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苹果游戏充值申请退款,家长要求退款,涉及法律吗

熊孩子玩游戏花掉1.7万 家长申请退款遭拒|熊孩子|游戏|家长_新浪育儿_新浪网
熊孩子玩游戏花掉1.7万 家长申请退款遭拒
朱女士向记者展示儿子手机上的扣费记录
  “俺家10岁的孩子在手机上试玩游戏时不停地被扣钱,等我发现时银行卡已被刷走1.7万元。”昨日上午,漯河市民朱女士告诉大河报记者,如今她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讨说法,想请大河报记者帮忙咨询。
  银行卡上突然少了1.7万元
  “2月21日上午,我的一个客户往我的工资卡上打了1000元后,给我发来信息询问我是否收到。”昨日上午,家住漯河市源汇区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打开自己的手机银行,看到虽然客户打来的款已收到,自己卡里的钱却少了很多。
  “银行卡上本该有2万多元钱,现在只剩3000多元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卡上的钱被盗了。”朱女士告诉记者,她的银行卡是工商银行的,发现不对劲后她和老公立即来到附近的工商银行营业部询问情况。“银行打出了我的借记卡账户历史明细单。”朱女士说,她打开单子一看,有29条POS交易记录。
  记者在朱女士提供的明细单上看到,交易记录从2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21日。其中2月17日一天内被刷了7次。“我算了算,其中刷走998元共16次,498元1次,198元1次,其他被刷走的都是60、30、20等不等钱款。”朱女士告诉记者。
  孩子玩手机网游,巨款被刷走
  朱女士银行卡钱款莫名减少的事情,引起了该银行营业部工作人员的重视。“营业部的大堂经理看过我的明细清单后,对我说肯定是家里的孩子玩手机游戏时钱被扣除了。”朱女士对记者说,听到大堂经理的话,她和丈夫都不相信。
  “当时之所以不相信是因为我10岁的儿子宝宝(小名)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也不爱说话,遇到亲戚邻居也是如此。”朱女士告诉记者,宝宝的奶奶经常对她的孙子说,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花钱买东西了,也不知道宝宝啥时候能学会花钱。“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在网上花1万多元呢?”朱女士说。
  “在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下,随后就给孩子的班主任请了假,将孩子接出了校园。”朱女士向记者回忆说,在她和丈夫的再三追问下,孩子终于承认他确实偷偷在手机上试玩了网络游戏,但对扣钱的事并不知情。打开孩子的手机,朱女士发现20多笔交易记录是在玩《火线精英》这款网络游戏时被扣除的,收款方为“九游游戏”。
  游戏客服表示钱款无法退回
  “给孩子配备手机,是因为平时给孩子报的有跆拳道班和英语学习班,老师每天都会将教学视频和语音用微信的形式发给孩子。”朱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在进入一些学习群时因人数过多需要绑定银行卡,当时她就将自己的银行卡绑定到了儿子的手机上。“至于银行卡密码,我估计是孩子在看到我发红包时偷偷记下的。”朱女士说。
  “事后宝宝对我说,一次无意间他将游戏下载到了手机上,进入游戏试玩体验时,他一步步按照游戏提醒点击,最后蹦出来一个框框需要输入密码,他就将心中记下的密码输入进去,然后就可以再次玩游戏了。”朱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就是这样在每次玩不成的情况下,就会按照提醒进行POS交易。
  昨日中午,记者按照朱女士提供的数据在网上查到,这款《火线精英》游戏的运营商是广州爱九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我认为孩子只有10岁,对钱财没有概念,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游戏公司应该将钱退还。”昨日,当着记者的面朱女士拨通了该公司客服电话。对方回复说,他们公司无法确认是否为孩子玩网游被扣费,所以无法将被消费的钱款返还。
  没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可要求返还钱款
  “事发后,我们第一时间向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派出所报了案。”朱女士告诉记者,民警说这属于监护人监管不力造成的事件,不属于诈骗无法立案。“对于我们提出是否能求助网警帮助,该民警说钱款数没有达到一定金额也是不能立案的。”朱女士说。
  “随后,在派出所民警的提醒下我来到漯河市源汇区法院和漯河市的司法部门寻求帮助,法律援助律师说他们也是首次遇到这种情况。”朱女士对记者说,由于不知道被告所在位置,后期调查取证将很繁琐,同时这期间还要花费不少钱,而且花了钱也不一定能胜诉,案件会非常麻烦。
  “《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到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二者的消费行为,须经过监护人追认方可生效。”昨日下午,河南长风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文奇告诉记者,朱女士的儿子宝宝10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这期间孩子玩网游被扣费1.7万元,显然已经超出了孩子的智力和经济范围,没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是无效付款,可以要求其返还。
  “如果对方游戏公司不予还款,在向法院起诉的同时,可以到该游戏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投诉,督促其尽快还款。”刘文奇对记者说。
  核心提示相关链接
  类似事件屡屡发生家长维权难
  日,湖南浏阳市澄潭江镇洲田村一位村民老王去银行取钱时,发现账户上莫名其妙少了3万元。老王回家问儿子,这才知道是儿子玩手机时把这些钱花掉了。原来,齐齐在爸爸手机上下载了多款游戏,瞒着大人花钱充值、升级会员、购买游戏装备。
  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市民汪女士到银行取款时发现卡里2万块钱没了。原来是汪女士的儿子亮亮用妈妈手机里绑定的银行卡来买游戏点卡。据亮亮讲,在用母亲手机玩游戏时出现了支付提示,他平时看妈妈发红包输入密码,看多了就记住了,然后每次支付时就输入该密码购买游戏点卡,并把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删了。
  目前一些家长对孩子玩手机都听之任之,由于孩子们网络安全意识较差,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充当了“被支付”的角色,但追回钱款时由于举证困难,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
  来源:大河报孩子私自充值网游 家长投诉后获退款
  本报讯 (记者 高金环 通讯员 曾庆光 薛敏航)不久前,市民张女士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内不明原因少了2220元,原来,这钱是被孩子偷偷拿去给网游充值了。还好,在工商部门调解下,相关款项都得以退回。  张女士的孩子今年12周岁,非常喜欢玩网游,他拿母亲的这笔钱充值时,并未告诉家长。无独有偶,市民许女士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她的孩子今年10岁,同样也是某款游戏的用户,在未告知父母的情况,擅自使用父母的支付宝向该游戏充值了500元。  由于要求商家退钱无果,张女士和许女士均向工商部门求助。工商部门根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的规定及《民法通则》有关规定,认定商家失责。经调解,商家均全额退款。
(责任编辑: 和讯网站)
分享文章到孩子使用家长的支付宝充值游戏,可以要求退款吗_百度宝宝知道小学生偷700元买游戏机 家长要退款遭拒--青岛新闻网
小学生偷700元买游戏机 家长要退款遭拒
05:17:28 青岛早报
  孩子偷拿700元小店买回游戏机
  张先生要求店方退货但人家只给了500元
  12岁的洋洋(化名)禁不住诱惑,从爸妈钱包里偷拿了700元钱到学校附近的商店买了台游戏机。2个月后,父亲张先生发现了,找到商贩要求退货,但商贩拒不退货
  儿子偷买游戏机
  家住南京路的张先生昨天来到早报读者接待室反映,儿子洋洋在江苏路上的一所小学读六年级,成绩一直都比较靠前,但这次考试却跌到40多名。“昨天,他同学的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说,他家里有个游戏机是我儿子的,我很纳闷。”张先生说,后来一问才明白,原来是洋洋从妈妈钱包里偷了700元钱,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来的。他们还了解到,洋洋的同学马晓军(化名)也从那儿买了两个游戏机,钱也是从爸妈钱包里偷来的。
  昨天,双方家长狠狠地教育完两个孩子后,一起带着儿子和游戏机来到该文具店,要求退货,但文具店的老板说是小孩自己要求买的,拒绝退货。记者赶到现场采访,文具店老板终于同意分别以500元的价格退货。
  商家应全额退款
  记者就此咨询了山东名昊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王律师介绍,根据相关法律,12岁的孩子属于未成年人,完全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洋洋和马晓军的购买行为是不被法律认可的,他们的父母作为监护人有权要求商家全额退款。(见习记者
页面功能 &【
】【打印】【】
相关链接:
选报纸类型青岛日报 青岛早报
青岛晚报老年生活报9岁孩子拿妈妈手机玩手游充值8万元 父母要求游戏平台退款 - 今日关注 - 湖南在线 - 华声在线
9岁孩子拿妈妈手机玩手游充值8万元 父母要求游戏平台退款
钟女士手机微信交易记录。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骆一歌实习生周碧波刘奕伽长沙报道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孩子在暑期玩会游戏是件无伤大雅的事情,可汨罗小祥(化名)的家人却发现,小祥不仅沉迷于游戏“火线精英”,还悄悄充值买装备,近5个月花了8.4万余元。小祥家人表示,这不是个小数目,希望游戏运营平台能将小祥充值的钱款退回来。
事件玩游戏5个月内充了8.4万余元
小祥今年9岁,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家人感到很满意,便打算奖励小祥。“我们问他想要什么,他说‘想要钱’。”小祥的姨父黄先生说,7月5日,他给小祥妈妈钟女士发了188元的微信红包。收到红包后,小祥一直拿着妈妈手机玩一款名为“火线精英”的游戏。6日晚,小祥的姨妈无意间看到一条小祥买道具成功的信息,再打开微信交易界面一看,发现这样的交易记录从今年2月就开始了。
钟女士感到奇怪,交易记录这么多,自己却从未收到银行的短信提示。钟女士去银行一查,才发现从2月11日至7月6日,小祥用自己的微信进行游戏充值近200次,累计金额有84000余元,“光是6月就充了好几万。”
“这款游戏不买装备玩不下去。”在母亲的质问下,小祥说出了实情。小祥称,自己被这款游戏吸引后,便用妈妈的手机下载了一个,注册过程很简单,点击注册新账号后,只需设置密码即可,无需身份验证,甚至连手机短信认证都不用。小祥说,他套出了妈妈的微信支付密码,购买游戏中的装备和人物。怕被妈妈发现消费记录,小祥每次都会及时删除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
黄先生介绍,小祥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8.4万元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他还小,对8万块没什么概念。”小祥的家人希望,游戏运营平台能退回钱款。
回应需父母提供资料并与充值中心交涉
为敦促游戏平台退款,小祥家人选择报警,“网监部门回复称,这种虚拟消费没有构成诈骗,是一种消费行为,让我们去找游戏运营平台沟通。”
记者查询发现,今年5月1日,文化部印发《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后,国内手机网游已陆续要求玩家开展实名认证的措施。对此,小祥家人质疑,为什么9岁的小祥能轻易注册游戏账号。
7月10日下午,记者联系了火线精英”游戏的运营商4399游戏平台。其客服称,平台上的游戏都需要实名制,有些游戏已开启了实名认证制度,“还没有施行的应该是在审核过程中。”
对于小祥家人的退款需求,客服表示需要父母本人提供相关资料,再与充值中心进行交涉。
不满10岁的儿童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
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健表示,《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且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是无效的。此事件中,家长作为法定代理人并未进行追认,该充值行为应被认定为无效,游戏平台应返还充值费用。
李健提醒,类似事件时有发生,相关游戏平台应加强监管,同时家长作为监护人应注意避免让未成年人轻易接触到具有支付功能的手机等设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充值退款流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