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 知 道 传 奇 私 服 怎 么 带 双 斗 笠

(陈国仁私人空间)
(陈国仁私人空间)
(草草小精灵)
第三方登录:有 没 有 人 知 道 传 奇 私 服 戴 双 斗 笠_百度知道
有 没 有 人 知 道 传 奇 私 服 戴 双 斗 笠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说句实话现在托太多,我一直用火龙辅助.你用了就晓得了。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红鞋日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王林斌&著】
第一诗章& 魏才秦用商鞅主变法&& 封地流芳世传《商君书》&
站在商山之巅,俯瞰浩浩荡荡东流而去的丹江。
被封于商邑的壮烈犹在眼前,而那十九年的佐政辉煌仿佛就在昨天&
他原来是卫国诸庶孽公子之后,故姓公孙氏为公孙鞅,亦曰商鞅。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战国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群雄争霸割据的时代。那时候战争频发、金戈铁马、生灵涂炭!
&少好刑名之学&的他虽然怀揣治国治世雄才,怎奈年少位卑未得到魏惠王的重视和重用,只好在魏相公叔痤门下仕事,面对如此境况,他只好终日郁郁寡欢。
这一年,秦献公与魏惠王的少梁之战使秦国丧师败北,割秦故土以求和。
秦献公中箭身亡了,秦国人推举献公的儿子、年轻的嬴渠梁为国王,号秦孝公。
面对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的山河,年轻的秦孝公痛心疾首,为了让秦国不再受六国袭扰侵凌,他尽倾国库和皇室财产以及稀世珍玩珠宝,交接六国欲求其不向弱秦用兵,
却总是收效甚微,屯兵函谷关外的魏国如同一头饿狮,正觊觎这关中的沃野田畴。
终于,年轻的秦孝公感悟楚秦之所以弱,是缺乏具有强秦的奇计奇人。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秦孝公向世人发出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者&的求贤令。
于是乎,各国士子们蜂拥秦地,他们或在酒肆茶楼中高谈阔论各家治世学说的精神奥妙,或纵论国家兴亡之道,或细析富国之策。虽然泥沙俱下,却也不乏怀灵蛇之珠、
芝兰之蕙者。他们纷纷求见孝公,以求君主重用,以求富贵显达。一时间弱小的秦国诸子百家勃兴、百花齐放之势悄然形成。
也就在这个时候,20多岁的卫鞅怀不世之才 ,挟兴国之学来到了秦国。
到了秦国,他看到的是一派土地荒芜、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
还有边界之上兵备不修,磨擦不断。
还有疆域不分,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已经习以为常。
纵观种种现象,商鞅深深感到这些都是因为中央集权不够而引发的种种怪像。
他在沉思着如何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
他在思索着如何让华夏一统。
几经辗转,他终于见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
他们相见了,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啊,求贤若渴的秦孝公没有摆皇帝的架子,亲自迎接血气方刚、才华横溢的卫鞅。
四目相对,他们就被对方的身材所吸引了,于是他们彻夜长谈,以致达旦。
几次长谈,卫鞅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聪明与睿智,他历数时秦弊政,状绘所见所闻。
他建议秦孝公迁都咸阳。
他建议设郡县,县置令、丞,由秦王任免。
他建议改&始秦戎狄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陋习为&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实行分户而居,不分户者依法处置,并以此循序渐进收取一家一户的税赋。
他的雄才大略,他的强国术学,他的慷慨陈词,他的纵横捭阖,深深打动了秦孝公。
为了坚定变法,统一思想,秦孝公召集群臣进行研讨。
主张因袭传统礼法的甘龙以及杜挚当庭指责反对。
卫鞅据理言辞驳斥,历数改革变法的利国利民之利,历数因袭旧法的弊端之害。
秦孝公被再次打动了,他当即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第二天就发布了变法的命令!
这是卫鞅主持的第一次变法:颁布法律、制订连坐法,实行轻罪重刑;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小家庭独立。
第一次变法成功了,秦国不断强大,&与魏惠王会杜平,战元里,取少梁,将兵围魏都安邑降之&,对外战争节节胜利。
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352年,年仅38岁的卫鞅被秦孝公提拔卫相当于中原各国相国兼将军的大良造。
他要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变法了。
40岁的他为了进一步谋求富国强兵,又一次雷厉风行地进行了变法!
他制定了如下法令:废除井田制,令民开阡陌;普遍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于是,秦国在新法的推动下,中央集权更加巩固了,很快成为富强的封建国家。
在精于治国的同时,卫鞅展示了他那精明的军事才能。
那是公元前340年,也就是卫鞅刚刚步入知天命之年,他设计生擒魏将公孙卯,大破魏军并迫使魏军归还一部分过去夺去的西河大片土地。
为了表彰他的军功,秦孝公将商地十五邑封给了卫鞅,号魏商君。
他到自己的封地商邑来视察了。
他是从咸阳宫一路逶迤而来的。
站在秦岭南麓之巅,他睨视即将去封邑的地方。
满目青翠,遍路野花。商鞅与随从在秦岭之巅兴致勃勃。
&大良造,请您看那悬挂绝壁之上似龙非龙的松树。&
随着属下的手指所指,商鞅看到一棵形似卧龙的松树巍然耸立在绝壁之处。
&虎踞龙蟠,龙蟠虎踞!这棵松树横看竖看都像一条蟠龙!&商鞅略有所思地说。
&大良造,大良造,真的像你说的,一条蟠龙,盘踞绝壁之上。&属下惊叹道。
商鞅也惊叹自己的发现:那么这棵松树就名曰蟠龙松吧。&
&去,到蟠龙松下休息一会儿,养足了精神再走。&随从轻声请示着。
商鞅望着蟠龙松,他在惊叹蟠龙松的雄奇壮伟。他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对去封地再造一番事业雄心勃勃,豪情满怀!
春雨过后的蟠龙树下,松香阵阵,扑鼻而来。
春风微吹,香气四溢,令人陶然欲醉。
商鞅仰视蟠龙松,虬枝雄发,龙首昂然,龙爪低伏,似欲作盘息,又似蓄势腾飞!
移目东南,郁郁葱葱,千山竞秀,万壑争流,碧空如洗,苍鹰低旋。几处房舍被绿色掩映。
景物虽美,却田舍稀少,看来此处尚未深得教化。商鞅满腹心事,下令众随从快快行走。
众人得令,一阵响动,大良造的队伍又慢慢向商山深处蠕动。
不日,来到一座巍峨的山脚下,新开的驿道仅供马车通过,脚下是灿灿的江水,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去。
一队稀稀拉拉的人,吹吹打打向山上而来,商鞅忙令随从停下观看。
见是官家模样,吹吹打打的队伍也停了下来,惊奇地看着坐在马车上高大俊朗的商鞅。
&还不快来拜见大良造!&众随从一阵炸雷似的呵斥。
&大良造?我们只知道邑令,不知道什么大良造。&人群中走出一壮汉说道。
&哈!哈!哈!你们怎么连大良造都不知道,他就是秦孝公钦封的大将军、大丞相。&
&参见大将军、大丞相!&众人一齐跪下。
&不要难为他们了。&商鞅知道,将商山十五邑分封给他的文书肯定没有传到,加上战乱不息,民众多受煎熬。他挥手让壮汉到马车前问话:&你们这是去干什么?&
&回大良造大将军的话,我们这是去祭奠尧女之墓。&
哦,尧女女英原来葬于此地!商鞅惊叹着:&就是唐尧因其子孙不肖无法继承大统而择舜承,并将长女娥皇、次女女英嫁之,而舜死后女英随其子均到商山亡葬于此吗?&
&正是,正是。&壮汉斯斯文文地应道。
&看来你们都是丹朱的后人了?&商鞅问。
&是的是的,大良造,你看那尧女墓冢高如山,松柏环围,而那墓碑龙蟠绣顶,卧龟作基,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红绫遍地,足显尧女灵圣。&
商鞅听罢,抬头遥望,果然高冢山立,苍松掩映,缕缕香烟从翠柏间袅袅上升,平添了几多神秘隽永。再低首巡视丹江,但见金波荡漾,红鱼跳跃。心中暗想,&难道丹水中还有朱色鲜鱼?&正欲询问,却听那壮汉朗声说道:&大良造初到商山,我们幸甚,能否去尧女墓一同祭奠?&商鞅听了摆手说道:&我还要赶路,你们去吧。&壮汉双手抱拳,疾疾归队,率众人向尧女墓而去。商鞅随即也挥鞭策马,吱吱扭扭地向东方进发。
沿江而下,但见丹江银波粼粼,浪涌涛叠,几只小舟飞也似的从上游顺流而下,江水稍缓处几个渔夫模样的人在撒网打鱼,还有几个人在岸边观看,忽然一阵惊呼,原来一持叉渔人叉得一条约十斤重的红色鲤鱼,众人高呼&丹鱼,丹鱼,神鱼,神鱼&。商鞅忙让人传渔人到前询问,渔人手握尚在挣扎的红鲤鱼来到商鞅面前回话。
&这里有红鲤鱼?&商鞅问道。
&回大人话,这是我们丹江的特产,人称丹鱼,神鱼,通身鲜红,味道鲜美。&来人高兴地回答。
&你们靠什么为生呢?&商鞅又问道。
&靠打渔好种田为生。你看这丹江两岸,土地肥沃,但是我们人手少,挖也挖不过来,大片的土地还荒着呢。&
商鞅举目四望,果然在丹江两岸,有大片的土地上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开垦呢?&
&唉,人们居住分散,劳力不足,加上盗贼滋扰,人们将就着过罢。&来人轻声叹息,说完离去了。商鞅若有所思,催促继续前进。
这一天,商鞅来到武关。他原来以为武关要塞寨墙高筑,壁垒森严,谁知到了此地却令他伤心不已。
那令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武关关门洞开,偶尔却有几只瘦狗从门中走过。
令商鞅惊奇不已的还有,这里居住的农户,兄弟姐妹、父母子女杂居一室,甚至晚上还同睡一炕!
还有防不胜防的盗贼时有扰乱,偷鸡摸狗之事时有发生。
还有大片荒芜的田地,杂草丛生,野猪野兔出没其间。
尽管如此,还有不少山民迁徙而来,狭窄的驿道上,随时可见肩挑背负行囊的人们拖儿带女到商山居住。
因为这里虽然闭塞,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宜人居&&
商鞅惊诧之余昂然抬起头来,他要让他的变法在商山变成现实。
他到处宣扬教化,鼓励农耕。
他让属下四处游说 ,并组织当地百姓建立了一支人数不少的队伍。
他强制命令:凡家中有兄弟者,必须分居!
没有耕地者就近开荒种田,暂不交税赋!
他还让兵卒在武关上执勤,并将武关关门修得坚固无比,实行通行牌,无牌者不准进出武关关门。
为了加强户籍管理,他让属下四处张贴告示,所有客店拒绝接纳无证件的人。
他还派新成立的地方武装按村巡逻,抓住盗窃奸淫妇女的严惩不贷。
于是,在商鞅封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在商洛,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处处都留下了他那坚实的足迹。
看到日渐殷实的商洛山,他放声高歌,直抒胸臆:
美兮商山,民质朴而厚忠!碧兮丹水,源源流长不息。
冬温兮不需裘衣,夏凉兮不须牛篱。欲久兮,恐负王恩!
他多么想就这样徜徉于商山这块奇山秀水之间,多么想永远留在风景宜人、物人共谐的封地啊!
然而,他唯恐有负秦孝公的知遇之恩,他将封邑的山川视察透遍,将封邑的百姓安顿好后仍然回到了秦都咸阳。
此时的秦孝公已是重病在身了。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国君正处在风烛飘摇之中。
也就在此时,商鞅的著述也初具规模了。他的《商君书》,尤其是他亲自著作的《更法》、《垦令》、《坑内》、《战法》、《立本》、《兵守》等已定稿。他的弟子们也积极对他的法家思想进行了整理编纂,他们欲将师父的雄才大略光耀秦孝公及后世。
也就在此时,朝廷中以太子为首的贵族势力悄然强大起来。虽然商鞅的变法已使秦国日渐强大,但由于变法剥夺了贵族的特权,冲击损害了贵族的种种利益,也就引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
更有甚者的是,商鞅的执法如山和他的铁面无情。在太子触犯法令时,商鞅竟然对太子的师父公子虔等人坚持给以刑罚,为此公子虔等人对商鞅咬牙切齿怨恨不已。
公元前338年,也就是商鞅52岁那一年,支持商鞅变法并使秦国强大起来的秦孝公去世了,太子接着即位,是为秦惠王。
商鞅深深地知道,是秦孝公成就了他,而他也成就了秦孝公。带着对秦孝公的无比崇敬和感恩,商鞅多么想辅佐惠王继续坚持变法,使秦国更加富裕强大啊!但是他想错了,他没有料到一张大网已向他悄然张开。
对劳苦功高的商鞅,秦惠公既害怕又猜忌,害怕商鞅功高盖主,猜忌商鞅精明能干。
而那公子虔之流仰仗是惠王师傅,整天在朝中颐指气使,整天在惠王耳边叽咕着。说什么商鞅恃才傲慢,目无君王,更有甚者诬告商鞅私结臣下,阴谋造反自立为王&&
秦惠王听信了公子虔一伙人的谗言,他不仅不相信商鞅的忠心,而且由厌恶而变为欲置商鞅于死地。
&罢了,罢了。&商鞅在家中叹息着。
&商君啊商君,咸阳不能再待下去了。听说惠王准备拿你的人头祭天呢。&属下急急切切地说。
&看来咸阳确实不能呆了,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走,我们投奔魏国吧,毕竟我们在魏国做过事情。&商鞅肯定地说。
&我看还是回到封邑去吧,封邑也是大良造实行变法的首惠之地,说不定老百姓盼不得大良造回去呢。&属下劝说道。
&那就回封邑吧,说实在的,我还真想到封邑去过那清风明月、绿水青山,男耕女织、颐养天年的日子哩。&商鞅高兴地说,仿佛多日来的忧愤已经一扫而光。
一路逶迤而来,奇怪的是秦惠王的手下并未追捕,当然他们哪里知道,惠王的手下在商鞅的住处扑空后在大道上寻找,没有料到身为大良造的商鞅轻车简从回封地去了。
顾不上路途艰辛,顾不上餐风露宿,商鞅一路逃到了封地丹凤武关。
三秦要塞的武关,巍然耸立,关门已锁,只好于关侧寻一客店住宿吧!
&店家,快开门,我等要住宿呢。&属下轻声敲门。
随着&吱呀&声响,店主打开了半扇店门,见一行人行色匆匆,忙将门又关上。
&快开门,快开门,哪有拒客于店门外的。&属下忿忿然。
&客官,不要为难我 了,我可是守法之人,请你们出示证件,不然不要怪我。&
&为什么要证件?&
&商君之法,舍人无证者坐之。&店主不耐烦地高声说。
&禀大良造,店主说依你定的法度,留宿没有证件的人,他要连坐犯罪,如之奈何?&
&是啊,舍人无证者坐之,是我规定的法律,看来我的法律在我的封地已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使我高兴万分,也使我悲痛万分!想不到我定的法律竟然用到我的头上。&商鞅感慨万千!
&大良造,我们告明身份如何?&属下轻声说。
&不可,万万不可!我拿什么证明我就是商鞅呢?虽然我接见过无数封邑的百姓,但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谁会相信我就是威名赫赫的大良造?&一股悲凉黯然袭上商鞅的心头。
&大良造执法如山世人皆知,只是&&&属下不再言语。
&你是说我吗?正是太子犯法,穷其师傅事件为今后遭捕埋下祸根,但我毫不后悔,难道我倡导的重农抑商、重刑厚赏、重兵强备错了吗?难道法无贵贱亲疏错了吗?秦国的强大正是英明的秦孝公听取了我的谏言,才使天子致伯,诸侯毕贺,才使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才使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啊!而今天的下场正是惠王听信了公子虔的谗言啊!&商鞅一字一顿地说。
&已经是深夜了,请大良造另择居处吧。!&
&走,到魏国去吧,毕竟我为魏国出过力。&
于是逃亡的商鞅等人向魏国进发了。
受尽颠簸之苦的商鞅逃到了魏国的边境上,他让属下去通报,不一会属下就回来了。他告诉商鞅说魏国也不愿意收留商鞅,因为魏国已接到秦惠王的通告,魏国君臣不愿意得罪强大的秦国,当然还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商鞅听了仰天长啸:&我知道了,魏国不仅是害怕强秦报复而不敢收留我,还因为是我帮助秦国攻打魏国并让魏国向秦国割让河西大片的土地。&
清晨,睡醒了商山,睡醒了商鞅封地的百姓。
&快看,快看,商山之巅红色的一点。&商山下一个中年人遥指说道。
&你胡说!正是万木葱茏之际,哪来高峰一红?&一个农妇说道。
原来农妇正是中年男子的妻子,由于他们久居商山,从来未见过这样的景象。
&把你的牛眼睛睁大看看!你看过商山的雪景、秋景、春景、夏景,但你没见过的多着哩。&
农妇见丈夫这样说,眯着眼睛向商山之巅瞄去。
果然看到了碧绿的商山之巅一点红,一点动的红!
&真的,真的,怎么这一点红还在动?&农妇疑惑地说。
中年男子听妻子说一点红还在动,也睁大了眼睛。
那是身披红袍的商鞅在商山之巅舞剑!
一腔忧愤,一身赤胆!
商鞅的剑穗飘飘。他那刚刚五十二岁的双鬓却生出白发!
难道我成了伍子胥第二吗?
难道就此了却残生吗?
封地的百姓啊,尽管我想住宿被你们拒之门外,难道说魏国不收留我,我的封地也不容我吗?
商山脚下又涌来一批民众。
他们因为中年农夫与妻子打架了,因为这对夫妻从来未红过脸!
众人越聚越多,中年夫妇一时难以解释。
有劝男人的,有劝女人的,立即形成了男女对垒的场面。
&不是,不是。&男的向男的解释。
&不是,不是。&女的向女的诉说。
一时男女双方气势汹汹。
着急处有出奇处!
夫妇双方突然同时伸出右手,手指指向商山之巅。
人们惊呆了!
随着中年夫妇所指,山下众男女一齐向商山顶峰望去。
&呀,动的红,红在动。&
&快看,一点红向山下飘来了!&
人们目力所及,只见那一点红在翠绿的林木中沸腾跳跃!
&啊,飞红,一点红飞起来了,朝着我们飞来了。&众人又一阵惊呼。
飞红落在商山脚下的屋场,正好是人们的核心!
飞红站起来了,人们从惊讶中看到一个身材高大、披着红色大袍的人站在了人群中央。
&这不是商君吗?您怎么回来啦?&人群中又一阵惊呼!
商鞅的双眼湿润了。躬身说道:&淳朴的百姓啊,我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商君了。我是被秦惠王通缉的罪犯!虽然前几天我在武关之外被人拒留,但我毫不责怪,因为法律是我定的,我为我的封邑的百姓这样遵法而高兴。&
&商君啊,您怎么成了惠王的通缉犯了呢?&人们不解地问道。
&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当前紧急的是惠王派出大队人马追捕我。&商鞅深情地看着淳朴的百姓。
&我们愿随商君抵抗秦军。&
&好,只要大家拥戴支持,我也决心反秦了。&商鞅激动万分。
&大良造,我急速传君之命令,令十五邑子民齐参战!&商君的属下说。
&就这样办吧。&商君斩钉截铁地说。
十五个封邑的民众没有忘记这位使封地不断文明、富庶的商君,人们云集响应,很快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大良造,怎么办呢?&随从不安地说。
&还是回我的封邑吧。&商鞅果断地说。
风尘仆仆、日渐沧桑的商鞅回到了封地。
封地的老百姓接纳了这个落魄的商君。
他再一次登上了商山,他终于回来了,身着大红袍的商鞅,高大的身躯伫立在苍翠欲滴的商山之巅,正好是商字的字尖,万绿丛中,那大红的一点格外醒目。
封邑的子民送来了粮食,送来了兵器,并在商鞅的号召下组织十五邑人马,浩浩荡荡从老君峪向北出发,去攻打郑县,不日攻占了郑县。
他要组织郑县的民众,用他那卓越的军事思想武装军队,攻打咸阳。他要和昏庸的秦惠王较劲,要与强大的秦国军队决战。
郑县太小了,郑县的人特别是郑县的贵族对商鞅是恨之入骨。他们已与秦君派来的细作接上了头,准备里应外合捕杀商鞅。
而这一切商鞅都没有料到。
就在商鞅占领郑县不久的一个夜晚,城内的贵族们纠集一起,趁着商鞅的军队立足未稳疏于防范之机,偷偷打开了城门!
早已预谋的秦军,强悍无比的大批秦军涌入郑县,与贵族的武装里应外合了,疲惫不堪毫无准备的商鞅军队虽然做了殊死的拼杀,但终因寡不敌众失败。
商鞅的妻小及全家被秦军残忍地杀死了。
兵败的商鞅被俘虏了,他先是被押在囚车示众,后又被车裂而死。
他死了,死前他慷慨地说:&余此生足矣!我的变法革新良策被实施就够了。我知道,革新就会有牺牲,虽然我的革新是激进了一些,但我无怨无悔,这就是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罢。&
他死了,但他制定的新法在秦国却沿用未改,他的政治思想和计划不仅没有&人亡政疲&,反而根深蒂固地成为秦国的政治传统,其法家兵家学说不断被人们传习并形成了一个学派。《商君书》有题有文的24篇洋洋洒洒,其间也有他在封邑的不少闻思,而其法家思想和军事思想无不闪耀着诗化的光芒!
他死了,留在商山丹水间的足迹还在,其强国富民的梦还在&&
第二诗章&& 远避焚坑四皓入商山& 婉拒加晋吟哦《采芝操》&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
咸阳宫内。千古一帝秦始皇正在大宴群臣。
端坐在宝座之上的秦始皇威严地俯视着跪拜的群臣。
&皇上,这是各地送来的贺表,请御览。&
&当殿唸唸,朕与臣等一同听之。&
&皇上推行车同轨,从此天下畅其道,便其行,国之幸,民之福也。&这是降服的齐国的贺表。
&主上令天下书同文,此乃兴教化,醒黎民之举,以此彰孝廉,显闻达,四海之福也。&这是楚故国王之子的颂册。
始皇帝快意地笑了:&真是奇文共欣赏了,快唸唸。&
&吾皇规商同称,童叟无欺,买卖公平,万民称颂,东西南北大交流,大秦、五湖四海涌钱潮。&颂官高亢地唸道。
&写的好啊,写的妙啊。朕横扫六合,四海宴平,实现一统,人说吾是什么帝来着?&亲王嬴政兴奋地问。
丹墀下一齐呼道:&千古一帝,始皇大帝!&
赞颂声齐扎扎排雷般在咸阳宫内震响。
&大王,不过近来有不少儒生著书立说,借古论今,说什么&&离始皇帝最近的丞相李斯欲言又止。
始皇帝正在高兴,听李斯说什么借古论今,立马板下面孔:&爱卿请讲,朕没有听明白。&
李斯深深跪下去,轻声说道:&近来不少六国遗老遗少和市面上盛传前朝史籍典书,尽是些诽谤朝政,乱议新政的歪理邪说,而一些人却将其奉为至宝,争相传阅。&
始皇帝不解地问:&都是哪些书呢?&说完一双鹰眼盯着臣下。
偌大的咸阳宫一时鸦雀无声,只见那青铜铸就的鹤香炉上点燃的檀香袅袅上升,在宫内萦绕。
站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小官发言了:&是&&原来是负责皇家书库的。
&皇上,这只是皇宫藏书,只是冰山一角,官吏们家中、社会上流传的就更多了。&
始皇帝的大脑在飞快地转着,&朕已令书同文了,怎么还有这些离经叛道的玩意儿,传朕旨意,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类典籍之外的书籍立即烧毁,如有不遵,杀无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丹墀下众臣山呼之后退了下去。
于是咸阳宫马蹄得得,车流滚滚。
士子家中遍遭搜抄,一时间各种典籍一齐搜索押运到咸阳宫外偌大的空地上,如山也似的书籍,四周架起干柴。一队队士兵围着书堆,只等着皇上一声令下。
&烧,给我狠狠地烧!&皇上的命令从深宫中传来。
&哗&&&烈焰升腾,浓烟滚滚。
除了咸阳宫外大场上外,全国各地被集中起来的古书典籍也被焚之几尽。
焚书的烈焰映红了咸阳的上空。  
在离咸阳宫约十里的地方,四个儒生望着浓烟腾空,火光烛天的咸阳宫上空,个个捶胸顿足,痛不欲生。
他们是东园公、甪里、绮里季、夏黄公四位饱学之士。
&惜哉!惜哉!六国史书不存也!&
&悲兮,悲兮!秦前典籍著述皆亡兮!&
&还是不要妄议帝非,等着吧,英明的始皇大帝总有醒悟的一天。&
&不会吧,听说始皇帝对反对定法家于一尊的学派言论恨之入骨,他要实行文化专制,岂容异端学说和我们这些儒生?&
&等吧,等吧&&&四个人齐声统一了思想。
一年过去了,四博士没有见到任何松动的迹象,却传来秦始皇准备坑杀儒生的消息,原来为始皇帝求仙药的方士侯生和卢生唯恐骗术败露招致杀身之祸,于是私下攻击秦皇是&贪于权势&、&独裁朝政&,&专化狱吏&,&不用博士&,&乐以刑杀为威&,&骄横自用&。
而那侯生和卢生却在大诽大议始皇帝的同时双双逃亡。
始皇帝闻讯勃然大怒,斥其行骗诽谤,耗资巨万,咸阳诸生&为谣言以乱黔首&,传令追查诸生罪状,将犯禁的460多名儒生诱捕之坑杀咸阳。
&快跑吧,快跑吧,始皇已经下令坑埋儒生了&&&整个秦国的学士们人心惶惶。
&不可能!不可能,英明的始皇帝怎么坑杀儒生呢,始皇大帝可是文治武功兼备的呀!&
&儒生之见,儒生之见!就是因为儒生之见,非议始皇帝的焚书之举,尔等才被英明的始皇帝骗了,不然460多名儒生怎么就被始皇帝的一纸诏书聚集到一块而被坑之呢。&
四位博士听了还是不相信,正在疑惑之际,只见驿道上马蹄疾驰,高头骏马之上骑着剽悍的勇士,长长的锁链锁着衣衫褴褛的文士,有几个文士膝盖磨出血来滴在尘土之中。
&走,看来我们真的无处立足了。&四博士齐声说。
&到哪里去呢?&甪里先生问道。
&到商鞅封地去!&绮里季果断地说。
&你知道商鞅封地吗?&夏黄公发问。
绮里季见夏黄公发问,想了想说:&我只知道在秦岭的东南,只要我们昼伏夜出,慢慢打听一定会寻到商鞅封地的。&
&事不宜迟,迟了就走不了啦,趁天黑我们向东南方向走。&
于是在商於道上,在咸阳到长安,再到秦岭南麓的驿道上,行走着四位昼伏夜出的博士。
商於古道。说是古道,实际只是三尺左右的一条山道。
四博士从咸阳偷偷走到长安时又见许多儒生被凶猛的武士驱赶着押解着而去,他们知道,坑杀儒生的惨剧还在上演,咸阳宫内千古一帝秦始皇正在与臣下觥筹交错,弹冠相庆。
&禀大王,绝大多数儒生已被坑杀,但还有少数狂生不知下落。&
&是吗?有没有负有盛名的人物?&始皇帝欠了欠身子问道。
&听说有四位博士儒生没有奉召,至今未见踪迹。&丞相李斯轻声而言。
&算了吧,本王也不想杀伐过度,谅他几个书生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始皇帝呷了一口浓茶。
李斯见始皇帝有意放儒生一马,也就顺水推舟:&大王仁心深厚,是儒生的造化,但要严加提防,不要让他再啸聚一堂,非议朝纲。&
始皇帝点点了头:&就依卿言,不过你们要组织学士续写《秦记》,以光耀我大秦辉煌。&
四博士已于夜色中走到了蓝田境内。
遥望咸阳,已是一片灰暗,他们在想,恐怕从此一别,再回咸阳已是奢望。
不过,既然主意已定,也就义无反顾了。四人互相扶持,在山间小道上摸索而行。
他们知道,这里离咸阳已经很远了。但还不能掉以轻心,而那神秘的商鞅封地,更是不得而知。
&460多条生命啊,就这么白白葬送了。&夏黄公愤然说道。
甪里先生停下脚步,指着咸阳方向悲痛欲绝:&始皇大帝啊,你是千古一帝,又是千古罪人,焚书还则罢了,怎么就这样惨无人道,坑杀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呢?&
东园公见其他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数说,他也停了下来,轻轻吐了一口气说道:&我看我们还是不要想这些让人心烦的事了,现在是逃命要紧,活命要紧。&
&对,逃命,活命是当务之急。&三人齐声而言。不知不觉中四人都加快了脚步。
秦岭,横亘南北,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气候带。
高耸入云的秦岭,让人望而生畏。
为躲避焚书坑儒的四博士慢步走向秦岭山头。
已是晨曦初露,满目青翠,与咸阳宫光焰冲天,与460多儒生被坑杀的场面大相径庭。
晨曦之中,薄雾慢慢升腾。
四博士,确切地说四位饱学之士,在秦岭之巅爬行。
人在逃命的时候是不顾一切的。
四位博士也不例外。
&难道说商鞅封地就在不远的地方?&夏黄公跌跌撞撞地说。
&我也说不准,只有传闻说商鞅被封在秦岭南麓的地方,也听说那里山清水秀,草茂林封,民风淳朴,当然也听说哦,生存条件欠佳。&甪里先生一字一顿地说道。
绮里季见二人这样说,也就随声附和道:&管他呢,不亲临其境,怎知是祸是福,随遇而安吧。&
&对,随遇而安吧!&众口一词说。
四个博士,在商山道中蹒跚而行。
东方微曙,秦岭之巅。晨风吹动,松涛之声一浪接着一浪。
清净之中一阵阵鸟鸣随着松涛交响而来。
四博士举目远望,渐次明亮中咸阳已是难以望及,目力所及之处灞柳依依,田野中早起的农夫已开始一天的劳作。
&快点吧,咸阳已不容我们再去留恋。&甪里先生轻声说。
&是啊,看来始皇帝是铁心不让儒生们活下去了。&夏黄公愤愤然。
四位博士,四个身体健康并不强壮的儒生向咸阳方向躬身行礼之后慢慢向秦岭南麓走下去。
已是十多天了,四人昼伏夜出,沿着始皇大帝当年东巡的商於古道,慢慢东行。
这天傍晚,他们又出发了。他们是沿着丹江走的,确切地说是沿着丹江北岸走的。
沿着丹江粼粼波光,他们来到一个叫商镇的地方,据说也是商鞅封邑的地方。
突然驿道传来急骤的马蹄声,同时只听一阵一阵的吆喝声传来!
&有四个儒生从咸阳潜入商洛山了,大家要注意了,发现并向官府报告的大王有赏!&
&呀,始皇帝知道我们跑到商山来啦,快向南岸跑,那里林木丰茂,快跑快跑。&
丹江南岸的树荫中四个湿淋淋的人拼命向山上奔跑。
他们没有料到,马上传话的人早已杳如黄鹤。
&渴死啦,渴死啦。&绮里季、东园公大口大口出气。
&我们也奇渴难忍呀,可这荒山野岭之上那里有水可以解渴呢。&夏黄公、甪里随声附和道。
四人一齐站了起来,朦胧之中只见商山巍巍,树影婆娑,脚下是松软的树叶,原来匆忙中四人到达半山腰,夜色笼罩下根本无法寻找泉水。
绮里季一屁股坐下,双手拼命地在地上摸索。
他立即从树叶中摸到了凉凉的如拳头状的草茎,不经意间用手指捏了一下,立即捏出水来。
一丝凉意从手心迅速传到心脾,绮里季将手心伸到嘴唇边,尚有余滴的汁水略带涩味,令他那干裂的上唇感到湿润。
双手齐动,拔出拳状嫩芽,大口嚼咬,竟然甘甜无比。
&快,快,拔出拳状嫩芽,咀嚼吸吮。&夏黄公、甪里、东园公立即如法炮制,果然止渴生津,立时感到渴意顿无。
仔细看时,此种拳状嫩芽,遍地皆是。
&睡吧,天亮了再说。&
疲劳过度的四个博士依树根侧下便睡,直到旭日东升,林鸟飞鸣。
一缕炊烟从山坳袅袅升起,甪里大声说道:&那里有炊烟,肯定有人家,走,讨吃喝去。&说完不等其他三人应允就急速向山坳走去。
这里是三间草房,炊烟也是从这里升起的。茅房内一个老翁和一个老妪正在做早饭。见有人推门而入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请不要害怕,我们四个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路过此地只想讨些饭食果腹而已。&
&原来是读书之人,怠慢了,怠慢了。&老翁一捋银须洪钟般朗朗而言。
老翁殷勤地招呼四人坐在木凳上,不一会那老妪就端出热腾腾的早饭。
原来是绿茵茵的苞米煮饭!四人饥肠辘辘,食之味道鲜美,连称好饭好饭。
&客人不知道吧,我这煮饭,实际上是山中宝草之芽与苞谷面搅合而成的。&
&何为宝草?&四个人齐声发问,并喝下半碗山珍汤。
&客人有所不知,这宝草就是商山遍地生长的一种草,也叫拳芽,初春之际,破土而出,形如孩童拳头,故而名之。而官家则称其为紫芝,也叫商芝。&老翁说罢顺手指向茅屋外草坪上迎风摇曳的拳状嫩草。
夏黄公从怀中掏出昨晚渴极吃的草来,恍然大悟:&难道此草可以生食?&
&一般不能生食,想必客人你渴极嘴干舌燥之时急中生智用之了。&老翁笑吟吟说。
&我说怎么咀嚼此草之后不但解渴,而且连饥也止了。&绮里季两眼发光。
老翁见四人惊讶,忙又说道:&此草鲜嫩之时就采摘,晒干之后与猪肉蒸在一起那才有滋有味,可以让猪肉肥而不腻,而那根部磨粉做成粉条,则更是一道佳肴。&
&唉,我们逃命之人还图什么美味佳肴,只要能在此地了却残生就万幸了,还望仙翁允许我等在此潜居,我等感谢不尽。&四位博士诚恳地说道。
&这有什么不可,此山坳中就我两人居住,你们四人就依山而筑茅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尽力而为。&老翁又一次捋了捋白须。
&如此说来我们就相邻相伴了。&四位博士高兴地说道。
也就是从此,商山之侧有一座茅屋建成,四位博士采山果,摘紫芝,清风明月,悠然自得。
山中方三日,关中十余年。
秦始皇的横征暴敛,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率领的农民起义。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与沛公刘邦垓下一战逼迫自刎乌江,西汉王朝也堂而皇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咸阳宫已经易主,汉高祖刘邦安坐皇位。
&哈,哈,哈,朕太高兴了。大汉方兴,正宜广揽天下英才&&正襟危坐在丹榻之上的汉高祖刘邦对臣下说。
&高祖,你是开大汉先河的高祖,你说要广揽天下英才太好了,听说秦末四个饱学之士在商洛山隐居,请高祖将其招来为君所用。&
&准奏,即派牛车接四博士到咸阳宫面圣。&
&高祖啊高祖,我们就是避秦乱入商山的四个读书人,奉召前来聆听圣意。&
&你们几个就是四博士?&汉高祖刘邦疑惑地说。
&正是,正是。&
&好啦,等一会朕要在宫中大宴群臣,四博士也参加吧。&刘邦挥手让四人出去。
不一会儿,咸阳宫内烛光融融,一言九鼎的汉高祖刘邦真的摆了宴席。
偌大的咸阳宫内,座无虚席。高高在上的汉高祖刘邦挥手致意,顿时大厅内鸦雀无声。
&众爱卿听了,大汉已立,四方臣服,朕今日设宴,意在君臣同乐,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好,一醉方休,吾皇万安。&众臣下齐声而言。
&好,这才好。&高祖举起了大杯,臣下齐声响应。
整坛整坛的美酒抬了上来,大杯大杯的美酒喝了下去。
已是酒过九巡,君臣皆面红耳赤。
&高祖啊,你喝高了。&一位侍者轻声附耳说。
&放你妈的狗屁!&高祖发怒了,大声训斥侍者。
汉高祖确实喝高了。趔趔趄趄站了起来:&哪个狗日的说我喝高了?你们一人只敬了我一杯么,朕怎么就喝高了?&
汉高祖又一次举起了酒杯:&哈哈哈,哼哼哼!我知道有人不服我,你们知道吗?&
众臣下齐声说:&臣下不知。&
刘邦仰脖子将满满一杯酒一口喝下:&众爱卿,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打江山靠武将,守江山靠文士,论武功朕不如韩信彭越,论文治朕不如萧何张良,我凭什么当汉高祖?啊哈!实话实说,我刘邦会御人术,这就是治世用三才,人才,奴才,蠢才。人才,替我卖命,奴才,给我吹喇叭抬轿,蠢才,陪衬也!&
四博士听了汉高祖的宏论,不由自主的一齐摇头。
&四位博士,你们为什么摇头晃脑?&高祖醉眼朦胧。
&高祖,你醉了。&四博士轻声说道。
&醉了,酒醉心里明。&汉高祖紧追不舍。
&高祖,你太傲慢了!&
&什么!朕傲慢了?来人,将这四个不知高低深浅的狂生的帽子摘下来,本王要用他们的帽子作尿壶。&
一群如狼似虎的侍卫扑了上来,摘下了四博士的帽子。&
&唰&的一声,汉高祖脱下裤子,当庭在博士帽中尿下深黄的尿液。高扬的阳具,激射而出的尿液&&
大殿之上,狂喷而出的尿液在博士帽中一阵激射!
&你&&你&&,四博士气极了,一时口吃说不出话来。
&你就是吾翁乃翁,尔要烹乃翁,分我一杯羹的刘三,就是那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流氓。&四博士忿然走出大殿,急急切切回到了商山,过起了穴居的生活&&
茅屋外,来了几个行色匆匆的人,他们急切地敲开了柴门。茅屋内四个人已经鬓角挂霜,微睁双眼毫无表情地看着来人。
&四位高人容禀,我们是吕娘娘派来接四老的。&
&我们已经明白,只是不想涉及世事了。&
&高人不知,高祖欲废太子,另立他人,如果成行,将天下大乱,又是民不聊生。&
&你说让我们游说刘邦?不可,不可。那不是飞蛾投火吗?&
&不,不,高祖也是处于两难。&
&刘邦,不就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刘三吗?汉室方立,怎么能废太子呢?&
&皇家事与我屁不相干,又不是我当皇帝儿子当太子。&
&请四位以天下苍生为重。&
&好吧,我们就去试一试。&四博士经过一阵深思熟虑后说。
咸阳宫中,汉高祖正在生气,为了让大汉基业永固,他为立储之事伤透了脑筋。
一个是原配的儿子,一个是宠妃的儿子,难啊!高祖又一次喝醉了。
&醉了吗?那就再醉一次吧。宣旨,立即大宴群臣,个个儿子带门客作陪,让朕一睹风采。&
于是乎,偌大的咸阳宫摆开了宴席。
高高在上的高祖,睨视儿子和群臣的坐席,他发现刘盈的席上端坐着四个温文尔雅的老人。
&这四个人不就是被朕羞辱的秦末四博士吗?怎么又投到盈儿的门下?吾正准备废去太子盈儿之位呀。看来盈儿的本事不小呀!&刘邦一时难以自制。
刘邦再次举起酒杯来:&众爱卿,朕要宣布一件大事,这就是盈儿册封太子,朕百年之后由盈儿继位。&
&吾皇万岁万万岁!&咸阳宫中一片庆贺之声。
&惠帝已立,我们还是回商洛吧!&甪里试探着说。
&那还用说,我们已经看透世事,回去吧,回到食紫芝,居茅屋的地方。&三博士正色言道。
回来了,回来了,只是茅屋已经不在。原来已登大宝的惠帝在商山脚下,丹水之滨为四博士修建了青砖灰瓦的居室。
又是一个艳阳天,四博士在屋前闲聊之际,一乘华丽的轿子停在面前。一个官家模样的人从轿内走了出来。
&原来是马公公到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四博士齐齐跪了下去。
&快起来,快起来。&马公公急忙扶起四博士。
&敢问公公有何公干?莫不是惠帝也来了?&
&非也,非也。&马公公高声说。
&先喝商山雪花水,再品商山泉茗茶。&四博士轻声说。
&别太斯文了,我是奉皇帝之命迎接四位高人赴京做官来了。惠帝命令我必须三日之内请到四位高人,也是惠帝表示对四位的谢恩之情。&
&去!&夏黄公说。
&不去!&绮里季说。
甪里捋了捋鬓须。
&我是看透尚未完全看透,听说吕后大开杀戒,排除异己,我不想再搅入纷争。&东园公侃侃而言。
&算了,算了,不入纷争啦,马公公请你回复惠帝,盛情已领,就让我们终老商山吧!&
&如此就不勉强,马某即可回京复命。&
&不送,不送。&四博士朗朗说。
四博士高兴了,他们日出之时登上商山之巅,观朝阳,看松峰,饥了食紫芝,渴了饮清泉,对月当歌,怡然自得。
又去茅屋,四博士感慨万千,饥食紫芝,渴饮林泉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看着解渴救命的拳芽,也就是商芝,激发了四博士的诗兴。采下苍翠欲滴的商芝,四博士翩翩起舞,歌曰: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幄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你说什么?四博士仙逝了?&汉惠帝十分惊讶。
&是的,是的,四博士已经在商山仙逝。&
&传朕圣谕,即从关中运去好土,修筑坟冢,广植松柏,以表朕对四博士之敬意,以便后人祭奠。&
咸阳拉来的土堆在了商山脚下。
四座坟茔展示在世人面前。
汉惠帝下旨&凡临四皓墓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后来,为了祭奠之便,在商州城西的金鸡园建起四皓先生的衣冠冢&&
第三诗章& & 唐太宗游云盖寺赋诗&& 鬼圣才宿寺中再续貂&
时值阳春,位于安业县(今镇安县)城西北四十多里的地方,一座寺院刚刚完成。
四处八方的僧众前来拜谒,人们纷纷涌向古刹。
这是唐高宗武德八年了。
当人们涌向古刹正殿的时候,抬头仰视却见偌大的正殿没有高悬匾额。
是修建寺院的人忘记疏忽了?还是一时没有定下寺院的名称?
人们惊诧之余议论纷纷:&太不象话了,把主持请出来,我们众人前来庆贺寺院的落成,谁知连寺名都没有?&
主持被请了出来,这是一位银须及胸,慈眉善目的老僧。
他也是慕名而来的。在这之前,他只听说此处修建了一座高大巍峨的寺院,到了之后他惊诧寺院富丽堂皇,却没有寺名。
主持站在正殿前的台阶上,面向虔诚的朝拜者:&贫僧也是初来乍到,也看到没有寺名。贫僧之意是想在开光之时请僧众和香客共参研,同赋名,因而还望见谅。&说罢双手合十,连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人群见主持这样说,立即静了下来。有几个僧人和香客在地上比比划划,显然是在为寺名探讨。
&叫金佛寺。你看高大的金佛俯视下界,金身光亮闪闪,普照天下。&一位香客高声说。
&我看叫香炉寺,你们看大殿之后的山多像一座香炉,那香炉还正在冒着烟呢。&一个中年僧人遥指大殿稍东方的一座山峰说道。
顺着僧人的手指,人们纷纷东望。果然一座山峰恰似一座香炉,薄雾随着太阳的光照渐次升腾,升到峰顶上空,就像香炉上袅袅上升的香烟。
&对,就叫香炉寺,就叫香炉寺。&人们沸腾了,齐声高喊着。
也就在人们高声欢呼的时候,一大朵云彩从上空飞来,笼罩着寺院上空久久不散。
强烈的阳光透过云彩,映射在金碧辉煌的寺院雕梁画栋上,立时让寺院的所有殿宇涂上了斑斓的色彩。
&祥云盖住寺院了!祥云盖住寺院了!&人们惊呼着,跳跃着。
&祥云盖寺!祥云盖寺!&老僧,也就是主持呐呐自语。
抬头举目,祥云端端正正笼罩着寺院的上空。
&啊,云盖寺!就叫云盖寺!&主持声如洪钟。
&对,就叫云盖寺!&人们齐声高喊。
&拿笔来,贫僧要一试笔锋。&主持亢奋地说道。
几个小僧飞也似的跑到后院,拿来笔墨,并将早已备好的红色匾额放置在大殿的一个大方桌上。
主持饱蘸浓墨,气沉丹田,挥毫写下&云盖寺&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早有几个僧人抬来木梯,立时将墨迹方干的匾额悬挂了上去。
&云盖寺落成了,云盖寺落成了!&人们毫不犹豫地向功德箱内投下钱币。
&唐太宗登基了!唐太宗登大宝了!&
长安城里一片欢呼之声。
丹榻之上,唐太宗李世民睨视着跪拜的臣下。
臣下俯首帖耳,目不斜视,仪态威严。
这已是唐高祖267年的事了。
经过宣武门之战,李世民以其雄才大略和赫赫战功,登上了政治舞台的巅峰。
看着跪在丹榻之下的臣子,太宗李世民突然感到心跳有些加快。
这就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吗?
李世民有些恍惚了。眼前不知怎么搞的,总是血腥的场面。
他曾经追随父王李渊起兵太原,当时齐王李建成在河东潜结英俊,组织了一支队伍。作为次子的李世民在晋阳密招豪杰形成自己的队伍。
那个时候,真令人回肠荡气啊。兄弟二人&广散钱财,躬身下士,逮乎鬻僧博徒,监门厮养,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故得士庶之心,无不至者。&
而为父亲李渊兴兵灭隋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毫无芥蒂。
在自己度过黄河到达洛阳的时候,已经拥有九万多人马,征战到山西汾阳时房玄龄求降来了。这个房玄龄虽为降将,不乏谋术,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其谋略让他惊诧,立即敬为座上宾。
也就在房玄龄归降不久,平阳公主率娘子军归降,于是父子统兵达到二十多万。
于是他们严整军令,率浩浩荡荡威武之师进逼阿房,同时他派专人禀告父亲约期会师长安。
其他已经不值得追忆了,他只记得在太极殿父王登基,改元武德,定都长安,建立大唐。
他意料到父王定要封长子建成为太子。
他没有料到父王封他为秦王,同时任命为尚书省长官尚书令。
这时候,甘肃泾川的薛举在兰州拥兵自重,竟然图谋长安,兴兵入侵,竟然达到长武。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不少人匆匆准备外迁。
&着秦王世民为讨西元帅,统领八总管兵西征。&高祖明旨。
&几多疾病几多战,几番西征陇西安。&
接下来,他率雄兵平定河东,他率雄兵平洛阳居东都。
于是武德五年,突然传来原瓦岗寨裨将刘黑闼在河北洺州称汉东王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十分高兴。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乐于挑战的人,他立即就想去向父王请战。谁知还不等他出请,高祖已派人传来圣谕,命他即可整军北征。
这次战斗并不顺利,几番险境,几次回合,有胜有败,终于以胜班师回长安。
逃亡在外的刘黑闼借助突厥铁蹄南下占领了定州。高祖认为秦王能征善战欲令世民第三次北征。谁知太子李建成听信中允王王圭和洗马魏征之言,忌妒秦王功盖天下,害怕其危及太子之位,向高祖李渊请战,高祖应允派李建成率师出征河北,竟然获胜而归。
到后来,大唐终于一统天下。那是武德七年以后的事了。
当然,随着帝王们权力的增长,他们之间也就更加离心离德。
至今他还记得。有一天,太子建成请他赴宴,虽然属下劝他不要去,但他还是认为情同手足的兄长相请,不能不去,谁知频频举杯之后他感到头晕目眩,按他的酒量,绝对不会这样。当他倒在地下的时候,他只记得是齐王李元吉劝太子把他送回秦王府。
原来太子建成给他喝的是毒药酒。
虽然回府中灌下许多解毒药保住了性命,但也从此让他提高了警惕。
于是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于是他更加广揽英才,一时间秦王府谋士云集,兵多将广。比如尉迟恭,程咬金。运用多种手段,他还将太子的心腹爪牙变成忠于自己的属下,比如守卫宣武门的将领常和。
他已磨刀霍霍,但表面上仍平静如水。他不想学项羽,不做妇人之仁,也不想当刘邦,他要创造大唐盛世。
他记得很清楚。那是武德九年即626年6月4日,太子建成要路过宣武门去朝高祖。他带着爱将尉迟恭等将士突然发动袭击。他搭箭张弓射杀了曾经下毒的太子建成,尉迟恭射杀了齐王元吉。尽管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闻讯赶来猛攻宣武门,但他们哪里料到他已派尉迟恭逼着高祖李渊颁发了&诸军并受秦王处分&的诏令。于是在三天后高祖立世民为太子,8月9日,也就是在6月4日之后,两个多月之际,高祖宣布禅位太子。
627年,唐太宗改元贞观。
他要大刀阔斧地干一番事业了。他要创造大唐盛世,要世人知道他发动宣武门事变是情不得已,也是历史的必然,大唐需要他这样的英明君主。
面对&请重法以禁之&的颁法来治盗的群臣,他果断而言:&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繁重,管理贪求,饥寒切身&&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接着他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发展庠序, 科举,修《氏族志》,订《唐律》等,从政治、经济 、军事法律等方面多措并举,一时间兴盛与繁荣扑面而来。
作为一代明君,他更重视广揽人才,包括反对过他的魏征也被收之以用。房玄龄、杜如晦一批多谋善断者被委以重任,一时间政治清明,经济腾飞。
他太高兴了,偌大的长安城到处莺歌燕舞,这天唐太宗在太极殿召见群臣之后陡生外出游玩一番之意。他告诉魏征:&朕想出宫转转,哪里更好呢?&还没等魏征答话,尉迟恭就大声说:&皇上肯定是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玩玩,不像长安这样整天是军国大事,皇上应该休息休息。&
&是啊,皇上圣明,如今我大唐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捻,米斗三四钱。贞观之治盛世盛世啊!&
&好啦好啦,这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大唐盛世是咱们君臣齐心协力的结果,休朝三日吧。&
众臣下依次走出了太极殿,唐太宗还很兴奋,他告诉魏征,要他协助太子料理事务,他只带尉迟恭和少数武功高强的侍卫微服去终南一带游历几天,吸一吸新鲜空气,养一养精神。
第二天,唐太宗果然带着尉迟恭等人乔装商旅,出长安悄然而去东南方向,一路之上君臣走走停停,那些轿夫倒也落得清闲。这是一个千山万壑重重叠叠的地方,举目所见青山如黛,万壑染碧,野花空谷,溪水淙淙,久居深宫,太宗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感到胸中豁然顺畅,立时将那纷繁朝务带来的疲惫之态一扫而空。有时候,他让轿夫抬着空轿,他与尉迟恭牵马缓行,君臣二人追忆当年的南杀北讨,仿佛回到了昨天。
这天他们来到了一处祥云笼罩的寺院,但见九楼十八殿巍峨耸立,僧侣千计,香火颇盛,太宗等人夹杂在进香的人流中遍游古刹感慨良久,问一名僧人此寺称谓,僧人答曰&云盖寺&。说是宝刹落成之际天降祥云,显然是诸神归位之兆,所以名为云盖寺。太宗听了连称&妙,太妙了。&僧人见太宗伟岸高大,英姿勃发,遥指东南一形似香炉的山说:&施主请看,此山形似香炉,若在雨后初晴,雾霭升腾,如袅袅香烟,再看西边悬崖上的一条白练,飞流直下得瀑布,那是此地绝佳风景。&
太宗听得入迷,不由诗兴大发,竟然出口咏曰:
东望香炉山,
西观瀑布水,
飞流三千丈,
奔摧数十里。
&妙,妙,太妙了!&僧人双手合十称赞:&施主果然诗中高手,将这香炉山和瀑布水写得出神入化。&尉迟恭见几个人向太宗走来,忙令僧人去忙活吧。自己和两个近侍前后跟定唐太宗,去看寺内的如来、观音、护法神等神龛,并逐一看过珈蓝殿、祖师殿。
&皇上,天色不早了,我们也出来几天了,还是回宫去吧。你看这一路山野,一路颠簸,太累了。尉迟恭小心翼翼地说。
&是啊,是该回去了。这里虽然山清水秀,但却山高路陡,人烟稀少。民众虽然朴实无华,却也生活窘迫啊。回去后要让魏丞相加大对山民的赈济,还要告诉当地官吏,多教习民众大兴农桑。&太宗一字一顿地说道。同时他还叮咛广修驿道,让这条北通长安,南入蜀汉的通道畅通无阻。
太宗回宫去了,一路辛苦却也快乐。据说回去后对魏征等人说起游云盖寺,立即兴致极高。那魏丞相也用加急文书将太宗即兴咏诗让镇安县载入县志。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已是唐武宗主政了。这些年朝中多事,远离长安的镇安县云盖寺也年久失修,早已破败萧条了。
当年兴盛时寺内的僧众达到千余人,如今却也所剩无几了。只有那四棵几丈高的古柏和那沿树干缠绕的凌霄花昭示着云盖寺的久远,寺阶上的落叶已是几天无人打扫了。
只有香炉山依然青烟袅袅,风景如画,那白练般高悬的瀑布依然飞流直下,令人神往。
这天,在丰阳西侧的山道上姗姗而行着落魄退隐诗人贾浪仙。
他就是当时的诗坛鬼才贾岛,亦作阆仙、浪仙。
他原是河北涿郡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的他腹有诗才,但命运多舛,曾落拓为僧,法名无本。虽然出了家,但那颗求仕的心却从没有泯灭。后来他以诗拜谒韩退之,受劝还俗。但屡举进士不第。只作个掌管各种典籍文册的县主簿。
&从丰阳西侧进入安业,满目青山,满目青翠,层峰叠嶂,峰回路转,满目入画。
迈着苍凉的步履,他走啊走啊,走得精疲力竭。他恨不得插上双翅,飞越这苍翠欲滴的万重山,但还要走,这山路就得一步一步地走。
他要去朝拜久负盛名的云盖寺。
人烟稀少的安业县,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大山。他向一位佝偻着身躯的老僧询问云盖寺在什么地方,老僧颤颤巍巍地遥指着大山之后的大山。
脚下是石林,迎面是群山,这里的山光林色太美了。真是如诗如画,也太难以行走了。
望着蹒跚而去的老僧,贾岛感慨万千,他站立在一块突兀的巨石上大声吟道: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
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吟罢,豪气顿生,竟然脚下生风。
一路行走,一路问询,终于来到久负盛名的云盖寺。抬眼东望,状似香炉的山上烟雾缭绕,气象万千,移目西眺,白练垂悬,飞流直下,妙不可言。而寺殿却一片破败。
&这就是名刹云盖寺?&贾岛疑惑异常。
&正是,正是。&一个苍凉的声音从破败的殿堂内传来。紧接着一个老僧拄着禅杖走向贾岛。
&施主请进吧。&老僧慈眉善目,嗓音苍凉。
&你就是这里的主持?&贾岛问道。
&唉,什么主持。大多数僧人都外出谋生化缘去了。只有我们几个年老的招呼寺殿。敢问施主是何方神圣
&什么神圣,我不过是落魄的文人而已。路过宝刹,原想一睹真容,谁知&&&贾岛欲言又止。
&是啊,这里原来香火颇盛,最多时僧众过千。近年来朝纲不稳,这佛事也就淡泊了。&老僧慢悠悠说道
&今晚能否留宿于此?&贾岛问。
&可以,可以,悉听尊便,只是蔽寺房舍简陋,还望施主见谅。&
是夜,怀才不遇,屡举不第的鬼才贾岛就住在了云盖寺。
已是深夜了,贾岛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床头上白色的石头被他当做了枕头,硬得有些碜人。万籁俱寂之时殿外山泉的流水声格外清晰,听着这些泉水声,他的心中更加空明,更加的难以入睡。翻身起床,拿着葫瓢欲去厨房舀些水喝,却一竿臂粗的竹筒随墙而入,伸瓢按满一瓢,引颈而饮,甘甜凛冽,沁人心脾。
他在回忆自己的一生。在思索自己写过的许多五言律诗,由于他的诗风清奇僻苦,以写荒寂之景见长,并且讲究锤字炼句,竟获得&苦吟诗人&的美称。
想到这里他暗暗笑了。他本来就自视清高,旁若无人。记得有一天他骑在驴上忽然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原拟用&推&字,又想用&敲&字,一时难以确定。于是在驴背上做着&推&和&敲&的手势,不知不觉竟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立即被人押到韩愈面前。韩愈正要责备他,他说出了原因,并向其讨教到底该用&推&还是&敲&字。韩愈不愧为大家啊,他想了一会儿就说:&用敲字为妙佳。&于是两人从此共论诗道,成了好朋友。想到这里,他轻声吟道:
&&& 仙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虽然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已久远,今夜吟来仍然意味深长。特别是住宿这古刹荒殿,头枕溪石,听着如同天籁的水音,回忆着难以磨灭的往事。
如今已不是&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时候了,他感到有些心力交瘁。
不知不觉之中已是清晨了,贾岛起来简单洗漱之后来到空旷的殿外场内,晨雾中香炉山若隐若现,飘缈神秘的云盖寺也渐渐露出了真容,一股凉气从西边瀑布漫漫而来,空气仿佛湿润得甜丝丝的。
贾岛扭动了一下身躯,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朗声吟道:
&&& 床头枕是溪头石,厨里泉通竹里池。
&&& 宿客未眠过夜半,忽闻山雨到来时。
&&& 瀑布人间应难比,银河扑入深岩里。
&&& 眼前一道电光飞,玉皇倒泻三江水。
&&&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江无暂息。
&&& 千古还同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吟罢从背上拔出锋利的宝剑在场上舞了起来。
&果然好诗,好诗啊。&大殿外一声赞叹。
&噢,原来是诗圣来了,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呢?&贾岛高兴无比地说。
原来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这里。他只是路过而已,听到贾岛之诗慨然止步,大加夸赞。
&什么诗圣不诗圣,比起你那咬文嚼字的功夫,本人还差得远呢。&白居易揖手来到场内,贾岛忙拱手相迎
&你看这破败样子,我真想重新当一回僧人,手托瓷钵下山化缘来修葺这座名刹。&贾岛指着破烂的殿舍说道。
&是啊,依你的残年风烛,我说无本上人啊,你还以为你是年德俱高的长老,我看算了吧。&白居易笑着说
&咱们俩就差六七岁么,你还敢称老不成?&贾岛立马显出孤傲的本性。
&不是托老做大,而是我认为你实在没有必要产生仍做僧人托钵化缘修葺此寺的想法。你看这寺,被祥云笼罩不是更好吗?如果没有了这样的祥云笼罩,还叫云盖寺吗?&白居易仍然笑吟吟地看着倔傲的贾岛。
贾岛见白居易这样说,抬头仰望上空,晨曦中祥云笼罩的寺院,虽然已露破败之像,但仍不失金碧辉煌。原来破败的殿宇在祥光映照下竟然熠熠生辉。
&先生教诲的是。&贾岛一改傲容,朗声说道。
&你看我已拟好云盖寺无本上人不遇诗一首,请你斧正。&白居易提高声音吟道:
&&& 长老何方去,下山化瓦梁。
&&& 分明云盖寺,那须瓦与梁?
愿言休托钵,施主是穹苍。
&先生高明,先生高明,不愧诗圣。先生,你把云盖寺写绝了,写活了,这不是吗,祥云笼罩方称云盖,云盖之下的寺更是祥瑞无比,不管什么雕梁画栋,如果没有这样的笼罩,恐怕也会黯然失色。原来云盖寺最大的施主就是苍天,就是苍天啊。&贾岛竟然如同孩童般手舞足蹈起来。看见贾岛手舞足蹈,白居易舒心地笑了。从而也将多次遭贬奔波劳顿之愁抛到脑外。
殿内老僧人早已磨好墨,准备好寺藏笔纸,端上一方桌子,让白居易与贾岛挥毫题诗。他已知道二人的身份,他不想失去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二位施主光临蔽寺,蓬荜生辉,请留墨宝吧。&老人谦恭地说道。同时让一小僧奉上清香的山茶。
&好,我们也要附庸风雅一番,就以此寺为题,一唱一和,留给老僧作为纪念如何?&白居易朗声笑道。
&甚好,甚好,你看这祥云,这飞瀑,这山色,这景致。&贾岛已握笔在手,白居易也拿起笔来。
&你先写!&贾岛说道。
&还是你先写。你是苦吟诗人么。&
&还是你先写,我要苦吟,我要苦吟一番才能写出。&&咱俩一人一句,只要合辙押韵何必定要苦吟!&白居易高声笑言。
&正好正好。&
&请,请&&&
两只如椽之笔举了起来。
&&&&& 此寺何年建?
&&&&& 问僧僧不知。
&&&&& 阶前折芳草,
&&&&& 拂尘读古诗。
&&&&& 此水缘何至?
&&&&& 接竹引清泉。
&&&&& 春夏长如此,
&&&&& 秋冬总一般。
&&&&& 既言招凉亭,
&&&&& 何需用蒲扇。
&&&&& 西川十样景,
&&&&& 添花色更新。
二人一挥而就,相视大笑:&题目嘛,就叫云盖寺问答五言诗三首吧。作者呢,就是咱二人吧。&
二人笑毕,竟然不向老僧辞别,一前一后状似亲密,携手而去。
老僧呆呆看着墨迹未干的三首五言诗,激动得忘记了招呼二位大诗人,再等邀请时,哪里还有二人的踪影?
第四诗章&&& &&李青莲二过商於古道&&&见景生情巨笔抒胸怀&
商於古道上,一个衣衫飘飘的白衣秀士正在疾疾行走。他要去京城长安任供奉翰林。
这一年,他刚刚41岁。人们常说从商於古道西去者,多为升迁到京城长安任职。他就是从东向西行。
他的祖籍甘肃秦安。幼年随父迁居四川江油的青莲乡。
他在25岁的时候离开青莲乡到各地漫游采风,从而丰富了他的聪颖多思的头脑。
这是一个诗歌的年代,是一个万马齐喑的年代。
由于他的才思敏捷,由于他的好学好思,由于他泉涌的诗作,被人推荐到大唐玄宗李隆基朝中任供奉翰林。
一路颠簸而来,看不尽的桃红柳绿,看不尽的青山绿水。
渴了,爬进丹江边上喝下甘甜凛冽的江水,随手将游在水上的鱼儿抚摸一下,即可将路途疲劳抛之脑后。累了,坐在丹江畔的卧牛石上,静观行云,静观流水。
远山如黛,远景如画。
难道此处就是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远的田畴上,农人正在吆牛耕田,两岸桃花两岸柳,桃柳不语沐春风。
丹江上顺流飘下一叶扁舟。舟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竹篙,挺立舟头。只听舟子口中唱道:
  丹江丹江涌波涛,
  东流长江也飘渺。
  西雨东日各是景,
  渴了端起水一瓢。
&呀,舟子之诗竟然如此合辙押韵!看来此地真是藏龙卧虎!&白衣秀士不由赞叹。正在赞叹却见丹江之上又一小舟如飞也似而来,舟子挺立舟头,高声吟道:丹江之上乌篷飘,掏出牛牛尿一泡,尿得汉江涌大潮,奔入长江浪滔滔。白衣先生听了笑得弯下腰去,舟子却毫不理会岸上之人,顺流放舟而去&&
&相公,已到丹凤的商山脚下,要不要歇息一会儿再走?&背着书箱的童子说道。
&好,我们就地歇息,养足了精神再奔长安。&
&走,路还远着哩。&白衣秀士催促书童。
谁知书童竟然没有答应。
&相公,相公!&书童急急忙忙而来。
白衣秀士嗔怒道:&顽童,你到哪里去,快快赶路!&
书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白衣秀士面前:&相公,相公,我在大道一侧看到一座庙宇,原来以为供奉的神仙,谁知进去一看是四个老汉。&
&什么?你说什么?什么四个老汉?&
&就是四个老汉。形态各异,形态各异啊!&小童语无伦次地说。
&快快引路,让我瞧瞧。&
高大巍峨的庙宇。门前古柏枝干如铜似铁,但是枝干上的叶子却郁郁葱葱!
行之门前,只见楹联扑面:
&&&&&&& 富贵畏人不如贫贱志
&&&& && 驷马高盖莫若芝疗饥
横批为:其忧甚大
进入门内,只见四个老人雕像,果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每座雕像下镌刻着其姓名。
庙内偌大一块石壁上镌刻着四位老人的经历。
&原来是四皓先生!&白衣秀士连连赞叹!
抬头观望,四位老人慈眉善目仿佛睨视着白衣秀士。
跪拜下去,再三叩头。
站起身来,凝视壁上四皓先生生平,诗兴泉涌而来:
&&&&&&&&白发四老人, 昂藏南山侧。
&&&&&&&& 偃卧松云间,冥翳不可识。
&&&&&&&&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 龙虎方战争,於焉自休息。
&&&&& &&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 &&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 &&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侧。
&&&&&&&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相公,你的诗飘逸浪漫,真真令人佩服。&跟随已久的书童耳濡目染文采增长不少。
&你也会附庸风雅,点评诗作了。&白衣秀士笑吟吟赞赏地说道:&人们常说四皓先生功成身退高卧商山深处的松林,那里青山缭绕薄雾笼罩,如神似仙,有谁知他们是让
汉高祖刘邦改变了废太子之意,安定了大汉天下的四位高人,他们这种一言而干卿士,功成飘然而去,不涉繁华的高风亮节又有几人能及?&
书童听了似有不解:&这四个糊涂老汉,放着富贵荣华不享,却来这穷乡僻壤作什么高卧名士,我看愚蠢不可及。&
&你是不会懂得的。吾此次赴京赶任,定要干出一番事业,以报圣上垂青之恩。&白衣秀士侃侃而言。
&李相公,有句不敬的话不知可不可言?&书童说道。
&这有何不可?你我二人虽为主仆,但我这人是不那么讲究的,但说无妨。&
&听说相公出生时生母梦见长庚星,长庚又叫太白,因而以白命名,字太白。&书童小心翼翼地问道。
&正是正是。&白衣秀士,也就是早已名震诗坛的李白高声说。
&听说相公所用之笔头上生花,果真如此?&
&你看见了么?&李白昂然大笑:&那是人们对本相公的揣摩猜测。&
&我看应是妙笔生花,相公的诗兴、诗思、诗情、诗意世人难匹。&书童赞赏地说。
&你还不知道吗,我是酒量大,诗瘾大,越醉越能作诗哩。&李白兴高采烈地说:&快走吧,这秦始皇修的驿道这么弯弯曲曲的,不知何时走到长安。&
&相公不是常说你最崇敬孟浩然吗,怎么这样急急忙忙赶路赴任?&书童放大胆子探询。
&我最爱孟夫子,当年曾写过一首赠浩然。&
&如此小童洗耳恭听,也聊解相公一路辛苦。&
&你听着,&李白突然神采飞扬:
&&&&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高声豪吟,小童目瞪口呆,半天才醒悟过来:&相公,你这首句一个爱字,足以说明你对孟夫子的崇敬,你把孟夫子弃仕途而取隐居,弃达官贵人车马冠服,取高人隐士的白云松风刻画得淋漓尽致。&
李白轻轻地一拍书童:&你很伶俐,我的诗中还描绘了孟浩然皓月当空,把酒临风醉卧花丛,流连忘返的隐居生活,充分展示了其自甘淡泊,不事君即不幕名利的品格。只是虽然这么说,我还是要急急切切地赴任,毕竟那是我将一展才华的地方啊。&
&是啊,以相公之才,定能被朝廷委以重任,但不知供奉翰林是多大的官?&书童问道。
&我也不怎么清楚,反正是文人干的事吧。&李白仍然高高兴兴地说。
&相公,我去雇匹马车,我们不要太寒酸了,让人笑话。&
&行,反正离长安也不远了。快些也好。&李白突然高声说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相公,此诗是你南陵离别儿童所作,怎么今天又放声高吟?&
&京城不远,本相公不日就不是蓬蒿人了。要说还真亏了吴筠大人的提携。&
商於古道,一辆马车载着主仆二人或慢或疾驰向盛唐的京城长安。
由于是赶山路,李白主仆二人没有细细品味商於古道的人物风情,没有细细观赏商山丹水的秀丽芬芳。
经过多日劳顿,李白终于越过秦岭,终于来到繁华的长安。
雕梁画栋,仕女如云。唐长安城内皇宫之内太子宾客贺知章向太子等人禀说李白的飘逸潇洒,盛赞其为&谪仙人&。
太子垂青,玄宗就多有耳闻,于是乎玄宗就召见李白,&降辇步迎,如见绮浩&。令人赐坐赏酒,果然量雅,果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果然兼有游侠、剑客、隐士、策士、酒徒的气质。有着儒道侠合一的秉性。
玄宗很高兴,但他也看到具有超人才干的李白还有狂傲不羁的倔强。&用其所长&。玄宗封李白为供奉翰林,说白了,就是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
好在整天是高朋满座,好在整天是美酒高歌。
虽然此种生活不是李白赴京的初衷,他也认了,他看不惯帝王权贵的傲岸作风。于是他狂放纵酒,混沌地生活着。
这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园中赏花。李龟年率梨园弟子要唱歌助兴。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传翰林学士李白作《清平调词》三首,你们就依李翰林的新词唱吧。&
玄宗有令,传旨太监飞也似的来到李白的住处,谁知其宿未醒,跌跌撞撞而来,却见玄宗正与贵妃在牡丹园中高兴地赏花,那些梨园弟子早已调宫弄弦跃跃欲试,传旨太监已向李白宣明圣谕,醉眼朦胧中,杨贵妃的霓裳羽衣和花团锦簇的牡丹衬托的玉容,其如仙女下凡,借着酒气和才气,李白挥毫而就《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写完,掷笔桌上,仍然跌跌撞撞而去。李龟年领一班弟子依词而歌,果然抑扬顿挫,美不胜言,玄宗高兴极了,命下人赏赐李翰林。
回到寓所,李白还没有醒来。他哪里知道清平调词三首字字流香,句句浓艳,将牡丹与贵妃融为一体,将杨贵妃与唐玄宗赏花的愉悦和玄宗对贵妃的宠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李白终于醒来了,回想自己对唐玄宗的忠诚和对大唐盛世的期盼,不由一股冷气冲上心头,他看到朝廷这样腐败,这样居安不思危,这样歌舞升平,遂产生了不再事君的念头。
终于有一天,由于李白的放荡不羁,得罪了玄宗的宠臣高力士。
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时刻啊,番邦来朝了,但贺表却无人认识。使臣蔑视大唐无人,连贺表都不认识。玄宗立即想起了赏花时李白所填的清平调,下旨传李翰林前来破译。李翰林醉醺醺地来了,凝视着满朝文武,他的狂傲之心勃然而生,他请求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让杨贵妃研墨,他要当庭面读贺表,并要以贺表之字写一大唐回札。
唐玄宗答应了,虽然高力士一千个不情愿,虽然杨贵妃一万个不答应,皇帝同意了,谁还敢说不呢?
于是,高力士屈膝向前脱下了李太白臭气熏天的靴子,杨贵妃露出皓腕站在一旁研墨,醉卧榻席上的李太白微睁醉眼,看着如同蝌蚪一样的贺表朗声读了出来,尽管朝臣仍没有完全听明白,但来使惊讶的神色让大家都心中为之放松,接下来让人们更加惊奇了,只见李翰林提起笔来,饱蘸贵妃所研之墨在白帛之上写下了与贺表一样蝌蚪文,顺手让太监递给来使。来使粗略过目即刻神色大变,立马向唐玄宗下跪叩头,满朝文武欢声雷动,来使用唐音言说从此之后永远称臣,年年朝贡!
满朝文武山呼万岁,李太白却昏睡过去,高力士一旁挥手,总觉得一股臭气缠绕。
也因为此,高力士对李太白恨之入骨,不时在玄宗面前数落太白的不是。
这些消息也或多或少传到了李白那里,虽然他天天狂饮,借酒浇愁,但他头脑却不时清醒过来。于是,他上书玄宗,请求回归故里。
于是唐玄宗天宝三年,也就是公元744年,李白离开了京城长安。
这次他要从西向东而行了。他要沿着遭贬之臣的道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还是陪他一同赴京的书童与他同行。这次他们没有乘坐马车,他们要沿着商於古道,一路逶迤而向东行。
走啊走,走啊走。这天他们来到秦岭巅峰,只见一座崭新的酒肆坐落在峰巅驿道旁。
&相公,我们去酒肆饮酒如何?已经几天没有沾酒了。&书童轻声说道。
&看来你也是近酒知酒香了。我们就去饮他个一醉方休。&李白兴奋地应允。
站在酒肆之前,李白遥望滚滚东逝去的黄河,他知道,越过秦岭,那将是长江源头之一的商州了。他深情地看了一下黄河,迈步走进酒肆。
店主见到如此飘逸之人进店,忙命小二沽酒上茶,李白也不谦让,竟自坐在临窗桌子上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酒家,快将大杯拿来,今天我要尽兴。&
&好,好,不过客官你要先付银子。&
&什么,要付银子?我只会赋诗,不会造银子。&李白假装喝醉了。
&你会作诗,怪不得我看你文绉绉的。行,如果你作出一首好诗,今天的酒钱我就不要咧。&店主高声而言。
&再拿酒来,本翰林一边饮酒一边吟诗!&
&好,好,拿酒来,拿好酒,用大杯。&店主较劲了。
大杯上来了。李太白连饮三杯,离座站在窗前,眺望黄河东流,又端起一大杯酒,高声说道:&这杯酒即将入腹,那么就作一首《将进酒》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吟罢,又是一饮而尽!
&好诗,好诗!客官你是?&店主满面红光。
&相公就是谪仙,醉圣李太白!&书童说出太白名字。
&呀,你就是诗仙?&店主惊讶不已。
&正是,正是。人生不就是如同黄河之水一去不返吗?不过黄河可以永恒,人生却很渺小。所以我才感悟道人生得意必须尽欢,那就高高兴兴吧,不要让酒杯空对皓月。我坚信天生我材必定有用,金钱花出了还会挣回来。所以我又想到要全羊全牛佐酒,大家一起做个陈王曹植那样留名青史的饮者。店主啊,我也劝你一块来饮酒,我还要劝你不惜散尽千金,哪怕是典当了名贵的五花马和价值连城的裘衣来换酒。快叫你儿子拿出换来的酒!&
&诗仙,你醉了。你不能再饮了!&店主轻声劝道。&什么,我醉了?酒圣会醉吗?来,咱两个碰杯吧,我愿与尔同销万古愁!&
&好,好,与君同销万古愁。&店主豪气万丈,举杯与酩酊大醉的诗仙碰杯饮下。
&拿笔来,本翰林要与店主写一匾额,以表今日盛情 款待。&已经大醉的李太白愈来愈狂。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店主忙命小二准备笔墨。立时笔墨备好,小童将一红色木板放在桌上,太白微睁醉眼,挥笔写下&金樽对月&四个狂放恣肆的大字,立时侧卧桌旁椅子上沉睡过去&&
旭日东升,秦岭尽朝晖。
李太白终于醒来。微睁双眼,原来昨晚睡在椅子上。
&书童!书童!快拿水来,本翰林要喝。渴!&
&哎呀我的妈!相公,你昨晚睡到椅子上啦?&书童扑倒在地。
&难道本翰林醉了不成?&
&没醉!相公没醉。&书童已经清醒,虽然刚才李太白大声说的是什么他没有听清楚,他也知道相公要喝水。
&相公,请喝水。&
&什么,请喝酒,本翰林就喝这样的酒!&
&相公,你看这秦岭日出,你看这满目青山。&
李太白终于睁大双眼:
高大巍峨的秦岭,连绵起伏,一望无边。晨晖中整个秦岭仿佛镀上了一层金。
&走,本翰林由西向东,走商於古道,到了河南,我还要东南一游。&
主仆二人从秦岭之巅漫步走下山峰。
正在行走,一阵叮咚之声从脚下飘来,坐下细听,仿佛在地下。
&这是什么声音?&
&这是泉水叮咚!&突然一声炸响,一个高大汉子在下面高声说道。
&泉水?在这秦岭之巅还有泉水?&
&是泉水,正可谓山高水长。山有多高,水也就多长。&大汉声如炸雷。
&请问泉水流向何处?&李太白不依不饶。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此水是丹江源头,至于丹江流到哪里去了,我也不知道。&
&大汉,大汉,李太白,李翰林路过此地,请让开路。&
&你是李太白?&大汉激动地说。
&正是,正是。&李白高声说道。
&请太白喝盅丹江源头水,恭送李太白。&
&好,喝下丹江源头水,一路漂泊到长江。&李太白仰首喝下。
&走,下秦岭,赴商州,奔河南。&
已是中午时分,李白和书童来到丹江畔。抬头观望,但见一峰峦耸立江边。仔细观看,原来此只是半壁,迎面还看见的是如同刀削斧砍壁立百仞的险屏。翠屏上书&仙娥峰&三个大字,在中午日照下熠熠生辉。
峰下驿道上,一顶轿子,几个衙役如飞而来。
&李翰林,李翰林,学生裴延庆这厢有礼了。&
刚刚下轿的商州刺史裴延庆躬身说道。
&不敢,不敢,我已不是什么翰林了。有劳刺史前来。&
&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只因这几天州城署务繁忙,所以姗姗来迟。&裴延庆恭立,请太白上轿。
&裴使君,你看这仙娥峰下仙娥溪旁,桃花两岸盛开,你我不如观险峰赏桃花如何?&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裴延庆兴奋不已,大声下令抬酒上来。
摆上酒席,把酒临风,江涛翻滚。一阵江风吹过,落英缤纷,仙娥溪上泛起一汪桃红。
&桃花溪水,溪水桃花。李太白举杯,裴延庆举杯,&当&&&一口喝下一大杯。
&裴使君,不日我就要东去,感谢你的美酒,感谢仙娥溪的美景,我就借景发挥,写下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一首:
&&&&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澹荡沧洲云,飘飖紫霞想。
&&&&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
&&&&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褰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
&&&&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
&&&&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
&&&&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
&&&&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
&&&&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
&&&&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
&&&&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
&好诗,好诗,李翰林真是出手不凡,裴某佩服佩服。&裴延庆笑着说道。
&什么好诗!我这是借景抒情,借景遣忧啊,虽然我将东去,但我仍然为壮志难酬而感到无限惋惜。&
&那么还请李翰林到蔽署小住几天,看一看商州盛景,就让那无限忧思随着丹江东逝去吧。&
&好,上次西去本翰林尚未尽览商州春色,此次遭贬竟了夙愿。&李太白慨然应允。裴延庆急请太白乘座小轿,自己乘坐一匹骏马,缓缓走向州城。当晚裴延庆设宴招待,
李太白果然海量,只喝得酩酊大醉方才歇息。
第二天,李太白起了个大早,连他自己也感到奇怪。昨晚喝了那么多的酒,天刚亮他就翻身起床,唤醒书童悄悄走出州衙,信步走向州城之南,过了木桥,但见一山,虽不巍峨高耸,却也别有景致。晨曦中但见三层峰峦,仿佛三个大的台阶,耸立在丹江南滨。正欲登山,却见道旁一巨大石碑上书&龟山&二字。仔细观望,怎么看都与龟无缘,急急登山,一台一景,各不相同。奋力登上山顶,放目对视,但见旭日东升,丹水如一白练环绕城郭,城后一山云雾初起,朦朦胧胧。正要与小童评品,却见裴延庆一行飞也似上得山来,连说:&翰林怎么不言传一声就上山了。&说罢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抱歉抱歉,本来我是难以这么早起的,不知怎么搞的到了商州,这酒都醒得这么快。&李太白哈哈大笑:&裴使君,对面那山叫什么山?烟岚之中如此莫测。&
&对面那山叫金凤山,好比一个大枕头,州城就枕在其上。&裴延庆躬身而言。
&金凤山,对,晨曦中真像一只金色的凤,州城的风水也在于此,你看它怀抱州城,君临丹江,吞纳东来紫气,吸聚南方阳刚,而那滔滔东去的丹江,恰似一条玉带环城,真乃金凤入云梦,州城烟雨中。奇哉!奇哉!&李太白惊叹着赞赏着。裴延庆等人也兴高采烈。
&相公,相公,你看商州城其如一只欲飞的仙鹤!&书童惊叹着,李太白一阵狂喜:&果然如鹤,似鹤,那沙滩上翩翩起舞的仙鹤,斯形如州城模样。走,我们再向下看吧。&
李太白等人一齐走向山边的水月洞,但见清澈的洞水中有不少白色的小龟在游动,有几只胆大的竟然爬出洞沿向人们伸头示意。大家惊叹不已遂沿阶而下,俯视龟山脚下,但见丹水涌波,浩浩荡荡,州城内不知何处传来一阵阵鼓乐之声,在丹江岸边连绵飘荡。沿石阶两旁有许多不知名的小黄花正在吐蕊乍放,一簇一簇的仿佛是菊花般烂熳,李太白深深被眼前的山水花草所陶醉,回过头去,仰望着龟山之巅,大声让书童拿出酒来。书童早有准备,取出酒壶满满斟上一大杯,双手奉给李白。
李白举杯迎着朝阳,笑对黄花,笑对山下田畴,笑对丹江两岸的垂柳,连饮三杯,面带红晕,高声吟道: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兴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轻觞,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随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吟罢又让小童酌满三杯酒慨然饮下,挥手向裴延庆说道:&裴使君,感谢你的盛情款待,这首九日龟山登高也算我与你心灵的交流,本翰林,不,已不是翰林的李太白羡慕陶渊明与世无争,笑酌黄花达旦情趣,更追忆与故友重阳登高的景致。你看我们今日登龟山,观金凤,视州城,临丹江,听隐乐,我多么想击节合唱,多么想翩翩起舞啊!好啦,宾随落叶散,帽随秋风吹。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此与使君告别,但愿我们各自长相思念。&李太白说罢双手一揖,白衣飘飘与小童一阵风似下山而去。裴延庆回味李太白临别之语,心中十分惆怅,与衙役走回州衙,命人将李白刚才所吟之诗誊写记档。
第五诗章&&&&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 报得三春晖方表寸草心&&
&唐贞观九年(793年)春。
大唐科举举士日炽一日。
科举进行时有人高兴有人愁。十年寒窗,博取功名正其时。
但是,并不是人人如愿,个个称心。
因为竞争是惨烈的,这就是万物生存的法则。
每逢皇上科考,天下学士莫不趋之若鹜。
这天,来到京城长安的举子孟郊,字东野者也满怀豪情壮志前来参加考试。
这一年,他已经43岁了。虽然屡试不第,他仍然前来应试。因为在当时,参加科举是文人学子唯一出人头地的方法。
虽然屡试不第,他仍然拼命一搏。
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机会人生不多。
命运往往捉弄人,这次考试,孟郊,即孟东野仍然榜上无名。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孟郊在惨叫,在呼唤:&苍天啊,你为什么这样残酷!&
&苍天啊,大地啊,长安不留人,只有回浙江!&
回浙江!话好说,但不是说了就能做到的事。京城长安距浙江千里之遥非一日可以到达。
于是,他从长安出发,沿着商於古道,慢慢而行。
在秦岭之巅,孟郊拖着疲惫的步履,走啊,走啊,他看到高耸入云的秦岭是这样碧绿葱茏,参天古松,蔽日& 木,商於古道,特别是时值初夏的商於古道,千峰竞秀,百花齐放,在这样花团锦簇之中,他一时忘却了腹中饥饿,兴致勃勃地沿着弯弯的山道行走。
走啊,走啊,漫漫商於古道,古今名利路。
&啊,我看商於古道,不仅是名利路,更是一条绿色之路,宜居之路。&孟郊对人们常说的六百里商於路,名利之路的定语产生了怀疑。
是呀,不管是西去长安做官,还是东去贬官,商於古道在变,商山风景在变,有谁做过统计,西去升官的有多少,而东去遭贬后又复出更上一层楼者又有多少?
孟东野此时此景,产生不平之气!
&如此看来升官贬官同条路,各自心情各不同。只有商山巍巍,丹江东流&&&孟郊感慨万千。
正在行走之间,突然脚下一滑,差点跌倒。
&噢,原来是久雨地上形成霉苔。看上去绿茸茸的,踏上去滑腻腻的。
吃一堑长一智。孟郊在商於古道的石板台阶上依次行走,顿觉心旷神怡。
猛吸一口甜丝丝的空气,看一看脚下路,商山石板路上的泥沙十分洁净,如同长江汉水的沙粒一样。
他知道,这里也是汉江,长江的源头之一。所以才有这样洁净的泥沙。
在商於古道上,独自一人行走在商於古道上,孟郊突然想到了湖北复州刺史卢虔。
一年前,他曾与卢虔彻夜长谈。尽管他在长安小有名声,在卢虔以侍御之身赴任复州之际,他以豪放的诗为之送行,使卢虔大为感动,并成为莫逆之交。
他独行商於古道,面对绝望境地,设身处地考虑,他把无限希望寄托在卢虔身上,他想从此投身卢虔,在卢虔那里暂且栖身以图后举。
孟郊艰难的在商於古道上跋涉,漫漫商山路,千山竞秀,何日达复州?遥想卢刺史,屡试不第,屡考屡败,仍然没有泯灭他的求仕之心。虽然这次不第,他清醒地知道当务之急是寻个可以吃饭的去处。于是他想起了卢虔,尽管他不知道卢虔能不能接济他这个落魄之人,他仍然准备只身前往。
想起当年的艰辛至今仍功名未就,孟郊暗想卢虔应该会接纳他的,虽然他现在是形单影只,夜半独泪,清晨自怜,他坚信他就像当年三国时的王粲赴荆州投靠刘表那样,心诚则优,卢使君肯定会接纳的,所以尽管商山初夏景色秀丽,霉苔石板山路,丹江水清沙洁,让他流连不能久留,在商於古道的秀丽山川和风光山色中,孟郊见景思人,一首《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诗油然而生:
&&&&一身绕千山,远作行路人。
&&&&未遂东吴归,暂出西京尘。
&&&&仲宣荆州客,今余竟陵宾。
&&&&往迹虽不同,托意皆有因。
&&&&商岭莓苔滑,石坂上下频。
&&&&江汉沙泥洁,永日光景新。
&&&&独泪起残夜,孤吟望初晨。
&&&&驱驰竟何事,章句依深仁。
告别了风景秀丽的商洛山水,孟郊来到复州已是赤日炎炎的盛夏了,但是他没有在复州停留多长时间,因为卢使君虽然热情,他总有寄人篱下的痛楚,于是他又赴湖南汨罗江畔,深情地追忆伟大的诗人屈原,随之又北上河南,拜谒汝州刺史陆长源,陆刺史热情有加,孟郊也就在汝州暂时居住下来。在他看来,他在商洛山中深夜含泪而起,清晨孤吟诗书的光阴没有白白浪费,他的精彩文章和隽美的诗句找到了仁德深厚的人,他差点在汝州有些飘飘然了。
虽然他有些飘飘然,但他的头脑依然清醒,除了求仕之心日盛一日,他对选择朋友也有新的 见解,读书写诗之余,他写了怎样做人交友的《择友》诗: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
&&&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
&&&&恶人巧谄多,非义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坚心如铁石。
&&&&不谄亦不欺,不奢复不溺。
&&&&面无吝色容,心无诈忧惕。
&&& 君子大道人,朝夕恒的的。
转眼之间,孟郊已在汝州住了两年了。他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汝州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孟郊终日郁郁寡欢,因为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最高愿望就是考取进士,这样才会显达,才会香车宝马,美人入怀,高朋满座&&
他还是要考取功名。虽然他已是&瘦坐形欲折,腹饥心将崩&,尽管他多年劳累贫病交加,他还要赴京赶考。
贞元十一年(795年),孟郊不顾友人劝阻,风尘仆仆从汝州赶赴长安应试。
此时已是严寒的冬天。商於古道,隐没在千山万壑之间的商於古道上,孟郊正在匆匆行走,寒冬突至,但他刚刚从南方一路走来,单薄的衣裳难以御寒。
突然天气大变,一阵狂风吹过,霎时阴云密布,随之商於古道上空下起了鹅毛大雪。
又是一阵大风,裹着雪粒砸向正在道中艰难行走的孟郊身上。
天色已近傍晚,加上大雪纷飞,天空阴暗,踉跄前行的孟郊举目四望,一时难以分清道路
雪是一阵紧似一阵,商於古道上山舞银蛇,岭驰蜡像,只有蜿蜒曲折的商於古道,时隐时现在秦岭深处。
孟郊来了,为了赶考,他不顾风雪交加,不顾风雪当道。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风雪商於道,只有一人行。昏暗中孟郊摸索行走,雪粒砸在脸上,生疼生疼的,但
他顾不上抖一抖满头满身的雪花,他知道要尽快找到客栈,否则在这大雪封山、人迹难至的古道上,他就会被冻饿而死。
于是他加快了步伐,虽然他已经一个雪人,他仍不顾一切地摸索前行。因为他知道已经没有退路,他身后的路踪已被厚厚的积雪掩盖,只有继续前进,才有可能寻到客栈。
远远看到一处客店,房檐上一盏或明或灭的红灯,他不顾一切跌跌撞撞敲开店门,请求住宿。
淳朴善良的客店主人接纳了他。撞进门去,孟郊差点昏倒在地上。店主趋步向前扶起孟郊同时惊呼:&哎呀,这么寒冷的天,你怎么还穿着夏天的单衣?&店主说罢急忙将自己一件旧棉衣披在孟郊快要冻僵的身上。
店主人哪里知道孟郊是从汝州而来呢,哪里知道孟郊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一个屡试不第但又逢考必参的书生?
这个时候,客店外飞飞扬扬的大雪一阵紧似一阵,大风卷着雪花向商於古道,向秦岭深处倾泻,店主虽然热情有加,但这是太平常太普通的客店,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主人并没有来得及准备炭薪,当主人打开房门时,一股阴风裹着雪粒涌入,顿时堂屋一层雪白。
&实在对不起,这暴风雪来得太早了,太猛了。你看连炭火都没有,还望多多包涵。&店主歉意地笑着说道
&唉,落魄之人何言奢侈,有此处屋舍栖身已是不易。&孟郊抖落头上的积雪,环视一下屋内,家具少得可怜,只有一个土炕卧在墙角,这就是他今晚的住所了。
蜷曲下来,孟郊迅速梳理着快要麻木的思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他怆然悲伤,想刚才风雪当道,四顾茫然,他在银白的道路上行走,犹如渺小的一个黑点,越行越小,他感到这时如果有母亲温暖的怀抱,有慈母密密针缝的棉衣在身那该多好啊。他记得自己曾经写过一首情真意切的《游子吟》,在此诗中他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唯恐迟迟归。&如今他这个屡试不第的游子,被困在了风雪交加的商於古道旁的客舍,不由潸然泪下。
此时此刻,孟郊百忧袭心。漫漫长夜,冷冻难忍,如铁板样冰冷的土炕,单薄的衣衫和被子实在难以御寒。孤灯寂夜,难以入眠,下得土炕,弹起琴弦,琴声在寒夜中如泣如诉,缓缓流淌的曲调,流泪的琴弦在诉说着像屈原那样的冤屈。
&有谁能听出我在这里弹出的曲调的本意呢?又有哪一个聪颖高明的知音能够分辨出此曲此调中的初衷。有谁能体会道在商州雪既大且厚,求仕游子衣服既单薄而又少呢?&孟郊抚琴呐呐自语,昏暗中扭动着僵冷的身躯。
此等寒冷令人难以自禁,然而前程叵测更使孟郊忧心忡忡。&&
天快亮了,室外的大雪狂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孟郊搓搓冻僵的手,从行李中取出笔墨,愤然写下:
&&& 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
&&& 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
&&&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
&&& 泪流潇湘弦,调苦屈宋弹。
&&& 识声今所易,识意古所难。
&&& 声意今讵辨,高明鉴其端。
&是啊,是啊!&孟郊放下笔,仔细端详着墨迹未干的诗句,一阵悲怆涌上心头:&风雪壮啊,衣裳单,远在家乡的亲人啊,你们可知道商於古道的雪有多么大多么厚,雪片大如席,用积雪盈尺来形容绝不为过,可是在外的游子孟郊的衣裳啊,是那样的单薄,那样难以抵御风寒,刚才我想起了慈母,想起了诗作游子吟,我就是在商洛山中孤独的游子啊。&孟郊泪如涌泉。他在为《商州客舍》诗中的&壮&字而惊诧,为&单&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朗斗笠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