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地震,要考虑节点域抗剪超限验算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关于钢框架节点域的计算计算,算,关于,钢结构节点,钢框架,节点域,钢框 架,有 关,节点 域,节点域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关于钢框架节点域的计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节点域计算规范的理解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节点域计算规范的理解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2|
上传日期: 08:33:2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节点域计算规范的理解
官方公共微信门钢问题汇总3?_生活百科_百科问答
门钢问题汇总3?
提问者:邹禹卜
91、带支撑的钢结构框,SATWE算得的底层柱底内力?答:目前SATWE输出的底层柱底内力未包含与柱脚连接的支撑构件内力。在STS钢框架节点连接设计程序中可以自动完成支撑构件内力到柱脚节点内力的转换。如果必须要进行人工柱脚节点设计,建议另建一个计算模型并在最底层再增加一个很矮的标准层,形成一段短柱得到合并后的柱脚内力设计值。92、目前STS门型柱间支撑计算?答:目前在“墙面设计”模块中还不能计算。可以在STS二维计算程序中单独建模分析。93、新版STS计算中“变截面柱腹板高厚比不满足允许值”的提示,允许值文本文件显示56.45?答:STS 从2004年4月版本开始根据规范改进了变截面柱腹板高厚比允许值计算方法。程序首先判断变截面柱是否满足门式刚架规程6.1.1条第6款中腹板高度变化率是否小于60mm/m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则按入W=0.8及该条第7款计算变截面拄腹板高厚比允许值,如果采用Q345钢则允许值变为56.45。94、钢框架节点设计时程序不满足抗规8.2.8条,多次调整梁截面都不行?答:STS 对此已作了改进,可自动调整设计结果(如增加螺拴数量、增加连接板厚度、增加焊角尺寸、或者将单剪连接改双剪连接等措施),以尽可能满足该条要求。如果Mu&1.2Mp不能满足,需要修改梁截面(一般要求采用大翼缘截面尺寸),或者参考有关图集来加强梁端连接或者削弱梁截面解决,从规范条文理解分析,对于悬臂梁构件可不按此条要求处理。95、无支撑钢框架和SATWE里的“p-△“效应?答:SATWE中的“p-△“效应是针对混凝土结构的,于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的二阶弹性分析有所不同,目前STS还不能做此类结构的二阶弹性分析。96、问:SATWE软件计算钢结工程,在各层配筋的文本文件中,F3(m)和F3(s)分别代表何意?答:F3(m)表示梁跨中剪应力值。F3(s) 表示梁支座剪应力值。97、 1:在设计一个钢框架D支撑结构,具体计算遇到两个问题:SATWE有否按《抗规》针对此类结构进行8.2.3D2条规定“框架部分按计算得的地震剪力乘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二者的较小者”?还有就是人字形与V字形支撑有否放大调整?答:《抗规》8.2.3D2条程序暂没有调整,因大数此类结构都能达到这一要求;人字形与V字形支撑内力,包括十字交叉支撑和单斜杆支撑等都按《高钢规JGJ98--90》执行调整,偏心支撑的内力不放大。98、问:在门式刚架计算中,按照门规的要求,需要在基本风压的基础上考虑综合调整系数,问程序有否自动考虑?又阵风系数在程序中是怎样考虑?答:根据用户使用菜单功能的不同,程序考虑的情况不一样。如在门式刚架交互输入中已在风荷载对话框中分别列出基本风压,调整系数值,用户只需确认即可;在工具箱如檩条等计算对话框中程序描述是“调整后的基本风压”,那么在这里就需要用户将综合调整系数1.05乘以基本风压值之后再填写进去。阵风系数在门规中附录A中规定不需要考虑阵风系数。99、我们在STS中做一个排架结构,混凝土柱钢梁,当柱子的混凝土标号由C20变为030后,为何计算结果柱子的弯矩及配筋均有上升?答:柱子混凝上标号C20变为C30,弹性模量由2.55 X 104N/mm2变为3.0 X 104N/mm2,柱刚度有所增加,地震剪力会有所不同,柱子与梁的线刚比也发生变化,分配到的内力也不同了,因此会改变,但数值变化不大。100、多跨门式刚架结构中,中间柱的内力包络图基本相等,为何计算结果中中柱的基础底板厚度设计不同?答:sts中柱的基础底板厚度设计是对柱的所有工况下的内力进行计算取最不利的计算结果,对于多跨结构由于STS程序可以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各工况下中间柱的内力会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各中间柱底板设计尺寸厚度等不同。101、在钢结构支架计算中,我们发现使用;SATWE计算和TAT计算结果出入较大,工程结果中.TAT钢梁整体稳定计算均为0,而SATWE的钢梁整本稳定计算为2,请问这是什么原因?答:TAT与SATWE两种模型计算假定本身就是不一致的,在TAT中是按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所以钢梁的稳定验算均为0,另外TAT中风荷载是取计算值,而SATWE中风荷载是取规范中上限,所以会有些偏大,导致结果的差异。102、设计一有填充墙的钢框架,用SATWE计算,发现计算风载和不计算风载两者的计算结果相差非常大,很是迷惑,但本人觉得无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受风面积只有梁柱,风载很小,计算与不计算两者的差值很小才是,所以烦请解释一下原因?答:无填充墙的钢结构该项只用于计算风振系数时用到,挡风面还是考虑整个墙面完全挡风来考虑的;如果您的结构是一个开敞式结构,可以根据您的梁柱构件挡风系数修改体型系数,折算成全墙面挡风,或着手工交互修改作用风载。103、我们设计钢结构或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常遇到有效质量系数已经大于90%,但是剪重比不够的现象,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答:这种情况往往是结构刚度、质量不匹配造成的。可按以下几方面检查处理:1].需要增加结构刚度,或调整结构布置。2].检查结构加载是否有问题,荷载太小也是楼层质量偏小,剪重比太小的原因之一。3].只有在确认结构方案(结构布置、荷载作用)合理后,才可以启用程序内部的最小地震剪力放大系数这个功能。否则,应视为结构方案不合理,需要重新调整。104、我在应用STS钢结构软件查询计算结果时发现短梁与柱连接节点中腹板与柱角焊缝厚度为负值,这是什么意思呢?答:焊缝高度出现负值,是当焊缝设计不够时,程序自动在焊缝尺寸计算值的前面加的一个负号,在绘施工图时此值有时会变成“*”,没有特殊含义,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用户应对该焊缝值自行计算调整。1)不计算竖向荷载;2)一次性加载;3)按模拟施工加荷方式计算竖向力1;4)按模拟施工加荷方式计算竖向力 2。我想请教各位高手:什么时候要考虑施工加荷方式计算竖向力?什么情况不计竖向荷载?1)不计算竖向荷载,即不计算竖向力:它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水平荷载效应的观察和对比等。 2)一次性加载计算:主要用于多层结构,而且多层结构最好采用这种加载计算法。因为施工的层层找平对多层结构的竖向变位影响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拟施工方法计算。 3)模拟施工加载方法1: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是对于“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于是就有了下一种竖向荷载加载法。4)模拟施工加载方法2: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和理情况。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手工计算。另外pkpm公司还在其技术说明中提到:&模拟施工加载2&是在原模拟施工加载计算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间接方式(将竖向构件的轴向刚度增大10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基础的受力更均匀。对于框剪结构而言,外围框架柱受力有所增大,剪力墙核心筒受力略有减小。 &模拟施工加载2&在理论上并不严密(本人解释:人为的扩大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的线刚度比),只能说是一种经验上的处理方法,但这重经验上的处理,会使地基有不均匀沉降的结构的分析结构更合理,能更好地反映这类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设计人员在软件应用中,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所以,pkpm公司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1”;在基础计算是,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105、什么是单偏压?什么是双偏压?答:单偏压和双偏压的计算方法不一样,单偏压在计算配筋时,计算X方向配筋时不考虑Y向钢筋的作用,计算结果具有唯一性;而双偏压则恰恰相反,双偏压在计算X 方向的配筋时要考虑与Y向钢筋叠加,计算结果具有不唯一性。《高规》6.2.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一般建议用户使用单偏压计算,使用双偏压验算(目前的SAWTE及TAT软件均已增加此功能,操作简介见2003年《PKPM新天地》1期38页)。用户进行双偏压验算前,要先完成柱的施工图设计,否则有可能验算出错。如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了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另外,当考虑了“双向地震力作用”时,不应同时考虑[按双偏压计算]一般框架柱配筋。对于异形柱,这两种计算方法的区别在于:“单偏计算”是将主形心内力作用效应分解到各个柱肢上再进行单偏对称配筋计算,而“双偏计算”是将主形心内力作用效应按异形柱的全截面进行配筋,因此有角筋共用。一般情况下异形柱宜采用双偏压计算,这样异形柱的配筋计算会更准确106、层间位移的计算应按照平面投影的两点间距离计算,还是按两点的x和y方向增量分别计算。答:按位移增量计算。107、钢结构全截面焊接算刚接吗?答:刚接是肯定的,腹板与翼缘都焊接,腹板传递剪力和翼缘传递弯矩都能实现。只是节点形式应有所改进:一是不方便施工;二是容易引起焊缝应力集中,对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可以改成腹板螺栓连接,上下翼缘焊接形式;或是全改成螺栓连接形式。108、什么是偏心支撑?什么是中心支撑?答:中心支撑即支撑轴线与梁柱交点相交,偏心支撑即支撑轴线与梁轴线交点同梁柱交点有一定的距离,两交点间的梁段即所谓耗能梁段。严格的说横向框架纵向支撑结构也是框架-支撑结构,但前者一般纵向为梁柱铰接,单向设置支撑,多用于单层或低层结构;而后者在狭义上一般是梁柱双向刚接,双向设置支撑,多用于多高层结构。关于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是有效的、经济的和常用的钢结构抗侧力结构体系,它的作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基本类似,均属于共同工作结构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是由框架体系演变来的,即在框架体系中对部分框架柱之间设置竖向支撑,形成若干榀带竖向支撑的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刚性楼板或弹性楼板的变形协调与刚接框架共同工作,形成一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称之为框架-支撑体系。当沿内筒周边及电梯井道和楼梯间等长隔墙部位设置支撑框架,形成带支撑框架的内筒结构时,内筒与外框架则构成框架-内筒体系。支撑框架中的框架梁与框架柱仍为刚接相连,而支撑杆的两端常假定为与梁柱节点铰接相连,即支撑杆中不产生弯矩和剪力,只产生轴向力。因此,支撑框架既具有框架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征,又有铰接桁架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征,它有利于增加结构的侧向刚度。109、什么是节点域?答:节点域一般是指框架节点域,钢框架柱的翼缘板、腹板的厚度均较薄,在框架节点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剪切变形,对框架水平位移有10~20%影响。节点域剪切变形对内力也有影响,一般在10%以内。如果框架有支撑时,节点域剪切变形将随支撑体系侧向刚度的增加而锐减。110、 耦联的含意和实质?答:在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耦联是指平扭耦联,它由于结构的刚心和质心不重合,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会产生扭转。对于体形规则,结构抗侧力构件基本对称布置的结构,其刚心和质心偏离不是很大,平扭耦联不太严重,此时可以不考虑平扭耦联,振型组合采用SRSS方法即可。对于体形不规则的结构,其刚心和质心偏离较大,此时则必须考虑平扭耦联,振型组合则相应采用CQC法,振型数应取9-18个或更多,具体振型数取值多少可根据振型质量定,其原则为:使所取的振型质量的百分比大于90%。对于你这个具体工程,由于体形复杂,必须考虑平扭耦联,考不考虑平扭耦联与层数无关,只与刚心和质心的偏离程度有关。在结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平扭耦联严重的情况,方法有:调整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和刚度、设缝将结构分成几个体形简单的子结构等。111、什么是对中和轴的面积矩?答:截面上某一微元面积到截面上某一指定轴线距离的乘积,称为微元面积对指定轴的静矩。H型可按下式计算。S=翼缘面积*翼缘形心到结构形心的距离+中和轴以上的腹板面积*中和轴以上腹板的形心到中和轴的距离。112、强支撑框架柱计算长度如何求?答:可计算出K1,K2,K1,K2分别为相交与柱上、下端的横梁线刚度之和与柱线刚度之和的比值。计算长度系数μ=[3+1.4(k1+k2)+0.64k1k2]/[3+2(k1+k2)+1.28k1k2]113、吊筋的作用是什么?答:主次梁交接部位应优先选择每边3根加密箍筋抗剪,若箍筋抗剪不满足时,需按计算配置吊筋,吊筋的作用不仅是抗剪的作用,因为计算主梁截面箍筋时已经计入了该集中力的作用,附加吊筋或箍筋是为了防止此集中力作用区域下部砼拉脱,而将该集中力传递到梁顶部,或者说类似于防冲切破坏(在极限或接近极限荷载时,次梁顶部区域产生裂缝或端支座为铰接处理)。114、锚栓抗拉强度为什么要低于相同强度钢构件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例如Q235的锚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只有140,而不是215,为什么呢??答:柱脚底板虽然一般较厚,但其平面外刚度毕竟有限,在锚栓的拉力作用下会发生翘曲变形,同时锚栓受拉变形,减弱了锚栓的锚固作用。为了考虑这种情况而又不致使底板过厚,规范里把锚栓的抗拉承载力降低了,通过减小锚栓变形的方法来保证底板不至于发生过大的翘曲。。115、什么是施工缝?答: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因混凝土先后浇注形成的结合面容易出现各种隐患及质量问题,因此,不同的结构工程对施工缝的处理都需要慎之又慎。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计划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116、什么是沉降缝?答:上部结构各部分之间,因层数差异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较大;或因地基压缩性差异较大,总之一句话,可能使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需要设缝将结构分为几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较均匀,避免在结构中产生额外的应力,该缝即称之为“沉降缝”。 为克服结构不均匀沉降而设置的缝,须从基础到上部结构完全分开117、什么是伸缩缝?答:若建筑物平面尺寸过长,因热胀冷缩的缘故,可能导致在结构中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需在结构一定长度位置设缝将建筑分成几部分,该缝即为温度缝。对不同的结构体系,伸缩缝间的距离不同,我国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对此有专门规定。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118、什么是抗震缝?答:为使建筑物较规则,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基础可不断开。 在抗震设防区,沉降缝和伸缩缝须满足抗震缝要求。119、什么是材料的泊松比?答:在材料的比例极限内,由均匀分布的纵向应力所引起的横向应变与相应的纵向应变之比的绝对值。比如,一杆受拉伸时,其轴向伸长伴随着横向收缩(反之亦然),而横向应变 e' 与轴向应变 e 之比称为泊松比 V。材料的泊松比一般通过试验方法测定。主次泊松比的区别:主泊松比PRXY,指的是在单轴作用下,X方向的单位拉(或压)应变所引起的Y方向的压(或拉)应变,次泊松比NUXY,它代表了与 PRXY成正交方向的泊松比,指的是在单轴作用下,Y方向的单位拉(或压)应变所引起的X方向的压(或拉)应变。 PRXY与NUXY是有一定关系的: PRXY/NUXY=EX/EY,对于正交各向异性材料,需要根据材料数据分别输入主次泊松比,但是对于各向同性材料来说,选择PRXY或NUXY来输入泊松比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要输入其中一个即可120、什么是弹性模量?答:又称杨氏模量。弹性材料是一种最重要、最具特征的力学性质。是物体弹性t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用E表示。定义为理想材料有小形变时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受到变形应力时恢复其原形状和结构的能力)。E以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表示,单位为牛/米^2。模量的性质依赖于形变的性质。剪切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剪切模量,用G表示;压缩形变时的模量称为压缩模量,用K表示。模量的倒数称为柔量,用J表示。121、为什么行车梁中间劲板与下翼缘要空50mm~100mm空隙?答:&钢结构设计规范&中条文说明里有详细的解说,其规定中间横向加劲肋的下端宜在距受拉翼缘50~100mm处断开,与其腹板的连接焊缝不宜在肋下端起落弧.主要还是考虑了吊车梁的受力特性.吊车梁的疲劳破坏一般是从受拉区开裂开始,腹板的连接焊缝在肋下端采用饶角焊或围焊或回焊等其他方式可减少由于焊接在腹板上引起疲劳裂纹。规定中间横向加劲肋的下端宜在距受拉翼缘50~100mm处断开,主要也是考虑吊车梁的疲劳破坏。122、基础垫层的作用?答:素混凝土垫层有保护地基土防止扰动的作用,还有方便施工放线、绑扎钢筋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等对基础钢筋混凝土的侵蚀。在某些情况下还有用砂石垫层换土以改善持力层局部软弱地基的应用。采用C7.5~C10的混凝土 厚度看具体情况了 100mm以上吧,钢筋混凝土的基础是柔性基础,不仅能承受压应力,还能承受拉应力,不受材料的刚性角限制。柔性基础需要做垫层 如果你做的刚性基础就不必要做垫层了 只是有刚性角限制。123、基础底板的钢筋是如何分布的?答:沿基础横向的为受力钢筋(就是沿强轴方向),沿基础纵向的为分布钢筋,分布钢筋放在受力钢筋上面。124、什么是后浇带?为什么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要比原浇注混凝土强度高一层?答: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要膨胀,受冷则收缩。混凝土硬结收缩的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头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 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在此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 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125、什么是刚性基础?什么是柔性基础?答:刚性基础指用砖、石、灰土、混凝土等抗压强度大而抗弯、抗剪强度小的材料做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形民用建筑。刚性角: 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柔性基础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较大的建筑。大放角:砖基础的逐步放阶形式称为大放角。 作用:增加基础底面的宽度,使上部荷载能均匀的传到地基上。126、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要求?答:梁、柱连接节点分为两种设计方法;一、为常用设计方法,一为精确设计法。节点计算须计算梁柱节点域刚度,不够时须加强。计算连接节点的承载力极限,按规范,要求节点抗震的极限承载力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的1.3倍。也就是节点按等强设计时须达到构件的承载力的1.3倍。127 、柱间支撑要不要?在设有水平支撑的地方,也应相应设置柱间支撑,以保持其空间几何的稳定性没有抗风柱也没有柱间支撑,那对于纵向水平力的传递是很不利的啊纵向水平力包括风荷载、地震力和温度应力,一般情况下风荷载占主要因素,因为房子轻,地震力会很小的你的意思是不是这个厂房四周都没有墙?如果是这个样子风荷载在纵向水平力中的比重是很小的,几乎可以忽略(因为没有墙体,受风面积很小),那么是可以考虑去掉柱间支撑的门架结构,平面内是框架,面外如果不是刚性体系,又无柱间支撑,从结构上来讲就是几何可变体系,只所以没可变,不倒,是因为铰接不会是理想的铰,总是能承担一定弯矩的,但不等于这样的结构是可行的,几何可变还叫什么结构呢,抗风柱并不能起到使体系稳定的作用。边柱加支撑,中柱对于位置也应该加,这是规范规定的,但中柱从理论上可以不加,因为中柱的水平力可以通过屋顶的支撑传递边柱,再传到支撑,就像混凝土结构中,部分抗侧力剪力墙可以不落地一样(通过楼板将水平力传递落地墙上了),但此时边柱的支撑和屋面的支撑应相应加强,保证水平力的传递。支撑的设置是结构体系与概念的问题,不能随意说可有可无。128、吊车梁下翼缘与弹簧板之间的垫板有什么作用?当有下柱柱间支撑时,此垫板与弹簧板、吊车梁下翼缘需焊接,以传递吊车水平刹车力,无下柱柱间支撑时,可以不要垫板,中间缝隙是空的,直接拧螺栓,据说是解决吊车梁抗扭转的,但是没人做过试验,证明效果如何.129、安装螺栓可否重复使用?安装螺栓当然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我们这里要明白的是:这里的螺栓不是我们理解的螺栓的连接作用,而是安装作用。安装螺栓就是临时固定,要是现场没有螺栓了,可以用钢筋头临时固定,等构件焊接好了就可以取下螺栓了。
回答者:闫彦康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异形柱节点域抗剪超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