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少剑波唱段是什么样的人

【摘要】:那些和唐人解约闹得沸沸扬扬的艺人现在都怎么样了?…唐人公司旗下的艺人不少,有选择“出走”的,如袁弘蒋劲夫,自然也有一直留守的,如胡歌刘诗诗。从唐人“出走”的艺人,蒋劲夫不是第一个。蒋劲夫称因合作中和个人性格与发展等问题,单方面向唐人公司提出解约,并欲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独立发展。前有林更新打前阵,现在又有蒋劲夫这个后起之秀。两人都是凭借唐人剧一炮而红,蒋劲夫更是深受唐人公司的栽培,而看着自己亲手培养出来的艺人一个个“出走”,捡了高枝飞走,也难怪唐人在蒋劲夫这个“亲生儿子”宣布解约后会称:深感失望。唐人公司旗下的艺人不少,有选择“出走”的,自然也有一直留守的,而关乎艺人个人选择问题小编不多做评论。就让我们姑且来看看唐人现旗下艺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前艺人如今散落在何方吧。唐人片酬最贵艺人胡歌胡歌在表演系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就与唐人公司在一家火锅店里签了约。此后,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热播,胡歌饰演男主角李逍遥,凭借此角,胡歌迅速走红。之后胡歌相继拍摄了《少年杨家将》《第601个电话》等影视作品。但意外总是不期而至,胡歌在2006年拍摄《射雕英雄传》时遭遇车祸,身受重伤,休养一年才后正式复出。公司在此期间对胡歌也可谓不离不弃,《射雕英雄传》停拍。直到胡歌康复复出重新投入到《射雕英雄传》的拍摄之中。之后,胡歌主演的《仙剑奇侠传三》,并创下卫视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好成绩。2012年,胡歌身兼制片人和领衔主演的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至今保持着大陆周播剧最高收视纪录。目前,胡歌主演的《伪装者》正在热播当中。他也成为唐人片酬最高的艺人。唐人一姐刘诗诗2007年,大学毕业半年后,刘诗诗签约了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使得非表演系科班出身的刘诗诗逐渐积累起了大量的表演经验,正式由一名舞者转行成为一个职业演员,开始在影坛崭露头角。2011年的一部穿越剧《步步惊心》令刘诗诗大火,清新脱俗顽皮可爱的马尔泰若曦红遍大江南北。此后,刘诗诗接拍了《天使的幸福》《下一个奇迹》《大漠谣》《轩辕剑之天之痕》《精忠岳飞》《不二神探》《步步惊情》等多部影视作品,跻身内地“四小花旦”。随后更是进军大银幕,由她主演的电影《深夜前的五分钟》于日釜山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刘诗诗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唐人一姐“。古力娜扎2011年娜扎出席横店《轩辕剑之天之痕》记者发布会从而出道,并与同年12月9日正式签约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古娜力扎自出道以来,就饱受争议。不管被网友吐槽的“花瓶式”的演技,还是在与张翰这段恋情中表现出来的“感人智商”,都成为了网友诟病的对象。娜扎也在最近参与的真人秀《偶像来了》中坦言自己是“被黑体质”。在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中饰演于小雪一角而被观众熟知后,娜扎同年又参演周杰伦《红尘客栈》MV的拍摄。2013年参演电影《警察故事2013》。2014年参演电影《分手大师》《痞子英雄之黎明升起》和《全城通缉》,同年出演高智商情感推理片《边缘线》。今年又参加了大牌云集的《偶像来了》。娜扎凭借出色的长相,也成为了唐人力捧的女明星之一。胡冰卿2014年,在由新丽与唐人联合出品的《女医.明妃传》电视剧中,胡冰卿饰演钱皇后身边贴身女官如香,虽然戏份不多,但这是胡冰卿第一次出演古装剧;在出演这部电视剧时,被唐人电影看中并签入旗下。此后,胡冰卿和蒋劲夫合作《秦时明月》,该片于2015年1月杀青。在近期热播剧《旋风少女》终,胡冰卿饰演女主角戚百草,与杨洋、陈翔、白敬亭搭档。收视率打破了“青春进行时”周播剧场的最高收视记录。孙艺洲借《爱情公寓》中老少通吃的吕子乔一角走红荧屏的孙艺洲,于2013年正式签约唐人电影。而他加盟以后第一个大动作,便是一改吕子乔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作风,变身成熟稳重的商业精英,出演由新东家唐人电影制作的电视剧《步步惊情》和吴奇隆、刘诗诗搭档,饰演“康司瀚”一角。随后,又出演了《秦时明月》和《奇葩一家亲》等影视作品。小彩旗被认为是杨丽萍接班人的小彩旗于2013年正式签约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成为旗下艺人。随后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在现场数千观众和电视机前数亿观众见证下,小彩旗持续旋转4个多小时,成为央视马年春晚的热议话题,被网友戏称为“春晚小陀螺”;3月24,《烟雨凤凰》总导演杨嵘透露,拟聘请小彩旗饰演该剧中的主角“翠翠”。同年11月2日,由小彩旗担任主演的话剧《山楂树之恋》于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上演。而解约的艺人有:蒋劲夫蒋劲夫自毕业进入唐人以来,公司的确给他提供不少好资源,为了捧红蒋劲夫,不惜让胡歌、刘诗诗等人当配角。2012年,蒋劲夫因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受到广泛关注。之后,蒋劲夫出演《分手合约》《一夜惊喜》《步步惊情》《茧镇奇缘》《栀子花开》等影视作品。可谓是唐人的“亲生儿子”,也难怪在蒋劲夫单方面宣布解约后唐人会称深感失望。然而无奈有心无力,蒋劲夫的星途一直不瘟不火,此次解约也许是想为自己重新找个方向。但也有消息称,蒋劲夫在上完《跑男》以及《我去上学啦》后,确实早有离巢之意。而关于蒋劲夫的解约风波,唐人方面表示是有第三方从中作梗,用高利益诱惑艺人。至于蒋劲夫会选择哪个大树作为下家,还不得而知。但根据蒋劲夫自己的态度来看,确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单独发展。林更新林更新于2010年与唐人电影签约,解约前是唐人唯一一个合约男艺人。但签约之后,除了2011年林更新出演《步步惊心》中的十四阿哥以外,并无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问世,知名度也一直徘徊在中游。或许是因为公司资源分配不均,也或许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在参演了唐人的另一部热播剧《轩辕剑之天之痕》后,林更新选择了解约,并与前东家闹的老死不相往来。但解约之后,林更新的演艺事业却迎来了“井喷”。 2013年《痞子英雄2》开拍,林更新在影片中饰演赵又廷的搭档陈真;同年9月28日,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上映,林更新在片中出演医官沙陀忠并提名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日,电影《同桌的你》于全国上映,林更新在片中饰演林一,上映九天内地票房突破3亿,最终票房四亿六千万。同年12月23日,电影《智取威虎山3D》大规模点映,并于24日上映。林更新在片中出演少剑波,该片票房破8亿,口碑票房双收,林更新也晋升为当红小生。袁弘袁弘曾与胡歌、刘诗诗并称“唐人三宝”,但相较于胡歌,袁弘得到的资源少之又少,大多数时候只能在胡歌身边打打酱油。2010年,袁弘与唐人约满,并不再续约。解约后袁弘虽未大火,但也提高了不少知名度。相继出演了《华胥引》《秘密航线》《杠上开花》《天使的城》《平凡的世界》《解忧公主》、《咱们相爱吧》等多部电视剧,还加盟了《真正男子汉》。并还和二姐张歆艺擦出了爱的火花,也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孙莉黄磊的妻子孙莉1999年客串电视剧《达摩祖师》正式进入娱乐圈,2004年在胡歌、刘亦菲、安以轩等主演的神话剧《仙剑奇侠传》中饰演女娲后人青儿;2006年在《聊斋奇女子之宦娘》中饰演女一号宦娘;并在日和黄磊结婚,2006年两人育有一女黄忆慈,小名多多。2009年参演琼瑶剧《新再见艳阳天》,饰演女一号谢秀巧。此后,孙莉与唐人并未续约,而是淡出娱乐圈,回归了家庭生活。徐克用什么招让年轻人爱看“红色经典”
第37版:文娱关注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徐克用什么招让年轻人爱看“红色经典”
&&&&佟丽娅:徐克把我塑造成女汉子&&&&在接到片约之前,佟丽娅就看过小说《林海雪原》。当时看到书中描写“小白鸽”的人物形象,她还专门用电脑截屏下来。“小小的脸,扎两个辫子,话很多,爱唱歌,最主要的是有两个小酒窝。我觉得这不就是我吗?”&&&&但真正定妆的时候,徐克导演并不是特别满意,反反复复试了好几次,长发短发都试过,光辫子就试了好几种,最后才确定了片中这个扎着两个麻花辫、脸蛋始终红扑扑的东北大妞造型。“我觉得特别有味道,真的是还原了那个年代。导演一开始总嫌我的脸不够红,还要再加红。”&&&&佟丽娅的爸爸妈妈听说女儿要演“小白鸽”也特别高兴,“他们那个年代就是样板戏,我妈说到激动的时候也会唱起来,还教我们。”&&&&和小说里的“小白鸽”不同,徐克导演希望佟丽娅不要太柔美,而是硬朗一些,甚至也要冲锋陷阵去打土匪。“他希望我要有女汉子的感觉,因为他觉得一个女生生活在这样一群爷们里,肯定不会是特别娇气的。她要坚强,不要让别人觉得自己是最差的,特别是面对自己欣赏的那个人。”&&&&拍摄期间,瘦弱的佟丽娅深感自己体力吃不消。“这个戏有太多在雪地里打滚、爬树、爬山的戏份,我们经常要先翻过一座大雪山再去拍,其实翻过去以后,人就已经累瘫了。还得穿着三四层棉袄,跑来跑去,钻来钻去,还要和其他男生一样快,有时候真的做不到。”在雪乡拍戏期间,因为大雪压断了电线,剧组一度陷入停水、停电、没信号的失联状态。但佟丽娅说,这些年轻演员们并不觉得艰苦,反而乐在其中。“拍完戏了,我们几个演员就会一起出去玩,一起拍照。有些男生比较狠,为了拍出效果,就脱掉上半身,露出肌肉来拍。有时他们也会玩恶作剧,挖一些小雪坑让别人掉进去。”&&&&电影里,“小白鸽”和林更新饰演的少剑波以及陈晓饰演的高波都有感情戏,但都是淡淡地一笔带过。佟丽娅认为这种含蓄的处理方式比较忠于原著,“那个时代的人表达感情时不会像我们这么直接,有时候是反着来,有时候是默默的,甚至是我喜欢你我就要在你面前干掉几个鬼子,完成一个特别好的任务,这样才能让你注意到我,不像现在只是撒个娇,很不一样。”&&&&那个年代对信仰的坚守也让佟丽娅特别向往,“信仰能给人很大的力量,去完成很多了不起的事情,现代人反而缺乏信仰,我觉得这也正是这部电影在这个阶段出现的价值,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些思考。”&&&&陈晓:向“小栓子”学习去除杂念&&&&陈晓在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饰演的警卫员高波和此前他所塑造的角色可谓大相径庭,所以很多观众看完电影都没认出来那是陈晓,“和古装形象差的好远,造型一变整个人的气质也跟着变了。”&&&&对于这次形象上的转变,陈晓自己也很满意:“可能大家之前看到的我都是固定的形象,所以这次特别感谢徐克导演给我加一副眼镜。本身我一开始没找到感觉,进剧组比较紧张,但是定妆的时候戴上眼镜、脸上抹了高原红以后,我就感觉到自己要演什么。这个对演员很重要,造型帮到我很多。”&&&&和很多80后一样,陈晓对《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也仅仅是有所耳闻,并不太了解细节。所以当这部戏找到他时,他自己也觉得很惊讶,“我以前一直以为没有人找我演战争戏,这一次徐克导演来找我,是一次很难得的经历。”他的父母也担心陈晓能不能演好,“我妈说我不像当兵,像从山村里跑来的土娃。”但陈晓想,反正也不是什么大英雄,就是个小警卫员,所以决定试一把。&&&&“他是一个年轻的警卫员,一个满腔热血的小青年,处在从男孩向男人转变的阶段。有些情窦初开,但是更多的是军人的责任在身上。”陈晓这样评价他饰演的高波。“在演这个角色时,我一直在做减法,减掉自己的小毛病和不该有的表情。因为我觉得这个角色没有现在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的欲望和邪念,反而简单是更能打动人的。所以这次需要收着演,而不是放着演。”&&&&陈晓特别喜欢徐克给高波设计的一副圆圆的黑框眼镜,让他演起来更有层次。“我平时生活中比较爱笑,有些时候一副眼镜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副面具一样,包括愤怒的表情也好,吃惊的感觉也好,或者紧张的情绪也好,我尽量都把它藏在镜框后面的眼睛里边。”&&&&在现场,徐克经常会给年轻演员们开小灶,教他们怎么分析人物,怎么贴近角色。“导演特别注意细节,会告诉我们要从细微的动作中去理解角色。虽然最后出来的影像效果可能只是一个点,但是会对这个角色真不真实起到关键作用。”&&&&但是,更让他深感受教的反而是和片中的孩子“小栓子”对戏。“小孩子很单纯。导演告诉他一种什么样的情景,他应该怎样,他就会很直接地去做。我觉得这是我很需要向他学习的,尽量让自己减少多余的杂念,比如可不可以让这个人物更加讨喜欢一点,导演会不会把你剪掉呀。所以跟小栓子一起拍戏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地把他当作我的老师看。”&&&&早在四年前,陈晓就参演过徐克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但当时戏份很少,而这一次和徐克的合作让他觉得受益匪浅:“这次和我以往的角色完全不一样,我感觉他不像陈晓,是往前迈了一大步。”&&&&本报记者&李俐&J203&&&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总策划350期
搜狐文化频道出品
一个艺术形象跨越58年,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那就是“杨子荣”。
百变威虎山 千面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前世今生
导读随着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正式公映并轻松拿下平安夜票房冠军,沉寂了几十年的这部红色经典又再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再到《智取威虎山3D》,一个艺术形象跨越58年,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那就是“杨子荣”。
  那围绕这部经典产生过多少的故事?“杨子荣”这个角色在各种艺术载体上又有怎样的演变发展?徐克为什么会对红色题材感兴趣?且听搜狐文化为您一一解读。
“杨子荣”诞生:1956年小说问世一波三折
本是一份无人过问的积压稿
要讲《智取威虎山》,必然从原著《林海雪原》讲起。很多人都知道,这部长篇小说是作家曲波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
曲波,1923年出生在山东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参加八路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他从胶东抗大毕业,次年随部队开赴东北。1946年冬天,他带领小部队参加北满林海雪原剿匪斗争,历任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1950 年他转业到铁道部,任机车车辆制造厂党委书记。1954年,在齐齐哈尔车辆厂任职的曲波,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这部长篇小说。他的做法得到了妻子刘波的大力支持,担当起了曲波的专职抄写员,也成了这部小说的第一个读者。每誊写完一章,刘波就随手揪一段正给孩子织毛衣的毛线把文稿装订起来。
小说写成后,曲波和妻子对出版的事情尚一窍不通。看到街对面有一个出版社,他们就买了块布,裁成两个包袱皮,把书稿包上就给“对门”送去了。进去一问才知道,这是个译文出版社,不出他这样的书。经这里的编辑指点,他们才找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交上了稿子,曲波对那里的编辑嘱咐了又嘱咐:“行与不行,都请把电话打到家里,不要打到单位。不行,我就把稿子取回去。”小说完成时并没有正式的名字,曲波暂时用的名字是《林海雪原荡匪记》。这样的题目,很容易被编辑误解为回忆录而置之不理。
曲波委托龙世辉亲自修改
提到《林海雪原》的成功,还有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功臣:编辑龙世辉。他1952年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部小说组副组长,《当代》编辑部副主任,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
龙世辉在向楼适夷的汇报中,既为发现一部优秀的长篇新稿而兴奋,同时也谈到这部稿子在艺术和文字上还需进一步提炼。在楼适夷的肯定和鼓励下,《林海雪原》的编辑发稿任务就落在了龙世辉的肩上。作为一个资深编辑,龙世辉一眼就看出作品的先天不足:小说在语言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文学性不强,严格地讲只是一堆素材。可他又敏锐地发现这个题材很棒,作者的生活底子厚实,有改写的基础。他热情地邀请作者曲波来出版社,和他一道商量如何修改书稿。
曲波如约而至,龙世辉苦口婆心地向他讲如何结构文章,如何剪裁取舍,曲波很虚心。龙世辉觉得一部长篇小说全都是男子汉打仗不容易吸引读者,便别出心裁进行了新的艺术构思。他把自己的构思告诉了曲波。曲波修改过一次后自谦地表示,还需出版社进一步加工。他委托编辑部对稿件全权处理。出于对文学工作的热忱和工作责任心,龙世辉毅然接受了作者的委托。经过3个多月废寝忘食的修改,《林海雪原》终于定稿。龙世辉向《人民文学》的副主编秦兆阳推荐相关片段登载,率先引发读者的关注与兴趣。1957年9月《林海雪原》正式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作者曲波一举成名。
据粗略统计,仅至1964年1月,该书的印量便超过了156万册。广大读者为书中所展示的惊险曲折的传奇性英雄故事所倾倒。这部小说也很快被改编为话剧、电影、连环画,并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尤其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之后获得了巨大成功,其英雄人物杨子荣的形象至今为人们所传颂。
登台入室:1958年人艺话剧开改编先河
《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很多人耳熟能详,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普及。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出男女老少都能背出几句唱词的“样板戏”,原本脱胎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58年上演的话剧《智取威虎山》。从日首演到日最后一场演出,四幕九场话剧《智取威虎山》共演出了190场。而且,演出时曾引发诸多争议。
1957年9月,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面世。半年后,北京人艺赵起扬、夏淳等人将其改编成话剧。其演出阵容为:童弟(饰少剑波)、童超(饰杨子荣)、李翔(饰刘勋苍)、郭维彬(饰高波)、胡宗温(饰白茹)、英若诚(饰定河道人)、郑榕(饰座山雕)、于是之(饰栾平)。日,北京人艺的四幕九场话剧《智取威虎山》公演,引起轰动。
《智取威虎山》的剧名原本是北京人艺的创造。在小说《林海雪原》的回目中,并没有使用“智取威虎山”这个题目,原著只是在第二十一章《小分队驾临百鸡宴》中的白茹猜灯虎谜时,道出:“小分队智取威虎山”。话剧《智取威虎山》的另一个创造是导演焦菊隐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方法。例如杨子荣上山一场戏:座山雕:“天王盖地虎”,杨子荣:“宝塔镇河妖”。“脸怎么红了?”杨子荣一转身,紧接着说:“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杨子荣从容地一甩袖子,从上往下一抹脸,再一转身:“防冷涂的蜡”。众匪问:“么哈,么哈”,杨子荣一翻大衣,然后往下一抖袖:“近晌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特别是最后一场戏“舌战小炉匠”,大量运用了戏曲动作。饰演杨子荣的演员童超回忆:“当小匪喊:‘九爷?三爷有请”,我就像京剧叫板似地拉长声喊:“来了!”上场后,用眼扫视、判断,脚步似停未停。到座山雕跟前,背对观众说:’三爷!有什么吩咐?‘座山雕说:’老九!看看你的老朋友吧!‘我稍微一个停顿,用眼扫视,看见栾平,心中一锣,一惊,跟着一拍手,又一‘锵!’就像京剧中的‘四击头’……抢步上前,大声高喊:‘栾大哥!少见,请坐,我胡彪先来一步’。”
焦菊隐在话剧《智取威虎山》中的民族化探索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但也遭到某些领导的指责,认为“不是政治挂帅而是专家挂帅”;“不大注意政治,不大注意内容,过多的追求形式”。把八大金刚搞得都像“纸扎的稻草人,这样的人我们解放军还打不了?”话剧《智取威虎山》争议最多的地方是增加了一个定河道人上山的情节。原著中,定河道人并没有上山,而是在第二十六章《捉妖道》中落到少剑波之手。小说作者曲波对话剧添加的这个情节也提出了异议。他说:“老道阴险,不动声色。知道我们的宗教政策,在要紧的地方攻你一下。老道是应落到少剑波之手,老道如果到威虎山给杨子荣带那么大的压力,是军事上所不容许的”。
话剧《智取威虎山》的演出,引起了上海京剧院的关注,很快排出同名京剧于1958年8月公演。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剧情结构几乎照搬话剧。半个世纪过去了。话剧《智取威虎山》作为北京人艺改编文学名著最为成功的保留剧目之一,至今尚未复排。
改编样板戏:年“文革”催生时代符号
话剧《智取威虎山》的演出在上海的演出激发了上海京剧院的灵感,这才有了以后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小说在1957年出版后,很快就出现了3个京剧改编本:北京京剧院的京剧《智取顽匪座山雕》、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和范钧宏的京剧《林海雪原》。其中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就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最初版本,日最早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公演。
“在很多人看来,京剧《智取威虎山》是‘文革’的产物,其实不是,事实上它是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是‘文革’之前就有的创作。”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解释说。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的中国,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创演戏曲现代戏的热潮,上海京剧院选择了把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搬上舞台。1958年秋正式公演。随后的两三年间,该剧只是低调又陆陆续续地演了几场。
1963年,中宣部、文化部决定在北京举办“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当时的上海京剧院在院长周信芳提议下,决定选送《林海雪原》作为参演剧目参加大会并进行修改。据资料介绍,修改后的版本“基本保留第一稿的结构”,“只是压缩了部分反面人物的戏,加强了杨子荣、少剑波的戏”。1964年,改名为《智取威虎山》的这部现代戏在北京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正式演出。江青觉得这部作品基础好,因此给予了亲自指导和“关怀”,毛泽东也在北京观看了这部剧目。该剧由此被不断打磨,经历了将近3年的集中修改加工。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社论,《智取威虎山》位列八部“革命样板戏”之首。1968年,《智取威虎山》被确定成为八个“样板戏”电影计划中的第一部。
从最初的《林海雪原》到最后拍成电影定型的《智取威虎山》,这部戏并没有太多故事结构上的变化。最大修改主要还是在于严格遵循“三突出”的艺术原则,把主要英雄人物杨子荣的形象塑造地极其光辉,舞台表现上不仅让其他英雄人物作陪衬,更是用反面人物作陪衬。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子荣打进匪窟接受审查的场景。最早的舞台场景是匪首座山雕的座位占据舞台的中央,杨子荣“弯躬屈膝,侧立一旁”,而座山雕则“居高临下,气势逼人”。最后的修改则把座山雕的座位从舞台中心移到侧边。杨子荣手握“联络图”,站立舞台中央,表现他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豪情,而座山雕和“八大金刚”则围着他团团打转。与此同时,演员的选择也几经斟酌,剧中的主要演员“杨子荣”走马灯似的一换再换,最终被选中的是当时已被打成“反革命”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弟弟,“童家班”之一的童祥苓。
无论是布景、灯光、道具等,《智取威虎山》都突破了传统京剧的局限,吸收话剧的写实手法,甚至称得上是当年的“先锋戏剧”。比如在杨子荣打虎上山一场中,除了注意布景、灯光的艺术效果外,还逼真地模仿虎啸、马嘶、风声等。在剧中人物服装的色调选择上,正面人物采用暖色调,而反面人物则用冷色调。或许正因为这种舞台的高度综合和现代化的追求,《智取威虎山》的艺术在今天看来依旧并不太过时,甚至在综合艺术的默契度和精致度上,至今仍难超越。
虽然是特殊年代的历史产物,但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至今却依然广受欢迎。作为上海京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这出戏在被外省市演出商或者大型活动的邀约中,始终受到欢迎,每年平均都有二三十场的演出。单跃进说,虽然全国别的剧团也演这出戏,但很多时候,别人都会点名要求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
初登大银幕:1960年电影首版引争议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林海雪原》,由刘沛然导演,编剧刘沛然、马吉星,主演王润身、张勇手等。
导演刘沛然1938年入冀中抗战学院,1939年参加八路军三五九旅奋斗剧社。1945年到延安,参加延安联政电影摄影团训练班,结业后在东北一师政治部宣传科从事摄影工作。抗战胜利后,刘沛然任东北一师奋斗文工团副协理员。1948年在十纵政治部任新华分社记者,后随军南下至湖南。
1951年,刘沛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文工团任演员、导演、团长等职。同年在故事片《南征北战》中饰演张连长。在成荫、汤晓丹两位导演的启导下,有一定表演基础的他,较成功地塑造了真实、淳朴的张连长,影片上映后受到观众的好评。
1952年8月,刘沛然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60年后任艺术办公室副主任、副厂长等。与郝光合作导演的纪录片《救死扶伤的英雄们》于1957年获文化部年优秀影片二等奖。后转任故事片导演,与王苹合作导演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他独立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58年的《黑山阻击战》,由于曾参加这次战役,所以影片拍得真实、生动。同年又尝试喜剧片,《金铃传》是一部农村喜剧片,他着力从剧情、人物内心发掘喜剧因素,体现了淳朴求真的创作思想。
刘沛然回忆起与曲波的合作说:“我们那个部队参加过剿匪,我没有参加过剿匪,但是部队参加过剿匪,我知道一些情况,剿匪很辛苦的,我看了小说就找到曲波,曲波也是剿匪的,他是合江独立团的参谋长,我跟他说这个小说,我有这个生活。”曲波很信任刘沛然,同意让他改编成电影。
《林海雪原》中,刘沛然采用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发挥了电影艺术时空灵活的特长,在人物塑造上改变对英雄人物“高、大、全”的表现模式,把杨子荣塑造成有血有肉、有情绪变化、有人情味的人物。《林海雪原》的成功,标志着他的电影艺术创作达到了很高的境界。1963年后刘沛然去越南,协助拍摄舞剧艺术片《宜静烈火》。
刘沛然当时写出了上下两集剧本,其中下集内容主要围绕“智取威虎山”展开,情节曲折生动,所以电影厂安排先拍下集。电影公映后反响很大,但也有批评。1961年,有观众撰文批评该片及同名小说,认为“《林海雪原》之所以不够成功,关键之处在于没有表现出时代特点,没有表现出党的领导作用”。
日,该片“杨子荣”扮演者老演员王润身在长春病逝。而导演刘沛然则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旧曲新翻:2014年3D版电影票房傲视群雄
12月23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上映。电影海报上张涵予版的杨子荣横枪立马,傲视猛虎。
徐克为什么要拍杨子荣?“说起源头来,还是四十年前我在纽约的时候,当时我在华人区做义工,放过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看了之后我就想,如果有一天入行做跟电影有关的事情,我就要把这个故事变成电影”,徐克这样解释道。
1974年,徐克在美国读书,在纽约的一个中国电影展看到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大概是和在纽约有点关系,样板戏的放映让徐克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在70年代,徐克就隐隐觉得自己和《智取威虎山》也许会有某种联系。多年前,徐克要拍《智取威虎山》的想法就已经获得了业内许多大佬的支持,2009年,博纳影业的总裁于冬辗转周折为徐克拿下了《智取威虎山》原版小说《林海雪原》的改编权,于冬甚至已经拿出前期筹备的几百万,恨不得立刻就可以建组开干,徐克一句淡淡的“我还没准备好”,默默找人叫于冬把掏出的钱又放回了口袋。
徐克口中的“没准备好”,也许并不在于3D技术或者动作场面的构想难易度,而是他所说:“希望把新一代的人带回我第一次看到《智取威虎山》的感觉”。徐克在找一种情怀,也在对新一代人进行探索。于是找来了黄建新,黄建新导演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不光熟悉中国主旋律也熟悉内地审查制度,他作为《智取威虎山》的监制,似乎成为了一个保驾护航的角色。
运用电影语言和3D技术力争讲好一个故事,这是徐克拍好这部电影的基本态度。《智取威虎山》反映的就是少剑波率领杨子荣等一帮人组成的小分队东北剿匪的故事。看完影片后你感觉到无论是对于影片结构还是情节把握,镜头语言都很通畅无逻辑问题。无论是首次展现杨子荣与真虎搏斗的震撼场景,还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等与匪徒用“黑话”对话,以及呈现给观众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及夹带着的喜剧场面,总会使人想起京剧电影中许多经典元素。
京剧电影中,少剑波拿到杨子荣送来的最后一份情报时,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老杨,英雄啊!”。在徐克的心目中,杨子荣等解放军就是那个时代的军中之“侠”,这是徐克对英雄的理解。在《智取威虎山》里,子弹如武侠的拳脚一般,冲破了动作片传统的束缚。其实,这也是发挥自己的艺术长处。烙上了鲜明的徐克印记。就像我们看京剧《智取威虎山》一样,与电影《林海雪原》不同的是,用京剧的唱念做打舞来表现这场剿匪故事,这是一个道理。
12月24日,这部凭借过硬口碑而荣登年度现象级电影宝座的电影轻松拿下平安夜票房冠军,并且首日票房超过同档期其他电影的总和,目前电影票房已超过7000万。
文章来源:《林海雪原》问世前后的曲折经历(玉宝)、《智取威虎山》原本是话剧(《北京晚报》杨庆华)、《样板戏至今仍热演,和50年前几乎一样》(澎湃新闻网)、《&:蓄谋已久的相爱相杀》(《南都娱乐周刊》)
浏览文化频道
搜狐文化频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剑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