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鹏天降雄狮裸剧照游戏升级韩信之剑怎么升级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威锋网7月10日消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战僵尸2》 如今...
威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
近日,开发商 Esquilax Games ..
说到方块游戏,相信有很多朋友应该还会记得 Gavina Games 早...
威锋网7月10日消息,《植物大...
近日,开发商 Esquilax Games ..
说到方块游戏,相信有很多朋友应该还会记得 Gavina Games 早...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再吸金!SE推出《最终幻想:全员勇者》钥匙扣
您需要通过验证再能继续浏览 3秒后开始验证
威锋旗下产品
Hi~我是威威!
 粤公网安备 11号
新三板上市公司威锋科技(83655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Powered by Discuz!404 Error 这个.. 页面没有找到!!!_菜鸟学院
Sorry..页面没有找到!
似乎你所寻找的网页已移动或丢失了。
或者也许你只是键入错误了一些东西。  目录  第一卷 悍妇舞权  天生龙子  人彘  萧规曹随  牛皮吹破:樊哙  刘盈很忙  未必是解脱  王诸吕  少帝的身世之谜  赵王的悲剧  朱虚侯刘章  悍妇暮年  第二卷 孝文践祚  决战  谁主沉浮  新君上任  绛侯让贤  第三卷 无为而治  南国不太平  二贾谏君  强宾压主  冒犯天威  虚惊一场  淮南王的冬天  史上第一汉奸  圣朝疑案  智囊晁错  豪才薄命  缇萦救父  冯唐未老  改元前后  汉宫中最得志的人  转危为安的晚景  天颜陨落  看到以上的目录,相信大家已经知道我写的是谁了,他便是我们比较熟悉、仁慈孝悌、政绩卓越,而几乎没有人为他单独作传的汉文帝刘恒。在这里,我将刘恒评价为“被埋没的圣人”,绝对不是哗众取宠来的,而是以事实为依据说话。刘恒无疑是个非常伟大的帝王,但由于他的孙子汉武帝风头太盛,加之他在位时期无为而治、少兴兵戈,使得他的名头远不如其他圣君那样响亮。所以,市场上关于刘恒书籍相对而言比较少。  除此之外,很多作者不单独为刘恒作传的原因,实在是因为他的本纪内容太少,而同时期的史料也比较少,根本无法构成一本书。本书的内容当然也有限,只有十五六万字,但写得比较系统详细,连祭祀之事也没有放过,颠覆刘恒在荧屏中的形象,以通俗幽默的言语为主,重要之处例举原文加翻译,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尽量使文章更有趣味,尤其值得历史爱好者阅读。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史记索隐》、《剑桥秦汉史》、《秦汉史》(林剑鸣著)、《秦汉史》(吕思勉著)、《秦汉史》(翦伯赞著)、《两汉记》、《西汉会要》等等。
楼主发言:262次 发图: | 更多
  明天晚上正式更新,书的初稿已经完成,但还需要润色一下,你们说我是从最后一章开始(最后一章对刘恒盖棺定论),还是直接从第一章开始?
  @浪迹zty 1楼
21:53:24  明天晚上正式更新,书的初稿已经完成,但还需要润色一下,你们说我是从最后一章开始(最后一章对刘恒盖棺定论),还是直接从第一章开始?  -----------------------------  最后一章吧,那样过瘾。
  留个脚印
    这是清人绘画的刘恒,样貌仁慈,眉宇间不乏英气,漂亮的胡须,也有点儿霸气。    这是陈键锋饰演的刘恒,整个一奶油小生,感觉刘恒是个文弱书生,只会谈情说爱一样。
  允冠百王  开篇之前,我们先来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在文治德行上与刘恒来个简单的PK:  秦始皇横扫六国,北伐匈奴,平定百越,功不可没,但其穷奢极欲,为人残暴,迷信贪生,显然不能与刘恒争夺圣人天子的头衔。尽管当今有许多自以为是的人,主观臆断汉朝统治者抹黑秦始皇,而替秦始皇的残暴不仁做辩护,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赞秦始皇是仁君。所以秦始皇尽管有千古一帝的美誉,但也绝不可能与圣人天子挂钩。  汉高祖刘邦,毛泽东口中最厉害的封建皇帝,其为人傲慢,不讲礼节,虽以仁义为旗号灭秦,但也有残酷暴戾的一面,其文治德行明显比不上其子刘恒;汉景帝刘启,以及后来汉昭、宣二帝,他们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帝王,但与刘恒相比还是有段差距,这个相信没有人有异议;至于威名远播的汉武大帝刘彻,其功绩自不待言,但他的缺点也不少,穷奢极欲,多疑嗜杀,喜好方术,真该向他的爷爷刘恒好好学习。  东汉时期,有个“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刘秀,这确实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帝,但他的儿子、孙子不如刘恒的,他开创的光武盛世也难以与文景之治比肩,出生于商人地主的他相对而言太过维护商人地主的利益,迷恋谶纬之术终生不悟,这都是他比不上刘恒的地方;至于他的儿子汉明帝、孙子汉章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帝王,但是,连光武大帝都比不上刘恒,这爷俩就可以一边凉快去了。  三国时期,魏武曹操、魏文曹丕、昭烈帝刘备、大帝孙权,不论是个文治还是德行上,都比不上刘恒;至于孙皓、刘禅之流,我把哥俩例举出来都是个错误,诸位原谅我的疏忽大意吧。  两晋南北朝的皇帝我不想说,基本上都是混蛋,好不容易出现个别出色点的皇帝,但毛病也不少导致下场悲凉,比如前秦苻坚骄狂自大,淝水一战,把自个都输没了(为后秦姚苌所杀),又比如宋文帝刘义隆,虽有元嘉之治的美名,但在急于建功草草北伐,失败后,被他儿子给宰了。  隋朝只有两个皇帝,隋文帝无疑是个优秀的帝王,但他极度惧内,不善控制情绪易暴怒,用刑也比较严酷,又不辨诸儿贤愚、家庭教育失败,与刘恒相比还有所差距;隋炀帝杨广的话,其实这哥们儿是个文艺青年,还曾领兵灭陈,虽没有有的人想象的那样废物,但也绝不可能有某些人所说的那样英明,总之与刘恒相比他还差得远。  唐代,唐高祖李渊其实是个神箭手,建立唐朝他确实功不可没,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堪,但如果我说他在文治德行比不上刘恒,我想应该没有人反对;唐太宗李世民,如果哪位不认识他绝对是文盲中的极品,受人万千少男少女大叔大妈爷爷奶奶鄙视的对象。这位千古明君的优点数不胜数,但他杀兄夺嫡,逼父退位,晚年沉迷丹药,如此种种,使他不可能夺走刘恒圣人天子的美誉;唐高宗武则天夫妻俩,前者文弱惧内,后者杀人如麻,不及刘恒明矣;唐玄宗李隆基,这哥们儿色得要死,儿子的老婆他也抢,但他开创的开元盛世足以与文景之治比肩,然而到了后期他沉湎女色,任由外戚奸臣擅权,致使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国力从此一蹶不振,有大功亦有大过,还是比不上刘恒;唐宪宗李纯,把他例举出来就是让有的朋友知道,原来唐玄宗之后唐朝还有明君,但他绝对不可能超越刘恒。  五代十国时期,混蛋的皇帝比较多,比如和儿媳上床的朱温,又比如认契丹人做爹的儿皇帝石敬瑭(关键是他那个爹辽太宗耶律德光比他还小九岁),但也有比较出色的皇帝,比如后周世宗柴荣,这位同志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其文治武功都非常杰出,可惜英年早逝,让赵匡胤这家伙捡了个便宜,然而他在文治德行上还是比不过刘恒。  两宋时期,宋欺负孤儿寡母,重文轻武祸害百年,文治成绩不算一流。不过他武功不错,算是皇帝中的武状元吧,但要是想当圣人天子的话,老赵啊,我看你还是去睡觉吧,做梦有可能;宋之后,除了太宗、仁宗等少数帝王外,其他的在文治德行上刘恒基本上可以甩他们几条街。尤其是所谓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就你那样子,都被金军吓得生不出儿子了,就不计较你小子杀岳元帅的罪孽,也与圣人二字靠不上边,“阉人”倒还挺适合形容你的。  蒙元时期,一代天骄滥杀无辜,算了,这个时期没什么好说的,一群基本处于半野蛮状态的皇帝,和他们谈什么圣人天子,这不开国际玩笑吗?但不得不说,这时中国的科学、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  明朝,洪武帝朱元璋、永乐帝朱棣都是戎马天子,其战绩自不待言,驱逐鞑虏也功不可没,但爷俩都一副德性,多疑嗜杀,评价他俩为雄主倒是公允,但确实谈不上什么圣人天子。有人怀疑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这不扯淡吗,你看他在杀人方面多像他爹啊(呵呵)!、成祖之后,明高宗、宣宗都还可以,但也不足与刘恒比肩;至于明朝后期的皇帝,大多混蛋,但也大多不蠢,这才使得明朝有二百七十六年国祚。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说清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堪称圣人天子,这话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至于康乾二帝,别因为仇视丧权辱国的晚清政权,就带着有色眼镜贬低他们,爷俩发展小农经济还是有功的,平定叛乱也是有功的,但其目光短视,闭关锁国,确实遗毒百年,祸害中华。除此之外的清朝皇帝,大多蠢,但也大多比较勤政,加之君主专制程度空前绝后,所以清朝有二百六十八年国祚之长,但其中没有一个皇帝能与刘恒试比高。  当然,在以上值得一提的帝王中,有许多为也有高过刘恒的地方,要比文治武功的总成绩估计刘恒难进前五强,但所谓“圣人皇帝”,主要是强调皇帝的德行与文治,而不是靠伏尸百万换来的血淋淋的武功,这样刘恒在诸皇中独占鳌头无疑无愧。  至于我的评价是否公允?欢迎诸位进一步对刘恒进行了解。
  竟然还没人提出异议?
  天生龙子  楚汉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汉王刘邦率领五十六万诸侯军,意气洋洋,不可一世,大有一举歼灭西楚霸王项羽之势。然而战不遂人意,狷狂自大的刘邦攻入西楚首都彭城后,“尽收其美人宝货,日置酒高饮(意思是说,老刘抢了小项的女人和钞票,还天天霸占着他的别墅开Paty)”,结果被项羽的三万大军杀了个出其不备,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铩羽而归。  汉军遭此大败,损失惨重,致使与刘邦结盟的各路诸侯王皆背汉投楚,这无疑使重创未愈的汉军雪上加霜。这个时候,有一个叫魏豹的诸侯王也想与刘邦划清界线,投奔到他以为更有前景的项羽阵营中去。  魏豹者,原战国时代魏国王族的后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王N代,或者说高干子弟。不过这位同志运气不怎么好,秦始皇横扫六国,掳魏王假而废魏国为郡县,让他这个王N代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贫一代,或者说沦为没落的贵族子弟。当时魏豹的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你嬴政就算要吞并我们魏国公司,我老魏作为该公司的股东兼资深员工,你起码得安排我重新就业吧?怎么能够吞并我的家族企业还炒我鱿鱼呢?  于是,当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以星星之火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时,胸怀国仇私恨的魏豹便与他的兄长魏咎投奔陈胜。其后,魏豹与其兄魏咎攻拔魏地二十余城,重建了魏国政权,其兄魏咎被陈胜封为魏王。陈胜败亡后,魏咎纵火自焚,魏豹化悲痛为力量,随项羽一同斩将夺旗杀入关中,因功被项羽封为西魏王。在这以后,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掩其不备而挥师平定三秦,魏豹顺势投入刘邦的阵营,随他一同杀入彭城。  刘邦在彭城遭遇滑铁卢,损兵折将,五十六万大军所剩无几,后来虽取得荥阳保卫战的胜利,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为求自保的魏豹自然想叛汉附楚。但我认为他当时也曾犹豫过,脱离刘邦真的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吗?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使他坚定了叛汉的决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当魏咎死后魏豹自立为魏王时,有个颇善相面的人对他说,你有个老婆生的儿子将来是天子。此相面者名叫许负,此人是当时的相面名家,她所指的魏豹的老婆被称作薄姬。薄姬者,此女和魏国王族也有血缘关系,她是其父与魏宗室女魏媪私通所生。魏豹称王时,魏媪将薄姬送入魏宫,攀上了一段有血缘关系的亲。后魏媪让许负给薄姬相面,许负声称薄姬当生天子。魏豹得知这一消息,窃喜,我老婆生的儿子为天子,那俺老魏岂不是天子他爹?然后他再瞅瞅薄姬的肚子,小样,这比他娘的飞机场还飞机场,看来俺儿子的天子之位该是俺老魏传给他的。
  于是,自以为该当创业者的魏豹毅然决然地“背叛”刘邦,先是保持中立,后来发展到联合项羽攻汉。刘邦闻知魏豹已反,刚开始并未派兵攻打,而是派郦食其劝说他回心转意,企图化干戈为玉帛。不料魏豹拒绝得十分干脆:“季哥(季是刘邦的字,其后的人物对话也多以哥相称呼,这样既没有篡改历史,也显得贴近生活更有趣儿)为人傲慢而喜欢侮辱人,骂诸侯和下级干部就像骂奴才一样,我不想再到他那里上班了。”  明白人都知道,这不过是魏豹拒绝投汉的一个借口而已,虽不能说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在内,但至少不是促使他叛汉的导火索。在魏豹看来,抛开当今世界羽哥最牛的形势不说,你刘邦如此傲慢不可一世,在你手下打工就会当一辈子小弟,而我老魏是要当创业者的,是要让我和薄姬妹妹的宝贝儿子当天子的,和你刘邦混当天子是痴心妄想,当孙子倒十有八九。但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大声宣告自己的理想,不然第一个揍他的恐怕就是他的新任盟友项羽,于是只得以刘邦不文明为借口拒绝投汉。  刘邦见魏豹反汉态度强烈,当即以韩信为左丞相,领曹参、灌婴率大军征讨魏豹。魏豹也许在行军作战方面不是菜鸟。甚至还挺有几分小本领的,攻下魏地二十余座城可为佐证,但无奈他遇到的是个军事奇才,这就使他注定只能从一统天下的残梦中惊醒,回归汉营老老实实的当个所谓的孙子。韩信是在汉二年八月之后开始伐魏,于当年九月便已俘虏魏豹传送荥阳,后悉定魏地而置河东、上党、太原三郡。  魏豹既已被汉军所俘,刘邦出人意料的赦免其罪,但他的女人(至少一位)却被送入汉宫织室。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被预言当生天子的薄姬。所谓织室,即宫中的丝织作坊,薄姬可能被刘邦送去搞纺织工作去了。  不知道魏豹这时有没有恍然大悟,薄姬妹妹可能会和季哥组成幸福的一对,那么她生的儿子就是季哥的儿子(如果我不和她藕断丝连的话)。如果薄姬妹妹当生天子的预言可信,是不是意味着季哥将来可以当皇帝?不得而知。只知道魏豹自此以后老实许多,史书上也没再提及他嚷嚷着要当天子他爹什么的,然而他最终却仍然不得善终。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刘邦被项羽围困荥阳而设计脱身后,留下魏豹与周苛等人守城。周苛此人对刘邦极为忠心,后来项羽以三万户引诱他投降也不能如意,他宁愿受项羽烹杀酷刑而死。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大忠臣的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他认为不能与魏豹这种当作叛徒的人守城,于是就把他一刀剁了,剁死了。  也许,魏豹在临死之前还纳闷,这不科学啊,我应该和薄姬妹妹重新好上,然后再生个七八斤的大胖小子,待创业成功后将皇位传给他,怎么可能提前和人类说拜拜?于是对周苛说,是季哥要你来杀我的吗?有没有搞错,我不应该死的呀,你怎么这么霸道改老天爷写的剧本,你要不爱演你可以去死啊!实在不行,你也得先和上面商量好吧,没事做剧霸干什么!快把我放了!
  这当然只是个段子,诸位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但千万别把它当历史。  话说魏豹死后,刘邦有一次进入织室,与薄姬邂逅,见她生得姿容秀美,就下诏把她纳入后宫。自此,刘邦与薄姬果然组成了一对,但却不是幸福的一对,因为这个时候老色鬼正迷恋戚夫人,所以一年多没有和薄姬行过夫妻之礼。  薄姬年少时曾与官夫人、赵子儿是闺蜜,当初姐仨相互约定:“先贵无相忘”。意思是说,咱姐仨感情深得可以一口闷,将来不论谁先富贵,都不要彼此忘掉对方。记得当年陈胜在卖苦力的那会儿也说过这话,结果他的同伴都笑他是个二货痴心妄想,你小陈就一穷棒子,没被城管砍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飞黄腾达?你还是该干吗干吗去,别在这发“梦疯”!无独有偶,薄姬也因为这个约定被人嘲笑过。  薄姬是个善良的女人,也许年少时太过单纯,使她没有看清管、赵二人的丑陋面貌。当薄姬正被刘邦冷落而郁郁寡欢时,管、赵二位妇人却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可姐俩却并没有履行当初的约定。不仅如此,他俩还讥笑当初的这个约定,似乎在拿薄姬的不幸寻开心。而这一切,恰巧被坐在河南宫成皋台上的刘邦听到。  于是,刘邦向他们询问其中原因,管、赵二妇据实以答。刘邦闻言惨然,顿时同情起薄姬的遭遇来,当天就召她与自己共寝。说来也巧,薄姬在被临幸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个奇怪的梦,据说她梦见苍龙盘踞在她的腹部。薄姬见到刘邦后,连忙将这个梦告诉他,刘邦说:  此贵征也,吾为女遂之。(《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  薄妹妹,这是显贵的征兆呀,季哥就为你成全了吧!于是,接下来就是少儿不宜了。  薄姬自此次被刘邦临幸后,就很少再见到刘邦,仍免不了失宠的悲剧。然而也就是这一次临幸,彻彻底底的改变了她的命运,因为他因此而孕育了一个男孩儿,即本书的主人翁“被埋没的圣人”刘恒。刘恒的出生多少有点玄,但相比起他爹“其母与神龙交而生”要靠谱得多,也许这确实是史实(不排除他后来为了神化自己而编造这个故事的可能)。尤其是薄姬梦“苍龙据腹而生刘恒”,我认为这事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我妈当年怀我的时候就梦见了蟒蛇(哎,您说您当年要梦的是龙,我还至于这样没出息吗,呵呵)。  俗话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薄姬虽然不得刘邦生前宠幸而不免伤神,但也正因为如此,她比被刘邦宠幸过的女人有更好的结局。汉十一年刘邦平定代地,封刘恒为代王,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薄姬将来可以成为代王太后,安享晚年。可是,意外偏偏就降临到她身上,只不过这个所谓意外不是悲剧,而是她的儿子被朝臣拥立为天子,她也因此成了名符其实的皇太后。而促使薄姬能成为皇太后的关键就在于,她不被刘邦生前所宠幸,所以刘邦去世之后,毒而妒的吕雉没有加害与她。  这一点,是刘邦生前的宠妃戚夫人梦寐以求的,然而她的心愿是否能达成?地球人都知道,不能,而且其下场还相当的悲剧。缘于此,让我们将镜头转向戚夫人,从汉高祖刘邦去世时说起。
  人彘  汉十二年四月(公元前一九五年),汉高祖刘邦驾崩,享年六十二岁。  刘邦驾鹤之后,留下了一位文弱的太子,和一群年幼的孩子;留下了一位强势的老婆,和一群楚楚可怜的小妾。那位文弱的太子,即汉惠帝刘盈;那位强势的老婆,即汉高后吕雉。在那群年幼的孩子中,以三子赵王刘如意最得刘邦生前宠爱,曾有废刘盈而立他为太子的念头;在那群楚楚可怜的小妾中,以戚夫人最受刘邦生前宠爱,常常与她欢歌载舞,缱倦缠绵。  在这两子、两伴侣中,刘盈与吕雉、刘如意与戚夫人分别是母子关系。在刘邦生前,戚夫人曾自恃受宠,屡次怂恿刘邦废除太子刘盈,而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此外,她年轻貌美善歌舞,而吕雉的青春早已葬送在战火中,因此刘邦常亲近戚夫人而冷落吕雉。吕雉虽然已人老珠黄,但毕竟也是正值盛年的女人,他也渴望得到丈夫刘邦的关爱。戚夫人的夺宠,无疑使她心生嫉妒;而戚夫人的恃宠而骄,欲撼动她唯一的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更是令她恨得咬牙切齿。如此,新仇加旧狠,刘邦一旦撒手人寰,戚夫人母子岂不危矣?  果然,就在刘邦驾崩的当年,吕雉没有让戚夫人随刘如意前往封地赵国,而是对她采取了特别行动:  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  吕雉升级为皇太后,就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宫,把她一头乌黑的秀发踢掉,脖子上戴了铁圈,穿上红色的囚衣,让他舂米做苦役。  估计戚夫人当时也就三十多岁的人,贵为天子的宠妃,不说仍然貌若天仙,但至少是风韵犹存。如今吕雉给她做了个新发型,穿上一身连鬼都怕的红囚衣,还搞个宠物铁圈戴脖子上,整个一非主流、洗剪吹,如此这般,对任何一个女人的打击都是无比沉重的,更何况曾显赫一时的大美女了。  缘于此,戚夫人终日以泪洗面,舂米之余,就唱伤情歌曲: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当谁使告女。(同上)  儿子贵为诸侯王,而妈妈却成为了别人的奴仆,每天从早到晚就是舂米,也不让我煮个饭,终日与死亡为伍。儿啊儿,咱娘俩之间相隔三千里,我该派谁告诉你我的悲惨处境啊!  在戚夫人的内心深处,她希望有人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告诉儿子刘如意,希望刘如意能够救他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事与愿违,刘如意不仅不能拯救他的母亲,反倒因戚夫人的这首歌词,陷入死亡的危险之中。  当时吕雉听到这歌,怒不可遏,就对戚夫人说:“你个死贱人,怎么着,你还想靠你儿子咸鱼翻身吗?”  于是,吕雉下令召刘如意回京,企图将他谋杀于宫廷之中,彻底断了戚夫人找儿子当救兵的念想。  刘如意当时年幼,刘邦生前以周昌为赵相辅佐他。周昌者,大忠臣周苛的堂弟,其人忠而敢“犯主”,曾斥责刘邦与桀纣无异。刘邦让他做刘如意的丞相,可见其对刘如意的宠爱与他安危的担忧。周昌听说吕雉要召刘如意入京,知道老寡妇欲对刘如意不利,所以不让刘如意赴京。吕雉先后派出三路使者,周昌始终坚持不让刘如意赴京。  吕雉不达目的不罢休,周昌就直言对使者说:“当初季哥把赵王托付给我,我当然要对他负责。我周昌不是傻子,吕太后不喜欢赵王的生母,想把赵王骗入京城后杀了他们母子,我绝对不会让他得逞的。况且赵王现在正抱病,也不可能奉召入京。”  吕雉闻言,怒上心头,但也不敢奈何周昌。吕雉不是没有处决周昌的能耐,而是周昌这人是根硬骨头,他当初连刘邦都敢骂,今日还会怕你区区一妇人不成!尽管吕雉绝非一般妇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吕雉如果使用暴力手段对付周昌,不但不能够使这个铁一样的汉子屈服,反而会暴露出自己的歹毒之心,那样必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谋杀刘如意之事,恐怕就得难上加难。
  急中生智之下,吕雉决定先召周昌入京,然后再图谋杀刘如意。周昌身为汉臣,如果吕雉以朝廷要事为借口召他,他自然没有任何理由推脱。就这样,怀着对刘如意安危的忧虑,周昌忐忑不安地上路了。  周昌抵达长安后,吕雉马上派人召刘如意入京。刘如意当时年已十四岁,刘邦曾夸他长得像自己,按理说他的智商应该不会“欠费”,可结果却出人意料,他竟然答应随使者入京。我想,这其中也许有难以言表的苦衷吧,母亲远在千里,久别未逢,他当时虽未必知道母亲正饱受奴役之苦,但思念母亲的心情必然是有的。  在刘如意抵达长安之前,汉惠帝刘盈得知母后对刘如意不满,就亲自到霸上迎接他,并与他一同进宫。刘盈此举,放在帝王之家确实难能可贵。你要知道,刘如意曾威胁到他的太子之位,难道他就不担心刘如意将来觊觎他的皇位吗?我想他是不担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好人。  刘盈是个好人,他是刘如意的好哥哥,同时也是吕雉的孝顺儿子。身为孝子的刘盈,不可能以天子的权威压制母亲的所作所为,况且他也未必能使这个男人婆似的母亲屈服。而身为好哥哥的刘盈,又必须保护他的弟弟,使他免遭母亲的伤害。于是,刘盈只得亲自承担起保护刘如意的工作,与他一同饮食起居,不给吕雉任何谋害刘如意的机会。  做皇帝能做到如此,对威胁过自己太子之位的异母弟友悌有加,刘盈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皇帝,没有之一。我们在为刘如意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之余,也不禁要为他拥有一位孝悌仁爱的兄长表示祝贺,毕竟这样的异母兄长在当代社会也屈指可数,更何况是充满着尔虞我诈的古代帝王之家。  由于有了刘盈的贴身护卫,吕雉虽然想暗杀刘如意,但始终找不到可乘之机。然而,谁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脚步,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汉惠帝元年十二月,刘盈清晨出宫打猎,因为刘如意年幼,不能早起而没有跟随。吕雉听说刘如意独居宫中,就派人拿毒酒将其鸩死。刘如意当时年满十三,他不可能没有意识到吕雉对他暗藏杀机,既然如此,他为何要饮下吕雉送来的毒酒呢?也许他当时并不知道此酒为吕雉所送,所以放心大胆地饮用。但我认为更可能是吕雉派人强迫他喝下的,因为他既已意识到吕雉要杀自己,必然会对旁人送来的饮食有所警惕,说他拒饮生人所备之酒是很符合情理的。
  不错不错,是该顶一下。
  @浪迹zty 6楼
19:16:44  竟然还没人提出异议?  -----------------------------  没有异议。
  话说黎明时分,刘盈射猎归来,发现刘如意早已浑身冰凉,魂荡九天。刘盈得知弟弟的死讯,他肯定知道是何人所为,他有没有朝吕雉发怒不得而知,但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的痛苦,肝肠寸断。  刘如意遇害之后,吕雉将淮南王刘友,即刘邦的第六子,迁为赵王。赵相周昌,因为不满吕雉的所作所为,托病不朝,直到三年后抱憾而终。  吕雉早就想对戚夫人下手,但她必须先除掉刘如意,因为如果让刘如意活着,待他长大成人之后,得知母亲为吕雉所害,难免会起兵讨伐她。尽管凭刘如意的实力,未必是汉中央军的对手,但小心驶得万年船,防范于未然总是好的。现在刘如意已死,等待着戚夫人的,只有更为残酷的折磨。  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吕雉这婆娘真狠,估计是更年期到了,有点丧心病狂。你作为一个老女人,不懂得怜香惜玉也就算了,妒忌戚夫人的娇容我也忍了,可你怎能干出如此残暴不仁,令人不寒而栗的禽兽勾当!将一个能歌善舞的美少妇挖眼,砍断她的手脚,将她的耳朵弄聋,灌她喝哑药,然后再将她扔入猪圈中,还给她起个“人彘”的绰号来羞辱她。所谓彘,即猪的意思,人彘便是人猪。吕雉如此折磨戚夫人,意思是说戚夫人虽然是个人,但被老娘高超的整容术修理后,已经变成了一个半人半猪的怪物了。  当时人是迷信的,吕雉在残忍的虐待戚夫人时,难道就没想过百年之后见到刘邦,他会一巴掌把你拍在墙上想抠都抠不下来?或许她以为刘邦功高盖世,而自己罪孽深重,晏驾之后不可能相遇在同一地点,刘邦应该在天堂,而她则浪迹在第十八层地狱。那样,她就又能找到乐子了,玩爬楼梯的游戏,从第一层爬到第十八层,然后被鬼差一棍子敲下来,接着爬,上来,敲,下来;上,敲,下……无限循环,多好玩儿啊!  当然,这只是戏谑之言,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懑罢了,诸位没有必要当真。但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诸位必须当真。
  吕雉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她做了丧心病狂的残暴之事后,不仅没有丝毫羞愧的表情,反倒意气洋洋,邀请亲生儿子刘盈去观看所谓“人彘”。当时戚夫人被折磨得面目前非,连刘盈也无法辨认,估计一开始还真当她是头“不走寻常路”的小猪。后来他经过询问才知道,所谓人彘乃是父亲生前最疼爱的戚夫人,不禁失声痛哭,泪雨沾襟。自此以后,刘盈大病一场,一年多不能起床。事后,他心如死灰,派人对吕雉说:  此非人所为也。臣为太子,终不成治天下。(同上)  这事儿根本就不是人干的!我作为太后的亲生儿子,她做出如此反人类的事,而我不能够及时劝阻,我也是有罪过的啊!身为人子,却容许母亲犯下这样的罪孽,我还有什么资格治理天下!我对不起父皇的厚望啊!  从此,汉惠帝刘盈终日饮酒淫乐,不理政事,以此来麻痹自己,身体也一天天的抱恙起来。  刘盈的不幸遭遇,不免令人产生些许同情,但在同情之余,仍然要对此有个理性的认识。北宋名臣司马光读史至此,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感慨:  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安有守高祖之业,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残酷,遂弃国家而恤,纵酒色以伤生!若孝惠者,可谓笃于小仁而未知大宜也。(《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  身为人子,爹妈有错误,理应劝谏,而不是听之任之。如果爹妈不听劝,你丫就死磕,不断地在他们面前鬼哭狼嚎,他们一心软没准就会改过。反观之汉惠帝刘盈,仅仅因为受不了他妈的残暴,就抛弃他爹的事业,纵情声色,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刘盈这样做,是注重小仁小义,而不懂天下大义啊!  平心而论,司马光老先生的这番评论,还是比较中肯的。在我看来,刘盈之所以行此反常举动,关键还在于他太过仁弱,太过孝顺,甚至有点儿愚孝的感觉。前者使他心理承受能力不佳,后者使他不敢向泼辣的母亲提出抗议。但必须言明的是,仁弱之人虽接受不了暴戾的恶行,但并不代表承担不起治国(休养生息)的重任。此外,说刘盈完全没有劝谏过吕雉,恐怕也未免太过臆断,只不过史书没有记载而已。我看恰恰是因为他屡谏不成,而吕雉不仅不收敛反倒还要责骂他,这才使他内心一度崩溃。  刘盈仁孝柔弱,但并不愚蠢昏庸,虽然他被吕雉伤得很深,但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荒废政事。他与后世晋惠帝不同,那傻小子整个一大脑接触不良,幼儿园小朋友的智商。刘盈是刘邦与吕雉的亲子,从基因方面分析,他不可能是个。至于说他仁弱,这可能是返祖,和他爷爷太公一个性格。  刘盈还是有些能耐的。  事实上,在刘盈在位的七八年中,吕雉虽然张扬跋扈,但并没有夺走儿子的皇权。这一点,后文中自会言明。史书上关于刘盈的记载比较少,但这并不代表他在受吕雉的打击后,就完全丧失了治理国家的信心。因为汉初采取无为而治的政治方针,而且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加上刘盈在位时间短,他的某些行为还记载于别传中,所以导致他的本纪中内容较少。如果仅凭本纪内容少和只言片语的史料,就断定刘盈几乎没有理政,那他的侄儿汉景帝刘启的本纪内容也少,岂不是证明汉景帝也荒废政事?显然不能。  说刘盈自受打击之后,不是一个勤政的黄帝,这倒与历史相符。《史记》说他“不听政”未免太过夸张,理解成不常听政或许更恰当。刘盈不常听政,除了身心略有颓废外,还有其他的原因。汉初无为而治,君主无须过分干预民事,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老爸留下了一批忠臣能臣,皇帝根本就不需要太过操劳国事。  但令人可惜的是,这批名扬千古的忠良股肱之臣,如萧何、曹参等,毕竟年岁已高,恐怕将不久于人世。
  萧规曹随  人彘事件终于结束,尽管此事给刘盈带来的伤害与阴影终生无法抹灭,但我也不可能总陪着他煽情。情这个玩意儿煽多了容易出事,关键是木已成舟两千年,多悲多痛也无益。戚夫人及刘如意的凄凉下场,令人不得不为之伤感,如果用诙谐甚至调侃的语气讲诉,总觉得对逝者不敬。刘盈虽然不幸,但相比于戚夫人母子,还是要幸运得多。  贤弟已殁,仁兄珍重。刘盈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很有存在的价值,至少于刘肥而言是如此。  汉惠帝二年十月,刘邦的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来朝,与刘盈、吕雉一同宴饮。人不风流枉少年,刘邦早年落魄时也不忘这句“至理名言”,和一个姓曹的女人好上了。曹姐姐的相貌如何不得而知,反正把血气方刚的刘邦弄上了床,完了还生下了一下大胖小子,也就是今天的齐王刘肥。  也不知道刘邦当时咋想的,把人女孩子的肚子弄大了,却没有将她明媒正娶迎入刘家。也许是曹姐姐的爹妈看不上落魄无赖的刘邦吧。所以说人的眼光确实很重要,若当时曹家允许刘邦将曹氏迎娶回家,将来的皇位可能就没刘盈什么事了,有没有刘盈这个人都尚未可知。曹氏一族,自然就会因“曹皇后”而地尊位贵,享尽时间荣华富贵。  因为刘肥的母亲属于参加工作早,但长期以来未转正的副职员工,所以尽管他贵为皇室长子,估计年龄都可以和二妈吕雉配对了,但仍就无缘于太子之位。不过刘邦待刘肥挺不错的,封他为齐王,封地共七十二城,凡是说齐语的都归他管,毕竟刘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刘邦的独子,使他与刘邦结下了非同一般的父子关系。从刘肥的谥号来看,他应该是个仁厚懂事的孩子,年幼时常以一颗纯朴的童心,在刘邦失落不快时给予慰藉,所以刘邦觉得很有必要善待这位孝顺的长子。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作“继母多无耻,二妈更下流”,吕雉这个二妈是无耻兼下流。她下流的那点破事儿咱暂时不说,主要是那玩意儿证据不是特充足,但她所犯的无耻之事正史上都明摆着,这个咱们可以说个痛快!  回到前文,刘肥与吕雉、刘盈娘俩一同宴饮。汉惠帝刘盈认为刘肥是他亲哥,所以忽视自己的帝王之尊让刘肥坐上座,一切都按照家人的礼仪行事。这个刘盈越发可爱,自古帝王之家就只有父子之礼,哪管什么兄弟之情,有时甚至连父子之礼也可以抛弃。兄弟之间关系再亲近,也不至于当皇帝的面坐上座,但仁厚善良的刘盈不介意。在一旁的吕雉看不下去了,就令人斟两杯毒酒摆在刘肥面前,傻小子,给你二妈我祝个寿,不然小心老娘发飙!
  曹氏是寡妇吗?
  看着不错的
  @笑傲GUHOI
23:04:00  曹氏是寡妇吗?  —————————————————  应该不是,史书上没说。  
  估计刘盈已察觉到母亲的不友善,在刘肥起身准备敬酒祝寿时,他连忙端起其中一杯毒酒,也准备向吕雉祝寿。人言“虎毒不食子”,吕雉虽然是个残酷暴戾的婆娘,但也不忍心毒杀自己的亲生骨肉,况且这对她百害而无一利。于是,在担忧之下,她连忙打翻刘盈的酒杯,不让他敬酒祝寿。  刘肥也不是傻子,见此情形,怀疑吕雉对他不利,于是不敢再饮,假装醉酒而离开。事后,他向人打听这事,才知道吕雉递给他的是毒酒,估计吓出一身冷汗。刘肥得知吕雉有害他之心,惊恐万分,担心自己不能够活着离开长安。  齐国有位内史名叫士,其官职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省会市市长,不知何许人也、生辰八字、婚姻前程,反正他当时和刘肥一起入京。看到领导忧心忡忡,他就献上一计:“太后只有皇上和鲁元公主,如今肥哥有七十余座城的封邑,而公主只有几座城,肥哥为什么不拿出一个郡的封地献给公主呢?那样太后肯定高兴,觉得你这个儿子比孙子都会做人,到时候就不会为难你了。”  刘肥估计在想,这个主意倒不错,我那个二妈比母老虎还母老虎,不把她喂饱他就会四处咬人,哥哥我虽然名字叫肥,但也经不起他一顿狂咬啊!于是乎,刘肥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于是齐王献城阳郡以尊公主为太后。(《汉书》卷三十八《齐悼惠王传》)  这个“傻小子”,为了阻止母老虎发狂咬人,搭上城阳郡不说,还尊鲁元公主为齐国王太后。鲁元公主是吕雉的女儿,属于刘肥的异母妹,结果刘肥反倒尊她为太后,这辈分太乱了,不忍直视(注:集解如淳曰:张敖子偃为鲁王,故公主得为太后。我认为此说法有误,张偃被封为鲁王是刘盈死后的事,所以刘肥肯定不是尊鲁元公主为鲁王太后)。  吕雉也不管辈分什么的,只要你能满足她的心愿,就是以她女儿为祖宗也没关系。于是欢颜悦色,答应刘肥的请求,并在长安齐王府邸设宴,与他尽情欢饮。刘肥看到母老虎满脸笑容,悬着的那颗惊心也安然落下,洗盏更酌,好不快活。最终,吕雉不追究刘肥所谓的过错,刘肥得以平安无虞地返回齐国。
  这年,汉朝相国萧何病重。  萧何贵为相国,实际上是在干丞相的活,因为刘邦为了尊崇他,所以将丞相改为相国。萧何发迹之前,与曹参的关系很好,说他俩之间是铁哥们儿,应该不算过分。等到汉朝建立,哥俩分别居相国、将军要职时,可能因为工作上的摩擦吧,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  然而萧何并不因此而打击报复曹参。他病重时,刘盈亲自前去探望病情,并向他询问后事:“何叔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接替您的位子?”  在此多嘴一句,萧何病笃,刘盈亲自探病且询问其接班人,这便是他关心国事的表现之一。  萧何回答得比较含蓄:“知臣莫若君。”了解臣子的莫过于君主。  刘盈若有所知,说:“参叔怎么样?”  萧何深感欣慰,说:“陛下能得到参哥这样的人才,我死而无憾了!”  这就是萧何的为人,不计前嫌,一心为公。史称萧何购买田宅时,必定选在穷乡僻壤之地,建房子时也不修墙院,他常说:“子孙后代如果贤能,就多学习我的俭朴,不贤能,不要为豪强世家夺去。”  萧何此举甚明也。他修建房屋相对简陋,可以给子孙后代树立俭朴的优良作风,这是其一;其二,万一后代多混蛋,又做不了啥大领导,房子建得低调的话,树小不招风,不容易被豪强之家看上,夺走。  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七月,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政治家、一代名相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
  曹参对萧何是非常了解的,他坚信萧何是个公私分明的人,不会因私人矛盾而将他排斥在能臣之外。所以当他得知萧何去世的噩耗后,就催促门客赶快整理好行装,说是要到中央去当相国。曹参当时居齐国丞相之位,齐国在他的治理下安定繁荣,齐人皆称之为“贤相”。  不久之后,朝廷果然派使者召曹参入朝为相。曹参离任前,对继任的齐国丞相说:“你应该把齐国的狱市作为威慑手段寄以希望,要慎重行事,即便作奸犯科之人少,也不要撤销。”  继任的齐丞相说:“参哥的话我听到了,但是治理国家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吗?”  曹参说:“话不能这样说,不是说别的事不重要,但这件事必须办好。因为狱市的职能是惩恶扬善,所以善恶并容,你如果以为坏蛋少而撤销狱市,那么将如何惩治坏蛋呢?将他们安置在哪呢?所以我把这件事放在头等位置。”  看这个继任齐丞相的意思,他显然是想“有为一番”,为齐国百姓多行善政。这样的态度固然好,但汉初上呈战乱秦末,百姓早已疲敝不堪,政府的所谓有为善政,无疑是在扰民伤财,所以刘邦才提倡无为而治。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说官员完全不上班工作,只是强调少搞苛刑杂政,轻徭薄赋,尽可能的任由百姓自然劳作。  曹参在齐国担任丞相时,就积极采取无为而治的政治方针治理百姓,结果齐国反而得到安定康宁。曹参离任时,对接任齐丞相的告诫,也就是希望他压抑豪情壮志,顺应社会形势而无为而治。所以,曹参提醒他多搞治安工作就可以了,必须严厉打击作奸犯科之人,不能让他们影响社会秩序。  曹参抵达长安继任相国后,仍就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治国,对萧何以前制定的法度,他几乎没有做任何更改,一律继承。史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一尊萧何约束”。  不仅如此,曹参还专门从郡国官吏中寻找不善言辞、稳重厚道的长者,将他们招聘到丞相府来打下手(拜为丞相长史),而那些嘴皮子利索、致力于声名的官员,则一概被他哄走。曹参如此为之,就是想稳固无为而治的政治方针,与民休养生息,恢复遭战火摧残的社会经济。因为那些不善言辞且稳重的长者,一般都是习惯于墨守成规的人,他们不会热衷于搞改革,反而会起到遵守旧有制度的模范作用。而那些善于言辞且致力于名声的人不同,如果你老曹总是搞无为而治,他们哪还有出头的机会?于是,他们便会游说天下,提倡有为而治,以致破坏大局。缘于此,曹参才决定将这些人哄走。  除此之外,曹参为了稳固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所采取的一些手段近似极端,甚至有点令人不可思议。  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省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脱,以为常。(《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  曹参整天不干正事儿,没日没夜的痛饮美酒,估计乘着酒兴还玩了不少漂亮姑娘,男人喝酒时都好这口。他手下卿大夫及以下的官吏,看到领导整天不上班工作,就都想来劝谏,说您这一把年纪的经不起折腾,老人家就该多上班工作,别借着酒胆和一群年轻女孩儿眉来眼去的,就您那身子骨也就过过眼瘾。而曹参呢,每次见到这群劝谏的家伙,就用酒把他们灌得脚踏祥云,神魂颠倒,见到母猪比见到美女都高兴,自然就无法再劝谏了。
  所谓上行下效,其他官吏看到相国也“醉生梦死”,自然也跟着狂饮起来。就像是如果我们的总理贪污腐败,下面的官员发现了,也会跟着腐败起来。曹参的随从官吏厌恶其他官员“日饮欢歌”的怠政之举,就把曹参带到他们宴饮的地方,即相国舍后园附近,希望曹参见到后好好惩治他们。结果出人意料,曹参不但没有治其罪,反倒让随从官吏取酒摆座痛饮起来,与那些官吏搞了个愉快的联欢酒会。  曹参这老头儿疯了吧,无为而治也得上班工作啊,整天放纵手下的干部醉生梦死干什么?如此极端的举动,好像只有去精神科挂过号的患者才能干,正常人哪能干这事?事实上,应该是史家只呈现给了我们令人匪夷所思的一面,曹参在放纵官吏宴饮的同时,必然也抓过他们工作的态度及效率。  真实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曹参之所以能容忍官员们欢歌宴饮,是因为他们在潇洒之前已经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因为当时提倡无为而治,官员们的工作任务不是很重,所以空闲时间相当的多,这才产生了一种只顾玩乐不理政事的假象。昨天见你喝酒,今天下午也见你喝酒,好像前天上午你也在喝酒,你小子把工资都花酒上了吧,把时间都花酒上了吧,不用上班工作的?事实上,你说我今天下午在喝酒,其实我上午在上班工作,只不过你没有看到而已。即便看到了,因为我的喝酒时间大于工作时间,你也习惯性的选择忽视。  也许有朋友会问,曹参鼓励官员在工作之余饮酒高歌,难道就不怕他们养成只顾玩乐享受而荒废政事的恶习?我想在这点上曹参自有高招,他可能是个原则性相当强的人,谁因喝酒误事必然严惩不贷。具体的就不多说了,诸位自己去领悟体会,悟到了没准你也是名相之才。  说曹参原则性强,这可能只局限于某些方面,有时候他也不太将原则: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同上)  每当曹参看见别人有小过失时,就刻意为人那人隐瞒,所以相府中总是稳定无事。意思是说,曹参在处理政事时不是一副横眉冷眼的模样,感觉手下的干部们都欠他钱没还似的,而是比较宽容,不触及底线的小过失他都视而不见,爱咋地咋地。
  在今天看来,曹参的所作所为似乎不可取,但在当时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当时的人还不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领导者如意一味的拿国法压制他们,往往只能使他们畏惧,而不可能使之心悦诚服。如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高度,而且领导者一旦下位,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以报当日受压制与打击之仇。关键是,领导者所制定的一些正确方针也多半会随之而否定,这样于公于私都是不利的。  前文业已提及,汉惠帝刘盈并未完全荒废政事,所以当他听说曹参整天不上班干荒唐事时,就以为是他轻视自己。当时曹参的宝贝儿子曹窋任中大夫,这个官职在汉武帝时代改为光禄大夫,薪水为两千石,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刘盈于是找到曹窋,叮嘱他:“小曹有空回去问一下你爹,说高帝刚走不久,皇帝还是比较年轻,你身为相国,却只知道喝酒聊天打牌,不想上级汇报工作,凭什么治理天下大事?哦对了,这话你自己问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说是我要你问的。”  曹窋于是利用假期在家服侍曹参时,以自己的口吻问道:“爹你整天喝酒,没看你上过什么班,凭什么治国的啊?”  不料曹参闻言怒不可遏,你个龟儿子竟然管起你爹来了,老子不把你揍成个西汉版许三多,你就不知道他还有个哥叫许二和,据说那小子桃花运还挺旺的!于是曹参用皮鞭抽了曹窋二百下,并训斥道:“你马上给老子滚蛋,快点去伺候皇上,天下大事不是你个龟儿子所能议论的!”  曹窋应该挺委屈的,你不就是有几个破战功吗?至于那么嚣张吗?你儿子大小也是个领导,你竟然动辄就揍我,还揍了二百下,屁股都绽放鲜红的花朵了,我将来还怎么当人家的领导?于是曹窋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刘盈。到上朝时,刘盈就责备曹参:“参叔你打小曹干什么?这话又不是他想说的,是我要他说的。”  曹参连忙脱帽谢罪,反问道:“皇上你想想,你的能耐比得上你爹吗?”  刘盈说:“我怎么敢和我爹比呢?他老人家打个喷嚏,我都得骨骼肌战栗个把月。”  曹参又问:“皇上你看我跟何哥比怎么样?”  刘盈说:“那参叔恐怕比不上我何叔。”  曹参乘机为自己辩护,说:“皇上说得对呀!你看哦,季哥和何哥平定天下,制定的法令已经十分明确了,况且咱们的能耐又比不上他们,既然如此,何必要更改法令呢?按照他们的方法工作不就行了吗?”  刘盈想想,觉得曹参说得也挺有道理的,就说:“参叔说得好,你不要再说了,我都懂了。”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故事。萧规曹随这个成语,似乎有点贬义的味道,人们常将它与墨守成规相提并论。成语的事儿咱不说,曹参效仿萧何的治国之术从政,无疑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萧何的治国之术是科学的,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符合当时大汉国情的,难道就因为要图个创新的美名而将它弃之不用吗?庆幸曹参是个识大体的人,他没有在乎所谓的虚荣,不然他肯定会为了体现自己的能耐,而废弃萧何的治国之术另搞一套,这无疑会使本就饱受战乱之苦的贫苦百姓创上加伤。  我们之所以重视提改革创新,是因为它能够革除现有的弊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如果所谓改革创新的结果是加剧社会动荡,那还改个什么狗屁革呢?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图虚名,不能只从片面的外在形式上思考问题,而应该深入本质,搞清楚行事的真正目的。曹参就能从本质上思考问题,他知道自己从政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所以他不图改革创新的虚名,义无反顾地遵循萧何的治国之术。  不得不提的是,曹操虽然声称完全照搬“萧何模式”,但我想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肯定会根据实际情况做有必要的更改。事实也证明,曹参遵循萧何的治国之术从政,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  这段话是当时百姓对曹参的称颂,意思是说:萧何制定法规,谋划明白统一;曹参接任后,遵循而不变更。执行清静无为的政策,百姓因此而安宁统一。司马迁在《曹相国世家》中也提及,曹参给了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因此百姓们都称颂他的美德。  曹参为汉相国三年,最终逝世于任上,谥号为懿侯。据说三百多年后,他有个后代文武兼备,堪称千古之雄者。曹参当然不知道那家伙是自己的后人,史学家们对此也莫衷一是,反正那家伙以曹相国后代自居,而且长相和智商很不和谐。他就是一代豪杰魏武帝曹操。
  继续  
  谢楼上的朋友支持,明天继续更新!??  
  谢楼上的朋友支持,明天继续更新!??  
  谢楼上的朋友支持,明天继续更新!  
  今天第一个沙发飘过  
  上面有个错别字,把曹参搞成曹操了。  
  话说刘邦病重时,发小燕王卢绾“谋反”的噩耗传入长安,刘邦派樊哙领兵攻打燕国。樊哙出征后不久,就有人向刘邦进谗,说樊哙勾结吕氏一族,一旦季哥“功德圆满”,他就要诛杀戚夫人母子。当时刘邦最担心的就是戚夫人母子的安危,而樊哙的老婆就是吕雉的妹妹吕媭,现在有人说樊哙勾结吕雉欲对戚夫人母子不利,你叫病入膏肓的刘邦如何不忧心忡忡、怒上心头?  于是,刘邦当即派周勃、陈平驰达樊哙军营,命令哥俩直接将樊哙斩首并接管其军队。周勃、陈平哥俩都是精明人,他们认为樊哙是刘邦的老朋友,而且在刘邦创业的过程中樊哙也出过不少力,和刘邦又是姨夫关系,现在老流氓一时冲动想杀他,到时候后悔肯定会把账赖他们头上。于是,哥俩决定把樊哙逮捕交给刘邦处理,这样一来,就算老流氓哪天后悔也不关哥俩什么事了。  如意算盘敲定之后,哥俩依计行事。逮捕樊哙后,周勃接管其军队平定燕国,而陈平则押送他回长安受刑。行至半途,陈平听说刘邦已经驾崩,担心吕媭在吕雉面前进谗,于是急速往长安赶。后来朝廷有下令让陈平、灌婴驻守荥阳,陈平接了诏令继续往长安赶,就怕吕媭那婆娘在背后中伤他。  一入宫,陈平就泪如雨下,哭得撕心裂肺。季哥啊季哥,我亲爱的季哥,你走了,我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别笑,陈平当时虽然不可能像寡妇哭亡夫一样鬼哭狼嚎,但应该是哭得比较哀伤沉痛的,说他担心家小的安危也确是事实。刘邦在世时,他表现得“低调卖萌有忠义”,加之腹有良谋,所以刘邦也愿意高官厚禄的宠着他。现在他逮捕樊哙,在吕媭看来就是“高调狠毒耍无耻”,如此他能不担心吕雉为替妹妹、妹夫雪恨,派有关部门画个圈圈诅咒他全家吗?  陈平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之后,就马上耍起“多愁善感小寡妇”的一套本事,哭得肝肠寸断,比死了爹妈还难过,以争取吕雉的同情。吕雉见此情形,也许在想,这个小陈还挺懂事儿的,主要是他人长得帅不讨人厌,就对他说:“小陈你工作辛苦了,哭得也比较辛苦,老娘的耳朵听得更辛苦,这里没你什么事了(我杜撰的),你出去休息吧。”  陈平不想出去,也不敢出去,他担心自己一走,吕媭就趁机在吕雉面前进谗,尽管他在哭悼刘邦时就已经向吕雉禀明逮捕樊哙的具体情况了。于是,陈平坚决请求在宫中宿卫。嫂子你看哦,季哥刚走,你一个人呆宫中也不太安全,还是让小陈我来保护你吧。  陈平此举,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吕媭进谗,或者说只要他人在宫中,吕媭进谗时他就能随时为自己辩解。吕雉是否窥测到了陈平的意图,不得而知,反正他答应了陈平的请求,还给他封了个郎中令的官。所谓郎中令,可不是指宫中的御医头子,而是主管宫殿门户宿卫的官,有点儿类似于今天负责中南海保安工作的官员。  因为陈平宿卫宫中,随时能为自己做辩护,所以吕媭的谗言不得进。而她的老公樊哙呢?如果按所谓的正常程序走,樊哙早就应该在某地恭候刘邦,当然也可能哥俩分配到不同地方。次一点,陈平不杀樊哙,但樊哙勾结吕雉作乱的罪名未洗刷,至少得交给公安部长(廷尉)玩几天。
  牛皮吹破:樊哙  话说刘邦病重时,发小燕王卢绾“谋反”的噩耗传入长安,刘邦派樊哙领兵攻打燕国。樊哙出征后不久,就有人向刘邦进谗,说樊哙勾结吕氏一族,一旦季哥“功德圆满”,他就要诛杀戚夫人母子。当时刘邦最担心的就是戚夫人母子的安危,而樊哙的老婆就是吕雉的妹妹吕媭,现在有人说樊哙勾结吕雉欲对戚夫人母子不利,你叫病入膏肓的刘邦如何不忧心忡忡、怒上心头?  于是,刘邦当即派周勃、陈平驰达樊哙军营,命令哥俩直接将樊哙斩首并接管其军队。周勃、陈平哥俩都是精明人,他们认为樊哙是刘邦的老朋友,而且在刘邦创业的过程中樊哙也出过不少力,和刘邦又是姨夫关系,现在老流氓一时冲动想杀他,到时候后悔肯定会把账赖他们头上。于是,哥俩决定把樊哙逮捕交给刘邦处理,这样一来,就算老流氓哪天后悔也不关哥俩什么事了。  如意算盘敲定之后,哥俩依计行事。逮捕樊哙后,周勃接管其军队平定燕国,而陈平则押送他回长安受刑。行至半途,陈平听说刘邦已经驾崩,担心吕媭在吕雉面前进谗,于是急速往长安赶。后来朝廷有下令让陈平、灌婴驻守荥阳,陈平接了诏令继续往长安赶,就怕吕媭那婆娘在背后中伤他。  一入宫,陈平就泪如雨下,哭得撕心裂肺。季哥啊季哥,我亲爱的季哥,你走了,我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别笑,陈平当时虽然不可能像寡妇哭亡夫一样鬼哭狼嚎,但应该是哭得比较哀伤沉痛的,说他担心家小的安危也确是事实。刘邦在世时,他表现得“低调卖萌有忠义”,加之腹有良谋,所以刘邦也愿意高官厚禄的宠着他。现在他逮捕樊哙,在吕媭看来就是“高调狠毒耍无耻”,如此他能不担心吕雉为替妹妹、妹夫雪恨,派有关部门画个圈圈诅咒他全家吗?  陈平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之后,就马上耍起“多愁善感小寡妇”的一套本事,哭得肝肠寸断,比死了爹妈还难过,以争取吕雉的同情。吕雉见此情形,也许在想,这个小陈还挺懂事儿的,主要是他人长得帅不讨人厌,就对他说:“小陈你工作辛苦了,哭得也比较辛苦,老娘的耳朵听得更辛苦,这里没你什么事了(我杜撰的),你出去休息吧。”  陈平不想出去,也不敢出去,他担心自己一走,吕媭就趁机在吕雉面前进谗,尽管他在哭悼刘邦时就已经向吕雉禀明逮捕樊哙的具体情况了。于是,陈平坚决请求在宫中宿卫。嫂子你看哦,季哥刚走,你一个人呆宫中也不太安全,还是让小陈我来保护你吧。  陈平此举,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吕媭进谗,或者说只要他人在宫中,吕媭进谗时他就能随时为自己辩解。吕雉是否窥测到了陈平的意图,不得而知,反正他答应了陈平的请求,还给他封了个郎中令的官。所谓郎中令,可不是指宫中的御医头子,而是主管宫殿门户宿卫的官,有点儿类似于今天负责中南海保安工作的官员。  因为陈平宿卫宫中,随时能为自己做辩护,所以吕媭的谗言不得进。而她的老公樊哙呢?如果按所谓的正常程序走,樊哙早就应该在某地恭候刘邦,当然也可能哥俩分配到不同地方。次一点,陈平不杀樊哙,但樊哙勾结吕雉作乱的罪名未洗刷,至少得交给公安部长(廷尉)玩几天。  上面的忘了标题了,现在重新发布。
  当然,这个所谓的程序是由人制定的,走不走程序也是由人来说了算,即便在今天,某些地方都是如此。现在刘邦已死,刘盈不可能对付吕氏,勾结吕氏算什么罪名,分明就是和党中央混,程序可以一边凉快去了。  于是,朝廷下诏赦免樊哙的死罪,并恢复其爵位。樊哙本就无罪,虽然是靠吕雉的关系才避免受刑,但终究也算是还他清白。此事之后,陈平继续装傻卖萌走低调路线,而樊哙呢,鬼知道他在干些什么,一直持续到汉惠帝三年。  在那天春夏之际,不知道长安那边的天气如何,也不知道吕雉有没有思念老公刘邦,反正匈奴单于冒顿是挺想念她的。  是时,冒顿方强,为书,使使遗高后,辞极亵嫚。(《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冒顿乘着自己兵强马壮,欺负过吕雉的老公刘邦,这次竟然给吕雉写了封言辞极不庄重的书信,有点儿调戏老寡妇的意思。司马光因为是北宋人,所以不用太顾及汉庭的颜面,用“辞极亵嫚”来形容书信内容。像司马迁,他就不能这样写,他不能不顾及汉朝的尊严,但又不能违背历史瞎写,所以用“妄言”二字概括,意思是冒顿不懂礼数乱说话,而且这件事不记载在《吕太后本纪》中。  《汉书》倒是记载得比较详细,还把书信内容公布了,即“孤偾之君,生於沮泽之中,长於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娱,原以所有,易其所无”,意思是说冒顿想和吕大妈组成幸福的一对。  吕雉当时受到这封书信,怒发冲冠,帽子都冲坏了好几顶,当即召集众将商议向匈奴开战。这个时候樊哙出场了,哥们儿当时身居上将军之位,开口就是豪言壮语,乱吹牛皮,语不惊人死不休。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史记》卷一百《季布列传》)  冒顿那暴发户简直就是找死,竟敢调戏我内姐,调戏我内姐就是调戏我老婆,调戏我老婆就是调戏我,调戏我老子就受不了,要操家伙砍人!姐啊,冒顿那王八蛋不过是个暴发户,别以为他拿个土豪金手机,咱们就要和他做朋友,给小弟我十万兄弟,老子砍死他全家!  众将领为了阿谀奉承吕雉,都表示樊哙的建议可行,樊将军就是猛,樊将军出马,一个顶俩。哦不,顶俩太少,得一个顶二百五。唯有有个“作死的”发出异议:  樊哙可斩也!(同上)  樊哙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王八蛋就该拖出去往死里砍!
  @浪迹zty 4楼
22:52:41    这是清人绘画的刘恒,样貌仁慈,眉宇间不乏英气,漂亮的胡须,也有点儿霸气。    这是陈键锋饰演的刘恒,整个一奶油小生,感觉刘恒是个文弱书生,只会谈情说爱一样。  -----------------------------  怎么感觉上历史上所有帝王都长得一个样
  说这话的人名叫季布,他原本是项羽手下的将领,为人侠肝义胆,勇猛非凡,曾数次揍得刘邦疲于奔命。刘邦平定天下后,悬赏千金通缉季布,并下令窝藏季布者诛三族。刘邦绝对不算一个心胸狭窄之人,能使他悬赏千金通缉的人,发泄心头之恨倒是次要的,主要是那哥们儿太强大,留在世上迟早是个祸害。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当年项羽就是没有把他除根,所以才和虞姬妹妹天人永别,今日刘邦绝不允许自己步项羽的后尘,和戚姬妹妹饮泪而别。  季布当时为了躲避刘邦的逮捕,躲进了濮阳周氏家中。那个周氏也是个仗义之人,就对季布说:“现在政府抓你抓得很急,就要查我家里了,布哥要是听我的,我就给你出个主意;如果布哥不听我的,那我只好自杀。”  凭季布的为人,即便周氏不以死要挟,估计他也不忍心连累周氏一家。现在周氏以死请求季布听他一言,而且应该是向季布指明求生之道,季布哪有拒绝之理呢?  于是,周氏给他配了一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车,和做了一个超级非主流的发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同上)  周氏给季布剃了个光头,又给他戴了个铁圈圈,让他穿着一身粗布衣服,然后把他往灵车上一扔。这待遇,用另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一身非主流的装备,整得像个逃难的秃驴似的,这便是低调;灵车啥玩意儿,人这辈子也就能坐一次,季布估计能坐两次,这还不够奢华吗?至于内涵,谁吃饱了撑着发这疯啊,况且人家还做过军界首长,干这事是有目的的嘛!  什么目的?季布决定让周氏把自己和周家的几十个家僮卖给朱家,这样他就可以凭奴仆的身份蛰伏在朱家家里了。朱家也是个义薄云天之人,他明知道周氏的其中一位家僮是季布,但还是将他收留下来,安排到田间劳作。不仅如此,朱家还对他儿子说:“田里的事就听这个家奴的(指季布),必须和他吃同样的饭菜。”  朱家与滕公夏侯婴交好,为了救季布一命,他于是乘车去洛阳拜访夏侯婴。夏侯婴为人也挺热情的,邀请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就季布一事问道:“那个叫季布的犯了什么罪,皇上抓他抓得这样紧?”  夏侯婴说:“那家伙以前揍过季哥几次,季哥恨他入骨,所以一定要抓到他。”  朱家说:“季布是个贤能的人,他替以前替羽哥揍皇上,不过是尽忠职守而已,难道皇上要把羽哥的手下全都干掉吗?现在皇上新得天下,只为私人恩怨而追捕一人,岂不是向天下显示他无容人之胸?况且以季布的贤能,而皇上死活不肯放他一马,恐怕他会投奔匈奴或南越,到时候就不好玩儿了。”
  夏侯婴也是个聪明人,他素知朱家是大侠客,料想季布一定在他家中。既然这样,他是否趁机耍一阴招,向刘邦举报季布的藏身之处,以获得刘邦的信任与赏赐呢?完全没有。夏侯婴的人品非常靠谱,当初彭城之败刘邦落荒而逃,他为了救刘盈一命而不惜与刘邦对抗,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出卖朋友的卑鄙小人?事实上,夏侯婴不仅没有举报朱家窝藏朝廷钦犯季布,反而按朱家的原话劝谏刘邦。刘邦深明大义,于是下诏赦免季布,以任命他为郎中的方式羁縻他。  所谓郎中,当然不是指医生,刘邦就算宫中再缺御医,也不会让人季布滥竽充数。郎中者,其官职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警卫连连长,居守时负责门户宿卫,皇帝外出时充任车骑侍从,是个秩比三百石的小官,但因为亲近皇帝,所以升职的概率比较大。  刘盈即位后,季布的官职也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任中郎将,其秩比二千石。这是个高级官职,其职责与郎中相似,但地位不可同日而语。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吕雉召诸将商议应对匈奴之策时,季布自然也在其中。当樊哙吹牛皮要横扫匈奴时,季布当即把他的牛皮扯破:  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面欺!(同上)  季哥当年多威风,手握雄狮四十余万,尚且被匈奴人困于平城,你樊哙算个什么东西,怎么可能用十万人横扫匈奴?你这是当面吹牛皮欺骗领导!据《匈奴列传》记载,刘邦当年北逐匈奴时统兵三十二万(因为有十分之二三冻掉手指,这部分士兵肯定不能参战,累计起来四十余万众无疑),而冒顿有精兵四十万,而且都是骑兵,足见其势力之盛。现在樊哙说只用十万兵马就可以横扫匈奴,考虑到汉军少骑兵,这无异于痴人说梦。骑兵对步兵,那就整个一拿枪的斗拿刀的,巴西队踢中国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就是让卫青、霍去病领步兵去打匈奴,也照样赔得血本无归。  此外,季布不仅不赞成樊哙领兵征讨匈奴,他甚至认为攻打匈奴本身就是个错误。他的理由是,秦朝因为抵抗匈奴,致使陈胜揭竿而起。况且,如今天下新定,百姓还未得到生息,樊哙却阿谀奉承吕雉而提出北征匈奴,这是动摇天下。缘于此,他才于人群之中高呼一声,“樊哙可斩也”!  季布不赞成出兵匈奴,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毕竟中原地区刚结束战乱,现今汉朝的主要任务是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确实不应该轻易重燃战火。关键是汉朝目前也打不过人家。但他说陈胜起义,是因为秦朝抵抗匈奴的原因,似乎不太符合事实。陈胜起义是缘于秦朝暴政,如果秦朝不采取严刑峻法虐待百姓,陈胜振臂一呼能得到几人响应?恐怕那九百个戍卒也未必会全参与吧。既然是这种结果,人陈胜也不会吃饱了撑着瞎挥手,挥得关节脱臼了也很痛,不是吗?  吕雉这个婆娘我对她是又爱又恨,恨的是她心肠歹毒,不懂得怜香惜玉,以惨无人道的酷刑虐待戚夫人;爱的是她总算颇有大略,顾全大局,不为一己之私仇而弃天下于不顾。她虽然虐待过戚夫人,但从未虐待过黎民百姓,一直都在执行老公留下的治国方针,使天下得到安宁大治。  此次,她虽然以最牛老寡妇的身份为冒顿所戏弄,表现得也怒不可遏,但听季布说汉朝出兵无益,竟然完全无视诸将领的奉承之言,始终不再提攻打匈奴之事。你要知道,作为一名身居尊位的统治者,能够抛弃一己之私怨,能够不被阿谀奉承的言论左右,确实非常难得。事实上,她大可发兵与匈奴打一战,如果打不过求和便是,反正受苦的不是自己。她为何不这样做?原因很简单,虽未必是真正在乎百姓的生死,但至少是不愿意扰乱国家。  最终,此事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即挑选宗室女封为公主,将其嫁给匈奴单于冒顿。汉初的和亲政策,虽然屈尊于匈奴有失大国风范,也耗费了大量的金钱与物资,甚至可以说毁掉了和亲女孩的终身幸福,但那无疑是国家满目疮痍之下的无奈之举,无疑是以牺牲小利益换取大和平的明智之举。  千万别和我提那女孩,并以此为借口否定和亲,批评它不人道。不错,和亲政策也许毁掉了远嫁匈奴的女子的幸福,但如果不牺牲她的个人幸福,就会使天下百姓失去幸福,甚至可能包括她在内。如此,她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即便在今天遇到此类事件,也照样得如此为之。过分的强调个人利益,将芸芸众生的安危置于不顾,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表现。  当然,这种所谓的极端自私,有时候缘自人类贪生的本能,即以个体生命换取群体生命的时候。我相信,当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人的生命时,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那样做的。这种自私,就是缘自人类贪生的本能。当然,你不愿意做,我们也未必会对你口诛笔伐,但也绝对不允许你为了掩过而否认它的正确性。  在正常人看来,为国捐躯、舍己为人无疑是正确的,当然不会去否定。但现在就有这样的神经病,而且往往都是所谓的名流,他们企图以所谓的狗屁价值,宣传所谓人权至上的观点。而实际上他们根本不谈人权,只是将粉丝洗脑成极端自私且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不管此类人有无不良居心,或许他们有的也是受害者,但我认为都不得不防。
  刘盈很忙  友情提示:是刘盈很忙,不是牛仔很忙,牛仔很忙你得去找周杰伦,刘盈很忙找我就可以了。  汉惠帝三年(公元前一九二年)五月,朝廷下诏封闽越君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一带),时称东瓯王。  闽越君摇何许人也?他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代,驺姓。越国在春秋末期曾称霸天下,当时越国的君主就是鼎鼎大名的勾践,然而传到第七代越王无疆时,傻小子整个一不知天高地厚而欲与中原诸侯试比高,结果被鼎鼎有名的庸君楚怀王灭了。  越国被楚怀王消灭之后,其国土一部分为楚国所兼并,另一部分则分列为N小块,由勾践的后人占据而称王称君,但基本上都依附于楚国。秦始皇横扫六合,在越地设立闽中郡,原越地称王的贵族都被废除封号,改称为君。秦末诸侯并起时,勾践的后人摇与无诸率众归附鄱君吴芮,随诸侯破秦有功。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同时分封各路诸侯为王时,没有分封摇与无诸,因此哥俩对项羽产生了嫌怨。楚汉战争爆发,摇与无诸乘机率领越人辅佐刘邦抗楚,后无诸被刘邦封为闽越王。刘盈即位后,朝廷列举刘邦时代越人的功劳,称闽越君摇功劳甚多,百姓皆愿归附,遂封他为东海王。  越地的事就暂时告一段落,后面咱们还得提及,主要是最近他们那儿没什么新闻。  下面这件事绝对属汉朝特大新闻,汉惠帝刘盈娶老婆了!当时要有互联网,打开网页就是恭贺陛下大婚什么的,各大媒体争先报道皇帝的婚礼直播,汪峰要生在汉朝他的头条准又没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娶老婆这事儿虽然是喜事,但刘盈心里头未必就乐呵。也许有朋友不以为然,他傻啊他,终于不用独守空房了,晚上有美女陪伴,他不乐我还替他乐呢!可事实并非某些朋友想象的那样美好,我说刘盈心里未必乐呵肯定是由缘由的,咱们先看史书上怎么说。  四年冬十月,立皇后张氏。后,帝姊鲁元公主女也,太后欲重亲,故以配帝。(《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  刘盈的这个老婆,竟然是他的胞姐鲁元公主的亲生女儿,也就是刘盈的亲外甥女。虽然说古代表哥娶表妹的事司空见惯,但让亲舅舅娶亲外甥女这样的荒唐事,确实鲜为后人所见,即便是在处于封建社会早期的汉朝。当初秦穆公为了拉拢晋国,将宗室女嫁给晋文公的侄儿晋怀公,该女被晋怀公抛弃后又被嫁给晋文公,而秦穆公本身就是晋文公的爹晋献公的女婿,这个辈分算起来够乱的了,但仍然没有舅舅娶外甥女这样荒唐。  吕雉让刘盈娶他的亲外甥女,不论是在道德上和科学上都犯有严重的错误,而她此举的目的却相当的“可爱”,压根就不是出于什么政治原因,而只是想使鲁元公主与刘盈姐弟亲上加亲。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我觉得还真有这可能,如果她仅仅因为不想让皇后之位落入异己之手,完全可以将吕氏女嫁给刘盈,那样不仅可以起到巩固吕氏权势的作用,关键是避免了道德上的尴尬。吕大妈此举,应该是希望刘盈与姐姐友善终生吧,吕雉虽然有时候杀人不眨眼,但身为人母怎么不希望子女间亲密和睦呢?考虑到自古帝王之家骨肉相残之事就屡发不绝,所以她才决定以“重亲”的方式巩固鲁元姐弟之间的关系。  据《史记索隐》记载,鲁元公主女儿名叫张嫣,她嫁给刘盈时年龄应该不是很大,但也绝对不可能只有七八岁。然而直到汉惠帝刘盈病逝,她也没给刘盈生下一儿半女,排除生理问题不说,这可能是刘盈对她只有甥舅之亲,而全无夫妻之情。刘盈的谥号是惠,惠有仁慈、孝顺的意思,这样的人都比较重视道德伦理,说他不对张嫣行夫妻之礼很符合情理。据晋人所著的《汉宫春色》记载,张嫣去世后宫人为之盛敛时,发现她仍然是处子之身。这个记载未必有凭据,但也在情理之中。《外戚世家》说吕雉千方百计让张嫣怀孕,但这并不能说明刘盈与张嫣同过房,即便真同过,我想刘盈也是老大不情愿的,所以才使张嫣没有怀孕。  自古皇帝大婚都是国之大事,当时汉宫廷中肯定忙得不可开交,作为皇帝的刘盈自然也忙。但这样的忙碌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大概五个月后,刘盈又该忙碌一次,是不是他做爸爸了?不是,而是加冠。  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都要行加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奇葩的秦国一般是二十一岁。古人和现代人不同,古人是参加工作早,而名义上的成年晚;而咱们一般是名义上的成年早,而参加工作晚。据《甘茂列传》记载,甘茂的孙子甘罗十二岁便在吕不韦手下参加工作,遥想当年,我还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直到现在都是。  继续说刘盈的事。
  @Glelele
21:10:00  @浪迹zty 4楼
22:52:41    这是清人绘画的刘恒,样貌仁慈,眉宇间不乏英气,漂亮的胡须,也有点儿霸气。    这是陈键锋饰演的刘恒,整个一奶油小生,感觉刘恒是个文弱书生,只会谈情说爱一样。  -----------------------------  怎么感觉上历史上所有帝王都长得一个样  —————————————————  同一个朝代的相似,但说都长一样,似乎不合事实。  
  顶帖!!
  刘盈加冠的这天是汉惠帝四年三月甲子日,也就是公元前一九一年三月甲子,这说明刘盈出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至于具体日期,也许就在三月甲子这天,但应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概与刘盈加冠的同时,朝廷下令大赦天下,撤销扰乱吏民的法令,以及废除秦朝挟书灭族的苛法,有点儿普天同庆的意思。  忙完了加冠的事,刘盈还要为老爸的事而忙碌。事实上,原本是可以不为老爸的事忙碌的,都怨那个太常(有点类似于今天的礼仪专家团团长)叔孙通,非得整出个“人主无过”的观点劝谏刘盈,这才使得他不得不为老爸修建别庙。当然,要说忙碌,刘盈顶多也就监督一下负责别庙工程的官员而已,真正累死累活的还是底层百姓。  当初刘盈因为到长乐宫拜见吕雉,每次都要设立警备区,惊扰百姓,于是令有关部分修建阁道,地址在未央宫武库南边。这本来是件好事,要知道就在前两年咱们的领导出行时都还要清道呢!号称民主自由的天堂的某国,其领导人出行时至今还在“扰民”呢!当然话不能这样说,刘盈要真出巡也肯定会扰民的,而我们今天的一国领导者也有必要特别关照一下,毕竟树大招风,阴暗处肯定有想动他们的人。而我之所以要如此对比一下,不过是想证明,刘盈这个“惠”的谥号可谓是实至名归。  叔孙通此人是秦朝的博士,后投靠刘邦受到重用,当他听说刘盈修建阁道,乘奏请公事时与他密谈:“皇上为什么私自修建阁道在季哥陵的衣冠每月出游到季哥庙去的通道上?供奉季哥的高帝庙,是大汉始祖的宗庙,怎么能让子孙后代在宗庙要道的上空行走呢?”  刘盈是个极为孝顺的孩子,听叔孙通说修建阁道对老爸不敬,大为惊恐,当即表态:“通叔我马上就拆了它。”  然而叔孙通却说:“人主无过举,皇上你不能拆,拆了就证明你做错了事,那样有损你英明的形象。皇上你可以在渭水北岸再建一个别庙,让季哥陵寝的衣冠每月出游到那里,进一步扩大增加宗庙,这也是大孝的根本。”  对于叔孙通的这番言论,后世史学家司马光给予了抨击:  过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闻其过哉!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是教人君文过遂非也,岂不谬哉!(同上)  是个人都会犯错误,男人喝酒易犯错误,女人寂寞也易犯错误,你叔孙通说人主无过,除非你老大不是个人。对于所犯的错误,圣贤能够自我发觉并改正,圣王则鼓励百姓检举其过错,怎么能够害怕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呢?咱们的某些后人虽然无耻之尤,但还装模作样的听取群众的意见呢!你叔孙通的所作所为,就是教坏你老大文过饰非,这种搞法实在太荒谬了!
  回复第6楼(作者:@浪迹zty 于
19:16)  竟然还没人提出异议?  ==========  一个皇帝不杀人还有威慑力吗  
  在我看来,司马光老先生的话用于今天,那无疑是相当正确的。但就封建集权专制的古代而已,统治者确实不能“太傻太天真”,偶尔搞点儿权谋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很不喜欢所谓的权谋之术,但专制社会里皇位人人都垂涎三尺,统治者单纯的结果必然使野心家伺机而起。所以,统治者必须体现出自己的高深莫测,必须体现出帝王应有的智慧与威严,这样才能够震慑那些不轨之徒。一个英明的统治者地位稳固,其决策能够得到有条不紊的执行,百姓自然也能够安居乐业,所以统治者玩权谋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当然,凡是都讲究个度,无关紧要的事可以掩饰,但千万别胡乱为之,更不要一门心思搞猜忌,不然其结果必然是玩火自焚,或者说像朱元璋一样把孙子给焚了。  刘盈最终采取叔孙通的建议,下令有关部门为刘邦修建别庙。至于原因,我倒不认为他坚持“人主无过”的原则,想掩饰错误进而体现出帝王的英明与威严。一个仁孝无双的柔弱青年,一个不醉心于政事的悠闲天子,是不太可能热衷于权谋之术的,而且他也没有搞这项研究的必要。帝王热衷于权谋之术无非就是想稳固自己的地位,而刘盈根本就对皇位不特别感兴趣,况且他还有个阴险毒辣的妈在后头支持他,说他不热衷于权谋之术是很符合情理的。  那么,刘盈为何要采纳叔孙通的建议呢?原因在于,刘盈是个大孝子,叔孙通说他私修阁道对老爹不敬,使他内心愧疚且恐惧。后来叔孙通在提及人主无过时又说,给刘邦增修别庙是大孝的根本(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这才促使一心想补过的刘盈采纳其建议。因为叔孙通的“人主无过”与“大孝之本”两句话是合在一起说的,所以难免让人将刘盈的举动误会成是为了坚持人主无过的原则。话说如果这个所谓误会真是历史事实,岂不更加证明刘盈绝非放弃皇一心纵情酒色的荒唐天子?  刘盈的父母的孝、对百姓的仁,确实值得后世称赞,因为一个帝王能做到那样确实不易。我认为,在汉初无为而治的社会背景下,让刘盈这么一个柔情仁孝的天子治国,于百姓而言未必不是美事一桩。当然,这必须是受刺激之前的刘盈,受刺激之后就不敢打包票了,至少他的健康状态不佳是个大问题。  是的,刘盈自受人彘事件刺激沉湎酒色而致疾后,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德邦赵信 44楼
18:41:54  回复第6楼(作者:
19:16)  竟然还没人提出异议?  ==========  一个皇帝不杀人还有威慑力吗  -----------------------------  但凡是都得有个底线,祸乱朝政的权臣、奸臣自然得杀,对于其他的人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皇帝在处置这两者时就已经积累了威严。此外,胡乱扩大打击面,只会使得朝臣都噤若寒蝉、天下大乱。
  未必是解脱  无巧不成书,有时候无巧也不成史,自刘盈加冠以来,汉朝就没消停过。关键是,所发生的事没一件事好事,要么是大凶之兆,要么就是功臣殒身。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一九一年)三月至七月,汉朝发生两件坏事:一件是火灾,即长乐宫鸿台起火;另一件忒邪门,宜阳竟然下血雨。第一件事绝对是事实,第二件应该是谣言,但这两件事在汉庭看来,都是不太吉利的。反正我是这样猜测的,至于当时太史令、太仆令怎么说的,不得而知。  到了汉惠帝四年七月乙亥日,未央宫储存冰的凌室发生火灾。这个也比较邪门,储存冰的地方气温极低,而且附近也不可能有火源,怎么可能突然起火呢?不久,即七月丙子日,织室也发生火灾。一月之内接连发生两起火灾,究竟是意外事故还是人为引起?对此我仍然只能说不得而知。  汉惠帝五年十月,打雷。稍微懂点常识的都知道,一般只有夏天才打雷,冬天打雷的情况少之又少,反正我印象中没有。这一月汉朝还发生两件特邪门的事,桃树李树开花,以及枣树结出果实。我晕,春天干的活冬天提前干了,你们这是要急着春游吗?  这年夏天,大旱,受灾地区及受灾情况,不明。  八月,一代名相曹参去世。曹参死后,汉朝取消相国一职,设立左右两个丞相,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陈平对刘邦开国所作出的贡献,应该要高于右丞相王陵,但此次朝廷以王陵为尊,却是刘邦临终前的遗言。刘邦认为陈平虽然足智多谋,但缺乏独当一面的魄力;王陵虽然稍有憨厚,但可以让陈平辅佐他。  王陵是沛县人,与刘邦算是同乡,刘邦落魄时曾以兄礼待之。王陵为人文化水平不高,估计顶多也就是个高中文凭,而且喜欢感情用事,仗义执言。刘邦在沛县起义,率领起义军杀入咸阳时,王陵也聚集党徒几千人驻扎在南阳,但他不愿意追随刘邦。  楚汉战争爆发,王陵深刻认识到刘邦的英明,于是率领军队投奔。当时王陵的母亲被项羽软禁,王陵派使者探望母亲。使者完成使命临走前,王母亲自送别他,并让他转告王陵:“一定要在汉王手下好好工作,汉王是个仁厚有长者风范的老板,不要因为我的缘故怀有贰心。”说罢,拔剑自刎。  王母是烈女,项羽也混蛋,估计他想以王母为人质,要挟王陵倒戈投楚。如今王母自刎,他无法再要挟到王陵,盛怒之下,竟将王母的遗体烹煮。当然,如果仅仅因为人质自杀,项羽就怒发冲冠,连其遗体也不放过,似乎不太符合情理。估计项羽之前待王母特友善,据说王陵的使者来探望她时,项羽让她东向而坐以示尊贵,现在王母宁愿自杀也不愿让儿子投奔他,以项羽狭隘的心胸,这样泄愤也就不足为奇了。  平心而论,王母本是自杀,与项羽无甚关系,但他不该烹尸,使王陵将哀痛转化为对他的仇恨。这样一来,项羽招降王陵的打算彻底泡汤,王陵从此死心塌地的追随刘邦。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群臣,王陵因为与刘邦的冤家雍齿交好的缘故,加上他起初无意追随刘邦,所以很晚才被封为安国侯。自此以后,刘邦对王陵逐渐信任重视起来,所以在临终前让他接替曹参之位。
  残忍是项羽的硬伤。
  帖子还不是很火,给楼主再顶一个。
  顶楼主!
  汉惠帝六年(公元前一八九年)十月,刘邦的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去世。同年六月,舞阴侯樊哙去世。  汉惠帝七年正月初一,日食。五月丁卯日,再次发生日食,而且还是日全食。  在古人看来,上天的异象是在向人间传达某种信息,接连不断的异象则是天下将发生大事的征兆。果然,汉惠帝七年八月戊寅日(公元前一八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刘盈病逝于未央宫,享年二十四岁。  刘盈一旦驾崩,这几年的异常现象便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为这是上天在暗示人间的皇帝将去世。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用这话来忽悠古人应该很靠谱。我个人认为,除了火灾日食什么的属实,其它的应该都是谣言。不排除这些谣言发生在刘盈逝世后的可能,当时人为了渲染大汉天子的神圣,故意在刘盈逝世后编造谎言,人为制造某年某月发生某异常天象。后世史家也都是迷信之人,自然缺乏辨别真相的能力,所以将这些荒诞的东西记载于史书中。  对于刘盈的病逝,也许有朋友认为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毕竟史书上说他“日饮淫乐,不听政”。一个整日不理政靠饮酒淫乐来麻痹的皇帝,谁说他的内心不痛苦呢?面对母后的张扬跋扈,他不能有所改变而只能默默忍受,甚至连喜爱的弟弟也不能保护,自己的婚姻大事也不能自主,他可能泰然的面对人生?所以对于刘盈来说,他早已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死亡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解脱。  不过我认为事实未必如此。说刘盈心如死灰,不复有求生之欲,似乎与事实不合。曹参“不理政事”他要管,还时不时的跑到长乐宫拜见母亲,因为不忍惊扰百姓,又令人修筑阁道。后来叔孙通劝他增修高帝别庙,他也是积极采纳。这一切虽然不能说明刘盈生活态度相当积极,勤勉于政事,但也绝非一个得过且过或求死之人所能干的。  刘盈在位时,吕雉没有封诸吕为王;刘盈刚病逝,吕雉害怕群臣猛将。这些现象说明,刘盈在位时期吕雉并没有完全掌握朝政大权,也就是说,刘盈并没有荒淫到大权旁落的地步。如果刘盈果真没有生活下去的信心,朝政大权早就落入吕雉手中了。他受过吕雉的刺激,这事不假,但绝不可能导致他心理彻底崩溃,因为他还时常去长乐宫拜访吕雉。如果吕雉伤得他内心崩溃,刘盈还能坦然地面对吕雉吗?也只有尽量躲避了。  所以说刘盈并没有心如死灰,他的死对他来说未必是一种解脱。当然,如果以佛家的说法论述,刘盈的死确实是解脱,因为佛家说谁的死都死解脱,咱暂时不玩那一套。
  至于刘盈的早逝,说他因荒淫无度而患不治之疾,这点倒没有错。在吕雉“人彘化”戚夫人时,刘盈大病一场,一年多不能起床(《史记》如此记载,但显然与事实不符,刘肥于汉二年年初到长安朝拜时,刘盈还曾陪饮救过他一命,除非“起”翻译为振作),这个时候刘盈就已落下病根。后来他虽然病情大有好转,但难免有借酒浇愁的时候,尤其是在大病初愈而内心还不能释然的那阵,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还相当低调,这样必然导致旧病复发不治而亡。  刘盈病逝后,发丧时,吕雉只是干哭而没有落泪。当时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担任侍中,其官职有点类似于今天国家领导人的秘书,时年十五岁,见此情形对陈平说:“太后只有皇上一个儿子,如今皇上驾崩,太后虽然哭泣但不悲痛,平叔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陈平这哥们儿素来善于揣测领导的心思,这次却被张辟疆问得无言以对,看来这姓张的小朋友还真有两招。但我原本以为,陈平是应该知晓其中缘故的,尤其是小张同志提醒他“太后只有皇上一个儿子”的时候。然而事实在我的意料之外,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小张同志告诉陈平:“太后没有其他儿子,驾崩的皇上也没有年长的儿子,太后怕你们这些大臣将军们动她。”  吕雉如果尽掌朝政大权,还会害怕群臣动她吗?由此可见,吕雉在刘盈生前的跋扈之举,不过是狐假虎威而已,现在老虎找他爹去了,狐狸没有依靠,自然就害怕有人揍她。  人一旦害怕挨揍,万般无奈之下,就必然会设法除掉威胁到他安全的人。同样,吕雉害怕群臣动她,也肯定会为求自保而除掉一些权臣。张辟疆小朋友深刻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对陈平说:“平叔如果能让吕产、吕禄等人为将,统领南北军队,以及让吕氏族人都在宫廷掌权,使太后感到心安,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就都可以摆脱祸患了。”
  吕雉当时并非掌控朝政大权,陈平为何要担忧自己的安危呢?原因在于,吕雉虽然直接掌控的权力不大,但她毕竟是太后,陈平作为人臣于道义上不能够以下犯上。吕雉如果因畏惧求自保而要动陈平,陈平纵然手握大权又能如何?吕雉代表的是朝廷,而且她一直在执行刘邦的治国之术,深得民心,陈平反抗就会被误认为相当于造反,所以他除了忍让别无它法。张辟疆也就是意识到了这点,所以才建议陈平拜吕氏子弟为官掌权,使自以为地位摇摇欲坠的吕雉心安。  陈平依张辟疆之计行事,吕雉果然十分高兴,哭悼刘盈也哭得很哀痛。然而,陈平此举虽然保住自己及一群老臣的安全,但也导致了吕氏一族的专权。  吕氏权由此起。元年,号令一出太后。(《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吕氏一族在朝专权由此开始,这也就是意味着,在此之前吕氏并非专权。高后元年,朝廷上所有号令统一出自吕雉,这也就证明,在此之前朝廷的号令并非全出自吕雉,刘盈绝对不是个傀儡皇帝,其病逝也谈不上什么解脱。  但不管如何,吕雉现在算是完全掌控朝政大权,成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主,汉朝从此进入女主专政时代。
  再支持一下楼主。  
  @雄霸TY
08:06:00  再支持一下楼主。   —————————————————  谢支持!  
  王诸吕  汉惠帝刘盈驾崩,汉朝总书记之位空缺,吕雉以张嫣之子为太子,继承皇位。前文业已提及,张嫣与刘盈根本没有所谓的爱情结晶,怎么到这里竟然还有个儿子继承刘盈的皇位?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太子并不是张嫣的儿子,他甚至连刘盈的儿子也可能不是。  宣平侯女为孝惠皇后,无子,详为有身,取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  吕雉这老寡妇鬼心眼多,她见自己的外孙女没有生下儿子,就把刘盈后宫美人的儿子抢夺过来,让他充当张嫣的儿子。这个后宫美人何许人也?按理说他应该属于刘盈的编制,也就是说她是刘盈的小老婆。既然如此,除开她偷男人外,这个儿子就应该是刘盈的,怎么能说他可能不是刘盈的儿子呢?  这个问题我们放到下回再说。  话说新君即位后,由于年幼,吕雉临朝称制,尽掌朝政大权。为了巩固势力,尊荣吕氏家族,吕雉企图封吕氏子弟为王。因为刘邦当初规定异姓不得封王,吕雉对此多少有些畏惮,所以她希望取得朝廷重臣的支持。一开始,她向百官之长的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茅台天降雄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