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地主墓穴有多深

到期公墓真的不再续租了吗? 管理方和墓穴拥有者都纠结 | 北晚新视觉
到期公墓真的不再续租了吗? 管理方和墓穴拥有者都纠结
日讯,林女士这几天有点上火,让她着急的是最近看到的一篇新闻,上面说公墓到期后将不再续租,而她去年刚给父亲买好了墓地,母亲惦记这事都吃不下饭。到期公墓真的不再续租了吗?
公墓到期续不续租,管理方其实也很纠结
10月21日,本市多家媒体报道: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50%生态殡葬的目标。同时,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
这条消息引发许多人关注,因为北京的很多墓地都将陆续到期。八宝山人民公墓负责人去年曾介绍,八宝山人民公墓现已有三成左右的墓地超过了20年的使用期限。
看到新闻报道后,林女士有了疑问:“不再续租究竟是指在2020年之后买的墓地,还是在那之后到期的墓地都不续租?可是我们买的时候,没跟我们说不能续啊。”林女士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在此前的相关规定中,墓穴是可以续租的。1996年出台的《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墓穴及骨灰格位的一个使用周期最长为20年,在墓穴或骨灰格位的20年使用周期到期时,拥有者可以续租。
那么,市民政局真的规定了公墓到期不续租了吗?记者在北京市民政局的官方网站上搜索《意见》原文,但这份文件并没有在网站上公开。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份序号为“京民殡发〔号”的文件,看到 “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应以适当方式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鼓励将传统墓穴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的字句。
随后,记者以市民名义打电话到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咨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新闻报道错了,我们的规定是传统墓穴,如果租用者不主动续租,我们鼓励转成生态安葬,比如树葬或者草坪葬,愿意进行生态化改造的,政府还会给补助。”
文件中的规定和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解释,并不一致。在究竟是不是“原则上不续租”的问题上,似乎管理部门也很纠结。
【批注】免费深埋
北京市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之前曾介绍,由于目前法律上尚无明确规定,所以无人续租的老墓基本都由陵园根据自身情况处理。北京通惠陵园建了一个深埋式生态节地安葬设施,对于既不愿续租又不愿改造的老墓内的骨灰,可免费深埋。
20年到期后,还续不续租
其实,在是否续租墓穴的问题上,纠结的不仅仅是管理部门,很多墓穴的拥有者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续:合同写明可以续,费用也不高
林女士是坚定的续租者,她们家去年花费11万多买了墓穴,把父亲安葬在昌平的一家陵园里。林女士现在四十出头,她表示等到20年后,她肯定要给父亲的墓地续租。“我们买的这块墓地在那个陵园属于中等偏上的吧,贵的还有七、八十万的。合同上是写明可以续租的,续租的费用也不高。我公公婆婆也都埋在那里,到时候,即便我妈妈不在了,我也肯定会续租的。”
不续:树葬或者草坪葬都挺好,没必要再多花钱
而六十出头的姜先生态度跟林女士就正好相反,他前年花了将近五万买了墓地把老伴安葬在昌平的陵园里,“等到期了,如果我还在,肯定就不续租了,如果我不在,闺女非要续租我也拦不了。”姜先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非得买墓穴安葬:“其实我媳妇跟我一个想法,树葬或者草坪葬不都挺好,或者干脆攘了。要尽孝,我们活着的时候对我们好就行,等我们两腿一蹬,就没必要再多花钱了,我们又看不到,那都是给别人看的。可是我闺女非要给她妈妈买墓地,我也拦不住。”姜先生说,他已经跟闺女反复交代了好几次,“等我没了,火化了之后骨灰撒海就行,或者攘了都行。周总理的骨灰都能撒海,我们有什么想不开的!”
犹豫:兄弟五六个,谁也不敢出头,都忌讳着
在记者采访的几十个北京市民中,像林女士和姜先生这样,态度坚决的还是少数,多数人还处于犹豫不定中,而这种犹豫多少都带着“被裹挟”的意味。宋先生兄弟姐妹五个,母亲去世已经21年了,父亲也在14年前就去世了,13年前,宋先生兄妹花了几千元买了两块墓地,把父母葬在门头沟的陵园里。最初,兄弟几个还在清明的时候一起去扫墓,当天下午全家聚会,这几年都是各自去各自的,“我二哥就住在门头沟,二嫂家的老人也埋在那里,跟我们一起不方便。姐姐家的孩子去年有了小孩,我姐姐让孩子给栓住了,来去匆匆的,也不跟我们约了。”对于墓地到期后,是否续租,宋先生个人觉得生态化改造挺好的,“有个念想就行了。其实很多时候,活人给死人办事,都是给活人看的。愿意想着的,没有墓地也能想着,何必非要那个形式。”不过,宋先生承认,他绝不会跟兄弟提这个想法:“兄弟姐妹多了,大家都互相看着呢,谁都不敢出头,互相都忌讳着。我既不是大哥,也不是幺儿,我就随大流,到时候大哥怎么说我就怎么办吧。”
【批注】家属难找
去年,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曾经对外公布了一个数字,墓园共有6万多个墓穴,到期和面临到期的超过3万个,但其中已经完成续租的墓只有六、七千。续租比例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属难找。
【专家意见】
墓地租期宜以30年为好,不续租
一些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他们之所以希望续租,关键是觉得20年的时间太短。宋先生就提出,“墓地的租用期要是能延长一点就好了,等我们这一代人去世了,下一辈跟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比较淡,墓地或者改造甚至推倒重来,他们都能接受。”
北京的墓地一个使用周期最长为20年的现状,最初的依据其实来自1992年民政部发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中一个规定。这条规定明确了“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目前,全国出台了明细规则的各地,对续交时间、续交标准的差别也很大。比如,上海的规定是墓地的使用周期为70年,不续租。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乔宽元告诉记者,“推广节地生态葬式涉及千年旧俗,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是不行的。特别是在已建几十年的老墓中,非零起点,就涉及在租约期内或租用合同期满需续租的老墓穴的节地生态改造问题,就直接与契约当事人有关联了,处理不当,易产生误解,甚至矛盾。北京市民政局率先破题,这是值得称颂的。新的政策设计,本意是为公众提供了选择空间,但增加了对长远预期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乔宽元认为,“墓地的租用期宜以30年为好,不续租。”原因在于代际年龄增长,从20年拉长到30年左右。“代际年龄的变化反映到墓穴的年限上,就成了20年的年限,相当于儿子要看着老子的墓被挖出来,这是很多老百姓不能接受的,也不符合我们的习俗。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让孙子解决爷爷的问题,就比较好办。到时候,如果需要继续保存,可以将骨灰迁葬在生态密集葬葬区中,使骨灰占地在土地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批注】先续10年
去年清明节前,北京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曾经透露,北京市老墓到期普遍是先办理10年续租手续:缴纳土地租赁费和墓穴管理费,前者为城区每平方米1500元,郊区每平方米1000元,后者按当初墓穴造价的5%计算。
把墓园建成文化生态园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 乔宽元:
推广节地生态葬式,首先需要创新运作模式,在老墓穴的节地生态改造中,尽可能让市民在经济上的支出减少,降低负担。如能形成“政府补一点、公墓贴一点、市民出一点”三个一点的格局,节地生态改造就可能更顺畅一些;
二是创新生态节地葬式。老墓穴的节地生态葬式改造应与墓穴所在的墓区的整体改造相结合。仅是单个墓穴的节地生态改造,景观效果常常得不偿失的。因此,公墓方先要提出墓区的整体改造方案,使墓区更美、更生态,让市民满意,乐意接受,就可以减少许多矛盾;
三是老墓改造中节地与生态并举,应以节地优先。在一定期间内,个别墓穴的生态改造,并不对宏观生态环境即刻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应着力创造性突破在既定墓地上安葬多具的骨灰,使老墓区担当起安置更多骨灰的责任,呈现老墓地入葬量的“倍增效应”,以解墓地稀缺的急迫之忧。
还应加强墓园文化创新。墓园本质上是文化园地。把墓园一旦建设成为具有人生文化特色的文化园地,把公众对骨灰的过度纠结转变为逝者人生文化的保存上,则使一个城市多了一座文化资源不断增加、充满乡愁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周明杰 插图:宋溪
公墓到期续不续租,管理方其实也很纠结
10月21日,本市多家媒体报道: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50%生态殡葬的目标。同时,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
这条消息引发许多人关注,因为北京的很多墓地都将陆续到期。八宝山人民公墓负责人去年曾介绍,八宝山人民公墓现已有三成左右的墓地超过了20年的使用期限。
看到新闻报道后,林女士有了疑问:“不再续租究竟是指在2020年之后买的墓地,还是在那之后到期的墓地都不续租?可是我们买的时候,没跟我们说不能续啊。”林女士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在此前的相关规定中,墓穴是可以续租的。1996年出台的《北京市殡葬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墓穴及骨灰格位的一个使用周期最长为20年,在墓穴或骨灰格位的20年使用周期到期时,拥有者可以续租。
那么,市民政局真的规定了公墓到期不续租了吗?记者在北京市民政局的官方网站上搜索《意见》原文,但这份文件并没有在网站上公开。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份序号为“京民殡发〔号”的文件,看到 “对于租用合同到期的传统墓穴,应以适当方式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原则上不再以传统墓穴的形式续租。鼓励将传统墓穴进行节地生态化改造”的字句。
随后,记者以市民名义打电话到北京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咨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新闻报道错了,我们的规定是传统墓穴,如果租用者不主动续租,我们鼓励转成生态安葬,比如树葬或者草坪葬,愿意进行生态化改造的,政府还会给补助。”
文件中的规定和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解释,并不一致。在究竟是不是“原则上不续租”的问题上,似乎管理部门也很纠结。
【批注】免费深埋
北京市殡葬管理处处长王琦之前曾介绍,由于目前法律上尚无明确规定,所以无人续租的老墓基本都由陵园根据自身情况处理。北京通惠陵园建了一个深埋式生态节地安葬设施,对于既不愿续租又不愿改造的老墓内的骨灰,可免费深埋。
20年到期后,还续不续租
其实,在是否续租墓穴的问题上,纠结的不仅仅是管理部门,很多墓穴的拥有者也有点拿不定主意。
续:合同写明可以续,费用也不高
林女士是坚定的续租者,她们家去年花费11万多买了墓穴,把父亲安葬在昌平的一家陵园里。林女士现在四十出头,她表示等到20年后,她肯定要给父亲的墓地续租。“我们买的这块墓地在那个陵园属于中等偏上的吧,贵的还有七、八十万的。合同上是写明可以续租的,续租的费用也不高。我公公婆婆也都埋在那里,到时候,即便我妈妈不在了,我也肯定会续租的。”
不续:树葬或者草坪葬都挺好,没必要再多花钱
而六十出头的姜先生态度跟林女士就正好相反,他前年花了将近五万买了墓地把老伴安葬在昌平的陵园里,“等到期了,如果我还在,肯定就不续租了,如果我不在,闺女非要续租我也拦不了。”姜先生觉得完全没有必要非得买墓穴安葬:“其实我媳妇跟我一个想法,树葬或者草坪葬不都挺好,或者干脆攘了。要尽孝,我们活着的时候对我们好就行,等我们两腿一蹬,就没必要再多花钱了,我们又看不到,那都是给别人看的。可是我闺女非要给她妈妈买墓地,我也拦不住。”姜先生说,他已经跟闺女反复交代了好几次,“等我没了,火化了之后骨灰撒海就行,或者攘了都行。周总理的骨灰都能撒海,我们有什么想不开的!”
犹豫:兄弟五六个,谁也不敢出头,都忌讳着
在记者采访的几十个北京市民中,像林女士和姜先生这样,态度坚决的还是少数,多数人还处于犹豫不定中,而这种犹豫多少都带着“被裹挟”的意味。宋先生兄弟姐妹五个,母亲去世已经21年了,父亲也在14年前就去世了,13年前,宋先生兄妹花了几千元买了两块墓地,把父母葬在门头沟的陵园里。最初,兄弟几个还在清明的时候一起去扫墓,当天下午全家聚会,这几年都是各自去各自的,“我二哥就住在门头沟,二嫂家的老人也埋在那里,跟我们一起不方便。姐姐家的孩子去年有了小孩,我姐姐让孩子给栓住了,来去匆匆的,也不跟我们约了。”对于墓地到期后,是否续租,宋先生个人觉得生态化改造挺好的,“有个念想就行了。其实很多时候,活人给死人办事,都是给活人看的。愿意想着的,没有墓地也能想着,何必非要那个形式。”不过,宋先生承认,他绝不会跟兄弟提这个想法:“兄弟姐妹多了,大家都互相看着呢,谁都不敢出头,互相都忌讳着。我既不是大哥,也不是幺儿,我就随大流,到时候大哥怎么说我就怎么办吧。”
【批注】家属难找
去年,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曾经对外公布了一个数字,墓园共有6万多个墓穴,到期和面临到期的超过3万个,但其中已经完成续租的墓只有六、七千。续租比例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属难找。
【专家意见】
墓地租期宜以30年为好,不续租
一些接受采访的市民表示,他们之所以希望续租,关键是觉得20年的时间太短。宋先生就提出,“墓地的租用期要是能延长一点就好了,等我们这一代人去世了,下一辈跟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比较淡,墓地或者改造甚至推倒重来,他们都能接受。”
北京的墓地一个使用周期最长为20年的现状,最初的依据其实来自1992年民政部发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中一个规定。这条规定明确了“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目前,全国出台了明细规则的各地,对续交时间、续交标准的差别也很大。比如,上海的规定是墓地的使用周期为70年,不续租。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乔宽元告诉记者,“推广节地生态葬式涉及千年旧俗,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毅力是不行的。特别是在已建几十年的老墓中,非零起点,就涉及在租约期内或租用合同期满需续租的老墓穴的节地生态改造问题,就直接与契约当事人有关联了,处理不当,易产生误解,甚至矛盾。北京市民政局率先破题,这是值得称颂的。新的政策设计,本意是为公众提供了选择空间,但增加了对长远预期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新的矛盾。”
乔宽元认为,“墓地的租用期宜以30年为好,不续租。”原因在于代际年龄增长,从20年拉长到30年左右。“代际年龄的变化反映到墓穴的年限上,就成了20年的年限,相当于儿子要看着老子的墓被挖出来,这是很多老百姓不能接受的,也不符合我们的习俗。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让孙子解决爷爷的问题,就比较好办。到时候,如果需要继续保存,可以将骨灰迁葬在生态密集葬葬区中,使骨灰占地在土地承载力的范围之内。”
【批注】先续10年
去年清明节前,北京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曾经透露,北京市老墓到期普遍是先办理10年续租手续:缴纳土地租赁费和墓穴管理费,前者为城区每平方米1500元,郊区每平方米1000元,后者按当初墓穴造价的5%计算。
把墓园建成文化生态园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 乔宽元:
推广节地生态葬式,首先需要创新运作模式,在老墓穴的节地生态改造中,尽可能让市民在经济上的支出减少,降低负担。如能形成“政府补一点、公墓贴一点、市民出一点”三个一点的格局,节地生态改造就可能更顺畅一些;
二是创新生态节地葬式。老墓穴的节地生态葬式改造应与墓穴所在的墓区的整体改造相结合。仅是单个墓穴的节地生态改造,景观效果常常得不偿失的。因此,公墓方先要提出墓区的整体改造方案,使墓区更美、更生态,让市民满意,乐意接受,就可以减少许多矛盾;
三是老墓改造中节地与生态并举,应以节地优先。在一定期间内,个别墓穴的生态改造,并不对宏观生态环境即刻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应着力创造性突破在既定墓地上安葬多具的骨灰,使老墓区担当起安置更多骨灰的责任,呈现老墓地入葬量的“倍增效应”,以解墓地稀缺的急迫之忧。
还应加强墓园文化创新。墓园本质上是文化园地。把墓园一旦建设成为具有人生文化特色的文化园地,把公众对骨灰的过度纠结转变为逝者人生文化的保存上,则使一个城市多了一座文化资源不断增加、充满乡愁和历史记忆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主笔:周明杰 插图:宋溪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当前位置: &>&
惠民魏氏祖坟挖掘:地主夫人墓里挖出过陪葬童女
&&& 作者:&& 来源:滨州日报
关键词: 四篮子;墓主人;陪葬;肘子;童男童女
[提要]1969年,惠民县魏氏庄园地主们的坟墓被陆续挖掘,时任魏集镇崔蔡村团支书的崔美凤曾亲眼见证此事。据封欣《魏氏庄园》记载:魏景曾人高马大,身高超过1.8米,体重200多斤,一顿能吃一个十几斤重的肘子。
  滨州日报讯 1969年,惠民县魏氏庄园地主们的坟墓被陆续挖掘,时任魏集镇崔蔡村团支书的崔美凤曾亲眼见证此事。
  让她揪心几十年的,不是生了绿苔的金砖银瓦,不是见风就碎的绫罗绸缎,而是“魏家居然用童男童女陪葬!”
  童男童女被灌了水银,站在坟墓里被活埋
  “大棺材边挖出个童女,她就站在那里,身子已经抽抽得很小很小。”那年,崔美凤20岁,她与众人确认了流传多年的故事――“四篮子”魏景曾的夫人用童男童女来陪葬。
  崔美凤说,墓主人是魏氏家族九世魏景曾,他有过6位夫人,却没一个儿子,几乎每位夫人都自杀而亡。“有喝洋油的,有吃洋火的,年纪不大,都死了。特别是最后一个小媳妇,好像只有19岁。她这么一死,人家娘家能干吗?就提条件,要出大丧,要童男童女陪葬。传说,坟里这俩小孩是从谭梁许村买来的。他们被灌了水银,站在棺材两侧,被活埋了。”
  可为啥坟里只有童女,没有童男呢?
  崔美凤解释:“传说,给魏家看坟的一个姓姚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就偷偷告诉封坟人,在坟边留下一道缝,让孩子能喘气。等没人了,他就把小男孩偷出来了。据说,这孩子转过年也死了。你说说,被灌了水银,还能活吗?!”
  “老人传说,魏景曾有俩媳妇都曾用过童男童女陪葬。也就是说,老魏家坟里应该有四个孩子,可我们最后掘墓发现的只有1个。你说说,用孩子来陪葬,多么伤天害理,怪不得‘四篮子’没有儿子,怪不得老百姓烧他们家庄稼!”崔美凤感慨道。
  魏景曾一顿能吃个十几斤重的肘子,他还有个“竹夫人”
  要说这墓主人魏景曾,还真有不少故事。他属魏氏家族第九世,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四,乳名唤作“篮子”,因而人称“四篮子”。
  据封欣《魏氏庄园》记载:魏景曾人高马大,身高超过1.8米,体重200多斤,一顿能吃一个十几斤重的肘子。
  关于肘子,崔美凤讲了个故事:“有个扛活的长工发牢骚说,‘人家四篮子修得好啊,一顿吃个肘子,咱行吗?’这话正好让魏景曾给听见了,他发脾气说,‘下顿饭给他准备个肘子!’你想,那肘子多大啊,不得十多斤吗,魏景曾吃的时候,是光挑好地方吃。可他要逼着这长工全吃了,还在一边训斥。最后,把这长工拾掇老实了。”
  传说,因为营养过剩,魏景曾胖得出奇,平日里,他稍一动弹,就呼呼地喘,憋得上不来气。有时,他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上眼皮长长地耷拉着,把眼珠子都盖起来了。如不把上眼皮提着,连东西都看不见。
  这一身肥肉可给“四篮子”带来不少痛苦,特别是在难熬的夏天,他的两条大腿胖得分不开,长了痱子,又痛又痒,难以成眠。为减轻痛苦,他想出个主意,请人编了一个长约80厘米,直径20厘米的竹筒子。每天早晚,都把这竹筒子放在两腿间以透气,痱子还真就少了。四篮子很高兴,就把这竹筒称之为“竹夫人”。
  或许是因为“作孽不轻”,四篮子一生无子,45岁就去世了。
初审编辑:马鑫责任编辑:宋静涵
新闻热线:5 & 新闻邮箱: & 滨州大众网友qq群: &拍客群: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C)
&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5转805 & 新闻邮箱: & 滨州大众网友qq群: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济南泺安路汉墓主为东汉豪强地主,出土三具人骨-齐鲁快讯-齐鲁晚报网
济南泺安路汉墓主为东汉豪强地主,出土三具人骨
核心提示:
7月4日左右位于泺安路西延工地现场挖出一座古墓,施工方上报济南市文物局后,济南市考古所进驻展开抢救性的清理,目前考古工作接近尾声,经历了近期高温多雨天气的洗礼,古墓葬的面貌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7月25日讯(记者 于悦)7月4日左右位于泺安路西延工地现场挖出一座古墓,施工方上报济南市文物局后,济南市考古所进驻展开抢救性的清理,目前考古工作接近尾声,经历了近期高温多雨天气的洗礼,古墓葬的面貌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25日下午,记者来到泺安路西延的古墓现场,整座墓葬已完全露天呈现在人的眼前,四五个考古人员正在墓室内清洗砖石及进行测绘工作。济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称,这是一座东汉年间的画像石墓葬。
这座墓葬出土的画像石都十分精美,价值较高,画像以动物形象为主,考古人员介绍,这属于济南地区发现的东汉时期规模较大的墓葬,距地面有三米深,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及三个耳室,其中中室最大。墓室使用的材料为砖石混合结构,地上也是砖铺地,为研究当时济南地区的丧葬礼制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该东汉墓葬出土了三具人骨,比较零碎,目前还出土了二十多枚五铢钱以及陶片。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考古人员判断,墓主应该是豪强地主或中下级官吏。
至于该墓葬历史上是否曾遭到盗墓,考古人员称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但墓室在泺安路西延工程施工中的确遭到部分破坏,并不十分完整,如连接墓室主体的一条朝西的一米多宽墓道已被修建了排水管道。墓室里的砖石等也多有残缺。
目前该墓葬已基本清理完毕,&未来我们会尝试复原一些器物。然后继续收集资料,将这个墓保护起来,由于不具备就地保护条件,需要迁移保护。&济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称。&&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苑仁峰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您当前的位置:>>
本文核心关键词:墓葬墓室考古
核心提示:记者于悦画像石十分精美东汉时期较流行25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来到泺安路西延的古墓现场,整座墓葬已完全露天呈现在眼前,四五名考古人员正在墓室内清洗砖石及进行测绘工作。济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称,这是一座东汉年间的画像石墓葬, 这种墓葬形制是在西汉晚期出现的,流行于东汉。 这座墓葬出土的画像石都十分精美,价值较高,画像以动物形象为主,也有个别人物形象。如门楣上是以羊
记者于悦画像石十分精美东汉时期较流行25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来到泺安路西延的古墓现场,整座墓葬已完全露天呈现在眼前,四五名考古人员正在墓室内清洗砖石及进行测绘工作。济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称,这是一座东汉年间的画像石墓葬, 这种墓葬形制是在西汉晚期出现的,流行于东汉。 这座墓葬出土的画像石都十分精美,价值较高,画像以动物形象为主,也有个别人物形象。如门楣上是以羊首作为中心纹饰,门柱上也有精美的纹饰,这些纹饰在东汉时期也较为流行。考古人员介绍,这属于济南地区发现的东汉时期规模较大墓葬,距地表有三米深,分为前室、中室、后室及三个耳室,其中中室最大。墓室使用的材料为砖石混合结构,地上也是砖铺地,为研究当时济南地区的丧葬礼制等提供了重要材料。该东汉墓葬出土了三具人骨(当时有合葬习俗),比较零碎,以及板灰和馆钉,随葬品大部分已被破坏,很少有完整器物。目前,济南市考古所在该墓葬发掘了二十多枚五铢钱以及陶片。通过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考古人员判断,修建这样一座墓不是普通百姓的财力可以承担起的,墓主应该是豪强地主或中下级官吏。由于出土文物中没有文字介绍,具体称谓无法确定。墓室部分遭破坏不具备就地保护条件至于该墓葬历史上是否曾遭到盗墓,考古人员称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但墓室在泺安路西延工程施工中的确遭到部分破坏,并不十分完整,如连接墓室主体的一条朝西的一米多宽墓道已被修建了排水管道。墓室里的砖石等也多有残缺,有的甚至成为灰渣。据了解,像泺安路汉墓的同等级墓葬目前在济南的章丘、济阳也曾发现过。 在鲁北地区,这种同等级的汉墓发现得较多。 济南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称,目前该墓葬已基本清理完毕, 未来我们会尝试复原一些器物。然后继续收集资料,将这个墓保护起来,由于不具备就地保护条件,需要迁移保护。 据了解,前期已有部分出土画像石被运送到百花公园旁的闵子骞墓,那里有济南市石刻博物馆,院中保存着各历史时期的石刻文物。济南市考古所计划将其他画像石也转移到该地,让市民更方便近距离参观学习济南历史文化。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所有的作品及图片等附件,版权均属于来源网站所有,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配合理解。
内容导读相关资讯链接
《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每日甘肃网兰州讯(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施秀萍)近日,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在北京揭晓。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领衔编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荣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 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是吴玉章基金委员会为表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
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旧城西墙隧道内考古新发现
新华社耶路撒冷10月16日电(记者郭昱 陈文仙)以色列文物管理局16日宣布,经过两年多的考古发掘,一座距今约1700年的古罗马剧场遗址和一座巨石墙体在位于耶路撒冷旧城的西墙(又称“哭墙”)隧道内被发现。资料图:当地时间日,耶路撒冷,犹太教徒在哭墙下祷告,庆祝逾越节...
屈家岭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首次发现疑似陶窑群和铜矿石
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严运涛、通讯员梁刚)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有了重大发现!1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报告中披露,该遗址发掘出疑似陶窑遗迹群和大量铜矿石。参与报告论证的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将带来对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认识的新突破。此次发掘首度发...
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 首次发现铜矿石和疑似陶窑群
湖北日报讯 (记者严运涛、通讯员梁刚)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1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屈家岭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报告中披露,该遗址发掘出大量铜矿石和疑似陶窑遗迹群。参与报告论证的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将带来对长江中游史前文明认识的新突破。此次发掘首度发现由数组...
【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昌国王故居今何在?
――榆中朱家湾唐代石棺墓葬访记
朱家湾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地处兰州东南,属丝绸古道,风景秀丽。20世纪七十年代,在朱家湾发现了唐代石棺墓葬遗址,它是甘肃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以山为陵的唐代贵族墓葬。唐代石棺的出土,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同时引出了榆中籍国王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土耳其考古学家发现圣诞老人原型圣尼古拉斯墓穴
土耳其考古学家日前报告说,在土耳其西南部的圣尼古拉斯教堂下方发现一处保持完好的坟墓,他们认为埋葬在里面的正是圣诞老人的原型――主教圣尼古拉斯。在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上,丹麦属地格陵兰被确认为圣诞老人真正的故乡。图为参会者们扮成圣诞老人,在巴肯公园内聚会。 圣尼...
中国考古走出国门 首次奔赴非洲探秘人类起源
近日,中国考古学家首次组建的现代人类起源考古队飞赴肯尼亚,进行为期近50天的考古发掘,寻找现代人起源的关键证据,探索人类起源奥秘。 昨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到此次带队专家李占杨。他表示,这是中国考古团队首次奔赴非洲,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在非洲探索人类起源...
济南:省内首个市级考古馆周五免费开馆 试开放1年
济南是文物大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物资源非常丰富。20年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百余项考古发掘,并建成了山东第一个市级考古馆,展出50多项考古发现,共850件文物,考古馆本周五正式面向社会开放。文/片本报记者于悦850件考古文物首次对外展出27日,记者来到位...
百名专家聚天水共享西戎文化考古研究新成果
每日甘肃网9月2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哈丽娜)9月26日上午,来自国内外3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研究人员,以及热心于早期秦文化、西戎文化的研究人员齐聚天水,共同分享西戎文化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新收获。本次研讨会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百名专家聚天水 共享西戎文化考古研究新成果
原标题:百名专家聚天水 共享西戎文化考古研究新成果中国甘肃网9月27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哈丽娜) 9月26日上午,来自国内外3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的学者、研究人员,以及热心于早期秦文化、西戎文化的研究人员齐聚天水,共同分享西戎文化的研究成果和考古发掘新收获。本次研讨...
山东首个市级考古馆本周五免费开放 850多件精美文物首次对外展出
这周五,由济南市考古所打造的山东省第一个市级考古馆 济南考古馆将正式开馆,开馆后第一项展览《济南城市考古展》,选取了50多项重要考古发现,850多件文物展出。对20年济南考古成果进行密集展示。不同于博物馆的展览,济南市考古馆是以考古发掘项目为单元,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
中梁镇芦家湾发现一座古代墓葬
(墓葬清理前)天天天水网讯 据天水市博物馆消息,日,中梁镇机场迁置房建设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经秦州区文化局负责人上报后,天水市博物馆派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前去勘查并予以清理。由于墓室填满淤土,工程量较大,加上期间又下雨,经过两个星期的清理终于完成。...
内蒙古准格尔福路塔墓葬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墓葬
记者23日晚间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得到确认,文物考古部门近期已初步确认准格尔旗福路塔墓葬的年代为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福路塔墓葬在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即已发现。墓地南北最长约300米,东西最宽约150米,总体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之势。截至目前,考古人员...
21位国内外学员齐聚海陵岛接受水下考古集训
22日上午,21位国内外水下考古人员齐聚海陵岛,参加在这举行的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下考古培训班开班仪式。参加开班仪式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这批学员大部分是硕士、博士,是历届培训班中学历最高的一届,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学有所成。此次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水下...
天水发现一座古代墓葬 初步判断年代应该在晚唐至五代时期
每日甘肃网9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哈丽娜 文/图)9月20日,记者从天水市博物馆获悉,一个月前,天水秦州区中梁镇飞机场迁置房建设工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由于墓室填满淤土,工程量较大,加上期间又下雨,天水博物馆文物考古人员经过两个星期终于清理完成。专家初步判断这座...
阜南一工地发现6座汉代墓葬
当地已下达停工通知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9月17日上午,阜南县焦陂镇s305阜曹路道路施工现场发现一座古墓葬。目前,经文物部门现场勘查、挖掘,又发现5处古墓穴,专家确认该处6座古墓群年代应在汉代。据了解,当时该处古墓出土了一批陶盒、陶钵、陶盆、陶杯、铜钱等文物。一经报道,引起省市县...
白银市会宁县大墩梁村发现一处宋金时期墓葬
原标题:会宁大墩梁村发现一处宋金时期墓葬中国甘肃网9月14日讯据兰州晚报报道 (记者 王万盈 文/图) 记者从白银市和会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9月12日上午,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梁村一工地发现一处长、宽各约两米的穹顶式砖室古墓葬,墓葬穹顶残存有大量彩绘图案,墓室内被淤泥淹没。经现...
民和中川考古发掘有重大发现挖掘各类遗迹48处 出土各类器物300余件
青海新闻网讯 9月6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美一村鄂家东遗址的发掘工作结束。35天的时间内,实际发掘面积逾500平方米,发掘出土各类遗迹共计48处,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水晶等诸类标本达数300余件,可修复的完整陶器约30件。鄂家东遗址距离喇家遗址直线距离约1...
会宁大墩梁村发现一宋金时期墓葬
每日甘肃网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王万盈文/图)记者从白银市和会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9月12日上午,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梁村一工地发现一处长、宽各约两米的穹顶式砖室古墓葬,墓葬穹顶残存有大量彩绘图案,墓室内被淤泥淹没。经现场文物专家初步判断,此墓葬为宋金时期古墓葬。目前,受...
会宁大墩梁村发现一处宋金时期墓葬
每日甘肃网9月14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王万盈 文/图)记者从白银市和会宁县文物部门了解到,9月12日上午,会宁县中川镇大墩梁村一工地发现一处长、宽各约两米的穹顶式砖室古墓葬,墓葬穹顶残存有大量彩绘图案,墓室内被淤泥淹没。经现场文物专家初步判断,此墓葬为宋金时期古墓...
湖南侦破部督盗掘古墓葬案 嫌疑人迷恋盗墓类小说
资料图。图片来源:法制日报 一帮迷恋盗墓类小说、电影和鉴宝节目的人,通过互联网结识后组团流窜各地盗挖古墓,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出资,有人负责看风水、勘探地形,有人负责打挖盗洞……但却因组织松散、相互猜忌,最终爆发内部矛盾,有人给警方打了举报电话。警方从举报电话入手...
北京市一处路面塌陷 抢修现场细致得好像考古发掘
9月7日下午4时许,北二环北侧冰窖口胡同西口出现一处路面塌陷,塌陷原因是地下老污水管道破裂。事发后,排水集团立即组织抢险人员进行连夜抢修,但事发路口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给抢修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为此抢修人员在现场制定了打破常规的抢修方案。昨晚,记者来到了冰窖口胡同西口...
北京市文物局:将建古代路城考古遗址公园
昨天(7日),北京市文物局政务公开日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举办。市文物局向市民汇报全市文物保护工作阶段性成果。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告诉大家,本市的重点文物修缮工程进展顺利。天安门东西朝房修缮工程、大高玄殿修缮工程、颐和园园墙修缮工程以及北海西天梵境大慈真如宝殿、天...
湖南警方摧毁五盗墓团伙 盗掘五省东周至汉代古墓葬
日,株洲攸县网岭镇罗家坪村发生一起西汉时期古墓被盗掘案。经现场勘查,被盗古墓位于网岭镇定子坳一座小山丘上,四周被小毛竹包围。山顶留下许多被盗墓者用洛阳铲打的数米深探洞,在山顶封土堆中,有一个直径约1米、深约10米的垂直盗洞,盗洞旁的土堆中有大量木炭和破...
山东文博技术工匠同台竞技 解锁洛阳铲等考古勘探“神器”
曲阜9月7日电 (赵晓)220名文博技术工匠9月7日在曲阜参加山东省文物职业技能大赛,解锁文物考古勘探奥秘。 大赛分为考古探掘工职业技能和古建筑工艺技能两大类别,其中考古探掘技能竞赛主要考查洛阳铲打孔。根据参赛规则,两个技术工匠一组,要在15分钟之内打三个孔。评委除根据孔的...
海底新发现!考古学家发现海啸吞噬的古罗马城市
9月7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援引外媒报道,突尼斯国家遗产研究所考古学家发现古公元365年7月21日因海啸被毁的古罗马城市尼波利斯(neapolis)的水下废墟。资料图:意大利古罗马建筑。 废墟面积达20公顷,位于突尼斯东北部城市纳布勒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街道、纪念碑和用于储存鱼酱的罐...
汝州张公巷瓷窑址考古发掘工作启动 千年之谜有望解开
汝州张公巷瓷窑址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仪式现场大河网讯 汝、官、哥、定、钧是我国宋代时期的五大名瓷,其中,汝窑、钧窑、哥窑、定窑的窑址都已经被考古界发现,唯独北宋官窑窑址一直是考古界的一道“谜题”。6月21日上午,随着汝州市张公巷瓷窑址考古发掘仪式的启动,备受各界人士关...
【利用文化遗产,讲好三国故事】“魏蜀吴”三地考古专家聚洛阳 研讨三国文化异同
大河网讯昨日上午,雷鸣般的掌声不时从市文物局一楼学术报告厅传来。这里正在举行的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学术沙龙之三国系列――“三国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及来自洛阳市、四川省、安徽省、苏州市、南京市的考古专家,结合近年“魏蜀吴”三地最新考...
良渚遗址申遗9月提交预审,进入全考古时代[图]
2017年是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关键性的一年。据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9月份,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将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预审。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为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撰文,他认为,近年来,学界对考古学的定义已经...
2016山东“五大考古发现”揭晓 我省首次发现汉代公文木牍
讯(记者 范佳)我省2016年度五项重要考古发现于8月31日投票产生。它们分别是:泰安大汶口遗址、章丘焦家遗址、临淄齐国故城10号宫殿建筑遗址、济南市鲍山梁二村墓葬、黄岛区土山屯墓群。 五大考古发现 时代跨度长,文化内涵丰富,价值突出,意义重大,集中反映了我省去年考古工作...
参与话题讨论(共有人参与)
共有条评论
移动互联网今日头条新闻
移动互联网今日新闻头条新闻
移动互联网今日新闻最新消息
新闻网今日头条最新消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泰剧庭院深深地主吃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