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封甲技能锤石能q闪吗值多少钱?求大神!!剑履山河区的。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道之一字,通天彻地,惊鬼骇神。得之者,骨可换,寿可永,病可却,体可健。失之者,如朝开暮落之花,晨生夕死之草。是以古之明哲,孜孜以行善,殷殷以求道。富贵视若浮云,功名看成梦幻。道成德备,虽贫犹乐。生于天地之间,必也行同天地。处乎风尘之间,必也超出风尘!
这本小册子就是原在《清微祈请告歇科》基础上进行删改的,改名为《龙虎山日诵早晚》
《清微祈请告歇科》龙虎山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龙虎山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早朝金科 【澄清韵】 琳琅振响 十方肃清 河海静默 山岳吞烟 万灵镇伏 招集群仙 天无氛秽 地无妖尘 冥慧洞清 大量玄玄也 【常清常静天尊】 万物消疵痢 三圣降吉祥 步虚声一辙 朗诵洞玄章 【神威如在天尊】 安人各恭敬 道场众等 人个运心 恭对殿前 礼告启请(安奉)如法 道经师宝天尊 【净心神咒】 太上台星 应变无停 驱邪缚魅 保命护身 智慧明净 心神安宁 三魂永久 魄无丧倾 【净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秽除氛 舌神正伦 通命养神 罗千齿神 却邪卫真 喉神虎贲 气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炼液 道气长存 【净身神咒】 灵宝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脏玄冥 青龙白虎 队仗纷纭 朱雀玄武 侍卫我真 【安土地咒】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祗灵 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 各安方位 备守坛(家)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净天地神咒】 天地自然 秽气分散 洞中玄虚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灵宝符命 普告九天 乾罗怛那 洞罡太玄 斩妖缚邪 杀鬼万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持诵一遍 却病延年 按行五岳 八海知闻 魔王束首 侍卫我轩 凶秽消散 道气常存 【祝香咒】 道由心学 心假香传 香爇玉炉 心存帝前 真灵下盼 仙旗临轩 令臣关告 迳达九天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万气本根 广修亿劫 证吾神通 三界内外 惟道独尊 体有金光 覆映吾身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 包罗天地 养育群生 诵持万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卫 五帝司迎 万神朝礼 役使雷霆 鬼妖丧胆 精怪忘形 内有霹雳 雷神隐名 洞慧交彻 五气腾腾 金光速现 覆护真人 【开经偈】 寂寂至无踪 虚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 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 孰计年劫多 不生亦不灭 欲生因莲花 超陵三界途 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 世世为仙家 【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 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 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惟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寂无所寂, 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 真常得性, 常应常静, 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 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 名为得道。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即着万物,即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尤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 吾得真道 曾诵此经万遍 此经是天人所习 不传下士 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 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 西王母皆口口相传 不记文字 吾今于世 书而录之 上士悟之 升为天官 中士修之 南宫列仙 下士得之 在世长年 游行三界 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 持诵此经者 即得十天善神 拥护其身 然后玉符保神 金液炼形 形神俱妙 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 悟解之者 灾障不干 众圣护门 神升上界 朝拜高真 功满德就 相感帝君 诵持不退 身腾紫云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卷终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 神与气精 恍恍惚惚 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 顷刻而成 回风混合 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 一纪飞升 知者易悟 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 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 固蒂深根 人各有精 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 气合其真 不得其真 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 神能飞形 入水不溺 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 精依气盈 不凋不残 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 妙不可听 其聚则有 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 窍窍光明 圣日圣月 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 自然身轻 太和充溢 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 不得则倾 丹在身中 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 妙理自明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卷终 【玉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三界之上 梵气弥罗 上极无上 天中之天 郁罗萧台 玉山上京 渺渺金阙 森罗净泓 玄元一气 混沌之先 宝珠之中 玄之又玄 开明三景 化生诸天 亿万天真 无鞅数众 旋斗历箕 回度五常 巍巍大范 万道之宗 大罗玉清 虚无自然 至真妙道 元始天尊 【上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居上清境 号灵宝君 祖劫化生 九万九千余梵气 赤书焕发 六百六十八真文 因混沌赤文 而开九霄 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 天经地纬 巍乎造化之宗 枢阴机阳 卓尔雷霆之祖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玉宸道君 灵宝天尊 【太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随方设教 历劫度人 为皇者师 帝者师 王者师 假名易号 立天之道 地之道 人之道 隐圣显凡 总千二百之官君 包万亿重之梵气 化行今古 著道德凡五千言 主握阴阳 命雷霆用九五数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玉帝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太上弥罗无上天 妙有玄真境 渺渺紫金阙 太微玉清宫 无极无上圣 廓落发光明 寂寂浩无宗 玄范总十方 湛寂真常道 恢漠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天皇宝诰】 志心皈命礼 紫微宸极 勾陈天宫 九光宝宛之中 五气玄都之上 体元皇而佐司玄化 总两极而共理三才 主持兵革之权衡 广推大德 统御星辰之缠次 毋失常经 上象巍峨 真元恢漠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星主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大罗天阙 紫微星宫 尊居北极之高 位正中天之上 圣号金轮炽盛 道称玉斗玄尊 璇玑玉衡齐七政 总天经地纬 日月星宿约四时 行黄道紫垣 万象宗师 诸天统御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万星教主 无极元皇 中天紫微 北极大帝 【后土宝诰】 志心皈命礼 九华玉阙 七宝皇房 承天禀命之期 主阴执阳之柄 道推尊而含弘广大 德敷蓄于柔顺利贞 效法昊天 根本育坤元之美 流行品物 生成施母道之仁 岳渎是依 山川咸仗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承天效法 后土皇灵地祗 【南极宝诰】 志心皈命礼 高上神宵府 凝神焕照宫 会元始祖气以分真 应妙道虚无而开化 位乎九霄之上 统理诸天 总乎十极之中 宰制万化 宣金符而垂光济苦 施惠泽而覆育兆民 恩溥乾元 仁敷浩劫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玉清真王 南极长生大帝 统天元圣天尊 【救苦宝诰】 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 东极妙严宫 七宝芳骞林 九色莲花座 万真环拱内 百亿瑞光中 玉清灵宝尊 应化玄元始 浩劫垂慈济 大千甘露门 妙道真身 紫金瑞相 随机赴感 誓愿无边 大圣大慈 大悲大愿 十方化号 普度众生 亿万劫中 度人无量 寻声赴感 太乙救苦天尊 青玄上帝 【斗姥宝诰】 志心皈命礼 西天竺国 大智光中 真空妙相法王师 无上玄元天母主 金光烁处 日月潜辉 宝杵旋时 鬼神失色 显灵踪于尘世 卫圣驾于阎浮 众生有难若称名 大士寻声来救苦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圣德巨光天后 摩利攴(pū)天大圣 圆明斗姥天尊 【三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唯三圣人 乃一太极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无量品之褒 紫微清虚洞阴 总领功过 赐福赦罪解厄 普济存亡 道冠诸天 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 三官九府 应感天尊 【玄天宝诰】 志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 传法教主 修真悟道 济度群迷 普惠众生 消除灾障 八十二化 三教祖师 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 三元都总管 九天游奕使 佐天罡北极 右垣大将军 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 福德衍庆 仁慈正烈 协运真君 治世福神 玉虚师相 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 荡魔天尊 【老祖天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泰玄上相 扶教三天 鹤鸣山上得真传 龙虎玄坛留妙决 三洞法箓 诸品灵文 一千二百之官军 匡扶正教 二十四品秘箓 普度后人 都功玉印 官服群履 居都省而常侍上帝 掌三界而度下民 雌雄二剑 诛斩妖精 致雨作晴 轰雷掣(ch&)电 如是立坛而布化 助国兴邦以安民 功成行满 白日飞升 祖师三天扶教 辅玄体道 大法天师 祖一洞玄 显佑真君 六合无穷 高明上帝 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葛仙翁宝诰】 志心皈命礼 天台得道 阁皂成真 昔受东华复转西蜀 诏命玉京金阙 位登太极仙班 慈怜拯拨于沉沦 恩念普资于苦爽 葛天氏遗风显著 勾漏令丹砂俱存 括苍仍游 罗浮乃止 修间玉笥(S&) 修理金书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太上玉京 东吴太极左宫仙翁 雷霆玄省 天机内相 玉虚紫灵 普化玄静 常道冲应 孚佑真君 垂恩广救 慈悲大帝 度人无量天尊 【许真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 混元始祖 一气分真 多劫之前 积修至道 勤苦备悉 经纬逾深 万法千门 罔不斯历 救灾拨难 除害荡妖 功济生灵 名高玉籍 众真推仰 宜有甄(Zhēn)升 大悲大愿 大孝大仁 九州都仙太史 高明大使 雷霆泰省 天枢伏魔上相 至道玄应 神功妙济 掌九天司籍 太乙定命 注生真君 三天按察都检校 普天奏议大夫 天医大帝 历劫度人祖师 净明普化天尊 【虚靖天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白雪丹霄 黄芽曲积 文章星斗老君授 三五飞步之玄机 玉局箓符汉祖传 正一斩邪之秘旨 维一登名于紫府 为一掌握于雷霆 消疵痢于清宁 灭妖氛于下界 巍巍荡荡 渺渺玄玄 度太极登紫薇 聚三华朝五气 随机格物 咸邪遵承 祖师三十代天师 虚靖宏悟妙道张真人 玄风演化天尊 【东岳宝诰】 志心皈命礼 赫赫玄英之祖 金轮绍海之宗 弥仙母梦日光生 紫圣人东华弟 昔建功于长白 始受封于羲皇 初号泰华真人 汉明泰山元帅 唐会崇恩圣帝 圣朝敕赐大圣 位镇坤维 功参乾造 仁以德仁 回阳春于掌上 圣心盖圣 丽日月于天中 五岳称赞于东方 三界独尊于中界 仰举行于大道 俯纠察于阴司 掌人间善恶之权 司天下死生之柄 惩奸恶而狱分三十六署 稽吉凶而案判七十二曹 行善者注生天堂 沉迷者寻声救苦 示慈尊垂慈之相 开生生化之门 福与天齐 功高无量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东岳圣帝 慈光救苦 威权自在天尊 【普化宝诰】 志心皈命礼 九天应元府 无上玉清王 化形而满十方 谈道而跌九凤 三十六天之上 阅宝笈考琼书 千五百劫之先 位上真权大化 手举金光如意 宣说玉枢宝经 不顺化作微尘 发号疾如风火 以清静心 而弘大愿 以智慧力 而伏诸魔 总司五雷 运心三界 群生父万灵师 大圣大慈 至皇至道 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雷霆总诰】 仰启(安奉)雷霆都司将 符图法箓衆官君 欻(chuā)火律令邓元帅 银牙猛吏辛天君 飞捷报应张使者 苍牙铁面刘天君 马郭方邓田大将 雷府蒋毕华雷霆 龙刘苟毕神通大 温康岳孟显威灵 灵官王马二元帅 地司太岁殷将军 火犀雷府朱元帅 斗中颛(zhuān)霸二雷神 天医攻气治病将 酆都府院衆祗灵 城隍社令功曹吏 神虎何乔二道神 队仗森森列左右 旌旗闪闪耀乾坤 剑戟戈茅常在手 枪刀斧钺尽随身 若有下邪截大道 摄赴雷岳便施行 扫荡罡风迎帝驾 扶持道法救良民 我今有请望来临(安奉座坛庭) 大赐雷威加拥护 【社司咒】 稽首民主社令神 正直无私显威灵 一社清吉人安泰 万事谋旺总遂心 所求处处田禾熟 但愿家家六畜兴 驱遣虎狼离本境 主持社稷乐升平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本保民主 社令正神 志心皈命礼 天尊言 土皇九垒 其事千二百神 土后土伯 土公土母 土子土孙 土家眷属 一切神君 若太岁 若将军 若学形 若太白 若九良 若剑锋 若自凶 若金刑 若火血 若身黄 若状命 若三煞 若七煞 若芳幡豹尾 若非连刀争 如是等土皆神煞 若人兴修补筑 一切犯之 一至疾病丧亡 诚诵此经 则万神皆稽首 天无忌 地无忌 阴阳无忌 百无禁忌 五方降真气 万福自来临 长生朝八难 皆有奉此经 生生神自在 世世保身存 善事光中影 应如谷里声 三元神共护 万神眼同明 无灾亦无障 永保善信人 【土地咒】 启请(安奉)土地 神之最灵 通天达地 出入幽冥 为吾启请(安奉)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闻经以后 惟愿孝(善)信人等 各人名下 万罪冰消 善芽增长 闻经以后 惟愿两班道众人等 各人名下 法轮常转 闻经以后 惟愿官法众等 永断得迷 常修正道 启请(安奉)功德 不可思议 诸天诸地悉遥闻 皇王与天齐 大道无为 万法乐雍熙 向来启请(安奉)功德 启请(安奉)三清上圣 六御高真 南北二斗 四府朝元 五师三省 四相师真 天地水阳 四府群真 雷员官将 府县城隍社令 诸位列圣 款座皇坛 保佑清吉 赐福平安 同赖善功 登无上道 一切信礼 为上良因 志心称念 三清三境天尊 万圣停驾天尊 高登宝座天尊 大道无量 不可思议功德 (龙虎山早课终) 早晚课的分别:正一日诵早晚课所颂的经文相同,惟最后几篇经文用字稍有差异,如〈雷霆总诰〉,早课用「仰启」起始、「我今有请望来临」结尾,晚课以「安奉」起首,「安奉座坛庭」作结;〈土地咒〉早课内的「启请」,晚课以「安奉」代替。 正一道三山滴血50字法派 守道明仁德 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 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 高宏鼎大罗 三山愈兴震 福海涌洪波 穹隆扬妙法 寰宇证仙都
《道门十规》
《道门十规》,收于《正统道藏》正一部。明张宇初撰。前言中称,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蒙圣恩修道典。&  张宇初(?&1410),字子璿,别号耆山。父为第四十二代天师。幼而聪颖持重,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洪武十三年(1280)授大真人,诰曰:&前真人既往,尔当世嗣。特遣使诣府,命尔为&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 领道教事。"①恩赍如故。同年二月待召入朝,赐勉修节以格神明,话封哲山母包氏为"清静冲素妙善玄君&。次年(1381),建斋设醛于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宇初人巍,奏准降敷重建龙虎山大上清宫,对上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并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下旨谕禁道士私出符录,赐给龙虎山正一玄坛印,以俾关防符录,镇护名山。建文时,曾一度受贬,遂于黄箬峰下(今江西龙虎山东南)构岘泉精舍居之。&  成祖朱棣即位后,入贺至阙,成祖赐以缗钱修葺大上清宫。永乐四年(1406)劝渝修道教书,可惜功未成而卒。由于仁宗、宣宗二代的间断,编修道教书之事至英宗时命邵以正校刊才完成,刊行于正统年间,即今存《正统道藏》。永乐五年(1407)曾三次建斋录于朝,帝厚赐珍物,并给绎券还山。六年、七年两次奉谕于武当山寻访隐士张三丰。永乐八年(1410)羽化,藏蜕于岘泉。弟宇清嗣。&  据《明史&方伎传》说:&宇初尝受道法于长春真人刘渊然。&渊然为明时全真派高道,幼为祥符宫道士,颇能呼召风雷,仁宗赐号&长春真人&。&渊然有道术,为人清静自守,故为累朝所礼。&&  张宇初潜心于文章,自言志于文20余年,博通诸子之学。他认为文之正气,乃三光五岳之灵,"发而为文,文所以载道也,文著而后道明。"①宇初才华横溢,著作甚丰。主张以虚静为本,以文明道,志在穷性命之源,溯道之本。他不但是天师世家之中的佼佼者,也是明清时期道教史上出类拨萃的人物。著有《岘泉集》12卷(《汉天师世家》载为20卷,《四库合书》灵不4卷)、《道门十规》和《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通义》4卷等。《岘泉集》是以其平日所作诗文若千卷辑成 其序云:。"其中所著《冲道》、《原性》、《慎本》《太极》、《河图》诸篇。义理之玄微,研究之精极,议论二闳肆。其于天地造化、山川人物、礼乐制度,靡不该贯。&提出&夫天地之大,以太虚为体&,&心虚则万有皆备于是矣&的道教哲学思想,作为道教修养层次的最高境界。他不但通于诸家学说和道教义理,更注重个人内修,认为学道修仙是道教徒的根本。他说:&然学老子者,舍仙道尚何从焉?&总之,其论述较为文博,把理学的宇宙观和道教的虚无养生观融汇一体,对明清道教思想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2、《道门十规》内容大要&  此书针对当时道教弊端,适应明王朝检束道教之举,制订了十项规章,以加强对道教之管理。《十规》对于道教之渊源和流派、立教本旨、道教发展过程中之种种问题和今后应当遵守之原则,均有简明概括之叙述,为明初道教规制之一,是整顿道教的纲领性文献。&  《道门十规》首先申明道教肇始于太上授道德五千言于关令尹喜,后世道派意出,非究源以求流,必忘本以逐末。其所列十规如下:&  第一《道教源流》。简述道教之宗源,、流派及发展历史。要求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进退于正,勿为邪说淫辞所蛊惑。强调琥无清静为立教之本,性命神气为内修之要。&  第二《道门经录》。内述道门必修之经录,读经之要求和对待经文之态度。要求育经时持敬存诚,句字真正。明确规定经文应以三洞诸品经典为主,录以太上诸品经录为主。&  第三《坐圜守静》。述性命之学为入道之本,指出修炬的主要丹经,劝人修炼内丹,下功苦行。作者指出:&近世以禅为性宗,道为命宗,全真为性命双修,正一则惟飞科教。孰知学道之本,非性命二者而何?虽科教之设,亦惟性命之学而已。若夫修己利人,济幽度显,非明性命脉根基,曷得功行全备?&体现了明初与全真道在修炼理论方面之合流。&  第四《斋法行持》。要求斋法行持之时,盛服清心,先炼己后度亡,内炼形神,斋醮应依等级而行。&  第五 《道法传绪》。述清微、神霄二道派之传绪,要求行持之士以戒之士以戒行为先,参究为务,不务虚名,不索酒食,主张致虚守静为行持正法,并斥圆光、附体、降将、扶鸾、照水诸术为邪说。提倡以利济存心,以丹砂药术兼济,不得妄受资财,不得滥授道派。&  第六《住持领袖》。述宫观之住持领袖应当德高望重,学问明博,为丛林之师表,并述管理丛林这纪纲。&  第七《云水参访》。述出家之人应以清静为本,离情割爱,舍妄归真,究明心地,修养性天。&  第八《立观度人》。述度人入道必应先择名器之家,不得滥收,并且要向朝廷申请度牒。要求被度道士努力学经修道,并以修诵经诰定为常规。&  第九《金谷田粮》。述租课金谷、簿书库堂由都监、上座监临掌管,以下者止依腊叙长幼轮管。要求大公无私,不得亏瞒入己,违者处罚,甚则更替。&  第十《宫观修葺》。要求修葺宫观,肃清坛宇,使神明有所依栖,四众亦获安逸。&  《道门十规》之实质,可谓推广全真教旨及宗风于道教诸派。张宇初既随刘渊然学全真之法,于是乃对全真、正一之合流有所倡导。《十规》的制订及共反映的思想,明清以来,对道教影响甚深。&  3、《道门十规》(节要)&  真人领道教事臣张宇初撰进&  伏闻,圣人对神道设教,太上以虚无为宗,其广演宏敷,自历劫以来,愈彰愈著。虽有道经师三宝之分,而始自太上授道德五千言于关令尹。其所谓无为不争之旨,始殷三代之初,则广成子蒙黄帝问道于崆峒,等而上之。道所由立,出乎太上一也。修诸己而合夫内圣外王之道者,则有关、文、庄、列诸子遗言;治诸世而验夫清静无为之化者,则有盖公、曹参二公之善政。迨我祖天师立教于东汉,葛仙公、许族阳演派于吴晋。曰教,则有正一、全真之分;曰法,则有清微、灵宝、雷霆之目;非究源以求流,必忘本以逐末。&&  一、道教源派,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则黄帝问道广成子,即太上也。及曰生于殷末,仕于周初,在文王时为柱下史,迨武王时迁藏室史,其所著则道德上下经,其徒则有关、文、庄、列、亢仓、柏矩之流,其言则修齐治平富国强兵,出世之术,互有之矣。&&其曰元始、灵宝,乃混沌之初,玄、元、始三气化生,其本则一。后之阐化,则有祖天师,许真君、葛仙翁、茅真君、诸仙之派。世降之久,不究其源,各尊派系,若祖师之曰正一,许君之曰静明,仙公之曰灵宝,茅君之曰上清,此皆设教之异名,其本皆从太上而授。凡符录经教,斋品道法之传,虽传世之久,各尊所闻,增减去取,或有不同,而源委则一。 &&&  一、道门经箓。太上三洞诸品经典,乃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历劫相传,诸师阐化。若元始说经,当以度人上品为诸经之首;灵宝说经,当以定观、内观为要;太上立教,当以道德、日用为规。内而修已,则虚皇四十九章经、洞古、大通、生夭、清静诸经,最为捷要;外而济世度生,则黄帝阴符经、玉枢、北斗、消灾、救苦、五厨、生神诸经,玉枢、朝天、九幽诸忏。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径。是以从道之士,先当恭教神明,焚修香火,积诵经诰,反依大道。首宿今之业垢,召福泽之良因。故经曰,一切神仙真人,皆以无上要言得成道果。仙师云,经以敛心,经以著念,使时晨夕能焚诵不辍,消除魔障,增广道缘,诚为方便中第一事也。凡持诵之士,必当斋戒身心;洗心涤虑,存神软诵。诚如对越上帝,默与心神交会。心念无二,句字真正,调声正气,神畅气和。庶几有功,则玉音摄气,灵韵交乎自然,和天安地,善俗化民,福集祸消,存亡蒙惠。苟若口诵心违,形留神往,不存诚敬,手怠足扬,虽日诵千百巷,于己何益,又岂能消灾散祸也哉!若为人持诵,犹当持墩存诚,以致斋主之教,以通信向之诚,庶不致虚受斋供布施。为之祈福消愆,自然有感。如或语言接对,嘻笑谈谐,思念不专,熏秽披诵,不徒无益于斋主,反以贻愆于己身。似此皆然,深宜规戒。&&  一、坐圆守静,为人道之本。盖太上立理教度人,正为超脱羽化,了悟生死。若非究竟本来,了达性命,则何谓学道之士也。经曰:积心善行,绝世所欲,不兴妄想,无有染著不滞有无,永绝生灭,是名真人。近世以禅为性宗,全真为性命双,修,正_则椎习科教。孰知学者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虽科教之设,亦椎性命之学面己。若失修己利人,济幽度显,非明性命根基,葛得功行全备!况自上古以来,太上历劫化现,诸师之修炼成道,皆自静定之工,庶得造功克就,神通自在。怠宋、金之初,重阳王祖师通钟、吕之传,始立全真之教,盖本经日,养其无体,体故全真,是教则犹以坐圜守静为要。五祖则太上、东华、钟、吕、海蟾也,七真则丘、刘、谭、马、郝、王、孙也,其下绵延,壁王、首、祁、完之辈。殆今学之者众,皆以真功实行为本。 &&&  一、斋法行持。乃上吁天龠祭之礼。自宝灵天尊受元始说经以来,为立教之本。其目最多,其文最浩。然自太极徐真人、仙翁葛真人、朱阳郑真人三师而下,则杜、葛、陆、宁、项、寇又其最名世者。由是而分,则有林、田、金、白诸师,遂有东华、南昌之分。派虽不同,而其源则一。故符录咒诀,亦相去不远,是皆后之师德,各立宗门;接引后来之一端,初无二造也。&&&  一、道法传绪。清微绍于元始天尊,神霄始于玉清其王。自历代传绪以来,清微自魏祖二师而下,则有朱、李、南、黄诸师,传衍犹盛。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所衍。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丹行持之士,必有戒行为筠欠以参究为务,先求岩谷明师,草衣木食之士,开发万法根宗,精励香火,止佩一法一录一职,苟能晨夕炼神养气,修持不怠,与神明交格,言行无慊,何患法之不灵,将之不佑。&&苟惟务虚名,奔逐声利&&甚则假以谢师犒将,徼索酒食,诚有误于叩祈,且深乖于教范。又辄妄为人师,以盲引瞽,内无功行,外结是非,深为大戒。果为高行之士,惟务致虚守静,一念不生,万缘俱寂,性天道法,心地雷霆,不落万缘之窝臼,惟究向上之真宗,斯为上士也。&&&  一、住持领袖。凡名山福地,靖庐治化,丛林宫观,住持之士,或甲乙往还,或本山推举,必午高年绪德,刚方正真之士,言行端庄,问学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依反者为之,庶足仪刑后进,准则前修。其居是者,务必慈仁俭约,德量含弘,规矩公正。先开接引之方,导愚畜众;次谨焚修之职,请福消愆。裕国祝厘,莫大于报本。尊经阐教,莫大于推诚。其蓄众之方,先严戒行规矩为要,警以罪福因果之报。田粮委库职管绍,赋税任砧基应充,饮食修造,各谨司存,晨昏以神明为谨,修葺为心。五湖四海,高人羽士,或挂搭安单,栖冬结夏。设知堂一员,广于接待。素食粗衣,随缘安驻。务令身口安闲,逍遥无念。庶进道有基,身心无虚。其刻苦修持者,犹当周给。朔望宣明训戒,开示激扬,务修本面家风,究竟本宗事业。毋贪官贵,毋嗜喧嚣,""甚则耽迷声色,外饰内乖,不畏香火神明。灵坛古迹,私畜俗誊,秽亵神祗,所辖住持宣闻于有司,处决下山,不得蒙昧阿私,有坏规法。其后进不遵,轻薄之流,不习本宗,惟图顽横,自始过咎,必宜仪律遣断,庶获规绳严肃,教范宣扬。如或一概容情,罪宜均受。近者郡邑道寮,仪范犹乖,纪纲不振,所合整肃,一守定规。&  一、云水参访。凡出家之人,上离父母之亲,下弃祖宗之祠,志在出世离尘,必当以超脱幻化、了悟生死为心。苟若仍前汩迷尘网,昼夜奔波,无有出期,与俗何异。经曰:学道之士,以清静为本,睹诸邪道,如睹仇雠,远诸爱欲,如避臭秽,除苦恼根,听亲爱缘。是故出家之后,离情割爱,舍妄归其。必当以究明心地,修养性天为务。操修戒行,磨炼身心,支笠箪瓢,孤云野鹤。或遇名山洞府,挂搭安单,参谒明眼师匠,问道亲师,切究性命根宗,深探道德之要,悟彻宗门,玩味法乳,不以利名挂意,富贵留心。虽饥寒风暑之切身,不易其操;虽困贫苦贱之役心,不夺其志。忍辱藏垢,言行谦和,卑下柔弱,精神纯一,心存柔逊,性戒刚强。&&其出外参求,风餐雨宿,忍冻受饥,蹑 担簦,携包顶钵,不惧万里之遥,务登明师大匠之门。一言之下顿悟,万劫之果遂周。致凡出处之间,悉遵白祖师,冯(凭)尊师诸师匠堂规、丛林仪范而行。凡有过失,悉依责罚。&&其云朋霞友之徒,亦须志合道同,方乃不生魔识,共成道愿。先择后交,犹为自戒。苟或师友得人,坚心苦行,普资群品,度脱幽沉,则臣事三境,超神八极,为不难矣!&  一、立观度人。为出家接续之首务。凡名山洞府,洞天福地,古迹灵坛,皆古昔仙真灵迹去处,其欲香火绵远,必以度人为先。须择名器之家,资性淳良,庶可训诲。苟非道材法器,泛滥收录,或不成材,肆暴为非,罔守戒训,不惟贻玷玄门,又且成败兴废所系。或多来历污杂,出处卑微,甚则累辱冠裳,尤宜自慎。必得其人,然后听言观行,审察详实,为其登名腊籍。长幼各依齿叙,不得徇私紊乱。书记会众,举试道门经典,务要习熟谙通,掌籍类名,申送道司,俟度牒开通,依例申名,朝廷关给,方可簪披为道士。既顶冠裳之后,掌籍常加钤束,房长晨夕训戒,务守清规,恭敬神明,焚诵经诰。凡系本宗科典,经书、斋醮、道法、词意、榜语,必当贯熟该通,潜心究竟出处,语默修习为常。行有余力,若儒之性理、释之禅宗,更能融通一贯,犹为上士。暇日则举唱法事,焚香挥尘,论道参真,或吟诗抚琴以自怡,或佩法坐圜以自究。或有应缘经醮,务必斋戒存诚,一遵前训。藜羹粝食,楮被布衣,乃出家常事,不得混同世俗,故违规矩,博弈肆酒,交友奸邪,长幼参商,支分派别,考试不中,举唱不齐,视科典为文具,因果为虚谈,歌谈妖艳之词,汨没利名之域,贪迷富贵,耽恋纷华,不究本面家风,日坠祖宗基业。轻则议罚,容以自悛;重则一遵戒条,下山除籍。庶激励于将来,使四方之遵守。&  一、金谷田粮。多累朝给赐田土,或前代师德所置祖产,前后檀越所施,专为赡众香灯之用。其常住库堂,设职管绍出纳。其各寮院,宜遵常住定规,长幼轮次管绍,共租课金谷,簿书库堂,则都监、上座,监临掌之。以下者,上依腊叙长幼轮管不得昧公营私,亏瞒入己。&&在公库,则众职举行,方丈会众,查理议罚,计共轻重,甚则更替,轻则罚倍,其数入库公用。其寮院,则尊长举行,亦会众眷,查理轻重,亦照常住行之,申呈方丈,从公遣逐。&&其常住田土,例不许卖,亦不得私立契约,破荡卖易。其应充科役,宜遵定制,设砧基道人支应,庶不一概污杂,染习浇风。切须自慎,神鉴孔昭,各宜勉之。&  一、宫观修葺。凡名山福地,真灵香火之所,多宋元本朝所建宫宇,上以祝厘福国,下以容众安单。&修补漏烂,整筑墙篱,洁净道路,肃清坛宇,蓄录山森,使神明有所依栖,四众亦获安逸。如田粮所用不敷,或资于经醮,或籍于题注,众力经营,随宜整葺。亦不得假此名色,在外交接官贵,诱透商贾,强人谋为,非出善愿。因而招惹是非,返为宫观之累。&&&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立教十五论》,又称《立教十五论》,1卷。金全真教祖王重阳撰。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王重阳生平及其著述王重阳(),金代道士,道教全真派创始人,道教炼师。原名中孚,宇九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之后改名吉,字知明,号重阳子。其家本咸阳著姓,迁居终南山刘蒋村。幼好读书,自稚不群。弱冠修进士业,系京兆学籍,善于属文,才思敏捷。又颇喜弓马,金熙宗天眷初(1138)应武举,中甲科。相传48岁时,于甘河镇(今陕西户县境内)遇吕洞宾之化身,授其修炼口诀,遂通仙道。曾作(遇仙诗)云:&四旬八上得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正隆五年(1160)中秋,再通其师于醴泉,且&留秘语五篇,令师读毕焚之。&又指东方令观之,见七朵金莲结子,其师笑曰:&岂止如是,将有万朵玉莲房也。&后创全真派,即以金莲为其标志。于是离家,行留于 社(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一,有误,当为&户杜&)、终南之间,举止若狂,世人莫测其情。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于南时村作穴居之,潜心修持。名&活死人基&,又号曰&行菆&,且置&王害风灵位&于墓上。至大定三年(1167)秋天功成,埋填此墓,迁居刘蒋村结茅为阉居之。大定六年(1167)于长安(今西安)滦村吕道人庵壁题诗一首,以示其志云:&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大定七年(1167)四月甘六日,王重阳烧掉所住茅庵,前往山东传道。是年七月,抵达宁海(今山东省牟平县),马钰(即马丹阳)夫妇筑庵事之,题曰&全真&。先后亲传马丹阳、孙不二、丘处机、刘长生、谭处端、郝大通、正处一等七八,应七朵金莲之兆。由是凡宗其道者,皆号全真道士。大定八年(1168年),在文登建&三教七宝会&;九年(1169)又先后在查山建&三教金莲会&,在福山建&三教三光会&,在蓬莱建&三教玉华会&;在掖县建&三教平等会&。&自是远近风动,与会者干余人。&有先辈云游者见之叹曰:&愿为宏深,真族阳在世。&大定九年(1169)十月西归,前往陕西传道。次年(1170)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正月初四日,王重阳召马丹阳、丘处机、谭长真于榻下,嘱咐说:&丹阳已得道,长真已知道,吾无虑矣。处机所学,一听丹阳教诲,处玄长真当管领之。&又目视丘处机云:&此子异日地位非常,必大开教门者也。&又谓谭长真等曰&妆辈前程,皆在马公手。&遂书《物外亲眷诗》首,书毕奄然返真。马丹阳等人扶其仙枢,葬于刘蒋村故店(今陕西户县祖庵镇)。金章宗赐店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全真派尊为三大祖庭之一。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全真派尊为北五祖之一。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将《道德经》、《孝经》及《心经》作为早期全真道修证经典。他提倡"全神炼气"、"出家修真",不尚符箓,不事黄白,并制订了全真派道士出家制度。其传世著作甚多,有《重阳全真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分梨十化集》、《重阳金关玉锁诀》、《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等,均收入《正统道藏》。其弟子中著名者有七位,即丘处机、刘处玄、谭处瑞、马丹阳、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等,世称北七真。2.《立教十五论》内容大要全论分为住庵、云游、学书、合药、盖造、合道伴、打坐、降心、炼性、匹配五气、混合性命、圣道、超三界、养身之法、离凡世等十五题。一至六论日常生活之准则,七至十一论内在之修炼,十一至十五论修道之境界。各论内容如下:《第一论住庵》。谓学道出家者先须投庵(庵即一人或数人居住的小庙)。要求守常安分,掌握住庵之法,使动静适度,心安神畅。《第二论云游》。要求以访道为目的,参究性命,求师学道。《第三论学书》。要求读诵道书,当穷其本意,得其意则深藏之,不贯记多念广。《第四论合药》。要求通晓医药以助修道,但不可执著,不可贪财。《第五论盖造》。要求居处以茅庵草合遮形为足,既反对露宿野眠,又反对雕梁峻宇,指出应外功与内行同修。《第六论合道伴》。要求先择人后合伴,道友须择明心、有慧、有志之人,相与参学,并且道伴之间相处,要采取中道态度。《第七论打坐》。修炼以调心打坐加入手,以性命混合为要诀。打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第八论降心》。指出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幂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随境生心,名为乱心,速当剪除。《第九论炼性》。指出炼性者应当体会调琴和铸剑,应紧慢得中,刚柔得中。《第十论匹配正气》。要求聚五气于中宫,使三元攒于顶上,铅汞凝澄,结成大丹,神游天上。《第十一论混性命》。要求修炼性命,指出性即神,命即气。《第十二论圣道》。指出苦志多年,积功累行,可入圣道,默默护持,心超物外。《第十三论超三界》。要求心忘虑念及诸境,不著空见,超离色界、欲界、无色戒,神居仙圣之乡。《第十四论养身之法》。指出养身乃养法身而非肉身,法身是无形之相,用则无所不通,藏则昏默无迹,要求养之,去留自然。《第十五论离凡世》。指出所谓超离凡世者,乃是身在凡尘而心在圣境。身暂寄于尘世,而心独超出三界,有若莲之根在淤泥而花在虚空,是谓得道。《立教十五论》,全论只有1,000多字,言简意明,而包摄全真教旨,重在修持而不讲形式,为全真派立教之纲领,全真道士学道之指南。&  重阳立教十五论金&王重阳第一住庵凡出家者,先须投庵。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此是住庵之法。第二云游凡游历之道有二:一者看山水明秀,花木之红翠。或玩州府之繁华,或赏寺观之楼阁,或寻朋友以纵意,或为衣食而留心。如此之人,虽然万里之途,劳形费力,遍觅天下之景,心乱气衰,此乃虚云游之人。二者参寻性命,求问妙玄。登险 之高山,访名师之不倦;度喧轰之运水,问道无厌。若一句相投,便有圆光内发。了生死之大事,作全其之丈夫。如此之人,乃其云游也。第三学书学书之道,不可寻文而乱目。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合理采趣,来得趣则可以收入之心。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垮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既得书意,可深藏之。第四论合药药者乃山川之秀气,草木之精华。一温一寒,可补可泻;一厚一薄,可表可托。肯精学者,活人之性命;若庸医者,损人之形体。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吾门高弟,仔细参详。第五论盖造茅庵划舍,须要遮形,露宿野眠,触犯日月。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聪明君子,细细察详。第六论合道伴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 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关,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合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第七论打坐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打坐也。真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贤圣。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第八论降心凡论心之道,若常湛然,其心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冥冥杳杳,不内不外。无丝毫念想,此是定心,不可降也。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行动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为病患矣。第九论炼性理性如调琴,弦紧便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矣。调炼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第十论匹配五气五气聚于中宫,三元攒于顶上。青龙喷赤雾,白虎吐乌烟。万神罗列,白脉流冲。丹砂晃朗,铅汞凝澄。身且寄向人间,神已游于天上。第十一论混性命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禽之制在气&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露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第十二论圣道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第十三论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虑念,即超欲界。心忘诸境,即超色界。心著空见,即超无色界。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有玉清之境矣。第十四论养身之法法身者,无形之象也。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第十五论离凡世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今之人,欲求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
《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观。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子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清静经》
开经玄蕴咒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馀。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沉疴能自痊,尘劳溺可扶。幽冥将有赖,由是升仙都。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道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dian第四声同电)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之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後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n,通假字&沉&)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yu&)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y&),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tu&n)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ji&n),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xu)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shān zh&)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mǐn mǐn)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泊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dǔ)。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飘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zhe);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ī)。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 ),猛兽不据,攫(ju&)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zuī)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拟订于今年9月中旬在河南中岳庙举办第三届玄门讲经活动Taoism classic learning
中国道教协会分别于2008年、2010年举办了全国范围的玄门讲经活动,对于道教界传承学经、讲经的优良传统起到了推进作用,在海内外道教界产生了良好影响。为更好地推动玄门讲经活动的开展,弘扬道教优秀文化,进一步发挥道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本年度工作计划,中国道教协会拟订于今年9月中旬在河南中岳庙举办第三届玄门讲经活动。活动内容及方式:一、本次玄门讲经活动共分三部分:1.讲经示范。由中道协选派二位道教界人士现场讲经。2.考经(经典答问)。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道协为单位,每单位派出一名选手参加(湖南、湖北、四川、上海道协要督促当地道教学院积极参与)。采取选手现场口答形式,题目从《道德经》、《清静经》、《阴符经》、《玄门早晚功课经》、《重阳立教十五论》、《道门十规》中选出。3.玄门讲经。选手现场抽取题目,并就题目内容进行讲述(题目范围从《道德经》、《清静经》中有关&清静和谐&的章句中摘取并将在随后的正式通知中公布),时间为25分钟,其中5分钟是回答听众提问时间。二、玄门讲经主题:清静和谐。三、选拔方式:请各地道协在8月20日之前将参加经典答问和玄门讲经的选手名单及讲经提纲上报中道协,中道协将按照提纲选出12名选手参赛,未被选取者可参加经典答问,选中参加讲经者亦可参加经典答问。四、本次比赛将设置若干奖项。五、报名联系方式:1.E-mail: 2.北京市西城区西便门外白云观内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100045)电话:010-&&传真:010-(中国道教协会)
西河茅山宗灵官派21代焚修玄裔弟子卫宇灵建坛上清超度温州动车追尾坠桥死难亡魂:太上敕令
债主冤家讨命儿郎
天运 辛卯年、乙未月、庚辰日
宝诰大全玉清宝诰志心皈命礼: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天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上清宝诰志心皈命礼: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太清宝诰志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弥罗宝诰志心皈命礼: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官。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天皇宝诰志心皈命礼:紫微宸极,勾陈天宫。九光宝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统御星辰之缠次,毋失常经。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星主宝诰志心皈命礼: 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法号金轮炽盛, 道称玉斗玄尊。璇玑玉衡齐七政, 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 行黄道紫垣,万象宗师。诸天统御,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万星教主, 无极元皇, 中天紫微, 北极大帝。后土宝诰志心皈命礼: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执阴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数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成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南极宝诰志心皈命礼:高上神宵府,凝神焕照宫。会元始祖炁以分真, 应妙道虚无而开化。位乎九霄之上,统理诸天。总乎十极之中, 宰制万化。宣金符而垂光济苦, 施惠泽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玉清真王, 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北五祖宝诰志心皈命礼:大道开先,玄元阐化。教垂今古,諡号东华。接汉室之将军,隐终南而仙契,过化每超于劫运。示现长在于尘寰,启唐朝之英贤,悟神仙之秘诀,飞剑货药。警化无方,金廷丞相之高标,宝印力辞之勇诀。霞裾上陟,南北统宗,天复挺于人豪,道遍通于四海。发金莲之七朵,演仙派于十方,长生理被于古今。玄妙天垂于率土,恢弘至道,广度愚迷,慈悲济苦,全真祖师。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重阳全真开化极辅帝君,五祖阐道天尊。南五祖宝诰志心皈命礼:明真正道,行化南天,九皇降迹于天台,一脉浚通于刘祖。采琼花之仙异,著悟道之丹书。道付杏林,不日还元之编集。法通鸡足,丹髄复命之书成。真人挺出惠州,信地悟超神俊。刀圭入口,神化无方。施雷雨于掌中,更生民于世外。德彰南海,获琼玉之英标,道遍遐荒。饫法言之灵妙,龙虎罗浮之迹,武夷玉隆之书,过化多方。真文备著,为群仙之首冠。集前代之范模,誓愿宏深,慈悲仁圣祖师。悟真紫阳真人,杏林翠玄真人。道光紫贤真人,泥丸翠虚真人。琼琯紫清真人,五祖藏道天尊。七真宝诰志心皈命礼:道先一炁,世显七真。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甘泉润物,变朽回春。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壁间墨迹以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三井有多生之记, 一时著显化之功。磻溪六年,龙门七载。道功备而名闻时主,丹符锡而掌握神仙。石上谈玄,空中飞盖。元主屡宣而问道,甘霖刻日以济民。早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清静散人,探玄得道。蓬莱仙路,亿劫独持。慈悲救苦,全真祖师。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七真演化天尊。雷祖宝诰(普化宝诰)志心皈命礼:九天应元府,无上玉清王,化形而满十方,谈道而趺九风。三十六天之上,阅宝笈,考琼书。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权大化。手举金光如意,宣说玉枢宝经。不顺化作微尘,发号疾如风火。以清静心而弘大愿,以智慧而伏诸魔。总司五雷,运心三界。群生父,万灵师。大圣大慈,至皇至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斗姥宝诰志心皈命礼:西天竺国,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烁处,日月潜辉。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三官宝诰志心皈命礼: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普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官九府,应感天尊。玄天宝诰志心皈命礼: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祖天师宝诰志心皈命礼:本来南上,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籙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吕祖宝诰志心皈命礼: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敷; 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鹤楼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存芝像于丹崖, 显仙踪于玄洞, 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萨祖宝诰志心皈命礼:派流西蜀,迹显龙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授铁师之教旨,掌玉府之雷书。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执五明降鬼扇。代天宣化,咒枣书符。运风雷于咫尺之间,剪妖魔于斗罡之下。道参太极,位列仙班。松筠野鹤任纵横,遐迩孤云常自在。方方阐教,为万法之宗师,处处开坛,作后人之模范。都天宗主, 一元无上撒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王灵官宝诰志心皈命礼: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至刚至勇,济死济生。方方阐教,处处开坛。豁落猛吏,三五火车。太乙雷神应仙天尊。太乙宝诰志心皈命礼: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渡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报恩宝诰志心皈命礼:玄元应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 报恩教主,佑圣真武, 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三清总诰志心皈命礼:道宝经宝师宝。玉清上清太清。一炁流行。三清应化。函关默默。不言而善运四时。正色空空。无极而化生三境。大罗天上。金阙宫中。虚无自然。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四御总诰志心皈命礼:渺渺紫金阙。巍巍碧玉宫。掌紫微七政之权。作皇期一脉之主。三华毓秀。五纬霓旌。为造化之枢机。作人神之大柄。大罗天上。金阙宫中。四御四皇上帝。金容玉相天尊。九天玄女宝诰志心皈命礼: 先天神姥,上世仙姑,庄严妙相,常现娑婆世界,清净法身,早登梵刹琅嬛,玄都天界,系玉腰金,员峤方壶,蒸沙煮石,放无极之神光, 普照群生,运玄元之道气,化成万物,功垂今古,德配乾坤,位列九天,掌造化之枢机,灵通三界,司雷霆之号令,慈悲广大,变化无穷,手持宝剑,斩魔王于斗垣之下,足踏金莲朝, 皇母于瑶阙之中,宏慈宏愿,至显至灵,九天玄女无极元君(三称)东王木公宝诰志心皈命礼:清微大道无极神君元始之化炁分真紫府之潜龙勿用,称帝於方诸之山职掌天阶仙籍立阙於碧海之上道称化育群生,三宫有管辖之司,八帝为无为之座,届期登台,南顾宛尔,紫炁东来,湛然真静,诞迪玄功,无上之君,群真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东华大司命少阳帝主王公木父天尊!西王金母宝诰志心皈命礼:天池开泰无极圣母龙华胜会宴瑶池万灵统御传教旨诸仙献寿列圣称觞天威咫尺功高德重代燮权衡仙主道宗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天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救众生之苦难洒甘露於尘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极瑶池大圣西王金母天尊!斗父宝诰志心皈命礼:尊居万乘道贯三才龙御北宸位正玄都之上凤台西域运合紫微之中天人孕秀玉华池感金莲之九苞圣母结胎生竺国现玉相於中天婉纲造化而统制乾坤掌握阴阳而运行日月圣父乃九皇之父国皇乃万象之皇率土苍生咸蒙化育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斗父龙汉祖劫周御国王天尊!紫府玄祖宝诰至心皈命礼:南宫紫府无无上道开化玄极至真不坏真空元始灵源祖劫虚无妙道妙用难穷实诸仙诸圣之宗神机莫测乃掌道掌法掌教之主至灵至感至圣至慈德溥无量浩劫救世定乱阐法能仁圣姥九天紫府玄祖大天尊!龙王宝诰至心皈命礼:海澨为宫瑶岛接址天潢之苗裔苍茫之令辟职秉三天敕旨统驭百灵心同天姆慈仁周全万类波涛恬静不教泛溢于江河鳞介潜沉未许滔翻而荼毒浩浩纳指南之车渊渊沛乂安之泽神功普遍巨德覃敷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海全部英烈贵胄神王通达无碍天尊!虚空地母宝诰志心皈命礼:太古母皇坤德运行山川河岳灵气清明花蔬草木秀丽有情万灵化育元亨利贞仙佛鉴察明慧洞清圣神昭垂默默慈声虚空地母大慈尊!
公元日 06月(大)19日 星期二 天干地支:辛卯年、乙未月、乙亥日;喜神方位:时阴 三合 阴德 六仪 玉堂 明堂 喜神(西北),福神(东南),财神(东北); 用时吉凶:厌对 招摇 重日; 岁煞中破冲:冲蛇(己已)煞西。 今日所宜:开光 祈福 移徙 入宅 安床 开市 交易; 今日所忌:嫁娶 修造 破土
观音大士宝诰 志心皈命礼
普陀山上,南海岸前,千变万化,广寻声救苦之功,三昧六通,整自然之果,青莲湛露,绿柳凝祥,叶庆传宗,麟址感白衣之抱送,济人利物,鸿恩如紫电之光芒,五苦超生,千生觉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观音大士,五雷法主,竺落黄迦天帝,圆通自在天尊!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步虚韵大道洞玄虚,有念无不契。 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下水船救苦天尊妙难求,身批霞衣屡劫修。五色祥云生足下,九头狮子导前游。盂中甘露时常洒,手中杨柳不记秋。千处寻师千处降,爱河常作渡人舟。香供养十方救苦天尊。大启请种种无名是苦根,苦根除尽善根存。但凭慧剑威神力,跳出轮回五苦门。道以无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若皈圣智圆通地,便是生天得道人。开经偈  寂寂至无宗,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诸品真经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尔时,救苦天尊,遍满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诸众生,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我本太无中,拔领无边际,庆云开生门,祥烟塞死户,初发玄元始,以通祥感机,救一切罪,度一切厄,渺渺超仙源,荡荡自然清,皆承大道力,以伏诸魔精,空中何灼灼,名曰泥丸仙,紫云覆黄老,是名三宝君,还将上天炁,以制九天魂,救苦诸妙神,善见救苦时,天上混无分,天炁归一身,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别体。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遍体皆虚空。第一委炁立,第二顺炁生,第三成万法,第四生光明,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边际,妙哉大洞经。皈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辰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念诵无休息 ,归身不暂停,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超度三界难,迳上元始天,于是飞天神王,无鞅数众,瞻仰尊颜 而作颂曰,天尊说经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学无为,悟真道自成,不迷亦不荒,无我亦无名,朗诵罪福句,万遍心垢清。尔时,飞天神王,及诸天仙众,说是诵毕,稽首天尊,奉辞而退。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梁。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著,外相不入,内相不出,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耀,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尔时,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圆明,而说偈曰:  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空。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尔时,太上道君,与诸圣众,在八骞林下,七宝台中,罗列威仪,敷陈道要,怡神默坐,于玉京山,放七宝光明,照福堂地狱,见福堂之内,男女善人,快乐无为,逍遥自在,复见诸地狱之中,饿鬼穷魂,以日继夜,受种种苦恼。悉无人形。五体坏烂,饥餐猛火,渴饮熔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是时,会中有一真人,名曰广信,从座而起,稽首前进,上白道君曰,不审此辈穷魂,生有何咎,而受兹苦。  道君曰,受诸罪者,在世之时,不敬三光,欺负神理,十恶五逆,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毁伤物命,杀害众生,福尽寿终,当受斯苦,是时,广信真人,心生哀悯,欲其济拔,幸望妙力威光,许令开度,伏蒙道君,垂赐金言,广设法要,为诸众生,演说是经,名曰解冤拔罪,流布于世,利益存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心专志,入静持斋,焚香行道,六时转念是经,吾当随愿,保佑其人,使宿世冤仇,乘福超度,幽魂苦爽,各获超升,真人广信,欢喜再拜,尔见缕胜因,而作颂曰:  伟哉大道君,常普无量功,舟楫生死海,济度超罗酆,罪对不复遇,福报与冥通,用神安可测,赞之焉能穷,是时广信真人,与诸圣众,闻法将毕,各各稽首皈依,信受奉行。诸真宝诰斗姥宝诰  至心皈命礼。  西天竺国,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烁处,日月潜辉。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三官宝诰  至心皈命礼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普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官九府,应感天尊。玄天宝诰  志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祖天师宝诰  至心皈命礼本来南上,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籙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吕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  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敷; 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鹤楼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存芝像于丹崖, 显仙踪于玄洞, 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萨祖宝诰&&&&& 至心皈命礼  派流西蜀,迹显龙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授铁师之教旨,掌玉府之雷书。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执五明降鬼扇。代天宣化,咒枣书符。运风雷于咫尺之间,剪妖魔于斗罡之下。道参太极,位列仙班。松筠野鹤任纵横,遐迩孤云常自在。方方阐教,为万法之宗师,处处开坛 ,作后人之模范。都天宗主, 一元无上撒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王灵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罚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至刚至勇,济死济生。方方阐教,处处开坛。豁落猛吏,三五火车。太乙雷神应仙天尊。太乙宝诰  至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渡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  知表吟偈  慈尊降法界,普度长夜魂。  欲免轮回苦,大众转天尊。  转念  寻声赴惑太乙救苦天尊  转念回坛跪诵中堂赞  青华妙严,慈相亿千。身居长乐,尊座金莲。  慧光无碍,照诸幽泉。甘露流润,遍洒空玄。  朽骸枯骨,成得光鲜。拔度沉溺,不滞寒渊。  上请天官解天厄,地官解地厄,水官解水厄。五帝解五方厄,四圣解四时厄,南宸解本命厄,北斗解一切厄。  于是七元君,大圣善通灵。济度诸厄难,超出苦众生。若有急告者,持诵保安平。尽凭生百福,成契于五行。三魂得安健,邪魅不能停。五方降真炁,万福自来骈。长生超八难,皆由奉七星。生生身自在,世世保神清。善似光中影,应如谷里声。三元神共护,万圣眼同明。无灾亦无障。永保道心宁。报恩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玄元应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 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 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 报恩教主,佑圣真武 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十二愿  一愿风调雨顺 ,二愿五谷丰登。三愿皇王万寿, 四愿国土清平。五愿民安物丰,六愿福寿康宁。七愿灾消祸散,八愿水火无侵。九愿聪明智慧,十愿学道成真。十一愿诸神拥护,十二愿亡者超升。  一切飞禽走兽,一切蝼蚁蛇虫,一切冤家债主,一切男女孤魂。四生六道,一切寒林,闻经听法,早得超升。(三遍)小赞及结经偈等小赞  青华教主,太乙慈尊,玉清应化显金身,大千甘露门,接引群生,永出爱河津(重)。愿灭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心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四恩三有均利益,十洲三岛任逍遥,回向四府众龙神, 礼谢道经师三宝,向来诵经福无边,风调雨顺民安乐,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诵经保平安,消灾增福寿。土地咒经坛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出幽入冥,为吾关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结经偈  向来诵经功德  上奉高真,下保存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太乙救苦天尊。不可思议功德。三皈依  志心皈命礼。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脫轮回。无上經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无上師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澄清韵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龙八部玄兵石能买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