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使命和政府公信力其实质是之前是什么关系

2013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
&  第六节 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和公共关系管理  【本节知识重点】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公信力  1.含义  公信力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对社会负责和对社会的一种交代,具体是指社会服务机构对其使用的公共资源的流向及其使用效果进行社会交代的过程,包括财政交代、政治交代、专业交代、服务交代和行政交代  2.社会服务机构公信力评估  社会服务机构的评估,包括机构本身的评估和社会服务绩效的评估。公信力评估的功能在于帮助社会服务机构树立社会公信度。公信力评估主要是外部评估,是在政府或外界力量的强制要求下推行的。一般在如下四个方面作出评估:  一是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运作,即必须说明经费是否合理地运用于服务项目。  二是服务和活动与组织使命和宗旨保持一致。使命和宗旨是机构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开承诺,其具有较高的价值取向。  三是财务与信息的透明化。  四是规范的治理结构。要通过适当的治理机构来保证机构的主要管理者不会损害公众的利益。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公共关系管理  1.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营管理功能,它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接受和合作;负责解决和处理各种公众问题、有助于对公众舆论不断了解并及时作出反应;强调和认定以公众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管理责任;有助于使经营管理活动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  2.公共关系的特点  (1)传达信息。通过策划富有创意的活动,运用不同的渠道将信息传达给特定对象的过程,借此可以获得公众的了解、接受和支持;  (2)客观真实。依据事实而不是盲目地夸大或自我吹捧;  (3)依托媒介。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沟通媒介,以便与公众和社会进行直接和有效地沟通;  (4)内外兼顾。除了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传媒等社会服务机构外部人群外,公关关系的对象还包括社会服务机构内部人群,让他们深人了解机构的工作及最新动向,培养其对机构的归属感。  3.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1)可让社会大众对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服务和活动有正确、深入的认识;  (2)可以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关系,有助于机构在众多申请争取资助的机构中独树一帜,获得赞助机构或公众的好感;  (3)可以争取社会各界对机构的使命、新计划或新观念的接受;  (4)可以就政策的制订和立法的修订进行游说工作,让机构在较有利的环境下开展服务。  4.社会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关系的主要方法  一是写新闻稿,它是社会服务机构公共关系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二是开记者会;  三是接受媒体采访;  四是制作机构的刊物;  五是公开演讲;  六是筹备特别活动。  我国的社会福利行政体系  【本节知识重点】  一、中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构成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行政机构体系是:群众团体分块负责。其基本构成:一是政府部门,包括民政、政府统管,政府行政部门;二是群团组织,包括共青团、妇联、工会、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等。  社会福利相关的政府机构的职责如下:  第一,救助工作、  民政部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优抚安置工作、救灾工作、城乡刹交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特殊困难群体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护工作等。  第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工作、劳动保护工作等。  第三,卫生部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职责:工作、疾病预防工作等。  第四,人事部门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农村卫生工作、基层卫生和妇幼卫生  第五,群团组织中共青团、妇联、工会包括:公务员工作、转业军人安置工作等。  二、中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运作方式  中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在结构上采取不同层级政府根据上层分工原则,主管各类社会福利或社会保障事务。即在中央、"对口"设置相应机构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乡(镇)各级政府普遍设立社会行政机构,统一领导、条块结合的行政机构网络。自上而下的政治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社会政策的主体呈现多元化。  与行政体制相一致,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责任也由各级政府分担。近年来受新公共管理思潮的影响,政府在实施社会政策时越来越重视社会政策实施过程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价。  三、中国社会福利行政体系的特点  1.强调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2.从政府主导向政府一社会合作的社会福利行政模式发展  3.社会福利行政的专业化  一是改进政府运行和管理体制;培育和发展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直接提供福利服务;二是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一周人气榜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治理的研究.pdf
文档介绍:
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林财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学位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学位论文成果归吉林财经大学所有。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吉林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吉林财经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保密期限至年月止)。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万方数据 I 中文摘要慈善组织通过平等的方式救济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另一方面慈善组织作为一个“中介机构”以公信力为支撑起到了社会资本再分配的过程,被称为“第三次分配”。慈善组织对调整我国的财富资本结构、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救济的人们得到了社会的救助,让人们信任我们社会拥有温暖的力量,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让社会的正能量得以迅速的传递。然而 2011年“郭美美”事件的蔓延让慈善组织遭遇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公信力风波, 加之之前的玉树地震善款风波、壹基金的身份之痛,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等一系列与慈善相关的事件使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雪上加霜,这使公众投身慈善事业的一股热情转化为对慈善事业的质疑。由于我国政府对慈善组织管理和监督上的漏洞以及慈善组织自身管理不善,导致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进一步缺失。慈善组织公信力的缺失使其失去了慈善组织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让慈善组织发挥它原本的作用就要研究和治理慈善组织当前的公信力严重缺失问题。本文通过针对近年来慈善组织公信力缺失的现象来研究慈善组织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方法,最终通过重新树立慈善组织公信力使慈善组织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公益组织,并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的社会服务组织更好的为社会民众服务的目的。关键词:慈善组织公信力治理研究万方数据 II Abstract Charity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throughequality
inthewayofreliefandhelpvulnerablegroupin society,anizationsasan&agency&credibilitysupportplayed aredistributionofsocialcapital,knownasthe&anizationhasplayed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adjustingthecapital structureofourcountry'swealthtomaintainsocialstability,ontheotherhandpeople inneedofreliefdidnotsellouttheirowndignitybybeggingtolive,buttogive peopleconfidenceinoursocietyhasawarmforce,sothismoreharmonioussocietyto therapidtransferofthepositiveenergyofthesociety,&Mei-USeventsin2011, however,anizationssufferedthemostsevereevercredibility binedbeforetheearthquakedonationscontroversy,theidentityof theOneFoundationpain,HenanFoundation,andaseriesofrelatedeventsandcharity anization'scredibilitymattersworse,thisisanenthusiasmintothe publictojointhecharity'scharityquestioned,&Mei-USevent&noteverythingsource, eveniftheMei-USeventdidnothappen,there
beotherevents
toa furtherlackof anization, Key words: anization
Public credibility
Governance research 万方数据 1 目录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导论...............................................................................................................................1 (一)选题背景.....................................................................................................1 (二)研究意义.....................................................................................................1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2 (四)研究方法.....................................................................................................3 一、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的理论基础...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5.25日下午主题:公益组织公信力构建之道
已经浏览到最后一张,您可以
黄秀华:今天下午为我们主讲的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王行最秘书长。王老师的经历和各方面的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大家一会儿有什么问题可以积极的提问,进行讨论。接下来演讲的是我们中心副主任,也是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袁瑞军老师。希望大家有一个精彩的下午。现在我把话语权交给王老师。王行最:各位朋友好,我应该叫你们老师,我是来跟你们大家学习的,你们的实践经验和实操的经验很丰富。袁老师是讲课,我不是讲课,我就是把我们一些实际操作的做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公益机构怎么样培植公信力,公信力是什么?是不是一个玻璃口袋就是公信力了。大家现在听的比较多,有一个玻璃口袋,有了玻璃口袋,公信力就建立起来了,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公共财务报表我看不懂,如果你要透明,会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有了透明度,你的公信力就能建立了。还有一些实际的操作者天天骂政府,你们不给我注册,给我设置了好多障碍,你们的法律政策也不健全,我们今天从自身的角度来谈谈我们自己做的事。这个上面采集的数据都是由基金会中心网提供的,今天的各位不完全都是各个基金会,基金会在公益行业里面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股力量,所以我把由基金会中心网提供的信息给大家看一下。我的这个数据是截止到2009年全国注册的基金会是1843家,这个仅限于基金会中心网收集到的。2004年开始,基金会增长的速度比较快,基本上是高于GDP的增长率。在2004年出台的基金会新的管理条例以后,非公募基金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年,这么短短的五年时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非公募基金会已经发展到了846家,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整个基金会活页的增长速度,年度增长在30%左右。基金会中心网统计1925家基金会里面可以提供年报的是777家,占到40%左右。在年报的基础上,收入项目的信息只有23家可以提供,占到1925家里面的1.1%。实际的数量可能会大于这个,可能会在2-3%左右的样子,不管怎么样,说明披露到项目这一级的,能够披露的基金会是非常非常的少。基金会中心网跟基金会沟通的时候,第一个是无法联系,联系不上,或者是电话号码错误,即使打进去了以后没人接的,或者是有人接了,明确的表示不愿意公开信息,这样的情况占到一半以上。1925家基金会当中,有1288家没有官方的网站,占到了全部基金会里面的67%,有官网的是637家。有许多基金会的网页都不更新,比较活跃的占到了29%。现在自己自律或者是通过自己网站披露信息的基金会不到三分之一,大概是29%左右。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民政部门,他们对披露信息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民政部门要发布年报,现在我们有31个省不包括台湾,16个省的民政部门没有在网络上公布基金会的年报信息,这个是徐永光同志提供的数据,准确不准确要由徐永光来说。即使在已经披露的基金会的年报里面,有20%存在着逻辑错误,比如说资料填的不完整,或者是有空白的地方,上面写的题目和下面所写的内容是不一致的,有一些年报是重复无效的,有一些年报其他信息都有了,理事长是谁,注册地址是什么,秘书长是谁,投了多少钱,但是没有公益支出。中心网是一个由各个基金会自己发起倡议成立的,在国家或者是在政府那里是不拿眼睛夹你的机构,绝大多数是不支持的,有一些表示出了指责的态度。第一,我们不会给你们提供信息,第二,你们让我们提供信息,搞的我们很被动。第三,推诿,我没有收到你们的信息函,实际上是不愿意给你提供。这体现了主管部门的态度。从2004年开始,随着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出台,非公募基金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立、成长起来,这里面有着对65家非公募基金会现状的调查,在信息披露方面,9%的非公募基金会的运营和核心的信息可以比较完整的披露,12%是没有任何形式进行披露,29%没有披露年度的财务信息。国有的非公募基金会当中,四家没有披露财务信息,差不多一半左右的样子。非公募基金会是引申于企业的,是许多企业家或者是企业家个人出资成立的,起点相对来说要比公募基金会高,人员也相对来说比较专业,但是他们的披露水平也不是很高。对公众和对媒体的披露,65家的12%认为原则上应该,但是具体上因为人手的问题,或者是资金的问题,并没有进行披露,他们认为披露的力度并不是很充分。88%的非公募基金会认为,在向媒体和公众披露的时候,应该有所保留或者是不披露。现在据民政部提供的数据是全国的基金会是2100多家。从基金会中心网披露的信息来看,整体的披露水平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我介绍一下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基本情况。我们是1989年成立的,到现在已经有22的历史了,我们这家机构是一个扶贫济困的公募基金会。从1997年以来到2010年,筹资的情况发生了大的变化。1997年的时候,年度的筹资额是1600万左右,2003年有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超过了一个亿。在2006年,跨上了两个亿的台阶,2008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年份,由于汶川地震,社会上井喷式投入公益的热情,我们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上了6个亿的平台,2010年是11亿。受益人是在逐年的上升,从刚开始的几千人到几万人,年收益人口超过了50万人,2008年受益人是超过了100万。我们总体筹资的规模上升,受益人有所增加,这个跟我们这几年倡导的全民公益的总体行为方式相关联。每个人捐款的额度是比较低的,现在我们设了三个适合公众参与的项目,第一个是捐一块钱,第二个是十块钱,第三个是爱心包裹的项目,是捐一百块钱。特别是像爱心包裹的项目,去年筹资6000万,前年是1亿3000万。受益人的规模也在大幅度的上升。在这几年里面我们打造了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比如说小额信贷项目,根据中科院最近的调查,我们这个项目无论是从受益人口的数量,还是从发放资金贷款的规模,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向67000户发放了贷款,发放了小额信贷总量是1亿7000万,全国公益性的小额信贷加在一块不超过10个亿。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旱灾当中都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让普通大众参与我们的项目。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对公信力是怎么理解的呢?学员:因为对象是公众,是公众信任我们一种综合的指数。王行最:这是一个概念,大家相信我。学员:大家的想法差不多。公众对你机构基本的思路,有可能是一个很淡化的理解,就是说不清楚。学员:我个人理解公信力应该是NGO作为第三方平台在社会上所做的,应该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机构的黏度,还有社会的影响力,通过对你能力的认可程度就可以表现出你的公信力。王行最:对公信力有许许多多的理解和不同的说法,包括袁老师给我们提供的四种不同的说法,我们经常谈公信力是怎么回事,谈的比较多的就是透明度的问题,怎么样透明。我觉得公信力的构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第一,你的执行力,你机构本身的执行力。第二,透明度,怎么来透明。用比较口语化的方法来说,第一个是把活干漂亮了,第二个是不但是把活干漂亮了,还要会说,要把你干得漂亮的活向社会说清楚。许多机构也想透明,但是实际没有东西去透明。有一些机构提供了年度报告,提交给民政部门了,但是报表里唯独缺公益项目支出,你筹了多少钱说了很多,我们在历次大的灾难来的时候,我们卡看出一些机构的网络很活跃,你们可以看到两个信息,第一个是他们的领导很重视,第二个是滚动的显示筹了多少钱。极少有机构会告诉你这个钱花在什么地方,怎么花的,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个并不清楚。只有把执行作为一个基本的要素来归纳,首先要培养执行力,执行力是公信力最最基本的东西。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你的捐赠人,你给我一百万,结果是什么,你肯定要跟捐赠人去说,公信力有吗?也没有。执行力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说,第一个是体制,第二个是机制,第三个是团队。有了三个基本东西以后,你的执行力慢慢慢慢的就起来,再做到透明。第一个是自身的透明,就是机构本身的透明,还要有一些行业的比较,最近康晓光教授到扶贫基金会讲了一个课,他说现在大家都说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有多少数量,我不给你提供这些数量,他说这些数量没有办法提供,有人说三百万,有人说五百万,有人说八百万,有人说一千万,他说那都是瞎扯。现在唯一可以数得清楚的就是基金会,尽管最后的数字不是很准确,大的概念是2100多家。从民政部的分类来看,一个是基金会,一个是社会组织,一类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类的企业有30多万。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分级自治组织等等加在一起大概是800万左右或者是1000万左右。去掉这30多万,对中国社会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我们公益组织或者是所谓的第三部门是非常非常渺小的,在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里非常渺小。机构的发展也是属于比较初步的水平,一个机构不仅要倡导自身的机构本身的透明,而且要推动整个行业的透明,建立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才能使这个部门慢慢的成长起来。从扶贫基金会具体的实践来说,我们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注重良好的内部结构,第二个是去行政化。1989年-1999年这时间里面,我们是官方色彩非常浓的机构,我们的首任会长是李先念,首位秘书长是当过福建省委书记,在中央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八几的时候,说新中国成立30、40年了,跟我们当时没有太大的变化,处于对贫困地区的关心,成立了扶贫基金会。一个省委书记,资力稍微浅一点的只能当一个部门的副总,我们原来国际部的部长是原青海省委书记。最多的时候,部级干部达到了十七个人,人称小国务院。开会的方式基本也是按政府的方式来开的,这些人利用他们非常良好的个人品德和影响力,为基金会早年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比如说向南本人是来自于侨乡,在海外华人里面有很大的影响,他跟人谈合作从来不谈钱,他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管理方式来说,基本上是一个会长管一摊,或者是好几个会长管一个部门的方式。从治理结构来说,非常不清楚,会长和理事长层面和具体执行的层面有什么关系,会长既管决策,也管具体的执行,包括跟企业去签协议,都由他们来做。决策和管理是高度统一的。当时是一个泛扶贫的观点,泛扶贫是什么呢?那个地方的人挺辛苦的,收入水平比较低,有一个人来了捐一点钱,你们就去做了就行了。区域怎么选定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流程来实施项目,瞄准这个地方,也不知道。来了钱了,我就拨到那个地方去就行了。1992年以后,向市场经济过渡,1996年国家审计署全面进驻中国扶贫基金会,我们也曾经是垃圾股。当时每年筹资在几百万,千万左右的金额。我们的会长从来不从基金会花一分钱,他是省部级干部,基金会的钱一分钱都不动。他不花,围着他转的一些不法奸商就花了,用管官员的管理方式管慈善的专业组织是不行的。我们的改革是从2000年开始的,由于当时的情况,基金会确实是处于被关闭的边缘,当时国务院有一个领导一眼看到了基金会症结所在,他说你们这些老干部是不是不要从事具体的事物,不要介入,让年轻人去管专业的事。由国务院的领导确定了基金会的运作体制。这个决定了扶贫基金会这十年的真正发展。包括到台湾去,大家也在讨论理事长和执行长之间的关系,理事长强,秘书长就弱,秘书长强,理事长就弱。这个跟个人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扶贫基金会界定秘书长是专业的,不是从政府机关里面退下来,用政府的那套方式来管理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才会形成真正意义的专业化的非政府组织。直到现在,我要出去,他们介绍的时候会说扶贫基金会是一个官办的非政府组织,我觉得现在如果还这么说,有一点冤,也不完全冤,但是我们也在用一些政府的资源。从日常的具体管理来看,我们确实是跟你们草根的NGO的管理方式是一样的,按照纯粹的非政府组织的管理方式去做,我们也会利用我们会长的能力撬动政府的一些资源。会长会议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我不知道在座各位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是不是会长都叫理事长,是不是法人代表,这是章程里面所规定的。你们现在的机构里面会长说了算的举手,没有,秘书长说了算的举手,就一个,别的可能就是谁都说了不算是吗?是说你的治理结构还没有?大多数的都还没有,那谁说了算呢?发起人说了算是吗?学员:草根有一个发展瓶颈,到了一定程度,留不住人,也没有发展能力,就这么撑的,就靠自己。王行最:如果真的照我们这套东西做,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12年以前,基金会是等待关闭的垃圾股,真正把体制、机制理顺了是可以发展的。从建立治理结构来说,主要是划分经营层面和决策层面的关系。南都基金会的刘中(音同)说你们有一点非法,我觉得我们要回到现实中来,真的公募基金会,让你发挥作用,你觉得他能发挥作用吗?他不在你这儿工作,也不领你的薪酬,我觉得这是一个核心的话题。公募基金会弄了一些明星,或者是媒体的,主管的业务部门或者是系统里待的政府官员,还有业界的同行,再加上一些社会的闲杂,这些人可能是兼了一百个职务,你说让他一年开两次会,理事会是规定一年开两次的,绝大多数人只能顶多来一次,有许多人是一次都不来的,你给他发的工作计划他也不看,你让他决策,他肯定是瞎决策的。前几年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真的按照这个章程去做,那是肯定不行的。我们设定了一个层面,看着合理,但是看起来是不太合法的。实际上是起着常务理事会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一个季度开一次会,重大的决策是报到会长会议的。全国性的公募基金会可以采纳一些这样的方法,有一些机构理事会的成员达到了一百多人,我们是21个,21个人也很难凑到一块儿,由会长会议代行常务理事会。形成了会长传承制,我们的玩法跟别人不一样,下一任的会长由现任会长提名,这个跟区行政化的改革有关系。会长提名了,提了下一个会长是谁,理事会讨论通过了以后,理事会决议,现在的会长是谁,这是一个报备的问题,不是一个批准的关系。无论是政府的行政体系,还是业内情况来看,新任者上来了以后,为了否定老一任,肯定把前面的东西给踩的很低,以后有发展的空间。每一位行政首长离开他所管辖的地方,新来的首长为了证明自己,会使劲的踩前面,许多机构存在这样的矛盾,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他这一任里面能做到什么样子,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前任的成绩给卸了。我参加了我们第三任会长和第四任会长的换届。第三任会长推荐了第四任会长,但是最后的决定权在理事会那儿,这也不是上面主管的副总理提的,是会长提名的。老会长卸任的时候,要给下一任会长交代一个东西,正式写理事会的决议里面,你来当会长,几条必须要坚持下去,这个是传承制度。这样就不会造成后任来了把前任的推翻,这是会长传承制。理事会基本上是在战略制订层民,会长会代行理事会休会期间的工作,机构设置,战略规划,制度建设,秘书处负责日常的机构管理,机构的设置定完了以后,人员的配置是我们秘书处的秘书长会议负责。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由秘书长提名。副秘书长谁来当,是由秘书长来提,最后的批准权是在会长会议中,避免了秘书长看重哪一个人,在我身边安插一个间谍。如果会长可以提名或者是任命的话,权责肯定就不清晰了。管理上会人为的陷入很多人际之间的矛盾,所以我有提名权,但是没有最后决定权,会长会议有决定权,但是没有提名权,你要批准的人必须要在我提名的范围中,你可以不断的否定我,但是不能你想安排什么人就安排什么人。我们机构的管理,工作制度的制订,年度计划的执行等等这些界限是很清楚的,谁负责什么都是很清楚的。这样就避免了由于理事会或者是会长会议职责不清楚造成的人为的矛盾,在人权、事权和财权方面互相打架,我们是一个相互制衡、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治理结构。我们也有兄弟单位分不清楚,秘书长说我是管宏观的,会长说我是管宏观的,是管宏观的,谁管微观的呢?大家都管宏观的东西,会造成权责不分。在扶贫基金会这是很清楚的。现在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基金会的小命都是赚在你业务主管部门手里,谁的职责不划定清楚,你的机构肯定会陷入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去行政化改革,北大的老师们对这个东西特感兴趣。我们这套改革已经十年了,但是在全国的公募基金会里面现在还没有调研,可复制性很差,体制建立第一个是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第二个是去行政化改革。我本来不想太多说去行政化改革怎么改,这个可复制性太差了,我们做这项工作,也很多的机缘巧合在里面。我们碰到了两个改革家,在进行推动去行政化改革的时候,我们第三任会长王郁昭很有传奇色彩,他是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竭力的推动者,当时是管凤阳县的地委书记。当时小岗村改革很有压力,他派人去搞调查发现很好,他的身体里面每个细胞都具有改革的因素,加上当时时任秘书长的何道峰,这两个人配合起来做了这个改革。上面有会长配合,进行具体的操刀,再加上何道峰,这两个人都具有改革的的细胞。有种种的因素,才达到了后面的去行政化的改革。那么多的因素都凑在一块儿是很难的,再加说内部还要有冲动。我当一个厅长挺好的,上面把工资级别都定好了,我为什么要改呢?去行政化改革是一种自残的行为,当然也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按照之前的制度发展下来,就不可能有我们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现在。曾经有一个国内比较大的基金会到我们那儿美其名曰取经,我讲的就是这一套,本来我不想说,后来说了,我说完了以后,对方的基金会说你就不怕这么改革没有饭吃吗,你的铁饭碗丢了,你怕不怕呢?既然北大的老师让我讲一讲,我就简单的讲一讲。第一,去行政化改革是基于一个基本的东西,比如说民营企业,你看董事长是什么级别的,董事长是董事长级别的,我们现在整个国家都在行政化,连寺院都有部级寺院,局级寺院,这样弄完了以后好配。部级的可以配奥迪2.4。现在比较富有的,或者是级别比较高的寺院的住持可以配奥迪车,没有这个级别就不能配。企业的董事长是什么级别呢?就是董事长级别,总经理就是总经理。我们叫的是非政府组织,但是用的级别是政府体制的级别。你是属老鼠的,用猫的级别套在这个上面,这个本身就是很坏的。你有理事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部门的经理,本身是存在这样的级别,一定要对等,对到司局级,这个麻烦就来了。为什么要取消行政区别呢?切断了对公益机构和你政府部门之间的官本位的连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上面的人对你不动念头了。试想一下,如果是秘书长负责制,你的秘书长是要有级别的,你的业务主管部门、别的政府部门有一个处长,把这个人调到你这儿当一个副主任,就变成副厅级了,他要是这儿比较好,就好好干,要是觉得这儿不好,把这个地方当成一个跳板,混一年,一年考察期结束,就走了。这是好的,不给你捣乱,安全的度过了这段时间就走了。不好的就是负担,我争取把这个秘书长拿掉,我换成秘书长,我就变成正厅了,我回去以后可以当司长了。如果你这个体制不改革,绝对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旦这个跳板切断了,他进来的时候就很清楚,你要当秘书长的话,你这个级别到那儿没有用,他来之前也就死心塌地了,他说我是老鼠,不指望变成猫,你也变不成猫。这个对人的思想稳定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取消了事业编制,我到基金会来的时候,他们让我们填财务报表的时候,用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来填,后来进入了改革,有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后来我们说这个东西没有什么用,国家不给财政拨款,即使有拨款也不想用,他只要给你拨钱,你就要听他的。我们想着这个编制没有什么用,交了算了。事业编制是中编办管着,我们为了交这个编制,请中编办的人吃饭,他们用特别怀疑的目光看着我们,说你们肯定是不怀好意,别人请我们吃饭是为了增加编制,你们是把编制交回来。随着机构的发展,这些编制是不够的,自己的事业编制有20个,剩下的要用别的编制,事业编制这些人感觉很好,内部就造成了好几级的感觉。反正这个东西也没有什么用,我们就给交了。这两个跟刚才说的那套体系是相配合的,跟比较现代化的非政府组织的团体学习的,西方已经比较成熟了。会长、理事会或者是秘书处真正的在不受外力的干预下,你能行使你的权力。会长是前一任提名,理事会讨论通过以后,报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到主管的副总理报备一下,现在会长换成谁了。秘书长也是这样的,前一任秘书长提名,报理事会讨论通过,报业务主管部门备案。业务主管部门的一些工作重点跟我们机构本身年度重点和使命相结合的时候,我们也是一起合作,但是这个主导权在我们自己这儿,不是上面给你下命令来做这个做那个。我们跟下面省一级扶贫基金会的关系,也是兄弟的关系。许多人说咱们还是改成父子关系吧,我们说如果不行,还是兄弟关系。如果我们的关系对得上眼,有事儿一块儿做事,我跟你签和约,你负责什么,我负责什么。如果没有事,或者是瞧不上眼,大家坐在一起喝酒聊天还可以。我们跟省一级的兄弟单位都是兄弟关系,跟县一级的也是,不是父子关系,内部的关系理顺了,外部的关系也就顺了。如果底下的基金会是你的,他对你是不负责任的,臭掉的还是你。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很多问题是省一级的基金会出事,就连带了他们,所以治理是很重要的。去行政化改革以后,我们不用行政力量来募集基金,我们永远不会让某一个部门发一个通知,动员你的部门或者是系统捐钱。2004年我们接到了一个通知,某基金会通过他的业务主管部门,这个业务主管部门就是给中央的各大部委发了一个文,要募集什么什么资金,这个也要到了我们业务主管部门,我们的业务主管部门说你们扶贫基金会也要捐,这是天大的玩笑。他们募到我们这儿来了,这是多可笑啊。后来我跟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说,我们要捐,但是不是捐给他,我们会捐给自己,因为交给他我们不放心。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挺看重这个东西,以党委的名义发动下面机构的党支部捐钱,我说你们最好别发,国务院领导一旦介入都麻烦了,他说我们找上门让你们做,你们都不愿意。如果以这套形式来做,就是带有一点的摊派性,别的机构不了解情况,也会这么做的。这就是被慈善、被捐赠、被公募了。我们会借行政的力量,但是不用行政强制的手段去做。有一些大的企业带动捐款,什么主管的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我们只能跟他去谈判,这是借力,而不是强行的,这种事情我们不去做。有一个私人老板,有点钱,他当时跟两个基金会接触,他说你们两家PK,谁官请的大,我就捐给谁,我就跟我们具体操作的人员说,不跟他PK,我们退出,你觉得我们可以做好,你就交给我们来做,我们就退出了,后来半个月以后,他又找回来了,说那家机构不行,那边的管理费用很高,说我们相信你。我说相信我们行,如果你拿这个东西沽名钓誉的话,我们就不干了,最后还是跟我们合作了。另外一个是用行政的手段执行这个项目,你跟省一级介绍指令性让我们必须在什么什么时候完成什么什么,我们和地方政府也合作,但是合作同样是签和约,签和约的时候,我跟你合作,我要修一个学校,学校里面要有一些预算,预算以后还要招标,你管什么,我管什么,完全约定到合同里面去。这句话遭至了很多人的反对,经营慈善,企业化管理,慈善确实是需要经营的,经营不是为了赚钱,企业化管理是要赚钱的,用企业那套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做慈善。一定要有管理,应该怎么来管,一定要经营,经营要出效率,我怎么样在我筹备有限的情况下,把管理费控制的比较低,管理费低了,外面的公信力就提高了,就有更多的人给你捐钱了,就可以把事做得更大了,这些都要成为企业里面的方式。经过体系上的改革以后,我们就形成了不用行政力量,不用大人物筹资,用小人物筹资,大人物是会长和国家领导人一
相关专题:
多名安置学校校长表示,教委通知,“无条件接收学生,先把学生接下来再说”。实际各学校承载能力均逼近极限…
据报道,&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以拉人入会授予职务、收会费等方式敛财,1.68万参加会议,50万授予副会长头衔…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腾讯48小时评论排行
1(已有4条评论)
2(已有1条评论)
3(已有1条评论)
4(已有1条评论)
5(已有0条评论)
6(已有0条评论)
7(已有0条评论)
8(已有0条评论)
正进行的捐赠
[网筑梦想-为乡村学生建梦想书屋]每1万元,就可以为一个建设一间包括1000册以上图书的梦想书屋,让乡村孩子也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课外书。
[网塑微笑]
[网汇真情]
[网添绿色]
新型网络公益方式,通过每月小额捐款的形式,长期关注和支持公益项目! []
公益新闻排行周排行月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政府公信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