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团到三连多少省道224 47公里500米

新疆兵团224团强化三支队伍 助推科学发展水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团场要闻
新疆兵团224团强化三支队伍 助推科学发展水平
中广网&&&&10-06-13 11:51
&&&&中广网乌鲁木齐6月13日消息(通讯员鲁成帆) 6月12日,笔者从新疆兵团十四师二二四团政工办获悉,该团近几年来着力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为团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是基础。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坚持培训、政审、公示程序,注重从一线职工、青年、妇女和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鼓励团支部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团场每年举办一期入党积极培训班,并通过上党课、观看现代远程和电化教育、开展集中培训、印发《党员干部学习资料》等形式,深化党员经常性教育。近两年来,全团共发展党员24名,共有申请入党78人,其中列为入党积极分子36名,发展对象23名。
&&& 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保障。坚持实施“科技兴团、人才强团”战略,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机制,采用公开招聘一批、学院引进一批、本团培养一批等方式,把政治上可靠、思想上先进、学习上积极、工作上有本事的优秀人才,培养选拔到干部岗位上来,给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创造舞台。年,通过采取“民主推荐”、“差额推荐”、“公推公选”、民主选举等方式,共选拔各类干部41名,对基层主要领导和机关部门领导的任职均采取党委委员票决制。为使干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该团党委出台了《干部管理办法》,强化了约束机制。2010年,加大了对基层单位的综合素质培训力度,坚持干部“一周一学”,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干部党员对各项政策的知晓率。近年来,224团共举办干部培训班17期,参加培训人数690余人次,选派干部外出培训120余人次。党员电教和远教工作的开展,促使团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水平。
&&&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根本。兵团屯垦戍边的基石在团场,团场基础在连队,连队的主体是职工。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使命所系,是兵团“三大作用”崇高职责所需。按照兵团党委提出 “建设新型职工队伍”新要求,坚持做到职工“一月一讲”制度,努力实现使职工达到“四个转变”(从农村到兵团的转变、从农民到职工的转变、从内地到边疆的转变、从小农经济到集约化经营的转变)和“新三型”(知识型、技能型、军事型)的目标。坚持从新职工思想教育入手,进行专题讲课,切实把各项政策和制度传授到千家万户。全年共举办“科技之冬”、绿色证书、职工思想教育、法律、法规等各类培训30余期,召开现场观摩会20余次,职工参与9000人次。组织职工“一月一讲”学习达127次,发放干部职工学习资料400余本。
&&&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团继续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为实现兵团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广网兵团频道&&&&责编:达晶&&&&&&色硕果如火。9月29日10时,二二四团第三届职工金秋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激越的鼓点,欢快的节拍,醋畅的心情,响彻云空,亘古荒原被歌舞声覆盖。
威风锣鼓队、腰鼓队、高跷队、龙狮队、秧歌队、彩棒队逐个登台献艺,六个连队的六个特色节目的尽情展演,时而激情澎湃,时而莺歌燕舞,时而龙啸狮吼,时而悠远绵长,展现出了二二四团人的昂扬斗志、锐然正气、展现出了二二四团人的成就与实力、希望与未来。
接着,11个单位选送的17个节目,以舞蹈、相声、小品、唢呐、快板、豫剧、合唱、双簧等多种形式表演,欢歌笑语,喜气盈盈。“喜娃闹金秋”、“十月是你的生日”、“踏浪”、“爱我中华”等节目表达了二二四团职工群众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说变化”、“枣市”、“赞皮墨”、“一样不一样”等多彩的节目,突出反映了二二四团在短短四年时间把戈壁铸成绿洲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成就。精彩纷呈的节目、热烈的掌声,将艺术节一次一次推向高潮。
花开千万朵,笑迎八方客。十四师师直党工委书记郑昌伟,工会主席李建力,宣传部副部长郭耀峰,民政局副局长孙小玲,交通局副局长郭继明,女工主任、妇联主席张艳,保密局局长姚秀梅等师机关部门领导出席艺术节。二二四团政委蒙忠战、团长黄然、副团长田成、纪委书记肖安家、副政委陈思英、武装部长陈景平,副团长段延辉等团领导出席艺术节。社会各界群众共计1000多人观看了演出。
(完)(韩雪峰编辑)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华网地方频道: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兵团频道
电话:(   传真:(您(@)目前可用积分:23220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原创]【百姓家史】消失的岁月,不灭的记忆
28778 次点击
21:33:57 发布在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8970.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消失的岁月,不灭的记忆――父母亲追思&&&&(一) &&&&母亲离开父亲和我们四年之后,日,父亲也离开我们到另一个世界和母亲团聚了。日,农历八月十五,父亲八十六岁的生日,我们将父亲的骨灰安放在母亲身旁,他们比邻而居,紧密相连又略有距离,与在人间的情况一样,欢乐与痛苦相伴,热情与冷漠比肩。举案齐眉是一种状态,怒目相向也是一种状态。这不是对他们二人关系的描述,恰恰是父母亲他们共同生活的几十年的社会常态DD就是现在也是如此,我们也是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迎接父亲的,还有三弟。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父亲的亲人、朋友,甚至还有敌人。这些人,很多我们都不认识,但我们感觉得到哪些人是可亲可敬的,哪些人是可憎可恨的,有时,二者又是相间相容。社会就是如此,一个非常复杂的矛盾体。因此,在以下的叙述中有不清晰或模糊地方,并非是我思路不清,恰恰是这个世界太复杂,使人捉摸不定,无法以明晰的语言来描述、界定。&&&&& &&&&&关于父母亲的文字绝大部分在2007年就完成了。那时,父亲已经丧失了语言表述能力。大概在两三年以前,我意识到父亲在人世间的日子总是有限的,我曾希望抽时间听听父亲比较系统地谈谈他的过去,但都以时间还多,自己又太忙而拖下来了。2005年,父亲住过两次院,出院后恢复还不错,但已经显示了脑梗塞的一些症状。2007年上半年再次住院后,情况就更加严重,父亲已经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无法言语,身体状况急剧恶化。2008年初,在冬季快过去的情况下,父亲熬过了春节,已经迎来桃花开放的季节,却因呼吸衰竭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DD因此,父亲的所有人生经历都随他而去,给我们留下了长长的遗憾...... &&&&&去年上半年,我从公司经理办公室负责人的岗位上退下来,不再过问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离开了那种一上班就需要把弦绷得紧紧的状态,心情一下子变得宽松,时间也比较宽裕了,于是,我开始整理父亲的资料,希望能将父母亲的过去的岁月有一个文字记载,也借此回顾了解父母亲他们这一辈的生活经历和心路旅程,体会他们的欣喜和沮丧,体味他们与社会之间微妙的关系,重温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抚育与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爱DD尽管他们从没有用过这个词。 &&&&&在这个过程中,我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最难写的内容,一是对父母亲年轻时的经历不了解,二是对他们的心路历程更缺乏了解。母亲已经走完了73年的人生历程,于2004年离开了我们。她走的突然,平静,洒脱,清爽,就像她在家一样,尽管东西简陋,却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她象预感到自己已到了人生终点,才三月份就要到自己的出身之地桐梓。以往每年她是六月份才去。为了顶替三弟她提前退休后,身体越来越差,越来越不能忍受重庆的酷暑,每年都要到桐梓避暑度夏,这一年,她一去就将自己永远留在了生她养她的土地上。母亲走后,父亲明显衰老,情绪十分低落,一谈起母亲,他就要掉眼泪。母亲的忌日和清明节,他早早地安排好,叮嘱我们扫墓。 &&&&&父亲今年86岁,已进入人生的最后阶段。内脏各个器官还能较为正常运转,但已经无法独立行走,无法自己就餐,大小便不能自主。脑梗塞引起的一系列后遗症都在他身上显现出来。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他虽然意识尚清楚,但表述能力丧失,对人世已很漠然,喜怒哀乐等情绪的表现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有时,他凝视你的眼神会使你心灵震颤,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惭愧、内疚:我们到底对父母亲了解多少呢?我们又报答了多少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家史小贴士』&&&&⊙发表家史文章请注明【百姓家史】,为避免遗漏发帖后留言或&&&&⊙&&&&⊙&&&&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归心似箭]
[北极风雪]
[万里如虎]
[舆论一律]
[新余李建军]
[落笔成剑]
[娱乐八爪猫]
[可怜猫在哀嚎]
[舆论一律]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9:34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2886.gif"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二)&&&&父亲日,旧历的中秋节出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黄河边上一户贫困农户之家。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洛阳,经夏太康迁都,商汤定都;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相袭,共十三个王朝以此为都。孟津,“龙马出于孟河”,伏羲依图画卦,炎帝生息潜亭,仰韶遗墟遍布;武王会盟,叩马而谏,周公营洛,汉魏故城,北邙帝陵,黄河七津,金谷名苑,三彩之乡,花王(姚黄)故里均在。洛阳、孟津的古代历史留下了无数文化遗迹,这些遗迹无时不向人们讲述几千年来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辉煌。但在1922年的孟津,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衰败、破落,就像当时的中原大地一样,动乱频仍,民不聊生。父亲出生的地方在孟津老城东,一个叫徐家村的地方。据父亲村上人说,“父亲的家原住在黄河北边,由于黄河多年泛滥,灾害严重,才搬到黄河南边。从黄河边的老徐家村搬上来到新徐家村,有二十多年了。搬到新徐村几年后才解放。父亲离开家时(1933年,11岁)还在黄河边上住。当时家里很贫穷,很苦,整年没有吃的,就靠烧盐卖了,买点粮食生活。” &&&&&&父亲的父亲叫徐得海,一介贫苦农民。黄河滩上种粮烧盐为生。黄河泛滥季节也到陕西一带帮工。中国有些事情非常奇怪,如果只从书面看,这个世界既美好又神秘。最近,我看《徐氏宗谱》,花了很大功夫才把这本书的头绪搞清楚:父亲的父亲是谁,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又是谁,大概才明白徐氏的起源和我们这一宗徐氏的来历。 &&&&&&据记载,徐氏起沿于古代东夷族的一个分支,又叫徐戎或徐方(据说是伯益的后裔,伯益是皋陶之子,皋陶又是东夷族的首领,是中国传说中好皇帝舜的掌刑法的大官,曾被禹选为继承人,后因早亡而没有登上最高领导的位置),分布在淮河中下游,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地区。徐氏都是伯益儿子若木的后代,若木被夏后氏封于徐,若木之后,又历夏、商、周,一直到公元前512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灭掉了徐国,亡国的徐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才形成了徐姓。西汉时期徐姓分为南、北两支(但现在《宗谱》所记并没有说明我们现在所宗的先祖属于哪一支),迁津始祖徐公 讳 季,自南宋靖康二年(1127年)以前定居孟津至今,至少有880年,传三十多代。但不知什么原因,始祖到孟津传至三十余世,家谱失传。没有办法,后世先祖又始徐公 讳 礼为氏族长门第一世,于今传至二十五世。父亲应该是二十一世,我和三个兄弟是二十二世,当然还有很多伯伯叔叔是二十一世,很多哥哥弟弟也是二十二世。但我们四兄弟中,只有四弟的儿子徐聪列入了《徐氏宗谱》中的二十三世,因为,我们四兄弟中只有四弟生的是儿子,具有承嗣人资格,我、二弟、三弟都是女儿,她们没有资格进入承嗣人行列。 &&&&家谱中,父亲的父亲那一辈及以上辈都称:“公”。一个“公”字,这个最笼统的称呼给予了他们最高的尊敬,这是不分贫穷贵贱,不分聪颖愚昧的。父亲的爷爷称“万一公”,属十九世,其下所列文字为:金铎公嗣族曾孙 配王氏生子三 长得学 次得虎 三次得海。意思是:徐万一是徐金铎承嗣人(徐金铎无子,以本族徐万一为承嗣人。承嗣人者,传宗接代之人也。)生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徐得学,老二叫徐得虎,老三叫徐得海。这个徐得海就是父亲的父亲,我从未见过面的爷爷。“得海公”其下列文字为:万一公子行三配王氏生子五长先进次富财于胞兄二兄承嗣三次进财四次财安五次彦欣。意思是徐得海是徐万一的儿子,排行老三。娶王姓女子为妻,生有五个儿子。老大叫徐先进,老二叫徐富财,徐富财是他二伯徐得虎的承嗣人。老三徐进财,老四叫徐财安,老五叫徐彦欣。宗谱中,从父亲这一世开始就不称“公”了。于是在父亲“徐先进”名下所列文字为:得海公子 行一 曾任重庆无缝钢管厂厂长 配金氏 生子四 长贵冬 次贵生 三次贵平 四次贵春 定居重庆市巴南区土桥。 &&&&&&中国众多宗谱中的列祖列宗们,这些“公”们,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踪迹,这无数的踪迹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有时想一想这事,还总觉有点玄妙,几千年的头绪,居然能够理得清楚。这不得不归功于中国有文字纪录的历史翔实,也不得不感慨几千年来中国文人们在文化传承中所作的巨大贡献。否则,我们从何而来,又将从何而去,还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43:29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2886.gif"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三) &&&&&&&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他上面有个姐姐,下面还有四个兄弟和一个妹妹。虽然家境贫寒,作为长子,爷爷还是送父亲到学校读书。读了两年,家里太穷,实在无法再供他上学,11岁的父亲就离家在孟津城帮一刘姓老板放羊,有一年多,这是只管吃,没有工钱的活路。以后,还是在孟津城,还是帮这个老板当学徒,做面食,有两年左右,尽管有饭吃,但所得甚少。为了挣钱,1936年,父亲第一次离开孟津到洛阳后沟村西新庄学做砖瓦,一直到1938年初当兵离开洛阳。这一次离开家乡,一直到27年后的1963年,父亲才第一次回到家乡,但父亲的爸爸,我从没见过面的爷爷早在1958年就因病去世了。由于父亲离家早,又长期在战乱中流离,没有和家里联系,家里的人和乡亲们都以为他早就不在人世了。 &&&&&&&&1937年的中国,正处于极端危难的时期。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1月,豫北重镇安阳失守,不几日整个豫北全部沦陷。次年,商丘、开封和豫东大片国土也先后沦于敌手。河南地区也成为战争的焦点。在如此动乱的社会环境中,战争的影响决定了人们的一生。 &&&&&&&&在外自谋生计已经四年多的父亲,到了1938年的1月(旧历的腊月间),仅有的两块工钱也被抢,无钱返家过年,流落在洛阳市内。受抗战气氛的影响,当兵抗战是唯一的出路。大概在1938年的1月中旬,父亲到洛阳166师的征兵所,报名参军,成了166师的一名新兵。这对于不到十七岁的父亲来说起码解决了吃饭和住宿问题,再说,能够扛枪抗日保卫国家也是当时的潮流,年轻人的责任。部队的一切对他都是新鲜的。但父亲仅在166师当了八天新兵,他所在的部队就被缴了抢。事后他才得知,166师是杨虎城将军的旧部,西安事变后,杨虎城的西北军受到排挤和整编。缴枪之后,部队开到湖北黄陂县,住在横店车站,改编为第三师补充团。父亲被分到一营三连当勤务兵,因父亲勤快,吃苦耐老,颇得连长邹雄飞信任。不过,对于那时的父亲来说服从命令,一切听长官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1938年3月,部队将要开赴台儿庄抗日。连长邹雄飞派父亲护送他太太到老家西安避乱。到西安后,住在北大街,父亲又成为了连长太太的勤务兵。四月份,部队从台儿庄回来,驻守在湖北孝感县。父亲又护送连长太太从西安回到部队。五月份,部队开到湖北咸宁县,补充团也改为十五团,从武昌开往九江抗日。在九江前线,邹连长开了小差,他的手下,二排排长和三排排长在战斗中牺牲了,一排排长生了病,父亲也受了轻伤,就护送一排长离开了九江。辗转到了湖南株洲连长家里,连长的老婆给了父亲一块钱,叫他再到湖北横店去找连长。路过长沙时,被预备第七师二营五连抓去当兵。因为年纪小,父亲又被分到连部当勤务兵。寻找邹连长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7月初,部队由长沙开到陕西渭南县故师镇。7月底,因武汉吃紧,部队又从陕西开回湖南。在部队到湖北咸宁县贺胜桥时,父亲不堪劳累,开了小差,离开了部队。 &&&&&&&在1938年的上半年里,父亲从河南洛阳到湖北黄陂横店,再到西安,紧接着又从西安返回湖北孝感,再到湖北咸宁。旋即上安徽九江前线,也算见识了战争,见识了死亡和伤病。从九江前线下来又到湖南株洲,到长沙,紧接着又从长沙到陕西渭南,再返回湖北咸宁,在此开了小差。粗略计算,半年之内行程几千公里,那时的交通极其不便,他的行程有时有车,更多的靠步行。兵荒马乱中,一个不满十七岁的少年,如此的颠沛流离,难以想象,开了小差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战争的影响对这个年轻人还仅是开始,苦难仍将伴随着他的岁月。 &&&&&&&&父亲在湖北咸宁贺胜桥离开部队后,在贺胜桥帮人做米粉,干了几天,因积劳成疾,生了病,老板给了两毛钱,父亲就离开了米粉店。离开贺胜桥,父亲原打定主意是讨饭回家,但到了武昌后,病情加重,无力行走躺在一家人家的屋檐下,人事不醒。因当时还穿的是部队发的衣服,被人送到武昌散兵收容站,转送到长沙四十六后方医院。后因病情加重,又被转到衡阳第七重伤医院。1938年9月份,随院到广西桂林的兴坪镇。1939年初,又随医院到广西宜山县德胜镇。在此一直呆到9月份,离开医院,参加黔桂铁路的修建。这时,父亲刚满17岁。 &&&&&&&&父亲在米粉店时生病严重的程度,在一个文字资料中,他说:1938年7月离开预备第七师以后在贺胜桥一家米粉店帮工。只有几天时间就生了重病。当时我住在米粉店的楼上,病情严重到夜晚拉屎拉尿都无力下楼,只好拉在楼上,大小便把楼下的米粉全部弄脏了,为此,老板也不要我了,我就离开了米粉店。 &&&&&&从1938年初到1939年9月份,是父亲进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这一年多的经历是抗战初期一个中国少年在一种混乱无序的底层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抗战初期的国民党军队,还没有从延续十多年的军阀混战中完全正规化。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民党才着手统一抗战期间的党政军的指挥权。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五十一次会议决议通过了《国防最高会议组织条例》。8月20日,国民党政府为领导抗战,成立大本营。其职权为“统率陆海空军,及指导全民求我中华民族之永久生存和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蒋介石任大本营的最高领导。大本营成立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统一国民党军队的指挥权,形成了基本的抗战局面。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和随之的豫东战役都给日军以重创。尽管如此,在当时情况下,部队的武器装备、人员培训以及后勤保障等都是不到位的,部队基层士兵待遇极差,人心不稳,开小差,脱离部队的事经常发生。但战时的救助系统基本建立起来了。不是伤兵救助队的救助,父亲也可能早就离开人世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5:33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2886.gif"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四) &1939年9月,父亲离开伤兵医院,脱离部队,参加黔桂铁路广西段的修建。 &1938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抗战指挥中心转移到西南,急需修筑一条西南大动脉黔桂铁路,与建筑中的湘桂铁路衔接,以取得海外补给和开发西南地区的经济。为此,财政部向美、英和实业界借款投资,由交通部设立黔桂铁路工程局主其事。黔桂铁路从柳州南站起,经柳城、宜山、河池、南丹、独山、都匀、贵定到贵阳,全长608公里,在广西境内302公里,在贵州境内306公里,分别由两省各自征调民工修筑。 &黔桂铁路广西段于日正式开工。先后征调象州、柳江、柳尝、中渡、雒容、三江、宜山、河池、天河、宜北、融县、忻城、罗城、都安、隆山、迁江、那马、思恩、南丹、上林、榴江、来宾、宾阳、武宣25县民工25万多人(含运木、运料民工),每人工期45天。广大筑路民工日夜轮班施工,白天人潮涌动,夜晚火把通明,经历4年,广西段工程全部完成。其中,柳州至河池县六甲180多公里,1941年2月通车。六甲至黔边泗亭120多公里,1943年2月通车。修筑黔桂铁路,广西共征调民工107万人,征购枕木100万根,征用大量田地和房宅,这对一个只有1325万人口的贫穷边省,无疑是作出超越自己承受能力的贡献,这与前方将士浴血苦战、英勇杀敌同样可歌可泣。 &&在贵州,1943年5月通车到独山,1945年8月通车到都匀。 &黔桂铁路是抗战时候中国最大最艰巨的工程之一。父亲从1939年9月-1944年10月的五年中,有四年都是在广西得胜镇的黔桂铁路的第七分段工作。前三年是做土石方,修路基,后两年在养护道班(黔桂铁路第七分队第一道班)维护铁路。其间,月份,抽调到柳州修了两个多月的飞机场,后来又返回在黔桂铁路的十五分段的道班。 &1944年11月,震惊中外的“黔南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沿黔桂铁路、公路由广西进攻独山,企图侵入内陆大西南。11月底,日寇进入独山,烧杀掳抢,无恶不作,对黔桂铁路也进行了严重的破坏。日寇遭到抗日军民的英勇阻击,独山深河桥成为日军不可逾越的屏障,于12月4日狼狈败逃,日军入侵西南腹地的梦想就此破灭。“北有卢沟桥,南有深河桥”载入抗战史册。 黔南事变,在日寇的铁蹄蹂躏下,黔桂铁路受到极大破坏,损失惨重。麻尾、独山车站停放的462型蒸汽机车近20台被烧毁,损失约2000万元。独山北站有3辆客车,其中一辆为民国交通部长侯家源的高级专用公务车,16节车厢全部烧光。这十六节车厢中有一节是慈禧太后的花车,是慈禧为了到奉天谒灵,专门向英国订购的,车内珠宝装饰,豪华无比,也被洗劫一空后烧毁。停放在深河车站装有缝纫机和棉纺织品的三十吨棚车、深河至大坪区间装运锑毫钱币的两辆三十吨棚车,全部被劫,损失不下3000万元……。在此背景下,黔桂铁路的员工也流散了。对于父亲来说,离开铁路就是失业,在当时情况下,父亲也只有随着逃难的人群向贵州方向奔走。 &在疏散的人流中,父亲与一个姓王的工友相遇,他受雇于一个国军少校军官。该军官叫瞿日玉,河南信阳人,是个团长,也是伤兵医院的。通过姓王的介绍,父亲也给瞿团长当了挑夫。瞿团长的行李很多,肩挑也是很费劲的。当时疏散的路线基本上沿着铁路线行走。父亲就用一些废材料做了一辆铁路平车,行李放在平车上,沿铁轨推起走,既快又省力,这样从广西境内进入贵州,过了独山,过了都匀,最后到了贵阳。这时,已经是1945年了。几个月来,父亲风雨兼程,饥寒交迫,又生病又长疮,狼狈不堪。到了贵阳,瞿团长并没有给父亲工钱。他说,给父亲一个排长当,叫父亲到部队去当担架排长。父亲说,在军队里,只当过勤务兵,当排长可能不行,就拒绝了他的“任命”。但不给工钱总要有所补偿。瞿团长就给父亲“写”了一个“军人魂”的本本(“军人魂”就是伤兵的证明),又以个人名义为父亲写了一张准尉排长伤员的介绍信,叫父亲到贵阳兵站报道。这样,父亲就成了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准尉排长”,因伤病到医院治病疗养。 &在贵阳兵站登记后,父亲就被送到九十二陆军医院,仍是和瞿日玉住在一起。当时的九十二陆军医院在贵阳新添寨(离贵阳只有公里)。在新添寨住了三四个月,因该院另有任务,要将原有人员转移。考虑到自己的“伪”准尉排长身份来历蹊跷,瞿日玉和该院的一些人知道,父亲就坚持和瞿日玉分开,转到桐梓116后方医院,瞿日玉则转到安顺去了。至此和瞿日玉分开,再也没见过面。这时是1945年三四月份。 从1939年9月-1944年10月这五年是父亲17-22岁时段,正是进入人生最有朝气、最有力量的青春岁月。尽管这段时间父亲只在九江抗日前线有很短的战斗经历,但黔桂铁路正是为抗战而修建的,包括父亲在内的上百万民众艰苦卓绝的努力,仍是抗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中国几亿老百姓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勇奋战奠定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56:44 &&
太累了,明天再接着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6:26:25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13:23 &&
岁月消逝,记忆不灭。等着下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08:22 &&
子欲养而亲不在,行孝要趁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2:35 &&
很感动,等待下文,已经将这个帖子收藏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02:26 &&
谢谢224,漠P和护花天使的鼓励,也谢谢的叮嘱。下面继续。<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2886.gif"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五) &到了桐梓,这个黔北离四川重庆最近的县城,一直到1950年10月离开桐梓到重庆这一段经历,将会严重影响父亲的人生道路,特别是他的“伪准尉排长”的身份,既是他在1945年-1949间能够保证基本生活来源的渠道,又是他在解放后引起不断误会,不少麻烦,甚至影响他解放后的政治生命和个人发展前途的根源。 &&在桐梓,父亲认识了母亲,共同度过了58年的艰难岁月。现在,父亲仍在,母亲已去,在另一个世界生活了三年多了。愿母亲在那个没有贫穷困苦、没有频繁斗争、没有尔虞我诈的世界里无忧无虑愉快地生活。 &&1945年三四月份转到桐梓116后方医院后,父亲多次随医院搬迁。先是住在沙嘴上水沟万天宫庙内,后又搬到城里西门内周公祀附近的庙内。再后来,又分散居住,父亲就搬到西门外堰塘湾金英武(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家中,在这里与母亲相识。日和母亲结婚。结婚时,父亲不到24岁,母亲只有15岁。 &&母亲是家里的老三。她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其中大姐是湄潭外婆(外公的第一个老婆,姓李,一般也叫她李家外婆)生的,二姐比母亲大一到两岁。母亲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大舅、三舅和六姨荨 &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经历比较复杂。 &外公的父亲叫金作猷,据说是个比较有来头的人,民初时期是个有等级的官员。他的情况我也不清楚。1960年我在堰塘湾读书时,曾在外公家里看到一些照片,其中有几张照片上的人穿的是清朝的官服。当时外公曾给我讲过这人是什么人,什么级别的官。这些东西对当时只有11岁的我来说太复杂了,当时我就没有搞清楚这些关系,现在更记不起了。由于家境较好,外公受过比较严格的老式教育。大概在外公二十来岁的时候(大约是1920年左右),外公随他的一个表兄黄西成在贵州大方县任职(大方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属毕节地区,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有人口近百万,是贵州省贫困地区之一。大方县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彝族、苗族、白族、布依族、蒙古族、仡佬族、满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的这个表兄是当时大方县的县长。外公具体在县里任什么职务,据湄潭外婆说是任收发,估计应是与文字有关的职务。外公与湄潭外婆就是在大方县相识相爱结婚,两人感情不错,在当时也算自由婚姻了。时间是1923年,那时湄潭外婆15岁。湄潭外婆叫李容清,就是大方县的人,她与外公在一起生活了不到五年时间,有一个女孩,叫金祖珍,也就是我的大姨妈。 &&由于外公的父亲对这门婚姻不满意,外公和湄潭外婆就被迫离婚了,时间在1928年左右。外公是一个非常内向,脾气极好的人,但对父亲对其婚事的干预,曾以跳冬水田表明态度,极力抗争。但那时令狐外婆的家庭背景和令狐外婆强烈的个性占了上风(据称,令狐外婆的舅舅是当时贵州省财政厅的领导,是贵州省一个很有权势的人物。令狐外婆在这场婚姻争执中,态度强硬,要求居大),湄潭外婆也就被迫离开了。估计,外公与令狐外婆,母亲的妈妈结婚,也就在年间。 &&湄潭外婆在母亲的兄弟姐妹中叫李家外婆。她和外公离婚后,到遵义帮人,被介绍给一个叫金济康的结婚,金济康是湄潭人,他和李家外婆结婚后,就回到了湄潭,李家外婆也就一直在湄潭生活。李家外婆和金济康生有一个女孩,叫金曹菊,后来嫁到贵阳。金济康是个行医之人,走南闯北,常年不在家。解放后,大概是1953年,金济康在四川古蔺一带行医,和李家外婆的关系就疏远了,李家外婆独自一人生活,一直到1970年逝世。 李家外婆是个极为聪慧、美丽、能干的人。桐梓老一辈亲戚都说她富态、有风度、会打扮,象宋庆龄。在湄潭期间以小生意和开饮食店为生,在当时还算比较富裕。李家外婆口厉心慈,许多小辈都得到她的抚育和爱护。金济康在娶李家外婆之前还有一个老婆,这个老婆生有三个儿子,也都是在她的抚养下长大。李家外婆离开外公,几年之后,她与外公所生的女儿,母亲的姐姐,我的大姨妈也到了湄潭。 &&大姨妈是一个非常苦命的人。她1943年离开桐梓到湄潭和李家外婆生活。后来不顾李家外婆的反对,嫁给了也是伤兵医院的大姨爹。解放后,他们回到大姨爹的老家四川永川清风乡。由于大姨爹家解放后土改时被划为地主成分,他们回到永川后就成了专政对象,生活极为艰难。我曾在自然灾害时期到永川去过,呆的时间很短,四弟也在那儿呆过,时间长一些。我在永川时,大姨爹病已经很严重了,缺少食物,缺乏营养,缺医少药,这对一个病人来说,就是死路一条。大姨爹好像就在自然灾害末期去世的,大姨妈也因操劳过度,在 年因病去世,年仅  岁。 &&父亲、母亲和我都与湄潭有一定关系,我也曾在1965年独自一人从桐梓到湄潭去过,对李家外婆和湄潭至今还有很好的印象。 外公从大方县返回桐梓后,曾在民国二十七年到民国三十年(1938年-1931年)任桐梓县官渡乡一保保长,后又任官渡乡的副乡长,时间也有二三年。1941左右,又在红园乡任过民政干事。外公的父亲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又在政府任职,在年间购置了一些土地,大概有五六十亩,也有一些家产。但他家产之散失,家境之败落既是社会变动引起的,也是外婆因病并成了瘾君子而造成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14:27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2886.gif"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六) &&&&&母亲的妈妈,我的外婆叫令弧容初。我和她有将近一年时间的接触,那是我小学五年级(1960年)在桐梓读书的时候。但那时的外婆已经常年卧床,很少走动。印象中就是一个极消瘦、羸弱的病人,我也曾给她端屎倒尿,没什么语言交流,她态度冷淡、严厉。 &&&&&&&&&&令狐这个姓氏在贵州,特别在桐梓一带是个大姓。其姓氏的来历比较复杂。外婆的家世我一点不了解,书面材料中也很少涉及,当时父亲的入党外调也多以男性为主,很少注意女性的家庭背景。从桐梓的老一辈中了解到外婆的舅舅当时是贵州财政厅的主要领导,是当时贵州的“四大家族”之一(当时贵州军阀周西城就是桐梓人,曾于1926年-1929年任贵州省省长、省主席,其主政期间多用桐梓人,形成当时贵州政军界之桐梓系)。以此背景,外公的父亲强迫外公抛弃李家外婆改娶令狐外婆,就不难理解了。 &&&&&&&&&&关于桐梓令狐姓氏的源流,还颇具传奇色彩。有贵州的网友介绍: &&&&&据史料,令狐复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文王之子毕公高有孙毕万,春秋时期任晋国大夫,生子芒季,芒季生子魏双,即魏武子,是晋国有名的猛将,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晋文公即位后封他为大夫,让他继承魏氏的封邑。魏双有三个儿子:绛、W、颗。魏绛是嫡长子,后来继承魏氏的封邑;魏W和魏颗也都但任晋国大夫。当年魏双有个宠妾叫祖姬,魏双经常外出打仗,每次出征前都有要交待家里人说:“万一我战死,就让祖姬改嫁,别耽误了她的青春。”后来魏双得了重病,临死前却要家人让祖姬殉葬。他死后,小儿子魏颗认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乱时提出的,与他平时的主张不一致,不应该听从,所以坚持让祖姬改嫁了。后来魏颗在同秦军杜回交战中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间。杜回是一员步将,只见他健步如飞,追杀过来。可是他杀到草地中间的时候,忽然步履艰难,几次踉跄欲倒,魏颗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原来草丛中伏着一位老人,正把长长的茅草结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绊索,杜回到了这里,就像陷入了罗网一样。魏颗大喜,赶快驱车冲上前去,捉住杜回,打败了秦军。事后魏颗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祖姬的父亲,因为感谢魏颗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险来助一臂之力。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功劳,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赏给他做封邑。后来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封邑名令狐为姓,形成令狐氏。 &&&&&但山西的令弧氏又如何来到贵州,来到了桐梓呢? &&&&&这与唐朝时期杨端入播(播、播州,贵州地区的古称)平南诏有关。 &&&&&据《遵义府志》记载:唐朝时期“南诏陷播州……太原人杨端应募,率其乡人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族复之,因据其地,自后播州为杨氏世有。”这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令狐姓氏的记载。 &&&&&&&&&&杨端入播收复了失地,朝廷一道命令,随杨端入播的八族乡人就驻守和管理这块地方。就这样,令狐姓氏入播洲的先祖中的一部分人留在了桐梓。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876年,距今1133年。 &&&&&&&&&&那时的播州还是一片蛮荒,森林茂密,人烟稀少,虽然设置了几个县,但朝廷鞭长莫及,基本上是象征性的。而且因为蛮荒,又成为朝廷惩罚罪人的流放地。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令狐姓氏的先祖们扎根、生存、繁衍下来了。 &&&&在这里,应该介绍一下与桐梓密切相关的一个既是国名又是地名的“夜郎”。 &&&&&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夜郎。中国历史文化上有名的“夜郎自大”的夜郎指的就是汉夜郎国。据专家考察,汉夜郎地跨黔滇川湘四省,其南疆则延伸到广西西北部的盘江、红水河上游一带,其幅员相当于现今贵州全省,中心位置大致在现在的贵州赫章、安顺、都匀、兴义一带。据《史记》记载,当年唐蒙至夜郎,见夜郎王多同。多同宴请唐蒙,酒酣面热之际,多同问唐蒙汉朝和夜郎到底谁大?这便是著名成语“夜郎自大”的来历。夜郎当然没有汉朝大。但当时的汉朝,也并非现在大中国的概念,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的广大地区还没有归顺,或者即便占了一些地方也不稳定。而地跨西南几省的大夜郎国,还是有资格问一问谁大的。何况就算是问一下情况,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值得当作笑料。这个成语追踪溯源,反倒可以看出当时中原汉朝廷在处理边缘地区少数民族和国家关系时,缺乏一种平视、平和的成熟心态。 &&&&&&&&&&到唐朝,在令狐姓氏留在桐梓的前100年的时间里,以古老的桐梓为中心的贵州历史上的第二个“夜郎”出现了。该夜郎不是一个国,而是一个地名。直到现在,在桐梓县城内还有着一条清幽古朴的夜郎街的存在(现在,桐梓境内以夜郎为地名的是原来叫新站的地方,是桐梓到重庆的必经之地)。唐朝时期,贵州历史文化与中国历史文化上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后,被朝廷流放到桐梓境内的夜郎(即改名之前的新站,后曾改名太白)。朝廷的赦令使李白最终没能到达当时还“非人所居”的夜郎,这对当时的李白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李白所到之地,无不因诗留名,李白止步夜郎,却让桐梓、遵义,整个贵州因为他的没能到达遗憾了1200年,而且肯定还要永远遗憾下去。在他原来预定要去的夜郎,便在今天的桐梓境内,还有不少千百年来人们想象中李白来到此处的所谓“遗迹”。甚至,还有一座李白的衣冠冢。这些“遗迹”寄托了贵州人民对这个伟大诗人的最真诚等待和最朴素的敬意以及对中原正统文化最深切的渴望。 &&&&在与桐梓县城紧邻的娄山关,还出现了同样是影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件大事,那是在李白未能流放夜郎而命运做出的另一种补偿。1000多年后,另一个诗人也来了这里,留下了一些同样肯定要流传千古的遗迹和一首“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诗歌。当然,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个诗人,他还有许多别的事情要去做。有意思的是,毛泽东感慨做诗的地方,就在桐梓县境内,古夜郎也。桐梓没能等来李白,却等来了千年后的另一个诗人。幸矣?不幸矣? &&&&&&&&&&这个网友的文章,不仅将令狐姓氏的起源和桐梓令狐祖先的来历饶有趣味给予了介绍,还对夜郎以及相关的故事也给予了说明。文中对李白和毛泽东的联想也是神来之笔。由此,我有另一个联想……如果毛泽东和他的队伍没有到过娄山关,没有到过桐梓,或许,外公家的历史可能要重写。因此,以个人角度看,李白没来桐梓,千年之后的另一个诗人来到了桐梓,幸矣?不幸矣? &&&&&就是这个姓氏来历复杂的令弧外婆,据说,年轻时很漂亮,很能干,也很强势。那时外公的父亲还在桐梓县任“厘金”负责人(大体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局长),有权有势,家里的田土增加了,也有一定财富积累,生活还是比较优裕的,令狐外婆也曾穿金戴银,颇有风韵。但好景不长,战乱与疾病导致外公家境败落。 &&&&&外公家境的败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以诗人兼政治家的毛泽东,在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之后,率领红军撤出江西中央苏区,一路长征,经&&&&进入贵州,1935年初占领遵义,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以毛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这就是在中共党史上有名的遵义会议。会后,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北上,预计从宜宾至沪洲间北渡长江,转入川西地区。红军长征期间在川黔地区迂回辗转有近五个月,在桐梓娄山关地区打了两仗。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娄关,是黔北大娄山脉的主峰。位于贵州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距离桐梓县城只有几公里。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是川黔交通的重要关口,其地势险要,山路崎岖,海拔1576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日,中央红军兵分两路进入贵州。日,红军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桐梓也是王家烈的老家)。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战斗大获全胜。另一次战斗是2月25日凌晨,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一、三军团,与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黔军2个师,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赢来了长征军事的转折点,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就是在这次战斗后,毛泽东在娄山关上感慨万端,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红军在在桐梓地区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为筹集军饷仍按惯例开展了一系列打土豪的行动。外公这些当地的大户人家当然属于打击对象,在逃避打击的过程中,他们将一些财产转移到桐梓小西湖旁大山非常险峻的“天门洞”里(令狐外婆的老家就在这附近),红军攻下了山洞,这些财产都为红军长征作了贡献。 &&&&&&&&&&外公家财丧失之地,桐梓小西湖、天门洞在中国近代史上也留有重要一笔。 &&&&&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为救国救民,力挽狂澜,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停止一切内战,释放爱国领袖,开展民主爱国运动,保证人民政治自由,遵行总理遗嘱,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爱国主张。并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团到西安,商讨抗日救国大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顾劝阻,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军法会审。 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5年,他从宋子文公馆移住南京中山门外孔祥熙公馆。日,国民政府发布“特赦令”,但仍将张学良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张从此开始幽居生涯。从1937年初被蒋介石幽禁一直到离开大陆到台湾的近十年中,张学良一直被国民党秘密看护幽居在多个地方。日,张迁移浙江奉化溪口镇雪窦山中国旅行社。1937年冬,迁移安徽黄山“听涛居”,十天后迁移江西萍乡“绛园”。 1938年1月,迁移湖南郴州苏仙岭,3月,迁移湘西沅陵凤凰山。 1939年11月下旬,日军进犯湖南,张又迁移贵州修文县阳明洞。 1941年5月,张因患盲肠炎到贵州中央医院做手术,出院后移住贵阳黔灵山麒麟洞。 1942年2月,迁移贵州开阳县刘育乡。 1944年春,移居距息蜂县15华里的阳朗坝。 1944年初冬,日军进犯湘南,贵阳告急,张迁移黔北桐梓县小西湖天门洞。 日,迁移重庆戴笠公馆,旋即离开大陆,移居台湾新竹井上温泉(也称清泉)。 &&&&&张学良在大陆地最后幽禁地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约6公里。被誉为“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的小西湖,与天门洞紧密相连,整个景区青山环抱,崖壁突兀,碧漪一泓,下泄湖水穿天门洞而去。天门洞分上天门、下天门,两洞横空相峙,险峻幽深。此地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可谓一世外桃源。国民政府兵工署于抗战期间在此设置41兵工厂时,通过中印驼峰“死亡航线”空运而来美国全套设备而兴建了贵州省第一座水电站,以当时而言,工程殊为不易,解放后一段时间仍在正常发电。张学良在此地时间长达两年三个月,这是他在中国大陆的最后幽居之地,现在想来,尽管衣食无忧,精神上也颇为凄楚。 &&&&&&&&&&小西湖、天门洞现在是桐梓县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但进展缓慢,到景区的道路仍是当时的公路,坡陡路仄,崎岖不平,游人很少。天门洞一带还有一些在备战备荒时期建在山洞里的“三线”工厂,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打了水漂,交了学费,1990年代这些工厂又外迁至中心城市,近二十年的喧哗消散,大山又回归本然,苍茫、寂寥而美丽。 &&&&&&&&&&二是1940年之后,令弧外婆身染重病,生命危在旦夕,延医救治时间长达两年多,三年后病情虽略有好转,但在治病期间为止痛吃上的大烟却丢不掉了。治病和耗钱如土的大烟又消耗了家里绝大部分家产。再加上当时外公也因病不再任职,闲居在家,没有收入,几个子女先后入学,家里经济急转之下。为了解决现实困难,两三年间,先后出卖了四石多土地,尚余土地已不足以维持生活。家里人口虽多,但缺乏劳动力(大舅生于1936年,三舅生于1948年),家里生活已经到了非常窘迫的地步。 &&&&&&&&&&困境中的生活还在继续。1943年以后,外公没有职业,外婆的烟瘾越来越大,只靠余下的土地种点蔬菜卖,除房屋外,家里值钱一点的东西也当卖一空。外公也放下脸面去附近农村教私塾谋生路。二姨妈和母亲更是承担起了全部家务,边做菜卖,边读书。经常是早上把蔬菜挑到街上卖了再买了米回来才去上学。在生活的逼迫下,二姨妈没有读完中学,母亲没有读完小学就离开了学校。1945年后,二姨妈和母亲先后出嫁,但仍然要承担照顾家里的责任。 &&&&&&&&&&二姨妈和母亲出嫁后,外公家里还有外公、外婆、大舅、三舅和六姨礁鲇胁〉睦先耍霾荒茏粤⒌男『罡永Э唷4缶松闲⊙Вて诿刻熘灰欢侔确梗怪皇前氡ザ选A茨炅溆Ω萌胙Я耍蛞虏槐翁澹薹ㄈ胙В绞瓴沤⊙А &&&&&解放后,二姨妈和大舅(当时仅15岁)参加了工作,外公也在元田区教书,家里的经济情况才有所好转。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32:15 &&
明天继续。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15:48 &&
大方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属毕节地区,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有人口近百万人口百万 这个数据怕是要核实一下 直觉有些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8:14 &&
草矛纸盾主帖1粉丝1关注0..简介:没有任何简介.加关注发私信...草矛纸盾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9:15:48&&&&跟帖回复: 第 13 楼.大方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属毕节地区,面积约3500平方公里,有人口近百万人口百万 这个数据怕是要核实一下 直觉有些多.先回复草矛纸盾朋友的问题。据百度:大方县人口,2000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为85.1729万人;2005年为97.79万人;2010年为123.79万人。人口的增长比例还是不小的。我当时写此文时是2008年,估计采用的是2005年的数据,即97.79万人,也就是近100万人。谢谢草矛纸盾朋友赏读。另,草矛纸盾朋友是贵州人吗?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0:26:30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7:22 &&
<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52886.gif"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七)父亲和母亲认识时,也正是外公家境窘困到极点之时。按外公家的正常情况而言,一般不会找这样的人做女婿。但那时的父亲人年轻,相貌堂堂,身体强壮,见过世面,头脑灵活,抗日战士,准尉排长,每月有收入,已是很不错的人选了。就这样,一个河南人,从13岁就在外闯荡,自谋生计,当过苦力,上过前线,修过铁路,走南闯北,终于在千里之外贵州一个偏僻小县城完成了人生历程的终身大事,两人携手相伴,又度过了苦难人生的几十年。&父亲母亲结婚后不到三个月,1946年的7月,父亲由桐梓的116后方医院转到息烽第六休养院。五个月后,1946年的十一月份,又从息烽转到湄潭第十七临时教养院。一直到1949年9月又返回桐梓。&&父亲从桐梓到息烽,母亲是否和父亲一道去的不清楚。但在湄潭近三年的时间应该是他们生活相对平静的时段。在这里父亲和母亲生下了他们的唯一一个女儿和第一个儿子。女儿夭折了,第一个儿子就是我,今年也要满五十九岁了。父母亲惟一的女儿,我的姐姐死得很痛苦悲惨。这是我写到这里时,才猛然想起母亲曾语焉不详地给我讲过姐姐是怎样死去的。从时间上推断,我的姐姐应该是1947年五六月份在湄潭出生的。1949年10月以后,父母亲从湄潭返回了桐梓,那时姐姐一岁多,我还不到一岁。冬天,桐梓都要烤火,一岁多的姐姐已经能够爬动,在无人照管的情况下,她爬到火塘里被烧死了。人生无常,岁月无情,人的来与去、生与死最长也不过几十年,能够以常态走完人生旅程就算一种幸福、完满。姐姐的夭折使父母亲丧失了一个美好的寄托,他们也为以后再没有一个女儿出生遗憾。-―如果,我当时在家,我也听到了姐姐悲惨的哭叫声,但我无能为力……愿我的姐姐在天之灵谅解!现在我也不知道,当时父母亲是否给她取名,但她是我的姐姐,我们虽然见过面,又曾在一起生活和近距离接触过的姐姐,在我头脑里却没有任何印象,只有依靠想像才能理解的痛苦浸透骨髓。姐姐是否知道,五十多年后,你的弟弟仍在想念你,姐姐安息!&父亲从桐梓转到息峰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在息峰的情况我不清楚,现有的文字资料也没有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在息峰的几个月时间对父亲当时的情况来说是有好处的,那就是,他从息峰再转到湄潭的时候,已经挂上少尉的军衔。当时,父亲在桐梓是第十七后方医院。十七后方医院是陆军医院,是医病治伤的,伤病好后,转第六修养院休养,在休养期间确定残疾级别,是几等几级,再转十七临时教养院,长期休养,每月按阶级军衔拿薪水。也就是说,父亲这个“伪”准尉排长,不仅修炼成真,还升了一级变成少尉啦。
共 28778 次点击,68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000079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3459 / 昨日发帖:28314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百姓家史】消失的岁月,不灭的记忆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田224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