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八极拳招式八大招名称

八极拳的八大招
八极拳的八大招
八极拳讲究贴身近打,硬攻直取,毫不留情,其招法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核心,有八八六十四手之变化,这里选取八种攻击方法作介绍,以献同道。
“顶”是八极拳六大开之首,其招法简洁实用,攻击性强,倍受重视,八极拳法中有挑顶、阴顶、针顶、反雷顶、窝心顶、提顶、腰顶等技法,这里以挑顶为例作一介绍。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我以先声夺人之势上右步;同时右手照敌面门猛击,紧接着两脚向前闯步,同时右臂屈肘以肘尖为力点挑击敌心窝或下颌。
动作要领:上步时要踏中门而入,所谓“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鬼都难搪”,即向敌两腿之间上步,右拳击面与肘击要快速突然,刚猛暴烈,侧身进击,步型为“四六步”,即前腿四分劲,后腿六分劲。
实战变化:我右手击面时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招,若敌已变化即为虚招,若敌撤步闪过肘顶,继而可用右反背拳砸其面门,同时可用右脚踢其胫骨或反踹其膝关节。
“提”在六大开中亦占有显著位置,“提”即自下向上的发力动作,提气亦为提,八极拳中的提法有:翻提、提贯手(指上肢动作)、蹉提、反蹉提、趟提、扣提、跟提、黑虎提(指下肢动作)。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乘敌不备,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拳脚齐发,以拳豁打敌下颌、心窝或面门,同时以前脚掌踢敌胫骨或膝关节。
动作要领:上手可为虚手引探,也可为实手击之,若敌有防范即为虚,若敌来不及防守即为实,上是明拳,下是暗腿,上下齐发,令敌防不胜防,另外在八极拳谱中有云:“蹉脚寸力不过膝”,也就是说,在技击实战中起脚要在膝关节以下,绝不能高抬,否则有起腿半边空之虑,使敌有机可乘而遭败北。
实战变化:若得手可变化反蹉提重击敌,若敌打开门户破门而入,我则迅速向后跳滑步,借其力运用缩抱、牵羊等技法。
在八极拳法中“挎”与“胯”通,是“六大开”之一,主要多指横向的发力,大部是摔法,在八极拳中有内圈挎、外圈挎、摔挎、崩挎等等。运用“挎”法时多运用上下齐发的合力,这里将内圈挎作一介绍。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乘敌不备,我迅速以左手晃击敌面部,敌必后闪或招架,紧接着我左手刁抓其手臂向下捋带,同时闯步进身,以左脚吃住敌前脚,同时以右肩和右臂自外向里横撞其上体,上下合力将敌摔倒。
动作要领:八极拳在技击实战中讲究:“上打云捋带点提,中打挨膀挤靠实,下打吃根埋根摔”,运用挎法时下肢要吃根埋根,即用腿锁住其前腿,上身要贴紧对方,挨膀挤靠,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八极拳贴身近打的威力,在内圈挎的运用中上下要形成两个相对横向的力,也就是物理学中通常所讲的杠杆力,将敌打翻在地。实战变化:若敌前腿抽出,我则继而用右腿趟扫其后腿;同时左手自外向里横打其上体,右手顺势抓住敌衣襟向下捋拽,形成三盘合力,若敌打开门户,发挥进攻,我可右转身,同时两脚向后跳滑步,左肩前靠成闭肘化解来势。
炮锤实为八极拳“六大开”中的单,所谓单,即单不为双,一手横、竖、起、落或两手吞吐互换皆为单。在八极拳技击中十分注视单的运用,使用炮锤时多以连环为主,这里介绍“三把手”技法之一:三炮锤。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我乘敌不备,右手照敌面门虚晃一拳,刹间左拳和右拳连击其面门。
动作要领:第一拳可为虚手引探,也可为实手击打,三拳一发犹如连珠,不给敌留有喘息之机。
实战变化:三拳连击可上中下三盘连击,在用拳击打时可配合向前的跳滑步,也可以配合腿法。
五、黑虎提
黑虎提是“六大开”之“提”法中一个典型技法,因其狠辣,故不遇歹人勿用此招。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我先用右掌虚晃敌面,其必后闪或招架,我则以猛虎扑食之势以两手抓其发或搂抱其后背向怀中下方捋按;同时猛提右膝,撞击其面门、心窝或裆部。
动作要领:右拳虚晃敌面时若其来不及招架可变实手击之,在进攻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保护,防止敌出招击中,在提膝撞击时上下要形成合力,犹如炸雷。
实战变化:当我提膝顶撞时,若其挣脱后撤,可变弹踢或反踹击之,也可近身使用摔法。
六、头顶(撞钟)
八极拳法在技击实战时,注重全身各部位的运用,“头、肩、肘、手、胯、膝、足、臀”皆可成为攻击的武器,头顶是这八个部位击打方法之一,是“顶”的一个典型动作。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乘敌不备我突然俯身进步,以头猛撞其心窝或面门。
动作要领:用此技时要有相当的把握,要快速突发,全身全力,动作时,两臂屈提护住门户,以免敌攻而束手无策。
实战变化:可继而用膝顶撞其裆、腹部。
七、臀打(仙人大坐)
臀打主要有后撞、下坐等,运用巧妙亦可一招致敌,这里介绍仙人大坐一法。
实战说明:设敌在我后方近身,我则乘其欲发招攻击的一刹那,先发制人,躬身退步使敌前腿露于我两腿之间,紧接着我用两手抓住其脚腕或裤角向上猛搬;同时我重心下移用臀部坐击其大腿或膝关节,形成上下的合力,猛力将敌坐跌在地。
动作要领:退步近身要快,掏腿上搬与下坐要突然猛烈。
实战变化:若敌察觉无法施此技时,可用脚后跟踢其裆部,若敌自后搂抱住我上体,我可用两肘向后顶击其两肋,亦可用头后撞其面门或用脚跺踏其足面。
胯为人体的中节,在技击实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在八极拳法中肩撞胯打技法比较多见,为“六大开”的胯法之一。
实战说明:敌我对峙,我先以左手晃击敌面部,当其作出反应之后,我迅速垫右步,以左胯崩击其大腿部,两手护于体前,使敌失去平衡。
动作要领:崩胯时要借助右脚蹬地的反作用力,动作时可发“哼”、“哈”二音以助拳威。
实战变化:若崩胯奏效,敌已失去重心,我紧接着左腿锁住其前腿;同时左肩和左臂自内向外横打其上体,使其仰跌,若敌后撤可用左反背拳砸其面门或垫步用左脚踹击其前腿膝关节。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Copyright@2013霍氏八极拳八大招-运动健身视频-搜狐视频
霍氏八极拳八大招
<span class="c-black" data-rss-fanscount=" 人订阅
视频介绍:
作者偷懒呢,还没有添加视频介绍
推荐出品人
运动健身热播榜解读开门八极拳之“八大招”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来源:-&&查看:1331到目前公诸于世的已有6家之说。
  1.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
  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
  迎风朝阳手,左右硬开门。
  黄莺双抱掌,立地通天炮。
  2.阎王甩手,猛虎爬行。
  狮子张口,霸王硬折缰。
  爆打截法,行门豁锤。
  开门提手,童子拜佛。
  3.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
  野马奔槽,白蛇吐信。
  外把桩,飘沙腿。
  黄莺咔索,硬插手。
  4.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
  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缰。
  迎风朝阳手,左右硬开门。
  黄莺双抱爪,立地通天炮。
  5.霸王请客,二郎捆人。
  霸王项门,阎王三点手。
  金刚伏虎,旱地撑船。
  白蛇吐信,顺手拨簧。
  6.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
  左右硬开门,霸王硬折缰。
  迎门三不顾。迎风朝阳手。
  黄莺双抱手,立地通天炮。
  见之于世的就上述六种,因本人视野不旷,见闻有限,有遗漏不可避免,望智者提出补充或指正。
  仅就上述六种说法,明眼人已经看出端倪。智者更会分析出其中的原由。
  六种说法中有的“招”是相同名称,有的“招”根本不同,有的“招”称谓大体相同。而字有多有少,其内涵也就不同了;有的把“桩”也放在其中。难道说“桩”也为一“大招”?
  虽不是千姿百态,但通过六种称谓的对照,已经是二十七大招了。而且“八大招”之中的“黄莺双抱掌”有三种说法相同,但其中是“一掌”“两爪”:“掌”指手心;而“爪”是指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这里用字太草率了。是谁用错,自己解决吧,不必争论。
  六种说法中的“八大招”,相同者“阎王三点手”为五家;“猛虎硬爬山”为四家;“迎门三不顾”为三家;“霸王硬折缰”为四家;“迎风朝阳手”为三家;“左右硬开门”为三家;“黄莺双抱拳(爪)”为三家;“立地通天炮”为三家。
  “八大招”中没有一大招为六家共同认可的。仅“阎王三点手”为五家认可,也算是多数了。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正如小品大家赵本山先生常谈的“乱了,乱了”,再重新来吧!到底哪一个是真的,又应以哪一个为准,哪一个是祖师“癞”“癖”或吴钟所传呢,是否有阵势的历史记录?有人说:“自己有秘谱”,时至今日已经“乱了”,尚不以正视昕,等待何时!否则一是不负责任是罪过,二是如果没有,就不要再蒙人了!
  如果有祖师留下来的最好,可供后来者研习;如果不是祖师所留,是后来的先贤自己做了经验总结所留,也是可贵的,后人不能小视,更不能丢弃,应当结合自己的修炼而努力参悟。现在不是已经有某些支派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增加了“八大招”的内容了吗,无可厚非。
  但为了补自己的“不足”、“不会”而随意添加,为了对外人“好说”、“好讲”,这就没有必要了吧!
  八极拳的“八大招”说到此,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探讨一番。一是“祖传”的问题,二是“绝招”、“绝技”问题。
  一、关于“祖传”问题
  首先,不要迷信“祖传”。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类早已由冷兵器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科学在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继承先贤而又不能泥古,才能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有种风气,说起武术来就认为“祖传”更为荣耀,宣示自己。“传统”者指历代先祖所传也。以“祖传”为荣,招摇过市;以“祖传”、“秘谱”、“秘籍”、“秘招”、“绝技”等等抬高自己,以增价码,不好吧!还是本分一点好,事实求是好。
  且不说“祖传”真与假,单就“真”而言,一有优劣,二有传误之实。优劣通过实践一搏便知。如果传误,当不好辨之。谚语有:“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傅钻地狱,徒弟跟着拱。”因为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传承,几代人或十几代、几十代人的传授,到底在哪个不孝子孙手中传误的,往往弄不明白,讲不清楚。不过按唯物辩证法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衡量一下,不管在哪一代传误,鉴别一下就知道了。当今社会是讲“实绩”的,是搏击实绩,不是表演实绩;是游艺讲演实绩,不是玩文字游戏实绩。
  切不可对“祖传”过于执着和迷信,当心误人误己。曾有人讲飞虎拳是东周列国时期的黄飞虎说传。当我问他有何历史根据时,他无言以对。如此看来,则是把拳术或“大招”、“绝技”说得越古越好,越玄妙越神秘越好,那么就是说只有秦始皇的奶奶时期的拳术之“大招”、“绝技”才是好的。殊不知,他忽视了一个根本的哲学原理,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任何事物都是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是与时俱进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前人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再创辉煌。否则只有固步自封,沾沾自喜,有什么值得炫耀呢?更不要“迷信”和过于执着。
  二、关于“绝招”、“绝技”问题
  “绝招”、“绝技”仅能是个例,属个性,而没有普遍性。
  固定的死板的教条式的“绝招”、“绝技”是没有的。凡是以这一招那一技、这一拳那一腿、这一趟拳那一路拳或机械地称为“绝技绝招”、“传统”者,多是没有弄明白“绝”字的真实涵义,误解了。
  有甚者,大言不惭,把某技某招某路拳机械地称为“祖传”,神乎其神地要求决不能轻易外显,更不外传。其实,这是唬人的把戏。说穿了,与无知者相比,也就半斤八两。
  绝招、绝技,主旨“绝”在功上。这个“功”应当是综合之力或劲。劲力神也;“技”为巧,巧在灵妙变化无穷尽也。功与技的结合,在人体运动中,或者说在对阵搏击时,当得机得势,能随遇而发,制敌于完全被动挨打的地位,为死地也。
  这种随遇而发的“招”和“技”,并置人于死地的可称为神功绝技或叫绝招。
  大凡练武之人,不管哪一门派,个人均有自己的“功”与“技”。可以肯定地说,它们的“功”与“技”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功深力笃,而技招娴熟,功超常,技招已能随遇而变,随意而演;有的可能稍逊;有的可能很差,甚至在功与技上刚刚起步。
  再者,虽然都学习了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拳械,同是一师之徒,但对师传的招法技巧在掌握理解和运用上绝不相同。何况对阵搏击时,所面对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在激烈而残酷厮杀中,可以说诡诈而又奇狡,瞬息万变,均要根据实际的动静之态势门户而随遇变转,才能置人于死地,当为“神功绝技”。而后者,运用起来,可能是处处被动挨打。就是得机得势,也是枉然。所以说固定的教条式的“祖传绝招绝技”对后来人讲是没有的,只能因人而言,因功与技而语。
  历史上有那么多名人侠士,用了那么多“绝招”、“绝技”,有几多重复使用的呢?如八极拳先贤丁发祥曾用“仙人摘瓜”一招,把外国大力士的头给拧下来了;李书文用掌拍俩侠士,将一个人头拍进胸腔中,将另一位中央国术馆的佼佼者打出跌倒在废弃的锅灶之内;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半步崩拳将一武士打死。对于上述几位先贤来说,用的就是“神功绝技”,可后来人又有哪一位重复使用过他们的绝招呢?
  因场合不同,对阵的对象不同,就是同一位侠士,同一位名人,所用招与技,也不一定相同,否则易被人识破。
  “绝招”、“绝技”,如果说有的话,只能从小说家那里得到重复和演绎。可以几次、十几次的重复。但多了,误人子弟就更深了。所以聪明的小说大家的著作也尽量避免重复,尽量多开发一些新的“绝功绝技”,才能吸引广大读者。
  如果说“绝招”、“绝技”有的话。前面已经提到了。从性质上讲,也是代表个性,即特殊性,并非带有普遍性。因为“一招”“一技”的绝,在他师爷那里是,但在老师那里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到他这一代是否还是“绝”呢?就不一定了。所以说,并非人人拿过来使用都会成为神功绝技的。
  神功绝技是有条件的:一是人体本身的素质,二是武功的修为和参悟的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功德深厚与否,四是技巧灵变如何,五是实践经验如何。上述五个条件,对每一个习武者来讲,绝对是不一样的。说“祖传”、“师承”的绝功神技是不现实的。有“绝技”不一定有真功,有真功者才能有绝技也。
  如何看待“八大招”,只有依人而论了,自己认同选择好了,不必争得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招聘武术八极拳教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