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梦西游 游戏4秃帅攻噗帅支援.五百战斗力那个怎么的

  这个谎言是袁黑们所精心炮制的一个很具有诱惑力的谣言,之所以能欺骗不少群众,是因为它是在三分真史的基础上添加了七分谎言。  这个三分真史就是,关宁防线的耗费因为明金处于交战状态,常期武备一直居高不下。  然而,七分谎言是,这个问题并不袁崇焕造成的,而是袁崇焕二次上任后就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崇祯元年四月,袁崇焕二次上任起始,辽东军费即高达620万。于是袁崇焕开始了他节减辽东军费的行动。  1)辽东军费的问题  戶部言崇禎二年関寧歲餉以四百八十萬為額督師責成臣部預先積貯按月待支請仍照天啟六七年例將崇禎二年加???地畝銀兩查照粮多戶大之家俱以文到日為始預徵十分之三隨征隨觧仍照道路遠近定期最近者限正月內稍遠者在二月中旬極遠者限二月末旬起觧到部如議行  《崇祯长编》,元年11月  在崇祯元年,袁崇焕将辽东军费节减到480万,崇祯二年以480万为额。  庚午督師尚書袁崇煥疏言東江一鎮乃牽制之必資也無柰文龍將不將兵不兵餉不餉久矣臣差參將徐敷奏等逐島挑揀不日可竣役矣按遼東原止一鎮今用兵時應添設一鎮於河東但勝任者難之其人况武臣總鎮為極品一得則為飽鷹不若懸此一階為策功地今止設兩恊令有功者自取亦鼓舞之微權也其將領所用僅三十員而彼中副參遊守無筭即登戎籍已四百餘員臣已行取賢否履歷擇其能者用之否者汰之即能而用不及者如駢拇收回聽用而兵馬分数不得不預定餉匱時艱兵不能多而既設兩恊以資犄角少不足用臣擬設馬兵十營步兵五營歲用兵餉折色銀四十三萬一千一百八十四兩草折銀一十萬三千五百九十九兩米十三萬六千二百石料十八萬四千一百七十六石米則減舊額三萬石銀則加於舊額十八萬五千餘兩而草折料豆在外也更定一番如衣之有領如綱之可提再益之盔甲器械加之訓練整齊驅而用之步步踏實化海外之遊魂為恢復之精銳臣之所以用東江者如此雖錢粮不無少增而裒益通融合筭四鎮不過四百八十萬臣前言不敢不踐也得旨東江馬步營兵分恊統領具見調度兵減粮增務收實用本折照数預措并添設粮廳悉如議所司知之   《崇祯长编》,二年8月  崇祯二年8月,这480万又包括了东江镇的24万,等于是又节约了24万。  “通融合筭四鎮不過四百八十萬臣前言不敢不踐”  孙承宗在崇祯三年二月的辽东饷疏三份中,也提及最终袁崇焕用480万包括了东江饷。  樞輔孫承宗疏奏河東之兵當毛文龍時號為十五萬實四萬二千耳厥後道臣王廷試定為二萬八千前督師袁崇煥初令旗鼓徐敷奏點閱仍照二萬八千之數繼欲合四鎮之兵止用遼餉四百八十萬故經制定止二萬二千有奇後又以薊鎮原定一萬二千之外欲加六千故又損河東之四千而更為一萬八千有奇然海凍不通兵未簡定島中至今現兵存二萬八千也廷議欲調此兵為內地之實用又欲藉此兵為牽制之先聲計兵則執現數為二萬八千計餉則又據後議為一萬八千臣以為其說宜兩用之以一萬八千留於長生廣鹿等島以從崇煥後定之制而調一萬於薊州昌平補各省援兵之缺以從敷奏先定之規如此則留者可以牽制調者可以衝鋒兵馬器甲無一不得其實用而東江之眾處之合其道矣章下所司部覆從之帝命自後發運時即分別查扣   《崇祯长编》崇祯三年二月,孙承宗关于辽东饷三疏  “前督師袁崇煥初令旗鼓徐敷奏點閱仍照二萬八千之數繼欲合四鎮之兵止用遼餉四百八十萬”  所以,当面对真实的史料,就是辽东军费由于战事,一直较高,而袁崇焕二次上任后,为了让朝廷的财政压力减缓,一直采用措施降低辽东军费,至崇祯二年末,辽东军费已控制到四镇共用480万,应该说这个耗费,以明朝初年的国力是完全可以应付的。  明朝初年,明朝没有什么内忧基本太平,而征收的辽饷经过削减,也有390万。  2)修关宁防线的耗用问题  袁黑的另一套谣言就是袁崇焕修建关宁锦防线,耗尽了大明的国库,将明朝财政拖垮了。  而真相是,虽然修关宁的那些堡垒的花费是辽东军费以外的,等于是额外开销。但是其开销并不大,根本达不到能拖垮明朝的程度。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老夫从这几个方面讲述。  A)关宁防线修堡垒的费用是额外的,这个袁崇焕吧吧主天涯曾经单独开贴列出相关的史料,讲解了天启六年前后,袁崇焕任辽东巡抚期间修筑的费用问题。  B)修筑堡垒根本不可能拖垮财政。天启六年前后,袁崇焕大修工事,从宁远孤城复土修到广宁旧边的大小凌河。没见天启年间的财政垮了。如果真是能耗尽明朝国库,袁崇焕一年时间完成了关宁防线的几乎全部工程,天启六年间朝廷这么富有吗?事实上筑城采用的是传统的夯土工艺,材料基本上就地取材,筑城耗的主要是人工费,这也是袁崇焕能够一年完成全部关宁城堡建设的主要优势。  C)到了崇祯元年二次上任,袁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规模修城的记录,因为全部基建实际上都在天启六年那一年时间完成了,袁崇焕主要忙着买马练骑兵。所以,二次上任后修城耗尽国库的说法完全不着边际。  3)放弃关宁防线的危害  谣言散布者另一个观点就是,关宁防线应该放弃,这样就不用花这么多钱打仗了。他们的思路基本上和当时的王在晋一样,在山海关加固一下,用山海关起到宁远的缓冲和牵制作用。  王在晋之所以搞了这么个方案,很显然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这样两个问题。  1)后金入关抢掠从来不走山海关,专挑蓟州和大同等长城薄弱环节,对他们来说就是多走几步路的事。然而,明朝根本不可能把全部长城加强防守。于是只会随时挨打。  2)后金占领宁远后并不会就此满足关外的领土。袁黑们天真的思维和南明政权如出一辙,他们派人送去银两去慰劳平西伯请来的后金援军,就是认为后金不会图谋中原。然而,多尔衮笑纳了奉上的慰劳银两后,就把南明给灭了。  这是一份后金五次入关的线路表,可见,加固山海关既不能起到缓冲作用,也不能起到防守作用,只会浪费钱,因为后金认为没有加固的山海关防线就已经很牢固,从这里走不划算。他们只走蓟州和大同的边墙。  后金第一次入关抢掠:  统帅黄台吉,崇祯二年。  破口位置:后金军从喜峰口入塞,连克马兰峪、汉儿庄、潘家口、洪山口等边城。  返回位置: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位置  后金第二次入关抢掠:  统帅黄台吉,崇祯七年。  破口位置:兵分四路,以大同、宣化一带为主攻方向,分别破关口而入  返回位置:宣化尚方堡  后金第三次入关抢掠:  统帅多罗武英郡王 阿齐格,崇祯九年。  破口位置:分三路奔向冀北,入独石口,八天后,会于北京延庆县  返回位置:顺义附近  后金第四次入关抢掠:  统帅和硕睿亲王 多尔衮,崇祯十一年。  破口位置:兵分两翼,分别从墙子岭和青山关毁边墙而入  返回位置:至天津卫,渡过运河东归,安返辽东。  后金第五次入关抢掠:  统帅多罗饶余郡王 阿巴泰,崇祯十五年。  破口位置:黄崖口  返回位置:遵化附近。  所以,放弃关宁防线不仅不会减少冲突,只会让后金的入侵变得更加方便和剧烈。第一次后金入关在京师城下逆袭翻盘,就整得明朝国内流寇四起,可以说是明朝走向灭亡的开始。放弃关宁防线,只会灭亡得更快。  只有坚守关宁防线,钉住后金虎狼,明朝才有一线生机。  因为关宁防线至少有如下几个功能:  1)增加后金绕道的成本。  2)避免了后金同明朝关内直接接触,将后金军队大部分的精力都消耗在关宁堡垒的城墙上。减少了内地被袭扰的几率。  3)可以预警后金入侵,比如黄台吉第一次入侵蓟州,袁崇焕就成功预警,并作出了相关的调度,可惜未被蓟州方面配合。  九月己丑,袁崇焕以清兵欲西,先请驻宁远增戍关门,至是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巡抚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众归,师果不出。”《崇祯实录》  4)通过堡垒占领辽东土地,可以屯耕,解决一部分粮草补给,减轻朝廷军饷的压力,这也是袁崇焕能不断降低辽东军费的底气所在。  “总兵赵率教初守前屯,收未附虏之辽人为兵,明关外初复,无多官多人有余地。率教得以尽力屯种,三年积粮十余万石。”《三朝辽事实录》。不仅能自给,一个前屯三年下来还能积谷十余万石。  而上述这些功能,山海关基本没有,只要后金兵不走此路,山海关就是一个摆设。因此放弃关宁锦防线是完全的下下策,只会让明朝疲于奔命加速灭亡。
楼主发言:666次 发图: | 更多
  楼主最好实地考查一下辽西走廊,长城防线,然后再给山海关下结论,你当戚继光是白痴呀,把长城的一端修在山海关。  我一直强调,辽西走廊前端守锦州一点,后端守山海关长城一线,不前不后,在走廊中你守中间一点,大脑有问题!
  打一个比方,以地中海为例,锦州是苏伊士运河,山海关是直布罗陀海峡,辽西走廊就是地中海,而宁远就是地中海中的一小岛。如果满清已经突破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但它如何都过不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目标就是大西洋),你认为有必要继续在地中海中的这个小岛上继续纠缠吗?
  楼主,请到 百度贴吧的“明朝吧”和“清朝吧”、“历史吧” 发帖吧。  煮酒的人少,相关论题的关注人群更少。都没有几个人回复你。
  袁崇焕的问题不在于修堡垒,而在于他设法削弱了朝廷对关宁军的控制,使关宁军军阀化了。证据就是袁被抓,祖大寿带着关宁军居然自己跑了。换做现在,甚至天启年间,祖大寿的行为已经够被拉去砍头了。
  而对军阀化了的祖大寿的行为,崇祯帝毫无办法,只能优抚之。类似军阀化的例子还可以举李鸿章东南互保,李鸿章在东南互保中宣布慈禧太后的命令是乱命,不执行,并且慈禧一旦死掉,他就会出任南中国总统。这个和叛乱也差不多了,慈禧还不是只能优抚。回过来继续,祖大寿是在袁督师任上加速军阀化的,所以剐了袁督师,那确实没有冤枉他。
  @人世之修   该砍头绝对轮不到祖大寿。而是下令打死关宁军多人的指使者,并宣称关宁军为奸细的人。祖大寿返回驻地无罪。不返回难道站在等待京营开炮??????  大学士孙承宗疏言本月初三日通州城守者了见辽兵三五成羣纷纷东下臣即令人招抚而鸟兽窜矣又初四日午时侦探人自西回始知祖大寿率全军东溃并新至步兵两营亦有尾之而去者大约万五千人河臣闻之急以手字慰谕大寿又传一檄以抚三军令游击石柱国飞骑追之而仅及其尾弓刀相向柱国坦然不惊极力谕诸军校亦多垂涕但曰主将既戮又将以大炮尽歼我军故不得已至此柱国又前追而大寿已远矣相去数十里诸军校且泣且戒柱国曰事已至此不能复回前去无益而时已暮夜遂不能追而还该臣自得此军之溃今因祖大寿危疑既甚又以极贵不能复受同侪节制故乘三军惊疑以城上炮击洗军之说诱全军尽溃陷人以自护非诸将卒尽有叛心今当速敕関内外两道慰谕将领解散士卒大开生路以收众心不然则此事之难收拾更甚於目前也帝令大寿图功自効  《崇祯长编》孙承宗疏,崇祯二年12月  大学士孙承宗疏言辽兵东溃臣同督臣刘策命都司贾登科前往追谕至邦均店祖大寿报称本月初三日晚统领官兵在石河地方札营夜了营火於初四日丑时分布犄角前去冲杀不料兵丁遥见营火相隔六七里标子迳往东走拦阻不住众兵齐口说称应援京师连战大捷指望厚赏谁想城上之人声声口口骂辽将辽兵都是奸细故意丢砖打死辽兵三名城内出来选锋砍死辽兵六名彰义门将放拨的辽兵做奸细拿去杀了阵亡者死而无棺生者劳而无功败者升官胜者误罪立功何用臣同副将何可纲张弘谟等多方劝谕不从臣等情愿回京待罪众兵强挟浑身是口难以自文容到前途细具衷曲先此塘报臣谓辽兵之情原以危疑遂成愤激而大寿等又惧更易将帅身且得罪故遂为此又据贾登科口传大寿谓乘城者指辽兵为奸细今当出捣束不的等巢穴以明其无他臣一面复令石柱国贾登科持扎往谕令仍归□地度众心如自惊疑未肯即从复谕大寿以今日安危在近不在远宜急复遵化则当立叙大功岂特不以形迹为嫌复密谕大寿谓今日若束兵而还必无一毫罪戾如能恢复遵化则心迹自明苟出関一步则此心终不白於天下而人心解散恐亦难图其后盖臣乘其自相狐疑之际仍示以低徊猜付谨遵便宜行事之旨急调马世龙前往追谕缘辽将大半多世龙旧部曲苟见世龙必有解甲而归者於事定克有济为此一面恭报以冀圣鉴焉  《崇祯长编》孙承宗疏,崇祯二年12月
  @人世之修
00:35:49  而对军阀化了的祖大寿的行为,崇祯帝毫无办法,只能优抚之。类似军阀化的例子还可以举李鸿章东南互保,李鸿章在东南互保中宣布慈禧太后的命令是乱命,不执行,并且慈禧一旦死掉,他就会出任南中国总统。这个和叛乱也差不多了,慈禧还不是只能优抚。回过来继续,祖大寿是在袁督师任上加速军阀化的,所以剐了袁督师,那确实没有冤枉他。  -----------------------------  简直是无耻论断,袁崇焕在,祖大寿绝不会反,即便没有袁崇焕,祖大寿对明朝也算是鞠躬尽瘁了!何况辽东从李成梁开始就军阀化了,几十年也没出什么问题,祖大寿稍微有点苗头就赖到袁崇焕身上,还什么褂了都没冤枉,怎么好意思说出这么无耻的话?
  楼主,你知道督战队是什么吗?关宁军后撤,得到统帅部的同意没有?没有吧?没得到统帅部同意擅自撤到城墙下,还想进城(据说还带着喇嘛说是要和谈,问题是和谈与否是朝廷的事,关宁军这么做属于越权,几乎等于谋反),被督战的拿炮轰还冤枉啦?现代军队擅自后撤,被督战队拿机枪扫射是必然的事情,就是解放军也是这么做的哦。古代呢,擅自后撤,督战队自然也是刀砍箭射的。你不是有史料的吗,你来说说关宁军有没有未经同意自己撤到北京城墙下的事情?你不是有史料吗?你来说说明朝督战队如何操作的,对溃军怎么处理的,怎么样?
  楼主朋友:  1:据《度友奏议》中《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一文的内容,袁大人下属各镇指的是东江-宁远(辽东)-山海-蓟镇(蓟镇指的是蓟州镇永平镇密云镇三小镇总称)四大军镇,本折合计513万余两。  2:孙承宗所提及的“欲合四鎮之兵止用遼餉四百八十萬”,请注意“欲”这个字。指的是袁大人想减成480万两,但户部研查之后认为不足而批的是513万两。一切数据以大明户部为准。户部说得很清楚:“照督师前次经制册蓟密永照督抚裁汰兵饷册天津照津部所汰之数东江照臣部题准之数与臣部此时见发额数丝毫不囗者至于本折支银五百一十三万有奇。”  3:崇祯元年辽东的军费开支额定不是620万而是520万两,但并没有包括运费皇赏银衣袄钱马价银之类在内。但实际开支是600万两。但问题是袁大人的所谓480万及户部的513万两中,也没有包括上述开支。运费也没有计算在内,而且实际上崇祯二年的马价银11万4千盐课银6万甚至衣袄装备皇赏银之类也并没有计算在内。二年的数目的确有些不明,但我可以给你一个参考。据《覆户科题敫新饷入数疏》一文中,崇祯三年袁大人所定鼓铸银64871.23两;山东民运银两;永平盐钞银934.4两;辽镇京运银及皇赏银两;京边召卖银20万两由太仓银坐派地方凑支。二年和三年的数目区别应该不大。  4:孙承宗所提及的“薊鎮原定一萬二千之外欲加六千故”,据《覆户科题敫新饷出数疏》及《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内容,指的是袁大人辖下蓟镇新兵1万2千人及刘策所说的密云西协近七千兵袁大人不能纳入经制册的问题。
  楼主请注意,袁大人说什么480万并不能算真的,大明的户部说的才算数。事实上对于袁大人的480万,户部认为是犹不足也。
  《度支奏议》,上文中打错为《度友奏议》
  再怎么洗也没用,也改变不了被屠杀被奴役两百六十八年的事实
  @lyder2020   亲爱的朋友,首先欢迎你参与讨论。  辽东军费的问题,袁吧上下肯定是重点下功夫的对像。我们连东江毛文龙闹粮饷“漂没十剩六七”和梁廷栋有关联的史料都能扒出来,可想而知辽东军费这秃子上的虱子。  老夫虽然不是在这块狠下功夫,但袁吧吧主天涯为了搞清辽东军费问题,硬是将一本度支看完了。  这是他整理出来的,朋友有时间给观摩一下。  崇祯元年辽饷征收情况及辽东军费明细  本楼数据出自毕自严《度支奏议》  新饷司卷五  第一疏:覆钱饷院元年新饷完欠劝惩疏    按:崇祯元年辽饷的征收,其中没有征收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三省都是西南用兵就地扣减。陕西省因为输运(也可能是别的原因,天启七年陕西似有旱灾,待查),另北直八府奉旨蠲免,不知什么原因。  再按:表内统计最后征收率90%,实际浙江省欠收的二十万已经在路上,如果这个也算进去的话,元年辽饷的征收率达到95%以上。  辽东的费用,分成三个部分:    本色银中,关外买豆反而是最便宜的,因为运输的费用减少。马豆在崇祯元年,袁崇焕就已经报称需豆超过一百万石,但毕自严实际只买不到七十万石,理由是马匹数目前尚在增加中,而且豆价估算也相对高了一些(米价也是如此,要考虑运输的因素,实际高估了还不一定够用的)。    东江的费用中,这是最终全年的结算,注意一点,在折色中,山东全省的辽饷征收,有绝大部分已经在山东本省扣留给登镇作为东江的费用了。另外还有截漕八万石(天启年间是十万石)。  之所以袁崇焕在斩毛以后,说东江的费用稍增,是指他重新核定营武以后,东江是四十多万两,但是这个数据,只是对比元年他手里的开销的35万两稍增,不包括山东辽饷的截留,如果算是这一笔,那毛文龙原来的费用比袁崇焕斩毛以后的计划,要多至少二十多万。还有,这里所说的至少多二十多万,还不包括两项,一项是之前毛文龙所领的皇赏银,另一项是从截漕十万石以外带运粮的截留。  因此,按以上估算,毛文龙在东江的费用,是袁崇焕计划(袁实际没有接手东江太长时间,而且正在经制改组中,所以最后没产生结算数据,只能以他最早的估算为准)费用的两倍左右。  总结:  以上数据,不包括买马的银子。不包括工部包干的器械、棉衣等装备的费用。不包括筑城的费用(崇祯元年实际没有上报筑城,另,筑城的工费一般由京营班军出关,这大概就是班军盐菜银算成辽东费用的原因吧)。  最后,袁崇焕节银的过程。  1、平台召对(说五年复辽的同时),提出每年节银六十万两的计划。  2、到辽东上任以后,清查整理了辽东费用的概要,提出584万两的计划(实际已经少了十几万两了)  3、元年在任期间,最终实际节银70万两(对比他上任以后的数据)。  4、在此之后(或者之前),提出次年用银480万两的计划,包括东江的增数以及其它不可预见的费用(比如马匹增长需要的马豆费用)。
  楼主朋友:  有一点你没注意到,不是辽东的本折分三部分,而是你第一张图表中的内容本身全就是袁大人督师经制册额定的数目,唯一不同的就是所谓的在京各卫。事实上我不知道是谁搞出来的移花接木,但其中的内容肯定是出自《度支》中我所提及的《覆户科题敫新饷出数疏》和《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因为所有的数目是一模一样。而且,所谓的在京各卫,其实指的是从恒磁真定等地招募的新兵。《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说得很清楚了,“在京各卫新兵应否留用移文蓟辽督抚同督师酌议选留西协(密云)新兵七千余所用月饷应否增入督师经制之内”。很清楚了吧,“督师经制”。  事实上,你所发的第二张图中的粮草数目中。也是出自《覆户科题敫新饷出数疏》和《覆督师题各镇兵马钱粮经制疏》。但是,这些数目的前面,我想指出的是,别抽一句蒙一句。在你第二张图的红字的内容正前面一句是这样说的“岁额共支五百一十三万八百八十六两九钱六厘”,估计你所引用的资料的人是玩了个春秋笔法了,让人想歪。事实上,人家说的意思是“按袁大人说的480W减70W为准则吧,现在是513W,确实有了成效,大家再想想法子再减点吧,户部说知道了。”但,户部也在后来说了,513W其实还没够用。。。  这,便是崇祯二年六月十九日奏折的内容,内容出自《度支》新饷司卷5《覆户科题敫新饷出数疏》崇祯二年六月十九日。  楼主朋友,别引用别人那些二手的东西了,毕竟原文我这有。何必呢。而且,我要指出的是而且,在你第二张图中所列出来的米豆之类的开支中,前面有几个字,还有几个字“督师经制额定”,估计这几个字给人吃了。
  本色银中,关外买豆反而是最便宜的,因为运输的费用减少。马豆在崇祯元年,袁崇焕就已经报称需豆超过一百万石,但毕自严实际只买不到七十万石,理由是马匹数目前尚在增加中,而且豆价估算也相对高了一些(米价也是如此,要考虑运输的因素,实际高估了还不一定够用的)。  -------------  楼主朋友:  不知道这是你从那儿引用的资料。必须指出的是,本来袁崇焕所上报的豆料是石,但户部批的是石。明明是因为刚不久袁大人用马价银购了军马5600匹,人家户部担心不够用又给增拨了三十多万石。这怎么能反过来说呢?!啧啧啧。  “料用一百一十七万五千八十三石二斗 比督师经制所开豆入八十万九千四百六十七石二斗 实增豆三十六万五千六百一十六石矣”  你引用的东西我都不想评价了。
  袁崇焕堪称后金尅星。以正常事态发展,八旗大军终崇祯一朝,也难以得志。
  后金从蓟州进入也不能证明关宁防线的重要性,实际上,有关宁防线的时候后金照样在长城想从哪里进就从哪里进。本质问题是明军(包括所谓关宁铁骑)都丧失了和金军野战的能力,结果自然是人家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明军修碉堡,不过是为了可以有地方躲藏。对此金军一开始是靠围而不攻耗死你,后来有了大炮就干脆把你轰掉。  世上没有靠修碉堡能打败敌人的,明帝国已经腐朽的军事机器不能怪袁崇焕,但他再怎么折腾这条所谓防线,也不可能挽救这个帝国。
  带有感情色彩的历史分析,本身就偏离了研究历史的公正性
  其实最奇怪的是,关宁军花着朝廷的钱就变成军阀了,并且在军阀化这个过程中袁崇焕功不可没,按事实来说,袁崇焕只是杀头,没灭九族已经是法外开恩了。这样的袁崇焕还被人认为是国家的栋梁,这种思维真的很难理解。  如果是为了树立一个英雄那是能理解的。可是这里是讨论事实,这就难以理解了。
  楼主上面拿出来的数据证明,关宁军一直花着朝廷的钱,而且朝廷的钱是关宁军的最重要的经费来源。但是,把袁督师下狱,关宁军将领就能带着军队私自撤离,这完全没有一点被朝廷所控制的军队应该有的样子。在本朝,据说一个连的调动军委都是要报备的,京畿重地的话,那需要军委批准。在古代也是差不多的,地方上的军队调动自然可以方便行事,事后报批,但在天子脚下,私调军队,那也是死罪。祖大寿的私自调动,自然也是死罪。祖大寿不但没死,皇帝还得哄着他们,已经说明了关宁军在袁崇焕手里变成了军阀化的军队了。袁崇焕自然是朝廷的人,朝廷的人吃里扒外,剐了他不冤枉吧?
  @人世之修   很感动你说出了要实事求是看待历史的语言,非常感动,极其感动。  那么既然你说要实事求是,那么老夫就请教你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既然你的观点为:  因为初三遭到友军要炮击洗军打死打伤多人的关宁军在初四东溃,所以算军阀,初一下狱的袁崇焕属于培养军阀有罪。该死!是这样吧?  好吧,我们就按这个标准来!  问题一:  京营在初三打死打伤友军多人,并声称关宁军是奸细,请问京营是奉旨开炮吗?没有圣旨的话,那就是私自攻击友军,这样的情节比起逃跑还严重吧?比如宣府军是一看打不过后金就逃跑了,而京营不但不打仗,还攻击一线作战的友军,这算不算还要更军阀?  请问京营的几个总兵朝廷是如何处置的,这事难道就不了了之?崇祯对军阀京营毫无办法,只能优抚之?  问题二:  大同军满桂放敌纵敌抢掠百姓,请问朝廷的军队可以抢掠京师百姓吗?还是满桂是奉旨在京师抢掠?没有圣旨?那不就是军阀无法无天了?  请问朝廷是如何处置满桂的?这事难道就不了了之?崇祯对军阀满桂毫无办法,只能优抚之?  问题三:  宣府军侯世禄放敌纵敌抢掠百姓还逃跑,请问朝廷的军队可以抢掠京师百姓吗?打不过就可以逃跑?还是侯世禄是奉旨在京师抢掠?奉旨逃跑?没有圣旨?那不就是军阀无法无天了?  请问朝廷是如何处置侯的?这事难道就不了了之?崇祯对军阀侯世禄毫无办法,只能优抚之?  你不是要实事求是吗?既然你敢为历史制定标准,就不敢去寻找答案吗?
  @药师玄成   张口就来满清英雄,到底是你自己的问题,还是你历史老师的问题?  主要史料,钱海岳《南明史稿》  记载一:  “安宗《登极恩诏》……又复袁崇焕、赵光抃原官。”  有一些袁黑将《登极恩诏》翻了出来,说是里面毫无给袁、赵二人复官的记录,所以这条记载是假的。可实际上《登极恩诏》和复袁、赵二人官职是两件并立的事件,到《登极恩诏》当然不会提及这件事,去那里找是很荒诞的。  记载二:  “弘光元年二月,(安宗)予袁崇焕、王在晋祭葬。”  记载三:  “昭宗以邝露言,谥袁崇焕“襄愍”。”  应该实事求是地讲,钱老是民国人士,相去南明已有300多年,因此其所发表的《南明史稿》基本上是总结了各种存世史稿的总结,这本书远远谈不上第一手史料。  但任何了解中国国情的都知道,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经历了一场文化上的浩劫,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都毁于一旦。南明由当时身处战乱时代,史料本身就收集不易,却又逢此浩劫,所以这部《南明史稿》成书以民国时期,弥足珍贵。  一些辅助佐证的史料。  佐证史料一:  “南都已有为崇焕请恤者,未得施行。桂王在粤争请之。会北来者,以(清)太宗档子所言,雪崇焕之冤,始复官,赐谥曰襄愍。此见吾乡高武选《宇泰集》”  此记录证实了在永历朝谥袁崇焕“襄愍”,佐证了《南明史稿》的第三条记载。  佐证史料二:  《留都赠梁非馨》"逐客同征雁,翩翩出塞垣。垣夸曾断臂,哭汉不归魂。别久见如口,相看无一言。龙精千尺雪,持照昔人恩。"后面有自注称"非馨为袁督师重客。督师以孤忠见法,天下冤之。后十二年,予与非馨同朝。非馨在主政,余在史馆,疏白其冤,服爵赐葬。非馨真信友矣。"  有袁黑认为,当袁崇焕死后12年,即崇祯15年,邝露和梁非馨就上疏给袁平反。而钱海岳的《南明史》却误记为,是永历听了邝露的话,才给袁追谥"襄愍"。且邝露的诗注清清楚楚地表明时间是在崇祯15年,邝露也只可能在那个时候才在"史馆"供职。邝露本人在北京破后于1645年南下南京,但正好遇上左良玉东下,弘光政权迅速瓦解,不得已匆匆再次南下广州,再也没有回到过南京。因此,此文作者认为《留都赠梁非馨》这首诗一定是在1645或者更早前作的。  这其中出现两个误解,第一个误解是对诗名“留都”的误解。“留都”通常是指明代的南京。但是在1644年3月北京城破之后,1644年5月弘光帝就在南京即位了。因此,此时就不存在“留都”了,南京已经成为正式的都城了。此诗名中的留都应做留在或留守都城期间解释,即留在或留守永历朝廷的都城肇庆期间。旷露在其诗集中的另一首诗《浮海》后面也有一行注称“时南都已失”,可见在邝露认为,“留都”的名称已经不适合了,“南都”才是南京。  第二个误解是时间上的“后十二年”,袁黑从崇祯3年袁崇焕被杀开始算起,因此得出了是在崇祯15年的结论。我认为这“后十二年”邝露所对应的并不是注文中的“督师以孤忠见法,天下冤之。”而是诗句的第一句:“逐客同征雁,翩翩出塞垣。”  佐证史料三:  道光年间伍崇曜刻本《袁督师事迹》,画首用纸签加题《督师袁襄愍公遗像》覆贴其上。可见在同治年间,袁崇焕已有襄愍之谥号。而这个谥号可以确定的是,绝不是清朝加谥的,只有可能是来自于南明时期。  关于袁崇焕在南明昭雪一事,尽管由于文化浩劫,但残存的史料还是留给了世人足够的信息,袁崇焕应该是在南明就得到了昭雪。
  人世之修,我要是“军阀”袁崇焕,干嘛去北京城下拼死效忠,还独自进城见皇帝?是你们这些人没脑子,还是袁崇焕没脑子?!  袁崇焕这样的英雄只会在喷子的诬陷和恶意中伤中显得更加伟大!
  @人世之修   关于关宁军东返,主帅下狱肯定占了一定的因素,但也肯定不是主要因素。  原因也非常简单,如果是完全因为主帅,袁初一下狱,当天就东返了,至少初二肯定跑路。  然而是初三受到京营攻击,初四才东返。哪个是主要原因不是一目了然?  请问你果真能实事求是看问题吗?还是只要抹黑袁,不需要知道历史真相?  小学生喊喊口号就能代替历史原始记录?你们是不是太幼稚了一点?
  @lyder2020     那520万和584万的定额来源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lyder2020   袁吧吧主天涯对你观点的回复,  平台召见的时候,袁崇焕不仅提出“五年复辽”,针对辽东的费用,还提出了一年省六十万两的计划。  崇祯元年八月的时候,在袁崇焕平定了宁远军哗以后,又统筹了一个辽东的费用,提出辽东当年只需要584万两的费用。  崇祯元年十月,对蓟辽四镇,预算全年仅需要513万两,比之前再省70万。同时,进一步提出一年480万两的计划。  崇祯二年三月,决算最后崇祯元年的费用,也是513万两,比原来的预算仅增加了几千两。  需要说明的是,崇祯元年的辽饷征收情况很好,是历年来征收情况最好的,以后也没有这么好,更没有这么好过。辽饷当年的征收,加上杂项的收入,合计也是513万两,很巧吧。  也就是说,政府在崇祯元年,辽东的费用,是没有赤字的。也仅仅只有这一年。  关于“臣言不得不践也。”  这句话是在斩毛文龙以后说的。  毛文龙在崇祯元年,要粮饷100万,称兵15万。后来核查,只有2.8万人。所以满朝一片声讨之声,而且统一的口径是,兵不到五分之一,那粮饷也只需要五分一,给20万就足够了。注意,这20万是粮和饷的总和。  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东江粮饷的是袁崇焕,提出东江的兵应该跟关宁军的待遇一样。并且,设立东江饷司,由宁远统一发放。  毛文龙之前的兵,因为都是登莱就近的淮兵、浙兵、还有闽兵,所以军饷较低,只有每月0.7两。而关宁军则是广西、湖广、四川等地征调的客兵,待遇是1.4两每月。粮都是一样的,每兵每月一斛,即0.5石。  这个提议兵部也认可,所以东江兵的费用是47万两,米16.8万石。  户部尚书毕自严不认可,认为东江应该仍按原来的待遇发放,为银23万两,米16.8万石。  最后,这个官司最终各退一步,确认以每兵1.1两,米一斛,共计东江每年费用35万两,米16.8万石。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斩毛以后,重新确定东江的粮饷,原来有兵2.8万,实际核查的结果只有1.8万。袁崇焕把各种费用都算上,坚持原来的方案,每兵1.4两,米一斛。总费用是43万两,米16.8万石。这就是袁崇焕提出“不无少增”,并承诺,这笔增加的费用,仍然也在每年计划的480万两费用之中。这相当于把关宁军嘴里的粮饷,抠出来给东江。这就是“臣言不得不践也。”针对的承诺是,480万两不超支。  这个“不无少增”,经常被袁黑拿来做文章,说袁崇焕斩毛以后东江费用增加了。实际袁崇焕增加的不是毛文龙的费用,而是他跟户部议定的费用。  接下来,已巳之变以后,袁崇焕被逮治,孙承宗接手,东江饷司恢复原来的样子,由登莱供应东江,就又开始乱了。户部把粮饷都推给山东,山东每年征收的辽饷,在扣完东江的粮饷以后,全部解部。这就造成山东欠征的辽饷,实际就成了欠东江的粮饷。所以东江缺饷严重。  另外一个,关于东江1.4两的待遇,也重新议定。原来两万八的人(不一定是兵),并没有淘汰完毕,毕自严主张,调一万去关宁,由关宁按1.4两的标准发放。剩下的一万八,则又改为1.1两每兵每月。  后来又设了登莱巡抚节制东江,孙元化任巡抚,也想了各种办法,催征山东的辽饷。奈何全国欠饷严重,山东也不例外,东江的费用一直没有发齐过。所以叛乱频频。
  @lyder2020   督師尚書袁崇煥疏言臣去歲蒞任時兵無統紀而餉緣之不清且有縳鎮殺撫之事如亂絮紛絲臣從頭收拾賴鎮臣趙率教祖大壽恊臣何可綱同心合力定關寧營伍不数月而告竣於是而登萊而天津亦清楚矣最梗乎者東江旋亦正法定其兵餉與薊鎮新兵亦減而定之額矣實用之於遼者合四鎮官兵共計一十五萬三千一百八十二員名馬八萬一千六百零三匹每歲本色米八十萬二千九百四十五石四斗料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八百三石二斗折色廩餉草乾船租銀三百五十九萬三千七百五十七兩九錢此外尚有班軍塩菜及薊兵行粮非常給者貯十萬待支不在額內臣未任之先通支本折色共銀六百餘萬今額定正應支本折色四百八十餘萬減去新餉銀一百二十餘萬矣帝俞其言優詔荅之   《崇祯长编》崇祯元年八月  朋友,你对史料的理解是有误差的,天启七年关宁军饷是600余万,这份史料讲得清清楚,这可是袁崇焕发给皇帝的疏,不可能撒半点谎。  而崇祯元年初始,只可能仍是600余万,不可能已经被王之臣先行裁饷到520万。这个520万的数据,其实是户部在袁上任后拿出来的。
  从袁崇焕的布局来看,后金真是处境险恶。
  LZ你这个帖子就是没人跟你刚正面,你奈那帮畜生何?
  @rizhuhou
09:50:23  @lyder2020  袁吧吧主天涯对你观点的回复,  平台召见的时候,袁崇焕不仅提出“五年复辽”,针对辽东的费用,还提出了一年省六十万两的计划。  崇祯元年八月的时候,在袁崇焕平定了宁远军哗以后,又统筹了一个辽东的费用,提出辽东当年只需要584万两的费用。  崇祯元年十月,对蓟辽四镇,预算全年仅需要513万两,比之前再省70万。同时,进一步提出一年480万两的计划。  崇祯二年三月,决算最后崇祯元年的费......  -----------------------------  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所以朝廷对辽东防线上的将军们越来越不满,是不是这个意思,加上西北大乱,边军根本没有能力集中,只要后金走蒙古到西北入关,一路上没有重兵的广大区域,任后金抢掠,楼主的意思,关宁军是有作用的,而反对者认为,在明朝廷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发费500多万两粮响,养关宁军不仅没有能挡住后金入关,而且加重国内负担,而西北地区需要庞大的粮食援助,导致匪患不断,关宁军的组建就是为了对付后金,居然全部躲在碉堡里,连牵制作用都没有,后金可以任意集中主力到处跑,难怪明朝廷的人对他们那么恨,连国内灾难都没有救助,优先供给关宁军,看来袁该杀,凌迟处死不为过
  明朝真正的大包袱是藩王政治吧,还有一个是商业税过低,频繁的党争加上腐败也大大降低了国家行政效率。关宁防线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关宁锦防线是孙传庭主张的是不
  明朝一味防守战略,才是明亡的关键。面对几十万满清鞑子,明朝为何不主动出击,将其打残内迁!  中国的历史也许会改写
  @lyder2020   朋友你好,感谢你在此贴以及袁吧参与讨论。  关于辽东军费问题,你和袁吧吧主天涯友好讨论的贴子,也观摩了一下,阁下研究得很多,这点确实让人钦佩。  对于此贴,老夫列举的辽东历年军费的引用的史料比较简单,但也非常可靠。  袁崇焕上任之始,当时王之臣任辽督,当时的耗用为600余万,这个数字同样也是可靠的。尽管你认为不应该去看袁自己的饷疏,但史料就是史料,作为新任督师,他在自己的饷疏上将前一任的数字搞错了,不被御史喷死的概率有多大?  然而,不信这份饷疏,并没有见到你拿出可靠的数据质疑这个600余万的数据。  所以,只到目前而言,袁上任初始,当时辽东军费耗用为600余万,这是可靠的。  至于你多次提及你在袁吧遭受的多次非人待遇,老夫确实很震惊。作为袁吧吧务,建议你先查实一下是不是被系统删贴了。  不过如何,吧主天涯和本人都欢迎高水平的朋友去参与讨论,如果再有什么疑问,建议你直接找大吧天涯,你们已经相知相识成为好友。  或者找老夫也行,虽然才疏学浅水平不及阁下,但是秉公执法纠正冤案义不容辞。
  @ty_   陛下豈肯聚斂。然既有舊餉五百萬,新餉九百餘萬,復增練餉七百三十萬,臣部實難辭責。且所練兵馬安在?薊督練四萬五千,今止二萬五千。保督練三萬,今止二千五百;保鎮練一萬,今止二百;若山、永兵七萬八千,薊、密兵十萬,昌平兵四萬,宣大、山西及陜西三邊各二十餘萬,一經抽練,原額兵馬俱不問,並所抽亦未練,徒增餉七百餘萬,為民累耳。  《小腆紀傳》  旧饷500万,新饷900余万,复增练饷730万。
  @rizhuhou  这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来自百度)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既是明末军事战略家、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 。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在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崇祯元年(1628年),皇太极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以内,京师告急,又是在危殆时刻,孙承宗蒙诏起用,起家陛见,议守京师,出镇通州,调度援军、追还溃将,重镇山海,袭扰敌后,迫敌出塞,收复四镇,再整关宁,却遭权臣掣肘,告老回家。在家高阳县住七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获追赠太师,谥号“文忠”。清高宗时追谥“忠定”。  著有诗集《高阳集》、军事著作《车营扣答合编》等。  再看看袁崇焕(来自百度)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1]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其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却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楼主是白痴吗?嘘——小声点。  明朝的“历史”还有多少可信度?举个栗子。  崇祯元年十月,我大清(!)兵薄德胜门(?)  我大清如何如何,那叫明史?  儒林外史中有提到,“……民工甚贱,应是虚开,着追比银XXX万两……”说的事情就是影射的这些
  @药师玄成   老夫很清楚你们的伎俩。你造谣袁排挤满桂,接下来你要做的是去证明满桂的忠勇,以显示袁的矮小。  这招杜车别早用过了。  满桂就是个垃圾,一生对后金四战四败我们还可理解,毕竟只要尽力就行。然而大敌当前放敌纵敌跑去抢百姓绝对无法理解。  蒙古族将领其心有异,是否真会为大明而知,请不要自行脑补,请去翻看史书。
  @药师玄成   有两份史料提及,崇祯在抓了袁崇焕后,有后悔之意。  史料一《剖肝录》  上初甚疑焕,及闻所复地方皆辽兵之力,复欲用焕于辽。又有“守辽非蛮子不可”之语颇闻外庭。仁与栋大惧,遂借杀毛文龙、市米二事,为焕资效私通反迹。  史料二《白冤疏》钱家修  “奉旨:“览卿奏,具见忠爱。袁崇焕鞫问明白,即着前去边塞立功,另议擢用。姚宗文、原抱奇已先有旨了。””  然而,正是梁廷栋这个贪赃小人,在爬上兵部尚书的位置后,急于杀袁崇焕灭口,才制造了这场千古奇冤。
  @药师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7:19 评论  评论 rizhuhou:几乎没有功绩,杀毛文龙,排挤满桂。误打误撞弄死努尔哈赤~ ,老板看着不顺眼,干掉了~ 怎么看都不是英雄。 还不如满桂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呢。 就更加没法和岳武穆比了  药师玄成: 17:30:49 评论  评论 rizhuhou:你回头看看自己的帖子,无一例外的是给袁崇焕的失败,错误,被杀找各种借口,不知你出于何种目的。但历史就是历史,崇祯杀了他,也没有影响后来任何东西。就算袁崇焕或者也无法阻止李自成进北京,会不会是另一版本的吴三桂也很难说。能扭转时局的,干出业绩的是英雄。否则不算~   19:49:23 评论  评论 药师玄成:1)杀毛文龙不是功绩吗?东江难道不应该换个抗金的将领,就应该留着当马市给后金送粮?复土到广宁旧边不是功绩?2)满桂直到袁回老家还在当他的山海关总兵,袁走后,他才被人赶下来。你造谣可有一点良知?满桂最后战死沙场能改变放敌到京师伪装成关宁跑去抢百姓的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已经是第二次和你科普满桂了。  然而,你还是要把谣言再散布一遍?  你是故意的吗?用谣言抹黑英雄,麻烦你先问一下你的良知。
  @药师玄成   除了蓟州被绕道这一个局部败笔,请问袁崇焕又有啥失败了。  制造这种低劣的谣言,你这是人品有问题吗?
  关宁防线本来就不是他修的,嘟嘟粪不要自己造个靶子自己锤,恶心
  关于涉及袁崇焕关宁东江并进复辽方案的两份奏疏  为商定恢复之书以复台臣之问仰祈圣断事  督师袁崇焕商定恢复之谋等事(第十三号)  崇祯二年五月初六  兵部呈于  兵科抄出□□□□□□□□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袁崇焕谨题  为商定恢复之书以复台臣之问仰祈圣断事  本月十二日,准兵部咨该云南道御史毛羽健题为“恢复虽无期,著数宜蚤定,敬发伍问以质督师,并听圣裁事等”因。奉圣旨:“督师肩任东事,恢复大计自有成画,这□问伍款,不妨往复谘订枢臣,便移文商确逐一登答,事关机重,不得宣传。奏内推避边抚为谁?还督名奏来,该部知道。钦此!”遵抄出到部,移咨到臣,该臣看□□□结十有二年矣。我皇上起臣田间,召对平台,臣感激知遇□□□□□□□□复之,略期之五年。皇上神谟独鉴,不以臣愚,不□□□□□□嘉奖过分。夫臣自天启二年役辽,与奴相持者六年。下手了手之著筹之,熟□□敢漫无成算而大言欺皇上哉?然臣五年之说出,而知臣者虑臣□□□□□□。臣俱收为药石,而不敢以言求信。盖兵为阴符,可言者未必可行,可行者未必可言。况密成泄败,兵家最忌;而用间出奇,每骇观听。乃忠计者纷纷揣度,臣方惴惴于此,惧无以白天下。善哉!台臣毛羽健加意封疆,推心边吏,而以五问为臣发端也,皆臣意中所欲言,而中有不宜尽言犯泄。则就五问中可言者敬为□答:  台臣之一问,曰:方略攻守宜定也。臣愚,谓:兵者鬼神不测之机,难以一法滞也。况我一执而敌转岐,则辽东今日当与台臣两说并用之。夫辽地残破之后,我□□□□气不振,不得不用渐法为守,故缮城治堡,明烽远哨,来则守以老之□□□□□□□□之可为,而我不得不为者也。若我之器精甲坚,兵强马□□□□□□□□□□溢于外,而求战雁门之收聚。至投石超距而用之,则□□□□□□□□□□中可师也。  二问,曰:兵制之多寡宜定也。臣愚,谓:兵法拾则围之,□□□□□□□□矣,惟不能多,乃不得不缩而议寡。臣今计新饷之额与给兵□□□仅可养兵十六万,故就十六万而为用。关宁之十二万为正,东江之两万余为奇,蓟门之一万二千为援,已足平奴。若边方有事未便,能以兵赴辽,且粮饷有□不敢求增,臣取之近戍,取之见兵而足矣。  三问,曰:粮运之本折宜定也。臣愚,谓:□□馈士有饥色,师行粮从不易之理。成祖出塞数千里者三,皆苦粮运不继,故议车运、畜运,又欲沿途作堡储之,卒之,事未果成。然绝塞远征不得不而□□□□□洊据我土宇,非塞外之比。臣今进而锦、义,与敌相逼在七八百□□□□□□□□□叩招买、截漕、海运足供数年,未有他改也。他日恢复完全□□□□□□□□□□□□□数百里间人持十日干粮便可以战,似不虞转饷。  □□□□□□□□□□宜定也。臣愚,谓:奕先定势,兵必相机,贵主谋也。臣昨更定将□□□□□□□□措置,但未明言耳。三方五路,用虏、用鲜成效已可概见。臣有□□□□□异亦何能为同,夫插安能为我用?但得其不与奴合,即为我助。插受款,则西不防插,而我得并bìng力于东,臣向之保举督臣王象乾制□□宣大。盖□□毛文龙可用,但未有用文龙之人,是以文龙亦仅以□□□。臣今欲完□□需文龙急也,倘按国初马云、叶旺之故事,则河东尤为扼要。以正为奇,断不能舍此而别求胜算,臣所以亟亟于东江之策画,谓欲复辽土,先通辽□□□□□□□□,而不知者乃谓臣假以修怨于文龙。夫以疆事修怨□□□□□□□□□□事之难言也。  五问,曰:善后之经理宜定也。臣愚,谓:谋贵万□□□□□□□□手,即为了手,臣久已为皇上言之。使五年而辽不复,安用□□□□□□□守之之策也,今主兵七而客兵三,主土著也。客之流寓而□□□□□□□□□矣。况国初辽东主客兵不过十三万。至万历年间,除丁尽户□□□□□□万。今新兵已十六七万。即辽复,而永戍有减无增。若辽民见在国外者已数十万,流散各处尚数十百万,不优乏人也。壬戌之□□外,遂委瓯□□□渐成桑麻矣,何虑辽沈?若钱粮以时损,益变有减□□。总之,守之□□□亦可胜战之胜者,攻亦可取。夫即力能取之,而安在守之不足乎?  臣答台臣之□者如此。臣受皇上重托,便宜行事,不从中制。臣抵任来与诸道□□□□□日为岁。一切规尽善后诸事,著著算定要皆□□□□□□□□□□□量,不敢以物力竭天下,亦不敢以苟且误封疆。使□□□□□□□□□□了,此臣窃自信。忆广宁溃后,臣抗言关外丙□□□□□□□□□□□已随,诸臣后击却之时,短臣者且谓□□□□□□□□□□□□□□□。诸臣于宁锦两处列阵交锋,夷□□□□□□之往事可信□□□□。裴度奉命征蔡曰:“贼灭则朝□□□□□□□□关无期。”臣自□□□□后,挈家军中,誓不与奴俱□□□□□□□□□一日空言恢复□□□封疆戏,且以身家戏矣。臣愚,万不□□□□□□□问无多识见有□□□事将□□□□□□□□□□□□□□□□□外人之谋议非当机之□□□□□□□□□□□□□□□□□□□□□□(下缺)  关宁东江东西并进复辽南及为东江请饷疏  督師尚書袁崇煥疏言復遼東後八行東字刪有必乘之機有必由之路千聞不如一見久欲親閱東江形勢而總兵毛文龍欲於此省末行此省改北汎口候臣面授方畧夫文龍懸軍海外不經督撫節制者八年文龍自負男子豈不欲建立奇功或以應手無人逡廵海上先是臣差官徐璉送砲器於文龍並言所以禁海貢道餉道之故因約文龍晤於三岔旅順之間以揆地度形規畫進止而徐璉未到之先文龍過相猜疑遂出兵變難弭之疏至接臣公移與手書始悔之諸將領咸勸文龍西來謁臣以□功名文龍乃差都司熊萬祥同徐璉來定期於臣臣惟督屬相臨之體則文龍宜就臣署面稟進止然餉道之改外議多以為疑臣欲借此親涉北汛一以觀復遼之形一以騐海道之難易且與文龍約不可爽也臣得晤文龍各搜數年之肝膈出生平之意見氣前十行氣字刪以成東西合進之局計北汛口離寧遠海面不過四五百里風便則一帆可到往還不過十日至於軍中事宜分屬鎮道經理敕印劍俱留本衙門區畫已定萬無虞也惟乞皇上亟催東江司餉郎中宋猷先凑發十萬給東江將卒則蕩平之功刻期可奏也從之  袁在他的疏中,为通敌事发的毛文龙求情,声称毛文龙是奇男子,也是想建功立业的。
  @真理之仆   ——————————————————  而袁大人下狱时的形势呢:后金士气大振,得到了足够的粮食,抢到了无数军备,人口,财物,朝鲜被后金灭了,不服气的蒙古人被他打到了,其余的中立派被他用钱买过来了,东江的主帅被杀了,人心思变,几乎不能再有任何作为。  ——————————————————  老夫很惊讶,杜车别居然连《崇祯实录》都没看。  历史真相是在袁崇焕下狱时,后金并没抢到什么东西,是饿着肚子向良乡败退的,士气很低落。  空口无凭,让第一手原始资料复原那段历史,看看后金在袁下狱时是一个什么情形吧。  11月20日,11月27日,后金分别和明军进行了三场战役,德胜门之战,广渠门之战,左安门之战。  德胜门之战,后金击败满桂所率的宣大军获胜。而广渠门之战,左安门之战对阵袁率领的关宁军则以失败而告终。  这几场战役的史料就不贴了。  接下来的,才是此层要谈及的重点。  12月初一,同时发生了两件大事:  1)两战皆败的后金军向良乡败退。  2)袁崇焕被诏狱。  这两年事的顺序应该是后金退兵在前,袁下狱在后。因为《辽师入卫纪事》是这样记载两件事的  “十二月一日,正在谴发副将张弘谟等追摄,而忽报招公与祖帅。公等戎服趋命。酉刻,祖帅出,闻公已下召狱。”  也就是说,正在后金军退向良乡之际,袁崇焕这边获悉,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组织追击。  袁崇焕布置追击任务之时,是穿着盔甲的,一付要大干一场的样子。他去见崇祯之际,都来不及脱盔甲,看起来他是准备匆匆去和皇帝打个招呼就走人,回来就开工。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他身上穿的这付盔甲是皇帝前几天刚送的。崇祯听说他在广渠门之战中被射成了刺猬,特地送了付好甲。  “二十四日,召对,赐公狐裘一领,盔甲一副。”  那么,正在退向良乡的后金军是一副什么光景?果真如杜车别所言,“后金士气大振,得到了足够的粮食,抢到了无数军备”?  还是看看后金自己的史书是怎么描绘的吧。  “十二月辛亥朔,大兵西趋良乡,经海子而南,且行且猎”(《清太宗实录》)   且行且猎,一付给养不足的样子,这也算抢到足够粮食了?  两战吃鳖,后金灰溜溜地退向良乡,也算士气大振?  老厉害了杜车别老爷历史发明家!  事实上,后金军在袁下狱前,基本上没抢到啥,京师干了几仗又吃了亏,不得已饿着肚子向良乡撤退,这被杜车别老爷整成胜利转进,黄台吉地下有知,必含笑九泉!  然而,后金最后确实是抢到东西了,那是在袁下狱后的第15天,后金从良乡又杀回京师,卢沟桥之战、永定门之战将明军有生力量歼灭殆尽后,从容焚抢了张湾的粮仓,这才士气大振满载而归。  杜车别老爷犯的错误也不算大,只不过把历史事件的时间安排提前了一个月而已!!!!!!
  @真理之仆   ————————————————  至少,我第一没看出崇祯冤枉了袁大人,第二也没看出反间计的痕迹来。至于他是不是通敌谋反,这些罪名搁在哪个镇守辽东的大臣身上都是个死,甚至搁在哪朝哪代边疆武将身上都是个死,崇祯还用思索他是不是通敌谋反么?  ————————————————  至少,老夫已经看出,杜车别老爷和那些袁黑低级喷子一样,不准备拿出点啥证据来证明袁崇焕如何死有余辜了。  老夫也是无语了,只是羡慕南宋秦大人,一句“莫须有”,可谓包罗万象,一气呵成。  壮哉,杜车别老爷!  袁崇焕有没有通敌、有没有纵敌、有没有谋款都没有关系,反正就是没冤枉他。
  @真理之仆   ————————————————————————  顺带一提,关于百姓所说的“叛国罪”,在他们眼里,还有另外一个旁证:袁大人下狱,崇祯诏令暂时由满桂统领京军和辽西军,抵抗后金军队,但是,袁大人的部下祖大寿将军,一听说袁大人下狱了,立刻带着部队跑路了,连京城前的后金都不理了,而袁大人的掌旗官,则抱着令旗和官印和他一起跑了。  ————————————————————————  杜车别老爷顺带一提了很多,就是没有顺带一提实际上袁崇焕是初一下狱,而关宁军是初四才东返。这四天发生了什么事,杜车别老爷估计只字不透了。  大学士孙承宗疏言本月初三日通州城守者了见辽兵三五成羣纷纷东下臣即令人招抚而鸟兽窜矣又初四日午时侦探人自西回始知祖大寿率全军东溃并新至步兵两营亦有尾之而去者大约万五千人河臣闻之急以手字慰谕大寿又传一檄以抚三军令游击石柱国飞骑追之而仅及其尾弓刀相向柱国坦然不惊极力谕诸军校亦多垂涕但曰主将既戮又将以大炮尽歼我军故不得已至此柱国又前追而大寿已远矣相去数十里诸军校且泣且戒柱国曰事已至此不能复回前去无益而时已暮夜遂不能追而还该臣自得此军之溃今因祖大寿危疑既甚又以极贵不能复受同侪节制故乘三军惊疑以城上炮击洗军之说诱全军尽溃陷人以自护非诸将卒尽有叛心今当速敕関内外两道慰谕将领解散士卒大开生路以收众心不然则此事之难收拾更甚於目前也帝令大寿图功自効  《崇祯长编》孙承宗疏,崇祯二年12月  大学士孙承宗疏言辽兵东溃臣同督臣刘策命都司贾登科前往追谕至邦均店祖大寿报称本月初三日晚统领官兵在石河地方札营夜了营火於初四日丑时分布犄角前去冲杀不料兵丁遥见营火相隔六七里标子迳往东走拦阻不住众兵齐口说称应援京师连战大捷指望厚赏谁想城上之人声声口口骂辽将辽兵都是奸细故意丢砖打死辽兵三名城内出来选锋砍死辽兵六名彰义门将放拨的辽兵做奸细拿去杀了阵亡者死而无棺生者劳而无功败者升官胜者误罪立功何用臣同副将何可纲张弘谟等多方劝谕不从臣等情愿回京待罪众兵强挟浑身是口难以自文容到前途细具衷曲先此塘报臣谓辽兵之情原以危疑遂成愤激而大寿等又惧更易将帅身且得罪故遂为此又据贾登科口传大寿谓乘城者指辽兵为奸细今当出捣束不的等巢穴以明其无他臣一面复令石柱国贾登科持扎往谕令仍归□地度众心如自惊疑未肯即从复谕大寿以今日安危在近不在远宜急复遵化则当立叙大功岂特不以形迹为嫌复密谕大寿谓今日若束兵而还必无一毫罪戾如能恢复遵化则心迹自明苟出関一步则此心终不白於天下而人心解散恐亦难图其后盖臣乘其自相狐疑之际仍示以低徊猜付谨遵便宜行事之旨急调马世龙前往追谕缘辽将大半多世龙旧部曲苟见世龙必有解甲而归者於事定克有济为此一面恭报以冀圣鉴焉  《崇祯长编》孙承宗疏,崇祯二年12月  如果真如杜车别所言,那么初一袁下狱,当天或初二就东返才合理。然而,直至初四才东返,初三这一天,发生了友军攻击关宁军事件打死打伤多人,并威胁炮击洗军。  实事求是地讲,关宁军东返,主帅被执肯定占了一定的因素,然而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友军的攻击才是。  是谁下令攻击关宁军的,是谁散布关宁军是奸细的流言,这些有没有事后查证,难道就这么一了了之,居然让狱中的袁来背锅?
  @真理之仆   ————————————————  不厚道的说,窃以为这个案子,真的审得很公道,比熊大臭嘴的公道的多了。  ————————————————  杜车别老爷果然公道,定那么多罪名,居然没有一个靠得住的证据,只凭一句不冤枉就行了。
  @真理之仆   ——————————————————  官员们关于袁大人如何定罪上了无数奏章,都是说他“误国”,没有“叛国”,所谓的“叛国”罪名,是袁大人下狱的第二天,后金撤兵,百姓们传出歌谣“投了袁崇焕,东人跑一半”,也就是说,是当时民间的愤青认为袁大人是大明朝的内奸,官方根本没那么认为。  _______________——————————  杜车别的水准,让老夫都感到难为情。  1)先看看是否“是袁大人下狱的第二天,后金撤兵”  上史料  “十二月辛亥朔,大兵西趋良乡,经海子而南,且行且猎”(《清太宗实录》)   “十二月一日,正在谴发副将张弘谟等追摄,而忽报招公与祖帅。公等戎服趋命。酉刻,祖帅出,闻公已下召狱。”  后金大军败退向良乡和袁下狱是在同一天,十二月初一这一天。  而且是黄台吉先撤,袁崇焕召集将领准备追击之际被下狱。  2)官方真的没认为袁崇焕“叛国”吗?  “袁崇焕通虏谋叛,罪不容诛。尔廷臣习为蒙蔽,未见指摘,今后有朋比行私、欺君罔上者,三尺具在。”《国榷》卷九十一,崇祯三年九月己卯  这份圣旨是袁被殊死后的一个月后,朝廷公布的。  杜车别这水平去写书,老夫也是醉了。
  @真理之仆   ————————————————  就在崇祯全力支持他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的时候,他没有。  就在崇祯给他尚方宝剑为他撤了巡抚让他兼了御史替他背了毛文龙的黑锅的时候,他仍然没有说。  ————————————————  1)平心而论,要钱要物确实有,然而数额比上一任辽督王之臣少了120余万,为480万。节约开支有罪,黑袁不需要理由。  2)关于东江斩帅,崇祯不需要给袁背啥黑锅,只需要为他自己的圣旨负责就行了。比如,他在崇祯元年七月授给袁的圣旨“战守机宜悉听便宜从事”  授权即有权,圣旨不是儿戏,事后再说啥,都是信用问题。
  @真理之仆   ————————————  他是知道的,知道关宁军不能野战,知道“五年平辽”不过是个笑话。  ————————————  原来复辽必须用野战和后金搏命,以短击长的方式才算复辽?筑城屯田以长击短不算复辽算笑话。这打仗还带制定标准的。  是不是又要怀疑筑城屯田能不能复辽的问题?天启六年,一年时间从宁远孤城筑城屯田到广宁旧边,用的就是这个方法。  崇祯二年时,袁崇焕不仅仅会筑城屯田,还有能对阵的骑兵了。
  @真理之仆   ——————————————  朝廷信他了,百姓信他了,就在后金烽火逼近的那一刻,地方官没有疑虑,百姓没有疏散,没有任何应急措施,都在等着蓟西的战报,但他们等来的是后金的屠刀。  ——————————————  在后金烽火逼近的那一刻,他成功地预警了,紧急调兵谴将,并且向即将遭到攻击的蓟州派出了援军。  “九月己醜,袁崇煥以清兵欲西,先請駐寧遠增戍關門,至是遣參將謝尚政等往備顺天,巡撫都御史王元雅曰:此虗警耳。遣其眾歸,師果不出。”《崇祯实录》  可惜啊,他只是一个辽督,政令不出山海关,蓟辽总督和他平级,也是兵部尚书兼职右副都御史,人家不鸟他,他有啥招了。只好呆在关宁四镇做做准备工作了。
  @真理之仆   ————————————  结果,数十万人家破人亡,京畿一片废墟。  这是谁的过错?  ————————————  绝大部分都是在袁下狱15天后,后金大军从良乡杀回京师造成的,这是谁的过错?
  @真理之仆   ————————————  朝廷要什么给什么,百姓交了辽饷。他们有权提出质疑,也有权表达愤怒。  ————————————  朝廷要什么给什么,480万,历任最低的军费。  百姓交了辽饷,391万。  然后,袁崇焕还是政令不出山海关,只能管到关宁四镇。  百姓要质疑什么?要对谁表达愤怒?
  @真理之仆   ——————————————  或者袁大人是个好人,但他是个误国的好人,或者袁大人有勇于任事的英雄气概,但却不是坦荡荡的英雄。  ——————————————  居然又是袁崇焕误国的言论,和杜车别如出一辙。  老夫无语,你一段话多少历史常识性错误?是不是应该先把书看一遍再说话?  你最起码应该知道袁崇焕能做什么能管哪里吧?  别人当蓟辽督师,只管辽东即可。袁崇焕当蓟辽督师,一样只管辽东,却要为这么多的地区的失误背锅,其他总督都下岗了吗?
  @真理之仆   去和作者说一声,需要多看书。常识性错误多如牛毛,不忍直视。
  @真理之仆   在己巳之变中,袁崇焕唯一的失误就是准备在蓟州决战时被黄台吉绕道。而这个被绕其实后果并不是很严重,其实也就是后金大军兵临顺义!!!!!!是顺义不是京师。  这得先谈谈当时整个京师保卫战的布防形势,一共三道防线:1)袁崇焕关宁军守蓟州2)满桂宣大军守顺义3)孙承宗杨国栋守通州。  黄台吉先是绕开了袁的蓟州防线,是绕道的,不可能是袁主观放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袁崇焕和祖大寿的关宁军是在城外迎敌准备决战,而蓟州战区的保定总兵曹鸣雷率蓟州军驻守城内断后,城下的通道只有5里宽!就算前面关宁军不打直接放,黄台吉也不敢直闯蓟州,他不怕突然来个前后夹击吗?只能是绕道,最合理的绕道路线见下图。    那么黄台吉就算是绕开了严阵以待的关宁军,后金军也只能杀到顺义。顺义是满桂率领的宣大军一万骑加顺义守军,身后是追上来的关宁军,黄台吉事实上已经面临关宁军和宣大军前后夹击险境!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所有明史专家吐血!  宣大军在顺义一触即溃,然后就去抢劫明朝百姓去了,仿佛他们不是来入援的,这些后金侵略者是空气,不关他们事似的。  “贝勒阿巴泰、岳托;分路进击顺义县,败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军。因敌兵远遁,未得尽歼,止获马千余匹、骆驼百余只,顺义县知县率众来降。”《清史稿》  败退后抢掠明朝百姓的史料如下:  “会总兵满桂,初与焕共宁宁远,丙寅之役,首主弃城,为焕所叱。至是入援,令其部曲大掠近郊,皆伪称袁兵,以鼓众怨。”《剖肝录》  “總兵侯世祿兵潰肆掠帝以兩戰被傷令戴罪圖功 ”《崇祯长编》崇祯二年十二月
  @药师玄成   看到楼上对这位@真理之仆 ,的一系列回复了吗?  很多写小说的人,事前都没认真看史书,连基本的历史事件都会搞错,更不要说袁崇焕的职务、差遣之类的了。  很多谣言就是这么想当然地造出来的。想当然地认为袁崇焕是个万能承包大户。  而你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小说看得太多了。
  @药师玄成   ——————————————————  “市米资盗”——市米是袁大人决定的,也是他做的,而且在满朝反对的情况下坚持到底,至于是不是资盗,诸位大人自行判断吧。  ——————————————————  下旨计口售粮的是皇帝,袁崇焕只是奉旨去计口售粮的三个高官之一。  督师尚书袁崇焕  蓟辽督师喻安性  顺天巡抚王元雅  崇祯因为怕“明是西夷接济东夷”,但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计口售粮,于是下令两督一抚去办。  圣旨原文如下:  奉圣旨: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你部一面行督抚官,加紧提防,仍着袁崇焕俞安性详加计度奏。钦此。钦遵。   抄出到部,备咨到臣,臣会同蓟辽总督俞,查得哈刺惧三十六家原在蓟辽抚赏,仇于虎而未与奴通。自去年虎酋攻伯彦黄台吉,据此故穴,彦死之而我不能为各夷之依。夷遂依奴而自固。且夷地荒旰,粒食无资,人俱相食,且将为变。夫辽已能抗奴,夷即变奚为?惟蓟门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万一夷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臣是招之来,许其关外高堡通市度命,但只许布米易换柴薪,如违禁之物,俱肃法严禁,业责无与奴通。各夷共谓:室如悬磬,不市卖一二布匹于东,何由藉其利而糊口?宁愿以妻子为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哀求备至,各置妻子与高台堡外,历历也。臣亲出谕之,见其穷迫所为,若绝其活命之方,则立毙之也。夷肯坐而待毙乎?即饥之窘之可空其类乎?不可空则不必府怨而驱其与奴合。况我天启二年败回,关内外告饥,督抚王象乾行臣抚三十六家,令其粮来市卖,每日百车而数十车,军民利之。我歉曾因其食,彼歉而我屯其膏,于义未惬。不如因而树德,存数种于外,他夷入犯,我得藉其藩篱。总能驾驭有法,若能去其暴而柔其心,彼将为我用之,宁有他心?今诸夷指天说誓,必不忘中国。此夷受抚多年,一向相信,即今一冬以来未尝生事。此时我兵马未备,只合笼络,俟修饬即周,且驱夷而用之,如不为我用,另有法以处,何敢以虏遗君父而贻畔封疆也?事属军情,不敢发抄,合词奏闻等因。   奉圣旨:西夷通虏,讥防紧要。奏内各夷市买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其招来属夷,其有饥困,查明部落多少,计口量许换米,不得卖与布帛米粮及夹带禁品。路将等官,倍加侦察,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   该部知道,钦此,钦遵。   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拟合行为就此一咨。   督师尚书、蓟辽督师、顺天巡抚合咨前去,烦为遵照明旨内事理,钦遵查照施行。   崇祯二年三月   郎中方孔照抄出。
  @真理之仆   袁崇焕为什么不救东江?  当人的一张嘴可以无视历史,胡扯一起,为了黑而黑的时候。  下次再有国难,谁还会挺身而出了?  这十年来,不间断地驳斥袁黑,老夫也累了。  袁黑们,为什么你们不先去把袁崇焕能管什么能干什么的事先搞清楚了。他不是皇帝,更不是上帝。  他只是一个辽督,和高第、杨镐、王在晋、王之臣没有任何区别的辽督。  更有甚者,袁崇焕还没当辽督呢,还是辽东巡抚呢,就当他是皇帝,是上帝了。  比如后金攻朝鲜了。击败了毛文龙降服了朝鲜。  袁黑们都立即想到了袁崇焕有责任,为什么不救毛文龙?  然而当时的架构,辽东战区一把手是蓟辽督师王之臣,平辽总兵毛文龙的直接上司并不是辽东巡抚袁崇焕,而是登莱巡抚。  真要问责,也是巡抚、督师一级一级有向上追溯,这里面有袁崇焕什么事吗?  为什么袁崇焕不救东江??????就算袁崇焕想去救,他能去得成吗?  关宁距东江千里之远,隔着个辽东半岛!没有督师王之臣下令,再派水师用船送到东江,请问袁崇焕怎么去救东江?  难道让袁崇焕带着锦州总兵赵率教山海关总兵满桂带着关宁将士游泳,从渤海游到黄海吗?  救不救东江完全是当时的蓟辽督师王之臣负责统筹考虑的事。可是袁黑一看到责任,就总是忘了其他该负责的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证明袁崇焕有责任,实在不行,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理压死。  老夫敢说,即便当时的督师王之臣下令去救东江,也绝不会从宁远袁崇焕这里调兵的。而一定是从登州调兵,因为从宁远离东江太远,水路隔了整个辽东半岛。而登州则近得多,起码水路直达。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袁黑们还是在反反复复扯蛋毛文龙惨败是袁崇焕不救的责任!  抹黑一个人不需要真相和逻辑只需要扯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吗?
  说白了很简单,当年袁崇焕在崇祯皇帝面前NB吹大了。后来为了明白自己无法完成。为了给自己找退路才使劲夸大宁锦防线。使劲跟朝廷要钱。以备将来自己有话可辩。他有太多事做得很暧昧,也很耐人寻味。比如把家人接到宁远。看似与城同存亡。实是边关守将的大忌。擅杀毛文龙。让后金无后顾之忧。本就越权。最后回京勤王,一无圣旨。二无截防。居然与后金军队几乎同时到达北京。却不与后金正面交锋。而是非逼崇祯开城放他的军队进城防守。如此做为。换一个皇帝也会杀了他。而且历史上确实发现了他与多尔衮的暧昧通信。他解释是为了迷惑金人。
  出现了一些来骂街的人。  老夫非常不理解,讨论历史问题,研究历史真相,对历史负责。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件好事。  骂街的人是什么意思?  对历史资料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提出来,请勿散布谣言。
  袁崇焕欲以“囚笼战略”困毙后金。
  ————————————————  明月入帘2017:
评论  评论 专治不要脸2020: 胡扯!后金兵隔猿嘟嘟就百来里地,咋不能上去搞?两千年前就有围魏救赵,合着楼主这傻逼的逻辑,非要能把兵合一块儿,才教能帮忙?东江斩帅隔着好几百里,猿嘟嘟凭啥上岛把毛文龙咔擦了?  ————————————————  合兵做什么?东江和关宁隔了千里,合兵怎么管理?还是东江镇不要了?  这种奇葩的思维,为什么会出现你们的脑袋里?  袁崇焕的做法很简单,既然你毛文龙不愿意抗金,执意要当海盗打劫明朝商船,那就只好砍了你,换个人去管东江。
   13:42:40 评论  评论 药师玄成:那些皆可杀的文臣,其中不乏想尽忠报国的,可是谁满腔热血,谁就是第二个袁崇焕,你没有任何过错,照样是通敌谋叛。于是大家都没人学袁崇焕了,都学吴三桂,勒王的路上迁延,简阅校伍,一直拖到李闯攻入京师。
  @药师玄成   
  @药师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03:41 评论  评论 rizhuhou:关于崇祯我们可以单聊,君主有君主要做的事情,有君主的无奈。 崇祯接了个烂摊子,他有些能力,是有些不是很强。如果换做明中期足够守业,但到了明末他能力是明显不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rizhuhou: 14:48:20 评论  评论 药师玄成:请问搞清楚,崇祯接手的从来就不是一个烂摊子。他上任之后的前两年,形势比天启年间的任何一年都好。  rizhuhou: 黑名单 举报
14:49:23 评论  评论 药师玄成:不懂历史不要乱说话。崇祯元年二年有什么烂摊子可言了??????一个好端端的时期,硬是被他折腾得内忧外患。
  @脱而失态olo
09:42:00  说白了很简单,当年袁崇焕在崇祯皇帝面前NB吹大了。后来为了明白自己无法完成。为了给自己找退路才使劲夸大宁锦防线。使劲跟朝廷要钱。以备将来自己有话可辩。他有太多事做得很暧昧,也很耐人寻味。比如把家人接到宁远。看似与城同存亡。实是边关守将的大忌。擅杀毛文龙。让后金无后顾之忧。本就越权。最后回京勤王,一无圣旨。二无截防。居然与后金军队几乎同时到达北京。却不与后金正面交锋。而是非逼崇祯开城放他的军队进城防...  —————————————————  
  听不进一点别人的不同意见难道是你这个所谓学者的素质吗?贬低别人就可以抬高你的学问吗?抹黑与洗白都不是正确的历史观。尽量还原历史才是对的。不以自身喜好而评论历史人物。也不知道您高寿几许?跟谁开口便称老夫。但愿您不是教历史的夫子
  放在大历史的背景下,袁崇焕联结蒙古和朝鲜,并以辽西和辽南两路钳制后金,再加上沙俄抄袭后金后背,形势对明国相当有利。
  第一,辽东军军阀化,对朱家来说,也许有罪,对汉人来说,无所谓啊!第二,汉人的最高领袖朱家,烂成那样,不应该出个英雄改朝换代吗!第三,我们应该站在全体汉人的角度上评价袁崇焕还是站在朱家及其奴才的角度上评价?第四,亿万汉人纳粮服役三百年,养活朱家老少,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他们的军队保卫我们的安全,可是呢?辽东关宁军军阀化如果有罪。那么,最大的军阀是不是朱家及其走狗?请问,军宁军军阀化的目的是什么原因?是曹操那样的,为了篡位?还是冉闵那样为了生存?满清人侵,生灵涂炭。袁崇焕是唯一一个,想尽千方百计,呕心沥血,去战胜敌人的人!其他人呢?亿万汉人,没有责任吗?按你们的理论,袁崇焕对朱家也许有罪。但是,对十三亿现在还活着的汉人来说,他就是英雄。你他妈姓朱吗?
  @脱而失态olo   ————————————————  脱而失态olo: 黑名单 举报
18:19:51 评论  评论 xhcy:采信不采信是你的事。我也没说完全可信。我只是说历史上有这个事而已。崇祯最后也没定他叛国啊,我只是说他能力不够。而又没自知之明。为了自己说过的大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止是他一个人的生命  ————————————————————  “袁崇焕通虏谋叛,罪不容诛。尔廷臣习为蒙蔽,未见指摘,今后有朋比行私、欺君罔上者,三尺具在。”《国榷》卷九十一,崇祯三年九月己卯  这是老夫第二次在此贴里贴这一份史料了。  你不懂不要紧,自称也看过历史也不要紧,谁不会看漏了呢?  可是你为什么不把这个贴子看完再说话呢?  可想而知你的水准,造了一大堆谣,说了一堆废话有什么意义?一堆白话文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科普?  你也好意思自称不需要科普?
  @xhcy   @脱而失态ol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hcy: 黑名单 举报
19:13:31 评论  评论 脱而失态olo:好,虽然是在我再三提醒的情况下,你还没有改正,可这终究是个小问题。可你记错的不止这一点吧?你所谓的“暧昧的通信”,想必是指“天之心即汗之心,汗之心即我之心”吧?不过这封信并不是写给清太宗的,更不是写给多尔衮的,而是写给清努尔哈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两位谈到的所谓"暖昧的通信",实际上一点都不暖昧,其实是唇枪舌剑  袁崇焕崇祯二年七月回复黄台吉的信中有““天之心即上之心亦即吾之心也””的语句。  这句话在这一封信中是孤立的,袁黑们只是把这一句单独列出来,让大家去联想阴谋论,这也是他们比较无耻的一种方式。  既然这一封没有谈及关联事务,那么这一句话,袁黑和袁粉进行了两种解读。  袁粉:黄台吉投降的心,就是袁崇焕的心,也是上天的心  袁黑:袁崇焕投降的心,就是黄台吉的心,也是上天的心  然而并不能这样理解,因为这封信不是乱写的,这封信是袁崇焕回复六月份黄台吉来信质疑袁崇焕搞假议和。  为了进一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回到崇祯二年闰四月,黄台吉给崇祯皇帝的一封信  “大清皇帝言屡次有與文龍講和文龍回書語皆飾欺及送禮講和又將我人解京又將我心腹劉愛塔兄弟七人收回島去愛塔殺死我人二千餘名又帶我部落四百名馬四百餘匹及盔甲器械如今禁海無粮欲乘機攻殺等語” 《崇祯长编》二年闰四月  如果这封信是写给毛文龙的,黄台吉控诉了毛文龙搞假议和。在这样的控诉中,完全可以看到一个与后金敌对的忠于大明的毛文龙。  然而,控诉的对像并不是毛文龙本人,而是明朝的皇帝崇祯,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封信发生在与毛文龙私会的后金密使阔科被户部活捉的9个月后。  这9个月的期间,毛文龙展开了两次较大的军事行动,一次提兵登州,一次入登抢掠。  到了闰四月这一天,后金黄台吉突然给明朝朝廷写了这样一封信,声称毛文龙一直在与后金为敌。更有趣的是,他也跟着三月份毛文龙疏说得一样,说东江禁海无粮了。言下之意,毛文龙本来是要去进攻我们后金的,因为禁海无粮了,才跑去登州抢劫的。  真替当时负责东江粮饷的山东布政司参政梁廷栋捏一把汗。如果崇祯信了黄台吉的一面之辞,那么肯定会追问梁廷栋东江怎么会断粮了。  然而,就在黄台吉写完这封给崇祯的信的一个多月后,毛文龙还是出事了,袁崇焕在双岛东江斩帅了。  黄台吉又写信了,又一次写信质疑袁崇焕在搞假议和。只不过这一次信不是写给崇祯的,而是袁崇焕本人的。  崇祯二年六月初,袁崇焕东江斩帅  崇祯二年六月底,黄台吉写信给袁崇焕,指责袁崇焕搞假议和  “又六月二十七日,续致书言:满洲国皇帝,致书大明国袁巡抚。因喇龘嘛迟久未归之故,又致书一次。逃人来告:谓尔之和好是假。此系逃人之言,既由尔处逃来,肯言尔之善乎?譬如由我处逃往之人,能言我之善乎?因不纳其言。今边子兴获来奸细,问之亦云假和,拘留喇龘嘛不遣等语。我之心中,以为逃来之人,故意诬告之耳。奸细之逃人,焉有不欺之言乎!此等小人,和与不和之大事,何得而知;我不信也。然至此时,吾之使臣,何久无一信来告?恐其事已实矣。故遣此人持书还,我固诚意欲和;人可欺,天亦可欺乎?尔意必有不诚。不然,孰能听信谤言耶!若不遣所使之人归,於此数人有何损益;信义一失,人必不服。须知天意亦愿太平,而不愿兴师;愿忠信而不愿奸伪也。谁是谁非,惟天鉴之!”《满文老档》黄台吉复袁崇焕书二  崇祯二年七月,袁崇焕回信了  “●袁崇焕再复书  天聪三年七月,袁崇焕再复书云:钦命巡边使、兵部尚书袁,敬复书皇帝陛下。使者还,并二书。今阅赵登科复来之信,知上之善心,顺天受福,人言不足信也。夫军情秘密,外人何以得知!上惟反躬自问,以应天心耳。天之心,即上之心,亦即吾之心也。上若诚心,我则岂可欺妄!上若实心,我则岂可虚伪!兴亡由天,何欺妄虚伪为哉!惟十载军旅,今欲一旦罢之;虽有大力,非三、四人所能胜任,非二、三言所能结束,要在上之明决耳。”《满文老档》,袁崇焕致黄台吉信,崇祯二年七月  面对上个月黄台吉指责的“信义一失,人必不服。须知天意亦愿太平,而不愿兴师;愿忠信而不愿奸伪也。谁是谁非,惟天鉴之!”,袁崇焕的回复确实有“天之心,即上之心,亦即吾之心也。上若诚心,我则岂可欺妄!”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直译过来就是“你的心我的心都和上天的心是一样的,你若诚心议和,我就没有欺骗你搞假议和。”  核心的意思“黄台吉你好意思说我没诚意假议和,搞得你是真要议和似的,你也配提老天”。  之所以在这封回信中,袁崇焕提到了天之心来比喻,是因为在六月底黄台吉来信中,被黄台吉用“谁是谁非,惟天鉴之!”给指责了一番。  你干了这么多没有诚信的事,谁是谁对上天在看呢?  于是,袁崇焕就继续用天作话题,对黄台吉进行了言辞上的反击,这就是为什么信中有天之心的原因。结合前一封信,就知道袁崇焕是对黄台吉的反讽。  信中是满文转汉文的译文,而袁崇焕书信原件称黄台吉的是“汗”,并非“上”。
  @脱而失态ol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脱而失态olo: 黑名单 举报
评论  评论 xhcy:我也是服了你了。何来的后金反间计一说?我可没义务给你科普。你可以自己去查。好像高晓松也讲过这个事儿。但崇祯最后还是没有定他判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崇祯有没有定袁叛国,在81楼给你科普过了。  老夫对什么高小松啥的不感兴趣,近代人的和清朝人的都是史评,他们都需要去看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史评。  老夫是干脆是直接去明末第一手原始资料中找答案,尽量不看清朝或近代人的作品  既然你问了“何来的后金反间计一说?我可没义务给你科普。”  那么,老夫觉得有义务给你科普,反间计的说法在明末就出现了,不是你们所造谣清朝乾隆!  老夫之所以觉得有义务给科普,是因为你是在老夫的贴子发这样的谣言,否则谁有兴趣?  废话到此为止,看史料吧!  明朝或明朝遗民所留下来的记录,来探寻下蛛丝马迹。  “督师以祖帅战城南,胜之。崇焕先杀毛文龙,文龙私人在都者已广布流言。及东兵(即建奴)入,每扬言曰:“袁督师约我来耳。”都人啧有繁言。督师又请罗城休兵,谗口益力。”   《成靖之传》  黄宗羲《南雷文约》卷一《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铭》:己巳(霖按:崇祯二年,公元1629)之冬,大安口失守,兵锋直指阙下,崇焕提援师至。先是,崇焕守宁远,大兵屡攻不得志,患之,范相国文程时为京章。谓曰:“昔汉王用陈平之计,间楚君臣,使项羽卒疑范增而去楚,今独不可踵其故智乎?”善之,使人掠得小阉数人,置之帐后,佯欲杀之。范相乃曰:“袁督师既许献城,则此辈皆吾臣子,不必杀也。”阴纵之去,阉人得是语密闻于上,上颔之,而举朝不知也。崇焕战东便门,颇得利,然兵已疲甚,约束诸将不妄战,且请入城少憩,上大疑焉,复召对,缒城以入,下之诏狱。  同时在黄宗羲《南雷文约》卷一《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也有:烈皇在位.两大冤案。郑鄤之狱,督师之叛。马角不生,白虹不贯.水落石出,疑信参半。  这里说一下,黄宗羲的第一条史料,有两点是错误。第一点,误将太宗写为,第二点,范文程当时是在遵化,而非北京城下。此史料的来源个人推测是这样的,黄宗羲的的学生万斯同修明史稿,接触过内库文档。黄宗羲的史料来源应是从万斯同处,而黄宗羲从万斯同处知道反间计,再记录下来,中间就有出入了。而从第二条记录看,黄宗羲认为袁崇焕的“督师之叛”是冤案。结合“宗羲虽不赴征车,而史局大议必咨之,乞审正而后定”,基本清朝修史,在大论上,都要咨询黄宗羲的意见之后才能定案。  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七《再吊袁督师》五首之一:劳臣遭反间,蠢尔善愚人。马喋三韩血,旗扬九塞尘。丸泥难守险,集羽意摧轮。一自钃镂赐,无人更致身。  根据时间记载此诗应作于顺治十五年,或顺治十五年后几年内(屈大均另有一首《吊袁督师》诗,汪宗衍《屈翁山年谱》中记载大均作于顺治十五年《东出榆关(略)吊袁督师废垒》之时,这组诗既称“再吊”,当作于《吊袁督师》后不久。)。屈大均,著名的反清复明义士,其八子女均以“明”命名。  《明季北略-东彝大略》:“都中又喧言崇焕导虏入犯,上甚切齿。先是,虏出猎,掳我多人。中有二珰,上命侦崇焕者,亦被掳。虏视之,知为珰也,乃设一记,佯为袁遗书约犯边,答云:“知道了,多谢袁爷。”又佯惊云:“乃为珰闻,缚珰亟斩之!”又故遗一奴私放珰归。珰归,上其事。上再召崇焕入,即下诏狱。”  《石匮书后集》:至城下,请入陛见,遂言崇焕于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毛文龙以为信物,今勾引入犯,以城下之盟,了五年灭寇之局,上犹未信。有二内官被掳,囚营中逃归,言亲见崇焕差官往来,语言甚密者;又言城上瞭望,有见敌兵与我兵嬉笑偶语,往来游戏者;又言满桂战不力差人往崇焕营,速其放炮,及放炮,皆无钱粮者。上大怒,即遣中使二人,召崇焕面议军事。崇焕欲无往,而难于辞,乃以军中见疑,请以二中使为质,上即以二中使留质军中,崇焕陛见,上命满桂与之面质。
  @专治不要脸2020   你的行为,充分展示了袁黑只是一群无知却素质低下的疯子。  ———————————————————————————  评论 明月入帘2017:理屈词穷就骂街这是什么事?追求历史真相你骂街?你脑子里是怎么想的?  专治不要脸-09-15 17:25:04 评论  评论 rizhuhou:大爷说了你妈在隔壁被奸都不归你和你爹管,归你大爷我管。因为大爷就是你家隔壁老王。  专治不要脸-09-15 17:28:15 评论  评论 rizhuhou: 觉华岛二十里,袁黑皮不管!皮岛归黑皮管,漂洋过海千里跑去杀毛文龙!  专治不要脸-09-15 17:40:39 评论  评论 rizhuhou: 宁远“大捷”的功劳是袁黑皮的,觉华岛屠城之败就成别人的。操尼妈的  rizhuhou:   00:12:35 评论  评论 专治不要脸2020:因为袁崇焕是职务是宁前道,高第的职务是辽东经略,这是你跑到这贴里骂街就能改写的历史吗?  rizhuhou:   00:15:35 评论  评论 专治不要脸2020:天启五年,袁崇焕职务是宁前道,如何能够管到觉华岛?崇祯二年,袁崇焕的职务是蓟辽督师,辖登莱巡抚,所以能管东江?你对袁崇焕能管哪些地方,能管哪些人都不清楚?这是老夫的错。你满口脏话,体现的只是你父母的教养之功!!!!!!  rizhuhou:   00:16:07 评论  评论 专治不要脸2020:你对袁崇焕能管哪些地方,能管哪些人都不清楚,你就上来乱喷一起?你果真要脸吗?  rizhuhou:   00:18:15 评论  评论 专治不要脸2020:你认为你跑来这贴里破口大骂,我们就被你吓怕了,不敢宣传历史真相了。你的骂街及老夫回复全部转贴单层,让大家看看你们的嘴脸。  ——————————————————————————————
  @东风吹不散   ————————————————————————   15:34:05
评论  评论 专治不要脸2020:楼主他爹回家一看,卧槽,你临阵机宜,把他儿子给杀了,楼主他爹:没事没事,反正都是授权给你了,杀了我儿子你也无罪啊――有罪无罪,你问过警察吗?  东风吹不散:
评论  评论 rizhuhou:便宜专杀,你就无罪了?便宜行事,是指合法的事,你可以不用上报,自己做主。妈的,擅杀大帅是合法的吗?是合法还是违法你嘟嘟粪不清楚?那要是擅杀大帅合法,你随便拿把刀去大街上砍人,也算你“便宜专杀”?一句便宜专杀,你就可以随便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了?  rizhuhou:   00:30:10 评论  评论 东风吹不散:斩杀资敌养寇的叛将不合法??????那请问什么叫战守机宜?你后面这一段有什么意义吗?能否定袁作为执法者的身份?公安局有权执法,难道是说公安局可以“随便拿把刀去大街上砍人,也算你“便宜专杀”?”执法权和执法不分!!!!!!有点智商吗?  rizhuhou:   00:32:13 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399赵梦西游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