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罗邺翻译诗是"疑将仙子隔房栊"还是"拟将仙子隔房栊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花间集》动词核心义研究
下载积分:1850
内容提示:《花间集》动词核心义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08:39:3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85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花间集》动词核心义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雨蓬隈岸卧萧疏〗罗邺的诗_牛宝宝〖雨蓬隈岸卧萧疏〗罗邺的诗专栏:关注微信公众号:茶知识大全,让我们聊聊茶与健康那些事儿。罗邺的诗 罗邺卷六百五十四卷654_1 「岁仗」罗邺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春排北极迎仙驭,日捧南山入寿杯。歌舜薰风铿剑佩,祝尧嘉气霭楼台。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材。卷654_2 「牡丹」罗邺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奢。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门倚长衢攒绣毂,幄笼轻日护香霞。歌钟满座争欢赏,肯信流年鬓有华。卷654_3 「长城」罗邺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珠玑旋见陪陵寝,社稷何曾保子孙。降虏至今犹自说,冤声夜夜傍城根。卷654_4 「秋夕寄友人」罗邺秋夕苍茫一雁过,西风白露满宫莎。昨来京洛逢归客,犹说轩车未渡河。莫把少年空倚赖,须知孤立易蹉跎。想君怀抱哀吟夜,铜雀台前皓月多。卷654_5 「冬夕江上言事五首」罗邺叶落才悲草又生,看看少壮是衰形。关中秋雨书难到,江上春寒酒易醒。多少系心身未达,寻思举目泪堪零。几时抛得归山去,松下看云读道经。喔喔晨鸡满树霜,喧喧晓渡簇舟航。数星昨夜寒炉火,一阵谁家腊瓮香。久别羁孤成潦倒,回看书剑更苍黄。逢人举止皆言命,至竟谋闲可胜忙。野堂吟罢独行行,点水微微冻不鸣。十里溪山新雪后,千家襟袖晓寒生。只宜醉梦依华寝,可称羸蹄赴宿程。日苦几多心下见,那堪岁晏又无成。僻居多与懒相宜,吟拥寒炉过腊时。风柳欲生阳面叶,冻梅先绽岭头枝。山川自小抛耕钓,骨肉无因免别离。赖有陶情一尊酒,愁中相向展愁眉。一带长溪渌浸门,数声幽鸟啄云根。松亭尽日唯空坐,难得儒翁共讨论。卷654_6 「春日宿崇贤里」罗邺柳暗榆飞春日深,水边门巷独来寻。旧山共是经年别,新句相逢竟夕吟。枕近禁街闻晓鼓,月当高竹见栖禽。劳歌莫问秋风计,恐起江河垂钓心。卷654_7 「征人」罗邺青楼一别戍金微,力尽秋来破虏围。锦字莫辞连夜织,塞鸿长是到春归。正怜汉月当空照,不奈胡沙满眼飞。唯有梦魂南去日,故乡山水路依稀。卷654_8 「莺」罗邺暖辞云谷背残阳,飞下东风翅渐长。却笑金笼是羁绊,岂知瑶草正芬芳。晓逢溪雨投红树,晚啭宫楼泣旧妆。何事离人不堪听,灞桥斜日袅垂杨。卷654_9 「槐花」罗邺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欲到清秋近时节,争开金蕊向关河。层楼寄恨飘珠箔,骏马怜香撼玉珂。愁杀江湖随计者,年年为尔剩奔波。卷654_10 「自蜀入关」罗邺文战连输未息机,束书携剑定前非。近来从听事难得,休去且无山可归。匹马出门还怅望,孤云何处是因依。斜阳驿路西风紧,遥指人烟宿翠微。卷654_11 「上阳宫」罗邺春半上阳花满楼,太平天子昔巡游。千门虽对嵩山在,一笑还随洛水流。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翠华却自登仙去,肠断宫娥望不休。卷654_12 「旧侯家」罗邺台阁层层倚半空,绕轩澄碧御沟通。金钿座上歌春酒,画蜡尊前滴晓风。岁月不知成隙地。子孙谁更系殊功。人间若算无荣辱,却是扁舟一钓翁。卷654_13 「宿武安山有怀」罗邺野店暮来山畔逢,寒芜漠漠露华浓。窗间灯在犬惊吠,溪上月沈人罢舂。远别只愁添雪鬓,此生何计隐云峰。离心却羡南飞翼,独过吴江更数重。卷654_14 「谒宁祠」罗邺春生溪岭雪初开,下马云亭酹一杯。好是精灵偏有感,能于乡里不为灾。九江贾客应遥祝,五夜神兵数此来。尽室唯求多降福,新年归去便风催。卷654_15 「经故洛城」罗邺一片危墙势恐人,墙边日日走蹄轮。筑时驱尽千夫力,崩处空为数里尘。长恨往来经此地,每嗟兴废欲沾巾。那堪又向荒城过,锦雉惊飞麦陇春。卷654_16 「老将」罗邺百战辛勤归帝乡,南班班里最南行。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千古耻非书玉帛,一心犹自向河湟。年年宿卫天颜近,曾把功勋奏建章。卷654_17 「曲江春望」罗邺故国东归泽国遥,曲江晴望忆渔樵。都缘北阙春先到,不是南山雪易消。瑞影玉楼开组绣,欢声丹禁奏云韶。虽然未得陪鸳鸯,亦酹金觞祝帝尧。卷654_18 「帝里」罗邺喧喧蹄毂走红尘,南北东西暮与晨。谩道青云难得路,何曾紫陌有闲人。杯倾竹叶侯门月,马落桃花御水春。只合咏歌来大国,况逢文景化惟新。卷654_19 「新安城」罗邺若算防边久远名,新安岂更胜长城。谩兴他役悲荒垒,何似从今实取兵。圣德便应同险固,人心自不向忠贞。但将死节酬尧禹,版筑无劳寇已平。卷654_20 「自遣」罗邺四十年来诗酒徒,一生缘兴滞江湖。不愁世上无人识,唯怕村中没酒沽。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焚鱼酌醴醉尧代,吟向席门聊自娱。卷654_21 「流水」罗邺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卷654_22 「送张逸人」罗邺自说归山人事赊,素琴丹灶是生涯。床头残药鼠偷尽,溪上破门风摆斜。石井晴垂青葛叶,竹篱荒映白茅花。遥知此去应稀出,独卧晴窗梦晓霞。卷654_23 「春晚渡河有怀」罗邺烟收绿野远连空,戍垒依稀入望中。万里山河星拱北,百年人事水归东。扁舟晚济桃花浪,走马晴嘶柳絮风。乡思正多羁思苦,不须回首问渔翁。卷654_24 「春望梁石头城」罗邺柳碧桑黄破国春,残阳微雨望归人。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卷654_25 「早发宜陵即事」罗邺霜白山村月落时,一声鸡后又登岐。居人犹自掩关在,行客已愁驱马迟。身事不堪空感激,鬓毛看著欲凋衰。青萍委匣休哮吼,未有恩仇拟报谁。卷654_26 「鸳鸯」罗邺红闲碧霁瑞烟开,锦翅双飞去又回。一种鸟怜名字好,尽缘人恨别离来。暖依牛渚汀莎媚,夕宿龙池禁漏催。相对若教春女见,便须携向凤凰台。卷654_27 「春闺」罗邺愁坐兰闺日过迟,卷帘巢燕羡双飞。管弦楼上春应在,杨柳桥边人未归。玉笛岂能留舞态,金河犹自浣戎衣。梨花满院东风急,惆怅无言倚锦机。卷654_28 「赠东川梓桐县韦德孙长官」罗邺前代高门今宰邑,怀才重义古来无。笙歌厌听吟清句,京洛思归展画图。蜀酝天寒留客醉,陇禽山晓隔帘呼。何年期拜朱幡贵,马上论诗在九衢。卷654_29 「题水帘洞」罗邺乱泉飞下翠屏中,名共真珠巧缀同。一片长垂今与古,半山遥听水兼风。虽无舒卷随人意,自有潺湲济物功。每向暑天来往见,疑将仙子隔房栊。卷654_30 「野花」罗邺拂露丛开血色殷,枉无名字对空山。时逢舞蝶寻香至,少有行人辍棹攀。若在侯门看不足,为生江岸见如闲。结根毕竟输桃李,长近都城紫陌间。卷654_31 「芦花」罗邺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好傍翠楼装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卷654_32 「山阳贻友人」罗邺性僻多将云水便,山阳酒病动经年。行迟暖陌花拦马,睡重春江雨打船。闲弄玉琴双鹤舞,静窥庭树一猱悬。结茅更莫期深隐,声价如今满日边。卷654_33 「长安惜春」罗邺千门共惜放春回,半锁楼台半复开。公子不能留落日,南山遮莫倚高台。残红似怨皇州雨,细绿犹藏画蜡灰。毕竟思量何足叹,明年时节又还来。卷654_34 「谢友人遗华阳巾」罗邺剪露裁烟胜角冠,来从玉洞五云端。醉宜薤叶欹斜影,稳称菱花子细看。野客爱留笼鹤发,溪翁争乞配渔竿。真仙首饰劳相寄,尘土翻惭戴去难。卷654_35 「早梅」罗邺缀雪枝条似有情,凌寒澹注笑妆成。冻香飘处宜春早,素艳开时混月明。迁客岭头悲袅袅,美人帘下妒盈盈。满园桃李虽堪赏,要且东风晚始生。卷654_36 「留题张逸人草堂(一作杜牧诗)」罗邺长悬青紫与芳枝,尘路无因免别离。马上多于在家日,尊前堪惜少年时。关河客梦还乡后,雨雪山程出店迟。却羡高人此中老,轩车过尽不知谁。卷654_37 「钟陵崔大夫罢镇攀随再经匡庐寺宿」罗邺一抛文战学从公,两逐旌旗宿梵宫。酒醒月移窗影畔,夜凉身在水声中。侯门聚散真如梦,花界登临转悟空。明发不堪山下路,几程愁雨又愁风。卷654_38 「留献彭门郭常侍」罗邺受得彭门拥信旗,一家将谓免羁离。到来门馆空归去,羞向交亲说受知。层构尚无容足地,尺波宁有跃鳞时。到头忍耻求名是,须向青云觅路岐。卷654_39 「洛水」罗邺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怅是春过。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怅更多。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卷654_40 「闻杜鹃」罗邺花时一宿碧山前,明月东风叫杜鹃。孤馆觉来听夜半,羸僮相对亦无眠。汝身哀怨犹如此,我泪纵横岂偶然。争得苍苍知有恨,汝身成鹤我成仙。卷654_41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罗邺职忝翩翩逐建牙,笈随征骑入胡沙。定将千里书凭雁,应看三春雪当花。年长有心终报国,时清到处便营家。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卷654_42 「落第书怀寄友人」罗邺清世谁能便陆沈,相逢休作忆山吟。若教仙桂在平地,更有何人肯苦心。去国汉妃还似玉,亡家石氏岂无金。且安怀抱莫惆怅,瑶瑟调高尊酒深。卷654_43 「鹦鹉咏」罗邺玉槛瑶轩任所依,东风休忆岭头归。金笼共惜好毛羽,红觜莫教多是非。便向郄堂夸饮啄,还应祢笔发光辉。乘时得路何须贵,燕雀鸾凰各有机。卷654_44 「题沧浪峡」罗邺门向红尘日日开,入门襟袖远尘埃。暗香惹步涧花发,晚景逼檐溪鸟回。不为市朝行路近,有谁车马看山来。可怜严子持竿处,云水终年锁绿苔。卷654_45 「白角簟」罗邺叠玉骈珪巧思长,露华烟魄让清光。休摇雉尾当三伏,似展龙鳞在一床。高价不唯标越绝,冷纹疑似卧潇湘。杜陵他日重归去,偏称醉眠松桂堂。卷654_46 「秋日怀江上友人」罗邺行子岂知烟水劳,西风独自泛征艘。酒醒孤馆秋帘卷,月满寒江夜笛高。黄叶梦馀归朔塞,青山家在极波涛。去年今日逢君处,雁下芦花猿正号。卷654_47 「题笙」罗邺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最宜轻动纤纤玉,醉送当观滟滟金。缑岭独能征妙曲,嬴台相共吹清音。好将宫徵陪歌扇,莫遣新声郑卫侵。卷654_48 「下第」罗邺谩把青春酒一杯,愁襟未信酒能开。江边依旧空归去,帝里还如不到来。门掩残阳鸣鸟雀,花飞何处好池台。此时惆怅便堪老,何用人间岁月催。卷654_49 「秋晚」罗邺残星残月一声钟,谷际岩隈爽气浓。不向碧台惊醉梦,但来清镜促愁容。繁金露洁黄笼菊,独翠烟凝远涧松。闲步幽林与苔径,渐移栖鸟及鸣蛩。卷654_50 「长安春夕旅怀」罗邺几年栖旅寄西秦,不识花枝醉过春。短艇闲思五湖浪,羸蹄愁傍九衢尘。关河风雨迷归梦,钟鼓朝昏老此身。忽向太平时节过,一竿持去老遗民。卷654_51 「洛阳春望」罗邺洛阳春霁绝尘埃,嵩少烟岚画障开。草色花光惹襟袖,箫声歌响隔楼台。人心但觉闲多少,马足方知倦往来。愁上中桥桥上望,碧波东去夕阳催。卷654_52 「惜春」罗邺燕归巢后即离群,吟倚东风恨日曛。一别一年方见我,游来游去不禁君。莺花御苑看将尽,丝竹侯家亦少闻。独坐南楼正惆怅,柳塘花絮更纷纷。卷654_53 「冬日旅怀」罗邺乌焰才沈桂魄生,霜阶拥褐暂吟行。闲思江市白醪满,静忆僧窗绿绮横。尘土自怜长失计,云帆尤觉有归情。几多怅望无穷事,空画炉灰坐到明。卷654_54 「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罗邺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卷654_55 「春夜赤水驿旅怀」罗邺一星残烛照离堂,失计游心归渺茫。不自寻思无道路,为谁辛苦竞时光。九衢春色休回首,半夜溪声正梦乡。却羡去年买山侣,月斜渔艇倚潇湘。卷654_56 「春山山馆旅怀」罗邺山馆吟馀山月斜,东风摇曳拂窗华。岂知驱马无闲日,长在他人后到家。孤剑向谁开壮节,流年催我自堪嗟。灯前结束又前去,晓出石林啼乱鸦。卷654_57 「秋夕旅怀」罗邺阶前月色与蛩声,阶上愁人坐复行。秦谷入霜空有梦,越山无计可归耕。穷途若遣长堪恸,华发无因肯晚生。不似扁舟钓鱼者,免将心事算浮荣。卷654_58 「春过白遥岭」罗邺鸟道穿云望峡遥,羸蹄经宿在岧峣.到来山下春将半,上得林端雪未消。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谩无聊。未知遇此凄惶者,泣向东风鬓欲凋。卷654_59 「别夜」罗邺秋入江天河汉清,迢迢钟漏出孤城。金波千里别来夜,玉箸两行流到明。若在人间须有恨,除非禅伴始无情。人间谁有□□□,聚散自然惆怅生。卷654_60 「费拾遗书堂」罗邺满袖归来天桂香,紫泥重降旧书堂。自怜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怪石尽含千古秀,奇花多吐四时芳。何人更肯追高躅,唯有樵童戏藓床。卷654_61 「溪上春望」罗邺无端溪上看兰桡,又是东风断柳条。双鬓多于愁里镊,四时须向酬中销。行人骏马嘶香陌,独我残阳倚野桥。吟水咏山心未已,可能终不胜渔樵。卷654_62 「献池州庾员外」罗邺曾降瑶缄荐姓名,攀云几合到蓬瀛。须存彭寿千年在,终见茅公九转成。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琪花玉蔓应相笑,未得歌吟从酒行。卷654_63 「春风」罗邺每岁东来助发生,舞空悠飏遍寰瀛。暗添芳草池塘色,远递高楼箫管声。帘透骊宫偏带恨,花催上苑剩多情。如何一瑞车书日,吹取青云道路平。卷654_64 「冬日寄献庾员外」罗邺曾谒仙宫最上仙,西风许醉桂花前。争欢酒蚁浮金爵,从听歌尘扑翠蝉。秋霁卷帘凝锦席,夜阑吹笛称江天。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沈欲半年。卷654_65 「钓翁(一作郑谷诗)」罗邺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卷654_66 「闻友人入越幕因以诗赠」罗邺稽岭春生酒冻销,烟鬟红袖恃娇饶。岸边丛雪晴香老,波上长虹晚影遥。正哭阮途归未得,更闻江笔赴嘉招。人间荣瘁真堪恨,坐想征轩鬓欲凋。卷654_67 「东归」罗邺日日唯忧行役迟,东归可是有家归。都缘桂玉无门住,不算山川去路危。秦树梦愁黄鸟啭,吴江钓忆锦鳞肥。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卷654_68 「入关」罗邺古道槐花满树开,入关时节一蝉催。出门唯恐不先到,当路有谁长待来。似箭年光还可惜,如蓬生计更堪哀。故园若有渔舟在,应挂云帆早个回。卷654_69 「览陈丕卷」罗邺雪宫词客燕宫游,一轴烟花象外搜。谩把蜀纹当昼展,徒夸湘碧带春流。吟时致我寒侵骨,得处疑君白尽头。从北南归明月夜,岭猿滩鸟更悠悠。卷654_70 「巴南旅舍言怀」罗邺万浪千岩首未回,无憀相倚上高台。家山如画不归去,客舍似仇谁遣来。红泪罢窥连晓烛,碧波休引向春杯。后时若有青云望,何事偏教羽翼摧。卷654_71 「登凌歊台」罗邺高台今日竟长闲,因想兴亡自惨颜。四海已归新雨露,六朝空认旧江山。槎翘独鸟沙汀畔,风递连墙雪浪间。好是轮蹄来往便,谁人不向此跻攀。卷654_72 「仆射陂晚望」罗邺离人到此倍堪伤,陂水芦花似故乡。身事未知何日了,马蹄唯觉到秋忙。田园牢落东归晚,道路辛勤北去长。却羡无愁是沙鸟,双双相趁下斜阳。卷654_73 「芳草」罗邺废苑墙南残雨中,似袍颜色正蒙茸。微香暗惹游人步,远绿才分斗雉踪。三楚渡头长恨见,五侯门外却难逢。年年纵有春风便,马迹车轮一万重。卷654_74 「秋日留题蒋亭」罗邺西风才起一蝉鸣,便算关河马上程。碧浪鹢舟从此别,丹霄鹄箭忍无成。二年芳思随云雨,几日离歌恋旆旌。回首横塘更东望,露荷烟菊倍伤情。卷654_75 「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卷654_76 「雁二首」罗邺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洲。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卷654_77 「萤二首」罗邺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裴回无烛冷无烟,秋径莎庭入夜天。休向书窗来照字,近来红蜡满歌筵。卷654_78 「看花」罗邺花开只恐看来迟,及到愁如未看时。家在楚乡身在蜀,一年春色负归期。卷654_79 「柳絮」罗邺处处东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卷654_80 「云」罗邺纷纷霭霭遍江湖,得路为霖岂合无。莫使悠飏只如此,帝乡还更暖苍梧。卷654_81 「芳草」罗邺曲江岸上天街里,两地纵生车马多。不似萋萋南浦见,晚来烟雨半相和。卷654_82 「出都门」罗邺青门春色一花开,长到花时把酒杯。自觉无家似潮水,不知归处去还来。卷654_83 「宫中二首」罗邺芳草长含玉辇尘,君王游幸此中频。今朝别有承恩处,鹦鹉飞来说似人。虽然自小属梨园,不识先皇玉殿门。还是当时歌舞曲,今来何处最承恩。卷654_84 「河湟」罗邺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卷654_85 「闻子规」罗邺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卷654_86 「望仙」罗邺千金垒土望三山,云鹤无踪羽卫还。若说神仙求便得,茂陵何事在人间。卷654_87 「放鹧鸪」罗邺好傍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花时迁客伤离别,莫向相思树上啼。卷654_88 「骊山」罗邺风摇岩桂露闻香,白鹿惊时出绕墙。不向骊山锁宫殿,可知仙去是明皇。卷654_89 「梅花」罗邺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卷654_90 「鸡冠花」罗邺一枝秾艳对秋光,露滴风摇倚砌傍。晓景乍看何处似,谢家新染紫罗裳。卷654_91 「汴河」罗邺炀帝开河鬼亦悲,生民不独力空疲。至今呜咽东流水,似向清平怨昔时。卷654_92 「渡江有感」罗邺岸落残红锦雉飞,渡江船上夕阳微。一枝犹负平生意,归去何曾胜不归。卷654_93 「题终南山僧堂」罗邺九衢终日见南山,名利何人肯掩关。唯有吾师达真理,坐看霜树老云间。卷654_94 「大散岭」罗邺过往长逢日色稀,雪花如掌扑行衣。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卷654_95 「嘉陵江」罗邺嘉陵南岸雨初收,江似秋岚不煞流。此地终朝有行客,无人一为棹扁舟。卷654_96 「早行」罗邺雨洒江声风又吹,扁舟正与睡相宜。无端戍鼓催前去,别却青山向晓时。卷654_97 「黄河晓渡」罗邺大河平野正穷秋,羸马羸僮古渡头。昨夜莲花峰下月,隔帘相伴到明愁。卷654_98 「温泉」罗邺一条春水漱莓苔,几绕玄宗浴殿回。此水贵妃曾照影,不堪流入旧宫来。卷654_99 「秋怨」罗邺梦断南窗啼晓乌,新霜昨夜下庭梧。不知帘外如珪月,还照边城到晓无。卷654_100 「叹别」罗邺北来南去几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直待江山尽无路,始因抛得别离愁。卷654_101 「送春」罗邺欲别东风剩黯然,亦知春去有明年。世间争那人先老,更对残花一醉眠。卷654_102 「蜡烛」罗邺暖香红焰一时燃,缇幕初垂月落天。堪恨兰堂别离夜,如珠似泪滴樽前。卷654_103 「陈宫」罗邺白玉尊前紫桂香,迎春阁上燕双双。陈王半醉贵妃舞,不觉隋兵夜渡江。卷654_104 「水帘」罗邺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卷654_105 「赏春(一作芳草,一作春游郁然有怀赋)」罗邺芳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卷654_106 「叹平泉(一作伤平泉庄)」罗邺生前几到此亭台,寻叹投荒去不回。若遣春风会人意,花枝尽合向南开。卷654_107 「长安春雨」罗邺兼风飒飒洒皇州,能滞轻寒阻胜游。半夜五侯池馆里,美人惊起为花愁。卷654_108 「驾蜀回」罗邺上皇西幸却归秦,花木依然满禁春。唯有贵妃歌舞地,月明空殿锁香尘。卷654_109 「吴王古宫井二首」罗邺古宫荒井曾平后,见说耕人又凿开。拾得玉钗镌敕字,当时恩泽赐谁来。含青薜荔随金甃,碧砌磷磷生绿苔。莫言数尺无波水,曾与如花并照来。卷654_110 「江帆」罗邺别离不独恨蹄轮,渡口风帆发更频。何处青楼方凭槛,半江斜日认归人。卷654_111 「为人感赠」罗邺歌舞从来最得名,如今老寄洛阳城。当时醉送龙骧曲,留与谁家唱月明。卷654_112 「春江恨别」罗邺望断长川一叶舟,可堪归路更沿流。重来别处无人见,芳草斜阳满渡头。卷654_113 「叹流水二首」罗邺人间莫谩惜花落,花落明年依旧开。却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无回。龙跃虬蟠旋作潭,绕红溅绿下东南。春风散入侯家去,漱齿花前酒半酣。卷654_114 「落第东归」罗邺年年春色独怀羞,强向东归懒举头。莫道还家便容易,人间多少事堪愁。卷654_115 「镜」罗邺昔岁相知别有情,几回磨拭始将行。如今老去愁无限,抱向闲窗却怕明。卷654_116 「南行」罗邺腊晴江暖鸊鹈飞,梅雪香黏越女衣。鱼市酒村相识遍,短船歌月醉方归。卷654_117 「公子行」罗邺金鞍玉勒照花明,过后春风特地生。半醉五侯门里出,月高犹在禁街行。卷654_118 「春日偶题城南韦曲」罗邺韦曲城南锦绣堆,千金不惜买花栽。谁知豪贵多羁束,落尽春红不见来。卷654_119 「上东川顾尚书」罗邺轻财重义真公子,长策沈机继武侯。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三蜀尽无忧。卷654_120 「过王濬墓」罗邺埋骨千年近路尘,路傍碑号晋将军。当时若使无功业,早个耕桑到此坟。卷654_121 「灞上感别」罗邺灞水何人不别离,无家南北倚空悲。十年此路花时节,立马沾襟酒一卮。卷654_122 「春日与友人话别」罗邺酌坐对芳草,东风吹旅衣。最嫌驱马倦,自未有山归。华发将时逼,青云计又非。离襟一沾洒,回首正残晖。卷654_123 「竹」罗邺翠叶才分细细枝,清阴犹未上阶墀。蕙兰虽许相依日,桃李还应笑后时。抱节不为霜霰改,成林终与凤凰期。渭滨若更征贤相,好作渔竿系钓丝。卷654_124 「边将」罗邺马上乘秋欲建勋,飞狐夜斗出师频。若无紫塞烟尘事,谁识青楼歌舞人。战骨沙中金镞在,贺筵花畔玉盘新。由来边卒皆如此,只是君门合杀身。卷654_125 「巴南旅泊」罗邺巴山惨别魂,巴水彻荆门。此地若重到,居人谁复存。落帆红叶渡,驻马白云村。却羡南飞雁,年年到故园。卷654_126 「河上逢友人」罗邺知君意不浅,立马问生涯。薄业无归地,他乡便是家。宵吟怜桂魄,朝起怯菱花。语尽黄河上,西风日又斜。卷654_127 「偶题离亭」罗邺万般名利不关身,况待山平海变尘。五月波涛争下峡,满堂金玉为何人。谩夸浮世青云贵,未尽离杯白发新。谁似雨蓬蓬底客,渚花汀鸟自相亲。卷654_128 「夏晚望嵩亭有怀」罗邺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卷654_129 「途中寄友人」罗邺秋庭怅望别君初,折柳分襟十载馀。相见或因中夜梦,寄来多是隔年书。携樽座外花空老,垂钓江头柳渐疏。裁得诗凭千里雁,吟来宁不忆吾庐。卷654_130 「伤侯第」罗邺世间荣辱半相和,昨日权门今雀罗。万古明君方纳谏,九江迁客更应多。碧池草熟人偷钓,画戟春闲莺乱过。几许乐僮无主后,不离邻巷教笙歌。卷654_131 「春日过寿安山馆」罗邺旧国多将泉石亲,西游爱此拂行尘。帘开山色离亭午,步入松香别岛春。谁肯暂安耕钓地,相逢谩叹路岐身。归期不及桃花水,江上何曾鲙雪鳞。卷654_132 「吴门再逢方干处士」罗邺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卷654_133 「蝉」罗邺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卷654_134 「秋日留别义初上人」罗邺塞寺穷秋别远师,西风一雁倍伤悲。每嗟尘世长多事,重到禅斋是几时。霜岭自添红叶恨,月溪休和碧云词。关河回首便千里,飞锡南归讵可知。卷654_135 「夏日宿灵岩寺宗公院」罗邺寺入千岩石路长,孤吟一宿远公房。卧听半夜杉坛雨,转觉中峰枕簟凉。花界已无悲喜念,尘襟自足是非妨。他年纵使重来此,息得心猿鬓已霜。卷654_136 「冬日庙中书事呈栖白上人」罗邺日高荒庙掩双扉,杉径无人鸟雀悲。昨日江潮起归思,满窗风雨觉来时。何堪身计长如此,闲尽炉灰却是疑。赖有碧云吟句客,禅馀相访说新诗。卷654_137 「夏日题远公北阁」罗邺危阁压山冈,晴空疑鸟行。胜搜花界尽,响益梵音长。有月堪先到,无风亦自凉。人烟纷绕绕,诸树共苍苍。榻恋高楼语,瓯怜昼茗香。此身闲未得,驱马入残阳。卷654_138 「秋蝶二首」罗邺秦楼花发时,秦女笑相随。及到秋风日,飞来欲问谁。似厌栖寒菊,翩翩占晚阳。愁人如见此,应下泪千行。卷654_139 「秋别」罗邺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卷654_140 「共友人看花」罗邺愁将万里身,来伴看花人。何事独惆怅,故园还又春。卷654_141 「行次」罗邺终日长程复短程,一山行尽一山青。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卷654_142 「凤州北楼」罗邺城上层楼北望时,闲云远水自相宜。人人尽道堪图画,枉遣山翁醉习池。卷654_143 「赠僧」罗邺繁华举世皆如梦,今古何人肯暂闲。唯有东林学禅客,白头闲坐对青山。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相关内容TA的分享吴梅村诗词选 - 明史的日志,人人网,明史的公共主页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明朝三百年”,都是原创文章哦
吴梅村诗词选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
附吴梅村诗词选前言:有清一代,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最大的,莫过于吴伟业。&&&&他自幼聪慧,&少多病,辄废读,而才学辄自进&,&下笔顷刻数千言&少年时代便已崭露才华,深受社会名流张溥的赏识。张称赞他说,&文章正印,其在子矣&并收他做学生。梅村与张溥有师生之谊做基础,日后两人又为同年进士,交情至深。从梅村做张溥入室弟子的那一天起,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及至张溥结成复社,梅村自然就成了复社的中坚分子,成了张溥及其同党的心腹要员。他同张溥的亲密关系,对他一生的政治生涯,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梅村踏上仕途以后,宦海风波,都与此有密切关联。
&&&&崇祯四年,吴梅村中一甲二名进士,授官翰林院编修,十年,充东宫讲读官。崇祯十二年,升南京国子监司业,十三年,晋中允谕德,十六年,转左庶子。甲申事变后,弘光帝授他少詹事一职,但因与操持朝政的大学士马士英、尚书阮大铖不合,请假归里,实际上是辞官引退。顺治十年,两江总督马国柱推荐他出来做官,受到清廷的重视,下诏征他入京。同年秋,他辞家北上。初授秘书院侍讲,顺治十三年晋升国子监祭酒。不久因嗣母张氏卒,返回太仓州,以后未再出仕。
&&&&梅村正当明季危难踵至的时候得中京官,客观形势注定他要卷入接连不断的政治风波中去。明朝自中叶以后,社会矛盾日见激化,政治日趋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日益尖锐,出现了宦官专政的局面,&宵人处必胜之地&,各政治派系间的斗争一天天严重起来。及至明世宗嘉靖年间,颓势已成,虽经张居正励精图治,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终未能从根本上挽救衰落的趋势,未能使明朝的机体健康起来。待到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掌握了皇权,天启皇帝朱由校日日在宫中嬉乐游娱,精于木工,疏于朝政,一切听从魏忠贤的摆布。魏忠贤是司礼秉笔太监,又提督东厂,&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京师内外爪牙密布,大学士、阁员们&曲奉忠贤,若奴役然&皇权中心紫禁城内的局面如此,明朝上上下下的腐朽程度更不消说了。
&&&&但是,善恶总是并存的。魏忠贤的倒行逆施,遭到了以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朝野名士的激烈反对。东林党是一个势力强大,颇有点影响的政治派别。早在万历年间,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论议时事,抨击当权者,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反响,下野的士大夫们&闻风响附&,在朝的官员则&遥相应合&一时声动遐迩,威名流布,势振朝廷,形成了所谓&东林党&,同他的对立派展开了一系列的尖锐斗争。先后有所谓&国本&之争,&三王并封&之争,&福王就国&之争,&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争。东林党人还反对统治集团内某些胡作非为的行动,反对王公贵戚过多地兼并土地,反对矿监、税监的横征暴敛。他们的目的在于挽救危局,稳固明朝的统治,代表了中小地主阶层的利益。东林党人进行的政治斗争持续了多年,天启年间反对魏忠贤的斗争,是东林党历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左副都御史杨涟与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等上疏弹劾魏忠贤,历数他的累累罪恶,被魏诬陷,残酷折磨致死。魏忠贤乘机运用权势进一步打击党人。经过这一番摧残,东林党的势力锐减,无论声势都大不如万历时代了。
&&&代之而起的是复社。复社是明末东南一个影响很大的社会团体。这个社团的领导成员和骨干,几乎都是江浙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江浙地区是明朝的粮仓和钱库。这里是当时的经济重心。江浙盛产稻米,有渔盐桑麻之利,京师的粮食、丝绸,基本上仰赖这里供给。这一地区的商品经济很发达。松江的&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家纺户织,远近流通&,苏州绫罗纱缎也是&产兼两邑,而东城为盛,比屋皆工织作,转贸四方&。当然赋税也最重。即以苏松为例,也可看出这一点。从洪武年间至明末,苏州、松江始终是全国田赋最重的地方。例如万历六年,苏松的土地仅占全国的百分之一点九,而徵收的税粮却占全国的百分之十一点七。一方面反映出这里遭受的剥削相当苛重,另一方面也表明该地是很富庶的。因为这里的经济发达,因此文化水准也较他处为高,学者不断,人材辈出,成为知识分子荟萃的地区。由于江浙一带在经济文化上的重要性,而一向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朝的文武官员,江浙人占的比重很大。他们是这一区域内地主、绅商大户的代理人。他们同其他地区的京官之间,矛盾重重,形成许多政治派系,各为自身的利益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复社即代表着这一地区的中小阶层的利益。东林党反对的是垄断朝政的皇室勋戚和宦官权臣,这是明朝中叶以后形成的最腐朽的政治集团,而复社的斗争锋芒也是指向这一集团的。从各方面来看,复社无疑是东林党的延续。所以,时人一般都目之为&小东林&,前人也认为复社是&上继东林,而下开几社&的一个重要社团。
&&&&复社的领袖是张溥和张采。张溥字天如,号西铭,与梅村同乡,江苏太仓人。张采字受先,号南郭,&以善戴氏学,有声黉序&。&溥矜重名,采尚节概,言论丰采,目光射人,相砥濯自砺。时魏当败,鹿城顾秉谦致仕家居,方秉铎于娄中。溥与采率诸士驱之,檄文脍炙人口。郡中五十馀人,敛赀为志镌石,由是天下咸重天如、受先两人矣。&顾秉谦曾任内阁首辅,阿谀奉承魏忠贤,是一个臭名昭著的阉党大官僚。二张发檄文声讨此人,大得人心。复社的领袖人物,从一开始便以反对腐败的大官僚而蜚声于世,所以颇有一点号召力。有这样声名卓著的领袖,复社的声望自然也很高。
&&&&复社从它诞生起,就是一个政治团体,而非一个单纯的学术团体。不过最初是&以文章气谊为重,尤以奖进后学为务&的面目出现的,但很快就显示了它的政治性质。特别是在张溥、吴伟业、吴昌时、杨廷枢等复社知名人士都考中进士,&直上长安路&以后,声势大增。一般士人,尤其是东南的知识分子,&争欲入社,为父兄者,亦莫不乐之子弟入社&。这其中,有的因政治观点一致而响应,有的则希图引为仕路之援而积极攀附。复社&不假结纳而四海盟心,门墙之所以日广,呼应之所以日灵&,&声气遍天下&。到了后来,复社集中了各地名流,势力扩展到关陇、山东、两湖、河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越出了东南一隅,发展为全国性的社团。复社的成员,见于著录者约有两千馀人。崇祯五年,张溥中进士后,请假回故乡,为显示力量,壮大声威,增进团结,以求政治上长足进取,在虎丘召开了复社大会。&先期传单四出,至日,山左、江右、晋、楚、闽浙,以舟车至者数千人,大雄宝殿不能容,生公台、千人石鳞次布席皆满,&&观者甚众,无不诧叹,以为三百年来,从未一有此也。&可见复社影响之大,号召力之强。东林的旧人,前东林党名流的子弟,也起而与复社联袂并步,合为一体。朝中显宦见复社朝野有人,&党羽半天下&也想拉拢复社要员,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复社的中坚分子趁着形势,&关通京师权要&,展开了积极的政治活动。
&&&这以后,梅村继续进行倒张薛的活动。他在《与子暻疏》中说道:&又因召对与济宁杨凫岫谋击大奸史,逮而阴毒遂中于吾。&这是梅村经历的又一起政治风浪。杨凫岫与吴梅村是同年进士,二人过往甚密。他们认为,&至发、国观不去,则东南大狱不解,而众贤终无登朝之望&杨与梅村的政治立场相同,政治目的明确。所以二人合力反对张至发、薛国观,共谋弹劾张至发的党羽吏部尚书田唯嘉、太仆寺卿史?。反田、史的事其实也是受复社领袖张溥指使的。因为这两个人&参劾异己,恣意倾排门户&,从事反对复社的活动,是张薛二人的得力爪牙。所以复社首脑决定&先落其爪距&,再图进取。张溥访得史?巡按淮扬时&婪贿甚多&的&赃迹&,&乃以款单&传给在朝的复社人士,并由吴梅村、杨凫岫发起攻势。杨在便殿中面奏崇祯皇帝,说史?&虎而鸷,父丧家居,颐指诸大吏为威福&,&退而上疏条赃衅,章十数上&,结果&帝黜唯嘉,?逮问&吴杨二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矛头是向上的。张至发在这时突接诏谕,命其归养。他并未向皇帝说过自己有病,骤然奉旨返里养病,这其中的奥妙不太清楚,很可能与复社的参劾有关。但无论原因如何,张的去职,总是吴梅村、杨凫岫的胜利。是复社的胜利。这一切,薛国观心中自然明白,他不能不排除心腹之患。史?被逮问后释放复官,与薛国观合谋伺机打击吴梅村与杨凫岫。口实终于找到了。他们借御史成勇因参奏杨嗣昌,解救黄道周而锒铛入狱的机会,企图连坐吴杨二人。吴杨二人素与成黄交好,求疵寻衅,把柄难免。结果是杨凫岫受到很大压力,藉口有病而离去,吴梅村则奉使到河南禹州封延津、孟津两王,继之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南京的官不掌实权,徒有虚名而已,实际上是把他逐出朝廷,明升暗降。
&&&&吴梅村外调南京,大概还与陈之遴有关。陈之遴,字彦升,浙江海宁人,崇祯十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与梅村同官翰林。后梅村与之遴结秦》之约,两人的关系更形亲密。崇祯十一年,陈父祖苞因贻误战机被捕入狱,不久被杀,陈之遴受株连去官。这件事必然影响吴梅村在朝中的地位。虽然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事物之间总是有内在联系的。我们若把吴杨二人反对张至发、薛国观的事件与陈祖苞被逮事件,还有吴梅村调任南京一事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微妙来。在封建社会中,姻亲关系显然可以构成株连迫害对方的理由,薛国观等人不会轻易放过这个可资利用的机会。
&&&&吴梅村到南京不久,又因援救黄道周而遭殃。崇祯十一年七月,东林党人、少詹事黄道周奏劾杨嗣昌,其时杨方受宠幸,黄的弹劾触怒了崇祯皇帝,黄道周被贬黜到江西。次年,又因其冤家对头大学士魏炤乘的诬陷,被逮捕入狱。吴梅村得知消息后,派遣监生涂仲吉赍表进京,伏阙上书,为黄道周陈情辩解,&触圣怒,严旨责问主使&,吴梅村一时处境危殆,后事态平息,徼幸得免。
&&&&吴梅村没有因为到了南京而中止斗争。在南京国子监司业任上,他仍然积极参与了复社倒薛国观扶周延儒上台的政治活动。
&&&周延儒本是一位品行不端的政客,才疏学浅,懦弱无能。初与温体仁合作,反对过东林和复社,后被温排挤,罢相回家。他是张溥、吴梅村的主考官,张吴是他的门生。&初,延儒但闻天如名,未识其面,及榜发后进谒,延儒恨相见晚,恩礼倍至,天如由此得馆选。&由于有这一层关系,周受温排挤后,慢慢的就转向复社,同张溥等人交情渐深。他又是吴昌时的莫逆之交。吴昌时,江苏吴江县人,字来之。他&不知书,粗有知计,尤贪利嗜进&,横行乡里,多为不法之事,个人品质很恶劣,善于投机钻营,哗众取宠。本是混进复社的&嗜名躁进,逐臭慕膻之徒&,不料却成了复社安插在朝中的要员和坐探,他常把朝中动态和窃得的情报密送张溥等人。他也是吴梅村的至友,他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复社信用此人,是大失策的,失人心的。但在倒薛扶周的过程中,他穿针引线,频繁活动,却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
&&&&&复社为什么要倒薛扶周呢?我们先看看当时的情势。
&&&&&薛国观等人与复社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形同水火。早在薛国观当兵科给事中的时候,他便追随温体仁,伙同刑部侍郎蔡奕琛等人,&思所以剚刃于东南诸君子&。&东南诸君子&就是指复社和东林的首脑名流。这种情况令张溥&搤腕太息,蚤夜呼愤&。及至经过反覆较量,温体仁、张至发先后罢相,蔡奕琛遭到吴梅村的参劾,史?又因&盗盐课及他赃事发,瘐死牢户&,薛国观固然势力减弱,但另一边黄道周廷杖下狱,复社的盟友、东林党的老人文震孟、刘宗周、郑三俊等也先后被排挤出内阁,复社的要人钱谦益、吴梅村、杨凫岫等人也没站住脚,双方互有胜负。可以说打成了平局,进入决胜阶段。薛国观深知这场斗争关系着他的前途和命运,更加紧了打击复社的步伐。张溥、吴梅村、吴昌时也明白,同薛国观宿怨极深,薛氏内阁不倒,复社决无宁日,更不要说登台执政了。吴昌时感到时局紧迫,便写密信给张溥,说:&虞山(钱谦益)毁不用,湛持(文震孟)相三月即被逐,东南党狱日闻,非阳羡(周延儒)复出,不足弭祸。&张溥采纳了他的建议。吴昌时在京四出奔走,动用白银&六万两&买通内侍,&与所善东厂理刑吴道正谋,发丁忧侍郎蔡奕琛行贿国观事&。崇祯帝对薛国观&初颇信向之,久而觉其奸&,又听说他受贿,&遂夺国观职,放之归,怒犹未已&。不久,薛国观招权纳贿的事件一件件被揭发出来。他的同党王陛彦、蔡奕琛、傅永淳都被卷了进去。结果王陛彦处决,蔡奕琛论戍,薛国观赐死。至此,薛党的主要成员几乎被一网打尽。崇祯十四年九月,周延儒东山再起,做了内阁首辅。他入相前,张溥交给他一张名单,让他按单授官,以实现东林、复社执政的夙愿。周延儒不负嘱望,重新起用了刘宗周、黄道周、郑三俊、倪元璐等人,复社的旗鼓复振。
但是,一旦得势,周延儒、吴昌时狭邪小人原形毕露。他们贪赃纳贿,舞弊营私,恶行越来越多。特别是吴昌时,交通厂卫,把持朝政,为人倨傲,沾沾自喜,得罪了不少朝官。薛国观虽然死了,但他的残馀势力并未肃清,一个个虎视眈眈,伺机复燃。周吴二人看不到包藏危机的形势,更缺少应付事变的准备。当时张溥已死,复社的鼎盛时期已过,正走向衰落。加上时局大坏,崇祯帝内外交困,走投无路,朝令夕改,朝内扰攘纷争,一派桑榆晚景。形势很不利,千钧一发,危如累卵,但周吴二人全无觉察。崇祯十六年,清兵入关,周延儒谎报战绩,旋被揭发,加上朝官陈演、将拱辰和锦衣卫头目骆养性抓住了周吴贪赃的尾巴,奏上一本,崇祯帝勃然大怒,下旨查办,并亲临中左门鞫问吴昌时。是年冬,周延儒赐自尽,吴昌时处死。张溥、吴梅村等复社诸同仁苦心经营的夺权计划,虽暂告成功,但由于基础薄弱,更兼找错了人,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失败了。
甲申,李自成攻破北京,福王在南京自立。马士英与阮大铖执政,起用了不少旧人,其中就有蔡奕琛。梅村这时在朝中任少詹事。他同马阮本来就不是同路人,加上蔡奕琛挟嫌报复,处心积虑地想诬害他,在南京已无法立足,又看到南明内哄纷起,四分五裂,时局难以挽救,于是托词患病,挂冠归里。
&&&&吴梅村在崇祯和福王两朝的政治经历大抵如此。
&&&&如何看待吴梅村所从事的政治活动?吴梅村反对的是把持政权的最腐朽的政治集团。而这个庞大的政治集团,也正是明末农民大起义所要打倒的主要对象。无论吴梅村的动机如何,反对这一最腐败的政治集团,总比阿附他们好。从客观历史的角度看,吴梅村及复社进行的政治斗争,尽管掺杂着党同伐异的动机,但仍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应该肯定。
&&&&吴梅村作为朝中的一名小官,为实现从对立派手中夺权的政治目标,他敢于担着风险攻讦掌握生杀大权的内阁宰相及其心腹爪牙。那是要有一点胆量和远见的。如果说梅村是一介书生的话,至少也算是一位有见地,有信心,有勇气的书生,并不像人们素来所认为的那样,是位柔弱怕事的书生。
&&&&吴梅村挂冠不久,清廷便挥师渡江,南明弘光朝土崩瓦解。梅村携家带口仓皇避难矾清湖,几经辗转流徙,又回到故乡,闲居&梅村&别墅。同吴梅村有关系的亡明遗臣,或&抱石沉渊,或流肠碎首&,馀则&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有的&病殁于避迹之荒野&有的出家入寺,例如熊开元就当了灵隐寺的和尚,&老儒佚叟,零落仅存&。也有一批汲汲于名利之徒,在明亡后迅即投入了清人的怀抱,例如钱谦益、陈之遴诸人。总之,在此形势下,吴梅村那个政治圈子里的人物风流云散,不再成其为独树一帜的政治力量了。
弘光朝崩溃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吴梅村避居&梅村&,没有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但他并没有匿迹山林,他仍然想望着集结东南士子,再结社盟,便联络&同声&、&慎交&等社,企图组织成一个拥有政治势力的社会集团。大约在顺治七年或八年间,吴梅村与宋实颖、邹只谟、徐乾学、朱彝尊、彭珑、尤侗等人,在嘉兴举行十郡大社的集会,&连舟数百艘&,&越三日乃定交去&顺治十年,九郡人士在虎丘集会,&至者几千人&,&以继张西铭虎丘大会&,&同声&、&慎交&两社的头面人物都到了。&会日,以大船二十馀,横亘中流,每舟置数十席,中列优倡,明烛如繁星。令人数部,声歌竞发,达旦而止&,气势壮观,&诸君各誓于关帝前,示彼此不相侵畔&。&慎交&与&同声&两社&奉梅村先生为宗主&&四月,复会于鸳湖&,&专为和合之局&梅村团结了一批社会名流,将分散离心的社团维系在一起,声威复振,一时誉满东南。
&&&&从梅村的上述政治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明亡以后,他不想采取消沉的避世熊度,而是以积极的处世哲学求得进取,以期继续保持他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声望。&&&&就在顺治十年,吴梅村受到吏部侍郎孙承泽的举荐;前此,两江总督马国柱也曾极力向清廷推毂。是年,清政府下诏徵召吴梅村进京。秋天,梅村整装上路,次年至京。
&&&&他的京官做得并不惬意,甚至受尽凌辱。据林时对《荷闸丛谈》卷三云:吴梅村当时因为无子,&多携姬妾&入京。&为满人所诇知,以拜谒为名,直入内室宣淫&。这段记载虽属耸人听闻,也未见到别的佐证材料,但据当时的情势推断,恐非无稽之谈,至少反映出梅村在朝中的地位同他的官衔极不相称,他是受有势力的满人欺压的。像梅村这一流人物,大都在翰林院、秘书院等类机构供职,&进院后仍多屏斥&。人们做诗嘲弄他们说:&失节夷齐下首阳,院门推入太凄凉。从今决意还山去,薇蕨堪嗟已吃光。&真够人难堪的。
&&&&梅村在京官任上进退维谷,处境尴尬。他积极进取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加上陈之遴又出了问题,失去内援,他更难以立足。顺治十三年,陈之遴因罪原官发辽阳,同年冬虽还京复职,但已失去宠幸。十五年,因交通内监削职。举家流放辽左,并死于该地。吴梅村眼看前景黯淡,在京也不过委曲求全,便趁嗣母去世的机会,乞假回归太仓。这是顺治十三年的事。后来,不幸奏销案发生,梅村又受牵连,几至破家,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自他辞官归里后,散居在家,未再做官,也不曾参与重要的政治活动。辞官的时候他四十七岁,&年力尚强&,&既无意于时&,便闭门著述,&著数千百言,而尤以诗自鸣,悲歌感激,有不得于中者,悉寓于诗&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无意于时&乃社会环境所迫,并非本愿。晚年他仍然向往着结社盟的往昔,追念留连,悒恨无已。他做了一首诗《过吴江有感》,寄托他的情思。诗云: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这首诗感情蕴藉而凄切,是他晚年悲凉惨淡心理的表露。
由于做了三两年清官,吴梅村一直受到世人的责难,颇多讥评。以封建道德标准权衡,他自惭形秽,深感压力沉重,晚景凄凉。
梅村决定进京的消息一经传开,立即物议纷纭。据《广阳杂记》卷一记载:&顺治间,吴梅村被召,士大夫皆集虎丘会饯,忽有少年投一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讥讽吴梅村。这代表当时人们的一种看法。另据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本朝初,搜访天下文章旧德,溧阳海宁两陈相国共力荐先生,以秘书院侍读徵。&海宁陈相国即指陈之遴。崇祯革了陈之遴的宫,弘光帝又起用了他。南都陷落,他投降清朝做了大官,历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礼部尚书、宏文院大学士、官高极品,风云一时。崇祯自缢后,他曾作过《燕京杂诗》十二首,论者以为&局外快心之语多,故国旧君之感少&,颇有微词。在当时人看来,像他这样的人,自然是屈膝变节分子,人格极低的。梅村靠裙带关系,经他在内廷奔走,才做了官,足见是一丘之貉。这大概是时人贬低梅村的另一种看法。更有甚者,有人把他的作品看成是&失贞之妇擗标故夫;二心之仆号啕旧主&的辩解之词,并说&徒增戮笑,谁为信之&,认为出于梅村笔下的&鲁连蹈海之辞,介子焚山之语,;其生平,何相戾也&,结论是此人&求生害仁&用今天的话说,叫做贪生怕死,背信弃义,不齿于人。这大概是代表当世舆论的又一种看法。所以,当时有所谓&钱牧斋、吴梅村、龚芝麓、陈素庵、曹倦圃为江浙五不肖,皆蒙面灌将人也&的评论。从封建道德来看,这些评价议论分量沉重,相当严峻。存在着如此严厉的社会舆论,对吴梅村这样的名士来说,是很难堪的。难怪吴梅村感到压力很大,自认理亏,觉得没脸做人。他在《舆子疏》中写道:&惟是吾以草茅诸生,蒙先朝巍科拔擢。世运既更,分宜不仕,而牵恋骨肉,逡巡失身,此吾万古惭愧,无面目以见烈皇帝及伯祥诸君子,而为后世儒者所笑也。&他还做了一首《贺新郎&病中有感》词,表白&耿耿热血&的心志,追悔&肠千结&的&往恨&,叙说&竟一钱不值&的羞愧心情。词云:
&&&&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陀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灸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诀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这首词写得凄楚恳切,诚挚感人,应是他内心真实的自白。为了避免身后可能蒙受的玷辱,他嘱咐家人在他死后&敛以僧装&,&墓前立一圆石,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勿作祠堂,勿乞铭于人&。他晚年的心情是很酸楚的。但他也有辩护人。说他&老亲在堂,未宜引决&,做清朝的官&实非本愿,而士论多窃议之,未能谅其心也&。这种评议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他们是同情吴梅村的。这些人赞美他&诗词甚佳&,&有才名&,推崇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不甚看重所谓&失节&的政治问题。总之,前人评价吴梅村,褒贬并存。
&&&&怎样看待吴村村入仕清朝这一问题呢?
&&&&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沿袭封建主义的政治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不论前人如何评价他,不论他如何看待自己,而是把他放在时代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看他的作为究竟是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评价历史人物,归根结底要看他在解决当代的社会矛盾中所起的历史作用,这是我们总的出发点。对吴梅村做清官这个历史陈案,也应从这一总的角度去考察,才能得出相应的正确结论。
&&&&明清交替之际,民族矛盾上升,一时成为国内主要的社会矛盾。满族统治者入关后,大规模地圈占汉族人民的土地,强迫汉族人民剃发,剿杀农民起义军,屠戮汉族人民,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部分明朝的官僚士大夫举起亡明的族帜,以此作号召,展开了抗清斗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斗争具有反抗清廷实行的民族压迫的性质,是正义的,应该肯定的。像史可法、瞿式耜、郑成功、何腾蛟、张煌言等人的抵抗行动,便属于这类情形。与此相反,也有一部份明朝的官僚士大夫投降了清朝,协助满族统治者屠杀压迫汉族人民,做了清廷民族压迫政策的帮凶,严重损害了汉族人民的正当权益,成了背叛民族利益的罪人。这种人自应受到严厉谴责,如吴三桂、李成栋、耿精忠、尚之信者流。
&&&&吴梅村与上面的两种人不同,他属于另一类人。他像大多数亡明遗臣一样,在混乱多艰的世道里,避难乡里,谋求生活。在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时刻,他没有竖起降幡投靠清朝,没有损害汉族人民利益的劣迹。同他的至友钱谦益相比,判然有别,优劣自现。当清军逼临南京城下的时候,做弘光朝礼部尚书的钱谦益与内阁大学士王铎等人率先迎降道旁,亲&引大清官二员,骑五百馀人&进入南京城,并假惺惺地&向帝阍再拜&,泣下沾巾,&北人问其故,谦益曰:&痛心高皇帝三百年王业,一时隳废,受国深恩,能无恸乎?&&言行相悖,口是心非。吴梅村不但没有类似的背叛民族大义的行为,而且对清兵在平定江南过程中的暴行有所指摘,表明他的政治立场同钱谦益大不相同。在民族矛盾激化的时候,他没有丧失民族气节,站到清廷一边,与汉族广大群众为敌,并且声讨卖身投靠清廷的汉族官僚,如吴三桂之流。这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很清楚,我们将在下面谈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吴梅村是在顺治十年出山的。此时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同于顺治初年。抗清的高峰已经过去了,清廷统一中国的军事行动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上控制了局势,清政权已较稳固地确立下来。清廷为进一步巩固统治基础,开始采取争取汉族知识分子的措施。他们开科取土,把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吸收到政权里来。东南地区的一些名士,都先后出来应试,清朝的高级官员也纷纷推荐汉族知名人士,清廷陆续吸收了一批汉族士人做朝官。在反清的巨浪过去以后,满汉两家逐渐打破民族界限,携手合流,谋求他们的共同利益。满汉合流,巩固清政权,这是清初客观形势造成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梅村入仕满清,正是这一潮流推动的结果。
&&&&当梅村出仕的时候,总的形势是民族矛盾趋向缓和,阶级矛盾趋于上升。满清统治者已从汉民族手中攫取了他们期望获得的权益,并从最初的与汉民族尖锐的民族对立,逐渐转向与汉贵族的合作。大清王朝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已从维护满蒙贵族的利益,转而成为维护国内贵族整体利益的政权了。
&&&&吴梅村做明官还是做清官,本质上一样,都是为贵族服务的。所不同的是,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政权,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民族形式两样。但是,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虽然由于汉族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使它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可是其他诸民族也享有平等的权利,如果条件成熟,由他民族执掌全国政权,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像吴梅村这类从汉官改做满官的汉人,该不该受谴责,算不算失节,不在乎他先做明官后做清官,关键看在民族矛盾尖锐的历史时刻,在满清贵族以民族压迫和暴力手段从汉民族手中攫取利益,强迫实行民族间利益转移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损害、出卖了汉民族广大群众的利益。显然,吴梅村不像吴三桂,他没有这样做。
&&&&客观历史的进程表明,总的看来,清朝代替明朝是一个积极的历史发展。清代康、雍、乾三朝政治上比较清明,比明朝坚挺得多。这三朝在奠定国家疆土,维护国家统一,在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诸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腐败无能的明朝完全不能比拟的。确立并加强清朝的政治统治,合乎当时社会的要求,顺应客观历史的发展。而腐朽的明王朝,确实已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桎梏。维护如此朽烂的一具政治僵尸,忠于这样一个没落的王朝,并非光彩的事情。追随崇祯皇帝投缳落井,做明统治集团这个社会赘疣的殉葬陶俑,除赢得封建帝王的赞许之外,则更无积极的意义,因为这同明王朝必然崩溃,必将由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取而代之的历史趋势相违背。由此观之,做明官未必光彩,做清官未必耻辱。只要他在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利益严重对立的时刻,不曾出卖汉族广大群众的正当权益,即使从明官改做清官,也不该加以谴责。所谓&失贞之妇&、&二心之仆&,只不过是代替崇祯皇帝说出了他愤懑的心底话而已。
&&&&总括说来,吴梅村虽然做了清官,但他不是民族利益的叛卖者,我们无须指责他抗尘走俗。
&&&&吴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孳号称&江左三家&,是一位名噪文坛的大诗人。顾湄在《吴梅村先生行状》一文中说道:吴梅村&博极群书,归于至精,有问经史疑难,古今典故,与夫著作原委,旁引曲证,洞若指掌,多先儒之所未发。诗文炳耀铿鍧,其词条气格,皆足以追配古人,而虚怀推分,不务标榜,尤人所难。海内之士与浮屠老子之流,以文为请者日集于庭,麾之弗去,一篇之出,家传人诵&。这话虽有夸张之处,但也反映出他确实受到不少人的尊重,在文坛上占据着显耀的一席,有相当的社会地位。他本人也认为自己&虚名在人&他在《西田诗》中写道:&道大习隐难,地僻起众传。&明言王烟客,实谓自己很难做到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总之,吴梅村蜚声文坛内外,名望确实不小。
吴梅村的诗作,以歌行见长。他的律绝写得固然不错,也有脍炙人口的佳作,但总的说,不逮唐人,没有超越前人达到的水平。而他的歌行却异军突起,非常出色,博得几乎是众口一辞的赞扬。查为仁在《连坡诗话》中说道:&梅村最工歌行,若《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圆圆曲》等篇,皆可方驾元、白。&这是很高的评价。实际上,梅村的长歌,在某些方面还要胜过元白。李慈铭说:&梅村诗取材六朝,树骨老杜,而镕铸香山、玉溪、飞卿、冬郎诸家。以自出面目,故一再读之,哀感顽艳,使人意消。余偏嗜之,常推为云门嫡嗣外一大宗。&《四库提要》论其诗歌说道:&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鹿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暮年萧瑟,论者以庚信方之。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调。&上述评论都很中肯,梅村的长歌确属绝唱。他精熟唐诗,善于汲取前人的成果。他把初唐四杰、少陵、元、白、飞卿诸人的长处,揉进自己的歌行当中,独树一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由于他的诗歌很感动人,所以赢得了许多忠心的读者。譬如龚自珍就很喜爱他的诗。龚自珍在《&三别好诗&序》里说,吴诗他&自髫年好之,至于冠益好之。&&以三者皆于慈母帐外灯前诵之,吴诗出口授,故尤缠绵于心&。
&&&&吴梅村的诗歌为什么能激动人心,感人肺腑?我们先看看前人的评论。《四库提要》说他&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暮年萧瑟,论者以瘐信方之。&程穆衡认为&梅村之诗,指事傅辞,兴亡具备&。靳荣藩《吴诗集览&序》云:&梅村当本朝定鼎之初,亲见中原之兵火,南渡之荒淫,其诗如高山大河,如惊风骤雨,而间之以平原沃衍。&所有这些分析,归结到一点,即&阅历兴亡&、&暮年萧瑟&八个字。这很合乎梅村的实情。他前期的作品,&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但不外是风流才子的文章,缺少风骨,读后留不下深刻感人的印象。及至经历丧乱,格调大变,苍凉激楚,风骨遒劲,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好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当缘事而作。经历社会动荡,身受艰难竭蹶,感愈深,情愈迫,注之笔端,才如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云浮天上高远而多变,见时代的风雷晴雨,所谓&有不期然而然之妙&。屈原如此,杜甫如此,梅村的诗歌也成于是。他的名篇如《圆圆曲》、《鸳湖曲》、《永和宫词》、《东莱行》、《临淮老妓行》等,无不是感时伤事之作。吴梅村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植根于社会动乱与变革的严峻现实中,凭藉他的艺术天才,以真情实感,创作出了大量富于人民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诗篇。他的有价值的诗歌大都作于丧乱之后,与前期作品迥然不同,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这些诗篇有它永恒的魅力,决非吟风弄月,无病呻吟,雕镂浮采的篇章所能比拟。
梅村的诗歌好,首先好在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广大群众身受的疾苦。
他在《避乱》诗和《矾清湖》、《堇山儿》等诗中,以自己切身的经历,描述了统治阶层为争夺金銮殿的宝座,兵戎相见,&十载乡园变萧瑟,父老诛求穷到骨&,给人民带来深重突难的事实。&脱身白刃间,性命轻锱铢。&这是吴梅村的处境,也是人民的处境。我们从这两句诗中仿佛可以看到,在那乱离当中,一个个无家可归的老弱妇孺,转死沟壑的悲惨景象。&废宅锄为田,荠麦生阶除&更是疮痍满目的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在战火中的儿童,&身无袴襦,足穿蒺藜,叩头指口惟言饥&。而他们的父母巴望儿子归来,老泪枯干,也见不到骨肉的踪影,&不知我儿何处喂游鱼,或经略卖遭鞭答,垂头涕下何累累&。人非草木,看到这幅凄凉的图景,谁能不感到心伤!他如《直溪吏》、《临顿儿》诸诗,反映民生的疾苦也相当深刻。前者描写官府敲骨吸髓,竭泽而渔,民不聊生,被逼得四出逃难的惨状;后者描写穷人卖儿鬻女,贵人奢华靡烂的黑暗现实。论者以为吴梅村的《直溪吏》、《临顿儿》、《堇山儿》三篇,可与杜少陵的&三吏&、&三别&相媲美,同是深刻暴露社会黑暗面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是很中肯的。
梅村对清军平定江南过程中所犯下的暴行,也有描述。&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惊惶。&&但求骨肉完,其敢携筐箱。扶持杂幼稚,失散呼耶娘。&清兵进入南京,霸占民房,百姓流离失所,老幼离散,哭爹喊娘。&或云江州下,不比扬州屠。&&扬州屠&是清军屠杀汉族人民的血腥记录,梅村在这里用巧妙的文笔点破了清军的罪行。&囊橐归他人,妇女充军俘&,揭露了清军抢劫财货,淫掠妇女的丑恶行径。
梅村的诗歌又是一代史诗。
他的诗歌常以关系国家盛衰兴亡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题材,写成感人的篇章。例如长歌《松山哀》,即以明清松杏之战为素材。&十三万兵同日死,浑河流血增奔湍&,多少丧师辱国的憾恨,在他的笔下流淌。又知《临淮老妓行》,等于是为南明大将刘泽清立了一篇传记,借临淮妓女之口历数他的罪恶,无一不是祸国殃民的丑行。他如《永和宫词》,虽咏崇祯的田贵妃,仍以国事为背景。&君王宵旰无欢思,宫门夜半传封事&,&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穷泉相见痛仓黄,还向官家问永王&,历史陈迹,兴亡遗恨,隐现其中。还有《萧史青门曲》,记述宁德公主事。&此时同产更无人,宁德来朝笑语真。忧及四方宵旰甚,自家兄妹话辛&,&慷慨难从巩公死,乱离怕与刘郎别。扶携夫妇出兵间,改朔移朝至今活&。这些诗句,写尽了崇祯皇帝日暮途穷,走投无路的困境,展现了明亡后皇室贵胄星流云散,苟且偷活的光景,无愧是诗史之笔。至如脍炙人口的《圆圆曲》,则更是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作为题材的。
他的诗歌还记录着崇祯朝内部的矛盾斗争,反映了这个腐朽王朝覆没前一团混乱的晚景。如《东莱行》、《鸳湖曲》就属这类作品。《东莱行》写姜氏兄弟的遭遇,赞扬他二人的为人,其实却拉开了窥视紫禁城的帷幕,展示了崇祯朝内的重重矛盾,暴露出它四伏的危机。《鸳湖曲》乍看是为悼念亡友吴昌时而作的,实则潜藏着深意。&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抔土亦难留&还有其他暗笔,都记录着吴梅村与复社同仁在崇祯朝进行的夺权斗争。悼念吴昌时,就是悼念他们共同斗争的失利。因此,《鸳湖曲》是复社夺权失败的记录和挽歌。读者只要弄清了本篇的政治背景,便看出这决非局限于个人友情的诗作,而是一篇政治色彩浓郁的历史记载,不过很隐晦罢了。
总之,这些诗歌内容都是以艺术形式表现的社会历史,不仅是抒情叙事而已。
追悼亡明,感怀先朝,这是吴诗的另一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诗人,向来喜欢写一些&西风残照&,&六朝如梦&之类的吊古伤今之作,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吴梅村作为封建士大夫,身经新旧交替的社会动荡,对于盛衰兴亡,人事代谢,沧海桑田之变,更有切肤之痛,灼心之感。这种思想感情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了切实深刻的反映,集中表现在《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这首长歌中。作者以鲜明的今昔对比,强烈地表现了他缅怀前明,感慨沦亡的情思。他如《乱后过湖上山水尽矣》、《听朱乐隆歌》、《遇旧友》诸诗,无不感触深沉,思怀绵远。&柳榭桃蹊事已空,断槎零落败垣风&,&扁舟夜半闻芦管,犹把当年水调吹&,沉沉的慨叹,真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情味。
明亡之后,吴梅村的同僚故友,有的殉难,有的归隐,而梅村自己却在彷徨辗转之余做了清朝的官。作为亡明孑遗,作为浸透着忠孝节义一类思想意识的封建文人,梅村内心是引以自咎的。愧对先君,痛悔&失足&的思想情感,贯穿在明亡以后他的诗作里,几乎成为一条主线。这种情绪在《自叹》、《过淮阴有感》、《怀古兼吊侯朝宗》等篇中表露得相当清楚。据说崇祯自缢的消息传到吴中,梅村&号恸欲自尽,为家人所觉&,才没有死,但愧恧的心情一直存在,感到对不住亡故的先帝。&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昔人一饭独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所谓忠君是也。又因为&失节&,备受责难,舆论压力很重,所以他说&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千错万错,错在做了一阵短命的清官。在他看来这是处境尴尬的根源。&误尽平生是一官&,自伤自叹。这些诗大都写得词情恳切,感慨深沉,是他内心世界的真诚表白,不是涂脂抹粉做给别人看的虚言伪词。
除了上述思想内容以外,讥讽叛逆邪恶,奖励忠节正义,也是吴诗比较重要的主题。
他对猖獗一时,为祸剧烈的魏忠贤阉党恨之入骨。这不但贯彻在他反阉党的政治行动中,而且非常鲜明地表露在他的诗歌里。例如《读史杂诗》便属这类作品。崇祯自缢后,明朝的一些将领纷纷倒戈降清,充作先锋,屠戮汉族人民,背恩反噬,为虎作伥,引起梅村极大的愤慨。他把这种愤恨注之笔端,写成了感人的诗篇。像《圆圆曲》,写于吴三桂平步青云,带甲数十万,权势显赫的时候,梅村不计安危,嬉笑怒骂,彻底揭露了他的丑恶面目,淋漓尽致,大快人心。这把匕首名义上刺向吴三桂,但未尝不是打向与吴三桂同类人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他如《临淮老妓行》,将腐烂透顶的刘泽清鞭笞得体无完肤。连用艺术文笔兴师讨伐,其力量更胜过历史教科书的褒贬评论。像《圆圆曲》、《临淮老妓行》这类诗篇,其社会意义远远超越了吴三桂、刘泽清个人的范围,它把当时的一批民族败类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千人唾万人骂。
反之,吴梅村满腔热情地颂扬那些忠义之士。在《后东皋草堂歌》里,他尽力推崇抗清将领瞿式耜。虽然不敢直言,但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摇落深知宋玉愁,衡阳雁断楚天秋&悲感故国,遥念旧友,说他们匡时救国,忠义可嘉,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斜晖有恨家何在,极浦无言水自流&感情非常沉蕴,今人读后不禁要缅怀这位抗清将领,追念他的凛然正气。梅村还借古讽今,在《读史杂诗》中假翟义这位忠于汉室,反对王莽,而终于丢掉了身家性命的忠贞之士,歌颂史可法一流抗清的英雄人物,寄托他崇敬与悼念的情感。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刻,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概括了广大汉族人民的情绪。
吴梅村比较接近社会的下层人物。他同当时的名妓、倡优、艺人过往甚多,比较同情他们,为他们费了不少笔墨。他写过《柳敬亭传》和《张南垣传》,前者赞扬一位说书艺人,后者赞扬一位民间园林造型专家。梅村不但把这类向来遭人轻视的下层人物载入文章,树碑立传,而且还为他们写了很生动的诗歌。例如为柳敬亭与艺人苏昆生写了长诗《楚两生行》,为明慧善歌的王稼写了《王郎曲》,为名妓卞玉京和卞敏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画兰曲》等。这些诗歌介绍了他们的生平事迹,极奖赞之意,尽怜悯之情,读来娓娓动人,被世人誉为名篇佳制。从中可以看到明末清初这一层人物的生活状况,看到他们受人侮弄的可悲处境。这是当时民间生活的写照,也是社会一个角落的缩影。
吴梅村风流雅士,他同吴中名妓多有往还,其中尤以卞玉京为最。卞本是秦淮名妓,辗转流落吴中,与梅村学士结识,深情眷恋,两心依依。但阴错阳差最终却未能成就百年之好。卞玉京含恨九泉,吴梅村愧疚终生。这一桩缠缠绵绵的爱情纠葛,在双方心里都留下了创痕。梅村耿耿不释,憾恨无已。他做了好几篇诗歌叙述二人的交往,追念卞玉京其人。这是他私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他影响不小,所以这里附提一笔。二人关系的详情已见选入本书的《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一诗,这里就不多重复了。
上面概述了吴梅村的生平经历,对其入仕清朝的评价问题,以及他的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下边谈谈本书的几项有关事宜。
选注本书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吴诗的精华,介绍它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俾使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一代诗人吴梅村,并通过他的诗歌透视当时社会的诸方面。譬如民生的疾苦,社会的诸矛盾等等。为此,我们沿着两条线索确定选题:一是反映社会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二是反映他本人思想感情主导方面的诗作。此外,从面上考虑,酌量选了一些记录他的爱情生活和逸致凄情的作品,以期使读者对他有较全面的认识。
每首诗有题解,说明写作背景、主题思想,或其他须向读者交待的问题;诗后有附言,侧重分析艺术特色。注释力求详尽,具体而微,并加串解。特别是典故,除注明出处外,还说明该典故在诗中的用意。涉及文化史的注释,在注本允许的篇幅内,尽可能提供较为全面的知识信息。
古典诗歌的选本,一般都依原书顺序,或按诗体,或照编年编排。吴诗大部分难以确定写作年代,由于入选仅六十馀首,倘依诗体排比,则显得零零散散,故打破常规,以内容和编年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本书,将选注的作品分为八组。如《梅村》、《早起》、《晚泊》、《冬霁》、《送友人还楚》五首为第一组,大都描述闲适之情,归为一类。未组包括《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等十四首,这十四首诗代表着他后半生的思想,并以《行路难》作结。同组内尽可能按写作年代排列。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日于上海)
&&&&&&&&&&&&&&&&&&&&&&&&《吴梅村诗选》,王涛选注,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7年4月版。
&&&&&&&&&&&&&&&&&&&&&&&&&&&&&&&&&&&&&&本书选收吴梅村代表诗作67首。《圆圆曲》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晰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诗歌简介】
&&&《圆圆曲》是清初诗人吴梅村的诗歌作品,同时也是清诗中享有最高声誉的七言歌行。写于1651年(辛卯年)顺治辛卯年初。在作者由明入清后八年。诗所写的历史背景是公元1644年的甲申之变,而以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悲欢离合构成全诗的叙事情节。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所部农民起义军向北京发动了猛烈攻击,明廷在军情万分紧急情况下,最后才决定将驻防于关外的宁远总兵吴三桂撤回保卫京师,当吴三桂军行抵河北丰润时,北京已经陷落了,并且得知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的消息。吴三桂弛返榆关,准备向起义军投诚。传说因为他听到爱妾陈圆圆被掠,才愤而投清,并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大战中,起义军失利,李自成被迫退出北京城。这一历史的骤然变化,使本来走向胜利的起义军归于失败,终于导致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建立。
【历史背景】
&&&《圆圆曲》中陈圆圆原名陈沅,又字婉芬,是江南苏州的一个名歌妓,她先被外戚嘉定伯周奎携往北京,预备送入宫中供奉液庭,但她没有得到皇帝的垂幸,仍被遣出宫。一说她再回周邸后,于宴席上为吴三桂所识,并订约聘娶。《圆圆曲》把吴陈情事从初识、定情、分离、被掠到团圆,在诗中作了生动的描绘与渲染,但在这当中一个严肃的主题却始终贯穿于全诗。&&
&&&这一主题或者说诗的意旨就是代表着当时多数人,特别是入清的故明士大夫,对于吴三桂叛明投清所怀的愤激与讽刺。诗以极其精巧的结构把这个主题和吴陈情事融汇在一体。在诗的开端中,作者用着强有力含义的诗句来申叙他的主题:&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燕。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这也就是全诗的要领。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我们就看到在甲申事变发生了急剧变化之后,这时跃居于力量中心的是建立了新政权的建州奴隶主贵族集团,那些怀着亡国的沉痛的哀恨的士大夫,他们所面对的是入关新的统治者,而不再是甲申这一历史悲剧的一幕了。
&&&所以《圆圆曲》象作者其他以时事为题材的诗歌一样,是在历史新条件下,以曲折的隐晦的方式来写对故国的情思,无可避免地其中部分地方反映了作者反人民的立场,但诗中所流露的对于故国的怀念,却也是出于作者的真情。这就是在评价《圆圆曲》的思想价值时必须肯定的地方。
【艺术特色】
&&&《圆圆曲》的主题在全诗达到结束时,再一次以强烈的诗句显示出来:&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一段把诗开首的主题做了进一步的推演,&全家白骨成灰土&吴三桂投降后全家三十余口被起义军处死,是对于吴三桂最峻刻的讽刺。当吴三桂向清人乞援时,他还是以大明臣子的身份这样做的,他所宣传的也上所谓为君父&报仇&,但是从诗中传诵一时的名句&冲冠一怒为红颜&看来,作者显然并不以吴三桂具有报国的诚意,更深刻地说,在所有故明士大夫的思想中,吴三桂的过在于投清,而不在于讨&贼&。
&&&他们把在新政权统治下无法表达的亡国的哀恨,都发泄在对于吴三桂这类变节投敌的人身上。所以诗虽以天亡&逆贼&,电扫黄巾开始,但实在却包含着无法言说的亡国的隐痛。再看&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这四句,作者原也以为男女情事无足重轻,并且这也不全是为吴三桂申辩,而在于加重了&全家白骨成灰土&这一句话的含义,申明吴三桂所得的惩罚竟如是之残酷。这就是在这通首不失风人意旨的诗中,却也突出地呈示着一如史家的直笔一样的严厉的讽刺。
&&&&艺术方面来看,《圆圆曲》的成功自然是由于作者所具有的非凡的诗歌技巧。自从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成为妇孺皆知的作品以后,还没有一篇歌行能象《圆圆曲》那样几乎可以和《长恨歌》相媲美。吴梅村虽被认为继承白氏的长庆体,但他并不把自己的作品限制在对于古人的模拟上,在《圆圆曲》中譬如作者所屡屡采用的蝉联的句法,使诗歌显得更富有音乐感,这在初唐诗人如卢照邻、刘希夷的诗中早就有了,所以他是集合了众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的。
&&&作为歌行,叙事是重要的因素。这也是评价《圆圆曲》艺术特色重要的一面。叙事的艺术也就是剪裁与结构的艺术。《圆圆曲》从倒叙开始,然后写吴陈的初见,同时补叙陈圆圆的乡里和最初的入宫,诗再回过来写定约、分离被掠、团圆,至此吴陈的情事就全部结束了。以下才从女伴心目中写圆圆,这是这首诗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因为它显示出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灵感来源,近代学者把这一首和作者同时期的作品《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相比较,作了精辟的论断。至诗的结尾则是反复咏叹,诗旨得到了最后的发挥。古人云情至文生,《圆圆曲》的成功是艺术上的,也是思想上的。梅村身经亡国、历尽沧桑,他的诗都是反映了他一生经历中感受最深的时刻。《圆圆曲》的细节虽然不一定和客观史实完全相符,但那久已消逝了历史悲剧的一幕,终于被作者为我们保存了下来。《鸳湖曲》
  鸳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溪烟。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阁风吹笑语来。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
  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云鬟子弟按霓棠,雪面参军舞鸲鹆。
  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朝来别奏新翻曲,更出红妆向柳堤。
  欢乐朝朝兼暮暮,七贵三公何足数。十幅蒲帆几尺风,吹君真上长安路。
  长安富贵玉骢娇,侍女熏香护早朝。分付南湖旧花柳,好留烟月伴归桡。
  那知转眼浮生梦,萧萧日影悲风动。中散弹琴竟未终,山公启事成何用。
  东市朝衣一旦休,北邙坏土亦难留。白杨尚作他人树,红粉知非旧日楼。
  烽火名园窜狐兔,画阁偷窥老兵怒。宁使当时没县官,不堪朝市都非故。
  我来倚棹向湖边,烟雨台空倍惘然。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
  人生苦乐皆陈迹,年去年来堪痛惜。闻笛休嗟石季伦,衔杯且效陶彭泽。
  君不见白浪掀天一叶危,收竿还怕转船迟。世人无限风波苦,输与江湖钓叟知。 
  《永和宫词》
  扬州明月杜陵花,夹道香尘迎丽华。旧宅江都飞燕井,新侯关内武安家。
  雅步纤腰初召入,钿合金钗定情日。丰容盛鬋固无双,蹴踘弹棋复第一。
  上林花鸟写生绡,禁本钟王点素毫。杨柳风微春试马,梧桐露冷夜*。
  君王宵旰无欢思,宫门夜半传封事。玉几金床少晏眠,陈娥卫艳谁频侍。
  贵妃明慧独承恩,宜笑宜愁慰至尊。皓齿不呈微素问,蛾眉欲蹙又温存。
  本朝家法修清宴,房帷久绝珍奇荐。敕使惟追阳羡茶,内人数减昭阳膳。
  维扬服制擅江南,小阁炉烟沈水含。私买琼花新样锦,自修水递进黄柑。
  中宫谓得君王意,银镮不妒温成贵。早日艰难护大家,比来欢笑同良娣。
  奉使龙楼贾佩兰,往还偶失两宫欢。虽云樊嬺能辞令,欲得昭仪喜怒难。
  绿绨小字书成印,琼函自署充华进。请罪长教圣主怜,含辞欲得君王愠。
  君主内顾恤倾城,故剑还存敌体恩。手诏玉人蒙诘问,自来阶下拭啼痕。
  外家官拜金吾尉,平生游侠多轻利。缚客因催博进钱,当筵便杀弹筝伎。
  班姬才调左姬贤,霍氏骄奢窦氏专。涕泣微闻椒殿诏,笑谭豪夺灞陵田。
  有司奏削将军俸,贵人冷落宫车梦。永巷传闻去玩花,景和门里谁陪从!
  天颜不怿侍人愁,后促黄门召共游。初劝官家佯不应,玉车早到殿西头。
  两王最小牵衣戏,长者读书少者弟。闻道群臣誉定陶,独将多病怜如意。
  岂有神君语帐中,漫云王母降离宫。巫阳莫救仓舒恨,金锁雕残玉箸红。
  从此君王惨不乐,丛台置酒风萧索。已报河南失数州,况经少子伤零落。
  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豆寇汤温冰簟冷,荔支浆热玉鱼凉。
  病不轻秋泪沾臆,俳徊自绝君王膝。苔没长门有梦归,花飞寒食应相忆。
  玉匣珠襦启便房,薤歌无异葬同昌。君王欲制哀蝉赋,诔笔词臣有谢庄。
  头白宫娥暗嚬蹙,庸知朝露非为福。宫草明年战血腥,当时莫向西陵哭。
  穷泉相见痛苍黄,还向官家问永王。幸免玉环逢丧乱,不须铜雀怨兴亡。
  自古豪华如转毂,武安若在忧家族。爱子虽添北渚愁,外家已葬骊山足。
  夜雨椒房阴火青,杜鹃啼血濯龙门。汉家伏后知同恨,止少当年一贵人。
  碧殿凄凉新木拱,行人尚识昭仪冢。麦饭冬青问茂陵,斜阳蔓草理残垅。
  昭丘松槚北风哀,南内春深拥夜来。莫奏霓裳天宝曲,景阳宫井落秋愧。
&&&《望江南》其一江南好,聚石更穿池。水槛玲珑帘幕隐,杉斋精丽缭垣低。木榻纸窗西。
其二江南好,翠翰木兰舟。穿袖衩衣持枳女,短箫急鼓采菱讴。逆桨打潮头。
其三江南好,博古旧家风。宣庙乳炉三代上,元人手卷四家中,厂盒斗鸡钟。
其四江南好,兰蕙伏盆芽。茉莉缕藏新茗椀,木瓜香透小窗纱。换水胆瓶花。
其五江南好,五色锦鳞肥。反舌巧偷红嘴慧,画眉羞傍白头栖。翡翠逐金衣。
其六江南好,蒱博擅纵横。红鹤八番金叶子,庇卢五木玉楸枰。掷采坐人倾。
其七江南好,茶馆客分棚。走马布帘开瓦肆,博羊饧鼓卖山亭。傀儡弄参军。
其八江南好,皓月石场歌。一曲轻圆同伴少,十反鹿麀细的人多。弦索应云锣。
其九江南好,黄雀紫车螯。鸡臛下豉浇苦酒,鱼羹加芼捣丹椒。小吃砌宣窑。
其十江南好,樱笋荐春羞。梅豆渐黄探鹤顶,芡盘初软剥鸡头。橘柚洞庭秋。
其十一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翠装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销空。新样小团龙。
其十二江南好,狮子法王宫。白足禅僧争坐位,黑衣宰相话遭逢。拂子塞虚空。
其十三江南好,闹扫斗新妆。鸦色三盘安钿翠,云鬟一尺压蛾黄。花让牡丹王。
其十四江南好,艳饰绮罗仙。百裥细裙金线柳,半装高屧玉台莲。故故立风前。
其十五江南好,绣帅出针神。雾鬓湘君波窈窕,云幢大士月空明。刻画类天成。
其十六江南好,巧技棘为猴。髹漆湘漆香垫儿,戗金螺钿酒承舟。钑镂匠心搜。
其十七江南好,狎客阿侬乔。赵鬼揶揄工调笑,郭尖儇巧善诙嘲。幡绰小儿曹。
其十八江南好,旧曲话湘兰。薛素弹丸豪士戏,王微书卷道人看。一树柳摧残。
生查子(春景)青琐隔红墙,撇下韩嫣弹。花底玉聪嘶,立在垂杨岸。纤指弄东风,飞出银筝雁。寄语青楼人,留得春光半。
又(闺情)香暖合欢襦,花落双文枕。娇鸟出房栊,人在梧桐井。小院赌红牙,输却蒲桃锦。学写贝多经,自屑泥金粉。
又(旅思)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点绛唇(蕉团)细骨珊珊,指尖拂处娇弦语。着水撩人,点点飞来雨。扑罢流萤,帐底轻风举。眠无主,误黏玉体。印得红丝缕。
浣溪纱(闺情)断颊微红眼半醒,背人蓦地下阶行,摘花高处赌身轻。细拨薰炉香缭绕,懒涂吟纸墨欹倾,惯猜闲事为聪明。
其二一斛明珠孔雀罗,湘裙窄地锦文鞾,红儿进酒雪儿歌。石黛有情新朋皎,玉簪无力暖云拖,见人先唱定风波。
菩萨蛮(野景)江天漠漠寒云薄,长桥客醉闲吹笛。沙嘴荻花秋,垂萝拂钓舟。危峰欹半倚,仄径苍苔屐。欲上最高亭,远山无数横。
又(闺词)谢家池馆桐花甃,画屏曲屈翘红袖。欲剪凤凰衫,青虫摇羽簪。一枝双豆蔻,浅立东风瘦。春思远于山,眉痕凡几弯。
丑奴儿令(落红)落红已拂雕阑近,入手枝低,莫肯高飞,费尽东风着力吹。分明燕子衔来到,因甚差池,坠在污泥,惹动游丝不自知。
又(村居)溪桥雨过看新涨,高柳鸣蝉,荷叶田田,指点儿童放鸭船。前村浊酒沽来醉,今夜凉天,明月初圆,一枕西窗自在眠。
又(艳情)低头一霎风光变,多大心肠,没处参详,做个生疏故试郎。何须抵死催侬去,后约何妨,却费商量,难得今宵是乍凉。
减字木兰花(题画)藤溪竹路,鸟道无人云独过。鹿櫑猿栖,布袜青鞋客杖藜。江头尺鲤,展罢生绡天欲雨。记得曾游,古木包山五月秋。
又(美人足)香趺浅印,不涴春泥红一寸。罗袜钩钩,点拍轻匀小凤头。归来路滑,醉把双缠微笑脱。拨醒檀郎,眼底端相白似霜。
谒金门(题美人图)人离别。屏上小山凄绝。欲寄相思教谁说,梧桐初下叶。窗外绿簧轻撇,立尽闲阶周折。慢把罗帏向前揭,早是愁时节。
忆秦娥(代沈初明)愁脉脉,江山满目伤心客。伤心客,长干梦断,灞桥闻笛。天涯揽镜看衰白,秦川对酒青衫湿。青衫湿,冷猿悲雁,,暮云萧瑟。
清平乐(题雪景)江山一派,换出琼瑶界。冻合滩舟因访戴,沽酒南村谁卖。草堂风雪双扉,画图此景依稀。再补吾庐佳处,露桥一笠僧归。
南柯子(凉枕)颊印红多晕,钗横响易寻。美人一觉在花阴,怕是耳珠钩住鬓云侵。有分投湘簟,无缘伴锦衾。眼多唧溜为知音,受尽两头牵系像人心。
又(竹夫人)玉骨香无汗,从教换两头。受人颠倒被人勾,只是更无肠肚便风流。娇小通身滑,玲珑满眼愁。有些情性欠温柔,怕的一时抛掷在深秋。
浪淘沙(题画兰)枉自苦凝眸,肠断归舟。依然明月旧南楼。报道孙郎消息好,杨柳风流。花意落银钩,一寸轻柔。生绡不剪少年愁。看取幽兰啼露眼,心上眉头。
又(端午)缠臂彩丝绳,妙手心灵。真珠嵌就一星星。五色叠成方胜小,巧样丹青。刻玉与裁冰,眼见何曾。葫芦如豆虎如蝇。旁系累丝银扇子,半黍金铃。
又(枇杷)上苑落金丸,黄鸟绵蛮。晓窗清露湿雕盘,恰似戒珠三百颗,琥珀沈檀。纤手摘来看,香色堪餐。罗衣将褪玉浆寒。怕共脆圆同荐酒,学得些酸。
鹊桥仙(夜景)圜林晚霁,池塘新涨,明月窥人缥缈。万木阴森穿影过,惊噪起、一群山鸟。纤云暗度,银河斜转,露湿桂花香悄。少年此夜不须眠,把铁笛、横吹到晓。南乡子(新浴)皓腕约金环,艳质生香浸玉盘。曲曲屏山灯近远,偷看,一树梨花露未干。扶起骨珊珊,裙衩风来怯是单。背立梧桐贪避影,更阑,月转回廊半臂寒。
又(春衣)玉尺剪裁工,斗色衣衫巧样缝。深浅配来纤手绽,重重,蒲紫蒲青雅淡中。斜领叩金虫,透肉生香宝袜松。茜袖半垂鸦袜浅,从容,百折罗裙细细风。
又(牡丹头)高耸翠云寒,时世新妆唤牡丹。岂是玉楼春宴罢,金盘,头上花枝斗合欢。着意画烟鬟,用尽玄都墨几丸。不信洛阳千万...
阅读(1686)|
浮生所欠止一死,尘世无由识九还。印象深刻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邺 题水帘洞赏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