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代表晶格能大小比较?

氯化钙晶格能_中华文本库
( )① 醋酸钠 ②氢氧化钾 ③金刚石 ④乙醇 ⑤氯化钙 A、①②⑤ B、①②...能说明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晶格能...
(Ⅱ)被氧化 3,水解,二氧化钛水合物 4,氯化钙,氯酸钙,溴化钠和次溴酸钠,...极化的卤素分子相互反应的结 果,只有当分子的极化能超过卤化物的晶格能,反应才能...
熔沸点越高 ⑴离子晶体 离子所带电荷越 多 、离子半越 小, 晶格能越大,...氧化钙、氯化钾、氯化钙、碘化钾 氧化钙、氯化钙、氯化钾、碘化钾 4、氧化镁、...
主题 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内容标准 调整意见 ⑴氯化钙、硫化锌等离子晶体的...知道晶格能的概念,对其应用不作教学要求。 1.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 能根据...
通过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模型来进 一步理解离子晶体结构特点,为学习晶格能作好...氯化钙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种金属元素和一种非金属元素一定能...
③NaCl 晶胞与 MgO 晶胞相同, NaCl 晶体的晶格能___(填“大于”或“小于”...答案:(1)AB (2)①金刚石晶体 ②金刚石、氧化镁、氯化钙、冰、干冰 ③小于...
氯化钙 氯化钙 收集气体 氯化氢 氨气 二氧化硫 一氧化氮 Y 水水 氢氧化钠 ...CaO 晶体结构相似,其中三种晶体的晶格 能数据如下表: 晶体 晶格能/(kJ·mol ...
3.4 离子晶体二、晶格能 1、定义:___ AB 型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NaF 离子电荷...() ①醋酸钠 ②氢氧化钾 ③过氧化钠 ④乙醇 ⑤氯化钙 A、①②③⑤ B、...
然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①在操作Ⅱ中, 为了判断加入氯化钙溶液是否过量, 其中...(如右图 所示) ,已知 3 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离子晶体 晶格能/...
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 + 3- A.从 CH4、NH4 、SO4 为正...⑤氯化钙⑥过氧化钠 ⑦石英 ⑧石墨 ⑨氯化铵 ⑩铜晶体 (1)固态时能导电的...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的定义是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是最能反映 的数据.——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的定义是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是最能反映 的数据.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其通常取正值,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而且熔点越__________,硬度越____________。
(6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在200℃,101kPa时,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1mol HI放出7.45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一个重要课题。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使某种盐熔化,吸收热量,晚间熔盐固化释放出相应能量。已知下列数据:
CaCl2·6H2O
Na2SO4·10H2O
Na2HPO4·12H2O
Na2SiO3·5H2O
其中最适宜作为储能介质的是&&&&&&&&。(选填物质序号)(3)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定义是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现已知:&
(6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在200℃,101kPa时,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1mol HI放出7.45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一个重要课题。利用储能介质储存太阳能的原理是: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使某种盐熔化,吸收热量,晚间熔盐固化释放出相应能量。已知下列数据:序号盐熔点/℃熔化热/参考价格/①CaCl2·6H2O29.037.3780~850②Na2SO4·10H2O32.477.0800~900③Na2HPO4·12H2O36.1100.1④Na2SiO3·5H2O52.549.7其中最适宜作为储能介质的是&&&&&&&&。(选填物质序号)(3)离子晶体晶格能的定义是气态离子形成1mol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现已知: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关于晶格能的一些讨论
关于晶格能的一些讨论
&&晶格能是化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它是衡量晶体物质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出了离子间作用力性质的改变程度。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对其内涵及与其它概念间的联系都十分清楚才行。
一、晶格能及其数据的来源
晶格能是度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间结合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简单地说,晶格能是指1mol的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是过程mMn+
(g)+ nXm- (g ) → MmXn(s),的内能变化。常记为U。
从所依据的计算模型及方法的不同,晶格能有两个来源。
1. 从晶体结构得到的晶格能计算公式[1]
在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是以严格有序的形式排列着的。如果将离子作为一个带有一定电量的硬球,在清楚它与周围各离子间距离后,考虑到其中任一离子跟周围异号离子间的吸引作用,以及跟其他同号离子间的排斥作用,用纯物理学的方法就可以计算出这个体系的内能。
但由于晶体类型的复杂性,离子电子构型的不同,晶格能计算公式要有好多个才行。为把这些公式统一起来,就要给公式设置更多的参数。这种计算公式也有很多个。如下的波恩-朗德关系式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式中Z是正负离子的价数,r0是一对离子间的平均距离,M是跟晶格类型有关的马德隆常数(见下表一),n为与离子电子构型有关的波恩常数(见下表二)。
表一、马德隆常数的取值
表二、波恩常数的取值
当阴阳离子处于不同周期时,n为其算术平均值。如求KF的n=(9
+7)/2=8。而CaF2的n=(9
+7+7)/3=7.7。
&对氯化钠晶体,有Z+=Z-=1,r0=281.4pm,M=1.748,n=8(Na+取7,Cl-取9),代入上述公式可得(kJ&mol-1)
&&文献中的计算值为767.0(kJ&mol-1)[4]。这是由于这个公式的精度还不够高的缘故。
这种晶格能的值完全来源于理想的离子晶体物理模型,是理论值,是虚拟的值。它忽略掉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实际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准确反映出化学物质的真实性质。
这种理论晶格能,与实测晶格能相比较,仅对典型的离子晶体有较好的吻合度。对非典型的离子晶体,这种理论晶格能则与实测值间,不但会有较大“误差”,有时甚至完全不能使用。
2. 从波恩-哈伯循环及化学热力学数据得到晶格能[2]
在化学上,利用晶格能与一些化学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也可以从这些实测数据来获取晶格能。
因为在晶格能与其标准生成焓间的关系,能够用一些想象中的微观反应过程来充实,而构成一个严密的波恩-哈伯循环。通过一些原子性质数据和键参数的补充,就可以求出晶格能。
在一般的无机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有限,不得不对计算过程进行一些简化。如,对氯化钠(晶体)给出的是如下波恩-哈伯循环(图一)。
氯化钠晶格能的计算公式为U
= ΔHf(NaCl)-
1/2D - I - E。
这样在已知等式右端5个物理量的前提下,就可以求出晶格能。为此查得固体NaCl的ΔHf(NaCl)=
- 411(kJ&mol-1),金属钠的原子化焓ΔHa=
+ 108(kJ&mol-1),氯分子的键能D=
+ 243(kJ&mol-1),钠原子的电离能I=
+499(kJ&mol-1),氯原子的电子亲和能E=
- 349(kJ&mol-1)。这样就有为氯化钠的晶格能
U = ΔHf(NaCl)-
1/2D - I - E
= - 411 -108 - 243/2- 499 -(-349)=
-791(kJ&mol-1)。
与文献值795.0(kJ/mol-1)相比较[4]。两者间也没有多大的误差。
这种晶格能的值完全来源于实测的化学热力学数据,是实验值,是实测的值。它才是用以判断化学物质性质的可靠依据。一般手册和教材给出的晶格能都是这种实测晶格能数据。
几个与离子结合强度有关的概念
通常人们认为离子间的结合强度可以用晶格能,或离子键的键能,或固体的熔点等来度量。其实,他们相互间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离子相互间结合的强度。
其关系和区别可以用下面的图表示出来(如图二)。
所包含的五个步骤可依次编号为1、2、3、4、5步。
五个步骤下面的线段分别表示不同的物理量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步骤。
如,最长的红线(包括所有5个步骤)代表的是NaCl的标准生成自由能。它表示的是NaCl晶体对单质的稳定性。
中间的绿线(只包括2、3两步骤)代表的是NaCl的键能,与共价键的键能是对应的。它表示的是气态NaCl离子分子,与两个构成原子间的能量差。而离子化合物常温下并不能以离子分子的形式存在,一般情况下它也不会分解为气态的原子,所以所谓“离子键的键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在一般的键能数据表中,不会有这类数据。在有这类数据的化学手册中,也不会有离子键键能这样的标注,而是与共价键的键能数据混杂在一起,都统称为键能。
下面的黑线(包括有3、4、5三个步骤)代表的是NaCl的晶格能。反映了离子晶体解离为相互间无静电作用的自由离子的难易程度。与现实中的溶解过程(如果是水溶液,还要考虑离子的水合热)及其离子进行的某些化学反应过程相关,是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再下面的蓝线(只包括5,这一个步骤)代表的是NaCl晶体融化为由能自由移动离子所组成液体的融化过程,与融化热相关。融化热是晶格能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晶体中组成微粒相互间作用力的大小,但无法替代晶格能。
沸点的含义与熔点相似。与其相关的汽化热也只是晶格能的一小部分。
从图二也可以看出,键能、熔点、沸点的内涵均有被晶格能包容或部分被包容的关系。但是键能与熔、沸点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线段间没有能重叠的部分)。那种用熔沸点区别来比较离子键强度的习题都是完全错误的。
在图二所示的诸多物理量中,哪些才能反映出离子间结合的强度呢?从物理意义上看,恐怕还是离子的晶格能最为贴切。但晶格能与键能、熔点及沸点间的关系到底又怎样呢?可以通过几个比较典型的系列来进行一些直观地比较。
1. 同主族金属的氯化物
这些氯化物都是比较典型的离子晶体。具体数据见下表。
由于我们关心的是其相互间的吻合性,可将这前四行数据作出如下的图三:
由表中数据及图中的变化趋势可看出:
与晶格能的依次递减的规律性变化相比较,键能呈现的则是“大--小--大--小”
的变化,没有规律性。将离子晶体的稳定性与离子键的强度直接联系起来,说“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越稳定”显然是错误的。
熔点与沸点的变化情况也与晶格能的递减不吻合。在开始的LiCl处有一个显著地偏低。但是,这恰恰与Li+离子有很强的极化力(见上表中最下一行的离子势数据),及Li的性质与ⅠA族其它元素有较大差别,这样的化学事实相符。
熔点与沸点的变化情况,似乎比晶格能更能反映出离子极化作用的强弱。因为当不考虑离子极化时LiCl晶格能就最大,在离子极化作用会使其晶格能更大的情况下,只看实测的晶格能是无法看出离子极化作用的大小的。熔沸点变化所反映出来的离子极化情况,反而更为重要。
2. 主族某金属元素的卤化物
这些化合物都应该是比较典型的离子晶体。其具体数据见下表(由于前面已判定键能与晶格能间没有同步的变化规律,故将键能行减去)。
不用作图也可以看出,在这种几乎可以不考虑离子极化作用的情况下,晶格能、熔点、沸点间的变化规律都吻合的很好,都可以用来度量离子晶体的稳定性。
3. 副族某金属元素的卤化物
可对前两行的数据作图(因数据不完整,将沸点略去)如下(图四):
可见,随着晶格能数值的递减,熔点的变化与晶格能并不能很好地同步。熔点只是有总体上要增大的变化趋势(AgBr较特殊)。
熔点的变化趋势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晶格能与熔点间没有对应的关系(这一系列的晶格能递减,但熔点反而是递增)。二是,熔点升高恰好与离子极化作用增强能相吻合。但与前面的“离子极化作用增强,熔点要降低”(对LiCl),的现象又完全相反。
可见,用熔点来衡量晶体的稳定性,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对副族元素化合物,这个结论不一定能好用。
4. 同一周期的金属卤化物
不用作图也可以知道,这是随晶格能增大,而熔点在降低。与所谓的“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熔沸点越高”的结论也是不吻合的。
从上面4个系列的比较可以看出:
键能(离子键键能)与晶格能无关。
所谓“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熔沸点越高”的结论,也仅限用于严格意义上的离子晶体。对非离子晶体(有些许共价成分)都是不适用的。
三、晶格能间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常人们认为,对基本单元相同的晶体,可以用晶格能数值直接判断其稳定性。但对上例(系列4)的、离子所带电荷不同的晶体,究竟应该如何判断其晶格能的大小呢?
确实要考虑晶体“基本单元”的组成类型。对基本单元不同的晶体,其晶格能大小的比较,可以借助于一个理想的反应来讨论。
如,为比较NaCl与MgCl2的晶格能,就可以设计一个反应,2NaCl(s)
+ Mg2+(g)=MgCl2(s) +
这个反应的焓变近似为
ΔHr° = U(MgCl2) + 2ΔHf°(Na+) - 2U(NaCl)
-ΔHf°(Mg2+)。
由此不难看出,当比较这两种晶体对Cl-离子的稳定性(或者说争夺能力)时,是U(MgCl2)与2U(NaCl)相当。
同样还可以导出U(AlCl3)与3U(NaCl)相当。
这样就有顺序786
& 2498/2=1249
& 4。尽管这还是一个,NaCl、MgCl2
、AlCl3稳定性依次升高的序列,但看问题的角度终究还是完全不同了。
将MgO及Al2O3对O2-离子的稳定性比较,当然是要在1/3的Al2O3晶格能与MgO晶格能间来进行了。
按照这个思路,认为NaCl与MgO是组成类型相同的晶体,可以用晶格能直接说明其性质的看法,也就随之产生了一些问题。
在它们之间只要再插入一个Na2O晶体,就可以看出矛盾之所在。因为U(MgO)与U(Na2O)相当(O原子数同样多),而1/2的U(Na2O)与U(NaCl)相当(Na原子数同样多)。所以,应该是1/2的U(MgO)与U(NaCl)相当。
应该引入一个相对晶格能的概念,以比较晶格能的相对大小。其定义为1/nU,其中的n为晶体化学式中阳离子或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这样常见的表格就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
用晶格能及相对晶格能数据,对熔点做出的图如下(图五)
可见,用相对晶格能对熔点所作出的图,与直接用晶格能对熔点作出的图相比较,前者有更好的线性关系。
四、晶格能与离子极化作用间的关系
离子极化作用能使晶格能(U)的数值增大,所增大的这一部分(与纯离子晶体的Ui相比较)叫离子极化作用能(Up)。离子极化作用能反映了晶体中离子极化作用的强弱。
所以,某晶体中离子极化作用大小,是不可能从晶格能数据上直接读取出来的。而是要考虑晶格能(U)与与纯离子晶体Ui间的差值“Up
如对下一系列的化合物: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是纯离子晶体,没有离子极化作用,从AgF到AgI的计算晶格能数据能有151
&mol-1的差值(表内中间行的数据)。正是有了离子极化作用能的补偿,且随原子序数增大,补偿的量也更大(离子极化作用越强--表中倒数第一行的数据),才使晶格能虽依次降低但没有那么大的差别了(表中第一行的数据)。
一般认为,对某物质的晶格能U及计算晶格能Ui,当两者的差值大于50
&mol-1时,才被认为是有了显著的离子极化作用。
五、晶格能数值的甄别
由于计算的方法与所用参数的来源不同,某物质的晶格能数据本来在不同的文献中就有不同的数值。加之,晶格能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人们对晶格能数值范围也较生疏,没有鉴别与纠错的能力,有的问题还有“以讹传讹”的现象。
如在网上一PPT中,得出“Al2O3的晶格能(1675.7
&mol-1),小于MgO(3791
&mol-1)”结论,所依据的晶格能数据与另一文献就相差过大[2]。
在后一文献中Al2O3的晶格能为15111
&mol-1(差不多是前者的10倍),MgO的晶格能是3916
&mol-1(两者相差还不算太多)。
对此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一下计算。所需的数据在后一文献中都可查到。据波恩-哈伯循环,晶格能与标准生成焓的关系为:
ΔHf(NaCl)=2&ΔHa+2&
(I1+ I2+ I3)+
3/2&D(O=O)+3&(E1+ E1)+
代入数据有:-+2&
(577+)+ 3/2&493+3&(-141+ 780)+
-15055(kJ
&mol-1)。与后一文献值间有不大的误差。
[1] [英]D.A.约翰逊著.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译.
无机化学的一些热力学问题.
湖南大学出版社.
[2]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澳]G.H.奥尔沃德.
T.J.V.芬德利编.
SI化学数据表.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邵俊离子极化和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有关晶格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 1 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
.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是有时也取负值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
.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硬度反而越小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晶格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