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武功山徒步路线图连带图

清代《弹弓谱》中记载的弹弓技法
为了更好地保持弹弓的弹力,也为了携带方便,古人平时是将弓弦放松的,用的时候再上弦。当然,如果你是一位镖师,负责押运财货,那你的弓弦一定得跟脑子一样时刻紧绷着,随时准备对付来犯歹人。
在清代,镖师是一种常见却又带着神秘色彩的职业,弹弓是他们行走江湖之必备。镖客们不仅靠弹弓养家立业,也将弹弓的威名和技艺传到了所到之处。其中,河北武氏太极拳就有这么一段与镖客往来互动的传说。
武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李亦畲(1832年~1892年),被多种文献记载有一手打弹弓的绝技和一本《弹弓谱》传世。2003年,武氏太极拳名手李锦藩之徒在《》杂志上公布了一种《弹弓谱》,说李锦藩在世时曾讲,清末一位张姓山东镖客常往来于山东、河北、河南,一次路过河北永年县,听说李亦畲武功超群,便恳求李亦畲教授太极拳。为了表达敬意,镖客将随身携带多年的《弹弓谱》赠给了李亦畲,两人习练得不亦乐乎,&他们白日打天上飞鸟,弦响雀落,夜晚打百步外香头,百发百中&。
也有武氏太极拳其他传人说,这本《弹弓谱》是李亦畲从隐身永年县的一江湖避难者处获赠的。著名太极拳研究专家吴文翰那里也有一个故事版本,他在《李亦畲与&弹弓张&》一文中说,传给李亦畲弹弓的人江湖外号&弹弓张&,做过镖师,是河南登封人。可惜的是,据说李亦畲后来将这手绝技传给了本地一位镖师,武氏太极拳传人中却无一人精通。
无论如何,武氏太极拳跟弹弓有不少渊源,而且在武功门派中并非个例。郑州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赵长海先生说,清代各派拳术都涉及弹弓,如长拳、拳、太极拳、通臂拳、八卦掌等。往前溯源,清代《弹弓谱》的创始,极可能跟中原武术世家汜水苌氏有关,相传苌乃周(1724年~1783年)精通弹弓之术,并著有《弹弓谱》一书,此时间恰好早于现存所有清代弹弓著作。并且,同是汜水的武术世家牛氏以及河南陕县刘氏,其武术技艺均来源于苌氏,且又被称为弹弓世家,其弹弓技艺应当也来源于苌氏。
中原弹弓武艺源于苌家?
清代,河南的两个武术世家分别贡献了一位武状元和一位武进士,正是汜水牛氏和陕县刘氏,牛氏中的牛凤山为道光癸巳科(1833年)武状元,刘氏中的刘英魁为道光乙巳科(1845年)武进士,两人都曾任大内侍卫。据赵长海先生推测,牛凤山正是诸多清代《弹弓谱》抄本的署名著者&牛嵩生&。那么,牛凤山到底会不会打弹弓呢?
根据王鸿鹏等编著的《中国历代武状元》,道光十三年,牛凤山在参加武举考试时,拉弓就是一项重要考试内容,要看&弓力强弱定其优劣&,当时有一种超强硬弓叫&出号弓&,能拉开的都不是一般人。道光皇帝亲临殿试时,觉得排名最靠前的牛凤山、孙和平二人力大无穷,拉&出号弓&绝对没问题,于是便命令这两个人试拉。两人果然不负所望,都拉开了&出号弓&,于是道光皇帝亲授其武状元。
在《清代起居注&道光》中,这件事有很详细的记载,&牛凤山、孙和平俱报开十二力弓,朕见其从容引满,因赏给十三力弓,仍能开满。是以将牛凤山拔取一甲一名,孙和平拔取一甲二名&。
牛凤山能拉得了超强硬弓,其熟悉弹弓当不在话下。文献记载,牛凤山字梧阶,巩义河洛镇官店村明月坡(古汜水县属地)人,幼年家境贫寒,跟着叔叔苦练武功,技艺高超。据说他用弹弓不仅可以百步穿杨,还能盘中取果,又称凤凰夺窠。他借钱赴京赶考,中得武状元后官授头等侍卫衔,赐进士及第,又封武功将军,历任甘肃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中营游击副将,复升任总兵,得四世一品封赠,后因病告归乡里。在今荥阳市穆沟村东北,还有牛凤山的状元坟。
牛凤山的武艺从哪里来的呢?主要来源于中原武术世家苌氏。对中原武术渊源颇有研究的陈万卿先生著有《苌家拳》一书,言苌乃周传高六庚,高六庚传高廷琳,高廷琳传子鹤楼,&鹤楼兄鹤盘,字轶云,有女适武状元牛凤山之侄牛琦,鹤楼与凤山亦为亲家。牛氏善弹弓艺,又从高廷琳学枪术,凤山与鹤楼比试枪法,以棒头裹布代枪蘸石灰,毕,凤山全身皆白点,鹤楼无一中&。
牛氏武术出自荥阳汜水苌氏,其弹弓则亦当出自苌氏,这是因为在诸多苌乃周研究资料中,都有苌乃周著《弹弓谱》的记载。苌乃周(1724年~1783年)是世所公认的中原武术大家,汜水(今属荥阳市)苌村人,自幼博学,苦习搏击之术,创拳立派,成为技术精湛的武术实战家和武术理论家,被誉为&中国武术史上旷古罕见之通才&。苌乃周师从虎牢关张八,尽得其术,又得到洛阳阎圣道指点、四川梁道人传授,精研各派,博采众长,创立苌家拳派于世。《苌家拳》一书中,苌氏资料相当齐备,有数处提及苌乃周精通弹弓之术,并提到武陟人毛树棠曾作《荥阳汜水先正事略&苌洛臣先生传》,明确记载苌乃周著有《弹弓谱》,&皆为学者所传抄,无刻本。然非经指授,虽读其书,不能得其妙也&。
清代弹弓被归入暗器之列
赵长海推测,苌乃周应该是在乾隆年间编著的《弹弓谱》,此书最迟在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已经广泛流传。那么,为何多数现存弹弓著作署名是&牛嵩生&呢?
这是一个耐人琢磨的问题,或许是没有答案的,但我以为,至少有几条线索可资好奇者参考。首先,牛凤山作为功夫高手,应当留下过武功秘谱;其次,著者未必就是原创者,比如牛凤山就著有《牛氏战枪谱》,陈万卿经比照研究,牛氏枪法出自苌氏枪法;再次,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许武功秘谱是不方便留名示人的,著者有没有可能是假托别人的名字?牛凤山得了武状元,当时名震天下,托名自然托他的就好。
其实,本身苌氏和弹弓的关系也藏着一个有趣的疑问,苌氏武术传承主要是拳、棒、枪、刀、剑,多有谱诀流传下来,但在苌氏家族本身的碑刻、家谱及各类拳谱中,均未见苌乃周精通弹弓技艺、著有《弹弓谱》的明确记载,仅在毛树棠、李敏修等人的文章中言及,让研究者稍觉奇怪。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在清代民国武术界,弹弓已然被归入暗器之列,比如精通弹弓之术的民国武术大家万籁声先生就在其所著《武术汇宗》中说,&弹弓为暗器中之最厉害者&,以&铁背弓&发射混砖面加细铁砂做的弹丸,&可发出百步外,中者立伤毙&。
既然是暗器,或为武人所不齿,至少拿不到台面上。陈万卿先生本身也是苌家拳第八代传人,他很早就注意到在苌家拳留传下来的拳械谱和苌家拳传人演练的套路中,未曾见到暗器的内容,他曾就此请教先师苌新法先生及其他苌家拳传人,皆言&苌家拳乃光明正大之武术流派,自然与暗器无染&。
不过,我还是专门就弹弓问题请教过陈万卿先生。&我自认为苌家拳系统里面是有弹弓的,小时候也常听练拳的人提过弹弓,说苌家弹弓怎么厉害,听到屋外有动静,隔着窗户(旧时用纸糊)就打了弹丸出去,第二天出来查看,能发现窗户外有血迹。&陈万卿说。不过,弹弓虽然不能说是旁门左道,但在苌家拳里面肯定不是主要的,属于枝节。
疑问又来,若苌氏确实著有《弹弓谱》,又是何人授传?苌氏在早期曾师从汜水县虎牢关张八,尽得其术,而现存诸多《弹弓谱》抄本均言弹弓技艺源自&张仙&,张仙究竟是何人,是否就是张八?诸多谜团,尚待武学爱好者及学人进一步探究。 (全文完)
本版图片均翻拍于王广西先生的《中国功夫》。王广西先生生前为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著有《中原武术大典》&武术卷&,该书用力颇深,考证详密。王广西先生曾搜集或经眼过一些《弹弓谱》抄本,只是其不幸于前几年遽然谢世,实乃中原武术研究的一大损失。
相关新闻 & & &
& (03/09/:17)
& (01/23/:30)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您所在的页面位置:
咸阳市武功县地图
&&&&&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县相望,两县之间在渭河上有公路大桥连接,使得车辆可以从西宝高速公路武功收费站处直下通周至、陕南等地。全县共有 8镇4 乡, 262 个自治村, 6 个社区居委会, 41.1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4 万人。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县人民政府驻普集镇,邮政编码712200,,电话区号029。  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 西宝高速公路、 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 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 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 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2006年,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地势以平原为主,北高南低。一般海拔420-550米,分为台塬和平原两部分,北部为黄土台塬区,大部分海拔500-550米,南部是渭河平原,海拔多在430-500米。  气候属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2.9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1.4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26.2摄氏度,累年(≥10℃)积温4143摄氏度。年日照2163小时。年降水量635毫米。无霜期228天。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烤烟、芝麻、花生次之。以“生猪”、“关中驴”、“秦川牛”闻名,尤其是瘦肉型猪产销两旺。  特产白皮蒜、辣椒干。  旅游资源有香湾新石器遗址、尚家坡先周遗址、教稼台、苏武墓、武塔。
咸阳市行政地图
陕西省行政地图
全国地图查询
华北地区地图
华中地区地图
东北地区地图
西南地区地图
西北地区地图
华南地区地图
华东地区地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释永信有没有武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