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假如和老公一起去玩,遇见智慧城市吧他的旧情人,怎样处理?看见他们说话应该怎样处理才智慧,显聪明?

服务不可用。关于婚姻,精辟(转)三
当女人失去了羞涩
我至今清晰记得,就在10年前,偶而,有人在办公室讲点黄色笑话的时候,除了个别人会笑以外,年轻的女孩会脸红,年长一点的则会以沉默和冷淡表示她们的拒绝;两年前,当有女人开始用身体写作并把它发展成为都市的一道风景时,我想那是另类;一年前,当我们询问一个女性:“你是一个人住吗?”而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你骂人,你才一个人住呢!”并且,接着开始大讲黄段子时,我不得不怀疑世道是否真的变了;几个月以前,我遇见了一个新人类女孩,她一开口就是:“谁说结婚了就不能再泡其他男人?我爱老公和我必须对
他忠诚完全是两码事。”更有甚者,一个男性朋友讲,他两天前在网上勾搭上一个MM,在电话里,他表达了想见一见的想法,对方就告诉了他一个网址,说:“上去后,看到左下脚叉开两腿的那个就是我”,他上去一看:色情网……对此种种,我有理由感到害怕。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再也看不见会脸红的女孩了,顺便问一下,你上次看到会脸红的女孩是什么时候?
  每当这个时候,我的第一个想法总是:这些女人的脸哪里去了?虽然同为女人,可我对她们依然感到陌生;虽说她们是女性,可是见到她们,我的心里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个词:下流胚子。年轻的时候,我就拒绝与这样的无脸之人做朋友,今天,依然是。这不表明我一定比别人高贵,但起码我不下流。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有很多机会接触不同层面的女性,但我总是很难和观念很开放的女孩成为朋友,我甚至因此而经常找借口中途离席。我是60年代出生的人,对于我们这一代而言,开放的价值观还远远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即便是一个60年代的男人活得放浪形骸,但他选择爱情、婚姻的尺度依然还是以传统观念为主,绝对不会像7、80年代出生的人那样西化得有模有样。我注意观察过许多年轻女孩的脸,发现她们无论是在听男人的挑逗还是自己讲黄段子,脸上都真的是没有任何的红晕,近三年来,我好象只记得有两个女孩,会羞得抬不起头来。
  我常常为现代女人先失去了羞涩,后抛弃了羞耻而唏嘘和悲伤,我相信当女人从肉体到精神都不再知道羞(或说脸面)为何物的时候,一定是到了人类堕落的谷底。
  就这么写着文章的时候,我仍然是这样想。因为我仍然不间断地在大量的时尚杂志和网上,被一些文章——比如,做妓女光荣;再比如,我自慰我快乐之类——所表达的观念、所讲述的经历所困绕和震撼;我仍然要不时地去面对一些无脸之人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不仅仅是为一些年轻女孩甘愿成为现代都市的恶之花而唏嘘,更主要的还为那些已为人妇的女人忙于偷情而失去了贤良悲伤。我坚持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可以堕落,但惟有女人不可以,因为她的天性是母性,她的美丽在于母仪天下的高贵,在于温文而雅的气质,以及坚贞贤良的美德。女人是世人的母亲,因此也就是全世界的妈。当女人全都开始不要羞涩、不要羞耻、玷污起母性的尊严时,她们毁灭的将是男人对女人的一切留恋、崇拜、尊重和爱,世界也将变得不再有梦,了无生趣,这是多么悲伤的事情,想想看。
独身不独居
看一些时髦的杂志,经常把“独身不独居”一族作为新潮的生活方式来倡导,甚至有人还跳出来现身说法,大讲性伴侣不唯一的自由和好处,心里颇不受用。我觉得独身本来不算个事儿,可一旦成为一种时髦、时尚时,就是一种病了。就好比人身上长了瘤子,虽说有良性恶性之分,但凭白无故地长个包,总不是件快事。
  我认识一个家伙,40好几了,一直未婚,有房子车子票子,说是找不到妻子生不了孩
子,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牌王老五。其实也不是找不着,据说他从十字头的年龄段就已经在开始找了,近10年更是以平均每月2-3个的速度瞄准、试婚和淘汰,根本没有闲着的时候。他每次结束的理由都不一样,有的是“谈了两周还不让上床,没劲”;有的是“依赖心太强了,娶回来还不得累死我”;有的是“轻浮靠不住”;还有的居然是“本来看着还可以,可睡一觉后才发现女人不化妆简直就是面目狰狞。”如果说开始的时候,爱情在他眼里还是圣洁的话,那么到后来,他已经渐渐地变了,心气变得很浮躁,迷失了目标,偏离了实质,而成了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中的新奇与刺激。换人成了一种习惯,找寻成了一种瘾,像吸大烟一样。这时候,健康的人已很难和这样的人走到一起了。他经历的人越多,这些人在他身上留下的影响也就越大,他心理上的阴影也就越深。就好比一把锁,本来老天是给他配了一把钥匙的,可他自己偏要不断尝试其他方式,如用铁丝捅或其他形状的钥匙开,那么到最后,任何一把钥匙都不能打开它,因为在试的过程中,它的内芯已被不断扭曲变形了。
  真正的爱情是灵与肉的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人的身上具有了两个人的人格魅力。而“独身不独居”一族在精神上始终强调“你是你,我是我”,只有在肉体上,他们才积极推行“合二为一”的理论,这是非常浅薄的人生观道德观,事实上他们根本不懂爱情,说得再直接一点,跟“吸血鬼”差不多——最大程度地汲取他人精华以享受人生,最小程度地奉献自己以免负责任。因此,“独身不独居”的人是可耻的。
放纵需要理由
美国“9·11”后,许多人的情爱观婚姻观都有巨大的变化,据说,及时享乐成了许多美国人的选择。于是,我们也有人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假如世界末日来临,你最想与谁做爱?
  听到这个选题时,我第一个反应居然不是回答人家写不写,或马上想到谁,而是想这样的约稿题目让我怎么好意思跟另几位专栏作者说出口。我避开老公,给他们打约稿电话,
还好,他们都比我开放,马上就明白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新闻性、本意是探讨假如生命还有24小时,你想干什么或跟谁干。
  他们写得都很快,惟有我迟迟不能下笔。不是我比别人都纯洁,而是最近以来,当“911”,“世贸”,“恐怖袭击”,“生化武器”,“末日情怀”等等所有这些词语,飘扬过海来到我的身边时,带给我的最大影响是,买了部车。本来以为应该是5年后的生活选择,现在却提前了。“超限战”就像预言一样,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社会,战争将无所不在的事实,不单单是美国——它现在不过是一个印证而已,包括我们自己,每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因此5年的时间太长了,还是只争朝夕吧。
  我写这些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人,或者女人,或者母亲,我首先想的并不是千年一做,而是消费,带孩子去他想去的地方,或者对老公的宽容加大,要求降低。即便一定要选择,我想我也一定会第101次地选择自己的老公。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一再坚持,主要就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给信仰一个交代,给爱情的神圣性一个交代,这与世界末日来临不来临有什么关系?人死了还有生命的轮回,人类消失了还有其他生命形式延续,你怎么知道你不是侏罗纪的恐龙,或者上一世的树木,以及异性人?我永远是我,你也永远是你,美国人何必怕?我们又为什么要怕?为什么要因此改变自己?我始终认为,风格是坚持出来的,人必须坚持自己的主张,才能有个性,有风骨。忠贞不渝是我已经坚持了多年的信念,我没必要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毁掉它。放纵需要理由,但我不需要。
  我是一个信奉佛教的人,也是一个对爱情婚姻充满了信仰的人,因此,我追求完美的情爱人生,也不相信放纵的想法或行为佛会不知或就一定能带给我快乐。有信仰必定有敬畏,有束缚,有明确的方向,我不敢也不会冒犯神灵。同时我相信,那些因此而选择了随意释放性激情的人,一定是没有坚定信仰的人,他们其实只想要性,要刺激,为了给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为此特意编出什么世界末日说来蒙人,其实,对于他们来说,任何时候都会有理由和借口的,只不过现在好像更合理了似的。
婚内得不到满足就该婚外补吗?
看到这个题目后,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什么叫满足?人怎么样才能算是满足?
  我想了好久,后来终于得出结论:人是不可能有满足的时候的,从来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无论是事业,感情,金钱,还是性。当你觉得一件东西好的时候,心理必然涌起另一件东西肯定比它还好的想象,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想得到它的愿望;当一件东西不好的时候,你更有了寻找好的来替代的想法。但人间的事,到底谁能替代得了谁呢?满不满足的界限
又该如何划分呢?就说性吧。有资料显示,很多女人一生都没有一次性高潮,这算不算不满足?还有一些女人,一生只有几次高潮,是不是也该算不满足?有的男人一天一次他依然觉得不够,他是否因此就可以放纵自己遍地采花?还有的男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每一次都成功,让双方都不能满足,那他们家是否都需要婚外补偿?又或者,这样的事多少次以后,才能算得上达到了“得不到满足”的线?个中的情况太多太复杂了,我们真的很难说清楚。
  最近,网上正在流传一份惊人的报告。人大性社会学研究所的潘绥铭教授带领36名研究员,历时一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随机抽样调查,在全国城乡60个地方的3824位20岁到64岁男女的性生活状况进行了了解。这份调查报告最耸人听闻之处是说了这样的情况:在他们调查的已婚或同居的男女中,每个月连一次性生活都不到的人超过了四分之一(28.7%)。在最近的一年里连一次性生活都没有的则占6.2%。于是网上就有了中国已进入了无性婚姻时代的断言。我不知道这项调查有多大的权威性、代表性,如果中国人的实际婚姻质量真的这么不容乐观的话,那的确令我们深思,是否真的婚外补一补很合理?是否婚姻有时候真的很“反动”?
  我对它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抱一种怀疑。
  对感情是否应该婚外补偿也持怀疑态度。
  对一个问题赞同与否,我更多的时候是从结果上考虑。假如每个人有了不满足的事,就都马上想到去补偿的话,那么一定会出现全世界的人都兼职的情形;假如上面所说,都应算做不满足的话,那么,婚姻完全应该废除。可是,我们知道实际上社会并没有这样子发展,因此,婚外补偿未必就是合理的。其核心理由是,婚外补偿也不可能全都是完美的,依然存在缺憾。它除了给人带来放纵的借口外,还会在客观上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伦理道德等等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补偿不好的话,可能还会得上性病。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有缺憾的。
  其实,对于所谓的不满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比如,转移精力,因为补偿的说法似乎基于一种可能,即人除了性需求,再没有其他的需求了,而事实恰恰相反,人要做的事很多很多,这方面得不到满足,可以到其他方面去寻找,好多人的人生都是靠“拾遗补缺”来平衡的;再比如,现代社会这样开明开放,完全可以寻找到替代物品来帮忙消耗掉多余的热力,又不会伤害配偶,等等。反正不一定非得缺什么补什么,也不可能缺什么就能补上什么,最典型的说词是,以缺憾补缺憾,永难满足。
面对过火的亲密接触
看凤凰卫视《性爱学分》,听台湾歌手黄安讲述了他的一段性骚扰事件,说是有一次在飞机上,他想让空姐再加点水,连着叫了四声对方都没听见,他就站了起来,上前拍了小姐一下:请再给我加点水。空姐不愿意了:加水就说话,你摸什么摸呀?拍摸之间,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实,对于一种行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能你的结论也就天壤之别。就说酒后的亲
密接触吧,怎么界定是有德还是无德呢?在很多场合,我见过很多我平时很熟悉或很尊重的人,在酒后表现出与他平常形象不太相同的一面,其中有男人也有女人,有的是男人大胆出击,有的是女人主动投怀,他们或拥在一起或吻成一片。当我20多岁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形的时候,我感到震惊,恶心,觉得人家品质不好;但是当我30多岁的时候,我已经习惯了别人的这种生活习惯,最多会对“XX也这样”的传闻感一下兴趣。我觉得谁跟谁亲密是他们的事,在我这里恐怕还上升不到德行的问题。有时候,人恐怕应该有一点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尤其是这个人是别人,是与你无关的人,我们大可以宽容人家的行为。大不了不爱看我不看罢了——这当然有一点儿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问题是,假如面对的是别人酒后对你的亲密接触呢?又假如这个人是器重你并为你所欣赏的上司或你喜欢的朋友呢?这就有点切中要害了。
  我觉得那种情况下,你大可不必大呼小叫地好象要被他夺了贞节似的去伤害他侮辱他,同时侮辱你自己,你就把他的行为善意地理解成是对你平时工作的一种欣赏和满意,一种男人对女人为他受苦受累的付出的肯定和回报——“我知道了”、“你受苦了”、“我会回报的”又或者是一种暗恋的含蓄表白等等,就过去了。只要你能守住自己并在言行上不去回应对方,那么,他的行为就是黄安的“拍”,而不是“摸”。这里面“回应”一词非常重要,除非你愿意,否则,千万不要去和男人玩心有灵犀的游戏,更不要回应他的拥抱或紧握你的手,任何一个男人都会明白你的态度,而他们就是在试探你的回应过程中决定动作是STOP还是升级的。所以我坚持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女人比男人更需要定力,这也是由男女的社会地位从来就没有平等过决定的,谁让男人越轨叫花心,女人越轨则叫失节,堕落呢!
  问题是,女人如何在那样的气氛下守得住自己不迷性呢?女人也是人嘛!
  我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标准答案,非常简单:不喝酒或少喝酒!无论别人怎么劝,就是不喝,或不喝多。只有清醒才能让放纵走开。只要你自己是清醒的,你总会知道什么办法才是那种情况下最合适的处理办法,至少,你知道把握分寸。
在我的成长史上,我没有暗恋过任何一个人,我不知道这和我身体里流的是马背民族的血液有没有关系,我是鄂温克族。我觉得要恋就明着恋,痛痛快快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多好,何必摆出一副要吃不吃,不吃又看着的模样。因此,我的人生是先枪毙了自己暗恋的下意识,后喊出了打倒婚外恋的口号。
  但这并不表明我对暗恋一无所知,俗话说得好:没吃过肥猪肉,还没见过肥猪走?
  暗恋最初给我的想象是可怜巴巴的的躲在一个角落偷偷地看,一双大眼睛充满了哀怨和寂寞,直到遇见那个有着戴望舒诗里结着紫丁香一样的愁怨的姑娘。我上大学的时候,听说有一个女孩特别喜欢一个男孩,她学习很努力,笔记记得工工整整,谁都看出来了,她这样做就是为了好让那个男孩考试前来找她借笔记以及考试的时候抄她的。有的同学说他在利用她,可她有一天却把不在乎被利用的心得写了出来,并贴在了我们中文系的墙报上,把她的爱向全世界的人民张扬。在文章中,我认为她把暗恋的感觉描摹得非常的美,10年后我依稀记得:也许是为了前世的那份情,也许是为了今生的这份爱,我穿着褴褛的衣裳,赤着脚,怀着怯怯的心,迈着怯怯的步,怯怯地站在你的心门外,静默地流着泪。你的眼蓝蓝的,纯纯的,我觉得为了它,我在茫茫的人海中找了很久很久……她优美的文笔让我第一次领略到暗恋的魅力竟然在于美丽的如慕如泣的感觉。这感觉和女孩连在一起,就成了一幅画,一首诗,不仅感动我们女孩,也感动了其他男孩。外系一个常来中文系上自习的男生因此千方百计找到她,最后并娶了她。
  这之后我不再轻易菲薄暗恋,尤其是当我了解到暗恋多发生在小男生与小女生之间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那是人生难得的一种至纯至善的美丽。我的好朋友星远小学3年级开始暗恋邻桌那个长着红红的苹果脸的女孩,为了看到她,他每天上学的时候早早离家,躲在她家的胡同里,偷着往外张望,有时能看见,有时看不见,但无论如何,看一次后,心里就塌实了。他这样一望就望了8年。女孩家是部队的干部,星远家则是农民,为了让自己够资力与女孩平起平坐,8年里他一直积极进取,给自己规划了一个高远的人生目标,直到考上大学。他说:“我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全部都是在暗恋她的那一刻起开始逐步完善的,没有她,今天的我不过农民而已。在我的人生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影响能超过她。”我问:“20多年你却从来没有告诉过她,为什么?”他说:“我一直想等到我长大了有了资本的时候再告诉不迟,可等我真的长大了,我却终于明白,暗恋并不是用来倾诉的或者是得到的,而是丰富人生和提升自己的。”这让我感动,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暗恋是世界上最不具伤害性的感情,它羞涩地站在一旁,既愉悦着情感,又鼓舞着奋发。
  不过,尽管如此,可假如让我再活一遍,我可能还是不会选择暗恋,因为我始终还存有这样一个顽固的愚念:暗恋是自己的马激动在自己的草原,敢爱却不敢说的人,还不如把手伸到别人的口袋里拿钱的小偷来得痛快。
娶个波波美死你
时代的发展真是越来越快了,小资、中产刚刚给折腾热乎,波波族又来了。每天生活在概念里,现代人想不累都难。我最初以为波波族其实就是什么嬉皮、朋克的化身,只不过他们的钱多一点而已,因为关于波波族的专题见诸各个时尚杂志,里面的配图往往让你看不出二者之间的区别。后来花了几乎一天的时间,把波波族这个概念终于弄清楚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敢情人家波波挺有内涵的,是雅嬉皮,新中产。
  别的不说,就说波波的两个特点吧,我看就很了不起,让男人想不爱都难。
  一个是金钱用在适当的地方,购物重品质,重实用,重环保,不在意价钱,不贪慕虚荣。这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吗?平常的女人一年四季都没有合适的足够的衣服,总是盼着下一季早点到来,那样她就有很多衣服可以派上用场了,可是到了下一季,她发现,虽然衣柜已经是满满的了,可依旧是根本没有可以穿得出去的衣服!她们每周都要去商场点货,希冀买到合适的东西,最后,总是不成功,但意外地,她们又总是能很成功地找到一些新奇的东东,比如装饰,公仔,配饰,零食……然后大包小包扛回家。我有一次听一个男人抱怨,说他们家光餐具就有6套,有的还没拆封呢,他老婆昨天却又看上了一套。我说你这就算幸运的了,我一个女友,逛街的时候经常带一两万现金,看见喜欢的衣服鞋子,往往是每个颜色一套,要的就是让人眩晕的感觉。女人有了钱,想不暴发都难。对比这些个广大的平凡女人,男人能遇到一个既有丰厚的收入、又有理智的消费概念的波波女人,不是福气是什么?
  波波族令我佩服的第二个特点是始终摆出略低一筹的姿态,讲究朴实无华的品质,不卖弄。这对一般的大男人来讲都很难做到,更别提心眼又多又小的女人了。以我一个女人的眼光来总结,我们大部分女人在家都是“有理的时候讲理,没理的时候需要老公宠着纵着——也就是创造条件贯彻她的理”,至于说跟老公摆出略低一筹的姿态?那是——呸,他想得美!女人但凡有“能争一争”的实力时,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这也就是男人为什么觉得女人难缠的原因之一。而这一点体现在事业型的女人身上,男人就更别想她会以略低一筹的姿态来对待你了,因为在一个以男人为主导的社会里,女人要成功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因此,成功的女人需要的是张扬她的成就,智慧,锐利,而不是掩盖锋芒。我始终认为,现代社会的家庭不睦,很大一部分原因应归咎于知识的日新月异、性观念日益开放的挤压和激烈的生存竞争把女人变得越来越中性化,没有退路,没有选择,没有时间贤惠,只有斗志。而波波女人无疑是成功女性里的精品,首先她是中产,然后她拥有传统女人的贤惠美德,低调而纯朴,多么令人神往。不要说男人,连我这样的女人都想娶一个回来呢,呵呵。
  说实话,我根本不担心男人会烦波波女人,我担心的倒是中国有波波族吗?他们形成一个阶层了吗?其中又有多少是女人呢?我其实是担心大部分男人没福气遇到真正的波波女人,相反倒是轻易就遇见了伪波波啊。这些女人在物质上、部分生活方式上虽然达到了波波族的标准,但在精神修为上却远远没到那个层次。波波族对社会的影响其实就是他们积极健康的高品质生活态度,如果被模仿得不纯粹、被落实得不彻底,以为选择一种另类休闲、拼命重视一些细节就是波波族了的话,那就沦为一种浅薄了。而不幸的是,中国的事情往往如此,画虎不成反类犬,这才是男人真正应该烦的啊,毕竟遭遇浅薄的女人是让他们最头痛的事情之一。
如果“精神越轨还是肉体越轨”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游戏,如果精神越轨指的是与婚姻外其他人发生柏拉图式的恋爱(或暗恋)关系,那么我会选择肉体越轨。
  还记得那部精典名著《飘》吗?郝思嘉穷其一生都在爱着卫希礼,她虽然跟几个男人结了婚生了子,但事实上,她始终都是“卫希礼的人”,是“卫希礼的老婆”,谁也没办法把她娶走,这也就是为什么白瑞德后来绝望地弃她而去的根源。作为男人,他实在无法接受
自己不过是“肉体的替代物”这样的耻辱。事实也是这样,假如一个人爱的不是你,却还要跟你厮守在一起,那他(她)的动机就会变得十分可疑,而你也该反思:自己究竟图什么?如果你图的是爱情,而来的却是耻辱,你还愿意要吗?如果你也图其他的利益,那么这种交易婚姻的就失去了意义,亦不在今天讨论的范畴。
  关于婚姻,我想最重要的根基还应该是爱情,维护爱情的方式是保证它的尊严和价值。而精神越轨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宣告了对爱情的死刑宣判。因此,精神越轨的人就是爱情的叛徒,应该按约定俗成的办法“枪毙”他们。
  至于肉体越轨,我相信一种说法,就是在极特殊的情况下,精神与肉体是可能分离的。肉体是没有魂灵的蠢物,受本能支配,经常会跳出来与精神做斗争,意志稍一薄弱,它就会挣脱缰绳,我们只能把这种现象叫失控,由此导致的车祸叫意外,而精神越轨却是蓄意谋杀。美国女人常会在丈夫出远门时,不忘在他的皮箱里装几包避孕套,她们觉得这样更人性,更有助于身心健康,“只要不把心也丢在外面就行了。”这种洒脱的行为我们不一定做得到,但我欣赏她们的观念。假如给你选择,你愿意选择心不属于你的“郝思嘉”,还是愿意选择一个与你非常相爱但却犯了一两次肉欲错误的老公来原谅?我想我是愿意原谅他接受他的。
  事实上,很多中国女人也都在以行动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男人们的肉体越轨事实,同时还装出一副“我不知道”的样子。因为对于她们而言,有时除了接受,还能怎么样?
情感的“灰色收入”
感情和文化、社会一样,也是有主流、阶层之分的。如果说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情感的主流的话,那么,其他与之对应不上的外来情感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灰色收入,譬如婚外恋,譬如“四类分子”主张的“第四种感情”。
  对于情感的“灰色收入”,我觉得是防不胜防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隐蔽性和多变性都太强了。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遇的时候,大家都是披着有色外衣来的,蓝色的友谊
或粉红色的爱情,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对方将是自己未来情感世界里的“灰姑娘”,改变他们形象的是时间。因此,当“灰色收入”扑面而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收藏起来,交给时间去处理,并在情感上努力地不去回应——除非你想或你有条件把“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
  我赞同每个人都应该在心灵深处开辟一小片空间,用来接纳那些只有自己才能拥有的秘密。毕竟人有感知的天性,也都有想象的自由和权利,这是我们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只是为了张扬某种道德或伦理以及责任义务方面的缘故,我们不得不被迫要扼杀一部分天性,放弃掉一些美丽而刺激的情感之旅。但这并不是一种遗憾,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残缺之美,譬如维纳斯之断臂。不是一切随心所欲的情感满足就一定是好的,完整的,美丽的。就像我们游历山川,通常不是被它的因任性而导致的杂乱所吸引,而是震撼于鬼斧神工劈山断崖的杰作。没有人知道山被劈开的时候,它痛不痛,也没有人知道涧水是不是山流下的血和泪,但是我们却知道,我们所欣赏的正是山的伤口和遗憾,震慑我们心灵的也往往是它坚持的禀性。
  收藏“灰色收入”,有时也是为了体现你对情感的尊重。收藏的目的大部分是为了遗忘和遗弃,因为世间种种,没有几样能经得起岁月的推敲和洗礼;只有追随一生的那一小部分是用来永恒的,这些情感就像山的刀口,慢慢地演化成无可替代的美丽,而变为一种主流情感或友情或爱情的分支,我管它叫做情感的舍利子。能把一种感情,变成可以永恒的舍利,不也是一种造化、一种大美吗?
傻瓜才玩一夜情
关于一夜情,想到的总是艳遇、激情、放纵、瞬间的永恒、给自己保留10%的私隐空间等等,但这并不是我想说的,我要谈的是结果——相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夜情最怕人的结果是不能锁定在“一夜”这个时间概念。因为它是非理性的、冲动的,是在没有预知的情况下,两个人相互欣赏、彼此吸引或恨不相逢未嫁时的人在某个特定空间特定氛围下,忽然间电闪雷鸣,发生的一段激情。这通常被描述得“看起来很美”,可
结果却往往犹抱薪救火,欲罢不能,最后由激情沦为偷情。当然也有个别人真的就固守了一夜的,可结果比偷情还惨——居然留下了祸根,如电影《说好不分手》,纯真的孩子竟成了出轨的见证,导致家庭的破裂,看起来一点也不美。
  比不能锁定一夜更怕人的结果是,从此养成习惯,变成有预谋地寻找和制造一夜性,这就更麻烦了。因为行为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观念背叛,就像一个人,不怕他犯错误,甚至偶然犯罪,就怕他不知悔改,并从此认定犯罪是合理的,就该一路犯下去直至杀人,那就彻底没救了。我认识一个女人,她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偷情的渴望,经常坐在一边旁若无人地打电话,跟不同的男人打情骂俏一聊一上午,还四处张扬:不能闲着,领略不同男人就像不同风味的大餐一样,逮到机会就吃一口,这样的人生才值。看她经常耀武扬威、对良家妇女们一副蔑视的神态,我猜她一定没少吃这类大餐。说不上她的人生值不值,因为她又说老公回报给她的好象也是不规矩,所以她的婚姻一直不好。对于这种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结果,别人很难考量,但相信大部分人是不会认可这样的情爱方式的。我始终认为,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无可厚非,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健康。一个不健康的方式至少不值得宣扬。
  再讲一个故事,是我亲耳听到的一个男人的非常经历。他是某公司的项目经理,为了拓展业务不得不经年累月四处奔波,一年只能回两次家。他说第一次落水是跟一个漂亮的坐台小姐,他们都已脱了衣服上了床,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老婆、孩子、警察、性病,还有“珍惜”这几个词,于是他精力怎么也不能集中,只好以失败收场。后来的几年里,他跟女老板、业务员、谈判对手……很多人都有过一夜情,但“每次过后都感觉自己就像动物一样”,“没什么意思”,“只有跟老婆在一起,才是最美好的,因为踏实和爱,所以才能放松和投入,才能领略激情。”一个乱来了十年、现在晚上连家都不出的老板朋友也说:如今傻瓜才玩一夜情呢。
  我相信他们说得对。因为我看到也听说很多以前很随便、随便得很不象话的有知识有身份的男人,现在都开始回家了,不再迷恋夜夜笙歌花红柳绿了,变得又跟以前一样的规规矩矩老实做人了,相信这不仅仅是爱滋病的威慑结果,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健康的价值观的复苏。相信也只有积极的、健康的价值观才会是永恒的。
谁需要感情侦探
现在满大街都可以找到感情侦探的电话,可见一个行业的诞生总是和它的社会需求有关。究竟是谁需要情感侦探呢?
  多年以前,我在回答一个读者关于“老公有外遇我该怎么办”的问题时,曾告诉她:“假如你还爱他,假如你在经济上必须依赖他,只能容他忍他由他;如果两个条件都不具备,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有年轻的朋友想不通,觉得我不应该把经济利益放在那么重要的位
子上,我想他们现在一定能想通了,因为又长了几年,多少尝到一点婚姻的味道了。我坚持认为,对于那些在人格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弱者来说,衣食住行上的生存保障比什么都重要,爱情只是奢侈品,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因此守住一份婚姻实在就是守住一份安稳的物质生活,这远比守住一份感情重要。尤其像现在,新的婚姻法开始保护无过错方,并对过错方予以惩罚性经济补偿时,弱女人从中看到了既能得到经济上的利益,又可以保护自己自尊的希望,办法只有一个:找到对方的过错证据——特别是配偶狡猾大大的时候。因为法律需要证据,但法庭不会给你找证据。
  于是,情感侦探应运而生了。
  是那些怀着利益的多分钱的、仇恨的想把对方搞垮的、要自尊要保障的弱女人们造就了这个新兴的行业。当然,也不完全排除个别男人出于同样的目的监视老婆或情妇的情况——但,这种情况想来一定是少数,因为比之于男人,女人毕竟要好一点,过错少一点,理由是男人自己都承认他们具有的动物性多过女人。动物性是什么?就是没脑子、冲动、犯错误啊!情感侦探的诞生,原理参照医学上的用化疗治癌症,取以小毒攻大毒的意思。单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不能对情感侦探一口否决,你怎么知道他们对那些弱者的意义呢?就像我们常说的,大象是不会理解蝼蚁的痛苦的,就象我们必须承认这个社会是有阶层的一样,生活在山顶上的人怎么能体会到桨对渔民的重要呢?我相信,没有一个情感侦探的求助者不是出于被逼无奈的选择。假如男人足够好(或女人足够贤良的话),谁愿意采取这样的非常手段呢?
  当然,这样讲并不表明我对情感侦探就全盘接受。如果是出于其他目的,比如检验爱情,我就比较反对动用情感侦探了。曾经有个好朋友请我当过她的“情感侦探”,理由也是怀疑老公外遇,而且她知道那个女人是谁,声音跟我相象,她想让我冒充那个女人,给她老公打电话,看看有没有蛛丝马迹可寻,就被我拒绝了,我只是请她回答了一个问题:“你调查这些是想达到什么目的?”在我看来,如果不想离婚的话,真相带来的只有痛苦;如果早就想离婚只不过拿这个来找茬儿的话,那也大可不必费周折,因为它毕竟不是获取离婚结果的唯一理由。她最终接受了我的观点,没有坚持调查。
  所以,除非目的明确,除非迫不得已,一般人真的不需要情感侦探,,那实在是弱女人的无奈选择。
现在流行《大话西游》里的一句话,叫做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局,此时正可拿来形容我的心态。
  我最早以为性或许是贱的,但爱一定是贵的,因此,当偷情、当包二奶成为一种时髦的时候,我难免不从人最原始的本性去考虑,想人的冲动和动物的冲动并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都是一样的贱,明知道不可为,还是要为,但有时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向欲望向本能
屈服罢了,何况还有感情的因素——譬如爱——在里面。后来,当现代人大规模玩起了试婚、一夜情的时候,我又想爱虽然不再深厚持久,但也许瞬间就是特点,刹那便是永恒,还是可以包容的。可是,当我听说台湾的明星们玩起了性派对、玩起了杂交的游戏时,还是不免大吃一惊。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包容不了的事。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根本不是什么爱不爱,以及性贵贱的问题了。这完全是那种愈堕落愈快乐的人生态度,我不知道会给他们自己的人生带来什么结果,也不知道会给那些年轻的追星族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更不知道大陆的明星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活动,但大陆的一些明星吸毒、在酒吧吃摇头丸的报道我还是看过的。
  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感官的刺激真的就那么值得人放弃一切地追求吗?
  人真的已经堕落到了不知道该干什么的地步了吗?
  为什么经济越发达,文明反而越倒退呢?
  冲破了一切伦理道德的束缚,又能得到什么呢?
  10年前,王朔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主要不是另类的语言,也不是其叛逆的精神,而是隐藏于一个个人物故事背后的深刻性和思想性。那些主人公大多是看透了一切,然后放弃正常人的正经生活,选择彻底解放、什么都不在乎的路,游走在社会、道德、伦理的边缘,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后,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他们无不怀念和憧憬起正常人的时光岁月。王朔以一个浪子的视点告诉我们:无所顾忌的人生并不美丽精彩,真正让世界产生美感的一定是有序的健康的生活。就像那些石头,虽然原始,甚至真实,但不美,真正让它们流光异彩和产生价值的是当它们成为玉制品的时候。而要成为一件艺术品,必须经过加工、打磨、雕刻的过程。人性的成长和完善又何尝不是这样?杂交无论从哪个人角度讲,都不能体现人性的尊贵,甚至,连大部分的动物都不会选择它。台湾前一段时间还有人提出做爱是天底下最美丽的事,但我相信:杂交一定不在其列。
有一次,一个女读者找到我,哭诉老公的霸道,其中的一个经历是她刚刚做完引产的第三天,老公就强行房事。她忍不住哭了起来,老公感到很丧气,骂着骂着还随手给了她一耳光。类似的事很多。她痛不欲生,不知咋办。
  还有一个个案是报纸上读的,主人公与老公是大学同学,后来由于工作的关系,老公被派往异地,从此开始分居。后来老公嫖娼得了性病,再后来把病传染给她。她也痛不欲生
,不知该咋办。
  我虽然一向眷恋婚姻,反对离婚,但是,这一次,我给她们的建议却全都是马上离婚。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老公不仅谈不上性修养,简直就是没有性道德。在婚姻里,这样的问题均属不可原谅的错误之列,因此必须当机立断,不必有丝毫的留恋。
  没有人否认性爱的美好,但是,必须清楚的是,这种美好的感觉一定是双方合力“做”出来的“爱”,而不是单方施展出来的“欲”,更不是一方施加给另一方的“痛”或“病”。这种性的道德,性的修养体现在男人身上尤为重要。很多关于婚姻的报告指出,由女人先提出来的离婚案越来越多了,而离婚的首要原因往往是性生活不和谐,但究竟是怎样的不和谐,大多数女人都不愿意说。于是,男人开始变得很脆弱,恨不得所有人都去买伟哥,以为这样就可以保住什么。其实,什么也保不住。法庭上不说不等于私下里不说,女人在讲私房话的时候,是无所不谈的,甲老公有什么问题,她的好友乙多半知道,因此,以我一个女人的和当过情感栏目主持人的经验来看,女人对男人性事的不满,很多原因根本不关男人是否无能的问题,完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比如次数太多或太少,不避孕,不卫生,不体贴,醉酒胡闹或必须借助三级片等等,基本属于性修养的范畴。就像一个人,虽然长得眉清目秀,衣着光鲜耀眼,可是,一开口便是大话,闭口则是三字经,或做事一味地损人利己,泼皮无赖形象,谁受得了?人类有许多准则是共通的,做人不行的拿来做爱也未必行。男人如果能在这方面多反省反省自己,提高一下修养,远比到处取经求药要实用得多。
  夫妻好就好在无所不谈,无所不做;坏就坏在不能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家庭目标。因此,使两个人的快乐同步是每对夫妻都应该做的事情,尤其是男人必须拥有的性修养。
当爱情遭遇血检报告
终于开始有人提出给爱情也递交一份血检报告了。
  没有办法,只有无奈地赞同。
  当社会的伦理道德堕落到最低点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底线也就随着跌到了谷底。于是,笑脸、誓言、泪水这些能见度高的、感性的东西都开始变得模糊可疑,可信的便只
有血液、加减号等等这些冷冰冰的科学技术了——不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呢,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可以随意消费的娱乐用品啊,同居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啊,艾滋病、性病、传染病越来越嚣张啊……
  这实在是现代人的悲哀,也将是其无法避免的选择。
  现在毕竟跟从前不同了。以前你恋爱,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同事邻居早就替你打听好了对方的从前过去,不需要你费心,一切信息自会滚滚而来。现在?人口流动性这样大,别说人与人之间距离远,很难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从前过去,即便是有人知道,也懒得告诉你。比如,几年前我曾认识一个朋友,经常换同居女友,据说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很苦恼,还让我给介绍过。谁知,几年后的一天,我偶尔认识了和他一个村的老乡,才知道原来他早就有老婆,也有孩子,并不是自由身。我怎么想,都想不到他居然是爱情骗子——由此可见,骗子并不是都写在脸上的,也并不都是混迹于下九流,所谓的白领、精英阶层未必就没有。比这有过之的事是,我认识一个从事服务行业老板,她说有一个员工非常勤力,能干,厚道,在店里都干了两年多了,有一天却突然被公安抓走了,原来是潜逃在外的强奸杀人犯。你想啊,一个杀人犯跟他们生活了两年都看不出破绽,一个人要刻意隐瞒不洁的病史不更是易如反掌的事?我一个同事的妹妹在深圳某药店上班,她说,凡是来买治性病药物的,大都看起来很体面,而且出手阔绰,不吝金钱。我前几天还看到一本杂志上居然说,现在大约每个成年人平均与2.7人有过性关系,我不知道它的依据是什么,但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信比例会有那么高。不过我相信另外的推断:一定有人有超过五个、十个、几十个、上百个的经验和记录。问题就在这儿了——你如何知道自己遇上的,不在其列?你如何知道他的血液里,没有潜伏着某种病毒?我见过一个女杀人犯,她最初就是因为在老公和女儿的血检报告里发现了同样的性病病毒,才开始怀疑老公强奸了女儿的。
  交出自己的血检报告,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张纸的问题,而是交出一份真诚,一份坦荡,一份健康的爱以及一份清清白白的性史。这是在这样不安全的社会现实里,谈恋爱的起码操守,同居者(非婚和婚姻的全包括在内)的道德底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假如,在社会上真的形成这样的风气,相信对现在一些人的纵性行为都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毕竟,人是体面的动物,谁都怕被摆上祭坛。
忠于自己还是忠于对方
不记得是哪一年的世界杯了,我忽然间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半夜起来看比赛。我非常喜欢看那个名叫马拉多纳的矮胖子踢球,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球还可以那样盘带和射门。就在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待着马拉多纳的下一场时,他却被取消比赛资格了,据说是尿检不合格。当时我非常不接受这一结果,理由有二:足球比赛又不是田径赛跑,需要很强的爆发力,喝点兴奋剂有什么了不起?下次不喝不就行了吗?此其一;其二,马拉多纳是多有名的球星啊,就不能给个面子?为此,我还写文章呼吁,希望能给马拉多纳一个机会,可
是,人家不给我发表,说我没道理。我那个酷爱足球、无限热爱马拉多纳的哥哥虽然每天唉声叹气像遭了打击似的,可是遗憾归遗憾,居然也认同罚他出局的做法,并对我的理论嗤之以鼻。他说,这是规则,没办法。照你那样说,这球就不用踢了。后来我发现很多人也都赞同这个观点。可见,规则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
  假如我们能达观一点看世界,就会发现,这世界就是由无数的游戏构成的,无论是打牌,踢球,工作,还是友谊,恋爱,婚姻,其实都是不同层次上的游戏,人生其实也就是选择游戏的过程。只不过有的游戏好玩,有的游戏不好玩,或开始好玩后来不好玩等。这些游戏的相同点是都有自己的规则,而玩者必须遵守它。譬如爱情或婚姻,这些游戏的规则之一就是对对方要忠诚,忠贞,这和人生的长短没关系。如果说,因为人生苦短,就可以有了背叛对方、忠于个人情感和欲望的理由的话,那么,人生漫长不就更有理由了吗?这和马拉多纳服用兴奋剂有什么区别?难道不应该被罚下场吗?当然你可能会说,爱情不是竞技场,婚姻也不是。对了,正因为不是,正因为它是两个人之间的游戏,所以才会有原谅,才会有缓棋,才会有游戏规则的适当调整。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当爱情或婚姻失去了忠诚忠贞的时候,它的名字一定不叫爱情或婚姻,那已经是另外一种游戏了。
  我不觉得人一定就应该完全忠于自己,或者是对方,而认为应该因忠于自己而忠于对方,和因忠于选择而忠于游戏规则。会电脑的人都知道对于游戏你可以选择不玩,或者玩到一半的时候选择退出,但要玩下去的话就必须遵守他的规则。我觉得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最大厚遇就是比父辈们多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而且是越来越多。生命是因此才变得多姿多彩的。假如没有了规则,也就没有了游戏,那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污七八糟,变得很不好玩。
还有真正的爱情吗?
或曰:所有的两性之间的感情,都经受不住第三者的入侵,因此,世上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有永远的对手。
  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一个名叫维吉妮亚的小朋友写信给《纽约太阳报》,说她发现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是骗人的,编辑于是给她写了这样一封信:圣诞老人就像爱、慷慨和奉献的精神一样确确实实的存在着,因而带给你至高无上的美和喜悦。唉!如果世界上
没有圣诞老公公,会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啊!就像没有维吉妮亚一样悲惨。那么,也就没有孩童般纯真的信仰,没有诗意和浪漫的想法,我们的存在将变得难以忍受。我们将失去欢乐,而儿童为这世界带来的光亮也跟着熄灭。在这世界上,孩子和大人都看不见的事才是最真实的。你能拆开宝宝嘎嘎作响的玩具,看看声音是从哪里来的;但那层罩住未知世界的薄纱,即使最强壮的人或所有最强壮的人加起来的力量也无法揭开——只有信仰,诗意,爱和浪漫的情怀,可以掀开帘幕,望见那来自未知世界里神圣的美和荣耀。这是不是真实的呢?噢,维吉妮亚,世界上没有比这还要真实和永恒的了。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和当年编辑与维吉妮亚探讨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爱情也是信仰,也是我们的“圣诞老人”啊。
  你看,谁少年的时候对爱情没有过美好的憧憬?哪一个青年人没经历过心潮澎湃的月下等待?又有几个人不曾有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坚决?脸红,心跳,嫉妒,为爱撒谎,为她狂奔,小心翼翼地陪着小心,不惜一切代价地付出,恨不得把心都挖出来给对方看,这不是爱情,是什么?我们不能因为爱情的生命力有长短之分,而自己不幸恰好遇上了短的,就因此否认曾经的拥有,尤其不能骗那些年轻的孩子,让他们从花季就开始生活在没有“圣诞老人”的黯然里,这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任何时代,都有爱情;任何时代的人,也都活在爱情里。这就是爱情最伟大的一个特质了——岁月磨不灭的永恒。只不过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模样罢了。
  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对手”,你以为一个有了家庭的人,有了第三者第四者,原有的爱情就“战死”了吗?错!你看那些聪明的男人有几个会真的离婚的?他们所以这样,不全是因为舆论压力或是看穿了世上没有爱情的真谛,而是他们心里早明白,爱情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当爱情与亲情合而为一以后,它就与血脉融合在了一起,成了他无法割舍的生命之源,他们只是不肯说出来而已。真正的爱情是永远无敌手的。
只能有一个灵魂最适合你
与香港某大学教授聊天,问他:“你相信人的一生只能有唯一的另一半吗?”他笑:“都什么年纪了,你还做这话题。”我不气馁,依然追问:“你信吗?”他断然摇头:“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信这个。”我说我信,他惊讶地看了我半天,然后说:“OK,让我告诉你你为什么是错的。”照他的意思,从成分上看,人都是物质的;从造型结构上看,又都是互补的,因此,不可能有什么唯一性。至于软件部分即所谓的魂灵,更不用说了,人的脑子不过是一个数据库,如果删掉以前的所有文件,再重新建立文档,那么,内容跟以前的一定不一样,怎么会唯一呢?“即便是你说的人最初是完整的,只是后来被割裂为二了,所以双方才会急切地寻找对方这一命题成立,那么也是靠不住的,因为这不是玻璃杯,两个碎片可以对接来,人是属于动态的物体,思想是不断变化的,跟经历阅历有关,原本应该是一体的也会变得不合拍的。”
  可我还是不甘心,人当然不是玻璃杯,但毕竟也不是电脑,记忆的东西、感觉的东西怎么能说删就删了呢?我是相信缘定三生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心灵与另一个心灵在神的面前订下的契约。我始终觉得这个世上,虽然不会有唯一的人带给我们唯一的幸福,但一定会有唯一的灵魂最适合我们,最能美丽我们的人生,哪怕只是在千万人中,仅与你擦肩而过,你也会马上发现“我认识你”。有的人可能找到了,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找不到,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清楚他的存在,抚摸胸口,我们分明能感知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人在守望着我们,亲密着我们;我们经常可以透过心灵,来聆听他的声音,领略他的风采。在这样的人面前,我们没有掩饰,没有保留,也没有顾忌。“我就是我,晶晶亮”,不怕被他笑话,也不怕露短,更不怕他不懂你。当然,人生是一次奢侈的旅游,路上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的人可能让我们快乐,有的人可能带给我们安全,也有的人可能让我们感受到被怜惜或跟他一起体验狂野,像火一样地燃烧生命,总之,跟他们在一起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体会,会有不同的际遇。但是,不管怎样,你还是会感觉得到有一丝灵魂总在那里躁动不安,直到一天,你遇见他时,你才会豁然开朗:原来你要找的就是这个人,他是你灵魂的家园,让你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归宿感,让你忍不住要嫁给他,你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唯一呢?
捉奸的境界
捉奸基本上算是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它等于是主动把对方造成的伤害和侮辱最大程度的固定在自己的脸面和心灵上,也等于是把自己和配偶的尊严同时折杀殆尽,并把彼此推到了无可挽回的绝境上。
  捉奸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因为它大多数是一种蓄谋已久的行为,你要先怀疑他,然后调查他,跟踪他,再然后捉奸在床,人脏并获。
  问题的关键是:脆弱的人性如何能接受得了绝对的真实?假如两个人感情还不错,干嘛要设计捉他?让他的丑陋和难堪至真至极的呈现在你的面前,铭刻在你的心灵,让你一生连最后的一点温馨回忆都没有?更难的是,抓到了以后又能怎么样?如果不离婚,耻辱会跟着你们一辈子。惟有离婚。既然是这个结局,就不一定非选择这种手段非得抓个你死我活不可了,因为每桩离婚背后,都不会是单纯的一件事引起,身后必有其他不能面对的原因组,捉奸不过是为自己找了个导火索罢了。况且,无论如何,捉奸不是一件体面的事,实在有失大雅。
  真正苦的倒是那些从没想过离婚却意外撞见的人。
  那个叫玉的故事就像电影。
  她在深圳找了一份工作,老公却留在了家里。几个月来他们经常为了这个那个在电话里口角,一天,玉趁公出的机会,偷偷中途溜回了家,为了避免万一,她事先给老公打了好几个电话,可他的电话关机,怎么也打不通,租的房子又没有座机……到家的时候刚好是凌晨5点多。敲了半天的门,老公出来了,见到她吓了一跳,惊讶地问:"你怎么回来了?"她解释说:"我给你打过电话,想让你接我,但是……"老公犹豫了一下,说:"那你能不能先别进去了,里面有个女孩,我怕你吓着她。"玉一听,也吓了一跳,忙说:"好,那我先去逛一逛,待会再回来。"捉奸捉到这份儿上就有点境界了。那是一个严寒的早晨,下着细雪,玉在清冷的街道上孤独地走了两个小时,才回到他们那不到30平方的小屋。后来他们离了婚。分家的那一天,他们抱头痛哭,为了曾经的艰难岁月,为了至今的彼此相爱。玉后来无限懊恼地对我说:"我可以不去捉奸,给他和我的爱都保留最后一份尊严,可是,我却实在无法面对那张床,面对那份耻辱。"她经常痛心疾首地悔恨自己当时为什么自作主张不告而至,然后苦口婆心地劝告我们:“如果你们是两地分居,见面前可一定要先联络好啊,千万不要搞什么意外惊喜或突然袭击呀,不然谁都没有退路。”
  不敢捉奸,不能捉奸,捉奸之后无法承受伤痛的结局,因此想方设法让自己看不见,这真是现代女人不得已上演的悲惨的一幕。
其实,在长长的一生里,跟我们女人最亲最近的并不是父母——他们是我们离弃的家园,也不是孩子——他们是我们生命里的寄居天使,而是那个成天四处奔波并时时让我们忍不住要去修理一下的老公,只有他们才是我们最可靠的唯一。
  丈夫是第一位的孩子是第二位的
  当我写下这一行字的时候,心里忽然有点儿痛。3岁的儿子探过头问我:“妈妈,你在干什么?”我说:“写稿子,写你是第二位的,爸爸是第一位的”,他立刻反对:“我第一,我是100分”。并在我的怀里像麻花一样的拧来拧去。抚摩着这张天使的脸,我想你要是一生都属于我该多好啊。可惜的是我至多只能拥有他18年,这之后他属于自己,属于他的妻子。
  孩子输给老公,就是输在与你彼此相互拥有的短暂性上。假设人生以65岁为限,25岁结婚,45岁孩子离家求学,那么还有长长的20年是两个人独处的日子;如果人们能认同“亲”的含义除了血缘关系以外还包括亲近程度、感情深度、理解的高度、宽容的幅度以及关心的频率、沟通的效率和为你慷慨付出时的心率、承受力、外加耐力的话,那么,从“亲”的效益值来看,最亲的人只能是老公。因为夫妻好就好在无所不说无所不做,你的就是我的,两人拥有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亲情和物质。父母和孩子的东西不可能是你的,他们的就是他们的,不可能也是你的,至多是他们给你的,譬如金钱;来自父母和孩子的关爱与帮助也不可能是随叫随到的,因为大家不常在一起生活或即使在一起也不一定用起来那么方便顺手理直气壮。我有个朋友,生孩子的时候请父母过来帮忙,可来了之后才发现,多年的分离已经使两代人很难再相处得亲密无间。父母常常会以各种方式告诉她她亏欠他们的,她榨取了他们晚年的剩余价值,以至于她与老公上趟街都要看看父母的脸色,更不用说自己想偷一个懒少干一点家务了,最后她不得不把他们送回了老家。她说用谁都不如用老公,好在仗倚,不必低三下四地求,不怕他摔东西给你看。
  做别人的孩子,我们与父辈有深深的代沟,因为大家对孝顺与亲近有着不是一样的概念和理解,那么,做别人的父母时,我们凭什么就会觉得孩子永远属于你呢?人生的体会不一定非得经历后才会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老公是女人命里最恒久最有力的倚靠。所以,女人要提高自己的人生质量,就必须善待老公,花心思呵护爱情。
  能用金钱摆平的决不用感情替代
  我们女人最恨的就是男人不能一心一意跟你过日子,他的心总在他父母和兄弟姐妹那里,他挣的钱不是你的专属,而是他家的公共财产,他不是你一个人的财富,而是他们全家的劳力。
  我以前居住的小区有一个老人,每天黄昏的时候都能看到他一个人散步的身影。他的妻子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跟过往的老太太们控诉他一生的罪过。他年轻的时候起就顾他家,包揽他家一切事,包括给弟弟们娶媳妇,给父母养老送终,兄弟家日子不好过,他就用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去接济,自己的家则多靠老婆养活。他的妻子跟他打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也骂了一辈子也因此导致儿女们厌了他一辈子。他老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愿养他,就把他送到了叔叔家,说他给你们打工了一辈子,你们养他老吧。对方很生气,说他是你们的爸爸,凭什么我们养?就又送了回来。最后女儿看不下去,就把父母接到了深圳,可接来了也不与他亲近,只跟妈妈好,于是老人的背影始终是孤独的。后来我的一位朋友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离婚了,他老婆走时说:“我不想成为你家的摇钱树,为了他们的幸福搭上我的一生,你这样顾家的人不应该结婚。我带着孩子等你,什么时候你能放下他们了,什么时候复婚。”
  站在女人的立场,我非常理解她们的心情,曾跟她们一样痛恨男人之爱得没有重点,“你把你的心给了你的家,我把自己给了你”,不公平的付出必然导致不平衡的结果。可另一方面,我又常常想假如她们换一种想法,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一点,家庭的矛盾更少一点,亲情更多一点。这也是我经过实践得出的结论,即我们嫁一个男人的目的是得到心,得到爱,得到钱,得到感情以及得到责任和义务,其实也就是整个人;而他家需要的不过是钱,是他的一部分,并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为了这很小的部分失去(或伤害)一个人、一个天空是不值得的,能用金钱摆平的事千万不要用感情做交换。不就是吃一点亏吗?又能怎么样呢?适可而止的让步会给对方保留很多空间,让他活得更舒服一点。其实这本来也是女人对丈夫应尽的义务,不在这方面表现,也要在其他方面创造机会。我有一个闺中密友,她老公全家差不多全靠她养,我问她如何平衡?她说告诉你一个秘诀——不去想!有想那些事的功夫,不如去赚钱。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智慧的女人会幸福的原因。
  至于男人不顾女人的想法给予家人,也不是不爱妻子,而是认识上的差异问题。男人衡量给予的标准和女人不同,他们是“谁更需要”,而女人则是“给多少”。假如女人都能看清这一点,那么对对方的理解可能就会多一些,也好把握一些。我们必须时时记得婚姻没有赢家,两人永远是平手,一人幸福,全家都快乐;老公是自己挑选的,是我们人生的家园,是我们世上最近的亲人,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为了物欲而白白搭上他的感情,毕竟他给予我们的是他所有的大头儿,这就够了。你不可能指望一个男人被你独霸,他多少会有一点自己的余热,不是给他家人,就可能给别的女人,与其后者,不如前者。
  学会感恩女人才能抓住幸福
  我经常收到读者抱怨的来信:“他结婚以后就变心了,成了花心箩卜”;也接听过无数类似的电话,大抵“男人都是变色龙,翻脸比翻书还快,恋爱时的甜蜜正如潮水般退去”。我每每陷入迷茫,不知怎样去抚慰才好-——可是,男人真的都这么坏吗?婚姻真的都那么可怕吗?
  人都说婚姻有“7年之痒”。我已结婚近10年,期间与丈夫大大小小征战沙场无数次,具体都是什么原因已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一次。但我却始终记得起其他的小事:比如四年前的那一次,我还住在偏远的西丽镇。当时,刮很大的台风,我下班以后天地已黑成一片,车极难等,我好不容易搭上一部中巴,及至就要到家了,却因为平时的路已被淹,车临时改了线,要停在更远更偏的一个上落口,我下车后大约要在一段漆黑的小路上走15分钟才能到家。因此,车还没到站,我的心早已开始打鼓。可就在车要停的瞬间,我忽然看见路边站着丈夫,撑着一把已被折断了一角的伞,带着花狗莎莎在一旁默默地等待。他的脸很平静,没有一点点的烦躁和抱怨,有的只是关心和守望。那时我们都还很穷,没有手机,家也没有电话,他只知道我没带伞上班,他已在雨中等了我近两个小时。伞是湿漉漉的,人是湿漉漉的,狗也是湿漉漉的。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丈夫的伞也许并不能为我阻挡住人生的风雨,但他在尽力地去做,这一点至关重要。他能阻挡多少,我就享受多少。
  类似这个湿漉漉的雨夜故事很多,很多,在我的记忆中汇成一个汪洋,让我终生难以游出。我常想,人是应该常怀感恩之心的,越是我们亲近的人,越要感恩惜福。如果在失意的时候,有人关怀了我们,我们会感激他;如果在街上,有人冒犯了我们,我们会忽略他;可是,我们为什么独独不能以同样的良知、同样的宽容,去对待身边自己亲手选定的、用辛苦和生命关爱我们一辈子的这个最亲密的人呢?
  如果每个女人都能把爱恨亲疏的关系摆清楚的话,我不知道幸福还能跑到哪里去?
爱情有的时候也是可以经营的。
  爱人——爱你的人或你爱的人——有时就像是我们的客户,一切发生在客户之间的合作、妥协、忠诚与背叛等关系都有可能发生在爱人的身上,因此,要想有一个完好的人生就一定要肯花心思,必要时,要象经营我们的客户一样去经营情感。只不过维护客户关系的关键是利益驱动,而情感的利益则是指付出与得到也要收支平衡,任何倾斜的态势都不可能维持太久。
  当爱人如客户
  好多女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男人结婚就变脸。可为什么会变脸呢?我发现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男人忽然间不肯无条件让步了,这是女人措手不及的,也是她们不愿接受的,好比早晨他还是亚瑟,软弱可欺,可是到晚上回来就变成牛虻了,会扎人了。
  那么,男人为什么忽然间变得强硬了呢?很久以来,我们大多都是从男人的劣根性、婚姻的疲倦期、女人的阶段性等方面寻根究底,却很少从客户关系来解读这个问题。其实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爱情有时也象两个人的生意,你推销你的情感,我贩卖我的才能,两个人在某一个点上达成互利互惠,于是建立起逐渐稳定的“客户”关系,最后发展成伙伴关系。男人忽然变得强硬,可能与他的“客户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有关,比如他以前需要女人小鸟依人,在他耳边唧唧喳喳,现在可能需要她闭嘴,还他一个安静读书的空间;也可能是对女人的“客户服务”不满意;还可能与女人一路上都是欺负男人已形成了惯性,导致他们达到了承受极限有关,就象两人做生意,一方总是占另一方的小便宜一样,开始时,男人可能会不计较,可是,当生意越做越大、当他发现对方似有独吞利益的趋势时,他就不由不愤而抗争了。当然也有男人不抗争的,少。
  反过来对男人也一样,一个温柔可人的小鸟是怎么变成喋喋不休的鸭子的呢?这中间有没有女人的需求在变化而男人却置之不理我行我素的情形呢?我想一定有,对此,男人也应该反思。如果一个男人的智慧仅仅体现在谈判桌上、而不是同样应用于家庭生活的话,那是不值得称道的。
  ——问题是物质交流有利益,情感世界也有利益吗?
  我想是有。比如,5月初晚报曾经登过一组婚姻在城乡结合中裂变的稿件,写了两个男人的血泪控诉:大意是他们的城里妻子瞧不起他们农村的出身、不让他们的父母进家门,不许他们跟家乡的人有往来,不许他们接济自己的亲人等等,反正令他们活在被侮辱被践踏以及人格被扭曲的状态中,就表明了在他们家的情感世界里,他们决不是情感利益的获得者,也不是分享者,而是被剥削者。
  为此我们必须要经常参考协调客户关系的办法来处理与爱人的关系。比如,合理分配利益——无论是物质利益还是情感利益;比如,双方要本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互相妥协的境界而奋进;再比如,经常沟通以取得价值观上的不断趋同,以及多运用些为增进感情不断采取的小恩小惠等手段。经营爱情是一种能力,因为情场亦如战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败下阵来,赔进一生。
  但千万记住:客户与爱人也不是全象,比如客户越多越好,而爱人只能有一个,这是二者之间最大最本质的区别。
  情感也有南北回归线
  每个人都有一个情感底线,因此,我们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找出自己的这个底线,并想尽办法告诉对方,就象大话西游说的:你要说话,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呢?
  我断断续续地看过一部电视剧,不记得叫什么名了,反正是魏子和沈丹萍演的,剧中有一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故事的大意是沈丹萍与魏子是一个大院里长大的同学,后来又一起下乡到内蒙古。沈丹萍一直喜欢魏子,而魏子却只是拿她当妹子,他喜欢的是另一个肖姓女同学,而肖同学呢,又喜欢另一个坏蛋男同学。后来,那个坏蛋男生用卑鄙的手段上了大学,而肖同学则因为生他的孩子难产而死,留下一个私生子托付给魏子代养。再后来,大家陆续返城,魏子意外遇到肖同学的妹妹,两人发生了恋爱,经过许多磨难,最后终于结合在一起。故事本身毫不起眼,最出彩的是沈丹萍的角色。她非常善良,对每个人都特别好,孩子也喜欢她。多年来她始终默默地爱着魏子,后来却引起自己的老公和肖妹妹的误解与猜疑,老公要离婚,肖妹妹以为私生子是魏子与她的要与魏子分手,恰在此时,沈丹萍得了绝症。于是,这个善良无私地活了一辈子的女人没有选择跟任何人解释,而是离了婚,并准备与魏子结婚,直到死前,她才把一切真相写了一封信告诉肖妹妹。她所以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反正我已是要死的人了,我一定要为自己自私地活一次。电影《庭院里的女人》讲述的也是一个端庄贤惠的大户人家的太太人生蜕变的故事,她偷情、抛夫弃子的理由更简单,因为为家牺牲了20多年,现在要过一过真正可以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让我体会到了人性中最本质最真实的一面:情感是有底的。沈丹萍的付出底线是“死前一定要得到”,庭院里的女人的付出底线是“我伺候了你20多年”,那么你的付出底线是什么呢?爱人的付出底线又是什么呢?无论一个人多么的善良、隐忍、无私、忠诚,到了她所能承受的付出底线时,她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背叛。我一直设想,客户合作的基础是上有一个利润底线,下有一个支出底线,只有不超出这两点就能保证合作的前提。那么,是不是每个人的心里也应该都有两条情感承受线呢?我想应该是的。我把它们分为付出底线和基本情感满足底线,我相信它们就是情感的两条南北回归线,框定了情感太阳的走向:只能在两条回归线之间徘徊。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情感世界必然是坍塌的。因为世上从来就没有不求索取的爱,任何付出都是为了回报。所以,要想赢得一个圆满的人生,最好的办法是经常象研究你的客户不断变换的需求一样,去研究你自己和你爱人的情感承受线,并做到彼此心里有数。只有这样,人才能跟上爱情的步伐。
美丽是不可重复的
我终于知道,人生的诸多美丽,也许可以再创造,但却不可再重复,过去了就过去了,因此,我们每次亲历的美好,不论感情的,还是物质的,对我们的人生来说,是第一次的时候,也都是最后一次。
  爱是W,不是I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你曾经非常非常爱或喜欢的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分离后,再次见面时你忽然发现你已经不爱她或不那么喜欢她了?无论你怎样努力,失去的感觉都无法再现?
  美国华纳公司有一个电影叫《Charlotte
Gray》,中文译为《乱世有情天》,讲的是二战时期的一个爱情故事,苏格兰女子夏洛蒂与英俊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彼得一见钟情。然而,战争年代的爱情是脆弱和易逝的,不久,传来彼得在法国上空被德军击落的消息。几个月后,痴情的夏洛蒂无法抑制对情人的担忧,只身前往法国探寻彼得的下落。她向法国抵抗组织寻求帮助,作为交换条件,她承担起为该组织进行谍报活动的任务,同时秘密寻求情人的消息。不幸的是,最终她得到的却是情人的死讯。随着战争逐步升级,夏洛蒂她开始将全部热情倾注到抵抗运动中,并与当地抵抗组织领导人朱利安燃起了爱的火花。二战后,她回到了英国,意外地见到了英俊如初的彼得。彼得告诉她,飞机坠毁后,他一直躲在偏僻的乡村养伤,直到战后回国,而在漫长的伤病期间,他一直靠着对她的思念才得以顽强地生存下来。面对旧情人,夏洛蒂发现自己变了,当初的激情已不复,只是相对含泪欣慰地微笑,像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夕阳西下,仍是法国南部的乡村,夏洛蒂来到了朱利安的栅栏门前……
  虽然夏洛蒂和彼得当时一定要生活下去的理由是彼此的爱情,虽然彼得还是那个彼得,可是,夏洛蒂已经不是当初的夏洛蒂了,她的生命里添加了太多的内容。
  爱情是无法重复的。
  爱人也是无法重复的。
  因为时间是无法重复的,这就是症结所在。
  这样的故事推敲起来也许会让我们对爱有点儿胆寒,但是,依然要面对。我觉得用W和I来描述爱的运行轨迹再形象不过。爱本来就是曲线运动的W,不是两点之间直线运动的I,它不断的往前啊往前,从来没有过原路退回、给人重温的时候。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它的现在时,不去纠缠其他时态,也不拿现在与过去攀比。夫妻吵架的时候,女人最常说的话是你不象结婚前那么爱我了,你变心了。其实,何止男人“变心”,如果一定以当初的示爱方式来衡量,女人也“变心”了呢。当初男人的爱可能是跟你花前月下的誓言,现在他可能什么也懒得说,但却肯把所有的血汗钱放到你的手上;当初你可能迷恋与他泡酒吧的情调与高雅,可现在你却觉得待在家里更经济更实在。爱情的本质也许并没有变,但是它的表现方式和不同时期给人的不同感觉却是不可重复的,因为它在一天天长大,发新芽,不小心的话,还会发霉变质。
  人生有时候就是一种错位
  《大话西游》用它特有的时空交错,对这个观点做了最最经典的诠释。
  在《大话》里,被贬为凡人的孙悟空名叫至尊宝,是一个没什么法力的山大王,爱上了白骨精白晶晶,后来,为了救回因误会而自杀的娘子白晶晶,他借助月光宝盒,穿梭时空,想回到半个时辰前。可是由于操作失误,他却回到了500年前。遇到了紫霞仙子,于是,他意外发现,500年前自己居然是孙悟空。紫霞夺去了他的月光宝盒。为了拿回月光宝盒,回到500年后去救白晶晶,他只有追随紫霞的左右,后被紫霞所爱,但他却不爱紫霞,只爱500年后的娘子。紫霞仙子用缩身法进入他的心,在他的心里留下一滴眼泪,然后走了,他却从此爱上紫霞仙子。后来,至尊宝遇到了刚刚来拜师学艺的白晶晶,他想遵循以前的轨迹,就告诉白晶晶500年后他们是夫妻,他们现在就可以结婚,白晶晶很惊讶,也用缩身法进入他的心,问他的良心是不是真的,却发现他爱的是紫霞,白晶晶没跟他结婚。后来为了救回被牛魔王胁迫做小妾的紫霞,他自愿戴上钢圈,承诺观音抛弃一切情欲,保唐僧去西天取经,于是得以恢复法力成为孙悟空。可是,他这个时候已经不能救紫霞了,因为,每当他伸出手,都会因为内心有情而遭到紧箍咒的折磨,只能眼看着紫霞飘走。
  整个故事,充满了错位——当他是至尊宝的时候,他没有法力救回自己的娘子;当紫霞爱他的时候,他爱500年后的娘子白晶晶;当他开始爱紫霞的时候,紫霞却已经离开他被牛魔王所困;只有当他恢复法力有能力去救紫霞的瞬间,没有错位,他爱她,她也爱他,可是,他们却失去了相爱的权利。
  这就是人生,就是人生的残酷。
  你莫要以为这是电影,当你和10万人沟通过情感故事后,比如我,就知道这不是电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常常就活在这样的错位里。我们爱一个人,可他不爱你;有人爱你,可你不爱他;当你和他同时相爱的时候,你们又忍不住互相伤害,或他又早已有了家……人世间的情感就这样错位地在爱情、亲情、友情间流动着。比如,有时候我们因为工作或这样那样的原因忽略孩子,忽略家人,以为可以找个时间弥补亲情,却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他的童贞已经永远的与你失之交臂了,你再也不可能拥有;或配偶已经温情不再,甚至亲人已人去楼空。我们忍不住幻想,期望时光可以重来,一切可以重新修订,可是,时光不可能重来,就是可以重来,面对相同的人、相同的地点,还是会像至尊宝一样,只因为紫霞的一滴泪,而改变所有的结局,无法回到从前。用六道轮回的观点阐释错位,就是一只猪活到尽头的时候,心生忏悔:这一生荒废了许多时光,来生一定努力做一个好猪。没想到来生它变成了一条蛇。它已经永远都当不成一个优秀的猪了。
  有时候我们缅怀过去,其实就是留恋那段时光的美丽,但,过去是不可重温的,很多怀有重温梦想的人最终的结果都是失落告终。我有一个朋友,她们高中同学的感情很深,毕业后经常有联系,眼看快毕业20年了,春节的时候她们就在老家搞了一个同学会,远近同学都回来了,大家见面很亲切,寒暄,酒宴,几个回合下来,共同所拥有的话题就意境没多少了,而所有人的生存状态也全摆在了桌面,别以为同学没什么,也分三六九等的,马上就有一个失业的向有权有钱的同学夫妇敬酒:我最最佩服你们两个了,我对你们夫妇的尊重超过了我对我的父母……你们一定要赏个脸跟我喝一杯……许多同学都面面相觑,无言以代。其实,本来世界上永恒的只有少年闰土,你不能让中年闰土还拥有100%的少年情怀,你难道就是当年的迅哥儿吗?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谁也无法重复当年的美丽。所以,我一直不太主张类似寻找过去的恋人这样的节目,见到了又如何?腰也粗了,脸也圆了,只剩下叹息哎呀妈呀岁月无情了。
  人生要紧是惜福
  因为人生的错位太多,因为美丽的不可重复,于是惜福就成了人生最要紧的几件事之一。
  惜福的前提是必须认清什么是你的幸福。比如,你现在人到中年,家庭稳定,前程既定,一切都在不好不坏中进行,在别人眼里,你可能是幸福的,但你或许内心有点寂寞,生活有点平淡,你说不上自己有什么幸福的或有什么不幸的。那么我告诉你,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绝对是幸福的,因为属于中年的幸福就是这个样子的——是秋天“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静美。春华秋实,各有各的美丽,你要安下心来仔细品味。人生不可能总是怀揣小鹿,不断地去突突乱撞一番。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最符合天道,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毕竟是禅的境界。
  我承认最好和最差都会给人提供想象力创造力,只有中间不好不坏让人鸡肋,让人头疼,许多的婚外恋就是这样产生的。可是,高山有高山的好,流水有流水的好,审美也要讲究顺势而为。尤其是,我看过很多耐不住寂寞的人去寻找外遇刺激的故事,发现他们在打碎这种四平八稳之后,再努力建造的依然是稳定平静的模式,没有什么不同。人生苦短,何不感激在当下?惜福在眼前?
  惜福有时候不仅仅是指爱情、婚姻,还有珍惜眼前你享受的一切快乐的意思——当然,如果你当下是幸福的。比如,你现在做的是一份你非常热爱的职业,你的待遇也还不错,那么你一定要珍惜这个平台这个机会,因为世界上太多的人都是因为金钱、机遇、才华等因素不得不选择自己所不热爱的职业单纯为谋生而谋生的。你要不断地告诉自己,能干上自己喜欢做的职业是快乐的,即使你不必为生存担忧,你也还是会自己掏钱建一个这样的平台来练手的,而现在不用你自己费力,老板居然还因此给你付薪水,那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对待友情,那么你会拥有很多朋友,每个人都会带给你快乐,你永不会孤寂;假如你用惜福的心对待亲人,对待家庭,那么你很难输掉婚姻,哪怕你心里恨死了对方的父母,你也不会骂出来,因为你要给你们的爱保留一份尊严,你知道对于你们的感情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该爱护什么,该毁坏什么——从这个角度讲,惜福其实也是一种权衡。
  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串念珠,幸福并不是贯穿我们所有情感的丝线,而是与贫寒、痛苦、嫉妒、富裕、失意、愤怒等掺杂在一起的珠子,因此,它是我们纵横一生所得到的可贵体验,是整个历程中的耀眼光芒,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它。
惜福,其实就是为了今天生命的质量更高,为了明天少一点遗憾,为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美丽的,我们不用再叹息美丽是不可重复的。
当婚姻成为职业
许多人的婚姻为什么不好?因为他们把婚姻变成了终生的职业,现在不是有一个流行的称号吗,叫全职太太?可是,你想啊,婚姻怎么能成为职业呢?如果真的成了职业的话,那将产生什么样的情形啊?
  职业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最大的特点就是索取回报,哪里给的报酬多就去哪里干。当婚姻成为职业,有利可图性将得以张扬,“傍大款”、“吊金龟”会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将婚
姻是“牺牲、奉献”的本质一笔勾。
  职业有随机性,可任意跳槽。当婚姻成为职业,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张太太比邻家太太又漂亮又能干,而张先生只能给她提供寒衣陋舍,不比邻家太太又丑又懒却可开宝马住别墅时,张太太就可堂而皇之地去邻家竞争上岗,为自己争取与付出相等同的回报,或邻家先生合情合理地来张家挖墙角,从而将婚姻“从一而终”的特性一笔勾。
  职业的选择与个人情感无太大关系,只要不极端厌恶,能发挥才能并维持生计都可以从事。当婚姻成为职业,人们的选择空间就大了,差不多的都可以结为夫妻,反正不满意可“跳槽”,从而将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的前提一笔勾。
  只要一个人有余力,职业是允许他兼职炒更的。当婚姻成为职业,就将出现“婚外恋合理”、“包二奶无罪”、“偷情始终合乎人性”等现象,从而将婚姻的“忠贞”性能一笔勾。
  当然,当婚姻成为职业的时候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没有。比如,职业道德要求员工在跳槽前,一定要把手头的工作移交清楚,或束封好,便于后来者接替,并保证做到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从事伤害原有公司利益的事情。当婚姻成为职业,离婚就会简单得如同一堆清单与标签,如:1.财产——金钱XXX、衣物XXX、固定资产XXX、财物存贮地点XXX;2.产品——孩子,生产日期XXX,性别X,性能:会背唐诗XXX首、会玩玩具XXX种、能吃馒头XXX个。维护方法:注意保暖及卫生之1、2、3,谨防不学无术之4、5、6;3.工作内容——全心全意为丈夫服务。接听电话、洗裤头洗床被、衣服要烫、皮鞋要擦……从而将离婚“剪不断理还乱”的后遗症一笔勾。
  不过,当婚姻成为职业的时候,婚姻也就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和生命力,变异为一种杂种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旧情人旧情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