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一战奥匈帝国火炮升级火炮配件怎么不加站立

更多数码资讯,请关注南窗数码
“坦克帝国”相关经验《红警之超时空帝国》第15章 火炮与内燃机
当第一座战争工厂出现,樊奕泽放眼的已经不是晚清这个一亩三分地,而是全世界了。
他的脑海中,此刻全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场景,哪怕身处的时代,距离一战还有十几年时间。
在樊奕泽的印象中,第一次世界是人类的战争首次呈现出综合国力比拼、消耗的明显特征。
这次战争以工业化为基础,实行大规模的人力物力动员和远距离运输,拥有可持续轰击的强大的炮兵火力,飞艇、坦克、潜艇等新型海陆空武器相继投入战场,甚至毒气也派上了用场。
但以决定胜负的关键战事而言,一战本质上仍是一场欧洲大陆的陆上攻防战。
面对机关枪、堑壕体系、铁丝网组成的坚固防御阵地,进攻方单纯靠步兵数量优势取得战事胜利,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即使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炮击,再加上集团步兵的持续突击,也往往只能在敌方防线上取得有限的突破。
机关枪在一战中给人留下了印象深刻,但火炮才是真正统治战场的武器。形象一点说,一战就是拼大炮的战争。
而此时,摆放在樊奕泽面前的是,一排长达数十页之多的火炮建造列表。
从小到堑壕内的迫击炮,大到七八百毫米口径的超级列车炮,哪怕不是纯正大炮主义者的樊奕泽,看到这满目琳琅的各种火炮,也有难掩的激动之色。
火炮,主宰着此刻的战争时代。
一战之中,大炮杀死的人比轻武器和空袭杀死的人要多,比其他任何武器杀死的人都要多,这种情况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大战的后期,大炮的优势被充分发挥,机关枪失去作用。没有大炮,步兵既不能在进攻中取胜,也无法在防守中不败。
而炮兵征服,步兵占领,便成为了一战的作战模式,这对一个国家的炮弹供给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此种能力又依赖于一国的工业实力。
晚清有这样的工业实力吗?
新书期间起点免费阅读
大家收藏一下,顺便投上一张推荐票!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战奥匈帝国火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