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提示你已经领了gta5第一个任务务还没写完呢!

求助,心悦会员二级领升级卷说页面错误、再领就说你已经领了!_地下城与勇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857,516贴子:
求助,心悦会员二级领升级卷说页面错误、再领就说你已经领了!
谁能告诉我怎么办?
心悦会员快去官网领升级...
来人,lz没看懂。 出售...
84级了好多任务都没做,...
心悦会员镇楼!
心悦最新活动 心悦会员...
地址 http://xinyue.qq....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二楼送美图一张。
--当我第一次知道要给别人的帖子评论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评论这件事,你不能叫我评论我就马上评论,第一我要试一下,我又不想说你做完一个评论以后加了很多特技(duang~~~)那评论很好,很雷,很长,结果网友出来一定骂我,根本没有这种评论,你的评论是假的,我说先给我试一下 。
我也是这样
小伙子,有没有水到经验啊?
没有的话我帮你顶下贴,送点经验怎么样?
我给你顶贴送经验,粉我一下怎么样啊?
不粉我我帮你把贴子终结了怎么样?
我的也是,打电话过去说今天再试试
有没有解决的,而且每周给的领了却不见邮件啊!
求大神。。。
怎么办啊?
ui培训哪个好,0基础+双证+实战「就业无忧」
然而两分钟过去了
登陆完自己号,注销后边有个我的礼包,点开,cdk在那里边,然后兑换就好了
你这帖可以加精,联系吧务,就说是我说的。
我也是,我过了一天领的的,Cdk记好了就行
我也是 过了两天就可以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菩萨道的修行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菩萨道的修行
发表时间:
作者:梁乃崇
菩萨怎么做才叫度呢?
就是要领导一个团体,去完成某一项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让团体修行。
  ※权力本身没有
  接着上午的话题,可以再讲一件事情。中午休息的时候,陈医师问了一些以前我已经说过、而现在需要修正的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他了,不过这些问题值得再讲一遍。以前我们讨论过「宰制体系」(金字塔模型),也对它做了很多批评,并试图以非权力的体系来取代它。后来我们弄出一个体系&&「模型」,这个模型跟我最近讲的「权力的本质」是相反的,因为念珠模型是去除权力的体系。
  现在讲权力的本质,等于认同「宰制体系」(金字塔模型),所以陈医师就问了这个问题,我是考虑过,只是没讲,因为没人问。以前我并不懂权力的本质,所以批评「宰制体系」。「宰制体系」有它的道理。当时,之所以不喜欢权力,是因为喜欢民主、平等、自由,才对权力做了批评。现在自己的了解既然改变了,这个部分就需要修正。
  以前我们为了不要采用「权力」,想了很多想法,也真的去运作,但是都不成功,所以证明那些想法是不可行的。「金字塔模型」这种权力制度体系,从人类的历史来看,它是成功的,虽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以前那么讨厌它,把它看成是坏的制度呢?原因是看到太多权力的邪恶面,误以为权力本身是邪恶的。现在知道权力本身并没有善、恶。善用权力的人,权力是善的;不会用权力的人,权力就变成是恶的。权力的善、恶是出自使用权力的人,而不是权力本身造成的。
  《权力游戏》这本书把权力比喻为电力。电力和权力本身没有善、恶,只是一个工具,用于善则善,用于恶则恶。会使用电力的人,就让它发光变成灯,可以录影、看电视、听广播、利用电脑运算&&等,你会用它,它很有用,是善的;你不会用它,它就会把房子烧起来,酿成火灾,把人电死,闹出人命。所以电力本身没有善、恶,就看你会不会运用。权力也是一样,会用权力的人,就会让团体完成任务;不会用的人,滥用权力,任务无法完成,却藉以满足个人的私欲,这样我们就会看到权力邪恶的一面。但是权力本身没有善、恶,它的善、恶完全取决于运用权力的人。
  所以权力本身没有善、恶,而是运用权力本身的善、恶问题。以前我不了解,误以为权力本身是邪恶的,才会排斥它,现在既然弄清楚了,当然也要将过去的错误加以纠正。
  ※菩萨度众生就是要度团体
  作为一个菩萨乘的修,必须要懂得权力,因为菩萨是要来度众生的。众生指的是团体,菩萨度众生就是要度团体。菩萨怎么做才叫度众生呢?就是要领导一个团体,去完成某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时让团体修行成道。让团体修行成道就是让这个团体得到菩萨的,当然也表示这团体里面的成员得到菩萨的果位,这就叫度众生成道。
  所以度众生指的不只是帮助个别的人修行成道,因为这件事情罗汉、就在做了。菩萨要做的是度众生相,所谓度众生相就是要度团体,像国家、公司这样的组织团体,叫做「众生相」。度众生就是要把这些团体度成菩萨,团体中的成员当然也度成菩萨了,所以他们的「」、「人相」也都超越了。
  我们知道罗汉的果位,折算成菩萨的果位相当于四、五地菩萨;辟支佛的果位相当于六、七地菩萨。成为菩萨至少要超越「我相」和「人相」;至于「众生相」才是菩萨特别要做的部分。菩萨度众生就是修行者要领导一个团体完成事业,并修行成道。在完成事业的过程当中还要修行成道,这就是菩萨度众生的定义。
  ※菩萨度众生的首要条件
  菩萨乘的修行者要领导一个团体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了解权力的本质,懂得如何运用权力系统来完成事业,同时又能修行成道。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一个修行者说他是「菩萨乘」,但是不懂权力的本质,那么他还不是「菩萨乘」,只能算是「罗汉乘」,或者是「乘」。从新的定义来看,我还不算是「菩萨乘」,只能算是「缘觉乘」。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觉得这样的定义太严了,不知道大家听了以后,觉得这样子的定义,是不是合适?陈医师我想听你的看法。
  陈医师:我觉得是合适的,而且应该是做成功了才算。
  老 师:那当然,做成功了才算做成。
  陈医师:也就是说对权力的了解,是衡量菩萨的唯一标准
  老 师:是不是唯一标准我不知道,但是是一个标准,也可以说,一个不会做团体领导者的人不是「菩萨乘」。
  陈医师:所以像那些即使做成功的大企业,但是那个企业没有修行成道就不算是菩萨乘。
  老 师:对。
  陈医师:从古到今没有真正出现过这样的人
  老 师:不是。有出现。
  陈医师:我是说以前到现在没有人做成功?
  老 师:应该有人做成功。
  陈医师:那像阿育王他?
  老 师:应该算做成功了。
  陈医师:那他主要成就还是「罗汉乘」?
  老 师:他做的部分应该「菩萨乘」。
  陈医师:那像莲师其实是会权力的运用?
  老 师:莲师在西藏,就是了。
  陈医师:所以根本上所谓的建立「化土」其实就是这些嘛!
  老 师:对。就是在建立这个,一点也没错。这个「化土」可大可小,小至一个,大至一个国家。
  萧先生:我觉得很好,是该具备这些条件,将来可能考虑会不只具备这些条件,但这些条件可以使用。
  老 师:不是唯一的条件,而是应该要具备的条件。
  张先生:我从第一个问题,有一些想法跟老师报告一下。领导一个团体完成一个任务,如果任务后来是失利、没有完成,老师曾提过一个案例就是邓小平在天安门事件做这样的决定,所以中国今天才有这样稳定发展的局面,他当时做那样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太容易,不太容易是说我们是站在谁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如果以学生、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他做这个决定是错的;如果以整个中国的角度来看是对的。又以全球来看,好比戈巴契夫当年做那些决定之后,苏联瓦解了,其实看起来对全世界是有利并没有害。今天中国强盛之后对全球是有利还是有害,不知道,搞不好不见得是有利的。现在看整个中国富裕是比较好的,可是再过几年呢?他的野心会不会出来?会不会造成台海、整个亚洲的威胁,甚至于美中再次对立,全球是否又会回到类似冷战中,不知道,所以什么时间点看、什么角度来看,就很难定义这样的任务是对与不对,这是我第一个疑问。
  第二是刚才老师定义的「菩萨乘」,这样的定义比较清楚。但是我如果从老师讲过的,修行最大的是帮助人家悟,从这个角度来看,假设修「菩萨乘」带领一个组织,然后完成一个任务,同时修行成道,跟「罗汉乘」的人,他一个一个的去教,可能自己教导别人修行悟自性成道,我感觉不出来这个差别在哪里?意思是说「菩萨乘」跟「罗汉乘」的价值差别多大?虽然老师说可能是五、六地的菩萨阶段在「罗汉乘」,果位可能会愈来愈高,但是我现在感觉不出那个价值的差异有多大。
  老 师:好。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我想你是不是记得过去我讲过的「」壳的层次和范围,我们有「我相」范围的「无明」;有「人相」范围的「无明」。「罗汉乘」就是把「我相」范围的「无明」消除了;辟支佛就是把「人相」范围的「无明」壳消除了;菩萨就是把「众生相」范围的「无明」消除了。这一个「无明」壳的范围不只是空间的范围,还有深度的范围,都是不一样的,它的大小呢?「我相」的「无明」范围最小,「人相」的「无明」中等,「众生相」的「无明」壳范围最大,它们破除「无明」壳的范围是不同的,这就是价值的差别。虽然罗汉是悟了,打掉了「我相」范围的「无明」壳,可是「人相」范围的「无明」壳它没有消除,所以在「人相」这个部份跟是一样的,没有差别。那么有的人他开悟了,但是并没有把「我相」范围的「无明」全部打掉,只是在这一个范围里面的「无明」壳打了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子只是开悟而已,那它的价值就更低。相对于菩萨,他把「众生相」范围的「无明」壳都打掉了,当然也把「我相」、「人相」的「无明」壳都打光了。罗汉与菩萨来比较的话,相当于「人相」和「众生相」的差别。这是你的第二个问题。
  你提的第一个问题,你说要怎么看?我们看邓小平处理天安门事件,只要看现在是什么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看将来是什么?将来是后面的人做的,跟他做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大的关连,不要算在他的作为上,要另外衡量。他真正的影响只不过稳定了局势,让中国大陆可以在改革开放上稳定的发展。你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很容易判断的。
  如果你要把后面别人所做的一些事情生出来的结果,都要算是他那个决定而产生的,并不适当。当然他做的事情,对后来的人的决定是有关连,但是好坏的责任不在他身上。像是让中国比较富裕了,安定了,当然也变得比较强盛了,以后它威胁其他的国家、造成冲突,所以让中国变得安定、富裕这件事情是错的,这之间连不起来啊!如果要这样子评断一件事情,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评断了。我觉得你提出来从什么角度来看,有一点超过范围,不适合那样看。至于说到底是站在那些被杀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的角度来看呢?还是要站在整个中国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要站在整个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讲,如果这件事情不是这样发展,让学生民主的要求成功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我相信中国大陆就会像苏联一样瓦解了。这个时候,在中国会产生的动乱和死伤的人数,可能不是天安门这个结局可以比的。
  天安门事件发生的时候,苏联还没有瓦解,戈巴契夫还来中国大陆访问,就在中国天安门事件不到半年之后,苏联忽然就瓦解了。我认为苏联之所以忽然间瓦解是因为没有一个邓小平。如果苏联有邓小平这样的人物,我想还不至于瓦解。而戈巴契夫的气质跟当时中国的总理赵紫阳很相近,依照赵紫阳当时的态度,他是无法处理的。他也跟那些学生对话,学生不理他,他也没办法,这个情形跟戈巴契夫遇到的问题一样。戈巴契夫就是在波罗地海三小国要闹独立,那个时候东欧的华沙公约已经瓦解,苏联还没有,但是波罗的海三小国是属于苏联的,他们要闹独立,戈巴契夫就到当地跟那些群众对话,这跟赵紫阳在天安门广场跟那些学生对话是一样的。对话的时候,那些群众把戈巴契夫嘘走了!之后没多久苏联就瓦解了。如果中国大陆让赵紫阳去处理,中国没有邓小平,赵紫阳也跟学生谈谈,谈不拢,也被学生嘘走,之后怎么办?中国有那么多省,那么多山头,一下就蹦出来变成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对中国会是什么结果?不幸的程度会更严重。
  所以要做菩萨就要把这些事情看得清楚。如果没有智,没有办法把权力的本质看得清楚,在带领团体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把所面对的事情看得透彻,那你就没有办法领导团体,因此就不是成功的菩萨。所以菩萨要有「三摩钵提」的,还要有般若智。这一件事要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有办法完成菩萨度众生的工作。好,还有问题吗?
  听 众:我觉得做菩萨乘,没有办法下手的感觉,带一个组织去完成任务还有感觉,但是同时要给这个组织的人修行成道,有很多困难。
  ※菩萨的修行─万行
  老 师:这个部份要怎么做?我们一讲到修行,心里面想的就是。菩萨修行,打不打坐或修不本,关系不大。怎么做?就是「六度万行」,「行」就是工作,在工作中修行,这是菩萨的修行方式。
  如果不会在行动中、工作中修行的话,不是菩萨。菩萨要「六度万行」,「万行」就是在工作、当中修行。所谓「修行」就是在完成任务和事业当中修行。怎么修行呢?在完成这些工作当中,你要领导这个团体,有很多事情要做,你要下判断、做决定,一定要「明白」,即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非常的透彻。同时你要会演化,也就是要会运用「三摩钵提」,你可以带着团体,大家一起在心里面演,把事情做到最好。你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就是在修行。
  譬如说,我上午讲的内容包含了两个部份,一个部份我有很清楚的透视力,把权力的本质看得清楚明白,这是「般若智」。另一部份,要有办法演化出解决的方法,这个就是在运用「三摩钵提」。这样的运用就是在修行,修得够透彻,就要成道啦!好,讲到这个地方,我就可以讲另外一个题目「怎么修行」。
  ※在错误中修行
  我们讲的修行方法有很多,例如、内证、回头、修法本、等等。我也说大家要能够用反省的方式,去找你重视的问题的本质。这些方法已经讲过很多,今天要讲的跟这些方关,和反省的方式相近,只是没有特别强调,因为我以为不需要强调,大家都会的。但是有一件事情使我发觉原来会的人很少,是什么事情呢?就是一个国中生考基本学力测验,本来以为他考得不错,一考下来只有一百多分,糟糕了,怎么会考坏呢?因为还有下一次,有机会再考,我就问他大概不会是考试的技巧太差了吧?就把考试的题目拿过来教他,告诉他一定要把错的题目好好地检讨,虽然现在知道答案了,但是要想为什么当时会写错?写错的原因是什么?要一题一题的检讨、找出来。最好连题目类似的都把它检讨清楚,下一次考试才不会有问题。开始告诉他这样做,过了一个星期问他有没有做?没做。我说那不行,我就一题一题的带着他问,他自己不会反问。有的时候是题目的意思看错了,有的时候是他也懂题目,但是还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在心里,一对一错全部都在他的心里面,当然他不知道哪一个是错的。运气好的时候,正确的部份跑出来;运气不好的时候,错的部份就跑出来,所以有时对、有时错。我说:你要自己检讨啊!不是知道这个题目我做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个,就检讨完毕了。我说:这样不行耶!这样你不会晓得为什么会做错?我讲完并带领他这样做几题以后,原以为他自己会继续照着做。下个再来时,咦!完全没有动静,因为带着他做了以后,他还是不会啊!那个时候才发觉,原来他不会。这个状况使我想起来,我一直是这样子用的啊!从小一直就这样子用的啊!怎么他不会呢?而且我再检讨一下,甚至连修行我也是这样子用。所以第三次再教他的时候,就希望教他会用这个办法。这个时候我才发觉他还真的不会用耶!要教的话还没有办法哩。
  从这里我就发觉我是能够在错误失败中学习、在不会不懂的事物上学习,而他不会。他没有办法在错误中、在不会的、不懂的事物上学习。他不会这样子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大部分的人会把错误和失败,看成是外在的原因。比如说这个题目做错,为什么会做错呢?啊!那个题目我没看懂啦!啊!那个题目怎么、怎么样啦!反正就是错了嘛!以为错误是在外面。
  ※以境验心消除邪念
  我不是这样。这个题目我为何做错?我就会验心。心里有哪一个没想对、哪一个错误的观念使得我误判了、猜错了?或者是我没有看懂题目的意思,我就会问为什么没看懂?我的心有什么问题使得我看不懂?我会找心里面的毛病在哪里?我会往我的心里面检讨。
  这个方式就是以境、以事、以物验心,我早就在做验心的工作。我就告诉他那些错误的、不清不楚的想法就是邪念。我会错误失败,是因为心里面有邪念,我在做检讨的时候,就是把那些邪念找出来,然后清除掉!下次再做的时候就不会犯错和失败了,本来不懂的也变懂了、不会的也变会了!我这样子来反省,其实就是在清除心中的邪念。我说:你做错了那么多的题目,代表你心中的邪念太多了。我们的心若不,修行就修不好。
  听 众:有没有标准答案的例子?
  老 师:这个是有标准答案的例子,没有标准答案的例子也有啊!失败了,好像你做事业失败了,不需要标准答案啊!这个里面就有问题了。我发现很多人犯错、失败的模式是一而再、再而三连续犯的。这个题目不会做,同类型的题目给他,照样不会、照样做错。的失败也是一样,那个失败会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重犯,会这样子重犯就是没有把心中的邪念消除,你会失败就是心里面有邪念。那怎么去找你的邪念?就是「以境验心」嘛!你会失败,就是心里面有什么问题嘛!你把造成失败的心理因素找出来,把它清除掉,就得到了嘛!
  ※从失败中修清净心
  我们不是要修清净心吗?怎么修呢?就是这样修的。我天天就是这样修的啊!我以前讲那么多东西给你们听,都是我修清净心的成果啊!讲权力的本质,讲了那么多,是不是?怎么来的?P公司失败了,从这个失败中学习的。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跟我心里面什么地方可以连起来?喔!原来是对权力有误解,是从这里来的啊!所以就把它挖出来清理啊!剩下来的就是清楚明白的,那个就是清净心。所以怎么消除不清净的心?就是这样消除的,没有什么诀窍,道理很简单。
  像以前我会想出什么贡献主义,那也是亏钱了,啊!才去想、去检讨的本质。当然不同的人检讨的深度不一样,很多人遇到这种状况,就想我下次再去投资,捞回来了就觉得扳回本。但是这样子我不满足,我会想当时怎么会有这样子的决定,那样的决定为什么是错的,我就一直不停地反省,到后来发觉财富的观念错了,什么是财富?这个观念错了。当然不是我一个人错,这个观念全世界都错了,其实我是跟着大家用了一个错的财富观念,才会弄出这个样子来。很多人遇到失败就说现在经济不好啊就算检讨完毕了。我不会满足这种检讨,要非常深刻地去检讨。做这么深刻的检讨,对自己的检讨和要求毫不留情。以境验心,其实是以失败、以错误、以不会、以不懂来验自己的心。
  ※深刻的洞察力来自彻底的检讨
  你能够做最彻底的检讨,就有最深的洞察力。没什么本事,只是有修清净心的本事而已。这样子的方式就可以修行成道,对不对?既做事业、完成任务,又在修行成道,就看你愿不愿意深入检讨而已。这样子检讨下去,你就知道很简单的就把心清净了。这样子的检讨跟回头是类似的,而且每一个问题检讨到最后一定破「无明」壳。那个问题的「无明」一定被你破掉。
  所以我们领导一个团体去完成任务、去完成事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可以修行成道,这样子就是菩萨的度众生。怎么做?刚才都讲了、都表演过了,就这样做。当然我知道是不容易啦!就像那个国中生一样,我这么辛苦跟他讲还是没用,是不容易。不过我的儿子看到这样子也讲:咦!奇怪了,我从小也会啊!没错,因为他们都会,我才不晓得别人不会,以为这个大家都会。不,我想很多人会啦!只是检讨的深度够不够而已。赞不赞成我这样子判断?赞成喔!好,不赞成的举手。王教授你讲一讲不赞成的理由?
  王教授:我觉得很多学生不懂这个,我认为是国中、高中的考试太多,都只是拼命重复、重复考,但是不检讨这件事情。我基本上要学生检讨,其实会主动去做的极少、极少,推托责任是最正常的。
  老 师:不是我的事,都是别人的错啊!善于推卸责任,这个变得很困难。后来我还发觉我这样检讨以后,把事情都了解了以后,不管这个教育多烂,什么恶性补习、再烂的教育制度,只要学生是用我讲的这个方法,再烂也没有问题,再坏的教育都难不倒他。王教授你觉得呢?
  像我讲的这位国中生,我就想要让他懂这件事情。他跟我儿子一起买零件自己组装电脑;他们废寝忘食,花了五天才组装完成可以使用。要排除一些不相容性的问题,要一个一个地排除,弄到后来就把它完成了。我说那个邪念啊就是你们说的,就是把你心里面的那个瑕疵排掉。我说你自己有经验呀!当电脑装成功了以后非常快乐。就是这样,你会啊!只不过是用在电脑上,不晓得用在学校的课业上,你就把它转换过来用,是同样的道理啊!不过这样讲他还是转不过来。就像王教授擅长在教学上用,不擅长在生活上用。张先生,你呢?
  张先生:第一个问题,想请教老师,如果慈济照老师的标准来看,他们所做的工作属于「菩萨乘」吗?。
  老 师:我不想去评判别人啦!
  张先生:第二个问题,我在学电脑,有很多不会的地方,因为没有上过电脑课自己就在错误中学习。我想要用什么方法做才对呢?
  老 师:在错误中学习那就对啦!不过你这样做的时候,还没有用到去验心。
  张先生:对。还没有像老师那么高明!
  老 师:是会在错误中学习,但是那些东西都在外面。
  张先生:对。
  老 师:我现在的方法是在这样用时,是在验心的。
  张先生:请问老师「无明」壳,以财富来讲,财富的「无明」壳是什么?
  老 师:就是你对财富的错误观念啊!比如说财富就是物质,那个观念就是「无明」壳的一部份。
  ※邪念即是无明
  张先生:当老师把「无明」壳打破的时候?
  老 师:就是把这些邪念弄掉了啊!
  张先生:老师说的邪念的定义是说:财富就是物质这个观念就是邪念?
  老 师:就是一个邪念、「无明」嘛!你莫名其妙地就种下一个错误的观念,你都不知道的。
  张先生:所以修正过以后、打破了「无明」壳之后,财富等于什么?
  老 师:财富等于什么都可以啊!
  张先生:老师可不可以举个例子?老师认为的财富是什么呢?
  老 师:财富就是能够让人满足某些需要。
  张先生:这个就是财富,而不是银行里面的存款有多少?
  老 师:不是啊!它能够满足自己或别人的需要。我们都会有些需要,这些需要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物质和心灵混和的,也可能只是心灵上的某种满足或某种需要。只要某一个东西它可以满足这个需要,那个就是财富。
  张先生:满足需要就是财富,而不是物质?
  老 师:不一定是物质,它可以是任何东西啊!好,陈同修,以上有何评论?
  陈医师:我觉得像「对事」或「对境」,对任何遇到的事情都验心,其实是很重要、很好用的方法。好像应该算是一种思维,或是遇到事情时去处理的一种模式。思考习惯一旦开始建立之后,你什么事情都会自动地这样做。什么时候建立呢?在小的时候最好建立,当然父母要引导他。遇到不顺的事情时,你就问他一些问题,比如说:这件事情你怎么想?或是会有什么样子的影响呢?慢慢地他遇到了事情,就不会怪这个、怪那个的,他自动就会去想。模式一旦建立以后,他什么事情都会这样子做。读书他也会去想,读到这一段时,他会自己问自己。所以我觉得等于是 教育可以在修行上做最大贡献的一部份,我的感觉是这样。
  老 师:你已经这样用了!
  ※父母宜引导孩子探索、思考问题
  陈医师:我是这样用。我的小孩遇到问题时,通常我不会给他们答案,我会先要他们自己去探索,再来告诉我。你说做父母的要怎么作?多引导他们去思考,通常我们不给答案。这样做就是不让孩子怪这个、怪那个的,就是要验自己的心。譬如说,他要主持什么晚会啦,突然被剥夺了,他也知道另外是有阴谋的,但是遇到这事情时,我会问他你觉得难过吗?倾听他的看法。慢慢地他遇到了事情时就不会慌乱,就会把自己的心先看清楚。看清楚自己的心之后,他很容易就解决外面的问题。这是我的经验。
  老 师:很好!你已经这样做了。我对我的小孩根本没有这样做耶!但是他们莫名其妙地就会了。我也搞不清楚他们怎么会的,他们自己也不晓得怎么会的。反而是遇到了这个问题才清楚地去看、去想这件事情。刚才陈同修那样讲真的是很好,大家好好地来用吧!年纪虽然是大了,还是可以建立的。如果想把你的心清净,只有这个办法啦!把邪念通通清除掉,就是清净心了!我们修行成道也只不过是把清净心修出来就是了、就成功了。
  张先生:我们看到非常多成功的企业家、政治家,像我看王永庆的书,在描述他的经营管理非常地追根究底,一定要追到最后的源头。那种求真的心,我就觉得非常彻底。我不知道到底他们有没有?他们清不清净?感觉不见得是。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关键因素,才能够达到清净心的程度?
  ※验心追根究底才能让心清净
  老 师:他们追根究底、求真的心非常彻底,他们是向外求的、不验心的。他们也会验心,但是不多啦!我讲的求真追根究底是验心的追根究底。这个是一般人比较不会的。一般人的追根究底是向外求的多,会摄心内证的,也就是摄心、验心的追根究底,才能够达到让心清净。
  听 众:有一个问题,怎么样才算是看到底?看到底在验心中是什么状况?他们的问题可能在这里。因为他们不能判别那样子算不算到底?
  老 师:有没有到底?就看是否达到「」,到达就是到底了。
  听 众:我的感觉就是那个问题,你拿出来验,验到最后它没有了。
  老 师:就是你会觉得这个失败、困难、麻烦解掉了、化了。大家就会很,欣欣向荣。
  听 众:但是有时候验心时,譬如说:反省我事业上的失败,我大概会这样子。基本上我反省到后来,自己还是要回头重新在做一些检验的动作,我才能确定,反省的问题已经没有问题了。
  老 师:啊!对了,没错的。我们不只是验心,还要做啊!在这个时候,是向外驰求的做与回头反省的验心,不断地来回。一般人只是这样子地向外求,而我们是向外求与回头验心不断地来回,要强调的是这个部份。并不代表我们向外的追根究底不做,我们也一样做、一样的分析清楚。譬如说,美国的民主自由,这样子的形象,它的真正内容是什么?我一分析下去,就是在外面找的,才找到它在政治领域是这样、在经济领域是那样,喔!它还有一个在生活领域,情况是另一样,这个部份是一种向外的。向外找的方式很多人都会,验心这个部份比较不会,所以特别强调。刚才陈同修说,他怎么教他的小孩,这个办法非常好,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当成小孩,来这样子把它变成习惯。当你变成习惯的时候,你先在某一个事情上这样做,以后你可以把这个习惯扩展到任何事情上,那么你就有智慧,你做得愈深就有愈深的智慧。朱先生,你有没有意见?教学生或则是教,你觉得好不好用?
  听 众:刚刚讲到学力测验的问题,我感觉可能他所学的很多是一知半解,不完全清楚是怎么回事,才会有错误的观念。因为他的观念不正确,才会一下子做对、又一下子做不对。我感觉他的学习方式是半强记的,不是真正的了解,所以出来的东西都是很不稳定的。运气好时做对的多,有的时候又错得一大堆。他的基本观念不清楚,也就是对于书本上、或者是老师讲的东西没有彻底了解,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如果他真的了解,应该不至于这样。
  ※模糊就是邪念
  老 师:对。他没有彻底了解所以就模糊了,那个模糊就是邪念。你什么地方模糊,那个地方就是邪念、就是杂念、,要把它消除。对了,是这样子。
  林医师:我自己开诊所就注意到在里面反应了自己很多的特性。自己的缺陷在诊所里就会表现出来。财务、人缘上都会这样子,一些不正常的状况,就会在诊所反应出来。后来我慢慢地就调整过来。
  老 师:你是调整外面还是内心?
  林医师:我是调整内心。然后反应就会不一样。老师讲的我受用很多。
  老 师:好。蔡女士你有什么看法?
  蔡女士:老师讲的验心的部份,其实当人在苦恼的时候,就会去看内心的状态,大概是智慧不够吧,还是不能解。所以这个地方要请问老师,在修行上还需要再下什么功夫?内心的那个苦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但是在我来说,还是一片迷惑的感觉。
  老 师:如果是这个样子,主要还是没有看清楚,只看到内心表面的状态,心里面的那个问题再深进去是什么?没有看到?没看到就没有办法解的。
  蔡女士:需要吗?
  老 师:不需要禅定,反省就可以看到。不要以为是靠禅定的,这里面根本就是一个反省的功夫而已。
  蔡女士:老师的意思是我不够深入,对不对?请教老师深入的方法。
  老 师:深入的方法?比如说:以前我那个投资失败,一般人会想,我有贪心嘛!就认为找完了。好,我把贪心拿掉,我不要贪心。以后投资啊!都不搞了。对我来讲,这个是很浅的。我看到的这个不是贪心不贪心的问题。大家不是都想赚钱吗?那么大家不是都在贪心?如果我这个投资就是贪心,那我要拿薪水就不是贪心吗?我要赚钱跟贪心不贪心无关,如果我认为投资才算是贪心,那我就会想,我想要赚钱、拿薪水、我要找工作,希望拿到的薪水要高一点,难道不是贪心吗?
  我会这样子问,一问下去不是贪心的问题,问题不是在贪心。我就检讨,那么问题是什么呢?是投机还是投资?我还要问,什么是投机?什么是投资?怎么定义?为什么这个样子就叫投资?哪个样子就叫做投机?就去查书、去看,问大家怎么定义投机?怎么定义投资?后来发觉没有人能定义。一般人认为,当然可以啊!投机跟投资这两个字,不一样嘛!一个是「机」,一个是「资」,有些人这样就满足了。喔!就是这个深度不一样。对我来讲,我们要去用的嘛!我做了这一个经济活动,这个时候,为什么是投机?我再另外做一个,为什么是投资?这个时候,我就找书看,结果找不到。
  后来我晓得经济学家,他们不会分辨投机与投资。哇!他们不会,那我怎么办?我就自己想办法。后来我想出的办法就是,你做了一个经济动作,这个动作是有贡献的,获得的回报与你的贡献是相当的,这样子就是投资;如果我做了一个经济动作没有贡献,但是会有利润,我会赚到钱,这样子的经济活动就是投机。经济学家不能定义的,我把它定义,自己解决;不然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啦!到底要投机、还是投资?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这个时候,我得出「财富定律」。甚至自己可以创造出定律来,当然别人有定律我就采用;没有时,就自己来创造这个定义。这样子就知道我每做一个经济活动,都可以有一个「操作型的定义」来衡量。所以一个检讨深入的人,可以因为一个投资的失败,让他去发现一个定律。你要能够深入,就可以这样子做,如果不够深入,以后就不要贪心嘛!就这样子结束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还是在那里。诸如此类。所以这个地方就看下功夫的深度。
  蔡女士:我觉得要检讨的事情,应该是常常会碰到的,而且你可以不断地去修正、重复,这样的一件事情可能比较合适做更深入的检讨。
  老 师:对。你没有办法做每一件事情,只能选一些事情。
  蔡女士:老师做的时候,可能几天就完成了,而我们可能要很久?
  老 师:不,像财富定律我搞了三年,痛了三年,而不是两、三天,是熟练了才愈来愈快。因为那个问题不想,我心里会痛,自己怎么那么笨,做了这么笨的事情。
  蔡女士:这样的过程都是在思维的状态吗?
  老 师:不完全是。
  蔡女士:这样等于是一种对于观念的澄清?
  老 师:验心嘛!我的功夫是下在心上。
  蔡女士:我的意思是观念出来时,你的心是舒服的,就是正确的?
  老 师:对。因为我们的心非常地复杂,你这么一检讨下去,里面的东西多得不得了!会一点一点给你挖出来的,其实我们的心是无量无边、非常复杂的。
  蔡女士:通常我的脑袋会有很胀的感觉,好像一团疑惑的样子,不知道怎么办?
  老 师:那个就是你要做的功课『茫蠹一褂形侍饴穑拷裉炀偷酱私崾
菩萨道的修行(2)
人间有革命性、突破性的改进以后,这些会影响法界,
使法界也产生革命性、突破性的改进&&
梁乃崇教授
  菩萨道的修行与团体、组织有密切的关系,而团体、组织一定要有权力系统来运作。我曾讲过权力的本质,最近我又做了修改。促使我修改的原因,是有件事情发生了,我经过一番检讨后,对原来的看法做了些修正。我要说给大家听,大家才晓得我是怎么样在做修改的。
  这件事情发生在P公司。我在P公司和员工、干部说明权力的本质之后,我们就用这样的观点做事。经过一段时间后,有一员工向我反应:现在公司内部人心惶惶,彼此间有些隔阂、冲突,有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无从了解,希望我约见他们。我很希望了解最基层、最前线的真实状况,也有此需要,希望他们会提供给我一些意见。
  ※调整权力系统运作的缘由
  在P公司我知道的事情,往往不是最前线的真实状况。最真实的状况,一旦经过别人和中间干部的综合,又有他们自己的看法、结论,这时我所知道的已经不是最前线、最真实的事情。因为我有这个需要,自然就会有很多反应告诉我那个地方有事情了!一个旧有的系统如果做了改革,也会产生问题的。之前除了跟大家讲过权力的本质之外,在执行、运用的方法上我也做了改变。
  我们带领一个组织常有一个印象,以为组织的成员一定要分层负责,除了不可以越级指挥,部属也不可以越级报告&&这些前人留下来的经验,我们大概都会接受。在执行任务时,我发现这样的原则不能够完全遵守。约略有此倾向还可以,但不能百分之百的接受。我需要他们越级报告,因为我允许他们越级报告,才知道这个讯息。像刚才提到的事情,如果没有员工越级报告,我就永远不知道,这样等同自己把了解真相的管道切断了!
  如果所有的讯息都要一级一级地报告,我算了一下,从基层到我这里,中间就有三层;经过三层,你看到的全部都不是真相。除了允许他们越级报告,我也废除了不可以越级指挥的原则。如果越级指挥行得通,就表示中间这一级是多余的,可以拿掉。因为这些事情,我就做了这些改变。
  当然你会问,我们就不分层负责了吗?也不是,并不是那么地绝对。在权力的运用上,因为作了这些调整,所以我就可以接收到来自最基层、最前线的讯息,告诉我出问题了。于是我把那些抱怨的人,一个一个地约来,请他们把问题和困难告诉我。如果你把他们一起约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但是把他们一个一个地约来时,就可以听到他们心里面的想法和他们所看到的问题。他们看到的问题有的是真的、有的是自己的想法、或是个人的误解,众说纷纭,极其复杂。但其中有一个特征,就是所看见的都是个人所面对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办法看到整体。而你要有这个能力,将他们的问题组合、整理出一个全貌。
  ※老板要有整体观的能力
  作老板的人一定要有整体观的能力;你如果不能整体观,就没有作老板能力。人家给你片段,你听了以后还是片段,那个片段是兜不拢的,有时候还会互相矛盾、彼此冲突。他们会指哪一个人不好,抱怨某个人。但是他们也有一致的意见,像这一回他们都一致认同他们的直接主管是个好人,他很委屈。其中还有一个人比较特殊,是一个相当聪明且具芰Φ娜耍г购苌睿岢隽撕枚嘁饧K淙桓傅氖焙颍峋醯盟呕蚴巧霞吨涞墓叵悼赡苋趿艘坏悖撬苡屑狻K豢季捅г顾滴颐P公司以前是很有人情味的,现在则是一个命令、一个动作,难不成我们都是机器啊?明明这个命令不对、不好,还是要遵守!我们也有头脑啊!我们也会判断、也会想啊!为什么我们的反应没有得到重视,不照命令做事,就要被处罚?把我们看成是机器了,那好啊!我们看到了事情也不讲了,让问题闹大了,你们自己来处理!&&他告诉我以上这些事情。怀念以前的管理方式;抗议现在所实施的办法。
  他讲完后,我就问他有什么样好的意见请提出来;或是认为什么不合理的也请说出来。他就举例说真空镀膜的设备,部份水过,大修了三天,也停工了三天。他讲:「我虽然不是镀膜的也不懂,但即使没有知识,也有头脑啊!一个月前就知道有问题了,告诉其他人没有人理我,别人认为我又不懂,乱讲什么东西?」我就问:「你发现了什么事呢?」他说:「我们镀东西时,不要镀的部份,有包起来。我起初发觉包起来的底部开始出现淡淡的紫色,然后越来越深,后来变成蓝色,以后就变成蓝黑的,最后就爆了!这一段期间是一个月。」我说:「你的观察是对的!你跟谁报告?为什么没人理你?」他说:「我跟他们讲啊,他们就说你又不懂,所以就被忽视掉了!」我就发觉这个人观察事情时,他会连续地、有系统地观察,所以知道炉子有问题了。诸如此类,他跟我举了好几个例子。我就想:怎么搞的,他的话为什么会不被重视呢?他是有些主张和看法的人,因为他的这些反应,我发现原先对权力的了解和运用有问题了,我就开始反省检查。
  我曾经说过老板要完成一个任务,必须要运用权力,不然团体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时,我原来的想法是老板由上下达命令,然后去执行。因采用这样的方式,就产生了刚才那位员工的反应,为什么呢?这样子运用权力的方式就是One Way (一条路线),由上到下。决定权就在下达命令的老板身上。老板下达命令时,授权下去,在结构上还是从上到下。凡接受命令、执行命令的人,就变成了机器。他不可以修改命令,在执行时修改命令,就是违反命令,要被惩罚。这时就产生了这样的结果:诚如他所说的一个命令、一个动作,员工俨然就变成了机器。因此我就知道是我运用权力的方式有问题。
  那要怎么办?我的权力的架构是不是要没有老板呢?我觉得那也不对。这个地方该怎么修改?我就反省自己的想法,到底什么地方需要修改。我设想现在公司的运作,像一个动作不太灵活的机器人,给它一个指令,它就按照命令往一个方向走,纵使碰到墙壁,也不会转个弯,却一直去撞墙壁;或许机器人它是没有Sensitive,这样的权力系统就像一个机器人,显得很笨。
  不过现在的机器人做得比较好一点,有Sensitive了,脚上装有感受系统。机器人一走时,碰到墙壁了就会转弯。如果给它的指挥系统一个讯息,说这里有墙,旁边没有墙,有路,接收这个讯息后,又重新下一个命令,转弯后继续走,现在的机器人可以做到这样子。
  ※老板需充分掌握最基层的讯息
  现在的机器人装有回馈系统就显得比较聪明了;但是从回馈系统来看,针对权力本质,我要怎么修正原先所提出的理论呢?把机器人类比到一个公司的组织:老板好比大脑的神经中枢;公司里的干部是身体的躯干;员工像是手、脚的指头,他们每一个当然都是活的人,只是我类比到机器人的各部份。当大脑的神经中枢,也就是老板下了一个命令,要他们往前走,走到一个地方踢到了一块大石头,此时当然是脚指头先知道,虽说脚趾头在权力系统里面是接受命令的,这个命令是从上下达的命令,它一接受到这个命令,就要执行往前走的命令;但当他遇到困难,譬如说碰到大石头时,它有权力把这个讯息回馈到老板这里,也就是神经中枢系统这边。它要传回这个讯息,说这边有一块大石头。而这个神经系统接收到的讯息是很多的:手指头会给它、眼睛也会给它、它会接收到五花八门的讯息,有的讯息是真的、有的讯息是假的、有的讯息是扭曲的、有的讯息是不重要的、有的讯息则是很重要的。
  那么他要怎么去判断?比如说他的任务是往前走到某个目标,现在他碰到了一个大石头时,要它怎么做呢?也就是它的任务不能完成了、有阻碍了,那么就要重新做研判,脚指头还告诉你一个讯息说:旁边没有石头,这个时候你可以转个弯,走旁边啊!它就要接受这个意见,他不能够说:你这个脚指头怎么可以来命令我?它不可以这样!因为告诉你这个讯息的本身就是在帮助你完成任务,这个权力本身是要服膺这个任务的。当下级的意见可以让你把这个任务完成得更好,你就必须接受,不是你当老板就可以为所欲为,若你不能完成任务,就不应该有这个权力;当然也不能够因为这样子就把老板换掉,这样子运作也是不行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作老板的、掌握权力的人,要敞开心胸,察纳雅言。
  ※老板有研判能力才能知道真相
  部属的意见可以让你的任务完成得更好、更快时,你都要接纳,你才是一个合格的老板。这些讯息从最基层开始,你全部要吸收到,你要知道真相,同时要有研判能力,在众多意见里面哪些是没有用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对你完成任务有用的,你一定要能分辨,才适合掌握这个权力,所以作老板的人一定要有这个能力。同时掌握权力的人,一定要让基层真实状况的讯息非常地畅通,如果你没有能力让这些讯息畅通,你就不适合作老板。一旦发生事情,你都要清楚,如果你不清楚,那是你的失职。这些意见也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正反、好坏等等,你都要有能力分辨,权力的运作才能上下相通,也就是既可以从上下达、又可以有管道从下上达。
  权力不是单线的下达,而是可以从下往上反应的,这样的系统才是活的。把这样子互动的关系修改以后,我们来看一个人的身体,从头到脚所有的系统是非常完备的,我就是从身体想到这个问题,我们人体早就是这样解决行动的问题的,它是活的,就是这样子运作的。你想想看,我们只要讲走路这件事就好了,上楼梯、下楼梯,跨过水沟、绕过大石头,讯息是不是不断地改变?你要怎么跨这一步,决策互动的速度是不是好快、好频繁?它是一个非常频繁、复杂的互动关系,所以权力运用的实际状况就是这个样子。
  ※训练员工具备系统观察的能力
  一个公司、企业要运作的时候,如果没有这样的机能,就变成是一个笨机器,而且在里面的员工也很痛苦。但是,你要晓得这样子做,又要牵涉到你对一件事情需有整体的系统观才看得见状况,不然会看不到的;看不到的结果就会像我一开头没有看到那样弄出一个笨机器人的权力系统来,一直要等看到了以后才把它调整成为一个活的。我怎么调整呢?其实只是让第一线的讯息,可以回馈到中枢神经这里来,到老板这里来,那老板呢?不要认为我是老板,最前线的小兵的观点就可以否定掉。老板「不以人废言」,要有智慧在其中做出正确的判断来。如果有某一个员工经常可以提出这么好的建言和观察,这样的人是很特别的,也是不可多得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寄望人家主动变成这样,我们有了这个观点以后,就要培养训练所有的员工,当然更要培养最基层、最前线的员工,让他们有能力做正确的、立即的观察,而且把他观察到的事情,回报到中枢神经&&老板这边来。要主动培养员工这个能力,而不是等他们有了,才重视,没有就算了,不是的。并且要他们在观察的时候,能有系统的观察,本身要有这种能力,这样子才能够把一个公司经营好。这一个部份讲完了,大家有没有什么看法?
  张:我同意老师的看法,要有回馈系统,这样整个系统才是活的,让整个运作有效而完整地到达指导的中枢这边来。有些组织里面也有一些文化,也会遵照一些方法,现在因为有E-mail的流行,倒是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以前比较好的主管会说:我的门是开的,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进来跟我谈,但是这个不太容易;现在有E-mail直接就送进来了,这是目前比较好的工具,让我们可以比较扁平化一点,可以有效地在中枢神经与最底层做沟通。我非常赞成老师的,谢谢。
  师:现在有E-mail,在企业里面这是神经传导一个很好的管道。
  萧:我想老师已经讲得满清楚的。把讯息回馈到老板这里,或是传回到总中枢神经系统这里;另外某些程度的授权,让第一线的人即时做一些决定,其实也是满重要的。
  ※培养综合类比的能力
  师:对的。讲到这里,我们再来观察人体的系统。我们人体的系统,不是每一样事情都传到大脑的,比如说一只飞蚊飞过来时,眼睛就会自动眨动,不必先通知大脑以后,再命令眼睛眨动&&不需要透过大脑,就作决策,这个反射动作才是即时而快速的。其实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子,有些事情在某个范围内,第一线他可以做决策的;生物体都已经这样子做,所以企业组织也要这样子做。林先生、张先生你们有什么意见?
  张:我心想老师好厉害,竟然可以把人体的结构运用到企业上。我就在想,我在家里当家长;我的子女就好像是我的员工,我也要有这个机制。请问老师,这个是不是您的自性与打成一片,所衍生出来的智慧?
  师:不需要用到那么高深吧!
  李:听老师这样讲,好像全体都有参与的感觉,可以感受到好像是如土长苗般地,全体的人都在这个系统里,都有参与到的感觉。
  师:你今天听下来是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好像做企业也不是太困难,就是人体有的东西嘛!办法已经在用了,只是有没有被你看出来而已。所以把事情看出来才是真正的关键。当你没有把事情看出来时,它明明摆在那里好像也没有、不存在了;可是当你看出来时,它就好像是真的了,你也可以用。这个地方就是你要有整体的系统观、统计的观点,能洞悉事情的本质,有求真的精神,和十足的能耐。听起来很简单,可是这里面多复杂啊!把一个企业组织的权力,类比到整个身体的反应,都对比起来了。明明是不同的东西,却可以互相参照模仿,这又是一种能力。所以这种能力不是单独的分析能力,它是有综合、组合类比,具体、抽象之间的变化。如果我们看到人体就只是看到人体而已,没有办法把人体的关系抽象化出来,没有办法把公司的组织也抽象化出来,那就无法把他们摆在一起类比,没有办法从中互相学习;而当你把它抽象化出来以后,就会发现他们竟然是一样的。举这些实例,我们才能够这么广泛地去思考、去研判、去解决问题。严格地讲,我所做的这些事情也只不过是为了解决P公司里面的问题而已。
  接下来我就要来讲怎么修菩萨道?现在我会认为企业体的经营者,类似国家的国王,或者是政治领袖。他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在以前只有国王有这个机会面对这种状况,现在有千千万万的企业体就像是一个个小国家一样,这么多的企业体,也就提供了这么多做国王的机会。这个世界就提供了这么多做企业体的老板的环境,这样子的人,他们需要,需要修行。我们的佛法,也要为他们准备一套适合他们的佛法。
  ※团体组织是实践菩萨道的
  这个佛法是什么?就是我所定义的菩萨道。我为什么这样子定义?因为菩萨就是要度化众生的。那么,我定义的「众生」就是团体,就是一个企业组织;企业体的经营者,他们是行菩萨道的修行者;而公司这个环境,就是实践菩萨道的道场,里面有非常多的内涵,也可以说有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跟我们的相关。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有法性,只是我们把它划开,于是二者仿佛就可以截然分开的,其实自性与法性本来是不分的。
  ※以境验心的──六度万行
  严格来讲,我们的自性里面当然是具有法性。我们在一个企业体做事,无论是老板、干部、员工都一样会受到组织的影响,所以对组织要有所了解。怎么去了解?方法还是一样,就是「以境验心」。在组织里所面对的所有的事物、问题、&&那些就是「境」,我们要从「境」里去验心。从早上到现在我所讲的这些例子,全都是我「以境验心」的经历。这样子一验下去,就会有很多的体悟。有了这些体悟,于是我在这企业体里的经营方法、做事的方式就做了调整;而一经调整以后,这个「境」也就跟着改变了。
  比如说本来是亏钱的,慢慢地就赚钱了;本来有很多不良率的,慢慢地减少了,品质慢慢地稳定了,甚至还更进步地改善了──成本降低了,员工的潜力也发挥出来了,整体的效率也不断地再进步。这些就是「以境验心」的方法和结果;这个结果就是把「境」改变了,改好了;当然也有可能会改坏。本来的「境」起了变化,如果是改进的,我们若还要再改进,那就得不断地「以境验心」,以「心」来产生体悟,产生体悟了以后,又再改变做事的方法,之后「境」就起了变化;起了变化以后,又来变化以后的这个「境」;然后又再「验心」、又再改进,不断地求进步,这就是「六度万行」。
  这样子一做下去,你会发觉它的范围和影响会慢慢地扩大。这个地方改进了,再配合上我们体悟本来面目的修行,就是罗汉道和菩萨道并行。我们的心检讨得越深,就能把这些原则、改进的成果累积成一套原则和方法,它也可以作为国家政府的参考;不只限于企业界、国家政府,整个人类、地球都可以用;不但如此,因为我们的视野还更宽广,人间可以用,人间以外的法界也可以用。我甚至认为人间在法界里是居于领导地位:人间有革命性、突破性的改进以后,这些会影响法界,使法界也产生革命性、突破性的改进,这是可以一层一层地扩散出去的。这样的作法,才是我心目中菩萨道的修行。所以它最根本的原则还是「求真」,只不过把视野、范围,从我相提升到众生相。我们个人修行时,也是在「以境验心」,这里是一致通用的。我们这样子做,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有系统观,要有统计的观点,要有反省的能力。像我是毫惧地、不会痛地在「以境验心」,在我的心中找毛病,我是不会痛的,是很舒服的。如果「以境验心」这样子的反省,因为你会痛,所以你会抗拒,这样事情就无法运作下去。这样的抗拒是很普遍的,我觉得真正的困难在这里。像我能够找出「贡献主义」这一套理论,是和一次投资失败的经验有关,我毫不留情地把它挖出来反省,才得到这个成果;而这个成果现在还继续地改进,并没有停止。如果我这个地方会痛,就会很不忍心,无法继续痛下去,我也就无法得到这个成果。陈履安先生就讲这样子的检讨,好像是不上麻药就开刀一样,他在会痛的状况下能够这样做,当然很难得;而我能够这样子做,是因为我不会痛,根本不痛;不但不痛,而且还很舒服,重点在这里。
  ※痛即非痛是名痛
  释迦牟尼佛在歌利王面前,被凌迟割截身体,为什么k不起嗔恨?因为k说、人、众生、寿者相,所以k不起嗔恨,这也就是他不痛的真正原因;不是无我、人、众生、寿者相就够了,重点是k不痛啊!还很舒服。k说无我、人、众生、寿者相,更真切地来描述是k不痛。k说:「波罗密,即非忍辱波罗密,是名忍辱波罗密」;他们是说这个地方要「忍辱」,忍辱到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忍辱」嘛!「忍辱」是什么?就是忍痛嘛!对不对?最高境界就是不痛!这里就是我们能做和不能做,做得到和做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起来,好像就是会不会痛的问题。但是大家会想:「是不是你的神经麻痹了?」「你上了麻药,所以不痛?」「我没有上麻药啊!那样子的痛,我知道啊!别人会痛,我也了解啊!要说我不了解痛,也不是啊!但是就是不痛,就是没有关系,就是这样。」所以我这个应该是「痛,即非痛,是名痛」。我的摸索大概到这里。
  我在P公司大概做到六月底,我实在没有时间再耗在那边了。做老板的滋味呀&&就是「痛苦」二字!他们为什么还要做?就是因为他们不怕痛苦。我就问他们怎么样?他们说这是小Case,每天都会遇到。像朱先生去日本解决问题回来,一下飞机,他的部属立刻就追上来了,马上讲了五、六个问题,要他立刻解决。这些都是部属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到底谁来解决问题呢?你&&老板就是最后一关了,无人可以取代!所以每天就是在解决问题,没有这个能耐的,做下去就会发疯!有时候是两个部属争吵到不可开交,于是这种问题就跑到你这边来;可以解决的,就不会到你这个地方来,整天就是做这些事情。你以为有多好玩啊?就是这样子啊!
  ※企业家修行的方法
  其实企业在世上出现,等同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型态;这个生活型态对世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主控世界的力量,一定是转移到企业家的手上。以前的主控权是掌握在国王的手上,世界上有几个国王,就那几个国王主控,那些国王要掌握的是什么?就是军队和武力。而现在不同了,现在是掌握在企业家手上。这些人要修行,让他们修罗汉乘是不满足的,他们要修的是菩萨乘的佛法,所以要为他们准备修行的方法。这样的准备也不困难,刚才讲的稍微调整一下,原则还是类似的,只是要用到系统观、统计观,还有流程观点,要会用这些工具,会了就很简单;这些工具若不会用,就会变得很难,老板会被搞昏掉的。而且还要会如土长苗、懂得三摩钵提,心里面要会演,我们的创造力要靠这样子来演!此外你要有「般若智」,就是要有洞察力。「般若智」怎么取得,怎么修?这个都讲过了;至于三摩钵提的智慧怎么获得、怎么演?也讲过了。今天补充系统观、统计观和流程;要善用流程的观点来看事情,不要只是单一看事情,再加般若智、三摩钵提整个来运用,就不困难。好,我要讲的就到这里。大家有没有问题?
  问:老师讲的是有关老板的修行;可不可以补充一下非老板的,像是扮演员工角色的修行?
  师:员工的修行,也要用到这几个观点,只是范围比较小。基层的员工看事情也要从系统的、整体的、流程的观点来看,如果不会从这些观点来看,很多事情是看不到的。而想要有透视力,也要学会般若智;要会创造、会演,就要会三摩钵提。他会演,才能够做。还有沟通能力很重要,沟通包含表达和倾听。事实上这些能力不是只有企业体才要,任何场合都需要,既要会表达又要会倾听。这个地方的段数当然有高低,倾听的深度跟般若智、三摩钵提的功夫有关系。沟通能力越好,事情就越好做。
  我们发觉很多员工让他做主管时,是没有沟通能力的;他的沟通能力只是单向的:有的人只会命令人;有的人只会接受人家的要求,所以就会变成受气包,所有的麻烦他一个人来扛,他的部属会觉得他非常好,他对部属的抱怨也不会争辩,他就是忍受。因为他不会对他的上级争辩,不会为他的部属争辩,等于他的部属也要受到压力。部属不会抱怨这个主管没有帮他们争辩,只会同情他。这样的结果是部属不会成长。
  他是很会待人,是标准的,不为自己打算,但是没有办法让他的部属冲锋、攀登高峰,他带领的部属,只能守在原点做些小事情,要他们从事很艰难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在企业体里面,这样子就没有办法打开格局,你必须要比别的企业体更有办法克服困难才可以。他是运用人际关系去待人,但不会管理。他以为带领人就是管理人,但他弄错了!他以为自己管人管得很好,这么努力、尽心,怎么会这样?他很迷惘!碰到这样子时,还要跟他说明:你是会待人的,但是你不是在管人。能够说出这些话的人,对他的了解比他对自己的了解还要深刻,不然说不出这些话的。了解到这样,你才晓得要把他移到合适的位子,避开他的弱点。所以对他的了解需要比他对自己的了解还深刻,才晓得把他放在适当的位子,此外还要让他晓得这样子是对他好,不然他心里会很不平的。纵使你把他调到适当的位子,他都会做不好。而且你要让他明白时,还不能够直接讲:你就是这样嘛!不是光用嘴巴讲给他听,而是让他在做事当中去碰呀!撞呀!在碰、撞的过程中,自己去体会这个地方是不行的。如果他去碰呀!撞呀!还是不明白,你在旁边再加说明;然后跟他的亲人说一说,由别人辗转述说,最后他才终于听懂了!
  所以菩萨道不好做吧?你就知道有好多事情要照顾到那么细!如果每一样事情真的都照顾到那么细,方法用对了,这个团体就会越来越进步,力量也会充分展现出来!当然,在调整的时候,也是在摸索啊!因为他也不清楚别人的性质,他也是东试西试,在那里摸索的啊!在试的时候会伤到人,被伤到的时候又会很气的。你不懂的时候,就不晓得怎么去调整;其实在慢慢地调整中才会恍然明白!我刚才讲的已经是晓得后的结果了;开始时大家还是在不知道的状况下试的,这过程其实是很辛苦的。我们希望尊重每一个人,希望做到最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才那么几个人,麻烦的事情多得不得了!
  师:吕女士你有什么意见?
  吕:从早上到下午,听梁先生讲菩萨的修行、看清事情的真相、要有整体观、系统观等等,我觉得收获很多喔!在我的生活里,是很少使用到统计学的&&我们观察历史的事件,往往是牵一发动全局。人事之间息息相关,本国、外国都一样。由因到果,或远因、或近因,因影响果,果又成为因,根本就是连环套!这情况很像小时候喝的弹珠汽水,弹珠一按下去,哇!整个汽水都冒出来了!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的,里头若有一个人脱序了,就会对团体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组织与分散的个体的力量真的是不一样的,组织是很奇妙的&&
  老师:大家还有问题吗?好,下午就到此结束。
  (梁乃崇教授于90年6月3日下午,假新竹明星诺那继续畅述〈菩萨道的修行〉,
  全文由张春美记录,吕秀玉整理。)
本周阅读排行榜
本月阅读排行榜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a5第一个任务闪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