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三七星螳螂醉八拳摘拳点评

螳螂拳发展传承之大略
自明末清初王郎创螳螂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一直以来,对於螳螂拳历史源流,已有众多描述。早年螳螂拳的师承发展只有口头传说,并无史料考证。至真正有螳螂拳文献记载,已是近代莱阳县志所载小赤山李秉霄及世传梁学香之「螳螂拳谱」,另尚有王云生所传之「升霄道人重集一少林真传七星螳螂拳」。有关在祖师王郎之后传至升霄道人、宇宙道人 或福居禅师之说,至今尚无资料证实。有感於香港及海外螳螂拳史述与发源地山东省差异颇大,故想就螳螂拳近代发展问题表达个人意见,以期望世界各地螳螂拳同门交流沟通,共同探讨。 螳螂拳的发源地是山东省烟台地区,最初流行於莱阳、海阳一带。经历代宗师充实发展,逐渐形成了三大古老流派: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早年螳螂拳并无门派之分。传说王郎创螳螂拳时只有「崩补」和「八肘」,至李秉霄及赵珠时才创出「乱接」(现也叫拦截),再传至梁学香才有「摘要」。故螳螂拳的经典套路为「崩补」「八肘」「乱接」「摘要」。其后流传广泛,研习者众多,始分枝成各种流派,套路亦各有发展创新。 在此顺带一提,梅花、七星、六合三种流派的螳螂拳是各有特点和要求的。其演练风格及技击方法均各有偏重,不可混为一谈。同样一套拳,外表结构差别不大,但其身法、步法和劲法却有区别。例如不能用六合螳螂的风格去演练七星螳螂的套路就变成七星螳螂,也不能用梅花螳螂的风格去演练六合螳螂的套路就变成六合螳螂。又如太极拳,发展至陈、杨、吴、孙、武、赵堡等各派,是各具风格和技术特点的,内涵也有很大区别。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将几种流派合而学之而产生另类风格的,这又当别论。有关各派螳螂拳之技术分析,容日后详谈。 螳螂拳外传始於二十世纪初叶。当时烟台地区的螳螂拳名师纷纷到外发扬光大。到香港传播螳螂拳的主要是七星螳螂罗光玉,太极螳螂赵竹溪,梅花螳螂鲍光英三大名师。传播到东北三省、北京及北方各省的有太极梅花螳螂郝家门,七星螳螂林景山,梅花螳螂(太极螳螂)姜化龙、宋子德一脉以至传人莱阳三山即李昆山、王玉山、崔寿山及纪春亭等名师。到台湾传播的已是一九四九年以后,有梅花螳螂李昆山、七星螳螂王松亭、六合螳螂张祥三。其后亦衍生出八步螳螂、秘门螳螂、长拳螳螂等。由於当时尚处於资讯落后时代,以至其后的历史原因,在几十年的一段长时间内,香港和海外的螳螂拳与发源地山东省及国内的螳螂拳,基本上是处於隔离状态。所得到的螳螂拳史料、拳谱、拳理、技术特点等资料,主要是言传身教。但这些来自山东烟台地区的名师在语言沟通上是有一定困难,故此就产生了许多对螳螂拳史料、技术理论的不同理解。其传人亦根据各自的悟性去演绎,以至有穷毕生精力研究螳螂拳而其权威性的某些观点,却令山东的螳螂拳同门难於理解和接受。笔者感觉两地对螳螂拳资料各有偏颇,香港对於螳螂拳南传的同时山东及北方各省螳螂拳发展缺乏资料,而山东地区各派嫡系螳螂拳对外传螳螂拳情况亦理解不足。鉴於此因,笔者希望将两地螳螂拳近代发展慨况提供参考,以利彼此增进了解。正如去年往烟台与市武协及螳螂拳传人的交流中达成共识,海内外应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为发扬螳螂拳而努力! 梅花螳螂拳(太极螳螂拳、太极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的文献记载始於清代李秉霄。据莱阳县志所记,李秉霄是清朝乾隆莱阳赤山史家河人,是清朝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第十七代后人。据李赞元的第十五支家谱载:「李姓是从福建迁至海阳县凤城西关,其子则分布莱阳、海阳各地。」传李秉霄於乾隆年间随父宦游南中,有大盗某甲於狱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狱以告官命出之,秉霄通医理,过试其脉,买药饮之,盗汗出而苏,夜半伺隙潜循。其后大盗将生平所学传授,艺成而盗不复至。而其艺正是王郎所创之螳螂拳,师承过程史无记载。李秉霄原从文考取贡生,后弃文从武,苦练经年而成螳螂拳一代宗师。因其使用双钩出神入化,故人称「李二钩」或「二钩爷」。根据「县志」和「螳螂拳谱」记载及有关传说,李秉霄是螳螂拳的主要传播人。 李秉霄传於赵珠,字起禄,清嘉庆年间莱阳赤山村人。赵珠自小攻文习武,文才横溢,武艺超群,尽得李秉霄真传。赵珠的螳螂拳环环相绕,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此称为「梅花螳螂拳」。据「莱阳县志」记载:「大赤山赵珠,其(李秉霄)高弟子也。珠年老,尝跌坐床上。剧盗卫三素耳其名,遽入爪探其睛,珠手挥之,跌床下,不敢少动。」赵珠传艺於梁学香。 梁学香,字书圃,海阳县发城乡榆山夼人,生於清道光年间(1810年)。外号「梁一眼」,家中堂号「德顺堂」。其身材瘦小,但极为灵敏,因聪明勤奋,博学多才,故武学造诣非凡。曾在比武中一拳置对方於死地,因此亦有「梁铁锤」之称,并从此声名大振。梁学香半生以保镖为业,凭螳螂拳旗号闯荡江湖无敌手。梁学香不但精通「梅花螳螂拳」,他对「太极拳」也有极深的研究。他将「梅花螳螂拳」的主要技法与「太极拳」的精要融合,创编了「摘要」拳,「摘要」成了螳螂拳的精华,历代拳师不轻易外传。从此时起,「梅花螳螂拳」又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拳」或简称「太极螳螂拳」。梁学香不但将「梅花螳螂拳」技法创新,同时也是「梅花螳螂拳」蓬勃发展的奠基人。他打破螳螂拳单传习惯,传艺极广,先后在海阳、莱阳、栖霞、黄县、文登、芝罘、荣成、牟平等地授徒。其在烟台地区的部分徒弟有:梁敬川(梁学香之子)、郝宏,姜化龙、李明环、孙碤、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蒋老七、修坤善等人。而据香港赵竹溪太极螳螂门人所载,赵竹溪师承迟守进、任丰瑞,而迟、任二人师从孙元昌,而孙元昌正是师承梁学香(香港记载为梁树香)。由此可见,香港赵竹溪太极螳螂其源流也是出自梁学香。梁学香将生平所学,写下了「螳螂拳谱」一书,为「梅花螳螂拳」的发展奠下了理论基础。笔者在去年与山东省烟台武术协会的交流活动中,有幸见到了梁学香所写的「螳螂拳谱」。「拳谱」除了论述螳螂拳理外,主要有三套拳谱,就是「棚补」(崩补)、「乱接」、「分身八肘」,从中可以看到梅花螳螂拳发展过程中的根据。自梁学香之后,「梅花螳螂拳」发展至今已如浩瀚大海,传人不计其数。在此谨列山东省郝宏、姜化龙二大主流及赵竹溪、鲍光英南传发展的概况。 (一)太极梅花螳螂郝家门(郝宏一脉流传概况) 郝宏,字莲茹,()烟台牟平莱山区初家庙后人。尽得梁学香真传,创办「螳螂郝宏」拳坊,是烟台近代极负盛名的三大拳坊之一。郝宏武功超群,在北京比武时,因其枪术出色,人称「神枪郝」。郝宏对「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技术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著有「精神」拳论,精辟地阐述了拳理技法,使之达至完美的极高境界。其子郝恒议、郝恒禄、郝恒常、郝恒信、郝恒坡、郝恒祥俱得父传绝学,武功精湛。郝家兄弟传人极广,桃李满天下,形成了现今山东省、东北各省和海外各国影响极大的「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 郝恒禄,字绥唐,道号「云谷子」,外称「二老道」,是郝宏第二子。自幼随父习武,终生研究武学,在郝家兄弟中功力最为深厚。郝恒禄依据螳螂剑法,吸取各家剑法精华,创出饮誉武林的「螳螂达摩剑」,其剑法出神入化,技击性极强,风格独特。郝恒禄生平禅佛修道,悟性极高,文韬武略、博学多才,他在一九二六年重修拳谱,发表了「太极梅花螳螂拳论」,奠定了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全面理论体系。郝恒禄曾任吴佩孚部队的武术教官和蓬莱国术馆长,并先后在烟台、青岛、蓬莱、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授艺,传人多不胜数。其著名的弟子主要有丁香亭、宋浩礼、曹德坤、何世光、葛德安及其子郝斌等。 郝家兄弟各有传人。长子郝恒议(),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传艺,曾任张宗昌部队武术教官。其传人主要有贾百胜、贾百龙、张玉成、杨典杰、贾世林、贾其云、贾玉坤、谭炳章等。 三子郝恒常,主要传人有孙若康、杨学敏、贾世善、王化亭、毕树财、张瑞卿、邵明光、牟传清、阳玉等。 四子郝恒信,()外号「郝四彪子」,以气硬功著称,在烟台授艺数十年,曾任烟台特区国术馆教练。主要传人有郝忠岳、苏世昌、刘继须、王明儒、宋肇德、刘忠齐、刘忠训、张思秀、刘吉田、刘封镜、纪忠德、张楷堂、姜沂等。 五子郝恒坡,外号「五猴子」,功夫扎实,灵活如猴。先后在济南、蓬莱、青岛、大连等地授艺,曾任青岛市国术讲习所所长。主要传人有郝贡、姜炳祥、陈淑海、周凤岭、腾培熙、张万福、袁惠琴、葛殿升、陈炳超、孟宪云、孙振先等。 六子郝恒祥,主要传人有郝永杰、贾世善、姜勤方、姜保方、姜万景等。 郝家兄弟一门六杰,由此而衍生的传人不计其数。 郝斌,(又名郝宾)字善卿,()是郝恒禄之子。自幼随父亲、祖父习武,十八嵗时已获山东省国术决赛冠军,终生以授拳为业,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代表人物。其最擅长「螳螂达摩剑」及「摘要」,精於技击,艺高功纯。生平与人较技无数,未尝败绩。他曾任牟平县国术馆最后一任馆长,并传艺於牟平、烟台、青岛、东北三省等地。他为了发扬中华武学,不辞劳苦走南闯北,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是武林中的典范。回想当年笔者往烟台拜郝斌为师学艺,千辛万苦历尽艰难,郝斌师父有感於笔者诚意,尽将武功传授,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师父对我可谓恩重如山!郝斌传人不计其数遍及海内外,连续四届的「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其承办者正是其门下「青岛太极梅花螳螂拳委员会」。在历届比赛中,其传人均能勇夺螳螂拳、械冠军。笔者有幸参与近两届赛事,去年取得螳螂拳、螳螂剑及传统拳三面金牌。因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是难得的高水准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为纪念郝斌,青岛孙德龙已开办「郝斌螳螂拳武馆」;烟台曲滋君成立了「烟台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笔者身为郝斌弟子,先在广州传播,近年在香港发扬光大,已成立了「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南韩金寅来也成立了「韩国梅花螳螂拳总会」。现山东省、东北三省及全国各地和海外传人均以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为尚。郝斌声名显赫,威震胶东,一生对螳螂拳作出了重大贡献,是螳螂拳蓬勃发展的历史人物。郝斌传人无数,未可尽录,主要有其子郝维志、弟子孙德龙、曲滋君、孙德尧、孙德孝、汪宜臣、王聚胜、魏文阜、葛希信、孙宝恩、孙雪坡、陈学昆、张发龙、姜道泉、郑兴书、梁焯忠、关晓文、危凤池等。 曹德坤,() 是郝恒禄的得意弟子。於一九一五年由烟台到哈尔滨授艺,是东北三省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主要传播人,创有「德坤武术馆」。东北三省螳螂拳的发展是非常蓬勃的,其流行程度比海外甚至发源地山东省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所谓「发源在山东,发展在东北」之说,可见东北三省螳螂拳盛况。曹德坤在东北传播数十年,传人多不胜数,主要有齐志岗、张炳熙、张松岺、盛风洲、董子刚、刘占帮、齐立德、顾云召、张迳松、张传进、冯照明、刘长功等。曹德坤的徒孙即张炳熙之子张同滨,在哈尔滨创办「梅花太极螳螂拳武术馆」;曹德坤的另一弟子刘长功在东北也成立了「梅花太极螳螂拳委员会」。至今,俄罗斯、东欧各国相继邀请其传人出外教授螳螂拳,使螳螂拳的发展走向另一高峰。 郝宏一脉的「太极梅花螳螂拳」,至今也称「梅花螳螂拳」,又名「梅花太极螳螂拳」。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已形成非常庞大的体系,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螳螂拳的历史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二)姜化龙一脉流传概况 姜化龙,()山东莱阳黄金沟人,深得梁学香真传,是「梅花螳螂」系统的另一主要传播人。在清末民初年间,世有「打得硬姜化龙」美誉,为当时山东武林泰斗之一。据莱阳县志载:「化龙身不满五尺,又痴肥,若无能者,及试其技则灵巧若猴。」姜化龙三下沧洲无敌手,名震武林。其时,莱阳有习罗汉拳和地功拳的名师李仲祥、字丹伯,他和姜化龙交流武艺,互补长短,将其精要纳入螳螂拳,为螳螂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姜化龙授拳足迹遍及胶东,晚年在烟台、莱阳设馆授徒,弟子众多,有名望的主要有宋子德、李昆山、刘祖源、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 宋子德,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生於一八五五年,与姜化龙同龄,卒於姜化龙之后。因家境富裕,人称宋二爷。宋子德原习猴拳与长拳,后拜姜化龙门下研习螳螂拳,与姜化龙和李丹伯结义为兄弟,情同手足。宋子德全面继承了姜化龙武学,并遍阅各派武典,访友论武,吸取各派武学精华,对姜化龙所传「梅花螳螂拳」进行充实发展,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太极螳螂拳」。其传人亦确定为「太极螳螂拳」始於宋子德。宋子德富有文采,故能对姜化龙所传梁学香的拳谱重新整理,形成了理论体系更为完整的「螳螂拳谱」,对螳螂拳的发展贡献良多。螳螂拳在姜化龙、宋子德时代盛况空前,其开设的武馆遍布胶东及以外地区。宋子德武功超卓,相传与人过招,对方鲜有能挡其锋者。宋子德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其主要传人都是名震一时之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李昆山,字进玉,()莱阳县沽汇乡由各庄人。十二岁时随伯父李丹伯习长拳,至十七岁时李丹伯感染沉疴,弥留前将其托咐结义兄弟姜化龙。李昆山拜姜化龙为师,苦练六年,将「梅花螳螂拳」中精华「摘要」六段、「八肘」、「拦截」、「梅花路」等尽得真传,而姜化龙所精擅之气功,如「达摩易筋经」、「气功八段锦」及「三回九转内功」等,均能承继衣钵。一九三三年春天,先与同门王玉山、刘祖远、宋举龙共四人往济南参加山东省国术考试,李昆山获长兵组第一名。同年秋天赴南京参加国考,连战连胜,最终获得长兵组冠军。李昆山先在李景林於济南所创办的山东国术馆任教,后返莱阳,筹组莱阳县国术馆。当时李昆山曾任黄县警察队长,认识了黄县首富也是六合螳螂拳名家丁子成,其后武馆就设於丁子成所开但已歇业的北当铺内。不久,参加了抗日战争,后来随军到了台湾,成了台湾「梅花螳螂拳」的开山始祖。李昆山在台湾的主要传人有李登五、孙鹤丰、李鸿杰、于峨一、李纯德、崔维国等。在莱阳传人有张寿山、张继先等。张寿山再传张炳斗,张炳斗是李昆山外孙,得到真传,后曾跟螳螂名家王玉山深造,著有「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及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一九八二年担任山东电视台「武松」电视剧武打设计;一九九二年开办「青岛市莱西市昆山武术学校」,培养出不少人材。 崔寿山,字彭年,() 莱阳诸陆人。师承宋子德,主传烟台一脉。其对螳螂拳造诣颇深,他的最大贡献在於重新编写「螳螂拳谱」,该谱一脉相传,是螳螂门的武学经典。崔寿山曾任教於莱阳国术馆,后到大连传播,三十年代初到烟台设馆授徒,晚年回家乡莱阳。其主要传人有张楷堂、孙相庭、曲伸、徐凤岐等。张楷堂,烟台所城里人,曾师承烟台武林赫赫有名的郝恒禄、郝恒信兄弟习「郝家梅花螳螂拳」。三十年代初拜师崔寿山学「太极螳螂拳」,苦练六年尽得真传。张楷堂卒於一九九三年,终年八十三岁。继承其衣钵者有周振东,现在烟台发扬光大,是崔寿山一脉「太极螳螂拳」的嫡系传人。另徐凤岐有传人孙德等,也在烟台传播。最近出版了不少「太极螳螂」的影碟,对发展螳螂拳作出了贡献。曲伸,辽宁大连人,出生於一九一九年,原师承赵培起、王子章习秘宗拳,一九三四年拜崔寿山门下习太极螳螂拳,主传东北吉林省一脉。 王玉人,莱阳崔疃人,()宋子德之得意弟子,武功超卓,享有盛名。主传青岛一脉,有太极螳螂青岛派之称,其武馆设於青岛,传人遍布胶东。他两个儿子王元亮、王元乾尽得真传,在青岛、莱阳设馆授徒,桃李满门,主要传人有吕国堂、刘美杰、李飞林等。王家兄弟在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也有传人,其日本弟子有「螳螂拳大要」巨著问世,是第一部由海外讲述现今山东省太极螳螂拳系统的代表作,内容丰富精彩,可见其日本传人研究螳螂拳已达至登峰造极之境界。 袁子(址),字绍周,师承姜化龙,是「梅花螳螂」传播东北三省的另一支脉。主要传人有顶门弟子李端禄以及女儿袁侠。现今辽宁省丹东传人最多。在二零零零年山东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笔者亲眼目睹袁侠前辈下场表演,果然老当益壮,功力深厚。其主要传人有衣海峰、王宝吉、徐再兴、王孝东等。 姜化龙一脉的「梅花螳螂拳」或名「太极螳螂拳」,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是非常蓬勃的。教授螳螂拳的武馆遍布山东,名声远播,流传极广,成为山东省第一拳种。经历几代名师的努力,写下了螳螂拳发展的光辉历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螳螂拳历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螳螂拳历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螂台湾同行对螳螂拳的论述
  十八路罗汉功主要是罗光玉一系主要功法,台湾传习甚少,最多不过是前三路而已,它是一大套动作,也可以算是一套气功,但更感觉比较像活动筋骨的热身操。另外:崩步拳主要是七星、梅花、秘门系统的拳套,外型上大同小异,只是在劲道略有表现不同!如:跨虎斜补捶。
  螳螂拳着重于快速刚猛,看清楚喔,不只有快而已,还有劲道的重猛,两者兼具。君不见一些表演,许多螳兄螂弟一上场,希哩呼噜一口气打完,是很快,但没劲,有点像台语说的:苍蝇涮粪坑,大概是这样翻吧!
(注:螳螂拳短劲难练,通常须由长劲而中劲再练至短劲,这没有练个2年以上的时间是不能体会的,而且还要你的老师有教你发劲的练法,否则你练一辈子只有一个外型,可惜目前许多大师只是猛教拳套不教练劲,才造成许多练螳螂拳者演练拳套只有快没有劲。)
  体重重不是问题,螳螂拳源自山东,山东人多是人高马大的,另外,罗光玉据称180多公分,近90多公斤,够大只吧。不也是一代螳螂宗师!其师范旭东,据说也200多公分,有范巨人之称;再来莱阳县志描述,姜化龙痴肥若无能状,但敏捷若猿猴...
  其实,学时不求快,一招一式做好,交代清楚,可以定式,磨架子也炼功力,,更重要是让身体能有所记忆,熟练时,再串联相关动作手法,自然快得起来,即所谓的:盘架慢、出手快!
  螳螂拳实战不外:叫手、接手、开门、破门,不只外型上的补、漏;功力较深的还要求在劲道上的补、漏
(注:此即所谓来叫顺送);如:六合螳螂门对此甚为要求及强调...
  像秘门螳螂要求则是劲短而促,厚重则不必说,其劲力之要求与鹤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啊!令人有猝不及防的感觉,无怪乎张德奎师爷能在南派拳法林立的台南屹立不摇!
  以螳螂拳而言,刁手、采手用到指腕小臂相当的多,大约几种练法供为参考:
  1.找一面墙,距离它约10至15公分,五指撑开,以伏地挺身姿势往墙上去,以手指撑住一些时候再以手指发力将自己弹回,如此对指力增长极有帮助!
  2.铁牛耕地
  3.马步铐腕
  4.固定手肘练习转腕
  以上均能长进指腕小臂的功力,但这只是初步,进阶练法等熟悉这些后再谈.以免贪多咬不烂!
  螳螂拳甚重视腰胯,指腕小臂的功力虽然重要,但若腰胯不活,不能上下相连,劲发整体,亦是枉然啊!多论拳,少谈是非!拳是永远的,是非是一时的!不兼容的是人心!而不是拳啊!!
  揪腿及蹬蹋就如旭凤兄说的一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只是这一体及两面所指为何?揪腿及蹬蹋为螳螂拳的基本腿法,虽说是基本,若能运用巧妙那可是令人防不胜防的杀招啊!一体要解释成腿法或摔技均无不可,重点在两面,即里/外门之分,这里所说的里/外门,指的是敌之门户,而非敌足之内外侧,请仔细留心!
  倘若敌以顺步攻来,揪腿一般适用于外门,而不易用于内门,常见如:破刀手揪腿,其它如:引针腰斩也是由外门比较好用,是以,敌若拗步,则破刀手揪腿全然无用,而引针腰斩则用之亦勉强............此时则以蹬蹋自内门破敌,如偷步蹬蹋、或挂手蹬蹋,或滚龙肘,甚至挂蹋均无不可!一招连消带摔,干净俐落!
  其它比较特别的有:吞蹋扇风乃合揪腿及蹬蹋于一式,一明腿一暗腿,阴狠异常!!!秘门之七星天分肘(不易见到),以提劲破敌之门户及前锋马,再以七星步蹋敌之后马,一足破二马,也是高招!!
  还有{摘盔}的七星双刁手,此式于敌攻来时,手自外门,足自里门,封手、揪腿、刁眼,抹眉同时完成;若敌拗步时,则手自里门、足自外门破敌;其它像六合螳螂之展拍,其扭腰扫足展手之幅度极大,较无此窘境,里外门均可!六合螳螂之底漏圈或是蹬蹋指眼捶就是蹬蹋的表现,偷步或顺步均可表现!
  其实,初练螳螂时见手是手,需练至见手不是手,方是小成!螳螂拳是一种速拳没错,但绝不是一种速成拳!虽然快速刚猛颇似所谓的外家拳,但其对来劲的来叫顺送可是比一些所谓的内家拳更为讲究,内外刚柔无一不备,用劲更是讲究,长劲/短劲/寸劲及缠丝劲,没花个几年是摸不出一些东西的!
  其实练得好,方是内家!练不好,练什么拳都嘛是外家!
  (注:螳螂拳手法精华在一手化五手,即所谓见手不是手,)
  简单论述一下:
  1、台湾号称螳螂拳套路最多,施政忠老师,约莫200多套吧!
  2、八步螳螂拳;景美兴隆公园--王杰老师;八步功夫学苑--左显富老师,另外还有卫笑堂师父的另一位高徒,陈国钦老师,此老师早年以能打敢打著称!
  注:彭韩萍老师亦是八步螳螂拳的好手,对学生教学注重实战,早年在228公园教拳,其九节鞭,三节棍与醉拳更是一绝,可惜英年早逝。
  3、七星及梅花螳螂拳;李昆山师父及其子李登五师父的传人,手边没有资料,从力与美杂志上大约知道有,李鸿杰(好象已故),于峨一、崔松山...等,但不知与
哪里宏道传业?另外,还有一脉是贾金亭师父(师承姜化龙祖师)所传下来的嫡系老螳螂拳,可至中华国术螳螂门推广中心找朱勇强师父。
  4、秘门螳螂拳;张德奎师父的传人众所皆知,如:苏j明(即:苏昱彰老师),
台南的周高山 老师等...
  另外,还有张德奎师父于晚年所收施政忠老师,但是有一说法,是张德奎师父晚年因身体不好,是以很多秘门螳螂拳的手法及身法,因功架太低而没有很详细教。至于张德奎师父的公子张福厚先生则完全不会!
  5、六合螳螂拳;如上所述,传人少而记得全部又更少...只有:
戴士哲老师(国立台北师范学院)、陈威伸老师(天母教练场),另外,汪肫仁老师(淡大国术社),其它就不清楚了...
  6、长拳螳螂门;
  此系统乃王松亭师父之直系,王松亭师父有青岛四霸天之美称,其传人即鼎鼎大名的高道生老师,王松亭师父一般把他归在七星一脉,至高道生老师方才成立长拳螳螂门,至于理由自个儿看相关网站吧,
  这儿就不多说了!
  至于哪一系统之优劣,只能说拳无好坏,端看个人,是人在练拳,而非拳有优劣,想学哪一系统就烦请自个儿参酌吧!
  武坛宗师刘云樵大师年轻时被丁子成祖师以一记【展拍】摔个半死想必大家都知道,更因如此而成就了刘大师另一段武学因缘,同时也与张祥三、宫宝斋两位宗师结成师兄弟。虽说刘大师因六合螳螂与之个性不合,虽曾学习,但未深研,来台后更早已忘却与张祥三师爷,重逢后方才拾回尘封已久的记忆,但其生平所会之名家钜子不在少数,故其眼界甚高,其实上述虽然讲了那么多家的螳螂拳,严格来说螳螂
是不分家的,七星梅花自始本就一脉,而秘门更是源于七星与梅花,只是其拳架更低更小,劲道以短劲、寸劲为主。
  八步则如卫笑堂宗师所述,其功架较高而开展,劲道上则厚重许多,这四门其实差异或有但不太大,差异较大当属六合螳螂,六合螳螂其接手距离比上述四派更短,几乎可说是贴着打。
  另外螳螂拳有软硬之别,以古人来看现代几乎都是软螳螂,什么石锁排打就不用说了,螳螂抓要能一口气抓破如碗口大的竹筒,愀腿要能断碗口大的小树干,现在人哪有那时间及吃苦耐劳的毅力去练啊!软螳螂也好,硬螳螂也罢!硬功的锻炼都是必须也必要的。
  否则单凭出手快,从明末至今,大名历久不衰,恐怕不太可能… 另外,秘门及八步的名称并不是张德奎及卫笑堂所提出,他们均称自己所教的是螳螂拳,秘门指的是行拳时要封住自己眼、心口及下阴三门,以螳螂捕蝉一式自行体会,所以架子低!而八步是因为非常强调八个步法及手法的练习,若真有八步一称,何以卫笑堂宗师的著作-实用螳螂拳、续实用螳螂拳、螳螂手法密笈等只字未提呢?其实这只是后人就所学之特色提出作为标志而已!毋须争得面红耳赤,把真真正正的螳螂拳学上手才是正的,不是吗?号称螳螂拳套路会得最多的,绝对是施政忠老师,而不是周宝富老师......
(注:民国初年,在烟台有“通臂、形意拳师”-陈德善,“八卦拳师”-王中庆,及“螳螂拳师”
-姜化龙。三位拳师撷取各家之长融合编篡,名为八步螳螂拳。然而虽号称集三家手法,但形意与八卦对八步的影响较小,通臂的影响较大,所以八步因为必较重视通臂劲,所以相较于其它螳螂算是软螳螂)
  叶底藏花如上所述是六合螳螂门的套路,网站上介绍的片子约略见过,我只能说这不是六合螳螂门的叶底藏花,另外周宝富老师自称师承王松亭老师,而高道生老师也师承王松亭老师,怎么两个不论拳风,套路,等等.......
  那耶差价追!其实台湾的螳螂拳可以算是保留相当的完整,比香港、大陆都还好!香港主要是以罗光玉及赵竹溪为主。
  另外危亦林是郝莲茹一系,大陆主要是其所谓的太极梅花螳螂.........渊源追自梁学香什么吸收了太极
  拳的功法云云...据梁学香于咸丰年间完成之螳螂拳谱,推测梁学香应当是清道光,咸丰年间人,此时太极拳应该还在陈家沟,没被走私出来吧。
  第二点学过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算是跟其它拳种不兼容性很高的拳,只要你先前有学过他派的拳,跑去学太极,有哪一个老师不是先叫你把之前的舍弃掉.........现在如此,更何况那时?而梁是堂堂一派宗师,除非头壳歹去.........第三点见过梁学香的直传嫡系,也就是姜化龙所传下来的拳,如李昆山、贾金亭等...刚的要死,何来太极的成分?就算是莱阳三山
中的王玉山(虽说他是宋子德所传,可是宋子德和姜化龙是拜把的,且宋子德的螳螂拳也是姜化龙教的),也不见得有一丝丝太极味!像张德奎的
  师承也直接与姜、宋二位祖师有关联,太极味也一样不见,大概是螳螂拳谱一开头就说:螳螂之体为太极手、寒鸡步、身猴势吧!姜化龙嫡传的螳螂拳非常重视气功,从李昆山、贾金亭二位所传之内容更足以左证,三回九转功为代表,它是一种配合排打的功法,也是螳螂门中的镇山之宝。
  功夫这种东西是需要天资没错,但是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再说,据我所知螳螂拳有五种不同的打法:有七星、六合、梅花、八步、秘门,刚开始建议练七星~把明快劲打出来+之后再转成六合!
  慢拉架子快打拳,没什么天才才能练这一回事,如近代螳螂拳宗师黄汉勋所言,盘架慢出手快。另外,八步、秘门并不是台湾简化的套路,八步螳螂功架稍高但出手极厚重。套路有:七手、力劈、大翻车、小翻车、六路摘要等。至于秘门螳螂功架极低且出手极短,重在短劲及寸劲,套路有:
  蹦步、乱接、摘盔、八肘、摘要。目前台湾不容易看到秘门螳螂的原汁原味的打法,大部份均经过某位螳螂宗师之修改!
  另外,六合螳螂在台湾公开传授之老师不多,练法上并不像七星~把明快劲打出来+之后再转成六合,因为六合螳螂的劲与七星、梅花、八步、秘门等压根不同,它着重缠,里缠、外缠,甚至全身缠,从其【锯捆封】一式更能明显体会!
  六合螳螂套路有:铁齿、善手奔、镜里藏花、截手圈、叶里藏花、双封、六合短捶…等。其中镜里藏花可见于张祥三所作之六合螳螂拳一书,此拳即大陆六合螳螂门所谓之照面灯。另外在六合螳螂门中前三套,即:铁齿、善手奔、镜里藏花,是基本拳;而后三套:截手圈、叶里藏花、双封,可谓是不传,尤其是『双封』,可说是绝传!
  拦截门中一条沟,崩砸劈挂往里投,
  螳螂使出双封手,金刚也败下风头!
  十二字诀
  提、拿、封、闭、粘、粘、帮、贴、来、叫、顺、送
  八刚(八步螳螂)
  冲、撞、崩、砸、棍、挑、劈、插
  十二柔(八步螳螂)
  闪、转、挪、腾、粘、粘、贴、靠、勾、搂、采、挂
  七长:
  钻、劈、崩、
I、挂、圈、漏
  1、拉钻直捅谓一长 2、里处翻牵谓二长
  3、崩捶侧击谓三长 4、插I破打谓四长
  5、圈曲窝炮谓五长 6、斜圈泠横谓六长
  7、勾漏缠鞭谓七长
  八短:
  顶、榜、枕、采、恳、随、格、贴
  1、侧后顶腆是一短 2、跛腿阳榜是二短
  3、跛腿枕肘是三短 4、进步采肘是四短
  5、入手恳肘是五短 6、随肘护中是六短
  7、格肘遮身是七短 8、贴肘护肋是八短
  泰山压顶,迎面直通,顺步双掌,叠肘硬碰,
  贴门靠壁,硬崩伏底,左右双捆,摔捋两分。
  十二柔
  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捆手而漏手,直统而勾手,采手而入手,
  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
  一、打眉头双眼;二、打唇上人中;
  三、打穿腮耳门;四、打背后骨缝;
  五、打协内肺腑;六、打撩阴高骨;
  七、打鹤膝虎胫;八、打搓骨分筋。
  以上乃八打。
  八不打
  一、不打太阳为首;二、不打对面锁口;
  三、不打双风扇耳;
四、不打两协太极;
  五、不打中心两壁;六、不打两肾对心;
  七、不打尾闾封腑;八、不打海底撩阴。
  以上为八不打。
  螳螂分身十二盘肘:
  顿肘腆肘
  撞肘胳肘
  杜门肘挑抱抱肘
滚龙肘 双腆连环肘
  作者徐纪&&&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06-28 19:17
希望大家多进来看看,多发表意见!!
发表于:14-08-22 01:43
密门螳螂现在台湾的翘楚应该是苏昱彰先生,他练的八极和螳螂
Once&I&begin&my&life,&I&will&never&stop
Once&I&fall&in&love,&I&will&always&hold&on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北醉拳醉螳螂谁演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