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成吉思汗小说是O3?就这么肯定吗

在塔里忽台挑唆与威胁下,也速该(巴森饰)原来的部众纷纷离开铁木真母子,只有蒙力克父子对此事表示不满。也速该的那可儿脱朵不仅投奔了塔里忽台,而且杀死了劝阻他的蒙力克的父亲。铁木真一家孤儿寡母一下子跌入了苦难深渊。铁木真(科尔沁毕少格饰)13岁那年,因为几个偶然事件,铁木真与其异母弟别克帖儿发生冲突。铁木真射死了别克帖儿。诃额伦夫人又气又恨,当场责打与教训铁木真。铁木真兄弟吸取了教训,从此兄弟之间亲密无间,共同奋斗。铁木真16岁那年,塔里忽台的亲信脱朵盗走了铁木真家九匹黄骠马,铁木真在追马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知心朋友博儿术。在博儿术的协助下,铁木真以自己神射的威力震撼了对手,夺回了被盗的马匹。从此,“射雕英雄”的名声传遍了草原内外!(CCTV-4电视剧 )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成吉思汗-格格, 成吉思汗MP3下载,歌词下载 - 虾米音乐
Loading...
@微博好友,送歌给Ta!
成吉思汗 格格
有一个东方古老故事让我来告诉你
有一个中国古代皇帝太伟大了不起
他威力不可一世,所向无敌
他曾经胸怀大志,远征东西
他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
成成成吉思汗
有文明有魄力有智慧异常英勇
成成成吉思汗
不知道有多少美丽的少女都想嫁给他呀
都想做他新娘
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成成成吉思汗
有文明有魄力有智慧异常英勇
成成成吉思汗
不知道有多少美丽的少女都想嫁给他呀
都想做他新娘
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有一个东方古老故事让我来告诉你
有一个中国古代皇帝太伟大了不起
他威力不可一世,所向无敌
他曾经胸怀大志,远征东西
他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
成成成吉思汗
有文明有魄力有智慧异常英勇
成成成吉思汗
不知道有多少美丽的少女都想嫁给他呀
都想做他新娘
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成成成吉思汗
有文明有魄力有智慧异常英勇
成成成吉思汗
不知道有多少美丽的少女都想嫁给他呀
都想做他新娘
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丧病大学过来的,这个曲子真的太适合打丧尸了XDDDDDDDDDD
早上好多店面都放这个...
成吉思汗一生征战,当时成吉思汗打下的土地占领了整个中国,现在俄罗斯的三分之二,还有边缘一些地方,这是当时,也是历史上最大的国家!枪炮这种东西,是成吉思汗部下的人发明出来的。
哈哈哈神曲
曲很好,歌词无语
错误,他不是中国皇帝.他是蒙古帝国的皇帝。
写歌词的人一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不知道哪个猪头老师交出来的
(第1页, 共44条)
使用手机扫码收听单曲
打开虾米音乐APP
点击 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
收藏成吉思汗的人们
听成吉思汗的人也听
关注虾米:汉族中的蒙古族后裔
我的图书馆
汉族中的蒙古族后裔
分子人类学的一些不完善数据让一些缺乏严谨科学思维逻辑的人经常得出片面错误的结论。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例就是汉族中有没有蒙古人后裔的问题。有些人根据蒙古人中有不少Y-C3c类型,而汉族中很少该类型,然后就断然得出结论:汉族中几乎没有蒙古人后裔混入。甚至早期很多人更是武断认为,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就是C3c。然而其后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早期这些武断是何等的错误。&越来越多的数据把C3c与蒙古族王罕联系了起来。有多例王罕后裔测出是C3c,大部分C3c都是共享800-1500年共祖。王罕是谁呢?他是成吉思汗的义父。是克烈末代首领,因受金国册封为王,故称王汗。王汗与蒙古首领也速该曾结为安答,也速该死后,其子铁木真与蔑儿乞部发生冲突,向其求援。王汗认铁木真为义子,与札木合合兵击败蔑儿乞部。后亦多次联同铁木真联军对抗鞑靼、札木合和乃蛮。1203年,王汗因铁木真的势力迅速扩大而感到不安,于春季派遣其子桑昆进攻其部落。铁木真初卑辞请和,待王汗等人沉醉酒宴,不设防备时,予以突袭。秋,王汗被彻底击败,逃至乃蛮,死于当地人之手。王罕与铁木真争夺权位失败后,其后裔西迁蒙古高原西部和中亚,很少南下。而蒙古族Y-DNA分布特点是东部O3高频,西部C3高频。&&&根据分子人类学不成熟数据匆忙得出汉族中没有蒙古人后裔的谬误根源,我认为首先是某些人基于屁股立场,“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造成的,其次以主观代替历史、无视历史造成的。在测出某个成吉思汗后裔为O3-M117之后,竟然还有某个大“权威”公然在一个视频中以极其龌蹉的潜台词说:“他(指成吉思汗)为什么是O3呢?因为他的妈妈有个汉人仆人。”这个毫无逻辑地“开玩笑”胡扯竟然被一些只会跪拜“权威”的人歪曲成“成吉思汗是汉人后裔”,煞有其事地到处传播,甚至连不懂分子人类学的新浪何新博客都慌不择路地转载宣传(能满足什么变态心理吗?)。本篇暂时还不想讨论汉族中到底有哪些Y类型大族来源于蒙古人繁殖扩张,先来看汉族中到底有没有蒙古人后裔一些史实。先看直接的蒙古人后裔遗留情况,至于蒙古人通过初夜权+八八谷制度而大量繁殖的人口也不在这里讨论。&一个基本历史事实是:&朱元璋的军队占领元大都后,元顺帝带领蒙古贵族退回到漠北高原。而在中原和南方的蒙古军士和百姓则来不及北退,因为害怕汉人的报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隐姓埋名几百年而遗留了下来。其中大部分都取了汉姓,冒充汉族,最终大部分蒙古族后裔丧失蒙古族的民族特性而真的成了汉人。当然也有少部分蒙古后裔在姓氏、家谱和家族记忆方面仍然保留了蒙古族特点和蒙古人的记忆。蒙古族人遗留情况直到共产党建立政权后,他们一些人的踪迹才逐渐为人所知。参见:《》&1&&《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及后裔》&最近看到有一本叫《散居在祖国内地的蒙古族及后裔》一书即将出版的文章,见:《》。该书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推测应该为蒙古族人所写。光看其目录,就可以知道蒙古族在内地遗留后裔是相当多的。有些人面对事实还要装鸵鸟不承认。其实看这个目录,其收录还是相当不全的!目录概述河南省一、南阳王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家族的后人1、现状2、王姓蒙古族民风民俗3、揭示王姓是蒙古族的碑刻、家谱、史籍资料4、王姓蒙古族来到河南省的历史5、对南阳王姓蒙古族几个问题的讨论二、南阳忽姓蒙古族及后裔——忽必烈第十子忽都鲁贴木儿王的后人三、安阳、濮阳、许昌 董、李、马、关、陈 五个姓氏蒙古族及后裔1、五姓蒙古族及后裔现状2、五姓蒙古族的历史和遗留的史证3、五个姓氏蒙古族民风民俗4、滑县元朝四拖王墓地5、五姓蒙古族始祖豫王四、濮阳郭姓蒙古族及后裔——元朝驸马郭庸的后人五、安阳市林州申姓蒙古族后裔——窝阔台汗的后人1、申姓蒙古族后裔历史2、申姓蒙古族后裔遗留的风俗习惯3、对申姓蒙古族后裔谱系的探讨六、新乡市和安阳市可、冯、张三个姓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宗室可反反的后人1、可、冯、张三个姓氏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2、可、冯、张三姓蒙古族风俗习惯和现状七、洛阳和南阳李姓蒙古族及后裔——木华黎的后人1、李姓蒙古族现状2、李姓蒙古族遗留的风俗习惯3、李姓蒙古族历史和史料八、许昌市黄姓蒙古族及后裔——元成宗铁木耳的后人1、黄姓蒙古族历史和史料2、对许昌黄姓蒙古族历史的说明九、驻马店市梁姓蒙古族——忽必烈之孙也先帖木儿的后人十、郑州市校姓蒙古族后裔——术赤之孙撒里答的后人1、校姓蒙古族后裔现状2、校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史料3、校姓蒙古族后裔遗留的风俗习惯十一、平顶山市马、宣两姓蒙古族——元朝重臣马秃塔儿和宣贴木儿的后人1、马姓、宣姓蒙古族现状和遗留的风俗习惯2、马、宣两姓蒙古族的历史和史料十二、开封市蒙古族——清朝八旗驻防军的后人河南、山东苏姓一、苏姓蒙古族后裔——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家族的后人1、苏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来源2、苏姓蒙古族后裔现状3、苏姓蒙古族后裔遗留的风俗习惯山东省一、烟台市都姓蒙古族后裔——元军五部探马赤军帅必里海的后人1、都姓蒙古族后裔现状2、都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和来源二、淄博市刘姓蒙古族——斡罗那歹氏的后人1、刘姓蒙古族的现状2、刘姓蒙古族历史和史料河北省一、邢台市脱姓蒙古族后裔——元朝右丞相脱脱的后人1、脱姓蒙古族后裔现状2、脱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3、对脱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4、现代资料对脱脱家族的记载和分析山西省一、阳泉市孙姓蒙古族——元代显贵塔海的后人1、孙姓蒙古族现状2、孙姓蒙古族历史和史料3、孙姓蒙古族遗留的风俗习惯陕西省一、宝鸡市屈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来源——太宗窝阔台的后人1、屈姓蒙古族后裔现状和风俗习惯2、屈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遗迹和史料二、渭南市拜姓蒙古族后裔——木华黎的另一支后人1、拜姓蒙古族后裔现状和风俗习惯2、拜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甘肃省一、白银市马姓蒙古族后裔——元裔铁礼棉、铁礼秀后人1、马姓蒙古族后裔历史和史料2、对马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二、白银市赵姓蒙古族后裔——成吉思汗三弟哈赤温后人江苏省一、无锡市李姓蒙古族后裔——成吉思汗女婿嘉那的后人1、李姓蒙古族后裔的现状2、李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二、镇江蒙古族——清代蒙古八旗军的后人福建省一、泉州市出姓蒙古族——木华黎在福建的后人1、出姓蒙古族现状和风俗习惯2、出姓蒙古族历史二、泉州石狮市干姓蒙古族——明朝蒙古族将军干八秃帖木儿的后人1、干姓蒙古族现状2、干姓蒙古族历史3、干姓蒙古族历史中待考的问题广东省一、河源市沙姓蒙古族——元朝达鲁花赤阿里沙的后裔1、沙姓蒙古族后裔现状2、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二、阳江市沙姓蒙古族后裔——元朝达鲁花赤沙不丁在广东的后人1、沙姓蒙古族后裔现状2、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3、对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湖北省一、恩施州鹤峰县部姓蒙古族——忽必烈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家族另一支后人1、部姓蒙古族现状2、部姓蒙古族历史二、黄冈市红安县王姓蒙古族——元末显贵也先不花的后人1、王姓蒙古族现状2、王姓蒙古族历史3、王姓蒙古族民俗三、荆州洪湖市陆姓蒙古族后裔——阿里不哥的后人1、陆姓蒙古族后裔的现状2、陆姓蒙古族后裔的历史3、陆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存疑湖南、湖北沙姓一、 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元朝达鲁花赤,沙不丁在湖北、湖南的后人1、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现状2、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3、对湖南湖北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余姓一、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余姓蒙古族及后裔——黄金家族南平王铁木健的后人1、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和史料2、对余姓蒙古族后裔历史的探讨3、余姓蒙古族后裔现状和遗留的风俗习惯重庆市一、彭水县谭、张两姓蒙古族——传说是元顺帝弟兄的后人1、彭水蒙古族的现状2、谭、张二姓蒙古族历史3、谭、张二姓蒙古族历史的讨论4、谭、张二姓蒙古族遗留的风俗习惯云南省 (含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余姓)一、通海县旃、官、华姓蒙古族——滇南宣慰使司都元帅阿喇帖木耳的后人二、文山州“火”、“伙”姓蒙古族——元枢密院虎都帖木儿的后人三、红河州开远市伍姓蒙古族——元宣德王不答失里的后人1、伍姓蒙古族现状2、伍姓蒙古族历史3、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四、红河州蒙自市汤姓、董姓蒙古族——元朝汤撒喇忽、花严奴、察杜董的后人五、昆明市石林县杨姓蒙古族——元朝武德将军普鲁海牙的后人六、昆明市辖安宁市马姓蒙古族后裔——元朝池卜花的后人七、云南朵姓蒙古族后裔——元朝云南行省廉访使朵儿赤的后人八、分布在云南的其他姓氏蒙古族后裔本书所涉及到的历史和民族知识一、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识别二、成吉思汗和他所建立的蒙古帝国1、蒙元帝国的辉煌2、世界伟人和名人对成吉思汗的评价3、成吉思汗经典箴言4、成吉思汗法典(大扎撒)5、蒙古帝国、元朝、北元汗位排序(1206年-1634年)6、与本书相关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世系简介7、蒙元帝国都城简介8、中国境内成吉思汗祭祀圣地简介三、元朝的基本统治制度1、元朝行省设置2、元朝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3、元朝的军事制度简介记内地蒙古族热心于民族事业的人一、河南省南阳王姓二、全国热心民族事业的人士介绍参考资料后记&&2 “内地的一些蒙古族后裔”&这是来源于一篇博文:&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拜家村拜姓蒙古族。《拜氏家谱》记载,拜氏是元木华黎的后人。英宗时,木华黎裔孙拜住任丞相,后代始姓拜,至明,拜住之子(拜)笃麟帖木儿降明,奉命由涿州经山西迁居大荔沙苑。”宝鸡市凤翔县紫荆村屈姓蒙古族。元太宗窝阔台汗后裔,元凤翔县达鲁花赤屈术子孙。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白水村孙姓蒙古族。元将塔海后裔。塔海,《元史》有传,字元祥,至元间,从钦察大将土土哈,充哈刺赤(钦察人因擅酿黑马奶酒,蒙古语谓黑为哈刺,因称其族属为哈剌赤,引申为侍卫之意)。累官资善大夫。卒后葬肖家汇兴首村。后世子孙改姓孙。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镇刘家营村刘姓蒙古族。该支始祖刘五公,蒙古族斡罗那歹氏族人,为蒙古军士,驻守山东。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为镇抚。其后裔世居淄博。菏泽市鄄城县苏老家村苏姓蒙古族。自称始祖名苏克明,蒙古名和尚,元朝镇守扬州义王,即元威顺王宽彻普化之季子,属蒙古孛尔只斤氏。这支蒙古族在邻近的河南濮阳、山东临沂都有分布。烟台市牟平区北头村都姓蒙古族。始祖为元初牟平等处都达鲁花赤必里海。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东董村、西董村脱姓蒙古族。自称元末丞相脱脱第三子后裔。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王姓蒙古族。分布在镇平、内乡、淅川、南召几县境内,一支祖先名铁木花儿,自称为元顺帝第四子,元末逃至镇平定居晁陂,因封王爵,以王为姓;另一支王姓的先祖相传为司(四)陀王,亦有称镇殿王的。现存始祖墓碑的正面写道:“镇殿始祖考王公讳成、妣孙氏恭人之墓”,碑的序文中有“吾家始祖王公讳成者,本元宦也”等辞句。安阳市内黄县马次范村董、李、马、关、陈五姓蒙古族。自称元末豫王阿剌忒纳失里后裔,元亡之后,豫王五子逃至内黄,各随妻姓,并分居5处。除四子按照蒙古祖训四子守陵在马次范村守祖坟外,其余四个儿子移居至濮阳市清丰县关焦夫村,而陈姓后人则因任鄢陵县令则定居鄢陵县陈化店一带。平顶山市荆山村马姓蒙古族。其先祖马秃塔尔,出土墓碑记刻:“大元故宣武将军,右诩蒙古侍卫亲军千户,赠昭勇大将军,佥书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范阳郡侯,马秃塔尔。至正己丑年仲冬季旬七日。”安阳市滑县张营村可姓蒙古族,新乡市获嘉县可姓、张姓蒙古族。自称元朝皇胄。先祖明初作为卫所军人,定居当地,后裔散布滑县、获嘉县一带。南阳市社旗县李店乡李姓蒙古族。元木华黎的后代,最初落居在洛阳西陡沟一带,后世中一支迁到唐河、社旗境内,作家李准即此支后裔。安阳市林州市申家岗村申姓蒙古族。自称元朝宗王后裔。洛阳市汝阳县陶台堡梁姓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也先帖木儿后裔,入明后,以汝阳古属大梁,故取“梁”字为姓。近代国学大师梁漱溟就是这支后代。湖北省:仙桃市沔城陆氏蒙古族。自称阿里不哥后代。清末两江总督陆建瀛是其后裔。恩施州鹤峰县三家台村部姓蒙古族。家谱记述为元世祖之子镇南王脱欢后裔。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俞(余)姓蒙古族,分布在姜坡、高枧、川兴、河西及城区一带。元朝蒙古钦察部玉里伯牙吾氏(来自今高加索地区,蒙古西征时迁入中原,名人有元代权相燕铁木儿)家族后裔。余姓蒙古族在南方地区,定居于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广西、云南等地,分布广泛,总数多达十几万人,通行“铁改余”的传说。眉山市青神县余姓蒙古族,曾出现过明弘治年间兵部尚书余子俊。凉山州盐源县纳西族、彝族蒙古后裔。元诸王月鲁帖木儿及其扈从后裔,以后融入两族中。&重庆市:彭水县鹿鸣乡的向家村和太原乡的香树坝村张姓、谭姓蒙古族。自称元朝皇族,族谱诗云:本是元朝帝王家,红巾追散入川涯。绿杨岸上各分手,凤柳桥头折柳桠。咬破指头书血字,挥开眼泪滴黄沙。后人记得诗八句,五百年前是一家。&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元宣慰司阿喇帖木耳蒙古右旃及其所部士兵屯驻当地的后裔。曲靖市宣威市余姓蒙古族。元朝蒙古钦察部玉里伯牙吾氏燕铁木儿后裔。红河州建水县虎姓、伙姓蒙古族。始祖虎都帖木儿,本籍青海一带,元亡降明,后跟随傅有德、沐英入滇作战。因战功被任命为临安卫(建水)千户,后定居当地,子孙遍布红河州、文山州。昆明市富民县完家村完姓蒙古族。元云南临安宣慰司都元帅府(今建水县)都元帅完者都后裔。保山市腾冲县和顺乡李姓蒙古族。元将里黑斯波后裔。著名哲学家艾思奇是其后代。思茅市镇沅县铁家坡村铁姓蒙古族。自称元朝宗室后裔。贵州省:毕节地区大方县、毕节市、黔西县、金沙县、纳雍县,铜仁地区石阡县河西村余姓蒙古族,元朝蒙古钦察部玉里伯牙吾氏燕铁木儿后裔。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青阳镇树家村李姓蒙古族。元朝万户沾柯驻镇镇江,后调任江阴,子孙世代定居江阴。南通市如皋市冒姓蒙古族。《冒氏族谱·东林公家传》记载:“公讳致中,字东林。先世为淮南王(按:应为镇南王)脱欢之后。至正朝,尝荐举儒术,为两淮盐运司丞,分巡丰利诸场,多所兴革,商民两德之。元亡,遁迹如皋,氏曰冒,为变姓之始。”也有冒氏子孙自考为元末名相脱脱后代,也有人说冒姓自古是汉族,和蒙古族没有关系。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冒辟疆为其后裔。泰州市泰兴区商井村余姓蒙古族。元朝大将阿术(蒙古兀良哈部人,速不台之孙,兀良合台之子。追封河南王)后裔。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小坝村出姓蒙古族。元木华黎后裔,元末木华黎后人纳哈出在辽东降明,被封海西侯,纳哈出死后,长子察罕袭爵,后因坐蓝玉党死,次子佛家奴当时占籍福州中卫,屯田御倭,恐株连夷族,遂弃职归田,去“纳哈”,以“出”为姓,隐居民间。福州萨氏蒙古族。雁门萨氏,自元代诗人萨都剌起,名人不断,近代名人有曾任民国总理的萨镇冰。有人考证其为色目人后裔,但现代多自称汉族或蒙古族。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亨村云姓蒙古族。元湖广安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云从龙后裔。佛山市南海区甘蕉上街村蒲姓蒙古族。蒙古官吏后裔。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沙姓蒙古族。元朝循州(治所在今龙川佗城)达鲁花赤阿里沙后裔,阿里沙元亡后滞留循州,卜居善庆厢。从二世始改称沙氏。&内地族源可以上溯到元代的蒙古族,大约有二十余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蒙古族人口共五百八十万)。附:六小龄童、蒲松龄也都是元朝蒙古人后裔。&&3&揭姓蒙古族后裔&这是一例先经过莫大学邀请测试为O3-M117之后,而自曝出的一例蒙古族后裔。其老家在福建,其祖先可能曾经在浙江做过大官。分子人类学数据显示,在浙江,有一大群与揭姓O3-M117共祖年龄很近的M117“兄弟”。&参考:&&&&&我姓揭,老家在福建浦城县水南乡,我家老祖宗是元代的笃列图。图笃列老人家的祖墓安葬在距离我爷爷祖屋家60多公里的江西广丰县。笃列图(),揑古氏,居永丰。字敬夫。燕山(今属河北)人。笃列图父辈原来居住在燕山,后来父忠武侯守信州,移居永丰(今属广丰县)。他写诗说我们的老家那里是“森耸乔林密映遮,楼台缥缈倚晴霞。千仓禾忝膏腴起,万卷诗书孝友家。”“郭外家居傍翠微,柳边斜插酒帘飞。石田秋后稻梁熟,乡国霜前桔柚肥。绿草青山看不厌,黄花翠竹自相依。”&&&多么美的地方,多么美好的诗句。&&&&关于我们的祖先,史书上是这么描述的:笃列图,揑古氏,居永丰。字敬夫。燕山(今属河北)人。生于元皇庆元年(1312),卒于元至正八年(1348)。元至顺元年(133O)右榜状元。笃列图父辈原来居住在燕山,后来迁徙到永丰,其父叫脱帖穆耳。笃列图考取蒙古、色目人榜状元后,历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御史中丞等职,按治理规章惩治不法之事,无丝毫懈怠,按规范礼制检点作为,下令去除不合制度的作为。没有不被笃列图一身正气所震慑的。人们见他谨慎清正且不张皇,敬服他的威严。说道:“小心,别犯事落在揑克家状元手里!”不久,诏拜为南台御史,回京上任。笃列图为官尽职尽责,正义凛然。笃列图工书法。明朝人陶宗仪著《书史会要》中称笃列图善书大字。&&&&元朝后笃列图的子孙们使用他老人家在世时候的汉姓:揭。再仔细查阅县志,称当年蒙古达鲁花赤的家族为了避免受到歧视,全部改为汉族。听说广丰县的揭氏们这些年都又改回了蒙古族。&&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到,我们先祖们在年前后的那段时间和揭徯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史学家、诗人,翰林院侍讲大学士二品)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是很好的朋友。有资料描述在1360年前后揭徯斯的儿子揭汯()当时和先祖月鲁不花一起在绍兴、宁波一带工作。当月鲁不花先祖乘船北上全家遇难之后揭汯给予我们先祖们很大的帮助,从绍兴迁徙回到广丰。从这些资料分析,家族改汉姓揭和揭徯斯父子家族有很直接的关系。&关于族谱&&&&家族中目前健在的二十九代孙揭万年、揭英年皆未见过族谱。不知是元末时家族从浙江绍兴迁徙广丰途中遗失还是故意毁弃(元末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时人对蒙古人非常仇恨,当时许多蒙古人回到蒙古草原,一部分无法回去或不愿回去的便都隐姓埋名融入汉族人中)&&另外一种可能是:族谱是日本侵华时期连同我们的祖屋一同被烧毁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们家族根本就没有族谱;但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说法,否则无法解释家族很多传说的出处了。&&&&关于家族人数和散布地区&&&家族人数,和其他家族相比,我们家族相对来说是个小家族,即使放在人数不多的整个中华揭氏里,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从最初算起,我们家族应该也是个庞大的家族,在世界各地都应该有族人,因为当时的蒙古帝国的统治区域横跨欧亚大陆,而我们的祖先也分散在其中,必有繁衍生息下来的,根据蒙古秘史,可能俄罗斯就有我们的族人。只是我们无法相认相聚来纪念我们共同的祖先。国内目前确切知道的是江西、福建、上海、浙江、重庆,武汉等地有我们的族人;另外台湾也非常可能有我们蒙古族后裔揭氏族人,江西新建可能有铁姓族人。&&4 关于唐崖土司属覃氏渊源的考证&&参考中华覃氏网:&唐崖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唐崖河畔,是土家族的中心地带;而土家地域,除西南一隅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接壤之外,其余周边都是汉族。就这样一座孤岛,汉代属于“巴人”。关于咸丰县唐崖土司属覃氏的渊源,中华覃氏网这篇考证认为:&根据唐崖土司属《覃氏族谱》及民间流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蒙古族的后裔”,有的说是“改名换姓”而来(由“谭”“去言为覃”)。特别是 2001年以来,有的专著和论文(注)以唐崖土司属《覃氏族谱》中的少量蒙古语遗存,经过他们的分析推论,对唐崖土司属覃氏的渊源作出了唐崖土司属覃氏(以下简称“唐崖覃氏”)的远源是巴人“廪君蛮”五姓中的“瞫”氏,其近源是元代铁木乃耳后裔率领的一支蒙古族,即“唐崖覃氏是蒙古族后裔”的结论。&但该文“考证”认为唐崖土司属覃近源是蒙古族的记载不可靠。但有消息称恩施的地方资料记载过蒙古人对这支覃姓土司行使过“初夜权”。&5 铁改余蒙古族后裔&我国大西南云、贵、川、渝及两广、江西有自称为铁改余的余姓蒙古族人人口100余万。 1989年前有十余万人恢复了蒙古族,其中有从彝族、苗族、土家族及汉族更正而来。&参考:&我铁改余姓家族,源于蒙古族。而蒙古族相传源于远古周朝周昭王时代的佛祖释迦牟尼。释迦宗氏后代数十代后迁徙于漠北胡地,成为蒙古族的先祖。我铁改余姓家族,众多谱记及明朝余子俊、余之纲都记载远祖“奇渥温氏”。年月余德连、余安黔去内蒙鄂尔多斯市与沙若飞副部长对谱,结果记载一致,予以确认。经过十来年我族志士仁人搜集资料,调查走访,潜心研究,已经明析了我铁改余姓的祖源族源。解决了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居住在这个地方的问题。历史上不少民族,也曾辉煌过,也曾衰落过。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修谱就是传承历史,研究家族历史的演变过程,继承祖辈们的优良传统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我族源于蒙古。蒙族公认的铁木真为一代祖。对于铁木真,历史上各有评说,值得肯定的是铁木真具有践行统一和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性。铁木真生活的年代,蒙古高原部落林立,为争夺草原经常发生战争,铁木真历尽千难万险,终于统一了蒙古诸部,众望所归,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国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已基本消失,蒙古共同体已经形成,这是一大功绩。又根据女真族为主的金国每隔三年要派出军队剿杀蒙古人口,铁木真下决心灭金,为祖先报仇雪恨。在与中亚的花剌子模国进行的商业交往中,成吉思汗派出的人的商业使团回访,当行至讹荅剌城被守将全部没收礼品,除一人逃回蒙古外,其余人全部被杀。成吉思汗得知后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对天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从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踏平了花剌子模国。成吉思汗逝世后,经过窝阔台、贵由、蒙哥时代,后来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了中国,改国号“大元”。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原长期战乱,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很多汉人来到边疆开发,边疆的各民族包括蒙古族也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等,长期的生活,已与汉人没有什么区别。在元朝的民族大融合中,蒙汉融合是主体。这与忽必烈从小的生活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这位成吉思汗的孙子,从小就和母亲生活在和汉人邻近的地方,受汉文化的影响很深。早年就和汉人有名的知识分子接触,并结为朋友。如刘秉忠、张文谦、王鹗、郝经、姚枢等人。这些汉人士大夫劝说忽必烈要用儒家的思想来治理中国,要用“汉法”来治理中原。忽必烈也十分相信他们,并重用他们为谋士。从忽必烈漠北的统治到登上大汗位,以及“大元”的建立,全是依靠这些谋士而成功的。忽必烈把蒙汉两族取长补短融为一体,取得了成功。既代表了蒙古族的利益,也代表了其他各个民族的利益,阻止了蒙古奴隶制度的蔓延,一下推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进程。中原三百多年的战乱结束,发展生产,颁布农书,创立法度,各种宗教自由等,使元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从那以后,在汉地居住的蒙族,世代相处,已经演变成了大汉族,从表面上根本分不出蒙汉区别。但遗传基因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各种灾难面前,历朝历代都能从容地和汉人同舟共济。远祖成吉思汗以及元世祖忽必烈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自强不息,反抗压迫,践行国家统一,民族振兴。从统一蒙古各部到中华民族的统一,结束战乱,创建太平,这是最根本的政治理念。我们修编《余氏宗谱》,就是要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全身心投入到强国富民之行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多作贡献,如此,则吾族之大幸。重庆市余氏修谱办&我的更多文章:( 17:11:39)( 19:27:14)( 16:44:29)( 15:43:51)( 23:57:43)( 15:40:31)( 17:38:18)( 18:47:12)( 06:26:42)( 23:24:0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的传说简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