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昱说三国志11视频解说是那一期

少年十五 阅书三千_新浪新闻
  15岁的深圳中学生吴明昱最近有了一个称号:“中国最会读书的少年”。这源于今年5月以来他在央视科教频道参加的一档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并于今年9月获得一等奖。他被节目编导称为“思想帝”,在3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中间显得深沉且特立独行,被评委赞“阅读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成年人”。而在今年第十五届读书月启动仪式上,吴明昱也被邀请作为分享读书经验的达人之一。
  “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吴明昱说,他始终记得初中时老师对他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的支持,也因此相信读书不能出于功利之心。书里有千古风流人物与他作伴,他却也为“人类繁衍”、“社会演变”和“万物生死”等议题感到痛苦。
  除了通往未来的“入场券”,作为一个孩子,吴明昱的知识结构、与世界的互动方式、间接经验与人生阅历是否同步,也是他的师长们所关心的话题。在他的老师看来,尽管这个孩子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思想,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思想的行走始于人生的行走”。
  思想帝,“老”少年
  在深圳图书馆发起的“寻找最爱读书的孩子”的比赛中,深圳中小学的160多名小选手角逐前十名,拿着《三国志》去参赛的吴明昱因为“不够萌”而落选。没多久,央视的编导在深圳前十名的孩子中看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吴明昱的妈妈康菊霞,想邀请她儿子去参赛,因为“读书光‘萌’是不行的,节目里也需要扎扎实实看经典书籍的孩子”。
  15岁的吴明昱已经有1米8的个头,嘴边有细细的山羊胡茬,跟所有身体迅速蹿高的青春期孩子一样微微驼背,见到生人显得拘谨。电视镜头前的他揶揄自己的表情像“面瘫”,生活里的他偶尔也会害羞地笑。可一说起自己喜欢的书,他就进入了一块很自在的领地,两眼放光,“气场”全开,头低低地压着,犀利而专注地看着你。
  今年5月参加节目时,他还是翠园中学的初三学生,自我介绍很怀古:“鄙人吴明昱,自用明吴欲……欲生五年,识字三千有余。会得家父怎赠书,欢喜无尽。书名《三国演义》,欲爱若手足。遂初猎文史,至于今日。”几个月过去,他现在是翠园中学的高一学生,正在看的书是《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此前吴明昱差点跟央视的节目擦肩而过。在深圳图书馆发起的“寻找最爱读书的孩子”的比赛中,深圳中小学的160多名小选手角逐前十名,拿着《三国志》去参赛的吴明昱因为“不够萌”而落选。没多久,央视的编导在深圳前十名的孩子中看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吴明昱的妈妈康菊霞,想邀请她儿子去参赛,因为“读书光‘萌’是不行的,节目里也需要扎扎实实看经典书籍的孩子”。
  站在一群好读儿童畅销书的孩子中间,吴明昱延续着他“高冷”而深沉的调调,也因而被编导称作“思想帝”。在节目中说起《三国志》、《人类群星闪耀时》、《明朝那些事》等书籍,他慷慨地阐述自己对周瑜、诸葛亮、斯蒂芬·茨威格、极地探险家斯科特、徐霞客、王阳明、张居正等人物的思考,被评委赞叹“阅读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成年人”。他还描述思考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之感,并且觉得“读书就是一条痛并快乐着的路”。
  没多久就有网友封吴明昱作“孤独书神”,他在QQ状态里吐槽:“孤独书神是什么!不带这么起外号的啊喂!”“为什么不喜欢‘孤独书神’?”记者问他。“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不是读书能力最好的那个,只是表达能力比其他人强一点,‘神’我当不起。不过‘孤独’我挺喜欢的”,他说。
  吴明昱有挺多朋友,“有‘基友’,也有闺蜜,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的QQ状态一天可以更新三四次,有读书偶得,也有情绪的只言片语,底下不乏点赞和留言。可是他还是感觉“越走越孤独,能交心的人很少”。他自认“想东西很复杂,心理年龄比较老”,跟年长者更容易相互理解。康菊霞回忆,儿子初中时跟很多老师都是“忘年交”,他们放学后常倾谈到七八点。
  怀中书,栖身所
  在吴明昱小时候,父母也曾经送他去钢琴、小提琴等兴趣班,后来他还是选择与书为伴,任何时候都手不释卷。“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累了,不想再奔波了,我就看书”。
  同龄人的词汇和思维方式,吴明昱不是没有。例如他说自己既是“叔控”也是“萝莉控”,爱玩纸牌游戏“三国杀”,还逛“百度贴吧”,跟同学也可以聊漫画,是介于“二次元”(注:动漫、游戏作品中的虚构世界)和“三次元”(注:现实世界)之间的“2.5次元”。《西游记》里他最爱猪八戒,其次是沙僧,对孙悟空很无感。“沙僧从不抢镜,台词少,很低调憨厚啊!而且你没发现孙悟空每打一个妖怪就要请一个神仙,有时候是好几个神仙吗?”
  可尽管聊的是动漫,他关注的还是历史和世界格局以及背后“沉重而深刻的话题”。动漫作品里他最喜欢《海贼王》,但“不是因为热血和友情”,“作者对世界格局的刻画,以及明线暗线的冲突,都拿捏得很到位,它不再是主角一路打怪升级的无脑闯关模式,它的剧情可以说是越来越复杂”,他说。他最喜欢的人物是58岁的海军本部大将黄猿,除了黄猿“猥琐、慵懒、半途而废的个性”之外,也因为他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旁观者”。
  “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他的知识面很广,见解也很独特……我知道这一切全是因为他喜欢读书所致”,2009年,吴明昱的父亲吴坤山在一篇讲述如何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据他回忆,儿子对文字喜爱从2岁就开始了,那时候家里贴满了识字卡片,目的是为了让他知道“文字是除了说话以外的另一种表述工具”。后来,吴明昱慢慢学会在一本本童话书里“自己找乐子”,直到5岁那年在父亲的推荐下开始读《三国演义》。
  康菊霞认为,与其说是培养儿子的阅读爱好,不如说他爱好读书,家里人全力支持他的兴趣。在吴明昱小时候,父母也曾经送他去钢琴、小提琴等兴趣班,后来他还是选择与书为伴,任何时候都手不释卷。母子俩每次去书店都会扛回一个购物车的书,家里也到处放满了书。
  “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累了,不想再奔波了,我就看书”,吴明昱说。一家人各有各的阅读兴趣:吴明昱爱看国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这方面像爸爸——这位工作忙碌的父亲如今仍保持睡前阅读的习惯;而妈妈爱看《读者》杂志,爱读琼瑶小说胜过看琼瑶剧,吴明昱觉得妈妈读什么都好,唯独反对她读快速成功一类的书。
  他还记得在翠园中学初中部读书的时候,老师很支持他读“与考试无关的书”,他也因此相信读书不能出于功利之心,因为“书籍真正重要的意义是修身养性,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和灵魂”。平日里工作上遇到困惑,康菊霞也会请吴明昱帮她拿拿主意。她喜欢听儿子讲关于包容和忍耐的历史故事和人生道理。“你从书上得来的经验能够安慰到妈妈吗?”记者问他。“所以只是安慰而已嘛”,他自谦道。
  痛苦,梦想
  现在的吴明昱以“学渣”自居,正在努力适应高中生活,最头疼的科目是数学。在采访的尾声,他急着赶回家去,“今晚很忙,要写作业,之后还要写稿”。谈到梦想,吴明昱希望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投身文化产业,或是做一名公共知识分子。
  “十五岁碌碌无为,唯集所好书白卷耳”——吴明昱在自我介绍中这样写自己。“为什么说自己碌碌无为?”记者问。“难道我现在做出过什么特别让人瞩目的事情吗?没有。”他说,“我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做出了成就,有的出了书,有的写了学术论文……”他心目中的“有为”是“有自己的力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拿分数”。
  目前,吴明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前阵子因为一直准备央视的比赛也误了些功课,现在他以“学渣”自居,正在努力适应高中生活,最头疼的科目是数学。在采访的尾声,他急着赶回家去,“今晚很忙,要写作业,之后还要写稿”。谈到梦想,他希望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投身文化产业,或是做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的桥梁,去提升整个大众文化”。
  “能够潜心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个孩子是很多年让我去回味的一个故事”,翠园中学初中部英语老师贾聘如说。他曾是对吴明昱的精神世界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在他的印象中,吴明昱有超乎年龄的阅读量和思考深度,也常陷入历史情怀中而感到茫然。“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吴明昱不是传统意义中可以上清华北大的顶尖学生,但他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希望他能有一张未来的入场券,但是这张入场券需要他自己去拿。”贾聘如说。
  除了通往未来的“入场券”,这个孩子的知识结构、与世界的互动方式、间接经验与人生阅历是否同步,也是他的师长们所关心的。在贾聘如看来,从吴明昱的阅读范围和思考深度来看,“这样的人生轨迹无须复制,也不可复制”,“尽管他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思想,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思想的行走始于人生的行走”。
  据报道,吴明昱曾读过3000多册书,这是根据他每周的阅读量做出的估算。但吴明昱表示,自己精读过的书约有100多本,也有不少书是跳着读的。他阅读的书籍偏重于文学、历史和国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偏少,在他的言谈之中亦有一些概念化的描述。尽管他发过“提升大众文化”的宏愿,却也在与身边同学的聊天中感到受挫和茫然,“只能尽我所能,强制灌输会招致反感”。
  有同学在QQ空间里给吴明昱留言,说他“小小年纪跟老头似的”。就连吴明昱自己也深沉地说:“我不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像我一样想太多。青少年的发展当中,如果过度苛求,过分引导,就可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我不能保证其他青少年都像我这样,而且想太多会变得复杂,很多人就没童年了。……这个年龄应该是那种活跃在操场和球场上,快乐地做运动的阳光大男孩,不会像我死抠古籍。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节气,青少年的发展也是一样。”
  对于吴明昱的感受,贾聘如认为,“孩子们终归应该是去读书,不抱功利想法,拿起一本书。而读书需要一些关怀,需要有人分享。”而《我的一本书》的评委、南京师范大学老师郦波在节目的最后曾经这样安慰他:“阅读让我幸福,阅读也让我痛苦,这是我最大的心声,说到我心坎里了,因为越痛苦才越幸福,真正有价值的幸福,必须面对痛苦、经历痛苦、超越痛苦。”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昊
  栏目策划/统筹:张玮  (原标题:少年十五 阅书三千)
小小供电所长一个电话打过去,数千用电户就被无缘无故停了6个小时的电。看来,在电网体制里,小所长的权力绝非是“小苍蝇”,而是堪比“大老虎”。因此,今后我等百姓见了“电老虎”之后,还应该聪明一些,因为人家权力超大,停你家电、停你小区的电、停全城的电……
住房是经济问题,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不仅关联着庞大的市场生态,更关乎到复杂的公共治理。比如,公众对房地产信息联网的期待,既希望它为征收房产税做准备,也是想借此可以对调控进行精准设计,还希望能让其成为一把反腐败利剑。
礼品的叫做“京华风韵”,只有21套,只分别配送给来参加北京APEC峰会的21个经济体的领导人。
在美国,虽然对转基因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反对转基因的力量也还是不小。Innate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麦当劳等大客户是否使用。而麦当劳是否使用,又是取决于消费者——在“传统土豆”但丙烯酰胺含量高,和“转基因土豆”但丙烯酰胺含量低之间,选择哪种的消费者多。“中国最会读书的少年” 年方十五阅书三千
&&欢迎回来
“中国最会读书的少年” 年方十五阅书三千
核心提示:
15岁的深圳中学生吴明昱参加了央视科教频道的一档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并于今年9月获得一等奖。
15岁的深圳中学生吴明昱最近有了一个称号:&中国最会读书的少年&。这源于今年5月以来他在央视科教频道参加的一档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并于今年9月获得一等奖。他被节目编导称为&思想帝&,在3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中间显得深沉且特立独行,被评委赞&阅读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成年人&。而在今年第十五届读书月启动仪式上,吴明昱也被邀请作为分享读书经验的达人之一。
&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吴明昱说,他始终记得初中时老师对他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的支持,也因此相信读书不能出于功利之心。书里有千古风流人物与他作伴,他却也为&人类繁衍&、&社会演变&和&万物生死&等议题感到痛苦。
除了通往未来的&入场券&,作为一个孩子,吴明昱的知识结构、与世界的互动方式、间接经验与人生阅历是否同步,也是他的师长们所关心的话题。在他的老师看来,尽管这个孩子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思想,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思想的行走始于人生的行走&。
思想帝,&老&少年
在深圳图书馆发起的&寻找最爱读书的孩子&的比赛中,深圳中小学的160多名小选手角逐前十名,拿着《三国志》去参赛的吴明昱因为&不够萌&而落选。没多久,央视的编导在深圳前十名的孩子中看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吴明昱的妈妈康菊霞,想邀请她儿子去参赛,因为&读书光&萌&是不行的,节目里也需要扎扎实实看经典书籍的孩子&。
15岁的吴明昱已经有1米8的个头,嘴边有细细的山羊胡茬,跟所有身体迅速蹿高的青春期孩子一样微微驼背,见到生人显得拘谨。电视镜头前的他揶揄自己的表情像&面瘫&,生活里的他偶尔也会害羞地笑。可一说起自己喜欢的书,他就进入了一块很自在的领地,两眼放光,&气场&全开,头低低地压着,犀利而专注地看着你。
今年5月参加节目时,他还是翠园中学的初三学生,自我介绍很怀古:&鄙人吴明昱,自用明吴欲&&欲生五年,识字三千有余。会得家父怎赠书,欢喜无尽。书名《三国演义》,欲爱若手足。遂初猎文史,至于今日。&几个月过去,他现在是翠园中学的高一学生,正在看的书是《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此前吴明昱差点跟央视的节目擦肩而过。在深圳图书馆发起的&寻找最爱读书的孩子&的比赛中,深圳中小学的160多名小选手角逐前十名,拿着《三国志》去参赛的吴明昱因为&不够萌&而落选。没多久,央视的编导在深圳前十名的孩子中看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吴明昱的妈妈康菊霞,想邀请她儿子去参赛,因为&读书光&萌&是不行的,节目里也需要扎扎实实看经典书籍的孩子&。
站在一群好读儿童畅销书的孩子中间,吴明昱延续着他&高冷&而深沉的调调,也因而被编导称作&思想帝&。在节目中说起《三国志》、《人类群星闪耀时》、《明朝那些事》等书籍,他慷慨地阐述自己对周瑜、诸葛亮、斯蒂芬&茨威格、极地探险家斯科特、徐霞客、王阳明、张居正等人物的思考,被评委赞叹&阅读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成年人&。他还描述思考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之感,并且觉得&读书就是一条痛并快乐着的路&。
没多久就有网友封吴明昱作&孤独书神&,他在QQ状态里吐槽:&孤独书神是什么!不带这么起外号的啊喂!&&为什么不喜欢&孤独书神&?&记者问他。&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不是读书能力最好的那个,只是表达能力比其他人强一点,&神&我当不起。不过&孤独&我挺喜欢的&,他说。
吴明昱有挺多朋友,&有&基友&,也有闺蜜,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的QQ状态一天可以更新三四次,有读书偶得,也有情绪的只言片语,底下不乏点赞和留言。可是他还是感觉&越走越孤独,能交心的人很少&。他自认&想东西很复杂,心理年龄比较老&,跟年长者更容易相互理解。康菊霞回忆,儿子初中时跟很多老师都是&忘年交&,他们放学后常倾谈到七八点。
怀中书,栖身所
在吴明昱小时候,父母也曾经送他去钢琴、小提琴等兴趣班,后来他还是选择与书为伴,任何时候都手不释卷。&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累了,不想再奔波了,我就看书&。
同龄人的词汇和思维方式,吴明昱不是没有。例如他说自己既是&叔控&也是&萝莉控&,爱玩纸牌游戏&三国杀&,还逛&百度贴吧&,跟同学也可以聊漫画,是介于&二次元&(注:动漫、游戏作品中的虚构世界)和&三次元&(注:现实世界)之间的&2.5次元&。《西游记》里他最爱猪八戒,其次是沙僧,对孙悟空很无感。&沙僧从不抢镜,台词少,很低调憨厚啊!而且你没发现孙悟空每打一个妖怪就要请一个神仙,有时候是好几个神仙吗?&
可尽管聊的是动漫,他关注的还是历史和世界格局以及背后&沉重而深刻的话题&。动漫作品里他最喜欢《海贼王》,但&不是因为热血和友情&,&作者对世界格局的刻画,以及明线暗线的冲突,都拿捏得很到位,它不再是主角一路打怪升级的无脑闯关模式,它的剧情可以说是越来越复杂&,他说。他最喜欢的人物是58岁的海军本部大将黄猿,除了黄猿&猥琐、慵懒、半途而废的个性&之外,也因为他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旁观者&。
&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他的知识面很广,见解也很独特&&我知道这一切全是因为他喜欢读书所致&,2009年,吴明昱的父亲吴坤山在一篇讲述如何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据他回忆,儿子对文字喜爱从2岁就开始了,那时候家里贴满了识字卡片,目的是为了让他知道&文字是除了说话以外的另一种表述工具&。后来,吴明昱慢慢学会在一本本童话书里&自己找乐子&,直到5岁那年在父亲的推荐下开始读《三国演义》。
康菊霞认为,与其说是培养儿子的阅读爱好,不如说他爱好读书,家里人全力支持他的兴趣。在吴明昱小时候,父母也曾经送他去钢琴、小提琴等兴趣班,后来他还是选择与书为伴,任何时候都手不释卷。母子俩每次去书店都会扛回一个购物车的书,家里也到处放满了书。
&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累了,不想再奔波了,我就看书&,吴明昱说。一家人各有各的阅读兴趣:吴明昱爱看国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这方面像爸爸&&这位工作忙碌的父亲如今仍保持睡前阅读的习惯;而妈妈爱看《读者》杂志,爱读琼瑶小说胜过看琼瑶剧,吴明昱觉得妈妈读什么都好,唯独反对她读快速成功一类的书。
他还记得在翠园中学初中部读书的时候,老师很支持他读&与考试无关的书&,他也因此相信读书不能出于功利之心,因为&书籍真正重要的意义是修身养性,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和灵魂&。平日里工作上遇到困惑,康菊霞也会请吴明昱帮她拿拿主意。她喜欢听儿子讲关于包容和忍耐的历史故事和人生道理。&你从书上得来的经验能够安慰到妈妈吗?&记者问他。&所以只是安慰而已嘛&,他自谦道。
痛苦,梦想
现在的吴明昱以&学渣&自居,正在努力适应高中生活,最头疼的科目是数学。在采访的尾声,他急着赶回家去,&今晚很忙,要写作业,之后还要写稿&。谈到梦想,吴明昱希望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投身文化产业,或是做一名公共知识分子。
&十五岁碌碌无为,唯集所好书白卷耳&&&吴明昱在自我介绍中这样写自己。&为什么说自己碌碌无为?&记者问。&难道我现在做出过什么特别让人瞩目的事情吗?没有。&他说,&我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做出了成就,有的出了书,有的写了学术论文&&&他心目中的&有为&是&有自己的力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拿分数&。
目前,吴明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前阵子因为一直准备央视的比赛也误了些功课,现在他以&学渣&自居,正在努力适应高中生活,最头疼的科目是数学。在采访的尾声,他急着赶回家去,&今晚很忙,要写作业,之后还要写稿&。谈到梦想,他希望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投身文化产业,或是做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的桥梁,去提升整个大众文化&。
&能够潜心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个孩子是很多年让我去回味的一个故事&,翠园中学初中部英语老师贾聘如说。他曾是对吴明昱的精神世界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在他的印象中,吴明昱有超乎年龄的阅读量和思考深度,也常陷入历史情怀中而感到茫然。&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吴明昱不是传统意义中可以上清华北大的顶尖学生,但他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希望他能有一张未来的入场券,但是这张入场券需要他自己去拿。&贾聘如说。
除了通往未来的&入场券&,这个孩子的知识结构、与世界的互动方式、间接经验与人生阅历是否同步,也是他的师长们所关心的。在贾聘如看来,从吴明昱的阅读范围和思考深度来看,&这样的人生轨迹无须复制,也不可复制&,&尽管他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思想,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思想的行走始于人生的行走&。
据报道,吴明昱曾读过3000多册书,这是根据他每周的阅读量做出的估算。但吴明昱表示,自己精读过的书约有100多本,也有不少书是跳着读的。他阅读的书籍偏重于文学、历史和国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偏少,在他的言谈之中亦有一些概念化的描述。尽管他发过&提升大众文化&的宏愿,却也在与身边同学的聊天中感到受挫和茫然,&只能尽我所能,强制灌输会招致反感&。
有同学在QQ空间里给吴明昱留言,说他&小小年纪跟老头似的&。就连吴明昱自己也深沉地说:&我不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像我一样想太多。青少年的发展当中,如果过度苛求,过分引导,就可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我不能保证其他青少年都像我这样,而且想太多会变得复杂,很多人就没童年了。&&这个年龄应该是那种活跃在操场和球场上,快乐地做运动的阳光大男孩,不会像我死抠古籍。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节气,青少年的发展也是一样。&
对于吴明昱的感受,贾聘如认为,&孩子们终归应该是去读书,不抱功利想法,拿起一本书。而读书需要一些关怀,需要有人分享。&而《我的一本书》的评委、南京师范大学老师郦波在节目的最后曾经这样安慰他:&阅读让我幸福,阅读也让我痛苦,这是我最大的心声,说到我心坎里了,因为越痛苦才越幸福,真正有价值的幸福,必须面对痛苦、经历痛苦、超越痛苦。&少年十五 阅书三千(图)( 04:23:53)_网易新闻
少年十五 阅书三千(图)( 04:23:5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吴明昱在央视科教频道《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5岁的深圳中学生吴明昱最近有了一个称号:“中国最会读书的少年”。这源于今年5月以来他在央视科教频道参加的一档节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并于今年9月获得一等奖。他被节目编导称为“思想帝”,在3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中间显得深沉且特立独行,被评委赞“阅读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成年人”。而在今年第十五届读书月启动仪式上,吴明昱也被邀请作为分享读书经验的达人之一。
  “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吴明昱说,他始终记得初中时老师对他读“与考试无关的书”的支持,也因此相信读书不能出于功利之心。书里有千古风流人物与他作伴,他却也为“人类繁衍”、“社会演变”和“万物生死”等议题感到痛苦。
  除了通往未来的“入场券”,作为一个孩子,吴明昱的知识结构、与世界的互动方式、间接经验与人生阅历是否同步,也是他的师长们所关心的话题。在他的老师看来,尽管这个孩子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思想,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思想的行走始于人生的行走”。
  思想帝,“老”少年
  在深圳图书馆发起的“寻找最爱读书的孩子”的比赛中,深圳中小学的160多名小选手角逐前十名,拿着《三国志》去参赛的吴明昱因为“不够萌”而落选。没多久,央视的编导在深圳前十名的孩子中看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吴明昱的妈妈康菊霞,想邀请她儿子去参赛,因为“读书光‘萌’是不行的,节目里也需要扎扎实实看经典书籍的孩子”。
  15岁的吴明昱已经有1米8的个头,嘴边有细细的山羊胡茬,跟所有身体迅速蹿高的青春期孩子一样微微驼背,见到生人显得拘谨。电视镜头前的他揶揄自己的表情像“面瘫”,生活里的他偶尔也会害羞地笑。可一说起自己喜欢的书,他就进入了一块很自在的领地,两眼放光,“气场”全开,头低低地压着,犀利而专注地看着你。
  今年5月参加节目时,他还是翠园中学的初三学生,自我介绍很怀古:“鄙人吴明昱,自用明吴欲……欲生五年,识字三千有余。会得家父怎赠书,欢喜无尽。书名《三国演义》,欲爱若手足。遂初猎文史,至于今日。”几个月过去,他现在是翠园中学的高一学生,正在看的书是《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此前吴明昱差点跟央视的节目擦肩而过。在深圳图书馆发起的“寻找最爱读书的孩子”的比赛中,深圳中小学的160多名小选手角逐前十名,拿着《三国志》去参赛的吴明昱因为“不够萌”而落选。没多久,央视的编导在深圳前十名的孩子中看了一圈,最后找到了吴明昱的妈妈康菊霞,想邀请她儿子去参赛,因为“读书光‘萌’是不行的,节目里也需要扎扎实实看经典书籍的孩子”。
  站在一群好读儿童畅销书的孩子中间,吴明昱延续着他“高冷”而深沉的调调,也因而被编导称作“思想帝”。在节目中说起《三国志》、《人类群星闪耀时》、《明朝那些事》等书籍,他慷慨地阐述自己对周瑜、诸葛亮、斯蒂芬·茨威格、极地探险家斯科特、徐霞客、王阳明、张居正等人物的思考,被评委赞叹“阅读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成年人”。他还描述思考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之感,并且觉得“读书就是一条痛并快乐着的路”。
  没多久就有网友封吴明昱作“孤独书神”,他在QQ状态里吐槽:“孤独书神是什么!不带这么起外号的啊喂!”“为什么不喜欢‘孤独书神’?”记者问他。“因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不是读书能力最好的那个,只是表达能力比其他人强一点,‘神’我当不起。不过‘孤独’我挺喜欢的”,他说。
  吴明昱有挺多朋友,“有‘基友’,也有闺蜜,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的QQ状态一天可以更新三四次,有读书偶得,也有情绪的只言片语,底下不乏点赞和留言。可是他还是感觉“越走越孤独,能交心的人很少”。他自认“想东西很复杂,心理年龄比较老”,跟年长者更容易相互理解。康菊霞回忆,儿子初中时跟很多老师都是“忘年交”,他们放学后常倾谈到七八点。
  怀中书,栖身所
  在吴明昱小时候,父母也曾经送他去钢琴、小提琴等兴趣班,后来他还是选择与书为伴,任何时候都手不释卷。“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累了,不想再奔波了,我就看书”。
  同龄人的词汇和思维方式,吴明昱不是没有。例如他说自己既是“叔控”也是“萝莉控”,爱玩纸牌游戏“三国杀”,还逛“百度贴吧”,跟同学也可以聊漫画,是介于“二次元”(注:动漫、游戏作品中的虚构世界)和“三次元”(注:现实世界)之间的“2.5次元”。《西游记》里他最爱猪八戒,其次是沙僧,对孙悟空很无感。“沙僧从不抢镜,台词少,很低调憨厚啊!而且你没发现孙悟空每打一个妖怪就要请一个神仙,有时候是好几个神仙吗?”
  可尽管聊的是动漫,他关注的还是历史和世界格局以及背后“沉重而深刻的话题”。动漫作品里他最喜欢《海贼王》,但“不是因为热血和友情”,“作者对世界格局的刻画,以及明线暗线的冲突,都拿捏得很到位,它不再是主角一路打怪升级的无脑闯关模式,它的剧情可以说是越来越复杂”,他说。他最喜欢的人物是58岁的海军本部大将黄猿,除了黄猿“猥琐、慵懒、半途而废的个性”之外,也因为他是一个“高深莫测的旁观者”。
  “在与儿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他的知识面很广,见解也很独特……我知道这一切全是因为他喜欢读书所致”,2009年,吴明昱的父亲吴坤山在一篇讲述如何培养子女阅读习惯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据他回忆,儿子对文字喜爱从2岁就开始了,那时候家里贴满了识字卡片,目的是为了让他知道“文字是除了说话以外的另一种表述工具”。后来,吴明昱慢慢学会在一本本童话书里“自己找乐子”,直到5岁那年在父亲的推荐下开始读《三国演义》。
  康菊霞认为,与其说是培养儿子的阅读爱好,不如说他爱好读书,家里人全力支持他的兴趣。在吴明昱小时候,父母也曾经送他去钢琴、小提琴等兴趣班,后来他还是选择与书为伴,任何时候都手不释卷。母子俩每次去书店都会扛回一个购物车的书,家里也到处放满了书。
  “阅读是我生存状态的一部分,书籍像是我的一个栖身之所,累了,不想再奔波了,我就看书”,吴明昱说。一家人各有各的阅读兴趣:吴明昱爱看国学和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这方面像爸爸—这位工作忙碌的父亲如今仍保持睡前阅读的习惯;而妈妈爱看《读者》杂志,爱读琼瑶小说胜过看琼瑶剧,吴明昱觉得妈妈读什么都好,唯独反对她读快速成功一类的书。
  他还记得在翠园中学初中部读书的时候,老师很支持他读“与考试无关的书”,他也因此相信读书不能出于功利之心,因为“书籍真正重要的意义是修身养性,影响一个人的气质和灵魂”。平日里工作上遇到困惑,康菊霞也会请吴明昱帮她拿拿主意。她喜欢听儿子讲关于包容和忍耐的历史故事和人生道理。“你从书上得来的经验能够安慰到妈妈吗?”记者问他。“所以只是安慰而已嘛”,他自谦道。
  痛苦,梦想
  现在的吴明昱以“学渣”自居,正在努力适应高中生活,最头疼的科目是数学。在采访的尾声,他急着赶回家去,“今晚很忙,要写作业,之后还要写稿”。谈到梦想,吴明昱希望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投身文化产业,或是做一名公共知识分子。
  “十五岁碌碌无为,唯集所好书白卷耳”—吴明昱在自我介绍中这样写自己。“为什么说自己碌碌无为?”记者问。“难道我现在做出过什么特别让人瞩目的事情吗?没有。”他说,“我身边也有不少同学做出了成就,有的出了书,有的写了学术论文……”他心目中的“有为”是“有自己的力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而不是单纯的考试拿分数”。
  目前,吴明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前阵子因为一直准备央视的比赛也误了些功课,现在他以“学渣”自居,正在努力适应高中生活,最头疼的科目是数学。在采访的尾声,他急着赶回家去,“今晚很忙,要写作业,之后还要写稿”。谈到梦想,他希望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后投身文化产业,或是做一名公共知识分子,“做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的桥梁,去提升整个大众文化”。
  “能够潜心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个孩子是很多年让我去回味的一个故事”,翠园中学初中部英语老师贾聘如说。他曾是对吴明昱的精神世界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在他的印象中,吴明昱有超乎年龄的阅读量和思考深度,也常陷入历史情怀中而感到茫然。“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吴明昱不是传统意义中可以上清华北大的顶尖学生,但他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孩子,希望他能有一张未来的入场券,但是这张入场券需要他自己去拿。”贾聘如说。
  除了通往未来的“入场券”,这个孩子的知识结构、与世界的互动方式、间接经验与人生阅历是否同步,也是他的师长们所关心的。在贾聘如看来,从吴明昱的阅读范围和思考深度来看,“这样的人生轨迹无须复制,也不可复制”,“尽管他有超出自己年龄的成熟思想,但毕竟还是个孩子,思想的行走始于人生的行走”。
  据报道,吴明昱曾读过3000多册书,这是根据他每周的阅读量做出的估算。但吴明昱表示,自己精读过的书约有100多本,也有不少书是跳着读的。他阅读的书籍偏重于文学、历史和国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偏少,在他的言谈之中亦有一些概念化的描述。尽管他发过“提升大众文化”的宏愿,却也在与身边同学的聊天中感到受挫和茫然,“只能尽我所能,强制灌输会招致反感”。
  有同学在QQ空间里给吴明昱留言,说他“小小年纪跟老头似的”。就连吴明昱自己也深沉地说:“我不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像我一样想太多。青少年的发展当中,如果过度苛求,过分引导,就可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我不能保证其他青少年都像我这样,而且想太多会变得复杂,很多人就没童年了。……这个年龄应该是那种活跃在操场和球场上,快乐地做运动的阳光大男孩,不会像我死抠古籍。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节气,青少年的发展也是一样。”
  对于吴明昱的感受,贾聘如认为,“孩子们终归应该是去读书,不抱功利想法,拿起一本书。而读书需要一些关怀,需要有人分享。”而《我的一本书》的评委、南京师范大学老师郦波在节目的最后曾经这样安慰他:“阅读让我幸福,阅读也让我痛苦,这是我最大的心声,说到我心坎里了,因为越痛苦才越幸福,真正有价值的幸福,必须面对痛苦、经历痛苦、超越痛苦。”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刘昊
  栏目策划/统筹:张玮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11视频解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