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watch智能手表评测屏幕有两条黑线,有些时候会自动消失,没几天又从其他位置跑出来,求大神解答!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智能手表:不尽如人意的 TicWatch_开箱晒物_什么值得买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智能手表:不尽如人意的 TicWatch
前言:可穿戴设备的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就连Google都染指这个尚未的市场推出AndroidWear手表系统平台,有关于AndroidWear的可以参考自行查阅相关资讯。本人上一款智能手表是SONY的SmartWatch 3,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在大陆使用百度Duwear服务改造的系统体验。这次败家买了Ticwatch,想体验下Ticwatch基于安卓系统定制手表系统,不同于MOTO 360下基于AW底包适配的Ticwear。&前言:我对可穿戴设备接触最早的是MisfitShine,还是香槟金色来搭配我的5S。那个时候小米手环还没有推出。尽管后来也入手了小米手环,感觉就是翻版MisfitShine功能的国产版,区别是一个可换纽扣电池一个内置充电电池。后来知道Google出Android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后一直都想搞一个,无奈大陆地区不支持贩售。后来去台湾地区出差的时候败了一个SONY的SW3,因为觉得还是方形屏幕...| 赞66 评论40 收藏34&【TicwatchTW-1】京东JD.COM提供TicwatchTW-1正品行货,全国价格最低,并包括TicwatchTW-1网购指南,以及TicwatchTW-1图片、TW-1参数、TW-1评论、TW-1心得、TW-1技巧等信息,网购TicwatchTW-1上京东,放心又轻松&目录一、圆形屏和矩形方屏的对决二、Ticwatch产品参数和对产品的理解三、Ticwatch开箱(深空灰亚光米兰尼斯表带)四、TIC手表助手图示五、Ticwatch手表图示六、体验直观感受一、圆形屏和矩形方屏的对决这个被T粉称呼的出门问问公司走了相似小米起家的路子,一开始以基于AndroidWear(以下统一简称AW)定制的ticwear适配了MOTO 360一代、LG G Watch R两款智能手表。以一匹黑马的形式冲击着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市场,出门问问占据了海内外各大科技媒体的头条和版面,从而奠定了ticwear问世和Ticwatch的诞生。我一开始对圆形屏幕打造AW持着怀疑态度,站在极客角度矩形方屏是最适合打造可穿戴设备的载体来显示。可是很多人都说圆形屏幕很漂亮,可以当手表用。这就间接导致智能手表分为两大派:圆形屏幕、矩形方屏。从理性角度分析方形符合系统界面设计逻辑,圆形则看上去更时尚更接近怀表。要是消息推送到圆形屏来居中显示,还是存在边缘显示不全的弊端。矩形方屏就可以直观完美显示出来。智能手表考虑到小屏幕展示推送消息,最佳载体是矩形方屏,可以最完整的显示出内容和图片。作为全球领导品牌苹果的选择是矩形方屏,AppleWatch。结论:矩形方屏更适合中长度的消息推送显示,能够完整展示。圆形屏幕更时尚、更符合表的设定,同时表盘设计更容易参考机械表盘,更多丰富的圆形表盘选择。二、Ticwatch产品参数和对产品的理解因为AW是谷歌限定非开源授权的手表智能系统,为了避免Android定制割裂(重蹈手机系统定制混乱硬件繁杂的覆辙)导致系统推送不及时的弊端收紧了对可穿戴设备关于AW系统开源的控制。由于AW为谷歌授权非开源系统,目前仅有以下几家获得授权:华为、MOTO摩托(Lenovo联想)、SONY、Samsung、LG、ASUS。考虑到大陆政策限制,原生AndroidWear服务基本上无缘于国内;这就意味着想要在大陆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智能手表只有3种方式进入国内:1.基于原生AW剔除谷歌服务更换国内合作伙伴的服务(MOTO 360第二代即是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以出门问问的语音替换GoogleNow)2.基于AW修改自己服务定制(百度旗下的Duwear即是这样的方式打开智能手表市场)3.基于完整安卓系统定制绕开AW系统授权限制,即是based on Android(Ticwear OS、腾讯TOS、阿里YUNOS)。目前出门问问旗下的智能手表Ticwatch就是以第三种方式来打开中国的智能手表市场。这种方法以前就有人尝试过(果壳智能手表),市场反应效果不佳。但是考虑到出门问问一开始走的是小米的道路,先以MOTO 360一代、LG G Watch R的硬件基础推出基于AW底包定制修改的专属系统——Ticwear(类似于小米的MIUI)来让水货市场上的这些设备(基于AW平台的智能手表都是无法在大陆合法销售的,均为水货)有一个可以在大陆运行的软件环境。Ticwatch的推出则更是像极了小米的模式,以Ticwear打开口碑再推出硬件基础的设备。考虑到这是第一代产品存在许多缺点和弊端,只能说满分100分的成绩可以给60分,即意味着刚刚及格而已。还有待改进,因此属于还未成熟的智能手表。按照小米手机和MIUI的发展过程,在小米4上MIUI V6上奠定属于自己的手机格局和发展方向;同样的出门问问旗下的Ticwatch和Ticwear也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奠定属于自己的智能手表格局和发展方向。简单说,任何互联网公司的硬件和软件推出第一代都是试水的,是一边摸索一边前行的产品。三、Ticwatch开箱(深空灰亚光米兰尼斯表带)Time In Control,我喜欢这句话包装很简约白色,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深空灰亚光米兰尼斯表带深空灰亚光米兰尼斯表带×1,Micro-USB×1,无线充电底座×1,圆形充电头×1,保修卡和使用说明×1无线充电底座小巧精致,Micro-USB做工不敢恭维,导致画风不一致(其实可以参考AppleWatch的座充)充电头规格:5V-1A输出,充电头还是很精致的无线充电底座,插入数据线灯是橙色,充电是绿色的。但是有时候存在橙色和绿色混杂的情况这个无线充电底座带吸磁的吸附力,吸磁强度一般底部是银色亮光的塑料材质(要是陶瓷或者是玻璃材质会更上一个档次),支持心率检测功能,散发绿光接口的细节就看出来了很马虎,毛刺感明显,暗扣的贴合度差(参考AppleWatchde的米兰尼斯表带是磁铁吸附的,可以自由调节表带)就这水平的表带只能说差强人意调节表带的距离很费劲,头一次见到如此奇葩的设计(参考AppleWatchde的米兰尼斯表带是磁铁吸附的,可以自由调节表带)四、TIC手表助手图示Ticwatch的Tic智能手表助手:通知中心、表盘中心、快捷卡片、应用商店、录音器、使用帮助快捷卡片目前支持音乐、天气、健康快捷设置,后续是否变动还要看出门问问是否会允许自定义Ticwatch的应用商店集成在手表助手里(Duwear助手应用商店需要下载百度手机助手来扩展应用商店)Ticwatch的表盘中心,这是自定义的官方表盘(可下载滴答表盘来扩展丰富的表盘)五、Ticwatch手表图示表盘主题出门问问的语义搜索引擎Ticwatch默认的自带APP当检测到手机连接的手机有滴答表盘和QQ时候会自动同步到Ticwatch上应用商店下载的放置在无线充电底座上会有充电进度条展示和时间显示Ticwatch可以查询手机拨号记录计时器闹钟设置倒计时Ticwatch的设置菜单偏好设置,有很多详细的设置项目Ticwatch可以支持OTA升级的下拉菜单、通知栏状态、天气查询Ticwatch基于安卓5.1定制,based on Android(非AndroidWear定制,谷歌没有开放授权)六、体验直观感受整体做工还是不错的,就是有几点不是很满意:1.无线充电底座充电的时候Ticwatch金属机身发热明显。2.Ticwatch底部是银灰色亮光的塑料材质容易磨损。3.Ticwatch半反透TFT显示效果感觉比我的SONY Smartwatch 3显示效果还差,没有采用IPS是硬伤。4.Ticwatch的屏幕分辨较低,屏幕颗粒感人;看看人家苹果的Retina的屏幕这才是王道。5.Ticwatch的玻璃面板是突出的,要是弧形2.5D的玻璃会更好。6.表盖玻璃无抗油脂和污渍的能力。7.调节表带的距离很费劲,表扣设计的奇葩(看看人家AppleWatchde的米兰尼斯表带是磁铁吸附的,可以自由调节表带)8.App客户端和Ticwatch不稳定,不定时会导致失联的情况。通知还是很喜欢的,给大伙看看:感觉一旦短信内容多就出现了圆形屏幕的囧态,显示不全的情况。反观我的SONY SW3就完美显示无压力QQ的消息通知还是蛮方便查看的,就是不能回复,很蛋疼的要拿出手机查看回复Ticwatch开机动画和系统OTA升级过程:Ticwatch开机动画还是蛮酷炫的Ticwatch在OTA过程中还会出现升级的动画实际穿戴舒适感来说:SONY SW3完胜Ticwatch最后说一点Ticwatch的屏幕显示效果还没有SONY SmartWatch 3屏幕显示效果好,都是半反透TFT材质。圆形屏幕的智能手表也就这样了。话说MOTO 360二代的智能手表我一哥们预定了,琢磨也就快到手了。只可惜还是有黑边,处女座估计要奔溃了。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买共同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更多内容分享或是对文中观点有不同见解,值客原创欢迎您的投稿。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98)
【轻众测】贝适安(R)Drinkwell*铂金版宠物喷泉饮水器(分享赢轻众测)
一汽-大众 奥迪 A4L 20台 四天使用权(限地区)
sangebaba 三个爸爸 AP600 家用除醛空气净化器
善领MiFi Plus 随身wifi无线路由器(送1个月流量)
微鲸智能投影M1
商务旗舰 HUAWEI Mate 10 Pro
Goodbaby/好孩子 高速汽车安全座
airx A8空气净化器
EraClean Fresh新风机
赞106评论166
赞90评论72
赞120评论91
赞1398评论862
赞549评论351
赞466评论307
赞569评论506
赞369评论32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ZEALER 科技生活第一站
Ticwatch 2测评:来跟手机抢戏?
出门问问很自豪地将受到谷歌的投资写在了Ticwatch的说明书上,而且出门问问的创始人都是谷歌出来的,所以出门问问是一家挺极客范儿的公司。从语音搜索开山,目前也尝试着进攻硬件市场,虽然公司规模还小,但“自己不够,大家来凑”,在京东凑到了超千万的资金,这超高的关注度,Ticwatch 2倒让笔者油生了对其的好奇心。
其实这次是笔者第一次接触智能手表,因为作为一个学生也没什么钱去买这些非必要的东西,这次众测能给机会还是挺开心的。笔者一直持着一个“这些智能手表不过就是和手机连个蓝牙,顶多也只能叫个蓝牙手表”的态度去看待智能手表的,Ticwatch 2能否改变笔者这种观点呢?下面来看看吧。
外观:在努力装“表”,但还是隐藏不了“胖胖”的身材
▲Ticwatch2在外包装上就已经开始装起了传统腕表的模样了,正正方方的,黑色主色调,质感还不错,正面一个ticwatch的logo还简约的,下方还有ticwatch的宣传标语,嗯,不错。
▲打开盒子,ticwatch2露了个头出来,正面还贴着一张贴纸,是其中的一个官方表盘款式。
▲全家福,全体配件就插头,数据线和无线充电底座。
▲手表后边贴着一张大大的进网许可标签,这东西真的去哪里都跟着你,不过撕下来挺容易的。
或许是moto360的圆形智能手表外观太经典了,人们看见智能手表是圆形的外观的,会先问一句:“这是摩托罗拉那款吗?”。自从最近戴上了这只ticwatch2之后,这个问题没少出现。我们都说,智能手表,首先是只表,所以圆形的表盘自然是少不了的,像apple watch那个正方形的外观,我只能以一句“呵呵”作为回应。
正面一块1.4英寸的OLED圆形屏幕,屏占比为73.5%,官方说分辨率是400x400像素,屏幕的PPI为276,因为看手表的距离和看手机的距离差不多,而且这个是OLED屏,颗粒感自然是满满的,很容易就能看得清楚边缘的锯齿,看惯了手机的高分辨率屏幕,或许是有点不爽,但其实没有太难接受,至少笔者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大坎。
选择OLED屏幕是一个很理智的选择,因为作为一只手表,表盘或者时间必须是要长亮的,利用OLED屏幕黑色不激活像素点的特性能能够更加省电。
正面的玻璃面板其实是略高于正面的金属边框的,这就导致边缘的像素受这个角度的玻璃影响产生折射,出现色块,平时都是能看见的,有点影响体验,毕竟看到这些色块会分心。
还有一个要提及的,我们知道圆形的切割难度不是方形屏幕能比的,这弧形切起来应该是很讲究技术的,这便是一个费钱的地方,所以ticwatch2的屏幕切割可能并没有太完美,认真看会看到锯齿,而且是不规则的,当然,这些小细节不需要太在意,毕竟不影响使用。
我们都知道moto360的屏幕下方有一个小黑块,那里放置着光线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ticwatch2应该是出于美观性并没有如此设计,这样能保证一个完整的圆形,不过因此我们需要手动进行屏幕亮度调节,就算等价代换吧。亮度方面,说实话这亮度也是足够的了,笔者在户外大太阳的情况下也依旧能看清上面的文字,不过就需要使用者自己去调节屏幕亮度了。
屏幕外围的金属边框靠近屏幕那一圈做了抛光处理,然后折下去的那部分则是有很好的金属质感,说实话这个设计笔者还是蛮中意的,至少不俗气。
▲侧边可能要特别吐槽一下,设计师怎么把这个黑色的塑料后盖弄得这么大?广告里还硬是照不到这块黑色的东西,显得手表很纤薄。其实这个手表很厚,厚度达11.95mm,而精瓷系列的甚至达到了12.15mm,不过通过设计,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影响的最多是视觉。
▲这个大大的黑色后盖通过钢琴烤漆处理,虽说质感提升不少,但怕是以后留下密集恐惧症都害怕的划痕吧,不过至少目前来说还尚未观察到有明显划痕,这个质量值得点赞。后盖有拥有双LED而且传感器面积更大的PPG动态光学心率传感器,可以增强心率检测和抗干扰能力,反正就是可以检测心率,但笔者表示,做成这种外观的手表应该可以不加这个东西,因为这个太商务太时尚了,戴这个去运动总有点不搭的感觉,那日常测一测就更没有必要了,除非是测谎。后盖上方是一个扬声器,下方是两个麦克风。
手表的表冠放在了手表的九点钟方位,不过也可以通过系统设置改变方向,在一开始设置手表的时候就会先要求你设置,这种设计还是蛮贴心的,毕竟手表的外观的对称的,看不出来太大问题。
这个表冠,其实就是电源键混合home键,长按开关机,在非表盘界面按一次则返回表盘,在表盘界面则是点亮或熄屏,点两下就是截屏,功能就这么多。
另一侧空出来的也没有闲着,隐藏着一个ticwatch的传统功能—姥姥…不对,挠挠。这是一个隐藏式触摸条,一代的时候那个触摸位置是标志出来的,显得很丑,所以2代就隐藏了起来,其主要位置位于那个黑色后壳的边缘,功能就是滑动和点按来控制屏幕,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触摸这个很小很小的屏幕。不过笔者表示,这个功能相当不友好。
第一, 下滑还好,能顺着下来,但上滑,那叫一个难受,指甲长点的(例如笔者)老是撞,而且手表总是被推上去,然后位置就歪了,很不好受;第二,只有上下滑和点按,左右滑的时候就必须触摸屏幕,当然,基本只有在表盘界面才需要左右滑,但在表盘界面这个触摸条无法控制,所以当你想要控制画面,第一步必须先滑动屏幕,这时候用户已经忘记了这个触摸条的存在了,而且它还是隐藏的,这样使用频率就更低了;第三,在应用抽屉中,应用是每两个一排的,所以点按是失效的,在语音界面,选择要问问题那里,也是不能按的,反正除了设置,电话和短信外,基本找不到能按下去的应用,使用面相当窄,想当鸡肋。
Ticwatch2的表带宽度为通用的20mm,想换就换,个性搭配,笔者这次拿到的是意大利进口棕色真皮封线带,不过连提供厂名字都没提,光是印了这个logo,看是不太自信啊!不过说实话这个表带质感还是过得去的,用久了自然就软了。在官网还可以找到ticwatch2和其他设计师合作,例如李晨那个MLGB(这名字,666),还有北欧艺术家和中央美术学院,玩表,还要表带,玩智能表,还要玩表盘,就是这么炫。
稍微总结一下外观部分,外观设计还过得去,有几分好看的,而且将表冠放在左侧这个设计非常好,很有细节感,就是那个塑料后盖有点太抢眼了,都成了半个边框了,虽然重量变轻了,但丢了观感,这个至少笔者是不接受的,不过也不是不能忍受。
系统体验:野心不小,唯恨自己不够强
Ticwatach2搭载自己的ticwear,基于Android,而非Android Wear(以下简称AW),有些用户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有好好的AW不用,硬要自己弄个定制的?要知道,谷歌的开源政策在AW并不通用,面对Android的碎片化,谷歌这回打算全面控制AW,连国行的AW其实都是谷歌自己来的,而出门问问对于这个智能手表的活,是不打算听命于谷歌了,因为AW不给改,容不下它的野心,所以就找了自由度高的Android来实现了。
智能手表应该大特色就是能够换表盘,除了用来看时间外,还能用来搭配心情和衣着,还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官方的表盘大多都比较正常,而一些用户可能想要一些比较特别的,其实可以在出门问问自己的手表应用商店上找到,例如萌萌的小黄人,少女心的花草,帅气的星球大战,甚至还有王自如的同款ziiiro表盘,想来啥就来啥,不过由于这个是屏幕模拟的,所以和真实的物理表盘还是有点外观差距的,而且为了省电,在待机状态下为了省电所以画面会呈黑白色,这样基本只有抬起手或者主动亮起屏幕才能看到表盘了,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妥协。
那这个熄屏和亮屏呢,全靠方位传感器来检测了,当我们把手自然垂下或者其他,放在不是对着人的时候屏幕就会自动进入待机状态,屏幕变成黑白,而且只留下表盘的主要信息,其他杂余的统统被简化掉。当抬手,屏幕会自动解锁进到表盘,呈现全颜色的表盘,体验上相当不错,这个转换过程很流畅,就像指纹解锁那样快捷,很灵敏。
Ticwear充分利用滑动操作,在表盘界面,向左滑是应用列表,向右滑是语音助手,向上滑是通知,向下滑是快捷卡片,用上个三四天也基本记得了,说实话还挺方便的,而且快捷卡片是可以自定义的,如下图。
应用方面,由于ticwear是基于Android的,而手表用手机的应用体验又不好,所以应用都需要重新开发,而且出门问问目前还只是个小公司,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所以适配的应用少之又少,一般使用的话,除了表盘外,都已经预装完了,如QQ密友,支付宝和搜狗地图。QQ密友这个应用至今搞不懂有什么用,支付宝就是和手机绑定,这样在连接的时候使用支付宝付款的时候就不用验证了,或者直接用手表给别人扫,不过绑定过程很痛苦,笔者试了五六次才成功,搜狗地图还算不错,不过笔者依旧疑惑,有功能更全面的手机版不用,为什么非要糟蹋自己用个1.4英寸的删减版呢?也许在某些紧急状况下。没错,并没有微信,因为腾讯不和出门问问玩,不给它再做一个,所以ticwear能接受到来自手机的信息,例如QQ、微信的消息,也会显示内容,但一个大问题是你不能回复,这就不好受了。为了曲线救国,ticwear是提供AW兼容模式的,开启这个模式就可以安装AW的应用了,例如AW版的微信和QQ,可以通过这个进行聊天,通过语音或者语音转文字,不过,虽然ticwatch2有扬声器,这破微信居然不能听语音信息,简直是要命。
其实还有比较好用的自带软件,例如新闻、计算器还有日程,这三个应用能比手机来得更快,还有闹钟,因为是戴在手上,有震动和铃声提醒,大大降低了错过率,健康这个应用可以检测心跳和看今日行走步数,虽然笔者觉得没啥用。
其实最大的野心就在于ticwatch2是能独立存在的。Ticwatch2内置虚拟运营商民生通讯的贴片SIM卡(仅精瓷版和经典版有),开通后手表就可以独立3G上网,接受电话和短信,不过为了号召国家(噗)的实名制要求,注册的时候要拍好多照,倒是有点麻烦,开通费是30块,也不算贵,可以选择无月租,0.15元/MB/分钟,也可以选择9.9元月租送50M流量和一些通讯时间。不过问题是,这个号码是新开的,而且又要我用它打电话发短信,那你叫我手机的号怎么办?而且手表一换,这个卡也顺便换了,是不是有点脑残?而且,独立运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信息又收不到了,只能玩玩语音搜索和看看新闻。这个有点冲突,那这个内置卡也只能紧急的时候派上用场,或者当个小号用;而且必须使用扬声器进行听音,这有点尴尬。唯一想到的好处是,可以不用带手机出门跑步,因为手机自带GPS,所以可以记录,然后累了看看新闻,然后用支付宝去买东西吃,迷了路还能用一下搜狗地图找一找路。
要说性能,其实没必要谈,毕竟使用范围有限,512MB的内存和4GB的存储空间,其实已经绰绰有余了,因为能装的应用有限,而且体积也不大。可能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续航了。因为这个手表和手机不同,所以无法模仿手机的测试方法,也只能讲个大概了。电池容量为300mAh,如果只看时间不玩(甚至不连蓝牙),意思就是纯当手表,续航能撑三天;如果看连蓝牙,勉强能有两天,不过有时可能会是一天半的续航;如果连接蓝牙而且还开启AW兼容模式,一天一充跑不了。
Ticwatch2还是无线充电,有所谓的TiCharge快充技术,其实也就5V/1A,而且无线充电还未必能保持这个输出功率,所以充满电还是需要一个小时有多,不过我们一般不用太担心,把充电底座引到床头,睡觉去放上去,醒来也自然是充满了,这样就不用担心续航和充电问题了。什么?你说辐射?那你还戴着它干嘛?
Ticwatch2虽然较ticwatch一代在方方面面都有所进步,但这依旧是量的递增,没有产生质的飞跃。它的好玩点依旧是和传统手表一样的玩表带还有和其他智能手表一样看看信息和换换表盘,并无太大区别。Ticwatch2打算用内置sim卡让这只智能手表独立运行,但这就像处于叛离期的少年,他的确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但本质上还是无法脱离父母,也就是智能手表要发挥它目前所有的功能,还是无法脱离手机,来跟手机抢戏?还是算了吧。所以现在智能手表依旧处于成长期,依赖性极强,不过是手机的周边产品。Ticwatch2好,但与其他智能手表并没有拉开任何差距, 除了它的价格,经典款1299,其实称得上一点性价比,适合手机爱好者玩玩,普通消费者,如果不是钱太多,就算了吧。
点击查看所有点赞用户
打开微信,点击顶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更多精彩内容推荐
需要才能回复【ticwatch商品众测】ticwatch商品好不好_ticwatch口碑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忘记密码?出门问问在6月推出Ticwatch 2智能手表,新机性能配置维持上代的联发科MTG双核A7) +512M内存+4G存储+300mAh电池。但缩小了机身体积并换成了OLED屏幕,新增3G、GPS、离腕锁屏、常亮模式、无线快充等功能,价格维持了999元起步。经过半个月使用后,终于完成了这篇可能是史上最长最深的智能产品评测。当中混杂了很多科普,以及面向业内和搞机人士的内容和评价标准,导致篇幅很长,需善用页面右下角的浮动目录转跳。Ticwatch、inWatch T和Apple Watch参数对比包装与配件Ticwatch2有“悦动、经典、精瓷”3个版本,各自采用不同的包装。而我们这次拿到的是排在中间的经典版,纯黑盒子表面是凸面布料,周边有烫金的标语。包装比预想中要朴素一些,配件包括说明书、无线磁吸充电底座、充电器和电源线。经典版和精瓷版都内置了贴片式的eSIM卡,和手机一样带有入网许可。圆筒形的充电器输出功率5V/1A。但实际上底座的功率很小,用手机的充电器甚至电脑USB接口充电,充电速度也不会有明显分别。磁吸式的无线充电底座直径比表身稍小,内部估计有不少金属元件,体重和磁力都比预想大不少,底部是一整片用于增加摩擦力的软胶垫,手表放到大概位置就能吸住,用着比较方便外观与做工Ticwatch2采用的是传统腕表造型,整体颜值不错。42mm全圆形表盘比前代的46mm小了一圈,屏占比73.5%,官方宣称是屏占比最高的纯圆智能手表。表身主体为拉丝不锈钢材质(悦动版采用的是铝制表身),左侧是圆形的表冠,右侧表背的塑料部分是隐藏式触控区,官方命名“挠挠”。其最大的特征有两个:表冠默认是放在左边的(系统支持左右调转),表盘玻璃高于表身2mm左右。前者是为了给自家的“挠挠”触控条让位,后者可能是为了减轻表身的厚度,顺带提供屏幕边缘的触觉提示。除了精瓷版用的是陶瓷后盖外,悦动和经典版Ticwatch2用的都是塑料材质。正中间的PPG光学心率传感器由Pixart(原相)提供,宣称精确度和抗干扰能力更强。机器采用20mm通用表带,原配表带都有快拆设计,无论是棕色还是黑色皮带,内侧都是浅棕色的内里。不锈钢表扣造型比较圆润,同样带有拉丝纹理。Ticwatch2的设计非常讨巧,亮面的金属表壳只是表身的前盖,另外2/3的厚度都是黑色后盖,大幅减小了视觉厚度。表带接口附近刻有机器型号和电气规格信息。后盖顶部是扬声器开孔,底部有麦克风和声学均压孔,而非手机上的降噪麦。这些开孔很小,但因为位置比较高而且有表带掩护,一定程度减轻了容易积攒灰尘的问题。对比、做工与佩戴手感索尼Smart Watch、LG G watch、著名的Moto 360和Ticwatch2Ticwatch2、Moto 360、LG G watch和索尼Smart Watch的表带Ticwatch2虽然体型稍小,但厚度并不占优。它和另外几只“老前辈”的设计风格迥异,唯一的共同点是,表带都是消耗品,无论是硅胶还是皮,使用半年以上就会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特别是皮表带,即便注意保养,它们的服役年限还是比较短的。Ticwatch 2 的表身骨架是传统腕表的,不锈钢拉丝处理纹路细致,做工不错。虽然Ticwatch 2只是42mm表盘,屏幕比46mm表盘的Moto 360小一些,但后者是无表耳设计,戴上手反而更贴手一些。说实话,笔者是更喜欢初代Moto 360和初代Ticwatch的外观,特别是它们没有缝线的表带……但传感器更多的Ticwatch 2体积体积控制更好,表带也缩减成更合适亚洲人的20mm。手小的用户和大部分女性戴着也不会太突兀,变相拓宽了受众群体。佩戴Ticwatch 2整体佩戴手感表现正常,比普通是石英腕表稍差,在智能表里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影响手感的三大因素:重量与重量分配:悦动、经典、精瓷(下面简称低中高配)分别是铝壳、钢壳、钢壳+陶瓷后盖,重量递增明显。低配的表芯肯定是最轻舒服的,重量类似普通的石英表,中配版的重量类似机械表,而高配就是金表的重量级别了。只有高配版甩动手腕时会有比较明显的拖拽感;外形:贴合手腕的部分是抛光曲边的塑料,接触面积不大,异物感较轻,比较舒服;表带:皮表带质感不错,改为了缝线设计,厚度稍有增长,导致褶皱更容易出现。原配皮表带是20mm宽度,更窄的表带无疑佩戴透气性更好,也会更舒服一些。硬件与基础表现Ticwatch 2 在硬件上的主要变化是下面几个:内置贴片式eSIM卡,可以独立3G联网,可以收发电话和短信;多了GPS,用于地图和运动轨迹记录;背面多了红外传感器,用于离腕锁屏(脱下表之后需要密码进入);其他小一些变化包括PPG光学心率计,无线快充、线性马达的加入。屏幕Ticwatch 2从前代的1.5英寸TFT半透半反屏幕换成了1.4英寸OLED屏幕,分辨率提升到400*400,PPI达到287。平时手机上看的AMOLED屏幕也是OLED的一种,其优点是薄、省电、饱和度高(颜色艳丽)。而对于智能表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显示黑色时可以关闭像素点,从而提升对比度和省电。亮度:系统提供5档亮度调节,最高亮度420尼特左右,比绝大多数AMOLED屏幕的手机亮度还高,日光下看时间没有压力。但最低亮度偏高,最低档亮度足以应对90%的场景,阴天和室内都挺合适,但半夜看时间会有点太亮。精细度:虽然PPI比上一代高,但用的很可能是Pentile排列,实际PPI得按6.7折来计算,稍微靠近看就有比较明显的颗粒感,字体和物体边缘“开叉”的问题也比较明显。色彩&可视角度:屏幕颜色显示艳丽,有A屏惯有偏蓝绿,但程度不算明显。可视角度不错,135度之后会有一定的亮度衰减和偏色,但一直压到170度左右度依旧能看到到屏幕内容。反光&其他:屏幕的透光率还不错,反光不会太严重。当然,大太阳下面该反光还是反光的。比起反光,玻璃面板的厚度会是更大的问题,虽然无法确认这是否全贴合工艺,但表层和显示层有比较明显的距离,少了手机那种跃然纸上的感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极限可视角度。总体来说,这是块中上水平的智能手表屏幕,虽然精细度一般,但亮度够用,色彩艳丽。最重要的是其OLED材质,是常亮模式的物理基础。性能系统存储信息硬件配置:智能表经常换壳不换心,Android Wear阵营多个产品用的都是核心屏蔽版的骁龙400。而Ticwatch 2则是直接沿用了前代的性能部分,都是联发科MT260+512M内存+4G存储+300mAh电池,MT260的CPU部分是1.2G双核A7,参数和手表上的骁龙400几乎重合。性能与流畅度:这个配置和2012年的千元机接近,绝对性能比较孱弱,但Android Wear和出门问问的TicWear系统都是专门设计的系统,几乎没有后台,流畅度和响应速度还可以。开机耗时40秒左右,重置系统只需2、3分钟。地图载入、Android Wear兼容模式下的微信,载入速度都一般,看得出性能上的吃紧。但只能显示两个二维码内置的支付宝开启速度也很慢,这方面优化还有待改进。系统与存储:内部存储占去了1.19G,模拟SD卡1.22G。前者用于存放应用数据,安装20个app之后剩余860MB,几乎是不可能用完了。基础模块:触控、震动、音量与音质触控测试触控:屏幕只支持单点触控,触控反应速度正常。通过画图应用测试,没有断触位置,但屏幕边缘灵敏度一般,边缘对切线的感知比垂直线更灵敏,不过手表系统无需精确操作,这个特性对实际操作没什么影响。震动:力度肯定够用,都已经强到让笔者这种强迫症都在为电量和寿命心疼了。系统有强和普通两个档位可选,但震动强度貌似没什么分别(因为线性马达而无法调节?)音量:最大音量和正常人室内讲话的音量稍弱,室内用还可以,但在户外基本不用指望铃声能提醒自己。音质:在高频稍有破音,其他还凑合。可能是厂家觉得大家用手表听音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很多智能手表是没有扬声器的,即便有,音质都不会太好,也极少会让手表具备自主播歌的能力。通话音质:用内置贴片式eSIM卡通话时的音质会比通过手机通话好一些(后者是蓝牙+扬声器的双重折损),整体音质比较一般。铃声:几个铃声的审美还不错,但只有4种铃声且不能自行导入其他音乐文件。射频模块:蓝牙、GPS、WiFi与3G如无意外,所有这些射频模块都是集成在联发科MT260这颗SoC上的,因为机身背面是塑料,天线部分的设计难度会比前代低一些,信号强度也应该会更好。运动app截图,最右侧为GPS轨迹记录蓝牙:半个月的使用中没有出现过蓝牙断线的问题,连接距离只有6、7米,和小米手环等低功耗产品接近,比三星Gear Fit等类智能手表产品要弱一些;GPS:搜星速度偏慢,位置精度也比较一般,整体可用度不高。官方其中一个宣传点是用户可以只戴表就能出去跑步锻炼,但可能是GPS的强度和精度问题,实际运动模式开启后,app会建议用户连接手机和联网使用。不过即便连接手机,GPS冷启动时间都需要10分钟以上,而且信号不好或速度过快(在车上)会导致非常明显的位置漂移。WiFi和3G:因为使用频率太低,且不会直接显示强度,所以很难观察。但起码搜到的WiFi信号数目和普通手机接近,通讯模块在电梯和车库也没出现过断连的提示。当然,因为底层用的是联通的服务,在二三线城市等联通3G覆盖较差的地方,基本只能跑2G。传感器:动作感应、指南针、心率传感器重力感应器、陀螺仪、加速度计:用于感知空间位置和动作的三个传感器,其灵敏度会直接影响抬手亮、甩手唤醒语音助手等体感功能,但灵敏度太高又会烧电。Ticwatch 2的这几个传感器灵敏度只是正常智能手表/手环的级别,抬手亮速度和小米手环2/Gear Fit等产品没有明显分别,和Apple Watch有明显差距;地磁计:也叫电子罗盘,这很明显是为了独立导航功能而加进来的。但我们的测试机冷启动后经常会指向不准,得重启解决,导致可用度很低,不知道是个例还是通病,如果是软件问题,希望尽早修复;心率传感器:精确度比较高,和Gear Fit运动手环的心率数据比较接近,即便跑步时也能正常测出相对准确的数据。但数据更新频率是10秒一次,比很多运动手环慢一些。此外,不知道是bug,还是有根据运动速度进行结果修正的算法,笔者坐在车上进入运动跟踪模式时,心率数值会明显偏高20下左右,让其数据可信度打了些折扣。内置SIM卡中高配的Ticwatch 2 都内置贴片式eSIM卡,用的是使用联通3G网络(GSM和WCDMA制式)的民生通讯。在二三线城市3G没网络是大概率事件,所幸手表功能对网速需求低,跑2G也不是大问题。注册要到微信公众号或民生通讯官网注册,过程概括就是:填包装的上的ICCID(其实就是SIM卡的ID码)和个人信息,选号码和套餐,拍包装、身份证和自己的合照上传等待实名认证审核。号码信息:第一批号码归属地都是北上广深,为170/171开头。而8月7号时,可选范围是XX-7XX ,审核时间从几小时到大半天不等。另外,建议到民生通讯官网选号码(有号码筛选功能)。费用与套餐:买号码时有30元是必交的预存话费。提供0月租和9.9元两种套餐,语音都是0.15元/分钟,流量0.15元/MB,短信0.1元/条,接听免费。9.9元套餐包了30分钟通话和50MB流量,这是现在很多儿童手环的设定。出门问问官方送了100M的流量,6个月有效。另外,来电显示5元/月,但意义不大,不建议勾。支持支付宝、微信和银联付款,之后话费也是线上交。要注意的是,激活号码后就不能退货了,维修和换机可能会因此遇上一些问题。硬件部分小结经过前代的试错,Ticwatch 2上有很多针对性的设计和更加清晰的取舍。视觉式的薄机身,外观颜值不错,重量控制和材料把控都可圈可点。但硬件上到处都能看到为了续航做的取舍,和前代一样的处理器和电池、音质和音量一般的扬声器、信号强度偏弱的蓝牙和GPS等。这些换来的是整体体积比前代小一圈的表身,以及比前代稍好的续航,但整体续航只是智能手表的中游水平,具体会在下面详说。毕竟,这是只表,笔者还是认同出门问问的产品取舍思路的。系统Ticwatch 2搭载的是基于 Android 5.1的 ticwear 4.2.0 系统,本质上是个定制版的Android &Wear。系统几乎没有后台,因为没有Home键,除了导航和运动记录等app,99%的应用返回桌面后就真的是退出了,对性能和电量的消耗会小很多。智能手表的系统比手机要热闹很多,上面是现在主要的智能手表分类,当中Tencent OS是腾讯直属,QQ和微信支持会更好。因为中国版Android Wear和出门问问的渊源,即便ticwear平台应用只有几百个第三方app,但AW兼容模式下可以跑大部分的Android Wear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只有Android Wear、兼容模式下的tiwear和亲属的Tencent OS可以查看微信记录和回复,其他都只能以通知推送的形式看微信,无法回复。连接和管理早期运行全尺寸Android的智能手表可以直接运行手机app,无需手机管理,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表都需要手机进行管理和应用安装。国内的inWatch、土曼等搭载Android内核深改系统的产品,都有各自的手机客户端,里面的第三方app数目很少(前者在年初评测时只有8个app)。而Android Wear分支上的产品,连接和运作方式都和Apple &Watch类似——手机是主角,手表是配角。如果手机上的应用有手表版,就会将后者自动同步安装到手表上。Ticwatch客户端问问应用商店截图Ticwatch 2首次开机需要手机扫二维码才能载入系统,换手机后要手表恢复出厂才能重新连接,所幸恢复速度只有2、3分钟,而且有云备份。因为国内没有统一的应用商店和“混用”了Android Wear的应用资源,其安装和管理应用的体验并不友好,而且长时间内可能也难有改善:得双边安装:手表app有自己的应用商店,下载时会纳闷为什么体积这么大,原来是下载了手机的app后,再把它们的手表版同步到手表上。不一定能安装:ticwatch的问问应用商店是中国版Android Wear的官方合作伙伴,里面的app可以给国行版Moto 360/华为watch等机器直接使用,但部分app在Ticwatch上会有错位,甚至是不能安装。这导致部分应用,可以在手机应用管理列表看到,但手表里却没有的情况。卸载牵连:卸载手表app一定要用问问应用商店或专门的管理app,卸载时会把手机版一起卸载……卸载麻烦:在桌面卸了手机端app,但手表app会自己留在手表上,这时候它很可能无法工作了,但你也卸不了它。需要再装一次它的手机版,再用问问应用商店或专门的管理app卸载它……另外,是对苹果手机的支持度。虽然它已经是对苹果支持最好的安卓手表,但连接iPhone的限制还是比安卓手机多很多:无法下第三方app和表盘、回不了短信和微信、没有第三方app快捷卡片、没有GPS轨迹记录。交互方式Ticwatch 2除了触屏,还有表冠和右侧的触控条(官方名字是“Tickle-挠挠”)。前两个是智能表通用的设定,第三个是Ticwatch特有的东西:触屏:点击、滑动、长按都和手机一样,但取消了多指操控。左侧边缘向右划是返回,iPhone用户可能胡比较熟悉。表冠按键:表冠单击是返回,双击是截图,三击是直接飙升到最高亮度并保持10秒左右,用于应对突然跑进艳阳看不清表盘的情况。长按进入电源菜单,重启/关机/省电模式/重置开关都在里面。这些设定都挺好的,但双击和三击功能都是没有提示的隐藏功能,正常是应该在激活或设置里提供说明的,这个希望改进。挠挠触控条:表身右侧的塑料部分是个隐藏的触控区域,可以执行滑动和点击操作(地图里可以放大缩小)。为了它甚至表冠都挪到了左侧(设定可以更换方向),在工业设计上这是值得点赞的点,但实际用途不大。挠挠触控条没有返回操作,要配合触屏使用,且用途仅限于有列表的页面。测试了一周之后,因为用不着和偶尔的误触,笔者把它关了以稍微省一点电了。“挠挠”的主要问题是它无法完全代替触屏,99%的情况下都要触屏配合使用。如果增加双击返回可能会更实用,但又会有误触问题。而为了保证操作精度,滑动长列表要动很多下手指。这些都是这个方案的局限,所以笔者并不看好这个方案的未来。系统结构智能手表的系统结构都可以想象成十字排列的卡片,部分产品会有排布的差异,而Ticwatch是下图的结构,时钟主页上下是控制栏(快捷卡片也在里面)和通知栏,左是语音搜索,右是应用抽屉:时钟:机器自带25款,第三方表盘多入牛毛,部分表盘还支持自定义。系统支持显示月/周/小时/秒,步数/天气/电量,但不能像Apple Watch那样显示待办事项,甚至第三方应用也暂时没找到相关功能,这个非常可惜和遗憾,希望官方早日填坑;表盘与表盘商店控制栏:两张设置卡片固定在最前面,不能修改,分别控制“飞行/勿扰/自带信号模块”,设置/铃声/亮度控制/找回手机(远程让手机响铃)/抬手亮屏开关。快捷卡片可以自定义,本质上是个应用图标,点击可以进入原应用。系统自带音乐/新闻/天气/支付宝/健康/运动共6张卡片。但运动卡片只有进入运动模式时才显示,命名和健康很难分辨,设计逻辑比较让人纳闷)值得点赞是,语音搜索的地点、店铺、电影、航班、交通路线等信息都能添加成卡片,比较方便;通知栏和应用抽屉就顾名思义了。&设置的层级图如上,系统设计完成度比较高,和Android Wear没有本质差别,但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位置浪费:设置菜单10个大项,但“换表盘/重置/关于/权限管理”这4个都没有多少实质意义,浪费了一级菜单的位置分配不均:偏好设定里放下了几乎所有的高级功能开关,内容是最多的,完全可以拆成几项多余层级:部分设定有第四层菜单,得点3次才能进去,但进去之后只有一个开关……像智能省电模式的电量触发线,完全可以直接平铺到上一层级来简化逻辑快捷控制栏:设置卡片里的飞行、勿扰、铃声、找回手机都是很低频的功能,去掉它们就可以省下一页了系统自带app除了系统层级的语音搜索和设置外,共有14个自带app,比较特殊的是像双卡手机一样的电话app(直接读取手机的通话记录和通讯录)和功能收得很深的健康(里面往右划到尽头才能发现久坐提醒和运动目标等功能,这其实可以放到系统设置里的)。其余app功能和交互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赘述了。系统与第三方app截图应用市场与拓展Ticwatch通过自家的问问应用商店下载和卸载应用。兼容性:少部分app对ticwatch支持不好,会有显示错位甚至无法安装的问题。数量:抛开兼容性问题,问问应用商店的资源现在还不是很多,加上表盘,总数只有数百款,有经验的玩机人士几个钟内就能折腾完了。当然,数目还是秒杀了Tencent OS等非Android Wear内核的国内对手。质量:表盘、京东、什么值得买等大牌的生活应用还是做得很到位的(虽然用它们的机会不多),但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游戏应用也只是仿制fappy bird、躲避球等只能尝尝鲜的水平。Android Wear兼容模式因为底层和Android Wear一样,手动切换和重启可以进入AW模式后,可以使用大部分Android Wear应用。但该模式耗电会严重很多(按机型和使用状态不同,手表和手机的续航可能都会削弱2-30%以上),所以默认是关闭的。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AW模式是为了微信回复的功能,开启后可以查看群和历史记录,回复表情和语音,通过语音转文字的形式发文字。手机微信截图但还是有兼容性问题,如点不开大图、发出的语音PC端微信点不开的(提示已损坏)、默认打开“亮屏不推送”(手机屏幕点亮就不会推送)、从AW模式回退会导致部分app闪退等。体验尝鲜后,笔者还是放弃了AW模式和微信回复功能:首先是这个功能的实用性不高,手机看消息太痛苦了,回消息倒是真的实用,但耗电太感人了,如果手机本身续航崩,这简直是雪上加霜。稳定性测试半个月期间,机器绝大部分时间都比较流畅,刚开机和地图/微信等“较大型”的app里有卡顿,但没有出现过死机。在AW模式切换后电量检测app闪退,只能重装app解决。整体来说,系统本身问题不大,但缺口还是在第三方app。部分表盘、手表管理app和游戏可能会弄崩手表的续航(每小时10%以上的速度待机掉电),得折腾一下才能抓出“凶手”,卸载后可以复活,但对普通用户不友好,得折腾。增强点和卖点左为运动和地图,右为对应微光常亮模式微光常亮:锁屏后会以低亮度黑白显示时间,因为是OLED,比较省电(体验会好很多,续航损耗可以接受,建议常开)。在地图和运动app里,息屏后会黑白显示原来的信息,设置很窝心很实用。云推送:只要手机和手表各自联网了,手机忘带也能接收微信、短信和通知。比较遗憾的是来电不是推送通知,云推送模式下三星等部分手机来电时无法收到推送,更加无法远程接听电话,建议手机号直接来电转接到手表的号码上。另外,AW模式下,微信的消息是无法云推送的。自带sim卡:没有手机也能自己打电话和上网。来电转接到手表上,忘记带手机也能接紧急来电,没手机和wifi也能用语音和搜索。这两个都是很少会遇到,但是一旦遇到都会觉得实用的功能。离腕锁屏:开启后,脱下手表没密码的话只能看时间,在绑定支付宝和通讯录之后,这个功能非常有必要常开,设计很用心。快捷支付:手表支付宝二维码可以离线使用,装逼效果拔群。隐私推送:推送来了后,只有抬手看才会显示详情,可以防止推送被别人不小心看到(但个人用不着,而且会让消息推送详情弹出变慢,所以关了)。系统部分小结ticwear是高度定制版的Android Wear,虽然完成度和Apple Watch还有距离,但系统(快捷卡片和开关等)、语音助手和自带应用都可以完秒Android Wear和Tencent OS等同类系统。它的短板依旧是第三方app的支持,比国内其他对手好很多,但和原生的Android Wear有明显距离,应用管理比较麻烦。默认模式无法用微信回复,AW模式又太耗电。语音搜索语音搜索是出门问问的本业,部分用户可能下过它们的手机app,所以Ticwatch把语音搜索放在最高层级并把它作为卖点也是预料中的事情。在时钟表面往右划、甩动两次手腕或用“你好问问”都能唤醒语音助手。语音搜索除了搜索引擎外,还要语音转文字、拆分关键词后才能搜索,更往上是前后语句联系,能像人类一样多轮交谈。而Ticwatch 2本质上是在为出门问问延伸搜索情景,并经过专门优化的专用设备。语音搜索包括下面4个衡量点:速度:实际识别速度奇快,语音刚落0.5秒不到就能完成识别,是笔者体验过最快的语音识别。但缓冲时间很短,得提前想好要问的内容,否则话没说完,机器就跑去搜索了。准确度:中等偏上水准,长句可以自己纠错,5、6个字的短句,只要普通话不是太夸张也能识别。比较感动的是,它对地点的辨识率很高,车公庙、广州岗顶等比较特殊的地点名也能很快识别。灵敏度和杂音过滤效果:这关乎到在室外、路边等嘈杂环境能否正常使用的问题,实际效果出乎预料地好。室内正常对话音量下,近1米的距离也可以唤醒和识别。嘈杂环境离手表20多cm,正常音量也能正确识别,颇有当年用Moto X的感觉。多轮对话:这个连Google都在努力,Ticwatch的与语音助手刚能联系上下句进行语义补充,连续对话搜索时可以用“刚才、上面说的、那怎么”等更复杂,更接近口语的搜索词。但还只是增加用户好感的程度,并不能说带来了多大的变革,毕竟联系成功率还不高,失败几次后还是会回到传统的关键词语句。硬要挑刺的话,遗憾是没有粤语和英语识别、也不能只认主人的声音、“你好问问”的唤醒词不能自行更换。Ticwatch以及99%语音助手能干的事情主要是下面这些,在考虑用不用得着这种app和设备的时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搜索查询:新闻、笑话、电影、名人/事物。人性化一点的是限行尾号、奥运奖牌数、PM2.5、股指、双色球、汇率换算;生产力类:日程、提醒、倒计时、打开秒表(识别后会立刻开始计秒,这个好评);地图类:导航、个人位置、附近美食、ATM、酒店、加油站;交通类:公交路线、地铁起末班次、高铁、飞机航班;应用启动与系统信息查询:测心率、拨号、发短信、看步数比较特殊的是下面几个:打车:Ticwatch可以绑定优步、滴滴账号,语音助手可以直接完成叫车任务;附近美女:接入花田,卡片式看妹纸,不过图片分辨率很渣,详情和大图要发送到手机上看;语言翻译:把话翻译成其他语言,多种目标语音可选;彩蛋:能听懂“大保健”是找按摩,找厕所也能给出附近麦当劳和KFC的位置所有搜索结果几乎都可以长按添加到快捷卡片以供日后查看,笔者也是把它当做收藏夹用的。想起事情就搜一下,简单信息就一眼扫描完,太长的东西就加到快捷卡片,之后慢慢看。实际使用中,虽然体验比掏手机搜索好太多,本以为这么方便的搜索会大幅提高自己的搜索频率,但事实上只有在路上才会用手表搜索。坐在家里或办公室时,还是电脑更快准狠。笔者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全天候都用的是日程和闹钟提醒,随口说就能完成,速度比手机快太多太多了。简单总结,这是语音搜索可用度最高的穿戴设备,没有之一。抬手亮屏、体感翻腕与导航这是智能手环时代就传承下来的省电设定,翻腕幅度越小、需要速度越慢、唤醒速度越快,用起来就越自然,代价是灵敏度越高越耗电,误唤醒的耗电与误触问题。机器实际的表现中等偏下,和小米手环、三星Gear Fit一个水平,和Apple Watch、Gear Fit2这种瞬间唤醒的顶级机器还有大段距离。垂手时(走路和站立)看表,再差的表也能唤醒,只是唤醒速度的差别;静止平放时(办公看电影等坐着的情况几乎都是这种),Apple Watch这种只要翻腕都能唤醒,而Ticwatch和大多数手环产品得符合条件的动作才能唤醒,每天都会遇上不少抬手但表不亮的尴尬,这会严重影响使用体验,所以宁愿牺牲15%左右的续航,笔者也打开了微光常亮模式……对于Ticwatch 2可能是为了省电,对抬手亮进行了很多限制,它的特征是只认最后的表面角度,并有零点几秒的冷却时间:表面角度:这是最大,而且很影响使用的问题,就算是走路时抬手,动作再快再大,只要最后表面没有稍微倾向自己,它也不会亮屏,即便表面是水平的……官方完全可以放宽这个角度范围,毕竟很多情况下都不会翻到那么大的角度,希望能尽早修正相关问题;加速度:要求不高,就算是特意慢动作,只要最后表面角度超过水平并稍微面向自己,就能亮屏,这还是不错的;动作冷却时间:这也是个不小的问题,是它运动时不亮屏的主因。表从静止动起来,产生加速度后,机器会进行一次判断是否亮屏,如果这个连续加速度不停下来,就算这个时候翻腕角度符合要求也不会亮屏……这也是坐着的时候连续甩手都不亮屏的主因,只要第一次翻腕不亮屏,不停转手腕它也是不会亮的……而这个现象在Gear Fit2、Apple Watch都不明显。有类似问题的产品,建议测试一下机器的特征,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转腕(机器设计有缺陷,只能用户亲自折腾了)。针对Ticwatch2,翻腕时记得要让表面停下来的角度稍微面向自己,只要稍微超过水平面也足够唤醒机器了。体感除了抬手亮外,Ticwatch 2加入了盖表灭屏、垂手灭屏和很多翻腕动作:两次翻腕——呼出语音助手向下翻腕——呼出快捷卡片向上翻腕——呼出通知栏来电界面下,两次翻腕——接听电话通话界面下,两次翻腕——挂断电话通知栏界面下,上下翻腕——通知栏翻页快捷卡片界面下,上下翻腕——切换快捷卡片盖表灭屏很好用,垂手灭屏(手放下就自动灭屏)设计很好很聪明,但“翻腕动作”里只有两次翻腕有实际价值(也要较快翻腕才行),其他动作需要的动作和速度很大,而且成功率很低,基本不可用。导航很多人没用过智能手表之前都会期待,手表导航可能比手机更好。在有Google地图的国外或许是如此,但在百度和高德可信度有限的国内,还是手机更好。此外,手表的画面太小,放大缩小麻烦,检查和核对路线麻烦,想更改路线更是麻烦。再加上Ticwatch的指南针不稳定的问题,笔者用过一次就直接放弃了。续航与充电硬件方面,Ticwatch 2 的SoC和电池容量都和前代一样。对续航的好消息是Ticwatch 2换了尺寸更小更省电的OLED屏幕,但多了红外、GPS、3G模块(后两个按需打开,影响很小),理论上会比前代续航稍好。垂手/盖表灭屏、严格的亮屏条件等众多设定都是转为省电而设的,此外还有无线快充。毕竟电池太小,亮屏使用的时候,即便是最低亮度,极限亮屏时间不足1.5小时。但手表很少会亮屏使用,更加影响续航体验的是待机掉电。Ticwatch 2&的续航情况比较复杂,3G/wifi/蓝牙是否打开,AW模式/微光常亮是否开启,都会对续航造成直接影响。保持蓝牙连接、关Wifi、最低亮度,只装了电量监控和应用管理app的情况下,续航统计表如下:第一列的日用最省模式关了3G、常亮和翻腕动作;第二列额外开了常亮、3G和翻腕动作;第三列打开AW兼容模式、3G和所有体感动作。机器的整体续航,在智能手表里属于中等稍微偏上的水准。如果不连接手机,可以做到3天一充,但这样还不如买普通表。开AW、wifi、3G后的耗电感人,根本就无法维持正常使用体验。另外,部分第三方表盘和app会导致电量异常下降,可能导致手表以每小时10%以上的速度掉电。PS:更新,在10月底,ticwear开始有类似MIUI的每月更新的开发版系统,可以自行选择和切换。当中的11月更新引入了Doze模式(可以笼统理解为强行睡眠的墓碑模式),该模式让待机成绩暴涨。正常链接手机手势亮屏,0-9点省电模式,每天掉电在25%-30%,可以轻松坚持3天以上。省电模式:只保留了黑白时间显示,而且要按表冠才会亮屏,这种模式8小时待机掉电3%左右,而且闹钟还能照样工作,这个点赞。预设电量(5%/10%/15%/20%四个档位)下自动触发,基本不会因没电而看不到时间。充电速度:0-100%充电,10分钟13%,15分钟24%,30分钟48%,45分钟68%,1小时93%,充满耗时65分钟。整个过程没有涓流过程,几乎都维持每5分钟9%的速度在跑,速度值得点赞。充电时最高温也只是温热,温度控制还可以。充电器:机器采用的应该是主流的Qi标准,放在手机和智能杯的无线充电板上都可以充电。淘宝几十块捡一个无线充电板,就可以家里和办公室各放一个随时充电了,如果有支持无线充电的移动电源就更加完美了。但坏消息是它的充电器可能是面积或功率太小,S6 edge和Note5都无法识别。另外,使用电脑USB接口(5V/0.5A)充电,充电速度也没有明显分别,用手机的无线充电板,充电速度会稍快5分钟左右,但温度也会更高一些。总结智能手表产品用多了之后,会发现“传统腕表的外观,1、2天一充的续航和各种类似的功能“,这些智能手表在硬件上高度接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在“体积、性能和续航”的天平上权衡的最好结果就只能这样了。它们的主要用途是电话转接、短信/微信/QQ消息提醒、远程控制音乐和换表盘装逼。对于习惯了手环一周一充的用户,智能手表的续航确实是太尿崩,佩戴没那么舒服,也没有睡眠监测功能。很多人幻想手表有手机卡,手机没电也能来电转接,但其实手表比手机先没电的可能性更高,而且专用充电器还让手表用不了移动电源……现在智能手表除了颜值外,实用性上的处境非常尴尬。仅仅这样的功能,是无法让人心甘情愿为它们花钱并且每天一充的,Gear Fit、唯乐Now2等功能较多的智能手环都比智能手表实际得多。因此同类产品都在努力找杀手级功能,如Android Wear系列的微信回复、移动支付、语音助手、自带3/4G网络等。让我们掏钱包并忍受智能手表渣续航的,很可能只是一两个对口味的功能。对于笔者和很多商务用户,是非常方便的日程添加和提醒功能,以及随时随地的搜索体验。而Ticwatch 2是现在国内除开Moto 360二代和华为Watch之外,唯一有丰富第三方app资源的智能手表。而系统更接地气、语音助手体验更好、自带3G网络是前面两个对手没有的优势。它就是现在国内笔者最推荐的智能手表,没有之一。当然,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产同行太弱,而阉割后的国行Moto 360二代和华为Watch又太贵。至于它的3G版值不值得购买,笔者的答案是不,3G网络的使用频率真的太低了,而且手表比手机更容易没电……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搞机微博@方查理、微信guangd1225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
搞机啦微信
友情链接:
爱搞机微信
搞机啦微信
抱歉,产品库没有您要找的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icwatch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