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经常被掐会怎么样去网上游戏成的人说这怎么样嗯

这个“脏游戏”里不止有喷子,还有人性,它把玩家变成了哲学家
今天,一篇名为《》的文章火了。很多人看完都觉得非常猎奇,而且非常欢乐。
这篇文章说的是一款名叫《H1Z1》的游戏里玩家互骂、互喷、互杀的故事,这些故事散发着土味,中国玩家在其中扮演着主角。
《H1Z1》的故事当然并不止于互骂互喷,它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我们和三位《H1Z1》玩家聊了聊,其中两位分别在这个游戏里投入了1200小时和900小时,另一位不玩这个游戏,他只是不停地看这个游戏的视频。如果你没玩过这个游戏,只是看了那篇文章,那么这些故事会和你想象中有非常多的不同。
《H1Z1》的设定背景是灾变过后,所有的幸存者走上街头,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活下去——你能想象有多少杀戮和背叛在这个舞台上发生。看完这篇采访之后,我的同事叹了一口气,然后评论道:“这个游戏把玩家都变成了哲学家”。
另外,《H1Z1》是个有简中、在中国区卖、但是锁中国区IP登陆的游戏。
■ 一个坑害外国人的故事
其中第一位玩家是小白,他玩H1Z1已经上千小时,而这上千小时,基本都投入到了大逃杀模式中去,这个模式与生存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哲学,归根结底三个字——就是干。
在他眼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给他留有印象,更别提各种地域喷子,因为在这个模式,只有猎人和猎物、杀人者与被杀者。
触乐(下简称触):您玩H1Z1多长时间了?
小白:H1Z1分两个模式,我基本只玩大逃杀(Battle Royale),Steam快900小时了,生存模式只玩过30个小时。在H1Z1分成两个独立版本之前玩了差不多半年,具体时间记不清了。
触:您有看今天朋友圈那篇文章吗?
小白:那篇文章我看了,基本讲的都是前年到去年早些时候生存模式的状况,可惜我没怎么赶上那个时期。因为我不玩生存服,所以也不怎么了解现在生存服的状况。大逃杀模式的话,还是能听到一些什么“Taiwan No.1, China No.2”之类的喊话,但感觉没那么多喷子,只忙着杀人逃命。
H1Z1有一个经典的“Taiwan No.1”典故,老外常以此句来激怒国人玩家,且屡屡见效
服务器里也有违规组队玩的,最近还有外挂。抱团什么的生存服比较多,因为生存的标准玩法就是多人共同建设家园。另外不光国外会装国人,台湾人也会装大陆人,大陆人也会装台湾人。
触:大逃杀违规组队是个什么说法?
小白:大逃杀分为单人、双人和5人组队。如果你玩单人模式,还在线下组队怼人,那就是违规,实话说我几百个小时下来遇到这种情况并不多,但总是听到其他玩家说,另外就是最近亚服外挂很厉害,我们这些小玩家没有什么精力去举证和举报。
触:您一般在大逃杀模式怎么组队的?
小白:组队必须YY,单人无所谓,不然用游戏里的说话按键太麻烦。组队是先加Steam好友,然后在游戏里邀请入队,或者你可以一个人进随机5人队伍,和不认识的人在一起送快递。
触:您在大逃杀单人模式碰到过违规组队的吗?
小白:遇到过。
触:碰到一般怎么办?
小白:干。
触:……干得过吗?
小白:遇到萌新的话不是没可能啊,他们有时候连路都会跑错。我也有最后两队我1v2赢了的时候,不过那时候随缘枪法没啥可炫耀的。这游戏想打得好很困难,对老年人不怎么友好,除了干还得动脑子、会套路、学一些操作技巧……
触:所以大逃杀模式一般没那篇文章写得那么多喷子?也一般看不出来哪国人、哪国人?
小白:当然看不出来,也没时间考虑,直接干,即便对方开口说中国话也会干,大逃杀不讲道理。地域感没有生存服那么强,生存服节奏很慢的,大逃杀则是没时间考虑。
触:您有跟老外组队过吗?
小白:以前和老外组过,不爽,因为语言沟通比较难,毫无战术可言,只能看个人技术。如果你和老外在一个队,他们很大几率还会干你的,当然也有友好的老外,所以一般都和熟人玩。游戏里我一般关语音,嫌他们吵。所以也一般不说话,因为如果周围有人的话,换谁都会很警惕的。
人人都得逃命
触:所以如果组上老外一般你会怎么做?
小白:有一次我和9个人组5排(对,也是违规组队)进一场比赛,其中一队里有个老外,我们两队就约好一个碰头地点,做了场戏,我们A队把车开到碰头地点附近,然后人都下车跑了,剩老外一个人在车里,还不知所措的时候,B队就窜出来干他,听说A队还有开黑枪的……
触:为什么要干他呢……?
小白:老外的加入是个意外,如果队伍不满,系统是可以让别人加进来,当然也可以队伍不满就玩,结果老外意外进来了,但我们跟他解释又很麻烦,两队遇到一起,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情来,所以大家一商量,就……
触:会觉得愧疚吗?
小白:不。
触:为什么不呢?
小白:因为当时大家在游戏里总被老外干啊,所以这样整他们心理能平衡吧,这游戏国人玩需要VPN,有延迟,所以很吃亏,而且有时候确实技术和套路不如老外,有点报复心理吧。
触:你在游戏里碰到最奇葩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小白:倒也不是人,就记得件事。有一次,5个人,一辆车,装备极好,就是撞到一个栅栏,车就莫名其妙地炸了……
在小白的故事里,车撞上栅栏就炸了
■ 一个多嘴印度人的故事
摇滚死兔子是一个“视频玩家”,他不太玩这款游戏,但不停地看这类生存游戏的视频。按他的说法,“就像在看真人秀”。
摇滚死兔子先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话痨印度人和一个沉默的外国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精彩,但他仍然很遗憾,因为“文字远不如视频有意思”。
触:您也玩这游戏吗?
摇:我看得多,我不玩,没时间啊。
这游戏就是生存游戏,新人死得快,老人怕人多,一对一看强势一方的心计。可以直接杀也可以养人宠也可以当猴儿耍。
总之你要问我的话,这是一款暴露人性的游戏,就跟把一群人光屁股蛋子扔的荒山野岭让他们大逃杀一样。
触:怎么养人宠?
摇:就你保护他呗,他什么都听你的。你给他吃喝,他让你高兴,不然就让他去死。
触:那被养的人图什么?
摇:生存啊,不想死。因为新人进入那个世界都是光着的,换号没衣服没火没食物没水不也会死吗?你可以叫这个大逃杀或者饥饿游戏或者斗兽场,在线巨型沙盒人性暴露游戏。
触:所以进入的新人自然就会分群,对不对?
摇:会,也会产生社会组织,一群光屁股的人可以互相帮忙,分工好就不会死。
光屁股玩家
触:那分群自然就会按照玩家本身的社会角色?比如……国籍?
摇:可以,如果你找得到同胞的话。但是也没那么简单,你如果被发现是个中国人可能会被杀,因为你不知道你遇到的人是什么倾向的,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也不知道他打不打算呈现自己真实的人性,你就是看到一个角色。
触:您基本没怎么玩过?
摇:是的,我看了很多视频,但没怎么玩过。因为我对这种游戏的耐受力比较弱,看别人玩会好很多。
触:那为什么看?热闹?
摇:我喜欢看不同的人做不同的选择。就像看电影一样,我其实也是在看每个角色的反应。这个游戏的视频让我感觉这就是游戏版的《饥饿游戏》,角色在游戏世界里和游戏中的资源接触,交互,做出选择,承受后果。人和人交互,人和游戏交互,就像看真人秀。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点,主播我看的比较多,所以一些主播的脾性我很了解,他会选择是否伪装真实的自己,我能看出来,但是主播互动的游戏玩家不知道。会非常有参与感。
像《饥饿游戏》一样计算剩余人数
触:游戏里的国家争端明显么?
摇:不太明显,因为没标示,也没特征。不开口就杀人的也很多,你只能记住对方的ID。就我看的那些视频,也很少是国家或地区之间肛的,都是小团体和个人。
触:讲讲您在视频里看到的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吧?
摇:有一个话特别多的印度玩家,他因为话多经常被杀。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很沉默的外国人,那个外国人一开始救了他,给了他吃的和水,还有衣服,然后开车带他去远方。
这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说话,不停的说,这个外国人也开始烦他,两次试图杀他。但这个印度人察觉了,印度人就求外国人不要杀自己,大不了我不跟着你了。
但是这个印度人刚走开就遇到了僵尸,他就回头求救,外国人又救了他一次,他就跟着外国人去了一个新的地方。印度人说我靠你真屌我要再跟着你混,你让我想起了我的哥哥之类的,说得外国人又动了杀心,但是新地方有一群人,看到他们就要打劫,外国人开着车一边开火一边带着印度人跑了。
在这整个过程里印度人还在一直说,外国人警告他不要再说了,他还是一直说。最后外国人让他进一个屋子,说里面有好东西,印度人就进屋找了半天,说在哪儿呢?
然后枪响了,外国人一个人走出了屋子。
语音里,那个印度人还说你为什么要杀我?外国人说你他妈话太多了。印度人说我们不是朋友吗?那个外国人就一直说你他妈话太多了……
■ 一个有关失恋的故事
夏烛在H1Z1上花费的时间大约是1200小时——这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他在游戏里认识了女朋友,但后来两人分手了——也许是因为游戏,也许不是。
夏烛说他在游戏里经历了从满怀憧憬到感慨万千的过程。聊到后来,他又说,如果他的女朋友能看到这些,他想告诉她,希望她能够一直快乐下去。所以在这段记录里,我们用了他的全名。
触:您玩这游戏大概多长时间了?
夏烛:大概1200小时左右吧。我算是最早一批接触H1Z1的玩家,这个游戏最开始交一份钱可以得到两个游戏,就是生存模式和大逃杀模式。后期大逃杀模式改变了地图,生存没什么变化,而且里面都是作弊的玩家,很多人都离开了。
我就是个配图的,我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触:有人说这款游戏暴露人性?
夏烛:确实如此,毕竟是游戏,可以理解成一种发泄吧,有欺骗,也有友好和善良的人。
不过在这里面好的玩家也会变坏,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和老外组队都会被杀,因为英文交流困难。
触:被自己的队友杀?
夏烛:对,这游戏可以5人组队或者2人组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这里很脆弱,就像美剧《行尸走肉》一样。有时候不敢想,在生活中真的有一天到了末日的时候,这些人可能就像在游戏里一样。有些好人被杀得多了,自然也变成了见人就杀的变态。
触:我们也看了那篇文章,里面有一个“Taiwan No.1”,您知道这事儿是怎么来的么?
夏烛:不仅仅是Taiwan No.1,还会有Japan No.1……有些是栽赃,有些是为了荣耀的感觉。
触:栽赃?栽赃给其他地区的玩家?这个游戏里的地域概念这么强烈吗?
夏烛:怎么说呢,中国玩家眼里好像只有大陆人,老外,台湾人。只要是大陆人就会很好地接受,其他的老外和台湾人都会被杀。其实很多外国人都是很好的,以前我遇到过巴西的玩家,菲律宾的玩家,我们都相处的不错。
我觉得亚洲玩家的仇恨感比其他洲的要浓,韩国和日本还有中国和中国台湾的玩家很多都是这样。以前我遇到过韩国玩家杀日本队友的事情,当时我没有说太多话。
大逃杀这个游戏模式是跳伞后队友集结,在没有碰面前,队友会相互试探。看看是哪个国家的,口音是哪里的。那篇文章里说的唱国歌就是这么来的,用来区分队友。
被H1Z1称作“国T”的红色T恤
触:讲个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吧,我挺好奇的。
夏烛:我经常和外国玩家单独组队,发现他们都很照顾队友。比如一个小队5人队伍中有3个人是中国玩家,另外两个外国人就会不说话。
我觉得能和平相处是很好的,不过玩家太多组织和小团体太多,很多都是来自一个朋友圈子,或者贴吧,或者YY语音,或者主播的粉丝。
其实发展到现在,国人之间的战争也很多。有些没什么原因,就是相互不认识,一言不合就开打。有些人和队伍只是为了能得第一,不分人,见到就开打。也恰恰还原了游戏的本质。
触:这个游戏的本质是什么?
夏烛:就是杀死其他人活到最后,这个游戏我觉得本身就在考验人性。
触:在那篇文章里有一个语音,各国玩家互相对骂“Cao Nima”,你经历过这种场景吗?
夏烛:经常在游戏大厅听到,也参与过一两次。
触:为什么会参与?对骂很爽?
夏烛:前期是因为对国家使命感的守护吧,毕竟不想让外国人骂自己的国家吧,想想也挺逗的。但后来觉得无聊了,就关闭了语音频道。
触:讲讲最让您生气的一次经历吧,在这个游戏里?
夏烛:生存模式的话,只是遇到作弊的玩家把我和朋友辛苦的成果窃取了,这倒也没什么。真正让人生气的都在大逃杀模式下。
其实让我生气的还是队友被杀,这个游戏一队是5个人,但是可以和队友约好,比如我们7个人,以5+2的方式匹配进入游戏。这样一队有5个人,另一队有2个人会匹配到另外3个队友。这两个人就不动声色,等三位队友搜集完物资准备接走他们的时候,或者是背后开枪杀死队友,或者是给另外5名同伴报告位置,这两种情况我都遇到过。玩到后来也是蛮无爱了吧。
游戏双方互相窥视
触:够黑暗的。
夏烛:也许也是玩的太多有些疲劳吧,也换过很多游戏,中国玩家在的地方矛盾就很多,也不能全说是中国人的问题。这个游戏也有新玩家不断的涌入,但是总觉得比以前的人少了很多。
触:看过那篇文章之后,我的感觉是这个游戏充满欢乐,但你谈起来似乎非常疲惫。
夏烛:确实很欢乐,大家在一起刚进入这个世界的时候特别开心。后来中的圈套多了,也开始防备了很多。
触:从信任这个世界到不信任这个世界……成长的过程?
夏烛:这么说的话……确实如此,满怀憧憬到感慨万千吧。
触:这款游戏让你对人性失望了么?
夏烛:只能说是有所防备了,但就在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女朋友的想法还是让我改变了这个念头——无论她的初衷是什么。
触:女朋友?
夏烛:对,我是在这个游戏里遇到的以前的女朋友,怎么说呢……一个男人能在喜欢的游戏中遇见一个女孩,让人很开心。当时她也是朋友带到我们的语音频道的,后来一起玩就熟悉了。并没有太多的奇遇,但个人感觉很有缘份。
我们后来也一起玩这个游戏,她觉得外国人都很友好,这个游戏里妹子的待遇都很好,无国界的那种,外国人不会杀她,队友也不会因为国籍而杀掉她。
这个游戏其实吸引的都是好强的人。
同队友在一起……投降
触:为什么这么说?
夏烛:就像这个游戏的名字一样,想要得第一。我的女朋友——现在是前女友了——的表现也是这样。
触:那么她满足了吗?
夏烛:不。
其实她一直想证明自己的技术,但作为一个拿过多次第一的人来说,其实名次并不重要。她玩的时间不到300小时,属于新手吧,我玩了差不多1200小时。但是没拿到单排第一的时候,我和她一样不开心,就像体育考试都想跑的比别人快,跳的比别人高一样……她可能觉得我没能带她拿到很好的名次而生气吧。
触:可你只想和团队里的玩家好好互动?
夏烛:对,团队的合作很重要,她可能觉得我这样的想法不上进……
触:所以……最后你们因为这个分手了?这个可以问吗?
夏烛:这也许只是分手的一个因素之一。我可以包容她,她却没能理解我,毕竟我以前是大家嘴里的老司机,其实和她玩过很多游戏,只要是输了,无论你在团队里多大贡献都会让她生气,但有些事往往不是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也许是她很少拿过第一吧。
触:我明白了,其实就像生活一样。
夏烛:嗯,两个人在一起也正是如此。
触:会觉得有点讽刺吗?因为一个游戏里的名次……
夏烛:会的。
触:所以这个游戏其实激化了你们之间的矛盾?看开点,这也是一件好事,在游戏里发现,总比在现实中发现要好,是不是?
夏烛:我和她已经到了现实,所以蛮蛋疼的。她会因为游戏很较真,但有可能是她和我直接从游戏开始的原因吧,情感的基础出发点不一样。
如果她能看见……其实不管怎样,我希望她能一直快乐下去。
编辑 楼潇添
赞美太阳!
登录触乐账号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没有账号请
使用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根据相关规定,无法对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请尽快绑定手机号完成认证。
共有条评论谁该负担起避免未成年人游戏上瘾的责任?_网易新闻
谁该负担起避免未成年人游戏上瘾的责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谁该负担起避免未成年人游戏上瘾的责任?)
&&&&A02、A03版&& 日前,市民张女士发现儿子曾用自己的微信给他转账1000元,仔细询问儿子最终承认转账用于玩王者荣耀,查看儿子的游戏,发现账号已经是VIP8级,最终经过核对账目,她儿子一共转账9000多元钱。虽然腾讯在7月4日开始对未成年人登录游戏进行限制,但这些消费都是发生在这之前,张女士希望腾讯方面能够返还给她儿子在游戏方面的消费。王者荣耀因诸多小学生沉溺游戏,偷钱和脾气暴躁,腾讯在7月初出台防沉溺系统,但却被媒体纷纷报道,防不住(见本报今日A03版报道)。如果在网上搜索孩子偷父母钱的新闻,能搜出一大堆,而偷钱的原因,往往是两大类,一类就是玩游戏充值,另一类是给平台主播打赏。火爆的王者荣耀自然不能幸免,孩子偷钱已经成了这款游戏的罪名之一。张女士想要把钱要回来,因为这笔钱是她儿子盗用的。说实话,这件事如果划分责任的话,张女士的责任更大,因为孩子偷钱是她看管不严造成的。而那时候,腾讯公司还没有推出防沉溺系统,未成年人还是他们的客户,他们也没义务去调查未成年人玩游戏的钱从哪里来。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比明确的责任划分更重要的,还是口碑。在王者荣耀人人喊打的当下,拒绝退款只会让企业的口碑更差。这个道德压力很大。而且前些日子深圳正好发生了一件类似的新闻,6月14日,一则“深圳11岁男孩趁父母不在家,偷取父母银行卡和手机玩王者荣耀花光家中三万元积蓄”的消息引发关注。当日晚间,腾讯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虽然并无直接证据证明该账号发生的登陆和消费是由未成年人操作,但出于关怀,除少部分打赏给别人的款项以外,已经将近三万元退还”。既然有了先例,我想这一回也会照此办理吧。在上周的一篇评论里,我们谈到了王者荣耀让未成年人上瘾的问题,说到上瘾,王者荣耀并不特殊,有太多事物能够让人上瘾。而手机游戏上瘾之所以让人焦虑,可能是因为社会还没能来得及找到应对的办法。美国著名程序员保罗格雷厄姆就说过:我们尚未来得及发明抵御上瘾性新事物的社会抗体。“不妨看看那些上瘾性旧事物,像是香烟和酒精,经管漫长的时间,社会慢慢发展出了抵御它们的抗体,比如在危害健康上的宣传,比如对烟草公司昂贵的处罚,比如在广告方面的限制,比如对使用场合的限制,当然还有对未成年人的额外保护。当然我们也可以抱怨防不住,但也并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这就必然牵扯到责任问题,成瘾类产品的边界是什么?谁应该负担起避免用户过度上瘾的责任?保罗·格雷厄姆认为责任更多是在消费者身上:“除非我们想成为新上瘾性产品牢笼里的金丝雀,以自身惨痛经历为未来的人提供经验教训,否则我们必须搞清楚自己要避免什么,以及如何避免。”沿着格雷厄姆的思路,那些未成年的消费者的责任,自然着落在他们的家长身上。防止未成年人成瘾,家长始终是第一责任人。那么开发者的责任在哪里呢?最近看了一篇李翔商业内参的文章,谈到了成瘾类产品的企业伦理问题。文章提到一本书叫做《成瘾》,作者针对开发商,提出了一个“操控模式”。作者认为,成瘾类产品的开发商都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自己会用自己的产品吗?产品能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吗?如果开发者自己也会用,产品也能提高用户的生活质量,这样的产品当然没有任何道德压力,体育用品就属于这种产品。而如果一款产品开发者自己也不使用,产品也无法提升用户质量,这就是对用户的剥削利用,我想最极端的案例就是毒品。而大多数成瘾类产品应该介于这二者之间,也许没到负法律责任的地步,但道德压力是必然存在的。我想这就是腾讯推出防沉溺系统的原因,不管是出于自身的责任感还是受舆论所迫,这都是成瘾类产品所要付出的道德成本,香烟如此,酒精如此,手机游戏同样如此。娱乐是人的天性,但娱乐至死却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需要找到娱乐的边界,这对未成年人尤其重要。也许未来,人们会在制度上找到手机游戏合适的边界,就像几十年前人们给电影做了分级。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自律,用户的自律,以及开发者的自律。 家长们都应该扪心自问,我真的花了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吗?成瘾类产品的开发者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的产品我自己使用吗?这产品能够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吗?本报评论员牛角&&“沉迷王者荣耀,尖子生中考考砸了。”“为玩王者荣耀,杭州一小学生偷8千多买手机还报假案。”“玩不了王者荣耀,13岁男生从4楼跳下。”……腾讯出品的一款游戏突然就从国民手游变身洪水猛兽。章颖(化名)记不清14岁的儿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款游戏的,虽然她也看到过一些相关的负面报道,但她总觉得这种事离她乖巧懂事的儿子很远。直到7月8号,她才知道儿子从她的卡里转走了9000多元钱用于游戏充值,结结实实地当了一回“熊孩子”。第一次发现后她警告了孩子  章颖的儿子阳阳(化名)今年14岁,目前在长春市某中学读初一,在她看来,儿子特别懂事乖巧。“平时给他的钱,也不乱花,有时跟我们要钱去买零食,剩下的钱一分不差还给我们。”章颖回忆说,“我和他父亲随手放在家里的钱,他也不会偷偷摸摸地去动。”正是因为这种信任,在她得知孩子玩王者荣耀时,自己也并未过多担心,只是提醒儿子,不要太贪玩,不要影响学习,“劳逸结合对他而言也是一种放松。”只是之前有一次他父亲看他手机上和同学聊天记录中有“200,300,充值”等内容,章颖担心对儿子管教严厉的父亲打他,赶紧把手机拿了过去。“后来我问孩子,他说是用他的压岁钱在游戏上充值,我当时很严厉地警告他,到此为止,不许在游戏上再花钱了。”前段时间,章颖曾发现儿子的手机会在凌晨两点左右响起闹铃,她怀疑儿子是半夜起来偷偷玩游戏。“然后我把手机没收了,但因为孩子周末总要去上课,我们没时间照看,如果没有通讯工具,我们会很担心,又把手机还给了他。”章颖说。一堆转账记录震惊了她  7月8日,章颖拿到了阳阳的期末考试成绩,全班30名左右,并不是特别理想。“当时我在上班,就用微信给他发了一个视频请求,孩子竟然把我拉黑了!”章颖非常惊讶。章颖感觉不妙,她查看了微信支付记录,竟然有一笔1000元的支出,发到了阳阳的微信号上。“他可能是怕我发现,删了转账记录,也把银行提醒的短信也删了。”章颖说,“我家做点生意,平时和客户总用微信转账,可能是孩子无意中看到了我的支付密码。”感觉事态严重的章颖立刻赶回家中,一番严厉追问下,阳阳承认了曾经多次用妈妈的银行卡转账。最开始阳阳说充值了2000多元,但因为自己不懂游戏,章颖找来了自己的一名上大学的晚辈,他看到阳阳的王者荣耀帐号已经达到VIP8级。“他懂游戏,这肯定不是充值2000元就能达到的级别。”章颖说,“最终他又承认了多次用我的微信转账,甚至还用我的微信转账到他奶奶的微信上,然后又从他奶奶的微信转账给他,总共充值金额为9000多元。”根据交易记录,章颖发现除了一些零散的,阳阳转账主要发生在6月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3日、28日。“有一次是2000块,其余的是1000块钱。”因为没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动向,章颖很自责。“我就是太相信他了,万万没想到他能做出这样的事,当时我听说之后,脑子都蒙了,差点没昏过去。”对话孩子“感觉我比别人厉害,有高人一等的感觉”  新文化记者登录王者荣耀后,发现该游戏虽然在不充值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游戏,但如果充值,则可以快速拥有大量的角色,使玩法更加多样,也可以购买大量角色“皮肤”,让自己的人物更加“酷炫”。根据充值金额的增加,VIP等级最高为8级,充值满5000元可达到该级别。随后,新文化记者与阳阳进行了交流。对于充值的动机,他说“主要是虚荣,感觉我比别人厉害,有高人一等的感觉。”“甚至感觉不充值就玩不下去了。”新文化:第一次玩王者荣耀是什么时候?阳阳:小学六年级下学期,也是看同学玩我才玩的。新文化:你很多同学都玩这款游戏吗?阳阳:嗯,我们班大概超过三分之一人玩,应该在一半左右,并且课余时间很多时候都会谈游戏的话题,如果不玩,和他们就没有共同语言了,就进不了他们那个圈子。新文化:你充值都用来干什么了?阳阳:都买人物和皮肤了,一共买了63个人物,还有100款皮肤,“武则天”我都抽到了,大概花了1400多块钱。(注:昨日记者统计,该游戏一共有67个人物,可用游戏产出金币或充值点券购买,“武则天”则为该游戏最难获得的角色,必须通过点券夺宝才能获得,每次抽奖为60点券,需要充值6元,理论上是需要夺宝200次才能获得,则需要1200元钱。)新文化:在你看来,游戏能带给你什么?阳阳:就是高兴,比如说和同学打团战,赢了的话,会很开心。但我打的不太好,只是黄金四级。(该游戏衡量玩家等级的概念,属于中等偏下)新文化:第一次用你妈妈的微信号转账,你不害怕吗?阳阳:特别怕,紧张的要命,怕被发现,我爸会狠狠地打我的。新文化:后来不怕了吗?阳阳:后来感觉他们不会发现,逐渐就不怕了,侥幸心理吧。新文化:玩游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吗?阳阳:肯定有,如果我不玩游戏,我估计我的成绩可能是在20名以前,能提高十名以上。各方声音家长:钱腾讯应退还  虽然章颖更改了微信的支付密码,但她仍心有余悸。“有时我们业务往来一次转账几十万元,万一孩子手一哆嗦,或者控制不住自己,那我们的损失可能会非常巨大。”让章颖更担心的是,她发现儿子的行为还算比较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章颖事后查询了相关资料,她发现腾讯公司目前一直在限制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并且对其消费行为进行限制。“我儿子就是未成年人,他为何能顺利地玩游戏,并且消费这么多钱,我认为腾讯方面是有一定责任的,虽然我们也有在监管上也有疏忽,但我仍觉得腾讯应该把这笔钱退还给我们。”章颖说。老师:需全社会努力  “老师在微信群里特意提醒我们家长,回家后要多加注意孩子的行为,不要让孩子沉溺在游戏中。”章颖说,“我听说,我儿子他们年级排在前十名的学生,也有玩这个游戏的,我真怕更多的孩子玩物丧志啊。”新文化记者联系到了长春市某重点初中的张老师,他表示,在他的学生中,玩各种各样游戏的学生不在少数,但老师每天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全天24小时看着孩子,因此,防止孩子沉溺游戏,是包括游戏公司、家长乃至全社会应该共同的工作。”“学生属于一个聚集度较高的群体,一个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一个班的孩子,一个班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学校学生的行为。”张老师说,“所以说,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是全社会应该重视起来的一件大事。”腾讯:需要进行核实  章颖表示,发现儿子异常消费的情况后,她联系了腾讯公司的客服人员,对方曾给她回电,询问账号的消费情况,章颖表示,都是儿子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的,希望对方能够退换这笔费用,但尚未得到腾讯方面的最终答复。昨日下午,新文化记者将此情况反映给腾讯公司的客服人员,在表明身份后,对方建议记者联系具体业务部门,记者两次发送电子邮件,但截至发稿时止,仍未得到回复。随后记者以亲属的身份对章颖能否要回这笔钱资讯了客服人员,客服人员称,需要查看具体的交易记录,这个要进行核实后才能给予具体回复,会有专门的部门对此类问题进行处理。律师:家长可主张撤销  湖南媒体曾针对类似事件咨询律师,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韩颖律师介绍,10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超出能力范围内的交易额,家长也可以主张撤销。新文化记者邢阳数说  《王者荣耀》目前已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游戏,一季度收入60亿元,为全球营收最高的游戏。游戏注册用户破2亿,一个皮肤一天就卖了1.5个亿。日活跃用户5000万,每天开局8000万场,被称为“国民游戏”。 乱象   7月5日,杭州一位13岁的女孩子,为了去见和自己一起打《王者荣耀》的女网友,竟然从妈妈的银行卡里划走了5万块钱,然后买了两张火车票离家出走。6月22日,杭州一名13岁的学生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从四楼跳下。4月底,有媒体报道称,广州一17岁少年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今年年初,长沙的宋女士11岁的女儿拿着她手机玩王者荣耀,通过微信支付,花了8000块买装备和游戏“皮肤”,把自己的手术钱都花了出去。…… 支招如何防沉迷?
  腾讯公司方面也一直在对限制未成年人沉溺网络游戏做着努力和尝试,如在7月4日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的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主要手段有: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陆时长;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协助监护人管理孩子的游戏行为,并掌握孩子游戏登陆和充值状态);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不过小编觉得有几招更加实用的——  游戏企业应要求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注册,同时采取“人脸识别”等技术,要求用户上传真实照片进行比对,进一步核实身份。在进行银行卡绑定消费时,应对实名注册信息和银行卡办卡信息进行核对,两相一致才可进行虚拟货币交易。此外,游戏公司不得为用游客模式登录的用户提供充值服务。 (综合)
(原标题:谁该负担起避免未成年人游戏上瘾的责任?)
本文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华商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常不吃晚饭会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