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eo官网怎么上,刚才可以上但一会就阻止了

&&&&&&&&&&&&Vimeo被屏蔽打不开_国内怎么上Vimeo网站看视频
正在努力加载播放器,请稍等…
正在努力加载播放器
所需财富值:
0文件大小:686.50KB
您当前剩余财富值:&&
大小:686.50KB&&所需金币:50
&& & 金币不足怎么办?
下载量:-次 浏览量:970次
贡献时间: 10:28:36
文档标签:
已有-位用户参与评分
同类热门文档
你可能喜欢
看过这篇文档的还看过
阅读:311&&下载:0
阅读:188&&下载:0
阅读:39&&下载:0
阅读:44&&下载:0
阅读:179&&下载:0
阅读:25&&下载:0
阅读:310&&下载:0
阅读:63&&下载:0
阅读:72&&下载:0
阅读:15&&下载:0
该用户的其他文档
所需财富值:
50文件大小:686.50KB
您当前剩余财富值:&&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举报该文档侵犯版权。
例: /help.shtml谢邀……诚惶诚恐。&br&&br&首先恭喜题主顺利入人像坑。&br&我个人觉得,“怎么约拍”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摄影问题……是一个人际交流问题。&br&你需要模特练习提高摄影水平,但模特真的需要你的照片么?┑( ̄Д  ̄)┍&br&你需要模特在摄影过程中配合你,但模特凭什么配合你呢?┑( ̄Д  ̄)┍&br&在你没有拿得出手的照片来让对方请你给她拍照时,请在心中默念以上两个问题。&br&谦恭,理解,包容。不要人家拒绝你约拍就嘀咕……&br&&br&第一次约拍的人有两种选择:&br&找一个熟人,表现力可能一般,但往往容易相处和容易沟通。&br&找一个相对专业(或长得漂亮)却不太熟的人,表现力会好很多,但往往不太容易快速相处融洽(而且不太好找)。&br&题主要是那种擅于人际交流的高富帅,请直接选第二种,会让你第一次的约拍就有相当好的成果。&br&题主要是不太擅于沟通,相对腼腆,请万万不要勉强自己去找陌生人,去找一个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女孩子拍照会更好些。&br&题主你要是有女朋友,请专心拍女友,不要犯二,出去拍别的女生一定会引发矛盾的。&br&&br&约拍选的地点:&br&尽量选自己熟悉一些的场景:自己去过的咖啡厅、博物馆、图书馆、商业街、游乐园、景点是最好的。如果可以的话尽量去提前踩点看一下,思考拍摄时选取的景别和内容。&br&&br&约拍前的准备:&br&1,最好能构思好一些相对准确的照片内容:哪个位置,什么景别,内容是什么……甚至可以简单画出来让自己记得。不至于到了地方手忙脚乱。&br&2,与模特提前沟通好服装,尽量和选择的场景相互适宜。&br&3,准备好纸巾和镜头布,最好多带块电池。&br&4,尽可能的轻装简从,能不带的配件就不带:手柄、充电器、快门线、三脚架、各种连接线……把重量留给镜头和相机。&br&5,首次约拍不约晚上,无论啥时候夏天约拍都不约大中午……光线糟糕,气温感人。&br&6,浏览一些优秀作品(图虫或网易或500PX,远离蜂鸟),记住一些易于模仿的构图技巧和&b&人物姿势&/b&(你看我都加粗了)。&br&&br&拍片时:&br&1,你累成狗无所谓,妹子不能累。你口渴难受无所谓,妹子不能渴。时刻观察模特的状态,适时休息。&br&2,除非有过不少拍片经验,绝大多数情况下,妹子们第一次出来拍都对人像姿势一无所知。这时候你的知识就派上用场了:摆弄是必须的……自然?摆弄多了就自然了。&br&3,要保持沟通,聊天、打趣、调侃、自嘲……放心,刚接触的那段时间基本你出不了几张能看的片子,但过一两个小时出片质量会陡增。&br&4,存储一定要用RAW;近视的话请在拍片时候戴眼镜;在无特殊情况下ISO调成AUTO比较方便;大光圈的镜头请在每次拍完时放大检查一下是否跑焦;大逆光时请使用手动对焦;边缘对焦点一般对不实(APS-C);广角头是有畸变的,多贵也有;请给镜头扣上遮光罩;人像其实偶尔也需要包围曝光;想拍头发飞起?对焦模式记住变一下。&br&5,妹子说不好的照片,就别留了。&br&6,如果你不是高富帅,妹子再漂亮也不要随意动手去碰一些地方,否则你下次怎么约?&br&&br&拍完片子:&br&1,如果是第一次拍,基本都是要请吃饭的……不要用完人家就拜拜,礼尚往来要明白…除非你们熟到根本用不着这样……&br&2,请好好修图再发给妹子。&br&人家根本不关心真实的照片长啥样,能液化就液化,不要手懒。“你把我胳膊拍粗了”这话你真的想听么?无后期什么都去屎吧。Portraiture和Alien skin是你一定需要的。&br&&br&……就这些吧?
谢邀……诚惶诚恐。 首先恭喜题主顺利入人像坑。 我个人觉得,“怎么约拍”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摄影问题……是一个人际交流问题。 你需要模特练习提高摄影水平,但模特真的需要你的照片么?┑( ̄Д  ̄)┍ 你需要模特在摄影过程中配合你,但模特凭什么配合你…
首先谢邀。&br&&br&题主的片子还是比较有水平了,大略看过去,还算不错,但是细品之下还有硬伤。&br&&br&&figure&&img src=&/cc97a2e026f0adffec394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c97a2e026f0adffec394f_r.jpg&&&/figure&&br&&br&这一张的感觉还是挺好的,问题在于花瓣过曝,细节不够。模特右手的姿势不对,这样看起来面积太大了,手背又很亮,过于抢眼,应该让她的手背朝上,这样手看起来会小一些,不抢主体。还有就是头发,右上角的头发太多而且画面卡住了,给人的感觉是头发成了一片。还有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是花的位置,让她把花往镜头方向伸一点才好。因为景深问题,头发有虚有实,看起来画面就有点乱了,不知道重点在哪里。花往镜头前伸过来,景深就能把头发让开,画面重点才会统一。&br&&figure&&img src=&/ad8a4acdd9b5e53a7d9de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这张那个光晕很失败,因为不真实。从画面中的光线方向能看出来太阳明明是从画面左上方过来的,可是你把光晕搞在树上,与实际环境不符。还有就是头发太集中,把脖子都给挡住了,让模特把头发往两侧撩开一点就好了。另外就是背景不够虚,脑袋上长角了。裁图位置也有点不对,再稍微往下一点才舒服。&br&&br&&figure&&img src=&/56d47dcd808c321c9c1d31a3ab2af12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这张的问题是不应该侧脸。你总是记住了好的动作却没有把动作和环境结合起来。这个光线下,其实模特正脸看镜头就很好,你让她侧脸,结果就是显脸大,一片煞白。还有她的右手,很突兀,给我的感觉像是另外一个人的手。然后衣服太臃肿,让模特躺下以后再整理一下衣服再拍。另外就是脖子上有一丝头发,这个要搞掉才行。人像是非常注重细节的。&br&&br&&figure&&img src=&/a70173aff5d258cac0c5f992baa0466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那么这张的问题是她的腿,大腿和小腿的比例失调,小腿和大腿一样粗了。而且腿上亮度太高,过于吸引眼球。你得明白一点,你照片里的主体到底是什么,你拍的是人,那么主体就肯定是人或者是人身体的某一部分。一般来说,当照片里的人脸部清晰的时候,主体肯定是脸,照片中所有的其他元素都是为脸服务的,不能抢。你这张片子,腿应该作为第二主体。可是你腿部的亮度和脸是一样的,而且她还穿了一双白鞋,无疑更亮了,当然也更抢眼。还有就是模特的表情并不好,而且眼神无光。你后期色彩也不太好,我总感觉有点焦了的味道。&br&&figure&&img src=&/4ba7ed71ad861bdf0af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这张的问题和上一张差不多,那双鞋太抢眼了,你让她光脚不就行了么?还有就是对比度太高了,然后你后期做的又有点过,你看天空和树冠的交接处,已经出现光晕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她没有脖子,她的右手你要么藏起来,要么就交代清楚。&br&&br&&figure&&img src=&/ffa0b337bcce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这张脖子又没有了,脸上的光线太平了,应该用黑旗吸一下光,这样才能有立体感。你看现在人脸感觉很大很平,就是由于脸上光比不够。还有就是她的左手,你给裁成了这个样子,我也是醉了。然后右手,又是藏了一半。&br&&figure&&img src=&/3ffdb5956cbb8e1b7d4c3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这张她的脖子还是看不见,驼背挺厉害。然后脸应该转回来一点的,另外就是小腿太粗。&br&&br&&br&总体来说题主的水平还是挺好的,但是细节的地方要注意。你看样图的时候多注意一下,样图里是怎么取景的、怎么裁图的、怎么用光的。还有就是要注意一下姿势的细节,手的处理和头发的处理,脸部到底是什么角度,脸是怎么转的。这些东西你搞清楚了,人像就差不多了。&br&&br&最后一点就是你后期色彩需要再加强。
首先谢邀。 题主的片子还是比较有水平了,大略看过去,还算不错,但是细品之下还有硬伤。 这一张的感觉还是挺好的,问题在于花瓣过曝,细节不够。模特右手的姿势不对,这样看起来面积太大了,手背又很亮,过于抢眼,应该让她的手背朝上,这样手看起来会小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br&表达方式不同&br&1,尝试有趣(超越自身所属范畴)的视点:&br&举个栗子: 你拿着相机趴在地上站在狗,猫的视点观察世界,这才叫视角...&br&&br& 记得前几天知乎日报里有一条是,小孩国庆节出去玩了一圈回来,告诉别人看到的全都是屁股,这就是个有意思的视角...国庆节大家都知道人山人海,你正常视点拍个人们摩肩接踵的照片肯定没什么意思,稍微高级点的无非是加个减光镜搞个长曝拍出“动态”的人流,表达人们来去匆匆世界很急躁城市很机械?&br&&br&但是你完全可以弯下腰,想想孩子们关注的东西,呈现出世界的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也许会更有价值更能打动人。&br&&br& 所以关键是要跳出自己...想想“这个世界该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还能是什么样子” 。&br&&br&比如这组照片,在狭窄空间通过上帝视角强化表达效果:&br&&figure&&img src=&/7a298f01a3d9f64be87c8c3a60f1db58_b.jpg& data-rawheight=&446&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7a298f01a3d9f64be87c8c3a60f1db58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7e932d4f1a9d856f0cc681e92ba3e176_b.jpg& data-rawheight=&446&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7e932d4f1a9d856f0cc681e92ba3e176_r.jpg&&&/figure&&br&&br&蜗居
(来源新浪微博)&br&&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表达过程不同&br&2,融合其他领域的内容:&br&拍城市,你可以通过城市设计,社会学等其他专业领域来表达&br&&br&但凡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都或多或少融入了对社会,经济,时政,城市,人性等视角的关注和思考...反过来说,他们是把摄影当成了一种和世界对话的表达传播工具。所以,有了一个好的主题,作品好坏无非还靠手法,技术和摄影师本身的敏感与否来决定了...&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表达内容不同&br&3,你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然后呈现出来,比如光影,冷暖,微距,全景等等.......&br&&br&我认为这条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师的基本能力:观察世界,呈现世界本身,甚至都不含太多观点,也可能是你认为有观点但是别人看不出来,表现力不够强,主题不鲜明。但是尝试着带着观点摄影总比只想着画面本身噼里啪啦单纯构图玩光影的好,不是说所有光影构图就是不带观点的,这是个过程。&br&&br&当然你可以选择做一个纯粹的风光摄影师把风景拍到极致,这也很棒...但我始终觉得世界是高级且混沌的,如何探索与表达自己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是人存在的目的之一,摄影就是个很好的方式......&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所以说我觉得风光摄影师,人像摄影师这种分类方式来看,他们的视角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表达内容不同而已。&br&&br&长爆光就是个很好的用静止的东西表达时间的方式,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好的表达过程(思考),只有人云亦云的表达内容(星轨,车轨什么的)......&br&&br&这方面好的例子比如:日本摄影师杉本博司的一组作品,他试图用相机记录整个电影的过程,来表达时间,具体内容可以百度:&figure&&img src=&/1fcfd23b6d041_b.jpg& data-rawheight=&795& data-rawwidth=&10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2& data-original=&/1fcfd23b6d041_r.jpg&&&/figure&&br&&br&&br&&br&最后我想说,多拍多想,大量训练和积累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无论如何,要热爱生活,保持一颗有趣的心... 有趣是很重要的一个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不同 1,尝试有趣(超越自身所属范畴)的视点: 举个栗子: 你拿着相机趴在地上站在狗,猫的视点观察世界,这才叫视角... 记得前几天知乎日报里有一条是,小孩国庆节出去玩了一圈回来,告诉别人看到的全都是屁股,这就是个有…
谢 &a data-title=&@谢竹君&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6e840f42f0758af74dfa6& data-hash=&d6e840f42f0758af74dfa6& data-hovercard=&p$b$d6e840f42f0758af74dfa6&&@谢竹君&/a& 邀请。我瞎说几句&br&&br&&br&因为当代数码摄影和后期软件的便捷化,不少人在看到一张绝景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去把自己置身于照片之中去脑补风的力度,阳光的温度和或湿润或干燥的草香,不是去感受壮阔山河带来的心灵震动;而是第一时间把自己置于一个竞争者的位置上去跟作者比较:虽然很不服气地说出一句“好看”,但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优越感以及病态的竞争意识,顺手脑补出 “这是P的吧(普通人)和这是HDR了吧(半罐水)”等合(zi)理(wo)解(an)释(wei);甚至有人四处求证,千辛万苦地证明了这张作品一定是出自后(zuo)期(jia)之后,便可以放心地在朋友圈里发着无(zi)心(shi)之(shen)作(gao)并轻描淡写地配上一句:都是手机&b&原片&/b&,不太喜欢后期,觉得很假。&br&&br&====================================================================吐槽完毕,以下是回答的内容===================================================&br&&br&&br&1.技术:构图能够让画面的元素以比较顺眼的方式组合起来;用光也能够恰到好处地兼得景物的细节和立体感;色彩构成也很中规中矩。整体技术和风格是主流风光中的主流。&br&&br&2.地位:N/A&br&&br&3.后期手法:lightroom基础后期就够了。苏格兰高地和奥地利附近的阿尔卑斯我也是去过的,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可以说他没有做任何重口味的后期。至于正常的增加画面细节,拉高暗部控制高光以及增加微反差,这最基本的宽容度三步走,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HDR, 也不符合HDR风格的几个特点。
&br&从他south africa相册封面照片的星芒我猜他应该是佳能的机器。这些片子的色彩风格是非常符合佳能祖传CMOS的尿性的,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了他没有进行太重口味的后期。&br&&br&&b&4.前期:每每被问到后期手法,技巧之类的问题的时候都会想到这句话——你世界都还没有观过你哪来的世界观?&br&&br&虽然这句话放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是&u&不&/u&赞同的,但是对于风光摄影这个领域恰恰就非常合适。&/b&显然Alex Nail并没有太多的前后期花里胡哨的技巧,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如我那些奇淫巧技,&b&但是风光摄影最最重要的依然是风光本身,毫不夸张的说,起码占到90%&/b&。&br&我在第一次看到巴萨的地中海之前路过一个叫Magnum的购物中心,墙面上贴着海岸的巨幅照片,我第一反应是尼玛太假了,这海能蓝成这样? 5分钟之后到达海岸一眼望去觉得自己脸上烫烫的。&br&&br&更别说 Lofoten,highlands这些世界顶级风光胜地了,真的要等到你去了之后才知道自然可以有多好看,相机可以有多无力,只有亲身站在了壮美的风光之前才知道很多地方的美本身就假哭了。所以风光摄影无论如何还是要强调前期前期前期&b&:&br&&br&1找到好的地方,2找到好的季节,3找到好的时段,4找到好的机位,5带上不至于太差的器材,6插好滤镜7摆好脚架8接好快门线,9开始等待——你就已经完成了一张风光大片所需的90%的工作了。&br&&/b&&br&p.s: 风光摄影最核心的资源从来不是手上那台机器,而是车,是体力,是徒步和露营的经验与设备,和一次次背着15KG+的器材翻山越岭却屡屡失败后决不放弃的精神。
邀请。我瞎说几句 因为当代数码摄影和后期软件的便捷化,不少人在看到一张绝景的时候不是第一时间去把自己置身于照片之中去脑补风的力度,阳光的温度和或湿润或干燥的草香,不是去感受壮阔山河带来的心灵震动;而是第一时间把自己置于一个竞争者…
12/02/2015更新-------------------------------------------------------------------&br&&br&新增摄影师James
&br&&br&11/25/2015更新-------------------------------------------------------------------&br&&br&新增摄影师Gregory Crewdson&br&&br&&b&删掉一些文字。&/b&&br&&b&再强调一遍,请大家拿出认真的态度来评价艺术品。&br&&/b&&br&11/21/2015更新-------------------------------------------------------------------&br&&br&几句话放在前面,剩下的干货请看正文。&br&&br&首先引用隔壁 &a data-hash=&07b45f00c0eccbd8b8ee846c& href=&///people/07b45f00c0eccbd8b8ee846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圭多达莱佐& data-hovercard=&p$b$07b45f00c0eccbd8b8ee846c&&@圭多达莱佐&/a&的话:如果您不甚了解艺术相关领域,面对一件艺术品,请用“喜不喜欢”来做评价,请把“好不好”留给我们来研究,谢谢。&br&&br&其次,当代艺术本质上是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在表达方式上可能会千差万别,且绝不只是满足传统美学所谓“感官之美”。&br&&br&再次,所有对摄影师的评价都是我一家之言,不通知本人的情况下请勿做任何形式的引用转载,谢谢。&br&&br&再再次,不定期更新,干货还会有的。&br&&br&以上。&br&&br&-----------------------------------------------------------------------------------------&br&&br&&br&泻药。&br&&br&又一次更新,会尝试放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人。艺术摄影欢乐多,可玩儿的方向无穷尽。&br&&br&&ul&&li&James Henkel,老顽童,技术控,光效大咖。现居Minneapolis,是我银盐摄影的启蒙人,摄影技术的导师。官网&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ames Henkel&i class=&icon-external&&&/i&&/a&。他的作品我以为主要可以归类于静物Typology photography(另可参见已故著名摄影师Hilla Becher),亮点在于特别的光感,光绘效果的运用,别具一格的摆放方式和照片冲印技术。此人作品被一大堆艺术馆收藏,比如:&br&Bethel College&br&Princeton Art Museum&br&Frederick R. Weisman Art Museum, Minneapolis MN&br&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br&Saint Paul Companies, St. Paul, MN&br&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br&Cargill Corporation, MN&br&The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TX&br&Walker Art Center, Minneapolis, MN&br&Cray Research, Minneapolis, MN&br&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Minneapolis, MN&br&St. Petersburg Museum of Fine Art, St. Petersburg, FL&br&Australian National Gallery&br&UCLA Print Collection&br&International Museum of Photography/George Eastman House, Rochester, NY&br&General Mills, Minneapolis, MN&br&Security Pacific Bank, Los Angeles, CA&br&还有一大堆书和一大堆奖,恕不一一列举。&br&老哥2007年来过一次中国,在安吉摄影节做展。&br&&br&Light Work:&br&&br&&figure&&img src=&/1fc5eac8dbad23a13d244f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a91dcde24e59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b869cda5ffe829ed24e47c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ba086f0ce65e9bfe789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ooks:&br&&br&&figure&&img src=&/5f69ddfcd4aac9ef8317b3cdd8b5067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baef927a42a25e31fc189df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3cbea767effae4d55c5e393c5633238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643cd19a47bced8f288ef1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Cups:&br&&br&&figure&&img src=&/f227bdec83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58a424d445e21b62941abb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f46d1cad8d0f424a2b5cb563db66def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Colony:&br&&br&&figure&&img src=&/8fdf73ae2c574adc8daf8aec6510de35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cfda2300d0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adc58a2dbe7c5bf74c2cd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Stack:&br&&br&&figure&&img src=&/f3fa9de5e230a85bc05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88af2c04cdceb11fd8cdaf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1ae3008953cfe24ad0dafd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Vase:&br&&br&&figure&&img src=&/7c41f54f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89a9bbedb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c95f68a997dbf05ee00cb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05bdca3db1fcfce21d29ce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Ocean:&br&&br&&figure&&img src=&/9bddfedbe8caefe45a9a85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7df8b7fd61a31ecd0464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ab5c05aea058af8747598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99e43d840dcd239c0d128a0a1462f88c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bbf1eaa506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摄影师玉照:&br&&br&&figure&&img src=&/2c9a5fdb954b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4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li&&br&&li&Alec Soth,出生且生活在Minnesota,马格南摄影师(独立工作,独立做展),官网&a href=&///?target=http%3A///photography/&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photograph&/span&&span class=&invisible&&y/&/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风格冷静,游离,似乎离被摄物很“远”。目前收藏界身价很高。著名影集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br&&br&Alec是目前对我影响最大的摄影师。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一套旅行游记,直观上可能微微有些蹩脚,但是对于概念的拿捏和把握深得我心,作品分布亦和我生活的地方大量重合,共鸣很多。&br&按照其本人的说法,这套作品其实是在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边缘人物和社会的隔阂(所谓疏离感,这词目前在艺评里被用烂了)。&br&看画面,颜色的把控非常克制,基本都是冷色调,画面中出现的红黄暖色藏得很深,但总体饱和度并不低。所有出现人的场景可以明显感觉到摄影师和被摄者是有互动的,但是被摄者的表情姿态又都比较拧巴,就像有陌生人突然出现在自己家中的不自在感。而这其实也和“隔阂”这个主题有呼应。风景主题的作品,总是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和自然的对应,在我看来,所有的“人造”都在被“天造”慢慢蚕食。&br&技术层面,大画幅拍摄,我看到的版本是转印画布,无框装裱,每张作品都至少一米宽,细节丰满,材质厚重。大幅拍人的困难以及和被摄者的沟通想必大家都懂。&br&&figure&&img src=&/11b92bf01219b1bff0cb_b.png& data-rawwidth=&1449& data-rawheight=&1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9& data-original=&/11b92bf01219b1bff0cb_r.png&&&/figure&&figure&&img src=&/e6b3ea0aeac1de21559e_b.jpg&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e6b3ea0aeac1de21559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5f7cbb5d4e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5f7cbb5d4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8c9a243e40a16640a09f_b.jpg&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d8c9a243e40a16640a09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72edaf039ebcec42c1875ef0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figure&&figure&&img src=&/3e0c8a0bf0f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3e0c8a0bf0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633e0facc4ab2685008a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633e0facc4ab2685008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aecf0c9ac8776ebce7d10dd_b.jpg& data-rawwidth=&624&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4& data-original=&/aecf0c9ac8776ebce7d10dd_r.jpg&&&/figure&&br&摄影师玉照:&br&&figure&&img src=&/b0d56c8a502b3d313c975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b0d56c8a502b3d313c975f_r.jpg&&&/figure&&br&&/li&&li&Paul Shambroom,也活跃于Minnesota,现在UMN任教,是目前相当活跃的纪实/人文/创意摄影师。大名鼎鼎的代表作有Nuclear Weapon系列,Meeting系列和目前正在做的Lost系列(正在Walker Art Center做展)。&br&&br&Paul的作品比较跨界,Nuclear Weapon系列是儿时记忆的延伸(他出生于冷战期间,对此有阴影,印象很深)。用了十年的时间做准备,拿到所有军方拍摄许可,才有了以下珍贵的影像纪念。这些场景都是当时马上要被关停或已被关停的核战略设施。目前我所知,所有场景应该都不复存在了。&br&Meeting系列出发点也是政治,最初的构想其实是全美最高规格的会议(白宫,国会,总统之流),遗憾的是最终没能拿到许可。然而也是因祸得福,他又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拍摄最low,最小,最破的会议(类似你家隔壁居委会大妈开个会什么的),反而把冗长,无聊,低效率的观感体现的淋漓尽致(注意每个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头顶经常出现的国旗,国徽)。此套作品是我个人最爱,题材尖锐而作品本身隐晦,技术层面,大画幅拍摄,大场景布光,完美的修图,高饱和高锐度而又符合人眼视觉(所谓p的让你看不出p过),所有场景均为实拍。&br&Lost系列切入社会类题材,所谓“失去”。所有照片均为翻拍户外的寻宠物启事,奇葩的颜色和扭曲是纸张染料由于长时间风吹雨打而自然形成的剥离,画面上就已有“失去”。宠物丢失对于失主也是“失去”。再进一步,左边的题注(均为启示上的文字,非摄影师所写),例如Missing Joy,Lost of Dreams,一语双关,把失去这个主题从表象引申到社会现象,层层递进,不可谓不高明。&br&&br&Nuclear Weapon:&figure&&img src=&/5e1d0cdc4d45a87b194d108a39de0fb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e1d0cdc4d45a87b194d108a39de0fb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440c477fb27cbb27ef17dd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40c477fb27cbb27ef17dd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c1cef6a826fe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1cef6a826fe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aeb0e6eab4b642a1072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eb0e6eab4b642a1072c_r.jpg&&&/figure&&br&Meeting:&br&&br&&figure&&img src=&/128ce9fd2ae1d7fdd6d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28ce9fd2ae1d7fdd6d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3d2e7557b48ecc753acb9fe52e620d5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d2e7557b48ecc753acb9fe52e620d5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2b11fa9bff3bcc836ad3b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b11fa9bff3bcc836ad3b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6fbedf149edcd0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fbedf149edcd0_r.jpg&&&/figure&&br&Lost:&br&&br&&figure&&img src=&/965cb1dd58be5d936c64f2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965cb1dd58be5d936c64f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9a62bc50fb7b8f941e174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9a62bc50fb7b8f941e17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b44e5dcb021dca18c8b5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b44e5dcb021dca18c8b5_r.jpg&&&/figure&&figure&&img src=&/1db66e5ce34ac2a7eaa6b5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1db66e5ce34ac2a7eaa6b5_r.jpg&&&/figure&&br&摄影师玉照:&br&&br&&figure&&img src=&/bbfe9fb11ad1afd88f3c2_b.jpg& data-rawwidth=&2848& data-rawheight=&42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48& data-original=&/bbfe9fb11ad1afd88f3c2_r.jpg&&&/figure&&br&&/li&&li&Gregory Crewdson,出生于纽约,现在Yale任教,个人风格强烈,作品馆藏于欧美各家艺术馆。心头所爱,特此推荐。&br&&br&此人特别擅长以拍电影的方式拍照片,大场景神布光,技术实力超群。街道房屋就是他的影棚,天空地面就是他的画布。作品带着点儿诡秘带着点儿阴郁,光影冲突强烈,色彩风格略有60年代风,人物布景十分戏剧化,带着特有的“事件发生感”。在他的镜头下,一个个平凡的美国小镇内里都泛着滔天巨浪。&figure&&img src=&/cbc4fb55b629a3b279702_b.jpg& data-rawwidth=&2731& data-rawheight=&1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31& data-original=&/cbc4fb55b629a3b27970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cda2a1eba387c47e5835a2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cda2a1eba387c47e5835a2_r.jpg&&&/figure&&figure&&img src=&/e3c0f354e5d3c6f702cc478e6450bb7e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e3c0f354e5d3c6f702cc478e6450bb7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b9fb3d8fe6cef977c068e_b.jpg& data-rawwidth=&1613& data-rawheight=&1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3& data-original=&/b9fb3d8fe6cef977c068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9fe458b78cf450a01e58183_b.jpg& data-rawwidth=&1667&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67& data-original=&/9fe458b78cf450a01e58183_r.jpg&&&/figure&&figure&&img src=&/0d878ef8fd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0d878ef8f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fd40b3d8c14cbde622f68d6_b.jp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fd40b3d8c14cbde622f68d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415e1dde8d788bbfdfa8ab01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9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415e1dde8d788bbfdfa8ab0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db2a747ce544a5735938bc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db2a747ce544a5735938b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966373dfcdf8c4783034e_b.jpg& data-rawwidth=&2717& data-rawheight=&1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717& data-original=&/966373dfcdf8c4783034e_r.jpg&&&/figure&&br&摄影师玉照:&br&&br&&figure&&img src=&/a30fea59015a_b.jpg& data-rawwidth=&3072&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a30fea59015a_r.jpg&&&/figure&&/li&&/ul&
12/02/2015更新------------------------------------------------------------------- 新增摄影师James 11/25/2015更新------------------------------------------------------------------- 新增摄影师Gregory Crewdson 删掉一些文字。 再强调一遍,请大…
-快啊快啊 我表情都僵硬了 你拍好没?&br&-哦&br&&figure&&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857& src=&/fe23efa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e23efaad_r.jpg&&&/figure&
-快啊快啊 我表情都僵硬了 你拍好没? -哦
&b&1.Getty Images的概念&/b&&br&Getty Images(以下简称GI,中文名称盖帝,)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图片库,如果你和GI签约,就能够在GI的平台上面向全球销售你的图片。&br&&br&对于新闻业界来说,Getty Images是国际奥委会(IOC)的官方图片社,并且同世界其他几大通讯社(AP、AFP、Reutres等)共享一个pool,其他几大通讯社的照片都在GI的平台里进行销售,并且这个pool里对摄影师也有着一致的要求:假如你是这个pool里任意一家的摄影师,如果你把照片给了除了你自己签约通讯社外的其他媒体,你被自己通讯社开除的同时pool里的其他通讯社会拒绝你的任何图片。&br&&br&国内的Getty Images叫华盖创意(Getty Images China,简称华盖),是视觉中国集团(VCG)和Getty Images在国内成立的子公司,虽然挂着Getty Images的名字,但是和Getty Images的销售体系、签约体系是两回事。&br&&br&&b&2.Getty Images签约&/b&&br&GI的签约体系比较复杂,常见分为如下几个:&br&House,这是GI本部的签约,只有House签约的摄影师才属于GI自己的体系管理,每个House签约的摄影师都有自己专属的编辑,图片可以在GI的各个图片集中进行销售。&br&iStock,iStock原来是独立的图库,后来被GI收购,现在称为Getty iStock,管理体系隶属于iStock,图片只能在几个专有的图片集中进行销售。&br&Moment,Moment类似于iStock,是GI的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摄影师子集,搜集从Flickr上过来的图片,图片只能在专有的图片集中进行销售。&br&&br&对于House签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签约:&br&1)Creative Contributor,创意类(商业类)图片的供稿人,签约后你可以上传商业图片销售,目前此类签约在中国大概有三四十个人。&br&2)Editorial Contributor,编辑类(新闻纪实类)图片供稿人,签约后你可以上传编辑类图片,目前此类签约在中国大概十人左右。&br&3)Editorial Stringer,编辑类图片特约供稿人,签约后你不仅可以上传编辑类图片,还可以接受GI委派的拍摄任务,或自己提交拍摄计划,由GI审核通过,可报销你的拍摄费用以及每天提供一定的报酬,此类签约目前在国内是五个人。&br&4)Creative Footage Contributor,创意类视频供稿人,签约后你可以上传创意类视频进行销售,目前此类签约在中国大概有十几二十人。&br&5)Editorial Footage Contributor,编辑类视频供稿人,签约后你可以上传编辑类视频进行销售,此类签约目前在中国应该是不超过五个人。&br&6)Staff,其实这类算正式员工,不应该算签约,但为了方便统计我也写在签约当中。GI在中国正式员工有三位,分别是一位责任编辑、两位摄影师。&br&&br&签约难度排序:&br&Staff&Editorial Stringer&Editorial Contributor=Editorial Footage Contributor&Creative Contributor=Creative Footage Contributor&iStock&Moment&br&&br&&br&由于华盖不属于GI的体系,所以在此不做排序,国内华盖签约摄影师目前应该是800名左右。&br&&br&&b&3.Getty Images的销售分类&/b&&br&House Creative签约的摄影师,编辑根据图片内容,分别会推送到一些图片集中去进行销售,经常见的图片集有stockbyte、photodisc、digital vision、image bank、taxi、stone、stone+等。&br&House Editorial签约的摄影师,图片在专门的Editorial页面进行销售,和Creative是分开的。&br&iStock签约的摄影师,图片只能在专有的图片集,比如E+、Vetta等进行销售。&br&Moment签约的摄影师,图片只能在专有的图片集,比如Moment、Moment Open中进行销售。&br&&br&&b&4.成为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b&&br&现在基本没有直接成为House签约摄影师的可能,House签约摄影师都是靠编辑邀请或推荐。一般你得先成为iStock或Moment签约的摄影师,再由编辑挑选发送邀请,才能成为House Creative签约的摄影师。&br&Editorial摄影师更难,对图片内容、技术的要求大大高于Creative类,想签这个就得看机会和造化了。&br&&br&&b&5.成为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能获得什么&/b&&br&1)GI是全球最大的图片销售平台,如果你的图片足够有竞争力,你会获得比较好的回报。&br&2)你的图片有可能被各大公司、媒体使用,从而是你自己很好的名片。&br&3)你可以声称自己是GI签约摄影师,对个人也是很好的宣传(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宣称自己是GI摄影师的原因)。&br&&br&&b&6.GI的收益&/b&&br&1)收益完全看你图片的内容和质量。我在Creative拥有1000多张图片,平均每月收益在1000美金左右。&br&2)Editorial图片的收益会很少,往往一张只有几美金的收益,我1600多张图,每月平均收益在200美金左右。但是Editorial的图有一个好处,就是经常会被国际大媒体使用,我的图就被ABC、BBC、CNBC、Times、Fortune、Guardian、HuffPost等媒体多次使用。这对摄影师的长期成长是一个很大的益处。&br&3)Editorial Stringer可以接受或申请拍摄任务,每天所有费用全报外,还有数百刀的报酬,但是后期的销售就不会再和你分成了。&br&&br&有人经常会比较GI和华盖的收益,我也是华盖的签约摄影师,我觉得:&br&1)GI的整体销售渠道比华盖要多,所以销售比华盖要好。&br&2)华盖的单价往往比GI要高一些,但是销售量没有GI好。&br&3)华盖的风光类销售比GI好,GI的商务人像类销售比华盖要好。&br&&br&&b&7.图片风格&/b&&br&GI的编辑比较喜欢自然的人像风格,希望是实景拍摄,并且拥有非常自然的光影(不是说一定要用自然光拍摄,而是你打得光要不能看出痕迹来,同时图片也要比较漂亮,GI的编辑比较喜欢高调性的图片),此类的图片销售往往都是非常不错的。比如我有一张图,在医院内打光拍摄的,几乎每月都会有好几百刀的入账。风光类的图片要求不能有太重的HDR,编辑还是比较偏向于自然的光影(严格说是看上去自然的光影,你可以做很多PS,也可以做HDR,但看上去一定要自然)。&br&在GI卖得比较好的内容有:商务、科技、医疗、生活方式、城市风光等。&br&&br&而国内的华盖则比较喜欢棚拍的、光影精致的人像,华盖上好卖的人像基本都是由几家大的制作公司把持着,他们拥有大量资金和场地,可以批量化得投入制作。所以一般个人摄影师在华盖上人像卖得会比较一般。华盖上城市风光和道路(没错,就是各种路的图片)卖得会比较好,因为华盖的大客户基本都是汽车领域的,需要此类素材把汽车PS上去做广告使用,而且此类的图片卖得价格一般都会比较高(往往一张图卖一次广告全用途可以收入好几千元)。&br&&br&----------------------------&br&&br&以上是我这几年做GI和华盖的一些心得吧,我是GI的Creative、Creative Footage、Editorial Stringer、Editorial Contributor、Editorial Footage签约摄影师,华盖的签约摄影师。&br&欢迎大家来我的主页看看:&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1.Getty Images的概念 Getty Images(以下简称GI,中文名称盖帝,)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图片库,如果你和GI签约,就能够在GI的平台上面向全球销售你的图片。 对于新闻业界来说,Getty Images是国际奥委会(IOC)的官方图片社,并且同世界…
先来抖个机灵,让画册高大上的答案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钱。&br&&br&用PS把照片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只是一个起点,而且我奉劝题主一句,为了质量考虑不要这么做。&br&&br&&br&留在屏幕上的设计永远是设计,无论再怎么费尽心思的处理都是喧宾夺主。但如果照片落到纸面上变成实物,就拥有了无限可能。&br&&br&例如说最简单的白边框上一张照片,纸怎么选择,油墨怎么搭配,都是讲究,复古一点还可以手工裱页。搭配上装订方式,变化无穷无尽。然后由于纸张和油墨的影响,照片调整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油墨色域所做的颜色调整,纸张质感所做的锐度调整,画册开本所做的全局反差调整等等。但是呢,纸要钱,装帧要钱,根据印刷工艺优化照片还是要钱。&br&&br&&br&接着所有的内容都是讲具体怎么花钱。花钱的过程很长,如果我们不讲基本法可能这个答案得写四年,即便如此也不是每个印刷工程系的毕业生都能设计出一本好看的摄影画册。&br&&br&所以呢,我打算讲一下,如何使用Photoshop,Lightroom和InDesign中的基本功能,做一本方方正正可以送到每个城市的印务公司出一本数字印刷摄影画册的流程。不过我也不保证这个答案能写完,毕竟这东西写起来挺累的。&br&&br&但首先,我想说,当你准备做一本画册,首先你应该想好一个故事。没有故事的画册,就是没有灵魂的人。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故事,那就等我哪天想起来这个答案继续往下写吧,晚安。&br&&br&-----------5.24-----------&br&&br&我才写了这么点儿你们就开始点赞会让我很紧张的,万一我写不完呢……&br&&br&所以我觉得我还是先认真说点儿什么吧。&br&&br&我勉强算是个不合格的摄影师,好歹做过几本摄影画册,所以我理解的摄影画册应该是酱紫的:&br&&figure&&img src=&/44bdfde44c5c5e7d8e243c80bf961d8e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44bdfde44c5c5e7d8e243c80bf961d8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021dd3904628bcd200f3e1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021dd3904628bcd200f3e1_r.jpg&&&/figure&如果咱们理解得一样,可以继续等更新,我想应该能写到大家满意的地步,原谅手机拍照这诡异的方向。&br&&br&如果大家理解的摄影画册是酱紫的:&br&&figure&&img src=&/778c121a991dbb597ea370c_b.pn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0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778c121a991dbb597ea370c_r.png&&&/figure&&figure&&img src=&/c9d179d5cea91c7a03c8e8a1a18fe90a_b.png& data-rawwidth=&1076& data-rawheight=&10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6& data-original=&/c9d179d5cea91c7a03c8e8a1a18fe90a_r.png&&&/figure&淘宝关键字都在上面了,大家可以搜一下,直接照片打包发过去就能做了,其实我觉得里面有几家做得还挺不错的。最重要的是,这么做相比我后面打算更新的内容,一定是又省时间又省钱的。&br&&br&关于如何用画册讲故事,可以看看这个&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4215&/span&&span class=&invisible&&6516/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先来抖个机灵,让画册高大上的答案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钱。 用PS把照片放在画面的正中央只是一个起点,而且我奉劝题主一句,为了质量考虑不要这么做。 留在屏幕上的设计永远是设计,无论再怎么费尽心思的处理都是喧宾夺主。但如果照片落到纸面上变成实物,就…
&p&生如孔雀,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p&&p&
———顾长卫&br&&/p&&br&&p&“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前半句也许可以对应《孔雀》,后半句仿佛在说《立春》。导演顾长卫如是阐释自己的两部作品:“姐姐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禁锢的时代,它禁锢着所有人;王彩玲的时代,看上去每个人都有了自由,每个人都有机会,其实更为复杂。姐姐的悲剧在于时代在和她作对,王彩玲的悲剧在于她和时代作对。”&/p&&br&&p&影片开始的画面是高家五口人夏天在走廊里吃饭的情景,平稳的长镜头、蓝绿灰色的色调、平静低沉的画外音,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这部电影冷峻含蓄的叙事风格。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色调的选择、人物的服饰风格、画面构图,还是土音浓厚的自叙式画外音,都打上了侯孝贤《童年往事》的深深烙印。&/p&&br&&figure&&img src=&/9c63b0b10ec6dfec6eaaf_b.pn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9c63b0b10ec6dfec6eaaf_r.png&&&/figure&&br&&br&&p&《孔雀》中三兄妹,在各自的故事里自我展现,然后又在别人的故事里被展现,就如编剧李樯的说法:“我觉得人与人生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人与人之间一生都在互相观赏,好比《孔雀》剧本里的那三个孩子。”即使抛开复调理论,从传统叙事理论来看,《孔雀》讲的是三个人的故事,展示的是三种人格形态,用三个独立的故事叙述,既各自得到充分展示,又达到了很好的互文效果,在这几个平行叙述出现差异的地方构造了一个多面棱镜一层层一面面地折射出人性。三种人格形态的塑造也层次化了、立体化了。&/p&&br&&p&姐姐(高儿) :精神自我姐姐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不惜代价地追求理想、强烈的人格尊严感以及爱的能力,这是精神自我的突出表现。&/p&&br&&p&《孔雀》的片头,沉浸于手风琴中的姐姐全然不顾壶中烧开的水,正是虔诚信徒的形象写照,梦想是避免发疯的迷药,价值是拯救灵魂的直觉。姐姐的心在自由的天空,跳伞的意象如此丰富,伞兵因此成为她一生的最爱;与干爸一起拉琴跳舞的时候,你看尝尽孤独滋味的她饮鸩止渴般的眼神,仿佛莫斯科郊外的夜晚成为一场狂欢。如梭伦所说的,神只是叫人看到幸福的一个影子,随后便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张静初的脸有着这个角色所需要的难以调和的戾气,但姐姐绝非对现实一无所知,她懂得置办烟酒以疏通渠道,她知道笼络局长司机以达到现实目的——但,从看到满载伞兵的军车离去的那一刻起,姐姐已经对现实背过了身,个体决然告别了普遍性和稳靠性而完完全全地活在了自己创造的世界里。&/p&&br&&p&《孔雀》的情感表达是含蓄的,但在姐姐这一部分,影片显示了罕见的激情;《孔雀》的叙事是写实的,但在这一部分,却表现了难得的浪漫。姐姐拖着自制的降落伞,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中穿行的一个片断,是整部影片的华彩乐章,是导演再也压抑不住的激情迸发。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理想主义兼具善和美,理想主义者同时是完美主义者,姐姐这一部分必定要赋予美的形式。姐姐仰望天空,伞兵像蓝色的海洋里飘荡的白色花朵缓缓而降,弟弟乘军舰在雪花似的大海里乘风破浪,这是电影表现的姐姐的两次幻想,这两次幻想都具有童话般的形式之美。&/p&&br&&figure&&img src=&/22e623aff9c76c8f6d85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2e623aff9c76c8f6d85_r.png&&&/figure&&br&&br&&p&姐姐的理想主义表现在她追求的东西,如拉手风琴、跳伞、做玻璃花具有一个共同的性质:超功利。为了拉琴而不顾沸腾的水壶、为了降落伞而舍弃处女的贞操、为了琴声而不惜用苦肉计骗取老人的同情、为了逃离洗瓶子的工作而牺牲自己的婚姻,可以说姐姐是一个纯为精神而活的人,世俗的贞操、道德、婚姻都不值一钱。正是因为如此,她的悲剧性尤为强烈,因为最终世俗强奸了她的精神和理想,所以她的自我悲剧感才是深刻的,也就难怪在影片结尾她的抽泣是那样的震撼人心。 &br&姐姐强烈的人格尊严感表现在三件事上:一、姐姐准备给军官送礼,看见另外的两姐妹正在竭力巴结讨好他,悄然离去,把礼品扔到河里;二、在哥哥(高卫国)的故事里,请果子帮忙替哥哥出气;三、“我”(高卫强)的故事里,找果子扮警察到学校给“我”送伞,替“我”挣面子。后两件事是她的尊严感在亲人身上的延伸表现。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建立在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一个有自我尊严的人才会尊重他人,很难想像一个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会重视他人的尊严,所以犯罪型人格通常表现为自我尊严感的否定形态。&/p&&br&&figure&&img src=&/8dd251bd846f_b.pn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8dd251bd846f_r.png&&&/figure&&p&&br&我(高卫强):无我“我”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自我否定,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p&&br&&p&那个长得比姐姐都秀气的弟弟却只是“沉默得像个影子”, 暗寓“我”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羞涩是回避自我之外的本能,懈怠是不堪俗世负重的悲观。知道“和跳伞有关”要用钱的他可以倾其所有地帮助姐姐,自己却仅限于隔岸观火中望梅止渴,姐姐已经让他看到了理想主义者所有的冲锋陷阵、以及头破血流。在处事太过老到的母亲与性格太过鲜明的姐姐的衬托下,“隐遁”的父亲与“智障”的哥哥让弟弟在强烈的恋母/姐情结中无法自拔,缺失的食指正是其阉割的隐喻(片中删去了同性恋的情节)。在同学面前丧尽颜面、喊着“他不是俺哥”的弟弟用伞头全力刺向了哥哥,同样残忍的镜头在送礼场景中重现:看着被狗吠吓到踉跄失态的父亲,他报复式地大笑不止。弟弟仿佛是全剧最软弱的一个人,却在全家人(除母亲外)“合谋”毒死哥哥的行动中担任了执行者的角色,这已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弑父/兄”。和姐姐目的不纯的婚姻一样,结婚不但成了弟弟提前退休的捷径,更成为他恋母情结的归宿——如年长他许多的妻子所抱怨的“以前养一人,现在养两人”。 &/p&&br&&figure&&img src=&/084ade2acf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84ade2acf_r.png&&&/figure&&br&&br&&p&片中的父母皆是世俗力量的化身,母亲是爱,父亲是法或理性(片头吃饭时命令被喧闹声吸引的弟弟“回来”、以暴力制服了姐姐的绝食与妄想、以及赶走了保存人体画的弟弟),爱与法合谋将理想主义扼杀至穷途末路,姐姐却是不为世俗所动的人,撕下了所谓的爱之幕纱与整个世界对抗,她明白“爸妈只喜欢老大”——哥哥真的是傻子么?他既知道为了撇清“俺妹子多管闲事”拿烧鸡赔礼道歉,懂得用言语激将母亲为自己提亲,攒下香烟待喜子借钱时一报还一报——不,哥哥只是放大了的现实主义者而已,老老实实地安于蝼蚁之生,拒绝神话,躲避崇高,智障是自私、冷漠与贪婪名正言顺的保护伞。 &/p&&br&&figure&&img src=&/aef69f0a79ab5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ef69f0a79ab5_r.png&&&/figure&&br&&p&如果说弟弟像哈姆雷特,姐姐则像堂吉诃德——在人生最绚烂的“开屏”那一刻,她的飞蛾扑火与一意孤行,只献给超出人物以外的某种永恒理念的信仰。看到真人版堂吉诃德的果子由衷发出“他娘的”的感慨是五体投地的惺惺相惜,夺伞不还是为了表达好感,姐姐却以殉道者般的决绝姿态脱下裤子,让他无路可退——就像姐姐找果子摆平事端的时候他反问的“在你眼里我就是个流氓?”——姐姐才是真正不可救药的亡命之徒,哪怕抛弃现实性的结果不可避免的是人性的丧失。弟弟则缺乏姐姐那种“流氓”到骨子里的勇气与持守信念的刚毅,过度的反省与权衡伴随着从行动到思想的撤退、从世界向自我的逃离,生命成为虚无的祭品——“爸妈都说,人这一辈子太短了,可我却想一觉醒来,已经六十岁了。”姐姐从容燃烧,弟弟却只能苟延残喘,殉道与超脱同作为自杀的变种,正如理想主义与虚无主义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已——卡夫卡笔下的饥饿艺术家不是为饿而饿,只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食物”。&/p&&br&&figure&&img src=&/753e2e7f53bfc8ddd440ee_b.png& data-rawwidth=&578&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753e2e7f53bfc8ddd440ee_r.png&&&/figure&&figure&&img src=&/4fa0b8cf9ac9a1d9a02ad_b.pn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4fa0b8cf9ac9a1d9a02ad_r.png&&&/figure&&p&(这个段落张静初的表演让我难以忘怀)&/p&&br&&br&&p&哥哥(高卫国):物欲自我哥哥的人格特征表现为物欲追求的执著、自我尊严感和爱的能力的缺失,这是物欲自我的表现。&br&&/p&&br&&p&巧合的是,《孔雀》中的哥哥和《喧嚣与愤怒》中的班吉同样是个白痴。用白痴、疯子这种特殊的人生存在形态来观照人生能够收到一种寓言式的效果,我们能在诸如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电影《阿甘正传》等著名作品中找到相似的例子。 &br&准确地说,哥哥的白痴是自我尊严感和爱的能力缺失的表现,而在物欲自我的表现上甚至比常人还要狡黠和执著,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智商正常情商为零的情感白痴。哥哥喜欢陶美玲,是因为这个女人丰满肉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陶美玲是肉欲的象征,电影对这一点进行了刻意的强调。哥哥的爱无能表现在只会傻傻地看,送一朵荒唐的向日葵花,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他挤兑妈去提亲——当爱转换成物欲追求、不涉及情感而只是要一个世俗的婚姻时,却表现了令人吃惊的智商。 &/p&&br&&figure&&img src=&/7c348fbd9bccbfb_b.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7c348fbd9bccbfb_r.png&&&/figure&&br&&br&&p&影片中突出表现哥哥物欲追求的执著是把别人扔给他的烟积攒成箱。物欲追求并不一定导致自我尊严感和爱的能力缺失的人格形态,但过于执著的物欲追求则一定会。在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张爱玲的《金锁记》等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就是过分物欲追求导致的人格异化,老葛朗台、曹七巧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自我尊严感的缺失和爱的无能。&br&哥哥自我尊严感和爱的能力的缺失表现在他对亲人的麻木和冷漠,他对亲人的照顾受之泰然,好像是理所当然,得到弟妹让出的糖并不感谢,一个人吃掉弟妹买来的包子,妹妹出嫁时把唯一值钱的嫁妆手表给他,他并不感动和难受,受到伙伴的愚弄和欺辱,他安之若素,妹妹找人替他出气,他反而向对方讨好卖乖。 &br&现在再来看哥哥满身的肥肉,其实也就是物欲自我的象征。&/p&&br&&figure&&img src=&/98c7e188adb25fd322a2eeb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8c7e188adb25fd322a2eeb_r.png&&&/figure&&br&&p&片尾幻灭的青春是燃烧殆尽后的灰烬,动物园里的孔雀依旧迟迟不肯开屏,姐姐告诉女儿“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仿佛她被问之失踪弟弟的下落时幻想的“俺弟弟当海军周游世界”,以及见到了落魄的梦中情人却告诉弟弟这是“一直爱着我的人”一样,她一直生活在别处;弟弟则一如既往地无所谓:“反正冬天孔雀也不开屏”。然而——用顾长卫自己的话来说:“我们也不忍心最终孔雀不开屏”——和解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罢,孔雀终究还是开屏了。裴多菲说过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p&&br&&figure&&img src=&/d68eea819de9_b.png& data-rawwidth=&593&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3& data-original=&/d68eea819de9_r.png&&&/figure&&br&&br&&p&编剧李樯是这样定位《孔雀》中如安阳般在七十年代的中国遍地都是的小城的:“就像是无数流落民间的技艺之人,在他们当中有着劳苦无常的命运的证据,不被诉说的沉寂衰败的时光。”《孔雀》所讲述的虽然只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却让观众感受到了作为时代囚徒的人们一边生活其中、一边建构囚牢的悲怆。《孔雀》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电影,但顾长卫把这个最难的题材控制在一个最低的层面去表现。&/p&&p&&br&同样是对“多余的人”的描摹,顾长卫有着比王家卫更沉实的姿态,以及后者所没有的、热血的温度——这是他割开自己的血管,任殷红汩汩流下的温度。而现实中的我们,或许正像顾长卫所说的那样:“我永远都不会向现实妥协,但我不如姐姐圣徒般执着;我也有现实功利的东西,也会有狡猾的时候,但我不如哥哥;相对于弟弟那样的勇气,以及他的消极面,我也没彻底地做得像他那样”——同样的痛苦就像阳光,落到了所有人的身上,然而,“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 &/p&&br&&figure&&img src=&/deeeed0c9a3797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deeeed0c9a3797_r.png&&&/figure&&br&&p&的确,真正能将生命照亮的不是功成名就,不是展示给世人看的辉煌,而是一个完全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尽管只能是短暂得象流星似的一瞬间。 &/p&&p&这个意蕴的表达是在姐姐拉琴、老人跳朝鲜舞这一个场面,应该注意到这个场面是通过墙上的一方镜子展现的,其寓意有三层:一、这两个人的快乐是虚幻的,是假象。女孩是洗瓶子的,老人退休了,和子女很疏远,是一个孤独的人,两个人的快乐是偶然闪现的,在现实生活面前是虚幻的。二、观照自我。镜子的哲学含义是人的自我观照,老人多年不跳的舞展现在镜子里,让他发现了被真实生活压抑的另一个自我。最重要的一层意义也许是:完全自由的自我只能实现在艺术的虚幻世界里。艺术本质上是对人和人的世界的摹仿,从被描绘的人来说,艺术所揭示的人比现实中的人更为真实,从而实现了他(她)的自由;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艺术和其它的创造性行为一样是实现自由的自我的唯一途径。 &/p&&p&&br&真正的自我,如深夜悄然绽放的昙花,不是为了展示给别人,而就是为了自己的美丽。所以当两个妇女出现在门口,自我展示的舞蹈和琴声都戛然而止。这或许也也是片尾公园里的孔雀,众人观赏时它不开屏,无人时它默默而开的原因。&/p&&br&&figure&&img src=&/9c63d82f102ee3de17aaf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c63d82f102ee3de17aaf_r.png&&&/figure&&br&&br&&p&最后借用焦雄屏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孔雀》里,有成长的梦,有现实的无奈,也有不堪回首的中年梦碎。最可贵的,是在一片虚假和装腔作势的中国电影中,拍出了真情,拍出了你我可能都能忆起的不光彩和维持尊严的痛苦。”&/p&&br&&p&
---写于日&/p&&br&&br&&br&高三时写的影评,现在也觉得完全能拿得出手。&br&不要脸地说一句,那时候的我,真是才气逼人。&br&&br&&br&特别喜欢顾长卫的《孔雀》,甚至大学里拍片写的剧本都带上了深深的烙印,粗糙的模仿却还是很真诚。当时坐在剪辑室里和朋友剪完最后一个段落时,仿佛看到了张静初拖着自制的降落伞,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中穿行而过的身影。&br&我记得当时我还哭了,不知道是选的背景乐太煽情,还是光影的交叠太心酸。不知道是为了我短片中的“姐姐”,还是为了张静初扮演的那个“姐姐”。&br&&br&&br&每个人的心里都住了一个王彩玲,但只有极少数人成为了“姐姐”。&br&曾经在某篇影评里看到这句话,才惊觉,当时的泪原来是为自己而流。
生如孔雀,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 ———顾长卫 “天远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前半句也许可以对应《孔雀》,后半句仿佛在说《立春》。导演顾长卫如是阐释自己的两部作品:“姐…
WANIMAL的作品看过很久了,依他自己的话说,是展现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作品确实拍得挺好,在情欲之外至少还能看得到一点点的更多。这多出来的是什么,不好描述,看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感受。&br&&br&某程度讲,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另外一个人,所有评论,充其量只能评论某种很外在、很标签化的东西,可能没太大意义。还不如听摄影师自己怎么说。即便他是在吹牛哔。&br&&br&&b&特别qoute一段比较认同的话:&/b&&br&&blockquote&&p&&strong&WANIMAL:&/strong&人体本身就是好看的东西,我之前也说过,艺术其实就是为感官服务的,好看好听好吃好闻好摸。我不太关心别人怎么想,我也知道有人喜欢我就肯定有人不喜欢我。这问题十年前我大学时代苦恼过,现在我一点不苦恼。与其我改变自己讨好那些不喜欢我的人,不如我继续让你不喜欢,而做一个我自己想做的人。就像我拍洋妞,就会有傻逼说,我喜欢中国人;我拍中国人,就会有傻逼说,说好的洋妞呢?这些人不不创作,就频繁的出现在你周围叨逼叨。她们觉得我拍的好就来了,也觉得自己好看。有个人私信问我,那些好看的姑娘都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来拍这些?我说,那丑逼拍这个意义是什么。&br&&/p&&/blockquote&&br&下面是一篇关于WANIMAL的访谈&br&&br&&blockquote&&figure&&img src=&/ee8aa0d18c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4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ee8aa0d18c_r.jpg&&&/figure&&br&&p&&b&情摄访谈&br&&/b&&/p&&b&WANIMAL&/b&&figure&&img src=&/9b8d0f8c08a0d47fd18c14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9b8d0f8c08a0d47fd18c14_r.jpg&&&/figure&&br&&strong&Foreplay&/strong&&br&WANIMAL,这应该是在国内聊起情色摄影无论如何都回避不掉的一个名字。他在诸多此类摄影师和网上疯狂求套图的屌丝眼中一直是个神一样神秘的人。他的照片上除了“WANIMAL”字样的水印外,还有着他个人风格重重的标签。&br&&br&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在国内教书,现在在美国继续学习。这也是我在采访中感兴趣的一个方面,他的这方面专业背景是如何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和他的采访贯穿了两周的时间,隔着十二小时的时差和一个太平洋,断断续续,这也是上一期内容当中没有【情摄】栏目的原因。我和WANIMAL都不愿意把一个还未完成的采访拿出来。&br&&br&他说他是在用一种人类学的方法在拍姑娘,我很认同,我也是在用这种方法或者态度在采访者一个个的情色摄影师。我希望看到他们照片背后的那个人,照片背后的姑娘,照片背后的种种,试图去描出一个庞大的图景,虽然我也不知道那会是什么。&br&&br&好了,不多说。采访有点长,但我决定不做大的删减。&br&&br&&figure&&img src=&/524c5dec8ecbd7f55430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8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524c5dec8ecbd7f55430_r.jpg&&&/figure&&br&&b&Q&A&/b&&br&&br&&br&&p&&strong&十色:&/strong&我比较想弄清楚的话题有一个是,你场景设计的职业背景,和你拍照之间的关联有么?&/p&&p&&strong&WANIMAL:&/strong&我最初没想钻研摄影这块,我爹也是场景设计,但是他更偏重绘画,总觉得摄影技术含量不高。我从小也受他影响,所以一向看不起摄影的 以前总喜欢说他们是相机老,背个相机人五人六的样子。&/p&&br&&p&&strong&十色:&/strong&那怎么开始接触摄影了呢?&/p&&p&&strong&WANIMAL:&/strong&我最初使用照相机,是用来给绘画做素材用,一开始我也是业余玩玩。但是我个人做事喜欢钻,所以我会去研究摄影的历史。以及最初我的朋友带我入门,都是很传统的批摄影师,从胶片机的原理开始学习。而且也了解到,在摄影史上 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照相机,是一个场景设计师发明的,所以我更有一种亲切感。&/p&&br&&p&&strong&十色:&/strong&在你作品里面好像能看到舞美背景的痕迹&/p&&p&&strong&WANIMAL:&/strong&我的作品里很多都有包含,对道具的选择,对光的把控,对场景的选择,对模特的调整,其实都包含在里面,甚至是服装、情绪。有时候我还会帮模特化妆、调整妆面。不过我一般喜欢让模特自己化,因为最爱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模特自己给自己化,我一向觉得比一个所谓化妆师但是又不熟悉模特的人化要强。风格是骨子里的东西,强求不来。不管你去模仿谁,你都是你自己。就算是模仿,那还是你自己。&/p&&br&&figure&&img src=&/ef53c898e56b3b3e530c_b.jp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ef53c898e56b3b3e530c_r.jpg&&&/figure&&br&&br&&p&&strong&十色:&/strong&你拍照的主题和场景选择非常多,都是怎么来的?&/p&&p&&strong&WANIMAL:&/strong&我很喜欢看我的作品的缩略图,不用单张的看,而是小小图或者局部码放在一起。我喜欢看这个变迁,喜欢每一次都有新东西新想法。我拍过的主题基本不会重复,除非我觉得不理想。很多摄影师则不然,你看他N年前的跟现在基本没变化,一劳永逸,换个模特而已。我说的主题,比如拍水,江河湖海海底海滩海面浴缸花洒悬崖,这些都是主题。比如我要拍在飞机上,那就分大飞机和小飞机,而且去私人机场,可以在停机坪拍。但是在公共场所就不可以这样了。&/p&&br&&figure&&img src=&/c858bd3ffe2af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c858bd3ffe2af_r.jpg&&&/figure&&br&&p&&strong&十色:&/strong&拍这些照片的想法都来源于哪里?&/p&&p&&strong&WANIMAL:&/strong&我其实什么人都喜欢结交,黑白两道,“好”人“坏”人,夜总会的,开桑拿的,政府官员,电视台。他们可以给我创作灵感,有时候我会在跟他们交谈的时候,突然想到要拍什么,回头就去着手实施。比如我一个学生开寿司店,我就会去她店里的包厢拍女体盛;又或者有一个朋友是游艇俱乐部的 我就会做计划去拍一组游艇的;有在夜总会做老板的,我就去演员后台化妆间拍。这个是随机的。&/p&&br&&p&&strong&十色:&/strong&拍了这么多年,没遇到过什么问题么?&/p&&p&&strong&WANIMAL:&/strong&昨天我去拍照,第一次遇到了小插曲。在波士顿附近著名的鹿岛拍,很安静偏僻,住的都是老人。昨天老人们看到了,然后闲的蛋疼,就说万一被孩子看到怎么办。我们就打算走,结果他们就报警了。警察来了一上来就说要逮捕我们所有人,我、模特、助理还有我太太四个人,说在公共场所裸露是非法的,然后记录了我们的名字 住址 学校。然后我就开始解释,刚来美国不久,而且老人警告我们就要离开的,而且我说了我是戏剧学院的学生 在中国也是主要拍人体,喜欢在不同场景拍摄,而且都是选择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拍摄。我说我第一次,不知道。模特这时候还急中生智,故意挤眼泪,警察就心软了,放了我们。警察还没走远 模特就开始大笑,我马上让她别那么嚣张,模特说,好酷。&/p&&br&&figure&&img src=&/27b7de564b7a7efcd5a1245_b.jpg& data-rawwidth=&730&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0& data-original=&/27b7de564b7a7efcd5a1245_r.jpg&&&/figure&&br&&p&&strong&十色:&/strong&这种情况在国内没遇到过么?&/p&&p&&strong&WANIMAL:&/strong&这种情况第一次遇到,我在国内没遇到过。只是美国人特爱报警,这就有点烦,而且警察来了 你要是强硬你就死了。我甚至在暑假的颐和园拍过,几万游客,一样我能操作。一个裙子,人一走完就拉下来。这些都是很有趣的经历。&/p&&br&&p&&strong&十色:&/strong&在Lofter上你发的都是人体,你平时还拍别的东西么?&/p&&p&&strong&WANIMAL:&/strong&那是因为我在LOFTER只发人体,我不发表,不代表我不拍,我微信才能看到。LOFTER我基本只发人体,其实原因很简单,人是社会化动物,你很容易被贴上一个标签。我总发人体,别人就认为我就是人体摄影师,很多潜在的模特就会出现。她们本来就有拍的愿望,苦于找不到人帮拍。我当然有我自己的生活和别的情趣,但是LOFTER对于我并不是一个宣泄私人生活的平台,微信朋友圈是。&/p&&br&&p&&strong&十色:&/strong&Lofter那边只是你的一个切片。&/p&&p&&strong&WANIMAL:&/strong&可以这么说。&/p&&br&&figure&&img src=&/14dffd04a97e0004bcde_b.jpg& data-rawwidth=&642&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2& data-original=&/14dffd04a97e0004bcde_r.jpg&&&/figure&&br&&p&&strong&十色:&/strong&你怎么理解这些姑娘被拍的心理?&/p&&p&&strong&WANIMAL:&/strong&人体本身就是好看的东西,我之前也说过,艺术其实就是为感官服务的,好看好听好吃好闻好摸。我不太关心别人怎么想,我也知道有人喜欢我就肯定有人不喜欢我。这问题十年前我大学时代苦恼过,现在我一点不苦恼。与其我改变自己讨好那些不喜欢我的人,不如我继续让你不喜欢,而做一个我自己想做的人。就像我拍洋妞,就会有傻逼说,我喜欢中国人;我拍中国人,就会有傻逼说,说好的洋妞呢?这些人不不创作,就频繁的出现在你周围叨逼叨。她们觉得我拍的好就来了,也觉得自己好看。有个人私信问我,那些好看的姑娘都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来拍这些?我说,那丑逼拍这个意义是什么。&/p&&br&&p&&strong&十色:&/strong&很多人觉得,姑娘来拍这样照片的原因,比如说留住青春时期自己美好的身体啊什么的,你觉得是这样么?&/p&&p&&strong&WANIMAL:&/strong&很多种理由,有的想留住青春,有的想有名气,有的想用来做个人简历入行,有的觉得是刺激,有的是欣赏你的才气,有的就莫名觉得好看。这在我看来,都成立啊。她们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才能拍的好。很多摄影师都是揣摩别人的动机,说一些迎合别人的话,以提高成功几率。我不需要,我已经这个份上了,我也不缺模特,我只要把我自己做好,其他你爱什么理由什么理由,我提供的就只能是好好拍。&/p&&br&&p&&strong&十色:&/strong&那在你刚开始拍的时候模特都是哪来的?&/p&&p&&strong&WANIMAL:&/strong&我最开始第一个人体模特当然就是我女朋友,现在是我太太。十年了,没有她的支持,我也走不到今天,我非常感谢她。她父亲是当地摄影家协会主席,拍风光的那种,以得奖为荣。一开始我只拍她,当然支持,后来她介绍她闺蜜给我拍。然后我拍了更多,她也会有怨言,很久以前也不爽过。后来我说,我就是要干这个事的,那要在一起,就必须一起喜欢。有时我会邀请她一起来,做助理。&/p&&br&&p&&strong&十色:&/strong&对比国内外的人体摄影,有什么不同?&/p&&p&&strong&WANIMAL:&/strong&国内呢,在一个那么浮躁污浊的大时代中,你稍微努力就出类拔萃了;你不怎么努力随便混混,也能随波逐流。不过就是一种生存方式。但是相比之下,国外的人体摄影氛围已经常态化。大家的模特条件等同,社会认知度等同,那就开始在拍摄水平上入手。国内还在摸索,哪找模特这个基本问题还没解决。&/p&&br&&figure&&img src=&/e108fda0ccef_b.jp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e108fda0ccef_r.jpg&&&/figure&&br&&p&&strong&十色:&/strong&我曾经给我朋友看你的作品,他觉得你的照片太美了,一点色情的意味都没有。你觉得你照片里面色情意味重么?&/p&&p&&strong&WANIMAL:&/strong&色情这玩意,呵呵,标准都不一样,怎么定义?阿富汗人看到女人眼睛以外的部分就勃起了;去到荷兰,你不肛交说明你很out;来了波士顿我身边全他妈都是GAY,你要我怎么跟你描述色情?色情这个词在我心目中是褒义词,不然就没有人类的繁衍。色情还是不色情,跟观者有关。我拍的东西色情不色情,跟模特给我传达的情绪和我要拍摄的主题有关。比如我觉得我要是给杨钰莹拍,我就想把她拍成一个骚货,但是你要换成董文华,那还是洗洗睡吧。&/p&&br&&p&&strong&十色:&/strong&拍摄过程中,你会跟模特进入一种短时间的情人恋爱关系么?&/p&&p&&strong&WANIMAL:&/strong&看人来,如果剧情需要,那就可以,比如就要拍个类似前戏状态的feel,那就引导出来。&/p&&br&&br&&p&&strong&十色:&/strong&还有个很俗的问题,你的照片里面除了姑娘的身体之外,你还有什么想说的?&/p&&p&&strong&WANIMAL:&/strong&足够了,其他问题跟观者有关。在这么一个浮躁的世界,纯粹很珍贵。给自己那么多社会责任感,又整不出什么所以然,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我看来很傻逼。我的作品没那么复杂,我最爱的词就是简单粗暴。我想拍表达思想的时候我就会拍表达思想,我不想拍的时候就不想拍。这一切的一切取决于随机出现在生命中的任何契机,你把弯子绕进当代艺术的讨论范畴,那我们应该继续讨论我的舞台设计。&/p&&br&&p&&strong&十色:&/strong&拍了这么多姑娘,你会害怕自己有一天腻掉么?&/p&&p&&strong&WANIMAL:&/strong&我这人有一个优点就是有毅力,世界上姑娘那么多,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腻掉的会是影楼仔,你应该关心一下这些弱势群体。长相身材三维职业性格星座身高 喜好受教育程度,各种千差万别。人是最难拍而且最有挑战的,不穿衣服的人更是如此。这是是有意义的事,更偏向于人类学研究,而不是当代艺术。&/p&&br&&p&&strong&十色:&/strong&用人类学的方法去拍姑娘么?&/p&&p&&strong&WANIMAL:&/strong&当然,人类学,又是一个大课题。有一套人类学的三部曲丛书:《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从人类的动物性来探讨人类的社会行为。&/p&&figure&&img src=&/f7facbfd49f7a8c95b3c6ab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f7facbfd49f7a8c95b3c6ab_r.jpg&&&/figure&&br&&p&&strong&十色:&/strong&其实你叫WANIMAL的原因,之前lofter采访时说是因为你喜欢动物,其实更深层的原因在这里吧?&/p&&p&&strong&WANIMAL:&/strong&我中文名叫 王动,实际上就是个拆分组合,W ANIMAL。&/p&&br&&p&&strong&十色:&/strong&就是说里面这个ANIMAL,其实更多想说的是人类的动物性吧&/p&&p&&strong&WANIMAL:&/strong&嗯,这些都是跟随这祖先的基因,遗传了千百万年,包括裸露自己身体,和有欲望记录下所看到的东西。裸露是最初,你从母体生下来的时候,不可能有配套的棉袄和羽绒服。所有遮盖物都是后加的,最自然的状态就是没有遮挡,遮挡是为了御寒,为了强调,为了装饰,为了说明。把这些都拿掉才回归质朴。外加的服装没有自然界配套设计出来的躯干好看。&/p&&br&&/blockquote&&br&via &a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3NjMwMDYzMw%3D%3D%26mid%3Didx%3D1%26sn%3Dfb100bdd56adf9ca87ee63cf7dfd51bc%26key%3Deb0db763e237c0d3f89a7d805c8bf323f457f8b181f52e6eabascene%3D0%26uin%3DNTkwNTgyMzYw%26pass_ticket%3DnwywinOHpEKHqhixyHkQUNhkoPaX%252BkDQPCMHmPpLKVAW%252Bk9cH%252BgY25WmHc3mXbl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色&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v2/showcase/feature%3Falias%3Dyubvq104%26spm%3Dm.autorepl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情摄】WANIMAL:人类动物园&i class=&icon-external&&&/i&&/a&
WANIMAL的作品看过很久了,依他自己的话说,是展现人的某种“本质性”的东西。作品确实拍得挺好,在情欲之外至少还能看得到一点点的更多。这多出来的是什么,不好描述,看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感受。 某程度讲,一个人如果不了解另外一个人,所有评论,充其量…
原答案已删,大概原因是姑娘有了男朋友。&br&我也近半年没拍人像和风光之类,单反和镜头都借给朋友,自己拿着卡片机走上了扫街纪实的路子。&br&&br&编辑回答时,又想了一遍她温柔的脸。
原答案已删,大概原因是姑娘有了男朋友。 我也近半年没拍人像和风光之类,单反和镜头都借给朋友,自己拿着卡片机走上了扫街纪实的路子。 编辑回答时,又想了一遍她温柔的脸。
&p& 这三个日本摄影艺术家,介绍就不用了,从社会背景来比较。
日本作为被二战()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所谓乱世出英雄,与民国战乱年代涌现大批文化巨匠相似,日本独特的战后文化孕育出了一堆艺术大师,比如文坛上的三岛由纪夫(1925)、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1899),当代艺术家草间弥生(1929)、村上隆(1962)、奈良美智(1959),暗黑舞者大野一熊(1906),加上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大师黑泽明(1910),摄影界也有荒木经惟(1940),森山大道(1938)等。然而杉本博司(1948)自称“战前日本人”,与战后的当代日本艺术划清了界限。&/p&&p&
说起战后的日本摄影必须得提被人称 为战后日本的现代摄影教父,细江英公。面对战后的日本,面对原子弹爆炸的满目疮痍,也许对于摄影来说,客观的纪实也许是最合适的选择。然而对于细江英公来说,他却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他的视觉语言具有神秘色彩,戏剧化,从而唤起自身的记忆。&/p&&p&&figure&&img src=&/32af347acbc92c48e1fe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32af347acbc92c48e1fe_r.jpg&&&/figure&细江英公《蔷薇刑》&/p&&p&于是在当时显得较为朴素简约的文化背景下,他似乎显得有点华丽而雕琢,具有强烈的超现实主义色彩。&/p&&p&他的学生森山大道和他一样没有选择去面对现实,普遍认为细江英公是森山大道的摄影老师,这个得强调,森山大道只是做了细江英公的助手,而他本人并没有太多评价细江英公,更多的是喜欢东松照明(1930)和受到威廉·克莱因(1928)的影响,森山大道的作品多为黑白,多无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ttp vimeo.com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