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jj亅斗地主主下金豆怎么合成秋卡

家里可以开家棋牌室么_百度 _ 知道
当前位置: >> >>
家里可以开家棋牌室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06:12 
来源:旅游局网站
【E-mail推荐
&&家里可以开家棋牌室么专业级推荐真钱网络赌场,好玩好赢提款到账迅速《》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首席记者郑友
重庆商报讯药店店员抓错一剂中药,发现后患者已经离开,拨打手机也始终关机。情急之下,店员只得报警求助。6月8日上午,永川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行动,经过多方寻找,最终找到了患者。
当日上午10:17,永川区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求助电话,称一名中年妇女在一药店抓了一副中药,因店员疏忽,其中一剂药抓错了。店员拨打其电话,却始终关机,因事情紧急,希望民警能够提供帮助。接到求助后,民警立即采取行动。民警根据该药店提供的会员信息及电话号码查询得知,该手机机主为付某,男性,与店员报警时反映的中年妇女不符,很有可能是亲属。中午12:50,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停拨打,凤凰湖派出所民警终于打通了当事人的电话。“此时,当事人陈女士(付某妻子)已经将药熬好,准备等汤药凉了后再喝。幸亏民警及时通知了陈女士,才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俗话说“世事难预料”。当一年前,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信心满满地把“留脱欧”决定付诸全民公决的时候,他根本没想到会“仓皇辞庙”。一年后,现任首相特蕾莎梅想“民气可用”,提前宣布大选,想不到英国遭受连续恐怖袭击,等来的还是“悬浮议会”的尴尬结局。 “先下手为强”,好在梅姨还是个老练的政治家,一看没有党派能获得单独组阁的机会,就第一时间觐见了女王陛下,请来了“尚方宝剑”,当天就宣布与“小党”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组建联合政府,阻击了工党和其他党派联合组阁的企图。 英国大选告一段落。 选情逆转,保守党痛失议会多数
6月8日是英国的大选投票日。岛叔住在伦敦,整整一天都不见阳光,空气也像选情一样胶着、沉闷。到了傍晚,天空飘起了小雨。这样的天气对保守党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岛叔也在街头采访了好几个投票者,他们都说把票投给了工党。
6月9日一大早,阳光灿烂,天空湛蓝,出现多日极为难得的好天气。这样的情形,与去年英国脱欧公投时居然如出一辙。公投日当天,那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第二天就晴空万里。看来上苍都厌烦了英国人自己的“瞎折腾”,以坏天气来发出警告。
不过,这并不影响梅姨提前大选的信心。
要知道英国的媒体和精英阶层,向来都希望保守党赢,几乎所有的报纸,除了《卫报》和《每日镜报》外,都站在支持梅姨这边,强烈呼吁读者投梅姨的票,对工党领导人科尔宾则大加谩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每日邮报》更绝,出了好几个专版,教人们如何在战术上投票,如何帮助保守党赢得这次选举。这样的舆论导向,让梅姨越发觉得自信心爆棚:这就是人民的呼声啊。
不过,计票结果让人颇感意外。保守党获得319席,比梅几个月前宣布大选时保守党在议会中的席位还少10多个席位。工党则比以前多出了数十席,大获全胜,有分析还认为,要不是几次恐袭,工党的票数当更会所向披靡。梅姨当初决定提前大选,原本是想扩大保守党在议会中的席位,使自己从其前任卡梅伦那里继任的首相职务“合法化”,以更好地与欧盟展开十多天后的“脱欧”谈判。然而,梅姨的这场“豪赌”差点输了个底儿掉。
一看风向不对,英国媒体又开始对梅姨冷嘲热讽。
《泰晤士报》头版头条大标题是“梅的大赌局输掉了”,《每日邮报》头版头条标题是“脱欧现在位于一个刀刃上”,《卫报》头条:“出口民调使梅震惊”,《经济学人》9日的封面是:“梅下错了赌注”,连一直以来对梅追随最紧的《太阳报》,也慨叹“梅成了霉”。
《泰晤士报》报道:梅的大赌局输掉了
《每日邮报》称:脱欧处于刀刃上
“悬崖求生” ,梅阿姨急拉小党组阁
眼看着保守党和自己就要坠入悬崖,梅姨千钧一发之际紧急出招,联手其他小党,总算勉强化险为夷,保住了本党命运和自己的位子,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关键时刻的决断力和应变力。
9日中午,梅姨在紧急觐见女王后,马不停蹄地返回首相府,刚从车上下来,甚至都没来得及喘口气,便发表重要讲话,宣布说她将与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组建一个“在这一关键时期能够提供确定性并带领英国继续前进的政府。”她强调称,在距离同欧盟展开谈判仅剩10天的情况下,新的政府将带领英国开展与欧盟的关键性谈判,显示英国脱离欧盟的意愿。
恩,这欧,是脱定了。
梅姨的这一先手棋下得好!阻止了工党联合其他党派组成内阁,避免了下台。要知道出现“悬浮议会”的选举结果后,工党主席科尔宾就放风说,“随时愿意为国家服务”,立马表现出一个首相的思想境界,关键是工党还获得不少席位的苏格兰民族党的组阁支持。
“梅姨,下台吧你!”工党们这么呼吁。
不过,拥有319席的保守党与获得10个席位的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联合执政,是梅的一步“妙棋”,有效遏制了其他政党觊觎首相府的政治企图。现在看,她的这一目的达到了,也使沸沸扬扬的英国大选暂时划上了一个句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6日上午,位于日本茨城县大洗町的一家原子能研究所设施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造成现场5名职员被暴露在辐射环境之中。其中一名50多岁男性员工吸入大量放射物质,体内辐射量超过正常界限的十倍以上。
这次事故引发了不小的恐慌,让人立刻联想到2011年3月,由一场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由于污染严重,核电站周边地区就像恐怖电影里的末日街区一样凋敝。 一些国内网友纷纷表示,为啥日本那么发达一个国家,老是核泄漏?而且茨城离东京那么近,旅游、留学都不会受到影响吗? 官方:对当地居民无影响 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大洗研究开发中心是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下属研究所。
事发当时,工作人员正在对研究中心内用于保存试验用核燃料物质的容器进行检查。容器中的内袋在工作人员打开容器时突然发生破裂,导致含有钚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从容器中飞散出来。
《朝日新闻》援引茨城县和大洗町政府相关人士的话称,事故发生后,大洗町根据当地辐射值测量点的测量数据判断,放射性物质并没有泄漏到室外,对当地居民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另据其他日媒报道,大洗研发中心在事故发生后,为确保飞散出的放射性物质粉末不泄漏到当前房间以外,首先进行了紧急处理,致使5名职员在放射性污染环境内等待了3个小时左右。
此外,据新华社驻东京分社记者王可佳介绍,因为茨城有核电站,所以当地有很多辐射值监测点。就像我们随时留意天气预报一样,附近居民也几乎天天去查辐射数据。这次核泄漏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更多的是指责研究所管理不善,并没有对辐射太过担忧。
从目前情况看,准备去日本旅游的国内民众,以及在日本留学生活的华人不必担心受到核辐射影响。
此次核泄漏事故如何发生?
据日媒报道,核燃料通常被装在一个聚乙烯制的容器中,外面再套2层塑胶袋以防止放射物飞散出来。之后,将容器整个装入另外一个不锈钢制的容器中,外盖用6根螺栓进行固定。
此次放射物泄露是因聚乙烯制容器外的2层塑胶袋破裂导致,操作员称,当时打开容器盖时感受到较强的风压,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借着强大风压飞散到房间的各个角落。
据悉,该机构并没有对核燃料定期盘点的机制,此次检查是应原子能规制厅的要求而进行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表示,此次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容器自1991年起就被存放在保管库房内,大洗研究中心在过去26年之中从未检查或确认过内部情况,也没有留下任何管理记录。
关于容器为什么会发生破裂,专家认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放射物会产生α衰变,放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与空气中其他物质的电子结合,会产生氦气。26年未曾打开,容器内可能已经积攒了大量氦气,因压力过高导致塑胶袋在打开前已经发生破裂。
核泄漏事故频发,根源在哪儿?
虽然核泄漏事故并未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恐慌,但茨城县生活环境部部长近藤庆一表示,此次事故大大损害了县民对原子能研究机构的一贯信任。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事后称,并没有事先设想到这次检查会发生塑胶袋破裂的情况。但专家认为,“钚衰变会产生氦原子核”应是工作人员所拥有的基本常识。
此外,除了26年未检查、未记录之外,在通过外部的不锈钢容器看不到内部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容器的操作也暴露出该机构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据日媒报道,除了这个已经破损的容器之外,该机构内类似的容器还有20个,今后如何应对将成为关注焦点。
日本原子能规制厅表示,近期将与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对该机构核燃料的保存状况、防止放射物发生飞散泄漏的操作步骤及防止员工遭受体内辐射的必要装备等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以判断机构本身是否存在过失和安全管理漏洞。
此外,规制厅还要求该机构尽快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再度发生的整改措施。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网友也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质疑原子能研发机构的管理方式:
这次核物质泄漏事件的本质有2点:
1.50多岁的操作员受到高水平的钚辐射
2.操作方式和步骤实在太过简陋
为什么在操作时不要求使用手套袋进行作业呢?
新泻县知事米川隆一:都26年了,什么橡胶、塑胶的也都老化了吧,有点外力肯定就破了。管理实在太不靠谱,令人无语。
说没有预想到类似事故发生,其实不就是人员失误吗!
又说什么在预计之外,想以此为借口减轻责任,日本的道德危机正在持续向不好的方向蔓延。
这就是完全没有危机管理、对策的证据。
下次一旦发生核电站事故,结果也会是同样的让民众等待结果遭受大量辐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7年的NBA总决赛,让人感觉到越发似曾相识了。同样的1∶3落后,虽然过程和内涵与上赛季不尽相同,但骑士背临深渊,要再次挑战困境,却是一模一样的。
绝境之下,向死而生。骑士成功地将第四场比赛,拖入了他们喜欢的节奏,恶意犯规、技术犯规、口水战满天飞,“如果让比赛一直不疼不痒地进行,一板一眼,你来我往,骑士一点机会都没有,勇士的暴雨三分和迅雷快攻,都让骑士招架不住。如果骑士想要创造历史,就必须把水搅浑、把局搅乱。”福克斯体育的文章这样评论道。
和勇士之间的第三次总决赛的第四场比赛,骑士才搞明白胜负关键在哪里,显然有些太迟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只有这第四场总决赛,才让人尝到了总决赛的味道。
现在的总决赛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总决赛。
上世纪90年代,每每到了总决赛阶段,比赛本身就让人感觉到刺激甚至窒息:激烈的身体对抗,剑拔弩张的赛场气氛,密不透风的铁血防守。以公牛拿下最后一个总决赛的1998年为例,6场比赛没有一场得分过百,只有第二场比赛公牛的得分超过90分。
到了湖人王朝,比赛观赏性提升,得分数飙高,但被压制在90分以下的比赛,仍旧时常出现。当然,得分上升并不意味着对抗的下降,2010年,湖人和凯尔特人这对宿敌,在总决赛中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至今仍让球迷津津乐道。
但看看现在,4场比赛,只有第一场较量时,骑士得到了91分,其余场次两队得分都超过了110分,第二场的勇士、第四场的骑士,得分更是都超过了130分,两队共投中112个三分球,场均28个。
难道这是最好的时代?小球盛行,全民三分,没有阵地战的互凿内线,攻守转换中的快速得分成为王道。
难道这是最坏的时代?巴克利就曾对联盟目前的小球风潮,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如果你拥有库里、汤普森这样的神射手,那多投三分球有好处。可是现在,你看看,每个人都在尝试打小球战术,有太多并非优秀射手的球员在狂扔三分球,而那些传统的内线球员,却正被驱逐出这个联盟。而且,现在联盟只有2~4支是真正的强队。”
但无论如何,历史的车轮都在滚滚向前,欧文在回应麦迪类似的观点时就表示:“以往的球星总会对现在的时代作出评价,我对此表示尊重。我想说的是,时代不同,每代球员都在继续改变比赛,现在大家的技术都很全面,后卫现在甚至可以客串小前锋,防守时也可以防守3号位,每个人的角色都在改变,大家一起合力推动比赛的变革,我们这一代只是尽量想多留下点印记而已。”
欧文说的可能没错,但变味的总决赛,打法仅仅是一个层面,真正让人感觉到异样的,是总决赛的文化。
之前,人们把1997年总决赛中,乔丹食物中毒仍砍下38分,拿下天王山之战奉为经典,也会对奥拉朱旺、德雷克斯勒、大卫罗宾逊奋斗一生,成就总冠军夙愿而感慨万千,更对奥尼尔、科比之间的爱恨情仇如痴如醉,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但是现在,总决赛没有好故事,只有一些鸡毛蒜皮,缺乏总决赛的精彩。
比如,第四场比赛第一节的22次罚球。库里、汤普森、格林很快都领到两次犯规,这让勇士队陷入麻烦,赛后,格林妈妈怒斥裁判被收买。媒体对这些大肆报道,10日,有关本场比赛的裁判报告出炉,根据旧金山媒体报道,这场比赛总共出现了53次误判。之前勇士3∶0领先,裁判“识趣”地避免总决赛出现横扫,符合联盟的商业利益各种阴谋论意料之中,这为乏味的总决赛,增加了些作料。
当然,还有不疼不痒的口水战,和这个时代有关。之前,球员、球队之间的交流并不方便,很多球员并不是朋友,一些言论通过报纸、电视传播后,当事球员更多的是选择在球场上回击对方。但是现在,社交媒体盛行,球员之间的交流空前频繁,更衣室的言语虽然瞬间就可以传遍整个世界,但回应远没有当年那样剑拔弩张。杜兰特和詹姆斯在第四场比赛中,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但实际上两人在夏天经常一起练球,关系友好。这次“互喷”的结果当然也可想而知,两人在场上就是击掌合好,赛后更是先后表示,那只不过是正常争论而已。
这还是总决赛吗?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
不过,有一个事实却改变不了,1∶3落后的骑士,仍在绝境中挣扎,这届总决赛想成为NBA历史长河中彪炳青史的一次,已几无可能,除非在之后的比赛中,冲突、逆转等“大片因素”不断出现,将总决赛装饰得丰满起来。
新华社华盛顿6月8日电(国际观察)科米证词冲击华盛顿“纸牌屋”
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美国联邦调查局前局长詹姆斯科米8日在国会参议院出席听证会,发言中5次指责特朗普政府“撒谎”。就科米证词的关键内容,白宫和特朗普私人律师都强烈否认。特朗普当天在华盛顿的一个活动中亮相,没有直接提及听证,但向支持者表示:“我们被包围……但我们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更好、更强。你们看吧。” 两大焦点关切
针对科米的证词,美国朝野有两大焦点关切:一是特朗普竞选团队的“通俄门”是否属实;二是特朗普相关言行是否达到“妨碍司法”的程度。 关于“通俄门”,科米证实,他去职前,特朗普不是联邦调查局“通俄门”调查的对象。这立即被特朗普支持者解读为“好消息”。
被问及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特朗普竞选团队重要成员弗林是否为“通俄门”调查的核心人物时,科米仅表示自己不能在公开场合回答这个问题。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8日下午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闭门听证中,科米透露,特朗普竞选团队核心成员、司法部长塞申斯在去年大选期间与俄罗斯驻美大使除已被媒体披露的两次会面外,还有过“第三次会面”。
关于“妨碍司法”,多名参议员在听证会上都诘问:特朗普单独见科米时提出“希望”中止对弗林的“通俄”调查,这究竟是在暗示,建议,还是命令?科米在数十年法律生涯中,是否遇到过某人因表示“希望某一特定结果”而被控妨碍司法?
对此,科米回答“没有”。但他随即补充说,特朗普是在要求白宫官员和司法部长全部离开并关上门,在没有第三人在场的情况下看着他的眼睛提出“希望”的,按照他个人理解,这是美国总统给出的“一个指示”,“存在产生令人不寒而栗的效果的真实风险”。他还承认,之所以委托友人向媒体透露他与特朗普交谈备忘录的内容,目的是促成由特别检察官进行的“通俄门”调查。
从科米证词来看,他从第一次单独见面起就对特朗普存在深刻的不信任和不安感。在听证会上,他指责特朗普政府使用“纯粹的谎言”中伤他和联邦调查局,就解除他职务的理由“撒谎”。他说,他相信特朗普期望通过同意他留任交换“某种东西”,而他对每次交谈立即进行文字记录是因为实在担心特朗普“可能就我们会面的确切性质撒谎”。他还要求,特朗普如有录音,应全部公布。
不过白宫发言人对此回应称:“总统不是撒谎者。”特朗普的私人律师也否认特朗普曾要求科米表示忠诚。
《今日美国报》说,联邦调查局前局长和总统相互公开指责对方撒谎,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长期纠缠之势
总体看,从7日发布的书面证词,到8日逾两个半小时的听证答问,科米虽然透露了大量耐人寻味、充满戏剧性的细节,但在“通俄”和“妨碍司法”两大重量级疑问上给出的答复实际上只是,“不知道,这是罗伯特米勒(特别检察官)的工作”。言下之意,一切取决于特别检察官的调查结果。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伯尔在听证会后表示,离调查结束还远得很。
观察听证会上两党参议员所提问题和设问方式以及他们对科米证词的反应,不难发现,在“通俄门”调查和“妨碍司法”质疑上,两党的态度可以概括为,“共和党没那么分裂,民主党也没那么着急”。
一方面,共和党仍大体保持团结,未因特朗普近日支持率走低而内部分裂。听证会上,共和党参议员多倾向于轻描淡写,认为特朗普“希望”科米中止对弗林的调查只是表达想要达成某种结果的愿望,很难证明是在干预司法。针对科米宣称特朗普要求他表示忠诚,来自共和党的众议院议长保罗瑞安出面替特朗普开脱,表示联邦调查局长需要保持独立性,但特朗普对这一规矩并不熟悉。
另一方面,民主党主流并不急于推动弹劾。听证会前,民主党内就不断传出不能急于推动弹劾的警告,多名民主党参议员认为不应急于得出“法律结论”。
两党态度仔细想来并不奇怪。实际上,不管是对俄罗斯干预美国选举的调查,还是由此衍生的“通俄门”调查和“妨碍司法”质疑,在美国两党斗争激化的大背景下,都难以避免地被政治化,成为党争工具。民主党在国会参众两院都是少数党,单独推动弹劾无望成功,更何况目前的所有爆料都还明显“分量不足”。
尽管如此,科米证词的杀伤力仍不容小觑,因为它加深了民众对特朗普领导风格以及特朗普“通俄”和“妨碍司法”的疑虑。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民意支持率已跌至34%的新低。从目前情况来看,特朗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难摆脱“通俄门”调查,其执政多遇乱事的情况也很难在短期内改观。但目前弹劾仍非现实选项,除非有新的重大爆料导致局势急转直下。最关键的还是国会共和党人的态度,不过在共和党选民大举抛弃特朗普之前,国会共和党人不太可能出此自毁下策。因此民调中共和党选民对特朗普支持率的变化,将是非常重要的风向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6日上午,位于日本茨城县大洗町的一家原子能研究所设施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造成现场5名职员被暴露在辐射环境之中。其中一名50多岁男性员工吸入大量放射物质,体内辐射量超过正常界限的十倍以上。
这次事故引发了不小的恐慌,让人立刻联想到2011年3月,由一场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由于污染严重,核电站周边地区就像恐怖电影里的末日街区一样凋敝。 一些国内网友纷纷表示,为啥日本那么发达一个国家,老是核泄漏?而且茨城离东京那么近,旅游、留学都不会受到影响吗? 官方:对当地居民无影响 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大洗研究开发中心是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下属研究所。
事发当时,工作人员正在对研究中心内用于保存试验用核燃料物质的容器进行检查。容器中的内袋在工作人员打开容器时突然发生破裂,导致含有钚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从容器中飞散出来。
《朝日新闻》援引茨城县和大洗町政府相关人士的话称,事故发生后,大洗町根据当地辐射值测量点的测量数据判断,放射性物质并没有泄漏到室外,对当地居民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另据其他日媒报道,大洗研发中心在事故发生后,为确保飞散出的放射性物质粉末不泄漏到当前房间以外,首先进行了紧急处理,致使5名职员在放射性污染环境内等待了3个小时左右。
此外,据新华社驻东京分社记者王可佳介绍,因为茨城有核电站,所以当地有很多辐射值监测点。就像我们随时留意天气预报一样,附近居民也几乎天天去查辐射数据。这次核泄漏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更多的是指责研究所管理不善,并没有对辐射太过担忧。
从目前情况看,准备去日本旅游的国内民众,以及在日本留学生活的华人不必担心受到核辐射影响。
此次核泄漏事故如何发生?
据日媒报道,核燃料通常被装在一个聚乙烯制的容器中,外面再套2层塑胶袋以防止放射物飞散出来。之后,将容器整个装入另外一个不锈钢制的容器中,外盖用6根螺栓进行固定。
此次放射物泄露是因聚乙烯制容器外的2层塑胶袋破裂导致,操作员称,当时打开容器盖时感受到较强的风压,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借着强大风压飞散到房间的各个角落。
据悉,该机构并没有对核燃料定期盘点的机制,此次检查是应原子能规制厅的要求而进行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表示,此次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容器自1991年起就被存放在保管库房内,大洗研究中心在过去26年之中从未检查或确认过内部情况,也没有留下任何管理记录。
关于容器为什么会发生破裂,专家认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放射物会产生α衰变,放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与空气中其他物质的电子结合,会产生氦气。26年未曾打开,容器内可能已经积攒了大量氦气,因压力过高导致塑胶袋在打开前已经发生破裂。
核泄漏事故频发,根源在哪儿?
虽然核泄漏事故并未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恐慌,但茨城县生活环境部部长近藤庆一表示,此次事故大大损害了县民对原子能研究机构的一贯信任。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事后称,并没有事先设想到这次检查会发生塑胶袋破裂的情况。但专家认为,“钚衰变会产生氦原子核”应是工作人员所拥有的基本常识。
此外,除了26年未检查、未记录之外,在通过外部的不锈钢容器看不到内部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容器的操作也暴露出该机构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据日媒报道,除了这个已经破损的容器之外,该机构内类似的容器还有20个,今后如何应对将成为关注焦点。
日本原子能规制厅表示,近期将与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对该机构核燃料的保存状况、防止放射物发生飞散泄漏的操作步骤及防止员工遭受体内辐射的必要装备等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以判断机构本身是否存在过失和安全管理漏洞。
此外,规制厅还要求该机构尽快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再度发生的整改措施。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网友也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质疑原子能研发机构的管理方式:
这次核物质泄漏事件的本质有2点:
1.50多岁的操作员受到高水平的钚辐射
2.操作方式和步骤实在太过简陋
为什么在操作时不要求使用手套袋进行作业呢?
新泻县知事米川隆一:都26年了,什么橡胶、塑胶的也都老化了吧,有点外力肯定就破了。管理实在太不靠谱,令人无语。
说没有预想到类似事故发生,其实不就是人员失误吗!
又说什么在预计之外,想以此为借口减轻责任,日本的道德危机正在持续向不好的方向蔓延。
这就是完全没有危机管理、对策的证据。
下次一旦发生核电站事故,结果也会是同样的让民众等待结果遭受大量辐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6日上午,位于日本茨城县大洗町的一家原子能研究所设施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造成现场5名职员被暴露在辐射环境之中。其中一名50多岁男性员工吸入大量放射物质,体内辐射量超过正常界限的十倍以上。
这次事故引发了不小的恐慌,让人立刻联想到2011年3月,由一场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由于污染严重,核电站周边地区就像恐怖电影里的末日街区一样凋敝。 一些国内网友纷纷表示,为啥日本那么发达一个国家,老是核泄漏?而且茨城离东京那么近,旅游、留学都不会受到影响吗? 官方:对当地居民无影响 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大洗研究开发中心是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下属研究所。
事发当时,工作人员正在对研究中心内用于保存试验用核燃料物质的容器进行检查。容器中的内袋在工作人员打开容器时突然发生破裂,导致含有钚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从容器中飞散出来。
《朝日新闻》援引茨城县和大洗町政府相关人士的话称,事故发生后,大洗町根据当地辐射值测量点的测量数据判断,放射性物质并没有泄漏到室外,对当地居民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另据其他日媒报道,大洗研发中心在事故发生后,为确保飞散出的放射性物质粉末不泄漏到当前房间以外,首先进行了紧急处理,致使5名职员在放射性污染环境内等待了3个小时左右。
此外,据新华社驻东京分社记者王可佳介绍,因为茨城有核电站,所以当地有很多辐射值监测点。就像我们随时留意天气预报一样,附近居民也几乎天天去查辐射数据。这次核泄漏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更多的是指责研究所管理不善,并没有对辐射太过担忧。
从目前情况看,准备去日本旅游的国内民众,以及在日本留学生活的华人不必担心受到核辐射影响。
此次核泄漏事故如何发生?
据日媒报道,核燃料通常被装在一个聚乙烯制的容器中,外面再套2层塑胶袋以防止放射物飞散出来。之后,将容器整个装入另外一个不锈钢制的容器中,外盖用6根螺栓进行固定。
此次放射物泄露是因聚乙烯制容器外的2层塑胶袋破裂导致,操作员称,当时打开容器盖时感受到较强的风压,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借着强大风压飞散到房间的各个角落。
据悉,该机构并没有对核燃料定期盘点的机制,此次检查是应原子能规制厅的要求而进行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表示,此次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容器自1991年起就被存放在保管库房内,大洗研究中心在过去26年之中从未检查或确认过内部情况,也没有留下任何管理记录。
关于容器为什么会发生破裂,专家认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放射物会产生α衰变,放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与空气中其他物质的电子结合,会产生氦气。26年未曾打开,容器内可能已经积攒了大量氦气,因压力过高导致塑胶袋在打开前已经发生破裂。
核泄漏事故频发,根源在哪儿?
虽然核泄漏事故并未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恐慌,但茨城县生活环境部部长近藤庆一表示,此次事故大大损害了县民对原子能研究机构的一贯信任。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事后称,并没有事先设想到这次检查会发生塑胶袋破裂的情况。但专家认为,“钚衰变会产生氦原子核”应是工作人员所拥有的基本常识。
此外,除了26年未检查、未记录之外,在通过外部的不锈钢容器看不到内部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容器的操作也暴露出该机构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据日媒报道,除了这个已经破损的容器之外,该机构内类似的容器还有20个,今后如何应对将成为关注焦点。
日本原子能规制厅表示,近期将与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对该机构核燃料的保存状况、防止放射物发生飞散泄漏的操作步骤及防止员工遭受体内辐射的必要装备等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以判断机构本身是否存在过失和安全管理漏洞。
此外,规制厅还要求该机构尽快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再度发生的整改措施。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网友也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质疑原子能研发机构的管理方式:
这次核物质泄漏事件的本质有2点:
1.50多岁的操作员受到高水平的钚辐射
2.操作方式和步骤实在太过简陋
为什么在操作时不要求使用手套袋进行作业呢?
新泻县知事米川隆一:都26年了,什么橡胶、塑胶的也都老化了吧,有点外力肯定就破了。管理实在太不靠谱,令人无语。
说没有预想到类似事故发生,其实不就是人员失误吗!
又说什么在预计之外,想以此为借口减轻责任,日本的道德危机正在持续向不好的方向蔓延。
这就是完全没有危机管理、对策的证据。
下次一旦发生核电站事故,结果也会是同样的让民众等待结果遭受大量辐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6日上午,位于日本茨城县大洗町的一家原子能研究所设施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造成现场5名职员被暴露在辐射环境之中。其中一名50多岁男性员工吸入大量放射物质,体内辐射量超过正常界限的十倍以上。
这次事故引发了不小的恐慌,让人立刻联想到2011年3月,由一场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件。由于污染严重,核电站周边地区就像恐怖电影里的末日街区一样凋敝。 一些国内网友纷纷表示,为啥日本那么发达一个国家,老是核泄漏?而且茨城离东京那么近,旅游、留学都不会受到影响吗? 官方:对当地居民无影响 发生核泄漏事故的日本大洗研究开发中心是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下属研究所。
事发当时,工作人员正在对研究中心内用于保存试验用核燃料物质的容器进行检查。容器中的内袋在工作人员打开容器时突然发生破裂,导致含有钚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从容器中飞散出来。
《朝日新闻》援引茨城县和大洗町政府相关人士的话称,事故发生后,大洗町根据当地辐射值测量点的测量数据判断,放射性物质并没有泄漏到室外,对当地居民生活不会产生影响。
另据其他日媒报道,大洗研发中心在事故发生后,为确保飞散出的放射性物质粉末不泄漏到当前房间以外,首先进行了紧急处理,致使5名职员在放射性污染环境内等待了3个小时左右。
此外,据新华社驻东京分社记者王可佳介绍,因为茨城有核电站,所以当地有很多辐射值监测点。就像我们随时留意天气预报一样,附近居民也几乎天天去查辐射数据。这次核泄漏事故发生后,附近居民更多的是指责研究所管理不善,并没有对辐射太过担忧。
从目前情况看,准备去日本旅游的国内民众,以及在日本留学生活的华人不必担心受到核辐射影响。
此次核泄漏事故如何发生?
据日媒报道,核燃料通常被装在一个聚乙烯制的容器中,外面再套2层塑胶袋以防止放射物飞散出来。之后,将容器整个装入另外一个不锈钢制的容器中,外盖用6根螺栓进行固定。
此次放射物泄露是因聚乙烯制容器外的2层塑胶袋破裂导致,操作员称,当时打开容器盖时感受到较强的风压,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粉末借着强大风压飞散到房间的各个角落。
据悉,该机构并没有对核燃料定期盘点的机制,此次检查是应原子能规制厅的要求而进行的。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表示,此次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容器自1991年起就被存放在保管库房内,大洗研究中心在过去26年之中从未检查或确认过内部情况,也没有留下任何管理记录。
关于容器为什么会发生破裂,专家认为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放射物会产生α衰变,放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与空气中其他物质的电子结合,会产生氦气。26年未曾打开,容器内可能已经积攒了大量氦气,因压力过高导致塑胶袋在打开前已经发生破裂。
核泄漏事故频发,根源在哪儿?
虽然核泄漏事故并未在当地居民中引起恐慌,但茨城县生活环境部部长近藤庆一表示,此次事故大大损害了县民对原子能研究机构的一贯信任。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事后称,并没有事先设想到这次检查会发生塑胶袋破裂的情况。但专家认为,“钚衰变会产生氦原子核”应是工作人员所拥有的基本常识。
此外,除了26年未检查、未记录之外,在通过外部的不锈钢容器看不到内部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容器的操作也暴露出该机构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
据日媒报道,除了这个已经破损的容器之外,该机构内类似的容器还有20个,今后如何应对将成为关注焦点。
日本原子能规制厅表示,近期将与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对该机构核燃料的保存状况、防止放射物发生飞散泄漏的操作步骤及防止员工遭受体内辐射的必要装备等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以判断机构本身是否存在过失和安全管理漏洞。
此外,规制厅还要求该机构尽快汇报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止再度发生的整改措施。
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网友也纷纷在社交网络上质疑原子能研发机构的管理方式:
这次核物质泄漏事件的本质有2点:
1.50多岁的操作员受到高水平的钚辐射
2.操作方式和步骤实在太过简陋
为什么在操作时不要求使用手套袋进行作业呢?
新泻县知事米川隆一:都26年了,什么橡胶、塑胶的也都老化了吧,有点外力肯定就破了。管理实在太不靠谱,令人无语。
说没有预想到类似事故发生,其实不就是人员失误吗!
又说什么在预计之外,想以此为借口减轻责任,日本的道德危机正在持续向不好的方向蔓延。
这就是完全没有危机管理、对策的证据。
下次一旦发生核电站事故,结果也会是同样的让民众等待结果遭受大量辐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报记者朱艺艺上海报道
减持新规发布后,除了修改减持计划,拱手让出大股东位置,将减持股份转让给员工持股计划等“金蝉脱壳”的戏码,似乎有意频繁上演。
就在6月9日,因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新规”而修改减持计划的星河生物(300143.SZ),宣布了新动作。
其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叶运寿通过大宗交易减持458万股,占比1.59%。值得一提的是,两天前,这位“金针菇第一股”创始人还将1450万股协议转让给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玛西普医学的董事长徐涛。由此,后者持股6.83%,跻身星河生物前五大股东。
上述时间节点,离5月27日证监会“减持新规”细则实施仅过去不到两周。
眼花缭乱的动作背后,呈现出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被按住“命门”的微妙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5月27日-6月9日,至少70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公告减持,变动比例在0.03%-1.59%之间。
不做大股东?
6月1日,一笔超6亿元的大宗交易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梳理公告可知,东方园林(002310.SZ)股东中泰创展(珠海横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于自身资金安排的需要”,在5月31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东方园林3943万无限售流通股,减持比例1.47%,按照15.52元/股的均价计算,交易总额达6.11亿元。
中泰资管的这一举动,一方面符合新规下大宗交易“连续90个自然日减持不超过2%”的规定,另一方面,因为是大宗交易减持,也完美避开了“集中竞价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的前提条件。
让人恍然的是,通过此次减持,中泰资管持股比例由6.46%降低为4.99%,拱手让出5%的大股东地位。
对此,陆道文创董秘徐文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减持的中泰资管是一个资管计划,本来就有到期退出的选择,所以有充分的动机进行减持操作,持股比例降到5%以后,更有利于它的进退”。
“如果一些大股东或董监高通过减持,去投资一些产业,或者收购一些资产,在上市公司之外增加营收,我觉得也并不为过。”其表示。
江苏一家上市公司高管也表示,“新规之下,应该区分董监高和一些资管计划的减持行为,毕竟去年超1亿元的定增资金,纷纷开始到达解禁期”,不过他也提到,“如果是业绩相对好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般不会轻易减持。”
而另一家上市公司万丰奥威(002085.SZ)股东之一的“建信基金-兴业银行-华鑫信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则选择在新规前(5月26日)临门一脚,将持股比例下降为4.99%。
“市面上定增类基金的退出周期一般是2-3年,这类基金可能受减持新规的影响大一些。”在盈科资本董事长钱明飞看来。
无独有偶,选择“不做大股东”的还有三六五网(300295.SZ)和川金诺(300505.SZ)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6月1日,三六五网发布股东减持预披露公告,股东邢炜将从5月31日起15个交易日后一周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0.03万股(占比0.1564%),此番操作后,邢炜的持股比例将变成4.9999%。
而川金诺的股东昊天投资也在同日披露拟减持计划,若减持完成,其持股比例由5.37%下降至4.83%。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是利好消息,”钱明飞认为,“新规意味着这些大股东不能‘杀鸡取卵’,而是倒逼其专注业务,把公司做大做强。”
员工持股引发猜想
信立泰(002294.SZ)的控股股东选择了另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
6月8日,信立泰公告称,控股股东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减持861万无限售流通股,占比0.82%;受让方是第一期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包含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8人在内的不超过260人)的管理方国联证券。
这并非信立泰在减持新规后的第一次“另类”做法。6月1日晚,其控股股东就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230万股,占比1.18%。
与此同时,国联证券通过大宗交易同日买入1230万股,购买均价28.44元/股,占比1.18%。
与之类似,大华股份(002236.SZ)也在5月17日公布了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24个月。
6月1日公告显示,大华股份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全部售出,上述资管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买入4700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1.62%,购买均价16.83元/股。
而大华股份控股股东上一次减持是在5月13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傅利泉和陈爱玲在1月20日-5月11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减持7375.37万股,占比2.54%。
对此,佳浩投资创始人瞿浩则指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大股东把股份给员工,一方面确实可能是看好企业发展,所以让利给员工,当然也不排除套现的可能。”
“以大华股份为例,从企业多元化成长的角度考虑,其的确需要吸引优秀高管进驻,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后续发展,也是比较稳定和乐观的。”瞿浩认为。
6月4日,证监会再次强调减持制度规则,减持新规目的在于促进上市公司专注主业等。
徐文韬就此评价,“减持新规也许会在短期内造成市场波动,但是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还是相对有限,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稳定市场的做法”。
 相关链接
 栏目推荐
(责任编辑: 于卫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斗地主2王对j三个9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