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基德级导弹驱逐舰驱逐舰有几个螺旋桨

“昔日伊朗舰 今归台湾有”看万吨驱逐舰--基德级(图文)_舰船知识_新浪网
“昔日伊朗舰 今归台湾有”看万吨驱逐舰--基德级(图文)
http://jczs.sina.com.cn 日 18:24
  基德级驱逐舰曾是美国海军最强大的多功能驱逐舰,它结合了维吉尼亚级巡洋舰的进攻作战系统和斯普朗斯驱逐舰的反潜系统,但排水量更大、速度也更快。美国海军共有4艘基德级驱逐舰,它们本来是为伊朗巴列维国王的皇家海军生产的。巴列维国王被推翻后,霍梅尼新政府取消了订货。美国海军只好自己将这4艘准备出口的军舰全部买下,所以美国海军有时也将这几艘军舰称为“伊斯兰级”。
  “基德”不是一般的反潜作战驱逐舰,它在设计上考虑了伊朗海军在波斯湾海域总体作战的需要。基德配有先进的空气过滤系统,以抵御海湾地区的沙尘,空调能力也更强大。如果需要,基德的导弹系统也可安装宙斯盾雷达系统。基德级共4艘(DD993-996:“基德”、“卡拉汉”、“斯科特”、“钱德勒”号),原来是根据1974年的合同为伊朗海军建造的,因霍梅尼上台而该合同废除。随后,美国海军接手了这桩合同。首舰1978年6月开工,1981年6月服役。第4艘舰“钱德勒”号1982年3月服役。“基德”级全部由利顿工业公司英格斯尔船厂建造。
  2001年初,美国决定向台湾出售4艘"基德"级导弹驱逐舰,价格约为7亿5千万美元。如果装备台海军将是台海军现有武备中吨位最大,威力最强的舰只,台海军作战能力将大增,对两岸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影响。
  关于此次美台军售项目,美台双方酝酿已久。台湾梦寐以求的是想采购美方“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但由于我国政府的强烈反对,美台双方数次协商均未取得成果。于是台湾退而求其次谋求采购虽然不配有反导弹系统,但却拥有强大防御系统的"基德"级驱逐舰以替代。2000年12月美台双方军事代表会商购买"基德"级一事,2001年元月美方终于同意了这笔军售案。此次,台以较低的7亿美元买到了4艘"基德"级驱逐舰,可说是物美价廉,满足了台方酝酿已久的军购要求。
  此次台湾向美国购买的"基德"级舰虽分别于1998年和1999年退役,但仍具有强大的防空、反潜、舰对舰作战能力,台方此番军购目的明确,除了想以"基德"级对付我向俄购买的"现代级"驱逐舰和"基洛"级潜艇外,还想借这笔军售案能否获得美政府批准来检验未来美台关系发展方向。
  防空作战系统
  基德驱逐舰的远距搜索雷达是一部三维、计算机控制雷达。它具有自动探测和追踪能力。发现目标后,数据被自动输入海上战术数字系统(NTDS)。该系统与许多子系统组合。从军舰传感器、其他传感器探测的数据通过无线数字传输将信号输入海上战术系统,系统再根据目标特征决定导弹发射类型。基德驱逐舰的对空打击手段有:
  远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舰炮。如果目标距离极近,可以启用舰载多管炮。基德的多管炮采用雷达火控系统,可自动搜寻、锁定和攻击目标。
  反潜作战系统
  基德的反潜系统由声纳、水下武器火控系统和反潜直升机三部分组成。由远距离声纳、舰载直升机探测的信号被传输到火控系统和海上战术数字系统。系统根据目标性质决定反潜攻击方式:由鱼雷发射器发射鱼雷或从导弹发射器上发射深水炸弹;或舰载直升机投掷反潜鱼雷。驱逐舰可以搭载两架轻型反潜直升飞机。
  对舰作战系统
  对舰作战系统包括海面搜索雷达、炮瞄雷达、导弹发射装置和舰炮和机枪。鱼叉导弹是驱逐舰的主要武器。驱逐舰装备两套四管导弹发射器、两门5英寸舰炮、两挺20mm机枪。
  主要技术指标
  排水量:9574吨(满载)/6950吨(空载)
  尺度:长171.7米,宽16.8米,吃水6.2米
  动力:4座通用动力LM-2500燃气轮机;86000马力;双轴
  航速:32节
  续航力:6000海里/20节
  防空导弹:Mk-26双臂式“标准”防空导弹发射装置*2座,2马赫,射程73公里;2个弹库,备弹共53枚
  对舰导弹:2座4联装“鱼叉”发射装置,射程130公里,0.9马赫
  反潜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备弹16枚,和“标准”导弹混装
  鱼雷:2座三联装324毫米Mk-32 14型鱼雷发射管(发射MK-46-5型鱼雷,射程11公里或者MK-50鱼雷)
  火炮:2座127毫米全自动炮,射程32公里,射速20发/分
  2座20毫米6管“火神密集阵”(Vulcan Phalanx)近防炮
  声纳:SQR-19拖曳声纳,SQS-53A舰首声纳
  反潜直升机:2架SH-2F“海妖”或SH-60B
  电子战:SLQ-32(V)2系统,4座6管干扰火箭
  (仁宇老沈)
新 闻 查 询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台湾舰船工业发展如何?- 百度派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 prevData.uname }}
:{{ prevData.content }}
{{ mainData.uname }}
:{{ mainData.content }}
0 || contentType !== 1" class="separate-line">
:{{ item.content }}
台湾舰船工业发展如何?
问题说明(可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努力实现腹有诗书气自华
  1970年代以前,台湾海军装备多为美国直接购买的旧舰艇,1970年代后期伴随台湾当局提出“国舰国造”的方针,在极力引进舰船技术的同时,立主岛内设计自建舰艇,台湾舰船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
  1970年代以前,台湾海军装备多为美国直接购买的旧舰艇,1970年代后期伴随台湾当局提出“国舰国造”的方针,在极力引进舰船技术的同时,立主岛内设计自建舰艇,台湾舰船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技术、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其舰艇自研能力提高缓慢。  台湾舰船工业的管理体制与结构体制构成主要是:台湾的舰船科研、采购和生产由“国防部”下属的台湾国际造船公司(CSBC)、海军下属的第一至第五船厂、联合船舶设计发展中心、其他民营厂商和科研院校的研究机构。联合船舶设计发展中心在“经济部”技术处经费支持下,执行船舶设计、技术服务和研究发展,旨在形成舰船工业的自主设计能力,提升舰船工业整体技术水平。  台湾舰船科研机构主要包括联合船舶设计发展中心、中山科学研究院、台湾国际造船的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机构等。其中联合船舶设计发展设计中心是舰艇研发的中坚力量。  目前台湾的大型船厂仅有1家,即台湾国际造船公司,代表台湾造船最高水平,拥有员工5800人(含从业人员2800,外包工3000人)。中型船厂有5家(中信、庆富、丰国、高鼎以及龙德),员工约6000人。小型船厂约76家,其中16家可以造船,其余仅为维修厂。台湾的游艇厂约为36家,以生产FRP游艇为主。船舶设备厂10多家。全台约有船舶工业厂128家,从业人员(含外包工)约为1.8万名。  台湾舰船工业的产品结构主要包括护卫舰、炮舰、导弹艇、运输舰、近岸巡逻舰、补给舰。可维修驱逐舰、护卫舰、坦克登陆舰、巡防炮舰和导弹快艇等各级舰艇。  现阶段,台湾舰船工业的总听情况如下:  (1)具备研发、建造快艇和巡逻艇的能力。如台自行设计建造的12艘500吨“锦江”级导弹快艇,1994年开始交付,目前全部编入现役。30艘180吨大型隐身导弹快艇“光华6号”舰于2011年底全部入役。  (2)不具备自行设计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的能力。台湾的大型水面舰艇还没有1艘是自行设计建造的。“阳”字号舰、“诺克斯”级舰和“基德”级是完全从美国进口;“康定”级是从法国买进船体、技术和材料在台湾组装;“成功级”是依赖美国引进技术在台湾建造(美国“佩里”级的改进型)。  (3)不具备自行设计和建造潜艇的能力。台湾现役4艘潜艇全部由外国购买,性能较差,舰龄偏老,已经达到退役的程度。目前台湾国际造船公司自力维修建造潜艇虽无技术上的问题,但其能力只限于建造(潜艇)船壳,由于潜艇的设计和建造比一般水面舰艇复杂的多,并且台湾潜艇的购买、技术引进之路屡屡受挫,台湾短期尚不具备潜艇的自主设计能力。  (4)舰船自行研制能力有所加强。在近20年,台湾投入大量资金发展船舶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台湾最新型的“迅海”隐身舰,自主研发成分较高,具备较好的隐身性能,机动性,配备“雄风3”型反舰导弹,是当前台湾船舶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实力的体现。  (5)军民技术互相渗透性增强。台湾当局加强自主性军事科技发展,将军民两用技术,做到寓军于民,削减沉重的军费负担。台湾许多非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校都参与舰船的设计和研发工作。  现阶段台湾舰船工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船舶工业体系不完善、台湾军事技术储备不足,舰艇技术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性较大;船用配套设备的自给率较低,像小型采油机和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机等仍需要从国外进口;舰船建造成本逐年攀升,舰船工业面临日益萎缩的危机。  研发、引进与生产能力  台湾舰船工业采用的是舰艇购买和自主研发并进的发展方式。台湾舰船工业具备相对完善的科研体制,但舰艇研发能力不足,舰载武器装备大量依赖进口。  舰船研发能力  台湾舰船工业的科技发展是从1969年开始的。台湾当局认为,台湾是一个“经济孤岛”,所以必须重视造船业,“国轮国造”的实施必须是以自身的科技实力为基础。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台湾在开发和设计大型民船方面很有特色,但台湾的舰船科技水平仍落后与建造水平,军船的设计与配套设备尤为落后。  台湾主要舰船科技机构:  联合船舶设计发展中心  目前台湾最主要的船舶研发设计中心。中心下设商船、舰艇、海洋开发设施、技术服务、节能技术、计算中心、舾装设计、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和资料室等部门,主要工作是从事高性能船舶设计、研发及资讯整合,并发展海洋工程技术。  设计中心共有设计人员171人(2010年12月),其中博士4人、硕士75人,占总人数46%,具学士学位的占41%,其中造船专业研究人员89人(博士3人、硕士50人,学士36人)。该中心已完成74型新船舶的设计。台湾相关船厂使用该中心的设计共建造239艘船舶,合计603万载重吨。其中比较成功的有842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以及626000立方尺冷冻冷藏船(总吨位1.4万吨)等船型,均获英国皇家造船工程学会年杰出船型称号。设计中心在游艇技术也有一定的特色。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船型开发、螺旋桨设计、艉隧道优化、艉轴架优化和通风系统优化、低振动低噪声技术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果。设计中心历年开发的16种游艇船型转移给35个厂家后,已建造了344艘游艇。设计中心在开发高性能螺旋桨以及船舶减摇装置系统研发上也取得实质性的应用成果。  在舰艇设计方面,中心建有一个长约350米的船模试验水池。曾经进行过500吨级“锦江”级巡逻舰、9300吨级“武夷”号补给舰的研发,同时还为台湾海巡署研制了第一、二代100吨级巡逻艇以及500吨级“台北”号巡逻船。  中山科学研究院  该院建立于1969年,隶属于台湾“国防部”。中山科学研究院有6大研究所和4个中心。分别是航空研究所、导弹火箭研究所、资讯通信研究所、化学研究所、材料光电研究所和电子系统研究所;以及系统发展中心、系统维护中心、系统制造中心和资讯管理中心。作为台湾军事科研重镇,台湾“中科院”聚集了岛内大量科技精英,2010年有科研人员6300人,技术人员8500人,其中军事研究人员占三分之一。  该研究院在舰艇以及其装备的科研工作方面成就:在1970年代曾研发建造30艘272型登陆艇、1艘坦克登陆舰、1977年据以色列的“德沃拉”级导弹快艇的设计,首次研制出“海鸥级”导弹快艇,后又经多次改进;参与了“武夷”号补给舰以及“云峰”号新型快速运输舰的研制。中心参与了台湾导弹驱逐舰的现代化改进工作,包括装备美制500-MD型反潜直升机,研发“雄风”系列导弹,换装“雄风”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和增装新型电子设备。台湾引进美国“佩里”级护卫舰的改进型(“成功”级),就是由该中心与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共同承担。同时该中心还进行隐形导弹快艇的研发和设计。  在船载装备方面,研制了新型水雷、鱼雷、反舰导弹等武器。仿制以色列“迦伯列”舰舰导弹研制生产出台湾第一代反舰导弹“雄风1”型,射程36千米,后陆续研制出“雄风2”型和“雄风3”反舰导弹。此外还有研发电子系统。  台湾国际船舶公司下属科研机构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本身拥有相应的研发机构。这些机构除承担两厂承建船舶的设计生产任务外,还为新船型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进行预研。例如。与台湾成功大学合作进行了滚装船的设计研究;1990年起又建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对LNG船进行设计研究。  1980年代后期,“台船”还根据当局的“国轮国造”的政策,配合台湾海军对筹建的新一代舰艇进行论证,并自行完成了180吨级大型隐身导弹快艇的设计任务。CAD与CAM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引进国外先进软件的同时。也自行开发了船舶设计与生产及管理方面的若干应用软件。  高等院校与船舶科研机构  台湾一些高等院校中不仅有船舶工程专业,也从事科研工作。台湾大学、成功大学和台湾海洋大学均设置造船系。台大和成大都有拖曳水池可进行船舶阻力与推进的模式试验。台湾大学还设有船工研究所,该所有一座船模试验水池(长150m),可对一般船型进行船模试验。该所研究范围包括船型、推进器、波浪、结构强度、应力分布、螺旋桨、水中运动体、船舶振动、机械噪声、空泡等。位于基隆的台湾海洋大学还设有比较先进的大型空泡水洞实验室和船舶振动试验设备。此外,建国科技大学和高雄科技大学等职业院校还专门培养与造船生产工艺相关的职业技术人才。交通大学设有交通运输研究所,中正理工学院设有兵器系统研究中心,他们都参与舰艇的研发工作。  基隆海洋大学“系统工程暨造船学系”拥有流体动力暨水下噪声研究中心。该中心拥有大型空泡水洞与中型空泡水洞各一座。大型空泡水洞耗资4亿新台币,经历8年的规划与建设完成,2002年开始投入使用。这个水洞是一个高速且可调整压力的大水洞,可进行鱼雷性能测试,水下兵器的研发,包括潜艇流体动力与水下噪声研究与测试。该系的中型水洞在提升螺旋桨性能方面贡献突出。  船舶技术引进能力  由于台湾固有的军事科研力量及军事技术储备相对薄弱,台湾舰船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西方舰船技术的引进,尤其是以整舰购买的方式居多,部分舰艇获得许可证后在岛内建造。从1970年代后期,台湾开始更换较大吨位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驱逐舰平均吨位约为2200吨,护卫舰平均吨位约为1500吨,并开始大规模改进其舰载武器系统。1980年代末期,为满足台湾行动战略方针的需求,台湾海军开始“第二代兵力整建”,1990年代开始,伴随“光华”计划的实施,台湾舰船工业的技术引进更加突出。  台湾舰船多采用整舰购买,极少数按许可证建造。此举可以有效缩短所需舰艇的入役时间,又可以最大程度的获得现有舰船技术。例如:台湾为提升防空、反舰、反潜能力直接从美国购买的“基德级”驱逐舰,从法国直接购买的6艘“拉法耶特”级护卫舰,获得美国“佩里”级护卫舰生产许可证,在台湾国际造船公司高雄船厂建造“成功”级护卫舰,由荷兰引进“海龙”级潜艇。  船用设备及动力装置方面,目前台湾已能生产部分机械设备,像舾装件、轴系、发电机等,但光电设备、电子作战设备、声呐等均需要购买;台湾曾在1960年代与丹麦、日本和德国共同研制船用小型柴油机和大功率船用低速柴油机,但目前建造的快艇大多数采用德国高速柴油机,船舶动力装置依旧没有摆脱西方产品的局面。  船载武器装备方面。台湾电子战装备、舰炮、舰载反潜直升机等均需要进口。“雄风3”型反舰导弹,其核心技术主要来源自美国1970年代研制的“小型冲压试验弹”;引进了P-3C“猎户座”反潜侦察机,来增加反潜和海防巡逻能力;引进美国MK-48型鱼雷,用于对付快速、深潜的核动力潜艇和水面舰艇。  由此可见,台湾为适应和满足于新的防务战略,提升自身舰船工业的能力了,在舰船购买、技术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当巨大。但是由于政治等国际环境因素,台湾舰船技术的引进还是受到极大的制约。台湾舰船工业在技术引进的同时,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舰船工业研发能力提升缓慢。  台湾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高雄和基隆两地,其中高雄是台湾最大的港口,地理环境适宜造船业的发展,因此该地区拥有大量船厂。较大的厂家有: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庆富造船、中信造船、台机船舶厂、丰国造船公司、顺荣造船公司。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是台湾造船业的旗舰企业,拥有员工5800人,其成立的宗旨是“提升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并提供顾客最佳利润及支持国防工业”。该公司拥有两家大型船厂:高雄船厂和基隆船厂。民船包括散货船、集装箱船、  油船、特种船舶、海上平台等。军船包括导弹巡逻艇、导弹快艇、补给舰、快速人员输送舰等各型舰艇。此外船舶修理业务平均每年可修理或是改装船舶达200-250次。  在建造设施方面,基隆船厂拥有船坞3座,13万载重吨2座。船坞275*45*10米;3万载重吨1座,210*26.修船坞2座,1号修船坞210*26.4*12.4米;2号修船坞270*45*11.5米。1600米码头,均配有起重机和公用系统。土地面积311534平方米,建筑面积96063平方米,装配场地总面积35000平方米,储放厂总面积90000平方米。  高雄船厂拥有:1座百万吨级船坞,950*92*14米,配备有350吨级大型龙门吊。运用中间坞门可以将该船坞隔为三段。各段长度为180米、390米、380米,龙门吊2座,跨越百万吨船坞和大合拢区,每座起重能力为350吨。10万吨修船坞1座,275*45*12米,配有各型先进修船设备。码头共长1800米,平均水深10米,均配有旋臂起重机和公用系统。  该厂建造的主要舰艇有满载排水量4104吨的“成功”级护卫舰,“龙江”级巡逻舰、“锦江”级导弹快艇、“海鸥”级导弹快艇、“武夷”号补给舰和人员输送舰。  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造船成立于1985年,位于高雄市旗津船厂区。该公司含中信、新高、林盛、新天二、新船和顺荣6个厂区,船厂总占地面积130180平方米。船厂可生产50吨全铝快艇到5万吨钢质船舶。其中新高厂是中信集团组装重点厂,设有5万吨级船坞、5000吨级船台、配备100吨级可回转工作起重机两台、50吨龙门吊2座。高鼎厂是台湾最大的钢铝快艇制造厂,设有12000平方米的室内游艇组装车间,可同时承建70米游艇4艘。5000吨级维修船坞(81*30米)、3000吨级船台1座,750吨级船台1座。新船厂即为集团生产高精度零件的成品、半成品,也为外界生产机械设备。  该船厂玻璃钢、钢质和铝质船体为主,以维修穿体内、外板、舾装及上架工程为辅;新船厂为维修船舶、电机以及辅机装备为主。目前为止,中信造船已建造船舶289艘,其中包括巡逻舰25艘、渔船201艘、交通船18艘、货船4艘、游艇3艘、快艇4艘。在舰船建造方面,中信船厂主要承建450吨至2000吨舰艇和特殊舰艇,如2000吨级“台南”舰(CG126)、1000吨的巡逻舰、“行政院”海洋巡防总局720吨级巡逻舰,500吨级“台北”舰(CG116)、500吨级“金门”级巡逻舰(CG123)、500吨级“南投”号巡逻舰(CG122)、500吨级“连江”级巡逻舰(CG125)、100吨级警用巡逻艇。  台湾舰船配套能力  台湾舰船工业配套设备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也取得较大进步,但是主要舰船配套装备仍长期需要进口,舰船配套能力较差。  台湾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注重船用配套设备的开发,引进的苏尔寿柴油机主要提供给台湾国际造船公司使用。在低速柴油机生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在船用高速机制造方面,台湾尚未完全改变依赖进口的局面。如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建造的快艇,其动力装置多是来自德国MTU公司的高速机。除大型船用柴油机外,台湾目前已能生产部分机械设备,如多种舾装件、各种轴系和电动液压锚机。  台湾水面舰船建造能力一般,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尚不能自主建造。近来年,台湾大型、先进舰艇建造基本停滞,并没有很多亮点。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周期约为3年,建造(如满载排水量4100载重吨的“成功”级护卫舰),小型导弹快艇研发周期为3年,建造周期为1.5年。各阶段台湾舰艇制造情况如下:  年代,台湾国际造船高雄船厂自行建造了50艘“海鸥”级导弹快艇,该型艇是中山科学研究院仿照以色列“德沃拉”级导弹快艇设计。改级艇采用铝合金艇身,满载排水量仅47吨,抗风能力严重不足,除“雄风1”型导弹外,其他舰载装备均从国外引进。  1980年代,在美国的技术支持下,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建造了满载排水量达到17000吨的“武夷”号补给舰。该舰于1989年4月下水,可以载2架S-70C(M)反潜直升机,是台湾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吨位军舰。  1990年代,台湾仿照美国“佩里”级护卫舰由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建造了7艘“成功”级护卫舰。“成功级”采用比“佩里”级稍厚的钢质舰壳,主甲板以上则采用铝质结构。该舰上只有“雄风2”型导弹是自行研制,其余舰载设备均为由外国购买。中山科学研究院在美国的帮助下负责舰上战斗系统的整合,总体性能优越,具备一定的防空、反舰、反潜能力,战术性能和技术水平达到19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台湾在1990年代自行设计,建造12艘“锦江”级导弹快艇,每艘舰可配备4枚“雄风1”型导弹。台湾在2002年自行研制成功的“光华6号”导弹艇,除可携带4枚“雄风2”型导弹外,还具备一定的隐身功能。  台湾最新型“迅海”隐身舰,自主研发成分较高,是当前台湾舰船工业发展方向和实力的具体体现。该舰主要特点是集隐身、高速于强大的反舰火力于一身。舰长可能超过40米,舰宽约20米,标准排水量500吨,满载排水量600吨左右,采用先进的双体隐身设计;动力方面,“迅海”舰将沿用台军现役“锦江”级巡逻舰的同类柴油机以及喷水推进系统,最高航速超过38节,具有操作灵活、行驶噪音低等优点;火力方面,安装“密集阵”近防炮和“雄风2”、“雄风3”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此外,预计该舰的电子设备和作战系统安装台自主研发的舰用“大成”系统,“海镖”分系统和NGPS船舶回声定位系统等,代表了台舰船工业的最高水平。  此外台军正大力发展反航母武器,“雄风3”型超音速反舰导弹是其成果之一,“雄风3”型反舰导弹1996年进入研制程序,1998年完成首飞,是中山科学研究院(CSIST)继“雄风2”型导弹之后,最新研发成功的反舰导弹。“雄风3”型导弹两侧捆绑助推火箭,总重达1000千克,单头载荷226.8千克,最大射程300千米,攻击大型海上目标命中率可达85%。  潜艇  台湾水下装备建造能力极弱,目前尚不能自主研发建造潜艇。现役4艘潜艇均从外国购买,其中2艘已经十分陈旧,无法担当正常的水下作战任务。多年来台湾海军一直谋求潜艇采购,或是获得技术、零部件支持后在岛内建造。但是出于各种政治因素的考虑,各国对台湾发展潜艇均未做出实质性的帮助。2012年初,台湾海军提出从美国以外国家购买8艘新型潜艇,恢复搁置十年的潜艇采购计划。  台湾当局从未放弃自行研制潜艇。台湾已研制出TY潜艇专用钢,台湾国际造船公司也正在进行潜艇艇体设计和建造工业的研究。不过以台湾舰船工艺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水平,依靠自身力量建造潜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此之外,水下舰载武器同样依赖进口,如美国近期披露的未来十年台湾将投入8.6亿美元购买美国先进鱼雷MK54/MK48鱼雷。但是,不论台湾当局是自研还是采购来满足潜艇的需求,短期内都难以实现。(幂谈天下,张幂)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台湾舰船工业发展如何?
,才能进行回答
一个问题只能回答一次,请&nbsp点击此处&nbsp查看你的答案
3人关注了此问题基德号驱逐舰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基德号驱逐舰
这艘最新服役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舰名以荣誉勋章获得者艾萨克·坎贝尔·基德少将的名字命名,他是二战中第一位牺牲的指挥官。
基德号驱逐舰基本情况
名字:“”号
级别:“阿利·伯克”级
舷号: DDG100
下水地点:
人员编制:380人
总长:511英尺
水线宽:59英尺
吃水:32英尺
航速:30节
指挥官:理查德·托马斯中校
1941年12月,基德将军担任第一战列舰分队指挥官的职务。同时,基德将军也是亲历了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美国海军高级官员。当时基德将军在旗舰“”号的舰桥上指挥战舰对敌机展开反击,直至“亚利桑那州”号的弹药库被敌机击中而沉没。由于基德将军的英勇行为,使得他在死后被授予荣誉勋章。“基德”级驱逐舰于日在英戈尔斯船厂命名。 里查德·E.托马斯是“基德”号驱逐舰的第一任指挥官,他管辖着手下的约380名军官和士兵,“基德”的母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
基德号驱逐舰内容
基德号驱逐舰作用
“基德”号是第50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这种强大的多功能舰艇能够执行各种使命,如危机响应、制海和力量投送以及支持美军事战略等。&基德&号能够同时进行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装备的攻防武器能够满足21世纪的要求。
基德号驱逐舰同名舰艇
美海军最早以“基德”号命名驱逐舰是年间在役的一艘“”级驱逐舰,该舰现已是一个浮动博物馆。第2艘命名为“基德”号的是“基德”级驱逐舰的首舰,该舰也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舰船系统部建造,曾在年间服役,随后于2004年出售给了。
基德号驱逐舰客串演员
基德号驱逐舰曾出现在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2》一片中,在电影最后的高潮部分,霸天虎想要用金字塔中的
《变形金刚2》剧中基德号轨道炮
武器摧毁太阳的时候,的舰长呼叫基德号驱逐舰前去作战,基德号在关键时刻使用轨道炮击中了霸天虎,阻止了霸天虎的破坏计划。而这一武器目前只是一种概念性武器,现实中的基德号驱逐舰上并没有这一武器。
基德号驱逐舰参与搜寻
美国海军网站报道,美军“基德号”导弹驱逐舰日加入对马航失联的MH370航班的搜寻。
.中国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评价基德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