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天,调,不,坏,歌,若,落,女,头,心,三,拉,欧,日,三, 孩,情,念,暝, 气,日,水,

天,欧,孩,念,调,拉,水,坏、情,歌,若,心,女,纪,头,好,不,三,日。猜一个四字歌名?_百度知道
天,欧,孩,念,调,拉,水,坏、情,歌,若,心,女,纪,头,好,不,三,日。猜一个四字歌名?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认为是水调歌头
天若有情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曾子航&著
[女人不“狠”,地位不稳 / 曾子航 著 ]
&&& 书籍介绍:
  过去有种说法,叫“女为悦己者容”,传统的观念也是认为女人婚前要做淑女,婚后要做贤妻良母才是幸福的王道。其实,这类观念害人不浅,因为无数爱情消逝、婚姻解体的案例显示,女人倘若在两性关系中盲目投入、付出过多,反倒让男人远离,得不偿失。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社会,作为柔弱女性怎样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什么那些人们眼中的“坏女人”却能成功拥有美好的婚姻,至高的权力和不尽的财富?让我们通过本书一窥究竟吧。
  本书揭示出男人心底的最爱,不是美女,不是淑女,而是一种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的女人,我们把这种女人称为“三不女人”。
  她们是能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魅力女性。她们的成功来自于睿智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明确的目标,而不是妖娆的身段、姣好的容姿和正茂的风华。不管是优越的工作,美好的爱情还是永恒的友情,只要她们想得到就能得到。
  从小生长于优越家庭中的我们,没有接触过外面世界的残酷,也未尝有机会体会过人生冷暖。一旦我们步入社会碰壁的时候,我们就只会埋怨别人的不善或这个社会的不公,却想不出办法来解决,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知难而退。绝大多数人如此,柔弱的女性就更不例外。
  是不是女人就注定永远柔弱?当然不是。作者给出了成为三不女人的成功战略。
  如何构筑一生圆满的爱?
  如何避免爱情和婚姻中的“审美疲劳”?
  如何让你的另一半对你一辈子矢志不渝?
  答案只有一个——做个“三不”女人,让他爱你多一些!
&------章节内容开始-------
&&& 内容简介:
过去有种说法,叫“女为悦己者容”,传统的观念也是认为女人婚前要做淑女,婚后要做贤妻良母才是幸福的王道。其实,这类观念害人不浅,因为无数爱情消逝、婚姻解体的案例显示,女人倘若在两性关系中盲目投入、付出过多,反倒让男人远离,得不偿失。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在社会,作为柔弱女性怎样才能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为什么那些人们眼中的“坏女人”却能成功拥有美好的婚姻,至高的权力和不尽的财富?让我们通过本书一窥究竟吧。
本书揭示出男人心底的最爱,不是美女,不是淑女,而是一种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的女人,我们把这种女人称为“三不女人”。
她们是能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魅力女性。她们的成功来自于睿智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明确的目标,而不是妖娆的身段、姣好的容姿和正茂的风华。不管是优越的工作,美好的爱情还是永恒的友情,只要她们想得到就能得到。
从小生长于优越家庭中的我们,没有接触过外面世界的残酷,也未尝有机会体会过人生冷暖。一旦我们步入社会碰壁的时候,我们就只会埋怨别人的不善或这个社会的不公,却想不出办法来解决,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知难而退。绝大多数人如此,柔弱的女性就更不例外。
是不是女人就注定永远柔弱?当然不是。作者给出了成为三不女人的成功战略。 如何构筑一生圆满的爱?
如何避免爱情和婚姻中的“审美疲劳”?
如何让你的另一半对你一辈子矢志不渝?
答案只有一个——做个“三不”女人,让他爱你多一些!
正文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曾子航新锐情感作家、主持人、影评人。北京电视台主持人、CCTV-6《佳片有约》节目主持人,《今日影视》节目制片人以及内地首个网络原创情感节目《情感蜜电码》主持人,并担任很多谈话节目、情感节目的主谈嘉宾。在许多报刊杂志开设两性情感方面的专栏文章。
&&& 畅销记录:
前作《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先后登上所有北京地区重要图书销量榜的前列。在当当网上架仅一天,就登上24小时图书总榜的第2位连续10周位居前3位。上市第二个月进入全国最重要的图书排行榜——北京图书大厦社科类图书畅销榜50强;6月初,连续2周进入中关村图书大厦社科类图书畅销榜前10名;连续6周进入北京新华书店系统社科类图书畅销榜第一位。获得2009年度当当网“十大网友最爱阅读的书”奖
正文名家推荐
华丽明星推荐阵容:
赵薇、于丹两大重量级名人强力推荐陈彤、苏芩、安顿、九夜茴等当红女作家一致推荐赵薇怀孕期间细读此书稿三遍,近年来首次为书做推荐王珞丹(热播剧《奋斗》《我的青春谁作主》《杜拉拉升职记》女主角):
“想爱情长青,想跟自己爱的人白头到老?在这样一个相对浮躁充满诱惑的年代,把这本宝典特别推荐给处于爱情焦灼状态的女孩们,相信你们会在这里找到与男人的相处之道。”
著名导演冯小刚:
“有些话我们男人是不好意思向女人讲明的,因为女人一生气后果很严重。现在好了,曾子航把真理写成了书,给我们男人定了性。这次终于名正言顺有法可依了。建议广大女性朋友抽空翻翻,这本书,想不通的,要急你们跟曾子航急去。”
一个女人,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身份,都少不了这样一本书过去的女人,现在的女人,这种女人,那种女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活得更美
正文曾子航语录
&&& 曾子航语录:
女人应该知道:
要做三不女人,别做三等女人三不: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三等:等孩子放学,等老公下班,等电视剧开播女人还应该知道:
做一个女人要做得像一副画,不要做一件衣裳,被男人试完又试,却没人买,试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
&&& 目录:
导言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 第一章男人最爱什么样的女人? 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
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
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
四、“三不”女人抓住了男人的“犯贱”心理?
第二章女人在男人面前如何保持永恒的吸引力??
一、思想上的深藏不露会让男人浮想联翩?
二、性格上的捉摸不透会让男人心痒难耐?
三、行动上的飘忽不定会让男人牵肠挂肚?
四、对自己,对最爱的男人都要有股“狠劲”?
第三章认清男人的多面性?
一、人人都是“化身博士”?
二、好男人也有想变“坏”的冲动?
三、中国男人是一种“面子动物”?
四、他是跟你逢场作戏还是真的喜欢你??
五、很多男人在婚前和婚后为何会判若两人?
第四章避免走入强势女人的误区?
一、强势女人恰恰是心不够“狠”的女人?
二、什么样的女人最有女人味?
三、男人是圈养好还是放养好?
第五章女人“悦己”,男人“悦你”?
一、不要做“舍身炸碉堡”的女人?
二、不要做“妈妈型”的妻子?
三、男人其实是“靠不住”的?
四、如何永葆婚姻和事业的稳固?做个“三立”女人吧!
&&& 参考书目
正文导言(1)
导言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
爱情成了奢侈品?
——伟大的爱情故事都是关于分离的故事从大学读中文系开始,到后来在CCTV6主持《佳片有约》节目的这段时间,我看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和经典电影。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爱情故事都是关于分离的故事,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跟林黛玉、罗密欧和朱丽叶,再比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分离,似乎才是爱情最强效的黏合剂。距离越遥远,相见越无望,爱情便越恒久而美丽。不管是生离还是死别,只要两个人今生今世不再相见了,这段情便成了一段永久的传奇。于是有的哲学家慨叹:“要让一段爱情永远地存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相爱的两个人彻底分开。”
早在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首忧伤、缠绵、充满诗意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十八世纪的英国诗人济慈,看到了一只古希腊的美丽古瓮,也心生惆怅,为此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大胆的情人,你永远,永远不能吻到,虽则逐渐接近目标……”在那只美丽的古瓮上,一位雄健勇武的男子,隔着陶土、颜料和一片无望的虚空,注视着他的情人,永远无法接近情人的痛苦,借由诗人的歌咏,而成永恒。
看来,不论古今中外,那位最完美而恒久的“伊人”,似乎都是要放在水之一方,被情人遥望,供诗人吟咏的。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一旦“伊人”幸福地落入婚姻的圈套,结成良缘,便不幸成为张爱玲笔下的红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若娶了红白玫瑰任意中的一朵,还是对其痴心不改,终生付出,恐怕作家写得出,读者还未必相信呢!在新版《射雕英雄传》中,金庸先生记录了一个有趣的细节。有位物理学家,对他笔下完颜洪烈对包惜弱一往情深、十八年不改的单向度痴情,提出了相当专业的质疑:“爱情是一种双向交流的感情,不能像整流器那样,只向一个方向流。”他觉得完颜洪烈爱包惜弱十分划不来,危险系数太高,简直是个不太可能发生的奇迹,但金庸先生答复说:“世上文学评论家公认,古往今来四位最伟大的文学家是荷马、莎士比亚、歌德、但丁。这四位大文豪所写的爱情,却偏偏都是单程路的,并非双向交流。”
正文导言(2)
他还举了不少例证:荷马笔下的无情美女海伦抛弃了丈夫跟随帕里斯私奔;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描写了他对一位黑美人“Dark
Lady”荡气回肠、铭心刻骨却无法得到的爱;歌德描写了少年维特对已订婚女子绿蒂的绝望的并以自杀而告终的痴爱;但丁从九岁开始就对一位同龄的少女贝阿特里齐情有独钟,这份单相思他持续了终生,最终这位姑娘成为他不朽名著《神曲》中引导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伟大女性……金庸先生对于单向度爱情赞赏有加,用以证明完颜洪烈对包惜弱十八年一往情深、单向付出的合理性,却也强有力地说明:爱情好似一件奢侈品,越伟大、持久、荡气回肠的爱情,越是单向度的,是经由分离、死亡才可到达的完美境界。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难道,爱情只是供人们茶余饭后感慨唏嘘的传说?就没有一种爱情,是双向度的,无须分离和死亡,也能在三百六十五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永不退色吗?
有,当然有。关于这点我后面会详细说到,这里我先要谈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曾经人人渴望拥有的爱情什么时候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从奢侈品到消耗品——在时光中不知不觉变了质的爱情所谓奢侈品是相对日用品而言的,它是在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奢侈品通常是价格较高的、质量上乘的、普通人难以企及的商品,比如豪宅、汽车、高档首饰、名牌服装等,而日用品则是日常的必需品,是老百姓过日子不可或缺的。本来爱情应该像日用品,是每个人有权利,也有能力得到的。大诗人歌德说得好:“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类似的话:“每个人都有爱的权利。”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感情瞬息万变的现实面前,爱情这杯本应是浓得化不开的美酒,却被无情地稀释了。天长地久成了天方夜谭,爱情和婚姻被附加了条件,贴上了标签。我们一边对爱情充满着梦想和希冀,一边却在抉择中考量物质的天平和砝码,另一边还要抵御外面种种声色犬马的诱惑。爱情,本来是生活的日用品,却在现实这把利刃的层层打磨下变成了一种奢侈品。
正文导言(3)
比如前不久在国内发行量很大的某时尚杂志就大声疾呼:“爱情看似泛滥,实属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奢侈品。”很多民调显示,如今,越来越多的都市男女觉得“爱情这东西,有最好,没有也能活”。“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逐渐成为当下大龄女的新口号。当我们恋爱的时候,也许我们还知道什么是爱情,而当我们开始步入结婚殿堂,开始生儿育女时,当我们有了房,有了车时,我们却渐渐失去了爱情。
那是因为——漫长的时光,把爱情变成了消耗品。
我想起了几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一本畅销书,名字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光中,一块名字叫做“生活”的奶酪不知不觉地变了味道:从最初的甘美香甜、回味无穷,到逐渐馊臭发霉、味同嚼蜡。然而这过程中微妙的变化却罕有人知觉,直到有一天,发现它已彻底变质,这才悔之莫及。
爱情,也同样如此。据说,那种叫做爱情的东西,其实是一种在人体内只能持续一年半到三年的物质:在人类深邃的大脑中心,贮藏着丘比特之箭,叫做多巴胺。当一对男女彼此爱慕,丘脑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势不可当地涌出。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感觉。片刻不见对方,就会相思不已。《诗经》所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兴奋剂式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峰状态。所以到了一定时候,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亢奋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三年的时间。按照统计,多巴胺分泌旺盛期限平均为三十个月。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换言之,一对男女的爱情,一般只能维持三十个月。当它被磨洗一切的时光之潮冲刷掉了之后,厌倦和平庸替代了激情和神秘,爱情跟柴米油盐、鸡争鹅斗混杂在一起,幸运的话,还可以当“日用品”,多数则变成了“消耗品”,不幸的话,就只能沦为“报废品”了。多少人外遇、离婚,不就是彼此之间的爱情已经消耗殆尽了吗?如果把婚姻比喻成一个汽车轮胎,爱情就是里面的气体,爱情没了,轮胎如果不及时充气就会面临报废的危险,有的人亡羊补牢,有的人则干脆换了个新的备用胎。
正文导言(4)
原本是人人所需的日用品,却演变成了只有爱情故事中才可一见的昂贵的奢侈品,再到婚姻生活中无情的消耗品和外遇离婚时没用的报废品,爱情就这样在时光的暴晒下不知不觉变了质。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托翁这句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我一直在质疑:幸福的家庭真的就一直“幸福”吗?所谓的幸福又是靠什么来维持?为什么古今中外的小说家、诗人、戏剧家乃至电影大师都在尽情地歌咏生离死别的爱情,却甚少赞颂幸福的家庭?为什么童话故事除了在结尾告诉我们一句“王子和灰姑娘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便戛然而止了?至于他俩又是如何“幸福,甜蜜,和谐”却又“语焉不详”了——为什么一些描绘婚姻生活的影视作品却让我们怎么也兴奋不起来,浪漫不起来,反倒有了某种揭开伤疤般的疼痛?
还记得那部叫“克莱默夫妇”的美国奥斯卡经典电影吗?里面一个结婚十年依然美丽如昔的妻子乔安娜突然在某日清晨亲吻完自己熟睡中的孩子之后不辞而别,后来我们得知她如此“绝情”的原因是受不了婚姻生活的琐碎,受不了丈夫总是以工作忙碌为借口,对她、对孩子乃至对这个家长期的冷落和漠视。
还记得那部冯小刚执导的贺岁片《手机》吗?本来是在贺岁档推出的一部喜剧片,但观众看完之后并未开怀大笑,反倒有一丝苦涩,那是因为葛优扮演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公然用手机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搞起了婚外恋,还有他的一位同事,张国立扮演的资深策划人,居然对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二十年的妻子使用了“审美疲劳”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美学术语。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为什么美好的爱情一旦遭遇婚姻和日常生活的袭击,就会溃不成军?为什么一些本来在爱情的旗帜下阔步向前的男人会在婚姻这个“拆弹部队”(专拆爱情这颗“弹”)的围追堵截下迅速叛变,成了倒向“小三儿”阵营的甫志高(红色经典《红岩》中的叛徒)?为什么从前热情高涨的情人会逐渐蜕变成审美倦怠的老公?
也许乔安娜所托非人?也许葛优扮演的那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旗帜不够鲜明、意志不够坚定以致抵不住外面的诱惑?
&&& 不是,都不是。
正文导言(5)
乔安娜也好,葛优饰演的主持人也好,他们都是大千世界中最普通的人,他们并不是因为某种特定的“恶”而破坏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故事才唤起了那么多观众的共鸣。我认为,使这些普通人的“爱情奶酪”在婚姻和日常生活中渐渐腐坏的,不是“恶”,而是“平淡”和“惰性”,是一把“不慧之剑”误斩了情丝。
做个“三不”女人:防“不慧之剑”误斩情丝读者可能会说,你说错了,那叫“慧剑斩情丝”。我想说,不对,大多数人的爱情和婚姻悲剧,都是被一把“不慧之剑”误斩了情丝。
这把剑的名字,叫做“达摩克利斯之剑”。
古希腊有个国王名叫狄奥尼西奥斯,他统治着西西里最富庶的城市。他住在一座美丽的宫殿里,里面有无数美妙绝伦、价值连城的宝贝。一大群侍从恭候两旁,随时等候吩咐。国王有个朋友名叫达摩克利斯,他常对国王说:“你多幸运啊,你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一天,国王听腻了这样的话,对达摩克利斯说:“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那么我愿意跟你换换位置。”于是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他举起酒杯,突然发现天花板上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尖端差点儿触到了自己的头时,达摩克利斯的身体僵住了,笑容也消失了,他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不想吃也不想喝了,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国王说:“怎么了朋友?你怕那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吗?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或物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想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我的王位,或许我的决策失误使我不得不退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永远是与权力同在的。”达摩克利斯说:“是的,我知道了,除了财富和荣誉之外,你还有很多忧虑。请您回到您的宝座上去吧,我回我的家。”从此,达摩克利斯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
在每个人的爱情和婚姻生活中,哪怕我们像故事中的国王一样幸福,但只要我们抬头,用心去看,就同样能够看到一柄无形的、危险的、摇摇欲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用一根马鬃或者头发丝悬在头上。对国王而言,风险与权力同在;对爱人们来讲,风险与幸福并存。只是,幸福地得到了爱情、顺利地进入了婚姻的朋友们,往往被日复一日平淡的幸福时光模糊了眼和心,因此意识不到风险的存在,直到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掉下来,斩断了情丝,才悔之莫及。
正文导言(6)
所以,对于相比于男性更重视爱情美满和婚姻幸福的女性而言,如果想拥有一份完美的爱情,维系一段牵手终生的幸福婚姻,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这把剑的存在。只有做到了这一点,爱情才既不是经由分离和死亡才能获得的奢侈品,也不会在时光的磨砺中,逐渐变成消耗品,甚至报废品。
对于这样的女性而言,爱情将毕生保持新鲜的魅力,她们不会因为已经获得了婚姻和爱情,就在幸福中丧失对风险的估测,忽略爱情这块奶酪的保质期。
记得有一年春节晚会,宋丹丹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在小品《说事儿》中感慨道:“女人,对自己下手要狠一点儿!”此言一出,顿时被不少女人奉若令牌,开始对自己“严格”要求起来,同时,也有那么一部分人对此颇为不屑。其实,所谓的“狠”不是心狠手辣,不是要表现出“最毒妇人心”的那种“狠”,而是一种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狠劲”,一种不在爱情和婚姻的阵地中迷失自我的清醒,一种对自己“狠”一点儿,也对最爱的男人“狠”一点儿的坚强。因为女人,尤其是深受贤妻良母观念影响的中国女人很容易在两性关系中盲目投入、失去重心,最后心力交瘁之余既没留住老公,也没保住婚姻(关于这个问题,后文还会谈到)。
本书就献给这样一种懂得对自己“狠”一点儿,也对男人“狠”一点儿的坚强而智慧的女性:她们既是红玫瑰,也是白玫瑰,却跟蚊子血和饭黏子无缘。完满的爱情和婚姻并没有使她们失去自己的根和土壤,无须经历生离和死别,她们也依旧自由地舒展和生长。她们在此岸与家人长相厮守,彼此带来温暖慰藉;也常常在水一方,供爱人注视和遥望。
她们将打破经由分离才能到达伟大爱情的魔咒。
她们就在我们身边。
她们是一种思想上深藏不露、性格上捉摸不透、行动上飘忽不定的女人。我把这样的女人称为“三不”女人。哪怕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她们也让男人魂牵梦萦。她们从不依赖男人,不会成为男人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附属品。她们身上有一股“狠劲”,这反倒让她们无论在事业、爱情还是婚姻上都地位稳固。在她们充满自信和智慧的光芒之下,爱情不再是消耗品,也不是奢侈品,而是日用品。
“三不”女人既存活于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中,也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中。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往往忽略了这种女人的存在,或者即使看出她们的魅力,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她们,效仿她们,以至于她们总是那样的凤毛麟角、形单影只。
正文导言(7)
那么,“三不”女人长久吸引男人的魅力何在?为什么她们不仅可以在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中凤凰涅,也能在日日面对的真实情感和婚姻中获得永生?为什么说对自己,也对男人“狠”一点儿的女人反倒会让圆满的爱情趋于长久?历史上和现实中究竟哪些女人可以被称为“三不”女人?如果你对这些怀有兴趣的话,那么,希望你有时间看看这本书。
只要你把心爱的人的命脉扣住,就不愁他不是你的囊中之物“三不”女人概念的提出跟我上本书是息息相关的。
我的上本书《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面市后,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在这些来信中,有支持的,有探询的,有疑惑的,也有反对的。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大家谈论较多的是“三不”女人这个概念。在上本书的第一章,开宗明义,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什么样的女人最让男人魂牵梦萦、牵肠挂肚以致不离不弃?我认为既不是相貌出众的美女,也不是温柔贤惠的淑女,而是深藏不露、捉摸不透、飘忽不定的女人,我把这种女人称为“三不女人”。
然而,“三不”女人的真正魅力又体现在何处?如何成为“三不”女人?这“深藏不露、捉摸不透、飘忽不定”的“三不”原则在跟男人相恋乃至结婚以后又如何落在实处?由于篇幅所限,我未及充分阐述,因此,也引来了不少读者的误会。有一位女读者在给我的邮件中这样写道:“全书我翻了N遍,还是没掌握‘三不’女人的精髓……得不到的才会想,那得到以后呢?或者说一直得不到的话,时间久了,遇到那种女人就会不自觉地框定为‘得不到’,那会不会回头再找个最平凡的女子?”有的读者还认为所谓“三不”女人是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提法,更有人认为这是倡导婚外恋,怂恿女人去当“小三儿”的恶劣招数。这些质疑也迫使我进一步去思考和探寻,于是,这本书就应运而生了。
在本书中,大家将会看到,我根据大量现实生活和情感咨询的案例,总结出“三不”女人才是男人的最爱。神秘感、新鲜感和距离感是维持两性关系的防腐剂。一个女人,要想获得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我认为不是靠美貌,不是靠贤惠,也不是仅仅靠爱,而是一种“三不”精神:那就是思想上要做到深藏不露,性格上要让他捉摸不透,行动上总是飘忽不定。这种“三不”精神会牢牢套住一个男人的心,让他一辈子对你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这种女人就是所谓的“三不”女人(至于为什么美貌、贤惠和爱不是降伏男人的武器,大家仔细看这本书就知道了)。
正文导言(8)
也许有的读者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男女相爱、走进婚姻靠的是心与心的沟通,而不是玩弄技巧、故弄玄虚,其实这是一种对“三不”女人的严重误读。君不见如今婚外恋、离婚率高居不下,很多中年夫妻之间除了责任和亲情,爱情已消失殆尽,七年之痒不可避免,无性婚姻(指的是夫妻还在一起生活,但基本上已经不过性生活了)越来越多,不就是彼此不注重“保鲜”的结果吗?也许有人会说,所谓“三不”女人,太难做到了。我在书中会谈到,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慢慢培养出来的(很多“三不”技巧我也会在后面的文章中提到)。“三不”精神不是一种装神弄鬼的爱情游戏,而是爱情保鲜的必要装束。
记得有一回我去一家海归俱乐部开情感讲座,也提到了“三不”女人的概念。在场一位三十多岁的单身男士当场表示:“我不喜欢什么‘三不’女人,跟这种女人打交道,累不累啊?那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小男生喜欢的,对我这个年纪的男人不起作用。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靠的是互相吸引,心心相印。”
据旁人介绍,这位男士是“英归”,回国后自己创业,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效益还不错,可就是眼光高,至今连个满意的女友都没交到。不久,听说他恋爱了,碰巧我在MSN上遇见他,就问起此事。他说那个女孩本来是他的一名客户,外表不算特漂亮,但有种气质和做派很吸引他。我问他是什么气质和做派,他形容不出来,只是说:“反正就是一种捉摸不透的味道,就像一幅名画,让人看了总忍不住要仔细揣摩一番。”一来二去,这种感觉让他着了迷。没多久,他们恋爱了,再没多久,他们结婚了。听完他的描述,我心里一乐,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三不”女人吗?他之前说不喜欢这种类型的女人,结果最后不还是不知不觉被这种女人给降伏住了吗?
正文导言(9)
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近年来广为传播的网络流行语:“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一物降一物!”
少年时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爱不释手之余也会讶异:木讷的郭靖为啥离不开俏皮的黄蓉?蛮横霸道的赵敏偏偏爱上的是优柔寡断的张无忌?乔峰顶天立地一个汉子,缘何却被娇小柔媚的阿朱彻底融化?韦小宝见一个爱一个,见了阿珂以后怎么就跟患上了绝症一样无药可医?若干年后,重读金庸作品,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一物降一物”吗?过去,金朝诗人元好问有诗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然而,平凡的现实生活不是小说人生,并非每段情都惊天地、泣鬼神,直教人生死相许,但“一物降一物”却好似金猴降妖,又如同唐三藏靠紧箍咒治住了孙悟空,既俯首帖耳又心甘情愿,外加难舍难分。其实,所谓“一物降一物”也不是什么横空出世的时髦用语,而是一句老生常谈的旧话,在《西游记》、《封神榜》等古典小说中都曾多次出现,甚至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8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提到过这句话:“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他。”
在实验室里,每一种生物都会有专门降服它的天敌。在武侠小说中,每一种毒药都会有相应的解药来对付它。在爱情组合中,何尝不是这样?女人降着命里注定的男人,男人降着命里注定的女人,在这命运的车轮里,百转千回,纠缠凝结,冤有头债有主,亲密爱人也好,永久夫妻也罢,既是爱恨交织的情侣,又是无法化解的冤家,更是命里注定的克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三不”女人就是在情场上善于降伏男人的女人,比如林黛玉、简?爱、黄蓉和小龙女都是典型的“三不”女人。换句话说,你要想你喜欢的男人对你忠心耿耿,始终如一,你要让彼此的感情和婚姻不会出现“审美疲劳”的状况,当一个“三不”女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抓人抓软肋”,就像两个武林高手比拼,其中一方拿出了绝杀密技,一下子点到对方的关键穴位上,他呢,还不俯首称臣,乖乖就范?所以嘛,我总结一下,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是一物降一物,只要你把心爱的人的命脉扣住,就不愁他(她)不是你的囊中之物!至于如何扣法,就请诸位看官接着往下看吧!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1)
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
男人天生对美女的免疫力就很低
我曾收到过一封女研究生的来信,她说她都二十四岁了,还从未谈过一次恋爱。她形容自己是个“丑小鸭”,属于搁在人堆里就会被淹没,走在大街上也不会有回头率的那种,看到宿舍里长得端庄秀丽的女同学个个都“名花有主”,她难免有些失落。
上本科那阵子,她一直喜欢班上的一个男生。那个男生身材挺拔、相貌出众、个性开朗、成绩优秀,篮球也打得很漂亮,无论走到哪里身边都围着不少美丽的“花蝴蝶”,可他却从没正眼瞧过她这个“丑小鸭”。感情的道路上一片荒芜,她只好寄情于学业。没想到考上研究生之后,她反而更自卑了,因为身边只要是稍微优秀一点儿的男生基本上都有美女相伴,可她依然无人问津。家里人为此一直很着急,她也茫然不知所措。
在信的末尾,她问了我一个问题:是不是男人只喜欢美女?而像她这样在外形上毫无“可圈可点”之处的女孩就注定要成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吗?
这封信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三遍,但我始终没回,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起了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一句话:“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比天才更直接,因为它无须证实。”而美女的外表历历在目,简单而直接。国外心理学家曾经作过一项测试:给你一张陌生人的照片,只靠这唯一的信息,要求你猜测这个陌生人的性格,结果发现外貌具有吸引力的人,更容易被认为是有趣的,善于交际的,在生活和爱情方面更可能获得成功。我们似乎形成了一种简单的刻板印象或定式思维,即美的就是好的,我们认为长得好看的人也拥有优秀的品质,与他们的外形相匹配。要不然“美丽者生存”的口号怎么会一度大行其道呢?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2)
具体到男女,对美貌的要求则略有不同。无论恋爱、择偶乃至人际交往,男人对异性的相貌、身材似乎更为看重,女人虽然也喜欢英俊小生,但对他的才华、学识、身份地位以及经济状况更加挑剔。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父系社会中男女在经济上的不平等造成的,由于女性在经济上普遍处于劣势,为了生存不得不依赖于经济丰厚的男性;另一方面也是男女不同的性唤起导致的,男人的性唤起区域集中在下半身,易兴奋,好冲动。作为一种视觉动物,男人对异性的感知首先来自眼睛,眼睛受到了刺激,心情就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自古在情场上,都说男人主动,女人被动。男人的这种主动主要是被女人靓丽的外表和曼妙的身材唤起的。性因素占据了很大成分。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奋斗》里面两位女主人公夏琳和杨晓芸对于这个问题就有过一番有趣的对话。杨晓芸说:“我现在知道男人为什么花心了,因为他们身上比女人少了一样东西——子宫,所以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夏琳频频点头:“所以只有当男女的怀孕几率完全相等的时候,当医院妇产科的门口都坐满了愁眉苦脸的帅哥的时候,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才会实现!”虽然这是玩笑话,但它说明男人的好色和花心有其生理上的原因。
而女人的性唤起区域不像男人那么集中,它们较为分散,甚至弥漫全身,更多靠语言和想象来调动,所以女人爱听甜言蜜语,喜欢浪漫,更看重感情。至于外貌,法国女性主义先驱波伏娃有个观点:女人更多是一种“被看体”,意思就是说女人更喜欢打扮好自己让别人来欣赏,让别人来关注。女人天生的被动性决定了她更在意自己的外貌,而非异性的外貌,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女人较为“自恋”。男人则较为“恋她”,恋她的相貌、她的身材、她的气质、她的体香,甭说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男生,即便很多久经沙场、位高权重的成功男人也在劫难逃。
例如,“金屋藏娇”的成语就出自汉武帝;唐太宗把隋炀帝的美貌皇后据为己有,被史家偷偷记载了下来;乾隆爷的各种风流韵事更是被直接搬到了电视荧屏中。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头号大圣人孔子就慨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因为“食色,性也”。在《孟子》一书中,那个有事没事就爱和孟老夫子坐在一起讨论人生和哲学的齐宣王干脆来了个实话实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呢,并没摆出一副卫道士的面孔,相反他的回答却很幽默:“大王好色有啥错,谁不喜欢看美女啊?但只要您老人家多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起居婚姻大事,做到国家既没剩男又没剩女,您就是功德无量!”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3)
更新时间: 8:20:17 本章字数:1050
由此可见,男人这种视觉动物对美女的免疫力是很低的。古往今来,男人一直在进化,但好色的老毛病一直改不了,也不想改,走到大街上,哪怕遇到一个素不相识的美女,也会心猿意马左顾右盼。男人就是这副德性,视觉上的贪婪决定了他们总是难挡青春美貌的诱惑。
男人经常把生理的冲动当成恋爱的冲动
但男人喜欢美女不见得就一定会跟美女共度下半生。这就跟绝大多数游客都喜欢到苏杭这等人间天堂去度假旅游,但不见得就愿意选择在那里工作和定居一样。在情感的需求方面,男人好似“伪君子”,嘴上说一套,心里又想一套。男人一方面好色,另一方面也好德。要不然,中国古代怎么会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而不是“女子无才便是色”呢?大户人家奉行的也是“娶妻娶德”的传统,也就是说,在德行和美色之间,前者绝对是王道,当二者不可得兼时,后者自然要为前者让路,所以古时候都是娶妻娶德,纳妾纳色,色和德比,始终也就是个二奶的位置。
在爱河中徜徉,男女的感受经常大相径庭。女人总是慢慢地爱上男人,男人总是一眼就喜欢上女人,尤其是一个美女,她俏丽的容貌、婀娜的身影好像一道口令,会立马唤起男人全部的热情。他要追求她,他想得到她。都说男人理性,错了!在恋爱的初始阶段,男人非常感性,而且随心所欲,与其说他喜欢上一个女人,不如说他被一个女人所吸引。这种吸引不是精神层面的,更多是身体层面的,是一种冲动。他对女人的冲动越强烈,就越不会进行思考,他的追求就越盲目。其实那不是爱,只不过是生理的冲动,但男人经常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他总是把生理的冲动当成恋爱的冲动。
当一个男人用猛烈的攻势逐渐解除一个女人的“全副武装”的时候,他也仅仅是喜欢她的身体,想要接近她,跟她上床而已,但很多女人不懂,她以为他是在热烈地示爱,是真的喜欢她。其实,女人误以为的“爱”只不过是男人的一种性冲动,它瞬间即逝,一旦得到满足,男人对女人的身体会很快失去兴趣,而此时,女人往往已经陷入爱河,无法自拔。其实,她并非遇到了一个花花公子,男人之所以这样是由于男人喜欢探险的天性所决定的。这就是男女在恋爱初始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美国著名两性情感专家约翰·格雷把男女之间的情感吸引分为四个层面:对男人来说,第一个层面是身体的吸引,第二个才是情感的吸引,第三个是精神的吸引,第四个是灵魂的吸引;对女人来说,完全是另一码事,第一个层面是精神的吸引,第二个是情感的吸引,第三个才是身体的吸引,第四个是灵魂的吸引。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4)
更新时间: 8:20:18 本章字数:962
所以,女人更容易爱上熟悉的男人,男人却更容易喜欢上陌生的女人。女人的陌生好似一片神秘之旅,让男人难以抗拒,他不是真的喜欢她,只不过是想接近她、占有她,一旦交往过密,他对女人的兴趣和好奇就会日趋减弱。也许昨天这个女人还是美丽动人,浑身上下令他着迷不已,可一夕欢好之后,他清早醒来,凑近一看,她肤色不够白,眼圈有点儿黑,她并非像他当初想象的那样完美。他恍然大悟,当初自己只是被她的身体所迷惑,他并非真的喜欢她,更没想到责任,于是男人的热情消失了,情意动摇了,态度转变了。他开始躲着她,不再接她的电话,总是以忙为借口进行推搪。可女人想不到这些,她觉得这个男人不可理喻不负责任,她深深地被他伤害了,她的心开始滴血……
从约翰·格雷的分析可以看出一点,男人很容易被美女诱惑,但也很容易如梦方醒,女人要想长久吸引住男人还是得靠灵魂的吸引,这点跟女人对男人最终的情感需求毫无二致。诱惑和吸引一个男人不难,难的是成为他真正的灵魂伴侣。如果一个男人感觉自己是在精神层面而不仅仅是身体层面深深地眷恋一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对他而言就非比寻常,此时,赢得她一生的真爱就成了他的首要目标。
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最著名的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男主人公托马斯跟妻子离婚之后,开始和多个女人维持一种特殊的“性友谊”,直到遇上了特蕾莎,他才心有所属。托马斯认为,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显然在托马斯这样的男人看来,做爱只是一种“做”,共眠才是一种“爱”。在《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一书中,我提出一个观点:男人都有“性爱分裂症”,他会把性和爱一分为二,他唯性的时候就很“花”,他唯情的时候就用“心”,他下半身纵欲之时,上半身却仍想谈情。男人这种性和爱的分裂人格也影响了他们对待女性的态度:对待有些美女,他们仅仅满足于短暂的得手,而对于另外一种女人,他们则渴望长久的得到。得手和得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就跟托马斯界定的做爱和共眠不可同日而语一样。他只想与之前的各种女人做爱,但遇上特蕾莎之后,他就想与之共眠了。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5)
更新时间: 8:20:19 本章字数:992
男人看美女,靠的是视觉;男人娶老婆,重的是感觉。有的美女,只有视觉上的耀眼,但缺乏感觉上的愉悦;有的美女,外表爽心悦目,内里却空空如也。对于这种纯粹的视觉系美女,男人只会短线交易,不会作长线投资,因为女人的美丽只是一份附加的资产,而非全部的资本。
我认识一个曾被无数美女围追堵截的富二代,他最后成功突围,娶了个相貌平平的妻子。他告诉我的理由是,美女就像街上的广告牌,虽然耀眼,但仅仅是用来欣赏的,娶老婆却像买房子,实惠耐用是第一考虑,广告牌不是商品房,美女未必是贤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有钱人谈恋爱喜欢和美女打成一片,过日子却偏偏选择处于灯火阑珊处的平凡女子。美女是风花雪月的宠儿,却不是美满婚姻的幸运儿。近半个世纪的美国历届第一夫人,从杰奎琳·肯尼迪到米歇尔·奥巴马,她们的人生都远比她们的长相更加轰轰烈烈(关于杰奎琳的故事第二章还会谈到)。英国王储查尔斯舍美丽的戴安娜而就老丑的卡米拉,就是智慧女人打败美貌女人的有利佐证。后者虽然被人嘲笑“年龄是戴妃的一倍,美丽却不足戴妃的一半”,但查尔斯却在她身上找到了“温暖、理解和他一直渴望却从未在其他人身上找到的坚定性”。
当一个女人总是指责男人不负责任、见异思迁的时候,她也应该扪心自问,除了年轻貌美这个资本,她是否还有丰富的内存空间?电脑内存不足容易死机,美女内存不足照样会遭遇“下岗”。
至于某些男人只看重美女,就跟一个吝啬鬼千方百计想得到金钱一样,想想钱到了葛朗台这样的男人手里会是什么感觉?除了虚荣心和占有欲,什么都没有。如果一个男人只把眼光瞄准美女,他的心态是不够健康甚至扭曲的。一个女人跟了这种男人,就等于跟了一个十足的赌徒,准保输个精光。所以,当女人碰上一个特别好色的男人追求时,她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这种男人跟辣手摧花的色魔属于一丘之貉。
智慧的女人才会让男人受用一世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每个女人都想被国王专宠一生,每个女人都有机会跟国王过上一晚,但只要国王心生厌倦,哪怕她再国色天香,也会被毫不吝惜地杀掉,无数的美女淑女玉女都成了刀下之鬼。终于有一天,他遇上了一个很特别的女人,这个女人每天晚上都会给国王讲一个故事,讲得国王兴致盎然乐此不疲,讲到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意识到,他只愿意跟这个女人白头到老。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6)
更新时间: 8:20:20 本章字数:851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至少传递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第一,喜新厌旧是男人这东西的本性,再美的女人,男人也会有审美疲劳的时候,而且越是成功的男人受到的诱惑越多,男人跟你春风一度是一回事,下决心娶你又是另一回事。第二,要想长久地吸引住男人,靠的不是美貌,而是智慧,因为美丽的女人只会让男人风光一时,但智慧的女人却会让男人受用一世。
中国古代有所谓四大美女之说,从西施、貂婵到王昭君、杨贵妃,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她们的美貌倾国倾城惊天动地,她们的事迹被人津津乐道、代代相传。有时候我在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浩五千年的长河中,点缀了多少粉黛红颜?但历史为何偏偏选择了她们?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四名奇女子的千古美名?
仅仅只是美貌吗?
不错,她们是很美,西施在河边浣纱,河里的鱼儿见了都忘了呼吸,全都沉到了河底;昭君出塞,天上的大雁惊得都落到了地上(所谓西施沉鱼,昭君落雁),沉鱼落雁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但四大美人也并非十全十美,百家讲坛的主讲人纪连海先生在他所著的《叹说四大美人》一书中,就列举了她们在外形上的种种缺陷: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天生一双美丽的大脚;让“落雁”为之惊叹的昭君则是窄肩;貂婵的遗憾在于耳朵极小,特别是耳垂,几乎无肉;四大美人里面毛病最多的当属杨贵妃,杨贵妃天生患有狐臭,所以她有事没事就爱洗澡泡温泉。这一泡不要紧,泡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澡堂子——华清池。
以上四大美女的缺点不过是民间传说,实情是否如此,其实早已无法考证。不过后人总结出的种种缺陷实际上也印证了一种观点——她们名垂青史并非仅仅得益于美貌。就拿西施来说,后人对她津津乐道,除了她的美貌之外,更多则是她出众的智慧和美好的心灵。她能够在国家危亡的时刻,甘愿牺牲自己,挺身而出,最终换来了国家的复兴和天下的太平。正如纪连海先生所评价的那样:英雄壮烈赢得的光环,也遮挡不住美女的娇艳,人世间没有你少了几许姿色,吴越的故事没有你就不再传奇。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7)
更新时间: 8:20:21 本章字数:932
杨贵妃也是如此。有历史学家考证,杨贵妃体重至少有一百六十斤,按照现在的标准,整个一“胖妞”,最起码也得是天天上美容院健身减肥那种,可人家偏把一代明君李隆基给迷得“从此君王不早朝”。什么意思?正常的朝九晚五都给废了。我总在想,如果只靠一百六十斤的体重就想把阅尽春色无数的唐明皇给迷倒,还一迷就是二十年,不只是靠美貌和身材吧?何况杨贵妃死的时候都三十八岁了,古时候人普遍早熟早衰,三十八岁搁现在至少也是五十岁妇人的相貌了,但杨贵妃专宠一世,那绝对靠的是大脑,她不是那种无脑的“波霸”。史书记载,杨贵妃不仅精通音律,还擅长舞蹈,对诗词歌赋也很有研究,经常和唐明皇一唱一和,翩翩起舞。他们夫妇俩领导的梨园可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里面集合了多少指挥家歌唱家和舞蹈家啊。逢年过节,梨园都要进行汇报演出,唐明皇会亲自登台指挥,杨贵妃也会一展歌喉,也难怪李杨的爱情故事会被白居易写得那样哀婉动人、缠绵悱恻……如果杨贵妃只是个吃青春饭的,如果她除了有点儿漂亮外其他一无所有,那也就不会出现“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局面了,那首流芳千古的《长恨歌》也就不复存在了。
红颜薄命往往起源于红颜对命运的期待值过高
有个女演员说过这样一段话:女人,长得很漂亮是运气,长得很不漂亮是晦气,长得不很漂亮其实是福气。我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女人太漂亮,围着的男人多,受的诱惑也多,难免恃娇持宠,最后的结果无非两样:要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要么就孤芳自赏,乏人问津。像关之琳这等顶级大美女,都单身了多少年,至今待字闺中,一问才知道,敢情身边都没男人敢追她,她太漂亮了,走哪儿都带电,估计哪个男的稍一接近她,就被电晕了,只好个个都歇菜了。看来女人太漂亮,跟男人太有钱,都不是什么好事,这美女跟巨额财产一样,都会被无数好事者惦记着、揣摩着、念叨着,搁谁家里都不踏实。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过去有种说法,“一入侯门深似海”,但男人娶个太漂亮的美女回家,也怕“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以,大多数男人下半身虽很好色,但上半身又很理智,他们深知美女可以喜欢,但不能爱,更不敢娶回家。要不然中国自古为什么一直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说法呢?
正文一、美女不是男人的最爱(8)
更新时间: 8:20:23 本章字数:1231
在我看来,红颜薄命的悲剧往往起源于红颜对命运的期望值过高。倘若把人生比喻成一笔投资,某些美女只把年轻貌美当做唯一的资本,总想一本万利——她们生怕上天辜负了自己的花容月貌,可是投资总有风险,一本万利的美事不是人人都可以遇上,结果往往“似这般良辰美景都付与了断井颓垣”。何况美貌是有时效性的,迟暮的美人就像旧年的日历牌,看着让人心酸,因为它只会让人想起如风的往事。
时间是女人最大的敌人,再美若天仙的女人也会被时间打败,而且女人越看中自身的外表,在时间面前会输得越惨。花瓶式美女和智慧型女人就像龟兔赛跑,一开始前者领先,最后准保是后者获胜。
梅艳芳唱过一首歌叫“女人花”,唱得哀婉缠绵如泣如诉。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爱把漂亮的女人比喻成美丽的鲜花。鲜花之所以那么美,那么艳,生物学家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它们要招蜂引蝶,如果错过花期还没有蜜蜂来为它们传授花粉,没多久它们就会枯萎和凋谢,所以梅艳芳在歌中唱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但是鲜花们常常会遇人不淑,因为只有那些无聊的游客才会毫不怜惜地把它摘走,把玩几下再无情地扔掉;而真正有品位有修养的男人是不会这么不“怜香惜玉”的,他们会停留驻足,会反复欣赏,但不会据为己有,这似乎也预示了鲜花们孤苦无依的悲剧——总是被优秀的男人错过,而被低俗的男人糟践。
一个年过三十至今未嫁的高端美女告诉我,她看不上一般的凡夫俗子,她觉得自己好比一幅价值连城的古代名画,应该被一个有品位有家底的收藏家珍藏,她不甘心被“贱卖”。我深知她的“不菲价值”,但我曾经委婉地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敢于收藏名画的人毕竟不多,一是经济实力有限,二是文化品位也不够,就算遇到了这么一个知音,人家如获至宝地把你收藏了起来,也未必会天天爱不释手,说不定挂在墙上欣赏了一阵子,新鲜感一过,就束之高阁了。而且真正的收藏家也不会只收藏一件稀世珍品,一旦遇到更好更值钱的,原先捧在手心的宝贝也难逃被打入冷宫的噩运。但“名画们”往往不懂得这个道理,她们还是在那里痴痴地等,最后把自己空等成一座凄清的望夫崖。无数美貌的“圣女”之所以被剩下就是这种心理驱使下的结果。
男人是喜欢美女,但不代表男人只爱美女,更不代表男人只想娶美女回家。喜欢不等于爱,想跟美女恋爱和想跟美女结婚是两个概念,男人的视觉冲动不等于男人会真心付出。大多数男人都很贼,他们深知再美丽的花朵也会有花容失色的一天,再魔鬼的身材也会出现“通货膨胀”的局面。所以,真正聪明的女人,不管长得美不美,最好不要单单用外表作为对付男人的武器,否则,总有一天,这门武器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就像再百发百中的手枪也会有“哑火”的时候。古人总结打仗的诀窍,“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同样,女人在遭遇爱情阻击战时也要学会“攻心为上”。我猜想,一对长久夫妻,终归不是靠着妻子的美貌得以善终,因为美貌的折旧率最高,只有美德可以历久弥新。
正文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1)
更新时间: 8:20:24 本章字数:907
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
很多“陈世美”都是给惯出来的
如果不出意外,一个女人一生之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要在婚姻生活中度过,因此对一个女人而言,为人妻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为人女,为人母。“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也是为什么女人要比男人更重视婚姻的质量。一个女人从小就被父母言传身教要当一个淑女,一旦嫁人就要学会做一个贤妻,如果做了母亲还应当是良母,淑女、贤妻、良母几乎贯穿了一个中国女人的一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概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中国的男人虽然在情场上愿意跟美女过招,但在娶妻这个关键问题上普遍还是对淑女一往情深。淑女往往意味着良好的家教和美好的贤德。既然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接下来这日子应当过得舒心和惬意,可偏偏淑女们却似乎总是“遇人不淑”。
在我做过的很多情感节目中,同样的情景总是在轮番上演:淑女们嫁为人妇后一心相夫教子,想做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她们贤良淑德忍辱负重,她们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结果呢?不仅未曾换来丈夫任何的心存感激和怜香惜玉,反倒成了对方审美疲劳和移情别恋的根源。
一位被千万富翁休掉的原配夫人对我说,三十年前,她是大学毕业的局长千金,人见人爱,她老公只不过是高小毕业的普通工人,一无所有。凭着这份爱,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他。婚后,两人一起白手起家。老公发达前,她是老婆兼秘书,里里外外、吃喝拉撒,全都大包大揽,甚至还帮着老公出门应酬,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老公发达后,就改成秘书兼老婆了,无私奉献的结果就是被无情抛弃。
显然,这是一出“羊爱上狼”的悲剧,在这场婚姻中,她只是个盲目的付出者,一只低眉顺眼的温顺羔羊。她不懂得婚姻需要彼此对等的付出,她只知道一味地迎合丈夫的需求,甚至替他应酬,帮他喝酒。当一个女人甘做鱼肉,就不要怪人家是刀俎了。在节目现场,我毫不客气地指出:你对丈夫的殷勤周到,你对家庭的全情投入,他其实并不领情,因为你的付出已经严重超出了妻子的底线,而更多是像个母亲在抚养一个娇纵的儿子。
正文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2)
更新时间: 8:20:25 本章字数:737
夫妻关系需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要心知肚明,如果你毫无原则,他也不会尊重你。最后,在时光的催逼下,你由“公主”变成“保姆”,他却从“奴隶”到了“将军”;当你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却倒进了别的女人的卧房,此时,你若干年的贤惠、辛劳在他和“小三儿”打情骂俏的笑声中早已灰飞烟灭。这就是淑女的悲哀,这就是贤妻良母的悲剧所在。为什么如今陈世美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也是给惯出来的。埋头做贤妻的结果就是被丈夫“嫌弃”。一个女作家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一贤惠,婚姻准完蛋,什么贤妻良母,说得好听!不就是一‘老妈子’吗,哪个男人会对‘老妈子’有性冲动?!”
女作家的话显然有点偏激,贤妻良母并不等于老妈子,但她至少提醒了一点:女人在婚姻中的付出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底线的。如果超出了这个底线,你就会患上“良家妇女综合征”。
母性的无休止放大导致了“良家妇女综合征”
妻子对丈夫太好,过于迁就丈夫忍让丈夫,丈夫反而不会去珍惜,甚至会把自己当成颐指气使的老爷,把你看成呼来喝去的女仆,最后你们的关系就成了《雷雨》中周朴园和鲁妈的翻版。这就是所谓的良家妇女综合征。
前几年,有部电视剧风靡一时,叫“中国式离婚”。里面蒋雯丽扮演的妻子为了成就丈夫的伟业,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相夫教子。结果呢,陈道明扮演的丈夫并不感恩戴德,反倒有点儿嫌弃她,厌烦她。妻子在他上班时间打来电话,他要么敷衍,要么不接。单位年终时搞舞会,同事们高高兴兴都带着另一半出席了,他却谎称妻子有事来不了,其实是嫌她像个“黄脸婆”,登不了大雅之堂。很明显,蒋雯丽扮演的妻子患上了“良家妇女综合征”。
正文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3)
更新时间: 8:20:26 本章字数:788
“良家妇女综合征”的核心问题出在母性的无休止放大上。这跟自古以来中国女人过分强调母性的包容和伟大有关。
从心理角度来分析,女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三十岁之前的女人多数是“女儿性”占据主动,这个年龄段的女人(实际上还是女孩)娇嫩、柔弱,对父亲、对成熟的男人有一种天生的依赖感;三十岁以后的女人则随着适婚年龄的临近,“母性”的情怀开始发扬光大,这时候的女人开始懂得体贴和关爱他人,对孩子,对一切弱小的东西都会不自觉地散发出一种母性的光辉。
中国的传统女性却略有不同,她们往往在没结婚之前就表现出很强的母性,比如对幼小的弟妹,或者对鳏居的父亲,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扮演起母亲的角色,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淑女风范。这样的淑女,结婚以后,都会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甚至对于自己的丈夫也往往给予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这种心理一半来自女人的天性,一半则是她们母亲的言传身教。在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下,中国的女性做妻子往往做得很压抑,做母亲却做得很崇高。跟丈夫的关系很疏远,跟儿女倒很亲密,在丈夫面前不像娇妻,更像慈母,在这种家庭氛围耳濡目染下的中国男人,很难成为“贤夫良父”,而多半是“浪子顽童”。难怪有人会说,中国旧式的夫妻关系,恰如一个骄横的儿子和一个温柔的母亲。
所以,中国的淑女小姐们,一见到落难的公子、落魄的书生,要么顿起搭救之心,要么慷慨解囊、急公好义,她们往往连身份也不顾,脸面也不要,家规也不怕,礼教也不守,一心甘当这些可怜男人的保护神和铺路石,难怪落难公子被多情小姐搭救的故事,在中国的话本小说和戏曲舞台上屡见不鲜,广泛流传,久演不衰,大受欢迎。从这里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西方是英雄救美女,东方则是小姐救公子。后者本质上则是一个母亲去帮一个儿子,结果呢,儿子全被惯成了“二世祖”!
正文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4)
更新时间: 8:20:28 本章字数:1033
这种“母性的无休止放大”表面上看似乎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伟大,说到底还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作祟。自古,母以子贵,女人一出嫁,生儿子便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如果头胎生了个女儿,那还得继续往下生,直到生出个儿子为止。频繁的生育使得她们过早地衰老,所以古有“女子三十而色衰”的说法。既然当了妈妈就要学做良母,这也同时意味着仪表、风范、榜样和楷模,于是,她们必须端庄起来,以免在儿女面前不像样子,不成体统。本来,一个正常的小女人都喜欢在丈夫面前撒撒娇发个嗲,但这显然不符合良母的形象,世上只有撒娇的孩子,哪有撒娇的母亲?没法子,为了当个好妈妈,女人只好压抑自己的儿女之情,久而久之,贤妻良母中贤妻的成分越来越淡化,良母反倒进一步强化了,最后,不仅在儿女面前是良母,在丈夫面前不知不觉也成了另一个“妈”。比如那篇千古传诵的范文《乐羊子妻》中劝丈夫好好学习、不要半途而废的贤妻,那种苦口婆心,那种言传身教,怎么看都更像乐羊子的老妈,而不太像他的老婆。
这里要多说两句,中国的家庭关系一直不太和谐恐怕与这种“母性的无休止放大”有关。在西方,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核心,中国则是母子关系大都超过夫妻关系,搞得甚至夫妻关系也像母子关系,再往下发展就成大老爷跟老妈子的关系了!由于母以子贵的特殊历史渊源,母亲往往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她跟儿子之间的亲密一方面导致儿子普遍“恋母”,另一方面也让未来的儿媳很不适应,让她觉得自己在丈夫心目中的地位不如他的母亲,而婆婆也会对这个中途闯进来的第三者怀有戒心,所以中国的婆媳关系普遍紧张。而妻子一旦跟婆婆处不来,就跟丈夫诉苦,丈夫呢,由于自小在母亲的羽翼下长大,遇到这类家庭纠纷很自然会倒向母亲一边,妻子在备受冷落之余只好靠生儿子来重新争夺家庭的领导权,将来儿子出世后,她又把对丈夫的感情转移到儿子身上,从而导致下一代母子亲密、婆媳紧张的悲剧循环上演。
女人过分“贤惠”会把男人逼到不负责任的地步
曾经,纯情玉女、窈窕淑女乃至贤妻良母、良家妇女,都是标准的褒义词,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奖赏和最好的评价。而今,这些词已然过时、变味,你再端庄贤淑再善良大方再无比包容,换来的却是他的审美疲劳、拈花惹草和外遇劈腿。因为你的极度包容难免会被看做软弱,你的端庄贤淑让你离小鸟依人的娇妻形象渐行渐远,你的埋头苦干像一把利刃在快速地磨损你的美丽容颜,久而久之,他会对你产生厌烦和恐惧的情绪。
正文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5)
更新时间: 8:20:29 本章字数:1133
一个搞起了婚外恋的男人告诉我,正是太太的极度“贤惠”把他逼出了家门。每次他回到家,他都不知所措,因为太太把家里管得井井有条到严丝合缝的地步,他感觉就像一个被剥夺了生存权利的犯人,在家里只有老老实实待着的份儿。后来,他不愿意回家了,他觉得那不是他的家,那是一个女人的领地,他不需要付出任何劳动,他也没有任何决定权,起先他是感激,后来就是恐惧。于是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外面的女人,他出轨了。
在这里,我不是把男人婚外恋的责任都推到妻子身上,而是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男人有外遇,首先是男人的不对,应该受到谴责和批判,但做妻子的,是不是一点儿责任也没有呢?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贤妻”,她是不是也患上了某种程度的“良家妇女综合征”呢?
男人为什么会害怕良家妇女综合征?最大的原因就是女人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贤惠和付出就像一个母亲在溺爱儿子,会把男人逼到不负责任乃至无所适从的地步。它只满足了男人的一种情爱心理,忽略了男人的另一种情爱心理,久而久之,男人就会审美疲劳乃至心生厌倦。最后,外面的“小三儿”就跟花枝招展的蝴蝶一样,自动飞过来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要老一味痛骂“小三儿”乘虚而入,你跟老公之间的婚姻倘若坚如磐石,她又不是军统的特务出身,靠什么来渗透进你的家庭?
那么男人究竟有着怎样的情爱心理?
过去常有一句话挂在男人嘴边,叫“女人心,海底针”。这年头,在“飞人”乔丹出轨,成龙大哥的私生“小龙女”不断曝光之后,我也经常遭遇来自女性读者的询问:男人,是不是天生就风流成性?哪怕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也死性不改?
从情感作家的角度出发,我对此并不意外,因为男人本质上更像一种野生动物。在拙作《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一书中,我分析男人有三大本性:第一,看重在野外生存的本领,以世界为家,以事业为重,男人放眼世界,男人追求事业,好比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要攫取食物,占山为王,且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第二,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男人本质上是一匹孤独的狼,哪怕结了婚生了子也总想独善其身,这也是为什么男人在婚姻中总是沉默是金,不喜欢跟妻子儿女过多交流的深层原因,男人害怕被情感的绳索拴住了那颗向往自由的心。第三,在情场上男人既有好奇心又有征服欲,这点跟处于发情期的雄性动物总是举止疯狂如出一辙,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个荷尔蒙正常分泌的男人,身上既有人性又有野性;既有生物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是高级动物又是野生动物;既高尚又卑鄙;既无私又无耻;有时候人模狗样,有时候还禽兽不如,所以我从不认为男人有所谓好男人坏男人之分,只有成功与不成功的男人,优秀与不优秀的男人。
正文二、淑女是男人“审美疲劳”的根源(6)
更新时间: 8:20:30 本章字数:1139
大多数男人都是绅士与流氓的混合体
身为男人,我不得不承认,和女人相比,这地球上的另一半人群是一种让人更加捉摸不定的动物。从生物属性来看,男人的爱跟性是息息相关的,而性又通过视觉来感受,一个美女姣好的容貌、曼妙的身材首先被男人的眼睛及时捕捉到,再由神经传达到身体的那个特殊部位,天然分泌某些激素,之后才会产生情愫,可见男人的情是被性指挥的,性的冲动又来自眼睛的“线报”。所以男人都很好色,一见美女就蠢蠢欲动,就想把心动变成行动,男人在恋爱方面的主动性首先取决于野生动物的征服欲。从生物属性上来分析,男人都是天生的流氓。
但男人不是丛林里的野兽,在讲求规则的社会中生存,得衣冠楚楚文质彬彬,要有学识,要有教养,此时流氓摇身一变,又成了绅士,就像披上了羊皮的狼。从社会属性来看,男人必须成为绅士,这样他才能获得主流社会价值观的认可,因为,一个世俗眼中的成功男人,应该是知书达理老成持重的,就像大牌歌星一定要经过唱片公司的精心包装一样,绅士也是社会仔细打磨的结果。但一个人衣服穿得过多总会透不过气来,跻身公开场合,他越是道貌岸然,回到私密场合,他就越想把身上的重重包裹卸下,换句话说,一个在外人面前表现得越绅士的男人说不定他内心的流氓气息越重,一个外表越本分的男人搞不好他的内心越龌龊。反之,一个看上去很坏的“坏小子”也许内心很纯洁,因为他的野性和邪恶无须刻意隐藏,反倒在外人面前尽情释放。刚刚大学毕业那会儿,我做娱乐记者,经常采访影视演员。我发现,经常在银幕上扮演大反派的演员,尤其是一些老一辈艺术家,大都在生活中和蔼可亲,且人缘和口碑甚佳。开始我搞不懂这是什么原因,近年研究情感和心理问题,我终于明白,老演反派就等于有机会在银幕上释放自己内心“恶”的一面,“恶”被释放干净了,“善”的一面就留到了生活中。反之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形:早些年,一位在银幕上总是彬彬有礼、风度翩翩的英国影星突然在美国传出召妓的丑闻,在我看来这就是绅士做派下面流氓本性的一次集中暴露。
我认为,哪个男人身上都不会有百分之百的绅士血液,因为这根本不符合男人野生动物的本性,大多数男人都是绅士与流氓的混合体。有时候是绅士,有时候又是流氓;上半身是天使,下半身有可能是魔鬼;上半身是个严肃的成人,下半身有可能是个调皮的孩子;在外面彬彬有礼,回到家中也许会兽性大发。有时候时势使然,他成了天天呼风唤雨的齐天大圣;有时候造物弄人,他又沦为四处偷鸡摸狗的花心情圣。就像克林顿,在希拉里面前绝对是个体贴入微的好丈夫,可一转身到了莱温斯基那儿,又摇身一变成了色欲膨胀的坏男人。你说克林顿是好人还是坏人,是绅士还是流氓?
在我看来,全都是。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1)
更新时间: 8:20:31 本章字数:795
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
很多男人都有“圣母妓女情结”
男人这种绅士流氓相混合的双面性格很可怕,它决定了很多男人都有“圣母妓女情结”。
奥地利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经典作品《爱情心理学》一书中,就非常详尽地分析了男人这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圣母妓女情结”:凡是那种纯洁善良的女子,他们不会动心,情爱的诱惑力永远来自那些贞操可疑、性生活不太检点的女子,比如红杏出墙的有夫之妇,堪称大众情人的青楼艳妓。对他们来说,女人越是轻浮淫荡,他们越是爱得发狂。只有这样的女人,才会让一个男人真正体验到“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快活。一旦疯狂爱上之后,他们又幻想这个女人只忠实于自己。想把大众情人据为己有,无疑等于把公共财产中饱私囊,显然这种爱情的获得就像偷运珍宝的过程,既危险又刺激,而其中的艰难困苦,更会激起男人无穷的斗志。
男人面对这种交际花型的大众情人,常常还有种幻想:她可能身处险境,她渴望逃离虎口,他如果不及时伸出援手,她就会落入更加悲惨的境遇。于是他身上潜藏的英雄气概被唤醒,他要手拿钢枪,去为她战斗,他要英雄救美,拯救她于水火之间。“坏”女人会让一个男人瞬间体会到自己内心的强悍。在很多古典小说中,一些平日里看上去弱不禁风的书生和公子,一见到沦落风尘的美貌女子就心生同情,就想帮她赎身,甚至冒着极大的风险和她同生共死,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奇妙的心理。
这种“圣母妓女情结”在婚姻中就集中体现在当妻子怀孕或是生产以后,他们很难和一个有“母亲身份”的女人持续做爱。他们的潜意识认为,一旦他们的妻子成为母亲,就很难让他们的下半身再持续“工作”,因为母亲是纯洁无瑕、神圣不可侵犯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魏宁格在他所著的《性与性格》一书中指出:“在男人眼里,母亲似乎更接近于贞洁的理想。”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2)
更新时间: 8:20:32 本章字数:821
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一种观念,即肉体之爱更接近于动物,只能和坏女人或坏男人发生;精神之爱接近于人,应该存在于真爱之中,所以为了满足性欲,他们只好把目标转移到其他女人身上。有古希腊雄辩家德莫斯特尼斯的话为证:“我们拥有妓女为我们提供快乐,拥有侍妾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而我们的妻子则能够为我们生育合法的子嗣,并且料理家务。”这种男人把妻子视为母亲与好女人的象征——圣母,同时他们也视“坏”女人为性爱的对象——“妓女”;这也许是好女人的悲剧,他把尊重、感激给了你,甚至把你神圣化了,却把鲜活的性和爱给了“坏”女人。
前面提到的“良家妇女综合征”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病因:男人都是绅士流氓的混合体,所谓良家妇女只满足了男人一半的心理需求——他的绅士情怀:娶个体面的淑女回家,过起光鲜的中产生活,而他另一半的流氓心态却无从宣泄,一旦在刻板的婚姻课堂里待久了,不少男人就想逃学,就想到外面找个“坏”女人过把流氓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男人的“圣母妓女情结”导致了“良家妇女综合征”的爆发。这也是如今“无性婚姻”越来越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易中天先生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男人的性心理是很矛盾的,他希望自己的女人严守贞操,其他的女子最好都是娼妇。”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如果自己的女人过于矜持过于保守,他又会觉得索然无味,他又蠢蠢欲动地想到外面去尝尝野花的香味;倘若外面的女人过于随便过于开放,他又会觉得忐忑不安,因为跟家里那位贤良淑德比,外面的这位又过于花枝招展了。男人就是这副德性,得陇望蜀又难忘旧爱,有了新情人又不舍糟糠妻(这也是很多男人只外遇不离婚的心理因素)。女人都应该矢志不渝从一而终,至于男人,那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男人的“圣母妓女情结”影响了中国的传统婚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男人的这种“圣母妓女情结”影响了五千年中国传统的婚姻生活史。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3)
更新时间: 8:20:33 本章字数:904
绝大多数人在情感需求方面都存在一种补偿心理,缺什么找什么(关于这点,我会在第三章进一步论述)。古代文人缺的是什么,一曰爱情,二曰风情。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模式讲求的是“明媒正娶”,即必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的家长给儿女提亲首先考虑是不是门当户对,其次是怎么样传宗接代,至于爱不爱、情不情的反倒不太重要。
在这种包办婚姻的情形下,男女结婚无异于“圈养牲口”,两个素不相识全无感情的一对男女,甚至在此之前连面都从未见过,晕头转向地拜了天地,稀里糊涂地进了洞房,从此一张床拴住了两个陌生的男女,这样的婚姻只关乎门第无关乎爱,只关乎生育无关乎性,由此,“无爱之婚”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中最常见的婚姻状况和婚姻方式。因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无非两个目的:一要生孩子,二要过日子。礼法上不还说吗,“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阃就是大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既然男主外,丈夫就老老实实把外面的工作做好,没必要把它带回家里,妻子就本本分分当好“内当家”,也无须拿到公众场合去说。一句话,家丑不可外扬。发展到后来,丈夫劳累了一天回来,不跟妻子诉苦成了“很男人”的表现,而妻子受了婆婆和姑嫂的夹板气也学会打落门牙往肚里吞。于是,夫妻俩除了见面说句“吃了吗?”“睡觉不?”也没啥好说的了,“哑巴夫妻”渐渐成了传统婚姻模式下夫妻关系的悲剧。
既然中国传统的婚姻只看门第,只重生育,所以夫妻之间有无感情以及性生活是否和谐就显得无关紧要了。甚至,在“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妻子的性冷淡就是“不淫”,丈夫的性无能就是“不色”,前者为淑女的标志,后者乃英雄的本色。这种不色的丈夫和不淫的妻子组成的家庭显然是符合“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理想婚姻模式的。虽说在古代才高八斗财大气粗的男人都有条件纳妾养婢,但妾和婢是什么?是家里的二等公民,和主人是典型的主仆关系,连地位都不平等。男人即使获得了一时的性满足,也免不了怅然若失。有时候,男人需要一个在地位上和他平起平坐,在心灵上和他平等对话的红颜知己,这显然是一天到晚在家里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的妻妾无法满足的。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4)
更新时间: 8:20:35 本章字数:1027
既然缺什么就去找什么,任谁都有对爱的需求,情的渴望,更何况是一个风流倜傥、满腹经纶的才子?整天对着家里的“泥塑木雕”难免意兴阑珊,他们需要浪漫,更需要刺激。于是外面的花花世界,就成了我心狂野的文人骚客们流连忘返的绝佳去处。而偏偏生长在青楼里的诸多姊妹花又是那样的顾盼生姿光彩过人:她们不仅美貌如花天资聪慧,而且侠骨柔肠,更重要的是她们大都博览群书,出口成章,才华横溢,一专多能——一个小有名气的青楼名妓,往往身兼歌手、舞蹈家、琵琶和古筝演奏家、诗人、作家、心理医生等多重身份,最起码也是一个文学女青年。随便举个例子:宋代名臣赵忭,在成都为官之时,有一回出游,在街边看到一个头戴杏花的妓女,顿生好感,随口吟出了一句诗“髻上杏花真有幸”,谁料那美眉星眸一转,应声答道:“枝头梅子岂无媒!”惊讶得咱们这位赵大人差点儿从马上掉下来,这句诗对得确实妙啊!“杏花”对“梅子”,“有幸”对“无媒”,“杏”与“幸”同音,“媒”和“梅”同韵,真是对仗贴切意味深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妓女尚且如此,何况是许多美名远扬的大牌妓女?
自古磨难出英雄,妓女何尝不是这样?在风月场中摸爬滚打大半辈子,她们比娇惯的千金小姐,比寻常的名门闺秀更懂得世态的炎凉、人心的叵测,也知晓友谊的轻重、爱情的价值,身处冷暖人生,她们反倒像一个“灵魂处女”,永葆纯真的本色。表面上打情骂俏,实际上义重情深,逢场作戏是假,渴望从良是真。林语堂认为:“妓女较之家庭妇女所受教育为高,且她们较为独立生活,更较为熟习于男子社会。”易中天总结:“寻花问柳,偎红倚翠,对于文人才子,变成了一种风流雅事。金榜题名春风得意时,在这里听‘小语偷声贺玉郎’,自然风光得很,时乖命骞失魂落魄时,在此寻访得一二红粉知己,又何尝不是一种补偿?”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鼓励男人都要去找妓女,也不是赞美文人墨客这种不负责任的腐朽人生,而是分析中国男人奇特的情爱心理,为什么放着家里的贤妻不爱,偏偏要到外面去风流快活?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中国古代的情诗基本上都是文人写给妓女的,那有没有体现夫妻之情的诗篇呢?有,但多半是写给亡妻的,比如潘岳的《悼亡诗》,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妻子在世时无诗可赠,死后才写诗悼亡,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吧?估计这是传统文化不许夫妻之间过于亲密所致。要不怎么总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呢?夫妻之间很少讲情呀爱的,男女之爱在婚内无处宣泄,只好移情别恋。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5)
更新时间: 8:20:36 本章字数:958
我发现,中国古代真正的爱情,多半不是在婚前,就是在婚外,很少有在婚内的。所以,文人墨客只好流连青楼与各色名妓唱和酬答,养在深闺人不知的淑女贤妻们也不甘寂寞,索性“红杏出墙”寻找真爱,于是形成了中国传统婚外恋的两大基本模式。对男人来说,妻子为正,必须正经严肃,不可调笑,情妇和妓女既然非“正”,自然不妨打情骂俏放浪形骸。男人的“圣母妓女情结”就是这么来的。
男人总幻想有一位融圣母、处女、妓女于一身的完美女性
不过,男人的情爱心理有时候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有“圣母妓女情结”,另一方面,他又幻想他爱的女人既有贤妻良母的温柔大度,又有红粉娇娃的春情荡漾,还得保持纯情玉女的纤尘不染;她也许身体上早已失节,灵魂上却从未失贞;在外面她似乎人尽可夫,关起门来又只对他一人忠诚;她有时候像荡妇一样风骚入骨,有时候又像母亲一般无比包容。总之,男人内心深处完美女人的形象,或者是一个有着风尘气息的良家妇女,或者是一个外表清纯的欢场女子。前者在西方文学名著中俯拾皆是,如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后者则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随处可见:杜十娘、董小宛……我认为,这种融处女心态、恋母情结和青楼狂爱于一身的“三合一”型女性才是男人最理想的梦中情人。总结起来,那就是家里树个贞节牌坊,外面照旧旌旗飘扬。很多女性读者也许看到这里会惊呼:那人格多分裂啊?我是男人,我还真告诉你,男人就喜欢这样的,而且越道貌岸然的男人心里想起这种女人越是“老鹿乱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绝大多数男人在情爱心理方面全是“伪君子”,嘴上骂一个女人是荡妇,心里头说不定想她想断肠呢。有句话说得好,男人好色,就是“英雄本色”,女人风骚,却是“高尚情操”。
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舞台上的那些流芳百世的青楼名妓——无一例外不是这种“三合一”型的女性形象。比如苏小小,很小就开始倚门卖笑的皮肉生涯(身份上属于红粉娇娃)。传说她曾在西湖边上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赶考(心理上很有母性情怀)。但是,情人从此未归,苏小小并没有成为怨天尤人的秦香莲,而是从对情的执著大踏步地迈向对美的执著,从不守贞节到只守“美”,直让男人们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激起男人的拯救欲)。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6)
更新时间: 8:20:37 本章字数:1010
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十九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如同冰清玉洁的处女一样让男人永世难忘)。难怪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的苏小小成了中国名妓史上的一座丰碑,她的香冢至今立于西子湖畔,为名胜之一,每年骚人游客,凭吊其旁者,络绎不绝。
还有蒲松龄老先生笔下那些经典的狐狸精们,并不都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相反,她们风情摇曳,风姿绰约,多情妩媚,侠肝义胆。当那些落魄书生、落难公子每天衣着寒酸食不果腹的时候,不知从哪儿走来了一群狐狸精模样的女鬼,表面上她们都像定时炸弹一样危险(她们有的喝人血,有的吸阳气),可一旦爱情的神话从天而降,她们就摘掉了魔女的面具:长得如花似玉不说,还特会做饭!更绝的是,她们从不居美自傲爱慕虚荣,不会缠着身边的男人买这买那,反倒甘当贤内助,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而且危难之处显身手,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时不时上演一出让普天下男人为之感激涕零的“美女救书生”的好戏,而且她们还特别通情达理,知道什么时候该来,什么时候不该来。男人寒窗苦读的时候,男人金榜题名的时候,男人和正牌妻子比翼双飞的时候,她们绝对不来捣乱,即便和有情郎不能终成眷属,也绝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含笑离去光荣引退。
如果你认为只是中国男人有“狐狸精情结”,才会凭空杜撰出这种十全十美的女性形象,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翻翻西方的经典文学名著,这种集圣母、荡妇、处女于一身的“三合一”型女性也层出不穷,而且清一色出自男作家的“白日梦”。
法国作家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虽说沦落风尘,外表却像处女一样清新可人,因为被爱情拯救,最后从妓女蜕变为一个圣母,一个牺牲自己拯救阿尔芒灵魂的圣母,像茶花一样美丽的圣母;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中有个十八岁的妓女索尼娅,为了帮贫苦的父亲还债,不得不在街边卖笑。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第一次见到她,心中升起的是一种怜爱之心,觉得她像个处女一样楚楚可怜。拉斯科尔尼科夫无意中杀了人,为了让他投案自首,索尼娅总是不厌其烦地开导他,规劝他。突然有一天,拉斯科尔尼科夫发现这个孱弱小巧的身体里突然放射出一种强大的光芒,一种近似圣母般温暖的光芒,这个总是桀骜不驯的年轻人一下子感受到了爱的滋养,他心中人性的一面复苏了,他决定自首……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7)
更新时间: 8:20:39 本章字数:940
男人心目中,女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汇,女人对男人来说,象征着母爱、情爱、性爱,是肉欲、情欲、性欲纠合在一起的复杂混合体。男人从小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母亲是他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所以他会刻骨铭心;进入青春期,班上或邻家可爱的小女孩会走进他的视野,她像白莲花一样纯洁无瑕,代表了一个男人对外面世界的美好向往;步入社会后,由于竞争激烈,男人的生活像条狗,一个浑身如玫瑰般带刺的“坏”女人又让他被压抑的原始激情得到释放。
男人一生总在这三类女人当中徘徊选择,有时候他又幻想这三类不同味道的女人全部集中在一个女人身上,满足他多方面的心理需求:在纯洁得像白纸一样的玉女面前他是经验丰富的大男人;在圣母一样无私的女人面前他可以放下大男人的架子,做回顽童;在荡妇面前他的流氓基因又尽情展现。因此,男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女人大多是这种“三合一”的混合角色。没办法,男人骨子里有时候就是这样的贪得无厌。
以前有种说法,男人都是处女情结很重的,都想娶个处女,我认为这种说法非常可疑(前面提到,一个女人婚前经历过于简单,在婚后很容易患上良家妇女综合征,让男人审美疲劳)。其实男人需要的是那种内心纯洁,但是行为放荡,且思想又很高尚的这样一种复杂混合体,所谓“客厅是贵妇,厨房是主妇,卧室是荡妇”就是男人对一个理想妻子的痴心妄想。只可惜,这种女性形象是男人单相思的产物(以上提到的这些经典的“三合一”形象全是出自男性作家的笔下),纯属一种不靠谱的性幻想,完全是白日做梦!也极其荒谬可笑!在现实生活中,她们不是无处可寻,基本上也属凤毛麟角,所以无奈之余,男人只好“人格分裂”,婚姻里找个圣母型的淑女,婚外再找个荡妇型的欲女。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男人的“圣母妓女情结”相对于“三合一”型的理想女性,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情感选择。
其实,女人也有类似的完美情人模式,我曾经听不止一个女人说过,最有魅力的男人是亦正亦邪的。他有坏的影子,但现在又是好的肉身;他外表坏坏的,心地又好好的;他过去是流氓,现在是绅士,偶尔又是顽童,就像古龙笔下的江小鱼,金庸笔下的谢逊、黄药师、韦小宝。
女人的“圣徒罪人情结”导致了“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8)
更新时间: 8:20:40 本章字数:746
很多男人有“圣母妓女情结”,不少女人也有类似的“圣徒罪人情结”:那就是女人把丈夫视为“圣徒”,甚至把他当成千年的木乃伊,根本产生不了爱的火花,却在坏男人(罪人)的引诱下激情澎湃,难以自持。《红与黑》中的德瑞纳夫人被于连勾引,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跟奴仆私通,都是因为丈夫太“正人君子”了,太不懂得体贴妻子了,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逐渐熄灭,此时遇上一个情如火焰般高涨的野小子,女人心房里攒了多年的干柴就会迅速点燃,于是就跟着那束火焰去了。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个人,无论男女,骨子里都想冲破道德的藩篱,回到最原始的激情状态,哪怕一次也好,尤其被道德的卫士禁闭已久的淑女少妇更是如此。
还记得电影史上那艘不沉的巨轮“泰坦尼克号”吗?一个丰腴的富家女罗丝,能买得起昂贵的头等舱船票,一个清秀的穷画家杰克,只能靠逃票才能登上泰坦尼克号。但这两个地位悬殊的人,偏偏在船上一见钟情,直至爱得死去活来,爱得天翻地覆。
&&& 这是为什么?
因为顽皮的杰克会教她怎样放肆地“吐口水”,会带她冲到船头学大雁展翅高飞般地眺望大海,会目不转睛深情款款地告诉她:“你跳我也跳!”而陪伴在罗丝身边的那个衣冠楚楚的未婚夫,除了上流社会的拘谨刻板,除了道貌岸然的虚伪自私,一无所有。与杰克的不期而遇,让这个手中握有繁华,心情却始终荒芜的淑女一下子发现了生命的“绿洲”,发现生活还有像野百合般芳香馥郁的另一面。虽然快乐是那么的短暂,但在那艘船上他俩却拥有了整个世界,这段爱情也在罗丝心中成为永恒。
对罗丝来说,她不爱未婚夫,却跟杰克心有灵犀,就是“圣徒罪人情结”的表现。
女人这种“圣徒罪人情结”还会导致更为奇特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正文三、男人幻想中的“三合一”型女性(9)
更新时间: 8:20:41 本章字数:881
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指犯罪中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它来自1973年发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桩银行绑架案。此案在警方与歹徒僵持了一百三十个小时之后,因歹徒放弃而结束。此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四名受害者不仅不恨歹徒,居然还深表同情——原因是绑架期间歹徒非但没伤害他们,还对他们施以照顾,更离奇的是,一名女人质竟爱上了其中一名绑匪,在绑匪刑满出狱之后,还跟他结了婚。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要害在于:加害者处于完全优势的情况下,被害者不能逃离加害者圈定的博弈系统。加害者行为在本质上的不正当就被忽略,而生存第一的首要目标就会导致被害者产生合作的行动,继而产生依赖乃至依恋的情感。有人还把这种综合征称为“人质爱上绑匪的特殊情感”。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司空见惯的淑女爱上强盗,小姐跟流氓私奔,白面书生被狐狸精整得五迷三道,其实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作祟的结果。
对于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小花来说,突然遭遇暴风雨的袭击,她既恐惧又兴奋,既害怕又好奇,所以很多胆小如鼠的女孩子反倒喜欢看恐怖片,一些手无寸铁、孤苦无依的盲女会爱上劫持她们的杀手,就变得顺理成章了,犹如一向紧闭的房门突然打开了一个缺口,房子自然摇摇欲坠,心灵的缺口被强行打开,恐惧中原来的价值系统坍塌了,但新的秩序需要重建,此时高高在上的强者自然主宰了一切,不知不觉中,弱者心甘情愿成了任其摆布者。倘若对方的威严中流露出些许人性的关怀,弱者就会感激涕零,在这种感恩戴德的土壤中自然不乏爱的种子,一旦时机成熟,这种爱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意大利影片《夜间守门人》中,身处奥斯维新集中营中的无辜少女不由自主地爱上凶悍而又英俊的纳粹军官,《色·戒》中去暗杀汉奸的女特工情不自禁地放走在床上跟她翻云覆雨的汉奸头子,都是这种微妙心理暗示下的结果。
正所谓,脚上淌着血,脸上带着笑,心里越痛苦,头上越冒泡。这大概就是所谓痛并快乐着吧。我认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还有近年流行的野蛮女友现象其实根源都在于此。
正文四、“三不”女人抓住了男人的“犯贱”心理..
更新时间: 8:20:42 本章字数:882
四、“三不”女人抓住了男人的“犯贱”心理
男人对暂时得不到的女人会产生“甜葡萄”心理
在两性关系中,人们普遍认为,男人在情场上只想找美女,结婚时男人都想娶淑女,在我看来,此乃表面现象。美女虽然养眼,过起日子来无论经济成本还是心理成本都太高,除非大款,正常男人都无福消受;淑女虽然贤惠,但又过于规矩和“保守”,久而久之,习惯于挑肥拣瘦的男人难免审美疲劳。其实,大多数男人真正的梦中情人是那种集贤妻良母、纯情玉女和红粉娇娃于一身的女人,既美丽可人又风骚诱人,既清纯又放荡,既有母性的情怀又有女儿的柔情。
只不过,这类像变色龙一样神秘莫测的理想女性只存在于男人凭空杜撰的幻想世界中。但男人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他越想得到,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男人作为野生动物,总是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是深藏不露他越蠢蠢欲动,越是捉摸不透他越上下求索,越是飘忽不定他越跟踪追击,这实际上揭示出男人一种潜在的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物落成纪念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