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左右推荐一款飞机杯游戏,一架人类飞机是人类的最后希望

有一个即时战略游戏,大概是2005年左右出的,不是红色警戒,希望有游戏业务人士人告诉我,是一款经典游戏_百度知道
有一个即时战略游戏,大概是2005年左右出的,不是红色警戒,希望有游戏业务人士人告诉我,是一款经典游戏
有一关任务是和敌人抢夺地图左上角飞机掉下来的白色物品,我们没有基地,只有兵,途中还可以炸桥,最后乘坐地图右下角的直升飞机逃离!!如果速度不够快,敌人会抢先到达我们撤离地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听着挺有意思的!找到后麻烦告诉我一声儿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即时战略游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 精选一【猎云网】6月16日报道 (文/余芊)人乃是创业之本,团队的创造力、契合度、效率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互联网类型的创业公司,恐怕传统企业中也频繁出现员工跳槽的情况。有能力的人才可以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是公司们抢夺的稀缺资源。在互联网行业中,自然不缺乏各式各样的人才,从名校毕业技术精湛的技术大佬到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运营能手,牛人们始终有自己发挥的战场。英雄不乏用武之地,而创业公司们也应寻找属于自己的英雄。近日罗永浩分享了创业公司挖到人才的十个办法,从挖人的各个阶段以及方面都做了一些阐释,为创业者提供了关于“挖人”的干货。猎云网认为,罗永浩的观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用正确的策略锁定人才目标,建构人才储备清单;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用恰当的手段与对方进行沟通,实现精准转化;最后,要有行业动态与信息抓取思维,善于利用行业信息以及长期关注公司流失的优秀员工。以下则是猎云网所盘点的科技大佬挖牛人的经历。1、蔡文胜:网上搭讪到第一个员工隆领蔡文胜在某次创业培训中讲述了自己的“挖人”经历,挖人的第一步首先是找人。蔡文胜2000年开始上网,从做域名开始,什么技术都不会,但是他找到了姚劲波开的一个,叫易域网,里面有很多做域名的人。于是蔡文胜开始在论坛中不断发帖,天天发帖,就这样通过信息轰炸的方式找到了最初的核心团队。“我认识了我的第一个员工,叫张立,当时他在武汉上班。2000年的时候我经常跟他聊,后来我就诱惑他,你到厦门来跟我一起干。2000年底他被我‘忽悠’到厦门,成为我第一个员工,后来娶了我的第三个员工。我做265的一直都是他,包括现在欣欣旅游的创始人也是他。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姚劲波,认识了吴欣鸿,那时候流行跟网友见面,跟吴欣鸿见面就约在泉州,他当时还在读书。”分享会中蔡文胜还举了另外一个团队的例子——之前很火的应用Faceu的团队脸萌,也是通过互联网相关渠道组建的团队。最初团队中的另外7个人,都是通过搜索相关领域的论坛或网站找到的。“比如他要一个动漫的人,他就去微博里搜索所有跟动漫相关的人才,然后去看那些人微博发的帖子是怎么样的。 他找的人至少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对动漫感兴趣;第二,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当时见他的时候,7个员工,有来自台湾的,香港的,有中国各个地方,全部都是网上找的。我前面的创业基本上也是这样。2、刘强东:为挖人将部门留在中关村日,雅虎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宣布关闭,张晨作为管理者,他和他带领的300多位研发人员成为无主之人。张晨曾在美国雅虎总部工作10年,此后来到雅虎北研工作。漂亮的履历、精湛的技术和他管理的技术团队都让刘强东怦然心动。这场关系到雅虎近70名员工命运的密谈是从京东总裁办公室开始的。那天,一身西装的刘强东与张晨面对面坐着。刘强东先是起身泡了一壶茶,然后用一口带着宿迁口音的普通话开始向张晨讲述,12年来他是如何打下京东这片江山。显然,刘强东很重视张晨。那天,他从京东交易平台、仓储物流管理谈到京东现有的搜索、广告、个性化服务,再到未来京东发展所需要的分析、服务和移动端技术。他们谈话的内容几乎涉及了京东现在正在做的和未来要发展的所有具体业务,这位身家数十亿美元的老板当天正在卖力地向张晨推销自己和京东的未来,刘强东希望向对方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就是我一直想要找到的人。”后来张晨回忆刘强东对他说的话: “技术方面他非常肯定地告诉我,由我来做决定。”对于一位资深技术人来说,这是老板对他的绝对信任,也是当时他考虑加盟京东的重要理由之一。打动张晨的还有刘强东的细心。在此之前,刘强东准备将位于朝阳区北辰世纪中心的京东总部迁至亦庄。谈判当时京东的员工已经搬走大半,但刘强东考虑到这个毗邻中关村的办公地点仍然是大多数工程师的聚集地,所以他答应张晨,为他的研发团队留下这里,地理位置的便捷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工程师加入。“有时候,工程师们会觉得来京东工作的机会很好,但如果让他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在(路上),一些人会受不了就不来了。” 张晨十分感激刘强东如此周密的考虑。经过艰难的谈判,刘强东一举将张晨及其雅虎的核心团队招至麾下。求贤若渴的心态、丰沛的资金、对技术人员的充分授权让刘强东成功挖到了雅虎北研绝对优秀的技术人才。3、张一鸣:从当“调查记者”到“公式”讲解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为了挖人,细心和耐心度也是一流的。据说当时为了挖一位曾在微软工作过的资深工程师,张一鸣像一位调查记者一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途径全面了解对方。开始那几天,他一个接着一个打电话,向所有他能找到的人打听对方的信息。打完电话后,他还会加上这位工程师所有公开的社交工具,通常是加完微博后,又想办法加微信,然后把对方的朋友圈先看一遍。接下来便与对方成为朋友,火候差不多时就趁机问对方愿不愿意加入,在与这位工程师沟通长达两个月后,张一鸣终于得偿所愿,让这位工程师加盟今日头条。创业维艰,找到技术人员只是诸多艰难中的一种,创业者更难找到的是与自己共同走下去的创业搭档。对于张一鸣来说,找到与擅长技术的自己互补的创业搭档成为创业初期最重要的一件事。2013年的一天下午,在盈都大厦10层一间灯光昏暗的小会议室里,喜欢用图形和数据来表达事物关系的张一鸣开始用一套复杂的公式和算法向时任《京华时报》副总裁张利东解释今日头条的商业模式和产品模型。当天下午,张一鸣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开始在一个小白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上“用户量、展示量、点击率、转化率、单价、CPM、CPC”这些外人听起来有些陌生的词汇,还写下一长串复杂而又深涩的计算公式。之后,他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解释自己写的这一套复杂的推导公式。他说,之所以这样做的是为了让张利东能够明白,今日头条的广告盈利和往后每一步的创业步骤他都不是空谈,而是有一套精密的算法推导而成。现任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张利东回忆当时张一鸣拉他加盟的情景:“实话实说,当时我没完全听懂,但他列公式的行为给我的感觉是震撼,我第一次看见有人用公式的方式给我推导广告盈利模式。”某种程度上,张一鸣的理工科思维彻底颠覆了这位此前几十年来一直依靠勤勉、营销技巧来征服广告客户的广告人。后来今日头条的盈利模式就像张一鸣当初写的那样,一步不差都实现了,而且实现得比那个“公式”说的还要好。这也离不开张一鸣的挖人之术——耐心而又严谨,也许这都是来源于他对今日头条本身在技术上的重视和运营上的自信。4、罗永浩:跟吴德州谈了6、7个月的“恋爱”罗永浩挖吴德州的事迹本身就具有教科书的性质。为了让吴德州加入锤子科技,罗永浩也算是费了一番功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吴德州是属于“难搞”的类型了。以下为罗永浩对这次挖人的描述:最困难的说服应该就是我们现在产品线的负责人,也是我的合伙人吴德周。第一是我们谈了七个多月,第二每次我去上海出差都给他说动了,但是因为我不住上海,这个不在一块,时间稍微一长,就有点缺联系,就跟谈恋爱一样,要经常见面,所以搞到最后就很头疼。然后有一次呢,他有四五个朋友都极力支持和鼓励他出来参与创业,然后那些人里有些跟我交情深,有些不深,但反正也都挺支持的,就劝他来我这儿。然后我就给他们几个说,我说他正在动摇,咱们呢哥几个一块打包去一趟上海,就当旅游了,选个周末去。去完了呢,跟他吃顿饭,这时候呢我不说话,你们你一嘴我一嘴,你一嘴我一尊,都是老哥们,这样的话给他说崩溃了,就一次谈成。然后呢他们也觉得好,都同意了,结果同意了,我们约好了周末的一个晚上要去。结果是这样的,这个五六个哥们一起去呢,其中有两个周六就要出国,所以我们周五必须凑齐人去,周六的上午见了面,中午吃顿饭,下午他们就去机场出国去了,要不然再凑齐这么五六个,一个说服团是很困难的。结果勉强凑齐了,这些人都很忙的,有很多都是公司CEO什么,非常忙,结果到了那天晚上要走的时候呢,其中一个公司出了紧急的一个什么会,导致他原来答应九点多一起去机场,有航班,结果到了11点多会还没完,然后他就跟我道歉,说这事去不了了,非常抱歉,怎么怎么着。然后他去不去还挺重要的,所以我很焦虑,然后焦虑之后呢,我就说你到底能几点,他就说可能得12点以后了,那12点以后就没什么航班了。然后我特别特别焦虑,就想起来我以前认识一土豪,他跟我讲说很多买私人飞机的事,然后还有一个是租私人飞机的事,有那种什么金鹿,那种商务机出租公司。然后想12点没了,不行就包一个私人飞机去一趟怎么样,然后我就给我助理打电话,我说你去看一下,有没有可能联系到今天晚上,无论几点都能飞的,结果人家问了一圈就说什么两点前还是多少,是有一班可以飞的,然后我问了一下价钱,还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吓人。北京到上海的话是,我记得好像16万多还是多少,当然我不能用公司钱啊,我就自己掏腰包,我就包了一个,我也没坐过私人飞机,我就包了一个。包完了以后,我告诉他你几点我都不怕,我说这个飞机可以等到两三点钟,然后他说那用不了,我12点就结束,所以之后呢,我们在机场一点多钟凑齐了这五六个人的一个说服团,加上我六个人吧,然后我们就就包了一个飞机连夜飞到上海去。然后这个事我没跟德周讲,但是他们跟他熟就讲了,讲完了德周就很激动,他就说这个诚意有点过了,当然他也了解情况,我们不是故意表演给他的,实在凑不齐这个人很困难,所以他当天基本上就在,当然也跟那五六个老兄弟,你一刀我一刀的捅他,捅的不行了最后就同意了。所以这个事还挺有意思的。打情感牌、软磨硬泡是挖人的常用手段同时也非常见效,罗永浩似乎已经深谙其中的道理。据悉罗永浩为了招一个设计师,曾亲自安排对方来京住宿,请他吃饭,走时还派司机送到机场,把对方感动得一塌糊涂。5、“云报销”张潇雨:看遍你的社交网络后再写封长信“云报销” 是一家基于SAAS模式的报销管理系统,其创始人张潇雨在还没有产品和团队的时候就为“云报销”找到了,然后才开始寻找合伙人。为了搞定一个朋友的朋友,张潇雨用上了追女生的技能。张潇雨花了一周时间把她过去五六年的豆瓣、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上万条状态全看了一遍,读了所有博客,还分析了近五年的读书记录,弄清她这几年关注点和兴趣是如何变化的。看完之后,张潇雨花了半天的时间写了一封近5000字的邮件给这个合伙人。邮件里,他没有吹捧这个市场有多大,也没有忽悠公司有多好的前途,而是不断引用这位女士在文章里或微博里写过的某些话。然后告诉她,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价值观是契合的,强调只有这样的人一起创业才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一起度过。之后,他有一个做公众演讲的契机,于是特意邀请了其他团队成员和这位潜在合伙人。事前,张潇雨花了不少时间准备,还看了一本关于如何演讲的书,以及怎样做keynote的教程。最终,演讲的效果很好。于是,这个潜在的合伙人不但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他的机会,还和整个团队第一次见了面。大家在不那么正式的场合一起聊天,气氛也很融洽。几天之后,她就和张潇雨说,她决定正式加入团队。有这样的耐心和诚意,不管是找女朋友还是挖合伙人,失败恐怕才是不可能的事情。6、奇姜海舟:目标对象的女朋友也得聊一聊姜海舟是奇点联合创始人,姜海舟和合伙人吴一明的创业故事已经被报道的很多了。关于他和合伙人吴一明是怎么挖来到公司第一个产品负责人L的故事,同样让人佩服不已。这位产品负责人L是姜海舟在银行合作过4年的好朋友,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的2.0、3.0版本是他主导设计的。在收到L一条表示没有一起创业很遗憾的微信后,姜海舟和吴一明决心要拿下这位产品负责人。立刻与L沟通后发现L非常迟疑,其中工作地点问题是首要的。L人在上海,有很稳定的工作,也把家安在了那里。奇点的团队立马动身去与L见面,谈到最后发现,他的决策难点在女朋友身上,如果他离开上海对两人的感情冲击很大。大家问了L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公司在上海你是不是就来了?”L回答:“是的。”“晚上我们跟你女朋友聊聊。”奇点原本住的是非常廉价的酒店,一咬牙当晚搬到外滩的豪华酒店,在顶楼的酒吧包下靠窗的雅座。一直等到11点多,L才带女朋友来。聊到凌晨2点多,依然没有说服,但是不能继续了,L女朋友一早还要出差。L此时已经非常感动,表示当天下午给最终答复。最后下午三点姜海舟收到了L肯定的回复,表示愿意加入,姜海舟回的第一句话是“嫂子怎么说?”,“她也来北京,她说支持我,让我试一次。”之后,L的行李就陆陆续续寄到北京。L加入后设计了奇点的logo、主色调、vi以及奇点字体。7、“窝窝团”徐茂栋:雇最好的医生给你的家人看病2011年5月,窝窝团CEO徐茂栋宣布获得2亿后,开始时大规模并购和四处挖人,拉手、糯米、美团都是他的目标。这时候无论成功挖到哪一个对手的墙脚,都能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且打击对方的士气。美团网外卖项目经理沈鹏回忆徐茂栋试图说服他跳槽的情景:“他约我去直隶会馆见面,一下午就我们俩谈,他的人都在楼下等着,不许上来。”徐茂栋除了强调绝对放权、许以,还向沈鹏描绘了一张上市变现、一夜暴富的美好前景。当徐茂栋得知时任美团上海城市经理王洋的妈妈脚崴了时,便在王洋老家台州当地雇了四个最好的医生去给他妈妈看病。到2011年7月,徐茂栋在微博上高调宣布,原美团网上海大区总经理、城市经理以及全国销售冠军等100多名人员加入窝窝团。8、“久邦数码”张向东:把公司周报月报都转发给目标对象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还在做久邦数码的时候,一直想拉自己的朋友常映明来公司做运营。常映明很关心自己朋友,但是又不太愿意离开所在的公司。于是张向东把公司里从上到下的各个报告都转发给常映明,让后者提出意见和建议。张向东每周转周报,每月转月报。常映明看这些邮件看得心塞,恨不得卷起袖子亲自来解决公司的问题。半年之后,常映明终于忍无可忍,加入了他们公司做COO。猎云小结:创业公司想要挖到人才,其实质就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瞄准点位,即找人,创业者应该有足够的意识从各个渠道联系到人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甚至是攻略。其次便是挖人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恒心和耐心,要能依靠多样化的策略去说服不同类型的人才,明确目标对象的“刚需”。前两个方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策略计划也尤为重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最后,不要放弃行业内的一切资源,说不定以前认识的老朋友和离职的员工同样能为你的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蓬勃的生气。《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 精选二点击上方蓝字,关注21君~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导读:和刚加入科技公司的年轻员工比,35岁的这一批回国寻找温暖的“高精尖”工程师是真真地正在经历着中年危机他们在硅谷无趣的养老生活和看得到的玻璃天花板下寻找着一个寻求社会阶级上升的出路。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们认定这条出路就是回国。但这个出路有时通向康庄大道,更多时候,却将这些人推向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本文授权转载自硅星人(ID:guixingren123)作者:lianzi这辈子好像就这样了。老梁(化名)在自己的35岁生日宴上叹了口气。在旁人看来,老梁是让人羡慕的5年前从美国常春藤名校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顺利进入Google硅谷总部工作。又因为有博士学位和在校时发出的有分量的论文,毕业不久就拿到了美国身份。同时,老梁在房价赶超北上广的硅谷有一套50来万的公寓。相对比其他升职顺利的工程师惦记着咬咬牙买在斯坦福大学隔壁200万的学区房,这样的生活显得不算宽裕,但对比那些非科技公司职员来说,这又是让人羡慕不已的。但老梁在硅谷呆的越久,工作经验越多,他就越对自己失望: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上不下。”在他看来,硅谷像个养老院,Google有不错的薪水、细致到家的福利,但在这儿它实现不了个人价值,无法突破天花板带领团队,但他又不甘心一辈子自己在码代码。想想公司里20出头的、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他有些绝望。在生日宴的第二个礼拜,老梁咬牙辞掉了Google的工作,留下太太和儿子在硅谷继续保留美国身份,毅然回国,加入了阿里巴巴。而他身边,还有其他一群“老梁”在犹豫和观望。中年工程师的回国野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35岁就成了中年危机的代名词 尽管硅谷的中年工程师们生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他们仍然避免不了职场上危机的到来。这批在全世界人都羡慕的科技巨头工作的中年人们在内心,有些时候对自己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在这个对工程师来说最好的时代里,他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多,却因为无形的“天花板”成了一枚科技大公司里的螺丝钉。尽管硅谷可以提供给他们足够的钱。根据美国2015年的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在5.5万美金左右。在硅谷,个人收入中位数也仅有7.6万美元一年。而硅谷科技公司,尤其是所谓的“FLAG”(Facebook、LinkedIn、苹果和 Google)四大科技巨头里,工程师的个人年收入大概20到40万美金。“尽管这样也不错,但是我想试一次,再上一层楼。”老梁说在硅谷再“混”个十年,也没有可能参与到公司层面的决策和战略的讨论。老梁说自己一直想“做点事儿”。“在美国做工程师,很快就可以有小富即安的生活。但中国工程师想要打破这种固化的阶级越来越多的硅谷人相信要想大富、大成功还是得回国。” 吴睿智告诉我。而这样的“大富”并不是这一代华人工程师凭空的臆想。硅谷回国创业、加入科技公司担任要职的先例无论是离职Google回国创立了出门问问的李志飞,还是从斯坦福大学回到中国打造了小红书的CEO毛文超,都是仍然滞留硅谷工程师内心渴望成为的样子。而硅谷工程师这种犹豫着想要通过回国改变“命运”的欲望,往往会被一封或几封安静地躺在LinkedIn账户内的猎头或者来自中国科技公司的的所点燃。加入!吴睿智和老梁一样,也曾经是硅谷的一名工程师,后来他开始兼任硅谷最大华人工程师社区巷CEO,来来往往的中国公司见多了,也加入了国内的一家势头颇为强劲的公司Rokid,并担任公司的北美负责人。加入Rokid,尽管还留在硅谷分部,但他却需要时常地中美两地出差。对吴睿智来说,半只脚踏进国内市场,比老梁那样不管不顾抛下家庭直接回国要来得稳妥。但更多的是中国公司还是希望能直接把人带回国。几家竞争对手同时来硅谷掀起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就是个很好的证明。而人才拉锯中,火药味最浓的,就是在中国剑拔弩张的两家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和OFO。他们在Uber总部旧金山扯起了擂台戏。“Uber旧金山团队的中国工程师基本都空了Uber撤出中国后,OFO和摩拜都来硅谷抢人,而且就盯准了Uber美国总部的华人工程师。”知情人告诉硅星人(ID:guixingren123),为了比对方抢到更多的人,两家共享单车公司都不断加码,为“猎物”提供超高薪水和高出的职场上升机会。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普通工程师转身回去就是负责人甚至是总监,这种突然飞上枝头带领团队的机会是这些工程师在Uber再多干5年也得不到的,更不要提还有这些超高估值的创业公司的期权和股份。“说到底技术能力比国内的工程师好多少不好说,但是把这群在北美的人溢价(overvalue)挖回去,资本的故事就更好讲(吹)了。”知情人说。而在整个Uber抢人战中,OFO的首席产品官陈为就成为了替公司冲在前线的第一人。今年3月,早前为Uber中国产品负责人的陈为加入OFO担任首席产品官。陈为有着很强劲的跨国背景和人脉,尤其是她曾在硅谷学习、生活的经历让她成为了OFO和硅谷人才的桥梁她不但拥有硅谷最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的MBA学历,且在2015年加入了Uber位于旧金山的总部,任中国产品团队主管,也就是后期被挖回国的一批华人工程师的顶头上司。更早时间,她也曾供职于微软、甲骨文、SAP等硅谷科技公司。“据我所知,陈为这两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往返于中国和硅谷,并且在硅谷不断地见人、挖人。”知情人表示,“挖来一个陈为,等于挖走了小半个Uber总部的中国团队。”和陈为一样一回到国内、大踏步前进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选择回国加入一家势头凶猛猛的。出生在北京,十几岁就来到美国读书,并且已经在美国呆完第17个年头的邹佳同样曾经是Uber 旧金山总部里中国团队的一员。曾经在Uber带领一个小团队负责产品研发的他已经成功被摩拜单车说服拉回国内,成为摩拜单车的新任副总裁。离开生活了17年的硅谷回到北京是一个对整个家庭影响都很大的决定,但整个决策过程他只花费了两天。“公司找到我的方式就是聊天。摩拜的CEO其实早前就是Uber的总经理。看他发展不错,也很相信公司的愿景,所以我自己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说。邹佳多次提到摩拜中西合璧的团队背景,除了CEO曾经在Uber中国工作过,CTO曾经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其他5个副总裁也全部有海外或者至少外企的工作经验让他更加坚信回国加入摩拜是非常适合自己的决定。“在美国,我不可能接触到公司层面的决策。但现在加入摩拜以后,我真正地能感觉到我们在改变世界,至少我能真切地感觉到我能带给公司的直接价值是什么,也能清楚地了解公司能给我什么样的成长空间。”邹佳说。邹佳表示自己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带领更大的团队以及处理新的问题的确有很多挑战,但是正是这些挑战推动他继续学习,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事业上视野更宽,能够看的更远。”邹佳表示。回国的确满足了他曾经在硅谷对于回国的这些设想。他身上的硅谷光环的确在入职时让他比其他竞争者更有优势,也让他获得了更高的薪资待遇。但这样的光环可能也就能持续一个季度,之后,只有过硬的能力才能给他的硅谷光环续命。在他周围,从Uber美国离职回国加入摩拜的大概有4、5个人。其他从Uber加入摩拜的员工也发展得很顺利在美国可能只是一个Tech Lead,但是到了摩拜以后基本都升任了高级经理。一次回国的跳槽基本能让他们职位上升两到三个台阶,如果在Uber硬熬的话,最少也要六七年。邹佳在加入摩拜之后,也曾经作为说客劝说硅谷同行回国一起奋斗。但因为曾在就职Uber时和Uber签署了员工准则,所以离职一年内他并没有主动回到美国挖前同事。这样的潜规则其实硅谷各大公司都有,但即使他不主动开口,一些Uber的前同事看他回国发展不错,也会主动请求被推荐尝试回国。选择比能力更重要尽管各自的想法不一样,但是受访者们都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选择比能力更重要。更多情况下,喊硅谷华人工程师回家的中国公司内心有着自己的。他们渐渐认清一件事硅谷工程师越来越不“值钱”。“年是在硅谷的投资热,那个时候硅谷华人随便创业个公司就会有大批的人抢着塞钱。”吴睿智说。出门问问、小红书都是那一阵子抓住机会的硅谷华人的成功案例,这两年,反而是回国加入科技公司的潮流来了。曾经在Oracle硅谷总部做工程师,最终在2015年回国下海创业成为了跨国猎头的吴杰也有同样的看法。几个月前,他们为包括阿里巴巴、携程、京东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在美国开了会来吸引美国华人工程师等人才加入回国大军。“活动报名近3000人,到场的人数也不低于1000人。”吴杰说。严格意义上讲,吴杰自己也是个硅谷工程师回国的例子。他比一般工程师能说会道,更外向,也更有生意头脑,用旁人的话说,“看着完全不像是工程师。”那些已经回去的人,每每晒在朋友圈都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总能让还犹犹豫豫留在硅谷的工程师心里好一阵发痒。“创业圈子里的人口中只有好消息。”吴杰开玩笑道。被这种“好消息”刺激久了,一些硅谷华人也想着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依靠回国让自己瞬间身价倍涨成为下一个李志飞,下一个邹佳。但不幸的是,“硅谷”二字已算不得金字招牌,至少对于已经套路门清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来说。“我们给这种大型科技公司递出去的来自硅谷的简历,20份也就有一个人能拿到录取通知,有的时候待遇还特别一般。”吴杰说,BAT已经不愿意为硅谷标签付出高额的代价了。“相对比前一两年加入中国的科技独角兽成为CXO,或者加入BAT直接升任副总裁,现在硅谷回去的人已经错过了好时候,越来越不值钱了。”硅谷的品牌效应在变弱是吴杰这两年的感受,尤其那些本身在硅谷级别就不高的,或者所在的组不是公司核心业务的工程师就更难以得到BAT的另眼相看。Google广告组的普通工程师可能能收到20个录取,但是另外一个边缘项目的高级工程师反而一个录取都收不到。在招牌硅谷回国技术人员的时候,能力和能为公司提供的实际价值才是第一位的,但很多想要回国的工程师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仍然把硅谷的发达、尖端当作是自己的标签。他们没有意识到,想要通过回国这个跳板获得高薪水、高职位,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在 BAT 的眼里,硅谷普通工程师的能力相对比国内工程师来说,差距越来越小。所以越来越多想要回国的工程师最后在钱上谈不拢,放弃了。这样的例子很太多,导致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在这样一单一单递简历。回国之后要做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吴杰看来,加入一家自己了解的、靠谱的、发展势头好的科技公司一般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相反,加入一些还未成气候的小型创业公司,虽然回报可能更大,但也可能充满让人心寒的心机。“回国后在初创公司被利用完,榨干了价值然后当成弃子抛弃掉的故事是家常便饭。”他说。新“江湖”里的“跟不上”和“瞧不上”吴杰身边出现过不止一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创业公司从硅谷挖人才看重的并不是他的能力和技术,而是用硅谷人才的加入来讲资本故事。这也是国内创业圈融资的一个手段。为了用硅谷大牛讲好这个故事,初创公司甚至会发出比CEO待遇都好的工作Offer。但是故事讲完,融资成功,这些硅谷工程师的价值就缩水了,创业公司也就不会愿意继续支付过高的薪水了。或者当公司经济状况遇到问题,性价比较低的归国人才就成了第一个被遣散的人,降薪、降职更是屡见不鲜。“相对比大公司稳定的归国政策、待遇,归国加入自己不了解的创业公司风险是非常大的。”吴杰说他个人并不建议归国的工程师贸然走这条路。以他过往的经验来看,归国加入小型初创公司的归国工程师大概每半年就不得不跳一次槽。如果中途想加入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也很难保住创业公司的高职位和高薪水。但是选择了加入大公司的工程师们,也有自己的抱怨。“国内好累,不光身体累,更是心累、压力大。还是原来硅谷好。” 回国面对糟糕的空气已经咳嗽了一个多月的老梁在给太太的电话中多少暗示了自己有点动摇想回硅谷的意思,并表示看不惯国内公司里的“那一套”。“他谁都瞧不上。”老梁的太太在和我的电话里叹了口气。这种“硅谷精英”的傲气不光老梁有,几乎大部分归国的硅谷人都有。但可惜,新雇主有的时候没有给予合适的工作环境、加薪升职机会来安放这种优越感。“在硅谷,大家都觉得自己无法升职的原因是因为印度人和白人和透明的天花板在上面压着。所以科技巨头里,能做到Director(主管)、VP(副总裁)就已经是顶头儿了。大部分人也就做到Senior(高级工程师)。”一位从LinkedIn离职回国加入杭州阿里巴巴的年轻工程师张晓告诉我。“但实际上,升职还是在美国更容易一点回国竞争太大了,其实更难。”张晓说一旦加入阿里巴巴的团队,无论美国回去的,还是国内招聘的,在升职上的考核评定都是一视同仁的。这让老梁和那些硅谷回去等着被“重视”和优待的精英们感到失落。“现在,因为你从硅谷回来就高看你一眼的时代已经渐渐不在了。”张晓觉得国内的同龄人可能技术上不一定比硅谷回去的好,但是软实力上尤其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上,有的时候硅谷回去的反而不如本地的。久而久之,那些没有顺利升职的从硅谷回去的人就会心里有了落差,甚至是抱怨和反抗。但是,比起老梁“瞧不上”国内那一套,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硅谷回来的人同样也“跟不上”国内的脚步,或者说达不到公司对他的期待。“我招聘一个硅谷回来的工程师要花费比国内高4倍的薪水,对他们的期待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一样的期待我想看到结果。”一位国内不愿透露姓名的初创公司CEO表示。“中国雇主比美国雇主更急于在短期内看到结果。这种期待对于归国的硅谷工程师来说压力是极大的。对于归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将越高深的知识转化成产品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当雇主想看到的是一个国内工程师不可能完成的产品的时候。如果雇主的缺乏耐心和归国工程师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不合理’预期一直矛盾存在,那早晚会出问题。”吴睿智告诉我。很多情况下,无法按照预期提交产品和结果有的时候问题并不出现在能力上,而是卡在“人”上。而这一块,是不少硅谷工程师们尤其不擅长的领域。“不是美国没有江湖,而是在美国的大部分华人没有升职到有江湖的阶层。”吴睿智说。他认为公司政治对于硅谷归来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其陌生的。尤其对于那些被突然空降到国内科技公司管理层、在硅谷缺乏管理经验的工程师来说,相比工作压力,这才是最难的一关。中国职场上直白和刺刀见血的斗争有的时候会让硅谷回国,打算感受祖国温暖的工程师感到心寒。“在国内,搞不定人,就什么都搞不定。初创公司里的元老们看不惯空降兵,就会出现各种排挤。无论手段怎样,总之就是不配合让你无法完成你该完成的业绩和产品。最终,空降兵们会被老板和同事质疑,甚至自动离职。”吴睿智说,“空降兵不好干。”呆不住的中国,和逃不回去的美国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一大批硅谷归国的工程师都开始考虑再次逃离,回到曾经的舒适圈硅谷。但离开容易,再回去可就难了。吴杰说在美国,工程师做的事情相对专一。但一旦加入中国的创业公司,由于人手问题,经常要面临非常杂乱的工作内容,所以在重新面试硅谷公司的技术面试时往往会意外败下阵来。在这点上,Facebook对于员工离职一年内可以重新免面试回到原来岗位的政策就显得法外开恩。而另外一些归国的硅谷工程师无法回到硅谷的原因,更让人震惊因为出轨,他们在硅谷的家庭早已经支离破碎。“很多回国的人后来都出轨了,这事儿变得很普遍。”好几个受访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但也都表示,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留在硅谷担任公司北美负责人的吴睿智也不想因为自己回国发展事业,让家散了,他说,“如果回国发展,我也会等小孩长大一点,带着太太孩子一起回国。”邹佳正是因为有同样的顾虑,最终带上了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的台湾太太举家搬到北京。尽管太太最初刚到北京时生活上有一些不适应,但邹佳仍然认为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这样的做法是明智的。正如老梁提到的,离开硅谷的老实人往往都“不老实”了。这样的描述很难让人把他们和硅谷那群不浪漫、甚至有些木讷的工程师联系在一起。周洪(化名)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缴械投降的例子。两年前回国的他目前已经和在硅谷的前任太太离婚,并且和出轨的对象结婚。在硅谷,周洪就是万千码农里最普通的一个。“一块招牌砸下来,至少就有三个他这样的人。”他的朋友评价说。但是一回国,他的硅谷光环、高学历、高薪工作、美国身份都让他从“不起眼的老实人”,变成了异性眼中的人上人。直到最后出轨成为“负心汉”,这样的转变连周洪自己都不愿承认。到现在,他都认为这不是出轨,而只是“遇到了更合适的人”。“有些小三太厉害,生扑啊!傻呆呆的码工哪儿见过这架势。”有人评论说。但在硅谷的人看来,原因也不是这么简单。吴睿智表示,回国出轨不单是男性花心以及国内的诱惑,更多的是因为夫妻两个人长时间异国缺乏沟通和对彼此生活压力的了解。回国新公司带来的无法完成预期的压力让归国的工程师常常透不过气,压力也大到难以想象,尤其是对仍然生活在硅谷‘养老’节奏生活中的全职太太来说。这个时候,身边能帮上忙的异性同事的关心、理解瞬间就可能让已经因为常年异地失去感情的夫妻出现婚姻裂痕。有人打比方说,他们留在硅谷的太太,就像是《我的前半生》里的凌玲,而他们描述中独自回国的硅谷工程师,也不过是老实巴交的陈俊生。尽管有很多出轨的先例摆在眼前,老梁还是选择了回国,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实人。但是他的太太,却没有那么放心。因为孩子,她只能选择留守在大后方。“你记得戴好我送你的戒指!”他的太太在老梁启程前一天的晚餐时嘱咐。她想让老梁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在遥远的中国能够用一枚锃亮的戒指明示那些比她年轻的、美貌的女生们,老梁是有家室的男人。然而在她的虚张声势下,是她的心里根本没底,这枚戒指是否会有用。“也许过不久,他还是会决定回来待着。”她这样安慰着自己。※内容已获独家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硅星人(ID:guixingren123)※21君小伙伴们,这两天,中年危机刷屏了,你现在几岁?在做什么?感受到了中年危机么?你对的人生,对你的未来,做了怎样的规划和设想?百万读者都在看……麦当劳为啥悄悄改了这么一个“接地气”的新名字?网友们都炸了…重磅!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本期编辑 陈思《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 精选三曾经,迪克牛仔一首《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怒吼出无数人对错过爱情的惋惜和悲叹,这份苦涩不仅在爱情里让人刻骨铭心,在和创业者之间也同样让人悔不当初!今日的他们早已功成名就,但在这之前经历过的折腾,挣扎,不安,都没有错过来得扎心。马化腾:“当初没有投资淘宝,我悔都悔死了”2003年,淘宝刚创办时,马云曾和马化腾交流过,当时小马哥本有机会去投资淘宝获得15%的股份。但是由于当时马化腾心底里并不看好淘宝的商业模式,同时觉得占比太少,所以放弃了这笔投资。尽管腾讯现在做得风生水起,但在2013年3月,小马哥参加华夏同学会时还是坦言:“错过淘宝,我悔都悔死了。很多投资人都经历过小马哥“看走眼”这样的时刻,试想如果当时投了淘宝,腾讯非但不用去折腾什么易迅网, 更不用花大价钱入股京东, 甚至互联网BAT的格局或许都不会存在。李泽楷:“抛掉腾讯,错失了成为华人首富的机会”李嘉诚的二儿子、人称“小超人”的李泽楷这一生最“失败”的投资案,肯定就是腾讯了。李泽楷曾经在1999年投入220万美元资金、持有腾讯20%的股权,这也是腾讯当年创业维艰时获得的最重要的一笔。但隔不到两年,李泽楷就将此股权以1260万美元卖给南非的MIH控股集团。虽然李泽楷得到了超过五倍的报酬,但资本市场的幸运与否真的很难判断,到了2008年6月,因为股价增长强劲和稳定,腾讯成为恒生指数的成分股,它顶替的正是盈科。如果到李泽楷把手上腾讯两成股权持有至今(马化腾仅一成股份),他已是如今的华人首富了,不仅能真正走出李嘉诚的影子,更能掌舵腾讯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为自己在中国投资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朝阳:“你这东西,根本就不值50万”同样错过腾讯的还有张朝阳。腾讯初期,马化腾曾苦于没有变现渠道,前来找张朝阳想卖掉 QQ ,张朝阳不仅果断地拒绝了他,还抛出了那句经典语录:你这东西,我找几个大学生不超过 3 个月做得都比你好,根本就不值 50 万。除此之外,张朝阳还拒绝了另一个独角兽。2012年,张一鸣创办的“今日头条”还在襁褓中,搜狐与其曾有过接触,最后没谈拢。因为在张看来,已经拥有成熟新闻客户端的搜狐,不需要再投资外部创业公司。而如今,今日头条估值或将超200亿美金,反观昔日大佬搜狐当前市值只剩约22亿美金。军:“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初创时期的阿里,因为人手不足,一个人恨不能当成几个人用。那时蔡崇信还没有加入,所以找钱这事儿只能马云自己硬着头皮上。马云连着见了32个投资人,但都被拒绝,这其中就有时任金山总裁的雷军。当马云找到雷军的时候,手下却告诉雷军:“这人獐头鼠目的,满嘴跑火车,是不是做过?说的项目这么大,怎么看都觉得是骗子!我就给拒绝了,我又不傻,会让他圈我们的钱!”所以,这也就让雷军错过了入股阿里的机会。可有意思的是,雷军十年前拒绝马云,十年后马云却投资了小米!2014年12月,小米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逾10亿美元,名单中的云峰基金正是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旗下的。这不禁让人感叹:这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周鸿祎:“这个团队不行,根本不像是来融资的”那一年,刚刚获得周鸿祎去红杉中国办公室开会。“隔壁是几个做校园网络的创业者,你去看一看怎么样。”应沈南鹏之请,周鸿祎走进了隔壁的房间。周鸿祎看到了几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带头一个,宽脑门大眼睛,一副学生打扮,对他的出现出乎意料地冷淡,“眼睛几乎就长在了天花板上”,周鸿祎回忆:这是他所痛恨的“海归派”得傲慢,此刻正写在这个年轻人脸上。“这个团队不行,太牛逼哄哄的了,根本不像是来融资的。”周鸿祎告诉红杉当时的团队,“不接地气。”那个“眼睛长在天花板上”的创业者,便是不久后创立“美团”的王兴。后来,在周鸿祎的建议下, 红杉确实拒绝了这群“傲慢的年轻人” ,投资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占座网,如今美团的强盛真是“啪啪”打了周鸿祎的脸。王兴:“我看了一眼说了两个字:垃圾!”创业前的程维曾在阿里巴巴工作过8年,一度是阿里最年轻的区域经理。那时候王兴已经创建美团,两人因为业务关系来往颇多,程维看着王兴在半年内换了三个办公室,公司人数从几十人扩张到一千多,搞得自己心里也痒痒,于是程维下决心离职创业。程维在刚开始做滴滴的时候,找到了王兴,“我把我的产品拿给王兴看,我对产品自信满满,结果他看了一眼说了俩字:垃圾。”王兴的理由是:“你看看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哪里还有需要注册的。”程维立即反问道:“你就不能多鼓励创业者,知不知道现在创业有多难?”王兴随后还是以商业大佬的姿态教训了一遍。正是王兴的一句“垃圾”把程维骂醒了,根据王兴的建议,程维做了相应的调整,并立志“产品一定要做到70分以上”,同时程维也一直铭记着那句刺痛他心头的话,不断锐意进取,后来滴滴吞下快的,完成高额融资,估值甚至超过了美团,以及后来的美团点评。柳传志:“当年李彦宏来找过我,我没”李彦宏归国创业时曾找过当时刚成立风险投资的联想。那会儿,联想刚刚开始成立风险投资,总共的资金加起来就3500万,并且还要分到好几个项目上。李彦宏想融120万美元,但柳传志觉得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如果要投,要担的风险实在是太大。另外,当时的谷歌已经在搜索领域已经有了较强的影响力,而且谷歌将来是否会进军中国市场还存在不确定性。考虑到这些因素联想最终放弃了对百度的。而在两种因素的权重上,柳传志在2015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透露:“当时错过百度,确实是没有那种眼光,能像美国的VC看得那么远,实际上就是不敢投。”沈南鹏 :“错过京东,让我开出40年来最大的一张支票”2008年红杉错过了京东的上一轮投资,后来沈南鹏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那一年正好开CEO峰会,在北京郊外一个会议酒店,来了30多家公司CEO,一天聊下来,所有人都讲2009年的情况看来很不妙。当行情好的时候,1+1是叠加的状态,市场悲观的时候,相互之间却是感染的,沈南鹏就是受这样的情绪影响,造成后来没有去投京东。仅两年半,京东的估值就涨了40倍,沈南鹏肠子都悔青了。做总是挺不容易的。在京东之后的一轮融资里,沈南鹏开出了40年来整个红杉投出的最大一张支票,1.5亿美元!两年半40倍的估值落差,压力山大的沈南鹏坦言:“如果出状况,我真的没办法面对LP,还好比较幸运,后来证明投资是正确的。”杨致远:我明明可以做”Google”和”Facebook”的爹1997年,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学生,搞了一个叫“BackRub(网络爬虫)”的研究项目,想要以100万美元卖给雅虎,这就是Google的雏形。但高冷的雅虎听完两人的项目描述后却无动于衷,没多思考便选择了拒绝。直到2002年,雅虎幡然悔悟,开始认真考虑收购Google,才发现已经买不起了。而如今Google的市值已达6522亿美元。除此之外,雅虎还错过了另一个巨头——Facebook。2006年,雅虎报价10亿美元准备收购Facebook。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投资者几乎同意了这个交易。当时正值Facebook内忧外困,雅虎便趁火打劫,在最后关头砍价至8.5亿美元,倍感羞辱的扎克伯格,在董事会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撕烂雅虎递交的协议书。过了几个月,雅虎又提出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收购价,但被Facebook拒绝。而如今Facebook的市值是5007亿美元。扎克伯格:“拒绝这位工程师,我付出了192亿美金的代价”2008年底,前雅虎工程师简o库姆和布莱恩o阿克顿向Facebook投简历,但双双被拒。几个月后,WhatsApp在山景城诞生,并迅速引起硅谷资本的好评。尽管一开始扎克伯格并没有对此太重视,但2012年2月,他还是忍不住向库姆抛出橄榄枝,然而库姆等人却完全没有回应。库姆的团队全心投入到WhatsApp这款免费、方便的通信应用软件。在借助苹果应用的推送后,WhatsApp开始被大量装机。此后三年,WhatsApp迅速成长为一家百亿美元级的独角兽公司。对手的崛起引起了扎克伯格的不安,2012年2月,扎克伯格开始接触库姆,但库姆和拒绝所有投资人一样,并没有给扎克伯格多大的面子;2013年2月库姆的用户增加到了2.2亿,而此时,公司员工才30人;2014年2月,扎克伯格最终开出了192亿美元的价格,并承诺保持公司的独立性,库姆和投资方红杉资本才同意了这桩“骇人听闻”的收购。股神巴菲特:“没有投资亚马逊是因为我太蠢了”20年间,投资亚马逊的收益接近50000%,假如20年前你在当天买入2000美元的,20年后,你将拥有98.2万美元——也就是说,假如你20年前能够投资2000美元,那么今日你将成为百万富翁。这样的回报率也让巴菲特承认,当初没有投资亚马逊是巨大的失误。他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太蠢了以至于没有预料到亚马逊发展得这么好,没有觉得它会像现在这样取得大规模的成功。我低估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能力。如今,亚马逊的市值已经超过4600亿美元,巴菲特滚了50多年的雪球,贝索斯(亚马逊CEO)仅靠自家5年的暴涨就将其超越。目前,两人的差距已经达到143亿美元。BVP:连续错过Intel、苹果、ebay,脸书,谷歌,PayPal、特斯拉、联邦快递…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是美国一家创办有近100年历史的著名VC,他们已经成功帮助100多家企业在纳斯达克等全球各地的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即便如此成功,他们也错过了一大批知名的公司。面对苹果:“这什么公司,估值6000千万美金?(IPO之前),高的太离谱了, pass!”面对ebay:“一个卖邮票 钱币 漫画书的网站,愚蠢的点子,pass!”面对facebook:“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类似的交友软件,别再做同样的事情了,那压根没戏。”面对Google:他们当时租了BVP一个合伙人的朋友家车库办公,BVP的合伙人听了这个朋友的推荐后,说:“除了从车库走,我还能怎么离开你们家?”每一个的投资人,都曾经有过痛心疾首的时刻,因为一时判断失误,而酿成无法挽回的结局。也是一样,遇到就应当及时把握,帮助我们把资金活起来,早投资早赚钱哦。↓↓↓↓↓ 点下方“阅读原文”下载App,手机更方便《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 精选四
硅谷,是个散发着光环的地方。对身在其中的一群35岁“高精尖”工程师来说,硅谷更像一个养老院,福利虽好,但无形的天花板让他们只能成为螺丝钉。他们试图用归国创业来挣脱看似注定的命运,却没料到一路上危机重重……这辈子好像就这样了。老梁(化名)在自己的35岁生日宴上叹了口气。在旁人看来,老梁是让人羡慕的5年前从美国常春藤名校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顺利进入Google硅谷总部工作。又因为有博士学位和在校时发出的有分量的论文,毕业不久就拿到了美国身份。同时,老梁在房价赶超北上广的硅谷有一套50来万的公寓。相对比其他升职顺利的工程师惦记着咬咬牙买在斯坦福大学隔壁200万的学区房,这样的生活显得不算宽裕,但对比那些非科技公司职员来说,这又是让人羡慕不已的。但老梁在硅谷呆的越久,工作经验越多,他就越对自己失望: “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上不下。”在他看来,硅谷像个养老院,Google有不错的薪水、细致到家的福利,但在这儿它实现不了个人价值,无法突破天花板带领团队,但他又不甘心一辈子自己在码代码。想想公司里20出头的、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他有些绝望。在生日宴的第二个礼拜,老梁咬牙辞掉了Google的工作,留下太太和儿子在硅谷继续保留美国身份,毅然回国,加入了阿里巴巴。而他身边,还有其他一群“老梁”在犹豫和观望。中年工程师的回国野望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35岁就成了中年危机的代名词 尽管硅谷的中年工程师们生活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他们仍然避免不了职场上危机的到来。这批在全世界人都羡慕的科技巨头工作的中年人们在内心,有些时候对自己是否定的他们认为在这个对工程师来说最好的时代里,他们其实可以做的更多,却因为无形的“天花板”成了一枚科技大公司里的螺丝钉。尽管硅谷可以提供给他们足够的钱。根据美国2015年的一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美国人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在5.5万美金左右。在硅谷,个人收入中位数也仅有7.6万美元一年。而硅谷科技公司,尤其是所谓的“FLAG”(facebook、LinkedIn、苹果和 Google)四大科技巨头里,工程师的个人年收入大概20到40万美金。“尽管这样也不错,但是我想试一次,再上一层楼。”老梁说在硅谷再“混”个十年,也没有可能参与到公司层面的决策和战略的讨论。老梁说自己一直想“做点事儿”。“在美国做工程师,很快就可以有小富即安的生活。但中国工程师想要打破这种固化的阶级越来越多的硅谷人相信要想大富、大成功还是得回国。” 吴睿智说。而这样的“大富”并不是这一代华人工程师凭空的臆想。硅谷回国创业、加入科技公司担任要职的先例无论是离职Google回国创立了出门问问的李志飞,还是从斯坦福大学回到中国打造了小红书的CEO毛文超,都是仍然滞留硅谷工程师内心渴望成为的样子。而硅谷工程师这种犹豫着想要通过回国改变“命运”的欲望,往往会被一封或几封安静地躺在LinkedIn账户内的猎头或者来自中国科技公司的HR的站内信所点燃。加入独角兽!吴睿智和老梁一样,也曾经是硅谷的一名工程师,后来他开始兼任硅谷最大华人工程师社区巷CEO,来来往往的中国公司见多了,也加入了国内的一家势头颇为强劲的人工智能公司Rokid,并担任公司的北美负责人。加入Rokid,尽管还留在硅谷分部,但他却需要时常地中美两地出差。对吴睿智来说,半只脚踏进国内市场,比老梁那样不管不顾抛下家庭直接回国要来得稳妥。但更多的是中国公司还是希望能直接把人带回国。几家竞争对手同时来硅谷掀起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就是个很好的证明。而人才拉锯中,火药味最浓的,就是在中国剑拔弩张的两家共享单车巨头摩拜和ofo。他们在Uber总部旧金山扯起了擂台戏。“Uber撤出中国后,ofo和摩拜都来硅谷抢人,而且就盯准了Uber美国总部的华人工程师。”知情人告诉“硅星人”(微信 ID:guixingren123),为了比对方抢到更多的人,两家共享单车公司都不断加码,为“猎物”提供超高薪水和高出预期的职场上升机会。一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普通工程师转身回去就是负责人甚至是总监,这种突然飞上枝头带领团队的机会是这些工程师在Uber再多干5年也得不到的,更不要提还有这些超高估值的创业公司的期权和股份。“说到底技术能力比国内的工程师好多少不好说,但是把这群在北美的人溢价(overvalue)挖回去,资本的故事就更好讲(吹)了。”知情人说。而在整个Uber抢人战中,ofo的首席产品官陈为就成为了替公司冲在前线的第一人。今年3月,早前为Uber中国产品负责人的陈为加入ofo担任首席产品官。陈为有着很强劲的跨国背景和人脉,尤其是她曾在硅谷学习、生活的经历让她成为了ofo和硅谷人才的桥梁她不但拥有硅谷最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的MBA学历,且在2015年加入了Uber位于旧金山的总部,任资深产品经理。更早时间,她也曾供职于微软、甲骨文、sap等硅谷科技公司。“据我所知,陈为这两年有很长一段时间往返于中国和硅谷,并且在硅谷不断地见人、挖人。”知情人表示。和陈为一样一回到国内、大踏步前进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选择回国加入一家势头凶猛的独角兽公司。出生在北京,十几岁就来到美国读书,并且已经在美国呆完第17个年头的邹嘉同样曾经是Uber旧金山总部里中国团队的一员。曾经在Uber带领一个小团队负责产品研发的他已经成功被摩拜单车说服拉回国内,成为摩拜单车的新任副总裁。离开生活了17年的硅谷回到北京是一个对整个家庭影响都很大的决定,但整个决策过程他只花费了两天。“公司找到我的方式就是聊天。摩拜的CEO其实早前就是Uber的总经理。看他发展不错,也很相信公司的愿景,所以我自己很快做出了决定。”他说。邹嘉多次提到摩拜中西合璧的团队背景,除了CEO曾经在Uber中国工作过,CTO曾经有一年以上的海外工作经历,其他5个副总裁也全部有海外或者至少外企的工作经验让他更加坚信回国加入摩拜是非常适合自己的决定。“在美国,我不可能接触到公司层面的决策。但现在加入摩拜以后,我真正地能感觉到我们在改变世界,至少我能真切地感觉到我能带给公司的直接价值是什么,也能清楚地了解公司能给我什么样的成长空间。”邹嘉说。邹嘉表示自己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带领更大的团队以及处理新的问题的确有很多挑战,但是正是这些挑战推动他继续学习,变成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事业上视野更宽,能够看的更远。”邹嘉表示。回国的确满足了他曾经在硅谷对于回国的这些设想。他身上的硅谷光环的确在入职时让他比其他竞争者更有优势,也让他获得了更高的薪资待遇。但这样的光环可能也就能持续一个季度,之后,只有过硬的能力才能给他的硅谷光环续命。在他周围,从Uber美国离职回国加入摩拜的大概有4、5个人。其他从Uber加入摩拜的员工也发展得很顺利在美国可能只是一个Tech Lead,但是到了摩拜以后基本都升任了高级经理。一次回国的跳槽基本能让他们职位上升两到三个台阶,如果在Uber硬熬的话,最少也要六七年。邹嘉在加入摩拜之后,也曾经作为说客劝说硅谷同行回国一起奋斗。但因为曾在就职Uber时和Uber签署了员工准则,所以离职一年内他并没有主动回到美国挖前同事。这样的潜规则其实硅谷各大公司都有,但即使他不主动开口,一些Uber的前同事看他回国发展不错,也会主动请求被推荐尝试回国。选择比能力更重要尽管各自的想法不一样,但是受访者们都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选择比能力更重要。更多情况下,喊硅谷华人工程师回家的中国公司内心有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渐渐认清一件事硅谷工程师越来越不“值钱”。“年是中国投资人在硅谷的投资热,那个时候硅谷华人随便创业个公司就会有大批的中国投资人抢着塞钱。”吴睿智说。出门问问、小红书都是那一阵子抓住机会的硅谷华人的成功案例,这两年,反而是回国加入科技公司的潮流来了。曾经在Oracle硅谷总部做工程师,最终在2015年回国下海创业成为了跨国猎头的吴杰也有同样的看法。几个月前,他们为包括阿里巴巴、携程、京东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在美国开了招聘会来吸引美国华人工程师等人才加入回国大军。“活动报名近3000人,到场的人数也不低于1000人。”吴杰说。严格意义上讲,吴杰自己也是个硅谷工程师回国的例子。他比一般工程师能说会道,更外向,也更有生意头脑,用旁人的话说,“看着完全不像是工程师。”那些已经回去的人,每每晒在朋友圈都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总能让还犹犹豫豫留在硅谷的工程师心里好一阵发痒。“创业圈子里的人口中只有好消息。”吴杰开玩笑道。被这种“好消息”刺激久了,一些硅谷华人也想着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依靠回国让自己瞬间身价倍涨成为下一个李志飞,下一个邹嘉。但不幸的是,“硅谷”二字已算不得金字招牌,至少对于已经套路门清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来说。“我们给这种大型科技公司递出去的来自硅谷的简历,20份也就有一个人能拿到录取通知,有的时候待遇还特别一般。”吴杰说,BAT已经不愿意为硅谷标签付出高额的代价了。“相对比前一两年加入中国的科技独角兽成为CXO,或者加入BAT直接升任副总裁,现在硅谷回去的人已经错过了好时候,越来越不值钱了。”硅谷的品牌效应在变弱是吴杰这两年的感受,尤其那些本身在硅谷级别就不高的,或者所在的组不是公司核心业务的工程师就更难以得到BAT的另眼相看。Google广告组的普通工程师可能能收到20个录取,但是另外一个边缘项目的高级工程师反而一个录取都收不到。在招牌硅谷回国技术人员的时候,能力和能为公司提供的实际价值才是第一位的,但很多想要回国的工程师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仍然把硅谷的发达、尖端当作是自己的标签。他们没有意识到,想要通过回国这个跳板获得高薪水、高职位,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在 BAT 的眼里,硅谷普通工程师的能力相对比国内工程师来说,差距越来越小。所以越来越多想要回国的工程师最后在钱上谈不拢,放弃了。这样的例子很太多,导致他和他的团队已经不愿意把精力浪费在这样一单一单递简历。回国之后要做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吴杰看来,加入一家自己了解的、靠谱的、发展势头好的科技公司一般让自己的职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相反,加入一些还未成气候的小型创业公司,虽然回报可能更大,但也可能充满让人心寒的心机。“回国后在初创公司被利用完,榨干了价值然后当成弃子抛弃掉的故事是家常便饭。”他说。新“江湖”里的“跟不上”和“瞧不上”吴杰身边出现过不止一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创业公司从硅谷挖人才看重的并不是他的能力和技术,而是用硅谷人才的加入来讲资本故事。这也是国内创业圈融资的一个手段。为了用硅谷大牛讲好这个故事,初创公司甚至会发出比CEO待遇都好的工作Offer。但是故事讲完,融资成功,这些硅谷工程师的价值就缩水了,创业公司也就不会愿意继续支付过高的薪水了。或者当公司经济状况遇到问题,性价比较低的归国人才就成了第一个被遣散的人,降薪、降职更是屡见不鲜。“相对比大公司稳定的归国政策、待遇,归国加入自己不了解的创业公司风险是非常大的。”吴杰说他个人并不建议归国的工程师贸然走这条路。以他过往的经验来看,归国加入小型初创公司的归国工程师大概每半年就不得不跳一次槽。如果中途想加入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公司,也很难保住创业公司的高职位和高薪水。但是选择了加入大公司的工程师们,也有自己的抱怨。“国内好累,不光身体累,更是心累、压力大。还是原来硅谷好。”回国面对糟糕的空气已经咳嗽了一个多月的老梁在给太太的电话中多少暗示了自己有点动摇想回硅谷的意思,并表示看不惯国内公司里的“那一套”。“他谁都瞧不上。”老梁的太太在和我的电话里叹了口气。这种“硅谷精英”的傲气不光老梁有,几乎大部分归国的硅谷人都有。但可惜,新雇主有的时候没有给予合适的工作环境、加薪升职机会来安放这种优越感。“在硅谷,大家都觉得自己无法升职的原因是因为印度人和白人和透明的天花板在上面压着。所以科技巨头里,能做到Director(主管)、VP(副总裁)就已经是顶头儿了。大部分人也就做到Senior(高级工程师)。”一位从LinkedIn离职回国加入杭州阿里巴巴的年轻工程师张晓说。“但实际上,升职还是在美国更容易一点回国竞争太大了,其实更难。”张晓说一旦加入阿里巴巴的团队,无论美国回去的,还是国内招聘的,在升职上的考核评定都是一视同仁的。这让老梁和那些硅谷回去等着被“重视”和优待的精英们感到失落。“现在,因为你从硅谷回来就高看你一眼的时代已经渐渐不在了。”张晓觉得国内的同龄人可能技术上不一定比硅谷回去的好,但是软实力上尤其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上,有的时候硅谷回去的反而不如本地的。久而久之,那些没有顺利升职的从硅谷回去的人就会心里有了落差,甚至是抱怨和反抗。但是,比起老梁“瞧不上”国内那一套,从公司的角度来看,硅谷回来的人同样也“跟不上”国内的脚步,或者说达不到公司对他的期待。“我招聘一个硅谷回来的工程师要花费比国内高4倍的薪水,对他们的期待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工程师一样的期待我想看到结果。”一位国内不愿透露姓名的初创公司CEO表示。“中国雇主比美国雇主更急于在短期内看到结果。这种期待对于归国的硅谷工程师来说压力是极大的。对于归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将越高深的知识转化成产品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当雇主想看到的是一个国内工程师不可能完成的产品的时候。如果雇主的缺乏耐心和归国工程师短时间内无法完成‘不合理’预期一直矛盾存在,那早晚会出问题。”吴睿智说。很多情况下,无法按照预期提交产品和结果有的时候问题并不出现在能力上,而是卡在“人”上。而这一块,是不少硅谷工程师们尤其不擅长的领域。“不是美国没有江湖,而是在美国的大部分华人没有升职到有江湖的阶层。”吴睿智说。他认为公司政治对于硅谷归来的工程师来说是极其陌生的。尤其对于那些被突然空降到国内科技公司管理层、在硅谷缺乏管理经验的工程师来说,相比工作压力,这才是最难的一关。中国职场上直白和刺刀见血的斗争有的时候会让硅谷回国,打算感受祖国温暖的工程师感到心寒。“在国内,搞不定人,就什么都搞不定。初创公司里的元老们看不惯空降兵,就会出现各种排挤。无论手段怎样,总之就是不配合让你无法完成你该完成的业绩和产品。最终,空降兵们会被老板和同事质疑,甚至自动离职。”吴睿智说,“空降兵不好干。”呆不住的中国,和逃不回去的美国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下,一大批硅谷归国的工程师都开始考虑再次逃离,回到曾经的舒适圈硅谷。但离开容易,再回去可就难了。吴杰说在美国,工程师做的事情相对专一。但一旦加入中国的创业公司,由于人手问题,经常要面临非常杂乱的工作内容,所以在重新面试硅谷公司的技术面试时往往会意外败下阵来。在这点上,Facebook对于员工离职一年内可以重新免面试回到原来岗位的政策就显得法外开恩。而另外一些归国的硅谷工程师无法回到硅谷的原因,更让人震惊因为出轨,他们在硅谷的家庭早已经支离破碎。“很多回国的人后来都出轨了,这事儿变得很普遍。”身边几位硅谷回国的工程师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但也都表示,自己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邹嘉回国之初就带上了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的台湾太太举家搬到北京。尽管太太最初刚到北京时生活上有一些不适应,但邹嘉仍然认为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这样的做法是明智的的确一些离开硅谷的老实人“不老实”了。这样的描述很难让人把他们和硅谷那群不浪漫、甚至有些木讷的工程师联系在一起。周洪(化名)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缴械投降的例子。两年前回国的他目前已经和在硅谷的前任太太离婚,并且和出轨的对象结婚。在硅谷,周洪就是万千码农里最普通的一个。“一块招牌砸下来,至少就有三个他这样的人。”他的朋友评价说。但是一回国,他的硅谷光环、高学历、高薪工作、美国身份都让他从“不起眼的老实人”,变成了异性眼中的人上人。直到最后出轨成为“负心汉”,这样的转变连周洪自己都不愿承认。到现在,他都认为这不是出轨,而只是“遇到了更合适的人”。“国内的有些小三太厉害,生扑啊!傻呆呆的码工哪儿见过这架势。”有人评论说。但在硅谷的人看来,原因也不是这么简单。其中一位受访者表示,回国出轨不单是男性花心以及国内的诱惑,更多的是因为夫妻两个人长时间异国缺乏沟通和对彼此生活压力的了解。回国新公司带来的无法完成预期的压力让归国的工程师常常透不过气,压力也大到难以想象,尤其是对仍然生活在硅谷“养老”节奏生活中的全职太太来说。这个时候,身边能帮上忙的异性同事的关心、理解瞬间就可能让已经因为常年异地失去感情的夫妻出现婚姻裂痕。有人打比方说,他们留在硅谷的太太,就像是《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而他们描述中独自回国的硅谷工程师,也不过是老实巴交的陈俊生。尽管有很多出轨的先例摆在眼前,老梁还是选择了回国,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永远不会改变的老实人。但是他的太太,却没有那么放心。因为孩子,她只能选择留守在大后方。“你记得戴好我送你的戒指!”他的太太在老梁启程前一天的晚餐时嘱咐。她想让老梁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在遥远的中国能够用一枚锃亮的戒指明示那些比她年轻的、美貌的女生们,老梁是有家室的男人。然而在她的虚张声势下,是她的心里根本没底,这枚戒指是否会有用。“也许过不久,他还是会决定回来待着。”她这样安慰着自己。来源:硅星人(ID:guixingren123)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P2P?保险?赶紧关注财姐社区吧。
《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 精选五点击上方关注我们最有钱的东莞人,你知道是谁吗?在最新的中国富豪榜中他在全国12,身家1000亿是最有钱的莞商但他却极为低调,开着20多万的小车每个人都用过他设计的产品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他就是张志东45岁,身家1000亿张志东,1972年生,东莞人,圈内有个别号就是“东莞仔”在最新的胡润富豪榜上他以1000亿身家排名全国12位比京东刘强东、小米雷军都要多马化腾背后的男人张志东是腾讯创始人之一,做了16年的腾讯首席技术官被称为马化腾背后的“男人”马化腾的QQ号是10001,张志东的为10002足见他在腾讯中的地位,是腾讯第二号人物1989年,张志东以全班最高分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和马化腾同班,两人成绩拔尖,张志东的成绩甚至比马化腾更好张志东放弃出国机会,与马化腾一起创业就有了如今的无处不在的腾讯计算机技术大牛QQ成功的头号功臣张志东出生于1972年,广东东莞宝安人,家族几代在农村耕读。他出生时,家中还有几分薄田,种点花生和甘蔗。张父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毕业,是家族第一个大学生,母亲是教师,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亲情环绕、备受呵护的张志东数学很有天分,从小坚持学“奥数”,业余痴迷围棋和象棋。深圳中学就读时,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时,在一个计算机夏令营里,张志东接触了软件编程,特别喜欢。上高中后,买了第一台电脑,他就整天“宅”在宿舍敲代码,一敲就是一整天。1989年,他以全班最高分考入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和马化腾同班。在校期间,二人都属于成绩拔尖的一波,但张志东成绩更好,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更强。圈内普遍认为,张志东是计算机技术天才,不仅在深圳大学是最拔尖的,即便在当时整个中国计算机发烧友的圈子里,他都是翘楚。与一般技术人员不同,张志东痴迷技术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实现“技术改变生活”的梦想。但是工作久了才发现,自己每次辛苦设计的功能在客户那里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作用,根本达不到大的效果,所以这让他心有不甘。正好当时马化腾找到张志东,并跟他讲了将互联网和寻呼业结合起来的想法,希望能有一席之地施展拳法发张志东在马化腾的鼓励下加入了创业团队,日,腾讯正式起航。加入腾讯创业后,一款即时通讯产品的开发,让张志东有机会去实现梦想。1998年8月,奄奄一息的腾讯试着竞标广东电信的一个项目——开发一款类似ICQ的中文即时通讯工具。这是一个内定项目,腾讯注定失败。但是,马化腾拍板要把产品开发出来先养着。在张志东带人开发名为OICQ的产品过程中,一次技术讨论会上,马化腾提出一个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非常有名的问题:“我们的用户在哪里上网?”在此思路下,张志东配合马化腾进行了几项技术微创新,让QQ得以胜出,也成就了腾讯:江湖流传一个关于张志东技术能力的美谈:他搭建的系统架构在后来QQ用户达到以亿计量时仍能支撑。由此,张志东被誉为“互联网最牛架构师”。对此,张志东曾耿直回复,“那时首先是希望能活下去,然后是不要让用户掉线,少挨点骂。所谓‘天才’都是被逼的结果,‘最牛’架构是腾讯几代技术人员兢兢业业、不断改进换来的”。从1999年推出第一个测试版本便以友好界面和人性化功能设计迅速得到网友口碑相传的QQ,注册和在线用户数一直呈几何数迅猛增长。2014年,QQ最高同时在线账户超过2亿;2016年第四季度,QQ月活账户数达8.68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达2.44亿。中国好员工注重方法论和用户体验作为打工者,张志东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好员工,跟随马化腾16年,从没有爆出不和或者因为利益闹矛盾的事情,而论能力,更是没得说。在张志东眼里没有完美产品,只有用户体验好的产品。马化腾说他“是最能站在用户角度毫不妥协的人,而且始终保持着这份‘固执’”。OICQ上线后,张志东根据网民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漏洞,第一周就完成了三个迭代版本,激发了用户使用热情。后来QQ几乎每1到2个月就更新一个版本,这在PC时代非常少见。当年在黎明电脑上班的时候,他工作就非常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曾有几个兄弟跟他恶作剧,看他加班到这么晚,第二天早上给张志东打电话,跟他说大家都请假了,今天不去了,并鼓动张志东也不要去上班了,但是去到公司一看,张志东依然准时出现在公司上班。张志东工作是一个很注重方法论的人,他对待产品有两个理念,一个是“三个柱子顶起一颗球”,他要求产品在每次改版时一定要有3个革新点。另外一个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在他眼里没有完美的产品,只有用户体验好的产品。所以他要求技术人员一定要根据用户体验不断改进、改进、改进,即使微不足道,但随着产品的不断更迭,产品一定会越来越适合用户。张志东很注重用户体验,他经常研究用户使用习惯、需求、功能。腾讯内部有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在会议讨论中,张志东很少对方向、计划等发表观点。但是偶尔冷不丁提个问题却绝对直接、犀利,都是站在最普通用户的角度,直指产品或业务本质。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产品思维让腾讯在很多生死关头最终胜出,比如QQ与MSN 决战、微信出台石破天惊等。为人低调,身价84亿美元却只开20多万的宝来如果你欣赏扎克伯格身价2000多亿还开着一辆丰田的品行,那么张志东就是中国版的扎克伯格。当腾讯高管都在买别墅、开游艇、购宝马的时候,张志东却常年开着一辆20多万的宝来汽车。忽然有一天,同事们听说张志东换新车了,激动地奔走相告。有人问:换的啥车?答曰:一辆新宝来!对于张志东来说,人生理念不在追求物质,更在追求技术的精湛!虽然张志东在腾讯位高权重,但是他却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很能为员工着想,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暖男,内部员工都称他为“大师兄”,每次有新人来公司报道他都会跟新人一起吃个饭,当员工失败的时候他会拍着肩膀鼓励,攻坚的时候他会写邮件鼓劲,离职的时候他还会手写卡片跟员工送别。他不仅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团队最需要的支持,还为腾讯的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做出巨大贡献。1998年春节后的一天,在一间简陋的咖啡馆,张志东被马化腾描述的机会和“主打产品”打动了,决定放弃出国和他一起创业,他辞职甚至比马化腾还快。那时创业并非时髦选项,为了前途未卜的创业而放弃去美国的机会,张志东的“大志”和魄力可见一斑。早期公司开发哪些新产品由张志东掌管的研发技术部门决定。“QQ秀”最初是由市场部门提出的,在决策层会议上,仅听了一半汇报,张志东就站起来表态:“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产品,应该马上做。”他还抽调三位程序员和一位美工支持市场部。腾讯由此开始从工程师文化向产品经理制转型。2009年5月《开心农场》在QQ空间上线,用户流量巨大,第一天就把服务器撑爆了。团队负责人预估在未来两个月需要增加至少上百台服务器。他给张志东发邮件,没想到十分钟就收到回复,并一次性批复了近千台服务器。腾讯没有森严的层级关系,创始人经常越过中层管理者直接找基层员工讨论产品问题。不少技术员工都有过被张志东叫到办公室“聊几分钟”,但一聊起产品就讨论几个小时的经历。腾讯员工60%是技术人员,被认为是公司的最大资产。对技术人员的爱护和培养为腾讯技术创新打下牢固基础。张志东手下早期技术员工的发展都很好。最有名气的一位当属任宇昕。任2000年进入公司,在张志东领导的开发组负责编写腾讯第一个基于网页的BBS社区软件,3个月后被张志东提拔为网页Web组组长。最初,任宇昕对管理毫无兴趣,只想做一名极客。当时,腾讯内部最有技术挑战的部门是QQ服务器小组,任宇昕要放弃BBS开发组组长的职务,申请加入QQ服务器小组做程序员,半年间三次提出请求,但都遭张志东拒绝。张志东认为任宇昕堪当大任,仅作一名程序员是大材小用。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非常正确。任宇昕华为出身,“狼性”十足、热衷冒险。后来他被指派负责沉于谷底、士气涣散的游戏业务,并把其做到无限荣光。任宇昕一路从公司增值开发部总经理做到公司首席运营官。到2015年9月,他已经统领了腾讯旗下六大事业群中的三个,还出任了腾讯影业董事长。一路走来,为腾讯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离任腾讯甘当“马化腾背后的男人”2014年3月,张志东发表公开信宣布离任。自2004年腾讯上市后,他又陪跑10年。在大多数创业团队成员选择上市便套现离开,或最初志同道合的中国合伙人最终成为悲催的“中国散伙人”的当下,腾讯团队打破合伙创业的一些铁律,互相成就,实属少见。林军在《沸腾十五年》中是这样描述张志东的:张志东的确值得尊敬,一是其技术上的炉火纯青,即便是他的对手,都对这点佩服得五体投地。QQ的架构设计源于1998年,10年过去了,用户数从之前设计的百万级到现在的数以亿计,但整个架构还是适用,真的难能可贵,甚至说不可思议。张志东值得尊敬的另一个原因是其对物质上的追求极低,在腾讯创始人们纷纷买别墅、开游艇,高管集体团购宝马的态势下,张志东一直开着20多万元的中档车。以下附上张志东卸任之际,给曾经共事过的同事发的一封道别信:各位同事,我怀着感恩和欣慰的心情在写这封信, 我将辞任腾讯公司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工作。在公司永不停息的发展和努力奋斗中,不知不觉已走过十六个年头,从27岁走到43岁,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视的日子,我和所有腾讯人一起,见证并参与了中国互联网大潮,伴随团队一起成长,这让我的职业生涯感到特别开心。对交棒接力的思考我不是一个能力全面的人,领导力不是我的强项,在一家过两万人的企业里任职管理层,我有很多不足之处。加上近几年来,身体状况不太好,体力和精力成为一个大瓶颈。我深知公司所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需要领导者全心投入和充沛精力,决不可以倚老卖老。我一直很希望,可以在公司培养出更全面的技术领导人,可以接替我更好地带领公司走向未来。2年前我开始和Pony、Martin深入沟通我的想法,经过多次深入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用两年的时间,在公司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帮助技术领军同事成长和完成交棒接力的过程。很开心看到,经过多年的融合实战锻炼,公司的管理团队已有很长足的进步。 Ls 带领的 TEG, Mark/Dowson 带领的IEG/MIG/SNG, Allenzhang带领的微信团队,这两年来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组织变革。他们几位和团队一起风雨同行多年,无论在技术能力,在带领团队的领导力上,特别在企业文化上,都已取得团队的高度认同,他们已能很好的接棒。正因为伙伴们的良好成长和组织的进一步成熟,使得我可以有机会很放心地离任管理层,更换一种生活节奏。离任管理层之后,我新的工作是将是腾讯学院的培训讲师,致力于公司技术理念和文化理念的传承工作。 在帮助公司技术产品的同事成长助力上,一直是我未完成的心愿和兴趣所在。原来在管理层的工作太忙,很惭愧在这里花在腾讯学院的时间很少,贡献也少。希望退下管理层之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完成这个心愿。对团队的感恩十六年前,Pony和我在做IT工程师, 我们有一个梦想,梦想我们可以做一个互联网产品给很多人用,同时可以养活自己。因为一个朴素的梦想,因为创业伙伴之间的相互鼓励,我们开始了腾讯的创业之旅。一个小公司能否凭技术和服务能生存下来 ? 我们完全没有把握。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具有浓厚的创业气氛, 出于对互联网的热衷,我们一头撞进了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感恩创业伙伴和管理团队,我的个性比较急躁和固执,能力不全面。 是创业伙伴们对我的包容,让我可以发挥所长, 修正我的缺点,帮助我成长。 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难关,难免经常有激烈的争论,但腾讯的管理团队一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包容多种个性的伙伴,相互扶持,凝聚力量。能和这样的伙伴一起共事一起成长,是我的幸运。感恩所有的腾讯同事。在许多同事身上,我感受到十年如一日的热忱和坚持。要做好互联网服务是挺苦挺累的事情,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用户的期望不断在提升,团队每天奔忙于各类改进,时刻面对各类突发事件,为了不让用户失望,腾讯人十年如一日用心的投入。许多可敬可爱的同事,他们并不仅仅是在做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做一份事业,用心帮助身边的同事。在他们身上,可以让人感受到团队的魅力。在公司的每一天,我都可以感受到腾讯人的正气和朝气,每天都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对腾讯未来的期许公司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必然会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 我最关心的并不是业务得失成败,而是团队文化的凝聚。在我看来,一项业务受挫了,我们还可以重新再来。能让腾讯人全心投入,努力奋斗的原因,并不是公司收入、市场份额、股票升跌这些外在因素,而是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和气场,小伙伴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渴望通过技术和产品改变世界。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将催生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腾讯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期望腾讯人能时刻在意用户感受,永远对用户体验战战兢兢,永远对社会、对行业持敬畏之心,期望腾讯人能打造出让社会和行业受益,让生活更美好的生活平台。最后,祝福所有腾讯的兄弟姐妹们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Tony张志东的辞去从一方面上来讲,对腾讯来说无疑是十分痛惜的;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上看,他只是从前线退居幕后,他依然关注着腾讯的成长,用自己的热情影响和鼓励奋战在产品一线的员工。正如马化腾所说:“即使Tony不在管理岗位,他对公司人才培养的热忱和努力,依然会在腾讯的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链接:东莞区域其他上榜富豪排名姓名财富(亿元)公司年龄1张茵家族450玖龙纸业602张中能、郭梅兰夫妇155东阳光61,
-3马鸿、黄晓旋夫妇140搜于特50,
-4何思模110易事特525杨志茂、朱凤廉夫妇100新世纪科教拓展54,
-6陈润光、陈健明父子80光大地产647王文城家族65大中-8张佛恩63龙泉659莫浩棠家族59三正5010郭东林57以纯4611刘学斌57富盈4512黎俊东、李咏仪夫妇49粤丰环保-13陈礼明48昌明-14梁志斌47新世纪房地产5215伊洪卫42岭南园林5216郑耀楠39都市丽人4217林海川、潘俊玲夫妇38宏川45,
-18王君扬家族35华康4019李旭亮、温琦夫妇30勤上光电51,
4220莫志明家族30名冠7321吴丰礼29拓斯达3722张绍日29众生药业6123陈明永28OPPO4824罗爱文26快意电梯5225何锐平25丰泰5426253027莫树明24名冠-28赵晓群23捷荣技术6329胡近泰21嘉荣超市-上榜的广东富豪《盘点科技大佬们“挖人”那些事儿》 精选六核心提示:罗永浩透露,锤子科技已获约10亿元人民币融资。此外,罗永浩还公布了下一阶段的研发计划。罗永浩与张鹏新浪科技讯 8月6日晚间消息,今日在极客公园奇点创新者峰会上,极客公园创始人兼总裁张鹏与锤子科技CEO罗永浩进行了对话。罗永浩在现场透露,锤子科技已获约10亿元人民币融资。此外,罗永浩还公布了下一阶段的研发计划,他表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带领一支120人左右的团队做出一个革命性的新系统。这个新系统将整合人工智能技术,颠覆现有的“鼠标+键盘”交互模式,将日常办公效率提升200%。对话开始,两人首先谈到了外界关注的坚果Pro的销量问题。罗永浩表示,既没有知乎上流传的20万台低,又没有传言的200万台高,“总是到一定总结阶段再跟大家说真实的数字,希望大家原谅我,我们不能报假数字也不能报真数字。”对于坚果Pro发布会上的情绪失控,罗永浩也进行了解释。他称每次开发布会之前都整夜的紧张焦虑,在坚果Pro发布会上也有了不可控的抖动。“我当时有一句话,我想说的原话,如果有一天我们锤子手机卖得特别多,以至于一些煞笔也在用我们的手机时,我希望大家知道,这是给你们做的,这是对现场观众说的话,但特别激动,所以说‘有一天当煞笔也在用的时候’,这就给了常年黑我们的人武器,好像在场的买我们手机的都是傻逼,因为我‘事故性的抖动’,导致我措词不是特别严谨和精准,这是我回来和管理层反省和检讨的。”回顾起锤子科技的创业历程,罗永浩分享了他认为“最凶险的2016年”时的情形。他透露,当时确实有公司要收购锤子,是在没谈成之后才发微博回应是谣言。而锤子科技也一度面临倒闭,经历了两次发不出工资:第一次是三天,罗永浩跟员工说统出了问题,所以有一笔到款晚了,只能下周发;第二次是中午12点人力资源员工跟罗永浩说今天又发不出工资了,在给公司全体600-700名员工发了通知后不到一个小时,结果银行的钱就到帐了。“我留有后手的,如果下周真的倒闭了,我们有一些库存的存货,按照国家的法律程序,企业倒闭是有一套流程和法律规定的,第一批要管的是员工工资,我们预算内是留出来的,一定不会出现说工资没发,老板潜逃,这个事情不会发生。”罗永浩说,为了锤子科技,他最多的时候曾借了9600多万元放到公司。在坚果Pro发布之后,锤子科技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在当时发布会后的采访中,罗永浩说自己对公司2017年实现盈利相当看好,“盈利概率95%以上吧,除非天灾人祸。我们还有两个没有发布的产品,在一块的话,就算手机没钱赚,靠那两个也行。”而在这次对话中,罗永浩进一步透露了锤子科技现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规划。“因为坚果Pro走得非常好,我们最近这轮融资大概10亿左右规模,这意味着我们从明年开始会向已经正规的,已经上了全球手机厂商一样,高中低三个档位每年会推出5-6款产品,成为正规的厂商。”除了融资之外,他还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自己将带领一个120人左右的团队研发一个“即便不是革命性的,也是准革命性的系统”,“下一代系统我们几乎可以扔掉鼠标键盘,只用语音识别,手的触控屏操作,整合人工智能,有望实现比现有任何手机、平板、鼠标、键盘的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在日常办公实现超过200%效率的系统。”罗永浩表示,这个系统将在明年春天、最晚明年夏天正式发布。()以下为罗永浩与张鹏对话实录:张鹏:相信下一位来的嘉宾得到都会很期待,就是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我觉得罗永浩和极客公园特别有渊源,而且和“鹏友说”也特别有渊源,因为他是参加东半球演说最多的一位企业家。他来到我们这里面,我对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当年第一次参加极客公园时,罗老师刚刚进入科技圈,他的感觉是初试莺啼,当时获得了最佳用户体验奖,当时他在台上挥着双手说我得的是“用户体验奖”,我当时心里想好不成熟啊。后来又有变化了,罗老师已经平稳地说我已经是“武林中人了”,平常跟大家不生气不着急,有人挑战我,你注意不要伤到你自己,越来越成熟。今年大家知道,效果很好,所以罗老师的环境又有变化,今天如果给他个定义我就“山丘之王”,如果你不知道山丘之王是什么梗,自己搜索一下,总之是个非常强的战士,这点记住就好。罗老师不断地有变化,我们就非常期待在今天这样的状态下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心态,以及锤子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这一轮智能新的变革他会怎么来利用,下面有请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老师,有请!我们冷静一下说说,回到正题,请你来,我觉得大家关心的第一个话题,一定是坚果Pro到底卖了多少台?罗永浩:其实我们前面讲过这个道理,就是说手机厂商阶段性地宣布这个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坚果Pro刚发布的时候,网上说当天卖了50万,当天卖了100万,当天卖了200万,各种说法都有,虽然官方说40万台不限货,但也有当天有卖200万台的说法。作为厂商角度来说,我们不报注水的量,所以,我们希望到一定阶段总结一下这个量,因为有媒体说我们当天就卖了几十万还有一周卖了二百万台的说法。事实上,这给我们带来一个好处,本来和我们合作持观望态度的,看到媒体报道以后很兴奋,找到我们给我们秀了很多新技术,这对我们做下一代技术有很多好处。所以过来跟我们讲,听说你们一周卖了200万货等等,他有这样开场白时我们总是不置可否,用浓重的鼻音说你有什么事儿吗?后来就谈得很顺畅。所以,我们没有去澄清其实没有那么多。后来有人在知乎还是哪里,有一些知乎上的“科学家”说我们只买了20万部,这就使得我们变得非常尴尬,因为你要报真实的数字,坦率地讲,比他们说的这个数字要多得多,但又没有前面的多,前面没有澄清的问题后面再澄清的时候这个数字你怎么说都有问题,但又不能说假数字。所以,对我们来讲,其实比这个还要复杂得多。不刷榜光讲数字总是到一定总结阶段再跟大家说真实的数字,希望大家原谅我,我们不能报假数字也不能报真数字,只能到一个阶段总结的时候我们报一个真数字。张鹏:罗老师的功力就在这儿,他什么都没说,但说了5分钟。罗永浩:这是企业家的必修课。原来我做演讲嘉宾的时候不需要这样的要求。张鹏:不难为你,作为企业家不容易,但肯定还是要面对这个产品大家的评论,我们其实收集了很多网上大家对你这个产品的好评和差评,各种都有,你看看哪个?罗永浩:先听好的吧。张鹏:你挑一条点评点评,你觉得哪条说的有道理。罗永浩:“和闪念胶囊比,市面上大部分XX助手就想个傻X”。是的。张鹏:你挑三个说的最对的。罗永浩:指纹解锁不是我们的能力,是我们供应商的能力,这不是我们的功劳,“设计者一定属于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是啊。“高颜值”,怎么说的都是我们知道的呢?续航成绩是这样的。张鹏:“拿到手的时候就像追了多年的女孩终于答应自己一样”。罗永浩:我们这么便宜的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第一架飞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