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室里有像子弹几何形状对人的影响的东西指向室外有什么影响吗

一般手枪子弹头多是圆形,有一种手枪子弹头的形状很奇怪,它的弹头形状类似十字改锥头那样,它有八个褶.另外子弹头部的顶部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小坑,里面添有类似红色火漆的物质.这种有八个褶的子弹头直径是8.4mm,子弹弹壳直径是 10mm ,子弹的总长度是28mm,子弹重约5克.这是
一般手枪子弹头多是圆形,有一种手枪子弹头的形状很奇怪,它的弹头形状类似十字改锥头那样,它有八个褶.另外子弹头部的顶部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小坑,里面添有类似红色火漆的物质.这种有八个褶的子弹头直径是8.4mm,子弹弹壳直径是 10mm ,子弹的总长度是28mm,子弹重约5克.这是什么类型的手枪子弹?教练子弹?信号子弹?特殊专用子弹?使用这种子弹的手枪是哪种类型的手枪?
手枪子弹的种类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金属全包弹,一类是空头弹,尽管可以在长度和弹径以及材质方面尽情发挥,但其基本外形都跑不出这两大类型。
你说的这颗子弹依我看应该是空头弹的某一个型号,使用它的手枪应该是8毫米的。既然是8毫米,很可能就是转轮手枪上的,因为8毫米的军用手枪不是太多见,而8毫米的转轮手枪在西方相关信息则非常普遍。转轮手枪用空头弹也非常普遍,因为空头弹是禁止军用枪支使用的。
空头弹是一般会扩张的弹头的通称,这个过程俗称菇化,因为扩张后的弹头,看起来就像一个草菇一样,头大身小。 在美国这是合法的......
手枪子弹的种类基本分两大类,一类是金属全包弹,一类是空头弹,尽管可以在长度和弹径以及材质方面尽情发挥,但其基本外形都跑不出这两大类型。
你说的这颗子弹依我看应该是空头弹的某一个型号,使用它的手枪应该是8毫米的。既然是8毫米,很可能就是转轮手枪上的,因为8毫米的军用手枪不是太多见,而8毫米的转轮手枪在西方相关信息则非常普遍。转轮手枪用空头弹也非常普遍,因为空头弹是禁止军用枪支使用的。
空头弹是一般会扩张的弹头的通称,这个过程俗称菇化,因为扩张后的弹头,看起来就像一个草菇一样,头大身小。 在美国这是合法的子弹,尤其是用在狩猎上,是最受欢迎的弹头。 有些州还规定狩猎时必须使用这种弹头,因为它们比较可以达到一弹致命的效果,减少动物所受的痛苦。 空头弹和一般俗称达姆弹的爆裂性弹头不同, 空头弹进入目标体后是不该碎裂的,当然如果打到骨头上,也不是不会发生。 但是总之它不会像达姆弹那样, 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在击中目标后, 碎裂成为无数的小弹片。
空头弹的主要目的是扩张,使它的横切面积扩大数倍,因此弹头不再有足够的能量向前移动,穿透目标,因而保证将所有弹头的动能,完全消耗在目标上。而这种动能转换产生的震撼力,就足以对目标的内脏,造成立即而且致命的伤害。
空头弹也有好几种不同的设计,最普通的是在留下一段平头,没有铜片,(空头弹裹铜的程序与全金属包头弹相反,是在后方收口),好一点的会有一个凹槽,这可以在弹头进入目标后,产生额外的压力来保证弹头的扩张。 更先进的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小柱在中心部份,使用目标的体液来迫使弹头张开。 因此称为水力冲压。 还有一种是分段式的,弹头有两截铅芯,而铜皮部份从侧面看起来像是英文字H,这样的设计使得扩张与保持弹头的完整性取得一个平衡点。
空头弹也并不是一定就会扩张,这和距离,弹头的初速,进入目标的角度,设计都有关系,必须要视用途而小心选择。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步枪子弹尖是为了提高存速能力,保证远距杀伤力;手枪有效射程较短,对弹丸存速能力要求不高,同时手枪弹要求有很好的停止作用,也就是说弹丸要有足够的重量。这样手枪弹多...
手枪是通过扣动扳机,扳机带动撞针,撞针撞击枪膛内的子弹底火,底火引起子弹内的火药燃烧,燃烧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推动力推动弹头通过枪膛向外发射.
9毫米型号的可装15发,5.8毫米的能装20发.
92式手枪系列是我军新一代单兵自卫武器,是为了替代现装备的仿苏产品54式7.62mm手枪而研制的。要求具有中国...
口径多了去了。枪械最早是的口径有百十余种。4.85
修剪可以的啊
答: 北京空军总医院特诊科好不好?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韩日匈...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Slate:向天鸣枪,子弹落下会伤人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Slate:向天鸣枪,子弹落下会伤人吗?
本文作者:wendywen
一个普遍接受的共识是:如果垂直地面朝天空开枪,子弹掉下来时不会给常人造成很大杀伤力(如果被子弹直接击中的部位是眼睛、耳朵、嘴巴,则有可能殒命)。因为子弹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空气的阻扰,子弹的原始速度被削弱了。但如果往上开枪的角度并非90度垂直于地面,而是45度或更低,那么子弹的杀伤力就会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子弹在飞行过程中保持了相对较高的速度,而且极可能保持有利的飞行方向。垂直开枪的时候,子弹掉下来时多半是弹尾朝下,或侧着往下掉,因此产生了大量阻力。
根据数百年来射击猪、牛、人类尸体、弹道学凝胶以及其它物体的经验,军需品专家估测:飞行速度为61米/秒以上的子弹才可能穿透人的皮肤;子弹在飞行过程中还受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弹头有多尖,子弹击中的是人体的哪个部位(上唇皮肤比脸颊皮肤厚50%),不同的人皮肤厚度不一样,不同年龄的人皮肤弹性也不一样。
判定子弹飞行速度并不容易。子弹能飞3000米那么高,在此过程中,风可能会将子弹带到不可预知的方向。 不同种类的枪射出去的子弹速度不一样,杀伤力也不一样。口径.30(7.62mm)的步枪打出去的子弹,经过空气减速后最终落下来的平衡速度可达91米/秒,这样的子弹射中你,你可能会死。其他轻型枪械,比如9毫米的手枪发射出的子弹最终的飞行速度为46-76米/秒。另外,如果子弹下降的过程中弹头朝下的话,速度会更快,杀伤力更高。海拔不同,空气阻力就不同,这也会对子弹的杀伤力造成影响,高海拔地区空气阻力会低一些。
不过,垂直向上射出的子弹至少要在空中停留15秒钟,很多甚至超过1分钟。所以真有人朝天上放枪的话,你还来得及躲闪。
刊物:Slate网站3月30日
(果壳环球科技观光团微博
你可能感兴趣
有血淋淋的案例啊...话说当年军训有人开枪外靶打石头上,弹飞到天上,把靶场后面种田的农民给打死了。
环境工程硕士
引用 进口马桶 的回应:我小时候玩儿二踢脚,第一响上去了然后第二下没响。我就看着它直直的掉下来砸在一个小女孩儿脑袋上。。。她哭得淅沥哗啦的。。。然后我就跑了。。。她爸在楼下对着楼骂了一个小时,还以为是谁家倒霉孩子往楼下......就是你的责任好吗,要是女孩炸挂了你就是过失杀人- -
我小时候玩儿二踢脚,第一响上去了然后第二下没响。我就看着它直直的掉下来砸在一个小女孩儿脑袋上。。。她哭得淅沥哗啦的。。。然后我就跑了。。。她爸在楼下对着楼骂了一个小时,还以为是谁家倒霉孩子往楼下乱扔东西砸人。。。。因为这事儿我内疚了好久-
-现在想 真的不是我的责任。。。。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62)
哈哈说得好。
有血淋淋的案例啊...话说当年军训有人开枪外靶打石头上,弹飞到天上,把靶场后面种田的农民给打死了。
不过,垂直向上射出的子弹至少要在空中停留15秒钟,很多甚至超过1分钟。所以真有人朝天上放枪的话,你还来得及躲闪。可是像我这样反应迟钝的人怎么办?
落點難以判斷啊
我小时候玩儿二踢脚,第一响上去了然后第二下没响。我就看着它直直的掉下来砸在一个小女孩儿脑袋上。。。她哭得淅沥哗啦的。。。然后我就跑了。。。她爸在楼下对着楼骂了一个小时,还以为是谁家倒霉孩子往楼下乱扔东西砸人。。。。因为这事儿我内疚了好久-
-现在想 真的不是我的责任。。。。
引用 chirmolito 的回应:有血淋淋的案例啊...话说当年军训有人开枪外靶打石头上,弹飞到天上,把靶场后面种田的农民给打死了。躺着也中枪啊。。。这也太悲催了吧
环境工程硕士
引用 进口马桶 的回应:我小时候玩儿二踢脚,第一响上去了然后第二下没响。我就看着它直直的掉下来砸在一个小女孩儿脑袋上。。。她哭得淅沥哗啦的。。。然后我就跑了。。。她爸在楼下对着楼骂了一个小时,还以为是谁家倒霉孩子往楼下......就是你的责任好吗,要是女孩炸挂了你就是过失杀人- -
话说 就算知道他要过那么久才掉下来 你也不知道躲哪里啊?要是你躲的地方正好就是子弹的落点怎么办?一般会朝天鸣枪的地方,也不会有可以给你躲闪的建筑物吧?
引用 苦逼少年 的回应:就是你的责任好吗,要是女孩炸挂了你就是过失杀人- -..可是我真的也很无辜- -|||我后来想 要是砸她脑袋上的一瞬间爆炸了 那可就爽了。。。。
倒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
子弹从天而降,也不知道会从哪个方向下来,往哪里躲呢?
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这个在流言终结者看过啦~~~说是不会打到人
子弹屁股向下阻力大,怎么会屁股着地?
原来csi中斜向上开枪误杀两个街区之外的路人的案例是有可能的啊~
怎么躲?你能躲得过,别人又不知道有颗子弹飞向他,怎么躲??
感觉这么死相当憋屈呢
2楼,流弹和垂直向上不一样。15楼,中国就有这样的案例。
在天朝还是比较安全的~~~
文章有bug啊!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不会一直加速,它会在重力和阻力达到平衡的时候达到最大速度并在下落过程中保持这一速度,考虑到气压的不同,越靠近地面压力越大,有可能快到地面时物体反而减速。可见对于垂直向上射出的子弹,其下落最大速度完全有可能和出膛速度无关,而只与子弹的质量和形状及当地海拔有关。我估计普通子弹的最大速度对人体不会有什么危害,当然这是指子弹垂直向上发射的情况下。
食品安全学士,科普爱好者
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流言终结者》的其中一集《子弹落地伤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所谓的“对天开枪”往往并不是铅直向上开枪,而是以一定仰角开枪。枪械的有效射程指的是几乎平射的时候能够保持一定精度的范围。这个范围比枪械的杀伤范围其实要小很多。大家都知道射箭的时候呈一定仰角箭的射程才会达到最大,这是抛物线的缘故。枪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以抛物线发射,那么子弹的就能够射的很远,并且还保持杀伤力。因此当一个人来个45°对天开枪,那么子弹就可以飞出1km以上,如果有人不行被打中,轻则受伤,重则致命。很多躺着中枪的案例都是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做到了铅直向上开枪呢?那么问题就会简单很多。首先子弹最终落下的速度要比从枪射出的速度低很多,并且不再旋转,杀伤力猛减。其次,子弹会受到高空风的影响而偏离发射点,最终落下的地点无法确定,但是原地落下的可能性极低,是小概率事件。
discovery的流言终结者。他们做过这个实验。有一个数据很特别,你们文章里面没有提到。流言终结者们说。子弹下落的时候,会有一个点使得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相互抗衡,使得子弹用一个恒定的速度往下掉。可是在我的理解里面,地心引力造成的不是加速度吗?空气阻力应该差不多永远是那个样子的啊。不了解。
引用 ZC 的回应: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流言终结者》的其中一集《子弹落地伤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所谓的“对天开枪”往往并不是铅直向上开枪,而是以一定仰角开枪。枪械的有效射程指的是几乎平射的时候能够......这个让我想起另外一集流言终结者了。里面用点45的手枪平着开枪,然后让一颗子弹头垂直下落。最后两颗子弹是同时着地的。所以,仰角度开枪,如果在弹道下落的范围内,人应该也是没有事情的。只是在外部弹道里面,子弹才会真的伤到人吧。
罪案剧迷,果壳阅读译者
slate上的文章都很GEEK,最近飞机出故障迫降那个说的也很好玩
引用 笑笑虫 的回应:discovery的流言终结者。他们做过这个实验。有一个数据很特别,你们文章里面没有提到。流言终结者们说。子弹下落的时候,会有一个点使得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相互抗衡,使得子弹用一个恒定的速度往下掉。可是......空气阻力应该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吧?速度越快空气阻力越大啊,所以会有一个速度达到一定的时刻空气阻力和重力相等吧?
绝对是你的责任啊
怎么会不是呢〈?引用 进口马桶 的回应:我小时候玩儿二踢脚,第一响上去了然后第二下没响。我就看着它直直的掉下来砸在一个小女孩儿脑袋上。。。她哭得淅沥哗啦的。。。然后我就跑了。。。她爸在楼下对着楼骂了一个小时,还以为是谁家倒霉孩子往楼下乱扔东......
引用 Icewolf 的回应:文章有bug啊!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不会一直加速,它会在重力和阻力达到平衡的时候达到最大速度并在下落过程中保持这一速度,考虑到气压的不同,越靠近地面压力越大,有可能快到地面时物体反而减速。可见对于垂直向......和出膛速度无关是不可能的吧,毕竟速度越大初动能就越大,初动能越大子弹上升的最高高度就越高,因此如果按你说和出膛速度无关的话就可以给出这么一个命题:物体(子弹)从任何高度静止落下,最后到达地面的速度相同。这个不难证伪吧。其实回头想想,蹦的越高摔的越重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啊= =。虽说子弹由于自身体积和质量的原因受空气阻力影响很大,但我觉得说和初速度无关是无法理解的。
垂直向上射出的子弹至少要在空中停留15秒钟,很多甚至超过1分钟。所以真有人朝天上放枪的话,你还来得及躲闪。原文地址: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在此过程中,风可能会将子弹带到不可预知的方向。原文地址: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怎么躲 啊????
引用 Dsighner 的回应:引用 Icewolf 的回应:文章有bug啊!在空气中下落的物体不会一直加速,它会在重力和阻力达到平衡的时候达到最大速度并在下落过程中保持这一速度,考虑到气压的不同,越靠近地面压力越大,有可能快到地面......不是从任何高度落下子弹的落地速度都相同,而是说:1.存在某一确定的高度,在这个高度之上,子弹落地的速度都等于最大落地速度;2.在这一高度之下,子弹落地的速度由子弹的高度确定,其落地速度都小于最大落地速度。
引用 笑笑虫 的回应:引用 ZC 的回应: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流言终结者》的其中一集《子弹落地伤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所谓的“对天开枪”往往并不是铅直向上开枪,而是以一定仰角开枪。枪械的有效射程指的是几乎平......貌似你把子弹的速度和子弹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速度搞混了。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冰的形状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