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神告知,为什么我的N卡gtx860 2g 4gM 4G撸啊撸全特效fps才90-120,

&p&既然要推荐,那就从头说起,ssd硬盘的性能到底有什么决定?&/p&&p&&b&首先,什么是SSD?&/b&&br&&/p&&blockquote&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固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blockquote&&p&&b&为什么要用ssd?&/b&&/p&&blockquote&&p&对于游戏爱好者来说,它能将你的游戏加载等待时间缩短到二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p&&p&对于古董机用户来说,它能让你的电脑重新焕发;&/p&&p&新生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它能在windows10的环境下,让你的开机在五秒内完成,无论是打开PS,文档还是幻灯片都有超高的速度,甚至在你一边复制文件一边听歌一边浏览各种文件也仍旧顺畅;&/p&&p&对于商业用户来说,它能极大的提升你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速度,降低能耗和计算时间,还可以提升移动工作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p&&/blockquote&&p&&b&为什么ssd比固态硬盘强&/b&&/p&&blockquote&&p&SSD的主要优势就是:4K读写快。除了大文件复制等少数的情况外,硬盘的读写几乎都是4K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一点,不是说读大文件就一定是顺序的。&/p&&p&以游戏为例,数据文件一个可能数百MB甚至数GB,但每次往往只读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这一部分还可能分散在文件的不连续地址上,因此对其读取其实还是4K。&/p&&p&再比如看电影,虽然本身数据是连续的,但播放器不可能一次将整部电影全部装入内存,而是放一点读一点。所以,影响我们日常操作体验的主要就是4K随机读写,而这就是SSD较之HDD最大的优势。快多少?最次的SSD的4K读也有10MB/S(现在家用旗舰可以上30MB/S),而HDD的这个成绩往往是1MB/S甚至更低。不过,木桶原理大家都懂的。具体能有多少提升还是看你的其他硬件及日常应用。&/p&&p&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还有个理由使用SSD:更轻,抗震。这也是现在军用电脑基本都用它的原因。但对一台2KG的笔记本来说,换个SSD基本感觉不出区别。&/p&&p&抗震对多数人也意义不大。一般认为SSD还能更省电,但我看过一篇测试,同为2.5寸盘,SSD在低负载时功耗胜于HDD,高负载时是输的。而且两者差距并不大,除非极限情况,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p&&/blockquote&&p&&b&SSD的缺点&/b&&/p&&blockquote&&p&最最主要的一点是SSD的数据不可还原。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小心彻底删除文件,或者SSD硬件损坏,则其上的数据几乎无法挽回。但我认为,要数据安全的,应该使用备份。现在云盘和宽带都不是什麽稀罕物了,刻录机刻录盘也很便宜,再加上很多人都是SSD系统盘存软件加HDD存数据的组合。因此这个缺点并不严重。&/p&&p&另外一个SSD的缺点就很大众了:贵。SSD的容价比不到HDD的十分之一(3T的HDD每G容量不到0.3元,128G的SSD要4元多)。&/p&&/blockquote&&p&优缺点都列出来了,至于是否要买就见仁见智了。&/p&&br&&p&&b&接下来是正题——如何选购SSD呢?一般来说,SSD的性能取决于它所采用的主控,颗粒和缓存。&/b&&/p&&br&&p&&b&一、主控&/b&&/p&&p&主控就是SSD的大脑,做什么,怎么做,都是由它来决定. 一个好的主控可以帮助颗粒发挥最大的性能,同时一个差的主控也会毁掉好的颗粒。现在市面上比较主要的主控来自于&b&三星,SandForce, Marvell&/b&。&/p&&p&三星MDX主控源于自家的移动处理器,虽说之前和主控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其新一代MDX主控的性能还是可圈可点的。其算法和Marvell类似,性能比SF主控要好。三星自家的840 VEO和PRO都采用的自家主控。目前是第四代,内部为三个ARMCortex-R4核心,支持256位AES加密和LPDDRMB缓存。&/p&&p&sandForce是现在市场上最普及的主控品牌了,现在SSD最常见的两种SandForce主控是SF2241和SF2281。用SandForce主控的SSD性能好坏可以说是由厂商决定的,主要是因为各厂商用的闪存颗粒不一样,同步和异步闪存使得用同一款SF主控的SSD性能差别20%。具体到厂商来说金士顿SF 主控的SSD性能甚至不如sandisk的U盘,OCZ之前用的SF主控的SSD因为白片闪存经常死机,intel用SF主控的性能平平,价格相对有点贵。&/p&&p&总体来说用SF主控的厂商不是有点奇葩就是纯粹为了省钱。其实SF主控也不是很差,但是其算法需要较高的压缩率才能有不错的性能。但是高压缩率容易出错(OCZ就是例子!性能看起来很好实际寿命比一般的短!)。厂商的软件优化和颗粒质量不一导致SF主控名声实在一般。&/p&&p&Marvell作为机械硬盘主控的老牌厂商,在主控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应该说其主控无论从性能,寿命上来说都是三家最好的。浦科特和镁光上一代的产品都采用的是Marvell 9174主控,再加上其存储颗粒也很优秀,镁光的M4和浦科特的M3销量和口碑都是不错。新一代的浦科特M5和镁光的M500也用的是最新的Marvell 9187主控,性能在最新一代的SSD中也是名列前茅的。&br&&/p&&br&&p&&b&二、闪存颗粒&/b&&/p&&p&闪存颗粒是SSD好坏最重要的因素,颗粒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使用寿命和性能。同时,闪存颗粒的成本也直接决定着SSD的价格。(一般来说颗粒的成本占到了SSD整体成本的80%)&/p&&p&闪存主要分为SLC,MLC和TLC三种.。&/p&&p&SLC是指在一个基本储存单元里只有高低两种电荷表示1 bit信息.速度最快,寿命最长(十万次读写).价格爆表,同时容量做不大(想想就明白,储存密度这么低).一般来说,只有不计成本的企业和滔天大壕才会用.。&br&MLC,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用的,一个单元里存2bit,由于需要高电压驱动,所以寿命会短一些,大概为次. 速度也会比SLC慢一些.但是储存密度更高,所以价格也就可以让多数人承担了.我们常见的SSD,闪存盘,内存卡就是这种颗粒。&br&TLC,一个单元3bit,寿命最短,速度最慢,但是价格最便宜。&/p&&p&厂商为了节省成本经常宣称TLC可以完全满足消费级市场的使用需求。但个人觉得TLC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能完全满足。对于一些中重度的使用者来说用3年就可能出现问题了。现在来说TLC和MLC的SSD价格差距并不大。以128G为例,价格差距不到200元。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省钱去冒着丢失数据的风险买TLC。现在市场主流的是MLC颗粒的,MLC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足够的。除非质量问题否则不会出现寿命问题的。截取一个网络上的表格就可以看出三种闪存的差距。&/p&&p&一般来说大厂的颗粒都是比较靠谱的,出货量较大的有三星、东芝、镁光、intel。这四家厂商已经涵盖了大约90%的市场,其质量性能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其中三星的颗粒制程最先进,已经达到了10NM。不过这在实际使用中差别不大,功耗性能和19NM的差距并不明显。东芝的闪存颗粒主要供给闪迪、浦科特等厂家,也是十分不错的。镁光的闪存一般只出现在自家的SSD上,虽然之前OCZ的白盘事件镁光脱不了干系,但是用在自家SSD上的颗粒还是有质量保证的。Intel的颗粒也主要是自家使用,质量是非常好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贵!&br&另外,闪存还有一个工作方式的区别,分别是同步和异步. 高端一般都采用同步,中低端一般是异步。 一般来说,英特尔—镁光阵营的同步芯片性能较好,但是东芝—三星阵营(ToggleDDR)的部分异步芯片也有丧心病狂的产品(尤其是东芝的颗粒,速度吓人).不过也有异步颗粒被强制运行在同步模式下的,不过不常见,所以可以忽视。&/p&&br&&p&&b&三、缓存&/b&&/p&&p&还记得磁盘需要寻址么?SSD也需要,缓存一般是DDR3L或者LPDDR2,因为NAND的速度不够.缓存的速度和大小分别影响SSD速度和SSD容量.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SandForce尽管算法不同,也是有内置缓存的。&/p&&br&&p&&b&最后还有一点要说,保修这东西也很重要。&/b&&/p&&p&大家买SSD的时候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大品牌的产品,以确保能拥有售后服务,使用的时候也更加安心。&/p&&br&&p&&b&购买SSD时还需注意接口&/b&&/p&&p&一般有SATA3 , mSATA , M.2 , PCI-E 四种,这取决于你的电脑。&br&&br&&/p&&p&&b&其他的一些东西&/b&&/p&&p&这几年来说,ssd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就是颗粒的制造工艺和类型的选择。也就是TLC或者MLC了,当然现在厂商主要还采用的是MLC,下一代就不好说了。还有颗粒的位数也是一个因素,解释一下为什么镁光的M500大容量的价格会便宜很多吧。其闪存颗粒采用的是128bits的,而现在大部分SSD采用的是64bits的。不是说128位的一定比64位好,越高的位数意味着越低的成本和相对较高延迟。有利有弊,不过我觉得利大于弊。延迟的提高对于普通消费者的使用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有一个就是SSD的缓存,新一代的SSD普遍不采用缓存了或者只使用小容量缓存(256MB),一是为了降低成本,二是厂商认为消费级SSD不需要用缓存延长寿命。这也是从近几年的使用情况调查得出的,这样的话,如果计划使用超过4年的且数据量较大的,建议买上一代带大容量缓存(512MB-1GB)的SSD。&/p&&br&&p&&b&然后就是推荐了&/b&&/p&&br&&p&&b&第一档是Intel,浦科特,三星,美光,闪迪为主&/b&&/p&&p&追求速度:浦科特M6P、三星850pro、OCZ Vector180&/p&&p&追求售后:英特尔530(五年,好像是坏了直接上门取货换新)&/p&&p&追求性价比:闪迪高速版和加强版&/p&&br&&p&&b&第二档是东芝,金士顿,威刚,影驰等。&/b&&/p&&p&&b&东芝:&/b&用的是和浦科特一样的马维尔主控,但无缓存,想来是对自家的闪存芯片十分自信吧。相对性能表现,价格算公道,家用挺不错的,售后不太了解。&/p&&p&推荐型号:Q300&/p&&p&&b&金士顿:&/b&内存条行业的老大在SSD领域表现很一般,缺乏核心技术,基本是个组装厂而已。但考虑到十分可靠的售后,依然推荐。&/p&&p&推荐型号:V300&/p&&p&&b&威刚:&/b&同为内存大厂,同样是无核心技术的组装厂。但因为使用白片,以及各种原因,口碑一直不咋地。我倒觉得还好,我自己也买了一块。看重的就是可靠的售后服务,外加具备吸引力的价格。它家现在有三个系列:SX900, SP900和SP600。SX900和SP900闪存不同,而SP900和SP600则是主控不同,不过价格上差别不大。影驰:后起的品牌。但凭借其板卡建立起来的通路和售后,加之在第二档中最低的价格,不错的性能,性价比极高。&/p&&br&&p&&b&第三档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品牌,如金泰克,金胜什麽的。&/b&&/p&&p&由于SSD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方案,组装厂的设备技术要求都很低(普通玩家DIY的都有不少),因此现在随便什麽厂商都可以做,售后也堪忧。这一档产品虽然便宜,但需要谨慎购买,所以就不推荐了。&/p&&p&对于购买渠道,自营电商特价当然是最好的,当然电商的价格基本不随价格波动,一直保持高价。淘宝天猫也是可以考虑的,因为其价格随市场有浮动,肯定是比B2C要便宜一些。当然一定注意防伪,淘宝有部分无良商家自己买板子焊接一些白片颗粒以次充好十分的可恶。至于价格我推荐各位可以看下ZOL的每日报价、虽然TB上的价格波动相比这个报价会不是那么的及时,但是还是十分值得参考的。对于淘宝上一些报价和ZOL报价相差较大的,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而去买。很有可能不是正品。&/p&
既然要推荐,那就从头说起,ssd硬盘的性能到底有什么决定?首先,什么是SSD?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简称固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为什么要用…
  一、什么是弹性双通道&br&  Intel弹性双通道内存技术的英文是Intel Flex Memory Technology,该技术使得内存的搭配更加灵活,它允许不同容量、不同规格甚至不成对的内存组成双通道,让系统配置和内存升级更具弹性。&br&  Intel弹性双通道技术在915芯片组上就开始使用了,但直到945/955芯片组才成熟起来,并具有实用价值。而965、975芯片组又对它加以优化,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br&  二、如何组建弹性双通道&br&  一般的ATX主板上都会有分为两种不同颜色的4根内存插槽,相邻不同颜色的两根插槽组成一个内存通道。Intel弹性双通道技术拥有以下两种双通道内存工作模式:&br&  1.对称双通道工作模式&br&  对称双通道工作模式要求两个通道的内存容量相等,但是没有严格要求内存容量的绝对对称,可以A通道为512MB +512MB,B通道为一条1GB,只要A和B通道各自的总容量相等就可以了。该模式下可使用 2个、3个或 4个内存条获得双通道模式,如果使用的内存模块速度不同,内存通道速度取决于系统中安装的速度最慢的内存模块速度。具体情况如下:&br&  (1)内存模组的绝对对称。这是最理想的对称双通道,即分别在相同颜色的插槽中插入相同容量的内存条,内存条数为2或4,该模式下所有的内存都工作在双通道模式下,性能最强。&br&  (2)内存容量的对称。这种模式不要求两个通道中的内存条数量相等,可由3条内存组成双通道,两个通道的内存总容量相等就可以,所有内存也都工作在双通道模式下)性能略逊于模式(1)。&br&  2.非对称双通道模式&br&  在非对称双通道模式下,两个通道的内存容量可以不相等,而组成双通道的内存容量大小取决于容量较小的那个通道。例如A通道有512MB内存,B 通道有1GB内存,则A通道中的512MB和B通道中的512MB组成双通道,B通道剩下的512MB内存仍工作于单通道模式下。需要注意的是,两条内存 必须插在相同颜色的插槽中。&br&&br&  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双通道与单通道&br&  主板上的内存插槽一般都采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双通道与单通道。例如上图,将两条规格相同的内存条插入到相同颜色的插槽中,即打开了双通道功能。&br&&br&  在相同颜色的内存插槽中插入两条规格相同的内存,打开双通道功能,提高系统性能。另外,目前DDR3内存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需要特别注意的 是,DDR2与DDR3代内存接口是不兼容的,不能通用。(部分主板虽然能同时插两种内存,但是不确定是否还能将两种内存组建双通道)
一、什么是弹性双通道 Intel弹性双通道内存技术的英文是Intel Flex Memory Technology,该技术使得内存的搭配更加灵活,它允许不同容量、不同规格甚至不成对的内存组成双通道,让系统配置和内存升级更具弹性。 Intel弹性双通道技术在915芯片组上就开始使用…
caxa学习,大家可以看看哦,大家共同进步哦,&a href=&/?target=http%3A///DJ8mz&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J8mz&/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caxa学习,大家可以看看哦,大家共同进步哦,
&p&怎么没人提微软官方的么?今天试了一下,完全纯净版,绝对没有什么主页劫持,修改电脑设置什么的情况。&/p&&p&我写了一个博客,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比第三方的好多了。&/p&&p&&a href=&///?target=http%3A///index.php//001-2/%23more-4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创】用微软自带工具制作U盘启动盘,完美安装原装纯净windows10系统 - Cage的博客&i class=&icon-external&&&/i&&/a&&/p&
怎么没人提微软官方的么?今天试了一下,完全纯净版,绝对没有什么主页劫持,修改电脑设置什么的情况。我写了一个博客,简单介绍了一下。这比第三方的好多了。
&img src=&/50/3be991fd54dbfae906f4f6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3be991fd54dbfae906f4f65_r.jpg&&&p&强忍着困意,阿汤哥我七点爬起来看2016里约奥运直播,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呢?阿汤哥我觉得这开幕式真心不错,投影效果非常棒,圣火的造型也很有味道,以环保为主题的阶段是阿汤哥我觉得最震撼的。&img src=&/50/0cfc4bc26dbb55f9e8388ce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0cfc4bc26dbb55f9e8388ce_r.jpg&&&/p&&p&这几个月里约奥运这个话题真是持续火热,不是说别的,反正我看到的全是吐槽。什么场馆还没建好、住宿烂、偷东西、空调还要收费!听起来确实挺狼狈的,不少人借机抱着一种讥讽和蔑视的态度对别人的国家指指点点评头论足。一开始我也觉得奥运办成这样还真是头一回,知道了巴西经济近年来持续衰退,我觉得能办起来已经算很不错了,再看到开幕式,阿汤哥我觉得在如此艰辛的条件下还能办出这样的效果,实属不易。&br&&/p&&p&&strong&既然奥运圣火已经点燃,我觉得吧应该带着理解去参与这么一项美好的盛会。每个国家、每个人都会有不顺的时候,而更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冷嘲热讽。&img src=&/50/bf40bcfcffa9da51a8fab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bf40bcfcffa9da51a8fabd_r.jpg&&&/strong&&/p&&p&话虽这么说,基本安全保障还是必要的。之前报道在建的场馆发生倒塌,确实挺令人担心的。在祈祷里约奥运安安全全进行的同时,我们也要留意一下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空壳建筑”,尤其是电脑机箱!&strong&轻轻敲一敲有没有一种快散架的感觉?&/strong&&/p&&p&今天我们就来科普电脑DIY主机部分的最后一部分:机箱。&strong&机箱的挑选真不只是看样子的!&/strong&&/p&&br&&br&&br&&br&&p&&strong&第一问:机箱有什么用?&/strong&&/p&&p&实际上机箱并非装机必须要购买的硬件产品,不少同学应该也听过&strong&裸平台&/strong&,也就是不使用机箱,直接把硬件赤裸裸放桌上。&/p&&p&&strong&裸平台的优势就在于开放的空间&/strong&,比如硬件测评的工程师就需要经常拔插和更换硬件,有时候要在一块主板上挤多块显卡,连接多块硬盘,这都需要比较便于操作的环境。液氮超频玩家也需要比较大的空间防止事故的发生。&img src=&/50/bb7983dbe6e1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bb7983dbe6e1_r.jpg&&&/p&&p&还有一些小伙伴看厌了方方正正的机箱,裸平台成为了他们异想天开的地方:&img src=&/50/08aaec278213d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1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0/08aaec278213de_r.jpg&&&/p&&p&帅是够帅了,不知道同学们心动了没。不过你有没有考虑过,在武汉,阿汤哥我的笔记本敞着两天不擦,键盘上全是灰;你有没有考虑过家里突然来了小屁孩看见桌上的硬盘就是一手抓起来,里面的小电影瞬间GG。&br&&/p&&p&&strong&所以机箱最大的作用就是减少电脑硬件受外界的影响,创造一个相对隔绝的环境。&/strong&&/p&&br&&br&&br&&br&&p&&strong&第二问:那怎么挑一款好机箱?挑机箱要看什么?&/strong&&br&&/p&&ul&&li&&p&&strong&容积&/strong&:也可以说是机箱的大小,这是购买机箱第一个要看的。&/p&&/li&&/ul&&p&&strong&最基本的就是主板要能放进机箱。&/strong&一般来说机箱的大小都会粗略地用&strong&全塔式&/strong&、&strong&中塔式(ATX机箱)&/strong&、&strong&M-ATX机箱&/strong&和&strong&Mini机箱&/strong&来划分,实际上也就是根据主板的大小来做粗略的划分,有关知识可以阅读《DIY从入门到精通——主板》。现在的机箱一般来说宽容度都比较好,只要选择对应的型号,基本都能装进去。如果实在不放心,不妨看看详细的内部尺寸最为稳妥。要注意的是虽然&strong&全塔式机箱空间最大,但一般都不建议普通玩家选择&/strong&,因为全塔机箱确实有点太大了,一般都会用作分体式水冷机箱。况且家里放这么大一个箱子也碍事,况且贵。&img src=&/50/a343ebf4a5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a343ebf4a5_r.jpg&&&/p&&br&&p&&strong&比较进阶一点的就要看机箱对其他硬件的兼容性了,其中最主要的是显卡、硬盘、散热器&strong&&strong&和&/strong&&/strong&&strong&线材&/strong&。&/strong&现在的显卡动不动就三风扇,不少显卡长达30cm,真是掏出来都吓死人。&strong&这里千万要注意了,尤其是留有硬盘位的机箱,一定要保证后面板到硬盘位的长度足够。&/strong&之前有位同学就是太长了放不进去。&img src=&/50/8fc5e40bad8c_b.jpg& data-rawwidth=&3008&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8& data-original=&/50/8fc5e40bad8c_r.jpg&&&/p&&p&一般玩家也只会放一块硬盘,这种有五六个硬盘位的传统设计严重浪费了机箱内的空间,已经被不少厂商和媒体嫌弃。一些比较高端的机箱就会把硬盘位设置在别的地方。但无论怎么样,&strong&硬盘位总得足够用才行&/strong&。另一方面,&strong&硬盘的固定方式也要留意,必须足够牢固&/strong&,硬盘装上后不能有明显的松动,这些在购买前可以通过评论确认。&/p&&p&&strong&散热器的兼容性看的则一般是机箱厚度和机箱风扇位&/strong&。之前介绍过的塔式散热器就需要厚度较大的机箱。阿汤哥我的一生推玄冰400就是一款体积硕大的散热器,很挑机箱,有同学装好之后发现机箱盖子盖不上了,十分尴尬。&img src=&/50/397d2e285196eabf24a84f755e6a1091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397d2e285196eabf24a84f755e6a1091_r.jpg&&&/p&&p&&strong&机箱风扇位&/strong&则是另一方面,预留的机箱风扇位数量决定了你可以安装多少机箱风扇和构建怎样的风道。当然,风扇位的设计除了数量还有质量,风扇位的位置、大小都影响着机箱风扇的作用效果。前面板风扇位可以增大吸风量,后面板和上面板的风扇则可以加快出风。当然,还要保证进出风口面积较大,尤其是出风口,不然热量又要堆积了。&/p&&p&&strong&线材指的是理线空间,主要指的是背部理线空间。&/strong&支持背部理线的机箱通常有两层背板,其间有一定空隙用于线材收纳,也就是背部理线的空间。背部理线空间必须是越大越好的,越大,可以容纳的线材就越多,理线也越轻松。不少产品为了增大理线空间,侧面板会做成略凸出的形状,也就是所谓的&strong&外冲式机箱侧板&/strong&;某些产品还会有专门的&strong&理线盒&/strong&。&img src=&/50/5bef79eccab0a14cb39fd0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50/5bef79eccab0a14cb39fd0_r.jpg&&&/p&&br&&br&&ul&&li&&p&&strong&板材与稳定性&/strong&:既然机箱的作用是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那这个抗干扰能力就一定是机箱挑选的重中之重。和楼房一样,机箱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坚固和抗震这两方面。而这两方面与板材又密不可分。&/p&&/li&&/ul&&p&&strong&板材的材质&/strong&不同,首先视觉效果就不同,一般来说金属板材看起来比较高档。另一方面,金属板材也能够增强机箱的两种稳定性,金属的抗击打能力较强,也比较重,可以有效增加机身重量。大学里如果做过共振条件的物理实验,就知道质量较大的物体共振频率也较高,也可以理解为比较难发生共振,震动对于电脑硬件是非常致命的伤害,&strong&选择一款份量较大的机箱,安全系数飙升。&/strong&&/p&&p&&strong&其次就是板材的厚度&/strong&,我们很容易想象到板材越厚就越坚固,质量也越大,所以板材厚度被“滥用”于评判一款机箱的好坏。一般来说,板材厚度会在0.5mm以上,一些比较好的机箱板材厚度会达到1mm。当然,板材越厚越好是有条件的,坚固的板材只要用到受力的地方其实就足够了,也就是搭载硬件的背板。经常需要打开的侧面板如果做得又重又厚,拆机的时候其实是很累的,而且也会加重机箱骨架的负担,事倍功半。&img src=&/50/8de84aecdaaddcd209b9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0/8de84aecdaaddcd209b92_r.jpg&&&/p&&p&&strong&板材的设计和加工&/strong&也是一门学问,通过对板材添加纹路如什么水波纹板材,或者进行冲压之类的加工,可以大大提高力学性能。这就要牵涉到力学知识了,阿汤哥我还是不在此卖弄那半桶水的物理了。&/p&&p&&strong&稳定性还有一方面,就是机箱的“脚”:减震脚贴。&/strong&减震脚贴有的机箱有,有的没有,那当然是有比较好啦,如果没有的话在网上也能买到。&strong&同样的细节还会出现在硬盘位,也就是硬盘位的减震胶。&/strong&&/p&&br&&br&&ul&&li&&p&&strong&做工与细节:&/strong&做工的话主要指的是板材衔接是否紧密、卡扣和螺丝等位置是否准确、模具是否精细等。做工不好的主板除了会在我们安装硬件的时候带来烦恼,有时还会伤害到我们!比如板材边缘没有打磨或卷边,就很容易割到手和线材。&/p&&/li&&/ul&&p&细节方面要说的就比较多了,除了减震胶之外,机箱还有不少小细节值得注意,下面就来说一些比较常见的。&br&&/p&&p&&strong&前置接口盖板&/strong&:前置接口如果像下图这样赤裸裸地躺着,进尘只是迟早的问题,为前置接口加上一块挡板,无疑非常Gentlemen。&img src=&/50/9ecf3f1d4d88fb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50/9ecf3f1d4d88fb_r.jpg&&&/p&&br&&p&&strong&拆卸式PCI-E挡板&/strong&:机箱后面都会有这么些挡板,就是PCI-E挡板了。装机时我们把挡板拆下来,让显卡和其他PCI-E设备的接口露出来。由于主板设计不同,PCI-E插槽的位置也不同,所以PCI-E的开口会做很多个。为了保证机箱的防尘能力,就用PCI-E挡板盖住。&strong&但相信不少同学拆这块挡板的时候都是扭来扭去扭断的吧?年少无知的我买的机箱扭着扭着整个机箱背面都开始扭动了起来。&/strong&另一方面,如果把显卡卸下不用,这个地方就空了一块,原本扭下来的挡板也装不上去,影响防尘效果。于是拆卸式的PCI-E挡板就出现了。有的采用卡扣,有的用螺丝,反正都是可以重新装回去的。&img src=&/50/bbf2d9fbfebc9b_b.jpg& data-rawwidth=&3008&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08& data-original=&/50/bbf2d9fbfebc9b_r.jpg&&&/p&&br&&p&&strong&防尘网&/strong&:人体有很好的防尘措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鼻屎。但充满鼻屎的你如果在一个污染比较厉害的城市,出门也会戴口罩对吧?电脑也一样,灰尘会积在各路硬件上形成“电脑屎”(就是积灰啦),除了要及时扣以外,防尘网也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机箱风扇位和透气孔。某些机箱留有五六个风扇位,每个面板都是网眼透气,却一块防尘网都没有,结果你打开电脑,由于静电作用,一天就吸了一箱尘,为祖国的环保做出了杰出贡献。&img src=&/50/3c422d33c19d6f9a70fe5f743d4c96d8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3c422d33c19d6f9a70fe5f743d4c96d8_r.jpg&&&/p&&p&&strong&散热窗&/strong&:也可以叫透气孔。散热窗的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位置和大小,散热窗对于构建风道起到基础性的作用,&strong&一般来说上下前后面板都必须有散热窗&/strong&,不然根本不能形成前下进风,后上出风的风道。两侧的散热窗反而不是很有必要,要是没有防尘网,还不如没有。&img src=&/50/31a91a3e1e427ce1040d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50/31a91a3e1e427ce1040d_r.jpg&&&/p&&p&&strong&吸音棉&/strong&:理论上来说,加厚板材,并且保证所有的零件连接紧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机箱内硬件发出的噪音。但在电脑高负荷运行时,散热器的声音还是很大(虽然阿汤哥我觉得挺爽的,就像是跑车的发动机)。吸音棉则可以大幅度降低噪音的传播,贴在侧面板对散热的影响也可以减少。带有吸音棉的机箱其实不多,吸音棉网上也能买到,所以选择时也不用太纠结。&img src=&/50/aafabeecabaf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50/aafabeecabaf_r.jpg&&&/p&&p&&strong&理线孔&/strong&:背部理线一般会把线材先分到背板后面,再通过理线孔逐一分到机箱内部插好。如果理线孔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不对,会极大影响背部理线的效果。不少低端产品会简单粗暴开一个大窟窿让你自己玩个够。如果你很在意理线效果,在购买之前可以综合线材的长度和粗细,预想好线材的走向,挑选机箱的时候就选择一款符合需要的即可。&img src=&/50/cd473c707e319febe38dd_b.jp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6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50/cd473c707e319febe38dd_r.jpg&&&/p&&br&&br&&ul&&li&&p&&strong&外观&/strong&:外观这种事情还是见仁见智的,&strong&不过很多同学不知道机箱到底能有多好看,所以购买的时候随便输关键词了:黑的、侧透、简约。&/strong&机箱是整台电脑最突出的地方,挑一个好看的机箱在小白面前一下就能装逼成功。另一方面,一台好看的电脑也同样可以作为家居摆设。下面我们随便看看那些狂拽酷炫吊炸天的机箱吧。(图片来源:互联网)&img src=&/50/8d3ec65da7a6ac6f75efb3c_b.jpg& data-rawwidth=&1281& data-rawheight=&6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1& data-original=&/50/8d3ec65da7a6ac6f75efb3c_r.jpg&&&/p&&/li&&/ul&&p&IN WIN H-Tower&img src=&/50/3be991fd54dbfae906f4f65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3be991fd54dbfae906f4f65_r.jpg&&&/p&&p&IN WIN D-Frame Mini&img src=&/50/f37e1a666af1a5ef1b87bd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0/f37e1a666af1a5ef1b87bd_r.jpg&&&/p&&p&IN WIN 805&img src=&/50/e319677bcc5cab46f08b00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0/e319677bcc5cab46f08b00_r.jpg&&&/p&&p&Tt Level 10&img src=&/50/1f0b6925bc4ace1d9ed330b275ac3a11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50/1f0b6925bc4ace1d9ed330b275ac3a11_r.jpg&&&/p&&p&Tt Core P5&img src=&/50/b5f7e7e9d3b0d07b88da13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b5f7e7e9d3b0d07b88da13d_r.jpg&&&/p&&p&SAHARA DOTA D7&img src=&/50/a585beccb3ef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0/a585beccb3efa_r.jpg&&&/p&&p&NZXT H440&img src=&/50/ea13b2ec9a02fe22754fb_b.png& data-rawwidth=&1447& data-rawheight=&1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7& data-original=&/50/ea13b2ec9a02fe22754fb_r.png&&&/p&&p&Jonsbo C3&img src=&/50/a8c038fe394d8ba58ba3c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50/a8c038fe394d8ba58ba3c_r.jpg&&&/p&&p&SAMA 黑洞&/p&&br&&p&如果你觉得这些机箱好看,也好贵,不舍得买,那听阿汤哥我的:&strong&选择一款好看的机箱,真的比性能重要!真的!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strong&&/p&&br&&br&&br&&br&&p&&strong&第三问:阿汤哥,我还是眼花缭乱,有没有简单粗暴点的?&/strong&&/p&&p&机箱并没有性能作为参考,不会出现哪个机箱适合哪个配置的情况。也难以按照价格来区分好坏。作为一个伪颜控,阿汤哥我建议挑选机箱的时候先挑外观,再对候选者进行比对。&/p&&p&如果实在有两款价格相近做工精良外貌好看的机箱你不好挑,可以尝试选择对于那个品牌来说定位更加高端的一款。&/p&&p&如果你很不幸的选到几款连品牌都一样的,不妨问问你的女朋友哪个好看,她肯定知道。&/p&&br&&br&&p&&strong&不过你得先有个女朋友&/strong&&/p&&p&手动微笑&/p&&br&&br&&br&&br&&p&&i&——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侵权必究——&/i&&/p&&p&&i&同时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知老汤乎&/i&&/p&&p&&i&更多精彩DIY文章,还有顺手拈来的配置单!&/i&&/p&
强忍着困意,阿汤哥我七点爬起来看2016里约奥运直播,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看呢?阿汤哥我觉得这开幕式真心不错,投影效果非常棒,圣火的造型也很有味道,以环保为主题的阶段是阿汤哥我觉得最震撼的。这几个月里约奥运这个话题真是持续火热,不是说别的,反正…
&img src=&/50/243c054e9aa0e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50/243c054e9aa0ee_r.jpg&&&p&回想起高考,大多数人都是一阵感叹:曾经的自己多么努力刷题,从未如此执着于一件事,以至于茶饭不思,从未有过如此拼搏的时期。&/p&&p&高考前的自己会背儿歌三百首,会解方程,能说一嘴地道口音英语,文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思想政治与地理,理精小车斜面向心力化学反应与生物。&/p&&p&&strong&高考后,就知道打撸和守望着PY。&img src=&/243c054e9aa0e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243c054e9aa0ee_r.jpg&&&/strong&&/p&&p&回想起高考,阿汤哥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不是学习。像什么53黄冈这些阿汤哥我一本都没碰过。高考冲刺阶段的阿汤哥我除了要早起之外觉得非常快乐,因为每天刷完作业就开始看《电脑报》。也正是高三这段时间,阿汤哥我爱上了DIY,爱上了硬件。也正是高考结束,阿汤哥我终于有借口敲诈老爸老妈一笔,组装了人生第一台电脑。很多人高考完感受到快乐是因为解脱,而阿汤哥我,是因为爽了两个半月的新电脑。(这段不能让爸妈和老师们看到- -)&/p&&p&所以刚刚考完的你,在紧张成绩吗?在害怕上不了好大学吗?&strong&连阿汤哥我这种学习态度的人都能考上大学,你还恐惧啥?&/strong&这两个对月的假期将是你这辈子最愉快的时期!&strong&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关注我的知乎专栏和我的微信公众号“知老汤乎”,组装一台给力的台式度过炎炎夏日好吗!&/strong&&/p&&br&&br&&p&说到炎炎夏日,防暑解暑成为大家都必须注意的问题。人体拥有一套精密的温控系统,一般来说只要有瓶水就没问题。但是你的电脑!你的电脑不会出汗,不会脱衣服,更不会吃西瓜!拜托!&strong&难道你们的电脑不比你们的生命重要吗?&/strong&&/p&&p&不知不觉,我们学习到了DIY的第八步——散热器的选购了喂!大家可能发现了,后面几选购的配件不再是对整机性能影响很大的硬件,而主要是影响整机的运行稳定性、外观和体验,不要以为这些旁侧的硬件就不需要上心哦,要永远记住:&strong&一台电脑组装得好与坏,往往决定于大家都不吹毛求疵的部分。&/strong&CPU和显卡是电脑的发热大户,显卡往往自带散热器,而且不能更换(更换为水冷除外),所以这里主要讲讲CPU散热器。&/p&&br&&br&&br&&p&&strong&第一问:CPU散热器是怎么样的?&/strong&&/p&&p&根据散热器的原理不同,我们把CPU散热器分为三类:&strong&被动式散热&/strong&、&strong&风冷&/strong&和&strong&水冷&/strong&。&/p&&ul&&li&&p&&strong&被动式散热器&/strong&是一种比较古老的CPU散热器了。CPU散发的热量直接由导热金属传递到机箱的空气中,然后利用机箱内的空气流动进行散热。一般的被动式散热器主要由&strong&底座&/strong&、&strong&散热片&/strong&和&strong&扣具&/strong&组成,较好的还会有&strong&热管&/strong&:&img src=&/e9b45da997d97fcdc75fb688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e9b45da997d97fcdc75fb688_r.jpg&&&/p&&/li&&/ul&&p&以前的电脑有不少使用被动散热,但不少同学可能没见过,说的就是你们这些刚考完的小状元!&strong&嘿嘿,真不巧阿汤哥的第一台电脑就是被动散热的。&/strong&被动散热的效率可想而知,光着膀子晒太阳还是热。随着CPU的性能越来越强,发热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于是性能低下的被动散热自然而然被取代了,现在能买到的被动散热器已经少之又少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大家都知道的风扇!&img src=&/d37c05ccce1e123c798908_b.jpg& data-rawwidth=&1650& data-rawheight=&9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50& data-original=&/d37c05ccce1e123c798908_r.jpg&&&/p&&p&这不是我啊喂= =。&br&&/p&&br&&br&&ul&&li&&p&&strong&风冷散热器&/strong&利用导热性能强的金属,把热量从CPU表面传递到风扇面前,然后利用风扇把这些热量吹走。简单来说,就是在被动散热器的散热片附近加了把风扇。除此之外,还多了一根电线负责给风扇供电。&/p&&/li&&/ul&&p&根据吹风的方向,风冷散热器又可以分为&strong&下压式&/strong&和&strong&侧吹式&/strong&。&strong&下压式&/strong&顾名思义就是向下吹,这里的下是相对于主板来说的,反正就是向着主板吹的意思。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Intel的原装散热器了。&img src=&/8de6b7fb01d098fc56a065a6636ff8fd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8de6b7fb01d098fc56a065a6636ff8fd_r.jpg&&&/p&&p&&strong&侧吹式&/strong&散热器的风则是往平行于主板平面的方向吹,一般都是高度较高的塔式设计。&img src=&/5f8287afe6ea8dc86d7a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f8287afe6ea8dc86d7a_r.jpg&&&/p&&br&&br&&ul&&li&&p&&strong&水冷散热器&/strong&中带走CPU热量的就不再是固体了,而是液体。这些热热的液体在水泵的驱动下流到水冷块中,把热量传给水冷块中的导热金属,再由风扇进行散热。&/p&&/li&&/ul&&p&根据水冷散热器的结构,又可以分为&strong&分体式水冷&/strong&和&strong&一体式水冷&/strong&两种。&strong&分体式水冷&/strong&相当于自己DIY的水冷,不同的结构是分开的,需要自己动手拼装起来。主要结构包括&strong&水冷头&/strong&、&strong&水泵&/strong&、&strong&水箱&/strong&、&strong&水管&/strong&、&strong&水冷接头&/strong&、&strong&冷排&/strong&和&strong&水冷液。&img src=&/7cb0f47da87d_b.jpg& data-rawwidth=&1501& data-rawheight=&1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1& data-original=&/7cb0f47da87d_r.jpg&&&/strong&&/p&&p&相比之下,一体式水冷就简单得多。&strong&一体式水冷&/strong&的组成与分体式水冷基本一致,但是由厂家集成在一起的,装上就能用。&img src=&/dae8dbae7d8b65d9cda5_b.jpg& data-rawwidth=&2300& data-rawheight=&1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00& data-original=&/dae8dbae7d8b65d9cda5_r.jpg&&&/p&&br&&br&&br&&br&&p&&strong&第二问:一个破风扇总归没什么参数了吧?&/strong&&/p&&p&散热器的参数很少会详细地出现在电商的商品介绍中,一般都是测评机构进行散热器测评时才会套用这些参数,所以除了头昏脑涨之外对大家还真没什么帮助。本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精神,阿汤哥就简单说几个平时可能会见到的散热器参数吧:&br&&/p&&ul&&li&&p&&strong&风压&/strong&:通俗来说就是风力。根据阿汤哥59分的物理水平,可以不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风压应该与风度和风量有关。风压很明显是越大越好的,吹过风扇都知道,夏日炎炎恨不得风扇吹出的风强劲有力,吹走我的骄傲放纵。&/p&&/li&&li&&p&&strong&风量&/strong&:一定时间内的送风量嘛。在风量与风压适配的情况下,也是越大越好。&strong&什么叫风量与风压适配?&/strong&如果吹进来的风很多,但是吹的速度很慢,就会出现风的堆积,就像风扇一档,怎么吹都热;只有风量大,风速快,才能形成爱情一样的龙卷风嘛。&/p&&/li&&/ul&&p&&strong&噪音、转速、测试温度&/strong&这些就不强行解释了吧。对于水冷散热器来说,还有&strong&流量、流速&/strong&等参数,都是比较好理解却对购买没什么卵用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学习。&/p&&br&&br&&br&&br&&p&&strong&第三问:在电商上根本没有这些参数罗列,那我怎么选散热器?&/strong&&/p&&p&选择其他硬件,我们可以通过看名字、看核心、跑分等多种手段评判一款产品的优与劣。而散热器没有别的手段,只能跑测试。一般测评机构都是直接安装,测噪音、测CPU温度、测转速的,&strong&购买散热器最好就是参考一下这些测评机构的数据&/strong&。但市面上的散热器千奇百怪,测评的产品往往都是那些高端货,作为&strong&钱包呈y=x^2线型凹陷&/strong&的我们,怎么挑散热器呢?那就只能看做工看细节看外形了:&/p&&ul&&li&&p&&strong&外观&/strong&:第一眼确定了缘分,难道你就开始拿刀剁手了吗?别冲动啊,作为拥有良好审美观的人类,请你下单前务必确认这款散热器带不带灯,什么颜色,和你机箱中的其他硬件颜色是否搭配!(别问我是怎么得到这个惨痛教训的,我买过)&/p&&/li&&li&&p&&strong&尺寸&/strong&:如果你购买了一个Mini机箱打算组装一台小钢炮的话,请注意了!塔式设计的侧吹式散热器可能放不进去哦,还有一体式水冷的冷排可能也放不进去哦!分体式水冷更加需要大机箱,非全塔式机箱想玩分体式水冷可要好好考虑自己的动手能力了。&/p&&/li&&li&&p&&strong&扣具&/strong&:与其他硬件不同,散热器固定在主板上是需要扣具的。扣具也有分型号,比如AMD和Intel的主板扣具就不同;CPU插槽不一样意味着插槽形态也可能有所区别,对应的扣具也有可能不同。&strong&所以购买散热器之前要确认扣具是否符合自己的主板。&img src=&/0dec9e238f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dec9e238fb_r.jpg&&&/strong&&/p&&/li&&/ul&&p&另外,扣具的易用性也很影响DIY过程中的心情。有的厂家生产的扣具规格不太标准,会出现难固定、难扣的情况。一些实在太反人类的扣具甚至会给主板上的定位孔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坏,&strong&购买之前建议多查查大家有关型号的评价,再下决定&/strong&(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我装过)。&/p&&p&对了,提醒大家,可以调松紧的扣具安装时可不是越紧越好的。太紧可能会导致主板变形哦。太松当然也是不可取的,会引起震动影响其他硬件,甚至掉落。&/p&&ul&&li&&p&&strong&底座&/strong&:底座是与CPU接触的部分,所以底座的传热性能极大地影响着其后结构的效率。纯铜底座是较为优秀的,热管直触则是更好的方式。&img src=&/a47b84bffc474d54cfcd9babc7c9f5f3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a47b84bffc474d54cfcd9babc7c9f5f3_r.jpg&&&/p&&/li&&/ul&&p&不少产品宣称“使用了镀镍镜面底座,底座更平整,导热性能更好”,实际上是一种&strong&误导&/strong&。平整的接触面可以使受热更均匀,自然是必须的,而实现这一步不需要镀镍这么麻烦,用&strong&散热硅脂&/strong&就可以。&img src=&/ad87c9a372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3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p&&br&&p&相信大家买过散热器都会看到底座上已经给你涂好了。散热硅脂就是用来让散热器底座与CPU更紧密接触的,干嘛还要镀镍?为了省硅脂吗?好的散热硅脂也不过几十块钱,阿汤哥我自己用的&strong&5块钱&/strong&一支,一年才补一次,一次只用不到十分之一,就问你为什么还要镀?&/p&&p&另一方面,镍的导热率比铜要低,导热能力比铜差,在铜热管前面镀镍简直就是降低散热能力的做法。&strong&除了多一个宣传点,镀镍真的没什么好处。&/strong&&/p&&p&另外提醒各位,&strong&散热硅脂涂薄薄的,均匀的一层就好了&/strong&,硅脂的导热性也比铜低,越厚效果越差。&/p&&ul&&li&&p&&strong&热管&/strong&:&strong&一方面是热管有无和多少&/strong&,理论上来说热管是越多越好的。热管的原理其实不复杂,热管接触CPU的一端受热,管内的液体蒸发吸热,同时跑到热管的另一端液化放热,同时回流。这样一来热量就从热管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然后传送给散热片了。&img src=&/cde5ee5d871a30d0c6a7b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de5ee5d871a30d0c6a7b5_r.jpg&&&/p&&/li&&/ul&&br&&p&所以&strong&另一方面就在于热管的质量&/strong&(不是你们考得Mass啊各位小状元)。简单来说,优秀的热管要保证外界热量能够很好地用于液体蒸发,所以应该选用导热性较好的金属制作,目前业界公认的就是铜啦。但其实拥有纯铜热管的散热器满大街都是,所以还是那句:&strong&不要贪小便宜买地摊货&/strong&。&/p&&ul&&li&&p&&strong&散热片&/strong&:从热管传来的热量会传导给散热能力较强的铝合金散热片进行散热。&img src=&/bdd802e3aeca35baa86fc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bdd802e3aeca35baa86fc1_r.jpg&&&/p&&/li&&/ul&&br&&p&既然是要散热,散热片的&strong&比表面积&/strong&当然是越大越好,散热片的数量也是越多越好,而且散热片之间的间隙越大,散热效果越好。&/p&&ul&&li&&p&&strong&轴承&/strong&:和《火力少年王》里面的血滴子一样,散热器风扇的轴承也有&strong&滚珠轴承&/strong&和&strong&滑动轴承&/strong&两种。市面上有不少散热器都以滚珠轴承博取眼球,因为同学们都知道滚动摩擦的滚珠轴承具有较低的摩擦力。实际上滚珠轴承的结构带来了不少的缺点,比如难以抑制的噪音、震动。而滑动轴承相比起来更加安静,但寿命会相对下降。&img src=&/85c37bcbfbfcac67bc5f066a52734b31_b.jpg& data-rawwidth=&839& data-rawheight=&4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9& data-original=&/85c37bcbfbfcac67bc5f066a52734b31_r.jpg&&&/p&&/li&&/ul&&p&优质的滚珠轴和滑动轴相差毫厘,但价格下来了之后,比较安静的滚动轴承可能会带来更优的体验。&/p&&ul&&li&&p&&strong&扇叶&/strong&:根据流体力学来设计扇叶形状这种事还是你们来做吧,这里就说说&strong&扇叶大小&/strong&。先来一道选择题啊:请问一下几款风扇中哪把最凉快?()&img src=&/169ee24c0ac1cdce370c67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169ee24c0ac1cdce370c67_r.jpg&&&/p&&/li&&/ul&&p&这是一道送分题啊同学们!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所谓的涡轮散热器。有的新手不知道什么是涡轮散热器,一听“涡轮”还以为是高端散热器,可能是因为极品飞车18玩多了吧。什么是涡轮散热器:&img src=&/ee4aad669f161a52d8864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ee4aad669f161a52d8864_r.jpg&&&/p&&p&是的,你没有看错,你们心爱的公版GTX 1080用的就是涡轮散热器,回忆一下你会发现AMD和NVIDIA的所有公版显卡用的都是涡轮散热器。然而小小的扇叶导致风量不足,涡轮散热器往往需要把转速提得很高才能压制发热,反而把自己吵死了。&/p&&p&&strong&所以扇叶越大越好吗?那你又错了。&/strong&扇叶越大,受风面积越大,风量也越大,但不意味着风压大!&strong&大扇叶只有搭配高转速才能提高散热能力,否则就会出现前面所说的风压与风量不适配的情况&/strong&。&/p&&p&公版显卡采用涡轮散热器很重要的原因吗,正是因为小型涡轮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咋地,&strong&表明我家核心发热低啊朋友们!&/strong&还有就是涡轮散热器体积小,你&strong&看我们家显卡还不占位置啊!&/strong&之前说过公版显卡更多是起一个样板作用,厂家可以参考公版显卡的涡轮散热器性能来设计非公版散热器性能和体积。如果公版显卡一上来就30cm长三风扇,估计厂家都得倒闭了。实际上同体积的风扇中,涡轮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是极佳的,所以公版显卡才会使用涡轮散热器。&/p&&p&&strong&总而言之,相同的散热能力,小扇叶需要更高转速;大扇叶需要的转速较小,噪音也较小,但同时必须保证一定的转速,以防止热量堆积。&/strong&&/p&&ul&&li&&p&&strong&调速&/strong&:所谓的调速指的是当CPU工作比较闲,温度低的时候,风扇转速下降;而发热高的时候提高转速的功能。PWM智能调速可以说是一款散热器的基本功能了,就连Intel原装散热器也可以智能调速。但一些老散热器还真的就不带调速功能。自带调速功能的散热器一般都是4Pin接口的,同时记得把这个4Pin接口插在主板具有PWM调速功能的CPU_FAN针脚上。&img src=&/adc2a13d9b29c7dd3b4297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adc2a13d9b29c7dd3b4297_r.jpg&&&/p&&/li&&/ul&&p&当然,也不是说3Pin的散热器一定不能调速。3Pin接口的散热器要实现调速就需要用到CHA_FAN针脚。这是通过主板的测温功能对散热器转速进行调节,一些老主板可能还要设置BIOS才能实现。&/p&&ul&&li&&p&&strong&冷排厚度&/strong&:对于水冷来说,除了上面这些,还要注意冷排厚度。冷排包括水室和风扇两个部分,冷排厚度的变化更多出现在水室上。水室层数较多,则冷排厚度较厚,能容纳的水冷液更多,效率也就更高。&img src=&/dc5cadd0f0b284f7c9daa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dc5cadd0f0b284f7c9daab_r.jpg&&&/p&&/li&&/ul&&p&&strong&但厚冷排不一定意味着散热效果更强。&/strong&厚冷排起到的作用相当于同时给更多的水冷液散热,这就需要更强大的冷排风扇。如果冷排风扇不到位,无法穿透厚厚的冷排,内层水道甚至吹不到风,反而是本末倒置了。只有厚冷排加上强劲的冷排风扇则才能起到更佳的散热效果。&/p&&p&另一方面,冷排厚度的增加也引起了体积的增加,要注意确保机箱容积足够大。&/p&&br&&br&&br&&br&&p&&strong&第四问:水冷还是风冷?侧吹还是下压?&/strong&&/p&&p&前面说了这么多,或许有的同学都看不进去,因为不少人买散热器都是看哪个样子好看就买哪个的(嗯,我以前就是)。那么问题来了,散热器的形式总要好好选吧?那我应该买水冷还是风冷?风冷的话是买侧吹式还是买下压式呢?&/p&&p&在回答这个问题前&strong&,我们先来看看你的CPU到底需不需要购买非原装散热器。&/strong&&/p&&p&我们都知道盒装CPU是自带散热器的,Intel的原装散热器虽然性能较差,但在不超频的情况下,对付&strong&i3及以下级别&/strong&的CPU其实是绰绰有余了。而AMD处理器由于功耗问题,发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厉害的,&strong&A8及以上级别&/strong&的AMD处理器最好还是买一款非原装散热器吧。&/p&&p&另外,散片CPU是必须另外购买散热器的啦,如果购买的是像i3这种连原装散热器都能降服的CPU,那随便购买一款三五十元的散热器就可以了。&/p&&br&&br&&ul&&li&&p&&strong&风冷VS水冷&/strong&:在水冷MOD大行其道加上各路厂商的推波助澜下,水冷散热的概念深入人心。不少人都被铺天盖地的宣传误导,认为水冷就一定比风冷要强。其实不然,&strong&低端水冷的效果和体验甚至会不敌中端风冷。&/strong&低端水冷和低端风冷都有比较大的噪音问题,这类产品都是阿汤哥我不推荐的。散热器噪音是电脑最大的噪音源,真的不要亏待自己的耳朵和新买的音箱。&/p&&/li&&/ul&&p&而再低端的水冷,也要大几百的价格,买回来效果又不好又吵,简直恨不得泡浴缸里。同样大几百,却能买到顶级的风冷了,无论散热效果还是噪音控制都可圈可点,是比较好的选择。&strong&所以如果你购买散热器的预算没有三五百,还是乖乖买风冷吧。&/strong&阿汤哥亲测99元散热器足矣降服i7处理器,倍儿安静。&/p&&p&那么水冷适合哪些同学呢?三种:&strong&有钱玩家、超频玩家、装逼玩家&/strong&。这里解释一下装逼玩家,其实并非贬义,拥有水冷散热器确实能让自己获得大大的满足感。&strong&如果你预算充足,又买的一款大侧透机箱,犒劳一下自己那被高三磨损得不成心形的心灵,还是很有必要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strong&&br&&/p&&br&&br&&ul&&li&&p&&strong&侧吹VS下压&/strong&:像阿汤哥一样钱包比钱还薄的同学应该就比较关心接下来的这个问题了。同样是在不少厂家的推波助澜下,侧吹式散热器可谓是被炒得人见人爱,就连阿汤哥我在年少无知时也轻信而购买了一款侧吹式散热器。虽然效果确实不赖,但现在,阿汤哥我会更加认真地分析自己需要什么散热器了。&/p&&/li&&/ul&&p&&strong&侧吹式散热器&/strong&由于采用的是塔式设计,就算低价的产品也会采用热管结构,同时散热片在数量和面积上也会更有优势,所以对CPU的散热效果确实更佳。单一的吹风方向也能更容易构建机箱风道。所谓&strong&风道&/strong&,指的是风在机箱内的路径,根据热空气密度低往上走的物理学原理,机箱风道一般遵循&strong&前进后出,下进上出&/strong&的原则设计。&img src=&/33a6db96d3a890f1a28f91c5fe6f5788_b.jpg& data-rawwidth=&2566& data-rawheight=&2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6& data-original=&/33a6db96d3a890f1a28f91c5fe6f5788_r.jpg&&&/p&&p&&strong&但!是!&/strong&正是由于侧吹式散热器吹风方向相对单一,一般都选择朝机箱后方吹,&strong&这就导致没人吹内存、南桥和主板的其他位置了!&/strong&要知道内存和南桥的发热也是不可小视的,尤其是没有散热片覆盖的内存和高频内存(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摸过)。在机箱风扇不给力、甚至没有的情况下,如果没有CPU风扇带来的福利,内存和南桥的发热难以排除,&strong&烧毁是一回事,长期发热也会导致寿命下降。&img src=&/b0bf82eaf49c5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b0bf82eaf49c5_r.jpg&&&/strong&&/p&&p&而&strong&下压式散热器&/strong&的风往CPU的四面八方吹,在给CPU散热的同时惠及内存、显卡、南桥甚至网卡声卡,让机箱内热量散发得更加均匀。当然,这也扰乱了风道。&img src=&/c8f523a7e4adda3d711f68c_b.jpg& data-rawwidth=&875&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5& data-original=&/c8f523a7e4adda3d711f68c_r.jpg&&&br&&/p&&p&可以看出,侧吹式和下压式各有优劣。而选择的方式很简单:&/p&&p&&strong&如果你的机箱风扇很多很给力、CPU发热很高,是i7及其以上级别、A10及其以上级别的CPU,或者你经常打大型游戏甚至CPU超频,而且机箱能容纳塔式散热器,那低价又能给CPU以最大散热强度的侧吹式更适合你;&/strong&&/p&&p&&strong&如果你的机箱风扇不多甚至没有,而CPU发热不太强,是i5及其以下级别、A8及以下级别的CPU,或者你平时不太进行游戏等高性能活动,又或者你要玩内存超频或本来就是高频内存,再或者机箱太小装不下塔式散热器,那么下压式更加适合你。&/strong&&/p&&p&当然,如果你的CPU发热很低,比如赛扬奔腾,也可以考虑被动式散热器,打造完全静音的平台。&br&&/p&&br&&br&&br&&br&&p&&strong&第五问:阿汤哥你说这么多,我都选择困难了,有没有干货?拿来!&/strong&&/p&&p&&strong&作为一个这么机智(lan)的大学boy,&/strong&阿汤哥我怎么会没有干货呢!下面带来简单无脑大法好散热器挑选攻略,接住了啊:&br&&/p&&p&&strong&第一步:&/strong&挑个大牌,酷冷至尊、超频三、九州风神、Tt、安钛克......&/p&&p&&strong&第二步:&/strong&挑个价位,i3以下50元、i3以上100元;A8以下50元,A10以上100元;超频买水冷;放心吧,50元买不到侧吹,100元买侧吹就对了,不到200元买不到水冷。&/p&&p&&strong&第三步:&/strong&挑个样子,哪个好看买哪个,注意和整机要搭。&/p&&br&&br&&p&最后,祭出阿汤哥我的一生推:&strong&九州风神 玄冰400&/strong&。&img src=&/1614247bee78fde213c06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614247bee78fde213c06_r.jpg&&&/p&&br&&p&某东只卖99元,还带蓝色LED,也有不同颜色的版本。&strong&除了扣具真的很反人类&/strong&(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装了两个小时),&strong&反正机智(lan)的你装好就不会再碰了不是吗。&/strong&&/p&&br&&br&&br&&br&&p&&strong&最后祝各位小状元金榜题名,旗开得胜,鱼跃龙门,前程似锦!&img src=&/547ecdc60b4da155d62ad4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547ecdc60b4da155d62ad4_r.jpg&&&/strong&&/p&&p&&strong&阿汤哥我在华科等你们=,=。&/strong&&/p&&br&&br&&br&&br&&p&&i&——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侵权必究——&/i&&/p&&p&&i&欢迎关注阿汤哥我的公众号“知老汤乎”,获得更多DIY知识!还有你们想要的配置单哦!&/i&&/p&&p&&a href=&/?target=http%3A///r/HDp1bRPEn07grVcO928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HDp1bRP&/span&&span class=&invisible&&En07grVcO928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回想起高考,大多数人都是一阵感叹:曾经的自己多么努力刷题,从未如此执着于一件事,以至于茶饭不思,从未有过如此拼搏的时期。高考前的自己会背儿歌三百首,会解方程,能说一嘴地道口音英语,文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思想政治与地理,理精小车斜面向心力化学…
&img src=&/50/967d153f3d3b06ec6b65a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0/967d153f3d3b06ec6b65af_r.jpg&&&p&有的人说,魏则西的死,罪在百度推广;有的人说,是我国的医疗体系腐败、落后、缺乏监管;有的人说在互联网时代,明辨信息真伪才是硬实力;有的人归罪于莆田系的异军突起......&img src=&/a727e1fb879b59bc7dd91a1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a727e1fb879b59bc7dd91a1_r.jpg&&&/p&&p&在阿汤哥眼中,以上问题,全都是帮凶,都需要治理和纠正。但想想就知道,我国从来都是先出问题再整改的,而且怎么整也整不完,因为大家都是钱包瘪瘪,爱财如命。自古以来,有钱能使鬼推磨,黑心商人防不胜防,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的知识了。&/p&&p&对于DIY也是一样的道理。被坑一方面是整个行业市场的潜规则,另一方面,就是自己功课做得不到家啦!阿汤哥我的专栏和公众号致力于让每个人都拥有基本的电脑素养,不要做出去就被坑的小白!还不赶紧关注加点赞?&/p&&br&&p&讲完了CPU、主板、显卡、内存、硬盘,今天要讲的就是电源啦!电源,是电脑的心脏,为电脑供给工作所需的电能。心脏不好,人就会出毛病,比如动作慢,脑袋糊涂,也就是CPU频率可能会上不来,甚至烧坏硬盘和其他硬件。很多自诩为DIY老鸟的人对电源的选购掉以轻心(包括我啊,因为懒),其实稍不注意还是会出问题的。所以,下面开始装电脑的......忘了第几步了,就是挑选一个合适的电源!这一步可不是你想象中这么简单的哦,所以我才这么懒嘛......&/p&&br&&br&&p&&strong&第一问:电源是干嘛的?&/strong&&br&&/p&&p&我们的手机都有充电器,相信不少同学知道手机充电器是干嘛的,没错,就是把220V交流电变成5V 1A的直流电充进手机里面。&/p&&p&电脑电源的功能,与手机充电器的功能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再通俗一点讲,就是把插座上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满足电脑硬件工作的低电压直流电。&/p&&br&&br&&p&&strong&第二问:电源都有哪些结构?&img src=&/d09e1c541a81efdd20e9c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09e1c541a81efdd20e9c4_r.jpg&&&/strong&&/p&&p&&strong&从这张图基本上就可以看出电源的大致结构了:外壳、电线还有内部结构。&/strong&还有一条电源线是可拆除的,连接在插座上,在上图中没画出来,样子长得跟电饭煲的电源线基本一样(据说可以换着用)。&/p&&p&电源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里面就是一大堆用于变压稳流的电子元件,例如大家高中都学过的滤波器、变压器、散热器等,这些对我们日常选购没什么太大帮助,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谷歌(不要问我为什么不用百度)。&/p&&p&&strong&外壳&/strong&上主要有散热窗口和铭牌。&strong&电线&/strong&则是一大堆,电线的末端是连接在主板、显卡或硬盘上的电源输出接口。常见的接口有连接主板或显卡的的24针(20+4)、8针、6针、4针供电接口;还有硬盘供电接口,分为接SATA硬盘的和接IDE硬盘的。&/p&&p&IDE硬盘想必大家都很少见了,因为2013年就已经停产了,阿汤哥我小学时候的电脑硬盘就是IDE接口的,所以还是记得比较清楚哎。很多电源都会留有这个接口,同时也会提供转接线给大家转成SATA接口。&/p&&br&&br&&p&&strong&第三问:那,不同的电源有啥区&/strong&&strong&别?怎么样的才算好?&/strong&&/p&&p&电源看似简单,其实不同电源之间还是有很多区别的,更加气愤的很多细节在购买时很多厂家都不会明确给出,如滤波器型号、电容型号等,这也是为什么阿汤哥我这么烦挑电源。所以阿汤哥我挑了几个平日购买时值得查看的几点来举例,一起来看看吧:&/p&&ul&&li&&p&&strong&外观:&/strong&电源与其他披着绚丽外衣为机箱增光添彩的硬件不一样,是蜷缩在小角落里不发光不显眼的硬件,但电源的外观也是不容乎视的。&/p&&p&首先,对于超大侧透机箱和裸平台而言,电源这个大块头就格外显眼。有的玩家就为电源加上灯条,制造光污染。所以外观酷炫的电源也是锦上添花的,当然,好看的电源真不多,因为能变的花样也就是涂个颜色罢了。&/p&&p&其次,电源的外观也反映了厂商的用心程度。&strong&好的产品都是精雕细琢的,像那些外壳凹陷做工粗糙的劣质品,我相信大家也都不会买吧&/strong&。&/p&&/li&&/ul&&br&&br&&ul&&li&&p&&strong&尺寸:&/strong&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较为常见的电源,尺寸大概分两种,一种是常规大小的&strong&ATX电源,&/strong&一种是体积较小的&strong&SFX(Small From Factor,&/strong&不知道为什么Factor用X来简写&strong&)电源&/strong&。&img src=&/14ae3a3ab6c3fa6072c6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14ae3a3ab6c3fa6072c6_r.jpg&&&/p&&p&我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SFX电源是给组建迷你机箱的DIYer用的。在规格上,SFX电源与ATX电源基本一致,体积还小些,当然就比较&strong&贵&/strong&了。&/p&&/li&&/ul&&br&&br&&ul&&li&&p&&strong&模组化&/strong&:随着侧透机箱的普及,背板走线也成为DIYer必备的技能,有时候一些电源线材我们是用不上的,比如IDE硬盘供电线,这些多出来的电线会让机箱内部变得乱糟糟的,模组化电源就应运而生了。&/p&&p&&strong&所谓的模组化电源,其实大概就是供电线可拔插的意思,不用的线材可以拔出来丢在一边。&/strong&根据电源线材的模组化程度,我们把电源分为非模组电源、半模组电源和模组电源。&br&&/p&&p&&strong&&img src=&/32954bcaa961fd9f7ba0f2a5df40aea5_b.jpg& data-rawwidth=&2090& data-rawheight=&1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90& data-original=&/32954bcaa961fd9f7ba0f2a5df40aea5_r.jpg&&非模组电源&/strong&自然就是不能拔线的啦。不管你用不用,这根线就必须留在机箱里面了。对于裸平台玩家来说,多出来的线很不美观;对于机箱玩家来说,多出来的线也要找位置塞好。但很多玩家装机时还是心甘情愿地选择非模组电源,因为&strong&穷&/strong&啊!&br&&/p&&p&&strong&&img src=&/7df7be7f5e0e8c9aac56b88bc05702c8_b.jpg& data-rawwidth=&1130& data-rawheight=&4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0& data-original=&/7df7be7f5e0e8c9aac56b88bc05702c8_r.jpg&&半模组电源&/strong&则是较为折中的设计,一部分线能拔,一部分则不能。不能拔的是大家平常都会用到的线,例如24Pin主板接口等;而有的人用有的人不用的如显卡辅助供电、多余的硬盘供电线就是可以拆卸的。半模组电源的价格则是处于中游,非常适合没什么钱又想装逼的我,们。&/p&&p&&strong&&img src=&/564fee64d43f31b978f59c74dac434fd_b.jpg& data-rawwidth=&916&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6& data-original=&/564fee64d43f31b978f59c74dac434fd_r.jpg&&模组电源&/strong&或叫全模组电源则是最高级的啦。所有线都能拔插,很适合强迫症玩家,当然,对钱包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了。全模组电源一般也只出现在功率较大的中高端电源身上,所以低端台式机还是用不上的。&/p&&/li&&/ul&&br&&br&&ul&&li&&p&&strong&线材:&/strong&电源的硬实力除了体现在内部电路设计以外,就是在线材上了。220V输入,处理了半天得到稳定而纯净的电流之后,就是由线材传输到其他硬件上的,可不能在这里败笔了。&/p&&p&首先是&strong&线材的长度&/strong&,足够长的线材能让DIYer在进行背部走线的时候更加随心所欲;而长度不够的线材放到全塔机箱里可能连硬盘都够不着。&img src=&/ea0aa62dc3e0f32f59d7c1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a0aa62dc3e0f32f59d7c1_r.jpg&&&/p&&p&其次是&strong&线材的粗细&/strong&,这个嘛根据电阻的性质,导线越粗,电阻越小,电能的损失也就越少,所以线材也是越粗越好啊!当然,越粗的线,需要的料也越多,线也越重;太贵没人买,太重容易断,所以厂家一般都会做好权衡。其中以16AWG(电线粗细单位,数字越小越粗,有兴趣可以自行谷歌)线作为高负荷供电线是最好不过了。&/p&&p&&strong&线材的用料&/strong&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了,选择优质的导电材料能大大提高线材的性能,纯铜导线就是较好的材料。黑心厂家才不管你死活,劣质线材真的防不胜防,随手一揉就断简直无法无天。怎么办?总不能剪开验货吧?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贪小便宜,还是&strong&尽量买大牌电源。&/strong&&/p&&p&最后说说&strong&线材的其他方面&/strong&。一则是漆包线的质量,像掉色、弹性差的线材就不多说了。二则是线材的保护措施,比如蛇皮网就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img src=&/bad1cdad16e95eee6a684_b.jpg& data-rawwidth=&2204& data-rawheight=&18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04& data-original=&/bad1cdad16e95eee6a684_r.jpg&&&/p&&br&&/li&&/ul&&br&&br&&ul&&li&&p&&strong&电源参数&/strong&:电源作为一个供电设备,我们一般通过铭牌来查看其参数,阿汤哥我随手找了一款电源铭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款电源的参数:&img src=&/c7bbf84c96c6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7bbf84c96c67_r.jpg&&&/p&&p&&strong&交流输入:&/strong&指的是输入电源的电压、电流和频率。这款电源写的“115Vac~240Vac 10A 60Hz/50Hz”,意味着连接115V至240V,10A,60或50赫兹的交流电就能正常工作。&/p&&p&&strong&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电压范围&/strong&,有的同学在国内买机之后搬到外国用,会碰到不知道能不能用的情况,因为某些国家市电是110V的。这时,一款110V也能用的宽幅电源就能打救你。&/p&&br&&p&&strong&直流输出&/strong&:分为&strong&“+3.3V”&/strong&、&strong&“+5V”&/strong&、&strong&“+12V”&/strong&、&strong&“-12V”&/strong&、&strong&“+5VSB”&/strong&五种,这五种输出电压分别负责不同的硬件。&/p&&p&&strong&“+3.3V”&/strong&负责主板、内存和其他PCI设备的供电;&/p&&p&&strong&“+5V”&/strong&负责光驱部分结构、SSD和部分USB接口的供电;&/p&&p&&strong&“+12V”&/strong&负责CPU、显卡、硬盘、光驱马达等硬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路了;&/p&&p&&strong&“-12V”&/strong&负责主板串口的供电;&/p&&p&&strong&“+5VSB”&/strong&中的“SB”不是傻逼,而是Stand By,待机输出的意思,比如关机了也能充电的USB接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拔插硬件之前必须把电源线拔掉啊,不然主板还带电的喂。虽然5V对人体没危害,但硬件一下短路就全部GG了。&/p&&p&有时候&strong&“+12V”会有两列,意味着这是一块双路+12V电源&/strong&。所谓的双路+12V说的就是供电电路分两条,一路为CPU供电,一路为显卡供电的意思;而单路+12V是一条电路同时供给CPU和显卡。&/p&&p&有什么区别呢?单路+12V由于同时供应两个大户,所以通常不做限流设计,也就是说负载很高也不会跳(触发电路保护)。超频玩家往往需要很强的供电,如果动不动跳了就搞不了机了,所以单路+12V电源是超频玩家的最佳选择。&strong&当然,价格比较贵。&/strong&&/p&&p&而双路+12V就不一样了,双路电源成本低,只要不超频,供电能力也是可以的。但如果CPU或显卡其中一路负载过高,就会触发电路保护,电脑就断电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价格更低的双路甚至多路+12V电源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p&&br&&p&&strong&最大电流&/strong&:各路可以输出的最大电流。&/p&&br&&p&&strong&最大功率&/strong&:各路可以达到的最大功率。其中最重要的是+12V的功率,+12V是为CPU和显卡供电的线路,面对如今动辄上300W的显卡,+12V功率一定要够刚!&/p&&p&某些电源不会标注此行,需要自己算,计算也很简单,&strong&功率=电压*电流&/strong&,就是上面两行相乘就对了。不会算的同学可以参考初中物理课本。&/p&&br&&p&&strong&额定功率&/strong&:所谓的“500W电源”指的就是额定功率为500W的电源了,额定功率是保证电源稳定运行的最高功率,使用时低于500W没问题,超过500W就有点危险了。如果超过了最大功率就要报废了;&/p&&br&&p&另外还有一些认证标志,例如额定功率下方标注的&strong&3C认证&/strong&和右上角的&strong&80Plus认证&/strong&等,前者指的是“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没有这个标志是不能在中国卖的;后者则是美国人提出的节能认证指标,这里有必要详解一下:&/p&&p&80Plus认证主要描述的是电源的效率问题。要获取最低级别的80Plus认证,必须做到在电源20%负载、50%负载和满载时都要有80%的效率才行。也就是说这款500W的电源在输入功率为100W、250W和500W时要能输出最低80W、200W和400W的功率。那么如果要达到标称的额定功率500W,就需要625W的输入功率。要注意,满足这样的条件也只能拿到80Plus认证中最差的“白牌”,其他“牌”的认证条件如下:&img src=&/144fcac33ea92c7b6fad4_b.pn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144fcac33ea92c7b6fad4_r.png&&&/p&&p&目前白牌认证是已经停止了。获得高等级的80Plus认证,一方面表明这款电源的效率高,省电;另一方面也代表着这款电源优秀的做工,要知道达到如此高的效率,需要进行精心的电路设计、采用优质的元器件和线材,可以说通过80Plus认证可以轻松而正确地判断一款电源质量。&/p&&br&&/li&&/ul&&br&&br&&ul&&li&&p&&strong&PFC&/strong&:功率因数校正。这个就很复杂了,你问我什么事功率因数,阿汤哥我也不太清楚啊,大概就是说电能输入到电源的时候,最高电流和最高电压不一定会同时出现,所以难以达到较大的功率;PFC就是用来校正电流和电压值,让其相对应的。&strong&PFC的使用可以在消耗同样多电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功率&/strong&,这其中的原理十分复杂,就算我懂说了你们也不懂,所以就不详解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谷歌。&/p&&/li&&/ul&&br&既然这么复杂,为什么还要说呢?因为不少厂家会以PFC作为卖点对电源行宣传,这里还是要给大家提个醒。&strong&PFC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strong&。主动式显然更加高端更加&strong&贵&/strong&,利用较复杂的电路对输入电压进行提升,从而使电流和电压同时达到高水平。而比较低端便宜的被动式PFC利用的是电感提高电路中的电流,以达到效果,电感的原理请参考高中物理课本。&br&&br&&p&&strong&第四问:所以我到底要怎么选择一款适合电源呢?&/strong&&/p&&p&挑选一款质量过关的电源,只要注意第三问中所说的各种小猫腻小细节就可以了。而挑选一款&strong&适合&/strong&的电源,挑的就是品牌、功率和特色功能了。&/p&&p&&strong&品牌&/strong&就不多解释了,品牌关乎着价格、做工等方方面面常见的电源品牌有航嘉、长城、酷冷至尊、安钛克、鑫谷、先马、Tt、大水牛、金河田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p&&p&&strong&功率&/strong&在此指的当然是额定功率了。虽说理论上来说,电源功率是越大越好,但钱包受不住啊!一般人都是选择一款功率较为恰当的电源就好了。功率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规则,更多是靠经验。阿汤哥我选购时,一般把CPU和显卡的最大功率相加,把数值与+12V的最大功率对比,如果+12V最大功率比CPU和显卡的最大功率和高出50W以上,就没问题啦!更加简单的方法可以直接选择比CPU和显卡的最大功率和高出100W以上的电源就足矣了。比如阿汤哥我家的电脑CPU与显卡最大功率和不超过350W,选择了一款450W的电源就没问题了。&/p&&p&电源作为一个供电设备,&strong&特色功能&/strong&还是比较少的。较为常见的有静音、风扇调速、防雷击等。最近发布的Tt SMART DPS G750是一款比较有趣的智能电源,可以在PC、手机端查看月耗电量、电源温度等等运行参数。虽然作为一个DIYer我表示玩游戏的时候才不关心我电源温度多高,但PC智能化的步伐,可能已经悄悄走起来了。&img src=&/1dc2cebf7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dc2cebf7b_r.jpg&&&/p&&br&&br&&p&在筹备这期《DIY从入门到精通》的时候阿汤哥我看到这样的问题:&strong&“电源功率越大,耗电越多吗?”&/strong&&/p&&p&本来打算在文章里好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的,但总觉得这个问题真的......太没水平了......有疑问的同学不妨谷歌一下什么叫“实际功率”!&/p&&br&&br&&br&&p&——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侵权必究——&/p&&br&&br&&br&&img src=&/fb7ecedb_b.jpg& data-rawwidth=&7795& data-rawheight=&38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95& data-original=&/fb7ecedb_r.jpg&&
有的人说,魏则西的死,罪在百度推广;有的人说,是我国的医疗体系腐败、落后、缺乏监管;有的人说在互联网时代,明辨信息真伪才是硬实力;有的人归罪于莆田系的异军突起......在阿汤哥眼中,以上问题,全都是帮凶,都需要治理和纠正。但想想就知道,我国从…
&img src=&/50/bdc35a0da464dd91a367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0/bdc35a0da464dd91a367_r.jpg&&&img src=&/cad874c00_b.jpg& data-rawwidth=&896& data-rawheight=&715& width=&896& data-original=&/cad874c00_r.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霍金在4月12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新浪微博,一时间成了微博网红。这里不得不为新浪微博和霍金的影响力点个赞。虽然我相信关注他的人基本都是来凑热闹的。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霍金发一篇微博并不简单,据资料,霍金先生现在只能靠脸颊肌肉来码字。&b&霍金发微博居然靠脸!&/b&阿汤哥我虎躯一震,赶紧照了照镜子,还好,还能混。&p&在这个考试人人祈祷开卷的时代,霍金想翻个书基本是不可能的,让他把东西记在电脑上,也不够我们这些手拿机械键盘的人效率高。所以我猜霍金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一定不少。像我们这些物理考试压线及格的人想在脑子里塞多点,基本不可能了。但现代人还有机会超越霍金老爱和马恩,那就是一块牛X的硬盘!&/p&&p&最近忙的合不拢腿的阿汤哥我让各位久等了!&b&DIY第六步,硬盘!&/b&来吧!日本的欧美的大片!往里塞吧!&/p&&br&&br&&p&&b&第一问:硬盘是啥?&/b&&/p&&p&&b&硬盘是电脑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用来存放电脑里的文件和信息。&/b&就像是我们上课用的笔记本,学到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叫做写入;复习的时候翻看,叫做读取。&/p&&p&根据储存的原理不同,硬盘又分为&b&机械硬盘&/b&(Hard Disk Drive,&b&HDD&/b&)、&b&固态硬盘&/b&(Solid State Disk,&b&SSD&/b&)和&b&混合硬盘&/b&(Solid State Hybrid Drive,&b&SSHD&/b&)。&/p&&br&&br&&p&&b&第二问:那这三种硬盘有什么区别?&/b&&/p&&p&&b&一、HDD&/b&&/p&&p&HDD把信息以磁的形式记录在碟片上,就像是我们过去用的磁带。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磁头把信息记录在碟片上,所以又称碟式硬盘。HDD工作时,碟片旋转,磁头则进行写入和读写,就像放黑胶碟的留声机一样。&/p&&p&碟片进行高速旋转时,根据角动量守恒,如果沿垂直转轴的方向转动,碟片会对两侧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碟片和磁头损坏。如果硬盘工作时发生碰撞,磁头与碟片更是会“亲密接触”,造成坏道(我不会告诉我亲身试过)。所以笔记本机械硬盘往往利用加速计判断硬盘是否正在进行高速运动(比如跌落),如果是则会将磁头回收,保证硬盘安全。当然,这种保护也是有限的......(弄坏过一次硬盘的我再也不敢随便掿别人开着的电脑)&/p&&br&&img src=&/79f2a7f58c8acd676d29_b.jpg& data-rawwidth=&3000& data-rawheight=&3000& width=&3000& data-original=&/79f2a7f58c8acd676d29_r.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拿到一款机械硬盘,我们一般会看这些参数:&ul&&li&&b&尺寸&/b&:机械硬盘一般有3.5寸和2.5寸两种尺寸,前者主要为台式机硬盘,后者多数为笔记本硬盘。&/li&&li&&b&容量:&/b&硬盘的尺寸是一定的,所以容量不仅仅代表着这块硬盘能装多少东西,还代表着硬盘的数据密度。数据密度与硬盘寻道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时候并非越大越好哦。&/li&&li&&b&转速&/b&:指的是碟片的最大转动速度,以转/分钟(rpm)为单位,固然是越大越好的。目前主流的台式电脑硬盘转速一般为rpm,而笔记本一般为rpm。&/li&&/ul&&br&&p&机械硬盘在写入或读取时,碟片和磁头要到达合适的位置进行读写,这个过程称为&b&寻道&/b&。寻道时间的长短是HDD与SSD最显著的差别之一。不难看出,转速和容量与寻道速度的快慢有莫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硬盘转速越高、容量越大(数据密度越大,寻道距离变短),寻道速度也越快。&/p&&ul&&li&&b&碟数:&/b&指的是一块硬盘内碟片的数量。碟片数量越多,需要的磁头数量就越多,硬盘设计越难,发热大,稳定性差。所以理论上来说单碟机械硬盘是最优选。然而一张碟片容纳的数据量有限,目前单碟容量最大为1TB,所以想拥有容量更大的硬盘,只能购买碟数更多的硬盘,或者组件RAID。&/li&&li&&b&缓存&/b&:与CPU缓存类似,硬盘也有缓存结构,功能也相近。遗忘了的同学可以返回专栏首页或到我的公众号,点击&b&关注&/b&,然后查阅&b&《DIY从入门到精通——CPU》&/b&哦!&/li&&li&&b&接口&/b&:机械硬盘的接口经过多年的迭代,目前基本仅剩下SATA接口还在沿用。其中SATA接口又分为SATA2.0和SATA3.0两个版本,有关知识在&b&《DIY从入门到精通——主板》&/b&中有所涉及哎!&/li&&/ul&&br&&br&&p&&b&二、SSD&/b&&/p&&p&&b&SSD&/b&利用闪存颗粒来记录数据,和手机的储存原理相同,主要由电信号对芯片进行读写,所以理论上寻道需要的时间为零。正因如此,SSD的读写速度比HDD快得多,没有了飞转的碟片,噪音也几乎不存在。&/p&&p&然而,有得必有失,与HDD不同,SSD存在寿命问题。硬盘进行一次完整的擦写(硬盘中数据全部更换)叫做1次P/E。理论上,HDD可以进行无限次擦写,而SSD的P/E数从不等(大致由闪存类型决定)。&/p&&p&此外,SSD利用芯片储存,数据没有冗余,一旦损坏,恢复数据基本是不可能的。&/p&&p&&br&&img src=&/eb02ab38c860f3e5342459ffef457dc7_b.jpg& data-rawwidth=&3008& data-rawheight=&2000& width=&3008& data-original=&/eb02ab38c860f3e5342459ffef457dc7_r.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SSD的寿命问题在几年前确实引起了消费者对SSD的反感,而如今闪存工艺的进步使SSD的寿命已经得到了巨大提升。其实SSD的寿命问题并不严重,就算使用最差的1000P/E闪存芯片生产一款120G的SSD,每天写入120G数据再擦除,理论上也要1000天才能用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这一篇SSD极限寿命测试的文章:&a href=&/?target=http%3A///content/15/820_.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固态硬盘寿命测试一年半 连写2500TB终于全挂&i class=&icon-externa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tx860和gtx96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