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成吉思汗公园门票陵,我是蒙古族,是不是,不用,花买门票钱,不知,是真是假,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门票预订_成吉思汗陵门票价格_成吉思汗陵门票多少钱
线路 门票 目的地 旅行社
手机服务更方便
您的位置: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门票
154671人关注
欣欣价:&180起20
门票/供应商 票面价 欣欣价 取票方式 & 支付方式 操作
供应商:同程旅游
&335 &300起35 请您凭支... 须知 在线支付
①门票当天有效,出园需入园,需再次购票。②为保证取票、入园顺利,预订时请务必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③预订成功之后可拨打短信里的电话确认出游行程,确认之后产品不退不改(出游当天需携带身份证);④具体行程以电话预约确认为准。
供应商:同程旅游
&360 &345起15 请您凭支... 须知 在线支付
①门票当天有效,出园需入园,需再次购票。②为保证取票、入园顺利,预订时请务必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③预订成功之后可拨打短信里的电话确认出游行程,确认之后产品不退不改(出游当天需携带身份证);④具体行程以电话预约确认为准。
&200 &180起20 门市自取 须知 线下支付
预定时间:“如需预订,您最晚要在游玩前1天23:30前下单,请尽早预订。”
&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他曾经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英雄,他的业绩对于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和现今版图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这里牧草腾碧浪,羊群卷雪花。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 内蒙古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共分为五大景区:雄伟壮观的成吉思汗陵、最具蒙古特色的&山&字型门景的气壮山河、唯一再现成吉思汗铁骑的大型军阵的铁马金帐群雕,蒙古艾力、神泉等。
成吉思汗陵园分布图:
&&& 陵园占地面积约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
&&& 成吉思汗陵宫正殿中央是高达4.3米的成吉思汗汉白玉雕像,雕像背景是辽阔的成吉思汗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时期的疆域图。
&&& 成吉思汗陵宫后殿,也称寝宫,安放着三顶灵包,供奉着成吉思汗及三位皇后的灵柩,是成吉思汗八白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殿南正中是一幅烧瓷壁画,是依据珍藏几百年的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图复制而成。后殿还有一幅&成吉思汗称汗&壁画,展示了成吉思汗经过艰苦奋战,终于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盛大场面。寝宫酥油灯长年不熄,也是广大蒙古族和游客祭祀和拜谒成吉思汗的地方。
&&& 陵宫西殿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室组成部分吉劳(鞍辔)白室、胡日萨德格(弓箭)白室和宝日温都尔(圣奶桶)白室。西殿壁画则展示了成吉思汗经历的&灭乃蛮之战&等重大事件和十三世纪蒙古民族一些生产生活习俗。
&&& 陵宫东殿里安放着一座灵包,灵包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和夫人额希哈屯的灵柩。东殿壁画主要反映了成吉思汗&治国之道、治政之策&的政治思想及古老的蒙古民族游牧生活习俗等。
&&& 陵宫西过厅内陈列着成吉思汗时期的部分珍贵的文物和&成吉思汗丰功伟绩&壁画。陈列有当时最先进的铜制火炮,有元朝发给诸王或使臣的特别通行证&&银制圣旨牌和腰牌,有当年阿拉伯地区发行的马蹄行蒙古银币,有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及其门人免除差役、税赋和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的圣旨碑文。西过厅壁画则以成吉思汗诞生、艰难的少年时代、哲别归降、建立大蒙古国、成吉思汗伐金战争、西征花刺子模、诏请丘处机和东西方贸易往来等图景,艺术地再现了成吉思汗一生的主要经历。
&&& 陵宫东过厅里陈列着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部分银制祭器和&成吉思汗子孙伟业&壁画。东过厅壁画主要反映了忽必烈统一中国,元朝的社会、经济、科技、对外交流等情况,展示了成吉思汗子孙们的伟业以及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繁荣景象。
&&& 苏勒德祭坛是供奉成吉思汗所向无敌的战神&&哈日苏勒德(黑神矛)的台基。成吉思汗把苏勒德看作是长生天赐给的神矛,从成吉思汗时期就开始祭祀。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的祭奠,与成吉思汗灵包的祭奠一样。每间年要举行月小祭、年祭和龙年大祭等多次祭奠。在苏勒德祭坛,还供奉着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尔的花神矛阿拉格苏勒德。
&&& 商更斡尔阁(珍藏)白室是成吉思汗八白室之一,存放着各种祭器和反映成吉思汗春季大祭&查干苏鲁克大祭&场面的壁画。
闲叨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是一位叱咤风云、显赫一世的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于公元1277年7月病逝在进攻西夏的行军途中,终年65岁。如今,被崇拜为&全人类的帝王&。
&&& 成吉思汗陵之谜
&&& 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但从蒙古人的习俗,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民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现今的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
&&& 成吉思汗之死
&& 有人说在进攻西夏途中,成吉思汗在一次打猎时,从马背上摔下受伤,并发起高烧,最终导致其死亡。也有种最离奇的说法见于清朝成书的《蒙古源流》,该书中说成吉思汗俘虏了西夏王妃,而王妃在侍寝时刺伤成吉思汗,导致了其因伤重不治而亡。不过至今为止,成吉思汗真正死亡的原因还未明确。
    鄂尔多斯市有汽车直达成吉思汗陵,车程约5小时。也可乘包头至陕西榆林方向的长途汽车,途经成吉思汗陵。 
    另外鄂尔多斯市开还通了东胜经康巴什至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旅游专线,适合一日游。旅游专线车每日8:00从东胜区鄂尔多斯广场出发,经东胜大酒店、鄂尔多斯饭店、火车站到康巴什广场后开往成陵旅游区,16:30从成陵旅游区返回东胜。 
& 铁 路 501次,始发站包头万南站(9时开),终点站陕西神木县大柳塔(13时到)。途经东胜时间:11时29分到,11时 44分开。 502次,始发站陕西神木县大柳塔(13时30分开),终点包头万南站(19时到)。途经东胜时间:16时27分到, 16时50分开。 万南站备有开往包头的公共汽车,行车时间为20分钟。 乘坐501次、502次旅客列车极为方便,车厢干净,随......[]
AAAAA &100起 30
AAA &70起 30
AAAA &25起 35可选城市列表
海外:+86-21-
热门出发城市
热门出发城市
& 成吉思汗陵
相关景点推荐
来自22位驴友的真实点评
人文(4.1)
规模(4.0)
服务(3.8)
人气(3.9)
中华民族的历史,族的骄傲!特别是演出,激动人心、热血沸腾!亲友来到必游之地!
驴妈妈很给力,实惠又好用!是出行必备软件
在驴妈妈上订了170元的套票,到售票处换票就只有张收据,景区里也没有什么好看的
景区一般,不算很大,价格有点贵,表演也不是很震撼
【点评有奖第9季】作为族最辉煌历史开创者之一的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人心目中永远的英雄。在参观成吉思汗陵的过程中,不但了解了成吉思汗的伟大功绩,还学习了蒙古人民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元朝的历史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景区门票110元,比较合理。 在成吉思汗陵景区,我们在到成吉思汗广场参观的路上,看到一组大型塑像,反映了当年蒙古军队排兵布阵、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丽场景,其中有将士骑着蒙古战马驰骋疆场的雄姿,也有牛拉车载移动营帐的生动再现,让我们明白当年马背上的民族和军队如何机动的方法,大开眼界。在纪念馆里,我们也看到了蒙古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用具和住房、车辆等设施,一改以前以为蒙古族文明程度很低的错误认识。在成吉思汗广场,白色为主要基调的纪念碑和碑顶的战马,体现了历史上蒙古族人民把白色毡帐作为祭祀神衹的传统。
名气很大,景色一般,人很少,基本专场,去一次也就足够啦!
这和成陵根本不是一个地方。。。啊啊啊,直接买的门票
不错,因为提前预定,节省了不少时间,内蒙果然是地广人稀啊
和家人同去的,观看后感受颇深,对成吉思汗肃然起敬,妈妈很喜欢歌舞剧(一代天骄),有机会还会去成吉思汗陵参观。
挺好的只是环境树多
但是景点经典
去内蒙,导游安排了这个景点,大概知名度有待提高吧,没有什么游客,参观得很快。说是陵墓,其实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一代天骄啊!
何流:亲,那是陵,不是墓。陵和墓不是一个概念。明白否?正因为只是祭祀的地方,所以称作陵。你什么时候见过把秦始皇陵叫做秦始皇墓的?难道兵马俑坑里发现嬴政的尸身了?蒙古人的习俗,死后埋掉用马蹄踏平,直至次年长出草之后才离开。成吉思汗也是遵循的这一习俗。所以不要企盼看到成吉思汗的墓,因为蒙古人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墓。游牧民族东奔西走的,和汉人的墓格格不入。
旅遊景區內的歷史博物館的紀念品販賣部人員在完成交易後 再拿假鈔來騙觀光客說我們使用假鈔 光是我們這一團就有兩人上當 讓我們觀感很不好
成陵威武壮观,以壁画的形式记载的成吉思汗一生的丰功伟绩,缅怀下历史
风景优美,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值得一去,不错.
环境优美,空气清晰,景色迷人,真是爽啊.
成吉思汗陵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七,都有盛大的“苏勒定”大会,届时的开节意识非常隆重,是难得一见的场面,游客不可错过
成陵威武壮观,以壁画的形式记载的成吉思汗一生的丰功伟绩还有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晚上边吃饭边看场演出非常不错
这里是我们一路上看到游客最多的景点。由成吉思汗帐下500亲兵达尔扈特任时代守护,这500人现在已经繁衍到了6000多人,当真是千秋万代为陛下守灵了。
里面供奉着几年成吉思汗的八项白色的工帐-八白室。事实上,鄂尔多就是宫帐的意思,斯是英文的S,是负数,可见是因为成吉思汗的八白室长驻此地才得名的。
成陵的精华,是大点一侧高高的祭台,供奉的,就是苏勒德。
哎呀,啰嗦了这么多,反正我一听到这么有历史内涵的内容就会很认真的记下来的。来这种地方,必须熟知这些内容,非常有助于你感受这里的氛围。
成吉思汗陵园里丛林茂密,芳草萋萋,鸟语花香,游客可以在陵园里穿上古今各种款式的袍,还可以欣赏蒙古风格的歌舞等,这里是来的必游之地!
这里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陵墓内并无尸骨。据说他的墓内可能藏有他从20几个国家里搜来的无价珍宝。不仅仅是文物学者们,甚至还有国外的私人考古队都在寻找真正的坟墓,但一无所获。元朝贵族的密葬习俗还是不错的,至少人在死后能够安息了,只苦了后人,煞费心思。陵墓旅游区开发得很好,尽展大汗的昔日王者风采
相关地区:
友情链接: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那?_国战军事网_
新闻国内国际 |
历史武器图片 |
社会娱乐专题 |
您的位置: >
>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那?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那?
时间: 来源:
成吉思汗陵这个传奇人物,你知道他都少事迹呢?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在那?
  成吉思汗陵这个传奇人物,你知道他都少事迹呢?成吉思汗陵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很高的价值。成吉思汗陵时后人为了纪念成吉思汗而建立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距离鄂尔多斯市区四十多公里的伊金霍洛旗草原上,就是成吉思汗陵的所在地。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途中去世,去世后成吉思汗后人们,对他实行了密葬,所以,至今不知道成吉思汗墓所在地,而后人为了纪念一代霸主成吉思汗,就在此建造了成吉思汗陵。1954年,成吉思汗陵迁于伊金霍洛旗草原,开始了浩大的修建工程。成吉思汗陵共占地面积约5.5公顷,后来在成吉思汗陵旁边又修建了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目前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成为了国家5A风景区。
  成吉思汗陵的主要建筑共有两个部分,分别是蒙古样式的宫殿和廊房。蒙古样式的宫殿共修建了三座,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三座建筑包含了蒙古族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文化,建筑又分为六个部分,有正殿、寝宫、东殿等6个部分。这些宫殿都呈现蒙古包的样式,圆顶之上用了金黄色的琉璃瓦,十分耀眼夺目,在圆顶用了蒙古族所崇尚的图案&&云头花,成吉思汗陵的建筑全都体现了蒙古族的风俗文化。
  在成吉思汗陵中,东殿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拖雷和夫人的棺柩,在正殿的东西廊中,画有大量的壁画,用图案讲述了成吉思汗的故事,包括他的出生,统一蒙古国,以及征战西方等事件。
  中国历史蒙古帝国算一部分吗?
  评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标准,现在评定蒙古帝国或者后来的元朝是不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自然也要有一个标准,我先说一下我所理解的评定标准。
  毫无疑问,汉人创建的帝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存在争议的只会是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比如辽、女真、以及现在的蒙古。在我看来,如果一个政权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那么必须满足一个条件:这个政权的建立者在今天看是中国人,或者说这个政权的建立者是出生在今天的中国版图内的。这个标准应该没有任何争议吧,如果一个外国人建立一个政权,然后在历史上统治整个中国,那只能算作是当时中国人的一次亡国。
  好,既然标准确定了,那么问题来了,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根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出生在今天外蒙古境内的斡难河畔,也就是说,从今天的角度看,成吉思汗是彻彻底底的、土生土长的外蒙古人,一个外国人,跟我们中国的内蒙古没有一点关系。
  而斡难河畔也是成吉思汗所在的蒙古部落的发祥地,由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草原上所有的部落都被统一称作&蒙古&,因此斡难河畔也成为后来的蒙古族的发源地。
  所以,如果今天的我们仍然把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算作我们自己的历史,那么外蒙古(也就是蒙古国)会怎么看?我们的做法跟今天韩国人说孔子是韩国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综上所述,我们不要因为我们国家也有蒙古族就盲目认为蒙古帝国是我们的历史,殊不知论起蒙古族,外蒙古要比我们&正宗&的多,蒙古族的发源地都是在人家的土地上。
  既然蒙古帝国是由外国人成吉思汗建立的,那么蒙古帝国的衍生产物元朝自然也不能算作中国历史,毕竟皇权一直归属于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而这个黄金家族全部都是从斡难河一步步走出来的。
  说起元朝或者蒙古,我还想多说几句,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汉人的社会地位最为低下,最被人看不起的时代就是元朝。当时蒙古统治者把他的&子民&分为四等,而当时原本在南宋境内的汉人是最卑贱的第四等,是最受压迫的一类人。
  相反的,我们再看辽国(也就是契丹),契丹族是发源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我国土生土长的草原民族,他们在建立了强大的大辽帝国之后,为了防止契丹人抢掠汉人造成汉人的不满,特意建立了一国两制制度,北面官以契丹法律管理契丹人,南面官以汉人的礼法和制度管理汉人,可以说汉人基本实现了自治,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才是彻彻底底的中国历史,契丹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曾经明确说过自己是中国人,而无论是契丹的哪位皇帝,都对汉人平等对待,这样的态度才是一个中国政权该有的,而元朝或者蒙古,更像是一种侵略;事实也证明,不尊重汉文化的蒙古人不足百年就被赶回了草原。
  成吉思汗手下大将
  成吉思汗开拓了蒙古帝国版图,至今都让人咂舌他的征战历程,一方面证明了成吉思汗是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另一方面说明成吉思汗队伍中人才济济,成吉思汗的四位儿子术赤、蔡合台、窝阔台、拖雷是出了名的勇士,个个骁勇善战,跟随成吉思汗东征和西征,立下赫赫战功。
  除此之外,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被称为成吉思汗将领中的&四杰&,成吉思汗显赫的战功与他们的努力息息相关。
  四杰之一的木华黎被成吉思汗任命为攻打金国统领。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时,木华黎跟随成吉思汗进行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后来,在蒙古军和金军的战争中,木华黎率领士兵们勇猛进攻,以少胜多的取得胜利,歼灭了大量的金军。随后,率领军队进攻辽东、辽西地区,拿下它们的控制权。1217年,成吉思汗封他为国王,将抗金全权交给木华黎指挥。
  赤老温是十大功臣之一,以前任职于泰赤乌部,早年间,铁木真遭到泰赤乌部的打击,在赤老温的营救下,铁木真得以脱困。随后,他跟随铁木真参加统一蒙古部落战争,立下很大的功劳。后来,统领色楞格河一带。
  博尔术是四杰之一,早年间一直跟随铁木真统一蒙古部落,受到铁木真的重视,安排他救援克烈部王汗。博尔术在作战方面有很高的技巧,跟随成吉思汗屡立战功,是蒙古国的开国功臣之一。
  1203年,在与克烈部的对抗中,博尔忽一马当先只身一人前往营救出窝阔台,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作战技巧。想了解更多有关成吉思汗的事迹就多去搜搜有关他的资料吧。
&军事即时资讯www.1 3 1
上一篇: 下一篇:成吉思汗陵(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吉思汗陵
(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吉思汗陵(西里尔蒙古文:Чингис хааны онгон,英文:Mausoleum of Genghis Khan) ,简称成陵。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的,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市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成吉思汗陵。现今的成吉思汗陵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陵园占地约5.5公顷,对研究蒙古民族乃至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核定为。紧邻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为5A级景区。
成吉思汗陵形成历史
成吉思汗陵前身
成吉思汗陵原为全体蒙古民众供奉的“总神祗”—八白宫(室),即八座白色的,是供奉祭祀的地方,而不是埋葬金身之地。由于蒙古民族是,八白室的建立正是适应了游牧的特点,可以随时迁移,以便随地祭祀。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祭灵白室,起初一直处
于隐避状态。根据历史文献所载,成吉思汗归天后,分别在漠北草原和木纳山南(今鄂尔多斯)建立了成吉思汗白色宫帐,视为“全体蒙古的总神祗”,进行最高规格的供奉祭祀。“这一白色宫账,就是以后形成的‘八白宫’的原型”,但“从窝阔台到忽必烈这一段时期,因征战频繁,成吉思汗祭奠也一直处于较为简朴的传统祭奠”[2]
。1264年(元至元元年)取得了政权争夺斗争的胜利,并将蒙古都城从漠北的迁到了燕京(今北京),随后改称“大都”。1266年(至元三年)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太庙,在听取了伯颜等人的建议之后,将太庙“定为八室” [2]
,这无疑从制度上、法律上对八白室做了根本的定型。“成吉思汗八白宫所供奉的神物,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一些变化,但其核心一直没有变,即成吉思汗与夫人的宫帐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八白宫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内容没有什么变化”[2]
,忽必烈在大都建立八室的同时,还“钦定太庙八室四季祭祀的制度” [2]
。“四时大典”的制定,也为迄今为止的成吉思汗陵的祭祀定下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规范。 蒙古很多文献认为“鄂尔多斯(木纳火失温)乃是成吉思汗八白宫始建的地方”,《》(1996年版)也记载:“成吉思汗去世后在鄂尔多斯建立了八白宫”[2]
,“从此,成吉思汗白宫也就被称之为‘乃蛮查干鄂尔多斯’,即‘八白宫’”[2]
。成吉思汗八白室随着历史的变迁,辗转迁徙,几经风雨。“在元朝时期,共四处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即,在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漠北的哈拉和林,元朝都城元上都和元大都均建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进行供奉。这一局面延续了一百年”[2]
约1460年,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宫帐的部落于明天顺年间从
鄂尔多斯部
漠北高原开始进入宝日陶亥地区(即黄河河套平原),1469年(明成化五年)满都鲁率蒙古鄂尔多斯部入套,八白室也随之迁入套内。1496年(弘治九年)鄂尔多斯部大量入驻宝日陶亥地区,成吉思汗漠北的奉祀之神和四大鄂尔多也随着鄂尔多斯人逐渐迁移至该地区,与始建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合并,形成诸多白色宫帐,俗称八白宫(室)。1510年左右,达延汗统一蒙古各部后,曾在八白室前举行盛大的祭典。此后鄂尔多斯部便由达延汗的孙子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统领,驻牧于河套地区,并在这里供奉八白室。河套地区从此才被称为“鄂尔多斯”(意为有诸多宫殿的地方,来源于成吉思汗宫帐“鄂尔多”(斡尔朵)一词,即指有成吉思汗八白宫等诸多鄂尔多的地方)。   1649年(清顺治六年),成吉思汗后裔、鄂尔多斯、伊克昭盟首任盟长额璘臣将八白宫及等圣物,从黄河南岸的伊克召迁移至郡王旗,安奉在巴音昌霍格河畔的草地上。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之为“伊金霍洛”(意为圣主的院落)。[3]
清代负责民族事务的对八白室也有明文规定,清康熙年间《》规定:“伊克昭盟境内,有成吉思汗园寝,鄂尔多斯七旗向设有看守园寝、承法祭祀之达尔哈特五百户。此项人户,不得作为该王所属,于该盟内择贤能札萨克一员,专司经理。”透过清政府对守陵的达尔扈特人的重视程度,我们能感受到八白室对蒙古族人民和中央政府的重要性。从此以后,外界便称呼八白室为“成吉思汗陵寝”。[2]
成吉思汗陵西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在“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的政策驱使下,相继占领绥远(内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区后,于当年10月下旬在归绥成立了,将归绥改名为“厚和浩特市”,同时派出间谍意图借成陵影响内蒙古局势。
1939年初,伊克昭盟盟长赴重庆期间向国民政府建议将成吉思汗灵柩迁至青海省西北部柯尔洛果贝子旗以避开战乱,蒋介石同意并且委任沙王和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等为起灵致祭官,沙王为主祭官,奉移经费从国库拨发。在确定安陵地点时,考虑到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曾经经过甘肃,因此决定将成吉思汗灵柩暂移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1939年6月,将成吉思汗与孛儿帖哈屯灵柩,忽兰哈屯灵柩和成吉思汗战神哈日苏勒德(黑纛)西迁至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途中共产党方面也举行了祭奠仪式。1949年8月初,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下令将成吉思汗灵柩移往青海省塔尔寺,塔尔寺是成陵西迁的最后一站。[3]
成吉思汗陵回迁重建
1953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广大蒙古人民的要求,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呈上恳请将成吉思汗陵迁回伊金霍洛旗的报告。时任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当即批准这份报告,并批示拨付80万元专款以新建成吉思汗陵寝、由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组建请灵和建陵委员会。
195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了内蒙古自治区
乌兰夫参加成吉思汗大祭和陵奠基仪式
关于将成吉思汗陵从青海塔尔寺迁回伊金霍洛的要求,并决定由中央人民政府拨专款,兴建成吉思汗陵园。自治区主席亲自选址,并为陵园奠基。[5]
日,由伊克昭盟盟长鄂其尔呼雅克图等29人组成的内蒙古自治区迎请成吉思汗灵柩代表团,乘车赶赴西宁,准备迎回大汗灵柩。3月29日,请灵代表团全体成员会同青海西宁领导群众,在塔尔寺举行灵柩回迁请灵大典。大典结束后,4月3日,成吉思汗灵柩、忽兰哈敦灵柩、苏勒德等以及随行的达尔扈特人和请灵代表团返回内蒙古。日请回伊金霍洛故地,4月23日,成陵回迁之后首次大祭在伊金霍洛举行。1955年春,成吉思汗陵建筑工程正式开工。陵园的建筑由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工程局负责并承建。由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委员会设计室工程师郭蕴诚设计。[6]
成吉思汗陵重建工程于日竣工,1956年陵园落成。1956年5月将成吉思汗及几位夫人灵柩安放在陵宫内。同时,将分布在鄂尔多斯各旗的成吉思汗八白宫、哈日苏勒德及其它圣物集中在成吉思汗陵,并举行仪式和陵宫新建筑落成典礼。[7]
1982年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开始进行全面修缮建设。[3]
成吉思汗陵陵寝设置
成吉思汗陵八白宫宫帐
成吉思汗八白宫以及其它奉祀之神,大都以宫帐形式建立的。宫帐,蒙古语称“朝木楚格鄂尔多”,是毡帐的尊称。宫帐,分单帐和双帐两种。双帐以相互连接的两顶宫帐所组成,是成吉思汗几位夫人所在的四大鄂尔多与八白宫合并时所产生的宫帐。到清代末,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格勒真哈屯宫帐、忽兰哈屯宫帐和准格尔伊金宫帐为双重帐,其余宫帐是单帐。宫帐是供奉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设施。成吉思汗八白宫,由宫帐所组成。宫帐的造型、结构虽然与传统的蒙古包相似,但不完全一样。据说,宫帐造型模仿传说中的桃儿形天宫,也象征福禄吉祥的葫芦形状。在历史记载中曾称“有天宫形状之帐曰宫帐”。
宫帐是从大蒙古国时期七百多年来世代相传而来的,它保留着蒙古古
代宫廷的造型。正因为这样,俄罗斯的蒙古学者伏拉迪米尔佐夫说:“在鄂尔多斯安置成吉思汗遗物的宫帐,其外观与现在蒙古人普通包有很大区别,宫帐顶端正如若布若克所叙述的有‘颈子’”,宫帐是古代蒙古可汗及贵族宫室的一种。宫帐的架子,是在哈拉嘎斯(顶端筐状木头架子)上插入乌尼(椽子)并竖起哈那(木头花墙)做成的。顶端的哈拉嘎斯看起来真像有脖子似的,与一般的蒙古包不一样。
宫帐平时用白毛毡蒙盖。为参加春季查干苏鲁克大祭而三月十八日出游到巴音昌霍格草滩营地的专门制做的成吉思汗宫帐除了用白毛毡蒙盖以外,外面还要罩一层用棕黄色的布料制做的缀有青绿色流苏的外套。在查干苏鲁克大祭期间人们看到的是成吉思汗黄色宫帐,因而,成吉思汗宫帐亦称“阿拉坦鄂尔多”(金殿)。
宫帐没有用毛毡覆盖以前立起来的架木叫做“嘎希”,覆盖后叫做“朝木楚格”(宫帐)。宫帐的哈那是直竖的木头哈那,互相不往一块儿穿缀。哈那的下边有四方形的整体木头底座儿,底座儿上对着哈那下端和门的榫头凿了与哈那和门框相等数的孔,将哈那的木头和门框插入孔内。单帐合那的立木东、西、北三面连拐角在内分别都是九根,有门的一面是六根。哈那高五尺,哈那上端有块叫“木日布其”(插肩)的木头,哈那的上端和乌尼的下端都套在木日布其上。乌尼的上端稍微向外弯出一点儿,下端为了插入木日布其,向里稍弯曲。乌尼一般为六尺长,角上的乌尼为六尺半左右。乌尼的上端夹在一个倒扣的筐状式的哈拉嘎斯里。遮盖上毛毡以后,哈拉嘎斯的上端放置宫帐的金顶,并用绳索向四个方向绷紧。宫帐的陶瑙(天窗)不开在帐顶的正中间,而是开在金顶的前边。宫帐的门是双扇的。
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格勒真哈屯双重宫帐,形状与其它的宫帐同样,只是后帐要比其它宫帐大,里边还用了柱子、梁,形成宽畅的鄂尔多。[8]
成吉思汗陵陵园宫殿
陵园占地面积约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
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 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中间正殿高达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亦覆以黄色琉璃瓦,高23米,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成吉思汗陵文物陈列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疆图,标示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 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
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9]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元世祖忽必烈之父)及其夫人的灵柩。自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极为显赫。[9]
西殿供奉着象征着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苏鲁锭即为大旗上的铁矛头,成吉思汗南征北战中,用它指挥过千军万马,传说成吉思汗死后,其灵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苏鲁锭是十分神圣的。[9]
在正殿的东西廊中有大型壁画。主要描绘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9]
成吉思汗陵文物价值
成吉思汗陵民族心理
从蒙古族民族心理来说,成吉思汗陵是圣地,是“全体蒙古的总神祗”。他已经根植于每一个蒙古人的内心深处,成为蒙古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首先,成吉思汗在那样
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
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而起,以惊人的胆略、恢弘的气度、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奋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缔造了现代意义上的蒙古民族,同时也为蒙古族人民树立了极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他还极大地提高了蒙古社会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使得蒙古人民很快改变了贫困落后的生活现状,脱离了文化蒙昧的落后态势。再次,他和他的子孙领导的西征使得蒙古民族第一次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了国际舞台,使得蒙古民族蜚声四海、震惊全球。这些都让所有的蒙古族后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叹为观止、敬仰尊崇。最后,成吉思汗身上所体现出的淳朴诚恳、忠诚信义、胸怀大度、勇敢团结、百折不挠、九死不屈等优秀品质,也对蒙古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综合这几方面的因素,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也使得成吉思汗陵的地位变得极为神圣和尊贵,成为蒙古人民心中的圣地。
成吉思汗陵蒙元文化
第一,由于成吉思汗的八白宫,鄂尔多斯地区长久保存蒙元文化,达
七百年之久。蒙古民族是游牧文化的集大成者。自成吉思汗逝世以后,鄂尔多斯部的形成、发展都与成吉思汗本人及“黄金家族”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是蒙元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他们进入河套地区以后,也把十三世纪蒙古族最本色的传统文化和元朝贵族宫廷文化带了进来。而且由于他们所担负使命的圣洁性、特殊性、重要性,即使在受到周边其他文化影响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保持了忽必烈以来所钦定的许多规范制度而不加以任何的改变。他们严格地按照祖先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一成不变、日复一日地生活着,恪守着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和义务。
第二,成吉思汗陵的存在形成了最独特的传承的载体—达尔扈特人。“达尔扈特人从成吉思汗八白宫建立以来,世世代代守护、祭祀和管理八白宫等奉祀之神。在过去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展转南北,保护了成吉思汗奉祀之神,完整地保留了十三世纪古老的祭祀文化”[2]
第三,由于成吉思汗陵,鄂尔多斯地区完整的保存蒙古文化,传承了最高规格的蒙元文化—元朝皇帝钦定的宫廷文化。鄂尔多斯蒙古部由于身上肩负使命的神圣,她的构成也是以当年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各部落精英后代为主,“加上所受使命是蒙古帝王、黄金家族的重托,从其传承的文化层面而言,具有蒙古族最高贵的文化属性,既有蒙古族宫廷文化、帝王文化,同时也有古代蒙古文化精典和秘籍的传承。不仅是现代,就是古代也是通常百姓无法了解和知晓的诸多文化细节及内涵,都在这一群体中按惯例常年延续着,直至今日仍浓重地存在并表现出来,成为蒙古族文化的瑰宝”[10]
。正由于此,几部非常著名的蒙古史学典籍也出自鄂尔多斯,如明清之际的《》、《》、《》等,这都说明鄂尔多斯有着深入研究和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基础。
成吉思汗陵历史价值
从中国历史看, 成吉思汗不但是蒙古民族的伟大缔造者,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11]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前仆后继,统一蒙古高原,进而统一全中国,结束了中国自唐末以来四百多
藏于台北故宫的成吉思汗画像
年长期分裂战乱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元朝,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华民族的版图。正因如此,成吉思汗陵作为纪念成吉思汗的标志,不但象征着蒙古民族的统一,而且标志着中国的长久统一。
从世界历史看,成吉思汗是两千年来影响世界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千年更替之际,美国《》杂志评选“对本千年十个影响最大的人物”,成吉思汗荣膺榜首。他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等人。他和他的子孙所建立的大帝国,改写了世界版图,深刻影响了欧洲历史的进程。他使得人类之间实现了“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所以,至今世界各国的人民对成吉思汗和蒙古文化仍然充满了兴趣,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理所当然地具有世界文化价值。
成吉思汗陵风俗
成吉思汗陵密葬传统
“陵”的概念,蒙古族与汉族理解不同。“陵”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大土山”,由于古代帝王的陵墓在外观上是类似“大土山”的凸起物,进而引申为“帝王陵墓”。而蒙古族所谓的“陵”,如《》所言:“(蒙古人)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没真(铁木真)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据《》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这也说明了蒙古族丧葬习俗的特点之一,他们并不追求外在意义上的高大雄伟,更渴望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平如平地”恐怕也是一种更高境界的追求,这与的肉体与灵魂分离观点是紧密相联的。伊克昭盟最后一位札萨克郡王认为:“从蒙古人的习俗和过去信奉的萨满教讲,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按照蒙古民族的习惯,人将死时,他的最后一口气—灵魂将离开人体而依附到附近的驼毛上。根据史料记载,吸收成吉思汗先祖最后一口气—也就是灵魂的驼毛,几百年来就收藏于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12]
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保密起见,曾经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任何异样。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所以除了蒙古高原上的疑似墓地以外,再没有任何已经获得证实的陵墓。
成吉思汗陵守陵人
,是蒙古族中专门为成吉思汗守陵的部落。达尔扈特是蒙古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担负神圣使命的人”。至今为止,达尔扈特人已经忠诚地为成吉思汗守灵近八百年,人口现有人口大约两千人。[13]
“达尔扈特”的称呼源于忽必烈时期, “约在1282年(至元十九年),元朝忽必烈时期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产生规范的祭文、祭词,守护、祭祀人有了详细的分工。这部分专职祭祀者,那时开始称之为达尔扈特。并在朝廷中,为了规范成吉思汗等太庙的祭祀,委任了具体管理、主持祭祀的太师、宰相、洪晋、查尔彼为首的‘八大亚门特’,并封了博斡儿出之子为‘太师’,孙子为‘丞相’称号,使他们世代为成吉思汗祭祀服务” 。[2]
蒙古帝国和元朝还对达尔扈特人授予不服兵役、不纳税赋之特权。在清朝时这种特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保障,清政府理蕃院对此有明文规定。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授予一些新的权利,如达尔扈特人可以到蒙古地方征收祭祀所用的财物,驿站为他们免费提供乘骑等。这些特权也保证了他们作为祭祀文化载体的可能性、唯一性、职业性。这在世界文化传承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成吉思汗陵祭典
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
达尔扈特祭典
。蒙古族祭奠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使之日臻完善。现今伊金霍洛的,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成吉思汗祭祀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专项祭奠一年举行六十多次。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3月21日为,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这里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这一天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战功的日子,要举行隆重的祭奠“苏鲁锭”大会。
成吉思汗陵文物保护
成吉思汗陵陵寝管理
成吉思汗八白宫,作为成吉思汗的象征,从大蒙古国到元朝时期,由蒙古王朝直接管理;北元时期,开始也是由汗廷直接管理。后来,重新组成六个万户以后,由鄂尔多斯万户直接管理;到清朝,清政府理藩院,通过伊克昭盟盟长和济农管理成吉思汗陵寝及守灵人达尔扈特;民国时期,国民党政
最后一任鄂尔多斯济农-齐忠义
府蒙藏委员会,也是通过伊克昭盟盟长管理成吉思汗陵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直接进行管理,并设置了成吉思汗陵园管理机构,配备了国家工作人员。[14]
日,中共伊克昭盟委员会决定,成立“伊克昭盟成吉思汗陵文物保护管理所”,包括每年三月二十一日的祭奠活动由伊金霍洛旗政府组织;平时群众性的祭奠活动由成吉思汗陵文物保护管理所接待和组织。
日,伊克昭盟盟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成吉思汗研究所”,所址设在成吉思汗陵园。日,中共伊克昭盟委员会决定,成立“成吉思汗陵文物旅游事业管理局”,副处级建制,为伊克昭盟行政公署的事业局。 1998年4月,改名为“伊克昭盟成吉思汗陵园管理局”。2001年11月,随着伊克昭盟撤盟建鄂尔多斯市,成陵管理局更名为“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园管理局”[15]
成吉思汗陵审核确定文物级别
成吉思汗陵于1964年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2年2月,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
成吉思汗陵文物修缮
1977年,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对十年“文革”破坏严重的成吉思汗陵进行修缮。对部分文物进行复制,并由内蒙古博物馆张恒在陵宫正殿雕塑了成吉思汗石膏座像,背面墙上制作了大蒙古国地域图。是成吉思汗陵在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大庆时初步有了恢复,成吉思汗祭奠也开始恢复。这一年的修复,由国家文物局拨款10万元,由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负责实施。
1981年,内蒙古自治区和伊克昭盟拨款30万元,由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负责,更换了成吉思汗陵宫琉璃瓦顶。同时绘制了陵宫第一批壁画。壁画,从西过厅开始绘画,由内蒙古博物馆李德功等设计、绘画。
1982年至1984年,国家民委、自治区、伊克昭盟共拨款65万元,由伊克昭盟文化处和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负责,对成吉思汗陵进行了修缮和扩建。这次主要修建上陵宫的九十九级台阶式步道,陵宫大院红墙及仿元门庭,硬化陵宫院落,建立成吉思汗陵牌楼等,修建陵园办公设施。
为了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年对成吉思汗陵园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自治区和伊克昭盟拨款359万元,对成吉思汗陵园进行修缮扩建。主要用于成吉思汗陵宫内外装修,其包括陵宫立粉彩画、第二批壁画、更换大理石地板等;修建成吉思汗陵行宫,修建仿古建筑群,修建陵宫外围墙,修建成吉思汗陵碑亭和成吉思汗碑亭,雕塑安放于陵宫正殿的成吉思汗汉白玉座像,种植步道两侧的松树,新上自来水工程,复制一批银器和祭器等,共完成四十多个工程项目。
1990年,国家文物局和伊克昭盟拨款50万元,对成吉思汗陵进行维修建设,主要用于维修陵宫屋顶、围墙,修建宾馆,重修陵园外围墙。1992年,成吉思汗陵园管理局自筹170万元,对成吉思汗陵进行维修建设。主要用于陵宫顶部换瓦,仿古建筑群换顶、换琉璃瓦,修建两座蒙古包大餐厅,守陵人新住所,陵园大门,建立蒙古包群和修入口转盘路。
为了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1996年国家文物局、自治区、伊克昭盟拨款365万元,成立自筹20万元,对成吉思汗陵园进行维修扩建。主要用于新建苏勒德祭坛、商更斡尔阁(珍藏白宫)、宾馆高级客房及会议室,建立成吉思汗出征铜像,维修陵宫和行宫,更新陵宫内的三顶灵包,复制一批文物,建立陵史展览,拓宽进成陵道路,绿化美化环境(保罗10000平方米草坪和种植150亩树木),打深井等35个工程项目。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自治区拨款150万元,成陵管理局自筹25万元,对成吉思汗陵园进行维修扩建。主要用于陵宫大院门厅的改造,修建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展览馆,在行宫修建混凝土蒙古包,硬化行宫停车场。陵园周围种松树1200柱,绿化美化庭院1800平方米,建花卉温室210平方米。[17]
成吉思汗陵游览参考
成吉思汗陵交通
1、公路交通。成陵距北京800公里、西安700公里,包茂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并为成陵专设互通出口,距景区仅1.2公里,210国道也穿过霍洛镇距景区1公里。成陵距仅有60公里,距、伊金霍洛旗23公里,距霍洛镇2公里;距内蒙古重点城市包头市160公里、呼和浩特市260公里,每日由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抵达鄂尔多斯市的班车间隔15分钟发车一趟;东胜、阿镇(即伊金霍洛旗)均有发往成陵的客运专线,发往乌审旗、榆林、西安等县市的长途客运班车也都经过成陵。[18]
2、铁路交通。包西铁路经过,鄂尔多斯—北京的1116次列车16:40发车,呼市—包头—神木的客运列车每天都定时发车,伊旗火车站即将建成通车,距成陵不足20公里,将为更多的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18]
3、航空运输。经高速公路距成陵仅20公里,占地面积5300亩,飞行区等级为4C级,跑道长2400米,宽45米,可满足B737-800机型起降。目前已开通的每日航班航线有鄂尔多斯—北京、鄂尔多斯—西安—深圳航线、鄂尔多斯—上海航线。[18]
成吉思汗陵(非旅游区)位置
成吉思汗陵参观景点
名称简介图片成吉思汗陵宫陵宫是祭祀成吉思汗的圣地,其建筑保留了成吉思汗八白宫的形状特点,成为蒙古民族代表性建筑。成吉思汗陵宫由正殿、后殿、东西殿、东西过厅组成。陵宫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正殿高24.18米,东西殿高18米。陵宫内供奉着成吉思汗八白宫(室),并有巨幅壁画。陵宫屋檐正中悬挂着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的“成吉思汗陵”牌匾。
成吉思汗陵宫
展览馆成吉思汗陵历史文化展览馆,由“走向世界的历史伟人”、“亲切的关怀”、“成吉思汗陵变迁”、“成吉思汗陵园建设”、“神秘的成吉思汗祭奠”、“守灵人达尔扈特”等六部分组成。成吉思汗陵历史文化展览,通过图片、实物等,系统地展示了成吉思汗陵沧桑历史,古老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成吉思汗陵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成吉思汗陵的发展变化。
苏勒德祭坛雕刻蒙古民族图案的汉白玉苏勒德祭坛是供奉成吉思汗战神的地方。以主苏勒德和四柄陪苏勒德组成的“四斿哈日苏勒德”是成吉思汗所向无敌的战神,平安吉祥的保护神,是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精神和压倒一切邪恶的力量的象征。苏勒德的缨子用九十九匹公马鬃制成。祭坛上还安放着大蒙古国的阿拉格苏勒德(花纛)。祭坛高15.4米,直径54米。
苏勒德祭坛
碑亭成吉思汗陵宫大院东南、西南两角,有两座碑亭,亭里立着高大的石碑。碑亭为八柱、双层檐、琉璃瓦顶,是典型的中华民族停阁建筑。亭里竖立着高大的石碑,碑座为莫大的石龟。其中一座为“成吉思汗”碑,另一座为“成吉思汗陵”碑。用蒙汉两种文字刻雕的碑文,概括地介绍了成吉思汗艰苦创业的戎马生涯和成吉思汗陵经历几个世纪变迁的历史。
伊希哈屯殿伊希哈屯祭祀殿是供奉成吉思汗季子拖雷夫人伊希哈屯唆儿和帖尼的宫殿,殿院内还供奉着成吉思汗胞弟哈撒儿、别里古台以及拖雷的灵包。
伊希哈屯殿
阿拉坦甘德尔敖包阿拉坦甘德尔敖包,是古人为纪念成吉思汗掉马鞭而设立。成吉思汗率军路过鄂尔多斯,目睹这里水草丰美,是一块风水宝地,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人们为纪念此事,便设立了敖包。成吉思汗陵园建立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苏鲁克大祭祭天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阿拉坦甘德尔敖包
九十九级台阶蒙古民族崇拜苍天,认为主宰人间一切的天是由九十九个天组成。成吉思汗当年在克鲁伦河畔拉起万群牲畜的练绳,以九十九匹白骒马之乳洒祭苍天。九十九级台阶,是吉祥福禄的象征,从远望去,又相似永不停息的河水,寓意着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蒙克·郭勒)这一“永恒的河”源远流长,永世长存。
九十九级台阶
铜像广场成吉思汗铜像广场象征苍天大地恩赐于世间的博大的福禄。高大的成吉思汗出征铜像,再现成吉思汗西征时赞美鄂尔多斯是“梅花鹿儿栖身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的情景和崛起于马背上的伟人震撼山河的气度。铜像高6.6米,广场直径66米,寓意成吉思汗寿年。广场周围的松柏以伞形向外延伸,象征成吉思汗精神。
成吉思汗陵重修记成吉思汗陵重修记碑,宽9米、高2.3米,厚1米,是一块巨大的自然石。碑文由蒙、汉、英、日四种文字书写,气势恢宏、古朴典雅,为成吉思汗陵增添新的景观。
汗陵重修记
门牌楼成吉思汗陵园门牌楼,是进入成吉思汗陵园的标志。形状为绿草中立起的乳白色毡帐,铭记历史伟人业绩的气势雄浑的丰碑。牌坊式大门上端悬挂着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题写的“成吉思汗陵”石雕牌匾,显得格外庄重。
气壮山河门景门景造型呈“山”字型,犹如巨大颠峰至顶劈开,高耸的成吉思汗跃马雕像腾空而出,顶天立地、矗立中央,东西山峰凿刻出...门景造型,凝实厚重、寓意深刻、气壮山河、开天劈地,故名气壮山河门景区。
气壮山河门景
巴音昌霍格草原巴音昌霍格草原占地约三十平方公里,是基本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原始寸草滩。这里,过去是成吉思汗陵寝的禁地,这里常年流淌着传说中的成吉思汗灵车陷住而喷出的陶高布拉克圣泉。
巴音昌霍格草原
大伊金霍洛遗址在成吉思汗陵园以南一公里的宝日陶劳盖北坡、成吉思汗圣道中央有一块保护的遗址,这就是成吉思汗陵旧址。成吉思汗八白宫(室)和苏勒德分别供奉于鄂尔多斯几个旗后,供奉成吉思汗宫帐的伊金霍洛被称之为“大伊金霍洛”。1954年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重建了成吉思汗陵,1956年落成,将祭祀成吉思汗的宫帐与八白宫迁至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陵宫。为了纪念供奉成吉思汗宫帐长达307年的遗址,便立了“大伊金霍洛遗址”碑,进行保护。
大伊金霍洛遗址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蒙古文&汗&字(帝王之意)的造型,堪称当代蒙古族典型建筑之一。馆内珍藏了蒙古历史文物和精美独特的民族器物,是国内外唯一专题收藏、研究、展示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成为了继承和弘扬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
蒙古历史长卷从成吉思汗出生至元朝统治者撤出元大都,退居漠北草原,建立北元政权206年的历史画卷,真实反映了蒙古民族最辉煌的一段史实和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加速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画卷之长为世界之最。
蒙古历史长卷
亚欧版图亚欧版图是中外历史上最大的以版图形式重现蒙元帝国疆域的景点。[20]
成吉思汗陵其他
开放时间: 08:00-18:00
门票票价 全 票:200元;半价票:100 元 (凭学生证)[21]
成吉思汗陵成陵疑云
成吉思汗陵死亡之谜
在正史记载中成吉思汗为病死。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政敌的抹黑等等,成吉思汗的真实死因已不可考,这里列出一些说法以供参考。
1、西夏王妃咬死说。《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攻打西夏,西夏乞降,并根据成吉思汗的要求献上一些美女,其中就包括西夏王妃。西夏王妃对成吉思汗深恶痛绝,在成吉思汗猥亵她时,一口将成吉思汗的下体咬掉。成吉思汗血流不止,当日殒命。[22]
2、被雷劈死说。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电击中致死。[23]
3、被马踩死说。蒙古人撰编的《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坠马之后,被后面的马踩中而死。[24]
4、中箭说。1227年初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膝部中了毒箭,最终致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遗著中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箭伤。《圣武亲征录》说,成吉思汗受箭伤有三次:1202年阔奕坛之战、1212年攻西京之战、1226年攻西夏时膝部中箭。估计最后一次箭伤对其身体影响较大。《世界侵略者传略》、《史集》、《元史译文》、《纲目译文》等国外、国内书籍都说“汗病八日死”。[25]
5、中毒说。民间另有传说,“中毒说”这种说法,来源于《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于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正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时间,在元朝有过17年的交往。其在游记中记叙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时,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来的毒箭。结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伤势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成吉思汗对窝阔台越来越不满意,想改立拖雷为储汗,窝阔台为维护自己的汗位,与成吉思汗喝酒时,下药将成吉思汗毒死。[26]
成吉思汗陵葬地谜团
关于葬地的记载,各家史书不尽相同,《蒙古秘史》和《》都秘而不谈。据多桑《》说,成吉思汗当年到过、、的发源地之不儿罕山(今),曾在一棵大树下,留连忘返,并说:“死后当葬于此处”,这是一种说法。 此外,“根据《秘史》所载,当运送成吉思汗的灵柩的大车走到木纳忽格合黎地方时,大车轮陷进地里,五匹骏马也挽不动,大家束手无策。这时,苏尼特氏吉鲁格台把秃儿带头唱起了歌颂大汗的挽歌,大车这才又肃肃前进”[27]
。 另据《蒙古源流》记载,大汗归天后,运灵柩至“穆纳之淖泥处所,车轮挺然不动,……因不能请出金身,遂造长陵,共仰庇护,于彼处立白室八间”。“穆纳”即为蒙语“马鞭”的意思。据说,当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西征西夏时,路经鄂尔多斯草原的包尔陶勒盖,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的美景,十分陶醉,留恋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地上。大汗有感而发,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并对左右说:“我死后可葬此地。”大家想起了成吉思汗生前的话,于是,就地将成吉思汗安葬在了鄂尔多斯草原上,并留下500户“达尔扈特”人守护。且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大汗归天之时正是夏季,气候炎热,金身不可能运出很远,秘葬在鄂尔多斯境内的可能性很大。这也为第二种说法提供了一定的佐证。这两种观点各有其证,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承认并突出强调了成吉思汗本人的愿望。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旺楚格..《成吉思汗陵寝》.: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6-28页,第30页,第36页,第220页,第222页
.成吉思汗陵景区[引用日期]
.中国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官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官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官网[引用日期]
《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中国国家地理
华北。华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勇..《鄂尔多斯蒙古族及其文化特征》. :鄂尔多斯学研究,2004年3期.:第48页
刘学铫.《蒙古论丛》.台北:金兰图书公司出版,1982年:第281页,282页,284页,285页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官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官网[引用日期]
.中国政府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官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引用日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引用日期]
时涛,宋岩.《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7·一代天骄—元朝元太祖·孛儿只斤·成吉思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
佚名.《蒙古秘史》:不详,元朝·:卷十四
.青岛新闻网[引用日期]
水中鱼,林墨叙 .《名人之死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2
马冀.《细说成吉思汗》.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94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陵墓门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