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三洋村(杨孟勇)

,新区三洋村(杨孟勇)
最佳答案:乡土地里献三情
记杭州湾新区三洋村村官邹旭波
E-mail推荐:
  赴杭州湾新区三洋村采访的途中,我一直勾勒着邹旭波的模样:这个一毕业就赴农村基层,且一干就是七年的女“村官”该有着怎样的坚韧和独有的处事方式?七年了,她厌倦了吗?抱怨过吗?带着种种思绪,我们先见到了杭州湾新区农办副主任陈宗军。  “这是个顶好的姑娘,勤快,耿直,做事利落,是块农村工作的好料。”&陈宗军给出如此评价。  果不其然,刚迈入三洋村村办公大楼,一阵爽朗热情的笑声迎接了我们,偏快的语速,偏快的步伐,证明了陈宗军的评价:这是个雷厉风行、爽快直接的女子。  然而,农村工作细碎而复杂,每天面对的是最实际、最“终端”的群众事件,这样直白的性格,老百姓“买账”吗?邹旭波哈哈一笑,然后用极其认真的表情回答道:“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要心里装着热情、真情和亲情,就没有办不了的事。”此言一出,我感觉到了她骨子里的感性与执着。  2002年9月,刚毕业的邹旭波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到三洋村做了一名文职人员。一到三洋村,交通问题便成了“显眼”的困难。原来邹旭波家住宗汉街道百两桥村,距离三洋村22公里,这对于一个无车族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再困难,都不能耽误工作。”于是,她找来一辆旧摩托,每天清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匆匆打理一番,便起程了。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从不例外。对2003年深冬的一个清晨,邹旭波至今记忆犹新。那天,罕见的大雾笼罩着整个城市,四周茫茫一片,3米内几乎看不清东西。大清早,邹旭波像往常一样行驶在七塘公路上。由于雾发得浓烈,前面的路坑和行人根本无法辨清,加之路面高低不平,在绕行之时,一个打滑,她闷头撞上了电线杆,右腿也被摩托车重重压伤。在路人帮助下,她才勉强起身,但车子却无法再启动。为了在上班之前赶到村里,“一根筋”的邹旭波硬是强忍疼痛,拐着伤腿推车前行,最终赶在了8点前到岗。  此类上班途中的小插曲,邹旭波早已习以为常。无论是风驰电掣的冲驶在暴风雨中,还是亦步亦趋的慢行在雾雪天里,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每天赶在8点前按时上岗。尽管当时工资仅800元一月,每月的汽油钱和日常支出常常是入不敷出,但邹旭波仍觉得充实而快乐,因为她做到了自己对自己的承诺:不迟到早退。  其实,对于上下班交通的不便,是邹旭波最容易克服的困难。“只要有工作热情,这样的困难根本不算困难。”邹旭波坦言,真正让她觉得措手不及的,是刚开始对农村工作的“水土不服”。当年满怀豪情壮志的下了村,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邹旭波发现自己在这一片广阔的舞台上无法展现自己:对村事务一知半解,不善于和农民打交道,遇到棘手问题,顶多也是在村干部身边当个“小跟班”,唱不了“主角”,种种困惑让邹旭波有些低落。  耿直的她主动找到村书记,畅谈自己的心境。“虽然大学生文化程度高,但涉世不深,处事经验也远远不足,要上手,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先在岗位上发挥自身所长吧,这也是为咱老百姓服务。”书记一席话,惊醒梦中人。  2003年10月初,三洋村展开二期土地征用工作,这是当年村里的首要工作。为避免人工计算带来的错误,邹旭波想发挥特长,建议用电脑输入的方法进行计算。自然,所有工作就由村内唯一懂得电脑操作的她负责。因为二期土地征用工作密切关系到群众的经济利益,而邹旭波的计算工作又直接与他们的利益挂钩,她深感责任之重。这项工作涉及村10个生产队,近900户农户,计算内容除年龄抵分分配、地亩面积补偿、青苗补助等基础计算外,还需对地亩面积0.5亩以下的农户进行土地征用款一次性支付款计算,对0.5亩以上的农户实行分年支付计算,并且得把相关数据输入到慈溪市土地征用补偿情况登记表。纷繁复杂的计算必须由邹旭波一人完成,工作进度也全由她掌控。  邹旭波暗下决心,一定要既好又快地完成这项工作。早上6点,天还未亮全,她就从家中骑车出发;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方便面一泡,用来充饥,有时入了神,甚至连泡面都忘记吃;晚上,等街边路灯亮起来,她才肯收工回家,到家随便吃口冷饭,沉沉睡去……仅半个月,这个“拼命三郎”顺利完成了全部工作,受到了领导和群众一致好评。因为工作方法先进,周边村在涉及征地工作时都来找她取经。  愿干活,爱干活,干好活,是很多人对邹旭波的评价。只要一接到任务,二话不说,钻进“活”海,这就是邹旭波。2004年年底,我市取消了农村合作医疗本,统一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卡,并实行电脑登记。这项工作涉及三洋村2865位农民,领导要求邹旭波在十天内完成。网上输入项目繁多复杂,输入后还要逐一核对,时间本就不充裕。就在邹旭波加班加点快要完成的时候,电脑硬盘却突然坏了。此时离任务上交&仅剩三天。为了不拖开发区医保工作的后腿,邹旭波豁出去了,决定吃住在办公室。要知道这是大冬天的深夜,唯一的“床”就是办公室的木椅,还没有被子可以取暖,这让邹旭波患上了重感冒。第二天鼻涕眼泪、头痛发热袭卷而来。  “顾不上那么多了,满脑子只有医保数据。”邹旭波回忆说,就这样咬牙熬了三天,终于如期完成了任务。第四天,到医院一量体温,竟然烧到39.5度。那次医保工作,其它村或多或少因有些群众被漏保,而引起了医保纷争,但三洋村无一遗漏,她再次得到村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当一天和尚,就要撞好一天钟,要是“三心二意”、“挑三拣四”的,还不如不来。这是邹旭波的理论。因为工作出色,2008年,邹旭波当选为村妇女主任,主管计划生育工作。对于这个“天下第一难”的苦差,邹旭波却轻松一笑:“对群众像亲人般关怀,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就没有成不了的事。大学生下村,就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不能像水上的皮球,从上面看下水了,在下面看却仍漂在水上。”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三洋村某外地媳妇,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已经生有两个女孩却又有了身孕。邹旭波听说后马上到她家走访,却吃了闭门羹。此时的邹旭波也已身怀六甲,可为了等到这个超生的村妇,她顶着六月的毒太阳,一等就是半天,最后非但没有见着人影,自己却中了暑。她知道对方有意躲她,第二天清早,她全然不顾身体不适,4点半就从家里出发,想在大清早给对方来个“始料不及”。果然,那位村妇还没来得及出门,就与邹旭波撞个正着。她马上进入正题,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给对方分析现在计生政策的罚款力度、小孩生出后的支出费用等,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非但没起到效果,还被对方轰了出来:“女儿是别人家的,儿子才是自己的,你不让我生儿子,你养我啊?我就是要生,你管不着!”  身体的劳累,内心的委屈,让这位“铁娘子”落了泪,但她并未就此放弃。第三天早上,她依然清晨4点半出发,往对方家里赶。见到村妇后,她再次顶着刻薄的话语,陪着笑脸跟对方深入分析国家现在推行的农村医疗保险赔付额度、养老保险政策,让她知道“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落后了,并找来她亲戚一起作她的思想工作。反复劝说下,那位村妇有些动摇但没有放弃再生的念头。邹旭波见已起效,喜出望外,天天很早去她家劝说。“腰酸得直不起来也得忍着,劝说得趁热打铁。”看见身怀六甲的邹旭波每天奔波,这位村妇也渐渐感动了,最终也深深理解了国家的计生政策,做了流产手术。  提起七年的乡村生活,邹旭波感慨万分。七年前,这个刚毕业的黄毛丫头壮志凌云,渴望在农村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因为找不到自身的价值,她失落过、惆怅过、委屈过、痛哭过,但又因为坚强与执着,因为对农村毫无理由的眷恋,因为热情真诚的付出和对群众亲人般的关怀,她走过了沟沟坎坎,收获了成长与尊重,最终成了三洋村家喻户晓的好“村官”。  
(责任编辑:李放)
相关专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级新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