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在哪里玉米主产区在哪里在线等

陕西省夏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种子世界》2014年10期
陕西省夏玉米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正玉米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hm2。划分为两个区,一是全省春玉米生产区,包括陕南三地市、渭北和陕北三地市。关中夏玉米生产区,包括咸阳、西安、渭南及宝鸡。关中灌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排灌条件良好,拥有种植玉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陕西省玉米的高产区和主产区,常年种植夏玉米,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60%以上,总产占全省玉米产量的近70%1生产现状1.1缺乏高产稳产综合抗逆性强耐密植品种近几年,关中夏玉米区粗缩病、茎腐病、大小斑病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513【正文快照】:
玉米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20万hm2。划分为两个区,一是全省春玉米生产区,包括陕南三地市、渭北和陕北三地市。关中夏玉米生产区,包括咸阳、西安、渭南及宝鸡。关中灌区土地平整,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排灌条件良好,拥有种植玉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陕西省玉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正营;邹仁舫;;[J];专业户;2002年07期
邓正迎;邹仁舫;;[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10期
邹仁舫;;[J];小康生活;2005年06期
邓正营;吴有铁;;[J];农药市场信息;2008年12期
刘姝;张继余;宋朝玉;;[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孙田;张刚柳;王伟;高秀梅;侯贺丽;韩慧;;[J];中国种业;2009年S1期
董奎义;;[J];中国种业;2010年03期
;[J];山东农药信息;2010年08期
彭守华;李雪英;姜勇;于志青;董向丽;高海见;吕守敏;;[J];中国种业;2012年05期
檀根甲;王向阳;李淼;董猛;巩旭;孟召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路银贵;苗洪芹;田兰芝;邸垫平;张爱红;;[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苗洪芹;路银贵;邸垫平;田兰芝;张爱红;;[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路银贵;田兰芝;苗洪芹;邸垫平;张爱红;;[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邸垫平;路银贵;苗洪芹;田兰芝;;[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赵义;;[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路银贵;苗洪芹;田兰芝;邸垫平;;[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王平安;吴连成;杨艳坤;祖小峰;陈彦惠;;[A];2012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观摩会论文及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闫芝莉;[N];河北科技报;2007年
邓正营?吴有铁;[N];农民日报;2008年
于丹 水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邹仁舫;[N];山西科技报;2002年
辛集市植保站
陈书乔;[N];河北科技报;2013年
钱秋臣 康书伟;[N];粮油市场报;2011年
万京华?通讯员
段陈波;[N];莱芜日报;2007年
唐山市玉田县农牧局技术站 贾宝芝;[N];河北农民报;2012年
鸡泽县综合职教中心 毛青强;[N];河北科技报;2012年
;[N];河北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昌林;[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猛;[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单娟;[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玉米主产区在哪里?_百度知道玉米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玉米_在线百科全书查询
玉米(学名:Zea mays),亦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中文学名:玉米别称:玉蜀黍、包谷、苞米、棒子;粤语称为粟米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玉米属种:玉米(
)植物属性植物简介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将种子脱粒后晒干用;亦可鲜用。注音:yù mǐ拉丁名/学名:Zea mays L.英文:Maize,corn别名:玉米、暹罗米、苞芦、玉蜀、玉茭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稀麦、玉高粱、御米、御麦、玉豆、六谷、芦黍、珍珠米、红颜麦、薏米包,金豆,玉谷,粑粑。吴语区有称苞芦,苞米,玉米,珍珠米。苞谷、粤语称为粟米。台湾和闽南地区称作番大麦。陕西、湖北、四川、重庆称“包谷”。安徽庐方言为“芦谷子(方言音le gu zi)”。苏北方言“棒子”。豫北叫玉茭草、玉茭。而豫南周口商丘一带,方言以“玉蜀黍”居多。山西叫玉茭茭、玉茭子。胶东叫棒棒全国部分地区方言称:暹(xian)罗米,因与泰国有着重要粮食贸易,暹罗是泰国的古称,所以被称为:“暹罗米”。营养成分 含量(每100克)热量 106.00大卡 碳水化合物  22.80克 脂肪  1.20克 蛋白质  4.00克 纤维素  2.90克 科类来源1.玉米亦称包谷、苞米、珍珠米,禾本科,一年生草本。2.玉米的原产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以后直到整个南北美洲都有栽培。1494年把玉米带回西班牙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到了明朝末年,玉米的种植已达十余省,如吉林、 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名称叫法麦类 御麦、玉麦,番麦、西天麦、黍麦、戎麦、包麦、苞麦、番大麦 、红须麦、夷麦、西番麦、玉林麦黍类 玉蜀黍、玉黍、玉稻黍、金稻黍、玉大黍、玉糜黍、大蜀黍、番黍,玉芦黍、蜀黍秫类 秫、玉蜀秫、玉秫秫、秫秫、玉秫、大秫秫梁类 玉膏梁、玉高梁、大高梁、玉梁、御高梁、独膏梁粟类 珍珠粟、鸡头粟、观音粟、意粟、苞粟、天方粟、珍珠芦粟、饭包粟、鸡豆粟,荷包粟、乳粟、遇粟、意粟、芦粟、罂粟(和作鸦片的罂粟异物同名)、高粟、金豆子粟、鹿角粟 、包胎粟]类 玉芦]、芦]、秫]、球]、珠]芦类 苞芦、腰芦、苞萝米类 珍珠米、玉米、包米、包儿米、棒米、六角米、鹿角米、御米、巴尔米、番米、包梁米、丈谷米、芋米、棒子米、观音米、子米、包子米、包粒米、老芋米豆类 番豆、金豆、玉豆、玉芦豆谷类 包谷、苞谷、舜王谷、六谷、西番谷其他 玉茭茭、玉榴、玉子、戎菽、玉籽、粟包、子、玉露、玉蜀、玉u、腰边豹、苞果、包菽、包罗、棒子、棒椎、芦蜀、榜子、棒槌、、稷、包、苞果、玉茭子特征形态早熟禾本科(Poaceae)玉蜀黍族(Maydeae)一年生谷类植物,学名Zea mays,起源于北、中、南美洲。植株高大,茎强壮,挺直。叶窄而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雄花花序穗状顶生。雌花花穗腋生,成熟后成谷穗,具粗大中轴,小穗成对纵列后发育成两排籽粒。谷穗外被多层变态叶,称作包皮。籽粒可食。二倍体玉米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对。所以玉米的列数一般为偶数列。商业等级主要根据籽粒的质地划分,分为马齿种、硬质种、粉质种、爆裂种及糯玉米、甜玉米等。籽粒顶端凹陷,因籽粒硬淀粉和软淀粉的干燥度不相等而致的。硬粒玉米含软淀粉少,干燥后顶不凹陷。粉质玉米主要含软淀粉,粉质,易碾碎。甜玉米发皱,透明,糖分不转化为淀粉。爆裂玉米是硬玉米的极端型,籽粒小而硬,不含软淀粉,加热时细胞内水分膨胀,籽粒爆裂。用优良自交系杂交可改良玉米类型。玉米用作饲料、食物和工业原料,在许多地区作为主要食物,但营养价值低于其他谷物,蛋白质含量也低,并缺乏菸草酸,若以玉米为主要食物则易患糙皮病。玉米的谷蛋白质低,不适于制做面包。在拉丁美洲,玉米广泛用作不发酵的玉米饼。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籽粒加工方式有多种U湿磨法是将籽粒在稀的亚硫酸溶液中浸泡40~60小时;乾磨法是用喷雾或蒸汽使籽粒短期濡湿;发酵法是将淀粉转化为糖,又加酵母使糖转变为酒精。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苞叶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玉米的根为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节根长出的称为地下节根,一般4~7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2~3层。株高1~4.5米,秆呈圆筒形。全株一般有叶15~22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花序;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花吐丝早3~5天。地理分布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玉米是美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一半,其中约2/5供外销。中国年产玉米占世界第二位,其次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一年生,草本,禾本科植物。原产於中美洲,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高温,十六世纪明朝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山东省莱西市为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开鲁县的玉米质量非常高。品种分类(一)玉米籽粒根据其形态、胚乳的结构以及颖壳的有无可分为以下9种类型。1.硬粒型 也称燧石型。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籽粒品质好,是中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2.马齿形 又叫马牙型。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它是世界上及中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3.半马齿型 也叫中间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中国栽培较多。4.粉质型 又名软质型。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无光泽。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中国很少栽培。5.甜质型 亦称甜玉米。胚乳多为角质,含糖分多,含淀粉较低,因成熟时水分蒸发使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用,中国种植还不多。6.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中国很少栽培。7.蜡质型 又名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但不透明而且蜡状,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所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适口。中国只有零星栽培。8.爆裂型 籽粒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质地坚硬透明,种皮多为白色或红色。尤其适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中国有零星栽培。9.有稃型 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二)中国玉米质量的国家标准,根据玉米的颜色和粒质分为五类:一、按颜色分类:1.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包括略带红色的黄玉米。美国标准中规定黄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5.0%。2.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玉米。美国标准中将淡黄色表述为浅稻草色,并规定白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2.0%。3.黑玉米:黑玉米是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籽粒角质层不同程度地沉淀黑色素,外观乌黑发亮。4.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5.杂玉米:以上三类玉米中混有本类以外的玉米超过5.0%的玉米。中国国家标准中定义为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玉米。美国标准中表述为颜色既不能满足黄玉米的颜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颜色要求,并含有白顶黄玉米。二、按品质分类:1常规玉米:最普通最普遍种植的玉米。2.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规玉米以外的各种类型玉米。传统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发展起来的特用玉米有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由于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大的经济价值,国外把它们称之为“高值玉米”。3.甜玉米:通常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对生产技术和采收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货架寿命短。中国现在已经掌握了全套育种技术并积累了一些种质资源,国内育成的各种甜玉米类型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4.糯玉米:它的生产技术比甜玉米简单得多,与普通玉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收期比较灵活,货架寿命也比较长,不需要特殊的贮藏、加工条件。糯玉米除鲜食外,还是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中国的糯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非常快。5.高油玉米:含油量较高,特别是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质高10-12%,赖氨酸高20%,维生素含量也较高,是粮、饲、油三兼顾的多功能玉米。6.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产量不低于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结合。7.紫玉米: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种,因颗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称。紫玉米的品质虽优良特异,但棒小,粒少,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8.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种改良玉米。包括高淀粉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食用玉米杂交品种等。人工栽培基本特性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从抽穗到开花日均26~27℃。灌浆和成熟需保持在20~24℃;低于16℃或高于25℃,淀粉酶活动受影响,导致子粒灌浆不良。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玉米适宜的土壤pH为5~8,以PH6.5~7.0最适。耐盐碱能力差,特别是氯离子对玉米为害大。种植历史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利用历史1. 玉米利用概述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裹腹之物。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泛使用。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来中国玉米库存约600~700万吨。2.世界玉米利用现状玉米利用总的情况是在工业发达国家用作饲料的比例大,而在发展中国家用作口粮的比例大:随着全世界畜牧业的大发展,饲料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全世界饲料用玉米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工业饲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时采用传统方式喂饲畜禽的饲料玉米消耗亦在增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大量的玉米原粮被加工为工业饲料。从全世界耗用玉米趋势看,近15年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用作饲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粮的数量在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中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前期,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迅速发展,1993年,饲用玉米消费量达到6200万吨,占玉米总消费量的67%,1995年该项指标迅速达到77%,玉米总消费增量几乎全部由饲用玉米消费增量体现。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用作工业饲料的玉米2.64亿吨,用作口粮的玉米0.66亿吨,用作工业原料的玉米0.44亿吨。进入90年代,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3.52亿吨、0.59亿吨、0.56亿吨。1996年美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1270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53%。欧洲地区消费饲料玉米6600万吨,中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3498万吨,日本消费玉米1662万吨,巴西生产饲料耗用玉米1520万吨,法国饲料用玉米1326万吨,韩国饲料用玉米852万吨。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纵观几十年来美国的玉米市场消费趋势可见,50年代美国的玉米产品用作饲料的占85.7%,工业原料、食品占8.08%,出口占5.17%;60年代饲料用玉米占81.76%,工业原料、食品占8.23%,出口占12.38%;70年代饲料占66.02%,工业原料、食品占8.77%,出口占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饲料的玉米占59.36%(12237万吨),用作工业原料、食品占11.65%(2401万吨),出口占 28.63%(5902万吨)。由此可见,在美国虽然用作饲料的玉米比例在下降,但饲料仍是消耗玉米最多的产业,出口量增加迅速,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消费量较为稳定。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工业的发展,玉米已成为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中国的玉米消费是80年代口粮比例占38%,消费玉米2588万吨,饲料用玉米占48%(工业饲料和传统饲料),消耗玉米3269万吨,出口占11%,出口玉米749万吨,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占3%,耗用玉米205万吨左右。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人们直接消费的玉米比重在下降。全国口粮消费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9%,消费玉米量约为1870万吨;玉米作为饲料消费在中国有两种情况。一是加工生产成配合饲料。中国近年配合饲料产量约4800万吨,按60%比率折算,年消耗玉米2880万吨。二是传统的把玉米直接用于饲料的消费。在农村中,主要是把玉米直接作饲料喂饲大牲畜、猪和家禽。据专家估计,这种传统的饲喂方式每年估计消耗玉米3500万吨左右,这两项每年消费玉米约638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68%。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可加工成精制的玉米食品。中国目前用于工业原料和食品工业的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5%左右,年消耗玉米250万吨左右。中国年平均出口玉米82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8%左右。1995年之后又转向大量进口玉米。近10年来,中国玉米消费趋势是用于生产配合饲料的玉米数量猛增,用于口粮的玉米逐年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长缓慢,从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家。种植技术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养肥的有效成分率。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并配合喷洒壮穗灵增加玉米千粒重。底肥要施足,这是基础,一般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钾肥5.5公斤做底肥。在底肥、种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条件较差,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可在玉米6~7叶期,进行追肥,亩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厘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种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块,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玉米追肥要及早进行,方法一是前边追肥,后边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结合;二是用镐刨坑,深追15厘米以上;追肥时,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结合,促进根系良好发育,一般情况下,亩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进玉米提早成熟。在抽穗期灌浆期,亩用0.25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5公斤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可防秃尖、缺粒,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有机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发酵好的有机肥,做底肥,追肥用饼肥,肥效平稳而持久,效果好于化肥,而且后劲长,但追肥时,饼肥与作物幼苗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饼肥发酵时产生的热量灼烧幼苗。病虫害防治有30多种,主要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茎腐病等。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和加强管理预防之。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粱条螟和粘虫等。玉米小斑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圆斑病、玉米螟、玉米灯蛾、玉米病毒病、玉米黑穗病、玉米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锈病、玉米炭疽病、玉米霉斑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普通花叶病、玉米条纹矮缩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穗腐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又称赤霉病、果穗干腐病,在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其病原早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已搞清 ,但对其危害损失、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未见详细报道,甘肃省1958年普查,正宁县、宁县、合水县、西和县、礼县、康县发病率达5%-8%。庄浪县1980年以前种植金皇后,英粒子等品种时均发病较重,以后随着中单2号抗病品种的大面积推广,该病得到控制,但近年因引进种植沈单10.沈单16.酒试20.富农998等“青秆成熟”的粮饲兼用玉米品种,穗腐病发生有加重趋势,给制种企业种植业及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1.危害损失程度发生情况:玉米穗腐病在庄浪县的发生面积随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年份而变化,2003年发病面积3500hm2,病穗率46%;2004年发病面积3000 hm2,病穗率26.5%,2005年发病面积4500 hm2,病穗率44.3%,2006年发病面积5300 hm2 ,病穗率23..9%。危害性:受病籽粒黑褐色或红褐色,百粒重降低1/2以上,品质变坏。人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反应[5],试验观察:原粮内混入20%有病籽粒时,人食用时口感涩苦、味酸臭,过量食用会出现四肢无力、发热、恶心、呕吐、腹涨、腹痛、头晕等症状;马、骡、驴、猪等家畜饲用时出现腹泻、拒食,生长速度减慢等现象;羊、鸡饲用后食量减退,并出现母鸡产蛋率下降等现象;原粮中带有病粒,商品价值降低0.2-0.4元/kg,种子中带有病粒,播种量增加1倍。损失程度:为了测定穗腐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沈单10按果穗大小,病害程度分类,把有病果穗分成5级,测定各级果穗长度,无病果穗粒重(w),有病果穗中健康粒重(y),各级损失情况以公式损失率(%)=[(w-y)/w]×100计算。测算结果表明, 果穗受害后0、1.2.3.4级的损失率分别为0、18.4%、27.3%、45.0%、68.2%。症状:玉米穗腐病在田间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发生,最典型的症状为种子霉烂、弱苗、茎腐、穗腐,其中以穗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种子霉烂与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种子表面,经播种后,受害重者不能发芽而霉烂,造成缺苗断垄;轻者出苗后生长细弱缓慢,形成弱苗。穗腐:大田再侵染发病初期果穗花丝黑褐色,水浸状,穗轴顶端及籽粒变成黄褐色,粉红色或黑褐色,并扩展到果穗的1/3-1/2处,当多雨或湿度大时可扩展到全部果穗。患病的籽粒表面生有灰白色或淡红色霉层,白絮状或绒状,果穗松软,穗轴黑褐色,髓部浅黄色或粉红色,折断露出维管束组织。病原菌:通过对庄浪县采集到的玉米病果穗不同部位镜检,并按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镜检[5。9] ,发现属典型的镰刀菌分生孢子,对照有关文献资料比较鉴定[1-8],属半知菌类、瘤座孢科、镰刀菌属(Fusarium)、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 Schw),有性阶段属子囊菌纲、肉座菌目、赤霉属(Gibberella)的小麦赤霉病菌(G..zeae(schw)petch),为兼性寄生菌,寄主范围广,为害小麦、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引起苗枯,茎腐,基腐和穗腐。发病规律:病源菌从玉米苗期至种子贮藏期均可侵入与为害,而霉烂损失在果穗收获风干过程中。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附着在种子、玉米根茬、茎秆、穗轴等植物病残体上腐生越冬,翌年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子囊孢子成熟飞散,落在玉米花丝上兼性寄生,然后经花丝侵入穗轴及籽粒引起穗腐。穗腐的发病程度受品种、气候、玉米螟为害、农艺活动、果穗(原粮、种子)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庄浪县大面积种植的中单2号、酒单4号、酒单2号抗病性较强,病穗率在0-3%,而沈单10(组合Q1261/沈137)、沈单16(组合137/K12)不抗病,病穗率高达31.2%-46%,自交系478(组合)及其杂交种掖单12.掖单13等高度感病,病穗率达50%左右。据观察易感病品种“青秆成熟”,果穗花丝多,苞叶长而厚,籽粒排列紧密,穗轴含水量高,水分散失慢;而抗病品种果穗花丝少,苞叶薄,顶部籽粒外露,在收获前已成熟下垂,雨水不易淋入。另外,第2.3果穗发病率明显高于第1果穗,病害级数高,损失程度亦大。9-10月份降雨量及阴雨天数是发病的关键:玉米收获期及收获后由于秋雨连绵,造成农户对果穗不能及时收获和剥皮晾晒,给病菌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湿度条件,年9-10月沈单10发病程度(y)与降雨量(x)的关系经回归统计分析:y=-0.751+0.311x,相关系数r=0.908&P0.01=0.874,说明x与y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温度条件适合病菌的生长发育:据资料介绍[2.4-5] :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发育温度4-32℃,空气相对湿度80%-100%时发育最好;分生孢子在湿度条件适宜时,8℃左右即可产生,以25℃时产生速度最快,温度低于4℃,发芽速度极慢,至少需要1d以上;形成子囊孢子的最低温度9-10℃,子囊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4-35℃,以25-30℃为最适宜温度。而庄浪县9/下 -11/上是玉米成熟到果穗晾晒期,该段时间历年逐旬平均气温12.6-6.5℃,能够满足病菌生长发育。如果果穗堆积在一起,呼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更有利于病菌再侵染,扩大病害程度。玉米螟为害严重的地块发病重:在调查中发现,凡被玉米螟为害的果穗或茎秆,穗腐与茎腐同时发生,经济损失重。经统计分析,穗腐病发生率(%、y)与玉米螟虫株率(%、x)呈y=axb幂函数曲线关系[12。13],y病=1.9虫 ,F=323.82**&F0.01=10.04,回归关系极显著;玉米螟防治与不防治的穗腐病发生率(%)经t测验,t=5.589**&df0.01=3.106的极显著标准。这是因为玉米螟钻蛀所排粪便污染了茎秆与穗轴,给病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场所。发病程度与种植方式和播期有关:根据调查,地膜覆盖种植的沈单16第1果穗发病率18.5%,第2果穗发病率31.3%,分别比露地发病率低16.1.19.2个百分点;“谷雨”前播种并1次全苗的沈单10发病率21.7%,比“立夏”后补苗的发病率低21.6个百分点。总结其发病率低的原因是地膜覆盖和适期早播,能提早玉米的成熟期,使易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较低的缘故。防治措施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来源广,湿度是关键,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须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种,改善贮存条件,农药灌心与喷施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亲本(制种)或品种建议科研单位、制种企业选用对穗腐病具有优良抗性的亲本及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同时县市种子公司、农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中,应把对该病的抗性列为鉴选重点,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引种;目前庄浪县应在推广抗病品种中单2号、酒单2号、酒单4号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产、抗病的新品种。2.地膜覆盖,适期早播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减轻收获和贮存期的病菌感染。3.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在剥苞叶过程中,对发现有病的果穗,应在发病与健康交接部位折去霉烂的顶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增加损失。据试验观察:果穗受雨淋不剥苞叶堆积3d,果穗顶端霉烂长度由3cm扩展到7cm;剥掉苞叶如不清除病果穗顶端霉烂部分,在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由5cm扩展到15cm;对果穗霉烂部分清除不彻底,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扩展2-5cm;而清除彻底干净,穗腐病就不在发展。4.早脱粒,防霉变收获后将病果穗挑检出,尽早脱粒,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干,以防籽粒进一步受病菌感染霉烂。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大量累积是镰刀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喂(饲喂家畜)、氨化(氨化饲草)、粉(粉碎喂猪)、沤(沤制肥料或作为沼气填充料)、烧(烧坑做饭)的办法彻底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5.种子精选包衣因玉米种子表面病菌存活时间1a以上[5] ,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小病籽,用20%福?克种衣剂包衣[14],每100kg种子用药量444.4-800g,或用3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量214-300g。6.化学药剂防治在玉米喇叭口期,用直径2mm左右水洗河沙5kg与20%氰戊菊酯8-10ml,50%多菌灵WP50g均匀搅拌制成的颗粒剂,每hm2用量60-75kg灌入玉米心叶正中心和组成心叶丛的4-5片叶间隙,避免在结露和卷叶时施药,据试验:灌心不仅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达100%,而且对玉米穗腐病、粘虫、蚜虫防治效果达90%以上。同时在玉米收获前15d左右用50%多菌灵WP1000倍液在果。膳食营养营养价值1.可利用能量高。玉米的代谢能为14.06MJ/kg,高者可达15.06MJ/kg,是谷实类饲料中最高的。这主要由于玉米中粗纤维很少,仅2%;而无氮浸出物高达72%,且消化率可达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3.5%至4.5%之间。玉米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又名苞谷、棒子、六谷等。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06千卡,纤维素2.9克,蛋白质4.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2.8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 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很低,也是减肥的代用品之一。2.亚油酸含量较高。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1%)。3.蛋白质含量偏低,且品质欠佳。玉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8.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4.矿物质矿物质约80%存在于胚部,钙含量很少,约0.02%;磷约含0.25%,但其中约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矿物元素的含量也较低。5.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约为20mg/kg,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K几乎没有。水溶性维生素中含硫胺素较多,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较少,且烟酸是以结合型存在。6.叶黄素黄玉米中所含叶黄素平均为22mg/kg,这是黄玉米的特点之一,它对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维生素E还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镁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其含有的谷氨酸有一定健脑功能。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可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在这项持续一年的研究中,专家们对玉米、稻米、小麦等多种主食,进行了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发现,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同时,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营养保健物质也让专家们感到惊喜。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外,玉米中还含有核黄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对预防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有很大的好处。研究还显示,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比如,甜玉米的蛋白质、植物油及维生素含量就比普通玉米高1―2倍;“生命元素”硒的含量则高8―10倍;其所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普通玉米。此外,鲜玉米的水分、活性物、维生素等各种营养成分也比老熟玉米高很多,因为在贮存过程中,玉米的营养物质含量会快速下降。含有7种“抗衰剂”负责这项研究的德国著名营养学家拉赫曼教授指出,在当今被证实的最有效的50多种营养保健物质中,玉米含有7种―――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经测定,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丰富的钙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此外,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它具有防癌作用;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天然维生素E则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研究人员指出,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此外,多吃玉米还能抑制抗癌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刺激大脑细胞,增强人的脑力和记忆力。最近,采用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对玉米进行淀粉糖深加工,提炼出玉米的营养物质-----高能寡糖。高能寡糖是淀粉糖的深加工产品,加工工艺是在高温高压下通过脱色、离子交换、浓缩而成的。一是提供人体所需养料;二是帮助人体内有益菌快速繁殖,增强抵抗力。尤其对肠道健康有益。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玉米中的维生素B6、烟酸等成分,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玉米富含维生素C等,有长寿、美容作用。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作用。玉米有调中开胃及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压与他们主要食用玉米有关。食疗价值玉米须饮:玉米须30克洗净,加水500克,小火煮30分钟,静置片刻,滤取汁液,加白糖适量饮用。可利尿消肿、退黄、降压。水肿、高血压、慢性肾炎患者可作为食疗饮料。婴儿湿疹偏方:选用白菜或卷心菜适量(其他新鲜蔬菜亦可),将菜叶切碎后倒入沸水中煮15分钟制成菜泥。用细玉米面20~30克煮成粥,再加适量菜泥、冰糖煮成菜粥,分数次适量喂养婴儿。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因为玉米的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玉米熟吃更佳,烹调尽管使玉米损失了部分维生素C,却获得了更有营养价值的更高的抗氧化剂活性。玉米发霉后能产生致癌物,所以发霉玉米绝对不能食用,所以一定要选用大厂家生产的产品。常吃玉米(主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不利健康,若把它当点心食用,由于玉米是粗粮,自然有助于肠胃蠕动,有益健康。[性能] 味甘,性平。能调中健胃,利尿。[参考] 含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维生素B1.B2.B6,烟酸、泛酸、胡萝卜素、槲皮素等成分。玉米油富含多个不饱和键脂肪酸的油脂,是一种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对降低血浆胆固醇和预防冠心病有一定作用。[用途] 用于脾胃不健,食欲不振,饮食减少;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或水肿;高血脂症、冠心病。[用法] 煎汤,煮食,或磨粉煮粥等。[附方]1,玉米刺梨汤:玉米30g,刺梨15g。加水煎汤服或代茶饮。该品与刺梨配伍,有健胃消食及清暑的作用。用于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饮食减少或腹泻,兼有暑热者尤为适宜。2,玉米茶:玉米30g,玉米须15g。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玉米、玉米须均有利尿作用,以玉米须作用较强,故配伍应用。主要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小便不利。饲用价值1. 鸡玉米是鸡最重要的饲料原料,其能值高,最适于肉用仔鸡的肥育用,而且黄玉米对蛋黄、爪、皮肤等有良好的着色效果。在鸡的配合饲料中,玉米的用量高达50%~70%。2. 猪玉米养猪的效果也很好,但要避免过量使用,以防热能太高而使背膘厚度增加。由于玉米中缺少赖氨酸,所以任何体重的猪日粮中均应添加赖氨酸。3. 反刍动物玉米适口性好,能量高,可大量用于牛的混合精料中,但最好与其它体积大的糠麸类饲料并用,以防积食和引起膨胀。科学食用排骨玉米汤材料: 排骨1斤,玉米3条,水8~10杯,盐1/3大匙,柴鱼味精1/3大匙,香油适量做法:(1)将排骨洗净后用热水汆烫去血水,再捞起洗净沥干备用。玉米洗净切段备用。(2)将所有材料及调味料一起放入内锅,加热煮沸后改中火煮约5~8分钟,加盖后熄火,放入焖烧锅中,焖约2小时即可打开盛起食用。三丁玉米材料:玉米粒1碗200公克 青豆40公克 泡开香菇2朵20公克 胡萝卜丁40公克调味料:盐1/2小匙 高汤2汤匙 糖1/3汤匙 淀粉水1/3汤匙 香油1小匙制作方法:1.将玉米粒、胡萝卜丁、青豆用开水汆烫。2.锅热加入2碗油烧到中温,将所有材料下锅拉油捞起。3.锅内留油1汤匙倒入材料及调味料翻炒均匀加入淀粉水勾芡,淋上香油盛于盘上即成。注:1.此道菜包含有红、黄、绿色之多种营养成分,是餐桌上最好的一道菜。2.少许淀粉水勾芡,使菜收干(看不出有粘度为宜)。3.加上松子出菜,即为松子玉米。4.家庭中可不用先汆烫半熟及拉油,锅热入油倒入所有材料及调味料翻炒均匀即可。5.此道菜可以四色原则配菜富含各类营养且变化无穷。三色玉米 材料:玉米笋、芦笋、胡萝卜 调味料:黄油、盐 制作方法:1.胡萝卜洗净切成宽条。2.将处理好的芦笋放入锅中煮熟,捞出沥干水分。3.煎锅中加黄油,将玉米笋煎成金黄色,然后加入芦笋和胡萝卜一同翻炒,加盐调味即可出锅。培根烤玉米材料:玉米棒、培根、黄油 调味料:盐、芥末 制作方法:1.玉米棒去皮、去丝,切成段,用盐水煮20分钟,沥干水分。2.在玉米棒上均匀涂抹一层芥末,然后裹上两片培根,放在抹上黄油的烧烤盘或烤箱的托盘里。3.将烧烤盘放在炭火上烤15~20分钟即可。其他知识玉米穗轴可制糠醛;茎秆可造纸和隔音板;果穗苞叶可编制手工艺品。子粒可作精饲料。蜡熟期收获的茎叶、果穗,是牲畜特别是奶牛的良好青贮饲料。饲用时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均高于大麦、燕麦和高粱。由于各种颜色之间的玉米可以相互转播花粉,风力大时,相邻的两块玉米田间相互授粉以至于产生了一穗多种色彩的玉米。有时,玉米开花后碰上雨天或大风天,就会影响玉米的受粉,造成了缺粒和果实不饱满的现象。《玉米》内容简介本书描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她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奇特关系,透视了家常场景下一颗颗神不守舍、暗藏杀机的女性灵魂,揭示出在一个贫瘠时代,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作者简介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赴南京任教。1992年调入《南京日报》社,从事新闻采访、编辑工作。1998年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目录第一部 玉米第二部 玉秀第三部 玉秧后 记媒体评论在这本名为《玉米》的书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人”,令人难忘的人。姐姐玉米是宽阔的,她像鹰,她是王者,她属于白天,她的体内有浩浩荡荡的长风;而玉秀和玉秧属于夜晚,秘密的、暧昧的、交杂着恐惧和狂喜的夜晚,玉秀如妖精,闪烁、荡漾,这火红的狐狸在月光中灵俐地寻觅、奔逃;玉秧平庸,但正是这种平庸吸引了毕飞宇,他在玉秧充满体积感的迟钝、笨重中看出田鼠般的敏感和警觉。三个人,三个女人,她们生长于田野,她们都梦想远方。但通向远方的路崎岖、艰险,三姐妹中玉秧走得最远,她的所到之处却是幽暗、逼仄的“洞穴”;在她们脚下和心中横亘着铁一般的生存极限,她们焦渴、破碎于干旱坚硬之地。――通过对“极限”的探测,毕飞宇广博地处理了诸如历史、政治、权力、伦理、性别与性、城镇与乡村等等主题,所有这些主题如同血管在人类生活的肌肤下运行。对我们来说,读《玉米》是经验的苏醒和整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乡土和城镇、那时的日常情境在毕飞宇笔下精确地展开,绝对地具体,因确凿直抵本质。――李敬泽《守望〈玉米〉》如果说《青衣》是一次成功的“蜕变”,那么2001年的《玉米》仿佛就是一次“脱胎换骨”。王家庄是毕飞宇建造的历史风景。如果说借助这一风景,他拥有了对历史的内在视景,那么,毕飞宇对于“文革”的书写,则显示了他对历史的理性认知。和大部分小说家关注文革的“激烈”相比,他关注“文革”的隐性影响。比如在《玉秧》里,你会看到“文革”深深渗入了魏向东等人的生活。不无调侃、讽刺的富于间离效果的讲述,显示了“文革”的“革命性”是如何进入一个“文革”参与者性行为过程的。这是“文革”思维对人们生活的侵入、是“文革”思维如何成为日常生活的深刻象喻。――张莉《毕飞宇论》2005年李宇春参加“超级女声”比赛迅速拥有了自己的歌迷群,他们取名为“玉米”,为“宇迷”的谐音,即“宇春的歌迷”的意思。随着李宇春的夺冠以及赛后的成功发展,“玉米”作为歌迷名称也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
相关分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陕西省汽车站在哪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