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和硕县人民政府网曲惠乡红蝶谷27岁女子不慎掉入水渠溺亡

小鹿呦呦的其它豆列
&&&&&&&&&&&&
&(1人收藏)股票/基金&
追寻红蝶谷美丽精灵
  文/图本报记者梁爱武  红蝶谷位于巴州和硕县曲惠乡境  内一个神秘的山谷中,北依天山山脉,南依焉耆盆地,占地约3平方公里。  每年4月到6月,无数红蝴蝶聚集于此,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在新疆乃至西北地区都十分罕见。  当游人进入红蝶谷,数不清的红蝴蝶便会扑面而来,举手抬足处,红蝶翻飞,像红色的小火苗扑闪着翅膀在起舞,令人遐想无边,稍不留神,蝴蝶就会飞入您的怀中,让人犹如走进梦中仙境,红蝶谷因此而得名。红蝶幼虫吃尽蝶谷榆叶  第一次听说红蝶谷,就被这个美丽奇幻的名字所吸引。5月中旬,我终于迎来一个机会,与朋友相约,清晨抵达红蝶谷。  原本以为红蝶谷是幽静的山谷,人迹罕至。然而,这里已经有了上百辆车,游客更是人头攒动。朋友说,现在正是蝴蝶化蛹为蝶、脱胎换骨的时节,所以游客都慕名而至。  红蝶谷里人家不多,主要居住着维吾尔族居民,每年这个季节,他们都会早早在树下阴凉处洒上水,铺上地毯,摆放上一些馕饼和酸奶等食品供游客选购,还有一些当地人将烤肉炉等搬到景区附近招揽生意。  山谷里的树木很多,有榆树、核桃树、杏树、葡萄树、杨树等,很多树木据说有一两百年的树龄。  与记者想象中不同的是,这条山谷基本上算是一条林带,这里的榆树好像是遭遇了一场“霜降”,稀稀拉拉的,没有几片叶子,杏树和核桃树等其他树木绿油油的,各种树木杂乱生长,形成了一片浓密的林带。  摆摊的一位当地维吾尔族小伙子告诉记者,每到五六月间,谷内都有几万到十几万只的红蝶飞舞,树上、草地上、山上到处都是蝴蝶,它们不怕人,甚至会扑入人的怀中,这种蝴蝶专吃榆树的叶子,开春榆树还是正常发芽,但是不久叶子就遭到蝴蝶幼虫啃食,所以这里的榆树几乎都是光秃秃的。  红蝶谷里的红蝶主要是一种叫榆蛱蝶的蝶类,红蝶每年繁殖一次,它们的卵从三四月份开始化为幼虫,5月以后陆续化蛹为蝶,布满山谷。  正说话间,有三两只蝴蝶飞舞而来,停在了我的肩头,我轻轻地用手去拈,竟然没有惊动到它,很顺利地就把红蝶拈在手中。细细观察红蝶,发现这个小精灵实在美丽,扑腾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时地变换着霓裳,色彩和谐而丰富,就好像它随身携带着化妆包,时刻不忘为自己浓妆淡抹一番。  独特环境孕育大批红蝶  据了解,全世界蝴蝶约有16000种,以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最为丰富。我国蝴蝶种类约1339种,以台湾省和西南地区种类最多。  榆蛱蝶虽然属于新疆分布较广的蝶类,但在红蝶谷这样大范围、高密度的分布却很罕见。在巴州境内有那么多峡谷,为什么只有红蝶谷这条峡谷才有如此多的红蝶呢?  和硕县环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日,新疆生态学会组织开展了一次和硕红蝶谷大型科学考察活动,专家初步确定榆蛱蝶的大量出现和它赖以生存的榆树以及这里的气候及地理环境有关。这里峡谷修长,有天然的保护屏障,也有博斯腾湖湿润的气候条件,峡谷里还有榆树等,这些都是有利于红蝶生长的环境。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红蝶成形的时间和去年相比,相对要晚一个星期,可能是因为今年的雨水较多,温度相对要低一些。红蝶与游客一起舞蹈  一路上红蝶飞舞着为我们引路,摄影爱好者争相在路边的花丛中、树叶间拍摄美景。很快,我们就到了红蝶谷广场。  “来撒,来撒,尊贵的客人,让我们和美丽的红蝶一起舞蹈吧!”和硕县民间艺人吾买尔江诙谐幽默的话语在红蝶谷广场回荡,激发着观众的舞蹈欲望和激情。  红蝶谷广场非常热闹,记者环顾四周,很多游客都在随着麦西来甫的音乐舞动着,人群中有年近80岁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还有来自异地的客人,他们都被红蝶谷中的风情所吸引。  大家在大自然中感受着来自心灵的律动,如蝶一般。与麦西来甫相映成趣的是漫天飞舞的红蝶。纷飞的红蝶与游客缠绵,它们在游客的帽檐上、肩膀上、手足间随意停留,大家争相与红蝶合影,而美丽的红蝶似乎有意在炫耀着自己的美丽,忽闪着粉嫩的翅膀配合着我们的镜头。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铺开睡单,来一场自己动手的野餐,让美食填饱味蕾,让精神和身体在休闲中放松,此时的我们随地而卧,不知不觉就进入梦乡。梦中,我走进一个蝴蝶谷,在怪石之上和瀑布之间飞满了蝴蝶,我被一群蝴蝶拉着手,跳起舞来。  我梦中的蝴蝶谷就像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所有的蝴蝶都在狂欢,它们拍打着、微笑着在一起舞蹈……  红蝶谷广场上  演员为四方游客表演舞蹈。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感谢您的提问,我们会通过短信的方式反馈您的问题答案,请注意查收!确定
咨询问题:请选择
您的称呼:
联系方式:
回访时间:
请认真填写,电话格式错误!
请等待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和硕县位于中部,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北依天山。东邻,南接,西与焉
耆相连,西北与和静相望,西南依博斯腾湖。县城特吾里克镇北距乌鲁木齐384千米,南距府库尔勒市98千米。全县总面积12753.83平方千米,总人口68374人(2003年),有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
邮编:841200 代码:652828 区号:0996 拼音:HeshuoXian
三面环山,一面傍,中部地势低平,由周围山麓向湖倾斜的洪积冲积平原。有、、等水系。属暖温带性干旱气候,热量适中,光照充足。
和硕县水资源总量为2.1961亿。地表水主要是北部山区的融注的山溪江入,、等三条河流。地下水比较丰富,蕴藏量较大。县境南濒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总面积988平方公里,平均深度10米,盛产土著鱼有扁吻鱼和塔里木裂腹鱼。非土著鱼主要有赤鲈(俗称)、鲤鱼、等。博斯腾湖鱼群丰富,产量很大,是新疆重点渔业基地之一 矿产资源 和硕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1.1%,地质构造有生成矿藏资源的基础。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分布广阔。目前,发现和控明有、、、、、、、锌、、、、、、、非金属、、、、、、、建筑用砂石、砖用粘土等23种,其中花岗岩有一定的工业储量,其次是原盐和芒硝达3000万吨和1040万吨;主要分布在博斯腾湖东岸;储一75万吨和磷储量121万吨,分别分布在榆树沟和县境东岸一带。: 又称“花岗石”,俗称“麻石”。分布最广的深成酸性岩,以灰白色和肉红色为最常见。具有等粒状结
花岗岩构和块状构造。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本县境内花岗岩储量大、品种多,主要分布在乌什塔拉乡东南部的扎河布拉克和坎儿洞一带,海拔1500米--1600米的丘陵地带。目前花岗岩开发迅速崛起,开采加工企业已达8家。品种主要有“”、“和硕红”、“天山红梅”、“金皇后”“&”等,其中“和硕红”特点是颜色非常红润,与石材市场上非常昂贵的非常接近。
山,南濒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北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384公里,南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98公里。314国道自东向西横贯县境中部150多公里。 和硕县界总长约580公里,县境总面积12892平方公里。 东邻托克逊县,西倚和,西南接和,南至尉犁县,北隔天山山脉与相望。
位于和硕县曲惠乡政府所在地东约300米处,遗址为黄土夯筑。西南角残留土墩,长宽约3.6米,高约2.4米。城为长方形,曾出土过彩陶罐、串球、开元通宝等文物。据黄文弼先生中记载,此为汉危须国都遗址。现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乌什塔拉民族乡沙梁湾村东南约1公里处。长265米,宽250米,略呈正方形,分南北两重,为黄土夯筑,多处以土坯修补。城内灰坑、挖坑遍布陶片、碎骨、石磨盘片。陶片为泥质,灰、红两色。城周有壕宽约20余米。1984年,从地表采集的文物有塑造的人面型(深目高鼻)、兽头型、山羊角型陶器耳柄,还有碎骨、大、石雕、陶花、陶拍和刻有文字、花纹的陶罐等。据民国19年钟广生著中记载,此城是所设置的张三守捉城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和硕县马兰村附近,台基呈方形,下宽上窄,长7米,底宽4米,顶宽2.5米、高6米。此台一层土一层红柳、木夯筑而成,地表无遗物。四周均为开阔地,站在台顶可视五六十里路。为汉代烽燧。
马兰影视城
位于314国首曲惠乡与乌会塔拉乡中段北侧,矗立着一座核爆炸模拟托塔,是1999年5月为拍摄由执导,李雪健、李幼斌主演的建国五十周年献礼片--- 而耗巨资修建,是一处理想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和硕县那音克乡避暑山庄往北约40公里处,有一于34年(1945)建造的,庙殿面积170平方米,主建筑为土木结构,经堂分上下两层,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庙内横梁雕纹精致,有供人朝拜的佛像及大量经文藏书。周围风景秀丽,离庙不远有一独特药泉,治眼病特别有效。每月七、八、十五、三十日,周围群众要去庙里烧香、磕头、拜佛。
甘珠尔库热喇嘛庙
在和硕县城以南10公里布原上,有一座建于1986年6月的喇嘛庙,庙宇恢宏气派,庙内风格独特。1999年8月,创始人扎雅&班迪达全身黄铜塑像从塔尔寺运抵该庙,并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该铜像高2.5米,重100余公斤。该庙是布茨草原上的一颗明珠。
彩的文化传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我国的蒙古族现使用着两种文字,一种是居住在和、、、、等地的蒙古族所使用的“胡都木文”,这种文字是13世纪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创制的,另一种是居住在新疆地区的蒙古族所使用的“托忒文”,“托忒”是“清楚”、“明了”之意,“托忒”文是卫拉特蒙古高僧扎亚雅班迪达于1648年在回鹘式蒙文(胡都木文)基础上创制的,它至今通用于新疆蒙古族中,这就是我国使用两种文字的由来,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内蒙古、卫拉特和巴尔虎不亚特三种语言,新疆卫拉特蒙古讲卫拉特方言。扎雅班迪达在创制托忒文时采取了卫拉特蒙古人的日常方言,密切了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关系,因此,托忒文是能够比较清楚地表达卫拉特的语言,使文字更接近口语。
托忒文蒙古文有32个,其中元音字母7个,辅音字母25个,以加圈、加点及其他改变字形的办法使一个字母只有表示一个音,专设表示长元音的附加符号,使长元分明,字母在调首、调中、调末的写法有所不同,没有大写和小写的区别,印刷体和书写体很近似,字母上下连书,行款从左向右。扎雅班迪达创制的托忒文在传播我国少数民族的、、、、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据传,扎雅班迪达同他的学生用托忒文翻译了200余部著作,这些著作中大部分为喇嘛教的经典,也有一部分是科学、历史、文学的著作,如 、
、 以及医学著作《居悉》,又称 。
是有名的名贵菜肴之一,一般选用两岁羊宰杀剥皮、去蹄、去内脏,在拌有洋葱、姜、盐的水中稍微腌制,再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粉、精制面粉调成糊涂抹在全羊外表,然后放在烘热的馕炕中,封口焖烤一小时左右即成。烤好的羊遍体金黄油润鲜亮,皮脆肉嫩、味道鲜美,食用者围坐在篝火旁,主人操刀层层削取,把烤熟部分敬献给来宾,随烤随吃,佐以品,载歌载舞,富有草原生活的情趣。
是蒙古族牧民自古以来生活的传统食品,也是牧民招待贵客的高规格的礼仪食品,做手抓肉并不难,把
手抓肉杀死剥皮的整羊有安排地劈成几大块,洗净后投入开水锅内煮,待肉微有血丝即捞出,装在盘子里,在肉的上面放上几把蒙古刀,一手抓肉,一手抓刀,边割边吃。席间,主人向您敬上双杯酒,给你献上祝酒歌,草原牧歌和民歌,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
家中,几乎都会烤一种巨型烤饼,蒙古语称为“海生包尔斯克”,通常锅有多大,饼就有多大,一般要用2-3公斤面粉。
烤饼这种饼用发面,但不放碱,和面时放牛奶酥油,或奶皮子和少许的盐,面和好后稍烫一下,然后用手压成圆形,放在尖底铁锅里用文火烤,等一烤成焦黄色后,再扣过来烤,烤好的饼便成凹形的大圆饼。形似一个尖底的大铁锅,是蒙古人喝奶茶时离不开的主食。乌粗陶鲁尕
蒙古语意为羊头和羊尾脊髓荐骨,即清煮手抓羊肉,是蒙古族婚礼和接待尊贵客人时上的菜肴,“乌粗陶鲁尕”烹制保持原始工艺,把新宰制净的羊肉放进锅中清炖,有时只放、片,不放食盐。肉炖至七八成熟时捞出,装在精致的大盘子里,端上,连带羊头和羊尾,再在盘边搁一把蒙古刀向客人敬献。
蒙古族奶制品
盛夏之季来到牧场作客,整个草原都飘溢着诱人的奶香,蒙古族牧民拿出丰富的奶制品,让你一饱口福。牧民制作奶制品的方法独特有趣,把挤出的鲜牛奶放入大锅加温,将乳白色的奶皮子取出略加发酵,再加水和少许盐用手揉,分离出水和蛋白质,即成金灿灿的酥油,酥油是牧民的上等食品,百公斤鲜奶只能提出四五公斤、用酥油拌在奶茶中制成酥油茶香浓可口。把取过酥油的奶子,倒入牛皮或马皮制作的口袋中,使其发酵成为酸奶子食用。另外,还有,奶酪等奶制品,吃起来香甜可口。
蒙古色清味甘,性温补,含酒精浓度一般不超过30度,这种蒙古奶酒之所以好喝,因为它是奶子的精华,制作奶酒不用鲜奶,而用脱脂的酸奶或制作奶豆腐及其它乳制品剩下的奶浆,平时将奶浆贮存于木桶或皮口袋里,置于适当的温度下,经常用木杵搅动,使其充分发酵,然后将奶浆盛入大口锅内,锅上加一个形如蒸笼的木桶,里面吊一个双耳瓦罐或者钢精锅,四周掩实,再用尖底小锅盛冰水,放在木桶上,用火猛蒸,奶酒凝于锅底,蒸气水随筒流出,滴下来的就是奶酒,每年七、八、九月,正是牧区奶酒飘香的季节,在蒙古族牧民的蒙古包里都备有大桶的奶酒,以供日常自用和待客。
烤羊肉串用新鲜羊腿肉,切成薄片,依次穿在长约30公分的铁钎上,有大串和小串之分,每串间带一片肥羊肉。烤炉是一个铁皮长槽,铁皮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有无数通风圆孔,一端口进风,燃料为炭火。将羊肉串排在烤炉铁皮槽子上,边烤边撒细盐、孜然和辣椒面,两面翻烤几分钟便可食用。烤羊肉串孜然味夹杂香辣味,无油腻感,食后回味无穷。
位于博斯腾湖东北岸,到这里的人们仿佛置身于南金沙滩旅游度假区海之滨,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博斯腾湖,烟波浩淼,具有大海的神韵。平湖万顷,水天相连。银沙细匀柔软,清澈见底,为二级。湖底坡度为1.7%,海岸线长2000米、宽160米,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湖泊型天然浴场。金沙滩被誉为“新疆夏威夷”。乘艇游至湖中,北望高山巍峨、冰盔雪甲,南眺沙山起伏,沙水共处,神秘莫测。碧水悠悠、渔船点点,阳光、沙滩、海浪,一派柔情,堪称一绝,不远处分布着许多平畴绿浪的芦苇荡,那里是水鸟的乐园,芦苇丛中水道纵横交错,绿波荡漾,水鸟翻飞鸣唱,俨然一幅“草长平湖白鸳飞”的山水风景画。
位于和硕县乌什塔拉民族乡附近,台基呈方形,下宽上窄,长7米,底宽4米,顶宽2.5米、高6米。此台一层土一层红柳、梧桐木夯筑而成,地表无遗物。四周均为开阔地,站在台顶可视五六十里路。为汉代烽燧。
位于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东南约1公里处。古城长265米,宽250米,略呈正方形,分南北两重,为黄土夯筑,多处以土坯修补。城内灰坑、挖坑遍布陶片、碎骨、石磨盘片。陶片为泥质,灰、红两色。城周有壕宽约20余米。1984年,从地表采集的文物有塑造的人面型(深目高鼻)、兽头型、山羊角型陶器耳柄,还有碎骨、大小石球、石雕、陶花、陶拍和刻有文字、花纹的陶罐等。据民国19年钟广生著》中记载,此城是唐代所设置的张三守捉城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丝特避暑山庄
金丝特避暑山庄
在和硕县北红山地带的一个水草丰美的山间小盆地里。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40公里左右,就可达到高山牧场,牧场草地如毯,牛羊成群,喇嘛庙的鼓声悠扬深远,北坡的、、如神农耕耘,扬鞭纵马在草原上,如入人间仙境。在这里,游人还可以尽情的享受到和硕特蒙古人古朴而浓烈的风情。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更是热闹非凡,有醇香的、鲜美的手抓肉,还有古老悠扬的和硕特绝唱,夏日有日吾乐接待游人。
和硕县曲惠乡有一条曲惠沟,山口有一个神秘的,谷内天山雪水涓涓流淌,百年古树--榆、桑、杏、核桃、沙
红蝶谷棘或倔强或葱郁,参差披拂,枝叶婆娑。每到5月中旬,桑葚成熟,黑紫色、白色的的果穗引来许多踏青的游客。5月中旬到6月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有成千上万只红色的蝴蝶在谷内飞舞,谷内一片火红,这就是闻名遐迩的 。
关注百科官方微信:hudong_baike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百科资讯
保存二维码
分享词条给好朋友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红谷_中国百科网
    
据本站获悉,南昌温馨99商务酒店(红谷滩店)  南昌温馨99商务酒店(红谷滩店)[1]处于南昌市红谷 本数据来历于百度地图,最终成效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滩新区中心区域(丰和中年夜道中寰医院旁),由温馨旅业团体全权经管。酒店邻接八一年夜桥...
收录时间:日 09:45:21 来 源:未知作者:匿名
上一篇: &(&&)
创建分享人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关于北溪村历史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www.wenku1.com
关于北溪村历史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日期:
关于北溪村历史文化的调查报告历史13班
[1**********]0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省、一个县、一个村、一个家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国史有专门的机构修纂,省志、县志有政府组织编纂,家庭有族谱,而村史少有人注重。以致本村之人对本村之事茫然无知,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北溪村为例,为何现在的行政村名叫“北溪”,村人多不知晓;“上村”、“下村”的缘起,更无人知晓。故笔者不揣孤陋,就己所知,结合对本村长辈的走访整理所得,促成此篇。一、北溪村简介北溪村原名白面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东面八公里。莫姓村民占95%以上。明朝年间,此地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始祖祥才公于明洪武初年统兵平叛有功,被封为白面寨土司巡检,袭职三代,后因改土归流,遂立家白面寨。六百余年来,其先辈勤耕苦读,忠孝传家,昔日之僻壤小村,成了已有八百余户三千多人口,远近闻名的大村,民国后期改称北溪村。村中以莫氏族人为主,族人散居海内外。七世祖宗誉公于1510年移居钟山铜盆寨,现有120多户,600余人;十世祖尔贤公于1574年间移居湖南桃川,现有30多户,近200人;侨居海外20多人。二、北溪村名的由来与变迁北溪村原为白面村,北溪村的始祖莫祥才明代洪武初年由山东青州府临淄县九德峰村来桂。族人家家之香火案上贴有“为职土司来白面,每披地理忆青州”之联句。莫祥才被封为白面寨土司巡检,职袭三代,后因改土归流,遂立白面寨。据民国二十六年《恭城县志》载:“明洪武初,势江源贼目梁朝天、湖南贼首雷虎子、马公三等纠党由八角岩谋叛,攻破县城,杀戮官吏,全州、永明二官均被害。有莫祥才者,山东人也(山东青州府临淄九德峰村),统带庆远府之河池、宜山、南丹等处之黄、韦、陈、周、石、唐、欧、赖、莫、賁、课、覃、徐、祝、陆、廖、雷、马、梁、蒙、容、李、罗等二十三姓之药弩之手三百,民壮五百,将贼剿平,克复城池,即以功授莫祥才白面寨巡检司。其弩手、民壮均给照,赐地方租税,俾子孙永享焉。”这也证实了北溪古村的始祖莫祥才以功而授巡检司,驻扎白面,即现在的北溪村。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北溪莫氏始祖祥才公定居于此,县志、族谱皆称白面寨。至于何时称北洞寨?据已有资料,清乾隆年间,在官方的文契中,就出现北洞寨的村名了,现将用“北洞寨”作村名的文契录下:恭城县正堂叶为奉宪给照事情奉宪涂消莫姓远年契照今给莫姓新照除涂消老照外理合当堂另给莫姓新照一纸以杜日后郑松之端莫姓始祖遗莫之仲户秋粮米壹石五斗有零凡老照载韭菜冲白水站以及莲塘油麻码头等处俱系莫姓始祖垦之田北洞寨村庄鱼塘系莫姓始祖居之地一应当归莫姓管业收租以抵完莫之仲户之秋粮至莫仕达廖君臣阮元升等前后所报涧山东科江背码头北洞源大山以及吊东塘等处旱地除所报的亩数外仍系莫姓管业以抵莫姓之夏税外人不得借端争论莫仕达亦不得过分贪图为给此照当堂所给是实由此可见,即使从清乾隆年间(年)算起,到民国改为“北溪”为止,“北洞寨”这个村名沿用了两百余年。清季雍乾年间,北洞寨有名“莫家凤”者,字应岐,号“北溪野人”,敕赠承德郎,好诗文。莫家凤本人名重一隅,结交广泛,世冑簪缨,家声至远。因此,外地、外村之人到北洞寨,总称去“北溪”那里。久而久之,“北溪”又代指“北洞寨”。到上世纪三十年代,设立咏棠乡,则将“北溪”正式定为行政村名。北溪后背山为主山,山脚左右分别有两座小石山。在过去,右边小石山称“上寨”,左边小石山称“下寨”。由于地理特点,在上寨地域只能在“上寨”之下建房屋,故此处称为“下村”,意为“上寨之下的村子”,反之亦然。在过去村子里鱼塘多,“上村”与“下村”被自然的水塘隔开,于是就有了约定俗成的“上村”、“下村”的叫法。到民国时期的第一次国共合作,1926年,广西省政府实行“二五减租”政策,境内组织农民协会,出于组织的需要,在农会的文档中,则正式用“下村”、“上村”的名号。二、尊师重教的典范北溪村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清中期人才辈出,是方圆数十公里内的历史文化村。据2004年版的《恭城莫氏系谱》第七章、第八章记录:北溪村莫姓族人明清两代人有三品官6人,淑人9人,四品1人,恭人1人,五品8人,宜人9人,六品20人,安人20人,七品47人,八、九品80人,七、八、九品孺人61人;有庠生51人,禀生24人,贡生16人,进士1人,增生9人,卧生1人,副榜1人,监生9人。民国以来有县(团)级以上官员16人,其中厅级官员3人,处(团)级13人,科级75人。民国时期有大学生5人;1950年至今(2004年)有大专院校毕业生188人,高中、中专毕业生150人。旺族兴村,科教为本,莫氏族人先辈,历来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远在清代嘉庆庚申年(1820年)十四世大球公立祠田二百三十九工、铺庙一间以为读书之助,凡十岁读书,给银三两;县考给银一两五,会试给银六十两;1987年以来,本村拨出专款,考取中专者,每人奖励30元;考取大学者,每人奖励50元。1875年,远复公在花田岗寓所创办“花滕书塾”,招生讲学,历时十多年,率先开创北溪教育事业。1912年,督建“振东小学”,为当时县内少有的几所小学之一。1925年,打破对女性的歧视,创办了“北溪女子学校”并附设师范班,为培养人才作出了贡献。三、独具特色的文化风俗北溪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中“中元节”的风俗与众不同,还有十月廿日的“还李王愿”祭祀活动也是别具一格。七月中元节,唐人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后世依例。中元在秋,秋天树木开始落叶,草开始枯萎,被认为是肃杀的季节。这天道家在道观作斋蘸,佛家作盂兰盆斋,百姓也祭悼亡灵。北溪村民习惯从七月初七接先祖开始直到七月十四送先祖结束,期间一日三餐供奉祭品,送先祖时是晚上,从家门口插香烛直至大路,化帛、鸣炮、倒水饭。在清道光年间,北溪犹设有专门的田产作盂兰会的费用,可见对此节气的重视。目前还保留一碑,碑文云:将各善姓捐入盂兰会田工粮稅开列:捐粮并锹口田一工零税一桶半民米二升五合一坵土名莲塘洞;莫谦光捐粮并锹口田二工二坵税五桶半民米三升士名仁田洞又名马鹿洞田;自隼自封自息捐粮田二工半税五桶民米五升士名马鹿洞莫浑耕;道光四年甲申年七月十四之吉日立。“还李王愿”为族中大事,原名“太平愿”。自明清至民国,每三年举行一次,至今未间断。传说北溪村莫氏始祖祥才公奉令南征,带兵过洞庭湖,湖水茫茫。其时风雨大作,舟船在风雨中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祥才公无奈,遂斋戒沐浴,焚香膜拜,诚恳祈祷李天王(李靖)保佑。霎时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船只顺利靠岸,登上了南征大道。为此许下了三年一次敬还李天王恩典之愿,后人称为“李王愿”,日期定在李王诞辰之十月廿日。为感天王大恩,族人精心雕塑了天王金身像,供奉于莫氏宗祠祖先神位之上。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又于2002年重塑金身。建村六百多年至今,每年农历十月二十日为李天王诞辰纪念日。届时全族前三天沐浴斋戒。1948年那次还愿的对联中,其中一副云:齐齐齐齐齐斋齐齐齐斋齐齐齐斋;朝朝朝朝朝拜朝朝朝拜朝朝朝拜①。设斋筵,①齐通斋,《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由于主客多(与先祖同来恭城定居的各姓嗣裔多来与会)。据村里老辈人说,单是油酥黄豆就需两谷桶(谷桶为过去盛装稻谷的用具,一般能装4—6百斤稻谷),族中年满50岁以上的男性自此数天可以免资入席。节日这天,祠堂张灯结彩,村民供上三牲果品,焚香化钱,诚心作揖,祭拜李天王以及列祖列宗。以后数天开荤筵。在此活动中还请外地的桂剧班唱戏,请文艺队演出精彩剧目。双狮献技,青龙竞舞,炮竹声声,锣鼓喧天,亲朋好友、远乡近邻都前来观光,热闹非凡。廿一日以后数天请道士打蘸、祈福消灾,最后道士沿村中街道驱鬼,以保村民平安。恭城瑶族自治县诗联会副会长李星明赋诗道“恭城古寨北溪村,淳朴民风今尚存。共建和谐睦邻里,庠兴教化育贤昆”。作为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古村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荡涤出独有的韵味。青州茫茫,八桂苍苍。戍边千里,永志故乡。钜鹿后代,源远流长。祈福盛世,国富民康。参考文献[1]胡勋,金涛,民国二十六年《恭城县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2004.12[2]广西恭城莫氏系谱修谱委员会,《广西恭城莫氏系谱》,2004,10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和硕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