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口袋律师软件数据恢复会不会泄密密个人信息

讨薪多月无着落 “口袋律师”帮解决|用户|存底_凤凰资讯
讨薪多月无着落 “口袋律师”帮解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几个月都没讨到的薪水,没想到因为接受了朋友一个建议就让公司乖乖把钱送上门来了。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钱先生身上的真实故事。
原标题:讨薪多月无着落 “口袋律师”帮解决几个月都没讨到的薪水,没想到因为接受了朋友一个建议就让公司乖乖把钱送上门来了。这可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发生在钱先生身上的真实故事。典型案例:讨薪数月无果 一个订单搞定的钱先生最近遇到件心烦事。去年11月到1月,钱先生在某物流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1月4日,钱先生因刑事纠纷被公安拘留8日,期间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在被公安机关释放后,钱先生主动向公司直接领导提出辞职,领导也在电话中表示同意。此后钱先生就没再去公司上班。本以为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不料横生枝节。钱先生发现,在他辞职后,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没按时入账。钱先生向公司讨要说法,公司一会儿说因公司整体卖给另一家公司,所以不应向公司讨要,一会儿又以他旷工为由,拒绝支付最后一个月工资。当钱先生否认自己旷工,向公司要求提供离职时间、工资发放记录、考勤记录等证明时,却遭到了公司人事部门的拒绝。无奈之下,钱先生想到了找律师来维权。可是,高昂的收费标准令他望而却步。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身边一个朋友向他推荐了一款手机APP产品——口袋律师。钱先生立即下载并使用了一次,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说与“口袋律师”进行咨询。在通话过程中,聪明的钱先生还让公司HR与律师直接对话。HR表示, “第一,我们没有他在公司上班的记录。第二,他离职时间太长。我们不是不愿意提供档案,而是实在没有。”律师当即指出,法律规定,公司有义务将员工档案保留至少一年。股份转让也不该侵害到员工利益。在律师的耐心解释和劝说下,HR表示将妥善处理钱先生的纠纷。没想到,只花了不到15分钟时间,钱先生的烦恼就此解决了。钱先生对口袋律师的服务非常满意。记者体验:标准化服务,公开化价格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便能随时随地获取专业对口的法律咨询服务。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这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在AppStore上,记者下载了 “口袋律师”进行体验。打开用户端,输入手机号,选择所要咨询的领域,便进入到提交订单的环节。在这里,系统自动勾选了工作年限为2-5年的普通律师进行接单,用户还可以从“上海话”、“普通话”和“粤语”中选取偏好语言。记者提交订单后,立即收到三位律师的“抢单”,根据给出的姓名、抬头、律师资格证号及头像等信息,用户可自行选择中意的律师接单。订单生成后,用户随即便会接到律师打进的电话。据记者粗略计算,从用户下单到进入咨询环节,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用户与律师间的通话都留有存底,”口袋律师技术总监张博告诉记者,在App上下单后,用户接到的电话由法宝平台主动呼出,是一个三方通话,也就是说所有对话都处在录音状态下,“每个订单都绑定着一段通话录音,用户可以直接在App里进行回放。”据他介绍,这样做的理由,一是出于保证用户及律师双方的各自权益;二则是帮助用户精确获悉咨询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与服务内容高度标准化的打车软件不同,‘口袋律师’按专长和资质水平对律师进行了细分,而且能保证短时间内有一名专业律师来为用户进行服务。”他说。“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轻量化的法律问题,其实一通电话就能搞定,”张博表示,通过口袋律师及法宝平台,律师咨询费能降低至原有的20%甚至更低,这大大降低了纠纷解决的成本。不同于市场普遍做法,通过该App咨询律师并不按小时收费。目前,根据律师从业年限高低,用户咨询按次数每次收费15-30元不等。这一价格与传统咨询收费显然相差巨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58355
播放数:1988432
播放数:86048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口袋律师会为用户保密吗_百度知道
口袋律师会为用户保密吗
用了口袋律师的法律咨询,口袋律师的憨川封沸莩度凤砂脯棘律师看的到我的电话号码吗,他们那边有录音吗,会不会对外透露客户的隐私,比如民事纠纷刑事纠纷之类的,会不会为了使坏或者奖励,就拿着我们的手机号码甚至去举报,报警
提问者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律师会为证人保密,但需要庭前提交证人出庭申请(包括证人信息),庭审时证人也会出庭作证。
不会拿着客户的手机号码去曝光或者举报吧
会。如果泄露了,就是侵犯了隐私权,就可以投诉他。
不会拿着客户的手机号码去曝光或者举报吧,只有一个号码
不会,这是犯法的事。如果真这么做,它就要付法律责任的。
嗯,那就采纳你的吧,我用的是网上那个口袋律师,电话咨询,好像律师那边是转接的电话,看不到我的号码,而且也没有姓名,只有我的手机客户端有录音,他们不会没事拿着一个手机号码去举报或者报警,说这个人的号码,他有什么什么事,我想举报,不会的吧
也许会匿名举报呢,不会吧,而且仅仅有一个手机号,也没有姓名,也没有具体的事情,只有大概的事,即便去举报也举报不成功吧,也不会有人这么闲吧,就算是网上的,也是有职业道德的吧
您自己都说不会了啊,应该不会了。
嗯,本来想采纳您的答案的,怎么自动把分给别人了?怎么办啊。。
没事的,能帮助到您最快乐。😝😝
回答错了,会的
不会拿着客户的手机好吗去曝光或者举报吧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刚刚用口袋律师咨询了一个问题 钱支付宝扣过了 ...-免费法律咨询-中顾法律网
当前位置: >
中顾法律网投诉平台
中顾法律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
我刚刚用口袋律师咨询了一个问题 钱支付宝扣过了 ...
用户:3i9m*** &
| 浙江-杭州 |
我刚刚用口袋了一个问题 钱支付宝扣过了 但没向之前显示支付成功 是否成功支付了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
全部回答 ()
相关法律问题
0位律师解答
0位律师解答
3位律师解答
0位律师解答
1位律师解答
相关法律法规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颁布日期:
专业律师推荐
专业律师咨询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
版权所有:济南中顾法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号 【济南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备案:20】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1166号奥盛大厦3号楼16层中国青年报: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
&王先生,您需要看房吗?我们最近有个适合您的三居室。&
律师王鸿儒最近很郁闷:自从他卖了一套房,打算置换新居后,这类骚扰电话就接二连三找上门来。对方不仅开口能叫出他的全名,甚至手机号、职业、家庭住址、&购房需求&都一清二楚。
&太可怕了,还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王鸿儒略加分析后坚信:他的个人信息被中介泄露了。而自己,不过是数以亿计的&被泄密&大军中的一员。
&个人信息被泄露,已呈现出泄密渠道多、范围广、程度深,且形成黑色产业链的特点。对被泄露者而言,不仅危害巨大,还普遍&维权难&。&对此,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阚凯力教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一句话:对信息被泄,普通老百姓几乎是&刀俎下的鱼肉&。&
近日,随着工信部透露&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首个国家标准编制完成&,这一隐私安全领域的&陈年公害&再次成为焦点。
而记者梳理发现,在力量天平的失守下,隐私沦陷,几乎人人&裸奔&。
&泄密&渠道多、范围广,已成利益链
王鸿儒的经历绝非个案,他身边的人几乎个个&中过枪&。
&请问是移动用户&&&吗?&&保险公司免费送您一份保险。&&张先生,恭喜您当爸爸!请问是否需要请月嫂?&&&类似推销短信、垃圾邮件、骚扰电话,如罩在每个人头上的网,&每天接到两三条很正常&。
而你被骚扰者掌握的个人信息,很多时候,就是他们&摸瓜&所顺的藤。
去年年底,中国青年报一项针对近2000人的社会调查显示,86.5%的人确认个人信息曾遭泄露。
&白领名录&、&股民信息&、&豪车车主名单&、&老板手机号码&甚至&家长信息&、&新生婴儿信息&&&中国青年报记者登录一些涉嫌售卖个人信息的网站后发现,信息被泄的阴影,已覆盖到社会各类人群。
&个人信息泄露泛滥,原因首先在于能泄密的渠道无处不在,防不胜防。&阚凯力教授告诉记者。
电信机构、需要注册的网站、银行、保险公司、各类中介、教育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和医院&&你若历数自己的信息可能被泄的&端口&,能列出一长串名字。
&你能不注册天涯、淘宝、途牛,但你能不办银行卡、不办手机业务、不买房买车吗?&王鸿儒无奈地反问,身为律师的他,已经对&填问卷免费获学习资料&、&填写精确信息,能获得更好的服务&等&糖衣炮弹&多少免疫,但在上述涉及衣食住行的领域,填写邮箱、手机号、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几乎是必选项目,无可回避。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周庆山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很多机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但并不是每个机构都有能力保护这个庞大而宝贵的&隐私库&。
一系列&泄密门&佐证了周庆山教授的观点。
2011年12月,以程序员网站CSDN、天涯社区、美团网等数据库遭黑客攻击为代表,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曾集中爆发,上亿用户的注册信息被公之于众。其中,广东省出入境政务服务网泄露了包括真实姓名、护照号码等信息在内的约400万用户资料。
电信公司的隐私保护规定也难栓&内鬼&。2009年,深圳、佛山等地十余名领导的手机号码和通话清单,就被&内鬼&以不足2000元的价格倒卖。在2011年8月曝出的&北京最大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中,23名被告中,有7人来自电信公司内部。
&信息就是资源,相比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被动泄露&,&主动泄密&更是早就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信息买卖内部人士这样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记者了解到,主动泄密的最原始方式是&信息共享&。在中介、银行、保险、航空公司等机构间,未经授权或超出授权范围&共享&客户信息,已不是秘密。
趋利之下,&花钱买信息&也愈演愈烈。在一些保险代理内部论坛上,几万份&打包&出售的客户信息,每份合计不足4毛钱。在一些物业公司,花800元就能买到数百楼盘的业主信息。在一些医院,花3毛钱就能收购一个新生宝宝的信息。有人甚至为此开设了钓鱼网站、通讯公司和商业信函公司,专门通过收集、买卖公众&名址库&牟利。
更难啃的&骨头&则由黑客出马。据媒体公开披露,黑客实际掌握用户数据库的数量已超过1亿条,中国黑客的黑色产业链规模或高达上百亿元。
隐私挖掘深、危害大,严重者损失千万元
在接了快一周的中介电话后,王鸿儒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觉:自己正在成为透明鱼缸里一条供人肆意窥看的金鱼。
&聊着聊着,我发现,这些骚扰电话所知道的信息,比我想象的还要多、还要深。&他现在开始担心身份证号安全,一旦同时遭泄,&我不就彻底在商家甚至不法分子面前&裸奔&了?&
相关报道:
新闻热线:010-
责任编辑:仲猛
名企动态: |
标志着Windows迈出个性化计算的第一步……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袋妖怪会不会出新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