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掠地太史慈怎么过怎么过曹彬

【史鉴】曾国藩成功秘诀:拥有天下最好的二把手
我的图书馆
【史鉴】曾国藩成功秘诀:拥有天下最好的二把手
曾国藩是近代著名的人物,关于他识人的传说很多,如果仅仅用曾国藩会面相去解释他知人善任,取得如此的大成就未免有些太武断了。当我们“穿越”回到曾国藩的时代,去看他是如何对待下属和同事,就会发现更多的细节。关于慧眼眼识英才,如何和同事处理好关系……我们还可以学到更多。
事例一:江忠源“此人必立名于天下,然当以节烈死”&
<FONT style="FONT-FAMILY: Microsoft YaH FONT-SIZE: 20px" color=#4年曾国藩在北京当京官。一次他的好朋友郭嵩焘带江忠源来拜会他,三个人谈得既投机又高兴。谈了半天江忠源告辞而走。郭嵩焘问曾国藩:“你对这个人印象如何?”曾国藩笑着说:“生平未见如此之人,”想了想他又说,“这人我虽没有接触过,但是我觉得“此人必立名于天下,然当以节烈死”。即他以后会扬名天下,最后为国家捐躯而死。这是1844年说的话。
<FONT style="FONT-FAMILY: Microsoft YaH FONT-SIZE: 20px" color=#1年太平天国起义,两年后太平大军横闯湖南,进攻湖北,直插安徽,要攻打北京。当此危急之时,江忠源率他的楚勇赶到蓑衣渡。当时太平军的军风猛烈,清军根本抵不住。怎么办呢?江忠源率军伐木做堰,把整条江横江拦断,让太平军的水师无法通过,然后把太平军围到蓑衣渡,拼命死战。这一战打死了太平军5万多人,包括骁将南王冯云山。此役是清军与太平军连连作战溃败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江忠源因战功升任安徽巡抚,果然“立名于天下”了。但两年后太平军北伐,猛烈攻打庐州(合肥)。当时江忠源身患重病仍然带军出征。多处受伤后他不愿被俘,踢开护卫投水而死。时年42岁。真应了曾国藩八年前的话:“以节烈死了”。
为什么曾国藩看得那么准?因为当时有两件事给曾国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一件事:江忠源在北京考进士时(进士三年一考),有两次与他一起赶考的同乡邓铁松、邹柳溪都因为病,死在北京了。江忠源千里迢迢,把他朋友的灵柩人抬船载亲送回湖南。这事一般人做不到,他却两次都这样,因此曾国藩认为他有古侠士之风。第二,他在安徽当巡抚前是作知府,安徽地贫人穷衙门破破烂烂,他的官服都打了很多补丁。但他却安之若素、办公如仪毫无倦怠,每天认认真真的处理政事,把一个贫穷的州府打理得条条道道。所以曾国藩觉得这个人有大智慧,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公忠王事,是个忠义爱国的君子,绝不会苟活于世。曾国藩看人很准。&
事例二:评刘锡鸿与陈兰彬&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因为广招天下的人才,有人向他推荐了刘锡鸿和陈兰彬。此两人都是当时很有名的文才。曾国藩同他们交谈后说:“我看刘锡鸿满脸不平之气,恐不得善终。”即说刘锡鸿这个人牢骚满腹,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对什么都看不惯,不懂尊重人,不善和人相处,恐怕今后没什么好下场。“陈生稳重,可官至三四品,”即陈兰彬这个人好一点很稳重,他以后可以升到三四品官。但是他比较平庸,太小心慎为,不会有大作为。后来曾国藩去世后,刘锡鸿被清廷派到出使西洋各国。郭嵩焘是正使,刘锡鸿是副使。但刘锡鸿看不惯郭嵩焘,认为自己才是天下最能干的人。于是处处同郭嵩焘过不去,老是写信告郭嵩焘的状,甚至连主持外交的李鸿章他也看不惯,认为李鸿章也很愚笨,也告李鸿章的状。李郭是当时清廷最重用的人,李鸿章正主持着清廷的军国外交大事,清廷怎么会听你的话?于是把刘锡鸿调回国来。回国后他气愤难平,更加出言不逊。见一个人骂一个人,搞得人人都躲他,到后来他请客吃饭没有一个人赴宴,最后郁郁而死不得善终。
陈兰彬办事很稳重,做事认真踏实,文笔也很不错。中国的第一批小留学生就是陈兰彬亲自带到美国去的。但是他太小心慎为,为人不肯随俗浮沉,事业上没有新的创建,没有大的作为,虽然后来当了三品官,但在功业上没有大的建树,平庸而终。曾国藩的预言非常准确。
事例三:大力扶持胡林翼&
胡林翼是与曾国藩前后考上进士的,因平叛苗民有功升贵州安顺知府,后改调镇远知府。当时太平军战斗力太强了,各个省的八旗军绿营军一战即溃,根本抵挡不了。当时湘军还未成军,太平军袭遍了中国南方十几个省。时湖北的总督吴文镕是胡林翼考进士时的主考官,算是胡林翼的嫡师。吴文镕知道胡林翼很能干,说赶快带领你能征惯战的镇远兵来支持我把湖北守住,湖北不能再沦陷。于是胡林翼千里迢迢带了600名镇远军赶赴湖北。600人当时也是一支军队了,因为当时中国全国就70多万军队,一两万人都是支大部队了。胡林翼带着600镇远军急行军赶到武汉时,由于太平军攻势太猛,湖北总督吴文镕已在战场上战死。这时的胡林翼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连军饷都没有。这个情况被曾国藩知道了。曾国藩知道胡林翼是个人才,于是很诚恳地同胡林翼说:“林翼,你就不要回贵州了,你留在湖南我们一起干湘军。你的一切粮饷、装备、军需均由我供给”。其实曾国藩当时非常困难,因为湘军是民兵国家没编制,粮饷、装备、军需一切靠自筹。为了让胡林翼这支军队迅速壮大,守住湖北,曾国藩把当时自己最能打仗、最喜欢的湘军大将李续宾、罗泽南调拨给胡林翼随去的还有湘军最精锐善战的一支部队。由于湖北地处长江和洞庭湖之滨,缺了水师根本无法打仗,而太平天国的水师很厉害,所以曾国藩还把刚组建的长江水师拨给胡林翼。这支水师的统帅是曾国藩一手培养起来的水师名将杨岳斌曾国藩在军事上给予了胡林翼最大力的支持。
同时曾国藩还向皇帝写了两个奏折,全力保荐胡林翼。在奏折中他写到:胡林翼这个人“胆识绝人,威望夙著,屡着战功”,即说胡林翼有胆有识,一般常人都赶不上。“所到处皆惬民望”即胡林翼在当地执政威望很高,老百姓都很尊重他、喜欢他。曾国藩还一再强调胡林翼“材大心细,为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皇上让他留在湖南、湖北。最后他甚至还写上:“胡林翼的才干胜臣十倍,希望陛下重用此人”。曾国藩当时是二品大官,胡林翼是四品知府,能够这样保荐胡林翼,没有胸怀行吗?所以曾国藩非常有胸怀。
胡林翼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下,把600人的军队发展到近万人,还有水师配合很快就把太平军三进三出兵荒马乱的湖北省变成了一个粮饷充足、援兵四出的模范省。1855年,湖北战事危急,胡林翼升任巡抚。他率领着这支劲旅长堑围攻武汉,终于在这年11月攻克了武汉,攻下来黄州、兴国,收复了蕲州,又南下广济,很快收复了湖北全境。当江西战场告急时,胡派军队援助;当安徽军情紧急时,他派大将李续宾千里驰援;当湖南战事危急时,他亲率精兵纵横两千里救湘。与此同时,他还把大批粮饷、军械、装备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曾国藩使湖北真正成为湘军坚实的后方。
另方面胡林翼也很能干很会处理官场关系。当时的湖北总督叫官文。官文是满清亲贵,皇帝最信任的人,但这个人目光短浅很贪。胡林翼很不喜欢他。最初胡林翼想上奏折把官文告倒。但后来一分析,你告得倒他吗?这是皇帝的心腹满清的权贵。告不倒他,我就把阻力变助力。于是他就采取了三条措施。第一每月送官文银3000两作为总督府的办公费;第二,把湖北的税收一部分调拨给官文支配。当时只有巡抚有权支配税收,我调给你,你去支配治理湖北;第三当官文最宠爱的二姨太过生日的时,官文为讨他二姨太的欢喜,希望武汉全城的官员能来给他的二姨太做寿。但很多人坚持正派的观念,你一个姨太太,要我们朝廷命官给你做寿,不去。没有一个人去。这下官文很尴尬,宴席没人吃怎么办呢?突然官文看见前面来了三抬大轿全套执杖,胡林翼带着他的母亲和夫人来了。其他的官员看到巡抚都去了,大家也就跟来了,整个晚宴尽欢而散第二天官文的二姨太回拜胡林翼的母亲,一定要拜胡林翼的母亲为干妈,这样一来胡林翼就成了官文的舅子,两人成了郎舅之亲了。以后在湖北凡是胡林翼批的批文办的事,官文都全力支持,都画圈通过。当时湖北督抚关系之和谐,天下无二。胡林翼真的很聪明很能干,把阻力变成了最大的助力。
再说曾国藩初期在湖北江西作战时因一味坚持办事方正刚直,雷厉风行,不讲情面,遇事就事论事,而且经常插手不该管的事情。比如说曾国藩部下抓到会党或抢粮仓的人,应该交给当地政府去处置,而他却擅自用重典严刑处理,经常连王旗都不请就把人杀了,那是对地方的不尊重。所以地方的政府都很讨厌曾国藩,认为他完全不把地方政府看在眼里,于是向皇帝告状。对军方,曾国藩也指手划脚,要绿营军训练,要绿营军干这样干那样。绿营军是满人为大将哪里看得上你这个无实权的汉大臣。所以绿营军也不买他的账,都向皇帝告状后来在江西战场上曾国藩又这样干,搞得江西军方、官方、总督都告他的状。他得不到任何援助,没办法指挥,局面又打不开,在江西战场上困守几年,最后只好拖着浑身的疾病借父亲去世回家守丧。
曾国藩离开湘军后,胡林翼始终把湘军一把手的位置留给曾国藩,一切营规建制都按曾国藩的办,一切大事情都向曾国藩请示。同时胡林翼还动用一切力量包括官文,向皇帝做工作,要求曾国藩第二次回归。所以一个人当一把手要有能力,要有胆识,当二把手除了能力和胆识外,还要有度量,广阔的度量、胸怀。胡林翼是天下最好的二把手。1858年,曾国藩成功复出,他吸取前期深刻教训,学习胡林翼。特别注意调整自己同朝廷同地方军政双方的关系,摆正自己帅才的位置。在他的领导下,湘军越战越猛,攻城掠地。逐渐扭转了战场的颓势,成为了清王朝最主要的军事支柱,以致清王朝不得不把权势极大的两江总督实授给曾国藩。1861年9月,曾胡联军强力攻打重镇安庆,因为只有把安庆攻打下来,把南京变成死城,才有可能剿灭太平军。曾国藩胡林翼把最好的部队集中起来猛攻安庆,1864年9月安庆强攻下来了。但9月30日胡林翼因为长期操劳重病在身逝世,年仅51岁。曾国藩抚棺痛哭,比失去亲人还伤心还难受。
事例四:把忠义血性的塔齐布推上高位
塔齐布是以忠义血性被曾国藩看中的。塔齐布是满人,最先在绿营军当一个守备中队长很低的官职。曾国藩最先在长沙练湘军的时,塔齐布每天早早的来到操场上来,“执旗指挥,虽甚雨,囊立无惰容”很守军纪军规,一招一式都很到位。曾国藩认为他这种吃苦耐劳,忠勇奋发的精神太难得了。因为绿营军当时很糟糕,军纪废驰,吃鸦片逛妓院,从来不操练。而且塔齐布还有一身武艺枪法、刀法都很出众,所以曾国藩让塔齐布当教练,教练湘军。其后曾国藩到塔齐布的营帐去检查,看到塔齐布管理得法,把他的军营治理的头头是道,而且号令严明,很爱护团结士卒,而士卒对塔齐布充满了崇拜之情。曾国藩大为赞叹,认为塔齐布这个人在绿营军中简直是凤毛麟角,于是就很喜欢他重用他结果引起了当时湖南的清军副将清德的严重不满,你一个二品闲官,凭什么来插手绿营军,而且他更忌恨塔齐布的勇猛,于是就在提督鲍起豹面前说曾国藩的坏话,而且多次在军前羞辱塔齐布。曾国藩忍无可忍,向皇上连上了三个专折,弹劾清德扰乱军纪、贪污,做卑鄙的事,而且阻止湘军练军。当时曾国藩在奏折中慷慨陈词:说塔齐布这个人非常能干,是绿营军中是最好的将领。他忠义血性,懂军纪、会激励,希望皇上能够重用他。他还在奏折中慎重的写到如果塔齐布不听从军令或者升职后退缩,请皇上将我一并治罪。在曾国藩全力的保荐下,塔齐布从守备到参将,到副将,最后取代鲍起豹成为湖北提督,也成为曾国藩兴军以来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提督即是一个省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省军区司令员。
塔齐布忠义血性,发誓为国家建功立业,对曾国藩的赏识和提拔也是知恩必报。他每次打仗都拼命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苦战,从来不怯阵。在岳州之战、小池口之战、武昌之战、九江之战的恶战中,表现出出众的勇敢和杰出的指挥才干。特别是湘潭之战,曾国藩亲自带兵打了败仗,最后是塔齐布率军救援,反败为胜,取得了大胜利。所以,塔齐布是很能干很优秀的将帅之才。名义上他是湘军的一把手湖南提督,但他一切都唯曾国藩命令是听。不仅是他,曾国藩二次出山以后所有的将领都“唯涤公马首是瞻”。&
当时,太平天国的水师总部在九江,因为九江是长江连接鄱阳湖的要害之地。你要消灭太平军,你不消灭他的水军你根本无法打这个仗,所以,必须要攻克九江,摧毁太平军的水师。这个重任就交给塔齐布,塔齐布带着湘军,还有初建立起来的长江水师,几次在九江作战但是都无功而还。每次说到无功而还,塔齐布都痛哭流涕,深深责备自己,觉得是自己策划不当、指挥不行造成的。所以就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发誓一定要攻下九江。日,塔齐布下令全军攻打九江,湘军陆军、水师擂鼓出发。但刚发布命令,因为太劳累太辛苦,塔齐布口吐鲜血倒地而亡,年仅35岁。当时曾国藩听说以后,带着大营连夜赶到九江。他除了痛哭以外,深深为塔齐布感到惋惜。那么一个忠勇奋发的人,可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痛哭了很多次。
他还给塔齐布写了一幅对联,在长沙给塔齐布修了一个庙叫做塔公寺,专门祭祀塔齐布。这幅对联的上联是“大勇却慈祥,论古略同曹武惠”。说塔齐布这个人非常勇敢,有胆识,杀敌很拼命满身武艺。但却爱兵如子很难得。古代哪个大将能同他相比呢?“略同曹武惠”,只有曹武惠,曹彬即协助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打败北周的大将,功劳可以和他相比。下联“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即我和塔齐布相识以后赤诚相待,非常合得来谈得来,我曾向皇帝多次上折推荐,塔齐布就是当代的郭汾阳,郭汾阳即郭子仪,唐朝平叛安史之乱的大将后封为汾阳王,即塔齐布的功劳可以和曹彬、郭子仪相提并论。当然这不是说一个人死了以后才说的好话,这是曾国藩内心对塔齐布真心的赞许。
曾国藩重用塔齐布还达到了一个最好的效果。因为塔齐布是满人满洲大将,他在统领湘军,你想皇帝能不支持吗?初建湘军时,曾国藩是二品闲职官,无权无职,皇帝一直不肯把实在的职务给他。他手下的人,胡林翼塔齐布杨载福都当了巡抚、提督了,他还是二品的闲职官,只能挂一个无实权的审案局。现在塔齐布当了提督统率湘军了,清政府觉得湘军是满人在统率,值得信任,于是对湘军对曾国藩开始信任,后来又把两江总督的实职授给了曾国藩。曾国藩这才有了权,开始把中国最富裕的三个省的军钱粮物质装备等集中起来,进行真正的剿平太平天国的战程。所以在这方面曾国藩处理得非常好。
因材制宜: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左宗棠的能臣之路
中国自先秦荀子开始鼓励后人应该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真正能付诸于实践的宰相、将帅如吉光片羽般少之又少,只有曾国藩做到了。湘军后来为皇帝重用,局面打开后,曾国藩就极力主张让手下有才干、有能力的人去自立门户、自辟乾坤,把珍重人的因素、发挥人的才干做到了极致,比如他扶持重用左宗棠就充分显示了他高超的见识和广阔的胸怀。左宗棠满腹经纶非常能干,但他仕途不佳,只考取了举人连进士都不是。可他毫不气馁,乡居期间他除了钻研《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外,更花大力气学了许多经世致用之学。把涉及中国的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工程等名著视为至宝,花大工夫学习。所以,当时在湖南境内左宗棠虽然没当官,但他宏大的志向和出色的才干得到许多名流显宦的赏识和推崇。林则徐从新疆回来就专门把左宗棠请到他在湘江的船上谈了一天。林则徐说,我对左宗棠是“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一见左宗棠就倾倒是因他太出色了,对治理国家、对军事战略、对粮户管理都有一套见解太难得了。当时的两江总督陶澍,因为左宗棠没中进士不能任用他,于是陶澍就让自己的独生儿子娶了左宗棠的女儿,以表达对左宗棠才学与人品的器重。当太平军围攻长沙,长沙旦夕即破之际,湖南巡抚府张亮基(也是后来的总督)亲自去请左宗棠出山救援长沙。在张亮基再三邀请下左宗棠决定投入到保卫大清江山的战斗中,以师爷的身份帮助巡抚府处理军国大事。
左宗棠很能干,他一到巡抚府后就把全部的力量投入保卫大清江山,保卫长沙战役中。他一方面通过改革税制,革除弊政增加财富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得到大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让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让大家能够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同时他也很支持曾国藩练湘军。在他的治理下,整个巡抚府士气高涨管理得井井有条,大家团结一心抗敌。太平军在南方十几个省基本上都攻占了省城,唯有湖南省长沙攻不下。为什么?因为有曾国藩和左宗棠在这里。
左宗棠本来就自视甚高,自号今亮,我就是当今的诸葛亮。他把巡抚府治理得这么好,张亮基和后来接班的骆秉章都对他很信任很器重,一切都听他的从来不插手。这养成了他一种很骄傲的脾气,现在更不能约束自己,居然可以指挥巡抚号令三军。对曾国藩他也很瞧不起,认为曾理学气重,没大将之略,干不出什么大事,彼此私人间从不通音讯。樊燮本是二品总兵,调到四川去任职,行前樊燮向骆秉章告辞时因没向坐在骆秉章旁边的左宗棠行礼打招呼。左宗棠就跳起来,一脚把樊燮踢开,“王八蛋,滚出去!”。樊燮是二品大臣,被一个师爷拳打脚踢,受不了这种奇耻大辱,就向皇帝哭诉。按大清律,拳打朝廷命官当斩。皇帝很生气,下令给湖南查明事实,如果左宗棠这么狂妄,让官文从湖北赶去湖南,当场宰了他。这下左宗棠死罪难逃了,虽然左宗棠瞧不起曾国藩,但曾从不介意,反而很看重左宗棠的才华,特别击掌赞叹他那种气冲斗牛的气概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凛然正气。现在左处于危厄之中了。曾国藩非常着急,马上向皇上上奏折。他诚恳地说:“左宗棠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就是脾气不太好。今天下纷扰,培养一个人不容易,请陛下为天下爱惜这个人。同时他还动员当时的大才子潘祖荫给皇上写奏折。潘祖荫很会写文章,有两句话流传至今,“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如果把左宗棠杀掉了,湖南就守不住所以不能杀。同时,曾国藩还动员胡林翼去做官文的工作让他在武汉呆着不要到湖南来。官文不来,就杀不了左宗棠。果然官文听胡林翼的,不去湖南查办。然后所有的湘系大臣在曾国藩的带领下通通向皇帝上奏折求救。皇上看到那么多大员上折,就卖了这个面子。但死罪虽免,活罪难逃让左宗棠去曾国藩军营效劳立功赎罪。就这样左宗棠就到了曾国藩的大营。
左宗棠本来很看不起曾国藩的。他们曾戏写了一首词,上联曾国藩写:“季子言高,仕不在朝,隐不在山,与我意见常相左。”下联左宗棠接:“藩城当国进不能战,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这是首嵌名词,左宗棠字季高,全词意思是:
曾国藩说:“季高你老是说大话很骄傲,可你既不在朝廷当官,又不在山间隐居,还总是和我唱反调”。
左宗棠反讽:“你当政治理国家,可是你进攻不能攻城掠地,退下来连城都守不住,我问你治理国家经营国家有什么用?”人们说这首词曾国藩眼里有左宗棠,但左宗棠眼里是没有曾国藩的。
左宗棠到了曾国藩的大营后,曾国藩非常诚恳的接待他,既亲切又关心,把他安置得很好,还有意把军中重要的事交给左宗棠办理。凡是重要的事情也跟左宗棠商量,让左宗棠出面去办。只要左宗棠立了一点功劳曾国藩就向皇帝写奏折报功,说左宗棠今天又立了什么功。由于曾国藩不断地保荐他。左宗棠到了曾国藩的军营才19天就候补四品知府衔述职了,这可是真正的朝廷命官。
其后曾国藩很诚恳地对左宗棠说:“季高你究竟想干什么?”左宗棠说,“国难当头我只想带兵打仗”。曾国藩就很大度的说:“好!你回湖南去招5000人一切粮饷、军饷、装备由我给你”。左宗棠马上回湖南大旗一招,很快就招到了5000人。曾国藩让他独当一面,率军进攻景德镇的太平军。景德镇是江西又一重镇,李秀成的义子李容发在那里镇守。左宗棠去了以后很快就用空城计把李容发打的一败涂地,收复了景德镇。这一来曾国藩马上又给皇帝写奏折保荐左宗棠,使左宗棠到曾国藩大营才半年多就当上浙江巡抚,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飞黄腾达之路。
左宗棠当了浙江巡抚后,又挥师收回了福建。再过一年左宗棠就升任闽浙总督是浙江和福建的最高军事长官。后来左宗棠北上剿灭了捻军,西征甘肃,成功镇压了回民起义。可以说哪里战事最激烈局势最危险,哪里就有左宗棠的身影左宗棠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几个鼎柱大臣之一。
<FONT style="FONT-FAMILY: Microsoft YaH FONT-SIZE: 20px" color=#5年,陕甘回变波及新疆,新疆很快出现了割据纷争的混乱局面。此时浩罕汗国派大将阿古柏率领一支很强悍的军队侵入了新疆。1867年占领了吐鲁番,又翻越了天山夺取了乌鲁木齐和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建立了洪福汗国。此时俄国也乘机出兵以侵略、扩张土地为宗旨,派俄军把哈密和伊犁的广大地区占领了。新疆局势危矣,搞不好整个新疆就被分裂出去了。此时迫切需要一个最负声望,最有能力的大臣来挽救新疆危局。曾国藩当即向皇上上折保荐,只有左宗棠堪当大任。奏折马上批下来了,其实当时也没有其他人,李鸿章在江浙有很多事情走不了,也只能派左宗棠去。
左宗棠受命以后,曾国藩大力支持他。为了让他旗开得胜,把自己裁军后仅剩下的最能打仗的一万多湘军老湘营给了左宗棠。老湘营的将领一个叫刘松山,一个叫刘锦棠,是叔侄,后来平定新疆后的首任巡抚就是刘锦棠。这是湘军后期最能打仗的两员大将。
曾国藩时在两江总督的任上,把中国最富裕的这三个省的粮饷、军需、钱款、装备源源不断的供给左宗棠,使左宗棠能够顺利完成平定新疆,重建新疆的重任。左宗棠受命时年逾古稀体弱多病。可是国家在危局中,左宗棠慷慨接下了重任。他赋诗言志,“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意思是说我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我还不老,我要对天高歌;国家把平叛的重任交给我,这是我最感到骄傲和安慰的事。我一定会老怀益壮越战越猛,完成这个重任。左宗棠非常了不起。
经过周密的筹划、艰苦的奋战,左宗棠率领着刘锦棠、刘松山的军队很快收复了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现在他要收复伊犁了。在进攻伊犁的路上,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前行,表示要和俄军血战到底,誓死抗击俄军捍卫祖国主权的决心。这是一场维护民族尊严,维护国家主权的战争。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全军将士情绪高涨,众志成城。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很快打得俄军无回手之力,收复了伊犁。这时候曾国藩的大儿子曾记泽被清廷派为谈判使节,同俄军谈判,在左宗棠强大的军事胜利面前,俄军只好低头认输,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伊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取得胜利的条约完全收回了新疆的领土。这是一个多世纪前,乾隆皇帝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辉煌的胜利,是晚清历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事。
左宗棠最难得的一路进军,还一路帮助当地的人民恢复生产,修渠修坎儿井,派兵屯田,还让士兵和当地老百姓沿路种下了柳树和榆树。一千年前唐朝王之涣写了一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自古以来,玉门关以西的地区是中国极寒极苦之地,连春天都没有。可是现在左宗棠一路高歌,修水渠恢复生产,让新疆的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湘军所到之处柳树榆树连绵不断,枝拂青天,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当地人民很感激他,写了很多诗歌。其中以杨昌浚写的诗最有名,真切表示了新疆人民对左宗棠的爱戴、敬佩之情。“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意思是大将军为了平叛维护祖国的主权,古稀之年还在这里艰苦奋斗,不能回到故乡去。此时你如果到天山南北去,到处都是说着湖南口音的湘湖弟子,沿途三千里种遍了柳树榆树,引得春风都到玉门关外来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啊!
曾国藩为左宗棠所做的一切终于感动了左宗棠。1872年,曾国藩逝世时,左宗棠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又写了一首词:“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正是曾国藩的谋国之忠、知人之明,才赢得了左宗棠的自愧,而他们的同心改错,不断地像刀砍石头一样,改掉自身的错误,目的都是为了尽忠国家。“无负平生”充分表达了左宗棠对曾国藩的钦佩之情,可见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有着宽阔胸怀之人。左宗棠的这副对联一半在挽曾国藩,一半在责备自己,一半在颂扬曾国藩的崇高道德,一半在抒发自己的情怀,感情真挚,识见高远,被后世盛赞,成为名联流传至今。
左宗棠对朋友说,文正公在世的时候我看不起他,他去世了我越来越敬佩他。后来曾国藩的儿子女婿每当仕途上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左宗棠都挺身而出,又是赐银,又是为他们排解纷扰,并多次鼓励他们在功业上为国家建功立业,尽力报答了曾国藩对他的知遇之恩和栽培之情。所以我们说曾国藩若没有识人的智慧、用人的诚心和容人的宽厚情怀,便难以形成强大的感召力。曾国藩在宽容别人、成就别人功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非常了不起。
综上所述,曾国藩对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在其从政、治军的实践中又对传统的人才理论加以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理论和方法,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不仅成就了曾国藩为之奋斗的事业,而且推动了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
馆藏&4868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曹彬: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编辑致敬
参与培训的专家顾问及编委在NEJM编辑部合影
经王辰院士推荐,由NEJM杂志主编Jeffrey&Drazen和NEJM中文精选版《NEJM医学前沿》执行主编肖瑞平教授邀请,我有幸于-23日和来自中国内分泌、肿瘤、心血管领域的几位知名专家一起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编辑部交流访问,感触颇深。
朝圣NEJM编辑部——忙碌、安静
NEJM编辑部坐落在哈佛医学院图书馆的六楼。踏出电梯,便看到写有“NEJM”熟悉字样的玻璃门。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在办公室门前呆呆地站了一会,才走进去。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是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来到这里的。
忙碌但是安静,是我进入NEJM的第一感觉。大家都在专注地伏案工作。当察觉有人走过身边时,工作人员才会抬起头,礼貌地说声“你好”后,又埋头工作了。无论是否有人,房间的门总是敞开的。房间里陈设很简单:一个办公桌和一台电脑,以及一摞摞的稿件;根据个人爱好,墙上也会有一些装饰画。
此行,我特意拜访了负责传染病领域的责任编辑(deputyeditor)Lindsey&Baden,他曾经处理过我的投稿。交谈中,Baden提到自己早上五点就开始工作,我非常惊讶,他却淡淡地说:“事情太多了”。作为感染科医生和两个10岁左右孩子的父亲,Baden每周工作60-80小时,其中1/3在编辑部,1/3在临床,1/3在科研。中午,我们一起吃了简餐后,他便匆匆离开编辑部,赶往医院照看病人。尽管平时略显矜持,其实Baden无论在审稿会上,还是在听我讲解临床研究时,都快言快语,喜欢直抒己见。
我们访问NEJM时,正值2016年度期刊影响因子(IF)刚刚公布,NEJM的IF陡增12分,达到了72分。刚得知这一消息时,执行主编(executive&editor)Edward&Campion的第一反应是计算可能有误,而且立刻找到发布IF的汤森路透公司确认。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和骄傲的事情,但是Campion却表达了他的担忧:“以后IF下降怎么办?”高处不胜寒,NEJM领导层有充分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体会NEJM核心原则——发现真理、改变实践
这次培训中,Drazen亲自为我们授课。在长达2小时的报告中,他告诉我们,“research&is&not&to&publish,but&to&find&the&truth”。这句话对我如同醍醐灌顶:NEJM真正需要的是发现真理、改变实践的临床研究。Drazen以亲身经历强调了如果只关注临床经验而没有科学研究,医学实践无异于轮盘赌。Drazen某次突发房颤并经心电图确诊,正当准备用水口服由医生开出的两片药时,他突然感觉自己心律恢复正常,而且再次心电图也证实了窦律恢复。讲到这里,Drazen注视着我们,问:“如果我5分钟之前吃下这两片药,心律立即转复。那么,疗效应该归功于药物还是手里端着的这杯水?”
没有设计完好的临床研究,就无法回答上述看似简单的临床问题。
接触NEJM主编——理想、情怀
近距离接触Drazen,从他为《NEJM医学前沿》代表团、NEJM的同事及家人举办的BBQ聚会开始。聚会整晚,Drazen和他的夫人都在不停地忙,一趟趟从房间拿食物和水果,给大家介绍哪些菜肴好吃,或帮忙收拾垃圾。在这里,我第一次知道Drazen还是一个木工爱好者,尤其喜欢手工制作钟表。Drazen给我展示了他自己制作的两只钟表。在我看来他手工制作的钟表甚至比买来的还要漂亮。Drazen有两个孩子和四个孙辈,晚辈们亲切地称呼他做的钟表是“Grandpaclock”。他还要给每个孙辈都造一座钟。
Drazen的父亲是电子工程师,在他17岁时因胃癌去世。去世前,Drazen的父亲告诉他:“Do&important&things&that&canhelp&people”。他牢记父训,把行医作为了毕生的事业。
Drazen个头不高,不苟言笑,正式场合总喜欢戴着领结。他有一个很明显的体态,即讲课、走路的时候头习惯性地歪在一侧。其实,此次访问波士顿并非我第一次见到&Drazen。他多次来华访问,甚至还起了一个有趣的中文名字——张新哲。Drazen&2009年访问首都医科大学时,我们就曾经有过交流。时隔8年,再次见到年逾70的Drazen,我感觉他老了。但几天交流过后,我意识到Drazen的老只体现在外貌上,他的思维、精神,甚至行动,丝毫不显老态。非他发言时,Drazen非常安静,甚至常常闭目养神。但到了讲课的时候,他立刻激情四射。为了让大家理解肺结核的典型症状,他会突然用衣袖掩上口鼻,大声咳嗽;在一次审稿会上,为了让其他编辑理解用力肺活量(FVC)的测量方法,他会深吸气后快速呼气,将该方法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次审稿会不仅让我看到了Drazen的“表演”天赋,还让我看到了他在NEJM的“特殊”地位。在审稿会开始时,Drazen朝我走过来,指着我旁边的椅子说,“这是我的位置,我平时就坐在这”。看来,大家早已接受了Drazen在NEJM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我认为这一地位并不是因为Drazen作了17年主编,而是因为他的睿智、博学、严谨和公正。
我此次波士顿之行的目的之一是向Drazen介绍我们的临床研究,打探NEJM是否感兴趣。但是,Drazen拒绝了我:“这对其他人不公平。如果一个医生这么做,其他医生都要来找我,说‘Jeff,你帮我看看我的研究’”。他告诉我,如果确实想在投稿前询问NEJM杂志社的意见,我可以发电子邮件征询。为了给我一个更详细的解释,Drazen还把助手叫进办公室,给我写下网址。虽然没有走成捷径,但我没有遗憾。我理解正是公正和公平,才保证了NEJM的权威性。
NEJM在全世界医生的心目中是一个传奇,对于我们中国医生来说也是一个谜。就像Drazen自己做的钟表一样,我们原来只看到了NEJM的外观,现在我们得以打开盖子从内部欣赏它的精工细作。在杂志社的墙上,我看到这几个字:Integrity,Respect,Quality,Commitment,Teamwork。要想成就NEJM这样伟大的事业,这五条缺一不可。
6月24日,因为要去上海参加《NEJM医学前沿》编委会,Drazen和我们同在波士顿机场候机。看着坐在旁边的Drazen习惯性地向一侧歪着头阅读稿件,我想问他:那个当年坐在父亲病榻前的17岁少年,现在是否实现了当年对父亲的承诺?
曹彬&中日医院呼吸中心&日&从波士顿到北京飞机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攻城掠地孙恒怎么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