然搭配起來沒有任何問題,用來固定的螺絲鎖孔都能順利定位。
&#9660;原廠另針對M900 Tiny推出「
」,可額外提供兩個USB 3.0埠、四個USB .0埠跟序列埠。但如下面照片所示,使用IO Expansion
Box時,其實會占用掉M900 Tiny本身第三號、四號的USB埠,換言之USB 3.0埠的總數量根本沒變…。至於IO
Expansion Box提供的USB 2.0埠分別位於後方及側面。所以接上IO Expansion Box,嚴格講只會多了4個USB
2.0埠跟序列埠,而且M900 Tiny的變壓器還必須改用90W的才夠力。此外,IO Expansion
Box必須搭配「」才能固定在M900 Tiny主機上。
&# Tiny另一項專屬周邊是「Dust Shield」防塵罩,針對容易讓M900
Tiny吸入灰塵的工作環境而設計的。
&#9660;下圖是M900 Tiny裝上防塵罩的特寫。
&# Tiny的BIOS中甚至有一項「Dust Shield
Alert」,提醒使用要清洗防塵罩,只是不清楚多久系統會提醒使用者。
&#9660;將M900
Tiny的上蓋取下後,會先看到硬碟架以及散熱風扇,如果再將硬碟架取下,便能看到第二層的構造,如下圖所示。原廠將幾個重要的零件都安排在同一邊,所以使用者將硬碟架取下後,就可以更換記憶體、M.2
SSD與WLAN網卡。
&#9660;站長特別拿M93p Tiny與M900 Tiny做個比較,首先M93p
Tiny的SATA接頭使用排線方式連接到主機板,而M900 Tiny則是直接將SATA接頭固定在主機板上。其次就是M900
Tiny的散熱風扇比起M93p Tiny大了一些。
原本M93p Tiny曾在主機板上預留mSATA接頭的接點,但最後還是沒有提供。到了M900 Tiny這一代,不但有提供M.2
SSD插槽,還是長度比較長的2280規格,因此M900 Tiny的內部零件擺設比起M93p Tiny又更緊湊了些。
&# Tiny支援SATA規格以及PCIe規格的2280 M.2 SSD,還支援NVMe協定的PCIe M.2
SSD,取代過往採AHCI協定的PCIe M.2 SSD。因此使用者根據預算及效能的需求,可自行決定要買SATA規格(金手指採用B
Key設計)或是PCIe(NVMe)(金手指採用M鍵設計)的M.2 SSD。
通常M.2 SSD要使用螺絲來固定住,但在M900
Tiny卻使用了「塑膠蓋」,請參考下圖中的特寫。一開始站長覺得將塑膠蓋拔起來有些難度,測試幾次之後才比較熟悉,至少不用煩惱原廠是否會在出廠時附上M.2
SSD的固定螺絲。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2.5吋的HDD/SSD SATA接頭距離M.2
SSD有一些高度,使用者可以自行加裝3mm厚度的導熱矽膠來幫忙M.2 SSD降低溫度。
&#9660;下圖就是M900
Tiny的硬碟架特寫,可以支援7mm或是9.5mm厚度的2.5吋硬碟與2.5吋SSD。不過要特別留意的是,硬碟架上還有WLAN天線,所以會看到一
條天線。換言之,如果使用內建WiFi功能的M900
Tiny時,使用者在卸下硬碟架的時候,要小心將WLAN天線一起取下,不要猛力一拉傷到WLAN網卡上的接頭,或是天線的接頭。
&#9660;本次測試的M900 Tiny配備了Core i7
6700T處理器,這顆處理器最大的賣點就是TDP只有35W,但卻擁有4核8執行續,基本時脈為2.8GHz,必要時可跑到3.6GHz。
Tiny採用DDR4-MHz)規格的SO-SIMM記憶體,最大可支援單條16GB的記憶體模組,所以M900
Tiny最大可擴充為32GB。DDR4記憶體的工作電壓也比DDR3更低,僅1.2V。
本次測試共動用到3種容量、4種廠牌的DDR4記憶體模組:
單條4GB:金士頓(Kingston)公司提供的「ECC」記憶體模組,因為站長需要測試ThinkPad
P50(Xeon),但坊間買不到ECC DDR4模組,便特別請金士頓公司借測。
單條8GB:M900 Tiny預載的是三星公司的8GB記憶體模組,但為了測試雙通道,站長便購買金士頓公司的兩條 8GB
DDR4記憶體模組。所以在測試單條8GB的效能時,直接使用三星的模組,測試16GB(8GB+8GB)時就使用金士頓的模組。
單條16GB:站長今年初時請朋友從美國購回美光(Micron)的單條16GB
DDR4記憶體模組兩條,因此本次測試需要測試16GB(單條)或是32GB(16GB+16GB)時均使用美光模組。但沒想到才半年不到,DDR4
16GB價格就崩盤了,跌到站長年初買的一半價格而已。
下圖便是這次實測表現良好的金士頓4GB ECC記憶體模組,以及8GB非ECC記憶體模組,都使用Hynix的顆粒。雖然Core
i7處理器不支援ECC功能,但DDR4 ECC記憶體還是能夠在M900 Tiny上使用的。
&#9660;本次測試的M900 Tiny預載一顆500GB的7200rpm硬碟,與一支三星的128GB的M.2
SSD。作業系統安裝在SSD上面。下圖是該SSD的詳細規格,至於產品型號為「PM871」。
PM871其實是採用「TLC」顆粒,而且僅支援SATA傳輸模式,由於價格具競爭力,許多品牌電腦出貨都使用三星的M.2
SSD。但另一方面,三星也同時供應PCIe傳輸模式+MLC顆粒的超高速M.2
SSD,等於通吃高低階市場。本次測試會以PM871為主系統碟,搭配不同容量的記憶體組合。畢竟PCIe搭配NVMe的超高速M.2
SSD價格仍偏貴,而且在台灣的零售市場也很難購得。
&#9660;下圖是PM871的效能實測結果,考量容量僅128GB,又使用TLC顆粒,雖然寫入速度不是很理想,但至少連續讀取速度有破500MB/s,算是有一定的水準了。
&#9660;接下來便開始進行M900 Tiny的實機測試,作業系統是站長手動安裝的Windows 10
專業版64位元,以下的截圖均使用16GB(8GB+8GB)組態的成績,然後再提供各種記憶體配置的成績。
首先是CINEBENCH R15,不知何故,軟體誤判\以為系統安裝的是Windows 8。Core
i7-6700T在CPU多核心項次,M900 Tiny獲得了680分,單核心項次則是152分。以ThinkPad
W530為例,所搭載的Core i7-3740QM四核心處理器,同樣進行CINEBENCH
R15測試,CPU多核心項次取得了617分,單核心項次則為126分。所以TDP僅35W的i7-6700T憑藉著新一代Skylake核心,已經能夠
勝過TDP達45W的前幾代處理器了。
&#9660;考量M900 Tiny使用Intel HD Graphics
530整合式顯示晶片(內顯),理論上記憶體的配置會影響繪圖效能,所以站長便透過CINEBENCH
R15中的OpenGL項目,採用4種記憶體組態來比較OpenGL的成績差異。
如下圖所示,只要是僅安裝一支記憶體(單通道),無論記憶體容量大小,都一定會輸給兩支記憶體(雙通道),而且最高分與最低分之間甚至會差到每秒10張。
&#9660;接下來是PCMark8的測試。站長開始將32GB(16GB+16GB)的記憶體組態加入測試情境中。而且站長也開始導入PCMark8的
「Applications」項目測試,站長選擇的應用軟體是Office
2016,從這項測試可以讓網友知道「這樣的規格來跑Office是否會更快?」
根據這五項的測試結果,大家不難發現在單條記憶體的配置下,成績都會落後於雙條記憶體的配置。以雙條4GB為例,成績一定會勝過單條8GB,甚至可以在某些項目中比兩條8GB還要快。但有趣的是,32GB(16GB+16GB)成績不見得是最突出的。
然而在實務上,電腦如果要順暢執行Windows 10以及Office
2016,8GB的記憶體是基本門檻,如果還需要同時開啟許多網頁時,都會造成記憶體使用量增加,更別提Excel檔或是PowerPoint檔的容量非
常驚人時,記憶體仍是多多益善的。所以測試的結果是想表達,同樣容量的狀況下,拆成兩條記憶體跑雙通道會比較快,但如果使用者的預算夠,同時也真的需要處
理大容量檔案,可考慮8GBx2,甚至16GBx2的組合。
&#9660;接下來不免俗地進行3DMark Advanced
Edition的測試,使用的版本是1.5.915.0.64。很明顯地,仍舊是雙通道組大獲全勝,而且金士頓的8GBx2成績都勝過4GBx2或是
16GBx2。考量Ice Storm此項目適用平板電腦、手機,所以各種記憶體組態的比較表就省略不進行比較了。
&#9660;從M900 Tiny開始,本站導入Performance TEST 8.0的測試項目。Performance
TEST包含了CPU、2D繪圖、3D繪圖、記憶體、磁碟共五項測試,最後再加權得出一項總分。雙通道組再次完封單通道組。
&#9660;最後則是使用Final Fantasy
XIV的Heavensward進行評測,雖然記憶體配置會影響得分,但效能評語都是「LOW」。看來Intel的整合型顯示晶片還無法流暢處理Full
HD的DX11 3D遊戲。
&#9660;Intel發表第六代Core處理器時,雖然強調內建的顯示晶片可支援4K高解析度,而且根據DXVA
Checker,也真的有這回事,但真正拿影片來撥放時,卻又是另一回事。
&#9660;站長使用HD Club的著名4K示範影片進行測試,每秒張數僅30張,但M900
Tiny卻無法流暢撥放。這部分期待未來Intel能持續優化整合式顯示卡的4K撥放效能。
&# Tiny跟M93p Tiny相比,最大不同點在於前者有支援M.2
SSD,而且還包含SATA以及NVMe兩種介面。使用者可以自行在BIOS裡面設定是否要開啟。
&# Pro是三星針對零售市場所販售的NVMe M.2
SSD,在很多國家都有販售,可惜台灣卻未引進,坊間販售的都是水貨。站長乾脆請好友幫忙從國外買了一支回來進行測試。這次使用的便是256GB的950
Pro。下圖是PM871與950 Pro的特寫,950
Pro不支援SATA訊號,只走PCI-e,所以它的「金手指」部位僅支援「M鍵」,而不支援B鍵。好在M900
Tiny通吃M鍵跟B鍵的M.2 SSD。
&#9660;下圖為950 Pro的產品資訊。如果跟PM871相比時,會以為950
Pro少了DevSleep省電機制,其實DevSleep主要用在SATA SSD上,950 Pro使用的是針對PCIe
SSD所提出的Active State Power Management (ASPM)協定,並支援L1.2 low-power
standby mode,三星宣稱能夠比SATA SSD的DevSleep機制更省電,喚醒的速度也更快。但950
Pro畢竟要使用到2.7A的電,反觀PM871卻只需要1.7A,但會選擇950
Pro的使用者大概都是效能追求者,不會太在意這點耗電量,更何況M900 Tiny是桌機呢。
&#9660;下圖是M900 Tiny實際測試950
Pro的成績,在CrystalDiskMark中的連續讀取輕鬆突破2GB/s大關,寫入速度也逼近1GB/s,真的是效能王者。但950
Pro在使用卻有許多地方需要留意,站長在測試過程中都陸續遇到這些問題。
&#9660;首先是950 Pro在AS SSD Benchmark下,寫入速度嚴重下滑的問題,後來才發現是Windows
10內建的NVMe驅動程式太舊了,必須到並安裝最新版的驅動程式才會恢復正常。
&#9660;下圖是安裝驅動程式後的成績,果然寫入速度恢復正常了,總分也突破2000大關。這也是站長不敢買坊間販售的三星散裝PCIe
NVMe M.2 SSD原因,如果是PCIe的AHCI M.2 SSD還不用擔心驅動程式的問題。目前各家NVMe
SSD的廠商如果沒提供Windows驅動程式,很有可能效能無法順利發揮。偏偏散裝的NVMe SSD很難取得驅動程式。
以ThinkPad P50為例,站長測試的機器有搭載三星的SM951 NVMe版本M.2
SSD,但在「程式和功能」中卻沒看到有安裝三星的NVMe驅動程式,AS SSD Benchmark跑起來成績也不輸950
Pro(其實是2415分,比M900 Tiny上的950
Pro更高),或許是原廠的作業系統已經將OEM版本的NVMe驅動程式放進去了,不用額外安裝。
&#9660;接下來的問題比較棘手,就是950 Pro如果一直執行SSD測速程式,速度會越測越慢。以下圖為例,同一支950
Pro的速度變得很慢,而且測試剛結束時,950 Pro的溫度高達76度。
後來查看950 Pro的,才知道原來950
Pro在超過75度時,就會開始分階段降速,以避免控制器被燒壞,這是一項自我保護機制。
&#9660;實務上使用950 Pro大概不會一直讓SSD處於重度負荷,進而導致過熱需要降速。只是長期讓950
Pro處於高溫狀態下,總是不太好。剛好M900 Tiny的M.2
SSD上方就是一整塊的金屬硬碟架,可以作為大面積的散熱片,至於中間的距離就可以使用3mm厚度的「導熱矽膠」來解決。下圖便是950
Pro上方加上導熱矽膠的特寫。
Pro裝上導熱矽膠後,果然連續執行CrystalDiskMark都不會再掉速。站長則連續執行三種測速程式,並在剛執行完就檢查950
Pro的溫度,測試結果的列表如下所示,基本上透過導熱矽膠跟硬碟架的散熱機制,可以有效降低950 Pro的溫度。
&#9660;解決完過熱降速問題後,站長便進行了幾項測試。其中一項是PCMark8的Storage項目,得分高達5099分,而且傳輸速度為689.16MB/s,比起PM871的223.36MB/s多出了好多倍。
&#9660;接著再進行Office
2016的測試,我們會看到個有趣的現象。電腦原本只有裝一條8GB記憶體,是要升級成NVMe的SSD,電腦會比較快呢?還是加買第二條8GB記憶體組成雙通道,電腦才會比較快?
答案是加買第二條記憶體比較快,因為原本是3071分,維持8GB而升級為950
Pro,成績只會增加到3158分。但維持使用PM871,加裝第二條8GB記憶體就可以將成績提升到3255分。而且從投資成本的角度來看,多買一支
8GB記憶體的價格肯定低於買一顆950 Pro M.2 SSD。
所以僅就Office 2016而言,即使950
Pro的效能是PM871的好幾倍,但升級記憶體至雙通道卻是最經濟實惠的第一選擇,行有餘力再來考慮升級成NVMe的M.2
&# Tiny的BIOS還多了「Smart USB
Protection」功能,能夠禁止從電腦拷貝資料到隨身碟裡。如果選擇了「No
Access」就會禁止在Winddows中使用USB儲存裝置。如果選擇的是「Read
Only」,可以讀取USB儲存裝置裡的資料,但不能夠寫入。
&#9660;如果使用者故意要寫入資料到隨身碟,系統就會顯示錯誤訊息。
&#9660;在測試的過程中,原本想使用TrueImage這套系統備份程式,進行系統移轉或備份,無奈當時的TrueImage
2016仍不支援NVMe,這項限制終於在最近解除了。所以網友如果有備份NVMe M.2 SSD的需求,不妨考慮買套TrueImage
站長測試完M900 Tiny之後,對其效能以及擴充性非常滿意。如果網友需要一台高效能的商用迷你桌上型電腦,相信M900
Tiny會是最佳的選擇。可惜目前Lenovo-tw仍尚未引進,站長有意舉辦今年度的M900
Tiny團購,有需要的網友請多留意站上公告,避免錯過機會,感謝~!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Dmobo m900点评
综合评分 4.0
一起分享体验
综合评分 0
0分 请赏分
屏幕显示:
0分 请赏分
0分 请赏分
电池与续航:
0分 请赏分
拍照效果:
0分 请赏分
快速点评不得少于10个字哦,当前已输入0字
看不清?换一张
综合评分 0
0分 请赏分
屏幕显示:
0分 请赏分
0分 请赏分
电池与续航:
0分 请赏分
拍照效果:
0分 请赏分
最多可以输入30个字
上传图片:
最多上传10张图片,您还可以上传10张
系统流畅度:
高级点评不得少于50个字哦,当前已输入0.0字
购买情况:
购买价格:
购买渠道:
1号店 京东商城 苏宁易购 国美电器 亚马逊 新蛋网 其它
Dmobo m900相关产品评价
热门城市:
甘肃省兰州
H湖南省长沙
湖北省武汉
海南省海口
河南省郑州
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唐山
黑龙江哈尔滨大庆
J江西省南昌赣州
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
吉林省长春
L辽宁省沈阳大连
N内蒙古呼和浩特
S上海市上海
四川省成都
陕西省西安
山东省 济南青岛烟台
山西省太原
T天津市天津
X新疆乌鲁木齐
Y云南省昆明
Z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
加载中,请稍候...您好, []|
> 机型信息
三星 M900(Moment)
报价:暂无报价
网络制式:GSM/GPRS/WCDMA/EDG..
操作系统:Google Android
外观设计:滑盖
屏幕尺寸:3.2英寸
摄 像 头:暂无
上市年份:2009年
机身重量:暂无
机身颜色:黑色
数据业务:CDMA 1X,EVDO
手机类型:3G手机,智能手机
手机尺寸:暂无
输入方式:手写+键盘
WiFi功能:暂无
GPS 导航:支持
数据来自0位网友
Qwerty全键盘操作便..
待机能力一般
三星 M900(Moment)的图片
三星 M900(Moment)的报道
暂无相关报道
暂无相关评测
暂无相关报道
按评分看:
点评:262精华:3
还是很不错的,操作方便
(0) | (0) |
点评:179精华:3
很不错的手机,操作方便。性能一般。
(0) | (0) |
其它同类手机推荐:
同品牌手机关注榜
点评数:11329
或许您还喜欢
您浏览过的机型
可同时选择4款对比
对不起,最多可对比4款产品,请删除一款再添加:)
5秒后自动关闭
请您至少选择一款产品再开始对比:)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经选择过该款产品:)
5秒后自动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手机关闭辅助功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