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15%的锻造铁艺丹等于多少铁

查看: 4747|回复: 12
铁销?斩马?六面剑+盾?义军骑兵最实用装备是什么
在线时间 小时
基本上我就在武器这块不怎么好确定,打算义军精骑和精弩都装备卫尉防具套装,橙色的装备挺好看的,同时也特别!
& && &&&汉雉翎铁胄
& && &&&虎贲玄铁甲
& && &&&虎皮铁履
但是对于骑兵武器我不太确定,斩马剑杀敌效率不错,但是战损也很高,也不知道比铁销的如何。
六面剑+素面盾,我不清楚会不会出现大家说的配盾覆盖率只有50%的情况,电脑的AI会切换成单手剑拿盾的模式么?
捕吏刀我准备给弩兵使用,汉蹶张弩+罗马兵盾,应该很NB。打算就使用骑兵和精锐弓弩两种义军,方便点升级啊。大家给点意见,近战武器配什么
在线时间 小时
本帖最后由 怒海 于
09:48 编辑
建议别用铁矛稍,如果你实在是喜欢马上能劈能刺得长兵不如换钺戟或卜字骑戟,因为能劈能刺得长兵配给AI的话,除了最开始冲锋时候能来个长枪冲刺,其余基本都是劈砍,没见用刺得。给电脑铁矛稍这种高刺低砍得神器就鸡肋了。
关于单/双手武器配盾只有50%几率出剑盾,这个我还真没发现;六面汉剑的长处就是单手武器无所能及的攻击范围,但相对而言,单、双手武器攻击范围对玩家来说大为重要,操作与战术方面影响甚大,但对AI来言就未必;如果你开高点的AI,电脑的马上劈砍攻击范围是计算的很准确的(马上使用的状态下,长杆不适用),不如换成三十连环刀或五十炼明光。
关于楼主给弩兵配钝器。。这个我还真搞不懂,难不成指望远程抓俘虏?
在线时间 小时
1.义军骑兵的双手武器熟练很低。直接淘汰斩马剑。
2.格斗武器就孔翼铁矛+圆盾+吏捕环刀。好处:都会有盾,马上刺杀孔翼铁矛狠,马下吏捕环刀伤害范围速度都是上品,圆盾实际效果好,重量轻面积大,还可以带自己LOGO。
3.骑射是一瞬间的事,马上弩不及弓。
在线时间 小时
还有,单/双手剑+盾的话,伤害值只有80%,马上用双手剑同理。
八面汉剑也是单/双手剑。
在线时间 小时
领教了领教了,我原来给弩兵配捕吏刀是因为攻城的时候,不是要爬墙嘛,上去砍人就能击晕了。但是经你们这么一说,我就知道了,或者你们的弩兵不爬墙么,直接对射射的过吗,我开的高AI?圆盾是什么盾,罗马圆盾?现在没打出来
在线时间 小时
乌孙武器店的圆盾,咱就是冲着徽章去的
在线时间 小时
钺戟,其他啥武器都不要装。骑兵单一武器很强。弩兵配捕吏环刀很好,捕吏环刀真的很强大,你配了盾会全有吗?我没配过。
在线时间 小时
骑兵长干加盾加弓& &单手加盾也行
在线时间 小时
话说楼上诸位,一旦给AI 长杆配盾会变得猥琐无比你们没发现(⊙_⊙)?
野外遇上敌方有远程部队的话一开始冲锋就不会用长枪冲刺而是对着敌人顶着盾跑过去贴身乱捅
长杆的攻击距离 其结果 话说我都是开高AI。
在线时间 小时
步兵我都是用那个战国什么的。。。。。
在线时间 小时
呃呃呃 乌孙圆盾 唯一的徽章盾
在线时间 小时
步兵我都是用那个战国什么的。。。。。
那个执事 发表于
战国三戈戟!
平衡的战国三戈戟:攻击35,速度67,但是长290~太吓人了~攻城战应该比较占便宜,野战打骑兵应该也不错。
(不过看到钺戟大概就纠结了。平衡的钺戟:攻击40,速度76,攻击范围215~而且可以马上用!)
平衡的斩马剑:攻击42,速度86,长127。室内混战应该比较强。
都厉害,两者混搭比较好。
如果义军精锐骑兵用钺戟,配匈奴烈弓,是不是不用别的兵种配合,攻城野战全用他就得了~马上马下,步战远程,都不弱啊~
在线时间 小时
义军精锐骑兵 马上用卜字骑戟 马下用卜字步戟 再捎带匈奴烈弓和1袋锥头或鸣镝箭
Powered by您的位置:
→ 我的世界群峦传说教程
我的世界群峦传说教程
20:33:22 来源: 作者:不详 (2)
第 7 页 锻造篇锻造篇一直以来你都是靠着陶土模具来制作工具这样对粘土的消耗量是不是很大呢况且 只有铜和铜合金能使用浇铸的方法于是 我们需要学习锻造锻造需要砧 一开始我们只能将岩浆岩作为石砧使用用锤子对着岩浆岩右键即可使其变为石砧右键打开界面挺复杂的不是吗左上角:焊接工作区 用于将两件物品焊接在一起下方:进度条 显示目前金属加工程度中上方:操作区 上部为锻造规则 中部为物品输入输出及计划选择 下部为操作按钮但石砧是无法制作工具的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石砧制作一个铜砧铜砧需要14个铜锭在金属加工前我们需要加热金属加热金属我们需要更高温度的设备-熔炉熔炉的制作方法如下(玻璃代表任何石质方块)中间是8块木炭垒成的堆之后用起火器对着木炭堆撸即可生成熔炉熔炉必须与大气接触 在密闭环境内是打不着的熔炉的用法吗...(LZ忘记截图了)...总之告诉你右边的四个槽位是放置普通模具的 中间的五个槽位上面放加热物品下面放木炭或煤炭熔炉可以一次性加热五个物品 且温度比篝火高的多 不过就是必须得用木炭或煤炭做燃料我们首先把铜锭烧热鼠标停留在物品上可以显示出物品当前温度橙色* 代表温度**Danger** 代表即将熔化 如果右侧四个槽位没有模具的话就会流失掉Can Weld 代表可以焊接Can Work 代表可以加工我们需要将两个铜锭烧到可以焊接的温度然后放到左上角的焊接栏里然后往砧右下角放入助焊剂 点击焊接碰~之前一直忘了提的木板君现在得出场了锯子将原木锯成“木板”(冒牌的)四个木板合成真正的木板然后和原版一样合成工作台群峦合成台不会以方块呈现 而是像升级一类的东西 当制作出合成台后你的合成栏就会扩大到3x3九个双层锭合成砧接下来是工具的制作工具的制作实际上也不是那么难...我不想把它复杂化总之先放入原材料 选择目标产物 然后通过操作使得进度条的绿色箭头对上红色箭头 同时满足上方的锻造条件举个栗子胸甲的制作此时满足锻造规则 但箭头没对上 不成此时箭头对上了 但没有满足锻造规则 不成当箭头与锻造规则同时满足时 原材料就会变为成品锻造金属锭――&各类工具头双层锭――&战锤或剑刃或薄板薄板――&未完成阶段一头盔鞋子双层板――&未完成阶段一胸甲护腿或鼓风管未完成阶段二护甲――&护甲成品铁方胚――&精炼铁方胚100%以上精炼铁方胚――&100%或以下精炼铁方胚若干(根据原始铁方胚百分比决定)100%精炼铁方胚――&锻铁锭生铁――&高碳钢高碳钢――&钢锭高碳黑钢――&黑钢锭高碳红蓝钢――&红蓝钢锭焊接2x金属锭――&双层锭2x金属薄板――&双层板未完成阶段一头盔或鞋子+对应金属薄板――&未完成阶段二头盔或鞋子未完成阶段一胸甲或护腿+对应金属双层板――&未完成阶段二胸甲或鞋子脆黑钢+生铁锭――&高碳黑钢脆红蓝钢+黑钢锭――&高碳红蓝钢注:红蓝钢指的是红钢或蓝钢 而不是一种金属
第7页: 锻造篇
相关游戏攻略
? ? ? ? ? ? ? ?
本站提供: 好玩的单机游戏,是大型基地网站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编号:湘ICP备号-1&&&&&&正文
“四铁”为纲 锻造党员干部铁军
日09:43&&来源:映象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四铁”干部,既是新形势下习总书记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应以“四铁”为纲,不断提升自我,努力达到以下四重境界。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尖锐矛盾和突出问题,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当前,一些干部在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坚守“铁一般的信仰”,就必须以“咬定青山”的政治定力,旗帜鲜明地当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必须以“铁杵磨针”的政治毅力,坚定不移地当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个国家和民族,倘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偏离正确的航向。近年来,受西方不良文化侵蚀,一些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发生了动摇,严重影响了党的建设事业。习总书记曾在视察中办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铁一般的信念”,就是要把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政治本色,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作为不懈的精神追求,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灵魂。要对党忠诚,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位卑未敢忘忧国”;要对人民忠诚,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切实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自律,是修身之本,唯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中纪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为党员干部,应不断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恪守“铁一般的纪律”,就是要敬畏手中权力,始终把握权力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正确方向,在各种诱惑面前意志坚定,不为名所缚、不为利所驱;要敬畏法纪纲常,坚持道德高线、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做到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绷清廉之弦,永葆清廉本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实现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努力。当前正值经济调整期、社会转型期和改革攻坚期,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敢闯敢试的魄力,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甘当“太平官”、不愿主动作为,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具备“铁一般的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拿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铁肩担道义、铁胆树忠魂,凝心聚力、以身作则地担负起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重任,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易水寒)
文章关键词: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理论指导;改革开放;
责编:张释文
党员干部要走好从政路,也需要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把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意识扎根在思想深处,践行在行动上,才能改掉“慢作为”恶习,真正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自身要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还要培育良好家风,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党员干部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引领垂范,必将为弘扬正气,早日共圆壮美中国梦注入勃勃生机。
党员干部只有把读书所获外化为创新实践,才能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领导干部身居要职,能够接触的层面和风景自然是不一样的,能够感受到的风俗人情也是不一样的,能够体会到的人情冷暖还是不一样的。
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党员干部要真正远离底线,将“安全区域”变成体操场,在工作和生活的舞台上展现风采,切不可走进底线雷区。
干部唯有真正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奋斗信念,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增强自信,群众才能不断提升幸福感、满意度。
干部作风如何,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面对媒体贵在“好声音”,工作做得好与坏,群众满意是与否,不用干部自说自话,实事就摆在眼前。
古往今来,凡为政有成者,无不注重修身养性,好“俭”恶“奢”;注重实心为民,删“繁”就“简”;注重躬身自省,勤“检”慎“行”。
党员干部是时代先锋,是模范标杆,“四自”能力是党员干部永恒课题,唯有不断净化、完善、创新、提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
实绩是群众评判干部优劣的一把尺子,干部只有注重务实进取的形象,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真心为民办事,真正为民谋利。
从中央到地方,干部们纷纷用属于自己的方式从上至下,通过新媒体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这个平台表达对民意的尊重与敬畏。
榜样给予我们力量和信念就是要做到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服务中以实干担当、在干事创业中以勤勉敬业奉献之精神向他们看齐。
在新长征的路上,党员干部在基层环节上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帖子主题:[原创]我也谈谈骑兵——骑兵探秘
共&20771&个阅读者&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我也谈谈骑兵——骑兵探秘
文章提交者:lz_1113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最近讨论骑兵的帖子很多,我也凑凑热闹发一个,方家见了,可以付之一笑一、骑兵的威力说骑兵的必须说说骑兵的。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在围猎马这种动物的时候竟然发生了意外事故。围捕区区无牙无爪的几只野马,竟然死了好些人。马以高速疯狂冲击围捕圈的场景让先民们记忆深刻。于是,一场战争史上最伟大的驯化开始了。骑兵的战斗力怎么样,我用数据解释不清,有兴趣的可以参看电影《亚瑟王》,毫无经验的步兵碰见高速冲击过来的骑兵就是那个结果。可以说以一当百毫不夸张,古代小说和方志常有长街惊了马,踩死人的故事。如果你还不相信骑兵的战斗力,可以去公园或者是影视城找一匹真马看看,胆小的我相信都不敢靠近。而马相对于其他大型的草食牲畜,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力量大(比牛大的多,农村养过马的朋友都知道)、快速,一匹时速40公里的马前进时候的冲击力,如果你骑过马我相信马身上的你就有一种无坚不摧的感觉。我说的还只是马,如果上面骑个人再拿把呢?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骑着一个一米七八高的4轮摩托,以时速40公里的速度手拿1米3的长刀向你冲过来的感觉。以上我废话这么多纯粹是扫盲,不是给专家说的,是给那些觉得骑兵无所谓的人说的,可以说中,任何一只,在任何年代都是双方将帅最为关注的一只力量。二、骑兵的历史骑兵的历史我不多谈,基本历史上有名的骑兵部队铁血上都有单独的纪念帖子。无非是也就是马车(中国古代形容国力强弱的唯一标准,近代中国农村形容家庭条件的重要标准——不信问你奶奶那辈的去)——轻骑兵(低,低侦查通信用)——骑兵(中等武装,标准的欧洲骑士)——重骑兵(全身护甲,非专业人员可以凭马有没有大型甲来判断,历史上真正的重骑兵就那么几支,中国历史可以确认的重点强调的只有宋金年间的拐子马)——弓骑兵(集团性质,像李广那种汉初就骑马射的准的只能是个人行为)——火枪骑兵(参看克伦威尔或者是明朝李成梁的私军)——傻比骑兵(参看波兰骑兵,都不破防还上,白瞎马了)。三、骑兵的战法这个是我这个帖子要重点说说的,骑兵的战斗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人赛,一种是团体赛。先说说单人赛,单人赛的骑兵对决,分为中外两种。外国习惯的是冲锋然后利用手中的最长兵器刺第一下,一般水准低的,角度和力量把握不好的直接就挂了,绝不含糊(左侧通行的来历)。刺完之后原地开始火拼,但是基本能挺过第一下的,后面的结果多是不分胜败了,但是时间绝对不长,因为装备太重,累。中国的单人赛要好看的多,装备多样,因为中国马不行,中国骑兵一般很少分别带冲锋兵器,群攻兵器,步战兵器,马战兵器等等。所以中国武将一般都使用一件主兵器搭配流星锤,马刀,弓箭之类的。开战之后中国武将尽量避免对冲,而是平行追逐绕场跑圈,类似战斗机格斗中的绕尾战法。不过也有例外,个别手法高超的用奇门重型兵器喜欢正面进攻,比如岳云这类怪胎。但是敢这么用的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需要更正的是单人马战一般不用刀,因为双方高速会车的时候,横刀切反震力直接让你手废,所以关羽迷,魏延粉,黄忠丝可以洗洗睡了。因为中国单人马战耗体力小,讲究在马头和对方双臂之间刺击对手,技术性强一些,不依靠装备所以能持续的久一点,但以兵器撞击一次为一合的话,能坚持五十合的基本都是青史留名的猛将。说大战三百合的请自己对沙袋全力出击三百拳之后再回帖。简单说了下单人马战,再说说群战。骑兵之所以恐怖在于群战。我先说一下几个以往的误区,从军事角度看《指环王》的骑兵冲锋,明显是外行人追求视觉的战法。首先,骑兵的冲锋是一个间隙性很大的运动,为了避免马马之间的毛互相纠缠,骑兵甚至把马尾和马鬃都结束起来。骑兵冲锋和一排车起车一样,一开始都是慢慢的,前车走了,后车才能跟上。单排骑兵冲锋很常见,两排三排就少见的多了。我小时候看《火烧圆明园》对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一排一排的添油送死特别不解,大了才明白骑兵战法必须如此形成波浪式进攻。日本的《影子武士》里织田和武田的决战,一排一排赤备死在织田的三段击前让人唏嘘不已。第二个误区是骑兵过去之后不是大肆砍杀,而是斜方向冲出敌阵,然后留足冲刺距离再反杀。但是也有个别生猛的不遵照惯例,如李世民就喜欢中央突破的玩法,直接凿穿敌阵,以致青史留名。但是在我看来这是李世民没碰见猛人,这种打法胜利是大胜,第一下凿不出敌阵就2B了。所以李世民喜欢亲自冲锋陷阵士兵只好跟着犯2(李世民挂了他们也都得陪葬)。自李世民之后没人敢这么玩,他的黑衣玄甲也就成了绝响。群战对步兵是这个打法,骑兵对战骑兵比的就是谁更训练有素,就是比谁能压缩对方的空间,比谁变向能力强。有人说骑兵对骑兵千变万化,你就这个就概括了?我得说我不是专家,最基本的压缩空间我懂,再复杂的我就不懂了,因为这需要极强的马性,对,人要有马性。很多人以为蒙古人牛在骑射,其实蒙古人近战也嘎嘎的,因为他们有狼性有马性。单独的骑兵之间的大对战古往今来的战例很少有,你别跟我提十字军战争和大唐灭突厥,因为他们属于综合战争。而中国历史上最有魄力的汉武帝马战对马战恐怕是我一时能想到的最佳战例,而也仅仅就是硬拼俩字。倒是电视剧《亮剑》里面诠释了骑兵对骑兵,小范围的冲锋,马刀互砍,仅次而已。至于弓骑战法,我就不多说了,很多人以为是玩即时战略电子游戏,run+hold。其实远远没那么简单,看过狼捕猎的人知道,面对大型动物如果狼不能正面突击就一两只正面骚扰,别的找机会爆菊。对,你说对了,蒙古骑兵的真正精髓其实是爆菊。因为重骑兵转向太慢了。而根据我看过的一些相关资料,欧洲人最怕的还是回回炮(石头炮,很多人误解为火炮),因为城堡在回回炮之前没用。野战就爆菊,你轻骑兵了我就近战,你步兵龟缩我就大炮,你看……有一些脑子活的欧洲将领想出了背河背山的战术,结果……更惨……原因自己去孙子兵法里找。最后我要说说怎么对抗骑兵,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严格纪律下的步兵方阵,然后拒马,毒蒺藜之类的。然后就是方阵保护下的弓箭手,你来我就射,你跑我就在战场前沿工程作业,步步为营。对于对方小股骑兵,你也小股骑兵。如果重生古代,我必然是那种老成持重的将领,绝对会保持站位的……而如何让步兵克服人的本能在马来之前稳住局面,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当然我会告诉你其实面对训练有素的方阵最有效的办法是利用机动性,反复扯动对方阵型么?说穿了还是爆菊,因为方阵转向比重骑兵更难,具体可以参看《最后的武士》里面的最后决战的场景。四、骑兵的花费都知道中国古代骑兵少因为骑兵花费大,到底大在哪,其实最主要的不是身上那身皮,而是马的粮草。我以前农村老家养过马,我擦,比牛能吃多了,还必须是精料。我说的还是干农活的马,再看战马。以古代的后勤,平均一个后勤苦役可以运输100斤粮食计算,从河北各码头运往塞外,到地方扣除自己吃的还剩下一半就是合格了,如果是赶上天灾那一半都剩不下(参看陈胜吴广)。所以纯靠内地供应不现实,必须有马场补充内地运输的不足,此外还必须给战马加料,按照一匹马等于5个人计算……后面的我就不说了。至于刀枪剑戟反倒是次要的。所以汉武帝等那批大破贺兰山缺的战马都老死了,积聚战马的速度就下来了。原因无他,人和马抢粮抢地,要不就攀科技树走精兵的路线,要不就玩暴低级兵。最后可惜的是古代毕竟是古代,天时地利人和对战争影响太大了。时间到了,敌人最远的几家主基地还没爆掉,人家高级兵出来了,咱天朝的兵也就都变成经验了。以上是马,而训练一个骑兵更是不容易,感觉不到难的请自己去骑一圈马,古代从小接受马术训练的被摔死的能弄出一长串。至于在马上做出各种体操动作,顺便把对手也弄下去,我只在疯狂摩托中试验过。骑手的训练不是全部,剩下的最难的还是对马的训练,对,没上过战场的马,跟没上过战场的人一样,不训练也一一样完蛋……现在奥运的马术比赛,虽然是选手拿金牌但是出场的时候解说员都先介绍马,什么什么血统的,七大姑八大姨得过什么荣誉。这下你明白了吧,说关公骑着赤兔马,手拿堰月刀……马至少排在刀前面……暂时想到这里,欢迎大家纠错补充。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我也谈谈骑兵——骑兵探秘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33640 工分:41662
左箭头-小图标
......125楼&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129楼&用马耕地是因为养马比养耕牛成本低,但是单数的马只能拉动半犁,如果拉满犁就得两匹马,牛用一头就够用了。130楼&养马的成本远高于养牛。反刍动物对草料利用率高,耐粗饲。马经常需要精料,而且太能吃。如果去草场,马能够一个下午不停的吃,到了傍晚一排泄,晚上还是要喂饲料。131楼&你说的那是战马和专用骑乘马,看看作为农用畜力的马都吃什么?甚至连废纸箱都吃。耕牛却相反,几天不喂豆饼就明显掉膘。135楼&就是普通农村拉车的马。小时候,我家养牛,我哥们家养马。常常一起去放养。养马成本真的很高,而且需要精心伺候。牛更皮实,力气更大。好养。同等体重、高度的马和牛体力确实是接近的,但体现的方面不同,马主要体现在速度和负重上,牛体现在牵引力和推动力上。让马和牛赛跑,马绝对比牛快的多,但是比拉重物牛绝对比马拉的重。在饲养方面马对草料的要求不高,但牛比喻喂一定比例的精饲料,比如豆饼、豆类。马难伺候主要就是干完重体力活儿后得骝,让它逐步放松,而牛则不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6446 工分:75759
左箭头-小图标
......116楼&祝你早日组建成功一只牛骑兵方队!125楼&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129楼&用马耕地是因为养马比养耕牛成本低,但是单数的马只能拉动半犁,如果拉满犁就得两匹马,牛用一头就够用了。130楼&养马的成本远高于养牛。反刍动物对草料利用率高,耐粗饲。马经常需要精料,而且太能吃。如果去草场,马能够一个下午不停的吃,到了傍晚一排泄,晚上还是要喂饲料。131楼&你说的那是战马和专用骑乘马,看看作为农用畜力的马都吃什么?甚至连废纸箱都吃。耕牛却相反,几天不喂豆饼就明显掉膘。就是普通农村拉车的马。小时候,我家养牛,我哥们家养马。常常一起去放养。养马成本真的很高,而且需要精心伺候。牛更皮实,力气更大。好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回118楼。 昨天怎么也发不了,抱歉。关于战车,也谈不上研究,了解皮毛而已。早期战车作战方式,真有点演义小说的味道。在春秋早期以前,周以礼治天下。当时的战争模式是约战,交战双方约定地点,即时出兵列阵,先就是战车单挑---贵族式决斗,车左、戎右、御手配合作战,远射近攻。取胜的一方士气高昂,对于接下来的群殴比较有利。这种方式到春秋后期基本就没有了。由于战车有较好的防护力(有的还配有金属外壳,乘员甲具完备)和强大的攻击力(弓弩及戈矛戟等长兵器),成为突击先锋。由战车和步兵组成一个突击分队,步兵尾随战车冲击对方的阵型,这个与重骑兵的冲锋很相似,只不过战车数量都不是很多,早期也就几十上百,到秦始皇的时候达到千乘,但已经走向没落。究其所以,还是使用了畜力(有具装),类似于装甲车,可以横冲直撞,有的甚至在车軎(轮轴的顶头)装上锋利的短刃,与后之铁浮陀很有渊源。随着春秋战国的发展,军事思想有了质的转变,地理条件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战车作为突击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受钳制,但在合适的条件的,尤其正面决战,还是很重要的武器。到战国的时候,出现了以固定的大弩取代弓箭,强化了远程打击能力----或许就是弩车的最早原型。 可能是由于当时制甲技术没有跟上,突击作用随攻击性兵器的增强而逐步减弱,加之适应性差,最后突击战车衰落了。战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汉代的武罡车---在车体的战斗面置以尖刺,车上有防护盾,已经演变为防御性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33640 工分:41662
左箭头-小图标
......125楼&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129楼&用马耕地是因为养马比养耕牛成本低,但是单数的马只能拉动半犁,如果拉满犁就得两匹马,牛用一头就够用了。130楼&养马的成本远高于养牛。反刍动物对草料利用率高,耐粗饲。马经常需要精料,而且太能吃。如果去草场,马能够一个下午不停的吃,到了傍晚一排泄,晚上还是要喂饲料。131楼&你说的那是战马和专用骑乘马,看看作为农用畜力的马都吃什么?甚至连废纸箱都吃。耕牛却相反,几天不喂豆饼就明显掉膘。132楼&我都懒得回复你,铁血就是你这样的多,你家马吃废纸箱,你有毛病吧,你养过马么??!!你就算没养过,你看人养过没?你说的这些话,在我看来就跟指着一碗茬子粥然后说今天大米饭真好吃一样,也就骗骗铁血没生活的小孩罢了。赵高指鹿为马不外如此,我擦,赶紧给我从我帖子里滚!!滚得越远越好!!!!对你这种毫无生活常识的人实在无话可说,你真的在农村呆过看过养马吗?纸箱的主要原始成份就是草,你在农村路边放上废纸箱看看路过拉车的骡马吃不吃。不要一说到马就想到在草原上遍地青草的环境,告诉你在中国农村的骡马每年多半时间的饲料都是干草和秸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116楼&祝你早日组建成功一只牛骑兵方队!125楼&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129楼&用马耕地是因为养马比养耕牛成本低,但是单数的马只能拉动半犁,如果拉满犁就得两匹马,牛用一头就够用了。130楼&养马的成本远高于养牛。反刍动物对草料利用率高,耐粗饲。马经常需要精料,而且太能吃。如果去草场,马能够一个下午不停的吃,到了傍晚一排泄,晚上还是要喂饲料。131楼&你说的那是战马和专用骑乘马,看看作为农用畜力的马都吃什么?甚至连废纸箱都吃。耕牛却相反,几天不喂豆饼就明显掉膘。我都懒得回复你,铁血就是你这样的多,你家马吃废纸箱,你有毛病吧,你养过马么??!!你就算没养过,你看人养过没?你说的这些话,在我看来就跟指着一碗茬子粥然后说今天大米饭真好吃一样,也就骗骗铁血没生活的小孩罢了。赵高指鹿为马不外如此,我擦,赶紧给我从我帖子里滚!!滚得越远越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33640 工分:41662
左箭头-小图标
......113楼&嘿嘿嘿嘿,我不靠眼睛靠数据,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都想当然的凭经验,还要科学干什么。116楼&祝你早日组建成功一只牛骑兵方队!125楼&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129楼&用马耕地是因为养马比养耕牛成本低,但是单数的马只能拉动半犁,如果拉满犁就得两匹马,牛用一头就够用了。130楼&养马的成本远高于养牛。反刍动物对草料利用率高,耐粗饲。马经常需要精料,而且太能吃。如果去草场,马能够一个下午不停的吃,到了傍晚一排泄,晚上还是要喂饲料。你说的那是战马和专用骑乘马,看看作为农用畜力的马都吃什么?甚至连废纸箱都吃。耕牛却相反,几天不喂豆饼就明显掉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6446 工分:75759
左箭头-小图标
......105楼&从体型上看,很容易造成牛比马力气大的错觉,但是我更相信我的眼睛113楼&嘿嘿嘿嘿,我不靠眼睛靠数据,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都想当然的凭经验,还要科学干什么。116楼&祝你早日组建成功一只牛骑兵方队!125楼&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129楼&用马耕地是因为养马比养耕牛成本低,但是单数的马只能拉动半犁,如果拉满犁就得两匹马,牛用一头就够用了。养马的成本远高于养牛。反刍动物对草料利用率高,耐粗饲。马经常需要精料,而且太能吃。如果去草场,马能够一个下午不停的吃,到了傍晚一排泄,晚上还是要喂饲料。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33640 工分:41662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再说起来,突然发现马和牛确真的是挺好玩的题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论文阐述过这个问题:1、同体型下马和牛的比对。2、一般条件下马和牛的比对(不一定一样大)。不知道楼主是养过马,还是养过牛,还是专门就此问题做过研究?不过我还是找到了有趣的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载重还是耐力,骡子都是最好的,三头马和两头牛相当。不过这是随便找的,不是很权威就是了105楼&从体型上看,很容易造成牛比马力气大的错觉,但是我更相信我的眼睛113楼&嘿嘿嘿嘿,我不靠眼睛靠数据,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都想当然的凭经验,还要科学干什么。116楼&祝你早日组建成功一只牛骑兵方队!125楼&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用马耕地是因为养马比养耕牛成本低,但是单数的马只能拉动半犁,如果拉满犁就得两匹马,牛用一头就够用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40
左箭头-小图标
114楼&回106楼。战国以后的战车,基本都是配大弩。其战法类似于坦部配合,不是独立作战。汉民族在战国到汉以前,可能只有少数职业军人(世家)具有这种技能,但无法成军。在汉以前中原还没有用于正面冲击的骑兵部队,但汉武的骑兵作战,显然不是仅有侧翼的袭扰就可以解决的,揭开历史谜团有待今后的发现。117楼&从考古学证据上来说,终汉一代都没有马镫和马鞍的(包括三国),理论上来说应该不会存在以冲击为主的重骑兵的存在,骑射的精确度也很受影响,但是看到汉武对马的那种渴求,又很难解释,所以也不排除如马其顿一般天才的创造性,但是却没有任何考古学证据来证明。所以我个人倾向于汉骑兵更多的属于下马步兵而已(猜测)。在中国南北朝时有冲击用的具装骑兵,但是面对以车布函阵方轨徐行的步兵,冲击骑兵没用,具装骑兵不敢冲击方轨徐行的车阵,在南北朝找到的记载中具装骑兵面对放轨徐行的车阵在平原毫无办法人家想走就走,骑兵方毫无办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回118楼。也谈不上研究,了解皮毛而已。早期战车作战方式,真有点演义小说的味道。在春秋早期以前,周以礼治天下。当时的战争模式是约战,交战双方约定地点,即时出兵列阵,先就是战车单挑---贵族式决斗,车左、戎右、御手配合作战,远射近攻。取胜的一方士气高昂,对于接下来的群殴比较有利。这种方式到春秋后期基本就没有了。由于战车有较好的防护力(有的还配有金属外壳,乘员甲具完备)和强大的攻击力(弓弩及戈矛戟等长兵器),成为突击先锋。由战车和步兵组成一个突击分队,步兵尾随战车冲击对方的阵型,这个与重骑兵的冲锋很相似,只不过战车数量都不是很多,早期也就几十上百,到秦始皇的时候达到千乘,但已经走向没落。随着春秋战国的发展,军事思想有了质的转变,地理条件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战车作为突击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受钳制,但在合适的条件的,尤其正面决战,还是很重要的武器。到战国的时候,出现了以固定的大弩取代弓箭,强化了远程打击能力----或许就是弩车的最早原型。战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汉代的武罡车---在车体的战斗面置以尖刺,车上有防护盾,已经演变为防御性武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27729 工分:5261
左箭头-小图标
有人说我举岳云的例子不恰当,我在前面说了骑兵战法分为单打和群打,单打之中中国虽然是流传单挑最多的国度,但是基本都是小说家言,二十四史中,关于个人武力的详细描写不多,熟读三国志的朋友知道关羽刺颜良的区区十数字已经是罕见的描写武将之勇的片段,剩下的都是泛泛的如某某万夫不当之类的。而信史中描写不同于马战主要兵器矛、槊、枪之外的奇型兵器则更少,岳云的锤子是最有代表性的,所以我才举了岳云的例子,至于有人说用锤子和矛不能打,我觉得你不是武术冠军、古代勇将,我也不是。但是从力学上分析,我只要眼力好,砸中你的武器,从反震上来说,你是肯定玩完的。但是锤子属于重兵器,抡得动是一方面还要砸的准这个就不是一般人玩的了的了。33楼&阁下看小说看多了,岳云的武器是铁锥枪,不是什么大铁锤,岳家军的主力不是小说中的步兵,而是实打实的骑兵,由8000精锐骑兵组成,史称背嵬军,名字也够吓人了吧36楼&铁血高人不少,岳云的武器问题,确实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是铁锥枪。但是锥和锤的外形差距很大,椎槌锤的通假是一回事,但是锥和椎就不应该是一种常用用法,我甚至怀疑是古书中的误谬。史书上岳云“京西之役,手持双铁鎚,重八十斤,先诸军等城”明确说了岳云用锤,我也就采用岳云用锤的说法。作为学者对岳云用何种兵器可以进行怀疑、探讨和辩论。但是我还是相信史书明确的记载,既然是铁枪,何必不说双铁锥呢?而且说铁锥枪能重宋斤80斤,我绝对不相信。以前还看过文章说岳云用的其实是奇型铁锥枪,狼牙棒前头带个铁锥枪头,也举了一堆例证,但是我都是觉得不太准确。在没有明确出土文物之前,我只能相信岳云用锤子,而且锤柄长度我还没办法确认,是不是软连接的锤子(类似连枷)我也不敢确认。你太感性。宋80斤相当于今天多少斤,我不清楚,应该比今天的斤轻吧。就用今天的重量来算,如果是铁杆枪,长度2米,半径是2.85厘米的枪杆就是80斤,不算枪头,不粗吧,不长吧。如果是铁锤,1个锤40斤,锤头的半径是9厘米,这么点大的锤,猛将拿在手里有点寒碜啊,丢我大宋的脸,丢我岳家军的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27729 工分:5261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再说起来,突然发现马和牛确真的是挺好玩的题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论文阐述过这个问题:1、同体型下马和牛的比对。2、一般条件下马和牛的比对(不一定一样大)。不知道楼主是养过马,还是养过牛,还是专门就此问题做过研究?不过我还是找到了有趣的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载重还是耐力,骡子都是最好的,三头马和两头牛相当。不过这是随便找的,不是很权威就是了105楼&从体型上看,很容易造成牛比马力气大的错觉,但是我更相信我的眼睛113楼&嘿嘿嘿嘿,我不靠眼睛靠数据,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都想当然的凭经验,还要科学干什么。116楼&祝你早日组建成功一只牛骑兵方队!说你喜欢YY,你还不服,你凭眼睛判断牛和马的力气,说明你缺乏常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要承认自己喜欢YY,当然,用好一点的词是喜欢想象。牛的挽力比马大,这在牛、马同时存在的农村,是常识。中国北方平原也有用马耕田的,一般是2匹马一起拉犁。在中国中部地区,用马拉车,用牛耕田,对于牛、马挽力的对比,农民非常清楚,绝不会用马耕田。当然,西方的大型挽马如夏尔马,其挽力可能超过牛,但那种马是不能用来作战的。但在中国,中国马的挽力明显不如中国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327729 工分:526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有人说我举岳云的例子不恰当,我在前面说了骑兵战法分为单打和群打,单打之中中国虽然是流传单挑最多的国度,但是基本都是小说家言,二十四史中,关于个人武力的详细描写不多,熟读三国志的朋友知道关羽刺颜良的区区十数字已经是罕见的描写武将之勇的片段,剩下的都是泛泛的如某某万夫不当之类的。而信史中描写不同于马战主要兵器矛、槊、枪之外的奇型兵器则更少,岳云的锤子是最有代表性的,所以我才举了岳云的例子,至于有人说用锤子和矛不能打,我觉得你不是武术冠军、古代勇将,我也不是。但是从力学上分析,我只要眼力好,砸中你的武器,从反震上来说,你是肯定玩完的。但是锤子属于重兵器,抡得动是一方面还要砸的准这个就不是一般人玩的了的了。55楼&你还是受小说影响太深。史料里对单打描写极少,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骑兵一般不会有单打PK的情况,一般是集团冲锋,一冲就过去了,即使是一个人冲,也是一冲而过,原地打斗?原地转圈打斗?古罗马角斗士有互相骑马PK吗?偶尔有也是战车冲杀徒步的角斗士,一冲而过,或绕场奔驰。单兵PK,展示军人、武士武功、能力的,除了训练、表演外,不会骑马的,实战当中,如果真是需要PK,轻骑兵下马,重骑兵等死。67楼&说骑兵没有1V1,只能说明你绝对了,不论中西,骑兵的1对1,乃至将领的1对1,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即使是混乱的战场上。打个比方吧,你能活到2000年后,看到人类进入宇航或者别的什么时代,科技高度发展,讨论今天的战机时,说战机从没有1对1格斗,你会不会笑。作为冷兵器时代,任何兵种都免不了1对1,现代都避免不了,何况古代。没有1对1,你参军练毛的军体拳?骑兵连马上格斗的课程是不是也是多余?骑兵的一对一,是冲锋过程中的相遇、击杀,一冲而过,这个当然需要训练,不是那种能够象徒步那样进行格斗。你想象中的骑兵单兵格斗有2种形式:对冲过后,再圈回马,再次对冲,反复对冲,这种格斗只是在表演、训练中有,并且双方兵器长度大致相同,你想象中第二种形式,2匹马转圈所谓走马灯一样格斗,这种形式只在电影中有。所以我说你YY,你还在沉浸在YY中不能自拔。以三国演义而言,最靠谱的马上格斗描写,就是关羽斩颜良,黄忠斩夏侯渊,飞马冲来,一击成功。正是因为实际中精彩的马上对战根本不存在,所以信史让你好生遗憾,只能YY。再说一遍,骑兵无论是对步兵,还是对骑兵,其搏斗都是高速冲过,在高速运动中,发出一击,如果真需要摆开阵势进行单兵格斗,骑兵肯定要下来徒步战斗。骑在马上,没有灵活的步伐,只能依靠非常高的速度直线冲杀,就算进行有限的变线,也只能依靠高速来完成,骑兵速度一旦慢了下来,就是步兵的靶子,就相当于你坐在高高的板凳上跟人搏斗,不是找死吗。如果马上能够进行格斗,古罗马的角斗场为什么没有?有关反映古罗马角斗的文字、绘画,马上格斗没有任何资料,古罗马不是没骑兵吧。而且现代人,也无法还原中国小说中的马上格斗,有的只能是非常假的、不合常理的格斗,而且常常是将骑在马上的人飞身踹下,然后再在地面格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左箭头-小图标
回117楼。问题是马步作战基本无法解释取得的战果和战术原则。在没有证据之前,当然无法确认,但倾向于有马镫的替代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179220 工分:495
左箭头-小图标
......68楼&可惜你级别太低,要不尽可以去论坛查我的资料,咱用网络这么多年一向实名,而且就算我岁数够当你爸爸,我也没法要求你的思维跟我一样。不要以为我举了几场电影和几个游戏,就是你眼中的小年轻,那是我为了拉近和你们这帮孩子的距离。想玩老的,我引用点上古典籍,是不是就能当你祖宗了?清闲了来铁血逛逛,可惜碰到的逗比太多。铁血无脑喷和五毛党太多了,这和国家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关系太大了,说句装逼必备的话,10年前铁血真不这B样83楼&不谈战略战术了? 开始扯其他的了? 其他的我就不和你扯了
说多少遍了 我对你的年龄没兴趣 你就是快73了 也就是能对小白耀武扬威一下
和我示威没有用 有理论把我驳倒那是你本事 扯别的只能表现出黔驴技穷和人品85楼&第一,讨论岁数起源于你。对你这种人,没什么好说的,易中天还用过PK这个词,也引用过游戏术语,他岁数够当你爷爷了,我肯定不是你爷爷辈的,爹辈差不多。第二,你说的只是骑兵用法奔袭中的一种——远程奔袭,那是以战马为战略运输部队,长途奔袭敌人薄弱之处进行攻击,这种战法在历史中并不常见,游牧民族骚扰中国时较多,但是著名重大战役中,极少见。起码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暂时想不起来有哪个著名的人著名的战例。这属于公认的骑兵的非主流战法,你非要说是主流战法。因为长途奔袭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非常危险的战法,本质是偷袭,可你还非要跟我说不服来辩,辩个粑粑啊,夏虫不可语冰,一点基本的军事知识都没有89楼&话题回来啦 我还能和你聊聊 但是你说骑兵战略机动性应用不常见 我得怎么和你解释呢 看你的情况你是当过骑兵还是对骑兵爱好呀 你要是当过骑兵 那我告诉你 兵种选的对也不对 你们训练每个月要走多少公里?你知道现解放军越战以后养骑兵是干什么的不 你知道现在骑兵没有战略任务不你要知道古代骑兵调动一下 就算不攻击也有威慑作用
能把对方的兵力部署打乱 还奔袭 战略作用你就知道奔袭?知道啥叫抢占有利位置不 有些话我不得不重复说 兵贵神速知道是啥意思不我看了你的其他回帖 你总是强调你自己多么专业 多资深 在我看来就是个伪专业 不学无术还出来乱喷 来 我先让着你 你来给我举个古代骑兵战术作用大于战略作用的战例 我看看你军事水平怎么样关于你的年龄是我先说的 我做什么我承认 我不会像喷子一样睁眼说瞎话 我开始好奇你的年龄
既然你都这么老了还能上网发帖 还是老逗B 我表示有意思 网络让一大片小孩子出来说话 老头子也不堪寂寞呀
但是我现在不关心年龄问题了 你不用回呀 你岁数大好吧96楼&满纸的想当然,古代骑兵调动就有威慑?什么兵调动没有威慑?现代骑兵有战略任务?有个屁的战略任务!你要给我举出一个利用骑兵战略机动击败敌人的战役或者战争的著名战例也行啊,就玩虚头巴脑的东西,干放嘴炮我回复是因为我现在太闲又扯别的了 那我就不和你说了 没意思
我让着你先说你不说
研究讨论归研究讨论 扯蛋的事没人爱搭理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左箭头-小图标
回110楼。长弓兵貌似设计极不合理,人体工程学水平太差。中国弓箭的发展,恰好没有走这样原始的累加式途径,保障了弓体和人的谐调性。在人力所能及时候,材料和设计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左箭头-小图标
回109楼。所以,其设只是一种战术,纯粹的骑射手是没有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左箭头-小图标
回108楼。战车和骑兵的对射,首先在于数量的问题。战车首先是作为步兵核心出现的,但春秋战国以来,战争已经跨越了贵族对决模式,地理条件成为战争的极大影响因素。战车难以适应,故发展较为有限。虽然单车的威力大于单骑,但综合比肯定是车弱于骑----一般说是一群骑兵对付一辆战车。对于战车来说,致命的弱点在于适应性和效费比。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114楼&回106楼。战国以后的战车,基本都是配大弩。其战法类似于坦部配合,不是独立作战。汉民族在战国到汉以前,可能只有少数职业军人(世家)具有这种技能,但无法成军。在汉以前中原还没有用于正面冲击的骑兵部队,但汉武的骑兵作战,显然不是仅有侧翼的袭扰就可以解决的,揭开历史谜团有待今后的发现。战车的联合作战我真心了解不多,很早以前在杂志上看到过一篇专门讲骑兵淘汰战车的论文,但是战车具体使用上确实只有从复原图上了解的,具体没研究过,要是你有研究的话正好可以讲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左箭头-小图标
114楼&回106楼。战国以后的战车,基本都是配大弩。其战法类似于坦部配合,不是独立作战。汉民族在战国到汉以前,可能只有少数职业军人(世家)具有这种技能,但无法成军。在汉以前中原还没有用于正面冲击的骑兵部队,但汉武的骑兵作战,显然不是仅有侧翼的袭扰就可以解决的,揭开历史谜团有待今后的发现。从考古学证据上来说,终汉一代都没有马镫和马鞍的(包括三国),理论上来说应该不会存在以冲击为主的重骑兵的存在,骑射的精确度也很受影响,但是看到汉武对马的那种渴求,又很难解释,所以也不排除如马其顿一般天才的创造性,但是却没有任何考古学证据来证明。所以我个人倾向于汉骑兵更多的属于下马步兵而已(猜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再说起来,突然发现马和牛确真的是挺好玩的题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论文阐述过这个问题:1、同体型下马和牛的比对。2、一般条件下马和牛的比对(不一定一样大)。不知道楼主是养过马,还是养过牛,还是专门就此问题做过研究?不过我还是找到了有趣的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载重还是耐力,骡子都是最好的,三头马和两头牛相当。不过这是随便找的,不是很权威就是了105楼&从体型上看,很容易造成牛比马力气大的错觉,但是我更相信我的眼睛113楼&嘿嘿嘿嘿,我不靠眼睛靠数据,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都想当然的凭经验,还要科学干什么。祝你早日组建成功一只牛骑兵方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99楼&回91楼。骑射的意义不在于威力大小,而在于灵活机动性。论威力,战车比他强得多,但适应性显然差得远。骑射论射程和杀伤的命中率,都是弱项,但由于高度的灵活性,在战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战场上主要考虑的是面杀伤,其高速机动无论从攻还是防都有优势。配合以多变的战术,是游牧民族制胜的根本之道。在战国的时候,汉民族无法实现骑射,不等于匈奴人做不到。骑射在当时存在是不用怀疑的。在完整的马镫出现之前,匈奴人可能就已经有为老弱病残小服务的绳镫一类,经过后来的历史演变才会有正规的金属马镫。战国后期匈奴是否已经存在马镫的替代物,这还需要未来的发掘才能证明。106楼&1、我并不否认骑兵的机动性,不是楼主连游击战和运动战都分不清楚。。。2、中国的战车的战斗是有仪式性的,一旦战争不按轨距打,他就不行了,所以很难说它的威力有多大。3、轻骑兵的战术运用我在这里已经谈过了,就不说了吧,我不否认你的观点。4、马镫和马鞍很有可能是游牧民族发明的,我也同意在两者发明前,游牧民族有可能可以做到真正的骑射。这也就相当于马其顿的伙伴骑兵把自己捆在马上从而发起冲锋一样,办法总是有的。不过汉民族是否可以做到(经过训练后),我很怀疑,不过也只是怀疑而已。因为很多时候,只是骑马的轻步兵(龙骑兵)而已,到地方下马射箭,然后骑马转移。我们还可以再探讨一下。108楼&我补充一句,即使正面对射,战车的威力也比不过骑兵,因为射击面不够。奔跑中,战车也颠的厉害,准确度也不比骑马强,春秋战国中的战车交兵不单纯靠射。战车被淘汰是必然111楼&这真的是多说多措,你真的知道中国的兵车是如何作战的么?好,我就知道又得扯上兵车!来吧,还有什么一起来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左箭头-小图标
回106楼。战国以后的战车,基本都是配大弩。其战法类似于坦部配合,不是独立作战。汉民族在战国到汉以前,可能只有少数职业军人(世家)具有这种技能,但无法成军。在汉以前中原还没有用于正面冲击的骑兵部队,但汉武的骑兵作战,显然不是仅有侧翼的袭扰就可以解决的,揭开历史谜团有待今后的发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再说起来,突然发现马和牛确真的是挺好玩的题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论文阐述过这个问题:1、同体型下马和牛的比对。2、一般条件下马和牛的比对(不一定一样大)。不知道楼主是养过马,还是养过牛,还是专门就此问题做过研究?不过我还是找到了有趣的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载重还是耐力,骡子都是最好的,三头马和两头牛相当。不过这是随便找的,不是很权威就是了105楼&从体型上看,很容易造成牛比马力气大的错觉,但是我更相信我的眼睛嘿嘿嘿嘿,我不靠眼睛靠数据,很多时候眼见未必为实,都想当然的凭经验,还要科学干什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97楼&要解释的确是你一直回避的,不回答就算咯101楼&好吧,我解释,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步兵用弓和骑兵用弓,在蒙元时期,无论是精度,射程,穿透力等方面都相近,基本看不出区别!很多时候步弓骑弓混用!!再解释我只能把字的笔画给你拆开了,我擦我在前面的帖子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你小学语文毕业?!102楼&拜托,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那出你几篇原创的实力好不好?拿出去等级该有的水平好不好-0-解释是需要数据的,哪怕你没有数据好歹也要讲理吧。说这种“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反正就是这样的”话来,这不跟三岁小童一样的水平了么?107楼&真没办法了,好吧简单说,蒙元时期,起码中国的骑兵弓和步兵弓在各种武备志中已经不进行划分了,换句话说骑兵和步兵用同一种弓,只有弓的制作工艺上存在不同,没有具体这把弓用在骑兵那把用在步兵的说法。这是复合弓高度发展,已经满足骑兵使用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不是春秋战国乃至唐代的粗陋的复合弓,都是同一种弓了还有个毛的精度,射程穿透力的差距了?!区别就在于人骑在马上射的不一定那么准罢了,所以说这个时候步射和骑射差距最小!因为装备上已经没差距了,步射不使用弩的时候和弓差不多,而弩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灵活,弩的制作也很复杂,所以骑射这个时候大放异彩!110楼&呃,好吧,你是要我相信,英格兰长弓手练习到把脊柱都练弯了,蒙古人在马上飞奔就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么?我是败给你了@@我已经说了中国弓!你非要说长弓兵,长弓兵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单独拿出来说的,因为无论是弓的制作还是使用都很有独创性,长弓兵是职业弓箭手!职业的!长弓兵更多牛在人身上而不是弓身上。而且蒙古骑射碰到过长弓兵么?碰到过么?到底是讨论问题还是抬杠!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左箭头-小图标
99楼&回91楼。骑射的意义不在于威力大小,而在于灵活机动性。论威力,战车比他强得多,但适应性显然差得远。骑射论射程和杀伤的命中率,都是弱项,但由于高度的灵活性,在战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战场上主要考虑的是面杀伤,其高速机动无论从攻还是防都有优势。配合以多变的战术,是游牧民族制胜的根本之道。在战国的时候,汉民族无法实现骑射,不等于匈奴人做不到。骑射在当时存在是不用怀疑的。在完整的马镫出现之前,匈奴人可能就已经有为老弱病残小服务的绳镫一类,经过后来的历史演变才会有正规的金属马镫。战国后期匈奴是否已经存在马镫的替代物,这还需要未来的发掘才能证明。106楼&1、我并不否认骑兵的机动性,不是楼主连游击战和运动战都分不清楚。。。2、中国的战车的战斗是有仪式性的,一旦战争不按轨距打,他就不行了,所以很难说它的威力有多大。3、轻骑兵的战术运用我在这里已经谈过了,就不说了吧,我不否认你的观点。4、马镫和马鞍很有可能是游牧民族发明的,我也同意在两者发明前,游牧民族有可能可以做到真正的骑射。这也就相当于马其顿的伙伴骑兵把自己捆在马上从而发起冲锋一样,办法总是有的。不过汉民族是否可以做到(经过训练后),我很怀疑,不过也只是怀疑而已。因为很多时候,只是骑马的轻步兵(龙骑兵)而已,到地方下马射箭,然后骑马转移。我们还可以再探讨一下。108楼&我补充一句,即使正面对射,战车的威力也比不过骑兵,因为射击面不够。奔跑中,战车也颠的厉害,准确度也不比骑马强,春秋战国中的战车交兵不单纯靠射。战车被淘汰是必然这真的是多说多措,你真的知道中国的兵车是如何作战的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左箭头-小图标
......93楼&可能我的比喻不太准确,我是从轻重角度看待弓和弩,我的意思是弓在稍晚的年代属于标配,而弩属于偏重型的武器,而我说的马步远程投射武器差距最小是在蒙元,我觉得没什么解释的必要了,无论从射程威力上都是这样,蒙元时期是复合弓发展的高峰之一,便携式高性能的骑兵用弓和步兵用弓已经显现不出多大差别,而步兵弩的发展还没到达最高,这个时候骑射会相对显示出优势,我是这个意思97楼&要解释的确是你一直回避的,不回答就算咯101楼&好吧,我解释,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步兵用弓和骑兵用弓,在蒙元时期,无论是精度,射程,穿透力等方面都相近,基本看不出区别!很多时候步弓骑弓混用!!再解释我只能把字的笔画给你拆开了,我擦我在前面的帖子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你小学语文毕业?!102楼&拜托,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那出你几篇原创的实力好不好?拿出去等级该有的水平好不好-0-解释是需要数据的,哪怕你没有数据好歹也要讲理吧。说这种“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反正就是这样的”话来,这不跟三岁小童一样的水平了么?107楼&真没办法了,好吧简单说,蒙元时期,起码中国的骑兵弓和步兵弓在各种武备志中已经不进行划分了,换句话说骑兵和步兵用同一种弓,只有弓的制作工艺上存在不同,没有具体这把弓用在骑兵那把用在步兵的说法。这是复合弓高度发展,已经满足骑兵使用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不是春秋战国乃至唐代的粗陋的复合弓,都是同一种弓了还有个毛的精度,射程穿透力的差距了?!区别就在于人骑在马上射的不一定那么准罢了,所以说这个时候步射和骑射差距最小!因为装备上已经没差距了,步射不使用弩的时候和弓差不多,而弩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灵活,弩的制作也很复杂,所以骑射这个时候大放异彩!呃,好吧,你是要我相信,英格兰长弓手练习到把脊柱都练弯了,蒙古人在马上飞奔就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么?我是败给你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103楼&回93楼。骑射的直接杀伤力其实与武器没多少关系----不管什么样的弓,蓄力都取决于射手,而蓄力的多少,决定了射击的威力和射程。而在马上高速运动过程中,是不可能使得出多大力气的,基本无法做到弓开满月。所以配置标准弓,原因在于不少的时候其实是静止射击,甚至是步射。没有呢支部队是专司骑射的。跑着射的万中无一,那得多大的腿劲,夹住马,然后瞄准射击,过程中考虑风向速度什么的,所以飞将古来有几人,多数人是跑停了来一箭,这个连续动作能作熟已经能博得弓马娴熟的称号了。而你要一只数百上千的骑兵部队在运动中玩统一的骑射,根本不可能,光是指挥都做不到,玩HITrun,中国骑兵历史从没这么玩的!顶多开战前停下来一顿乱射,一旦交兵的时候,骑兵作战其实比较混乱的,尤其是轻骑兵分割战法,及其复杂。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99楼&回91楼。骑射的意义不在于威力大小,而在于灵活机动性。论威力,战车比他强得多,但适应性显然差得远。骑射论射程和杀伤的命中率,都是弱项,但由于高度的灵活性,在战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战场上主要考虑的是面杀伤,其高速机动无论从攻还是防都有优势。配合以多变的战术,是游牧民族制胜的根本之道。在战国的时候,汉民族无法实现骑射,不等于匈奴人做不到。骑射在当时存在是不用怀疑的。在完整的马镫出现之前,匈奴人可能就已经有为老弱病残小服务的绳镫一类,经过后来的历史演变才会有正规的金属马镫。战国后期匈奴是否已经存在马镫的替代物,这还需要未来的发掘才能证明。106楼&1、我并不否认骑兵的机动性,不是楼主连游击战和运动战都分不清楚。。。2、中国的战车的战斗是有仪式性的,一旦战争不按轨距打,他就不行了,所以很难说它的威力有多大。3、轻骑兵的战术运用我在这里已经谈过了,就不说了吧,我不否认你的观点。4、马镫和马鞍很有可能是游牧民族发明的,我也同意在两者发明前,游牧民族有可能可以做到真正的骑射。这也就相当于马其顿的伙伴骑兵把自己捆在马上从而发起冲锋一样,办法总是有的。不过汉民族是否可以做到(经过训练后),我很怀疑,不过也只是怀疑而已。因为很多时候,只是骑马的轻步兵(龙骑兵)而已,到地方下马射箭,然后骑马转移。我们还可以再探讨一下。我补充一句,即使正面对射,战车的威力也比不过骑兵,因为射击面不够。奔跑中,战车也颠的厉害,准确度也不比骑马强,春秋战国中的战车交兵不单纯靠射。战车被淘汰是必然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0楼&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不仅对于骑兵的理解有偏差,对于弓弩的理解也不深刻,显然没有经历过十年前的洗礼-0-1、骑弓和步弓,包括弩都是不一样的,步兵因为脚踏实地,所以可以用强弓硬弩,而骑兵因为在马上,所以各项参数指标都不如步兵是肯定的,而且因为弩装填比较麻烦,所以轻骑兵多用弓少用弩,当然类似于“龙骑兵”除外,不过那个已经算不得骑兵了,应该算是下马步兵。2、对于弓和弩的比照,你恰好搞反了。弓好比是机枪,而弩好比是步枪。因为弓的使用成抛物线形,射程远射速快,在固定时间内能投射更多的箭矢。而弩的弹道更平直,属于直瞄武器,弩的威力不在于射程和射速,而在于精度和穿透力。你正好搞反了。3、“马上远程投射和步战远程投射差距最小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蒙元”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所以说你的思维很混乱不成体系。请问你这里的“投射差距”指的是,射程?射速?精度?穿透力?还是其他参数?概念很模糊。93楼&可能我的比喻不太准确,我是从轻重角度看待弓和弩,我的意思是弓在稍晚的年代属于标配,而弩属于偏重型的武器,而我说的马步远程投射武器差距最小是在蒙元,我觉得没什么解释的必要了,无论从射程威力上都是这样,蒙元时期是复合弓发展的高峰之一,便携式高性能的骑兵用弓和步兵用弓已经显现不出多大差别,而步兵弩的发展还没到达最高,这个时候骑射会相对显示出优势,我是这个意思97楼&要解释的确是你一直回避的,不回答就算咯101楼&好吧,我解释,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步兵用弓和骑兵用弓,在蒙元时期,无论是精度,射程,穿透力等方面都相近,基本看不出区别!很多时候步弓骑弓混用!!再解释我只能把字的笔画给你拆开了,我擦我在前面的帖子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你小学语文毕业?!102楼&拜托,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那出你几篇原创的实力好不好?拿出去等级该有的水平好不好-0-解释是需要数据的,哪怕你没有数据好歹也要讲理吧。说这种“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反正就是这样的”话来,这不跟三岁小童一样的水平了么?真没办法了,好吧简单说,蒙元时期,起码中国的骑兵弓和步兵弓在各种武备志中已经不进行划分了,换句话说骑兵和步兵用同一种弓,只有弓的制作工艺上存在不同,没有具体这把弓用在骑兵那把用在步兵的说法。这是复合弓高度发展,已经满足骑兵使用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不是春秋战国乃至唐代的粗陋的复合弓,都是同一种弓了还有个毛的精度,射程穿透力的差距了?!区别就在于人骑在马上射的不一定那么准罢了,所以说这个时候步射和骑射差距最小!因为装备上已经没差距了,步射不使用弩的时候和弓差不多,而弩的使用并不是那么灵活,弩的制作也很复杂,所以骑射这个时候大放异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99楼&回91楼。骑射的意义不在于威力大小,而在于灵活机动性。论威力,战车比他强得多,但适应性显然差得远。骑射论射程和杀伤的命中率,都是弱项,但由于高度的灵活性,在战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战场上主要考虑的是面杀伤,其高速机动无论从攻还是防都有优势。配合以多变的战术,是游牧民族制胜的根本之道。在战国的时候,汉民族无法实现骑射,不等于匈奴人做不到。骑射在当时存在是不用怀疑的。在完整的马镫出现之前,匈奴人可能就已经有为老弱病残小服务的绳镫一类,经过后来的历史演变才会有正规的金属马镫。战国后期匈奴是否已经存在马镫的替代物,这还需要未来的发掘才能证明。1、我并不否认骑兵的机动性,不是楼主连游击战和运动战都分不清楚。。。2、中国的战车的战斗是有仪式性的,一旦战争不按轨距打,他就不行了,所以很难说它的威力有多大。3、轻骑兵的战术运用我在这里已经谈过了,就不说了吧,我不否认你的观点。4、马镫和马鞍很有可能是游牧民族发明的,我也同意在两者发明前,游牧民族有可能可以做到真正的骑射。这也就相当于马其顿的伙伴骑兵把自己捆在马上从而发起冲锋一样,办法总是有的。不过汉民族是否可以做到(经过训练后),我很怀疑,不过也只是怀疑而已。因为很多时候,只是骑马的轻步兵(龙骑兵)而已,到地方下马射箭,然后骑马转移。我们还可以再探讨一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再说起来,突然发现马和牛确真的是挺好玩的题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论文阐述过这个问题:1、同体型下马和牛的比对。2、一般条件下马和牛的比对(不一定一样大)。不知道楼主是养过马,还是养过牛,还是专门就此问题做过研究?不过我还是找到了有趣的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载重还是耐力,骡子都是最好的,三头马和两头牛相当。不过这是随便找的,不是很权威就是了从体型上看,很容易造成牛比马力气大的错觉,但是我更相信我的眼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100楼&再说起来,突然发现马和牛确真的是挺好玩的题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论文阐述过这个问题:1、同体型下马和牛的比对。2、一般条件下马和牛的比对(不一定一样大)。不知道楼主是养过马,还是养过牛,还是专门就此问题做过研究?不过我还是找到了有趣的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载重还是耐力,骡子都是最好的,三头马和两头牛相当。不过这是随便找的,不是很权威就是了牛和马谁有劲这个题目有意思,咱们可以讨论下,我没跟马拔过河,也没做过拉力测试,我只是依靠我的经验,马耕地比牛快,马有冲劲,你可以不信我说的,你有机会去农村问问老点的人,干活什么牲畜最给力,都养过的肯定回答马……反过来思索一下,牛和老虎谁有劲?举重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谁有劲?从使用角度上看,马真的有劲,你可以怀疑我的观点,但是生活中你不妨验证。还有,骡子耐力好是真的,真心没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左箭头-小图标
回93楼。骑射的直接杀伤力其实与武器没多少关系----不管什么样的弓,蓄力都取决于射手,而蓄力的多少,决定了射击的威力和射程。而在马上高速运动过程中,是不可能使得出多大力气的,基本无法做到弓开满月。所以配置标准弓,原因在于不少的时候其实是静止射击,甚至是步射。没有呢支部队是专司骑射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左箭头-小图标
......79楼&说到弓就多说几句,因为不是专家更细化的弓的知识我了解不多,我简单说说,早期骑兵步兵所配的弓因为体积问题是不同的,随着制弓技术的大发展到了宋金蒙元时期中国弓逐步步骑混一了(西方弓箭则发展出了长弓兵这种弓箭手),因为步弓和骑弓的差异缩小,相对来说骑射威力也就变相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那时候的步兵已经逐步装备强力的各式各样的弩,尤其宋代以后,强弓的作用开始低于硬弩,和弩相比,弓好比是步枪,而弩的作用可以类比是机关枪迫击炮。而到了明代,在各种军事典籍中,我们发现弓的作用已经变为一种长枪兵这类兵种的辅助兵器了。而这个时候的骑射表现出的优势更多体现在狭窄地形,和易冲锋地形上的短兵相接上。和步兵比远程投射,你是难为骑兵了,骑射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可不是用在和步弓手互相pk上。从弓的发展历史,马上远程投射和步战远程投射差距最小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蒙元,这让很多人迷信骑射的威力,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差距又慢慢变大,最后甚至淘汰了骑射这个兵种和战法。90楼&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不仅对于骑兵的理解有偏差,对于弓弩的理解也不深刻,显然没有经历过十年前的洗礼-0-1、骑弓和步弓,包括弩都是不一样的,步兵因为脚踏实地,所以可以用强弓硬弩,而骑兵因为在马上,所以各项参数指标都不如步兵是肯定的,而且因为弩装填比较麻烦,所以轻骑兵多用弓少用弩,当然类似于“龙骑兵”除外,不过那个已经算不得骑兵了,应该算是下马步兵。2、对于弓和弩的比照,你恰好搞反了。弓好比是机枪,而弩好比是步枪。因为弓的使用成抛物线形,射程远射速快,在固定时间内能投射更多的箭矢。而弩的弹道更平直,属于直瞄武器,弩的威力不在于射程和射速,而在于精度和穿透力。你正好搞反了。3、“马上远程投射和步战远程投射差距最小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蒙元”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所以说你的思维很混乱不成体系。请问你这里的“投射差距”指的是,射程?射速?精度?穿透力?还是其他参数?概念很模糊。93楼&可能我的比喻不太准确,我是从轻重角度看待弓和弩,我的意思是弓在稍晚的年代属于标配,而弩属于偏重型的武器,而我说的马步远程投射武器差距最小是在蒙元,我觉得没什么解释的必要了,无论从射程威力上都是这样,蒙元时期是复合弓发展的高峰之一,便携式高性能的骑兵用弓和步兵用弓已经显现不出多大差别,而步兵弩的发展还没到达最高,这个时候骑射会相对显示出优势,我是这个意思97楼&要解释的确是你一直回避的,不回答就算咯101楼&好吧,我解释,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步兵用弓和骑兵用弓,在蒙元时期,无论是精度,射程,穿透力等方面都相近,基本看不出区别!很多时候步弓骑弓混用!!再解释我只能把字的笔画给你拆开了,我擦我在前面的帖子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你小学语文毕业?!拜托,有点专业精神好不好?那出你几篇原创的实力好不好?拿出去等级该有的水平好不好-0-解释是需要数据的,哪怕你没有数据好歹也要讲理吧。说这种“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反正就是这样的”话来,这不跟三岁小童一样的水平了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49楼&都是轻弓型?拜托去看看中国弓史,知不知道什么叫复合弓,什么叫单体弓?披甲就是重骑兵?还满洲重骑兵?呵呵。。。。79楼&说到弓就多说几句,因为不是专家更细化的弓的知识我了解不多,我简单说说,早期骑兵步兵所配的弓因为体积问题是不同的,随着制弓技术的大发展到了宋金蒙元时期中国弓逐步步骑混一了(西方弓箭则发展出了长弓兵这种弓箭手),因为步弓和骑弓的差异缩小,相对来说骑射威力也就变相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那时候的步兵已经逐步装备强力的各式各样的弩,尤其宋代以后,强弓的作用开始低于硬弩,和弩相比,弓好比是步枪,而弩的作用可以类比是机关枪迫击炮。而到了明代,在各种军事典籍中,我们发现弓的作用已经变为一种长枪兵这类兵种的辅助兵器了。而这个时候的骑射表现出的优势更多体现在狭窄地形,和易冲锋地形上的短兵相接上。和步兵比远程投射,你是难为骑兵了,骑射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可不是用在和步弓手互相pk上。从弓的发展历史,马上远程投射和步战远程投射差距最小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蒙元,这让很多人迷信骑射的威力,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差距又慢慢变大,最后甚至淘汰了骑射这个兵种和战法。90楼&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不仅对于骑兵的理解有偏差,对于弓弩的理解也不深刻,显然没有经历过十年前的洗礼-0-1、骑弓和步弓,包括弩都是不一样的,步兵因为脚踏实地,所以可以用强弓硬弩,而骑兵因为在马上,所以各项参数指标都不如步兵是肯定的,而且因为弩装填比较麻烦,所以轻骑兵多用弓少用弩,当然类似于“龙骑兵”除外,不过那个已经算不得骑兵了,应该算是下马步兵。2、对于弓和弩的比照,你恰好搞反了。弓好比是机枪,而弩好比是步枪。因为弓的使用成抛物线形,射程远射速快,在固定时间内能投射更多的箭矢。而弩的弹道更平直,属于直瞄武器,弩的威力不在于射程和射速,而在于精度和穿透力。你正好搞反了。3、“马上远程投射和步战远程投射差距最小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蒙元”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所以说你的思维很混乱不成体系。请问你这里的“投射差距”指的是,射程?射速?精度?穿透力?还是其他参数?概念很模糊。93楼&可能我的比喻不太准确,我是从轻重角度看待弓和弩,我的意思是弓在稍晚的年代属于标配,而弩属于偏重型的武器,而我说的马步远程投射武器差距最小是在蒙元,我觉得没什么解释的必要了,无论从射程威力上都是这样,蒙元时期是复合弓发展的高峰之一,便携式高性能的骑兵用弓和步兵用弓已经显现不出多大差别,而步兵弩的发展还没到达最高,这个时候骑射会相对显示出优势,我是这个意思97楼&要解释的确是你一直回避的,不回答就算咯好吧,我解释,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步兵用弓和骑兵用弓,在蒙元时期,无论是精度,射程,穿透力等方面都相近,基本看不出区别!很多时候步弓骑弓混用!!再解释我只能把字的笔画给你拆开了,我擦我在前面的帖子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你小学语文毕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左箭头-小图标
再说起来,突然发现马和牛确真的是挺好玩的题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专业论文阐述过这个问题:1、同体型下马和牛的比对。2、一般条件下马和牛的比对(不一定一样大)。不知道楼主是养过马,还是养过牛,还是专门就此问题做过研究?不过我还是找到了有趣的材料可以看出,不管是载重还是耐力,骡子都是最好的,三头马和两头牛相当。不过这是随便找的,不是很权威就是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08880 工分:145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回91楼。骑射的意义不在于威力大小,而在于灵活机动性。论威力,战车比他强得多,但适应性显然差得远。骑射论射程和杀伤的命中率,都是弱项,但由于高度的灵活性,在战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战场上主要考虑的是面杀伤,其高速机动无论从攻还是防都有优势。配合以多变的战术,是游牧民族制胜的根本之道。在战国的时候,汉民族无法实现骑射,不等于匈奴人做不到。骑射在当时存在是不用怀疑的。在完整的马镫出现之前,匈奴人可能就已经有为老弱病残小服务的绳镫一类,经过后来的历史演变才会有正规的金属马镫。战国后期匈奴是否已经存在马镫的替代物,这还需要未来的发掘才能证明。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都说了你的观点很多都是错误,还谈什么普及?1、从最早的重骑兵的出现,马其顿的伙伴骑兵开始,重骑兵的战术就基本上固定下来了。即在步兵方阵正面的挤压下,重骑兵从侧翼发起冲锋,目的是冲击对手的步兵方阵,打乱其队形,最终的战斗仍然是依靠步兵结束。单打独斗式的捉对厮杀不能说绝对不存在,但是那个已经不是属于骑兵的战术范畴了,根本就是个人的脑残行为。重骑兵也不是某些人传说中的那么天下无敌,从前述战法上就可以看到,重骑兵往往都是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对于步兵方阵的侧后翼发起进攻,从而取得胜利减小自己的损失。而对于一个阵型严整的步兵方阵的正面,不会有哪个骑兵指挥官有胆量发起冲锋的。2、对于以投射武器为主的轻骑兵,其战术就更加的简单而单纯了,那就是hit&run,打了就跑。a、单一的重骑兵相对于轻骑兵,打又打不到,追又追不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其实这也解释了你上面的一个问题,中国式的骑兵很多即带长枪也带弓,他们面对的其实就是几乎单一的轻骑兵部队,实在不行就只好对射了。具体他们到底是重骑兵还是轻骑兵,就要看他们主要的任务和训练方式来决定了。b、对于单一的重步兵方阵,轻骑兵其实没有太好的办法来对付,重步兵方阵往往都配有长枪、盾牌、重甲,hit&run效果不一定好,而轻骑兵转化为不合格的重骑兵发起冲锋又无法战胜重步兵方阵。所以通常轻骑兵的战术就是,以自己的机动性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战,对重步兵方阵进行不断地拉扯和引诱,使得方阵队形被瓦解后合围消灭。这种大范围高机动性的运动战当时只有轻骑兵才能实现。c、对于单一的轻步兵,如果轻骑兵再采用hit&run战术,那是愚蠢的,因为骑兵射不过步兵,不论是射程射速还是威力,甚至是弹药数都比不过。于是这时轻骑兵就会转换成不合格(因为平时不会有这方面的训练)的重骑兵,向轻步兵直接发起冲锋。d、所以说,对于轻骑兵来说,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对手,最多是不胜,很难会有大败,这也是草原游牧民族很难战胜的原因,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即使你每次都能战胜他们,但是他们就是打不完,不断骚扰你。因为他们的机动性,很难将他们围歼彻底消灭。e、前面讲的都是单一的轻骑兵面对单一的其他兵种的战术战法。如果轻骑兵面对的是一个多兵种复合的部队,则通常都讨不到什么好处。具体战例可以参考狮心王与萨拉丁的诸多战斗,双方谁也无法消灭对方,狮心王以长弓、野战工事、步兵方阵压迫萨拉丁阿拉伯轻骑兵的战术很经典。3、弓弩对于骑兵也并不是有绝对优势,弓弩因为受制于射程射速的问题,在骑兵高速冲锋的情况下,并不能对于骑兵造成决定性的伤害。如果不辅以重步兵方阵或者是野战工事的帮助,以弓弩为主的轻步兵是无法战胜任何骑兵的。即使是有名的长筱之战中,如果织田不是有野战工事和长枪兵,单单依靠火枪的话,很难说最后胜负如何,武田骑兵已经几乎冲到阵前了,可惜了。具体对比的数据和计算可以参考我的其他贴子,不想再算一遍了。4、顺便说一句,因为火枪和火炮的出现,重甲退出了历史舞台,与之相对应的,重骑兵也不再需要使用长枪了,这时期马刀才逐渐代替了骑士枪的地位。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还是那句话,你的帖子没有理论基础,所以思维很跳跃不清晰,很容易从辩论演变成人身攻击,没有什么讨论的乐趣。至于你想“普及”的骑兵的战术战法,很多也是错误的。其他欢迎对我观点的指教,我奉陪。你打了这么多字我真心要回复一下,就你说的一二三四五点上,我没发现你反驳的是我哪一点,我没明白你到底指出了我那句话说错的到底是什么,反倒是我看到的基本是你重复了我的观点。你在本贴重点说的说骑兵对步兵方阵,我在我的主帖里第三条最后和第一点时已经说的很明白,骑兵对战我在第三条第二段也进行了解释。我从没说轻骑兵要冲锋准备充分的步兵方阵吧?你一再说我满纸都是错误,麻烦你引用下具体哪句话哪个观点是错误的,是我说骑兵单人格斗术是错误的,实际情况不是那样,还是说骑兵对步兵冲锋时不是成排进攻波浪梯次,还是说骑兵冲锋采用斜侧方向,还是别的什么错误。你真不知道让我跟你辩论什么,上来先一顿喷,然后拿相似的观点复述一遍,最后来一句不服就辩,你让我真纠结,我辩个粑粑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7638 工分:30912
左箭头-小图标
......30楼&我只能说又是一个没看帖子就来发言的,我几时说了轻骑兵也要冲锋,我几时又说了重骑兵无敌?我这帖子更不是吹嘘重骑兵如何如何。重骑兵到底的概念是什么,你又知道多少,我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但是这种没意思的帖子就不必回复了。满清骑兵属于重骑兵不?满清骑兵乃至蒙古骑兵人人标配弓箭的,你看看清末僧格林沁的精锐骑兵的画像你看看那不是重骑兵是什么,但是身上不带箭?重骑兵依靠冲锋是他最大的价值,但是不装备弓箭你也太武断了。至于说弓弩这个不用你说,在古代刀枪都不是管制的,但是弓弩确是管制物品。综上,你的帖子和我说的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而且你的帖子受骑射影响太大,骑射这个东西没你说的那么神,第一骑射用的都是轻型弓,因为涉及到弓的发展史我就不和你详细解释了,简单说就是骑射的弓质量普遍一般,所以骑射的射程并不如专业弓箭部队射得远,这是其一。另外骑射起到很好的骚扰和打乱敌军士气、阵型的作用,但是最后还要依靠近距离的砍杀才能击溃敌军。最后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其实和后来的骑射是本质区别,胡服骑射的骑射按照古文翻译,是骑马和射箭,不是骑射,和古文中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儿子的意思一样,明白了么?少年!多积累点知识再来发帖,OK?49楼&都是轻弓型?拜托去看看中国弓史,知不知道什么叫复合弓,什么叫单体弓?披甲就是重骑兵?还满洲重骑兵?呵呵。。。。79楼&说到弓就多说几句,因为不是专家更细化的弓的知识我了解不多,我简单说说,早期骑兵步兵所配的弓因为体积问题是不同的,随着制弓技术的大发展到了宋金蒙元时期中国弓逐步步骑混一了(西方弓箭则发展出了长弓兵这种弓箭手),因为步弓和骑弓的差异缩小,相对来说骑射威力也就变相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是那时候的步兵已经逐步装备强力的各式各样的弩,尤其宋代以后,强弓的作用开始低于硬弩,和弩相比,弓好比是步枪,而弩的作用可以类比是机关枪迫击炮。而到了明代,在各种军事典籍中,我们发现弓的作用已经变为一种长枪兵这类兵种的辅助兵器了。而这个时候的骑射表现出的优势更多体现在狭窄地形,和易冲锋地形上的短兵相接上。和步兵比远程投射,你是难为骑兵了,骑射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可不是用在和步弓手互相pk上。从弓的发展历史,马上远程投射和步战远程投射差距最小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蒙元,这让很多人迷信骑射的威力,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差距又慢慢变大,最后甚至淘汰了骑射这个兵种和战法。90楼&从你的回复中可以看出,你不仅对于骑兵的理解有偏差,对于弓弩的理解也不深刻,显然没有经历过十年前的洗礼-0-1、骑弓和步弓,包括弩都是不一样的,步兵因为脚踏实地,所以可以用强弓硬弩,而骑兵因为在马上,所以各项参数指标都不如步兵是肯定的,而且因为弩装填比较麻烦,所以轻骑兵多用弓少用弩,当然类似于“龙骑兵”除外,不过那个已经算不得骑兵了,应该算是下马步兵。2、对于弓和弩的比照,你恰好搞反了。弓好比是机枪,而弩好比是步枪。因为弓的使用成抛物线形,射程远射速快,在固定时间内能投射更多的箭矢。而弩的弹道更平直,属于直瞄武器,弩的威力不在于射程和射速,而在于精度和穿透力。你正好搞反了。3、“马上远程投射和步战远程投射差距最小的时间节点恰恰是蒙元”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所以说你的思维很混乱不成体系。请问你这里的“投射差距”指的是,射程?射速?精度?穿透力?还是其他参数?概念很模糊。93楼&可能我的比喻不太准确,我是从轻重角度看待弓和弩,我的意思是弓在稍晚的年代属于标配,而弩属于偏重型的武器,而我说的马步远程投射武器差距最小是在蒙元,我觉得没什么解释的必要了,无论从射程威力上都是这样,蒙元时期是复合弓发展的高峰之一,便携式高性能的骑兵用弓和步兵用弓已经显现不出多大差别,而步兵弩的发展还没到达最高,这个时候骑射会相对显示出优势,我是这个意思要解释的确是你一直回避的,不回答就算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76473 工分:64749
左箭头-小图标
......51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宋铁骑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