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水几百章不射,推姨狂魔鲳鱼怎么做好吃说,我能

[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办 上寒下热证
&&&&&阅&31505&&转&9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上热下寒体质怎么办
上热下寒,病证名。寒热错杂表现之一。 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
上热下寒,病证名。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条。
②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参见条
上热下寒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
指导意见:
中药可以用,要吃一段时间.饮食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的东西,清淡富于营养,可以进补一些助阳的食物如韭菜等.&
上热下寒临床表现寒热错杂,热为真热,寒亦是真寒,临床上辨证治疗均比较坚苦。一般来说,上焦郁热极容易引起下寒,这是因为人体内的阴阳是居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要是在上的阳气被郁而不克不及下达,则必然引起下焦的阳气不足而生内寒。
饮食应该清补并用,清上焦热,温下焦寒。禁生冷,和难消化的食物,辛辣,煎炸,烧烤少吃。这些有助于增强脾运,脾健运了,阳气自然就化生有源了。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很好的引火归原作用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调理
上火下寒型,是最难遇也最难治的一种人,用人参、黄芪一起治,人参治寒,黄芪治火。一定忌口,尽量不吃海鲜,海鲜号称“阴中之阳”,这种上火下寒的体质最忌。中医药上火下寒,治宜上火,温下寒,方选附子泻心汤,大黄6黄连9黄苓6用开水冲,附子10水500ML开后煎半小时,搅匀后分二次服用。但最好别瞎吃任何药或者食物。一般热症也要分是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一般寒症也要分是肺寒、胃寒、肾寒不同的药物或食物疗效不同,比如:姜糖水治疗胃寒,治疗寒凉引起的痛经,但治不了肾寒引起的四肢冰凉,紫菜能治疗肠燥便秘、,但胃寒人不能吃。琵琶止咳露只能之肺热咳嗽,肺寒咳嗽越喝病越重。不过说回来还是内分泌失调引起来的,所以,你要先找到病根再去治疗。
上热下寒证&  证名。上部为热证,下部为寒证。出《灵枢·刺节真邪》。多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证见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亦指下元虚寒,阳气上越之证,证见足胫寒冷,而反微红似酣,兼见形寒,脉沉细,或伴大便泄泻,又称戴阳,为虚脱证候之一。治宜急用回阳。
上热下寒证【摘要】:正
邓&&,男,56岁,容县石头公社社员。身热如焚,上额按之烙手,无汗,面色焦红。口常作渴,频饮热茶,喜食热粥。口唇下颏常作颤动,似谵语状。语音低微。自觉心中烦热,常欲卧于泥水之中,或要人打扇取凉。时有腹痛,尿液清长。下肢寒冷如冰,手按发凉。舌苔淡薄,舌尖微红带涩,舌根苔黑而润;脉象左寸浮而细数,左关尺及右寸关尺三部俱沉细,两尺特微弱。脉症合参,此为水火不交,上热下寒,阴盛格阳之证。治宜交通心肾,即一方面泻其心火使之下降,另一方面温补肾阳,兼滋肾阴以制心火上浮,令其水火相济,阴阳调和。处方:麦冬9克,黄连5克,干姜3克,艾叶
真热假寒分析
真热假寒"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症状。病的本质属阳属热,但因其格阻了阳气,使之不能表达于外,体表不温,故而出现寒象。临床上表现为患者体温升高,手足冰冷,恶寒而不欲衣服被褥,下利稀水而挟有燥屎,矢气极臭,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烦躁等。
2、是阳证似阴的一种症状。病本属热证,因热到极点,出现手足冰冷、脉细等假寒症状。假寒的辨证要点是:患者虽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并出现烦渴、咽干、口臭、舌苔黄干、小便黄、大便臭秽或秘结、腹部胀痛、脉细而按之有力等症状。实质上这些都是热的证候。参阅“阳盛格阴”条。
3、阳证似阴的证候。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便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4、阳证似阴的证候。症见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下利纯水,但夹燥粪或矢气极臭者;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并见烦渴、咽干、口臭、舌苔白干、小便黄等。多因外感邪气化热传里,阳盛格阴所致。
5、治宜寒因寒用的反治法。
"真热假寒"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邪陷正脱,过去称为“真热假寒”,实际应属“真热真寒”、“真实真虚”),治应清热解毒与回阳救逆并举.….中医学文献则将服药引起的内脏或皮肤粘膜反应统称为“中药毒”加以论述,治疗亦多从热毒入手,缺少特异性
上热下寒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黄连汤:黄连9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本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者。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9克。本方适用于上热下
寒、寒格吐利者。以上方药,黄连汤: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2.加减变化:若上焦热邪明显,烦热口干者,可加黄芩9克;脾肾阳虚,恶寒肢冷者,可加炮附子9克;胃气上逆、呕吐泛酸者,重用半夏,或加吴茱萸6克、乌贼骨12克;
胃脘气滞、腹痛甚者,可加乌药9克、香附6克;胁肋痛者,可加白芍l0克、当归9克、川楝9克;脾虚失运、腹胀、纳差、便溏者,可加白术l2克、苍术9克、广木香6克;胃络损伤、呕血便血者,可加炒大黄6克、地榆炭10克、白芨30克,并可配合使用云南白药、白芨粉等内服。
(二)饮食疗法
(1)姜枣饮:生姜3片、半夏6克、红枣2个,煎水饮。
(2)良姜粥:良姜15克为末、粳米100克,用水2000毫升,煎良姜至15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食之。
(3)吴茱萸:粳米50克煮成粥,临熟加入吴茱萸末3克,葱白15厘米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中焦有寒,纳差欲呕者。
(4)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60克、鸡内金60克、熟枣肉250克,先将鸡内金、白术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合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在炭火上炙干,即可食用,每日2~4次、每次l~2枚。
(5)苡米粥:生苡米150克、白米50克,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米煮粥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脾胃寒湿,肠鸣泄泻者。
(一)本证上焦有热,胃肠有寒,“腹中痛,欲呕吐”是其辨证要点。治疗常规,自宜辛开苦降、清上温下、补泄兼施,以调理阴阳,黄连汤是代表方剂。结合临床体会,本证虽寒邪在腹,脾气受损,方中用有人参、甘草、大枣等扶正之品,但此非专为补虚而设,其旨是在建立中土,恢复中州升降之机,促使运化正常,而清上温下却是其治疗关键,故黄连、干姜、桂枝等在所必用。如果中焦寒甚,或影响及肾者,附子之类亦可酌情加入,以温里散寒。
(二)本证治疗方法,以内服药为主,若腹痛、呕吐甚者,则应配合针刺、艾灸、按摩,并结合饮食调理,心理调护及其他调护措施等协同使用。 中药
针灸 1.针刺: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阳陵泉、阴陵泉等,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
日1~2次。
2.艾灸:主灸神阙、脾俞、气海、足三里及胃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1~
2次。 推拿按摩 于胃脘及少腹区轻轻按摩,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以上诸法,有缓急止痛、健脾止泻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本证多为慢性疾病,所主汤药只煎一次,取其各自立功。服时不定数量,日三夜二,宜空腹温服。
2.本证急性发作期间,宜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应注意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
间;病人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数量、气味和颜色等,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如果病情缠绵难愈,可配合做气功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上热下寒&&&
上寒下热&□
〔罗〕上热下寒治验中书左丞姚公茂六旬有七,宿有暗风,至元戊申末因酒病发,头面赤肿而痛,耳前后肿尤甚,胸中烦闷,嗌咽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胫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坑,身半以上常卧于床,饮食减少,精神困倦而体痛。命予治之。诊得脉浮数,按之弦细,上热下寒明矣。《内经》云∶热胜则肿。又曰∶春气者,病在头。《难经》云∶蓄则肿热,砭射之也。盖取其易散,故遂于肿上约五十余刺,出血紫黑,约一杯数,顷时疼痛消散。又于气海中大艾灸百壮,乃助下焦阳虚,退其阴寒。次于三里二穴,各灸三七壮,治足
下寒,引导阳气下行故也。遂制一方,名曰既济解毒汤,以热者寒之。然病有高下,治有远近,无越于此。以黄芩、黄连苦寒,酒制为引,用泻其上热。桔梗、甘草辛甘温,升佐诸苦药,治其热。柴胡、升麻,苦平味薄者也,阳中之阳,散发上热。连翘苦辛平,散结消肿。当归辛温,和血止痛。酒煨大黄,苦寒引苦性上行,止烦热。投剂之后,肿散痛减,大便利。再服,减大黄,慎言语,节饮食,不旬日良愈。
既济解毒汤 治上焦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卧,身半以下皆寒,足 尤甚,大便赤秘。
大黄(酒煨,大便利不用) 连翘(酒制,炒) 黄芩(酒炒) 甘草(炙) 黄连(酒炒)桔梗(各二钱) 柴胡 归身
升麻(各一钱)
〔《脉》〕热病所谓阳附阴者,腰以下至足热,腰以上寒,阴气下争,还,心腹满者死。所谓阴附阳者,腰以上至头热,腰以下寒,阴气上争,还得汗者生。
〔《灵》〕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刺节真邪论 下同)
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垣〕另有上热下寒。经曰∶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由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血络经隧之邪勿误也。
圣人以上热下寒,是有春夏无秋冬也,当从天外引阳下降入地中。此症乃上天群阴火炽而反助六阳,不能衰退,先于六阳中决血络出血,使气下降三阴,虽力微,能逐六阳下行,以阴血自降故也,亦可谓老阳变阴之象也。故经云∶上热下寒,视其虚脉下陷于经络者取之,此所谓引而下之也。但言络脉皆是也。病大者,三棱针决血,去阳中之热。热者手太阳小肠中留火热之邪,致此老阳不肯退化为阴而下,故先决去手太阳之热血,使三阴得时之用,而下降以行秋令,奉收道下入地中而举藏也。乃泻老阳在天不肯退化行阴道者也。至元戊辰春,中书参政杨公正卿,年逾七十,病面颜郁赤,若饮酒状,痰稠粘,时眩运如在风雾中。一日会都堂,此症忽来,复加目瞳不明,遂归。命予诊候,两寸脉洪大,尺脉弦细无力,此上热下寒明矣。欲药之,为高年气弱不任,记先师所论,凡上热譬犹鸟巢高颠,射而取之,即以三棱针,于颠前发际疾刺二十余,出紫黑血约二合许,实时头目清利,诸苦皆去,自后不复作。(刺上热下寒与经旨不同也。经旨于寒处责其虚,治之能引上热下降,垣于热处得血,候热自里退而下降也。)
〔《密语》〕上寒下热,上热下寒悬钟。(二寸半。上寒下热先补后泻,上热下寒先泻后补。或分开上寒补悬钟五分,下热泻曲池一寸五分。)
上寒下热证
上寒下热证
  寒热杂证有上热下寒,也有上寒下热。上热下寒比较多见,上寒下热也不少见,只是这两种病证容易混淆,人们把上寒下热引起的真寒假热误认为是上热下寒。实际上,这种上热不是实热,下寒也不是实寒,而属于上寒下热证。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另一方面,热邪结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
②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灵枢·刺节真邪》:“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各类寒证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晃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有直中内脏,故有表寒、里寒之别。内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者,有自身阳虚者,故又有实寒、虚寒之分。
热证,是热邪侵袭,或阳气亢盛,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以身热汗多,发热喜冷,手足烦热,烦躁不宁,神昏谵语,面目红赤,唇红而干,咽燥口渴,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洪大等为常见症的热性证候。
  上寒下热,是阴盛于上,阳盛于下。如胃脘冷痛、呕吐清稀(上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下热)。
上寒下热体质怎么调理?温了上寒则加重了下热,清了下热则加重了上寒。应该温上阳,同时去下热,使阴阳平衡。
&&&一般来讲,大多数上寒下热证是胃寒肠热,病在腑而不在脏,实际是胃虚寒引起的疾病。
上寒下热 ,病证名。
①寒热错杂表现之一。一方面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另一方面,热邪结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
②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灵枢·刺节真邪》:“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
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有直中内脏,故有表寒、里寒之别。内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者,有自身阳虚者,故又有实寒、虚寒之分。这里先就寒证的共性进行分析。
2【临床表现】
各类寒证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晃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3【证候分析】
阳气不足或为外寒所伤,不能发挥其温煦形体的作用,故见形寒肢冷,蜷卧,面色晃光。阴寒内盛,津液不伤,所以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以致痰、涎、涕、尿等排出物皆为澄澈清冷。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则运化失司而见大便稀溏。阳虚不化,寒湿内生,则舌淡苔白而润滑。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故脉迟;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而拘急,故见紧脉。
【医堂论道】跟师心得——乌梅丸心法(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医堂
&&徐苏主任中医师
徐氏弟子蔡胜杰整理
  乌梅丸系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一首名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等,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者。
  徐师于本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两天半,共诊疗八十余人,余有幸侍诊两天,深刻体会徐师辨证精准,以经方为抓手,经方使用及组合配伍娴熟灵活,有翻云覆雨之妙,其中八十余例中有多达十例乌梅丸的灵活运用,三例肿瘤,临床中徐师皆善用巧思,抓住乌梅丸本质:肝阳虚引起的寒热错杂之症,以下逐一分析体悟病案中徐师运用乌梅丸的灵活精妙之处,供同道参考学习。
1.乌梅丸用于乳腺癌的治疗
傅某,女,55。
自述乳腺癌术后入睡困难,夜卧易醒,多于凌晨2点醒,且醒后不易再睡,左肩痛,后背痛,食后两胁胀痛不适,口干,晨起口苦。
诊舌淡苔薄,脉沉弦细,左关按之无力略滑。
辨证:少阳厥阴合病。
方药:乌梅丸加龙胆草、牡蛎、酸枣仁、元胡、夜交藤、鸡血藤。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RATIO="0.75" DATA-W="5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ownloadImg/6/"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max-width: 656" NAME="image_operate_86514"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郑某,女,53岁。
自述乳腺癌术后眠差,多梦,入睡困难,大便质稀,每天1-3次,口干不显。
诊舌红苔花剥,寸关滑,尺沉。
辨证:寒热错杂,气阴两虚。
方药:乌梅丸加白英,龙葵,龙骨,牡蛎,酸枣仁,鸡血藤,麦冬,五味子,元胡,蜂房,仙鹤草。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RATIO="0.75" DATA-W="5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ownloadImg/6/"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max-width: 656" NAME="image_operate_90898"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乳腺属肝经所络,乳腺癌初期以热毒为主,但术后正虚邪实,寒热错杂,过用清热解毒,苦寒攻散往往不能收效,一味扶正温补,邪毒易滞留不散,故根据寒热虚实多少,徐师以乌梅丸加减,付案中胁背疼痛,重在清热安神,调理气机,初在少阳,后入厥阴,渐入太阴。郑案中舌苔花剥,气阴两虚,以正虚为主,以仙鹤草煎汤代水并用生脉饮益气养阴,重在扶正,兼以龙葵,蜂房,白英清热解毒散结。两例患者均有失眠,不易入睡,或伴眠浅早醒,在乌梅丸基础上加鸡血藤,夜交藤,酸枣仁,龙骨,牡蛎调和阴阳,使“阳入于阴”而能睡眠。
2.乌梅丸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李某,男,54。
自述结肠癌术后2年大便固不住,不成形,黏滞粘马桶,一天2-3次,口干,时而腹胀。
诊舌淡胖,苔白腻,脉寸关弦滑,左关重按无力,尺沉。
辨证:寒热错杂,肠道湿热。
方药:乌梅丸加桃花汤,枳壳,地锦草,白头翁,生龙骨,生牡蛎。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RATIO="0.692" DATA-W="5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ownloadImg/6/"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max-width: 656" NAME="image_operate_94494"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7月28二诊。
服上方中药治疗一月,大便已全部正常,一天一次,成形,口干不显,癌胚抗原下降&。
诊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左关重按无力,尺沉。
辨证:寒热错杂,下焦湿热。
方药:上方加木香,当归贝母苦参丸。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RATIO="0.75" DATA-W="5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ownloadImg/6/"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max-width: 656" NAME="image_operate_97008"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结肠癌,肠道虚寒挟湿热浊毒内聚,寒热错杂,《伤寒论》:“乌梅丸主久利”,徐师以乌梅丸基础加桃花汤为主佐以专病专药,地锦草,白头翁收效。地锦草,又叫血见愁,《本草纲目》曰:“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白头翁入大肠血分,徐师专门用二药治疗肠癌,清热解毒,凉血止利。二诊中大便正常,继以当归贝母苦参丸清利大肠湿热,解毒散结,共同奏效。徐师以此法治疗不仅症状迅速得以改善,而且肿瘤标志物AFP明显下降,在许多结肠癌中取得佳效。
3.乌梅丸用于咽部不适的治疗
付某,女,52 。
自述咽部堵闷20年,咽部堵闷,咽痒,食后欲吐,后背疼,足跟痛,晨起烧心,时而恶心,夜卧多梦,头晕,&口咸,血压偏低:70/40mmHg。既往有腰间盘突出病史。
诊舌淡苔薄,脉沉微。
辨证:寒热错杂。
方药:乌梅丸合吴茱萸汤加龙骨、牡蛎、龙胆草。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RATIO="0.75" DATA-W="5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ownloadImg/6/"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max-width: 656" NAME="image_operate_99726"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本病不在治胃而在治肝,不在阳明而在厥阴,《伤寒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肝木乘克脾土,引起恶心、呕吐,气上冲,咽部不适等症,肝风上扰则头晕,降逆胃气,健运脾土乃治标之法,其咽部堵闷不适,头晕等提示根本在于厥阴寒热错杂。六脉皆虚,徐师言:五脏皆虚,从中焦论治,中焦不仅拘泥于治脾胃,肝藏血,肝阳虚弱,诸虚丛生。
4.乌梅丸用于腹痛的治疗
杨某,女,66。
自述腹痛半年,脐下疼痛,夜卧子时明显,耳聋,眠差。
查肠镜提示:无异常。
诊舌淡紫,苔白厚腻,脉沉,左关弦细&。
辨证:厥阴虚寒。
方药:乌梅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小茴香。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RATIO="0.75" DATA-W="50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ownloadImg/6/"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max-width: 656" NAME="image_operate_05786"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焦某,女,38。
自述左腹疼痛,夜甚,咽痛,呃逆,口干不显,大便干。
诊舌红苔腻,齿痕,脉寸弦滑,左关弱。
辨证:气血失调。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RATIO="0.75" DATA-W=""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DownloadImg/6/" STYLE="border-style: border-width: max-width: 656" NAME="image_operate_30283"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脐下痛,多考虑阳虚水饮所作,以真武汤治疗,但杨案子时痛甚,从厥阴虚寒考虑,乌梅丸合并当归芍药散基础上加茴香温养厥阴止痛。左腹部疼痛多从气血失调,以四逆散治疗,但焦案中伴有夜卧较甚、咽痛、呃逆,且脉左关弱仍从厥阴论治,兼以调气和血,故以乌梅丸合四逆散治疗。两案均于夜卧发作较明显,故配以酸枣仁养血安脏。乌梅丸于《伤寒论》中用于蛔厥腹痛,临床中遇腹痛具有剧烈绞痛,呈间歇性伴见气上冲等特点,可考虑乌梅丸,其本质为厥阴虚寒。
【医堂论道】跟师心得——乌梅丸心法(下)
原创&&徐书、蔡胜杰&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医堂&&&&
徐书主任中医师
徐氏弟子蔡胜杰整理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_pn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UJ4NcsEKRmGMNX03rAZMxReq6ibFbs6XGGHDicC9RwicoJ7m55SBQnAZg/0?wx_fmt=png" DATA-RATIO="0.5755" DATA-W="" SRC="/mmbiz_pn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UJ4NcsEKRmGMNX03rAZMxReq6ibFbs6XGGHDicC9RwicoJ7m55SBQnAZ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 NAME="image_operate_30849"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乌梅丸系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一首名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等,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者。
  徐师于本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出诊两天半,共诊疗八十余人,余有幸侍诊两天,深刻体会徐师辨证精准,以经方为抓手,经方使用及组合配伍娴熟灵活,有翻云覆雨之妙,其中八十余例中有多达十例乌梅丸的灵活运用,三例肿瘤,临床中徐师皆善用巧思,抓住乌梅丸本质:肝阳虚引起的寒热错杂之症,以下逐一分析体悟病案中徐师运用乌梅丸的灵活精妙之处,供同道参考学习。
5.乌梅丸用于眼症的治疗
  殷某 男 49
  自述晨起口苦,眼涩流泪质粘,口服龙胆泻肝丸减轻,睡眠浅,声音嘶哑,易疲劳,眠浅,饮食畏食寒凉。
  诊舌淡胖,齿痕,苔白腻,脉寸滑左关弦细。
  辨证:寒热错杂。
  方药:乌梅丸和龙胆、柴胡、白蒺藜、菊花加减。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LAyoYhbF9NHKuMp6sial0aSpaIOSrZt2KEeTOe8cROZrqBbZYVBBw0g/0?wx_fmt=jpeg" DATA-RATIO="0.75" DATA-W="" SRC="/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LAyoYhbF9NHKuMp6sial0aSpaIOSrZt2KEeTOe8cROZrqBbZYVBBw0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 NAME="image_operate_31966"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肝开窍于目”,寒热错杂,单纯龙胆泻肝丸清肝火,不能兼顾寒症,眠浅,饮食畏食寒凉均提示厥阴虚寒,风火上扰清窍。
6.乌梅丸用于失眠的治疗
  王某 女58岁
  自述失眠,夜卧易醒,多在凌晨1-3点,大便便意少,晨起精神差,易疲乏,易汗出。
  诊舌红苔染,两脉关尺不足,右关弦细无力。
  辨证:肝阳虚。
  方药:乌梅丸加生龙骨、生牡蛎,元胡,夜交藤,鸡血藤,浮小麦。<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784IHGnzfvomsXpU7fP261uia3YsAWSHGT1AQiaUdF5o9uib7mH2a2XMw/0?wx_fmt=jpeg" DATA-RATIO="0.75" DATA-W="" SRC="/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784IHGnzfvomsXpU7fP261uia3YsAWSHGT1AQiaUdF5o9uib7mH2a2XM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 NAME="image_operate_43068"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乌梅丸用于失眠的治疗,特点是抓住眠浅,夜卧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伴见汗出,疲乏,左关脉弱等肝阳虚证,可以乌梅丸加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鸡血藤,夜交藤等调和阴阳,阳入于阴而眠安,临床当中多以清心火,调脾胃,重镇安神,“心藏神,肝藏魂”不效者出现以上厥阴证可用乌梅丸可奏效。
7.乌梅丸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秦某 男 44岁
  自述患有糖尿病,汗出偏多,时而口干,眠差,凌晨四点易醒, 大便可。
  查糖化血红蛋白:6.7。
  诊脉左关尺弦涩重按无力,右关弦滑重按无力。
  辨证:肝肾亏虚。
  方药:乌梅丸加生龙骨、生牡蛎,酸枣仁,菟丝子,枸杞子,黄精,刘寄奴等。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Gqf2g3rQLNhJLd0IhMoJh2dlZtn2CeWzZhDhnpoNqGORX4K9IFELTw/0?wx_fmt=jpeg" DATA-RATIO="0.75" DATA-W="" SRC="/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Gqf2g3rQLNhJLd0IhMoJh2dlZtn2CeWzZhDhnpoNqGORX4K9IFELT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 NAME="image_operate_45596"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此案为乌梅丸用于厥阴证的糖尿病治疗,徐师糖尿病的治疗分为胰腺导管肿胀,堵塞和萎缩三个阶段,刘寄奴用于糖尿病胰腺导管堵塞阶段,黄精可降糖,故以乌梅丸加专病专药治疗消渴病厥阴证。
8.乌梅丸用于小儿抽动症的治疗
  陈某,男 11岁
  述不自主眨眼6年,加重半年。不自主眨眼,时轻时重,于外院诊断抽动秽语综合症,多方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近半年来加重,面部及后背痤疮明显。
  诊舌淡红苔薄白,脉左关弱。
  辨证:肝阳虚,寒热错杂。
  方药:乌梅丸加生龙骨、生牡蛎、重楼。
  服药第四天家长说额头两侧未再长新的痤疮,原来的痤疮也明显减小到米粒大小。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jpe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z7WpXlgzdqicAd8YGNPgMjLJBlfJrXsuxqXEOrlJo2XW5ZNeKNoa6JA/0?wx_fmt=jpeg" DATA-RATIO="0.75" DATA-W="" SRC="/mmbiz_jp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z7WpXlgzdqicAd8YGNPgMjLJBlfJrXsuxqXEOrlJo2XW5ZNeKNoa6J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 NAME="image_operate_48526"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按:抽动秽语综合症,目前西医无特效治疗办法,中医大多从脾虚肝旺、肝肾阴虚、心肝火旺等论治,效果不佳或者治疗后暂时好转,之后又会复发,实际上这些常规思路均为治标之法,故可以暂时取效。徐师从患儿面部及后背痤疮明显,且脉象表现为左关弱,考虑肝阳虚,虚阳在外,引起不注意不停眨眼,“实则少阳,虚则厥阴”,土虚从理中论治,病位在太阴脾,而肝阳虚,寒热错杂症需养肝血,息肝风,用乌梅丸寒热平调,治疗肝阳虚,寒热错杂,以龙骨牡蛎息肝风,重楼作为专病专药,又叫蚤休,《神农本草经》曰:“重楼,主惊痫,摇头弄舌”;《雷公炮制药性解》曰:“重楼,……主惊痫癫疾……小儿胎风,手足抽掣”。
  徐师还用乌梅丸治疗咳嗽、皮肤瘙痒、呕吐、胃痛、口腔溃疡、高血压等许多疾病,其用法灵活,许多精彩案例还需要在今后的跟诊中不断挖掘,让乌梅丸在中医临床运用中绽放流光溢彩。
  通过这次医案的整理有三点体会:1.徐师对于经他法百治不效的顽杂疾患总能抓住疾病的本质从经典经方中找到钥匙,对于疑难病徐师以经方为龙头,经验时方为龙尾,专病专药点睛的思路是临床取效的关键,经方运用过程中经常才用两方或三方的合方,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跟师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的精华;2.徐师治病总是能够直接抓住疾病以及证候的本质“治病求本”,紧握病机,而远不同于常规治标的思路,且遣方灵活,从根本取效,故治病具有稳、准、快、狠的特点;3.徐师不保守,无私的态度让学生敬服,许多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口头还是文字都会传授给我们,师父常说:“中医在于传承”意义也就在于此。
【作者介绍】
<img DATA-S="300,640" DATA-TYPE="png"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_pn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kSR5swDHCxjuYXZXfXcJsE6RcVBLNlrmlnXUYHMCdCoRbr4ibnRGrWQ/0?wx_fmt=png" DATA-RATIO="1.9085" DATA-W="393" SRC="/mmbiz_png/No6L4ofulib45QKmhCYH6L643P2TCZJB7kSR5swDHCxjuYXZXfXcJsE6RcVBLNlrmlnXUYHMCdCoRbr4ibnRGrW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width: auto ! visibility: visible !" NAME="image_operate_56512"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徐书,主任中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中医临床的践行者,致力于传播中医,实践中医,做一个快乐的中医人。从事临床中医工作二十余年来,先后跟随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国医大师李士懋先生学习,目前每年就诊病人多达10000余人次,一直致力于经方的研究。在临床中提倡以脉诊为中心,以经方作为龙头,时方作为龙尾,专病专药画龙点睛。
专长介绍:
  擅长治疗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宫颈癌,失眠,肾结石,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银屑病,各类湿疹,痤疮,糖尿病,高血压。
出诊时间:
  每月最后一周:周三上午、周三下午、周四上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周五下午(注:每月最后一周如果包含完整周三、周四、周五,则该周出诊;如最后一周不完整包含周三、周四、周五,则改为该月的倒数第二周。)
预约网址:
  http://www.guoyitang.org/cp/html/?437.html
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
&五味古法中医
<img WIDTH="auto" DATA-RATIO="0.3" DATA-W="400" DATA-TYPE="gif" DATA-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mbiz/iaXDmvibibwTLWDbAHvLfUQdMujj9yaZkk0xAbCgHIkmib4Owp9mQIiaFljXiazKjqxadrLK8LyibRuky6hesYSYiau8cw/0?wx_fmt=gif" SRC="/mmbiz/iaXDmvibibwTLWDbAHvLfUQdMujj9yaZkk0xAbCgHIkmib4Owp9mQIiaFljXiazKjqxadrLK8LyibRuky6hesYSYiau8cw/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height: auto !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 word-wrap: break-word !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8 line-height: 31.5 visibility: visible ! width: auto !" NAME="image_operate_73152"
ALT="[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TITLE="[转载]乌梅丸治疗&冠心病&案&&&上热下寒" />
说句实在话,这个病例一开始我也走了弯路。这是我们学校实验室的一位老主任,拼命三郎,工作起来不要命。冠心病非常严重,心绞痛经常发作,打吊瓶缓解后接着工作。她偶尔也吃一些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中成药。但常吃常犯,效果一直不好。她退休后,因为频发心绞痛来找我,说不但心绞痛常犯而且感觉像第二个更年期来了:阵发性的上半身燥热出汗,膝盖以下寒冷如冰。晚上用狗皮做成腿套套上去也白搭,下半夜就冻醒了。
当时我跟她说你这个上边热下边寒不是要命的病,你那个心绞痛是要命的病。因此,一开始我把辨证论治的重点放在心绞痛上,没有重视上热下寒,用了一张大家常用的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方子。吃了大约6剂,效果不明显,不仅上热下寒没解决,心绞痛仍然犯。我感觉辨证思路有问题了,复诊时把辨治的重点放在了上热下寒上。
厥阴病上热下寒证常见于老年人,青年人很少见,这和白头翁汤证、当归四逆汤证不一样。寒热往来或上热下寒再往下发展就是厥热往来。厥热往来常见于六七十岁的老人,一直厥下去回不来,就亡阴亡阳死了。诊断为厥阴病了马上就想到了乌梅丸,这时就根本不管她的心绞痛了。基本上是乌梅丸的原方,没想到一共吃了十几剂药,不仅上热下寒明显减轻,心绞痛也有了明显好转。前后用乌梅丸加减的汤剂吃了两个多月,也不上热下寒了,也不心绞痛了,体力也改善了。
讲这个病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治心心病不愈,活血绞痛不止,问题在哪儿?就是辨证思维出了问题,没有别的。
第一,中医诊治冠心病,不应只着眼于活血化瘀。陈可冀院士研究的活血化瘀法对临床辨治冠心病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全国推广开以后,大家都用活血化瘀法。从西医的角度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不流通。从中医的角度上讲“不通则痛”。从中医到西医都讲得通。所以冠心病用活血化瘀法在全国一下子就成了常规思维、惯性思维,然后发展成线性思维。等到发展到线性思维,就离中医越来越远,离西医越来越近,这就很成问题了。
我们山东中医药大学有八大元老,其中周次清教授是山东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第一人。周老在世时我先后带两个患冠心病的朋友找他看病。第一个病人开的是六君子汤加减,第二个病人是女病人,开的是柴胡疏肝散加减。看完第二个病人我向他请教,他讲了一番道理让我很受启发:
他说:“我们现在的临床大夫只要见到冠心病就千篇一律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不是说这个方法不好,而是说这种方法不可能适宜所有的冠心病。你前面的那个病人我不记得了,既然开的是香砂六君子,就说明他是中气不足而导致心绞痛频繁发作,你把中气给他补上去,脾胃调整好了,他的心绞痛就会明显减轻。刚领来的这个女病人,一生气就犯病,这是肝气郁结导致的,疏肝就行。治冠心病不要只盯着心。”周老的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第二,厥阴亦包括心包络,乌梅丸亦为治心病之方。学生在门诊上问我:“老师,乌梅丸不是治疗厥阴病吗?那怎么还能治疗冠心病呢?”我说:“厥阴不仅包括足厥阴肝,还包括手厥阴心包络,乌梅丸当然能治疗心脏病。”
姜建国,1981年于山东中医学院伤寒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伤寒教研室工作至今。现任基础医学院书记、常务副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上热下寒的治疗
&&&&&&阅&1065&&转&5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上热下寒,病证名。
&#9312;寒热错杂表现之一。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致大泻不止,津液损伤,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盛于下则泄泻、肢冷、脉沉迟。《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参见厥阴病条。
&#9313;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浮。参见虚阳上浮条。
上热下寒,是下身冰冷,上身却热。是一种复杂型的伤寒。
你觉得自己是这样吗?
也许你希望了解上热下寒的治疗,另外,下面还有网友等看结果。索性,摘一部分古医书的有关部分,希望能有帮助。
[因上热下寒。格拒中宫。故腹痛而呕吐。用黄连汤开痞而和上下也。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俱是枢机之剂。而为和法。小柴胡和其表里。黄连汤和其上下。同一和法。而有横直之不同也。
冷热不调候曰。夫人营卫不调。致令阴阳痞塞。阳并于上则上热。阴并于下则下冷。上焦有热。或喉口生疮。胸膈烦满。下焦有冷。则腹胀肠鸣。绞痛泄利。宣明论曰。腹痛欲呕吐者。上热下寒也。以阳不得降。而胸热欲呕。阴不得升。而下寒腹痛。是升降失常也。
黄连(三两&#9675;玉函。作二两。)甘草(三两炙&#9675;玉函。作一两。)干姜(三两&#9675;玉函。作一两。)桂枝(三两去皮&#9675;玉函。作二两。)人参(二两&#9675;千金翼。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9675;玉函。
作五合。)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一病人自诉手脚怕冷,老师说这种情况的人往往易上火,此即上热下寒。病人回应说她反复性口腔溃疡。老师讲道:上热下寒是个症状而非证。古人认为龙潜在水底,此即火在下,水在上。如若水少则火偏上。易上热下寒者切忌用苦寒清火药,宜用潜阳药物。如潜龙汤(煅龙齿制龟板淡菜炙甘草白芍阿胶鸡子黄)。此法适用于阴虚人。除火的方法还有以土盖之,则火自灭。可用甘草白术类中药。此法适合脾虚型人。
治疗法则: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黄连汤:黄连9克、炙甘草9克、干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本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者。
(2)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9克。本方适用于上热下
寒、寒格吐利者。以上方药,黄连汤:以水2000毫升,煮取1200毫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以水12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2.加减变化:若上焦热邪明显,烦热口干者,可加黄芩9克;脾肾阳虚,恶寒肢冷者,可加炮附子9克;胃气上逆、呕吐泛酸者,重用半夏,或加吴茱萸6克、乌贼骨12克;胃脘气滞、腹痛甚者,可加乌药9克、香附6克;胁肋痛者,可加白芍l0克、当归9克、川楝9克;脾虚失运、腹胀、纳差、便溏者,可加白术l2克、苍术9克、广木香6克;胃络损伤、呕血便血者,可加炒大黄6克、地榆炭10克、白芨30克,并可配合使用云南白药、白芨粉等内服。
(二)饮食疗法
(1)姜枣饮:生姜3片、半夏6克、红枣2个,煎水饮。
(2)良姜粥:良姜15克为末、粳米100克,用水2000毫升,煎良姜至1500毫升,去渣,下米煮粥食之。
(3)吴茱萸:粳米50克煮成粥,临熟加入吴茱萸末3克,葱白15厘米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中焦有寒,纳差欲呕者。
(4)益脾饼:白术120克、干姜60克、鸡内金60克、熟枣肉250克,先将鸡内金、白术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合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在炭火上炙干,即可食用,每日2~4次、每次l~2枚。
(5)苡米粥:生苡米150克、白米50克,先将苡米煮烂,后入米煮粥食之。
以上方药适用于脾胃寒湿,肠鸣泄泻者。
(一)本证上焦有热,胃肠有寒,“腹中痛,欲呕吐”是其辨证要点。治疗常规,自宜辛开苦降、清上温下、补泄兼施,以调理阴阳,黄连汤是代表方剂。结合临床体会,本证虽寒邪在腹,脾气受损,方中用有人参、甘草、大枣等扶正之品,但此非专为补虚而设,其旨是在建立中土,恢复中州升降之机,促使运化正常,而清上温下却是其治疗关键,故黄连、干姜、桂枝等在所必用。如果中焦寒甚,或影响及肾者,附子之类亦可酌情加入,以温里散寒。
(二)本证治疗方法,以内服药为主,若腹痛、呕吐甚者,则应配合针刺、艾灸、按摩,并结合饮食调理,心理调护及其他调护措施等协同使用。
1.针刺: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阳陵泉、阴陵泉等,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
日1~2次。
2.艾灸:主灸神阙、脾俞、气海、足三里及胃腹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1~
于胃脘及少腹区轻轻按摩,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以上诸法,有缓急止痛、健脾止泻的作用。
1.本证多为慢性疾病,所主汤药只煎一次,取其各自立功。服时不定数量,日三夜二,宜空腹温服。
2.本证急性发作期间,宜卧床休息或住院治疗,应注意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
间;病人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数量、气味和颜色等,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如果病情缠绵难愈,可配合做气功或打太极拳,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这种体质的人,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辣椒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
具体疗法为:驱寒气,疏肝解郁排三浊,健脾补肾培补气血,然后引血下行,并配合十指梳头法和热水泡脚,让气血形成大循环。这些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耗伤身体的元阳之气。
平时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辣椒、韭菜,以免上火。
生活起居要注意少熬夜,否则会加重上焦虚火,日久会使下焦更寒冷,上焦更虚热。平时可常用热水烫脚,还可以用大蒜少量敷脚心,注意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起泡太多,太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可以用中药吴茱萸和肉桂粉1:1醋调敷脚心,每日一次。经常运动,如跑步、跳绳、爬山。
平时可以多用枸杞子煮汤喝,枸杞子滋阴补肝肾又不上火。
1.每天早6--8时前喝一碗大枣小米粥和生姜红糖鸡蛋汤【生姜带皮煎】;2.应该保证一日三餐吃热、吃饱、吃好,三餐不合理,健康远离你。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满足食物“金字塔结构”,即百分之五十谷类豆类食品,百分之三十新鲜应季蔬菜类食品,百分之十五鱼、肉、蛋类食品,百分之五油脂类食品;3.饮水之道:晨勿多饮,饮必温热,不渴不饮,饮必三口,慎选水源,坚决反对不分青红皂白“每天8杯水”的大忽悠;4.一定要穿暖和,手足温热为标准,防止空调病,停止一切啤酒冷饮、生冷硬食物;5.不要喝牛奶,慎吃西药、不打点滴,因为都性酸,不要喝饮料,有甜蜜素的,导致白血病;6.睡前热水泡脚20分钟,同时趁热喝一碗当归红糖米酒鸡蛋汤;7.必须保证21时--凌晨5时有效睡眠。夜里是人们长气血的时间,也是肝肺脏工作的时间,对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最好中午11-13时能够抽30分钟时间睡午觉;8.保持开朗愉快的心情,适当运动锻炼。坚持每天敲胆经穴位【立正时,大腿外侧手中指处10分钟】,按压“足三里”。
一、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属于寒性体质者,多形体肥胖,形盛气衰,容易疲劳,精神不振,多汗,多痰,小便清长,大便多溏,畏寒怕冷,肢冷体凉,喜食热物等。寒性体质的男性易于发生性欲淡漠、性欲低下、阳痿、不射精或精液流而不射、阴冷、阴缩、阴汗、排尿无力或癃闭、精子活力低下、不育等男科疾病。在调摄上当避免感寒受湿,宜顾护阳气,可服用性温平和之药食如鹿茸、人参、羊肉、牛鞭、枸杞等。
二、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属于热性体质者,多形体消瘦,精神易于激动,小便短少或黄,大便干燥或秘结,畏热喜凉,五心烦热或日哺微热,喜食冷物或冷饮。属于热性体质的男性易于发生性欲亢进,性欲要求较强,阴茎异常勃起,或虽起但不坚硬而易于疲软、早泄、遗精、精子活率降低、死精或畸形精子过多、精液不液化或液化时间过长、抗精子抗体阳性及内外生殖器的炎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生殖系结核等男科疾病。热性体质的男性平时饮食应清淡,忌食煎炒炙爆及辛辣之物;忌用鹿茸、鞭类等辛温燥热之品。可服用性平缓和之滋补药物和食物如沙参、麦冬、百合、冬虫夏草等。保健养生适当节制性欲,注意外阴清洁卫生。
一般热症也要分是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
一般寒症也要分是肺寒、胃寒、肾寒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罗〕上热下寒治验中书左丞姚公茂六旬有七,宿有暗风,至元戊申末因酒病发,头面赤肿而痛,耳前后肿尤甚,胸中烦闷,嗌咽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胫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坑,身半以上常卧于床,饮食减少,精神困倦而体痛。命予治之。诊得脉浮数,按之弦细,上热下寒明矣。《内经》云&#8758;热胜则肿。又曰&#8758;春气者,病在头。《难经》云&#8758;蓄则肿热,砭射之也。盖取其易散,故遂于肿上约五十余刺,出血紫黑,约一杯数,顷时疼痛消散。又于气海中大艾灸百壮,乃助下焦阳虚,退其阴寒。次于三里二穴,各灸三七壮,治足下寒,引导阳气下行故也。遂制一方,名曰既济解毒汤,以热者寒之。然病有高下,治有远近,无越于此。以黄芩、黄连苦寒,酒制为引,用泻其上热。桔梗、甘草辛甘温,升佐诸苦药,治其热。柴胡、升麻,苦平味薄者也,阳中之阳,散发上热。连翘苦辛平,散结消肿。当归辛温,和血止痛。酒煨大黄,苦寒引苦性上行,止烦热。
投剂之后,肿散痛减,大便利。再服,减大黄,慎言语,节饮食,不旬日良愈。
既济解毒汤
治上焦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卧,身半以下皆寒,足尤甚,大便赤秘。
大黄(酒煨,大便利不用)连翘(酒制,炒)黄芩(酒炒)甘草(炙)黄连(酒炒)桔梗(各二钱)柴胡归身升麻(各一钱)〔《脉》〕热病所谓阳附阴者,腰以下至足热,腰以上寒,阴气下争,还,心腹满者死。所谓阴附阳者,腰以上至头热,腰以下寒,阴气上争,还得汗者生。
〔《灵》〕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
(刺节真邪论下同)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垣〕另有上热下寒。经曰&#8758;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由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血络经隧之邪勿误也。
圣人以上热下寒,是有春夏无秋冬也,当从天外引阳下降入地中。此症乃上天群阴火炽而反助六阳,不能衰退,先于六阳中决血络出血,使气下降三阴,虽力微,能逐六阳下行,以阴血自降故也,亦可谓老阳变阴之象也。故经云&#8758;上热下寒,视其虚脉下陷于经络者取之,此所谓引而下之也。但言络脉皆是也。病大者,三棱针决血,去阳中之热。热者手太阳小肠中留火热之邪,致此老阳不肯退化为阴而下,故先决去手太阳之热血,使三阴得时之用,而下降以行秋令,奉收道下入地中而举藏也。乃泻老阳在天不肯退化行阴道者也。至元戊辰春,中书参政杨公正卿,年逾七十,病面颜郁赤,若饮酒状,痰稠粘,时眩运如在风雾中。一日会都堂,此症忽来,复加目瞳不明,遂归。命予诊候,两寸脉洪大,尺脉弦细无力,此上热下寒明矣。欲药之,为高年气弱不任,记先师所论,凡上热譬犹鸟巢高颠,射而取之,即以三棱针,于颠前发际疾刺二十余,出紫黑血约二合许,实时头目清利,诸苦皆去,自后不复作。(刺上热下寒与经旨不同也。经旨于寒处责其虚,治之能引上热下降,垣于热处得血,候热自里退而下降也。)〔《密语》〕上寒下热,上热下寒悬钟。(二寸半。上寒下热先补后泻,上热下寒先泻后补。或分开上寒补悬钟五分,下热泻曲池一寸五分。)
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我个人认为现在许多年轻的男性面色苍白,浑身无力,无精打采,一副娘娘腔,也都属于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应该尽量做到:
1.少吃火锅
2.不要熬夜
3.春捂不要秋冻
4.尽量不要随意用清热泻火药。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道药膳可以辅助改善阳虚体质:
杜仲+猪腰+核桃--煲汤,至于各自的量,没有严格的要求,适量即可。
阳虚体质应该适当的少吃盐,吃盐过多容易引起身体的肿胀。浮肿。
下面再介绍一款关于阳虚体质的食疗妙方:
山药+板栗+红枣+糯米--熬粥,在秋冬季节,经常喝一点,可以有效改善阳虚体质。
肉类补阳的有羊肉和狗肉,狗肉燥热,不宜常吃,而羊肉的阳性温柔,在冬季可以适量多吃一点。
在阳虚体质里有一种最最普遍的症状就是:上热下寒。我们一定要记着,这种上热下寒的人千万不能随便吃清热泻火药,经常吃这种药,会使元气大伤。因为这种现象不是上火,而是水火不济,需要引火归元,把火从头顶引到下面,引到丹田。
常用的方法出了药补和食疗外,可以艾灸涌泉穴。更好的方法就是学会腹式呼吸,这个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多有论述,可以参考。
因“动则生阳”,故阳虚体质之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每天进行1~2次。具体项目,因体力强弱而定,如易筋经,瑜伽、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内养操、工间操、球类活动和各种舞蹈活动等,亦可常作日光裕、空气浴,强壮卫阳。气功方面,坚持做强壮功、站桩功、保健功、长寿功。
秋冬养阴,说的是不要大汗淋漓,运动量保持在微微出汗最合适。阳虚在此时节若已经手脚冰凉,说明体内阳气少,卫阳不固,不能温煦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坚持做,否则冬天会很难过。1.每晚睡前艾叶泡手、脚。2.金鸡独立,闭眼,单脚站立,站不住要慢慢练习,5分钟就会觉得脚和小腿暖和起来。3.下决心开始慢跑、易筋经、瑜伽、太极拳等。我认为如果以前从不运动,打算开始锻炼的话,最好选择在初秋开始。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教授及其弟子做客北京卫视《养生堂》
——少阳病特征
口苦咽干脉弦细烦躁,这个病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叫少阳病。
图3中的嘿嘿,念默默,就是不想吃东西。往来寒热,就是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胸胁苦满就是里面疼闷,苦满就是很厉害的意思。心烦喜呕,就是心理烦,想呕吐。
——少阳病和哪些常见病有关
——少阳病治疗原则和法
少阳病在半表半里,它没有直接的通外的窗口,只有借道,借一些孔窍。人体的孔窍在哪里?口苦咽干目眩,就是孔窍在上面,热没处走就向上,上边就发热,下边比较偏寒。
这个时候只能用和法。
不能用发汗法,越发汗烧得越高,古人说:发汗则谵语,就是病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原来就是虚的,一发汗传到里面了,变成阳明病。阳明病里热重,影响人的神智神经系统,出现了神魂谵语。
不能用吐下的方法,吐下悸而惊,就是心跳发惊了。
在半表半里不能乱吃止痛片,止痛片发汗,越发汗越虚。感冒以后如果有呕心呕吐了,口苦咽干了嗓子疼了,这时候绝对不能吃止疼片,白加黑这些发汗的,尤其是大发汗的药,越吃越重。
——少阳病治疗经方
胡老特别推荐推陈致新。胸腹腔中的结气,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柴胡是苦的,苦的一般是清热的,苦的不厉害是苦平和,利用它这个苦清热,再配合大枣。
小柴胡汤是祖国医学的骄傲,至少是2000年了。是治疗少阳病的和解的代表主方。柴胡黄芩是苦寒的,清上热。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都是甘甜温,补胃强胃气,增加抵抗力扶正去邪。少阳病就是上热下寒病。
柴胡毕竟是个药,不能随便用。千万不能用这个方子当保健药!
——养生红枣茶
红枣一定要掰开。大麦炒一下,炒糊了味非常好,大麦味甘,养胃消食,治疗肝硬化的方子里用大麦粥送服。大枣大麦健胃补中益气,菊花是清上热的,合在一起又清上热,又健胃温下寒。
——动式站桩上热下寒型体质的饮食注意及生活调养(&22:16:11)转载标签:上热下寒体质热性食品补品饮食起居熬夜运动分类:灝霖中医饮食健康
这种体质的人,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辣椒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
临床中有不少病人问,官大夫,我很寒凉,也觉得气虚乏力。但吃西洋参2片就开始口干,再吃就要牙痛,嗓子疼......,还有的吃点枸杞子就嗓子干痛;还有的吃阿胶不能超过三次,超过就开始上火......,我通常会告诉他们虽然西洋参是凉性的补气药,但因现在很多人自认为是气虚,其实是气郁,单纯一味补气药,易使补的气不能运行至全身,而滞于一处,又有气有余便化火,故而很多人吃些补品类就易上火。
通常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而不能用单纯的寒冷药物泻火,否则会耗伤身体的元阳之气。
平时饮食要以平性食品为主,如面食类:大米饭、馒头;大米粥、南瓜粥、银耳粥、八宝粥。蔬菜类:白菜、茄子、豆角、西红柿等,少吃辣椒、韭菜,以免上火。
生活起居要注意少熬夜,否则会加重上焦虚火,日久会使下焦更寒冷,上焦更虚热。平时可常用热水烫脚,还可以用大蒜少量敷脚心,注意时间不要过长,以免起泡太多,太大,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可以用中药吴茱萸和肉桂粉1:1醋调敷脚心,每日一次。经常运动平时可以多用枸杞子煮汤喝,枸杞子滋阴补肝肾又不上火,一年四季一家老少都能吃,煮鸡汤时放一把再放一个掰碎的冬菇,汤就很清甜的。夏天隔一段时间就用两粒花旗参(切碎)一把麦冬煮水当茶喝,可以去火补气,很适合你这类的人饮用,最主要是平时吃多些枸杞子,无论煮什么汤都放一把,经常吃,你的身体状况就会好起来的。有淤血的话,就在来月经前几天,去中药店买一二两益母草和两朵鸡冠花煮水喝两碗就好了,平时就不要吃太多煎炸辛辣的食物和雪糕香蕉之类的东东,身体就不会湿热,就不会有淤血了。
上火下寒的原因很多,中医也分了多种证型,治疗上也各有不同,因此建议您去医院做个全面的诊治。
上火下寒型,是最难遇也最难治的一种人,用人参、黄芪一起治,人参治寒,黄芪治火。一定忌口,尽量不吃海鲜,海鲜号称“阴中之阳”,这种上火下寒的体质最忌。
中医药方:上火下寒,治宜上火,温下寒,方选附子泻心汤,大黄6黄连9黄苓6用开水冲,附子10水500ML开后煎半小时,搅匀后分二次服用。
但最好别瞎吃任何药或者食物。
一般热症也要分是头火、肺热、胃火、肠燥、肾热
一般寒症也要分是肺寒、胃寒、肾寒
不同的药物或食物疗效不同,比如:姜糖水治疗胃寒,治疗寒凉引起的痛经,但治不了肾寒引起的四肢冰凉,以前一直对“病从口入”这四个字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按我的理解这四个字无非是说有时候吃错了东西闹个肚子啥的,其实这其中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近一年多来,从发现身体不舒服到看中医,以及在网上查阅的一些资料来看,这四个字是有着很深的道理的。事实上非常非常多的小病小痛以及大病,归根到底都是饮食的不合理造成的。
年纪轻的时候大家都不太会注意饮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到了年纪大了,有些小病小痛出现的时候,通常也是去简单地去看一下医生,哪里痛治哪里了事。随着年纪的越来越大,身体毛病越来越多,人们也总把这些状况的出现归结为上了年纪的原因。事实上,如果能在饮食上多注意,很多病痛是可以避免的。
以我自己为例,从小我就吃着海鲜长大,熟的生的,通通都吃,零食方面喜欢牛肉干、话梅,水果喜欢吃杨梅、桔子、李子、葡萄、草莓等等热性及容易引起敏感的东西。青春期开始长起了痘痘,那时候一知半解,只知道长痘痘是上火,要吃凉的东西才行,所以大吃特吃凉性的东西,还吃各种排毒养颜的东西,一开始的确会有好转,但是由于饮食上的习惯问题,好景不长,如此反复。直到去年,身体上出现很多小问题,脸上长痘痘,晚上睡不着、多梦,手脚冷,冬天怕冷,肚子偶尔会痛等等,那时候第一次选择了中医,然后开始了解中医的知识。才知道我这样的情况,完全是自己乱吃东西造成的。脸上长痘痘,原本的确是热性的食物吃太多上火引起的,但由于后来凉性食物吃多了,造成又热又凉,简单点说就是上热下寒,血气到不了下面,补热的上面更热,补凉的下面更凉,吃什么都不行,越吃情况越严重。从西医来看,这并不算病,但在中医上来说,这个病很严重,必须要经过药物的调节才能恢复正常。
现在,吃了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后,情况已好转了很多,现在我每天在饮食上注意合理搭配外,还自己做一个很简单的按摩。每天晚上平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做,用手从心窝的地方开始一直往下推,推到肚脐以下,可以排浊气,排浊物,使气血通畅。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去试试。
另附上一些食物的凉热性质及适合人群的资料,可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1、阴阳平和体质
此体质是功能较为协调的体质,特征是:&#9312;身体强壮,胖瘦适度;&#9313;面色明润含蓄,目光有神;&#9314;性格开朗、随和;&#9315;食量适中,二便通畅;&#9316;舌红润,脉象缓匀有力;&#9317;睡眠安和,精力充沛。这种体质的人,很少生病,即使患病,易于治愈,康复也快,有时节会不药而愈。
2、偏阳体质
指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性的体质,特征是:&#9312;为形体适中或者说偏瘦,结实;&#9313;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或呈油性皮肤;&#9314;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易急躁,自制力较差;&#9315;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强健;&#9316;大便干燥,小便黄;&#9317;平时怕热不怕冷,体温略偏高,动则汗出,喜欢喝水;&#9318;精力旺盛,性欲较强。这种体质的人,发病后多表现为热证、实证,并易化燥伤阴,皮肤易生疮疖;容易发生头痛、失眠及出血等病症。由于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纵欲失精,必加速阴伤,发展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
3、偏阴体质
有偏寒、安静等特征:&#9312;形体易偏胖,价较弱,容易疲劳;&#9313;面色白,性格内抽,胆小易惊、食量较小;&#9314;平是怕冷喜温,体温偏低;&#9315;动作较缓,反应较慢,性欲较低。这种体质的人,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症。由于阳气偏弱,易致脏腑机能偏衰,水湿内生,从而形成阳虚、痰湿、水饮等病理性体质。
可见,体质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确良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进而还影响着治疗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所以养生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体质特征。选择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控制体质的不良性体质转变压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果觉得自己哪个都对不上,也没有问题,人比较复杂,是个综合体。例如:如果上面身体偏阳,也就是容易上火,嗓子不舒服?而下面身体又有些怕凉?如果是这样,您就是上热下寒的体质。这样的人很容易上火,而且一上火就往嗓子上走,容易嗓子发炎或扁桃体发炎。泻火还觉得不舒服。也就是是补不得,泻不得。是特别不好调养的一种。要清上焦火,补下焦寒。方能解决这个问题。
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在饮食方面提起足够的重视。
偏阳——宜食平性,少量寒凉的。
偏阴——宜食温热性,少量平性的,寒凉的尽量不吃。
阴阳平和体质——都可以吃,但都不要过多的吃,尤其寒凉的(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关于生冷,个人觉得跟人种和食物的质量有关系,欧美的人总是吃生冷的东西,喜欢这样,似乎也没有什么的问题)
1、平性食品
粳米玉米锅巴米皮糖青稞番薯芝麻黄大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牛肉牛肝猪肉猪心猪肾猪血猪蹄猪肺猪骨猪胰鸡蛋乌骨鸡鹅肉驴肉野猪肉猥肉鸽肉蝗虫蛤蚧阿胶牛乳酸奶人乳鳖龟肉干贝无花果泥鳅鳗鲡鱼鲫鱼石首鱼贼鱼鲈鱼白鱼银鱼鲤鱼鲳鱼李子萝卜葡萄橄榄凉粉果乌梅熟苦瓜南瓜籽芡实莲子百合柏子仁白果沙枣榛子山药萝卜缨胡萝卜甘蓝青菜金花菜豆鼓燕窝马铃薯芋头海蛰黑木耳猴头菇平菇蜂蜜蜂王浆白糖豆腐浆荷叶枸杞子灵芝白木耳黄精天麻党参茯苓甘草鸡内金白首乌酸枣仁
性平的水果:葡萄,桃,樱桃,猕猴桃。
一般人都可以吃,但不可以吃过多。因为,性平的水果吃多了也会伤及脾胃。
2、寒凉性食品
粟米小麦大麦荞麦谷芽薏苡仁绿豆羊肝鸭肉兔肉猪皮柿霜枇杷茄子生萝卜茭白苋菜水芹菜马兰头菠菜金针菜青芦笋豆腐面筋冬瓜蘑菇地瓜丝瓜黄瓜金针菇茶啤酒花槐花菊花薄荷胖大海地黄白芍沙参西洋参鸭蛋鸭血马肉猪肠猪脑猪髓蟹田螺蛤蜊田螺蚌肉苦瓜番茄发菜竹笋生藕菜瓜海带紫菜海藻地耳草菇酱盐金银花白茅根卢根蜗牛肉
性寒凉的水果:柚子,香蕉,西瓜,苹果,梨,柿子,桑葚,甘蔗,甜瓜。
这些适合体质偏热的人食用,不适合体质偏凉的人食用,寒凉的人吃了之后容易拉肚子,或胃里不舒服,涨肚(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有的人会引起尿频。
3、温热性食品
糯米高粱燕麦甘薯南瓜牛肚牛髓狗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猪肝火腿蛇肉羊乳蚕蛹海参海马海龙虾淡菜鲢鱼带鱼木瓜槟榔海松子栗子胡桃海枣葱大蒜韭菜香椿头熟藕生姜砂仁草豆蔻花椒白豆蔻紫苏小茴香丁香大茴香山奈酒醋咖啡食油红塘桂花松花粉刀豆紫河车川芎黄芪太子参人参当归肉苁蓉杜仲白术何首乌骆驼肉冬虫夏草辣椒胡椒肉桂
性温热的水果:桂圆,荔枝,柠檬,杏子,山楂,大枣,金橘,杨梅,石榴,龙眼肉,木瓜,槟榔,栗子,胡桃。
这些适合体质寒凉,脾胃虚弱的人(手脚凉,怕冷,大便不成型,或便稀,一天几次)食用。而体质偏热的人,容易上火的人(大便干燥,咽喉干痒,手脚心热的人)不适合食用,这些人食用会引起大便干燥或口干舌燥。如跑步、跳绳、爬山。
“上热下寒中医”怎么治?前者用补养法,后者用调和法。用黄连汤开痞而和上下也。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而为和法。黄连汤和其上下。同一和法。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9675;玉函。作二两。) 甘草(三两炙&#9675;玉函。作一两。) 干姜(三两&#9675;玉函。作一两。) 桂枝 (三两去皮&#9675;玉函。作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9675;玉函。
阅2&&转自&&公众公开&&14-12-28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方药】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各9克)
【煎服】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原文】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肺脾同病,上热
下寒,外兼表邪,故用麻黄升麻汤外解太阳...
阅2&&转自&&公众公开&&14-09-21
脾胃怕凉的朋友,其心肺都很热,容易上火,脾胃还怕凉。脾胃怕凉的机理与调理原则。假如是虚寒,虚寒就是这个水不够了,没有吸收充足的热,总体的热能不足,但并没有受到寒冷的影响,此时也会感觉脾胃怕凉,如果此时再用热药,热药下去,脾胃马上变暖,但由于脾胃没有充足的阴气,也就是水本来不足,又烧了一把火,虽然是暖和了,但水反而又损...
阅30&&转7&&评0&&公众公开&&14-09-11
关于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我们就谈这么多,重点是"乌梅丸证"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黄芩汤",温病学家很重视它的组方成就,尽管"黄芩汤",就是黄芩、芍药两个主要药,"黄芩汤"它不是寒热并用,它是清热的,"黄连汤"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它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
阅11&&转自&&公众公开&&14-07-18
经曰&#8758;阴病在阳,当从阳引阴,必须先由络脉经隧之血。若阴中火旺上腾于天,致六阳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脏之血络,引而下行,天气降下,则下寒之病自去矣,慎勿独泻其六阳。此病阳亢,乃阴火之邪滋之,只去阴火,只损血络经隧之邪勿误也。此症乃上天群阴火炽而反助六阳,不能衰退,先于六阳中决血络出血,使气下降三阴,虽力微,能逐六阳下行...
阅33&&转8&&评0&&公众公开&&14-07-14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7&&转4&&评0&&公众公开&&14-06-21
刘老处以附子泻心汤:黄芩6克,黄连6克,大黄3克(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克(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汤药,加温后合服)。从本案的脉证分析,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交所致。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而用附子泻心汤。诸药合之,则“寒热易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尤在泾《伤寒贯珠集》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
阅25&&转9&&评0&&公众公开&&14-06-15
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一、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二、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
阅216&&转4&&评0&&公众公开&&14-06-11
通常我们在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由于此类体质的人阳气偏亢,若调养不当,操劳过度,纵欲失精,必加速阴伤,发展为阳亢、阴虚、痰火等病理性体质。这些适合体质偏热的人食用,不适合体质偏凉的人食用,寒凉的人吃了之后容...
阅357&&转7&&评0&&公众公开&&14-06-11
气至头项而病。甘草(四钱半)石膏(五钱)知母(五钱)桂枝(二钱)柴胡(一两二钱)黄芩(四钱半)人参(四钱半)半夏(四钱)上为粗末,同煎服,服后如外邪已罢,内邪未已,用大柴胡、大承气等汤下之。麻黄(一钱)白术(五钱)青皮(三钱)木通(七钱)苍术(二钱)桂皮(一钱半)半夏(五钱)炙甘草(三钱)小娘患疟,汗,但未到下体。各...
阅37&&转4&&评0&&公众公开&&14-06-11
且黄连汤与小柴胡汤。临床上对这种体质的人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调病的同时会兼顾把体质也调过来,先把虚火引到下焦同时滋阴以敛上越的阳气,也就是通常的上焦虚火。一、寒性体质包括阳虚性体质和痰湿性体质。二、热性体质包括阴虚性体质和湿热性体质。阳虚体质特征和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
阅1054&&转5&&评0&&公众公开&&14-05-23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7&&转自&&公众公开&&14-05-23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22&&转4&&评0&&公众公开&&14-05-21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2&&转1&&评0&&公众公开&&14-05-20
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上热下寒案(附子泻心汤、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刘渡舟)宋xx,男,48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此当属黄连阿胶汤证,但下肢为何寒冷?但是,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前述附子泻心汤证宋某一案,与本案病证极...
阅8&&转自&&公众公开&&14-05-18
清上温下汤清上温下汤。清上温下汤
组成:桑白皮20克、地骨皮20克、旱莲草20克、女贞子20克、知母12克、黄柏6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玄参12克、仙鹤草20克、炒栀子15克、炮姜10克。临床应用:“清上温下汤”系石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创拟的经验方,是诊冶鼻衄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有效方剂。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训,后又在河南中医学院攻读...
阅84&&转11&&评0&&公众公开&&14-05-17
这种情况根源是阴虚,则当以熟地山萸肉之类填实仓库,也就是将仓库扩容,扩容后上热得以贮存,则上焦不热,下焦不寒,同体一如。如辩证失误,以为下焦实寒,治以四逆理中辈,则本来水亏之地,又遇烈火,则少水遇热蒸腾而上,如此则下焦真水更亏,真亏更亏,则更加不能容纳阳气,如此则越用温阳破寒之品下焦越觉怕冷,上焦越觉有热,当真阴断绝...
阅149&&转23&&评0&&公众公开&&14-05-1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而“壮火”(即“邪火”)则是“少火”的克星,它不但能“食气”,而且能“散气”。共有0人喜欢
共0条评论登录社区请输入你的评论140发 布按时间排序还没有评论内容更多热评文章空腹喝山药薏米芡实粥后是否还可以继续吃饭
[[几天开始空腹喝山药...
阅140&&转5&&评0&&公众公开&&14-05-09
三善堂::柴胡桂枝干姜汤医案::恍悟患者目前的主要表现是脾阳不足之象,前方但予清利而无温阳故效果不显,结合患者胆石症病史和口苦及口中粘腻等症状,为寒热错杂证,且以虚寒之象为主,转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0克,黄芩6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生牡蛎10克,天花粉10克,炙甘草6克。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2克,桂枝10克,干姜6克,肉...
阅17&&转4&&评0&&公众公开&&14-05-08
三善堂::关于附子泻心汤::从名称看,泻心汤应该是泻心的。就其大意而言,大黄黄连泻心汤以痞加实结为主,半夏泻心汤治痰湿阻滞为主,生姜泻心汤以水饮呕吐为主,甘草泻心汤以虚痞为主。《伤寒论》原文指出:“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就条文来看,两个主症还是明确的:心下痞;有人将附子泻心汤证的基本病理概括为表阳虚衰...
阅5&&转2&&评0&&公众公开&&14-05-08
附子泻心汤案。附子泻心汤证。五泻心汤之辨证,总因寒热交结于内,胃气不和所致。甘草泻心汤为一再误下,胃气益虚,客气上逆,治以补胃泻痞,以甘草为君。甘草泻心汤
白塞氏病用甘草泻心汤能控制吗 父亲心肌梗塞后昏迷3个半月可否服用破格救心汤 心衰怎样用破格救心汤
怀孕三十六天后吃了诺氟沙星胶囊,一些止泻药 怀孕三十六天后吃了诺氟...
阅21&&转5&&评0&&公众公开&&14-05-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麻沸汤麻沸汤将沸的热水。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葅藏生菜法》:“以青蒿、韭白各一行,作麻沸汤浇之,便成。”
石声汉注:“即刚刚有极小的气泡冒上的开水。”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热汤》﹝释名﹞:“百沸汤、麻沸汤、太和...
阅31&&转5&&评0&&公众公开&&14-05-08
指导意见:既然看过医生了,我觉得药方一比较适合你现在的情况。指导意见:从您的两个药方来看,本人觉得第二个要好一些,上热下寒有可能是风湿热阻滞气机,阳气不能输布,在通俗的角度理解因为是你主观的症状,理化检查是正常的,可能是神经过敏的表现,二药方注意了一点。您好,药方一主要是补肾阳,清上焦火热的;而药方二是补肾健胃的,您...
阅243&&转23&&评0&&公众公开&&14-05-08
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 & 【人人分享。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分享中医治疗案例?上热下寒来源:
刘继旻sweety的日志Q:中医说我是上热下寒体质,肝火旺,肾经不通、脾虚、好象还有妇科炎症,该怎么调理呀。3.医师所指肾经不通具体有何症状?3.已经由2解释,肾与肺有密切联系,而与肺相对应的外部器官就是鼻子,因此,病不治好,可能会影响到肺...
阅53&&转7&&评0&&公众公开&&14-05-08
治以平肝心之阳,温两肾之水,兼活血通络,交通阴阳。牛膝,地龙,莪术,大黄,活血通络,通降腑气;当归、鸡血藤、莪术、三棱、牛膝,活血通络;按
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少见,而半边寒半边热更少见。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格致余论》也说:“人之有生,心为...
阅58&&转6&&评0&&公众公开&&14-05-08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鲳鱼的家常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