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那里宝鸡有教古琴的地方没

【图片】准备4月中旬去武当山玩,有想一起的吗?去采茶,学习武当养生功法,识别中草药,学习古琴制作【香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8,388贴子:
准备4月中旬去武当山玩,有想一起的吗?去采茶,学习武当养生功
准备4月中旬去山玩,有想一起的吗?去采茶,学习武当养生功法,识别,学习制作
去体验下玩玩挺好的
暑假自己去玩
商业化得厉害
这样要花多少钱?
投身到自然的怀抱里很好啊
学古琴制作?武当山?你颠覆了我对道教亭觀的印象?哪个说的他可以教的!
需要准备多少资金啊?
古琴据说越古越好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武当武术培训中心
以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依托,聘请全国知名武术专家教授前来讲学授课。
女,1948年出生于山东曹县武术世家,自幼酷爱武术,随家父练习民间传统武术套路。
1984年参加湖北省举办的形意拳大师、养生家马礼堂初级至高级功法学习培训班。学习期间结识武当拳师万籁平老师,受万老亲自传教武当张三丰原始太极拳七十二式及武当内功太极二十二式,经万老教诲点化,深悟内家拳理。1988年至1990年,多次赴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从师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小旺、陈小星、陈小陆,先后掌握了陈氏太极老架、新架、一路、二路及太极器械。1996年,结识郭高一道长,在神农架经道长指点传授,深悟武当内家拳理,学习道家养生之道和护身之法。2004年至2005年,应邀两次赴台湾教拳。
女,1955年出生,自幼爱好武术。1982年,从师杨氏第五代嫡系传人张勇涛先生习练太极拳、剑。2000年,跟贵阳市武协副主席刘德荣学习太极拳规范套路及刘氏太极系列,2005年,跟湖北十堰杨群力老师(武术八段)学习武当武术,2009年,回北京继续跟随张勇涛先生学习传统杨氏太极,并于2012年成为张勇涛先生杨氏太极的入室弟子。国家一级武术教练,国家武术六段,一级社会指导员,国家一级裁判。
2004年起,参加国际、国内各级比赛个人均获得较好成绩。近年参赛情况:2010年8月,参加香港第五届国际比赛,获四十二拳、凤凰剑,杨式刀三项第一名,女子个人全能亚军。 2011年10月,参加第五届武当太极拳国际联谊大会,获42拳、太极凤凰剑、集体拳三项一等奖。2012年10月,参加第四届世界健康大会获42拳、传统杨式剑、集体拳三项一等奖。2013年,参加北京市武术太极拳比赛,获42拳、传统杨式太极拳两项第一名、传统剑第三名。2003年开始太极拳、剑教学辅导工作。现为湖北十堰东汽公司武协教练、副会长。曾在东汽武术比赛、十堰市式术比赛、贵州铜仁太极拳比赛、丹江第一、三届国际武当武术演武大会担任裁判。
男,中共党员,双学士,武当三丰派第15代传人。山西师范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毕业,获体育学、管理学双学士学位。武术六段、武术一级运动员、武术一级裁判,专攻武当三丰派拳术、器械、养生功法和道教文化,曾获湖北省省级比赛南拳冠军、山西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短器械第一名,山西省武术套路散打比赛男子拳术第一名,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南拳一等奖、南拳类器械一等奖、对练一等奖。
男,学士,运动健将,武术国家一级裁判。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武术六段,荣获2007年全国体育院校武术套路比赛个人全能第二名,2007年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个人全能第二名,2010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朴刀第一名,2011年全国体育院校武术套路比赛个人全能第一名,2012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传统项目)朴刀第二名等,并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交流访问及汇报演出。
男,中共党员,教育学硕士。本科、硕士均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传统体育养生方向),武术六段、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武术套路国家一级裁判,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田径国家二级裁判,排球国家二级裁判,荣获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翻子拳第一名、健身气功&易筋经第一名、集体健身气功第一名,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劈挂拳第一名、鞭杆第一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
男,湖南衡阳人,教育学硕士。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套路项目国家一级裁判员,武术套路国家二级运动员,中国武术段位制五段,持有高级保健按摩师证,教师资格证。曾获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健身气功?易筋经项目冠军,并被评为第四届体育大会先进个人。在长期训练和教学实践中,具备了扎实的武术与养生文化理论修养和功法功底,也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以“习拳明理、个性化教学、强化教学辅导”的教学思想,并得到一致好评和喜爱。
男、河南周口人,日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五段,国家二级散打运动员,国家一级散打裁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十多年的散打教学训练经验,现任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散打代表队教练,散打专业班教师,多次担任国内武术散打裁判工作,并多次获得优秀裁判;自任教以来,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男、河南商丘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五段,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一级散打裁判,跆拳道黑带一段,大众跆拳道中级教练,大众跆拳道一级裁判员,跆拳道协会会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多次担任国内散打赛事、跆拳道赛事裁判工作,并多次获得优秀裁判;发表武术科研论文6篇,擅长散打赛事以及武术史研究。
2005年开始,在河南省夏邑县体委接受专业训练;2009年9月,考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接受散打专业技能训练和武术理论知识学习;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在郑州好男儿跆拳道馆担任教练;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郑州奇武武术馆担任主教练。
武当玄武派第十六代杰出功夫传人。明月道长全面继承了武当内家传统武学,跟随师傅十多年,兢兢业业,十几载严酷的考验,坚持不懈、修道习武的毅力,使其最终在气功、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武当丹剑上有颇高的造诣,尤其擅长武当内家武学实战。曾获得2010年第四届传统武术节形意拳冠军;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太乙五行拳擂台武当周擂主;2011年赴德国传授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和道家功夫;2012年赴日本进行武当武术巡回教学;2012年创立武当玄武功夫馆。
男,中共党员,现为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道教学、历史文献学、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武术史。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青年古琴演奏家、古琴斫制家、广陵琴派第十三代传人。师从醉琴仙曹珑先生,2007年习琴至今。于2013年隐于武当仙山,同时兼任洛阳大观琴社副社长、龙门琴院理事等职。
2008年。与现任中国琴会会长龚一老师合作,策划并成立洛阳龙门九派琴院,担任副院长。2009年,随中国著名斫琴师朱振立先生学习古琴制作。2010年,参加中国第一古刹、&释源、祖庭&白马寺中秋祈福大会并演出,获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报道。2011年,与师父曹珑先生共同成立洛阳大观琴社,担任副社长。2013年,有缘避世入山、隐于武当,参悟琴道,亲自斫制古琴,并立志传习、弘扬古琴文化。2014年,成立洛阳龙门琴院,中国古琴大师、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吴文光先生出任荣誉会长,本人应邀担任龙门琴院理事。同年,洛阳大观琴社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邀请,举办古琴普及、介绍、展示活动二十余起,获教科文组织和昆古会的充分好评和肯定。2007年至今,本人一直主持古琴教学、策划和举办古琴讲座、古琴雅集等工作,并与洛阳传统文化研究会、著名书画家、著名花道教授、汉服组织、民族乐器音乐人有着深入的接触和交流,一同举办各项中国传统文化活动。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隐私版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教你怎么学习古琴_百度经验
&&&&&&书画/音乐教你怎么学习古琴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提起学琴,一般人仅仅会想到是学习琴的弹奏。而我们这里要谈的是,学琴绝不仅仅是学习弹奏。&  凡学问之道,与人的心灵境界的关系都是非常之大的。一个画家,如果不知自心与大道的融合,如果不重视对人生的理解,而仅仅单纯地画,技法再熟也永远不明画中真正的妙趣。画如此,书如此,棋如此,琴亦如此。&  陶渊明曾有过“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名句。仔细体味,可知琴的学问绝不仅是弹奏而已。&  作为一个学琴的人,如果只知道把指法练熟,那还谈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琴者。对琴的体会,才是琴家更重要的素质。琴的学问,可不仅仅是弹一弹就能体会的。所以,学琴就要从各个角度入手,全面地学,通过习琴,培养自己对琴文化的理解,培养自己洒脱心境,加深对生活的体会,完善个人修养,最终认知宇宙人生的真谛。&  当然,学琴也是一件很实际的事情。学琴者当然要实际地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学琴者,起码应掌握哪些技能呢?&  作为一个象样的学琴者,起码要会识谱、会弹奏、会打谱,并且要对琴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一个琴者,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方位的修炼,最终体得琴道。(二)关于弹奏  想弹好琴,识谱是基础,同时要对常用的各种指法了如指掌,能够运用自如。根据琴谱掌握所学琴曲的全部指法,能够从头到尾弹下来,这是具体学习琴曲的第一步。然后就要体会琴曲的节奏,以助于清楚地表达琴曲中的含意。  如果说指法相对容易掌握,那么节奏的掌握就相对难一些。因为在琴谱上,指法说明得十分清楚,而却不说明节奏。节奏的掌握,要靠老师口传心授,和琴者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而掌握节奏,对于曲意的表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象一首好诗,如果在朗读时读错了标点、断错了句,那就无法良好地表达诗中的意趣。弹琴也是如此,如果停顿的地方不停顿,该连贯的地方不连贯,该快的地方快不起来,该慢的地方慢不下来,那就实在是失败的弹奏了。所以,学琴者要对掌握节奏格外重视。  另外,弹奏时的呼吸,对琴曲的弹奏,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良好地运用呼吸,往往会影响琴曲的节奏控制,以防碍整曲的弹奏。如琴者在弹奏琴曲时,若弹到悠扬潇洒处,却弊着气,搞得脸红脖子粗的,就根本无悠扬潇洒可谈了。若琴者弹到快速激昂处,却频频喘气,搞成了虚弱不堪的样子,哪里还有激昂可言。所以,琴者对于弹奏时的呼吸控制,不可不在意。  如此说来,呼吸和节奏的控制,实在是很难了。所以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所以,学琴者一定要注意对呼吸和节奏的训练。训练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多练诗歌的朗诵。若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则对于呼吸和节奏的控制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学习琴曲之时,要对每一首琴曲的含意、背景加以了解。弹奏之时,有如朗诵诗歌,按照朗诵诗歌的方法控制呼吸和节奏,就有助于较好地掌握曲意的表达。事实上,一个精于歌咏朗诵的琴者,掌握起一首琴曲的弹奏来,相对来说确实是非常快的。(三)关于打谱  什么是打谱呢?所谓打谱,就是指琴家通过确认谱本、揣摩琴曲意境、根据曲意确定节奏,使琴谱的文字,落实在具体弹奏上的一系列工作。另外,也有一些琴家认为将琴谱译成五线谱或简谱的译谱工作,也是打谱的一个部分。  中国的古琴,是世界上曲谱最多的乐器。现存的古琴曲谱,就有三千多首。这其中就包括了相同曲目的不同版本。相同琴曲拥有多种版本,这也是琴的独特之处。  琴文化是一种极具个性的文化。就琴曲而言,在琴谱上从来都是只标指法,不标节奏,这就给琴家们留下了广扩的创作空间。相同的琴曲拥有多种不同的曲谱,相同的曲谱拥有多种不同的弹法,甚至同一琴家在不同场合和不同心境下弹出的同一首琴曲也可能不很一样。琴文化如此洒脱自由的个性,实是其他任何一种音乐文化都不能具备的。&  也正因为琴文化具有如此强的个性,打谱也就成为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当良好掌握了相当的识谱和弹奏技能以后,就应进一步学习自己打谱。  打谱作为学琴的提高阶段,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首先,弹奏技巧是起码的基础。另外,也需要琴家对琴学之道有相当的理解,需要琴家对琴曲的历史背景和琴曲的意境有相当的理解,需要琴家有一定文学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需要琴家对哲学思想方面有一定造诣。如此等等。  所以,琴文化实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综合性文化。学好琴,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弹奏,而需要多方位的综合修炼。这样,最终才可能真正地体悟琴道。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投票(14)已投票(14)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0131热门杂志第1期暑假和宝宝一起来折纸448次分享第1期可爱萌萌小盆栽595次分享第1期时尚DIY--各种手工花731次分享第5期花卉的养护和注意事项444次分享第4期废物巧利用787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一场关于古琴的旅行(组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一场关于古琴的旅行(组图)
下午我们通常会在武当山的各处参观游走,无论去哪儿,我们都带着古琴。   一路与我们同行的美国琴家唐世璋先生对《清静经》的琴谱有所研究,他是世界上唯一用古琴演奏该乐曲的人。   在武当山,我们每天爬一千个台阶上下山,美丽的风景太多,容易让人分心。也许只有回来以后,我们才会慢慢领悟到,之后的生命已因这次旅行而改变。   紫霄宫的气氛很难用言语表达,庄严的庭院、精巧的石刻和雕刻精妙的拱桥已存在了数百年,多少帝王先贤、文人墨客曾站在这里,和我们一样,对面前的美景发出赞叹。
  灯光昏暗,透过琴边的一柱袅袅青烟抬眼望去,六七十人静静地坐在我面前,聆听着我的演奏。这份安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欣赏。一曲终了,他们似乎仍沉浸在旋律当中,琴曲的余音如那缕香,萦绕空中。
  这是北京东二环边如是山房的一次古琴雅集,我刚奏罢一曲《遁世操》。了解这支琴曲的人并不多,我也是第一次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它似乎预示了我和几个美国学生将在中国的一场旅行――前往中国湖北省的武当山――“遁世”去也,沉浸于那里的山水风光与文化氛围,正是这些山水和文化催生了《遁世操》吧。
  这次雅集上,山房的主人如山师父弹奏了一曲《高山》,几乎让人如临其境:琴音的高低起伏仿佛山峰低谷,渐行渐远宛如连绵远去的山峦隐入云雾之中;沉稳的低音好似坚实的山基盘踞地球之上,飘渺的高音部分则像高耸的山巅轻触蓝天。如山师父的演奏令这些美景一一浮现于眼前,美得不像是真的。但是,当我们这群人跟随如山师父(他是我们这次古琴之旅的老师),经过24个小时的火车旅程,登上武当山,就真的置身于这般美景当中了。
  武当山的风景美得令人难以置信。云雾缭绕的秀丽山峰伸向天空,低处的灰色石灰岩峭壁和绿色山麓密布着松树、橡树和竹林。溪水轻快地流过山间,百鸟走兽之声此起彼伏,透过树冠的一束束阳光,成群的五彩蝴蝶和飞蛾翩翩舞蹈。注视着那些山峰,我感到我们已经走入《高山》的琴曲世界里,甚至比想象的更美。
  除了这份天赐的美景,还有另一份惊喜:武当山中丰富古老的文化。它体现在错落山间的大量古老道观、道观中的天台楼阁、古塔殿宇,体现在居于其间的道人的头脑和心灵中。
  在武当山的第一次琴课开始之前,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中国古代著名琴家伯牙的故事:一日,他的老师成连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岛上,告诉他,自己的师父会到这里来教他习琴。伯牙苦等三日,并不见来人。最后,倾听着风啸松林、海浪拍岸、鸟鸣啾啾,他终于恍然大悟:师父所说的师父不是人,而是自然本身。“这也是我们来武当山的目的,”我告诉他们,“不仅要和如山师父学琴,还要像伯牙那样,跟自然学习。学会如何倾听、如何欣赏和聆听风景、如何将外在的山水与琴曲中内在的风景联系起来。”
  琴曲好似风景,这不是我突发奇想。对我来说,古琴音乐就是一种风景,这风景是由旋律创造出来的。与琴曲的熟悉,似乎与生俱来,就像听到母亲的声音,我不记得何时第一次听到古琴的声音。年少时,一位名叫吕培源的中国古琴大师每年都会来我家附近的一所大学举办演奏会,他弹着琴,指法微妙,产生的每个音符似乎抵得过别种音乐的一句乐曲。听他弹琴,我仿佛觉得光阴在我眼前形成灿烂的风景。每处细微的变化都令我深陷其中,琴音已随手的起伏渐行渐远,却在心头余音未了,像书法家手中的笔锋起承转合,意味悠长。
  当我学习弹奏古琴时,这样的感觉愈发强烈。2000年,我开始跟随蜀派大师曾成伟先生学习,我们共用一张琴桌,面对面而坐。他先弹一首曲子,然后让我试弹。这样重复很多次后,我才能把一首曲子完整地弹下来。有时先生重复的旋律稍有不同,我起初并不理解个中奥妙,后来才明白每支琴曲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绎。琴曲好像风景,弹琴如同入画,可以尝试不同的道路来探索这片美景。这些道路不只是音乐探索,也好似与老师和众多弹奏过这支琴曲的其他琴人对话。
  几年之后,我也成了教古琴的老师。我本无意如此,这纯属偶然。当我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进修时,常常受邀讲一些有关古琴音乐和中国文化的课程,示范如何弹琴。一次下课后,一名学生走过来,请我教她弹琴。她说她一直想学习古琴,可是没有机会。我怎么能拒绝呢?尽管我从未打算教人弹琴,但我们的课程还是开始了。她还带来了她的朋友一起学。一年后,又有几个人加入进来。2005 年,跟我学琴的刘倩在我们大学正式成立了一个琴社,这是美国第一个大学琴社。由于琴社大受欢迎,学校音乐系决定正式开设古琴班。
  我原想不会有多少人选修这么深奥艰涩的课程,没料到第一堂课就来了50多个学生!很多人是美国华侨,想以此探寻他们的文化根源,也有人只是在电影《英雄》中听过一点古琴音乐,或者参加过我们之前的雅集,产生了兴趣。我准备的四张古琴根本不够用,显然从中国购买也来不及。于是我们开始做自己的“实习琴”。在短短3个小时里,我和40多位学生用美国杉木、竖琴弦和钢琴的琴栓做出了45张“琴”,用墨水画出徽位。因为这些木板琴的声音太小,我们还在岳山下面加了简单的传声器, 可以连接到电脑的喇叭或耳机上。这些木板琴虽然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对初学者来说,却足够学习指法、试弹琴谱了。如此下来,许多同学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欣赏古琴音乐,有几个人一直坚持练习,开始兴致盎然地探索古琴世界中辽阔浩瀚的风景。
  这乐之风景存在何处呢?在我看来,一在琴人的思想和心灵之中;二在诸多琴曲所表现出的中国山水之中。虽然《易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但对我这样的美国琴人来说,体验中国古琴的思想美景和真实山水却是同样重要的。为了一场关于古琴的旅行,我和我的中国琴友――王鹏和如山师父,策划了两年之久。终于,2009年的7月,我带着学生从大洋彼岸飞行了10多个小时、再从北京坐了整整24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武当山。除了钢筋水泥构成的道路之外,我们也走上了一条由古琴音乐旋律在心灵筑成的道路。
  每天清晨,我们就像《遁世操》中描述的那样,“独步烟霞”――穿过云雾渺渺的古老森林来到紫霄宫。紫霄宫的气氛很难用言语表达,庄严的庭院、精巧的石刻和雕刻精妙的拱桥,都已存在了数百年,传达着过去的美学和文化。多少帝王先贤、文人墨客曾站在这庭院中,对面前的美景发出赞叹。如今,紫霄宫依然香火兴旺,人来人往。早晨,道士们的诵经声年轻而雄壮,白天,他们执行各种宗教法事和仪式。成群的道人和慕名而来的学生也在这里练习武术和太极,许多人年经,有活力,他们的谈话声、笑声与古老大殿的修复工程的声音相互交织,回音阵阵,常常使我们误以为跨入一个永恒之地,一个古老和现代共存之处。
  我们到达武当山的第二天不同寻常。先是幸运地看到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由于下雨,当太阳将月亮完全遮挡时,我们只能隐约看到那一圈奇特的光环。 虽然这景象神奇有趣,但下午在紫霄宫举行的音乐会更令人兴奋。紫霄宫有自己的道教音乐团,道士和道姑身着深蓝色长袍,头顶黑帽,随身带着萧、笙、洋琴、古筝和阮琴等各种乐器。他们开始演奏,古老的韵律随即响起,古朴、深远,与我在丽江听到的纳西古乐团演奏的白沙细乐相似,每支曲目包含一种韵律,同时由几种不同的乐器演奏,每个演奏者会加点儿小变化。这一点倒和古琴很像,琴曲在不同演奏者手中都会稍有不同。只不过,在他们的演奏中,变化是同时发生的。那些演奏者,刚才进入大厅的时候还笑着,此刻却很严肃,除了演奏,他们没有过多的动作或表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听到过这样的音乐,却被它的丰富和深刻吸引。
  他们中一位叫亚茹的道姑成了我们的太极老师。早上,在紫霄宫的庭院中,她开始示范一系列异常复杂的动作。我们以前从未打过太极,所以尽管非常努力地企图跟上她的节奏,却似追逐飞鸟:刚刚要接近了,鸟儿已翩然飞走。后来,她的动作慢下来,一点点教给我们,我们也终于学会了这套动作,且渐渐体会出控制呼吸和保持身体平衡的方法。这些数百年前人们积累的方法和知识,使我们这些外国人和过去有了一种无形的联系,似乎是通过练习太极这一方式,融入了紫霄宫历史的长河。
  每晚,如山师父为我们开课,我担任他的翻译(这项工作颇令人愉悦)。他常常将弹琴的指法与太极、书法等中国文化联系起来,譬如有次他问: “古琴、书法、绘画,甚至太极,学会一样都不容易,为什么古人能学会所有而且成就斐然?”然后他给出答案:“因为所有的技法都要求一点:找到身体和精神的平衡点,在这一点上,你可以获得放松和平衡。所以,如果你能找到它,这些艺术和技法就相对容易了。”这对我们练习古琴或者太极,都非常有益。
  在武当山上呆的越久,我们看到的风景越丰富。山峰之静如《关山月》,森林之美如《L入松歌》,古庙之深如《太古引》,武当山的山水总能给我们全然不同的感受。紫霄宫附近有一古老的山门,孤独地伫立在一处陡坡上,它在这静静的山林中站立了多少个世纪?没人告诉我它的过去。但它的建筑样式和紫霄宫的几乎一样,因此我相信它早在明朝就已存在。在它的曲拱下演奏,是向最伟大的老师――自然――学习的良机。细雨呢喃、鸟声啾啾、虫鸣阵阵。自然之声与琴音相辅相成。古老的琴曲与古老的山门,无不历经了岁月的积淀。
  如果将武当山的山峰比作琴曲的旋律(山脉的高低起伏如音乐的高昂低沉),那武当山的最高峰――金顶就应该是这首琴曲的最高潮处。我们在金顶上度过一晚,繁星闪烁,似乎伸手可及,月光映照下,银色的浮云飘过我们脚下。站在金顶上――自明朝后这里几乎没什么变化――很容易理解为何在古人眼中,天如穹庐,地如平盘。
  更为惊喜的是,除了自然风光,我们在金顶也发现了乐之风景。第二天清早,我们穿过云彩缭绕的陡峭台阶,登上高处的一个亭子。那里,金顶道士们正吟诵《清静经》,这一保存在陕西省华山石刻上的古老经种,其有声资料只在武当山这里还有留存。一路与我们同行的美国琴家唐世璋先生对《清静经》的琴谱有所研究,他是世界上唯一用古琴演奏该乐曲的人。我们沉醉在道士们快速、富于感染力的诵经声中,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日常仪式的一部分。但对于我们,听到他们赋予这古老的经文以生命的气息,着实动人。我们在殿外静静站立,专注地聆听着诵经声,互相对视时会心一笑。隐秘神奇的古琴音乐之路和武当山陡峭的山路似乎在这里会合了,如同山峰触到了天空。
  离开武当山以后,我们继续走在中国的旅途上。在杭州欣赏西湖之美,在苏州细雨中漫步,在南京观看昆曲表演……每到一地,我们总会拜访当地的琴家,参加各地琴社的雅集,那些琴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众表现出来的真实的热情让我们惊喜。当我们这些外国人演奏时,给中国观众最深刻的印象并不是我,甚至不是弹奏了35年的唐先生,而是我们最年青的成员――陈琪,只有16岁,不会说普通话。来中国以前,她甚至不曾摸过一张古琴,在武当山才开始学习古琴,9天就可以弹出3首琴曲,而且弹得不错。
  除了指法和旋律以外,他们在这次旅程中学到了什么?他们在中国的山水和琴人中体会到了什么?他们在此消耗的生命和时光最终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我不知道。我没问他们,但我知道,他们不知道。天气太热,活动太多,在武当山每天要爬一千个台阶上山,再一千个台阶下山。在那样的地方,容易分心。美丽的风景太多,他们没机会停下来好好体味。只有回来以后,甚至可能几年以后,他们才会领悟到,之后的生命已因这次旅行而改变。就像学习古琴,开始时注意力的焦点总是指法和技巧,右手弹哪根弦,左手按在哪个徽位上,只有技法纯熟之后,才能慢慢懂得古琴音乐的意义,开始体验古琴之道。
  在我们参加的雅集中,有一首琴歌总是被人反复弹唱,那就是《阳关三叠》,叙述的是古人在阳关送别好友时的离情。徐君跃和他的学生弹唱时,轻柔又略带感伤,优雅动人。而徐晓英和她的学生演绎的方式有所不同,虽然旋律和歌词并无二致,但徐的歌声更悲伤,似乎经由她内心深处抒发出来的悲伤。当我和如山师傅谈起时,他说:“从东、南、西、北各个角度看武当山,景象各有不同。古琴也如此。” 来自不同地区的古琴弹奏者们同时用琴声演绎着源自他们个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也同时展现出不同地方风味的古琴韵调。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渐渐领略到了古琴旋律风景中的不同“道路”吧。
  这琴之道路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如今,因为我们这样的旅行,因为欣赏古琴的人越来越多,内敛、神秘的琴之道路将在中国以外的世界越来越深远广阔。
  作者介绍:
  Alexander K. Khalil,音乐学博士,民族音乐学者,演奏者和作曲家。1999年赴中国进行音乐研究后,开始学习古琴,后师从蜀派古琴艺术家曾成伟先生。2004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倡导成立了美国大学中唯一的古琴社。自2006年后,一直在UCSD开展关于古琴弹奏、历史和美学的课程。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鸡有教古琴的地方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