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地的华恋型佩利亚斯希昂的背景故事

湿地的芦苇荡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湿地的芦苇荡里,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摄影旅行家
算这次,我已经是第二次来曹妃甸湿地了。说实话,每次来都觉得没有待够,都觉得急匆匆的样子。按说,这次有大半天的时间在湿地的芦苇荡里徜徉,已经够多的了,但还是觉得这里有很多那种“湿地特有”的美,我没有遇到,还有很多湿地的神秘所在,我没有来得急探秘到……摄影/王刚每次我到这样的地方,总是显得非常贪心,总是不愿意离开,做为一个摄影者和文学爱好者,这肯定是我的个性使然。我总是认为,一个美的地方,是一定要从日出看到日落的,是一定要从上看到下,从外看到内的……摄影/王刚曹妃甸湿地位于唐山市曹妃甸区(原唐海县),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北方最大的滨海湿地。总面积540平方公里,其中省级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110平方公里。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其中野生植物63科164属238种,鸟类17目52科307种,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场所,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开发潜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湿地保护区”。摄影/王刚曹妃甸湿地迷宫我们这次来到的这个地方叫“曹妃甸湿地迷宫”,是曹妃甸湿地众多景点中的一个。它是依托曹妃甸特有湿地资源开发建设的,占地3000亩,主要由湿地迷宫区、接待中心、湿地探索区、垂钓中心四部分组成。湿地迷宫区运用了太极八卦的图形元素,对现状鱼塘、芦苇进行整合,建设迷宫水道。我的旅行伙伴星云视界老师这次很认真的进行了航拍,相信湿地迷宫八卦的图形在图片上一定会尽收眼底……摄影/王刚摄影/王刚在一进入景区的西侧,就有游船码头,游客可以亲自驾驶船只在湿地的芦苇荡里游来游去。这一点我是进入芦苇荡里才发现的,我当时和我的旅行伙伴Arthur老师在木栈道上拍摄时,突然发现一只游船开过来,但是发现这只船情况有些不对,东一下,西一下,在河道两边的芦苇荡上撞来撞去的,一看就知道不是“老司机”。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里的游船都是游客自己开的……游客自己驾船,在湿地芦苇荡里穿来穿去,一定是别有一番乐趣。这么有创意的游客体验活动,我还是非常喜欢的。摄影/王刚摄影/王刚我们进入湿地探索区,感触最大的就是,听到里面有各种鸟的叫声,但却就是见不到一只鸟……实际上,芦苇荡里藏着好多小动物,只要你仔细探看,一定会在里面发现它们的踪迹。听说这里经常出没白鹳、黑鹳什么的,不过这次我是用了好多时间,也没有探寻到它们……摄影/王刚摄影/王刚关于曹妃的故事来到曹妃甸,话题是一定离不开曹妃的。在当地,关于曹妃的传说,以及曹妃甸的由来,大体上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是,说是在渤海湾边的唐海海域上,有个小沙岛原来一直没有名字。唐朝初年,还未称帝的李世民率兵跨海东征,随军中有位能歌善舞的妃子曹娴儿,长得花容月貌,一路上伴着唐王赋诗、对弈,深得唐王宠幸。但娇小虚弱的曹妃不堪军旅之苦,染上重疾离世。 李世民下令将船停在滦南县海域的小岛上,厚葬曹妃,并下旨在岛上建三层大殿,内塑曹妃像,赐名曹妃殿。曹妃从此也被人供成海神,祈求保佑出海平安。许多渔民都到此祈拜曹妃,殿内常年香火旺盛,小岛也因此得名为曹妃甸。摄影/王刚摄影/王刚另一个版本是,这个小岛原名叫“沙垒甸”,是古代渔家停船避风的小岛。相传李世民率兵追赶叛军时,在渤海湾搭救了一位被叛军调戏的渔家姑娘,她姓曹。海上气候无常,风高浪急,李世民病倒在船上。渔家女子得知救命恩人病倒后,就日夜守护在李世民身边,为他端茶送水。经过几天的精心调理,李世民的病情很快就好了。李世民也对眼前这位善良、美丽的渔家姑娘有了好感,并对她说,等他平定叛军后,就接她回宫做妃子。随后,李世民就转战南北,当地的老百姓知道这件事后,都把这位曹姓渔家女子供为贵妃。经过十多年的鏖战,李世民忘了与渔家女的“海誓”。这位曹姓的渔家女一直在岛上等待,终身未嫁,最终死在岛上。老百姓在岛上修建寺庙———曹妃庙,因岛上多为沼泽,或后来被人称为曹妃甸。摄影/王刚摄影/王刚据《滦县志(卷二地理河流)》记载:“曹妃甸在海中,距北岸四十里,上有曹妃殿,故名。”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流传着怎样的故事,关于曹妃,是确有其人其事的。摄影/刘新宇据《曹妃甸网》文章说:曹妃是唐海人。唐海有一古老村庄,名约曾家湾。唐代时就已经存在。辽代就已经人烟非常兴旺了,并建有卧如寺(北寺),此有碑文可考。在曾家湾孙家的家谱中,关于曹妃之事确有记载。该家谱修于雍正十一年。曹妃一家住在唐海南部沿海的一个很小的渔村,叫老爷庙(位于今天的七农场境内)。她们姐妹三个,她的大姐姐叫曹杏儿,远嫁到曾家湾孙家;二姐姐叫曹雪儿,远嫁到西青坨刘家。曹妃是老三,名叫曹婉儿(这里的曹妃怎么又叫“曹婉儿”了呢?不是叫曹娴儿吗?)她的大姐、二姐都没有念过书。老两口最喜欢小女儿,因为她不仅聪明伶俐,而且貌美如花,宛若天仙。摄影/王刚曹妃的母亲张氏去世的早,临终嘱咐丈夫,一定要供小女儿念书。那时候,因为读书找不到合适的先生,父亲就划着船,沿龙河(今天改称双龙河)北溯,把她送到她大姐家,在曾家湾赵家读私熟读书。赵先生非常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孩。那时,先生教弟子们学写唐诗,先生要求弟子们以龙河为题,曹婉儿写出了这样一首绝句:“龙河两岸无真龙,空使桃花寂寞红。他年我约真龙至,遍种荷塘玉芙蓉!”虽然平仄、格律还不很工整,先生却拍岸惊奇。说,“料得此女有大志向!将来堪与真龙为伴,必能做娘娘。”摄影/王刚后来,果然不老先生所料。曹婉儿在打渔时,遇到了东征高丽走水路海上归来的唐王李世民。两人一见钟情。李世民见到曹婉儿时,已经染上一种怪病,浑身痛痒不止,足部还有溃烂,御医怎么也治不好。当时在荒岛上(今曹妃甸岛)扎营休息养病。曹婉儿下海捕捞一种海蛰、晒干磨成粉,配上芦苇荡里生长的一种野草做药,为李世民外敷内服,治好了唐王的伤痛。唐王大喜,感情日笃,册封她为曹妃,并准备带她去长安。但曹妃舍不得已经病重的老父,和唐王相约先把父亲养老送终,五年后再来接她入宫。唐王思索再三,总算应允,并下令在岛上为妃子修建宫殿,供其居住。摄影/王刚因为有过一段的夫妻之情,李世民离开后,曹妃怀孕了,后生下来一个男孩,起名叫李黄娃,取“皇娃”之意。曹妃的老父亲在次年去世,享年63岁,葬于老爷庙西。曹妃因怀念父亲,又思念唐王,整日忧郁寡欢,在曹妃殿中弹琴而歌。歌曰:“帝王离兮南去,亡父远兮西归;目眇眇兮愁予,沧海波兮鸥飞!登高殿兮弛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然而,陪伴她的,只有滚滚海涛和盘旋的鸥鸟。因为过度伤感,曹妃抑郁而终,芳年仅22岁。摄影/王刚后来,李黄娃跟他大姨和二姨分别在曾家湾和西青坨长到四岁。后去芦苇荡中捡鸟蛋,迷路走失了。全家人怕皇帝怪罪没有敢说出此事。据传,李黄娃在芦苇荡里一直走到今天的十一农场方有人烟在煮盐,被一个煮盐老人收留当儿子。李黄娃只能说出他姓李,并没有说出是皇子。后黄娃在当地娶妻生子。今天李家灶的人,包括十农场、十一农场姓李的很多人,其实都是他的后代。或者说,是李世民和曹妃的后代。还沾了正宗的皇亲呢!据说,曾家湾过去有过一大片荷花坑,俗称藕坑,那里面的荷花,就是唐朝时曹妃当年种下的。摄影/王刚据民间传说,李世民离开曹妃甸五年之后,如期来渤海岸边接曹妃入宫。但此时,曹妃已化作一座青冢。唐王伤感至极,下令千军缟素,并扩建曹妃殿。又闻曹妃生前常在老爷庙弹奏古筝,有时打渔来不及归航时,也在曹妃殿里弹。老爷庙琴声悠扬,引来百鸟盘旋。便下旨,令百鸟永伴曹妃。所以至今,老爷庙还是鸟的天堂,千万只鸟盘旋于此,千古不绝。唐末宋初一个叫魏明鹤的秀才曾留下这样一首绝句《曹妃吟》,诗曰:“唐王何日再回眸,苍海横流几度秋。缟素千帆随浪逝,空余云影恨悠悠。”摄影/王刚这些诗文均见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曾家湾村西麻坨岗子出土的一本《古滦州诗钞》中。上个世纪一位从台湾归来的叫孙梦之的游子(曾家湾人,当年随国民政府退守台湾,曾在台北大学任教。晚年落叶归根返乡),还做过一首藏头诗,全文是:“唐王高丽去远征,海浪涛天舟难行。就地荒岛起炉灶,是时巧遇女芙蓉。曹女打渔貌无比,妃子起舞有册封。故国千载留遗韵 ,里程遥遥抚古筝。”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唐海就是曹妃故里”。摄影/王刚一座曹妃庙已是唐王对曹妃的最高恩典,曹妃带着对生的留恋和对爱的执着,望着那支得胜之师离岛北上,望着心中的英雄愈来愈远,直至天涯!曹妃的故事被民间演绎成数个版本,连名字都有两个,至今让我迷惑不解,但不管怎样,她的温柔贤德却在当地广为流传开来……摄影/王刚【作者简介】王刚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乐途旅游网专栏作家旅游达人、摄影达人途牛大玩家《旅游纵览》杂志签约摄影师入驻今日头条、搜狐、一点资讯、网易、百度百家号、UC头条、腾讯企鹅、知乎等自媒体秒拍签约旅行达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企业经营管理实战操作性讲师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秦皇岛星煌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摄影旅行家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带着相机,边走边拍,边走边写,以图文的方式,展示旅行中遇见的新鲜事、趣味事、灵感事。
作者最新文章西溪湿地的10个故事传奇
|& |& |& |
| &|& | &|
| &|&&| &| &| &| &| &|&&| &| &|&&| &| &|| &|
西溪湿地的10个故事传奇
日&&04:55:29&&&&
划龙舟前请“龙王”,以求来年风调雨顺,是西溪人百年风俗
据史载,现存的陈万元古宅就是当年越剧首演地。
岸边的孤船,无声地传唱着西溪地悠悠往事。
一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无数文人墨客的歌词咏赋,在这方水土里,每一滴溪水,每一寸方石,都讲述着娓娓动听的故事。
看风景,犹如品茶,每个人都会看出不同的味道。来到西溪湿地
,有人收获了如诗如画的风景,有人体验了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也有人找到了乡间野趣的真实。而在聆听了这里的无数个故事传说后,我们挑选了10个精彩故事与大家分享,若你还想知道得更多,就去那方水土看看吧,它永远在等着你。
360亩芦苇的来历
西溪湿地以梅、竹、芦、桑为世人所称道,其中又数“芦”最为有名。秋天芦花飞起,白如积的美景曾吸引不少文人雅士驻足观赏。可这漫漫芦苇究竟从何而来呢?
传说360亩芦苇荡原是360亩木排田,她的主人是一个名叫费八千的农民。费八千世代居于西溪,为人忠厚老实,妻子也温柔善良,可是家中独子费老实却很不老实,生性暴躁顽劣,爱凑热闹。
话说三方庙三方老爷生日那天,庙里办庙会。费老实心痒痒想去,无奈360亩木排田正待耕耘,母亲不许他去,他只得很不情愿地提着蓑衣斗笠去田里耕田。途中路过泊庵(又称小庙),庵里摆着一尊观音,费老实看天气没那么快下雨,便把带的东西寄放在观音像下,没好气地让观音看好他的东西,此话被正云游到此准备给三方老爷拜寿的观音听见,观音念其少不更事没有怪罪。
费老实“老实”地耕田时,正巧被他的几个准备去看庙会的酒肉朋友看到,那帮人起哄着开足了费老实的玩笑,弄得他越加不爽。耘田完毕后,费老实返回泊庵处拿他的东西,竟然发现蓑衣斗笠都不见了,他懊恼地爬上供桌往观音像上拍了几掌,顿时留下了乌黑的掌印。观音拜寿回来看见自己的神像被如此玷污大发雷霆,即到玉帝处告状。玉帝预荒废360亩木排田以此惩罚费老实,最后观音心慈让其变成了360亩芦苇荡。
“残支鹊梦依依,水没鸬鹚作钓几。忽见荻滩飞絮起,恍疑花点谢庄弄。”今天的西溪有如此佳境,看来还得归功于费老实的无礼和观音的那番善意了。
东穆坞和西穆坞的故事
凡是到过西溪的人都知道,东穆坞村在西穆坞村的西面;相反,西穆坞村在东穆坞村的东面。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古人连“东、西”也不分了吗?
相传,有一年,皇帝派人到民间选妃,来到西溪。选美官在原东穆坞(即现在的西穆坞)选了一位名叫媚娘的妙龄女子;在原西穆坞(即现在东穆坞)选了一位名叫水仙的美丽村姑。
两个美人进宫后深得皇帝老爷宠爱。胜沉鱼赛落雁的媚娘,聪明伶俐,帮助皇帝打理朝政;如闭月似羞花的水仙则把皇帝的饮食起居照顾的井井有条。有了两个美人助手后,一时间朝纲上下团结一致,百姓安居乐业。为了表彰美人的功绩,皇帝决定奖赏她们。可金银财宝宫中尽有,于是皇帝便和两位妃子商量。美人提出既然自己现在享尽富贵,就该多为家乡百姓做点事,建议不如赐字给村里。皇帝连连叫好,当即挥毫写下东、西穆坞的牌匾,派使官送往西溪。
使官到达西溪后,被那里野趣横生的景色迷得乱了方向。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总算找到了东、西穆坞所在之处,百姓的热情让使官冲昏了头脑,赐匾时竟把两者搞错了。本该赐给西穆坞的牌匾赐给了东穆坞,而把东穆坞的牌匾赐给了西穆坞。乡亲们等使官走了之后揭牌时才发现了这个问题,想道既是皇帝御赐,那就将错就错吧。于是顺着牌匾的题字把村名改了过来。
正是上演了这么一出“上错花轿嫁对郎”,才“成就”了今天东穆坞在西穆坞的西面,西穆坞在东穆坞的东面的“奇观”。
龙驹坞的由来
龙驹坞,杭州人是不陌生的,因为它是人生归宿的好地方。但要说起这龙驹坞的来历啊,可是有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北宋末年,皇朝摇摇欲坠。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女真金军攻入汴京,不仅活捉了徽宗、钦宗二人,还在城内大肆屠杀,史称“靖康之难”。同年5月初一,在抗金将领宗泽等北宋旧臣的拥戴下,年仅21岁的康王赵构,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了新政权,成为南宋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即宋高宗。
赵构即位后,为躲避金兵的追杀以及想迁都杭州,遂而弃建康(南京)、扬州,转镇江、入浙江,一路逃难,渡过富春江才终于甩掉了金兵,踏上了如诗如画的西溪赵山(后更名龙驹山)。
赵山环境清幽,山内有一寺名为清华寺。宋高宗在如此清雅环境之下苦闷思索社稷,得一老者从旁指点。老者主张迎战金兵,并列举数条有利战事的理由,高宗闻后,龙颜大悦,猛地一惊,却发现乃是黄粱一梦。虽是梦境,倒也给了高宗许多启发,为以后南宋的建立和稳固奠定了基础。
南宋建立并定都杭州后,宋高宗为了方便自己和官员们去余杭洞宵宫祈神,从古荡至留下专门修筑了数里之长的石板辇道,称之为“西溪辇道”。当时,高宗身旁有一匹马,是高宗一次外出打猎时的战利品。此马传说是天上来的,当年孙悟空不服自己只是个管马的小弼马翁,一怒之下将天马全部赶出了马棚,众神在赶马回厩时,不知怎么的这匹马就下到了凡间,成了高宗日后的坐骑并因勇猛善战深得高宗喜爱。
一日,高宗携爱马在辇道上行走,行至赵山坞(今龙驹坞)时,马儿忽然挣脱缰绳,奔入坞中,踪影全无,高宗于是认定这是龙马回到自己老家去了。
赵山坞因此改名龙归坞,后因字音转变,龙归坞逐渐成了龙驹坞,原有的清华寺也改名为龙归院。
稚鸟缘生法华寺
《西溪梵隐志》载:法华山乃“西湖北山一支,其阳为竺国鹫岭,其阴为法华”。
相传东晋时,余杭有一个法号“法志”的和尚,常颂法华经于山上。法华山虽不高,却很聚仙气。山上灌木密匝,虬枝纵横,就连鸟儿也识得这法华仙气,每日清晨一鸟鸣而众鸟合。
法志每日独坐山中诵经,其时总有一稚鸟立于台阶下驯听法志诵经。如此年复一年,稚鸟足足陪伴了法志七个年头。一日,稚鸟听禅时死了,法志和尚又诵一遍法华经,然后将其好生掩埋。
这天夜里,法志梦见自己来到法华山古道山林中,见一童子跪拜于石阶上,便将其扶起,童子起身道“因每日听经,得脱羽类,今生在前山王氏家。”话毕转身指向远处一户人家。次日,法志和尚诵经完毕后便前往梦中童子指引处拜访。途中遇见一小儿。小儿见到法志,立即迎上前去:“师傅,我稚儿也。”法志见其腋下有羽,方才相信梦中所见。
小儿七岁那年出家,因腋下有羽,故取名昙翼。昙翼如法志和尚一样,每日诵法华经于山中,历时二十载。昙翼诚诵法华经的事迹广为流传,后郡太守把此事上报给了朝廷,朝廷遂下令在昙翼诵经处修建法华寺,法华山因此名声大噪。
如今法华寺依旧气势恢弘地坐落于今天的西溪路上。法华山与石壁山、龙驹山并连,周围四十公里参差高下,颇多气象。青石板石道穿错于山林中,林中鸟雀筑巢,空气清新洁净。依稀还可见到传说中弥漫于山林之中的禅法仙境。
《水浒传》结缘西溪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水浒”原意就是“水边”,其故事背景是在今山东梁山,然而,《水浒传》中许多场景的描写与现在的西溪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施耐庵在他老家写《水浒传》时,写着写着就“江郎才尽”了,于是干脆放下笔背上行囊一路南游。到了杭州,即被杭州的湖光山色吸引了。他决定在杭州西溪河良渚购置一座二层楼的土木房,楼下开一间茶楼。日久天长,良渚镇南来北往的商贩和当地百姓都喜欢到他的茶楼来喝茶聊天。一晃几年过去了。一日,他整理衣物时才在箱底发现了那本已发黄了的《水浒传》草稿,之后便开始闭门写作。一个一个梁山好汉的身影在他脑海中鲜活地浮现出来,西溪因此也成了他心目中的“水泊梁山”。
今西溪湿地核心景区深潭口徐家横,就曾被人称为“小梁山”。而距西溪蒋村不远处的翠苑也有一个宋江村,这都与《水浒传》有着很深的渊源。
乾隆游西溪
乾隆皇帝对江南美景一直是情有独钟的,曾六下江南。话说有一天乾隆在西湖旁的凉亭小憩,九月天丹桂飘香,西子湖波光点点,风味颇浓,可皇帝就是不太高兴,神情倦怠。在他旁边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略显苍老但脸色中却透着谨慎和睿智的老者,此人名叫沈德潜。
老者探问乾隆究竟为何事所烦而心情寡郁?乾隆叹息着说:“西湖,江南锦绣之地,一年四季风景各异;西湖之美,犹如小家碧玉,美在秀和柔,多有闺阁之气,却少了乡野村妇的野和直。”沈德潜知道皇帝是由于看倦了西湖之秀,转而想酌乡村之野了。于是建议前往西溪一游。乾隆低吟道:“西溪寻溪幽,东眺明湖影。竹游既曲折,烟村亦辟静。”原来,皇帝早有此想法了,所以提议一出,即携二三随从立时前往。
一路小溪曲水,轻舟泛歌中不知不觉就到了杏皇池(现址为三方庙北面)。杏皇池,鳞塘遍布,纵横交错,塘边柿树成林,时值深秋,正是柿子成熟的时候,乾隆看着红彤彤的柿子不禁想上岸一游。岂料,刚一上岸,一个柿子正好掉在了他面前,这个柿子出奇地大,本来软软的柿子一落地就碎。可这柿子却如用手摘得一般完好无损。沈德潜见状笑着说:“皇上,这柿子在欢迎您啊!”乾隆一听,乐了,御口一开“赐”柿树千年寿辰,后来这棵柿树果真寿命长得很,看来它真得感谢乾隆爷当年的一番恩典了。
秦始皇和清汤鱼圆
西溪湿地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盛产草、鲢、鳊、鳙等淡水鲜鱼,是杭州最大的淡水鱼供应地。西溪有一道名菜,叫作“清汤鱼圆”。凡是到西溪的游客,都要尝一尝鱼圆的味道。
说起来,鱼圆这道菜和我们的秦始皇还有点渊源呢。据说秦始皇曾多次巡游南方,他爱吃鱼却又很怕鱼刺,有不少御庖名厨因此丧命刀下。有一次,皇帝又巡游到南方,想要吃鱼。于是请了当地最有名的厨师为其烹调。厨师在做鱼时,想到自己厄运就要来临,就把一肚子气发在了案板上的鱼上,用刀狠狠地剁鱼,谁知道鱼刺却从斩基鱼茸中露了出来。碰巧传膳之声传来,他急中生智,拔去鱼刺,将鱼茸捏成团放入鲜汤,做了一道鱼圆菜。这碗清汤鱼圆,色泽白如玉,恰似清水芙蓉,鲜嫩如豆腐,很得皇帝喜欢。厨师因此而得到嘉奖,这道菜呢也慢慢流传到了民间,特别是盛产淡水鱼的西溪,把它做得更是色香味俱全。
半焦鱼和无尾螺的故事
杭州留下镇小河里,有一种一面白,一面蜡黄的鱼,大家叫它半焦鱼。河边溪沟石坎中有一种没有尾巴的螺蛳叫无尾螺。传说,这两样“宝贝”是乾隆皇帝游永兴寺后才出现的。
据传留下镇的永兴寺以前香火十分旺盛,寺里僧侣众多。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到此,闻到一股煎鱼的香气。他就纳闷了,莫非和尚不守清规戒律,杀生开荤?循着香气飘来的方向找去,乾隆皇帝在靠近河边的小房子里看到了正在煎鱼的老和尚,旁边还放了盘已经烧熟的螺蛳。
乾隆于是问老和尚所烹何物?和尚答“池中游”。碗中何物?“石上爬”。如此答案令皇帝老爷非常生气,竟敢把我比作烧熟的螺蛳和锅中的鱼!无奈当时是私访,不好发作。于是再问当真能游会爬?那时锅中的鱼已蒸得翻了白眼,老和尚端着锅子边念叨着“你看它在用乌珠白我,既然池太小就到外面去游吧”边把里边的鱼和螺蛳向河中倒去。乾隆将头伸出窗外,看见落水的半焦鱼甩甩尾巴游走了,螺蛳呢则一颗颗地粘在了石头上。
河中的无尾螺和半焦鱼有事没事就玩起了比赛。平时半焦鱼总拿无尾螺“走”得比它慢而嘲笑无尾螺,无尾螺很不服气提出正式比一次。比赛开始后,半焦鱼想反正我行一里你无尾螺要爬上几天,不如我趁此机会游荡一下。于是,它这边游游那边逛逛,等到的时候却发现无尾螺早就在终点处了。半焦鱼惊讶地探问原因,原来无尾螺开赛后很聪明地依附在一艘即将开往终点处航船的船体下,后来船开了,它也就一路搭着顺水船过来了,自然要比半焦鱼快喽!
越剧首演地的传说
越剧的故乡在嵊县,可传说越剧第一次真正演出却是在西溪蒋村。
话说,当年陈氏祖父叫陈万元,他在蒋村街上开有杂货店和豆腐店,家中殷实,喜好听书看戏。邻里关系也十分融洽,常来常往好不热闹。陈万元更是和唱戏说书的人称兄道弟。
有一年恰逢陈万元五十大寿,嵊县北派艺人马潮水等人在蒋村落地唱书,万元便邀他们来为自己做寿。可后来,他觉得听唱书不过瘾,就力劝马潮水上台演《珍珠塔》。潮水开始推脱,但盛情难却,又不能坏了寿星的兴致,只好答应了。陈万元非常开心。于是,村里人就用八仙桌在陈家厅堂搭了个小戏台。听说陈员外家要演大戏,村里爱看戏的、不爱看戏的都来看热闹了。午饭后,演员们身穿戏服在这个简陋的舞台上开始演出了,演出从《方卿别母》开始到《九松亭》,一直唱了一天一夜,好不热闹,大伙儿也看得越来越起劲,结束时还久久不肯离去。陈万元也许没想到,五十大寿的一场家中演出,竟然唱出了新的剧种―――越剧。
据史料记载,现存的陈万元古宅(蒋村街16―17号)就是当年越剧的首演地。西溪鳞塘的传说
西溪鳞塘星罗棋布,野趣横生,传说这众多鳞塘还与《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有关呢!
大圣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后,自以为是,上天入地。他冲入云霄来到天庭,刚好赶上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众仙家齐聚一堂,一起参加这五百年开花、五百年结果的蟠桃盛宴。面对如此多的美酒仙果,孙大圣怎会错过?他一边喝美酒,一边尝仙果,仙果专挑大的吃,小的拿在手里一看就扔掉,大的不管好不好也尝一口就丢,自在得很!王母娘娘可受不了啦,五百年才结的仙果岂能容这泼猴肆意糟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大闹天宫”。
你可知道孙大圣把那些仙果扔到哪儿了?原来,仙果被孙悟空随手一扔,不偏不倚地掉在了西溪这片土地上。由于是天上的东西,掉下来的时候就把西溪这块湿地砸出了大小不一的上千个鳞塘,长出了红柿、凤竹、草芦,因而西溪野趣浓郁、胜似仙境。
传说,西溪鳞塘还有另一个来历。
很早以前的洪荒年代,宇宙发生过一次毁灭性的大爆炸。那时候,地球上还没有人类。自然,西溪这个地方也只有成群的史前动物,比如恐龙。宇宙爆炸产生大量的流星雨划过茫茫天际,恐龙四散奔跑,一块块大
小各异的陨石如冰雹般落在西溪这块湿地上,砸出了千千万万个大小各异的洞窟,然后又下了七天七夜的暴雨,于是西溪就有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鳞塘。
来源:杭州日报&&&&作者:实习生陈吴慧记者方张接王琦&&&&编辑:见习编辑 谢洁青&&&&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法律顾问: 郑金都200多家长带孩子听专家讲述湿地的故事---晶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A07版:大民生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头版
第A02 : 社论
第A03 : 大头条
第A04 : 大头条
第A05 : 大头条
第A06 : 大社会
第A07 : 大民生
第A08 : 城市圈
第A09 : 文娱
第A10 : 文娱
第A11 : 人文正刊
第A12 : 撞彩/体彩
第A13 : 撞彩/福彩
第A14 : 体育
第A15 : 体育
第A16 : 体育/零封
200多家长带孩子听专家讲述湿地的故事
华侨城湿地昨举行“世界湿地日”主题活动
刘钢 张艳武
2017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活动在华侨城湿地举行,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与活动。
晶报讯(记者 刘钢 通讯员 张艳武/文、图)伴随着第21个“世界湿地日”的到来,昨日下午,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深圳市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会联合主办,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联合承办的2017年“世界湿地日”主题活动在华侨城湿地拉开帷幕。超过200位家长带领孩子,提前一个月通过官方微博(@华侨城湿地 新浪官方微博)、深圳野生动物保护微信公众号报名参与活动。 本次“世界湿地日”将从红树林开始,公众生态讲堂特邀请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红树林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廖宝文先生,通过红树林更加形象地告诉广大听众湿地系统是如何减少灾害风险保护环境的,激发更多公众关爱湿地,关爱自然等社会热点问题。课后,华侨城湿地的环保志愿教师为参与活动的家长和学生准备了趣味自然体验游戏。 据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通过生态讲堂等形式,让参加活动的市民将关爱湿地、关爱自然的理念传播到更多的家庭、社区中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瑞弗.维佩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