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记忆和乔布斯 现实扭曲会发生扭曲

概述/记忆幻觉
记忆幻觉(déjà&vu),在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它不仅仅是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还有一种历史不断重演的困扰,这样的感受很主观且短暂,常常被理解成一个预感或者梦境,甚至超自然感受。记忆幻觉字面意思是“已经见过”,那些体验过这种感觉的人们,将其描述为“对某一事物无法抗拒的熟悉感”,而他实际上根本不熟悉这一事物,记忆幻觉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
存在现象/记忆幻觉
记忆幻觉您有过第一次去一家商店,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吗?或者您正与朋友谈得起劲,突然感觉到自己以前也有过完全相同的谈话,虽然您明知没有。如果您发现自己曾经有过这些情况中的一种,那么您就经历过。第一次去英国旅游的你正在参观一座大突然之间,你似乎觉得以前曾到这个地方来过。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说,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熟悉,其实只是他的记忆幻觉而已。当然这样就不够诗意了这是篇旧闻吧?如果你使劲回想究竟在什么地方读过这篇文章。恭喜,你很可能已经患上记忆幻觉症了。1986年,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调查的结果显示, 67%的美国人曾经历Déjà Vu(法语:既视感),而1973年时的数据为58%, 其中女性要多于男性, 年轻者多于年长者。
出现人群/记忆幻觉
1、大约10%的人宣称从未有过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部分人不定期就会有。2、儿童第一次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在8岁到9岁之间,这说明一定的认知成熟&度是必要的。3、在你感到疲惫,焦虑,的时候,幻觉记忆症很少发生。4、特殊人群更容易出现记忆幻觉,比如癫痫和精神分裂患者。
科学解释/记忆幻觉
记忆幻觉这种现象,很早就有人感兴趣并提出了理论解释,1884年版的一种解释是:大脑半球接受视觉信息的时间差导致了Déjà Vu,1885年英国心理学家Frederic W. H. Myers提出,大脑处理信息时潜意识较之意识具有优先权,让我把问题说的更详细一点,我们之所以具有能看X-FILES,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能够接受带有DD&GA信息的电磁波并处理成信号被大脑接受,这个是Phile都知道,然而我们的两只眼睛接受和处理信号的过程并不完全相同(左脑和由右脑的结构不一样,左眼球到的路线与右眼球不同),而我们的眼睛只能区分大于0.025秒时间间隔的图像,如果你接受某个图像时,左右两个信号差大于了这个时间差,那么第一个信息就会被储存到了记忆里,当另一个信号来的时候,你就Déjà Vu了。在这里潜意识的理论就起作用了,为什么第一个信号没引起你的注意,但第二个信号就引起了呢?因为你不可能去注意你看到的每一个图像,但这时你的潜意识却注意了,当相似的信号第二次进入你潜意识的时候,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才引起你的注意,也就是你意识到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人的大脑在光信息处理上本来就存在这样一个不完善的地方,那么Déjà Vu就可以按照这个理论解释通了。
时间差异/记忆幻觉
2001年有个叫作Vilayanur Ramachandran的人在研究人眼睛盲点问题的时候,发现大脑处理视觉信息存在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一种叫做系统,另一种叫做脑干中心系统,我们平时用的是前者,而认为脑干系统是视觉系统在进化中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被淘汰了的系统,按照上面的思路, 如果我们的脑干系统还比较活,而丘脑系统处理信息要快一些,两套系统产生的信号时间差也可以解释Déjà Vu,这个解释不同于左右眼视觉路线差异的那个。科学理论需要大胆的猜测,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实验,如果的确有独眼者也能经历Déjà Vu,那么视觉系统差异的解释更加可信。 
熟悉来源/记忆幻觉
记忆幻觉大脑很多区域都和记忆幻觉有关,那句话怎么说的,历史在重演。(frontal&lobe)解读信息,包括感觉和情感的。在特定环境里,当我们的理性认识与正在经历的感觉或情感反应不一致时,就可能产生一种无法解释的似曾相似感。&(temporal&lobe)产生感觉。内侧颞叶(medial&temporal&lobe)对记忆和情感都非常重要。那些持续幻觉记忆的老年痴呆患者和出现幻觉记忆前兆的癫痫患者,这一区域都有损伤。(amygdala)情感反应某个区域会让出现幻觉记忆前兆的病人发作。(hippocampus)有关回忆,尤其是。(parahippocampus)可能产生熟悉感&不经过海马回直接触发该区域可能会产生幻觉记忆。
各种观点/记忆幻觉
近来幻觉记忆症和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呈现出上升趋势,研究发现,部分癫痫患者也浮现出记忆幻觉的症状,幻觉记忆的研究不仅打开了一扇研究人类记忆工程的窗,还提供了一些揭开人类意识奥秘的线索,即我们如何分辨现实、想象、梦想和回忆。除了对过去生活的猜测和心灵感应之外,第一个对于记忆幻觉的生物解释是关于大脑的两个感觉信号系统的观点,由于某种原因,连接左右眼和大脑半球的信号系统出现了不同步,使得人们有机会重温某一事件。这个所谓“心理复视”的解释听起来很诱人,其实只是一些证据的堆砌。左右眼接收的信息早在视觉处理的时候就已经合成了,远远先于知觉产生过程。更讽刺的是,会产生“似曾相识”感觉的记忆幻觉症,也有可能在盲人身上出现。第二种观点直接解释为时间知觉发生了扭曲。不知何故,信号输入系统标错了时间,使人们某些记忆感觉起来又像是过去又像是现在。如果人的记忆系统是一个录音机,录音磁头和放音磁头搞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比喻,但是它没有得到大脑解剖学的支持。有一个说法得到普遍的认可。幻觉记忆可能是对过去的再次体验,而实际上我们也经常或偶尔回忆过去。记忆幻觉症不仅在于发现相似之处,而在于感受错误。
专家意见/记忆幻觉
幻觉记忆症是回忆和熟悉感的分裂造成,还有一些实验也支持了熟悉感和回忆线路可分离的观点,大脑同侧不同区域的内侧颞叶,负责记忆的不同方面。弯曲的海马回,贯穿于脑叶中央,主要处理回忆,特别是自传体回忆。研究显示海马回,特别是嗅皮质是提供熟悉感的部位。然而幻觉记忆症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它怎样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熟悉感,而在于为什么这种感觉令人不安。伦如果只是和过去经历相似,任何时候产生这种感觉都无所谓。情绪和情感是幻觉记忆的促成因素。我们需要正确的信息组合,不仅包括场景布局,也包括我们怎么感觉时间。调控回忆、和熟悉感的思想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轻微的刺激能产生轻微的熟悉感,剧烈的刺激就可能蔓延到相邻的情绪区域,产生不安的情绪,甚至有人会做出预言世界末日的惊人反应。在制造幻觉记忆的不安感中,情绪起着核心的作用,大脑是不可能识别出以前经历过的人和事;而另一方面不恰当的刺激会造成大脑对从未经历的事物产生熟悉感。幻觉记忆症状的最后过程,是&一种自觉不可能的感受,这可能来自大脑的理性区域。大脑的理性知识告诉我们一件事,而感性本能却告诉我们另外一件事,所以我们会感到不可能。但是这种症状没有在的人群中出现,这可能是由于神经退化造成了大脑颞叶和额叶的脱节,前者主要产生感觉,后者解释感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25:4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为什么做过的梦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同样的情景?_百度知道
为什么做过的梦会在一段时间后出现同样的情景?
就像是未扑先知,我问过一些同学我老是会做些平常的梦,然后在一段时间后遇到与梦境一样的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哪有这么巧的事??我高考放榜前一天晚上做梦我数学考了107分结果第二天分数一模一样,请问这是为什么??
我是学心理学专业的.这不是先知,而是记忆的停留,在人累的时候都会出现,往往人对梦只有一些残留的片段记忆,当现实与梦境的某些片段相吻合时,人的硬性思维就会扭曲我们的记忆,造成记忆停留,我们会自我暗示的告诉自己我们作过这样的梦,其实只是记忆扭曲
我觉得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以现在的科学进行解释,人类科学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我很小的时候梦到我家以后买了台格立牌空调.但我做梦的时候还没有空调的概念,更不可能知道格立这个牌子
和我一样啊!!何必问为什么呢??这样不好吗,做梦后可以知道以后了.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01:56 | Tags 标签:, ,
小时候我以为可以和每一个认识的人成为朋友。一旦成为朋友就永远是朋友,永远保持联系。就像歌里唱的“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我以为我的脑袋就是一台全息相机,可以准确无误地保留每一个我所见所闻的细节。至于为什么我没有想起它们,是因为一时没有找到“联系方式”,但只要科技够发达(比如facebook, xiaonei)或下功夫(请私家侦探或催眠师)就可以找回从前的友谊或记忆。
本着这个信念,我总是在毕业时广发同学录;总是拷贝几份朋友的联系方式;还对着毕业照在“校内”搜索每个小学同学的名字……我还曾试图背下路上看到的车牌号和“办证”的手机号;努力回忆两岁以前发生的事情;幻想被绑架后一个人溜回来……
长大的过程就是幻想不断破灭的过程。“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或者“搜索无此人”这些冷冰冰的语言总是可恶地不请自来。可是那些路上的车牌号和办证的手机号却开溜了。而我去年还迷过一次路。尽管我不愿意,但我必须承认,这些友谊,这些记忆,被我弄丢了。
一个普通人不可能记住所有的东西,就好像他不可能维持所有友谊一样正常。不过也不排除有些不普通的人。假如你人缘极好,世界上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既然是朋友,见面就要打招呼,那你还出得了家门,到得了目的地吗?记忆力确实是衡量智力的一项指标。但要真过目不忘,就会影响创造力和语言能力。你听说过几个提出伟大理论的科学家是过目不忘的?牛顿还是达尔文?曾经也有报道称一些“记忆大王”后期几乎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马斯洛认为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往往只有几个知己。而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无论是朋友少,还是记忆力不好,都不用太纠结了。
有些东西好记,就像一见钟情。有些东西不好记,需要反复不断地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成了老朋友。有些东西我们无论怎么努力就是记不住,那就只能有缘无分了。记忆力和友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都说男生希望自己是女生的初恋,而女生却希望自己是男生的最后一任女朋友。为什么非要争这个“第一”或者“倒数第一”呢?从记忆的角度来讲,“第一”和“最后的记忆都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总是觉得A打头的几个单词和刚刚背过的单词是最熟悉的。在法庭上,如果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休庭的话,那么最后的证词常常左右最终的审判结果。
闪光灯效应
你可能天天去图书馆也不会结识什么陌生人,但有一天突然停电了,你用打火机(那是一个不知手机为何物的年代)给你身旁的女孩带来了光明,从此你们就认识了——新东方创始人老俞的终身大事就这么解决了。
你还记得去年的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吗?那么你记得日下午你在干什么吗?第一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如果你当时有震感的话,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个时刻。每天都重复的庸常的事情我们很难记住,但借助一些非常的事件我们就顺带着把它们记住了。
有些朋友,随着个人经历的差别和空间距离的改变,彼此疏远了。有些朋友,尽管多年不曾见面,但很快就找到了当年的感觉。
有一种记忆叫陈述型记忆。顾名思义,是那些可以用语言表达的记忆。这种记忆有个特点,记住以后,如果长时间不“联系”,渐渐就生疏了。很多人觉得自己记忆力越来越差了,因为小时候背的唐诗三百首全忘光了。可是小时候学的游泳、骑自行车,尽管多年不操练了,但惊奇地发现居然还都记得——完全不会淹死或摔倒!那是因为这些技能属于程序型记忆。一旦学会了,就再也不会遗忘了。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很多各种不同的人。有些仅仅是匆匆的过客,甚至于不曾在脑海中留下印象;有些是一面之缘,它们也许是推销员,也许是面试官;有些是某一阶段的伙伴;有些则成了终生的朋友。
每天我们都会接受着各种不同的颜色、声音、气味、味道、温度等的刺激。大多数都被我们的大脑忽略了。而有些被暂时记住了。比如,别人给你电话号码时,你迅速把它记在纸或其它东西上,然后这串数字基本上就从你脑海中消失了。这种记忆叫做工作记忆,或者叫做短时记忆。不过,如果不幸你手头没有任何东西给你记,那么你就必须想办法记在脑子里。这种记忆就叫做长时记忆。以前人们会用长时记忆记住些常用电话,现在可能只有119、110之类的电话还能记住了。生活节奏毕竟是越来越快了。
“我好像在哪见过你”这种搭讪方式已经俗到家了。那为什么还是有人偏要用呢?也许是诚实吧。因为有些人的确给另一些人一见如故的感觉。
“这个场景好熟悉!”有时会听到有人惊叹。很多人也有过这种神奇的体验。是在梦里?前世?还是掉进了时间的漩涡?心理学家把这叫做海马效应。记忆的碎片在脑海里自由组合,一不小心排成了一个形状,跟眼前的场景类似,就被我们认错了。事实上是那个人和我们认识的某个人的五官或气质有些相似罢了。
为什么有些朋友失去联系了?一般有这样几种可能:由于各奔前程而疏远了;或是没办法再联系上,或是有人阻止你们联系甚至——最悲惨的——是对方干脆跟你躲猫猫。
那么为什么有些东西想不起来了?原因也差不多。一些长时间不用的信息渐渐隐退了。一些信息则游离在脑海中,缺乏有效的办法把它们提取出来,这是如果有条线索让我们顺藤摸瓜还是有办法想出来的。还有一种比较可恶了。记得以前背《赤壁赋》有一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我本来背得好好的,后来有同学问我到底是“赤壁之上”还是“赤壁之下”。我很肯定地告诉他是“赤壁之×”。从那以后我就再也分不清到底是“之什么”了。我的记忆从此就被干扰了。
你有没有在街上碰上过你失散多年的发小?你有没有过对着车窗外发呆,脑海里不时冒出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这时我们的意识流就像这个世界一样不可控。不过有些世外高人善于冥想,可以让脑袋空空。这个时候它们也不容易感觉到疼痛,甚至听不到有人在叫他。
不一定靠得住
“杀熟”和“传销“对这个社会最致命的伤害在于它们加速了人与人之间信用的瓦解。广告不敢信、新闻不能信、学术论文不可信的时候,我们幸好在还可以相信朋友。于是电影上就出现了一个经典桥段:自己最好的朋友抢了自己的男朋友。
我们早知道耳听为虚,后来也知道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甚至知道自己对温度、空间等感觉不一定真实。在人们的各种感觉都怀疑过之后,很少有人把自己的脑子作为怀疑对象,生怕侮辱了自己的智商。老说什么“我明明记得……”“绝对……”。有时可以找出证据,立刻羞辱一下他的智商,有时就只能任他们去了。给被试看一张车祸照片后,很多人都报告说看到汽车玻璃被撞碎了,可是事实上,照片中根本没有出现。在催眠状态下,记忆就更容易被扭曲了。实际上,很多人有时分不清梦与现实。在法庭上,出现记忆偏差可就闹大了。研究人员给被试看一张白人持刀抢劫黑人的照片后,很多人居然回忆说刀子在黑人手里。不要太相信记忆,尽管它是我们自己的。
记忆就像友谊。需要温故而知新,需要花时间慢慢培养,需要一些兴趣让记忆的过程更有意思,需要一些技巧来维持,需要大量的练习来熟能生巧。长时记忆的容量在理论上是无限的,也就是说只要用心、用脑、下功夫记,什么都是可以记住的。
本网站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C) &&Designed By &&&基于教育心理学里说记忆会发生扭曲,那我很多记忆都没有发生扭曲啊!比如单词boring对应无聊的意思,无_百度知道
教育心理学里说记忆会发生扭曲,那我很多记忆都没有发生扭曲啊!比如单词boring对应无聊的意思,无
教育心理学里说记忆会发生扭曲,那我很多记忆都没有发生扭曲啊!比如单词boring对应无聊的意思,无论如何我也不会把他变成baring,还有很多学到的知识都和书里一样不会扭曲啊?这种扭曲是不是要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发生?
我有更好的答案
需要特定条件 想要一个非常熟知单词短期内在脑子里发生扭曲概率几乎为0 但是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就是你写字 经常写 经常写 然后你会暂时性忘记那个字是怎么读 是什么意思 看起来很陌生
记忆扭曲的可能性实验猜想 我已经在你的另外一个相同的问题回答了
采纳率:77%
你认根本上错误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那怎么理解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的位置:
虚拟现实爆发元年,VR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作者:Link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一石激起千层浪,虚拟现实VR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终于开始有了可能性,VR的产业化也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铺开。随后,Sony开启Morpheus计划、Google推出Cardboard、三星与Oculus合作推出Gear。而国内,数百家VR创业公司相继出现,快速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产业环节。
2016年被喻为虚拟现实元年,围绕着下一代计算平台,国内外正兴起一场从未有过的VR狂欢。这一次,虚拟现实也许是真的来了。结合最近阅读的《虚拟现实-从阿凡达到永生》一书的案例,笔者粗浅谈谈虚拟现实到底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一、虚拟购物
当虚拟现实技术进入家庭时,身临其境的虚拟商店将成为消费者“亲自”购物的真正3D商店。这样的商店和产品可以单独为每一位消费者量身打造,就像今天的网上书店亚马逊所做的那样“学习”消费者的爱好,并且根据推测来推荐用户购买和下载,而虚拟现实能够获取所有消费者在沉浸式商店的运动。
消费者在哪里走过,正在看哪里,正在摸什么,试穿了什么,最后买了什么。3D商店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对这些有价值的行为数据集合进行数据挖掘,来修改包装、店面布局和广告。每一个人的3D商店都可能不同,会根据过往你的身高体重信息、购买信息推荐适合的商品,推送适合的广告。
二、虚拟度假
虚拟旅游将拯救那些在旅行期的交通事故中失去的生命,例如去海滩或探亲的路上。另一方面,也将拯救那些被关在动物园里的长颈鹿、熊猫们,虚拟动物园将成为良好的替代品。
人们将可以在热气球上飞行,在水底沉船周五和五颜六色的热带鱼一起游泳(无需潜水设备),甚至回到历史遗迹中参观游荡。目前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可视化研究所通过分析遗迹的文化、图片以及无数的二维图纸,已经能生成希腊雅典卫城的3D模型。
试想一下,当人们使用逼真的设备,能够具有触觉和嗅觉及声音和视觉时,计算机程序及智能导游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位置瞬间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讲述场景以及回答我们关于历史问题的疑问等等,我们在家中就能实现环游世界的梦想,不仅是现代世界,还有历史的世界。
三、虚拟社交
人生来就是群居生物,互联网的发展,微信、QQ即时通信应用的兴起已经改变了我们与朋友过往的沟通交流方式,未来虚拟现实技术将再一次改变一切。
想象戴上一个头盔就能把自己融进身临其境的3D社交网站中,形成一个虚拟的化身,我们的化身的动作将有我们的身体动作产生,在那里我们可以结识朋友、建立家庭、去酒吧夜店、去运动场打球等等。我们可以做那些在真实世界已知的所有活动,也许将分不清这是真实的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
由于可以追踪每一个人的轨迹与动作,就像英剧《黑镜》中的一集剧情一样,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不断回放过往发生的事情。有一次很赞的虚拟约会?在播放一次感受一遍。某一次约会体验不满意,跟我们的设想发展不一样?按一下“摧毁”键,体验就会消失不见。沉浸式的虚拟技术,非常可能像毒品一样让我们对虚拟社交成瘾,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更加随心所欲,释放想象的空间。
四、虚拟教育
虚拟现实不只是能通过3D效果让我们感受1000年前的雅典或罗马的场景,身临其境的学习历史那么简单。
在虚拟教学中上课时,教师可以增强他们目光的力量,渲染计算机会分别将个性化的信息发送到所有学生的系统中,让每一个学生产生认为自己唯一被老师注视着的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曾做过相关虚拟课堂的实验,研究表明该项技术不只是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了老师身上,更提高了自身的记忆力表现。
虚拟现实还将扭曲距离,真实课堂只有少数人能坐到教室最舒服最好的位置,而虚拟现实中,是有可能为每个学生都单独渲染所坐位置,我们的数字化身将发现自己正坐在教室前排中间,而其他人看来我们可能坐在教室后面,而没有重叠在一起。
虚拟现实可以让我们在虚拟化身上学习,伯克利分校已经成功做了相关的实验,当我们学之前从没学过的太极拳套路的时候,我们在虚拟房间里可以实时看到渲染的化身的动作,进行实时的纠正。我们还可以在打拳时保持自己化身的四肢在教练化身的肢体范围内,更精准的学习。
五、虚拟医疗
手术培训,传统手术训练所使用的道具人的尸体,昂贵且难以获得,又难以重复使用。人体的虚拟现实显示,加上提供触觉反馈的设备,能为训练医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方式。哈佛大学的团队已开展过类似技术,在10期课程中培训了约20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和三年级医学生,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技能。
疼痛管理,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亨特曾使用一种沉浸式的虚拟冬天场景,来降低患者剧烈的身体疼痛,一个三度烧伤患者戴上头戴式显示器,进入一个冰雪覆盖的峡谷中,峡谷里满是企鹅、雪人。与此同时,医生从患者的烧伤部位移除死皮。临床试验表明,患者报告的疼痛有效减少了50%-90%。
虚拟医疗在复健康复,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心理恐惧症等方面均已展开了一定的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反馈效果。
六、虚拟战争
相比生活中的看似遥远的体验,虚拟现实不仅在医疗上已开始初步实践,在军用上也已经发挥作用。
美国国防部曾耗费巨资投入到虚拟培训计划中,在2006年投入使用。它让军事人员做好准备来应对城市战的危机,如简易爆炸装置、失去通信信号,面对灰尘砂砾和烟雾的挑战等等。制作者根据卫星、情报机构收集的数据生成了一个高精度的巴格达虚拟模型,不仅包括200万个以上数字对象的3D物理结构,还有城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势力。
此次虚拟培训计划在几个月的时间很快训练了即将部署的士兵,还包括判断出技术和规划上准备不足的地方。因此美国侵入伊拉克战争,已经是虚拟战争的成功应用之一。2013年上映的电影《安德的游戏》通过虚拟现实训练与虫星的大战,那样的场景也已经不远了。
虚拟现实VR其实是一个看似很时髦但并不陌生的名词,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就已研发出了几个类VR设备。但因为产业链不完善,技术不成熟(分辨率不够,屏幕刷新率过慢,显示延迟,视场角度不足,底层算法缺失)等问题在消费级市场并不成功,而在军事、工业领域已逐步投入使用。
未来虚拟现实的应用将渗透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虚拟现实将提供一个新机会,让我们可以脱离现实世界的限制,在虚拟世界重新审视和重塑自己。我们可以获得现实世界得不到的体验,可以与他人更充分地沟通,可以更高效地学习和工作,可以更沉浸的娱乐放松,甚至可以在某种意义上通过数字化个性存储真正永生。这是只有技术才能带来的奇迹,而技术奇点已经临近,
当然技术都是把双刃剑,有光明的地方必有阴影之处,虚拟现实技术也将浇灌出黑暗军团。隐私泄露、身份欺诈、极端情绪等等,几乎是可以断定必然发生的悲剧。就像互联网的出现也滋生了大量的低俗网站、虚假信息、暴力犯罪诱导、网络暴力一样。
但以上不会影响虚拟现实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美国里根总统遇刺枪击后说的那句话一样“不是枪杀人,而是人杀人“,拥护者相信技术本身并没有错。人类贪婪的欲望,资本家无止境的商业利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种力量的合力将使虚拟技术的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洪流。
未来也许就像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互联网前,没有电视前,没有电前的世界一样。以后的几代人会问他们的父母,在没有虚拟现实VR之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也许那些家长会回答:“为什么你不去拜访下你曾祖父的数字化身,然后自己去找到答案呢?“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实扭曲立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