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光升怒火神仙道强化等级级降多少

& 徐永光说希望工程
《徐永光说希望工程》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不懈叩问
1假如徐永光听从了朋友们的建议,也许就用不着我们编辑这本书了。在名人出书热、作传热的20世纪90年代,许多朋友建议徐永光写本书,写写希望工程10年。10年间,将心血、智慧和辛劳都倾注给希望工程和中国青基会的徐永光,自然有得可写。但徐永光没有写。不写的原因是不好写。依徐永光一贯的真诚与坦荡,下笔,就要写深、写真。但10年希望工程并不是风平浪静,有许多矛盾冲突,不少难言之隐,只能独自品味;若写浅、写假,那又有悖徐永光的性格和做人准则。的确,从事希望工程10年来,除了接受媒体采访和机构内部的讲话外,徐永光几乎很少公开发表文章,很少出去演讲。但为了希望工程的推动,徐永光其实并没少写,也没少讲。见诸内部刊物和内部会议上的文字、讲话,再加上媒体记者的访谈对话,零零总总也有六、七十万字。作为一份特殊的历史档案,这些文字正好反映了10年希望工程的发展轨迹和全部真实。我们以为,将这些文字中最精要的部分辑录成书,对10年来无数关心和参与希望工程的人们,是一个必要的交代;对研究基金会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学者,是一份有价值的史料;对进一步推动中国青基会和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所幸,当我们把辑录的文稿送给徐永光审阅时,他斟酌再三,终于说出“既然这样那就出吧”的话来。这便是这本《徐永光说希望工程》的由来。&2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在《创造希望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一书中,对希望工程和徐永光,曾有过这样一段评论:“有一位哲人说过,任何成功的事业都是个人的事业,只有以个人为中心、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才能够成就大事业。我深深地服膺这样的观点。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简单。对于公众来说,如果他能够认识到在一个有个性的事业背后,是有个性的机构和有个性的人,那么他对这个事业会有更强的信赖感。”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既崇高、执着,充满理想的光辉,又植根于90年代中国的大地而脚踏实地。可以说,希望工程是极具个性化的事业,打上了徐永光个性的烙印,强烈地体现着徐永光的个性色彩:理想而务实。徐永光无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本书的文字一样,处处显露着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色彩。徐永光为文,都是“有感而发”,决不“无病呻呤”,决无虚言假话。这从他极具个性的文字中可以窥斑见豹:“做官也好,做公益事业也好,只要为老百姓做好事,都是有价值的。我这个人走仕途不得要领。一个做官的徐永光和一个做希望工程的徐永光,我以为后者更适合于我。”(《真实地有责任感地生活》)棗这是他1988年主动请辞团中央组织部长之职,筹办希望工程之后说的。 “做希望工程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上天堂,二是下地狱,我是在天堂和地狱间走钢丝。上天堂不容易,下地狱更是后果不堪,两条路都不好走。”(《在天堂地狱间走钢丝》)棗这是他与香港《壹周刊》官司胜诉后的感言。但徐永光又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识时务,守规矩,正所谓“宏观把握、中观策略和微观操作”都掌握得恰到好处。在希望工程和机构建设中,他始终遵循“开拓而不越轨、创新而未离宗、开放而有节制、保守而不僵化”(《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的生存原则。没有这些,希望工程不可能历10年而不衰。作为理想主义者的徐永光,有希望工程为证。识时务、守规矩的徐永光又是如何造就的呢?徐永光当过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部队的组织纪律性训练,使他具有很强的等级秩序和服从意识。从1978年进团中央至今,22年中团中央第一书记换了6任,徐永光成了这个青年机关的“元老”。但尊重领导,服从组织,对徐永光来说,是不可动摇的“文化认同”。偶尔也打点擦边球,但那是为了突破一点陈规把事情做成,不是为了给上头添麻烦。当然,团中央也给了徐永光相对宽松的环境。康晓光认为:“上级主管部门的宽松,是中国青基会获得的不同于其他同类机构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这种内在的个性与外在的宽松,成就了一个机构、一项事业,也成就了徐永光。&3也许受南怀瑾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徐永光从儒家学说中思“虑而后能得”;从《道德经》中悟“功成而弗居”、“知止可以长久”;从《易经》中寻找“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的秘诀。正因为如此,我们请徐永光的温州前辈、经常给徐永光指点迷津的南怀瑾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南老先生挥毫写下“叩问天人之际”。太史公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自明其志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终于留下千古传诵的“无韵之离骚”棗《史记》。南怀瑾何以用“叩问天人之际”名之此书?对南老先生的“玄机”,我们不敢造次讨问,只得自己努力去领悟。“叩问”,是对未知领域的虔诚探求;“天人之际”,是宇宙人事间的关系、奥秘。我们终于明白:当初,中国青基会能否成功?希望工程能做多大?公益事业怎样运作?对徐永光和他的同道而言,不正是未知的么?而后,希望工程的10年历程,所有的成功与遗憾,不正是上与“天命”关联下与“人事”相涉么?南老先生正言简意赅、入木三分地点破了“徐永光说希望工程”的主题。希望工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探索的产物,“无先例可循,无成法可依”,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徐永光和他的同道,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是他每天心境的如实写照。从问人到问天,总是在不断地“叩问”。希望工程实施之初,徐永光喊出“只要中国还有一名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希望工程的崇高使命就不会结束,跳荡在蓝天下的那簇圣火就不会熄灭。”(《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管理疏误,外部干扰,体制摩擦,政策风险,使希望工程面临“八大隐患”,头上始终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到1997年第七次全国希望工程工作会,徐永光提出了“嬗变”的设想,即实施希望工程战略重心的转移。他说,“功成身退,见好就收,绝非为小团体利益计,而是保护一项全民共同创造的美好事业,使这项在当今中国最具影响的社会公益项目善始善终。希望工程的成功,是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失败是对社会对人民的犯罪。成败功罪,责重如山。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低调。越是别人说好的时候,越是要冷静,越是要有忧患意识。”(《希望工程能否善终》)有时,徐永光在与人辩论时,实在没有词了,只好说“天命不可违”。但是,进也好,退也好,临深履薄也好,嬗变转移也好,中国的公益事业需要有人献身。对徐永光来说,这终究是最大的“天命”。在这个转型期的中国,在飞速发展一派繁荣背后又存在大量不公的中国,在被损害被侮辱、在贫穷苦痛中煎熬的庞大弱势人群需要有人帮助的中国,在市场法则作用下政府不可能再包办一切的中国,公益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出来。无论从古老中国的“大同”理想,还是现代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无论从有“不忍之心”的人性法则,还是缓解贫富分化时期社会矛盾的需要,“仁”与“善”,都永远不会是可有可无的。由是观之,在当今的中国,像希望工程这样的社会公益事业,以及资助公益事业的企业和老板,都显得太少了。徐永光以希望工程的实践和探索,以自己的呼吁和呐喊,帮助唤醒国人的良知,的确是在尽一个合格公民之责。放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项事业和一个人的崇高,就不言自明了。徐永光自嘲当了“高级乞丐”,也正是“天命”使然。4为什么徐永光文字中总是透露出痛苦?就我们的了解,这肯定不是生活中的痛苦,尽管徐永光童年曾经有过穷困苦难的历程,但毕竟不伤及心灵。徐永光的痛苦,是灵魂之痛。在中国,要做事,尤其是真诚地去做有意义的事,是注定要忍受痛苦的。抑或是因为痛苦而激发出带有心灵震撼力的、乃至有艺术感的语言,抑或是希望工程本身就算得上一种社会公益领域的艺术,徐永光的一些文章,有哲学思考,也有艺术韵味,把自然和心灵融入艺术的境界。艺术正是在痛苦中产生的。人在痛苦中要找到某种表达形式,于是产生了艺术。这是一位艺术家的精辟之言。10年中许多不能对外人道的痛苦,令徐永光备感压抑和煎熬。这些,都升华为艺术感浓烈的文字棗“面对自然之美,我们往往只是简单感知她的外在,而不真正去理解这种美的内涵包含着纯洁、和谐、流畅、静谧、雄浑、平衡和神秘,包含着一种依照亘古不变的规律生生不息的运动。自然美的本质是一种精神。这种并非有形的存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只有音乐可以表现它。音乐是来自宇宙的天籁,它可以引导我们去探求自然美的真谛。我曾感受过,当心处痛苦的时候,大自然和音乐能给我同样的抚慰,使我心中泛出希望的绿色。此时,生命的律动与自然、音乐的旋律融为一体,身心进入无我状态。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奇妙感受。”(《崇尚自然》)希望工程这门社会和人事的“艺术”,毕竟不是纯粹的专门艺术可以让人痴迷到永远。徐永光曾这样说过:“10年希望工程,我一直背着沉重的十字架,身心确实很疲惫。现在之所以还保持热情和旺盛的精力,确实是社会期望给我带来的一种压力和激励所致。”(《在天堂地狱间走钢丝》)他常对人说:“我累了,想到大山里休息,想读书、练书法、听音乐。”他说,在完成希望工程和青基会的工作以后,“我还会有追求,那就是追求精神的更加富有,追求人性的更加完美。一个精神富有、人性完美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真实地有责任感地生活》)其实,徐永光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更加执着地关心那些穷孩子,关心乡下的穷人。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平等地享受教育信息资源,他致力推进希望网校远程教育项目;为了填补“数字鸿沟”,不让信息化浪潮把几亿农民抛弃,他又开始创建“乡村电子信息馆”,提出“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的警世口号。儿童时期“每天都饿”的贫困出身,使徐永光身上有着刻骨铭心的平民意识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从徐永光的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不懈的“叩问”,看到了“尽人事知天命”的智慧,看到了一个不安分的灵魂和一个矛盾的内心世界。&5经过取舍,本书我们共选编了约30万字,按内容分筚路蓝缕、临深履薄、自强不息、风光无限、纵横评点、心泉流淌6个部分。从希望工程的发展历程说到它的管理和监督,从中国青基会的机构创新说到希望工程的拓展与深化;从与社会名流和记者的精彩对谈说到对希望工程和人生的感悟,各个部分竟线条清晰,井然有序。为了方便读者,一些文章的大标题和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在自序体的《代序》中,徐永光以“知天命”之年的经历,述说了一个新中国同龄人的生活信念。我们只见一个曾经痛苦、不甘平庸、追求卓越、崇尚个性、保持自然真实的徐永光,一个带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的徐永光跃然纸上。《筚路蓝缕》部分,着重记述了希望工程的发展历程。《为了孩子们受教育的权利》、《希望工程是怎么出台的》分别介绍了希望工程产生的背景和起因;《百万爱心行动:中国心跟着希望在动》、《1(家)+1助学行动:将救助进行到底》、《冲刺攻坚 再上高峰》则记录了希望工程推动过程中从宣传启动、迅速发展到冲刺攻坚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从中可以了解希望工程各个阶段的思路、推展策略和精心部署;《志愿者劝募行动:最忆“行路上北京”》、《希望工程的战略重心转移》有了更多的冷静思考,读来会产生思想的交流。《临深履薄》部分,讲说希望工程的管理和监督。这部分文字较多地披露了希望工程实施中的困难、矛盾和冲突。希望工程到底有无腐败?为什么能保持10年清廉?有何法宝?徐永光在《信誉是根本 管理是生命》一篇中指出“公众监督是希望工程最好的保护神”;《公众监督希望工程 善款不虞腐败挪用》一篇是在香港《壹周刊》诽谤文章后,明报记者带着大量疑问采访徐永光的实录,提问严厉尖刻,答问坦荡严谨;《希望工程的八大隐患》、《我的检讨》则表达出徐永光对希望工程管理的深深忧患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胜诉了,我们对香港捐款人有了交待》和《庭审归来谈感受》,使我们比较完整地了解对《壹周刊》长达6年之久的诉讼案的前因后果及徐永光在香港法庭上斗智斗勇的精彩片断。《自强不息》部分,讲说中国青基会的机构创新。从中可以看到中国青基会是如何从一个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起家、名不见经传的机构,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民间基金会。字里行间,表现了自胜自强,追求卓越的个性和融入机构的文化理念;《告诉你一个完整的青基会》、《青基会系统的崛起和我国第三部门发展之路》等篇章,是我国基金会和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的成果篇,对基金会组织的性质、任务、面临的挑战、应采取的对策以及机构文化、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中国第三部门的现实处境及我们的任务》是徐永光在中国青基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希望工程与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指出了中国第三部门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领域改革的紧迫任务,分析了其生存发展环境及中国青基会在此领域探索的意义;《希望工程能否善终》是全面阐述希望工程“嬗变”的文章,最能代表徐永光在这一阶段的思考。读罢此文,能理解徐永光为什么要为希望工程“划句号”的良苦用心;《中国青基会的改革转型》则阐述了对机构改革的思考,描绘了中国青基会未来发展的蓝图。《风光无限》部分,讲说希望工程的拓展与深化,表达了徐永光“永无止境的创造冲动”。由救助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引发到希望书库和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棗是从“我要读书”到“我要读好书”、到“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三辰影库、希望网校、互联网大赛和乡村电子信息馆棗是从“读书”到“读电子”。这些项目的推出,真实表达了徐永光和中国青基会“研究发现、实验创新、宣导影响”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促进社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平等的理想;“保护母亲河棗绿色希望工程”,展示了21世纪绿色将成为希望工程的主色调;《倡导绿色意识 推进绿色文明》的记者访谈,是这一阶段徐永光深入思考的代表作,阐明了教育与环境、树人与树木的内在关系和推进世界性绿色文明的深刻意义。《纵横评点》是一部徐永光的访谈录。有与白岩松、艾丰、杨澜等人关于希望工程的精彩对话;有《壹周刊》诽谤案、“巩俐阿姨广告”两个牵动人心、轰动一时事件的记者访谈。这两篇访谈表现了徐永光面对矛盾冲突、复杂局面的智谋策略和希望工程荣誉至上、社会利益至上,自若坦荡、宠辱不惊的态度。在这两大事件的处理上,一个用了6年,一个只用了8天,个中的手笔与意蕴、果敢与分寸,耐人寻味;而与张朝阳的对话,热情表达了对互联网改变未来生活的信心和憧憬;与人民日报网络版“网友”的对话,则看出徐永光与“新人类”交流的应变能力……最后一部分《心泉流淌》,是徐永光关于希望工程和人生感悟的散录。文为心声,文如其人。《虑而后能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中寻求“关于人的进退行止、功过是非、成败得失;事物的本末始终、运动变化、兴衰损益”,为嬗变进行哲学思辩;《无竞争忧患》、《自知者明 自胜者强》、《衷心向往共同愿景》是徐永光针对机构日益严重的行政化倾向和各种机构病贴出的“三张大字报”,是中国青基会机构改革的三部曲。徐永光“为转型立论,为改革建言,为自由开风气”,提出把创建“世界名牌基金会”作为机构的理想和长期的目标追求。为了这一目标,他把中国青基会推上改革的“手术台”。邓小平、南怀瑾、母亲、凌峰和同道,都是对徐永光成功推展希望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均有短文记述。散文《崇尚自然》是借景咏志,以物喻理,表达对顺其自然、接近自然、物我混一的自然天性的追求;《戒烟感悟》可算是一篇关于戒烟心理学的文章,每一个抽烟的、不抽烟的、想戒烟的或欲劝人戒烟的人均可一读;《我是温州人》讴歌了深受南宋永嘉学派文化传统影响、创造了中国市场神话的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引申出了关于“人的发展”的命题;《我在美国踢足球》作为全书的压轴篇,讲的是“足球精神”,是徐永光的“男子汉宣言”。中国的男人特别是足球队员和球迷,一读有益。编完这些文字,我们舒了一口气,邀徐永光小酌。闲聊中,徐永光说起接受某研究机构调查时,在“离开青基会后的职业选择”一栏中他写的是“自由撰稿人”。读完这本《徐永光说希望工程》,人们可能会想,以徐永光的文字修养、思想水平、丰富阅历和洞见人生的悟性,胜任此职当无疑问。但中国的“自由撰稿人”果真缺一个徐永光吗?日
真实的有责任感的生活
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机构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世人宣布:实施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主旨的希望工程。我担任这个仅有10万元注册资金的基金会秘书长、法定代表人。消息传开,即有朋友打上门来,痛心疾首地诘问:为何放着好端端的团中央组织部长不当,干起手掌心朝上的“高级乞丐”?朋友自有朋友的道理。我从1978年参加共青团十大筹备工作次年调团中央组织部起,不到8年,由干事干到部长,两年一个台阶,顺顺当当,怎么一下“跌”成一个民间机构的秘书长?于是,好长一段时间,人们在公众场合介绍“秘书长”时,必后缀一句“原团中央组织部长”,生怕辱没了一个人才。我总是淡然一笑,还是默默做我的希望工程。我相信有一天,这个秘书长会比那个组织部长有分量。几年后的一天,四位于1978年同时进团中央大门、后来各奔前程的老朋友在福州不期而遇。那三位是:中央统战部某局局长覃志刚、中国青年旅行社董事长张希钦、福建某高校教授王章煌。老朋友见面,分外欣喜,举杯之间,感慨系之。我说:我们四个人都有点本事。有本事的人未见得都奔仕途一条道。做官的把官做好做大,搞经济的把生意做好做大,教书的把学问做好做大,也算人尽其才,得其所哉。至于本人,能把希望工程做好做大,则此生足矣。朋友们皆以为然。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会有自己的生活信念,为什么活着,怎么个活法。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在我生命铸就的信念是:要真实地有责任感地生活。曾经苦痛1949年农历3月12日,在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之前,我出生在浙江温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我的记忆里,见过父亲的面,他病得很瘦很瘦。但我从未叫过一声“爸爸”。我还没学会说话,父亲便离开了我们。母亲靠给人缝补浆洗养育5个子女。小时候,我常常饿着肚子读书。每当开学前,母亲就四处奔走,为5个子女的学费东挪西借。我永远忘不了家门口那块在寒风中摇曳的“袜子补底”的招牌和母亲在菜油灯下纳袜底时轻轻叹气的情景。实在熬不下去了,母亲把我和一个大一点的姐姐送了人。姐姐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我去的是个有钱人家,给我好吃好穿,可我还是一次次逃回家。终于没有送成。母亲叹息道:这孩子是吃苦的命。小时候家里没有书看。政府开始装有线广播那年,刚好把一只喇叭装在我家窗下,正对我的床头。从此,喇叭里放出的所有声音,包括音乐和时政新闻,成为我的“开蒙老师”。中苏论战时,“九评”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是趴在窗台上一字不落地听完的,虽然似懂非懂,但听得津津有味。那时还是小学生。“童年的家庭生活和环境影响,往往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道路。”我服膺专家的这一论断。在学校,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小学五年级就当上少先队大队长。初一时,我是全校第一个入团的。1966年“文革”开始,因为是校干部加“红五类”,成为红卫兵头头,但“站错了队”,当作“现行反革命”被关、被打。后来越墙逃跑,躲到姐夫家乡的一个小岛养伤避难。那时17岁。1968年3月,我带着身心的伤痛应征入伍。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我希冀新的生活。正是入伍半年的重阳节,连队党支部通过了我的入党申请。后因一个姨夫在台湾的“海外关系”而未获上级批准。部队是个大熔炉。严整的队列训练和军容风纪,令行禁止的军营纪律,向生命极限挑战的行军拉练,真刀实枪的实战演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人作风,还有养猪、种地、盖房、救灾、抢险、制止武斗、拥政爱民,所有这些,会带给你所谓“军人气质”。虽然我当兵三年便复员了,在部队的最高职务是班长,但我常常自豪自己是“行武出身”。退伍后我成为温州邮电局的一名汽车修理工。我不满足于车、钳、刨、铣、焊和搞点小革新,想读书。1973年,邓小平重新主持工作后恢复大学考试入学制度,我报考大连海运学院日语专业,自信可以中榜。不料出来个“白卷英雄”张铁生。考试作废,重新推荐。我是属于“有前科”的那种人,与推荐无缘,大学梦破灭。不久前出差大连到中国华录公司办事,看到“大连海运学院”的校牌,勾起这段往事。我冷不丁给同行的朋友出了一个“没有张铁生就没有希望工程”的命题。大家始以为荒谬,经我解释,都说该命题可以成立。1976年1月,周总理逝世。小平同志在送走总理后再未露面。巨星陨落,大厦将倾,“四人帮”猖獗,党和国家命运到了危急的关头。我忧心如焚,与朋友们在温州最高的邮电大楼挂出悼念周总理的巨幅挽联,表达的其实是悲愤、绝望和抗争……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10年浩劫,对一个年幼无知的中学生,不仅触及了灵魂,而且触及了皮肉。整整10年,人仿佛不是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中,而只是在一个精神世界里游弋。在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缠绕你的,全是理想、狂热、挫折、忧患、求索、迷惘、期盼,间或的一丝希望又稍纵即逝。这种灵与肉的煎熬磨练,是对你生命意志的挑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个时候,如若你没有倒下,你就会站得更加坚强;如若你的信念未泯,你就会追求得更加炽烈;如若有人给你一把火,你就愿举着它把冰冷的世界烧红,在火的丽焰和光明中,你甘愿化作一缕清烟而去。&另辟蹊径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人民获得第二次解放,我也以一名解放者的热情投入工作,被评为浙江省“邮电学大庆先进个人”。1978年6月被推荐参加筹备共青团十大,搞组织工作。后来留在组织部,一干就是10年。有人说我这个人不安分,不像个组织干部。其实,只不过是我这个人的创新意识比较强。这也许与我孩提时代的创造天性未因“父威”而受到挫坏有关系。为了研究共青团如何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到农村、工厂、机关、部队、学校、街道调查,与各界人士接触;为了把共青团“吃透”,阅读了近千万字的团史资料。我所提出的改革方案,不仅包括了共青团组织、干部人事、团员队伍建设方面,还包括了共青团体制本身。1987年,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奇葆领导下,我担任“共青团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组长,主持起草了《关于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这份文件经党中央书记处讨论原则同意后,在共青团十二大通过。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当时的一些主张可能超前,得罪了不少团干部。一次在北京市团校讲课,当讲到“共青团聚集优秀人才的功能下降,许多团干部不过是二三流人才”时,台下立即响起一片抗议声。有人振臂高呼:“我们就是一流人才!”我笑答:既然是一流人才,为什么我接到各地那么多“团干部安置困难”的告急信?现在正值用人之秋,一流人才何以安置困难?最有意思的是1988年团十二大上围绕通过《关于建立团员证制度的决议》的一番较量。建立团员证制度的动因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团员流动,原先那种严格按照行政区划建立团组织以及团员流动需要县级团委开具介绍信接转组织关系的做法,已严重妨碍了团员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实行团员证制度后,团员持证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因而可以废除组织关系介绍信。这项顺理成章的改革在团内遇到极大的阻力。一些参加团十二大的代表宣称:这次来开会的首要任务是否决团员证制度。原因何在?因为共青团基层组织严重瘫痪,不颁证,可以混;一颁证就会露马脚。为了不露马脚,宁让一项新制度“胎死腹中”。我知道,假如这项决议被否决,对共青团将意味着什么。我只能背水一战!当时大会通过决议前都抢话筒辩论。我于是组织了支持派辩论队,要求必须压住台,不能让反对意见占上风。最后一招,万一底下招架不住,自己抢话筒。由于代表中已经遍传“徐永光将不择手段保护团员证决议通过”的消息,大会表决前竟然出现“鸦雀无声”的反常局面。经过整整5分钟的冷场之后,决议终以多数代表同意获得通过。紧随其后进行团中央委员差额选举,我已豁出去,当不当选无所谓了。结果以得票倒数第二当选。散会时,许多代表拥上来握手道贺,都说为我捏了一把汗。团代会闭幕的第二天,团中央常务书记刘延东打来电话,说书记处认为你为这次大会任务的顺利完成立了汗马功劳,也受了不少委屈,决定让你参加两个出访团,分别访问苏联和西欧,作为对你的奖励。这是我在团中央系统工作20年中所获的惟一一次奖赏。我明白,自己已完成在团中央机关的使命,应当激流勇退了。按我的年龄,选择“转业”,继续仕途,正当黄金时期,但我对共青团的责任未尽,感情难舍。整体改革不好推动,何不搞局部突破,“杀出一条血路”。日,离团代会闭幕不到10天,我即向刘奇葆书记请缨 。于是筹备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继而有了希望工程。&难忘瑶山1989年3月,当我与郗杰英、李宁、杨晓禹等人一起商讨青基金发展大计时,思绪回到了三年前。那时,我带团中央工作团下基层,在两个月内跑遍了广西柳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县。我的调查报告中有如下的记录:“金秀瑶族自治县共和村,全村人口2000多人,解放后没有出过一名初中生。目前250名学生中,小学一年级学生71名,五年级7名,辍学率达90%以上,”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富禄乡和同乐乡,人均收入仅50多元。富禄乡16个行政村有8个村找不到一名初中生。”调查报告指出:“教育落后,人才奇缺,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基金会小小的办公室里,大瑶山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睛在我心中闪现,希望工程的灵感跃然而出。一次,北京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我时问:你为什么不继续做官走仕途而来办希望工程?我答:做官也好,做公益事业也好,只要为老百性做好事,都是有价值的。我这个人走仕途不得要领。一个做官的徐永光和一个做希望工程的徐永光,我以为后者更适合于我。我把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段献给希望工程,是大瑶山孩子的呼唤,也是命运的呼唤;是生活信念的理性选择,也是一种合乎逻辑的人生必然。诚如黑格尔所言:“一切真实的思想都是必然的思想。”我与希望工程作家黄传会有过一段关于命运的对话。黄传会:一个孩子出生在陕西农村的窑洞里就是陕西娃,出生在北京的楼房里就是北京的“小皇帝”。城里的孩子从一出生就享受到农村孩子所享受不到的权利,像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及各种政府福利。笔者:我承认,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从他们呱呱落地时就存在着不平等。我看到一篇报道:讲一个县招考播音员,一名青年以明显优势位居榜首,但人事局不同意录取,就因他是农村户口。这说明,即便在同等条件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竞争也是不平等的。我们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缩小这种不平等的桥梁,而不应再成为扩大这种不平等的鸿沟。希望工程的实施就是要让所有的儿童都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黄传会:干希望工程是需要一种献身精神的。那么,支持你的理念是什么?笔者:是人道主义。你想,人类五千年的文明成果是靠什么传递延续的,是教育。如果一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人世,不受一天学校教育,不能享受人类五千年的文明成果,那是多么悲惨的命运啊!这种悲惨的命运不应再在我们这一代发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要大家都出一点力,改变所有失学儿童的命运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希望工程8年,中国青基会不遗余力地宣传动员海内外民间的财力资源,为国家排忧解难,为穷孩子雪中送炭。所筹10多亿元捐款尽管数量十分有限(只够在上海修一公里多地铁)但这笔钱已经改变了160多万名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命运,建设了4000多所希望小学。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倡导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风。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76%的人认为希望工程是近年来最有成效的思想教育活动。这是希望工程始料不及的效果。我永远不会忘记,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在他离开最高领导岗位之后,仍十分关注希望工程,不仅亲笔为希望工程题名,还两次以“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捐款,小平同志一家都非常支持希望工程。他的夫人卓琳同志和子女也多次捐款,他的外孙女羊羊还到青基会做希望工程志愿者。1997年3月,在金秀县圣塘山万亩杜鹃含苞待放之时,我又回到阔别11年的共和村,参加共和村希望小学落成典礼。与瑶族师生载歌载舞,共度良辰,宛如梦中。不禁吟出:“梦萦灵山十一载,魂牵夙愿回瑶寨。希望之树结硕果,圣塘杜鹃似潮来。”继而来到三江县,听说全县农民均收已超千元,连过去最穷的富禄、同乐两乡,也已面貌大变。兴奋之余,唱道:“富禄街头曾彷徨,悉肠欲断同乐乡。只因小平路线好,财源滚滚达三江。”无欲则刚日,中国青基会在香港状告《壹周刊》无端诽谤希望工程。这是香港历史上首例内地机构的名誉权诉讼案,一时成为海内外媒体关注的大新闻。在同年的1月21日,香港《壹周刊》发表了题为《千里追查七千万元下落,希望工程善款失踪》的文章。不顾事实,制造谜团,对希望工程进行恶意诬蔑和诽谤,在海内外华人世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青基会获悉此事,于当天急就6000余字的《严正声明》,于次日发表在香港《文汇报》和《商报》上。香港舆论认为,内地机构如此迅速地对一桩报道做出反应,尚无先例,并纷纷批评《壹周刊》的报道矛盾百出,不负责任。在此情况下,《壹周刊》于27日发表《我们欢迎指正》的文章,诡称“我们对希望工程并无偏见,如果基金会能够提供具体证据,证明我们所得资料失实,我们愿意更正”。次日,青基会又以整版篇幅在《文汇报》发表来自吉林、浙江的三篇调查报告,逐一驳斥了《壹周刊》的歪曲报道,还事实以本来面目。青基会同时声明:“《壹周刊》必须对此负法律责任。我会已责成常年法律顾问小组研究有关问题,我们将采取一切手段来捍卫希望工程的崇高声誉。”2月3日,《壹周刊》发表《虽有不足,但问心无愧》的文章,说什么“不足之处,以后定当改善,请多多包涵”。《壹周刊》的诽谤文章已造成中国青基会和希望工程名誉的极大损失。据统计,在文章发表之前的25个月内,来自香港的捐款每月平均达300多万港元,之后的数月内,每月仅有十几万港元捐款。《壹周刊》轻松一句“多多包涵”岂能逃责任。我们定在香港高等法院起诉《壹周刊》。香港和内地许多好心的朋友劝我:香港的事深浅莫测,这场官司打不得。我说:白的就是白的,黑的就是黑的!我不相信在香港白的就能变成黑的!信誉是希望工程的生命,我要像捍卫生命那样捍卫希望工程的清白!此案目前尚未开庭,但我们对胜诉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勇气来自我们对事业的忠诚,来自我们坦荡无私的胸怀。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无欲则刚”。在希望工程已经取得相当成功的今天,“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18个字,仍是我每日心境的如实写照。救助一名失学儿童需要完成20多道工作程序,160多万救助规模的背后,有3000万以上的手续。哪怕千分之一的差错率,也会有3万多笔捐款出毛病。中国青基会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以科学严谨的管理监督制度,以现代化高效率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着这项巨型的管理工程。一天,我走进财务部,看到桌子上摞得老高老高的汇款单,拿在手里一掂,沉甸甸的。我心头一热,对财务人员说:“这里倾注了多少人的感情和期望啊!我们要是管理得不好,真是有负天下人啊!”自律靠的是人的自觉,而这种自觉有可能因人因时而异。因此,公众监督才是希望工程最好的“保护神”。希望工程“一对一”救助方式本身,使得每一笔捐款背后都有一双监督的眼睛;全国监察委员会监察巡视员制度的建立,使“保护神”足迹可以到达全国每一个边远山区。政府审计更是铁面无私。日新华社消息:“全国各地审计结论表明,各级希望工程基金、资金的财务管理基本规范,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和有关的会计核算制度,捐款使用符合希望工程的有关规则并落实到位,没有发现贪污、挪用、截留希望工程资金的现象。”1997年5月,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团在孙孚凌副主席带领下视察了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区)希望工程。视察报告认为:希望工程是“放心工程”。研究贫困地区扶贫款落实情况的国家教委科研中心研究员张力说:“拨往贫困地区的扶贫款一般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一块钱小于一块钱,二是一块钱等于一块钱,三是一块钱大于一块钱。我认为,希望工程的一块钱大于一块钱,希望工程的腐败率近乎零。”此话说得比较满。一位贫困县的县长则讲了一句大实话:“希望工程的钱都是人们的感情钱、血汗钱,在我们眼里每一分钱都有磨盘大。我们再缺钱,也不敢对希望工程的钱动非分之想。”有监督就不会有腐败。使希望工程保持纯洁的监督机制,也许能够为推动我国社会监督制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砥砺升华1996年,3名希望工程“火炬手”参加了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接力,随后作为联合国的客人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特别政治顾问、助理秘书长格林女士的接见。1997年9月,联合国新闻署特利利司长专程来中国山东、陕西、辽宁考察了希望工程。他兴奋地说:“难以想像中国有如此成功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应该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民共同的财富。”国际上称之为“ONE TO ONE”的“一对一”资助形式,中国希望工程的规模堪称世界之最。作为新兴的NGO(非政府机构)的中国青基会,可以与世界上任何最优秀的NGO相媲美。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并吸收了现代社会管理理念的中国人,只要好好做事,不会比任何外国人做得差!投身希望工程这项崇高的事业,令人生命飞扬,创造性如涌泉奔突,“真实地有责任感地生活”之信念在希望的事业中砥砺升华。当某一天希望工程圆满画上句号时,我会由衷庆幸这个时代给了我一个平民子弟这样的好机会;我会心存感激地对所有关心支持这项事业的有识之士,对理解帮助我的领导、同事、朋友和我的亲人,道一声:谢谢!15岁的女儿爱与我聊天。一次我问她:“安维,是你羡慕我还是我羡慕你?”女儿不假思索便答:“当然是你羡慕我啊!你都快老了,可怜的爸爸。”是啊,从“而立之年”走进团中央大门,“不惑之年”做希望工程,马上将与共和国一起进入“知天命之年”了。我的目标是,把一个功德圆满的希望工程留给这个世纪;让一个财力雄厚、信誉卓著、制度完善、人才荟萃,具有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中国青基会跨入下一个世纪。此后,我还会追求。那就是,追求精神的更加富有,追求人性的更加完美。一个精神富有人性完美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原载《人物》杂志1998年第2期《共和国同龄人自述》)
理性评价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最初是中国青基会的一个资助项目,几年间就成长为全社会的一项事业。社会各界人士以对希望工程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关注,推动了这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希望工程效益评估”在理性层面上给予了希望工程一个历史的定位。它超越了参与者根据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对希望工程的“说法”,而以全面、系统、客观、量化的实证研究,达成了一种理性的认知。评估报告明晰了希望工程的图像,肯定了希望工程的成就,指出了希望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希望工程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改善社会环境、提高工作质量的可能的办法。这既是对希望工程发展状况的一种结论,更为我们分析和认识希望工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支点。对公益事业的评估在国内还很少见,对希望工程这样一项超大型公益事业的评估更是极富挑战性。我感谢中国科技发展促进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出色工作,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研究能力保证了评估工作的高质量。我也对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表示谢意,他们为本项工作提供的必要的资金支持确是一项有远见的投资。全社会的爱心造就了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期待全社会的更广泛的参与、更深入的研究。(摘自日在“希望工程效益评估结果发布会”上的讲话)
希望工程的战略重心转移
1998年,是既定的希望工程冲刺攻坚计划的最后一年。为如期实现筹资救助任务,我们推出“’98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招募20余万名志愿者,深入社区,贴近公众,以一种全新的社会化筹款方式,再次掀起了捐资助学的热潮。在去年夏季洪水肆虐,灾区大批农村小学被毁,学童无校可上的危难关头,中国青基会与全国200多家新闻媒体合作的“’98希望工程救灾劝募行动”,成为社会各界支援灾区教育的一面旗帜,赢得捐助上亿元,救助3.9万名灾区儿童回到了校园,向灾区紧急提供2000多顶“帐篷希望小学”,资助灾区建设希望小学500多所,为灾毁学校迅速复课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全国希望工程实现筹资3.54亿元,其中中国青基会近2亿元,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记录。冲刺攻坚目标的实现,同时标志希望工程的战略重心转移的开始。今年初,中国青基会决定: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学儿童的捐款。希望工程由救助失学儿童转向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为主转向以教师培训、现代化教学设施配置等软件建设为主。“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像任何事物一样,希望工程必然有开始,有高潮,有生命周期的发展变化。希望工程战略重心的转移,不仅表明希望工程救助因贫失学儿童的初始目标已经基本完成,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发阶段;同时也表明希望工程作为中国青基会10年来主导项目地位的改变。这种变化符合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和全社会的利益。希望工程产生和发展于90年代的中国。这10年,正是我国政府致力于扶贫攻坚和实现普九目标的10年。政府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通过财政拨款用于资助失学儿童和贫困地区教育的专款数额已远远超过我们所筹集的资金;“春蕾计划”、“烛光工程”等公益项目和社会上自发性的捐资助学、助教活动广泛出现;贫困地区经济、教育水平和人民生活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希望工程筹资救助的效用和地位已经弱化,继续把“救助因贫失学儿童”作为全局性的工作目标也已不合时宜。我们还应当看到,希望工程已经渡过了它的鼎盛期,如果继续一味去追求筹资资助规模,不能增添新的光彩,而只会不可避免地面对管理成本的加大而边际效应递减的现实。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队伍疲惫而出现的管理懈怠,捐款“体外循环”,管理不善而使希望工程蒙辱,社会上腐败之风的侵蚀,如香港《壹周刊》那样心怀不善者的恶意诽谤和觊觎,都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直到今天,希望工程在人们心中还是比较完美神圣的事物,在社会对希望工程管理质量的要求近乎苛刻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局部的恶性事故的出现,都可能使希望工程的崇高声誉毁于一旦,万劫不复!假如真像一些媒体渲染的那样“希望工程成了‘豆腐渣’”,那时候,我们就不再是成就了一项光辉事业的功臣,而是毁灭了一种神圣的罪人;不是上天堂,而是下了地狱了!希望工程在每年教育投资总盘子里的比例还不足千分之一,它的综合社会效益远远超出了教育投资效益本身。由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主持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显示:一方面,“希望工程已经成为保障贫困地区儿童得以继续学业、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希望工程“提高了社会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意识”,“唤起了全社会扶危济困的爱心,改善了社会风尚”,“为发展我国民间公益机构和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力的民间公益事业”。中国青基会作为一个关注社会发展、注重社会服务效率的社会团体,要把“研究发现、实验创新、宣导影响”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通过研究,前瞻性地发现某种社会问题,还要通过实践,创造解决问题的模式,而最终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示范、宣传,唤起社会的重视,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以求全面解决问题。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希望工程,应该说,希望工程已经圆满实现了这一目标,实施战略重心转移是理性的选择。希望工程不再直接接受救助失学儿童捐款之后,对社会公众捐资助学的热情应继续支持和保护。对有意为贫困地区儿童助学捐款的人,我们将介绍其直接与有关学校联系,通过学校安排助学对象。这样做,减少了捐款的中转环节,也方便了捐款人与受助学生的联系,有助于青基会把力量放在巩固希望工程已有的成果上,即从200多万受助生中选拔“希望之星”,继续资助和培养;在7000多所希望小学中开展更大规模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捐建“希望网校”,开展远程教育,配备三辰影库音像电子馆。希望工程战略重心转移还有助于我们把力量更多地投入到管理和监督上来。今年,我们已开始对现存的希望工程地(市)县基金进行全面清理;对“体外循环”并擅自冠名的“希望小学”的清查工作,也于近期部署和展开。我们将更加严格希望工程的名称保护,强化希望工程筹资、资助的管理,积极配合希望工程全国监察委员会和政府、社会监督部门的监察,对一切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一概严肃对待,绝不姑息。要以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希望工程健康、顺利、安全地实施战略重心转移。希望工程战略重心转移所包含的另一重要目标,是对希望工程进行总结和研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康晓光研究员所著《创造希望棗中国青基会研究》和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已在希望工程研究评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正着手进行“希望工程10年”系列活动的筹备,包括第三部门研究,召开国际研讨会,编辑10年丛书等。希望工程是共青团、青基会系统与全社会共同创造的一笔巨大财富,要通过总结研究,回溯10年追随中国社会变迁而艰难发展的公益事业的轨迹,明晰公益事业、公益机构在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运行中的地位作用,营造第三部门的发展环境,提出中国青基会以及中国第三部门未来发展的方向及战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摘自日在第八次全国希望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附录: 实施重点转移 创新助学模式今年是希望工程10年,据本月初发布的《1999年中国青基会工作要点》披露,今年,希望工程将开始实施工作重心的转移,即由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移到对希望工程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和对希望小学的后续扶持上来。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记者:请问提出希望工程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和具体内容是什么?徐永光:希望工程实施10年来,已经累计资助了200余万名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由于政府扶贫、普九力度的加强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失学儿童的绝对数和失学儿童的比例都在逐年下降,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对社会的资助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青基会提出了希望工程工作的重心转移。今后,希望工程工作还有两项重点:一是面向200多万希望工程的受助生,对确有培养前途的进行跟踪培养。二是面向7000多所希望小学,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进而提高希望小学的教育质量,使之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中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我们已经设立了“希望之星奖学金”,资助近500名希望工程优秀受助生上中学和大学;在上海郊区建立“希望工程全国农科教基地”,对希望小学教师进行培训。记者:希望工程工作重心转移后希望工程的资助项目和资助方式是否也有相应的调整?徐永光: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青基会,包括省级的青基会,仍然接受社会各界向希望工程的深化项目,如“希望之星”、“教师培训”、“希望工程全国农科教基地”等项目的捐款;为继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中国青基会、各省青基会仍将继续筹集希望小学捐款。调整比较大的是结对救助失学儿童。现在的方式,是捐赠者向青基会捐款,青基会负责落实。调整后,是青基会提供贫困地区小学的名单,由捐款人直接与学校联系,捐款人通过学校直接向受助儿童提供资助。这种调整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青基会系统不再面向社会就救助失学儿童进行大规模的动员募捐;二是不再直接接受社会救助失学儿童的捐款;三是在社会与受助儿童中间,青基会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不再承担助学金中介管理机构的责任。记者:对失学儿童的捐助方式进行这样的调整有什么积极意义?徐永光:调整对失学儿童的捐助方式,首先是广大捐赠人的要求。希望工程历时10年,激发了社会捐资助学的热情,形成了“一助一”的捐助模式,其管理规范已为社会认同和掌握。同时,这种捐助方式,从捐助者捐款到失学儿童复学,需要经过全国、省、地市、县、乡、校六个环节,对管理环节中情况和问题的反馈,同样需经六个环节。由于中间环节多,操作复杂,难免影响工作效率和造成捐款人和受助生之间联系不畅。因此,广大捐赠者和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都要求我们对捐助方式进行调整。实际上,成千上万的捐款人早已在这样做了。相比较而言,这种方式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其次,捐受双方经由学校直接联系也符合国际惯例,对于创造助学新模式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捐资助学的热潮,也具有积极意义。(原载日《中国青基会通讯》)
志愿者劝募行动:最忆“行路上北京”
把热心人士组织起来希望工程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到去年,全国性大规模的劝募活动搞了三次。第一次是1992年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第二次是1994年的1+1助学行动;第三次是从去年开始的最后一轮劝募行动。今年的志愿者劝募,是最后一轮劝募行动的延续。去年的劝募行动,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配合,三大行几万个网点为希望工程开放。我们对去年的工作部署寄予很大的期望,但结果不尽人意。以我们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展的“百万企业献百元”活动为例:全国大约发出了300万封信,收到捐款仅有2万多笔,不足百分之一;捐款也只有1200多万。我们觉得奇怪,难道一个工商企业连100元都捐不起吗?假如一个企业捐100元,这项活动就可筹集3个亿以上。经过调查分析,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是工作没有做到家。我的一个朋友是企业经理,也没有捐过款。他对我说:我当然非常支持希望工程,不要说捐百元,捐几千也没有问题.没有捐款的原因就是一条:捐款太不方便。再举一个例子,去年我们从电脑里随机抽样向几千名捐款人进行调查,结果90%的捐款人都表示愿意再次捐款。但是,我们实际接受的个人捐款却在下降。原因在哪里?回答还是不方便。摆在我们面前是两个反差很大的事实。一方面公众中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捐款热情,希望工程还有丰富的未开发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花了那么大的代价做宣传,做广告,发募捐信,捐款却上不来。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希望工程管理机构和捐款人之间,缺少或者说断了一个重要环节棗就是志愿劝募者。从中国青基会到省青基会,到市、地、县团委,目前基本承担着希望工程的资金管理、救助管理工作;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基本没有或者很难做到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出去募捐上。向社会的募捐,主要通过媒体宣传或者依靠并不很深入细致的活动。我们的工作触角远远没有到达可能为希望工程提供捐款或其他资源的每一个单位和个人。一句话,希望工程的资源存在着大量闲置和巨大浪费。大家都知道,现在工商企业为了占领有限的市场,竞争那么激烈。一个爱多VCD,付给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费就达2.1亿。而希望工程的品牌,已经家喻户晓,在社会上有崇高的信誉;我们又是独家经营,别无分号,没有人和你抢资源。拿不到捐款,原因就是工作不到家,方法不对路,更重要的是缺乏竞争意识。一个企业如果开拓不了市场就会没饭吃,假设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筹不到捐款也没饭吃,局面就不会是今天这样。希望工程实施9年来,聚集了一大批热情的支持者。他们当中,有的是自己主动捐款;有的不仅自己捐,还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捐。有一位老同志叫王遐方,70多岁了,去年,他一个人跑了229天,劝募到20万元,在云南建设了一所雷锋希望小学。今年4月8日,他作为首批志愿者开始新的劝募行动。昨天,他拎着沉甸甸的一包钱来到青基会,说已经劝募到2万多元。这样的热心人士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的目的,就是把他们组织起来,成为希望工程管理机构和捐款人之间的桥梁。对于各级团组织和希望工程实施机构来说,志愿者劝募与以往的募捐活动的根本区别是,过去我们是直接动员广大公众,面向每一位捐款者;现在,我们是动员希望工程的积极分子,授予这些积极分子向他人募捐的权利,让他们去宣传、去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希望工程中来。这样一来,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力量就会增加十倍、百倍、千倍。更重要的是,志愿者还负有为捐款者服务的责任。志愿者要完成收款、到银行捐款、把收据送给捐款人的全部捐款过程。这就大大方便了捐款人,使他们能在家中、在办公室和生产学习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爱心。遵循国际惯例通过志愿者进行公益募捐,不是希望工程的独创,而是世界上公益募捐的惯例。大家知道的去年香港17名义士行路上北京为希望工程筹款,就是对我们这次志愿者劝募行动的直接启示。这些义士徒步从香港走到北京,行程2800多公里。有一位名叫袁布的退休老工人参加行路,他的女儿在香港募捐。她女儿的劝募信是这样写的:如果我父亲走10公里你捐1元钱,那就请您捐280元;如果我父亲走1公里您捐1元钱,那就请您捐2800元。结果袁布老人的捐款超过了10万港元。整个行路上北京的志愿者共为希望工程筹款2000万元,建了100所希望小学。今年初我到美国考察,访问了罗彻斯特一个叫联合之路的公益机构。这个机构每年都要在大公司开展劝募活动。比如他们到柯达公司劝募,首先通过公司的志愿者设立一个工作站,由工作站在公司职工中开展劝募活动;在向个人劝募的同时,也向公司劝募。去年,这个组织在柯达公司劝募到830万美元,其中个人570万,公司260万。受此启发,中国青基会在志愿者劝募活动开始以后,也在一些共青团之外的机构设立了劝募工作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设站,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同志知道消息后成为1号志愿者;通过在北京市电信局设站,短短一个月时间,该局职工捐款就达到120万元。最近,我们还与全国有线电视台协作体签署协议,除了在该协作体的100多家有线电视台播放劝募广告外,还将在各个台设立劝募工作站。有线台的观众可以直接到那里报名成为希望工程志愿者。通过在共青团以外的一些机关、企业、机构设立工作站,对于扩大志愿者的招募规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各地都能重视这一点。同时,在共青团系统内,也不只是在省、地、市、县、区等地方团委设立工作站。可以像鞍山市那样,在有条件的基层团委设站,扩大宣传和招募志愿者的辐射面。实现两大名牌联袂近年来,共青团创造了两个社会上有影响的名牌。就是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这两项活动有许多共同点。它们都是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产物。这两项工作使共青团不再囿于组织自身的封闭,而是面向社会、面对公众和青少年的需求,吸收海内外的资源,直接参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在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好评。希望工程和青年志愿者还是共青团走向开放、与国际接轨的成功典范。今天,我们把希望工程和志愿者这两个共青团创立的名牌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的成功对于其他公益机构具有示范作用,它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希望工程本身。大家都已知道,志愿者劝募行动是希望工程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募捐活动。它既是全新的概念,又是最后一搏,也正是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青基会系统施展才干的机会。只要努力去做,任何一个哪怕经济再落后的县,也不可能招募不到几名志愿者,找不到几个有能力捐款的企业或个人。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是全省最穷的地区,就是这个地区,希望工程的捐款超过了2000万元,这个数字比一些省的捐款还要多。广西是经济落后的省份,但去年百万企业献百元活动的捐款名列全国第1名。这些事例都说明,同样一个版本的希望工程,同样的政策条件,何以在各地差距这样大?差距就在省、地、县共青团和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上。(摘自1998年在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不辱光荣使命 实现自我完善
中国青基会正处于重要转型时期。我们既要把救助失学儿童继续作为工作重点,又要服务全体青少年;我们的工作领域既要面向教育,又要向科技、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多领域拓展;我们的机构既要继续发挥公共筹款机构的优势,又要体现民间基金会、公共筹款机构、社会团体的综合职能。承前启后,再创辉煌,把一个信誉卓著、实力雄厚、制度完善、人才荟萃、朝气蓬勃,初具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中国青基会带入下一个世纪,是我们的崇高历史使命。8年来,希望工程以科学的运作方式、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机制、卓著的救助成果,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已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这是中国青基会的宝贵财富。但是,希望工程独特的筹资资助方式,使我们在“取诸社会、用诸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没能给机构积累必要的发展资金。按照目前救助计划的安排,中国青基会在支出全部捐款后,有形资产几乎为零,而希望工程巨大的无形资产也并未与机构紧密联系。中国青基会尤如“运载火箭”把“希望工程卫星”送上了天,自己又回到地面上。希望工程进入冲刺攻坚阶段的时候,扭转这种状况,已是刻不容缓。首先,要通过希望工程效益评估、青基会机构研究以及有效的宣传,扩大中国青基会的知名度,把希望工程的品牌效益转化为机构的无形资产。同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实现资源转换,把机构的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换。我们已经着手进行一些具有高无形资产附加值的项目开发;通过无形资产投资形式获得了一些公司的股权。要本着互利互惠和符合机构宗旨的原则,寻求合作伙伴,进一步进行无形资产的开发,转化出物质财富,提高机构的综合实力。中国青基会机构实力的增加最终将取决于形成自己的基金,并对既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增值,为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我国公益信托法律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我们将在理事会建立“资产管理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著名的法律、金融、财务、资产管理专家为我们提供咨询指导;中国青基会的资产管理部门要按照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遵循“合法、安全、有效、流动”的原则,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把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进而为中国青基会的资产实现全面托管做准备。培育新的增长点希望工程作为中国青基会的支柱项目,鲜明地体现了机构的宗旨,在中国青基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希望工程毕竟是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也没有涵盖机构宗旨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在大力推进希望工程的同时,培育和开发新的骨干项目,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中国青基会长远利益所在。希望工程的实践给我们以启示,选择开发新的骨干项目,必须遵循六个基本原则。一是符合机构的宗旨;二是配合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三是赢得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参与;四是满足青少年群体的需求;五是有利于树立机构的品牌;六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运作方式。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符合这六个原则的项目,一定是有生命力的。在研究和培育新项目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把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在项目选择上要特别重视那些无形资产含量高、能够成为中国青基会新的资源增长点的项目。坚持以法治会我国的社团立法尤其是基金会法律制度建设比较滞后,又因为公众的社会公益意识还比较淡薄,我国公益社团的发展还处于初级的、缺乏理性的阶段。处于这样的阶段,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我们的工作做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机构的发展,还会影响公众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信心。因此,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以法治会,是中国青基会健康发展的明智选择。今后三年,我们要继续遵循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的指导思想,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以下六个方面的制度。一是希望工程的管理和监督制度。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希望工程实施管理规则》,严格规范系统内外的行为,广泛开展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希望工程冲刺攻坚的顺利进行,维护希望工程的崇高声誉。二是中国青基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根据国家新颁布的事业机构会计制度和中国青基会事业发展、机构转型的要求,将财务核算的制度化和电算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中国青基会的人事管理制度。要健全吸纳、培养和凝聚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实现个人利益与机构利益、个人发展与事业发展的和谐统一,使机构人才荟萃,保持活力。四是机构人员的廉洁自律制度。在财、物管理上,要切实做到“五透明、五不准”,即财务管理透明,不设任何形式的“小金库”;收益分配透明,不以职务和工作之便获取工资以外的收益;物资管理透明,不以捐赠物资或政策性特许物品为个人牟利;资产运作透明,不谋求任何与机构相关的个人投资收益;资助管理透明,不利用分配资助款的权利收受任何礼品。五是资产管理制度。要适应机构资产运作方式的转变,将机构的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将资产的保值增值、效益分配和资助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到管理序列中来,通过专业化、科学化管理,保证资产运作“安全、合法、有效、流动”。六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要通过集思广益、专家论证和其他任何必要的方式,使中国青基会做出任何一项重要决策,采取的任何一项重要步骤,都有科学的依据,都比较符合实际,都能促进事业的发展。扩大国际交流希望工程8年的高速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8年来 ,希望工程“对外开放”的特征也很明显,在全部捐款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海外和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机构。希望工程还得到了联合国机构的高度评价和支持。中国青基会应进一步加强与海外机构及联合国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面向海外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争取更多的海外资金支持国内的公益事业,提高机构的国际化水平,使中国青基会逐步在世界知名基金会中踞有一席之地。提高机构的国际化水平,需要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互访、研修、培训等方式,运用INTERNET等信息化手段,提高机构工作人员适应国际化的能力,提高中国青基会在国际上的声誉。今后三年,我们要继续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展“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的表彰奖励活动。明年与雷理国际这一知名的国际青年机构共同举办“’98雷理中国远征行动”。在中国青基会创建和希望工程实施10周年的时候,召开“希望工程与中国公益事业”国际研讨会,并通过联合国机构的推介,让希望工程走向世界。展望计划是中国青基会为海外学人服务的常规项目,要根据海外人才交流的新的动向,采用新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实现组织创新在社会变革中发育起来的中国青基会,只有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实现组织创新,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本届理事会期间,中国青基会为了从组织上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样需要建立一个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职责更加分明、运行更加灵活有序的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由理事会决策系统、理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系统、理事会秘书处执行系统、秘书处项目运行子系统,以及与中国青基会密切合作的省级青基会系统构成。理事会是议事决策机构,担负着制定方针政策,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领导中国青基会完成各项任务的职责。本届理事会新设立的专门委员会是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以研究、咨询为主要职能的工作系统。专门委员会由理事和非理事专家组成,以更好的发挥理事和各界专业人士的作用,提高理事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理事会秘书处作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要认真执行理事会的决议,努力履行机构的宗旨,同时,也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合理设置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秘书处项目运行子系统,是中国青基会工作手臂的延伸,活跃在青少年教育、文化、科技和社会服务的最前沿,与市场接轨,与青少年密切联系,要成为机构新的资源增长点。省级青基会与中国青基会有以希望工程为纽带的“血缘关系”。希望工程事业不仅推动了省级青基会的建立,并使全国青基会系统血肉相连,荣辱与共。就机构而言,我们有着相同的性质、宗旨、任务,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今后三年,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整体性、规范性、合法性”原则,形成合力,完成希望工程冲刺攻坚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们也要着眼长远,开辟为青少年事业服务的新领域,开展新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摘自日在中国青基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冲刺攻坚 再上高峰
中国青基会推出希望工程,至今已7年多时间了。7年多来,全国各级团组织和希望工程工作者积极努力,用爱心和汗水为希望工程培土奠基,动员社会力量为希望工程添砖加瓦,使这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可喜的发展局面,为协助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希望工程已进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廓清思路,统一认识,顺应形势,把握规律,把希望工程推向冲刺攻坚的新阶段。希望工程发展的新阶段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成功地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筹资与救助活动,推动希望工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就是,1989年到1991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年到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年到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在第一阶段,我们根据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渴望读书的需求、我国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和政府关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方针,经过深入调研和救助工作试点,确定了希望工程的名称、宗旨和任务,通过广泛宣传,开始启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初步树立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我们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和“1(家)十1助学行动”,创造了捐受双方结对挂钩、定向资助的模式并不断完善,推动了希望工程迅速蓬勃发展。资助失学儿童从第一阶段的不足4万名猛增到101.5万名,援建希望小学由17所增加到749所。多数省(区)和一大批地(市)县建立了希望工程基金,直接开展筹资与救助工作。希望工程声誉鹊起,家喻户晓,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显现出超乎预料的积极作用和综合效应。第三阶段,在事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大量建立的地(市)县基金带来的管理不严的隐患,强调加强管理对于希望工程发展的重要作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1995年确定为希望工程管理年,决定向管理要效益,以质量求发展。主要是对地(市)县基金进行规范化管理,撤销全部县级基金和多数地(市)级基金,实现希望工程基金的高层、集中管理;制定实施《希望工程实施管理规则》等一系列工作规范;接受政府审计,接受希望工程监察系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两年来,通过加强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希望工程事业的发展。截止1996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9.78亿元,救助失学儿童154.9万多名,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希望工程,在本世纪末基本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之前,必然要经过冲刺攻坚阶段,攀上新的高峰。冲刺攻坚的条件7年来,我们在实施希望工程的实践中,始终注意宏观把握、中观策略、微观运作,并不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一是根据社会需求设计项目实施内容和推进步骤,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和广泛赞誉。全国人大工作报告、国务院《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教育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文件等都写了希望工程。国家教委认为希望工程“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动员人民参与办教育的一种极好形式”,并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予以支持。广大干部、职工、教师、军人、农民、学生、个体劳动者和港澳台及海外各界善心人士支持希望工程的热情日益高涨。希望工程已成为当今社会捐资助学的代名词。参与希望工程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二是依托共青团组织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作系统,锻炼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希望工程工作者队伍,并凝聚了一大批各界热心人士,形成了希望工程志愿者群体。三是建立了希望工程的工作和发展机制,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这就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筹资机制,以管理为生命的自律机制,以信誉为根本的监督机制,以反馈为纽带的动力机制,以资助为中心的运作机制。实践证明,这些机制有效地将需求告诉捐方,把爱心送给孩子,以希望回报社会,足以把希望工程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四是经过不断总结,形成了《关于加强希望工程管理的若干意见》、《希望工程实施管理规则》、《希望工程实施机构会计核算制度》等一系列完整配套的管理与操作规范,建立了希望工程计算机信息系统,特别是经过近两年的集中强化管理,消除了隐患,提高了信誉,涵养了资源,增强了后劲。冲刺攻坚的时机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里,我国政府正致力于实现两项宏伟目标,这就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消除贫困。我国的“普九”工作成绩斐然,到1996年,全国在校小学生1.32亿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但是,要实现适龄儿童入学率99%以上,在校小学生1.35亿人的“普九”目标,还有300多万名适龄儿童徘徊在校园之外,他们多数集中在贫困地区,“普九”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全国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1996年的5800万。但是,由于贫困人口多集中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边远地区,脱贫难度很大,近年来贫困人数减少速度明显下降。为了确保《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现,去年中央专门召开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再次表明到本世纪末基本消除贫困的决心,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普九”和扶贫开发都已进入攻坚阶段。希望工程一向以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继续学业、协助政府实现“普九”目标作为自己的社会定位和公众形象,因而也被中央列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成功做法加以肯定。可以说,希望工程横跨于“普九”和扶贫开发这两项攻坚任务之间。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组织冲刺攻坚,为“普九”和扶贫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既是政府的要求,也是社会的期望,更是我们的责任。应该看到,“普九”和扶贫攻坚在向希望工程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希望工程冲刺攻坚提供了极好机遇。冲刺攻坚的影响我国人民素有捐资兴学助教的优良传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呼唤这一传统美德的回归。几年来,希望工程正是在这样的道德基础上,倡导爱心与奉献,致力兴学与育人,培植了关心他人、共同发展的时代风尚。许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把支持希望工程同时作为向自己的成员、职工、学生和子女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和载体,引导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国情,培养他们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思想情操和道德素质。希望工程已成为我国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鲜艳的旗帜。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发挥希望工程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组织冲刺攻坚,把希望工程推向更大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事物总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按照自身的规律发生、发展的。要把事业推向前进,做得圆满,就必须顺应形势,抓住机遇,把握规律,因势利导。基于上述背景,组织冲刺攻坚,把希望工程推向更大发展的第四阶段,既顺应了形势,抓住了机遇,又符合事物发展的自身规律。我们要再次一搏,切莫坐失良机。(摘自1997年4月在第七次全国希望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附录: 别让美好愿望失之交臂日前,中国青基会宣布,希望工程进入实施以来最关键的时期棗冲刺攻坚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开展本世纪内的最后一轮劝募行动。这一举措,引起了千千万万关心参与这项事业的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就此,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问:希望工程进人冲刺攻坚阶段的背景是什么?答:从1989年至1996年的8个年头中,希望工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9年至1992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年至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年至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健康发展,截止1996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9.78亿元,救助失学儿童154.9万多名,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希望工程实施8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性循环的实施管理体制,为希望工程向新的高峰冲刺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58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两项宏伟目标,扶贫开发和“普九”都已进入攻坚阶段。作为横跨于扶贫和教育两项事业的希望工程理所当然应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冲刺攻坚。这既是政府的要求也是社会的期望。应该看到,扶贫攻坚和“普九”在向希望工程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希望工程冲刺攻坚提供了极好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问:请您具体谈谈希望工程冲刺攻坚阶段的目标是什么?答:希望工程攻坚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是: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实现累计救助失学儿童250~30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6000所,为协助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消除贫困做出更大的贡献,到本世纪末基本完成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历史使命。依据这一目标,在冲刺攻坚阶段,我们必须把加大筹资力度和扩大资助规模作为主攻方向。1997年是关键的一年,我们将组织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大规模劝募行动,做到全社会动员,多渠道筹款,大规模救助,力争实现全国筹资5亿元,资助失学儿童3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1000所以上的年度目标,为后几年的发展打下基础。问:为什么现在就提出“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答:把“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作为攻坚阶段的动员口号,是经过认真调查论证后确定的。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我们组织过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劝募行动,即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和1994年“1(家)+l助学行动”。两次行动的力度和覆盖面都很大,使希望工程家喻户晓,许多个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多次捐款。在“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中,对于希望工程既有支持者来说,我们希望他们能再次奉献爱心,而不必长期承受捐款压力;对于那些尚未捐过款的个人和法人单位来说,希望他们能慷慨解囊,以免一种美好的愿望失之交臂而抱憾。需要说明的是:“最后一轮劝募”之后,并不意味着希望工程救助工作的终止,而是指中国青基会不再进行大规模的筹资宣传动员。对于机构和个人的自愿捐款,我们仍然非常欢迎并由衷感谢。问:那么请问,你们用什么方式和措施来推动最后一轮劝募行动实现既定目标呢?答:为便于社会公众参与支持希望工程,进一步增加希望工程的公信度,我们在技术手段上有了重大突破,即依托商业银行受理希望工程捐款。受中国青基会委托,中国建设银行各营业网点将开设希望工程捐款受理点,这不仅是今年劝募行动的重要条件,而且将继续到本世纪末希望工程结束。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开展“希望工程百万企业献百元”活动,是实现“最后一轮劝募行动”预定目标的关键性举措。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抽样调查,我国已有16.9%的企业法人为希望工程捐过款;鉴于为希望工程捐献100元并不会给企业增加很大负担,故有38.6%的企业法人表示愿意参加该项活动。还有,中国青基会已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开展的“全国青少年爱心储蓄”活动,在“最后一轮劝募”中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支持希望工程和扶贫开发事业,全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投入了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充分显示出他们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这一创举将为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增添光辉的一页。问:中国青基会如何保证此次行动的顺利推进?答:大发展、大推动的同时必须强化管理,强化监督,这是希望工程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日前,中国青基会已将希望工程进行了服务商标注册,这对于希望工程事业在法律保护下规范运作、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次“最后一轮劝募活动”中受理希望工程捐款的机构,除国有三大银行外,我们只授权到省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其他任何未经中国青基会授权的单位和个人,都不能直接收受希望工程捐款。劝募行动结束后,要进行普遍的审计监察,不允许任何未经授权的单位和个人接受和留存希望工程捐款。对于一些假希望工程之名营私谋利的非法行为,我们将运用法律手段,严肃处理,以维护希望工程的崇高声誉。(原载日《中国青年报》)
1994年,是实施希望工程的第五个年头,也是推动力度最大、社会影响最强、工作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年初,中国青基会以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家庭年”为契机,适时推出“希望工程1(家)十1助学行动”,号召一切有经济能力的家庭结对救助失学儿童。同时,以“跨世纪的钟声棗希望工程大型义演”为先导,掀起了捐资助学的宣传浪潮。由邮电部发行数百万枚“希望工程专用邮资明信片”,为社会各界参与希望工作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渠道。“1(家)十1助学行动”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从中南海到地方,从各级党政领导到普通群众,从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到部队学校以及许多海外机构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仅中国青基会全年接受的捐款,就超过12万笔,是前4年捐款总笔数的4倍,捐款总额为7091万元。从各地情况看,去年也是推动力度最大的一年,通过多种有效形式,进一步扩大了筹资和救助规模。加上京、津、沪以及铁路、民航、中直和中央国家机关系统的全面介入,使这一年省级希望工程机构接受捐款首次大于中国青基会。筹资数额增加幅度较大的省(区)有湖南、新疆、山西、海南、山东、江西等省(区),一些省去年筹资额是前几年累计的数倍。全年总计,中国青基会和省级机构接受的希望工程捐款达到1.8亿,5年累计接受捐款总额达到了3.85亿。地(市)县接受的捐款统计不全,如果加上,总额在4亿以上。1994年,我们提出在原有54.9万救助规模的基础上,新增救助名额50万名,使总规模达到百万,希望小学建设,在原有204所的基础上新增100所,达到300所。截止12月31日,实际完成结果是:全年共救助失学儿童46.6万名,当年救助额接近前4年的总和,总规模达到了101.5万名。建希望小学的总数量达到749所,其中已建成407所、在建342所。这里需特别提出,在有救助任务的26个省(区)中,去年有14个省(区)完成了当年救助任务,其中超额幅度较大的省,有安徽、江西等7个省(区)。同时,许多省区在希望小学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1994年,希望工程实施工作向纵深拓展。我们成立了希望小学联谊会,7个联谊片中,有6个片的23个省(区)开展了交流、观摩和研讨活动;在希望小学建设的研究方面,我们组织北京大学研究生们进行了大型调研活动,调研成果已结集出版。1994年,我们还将希望工程园丁奖的表彰奖励规模扩大到1000名,使它成为一个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奖项;由希望工程城乡手拉手活动引申的手拉手互助活动也已在全国城乡少年儿童中蓬勃展开。总之,希望工程积5年之功,尤其是1994年的全方位推进,加速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希望工程不仅已经家喻户晓,成为海内外最有影响的社会公益事业,而且,支持和参与希望工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它不仅对于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所有投身这一事业的人们,能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忠诚奉献,播种希望,收获未来,为人民、为社会做了有益的事情,应该感到无尚的荣光。为了表彰奖励和充分肯定那些默默奉献于希望工程事业的工作人员,中国青基会设立了“希望工程建设奖”,同时,准备为每位专门从事过希望工程工作,并且富于敬业精神的人员,颁发“希望工程建设者”证书。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希望工程的今天,他们的名字应当与这项崇高事业一起载入史册。回顾希望工程1994年的工作,不仅有成功的喜悦,还有沉重的压力和深深的忧患。应该看到,希望工程的发展是超乎常规的,我们在推动社会,社会也在推动我们,它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1990年,在团中央制定“八五”规划时,我们提出希望工程到1995年的目标是:救助10万名失学儿童,建设30所希望小学。实际上,到1994年,这个目标已被突破10倍、20倍。这种超常规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某些方面的失衡。主要是急剧膨胀的救助规模、不断扩大的实施范围,使管理控制达到了承受的极限。希望工程的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存在着隐患。正视这一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拿出有力的措施,把握健康发展的方向,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摘自O日在第五次全国希望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附录: 书本费涨了怎么办?近日,中国青基会对希望工程的资助标准进行了调整,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问:受助儿童的助学金标准为什么要上调?答:希望工程实施以来,对受助儿童的助学金上调过两次。日以前,助学金标准为每名受助儿童每学期20元,完成小学学业以平均资助5年计,需捐款200元;1993年9月,每学期助学金上调至30元;从今年起,又调到每学期40元,至小学毕业的助学金需400元。如果您现在要参加结对救助,就需要按400元的标准捐款。对助学金标准进行调整,主要是因为物价上涨,小学生书本费负担增加。受希望工程资助的儿童家庭都很困难,如果提供的助学金不够他们支付书本费,他们可能又要失学。因此,调整助学金是必要的,这种调整今后还要根据情况适时进行。上调助学金,是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并由中国青基会理事会全体会议做出决定。从现在开始,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工作机构都要按照新的助学金标准接受捐款,并在9月1日新学期开学时,按新标准下拨助学金。问:助学金标准上调后,以前参加结对救助的捐赠者是否应补捐上调部分?答:助学金标准调整后,原来按照200元或300元参与结对救助的捐赠者可以补捐上调部分;若没有补捐,我们将用基金增值部分和结存捐款予以补充。问:捐赠者捐赠的结对款在安排使用后若有节余,是怎样处理的?答:失学和即将失学的儿童,以低年级居多,也有一部分高年级学生。希望工程助学金标准已从1992年的每期20元,调整到今年的40元,同时,我们在下拨助学金时,还要按照助学金的10%匹配受助学生的复信经费。因此,连续资助5年使低年级学生完成小学学业,我们接受的捐款是不够支出的,尤其是原来按200元或300元标准捐助的。这个缺口可以通过资助高年级学生毕业后的节余资金来弥补。有亏有余,以余补亏,大体保持总体上的平衡。问:为什么捐资援建希望小学的标准要下调?答:以前,捐资援建希望小学的标准为50万和20万元以上。前者为全额资助建设,后者需要地方政府匹配一部分,当地群众筹集一部分。从1995年开始,我们把捐款标准主要放在20万元,同时又提出捐资10万元的新标准,用以改造贫困地区乡村小学危旧校舍,改建后的学校也命名为希望小学。80年代中期,全国农村中小学的危房面积为4000多万平方米,至目前,还有1500多万平方米。大量改造农村小学的危旧校舍,体现了希望工程“雪中送炭”的原则,受到了贫困地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建校资助标准下调是为了扩大希望小学建设的受益面。问:今年希望工程又推出了哪些新的资助项目?答:希望工程已资助上百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我们发现,这些已经上学读书的孩子几乎看不到课外读物。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但能上学,而且有丰富的课外读物作为精神食粮,中国青基会在全国数十家出版单位的支持下,隆重推出《希望书库》项目,精心选编印制每套容纳500册图书的大型丛书,捐赠给1万所贫困地区的学校。《希望书库》的内容是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选编的,具有小百科全书的性质。农村儿童循序渐进读完整套书库后,可以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有初步了解,可以得到健康成长的综合营养,能够对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树立信念。一套套希望书库,将惠泽一片片乡土,造就一批批人才。个人或团体向中国青基会捐3000元人民币,就可将一套《希望书库》赠予一所农村学校。这套《希望书库》是以捐款个人或团体的姓名或名称命名的,命名将烫金印制在全套书库500本书的封面上端。问:除了接受捐款,希望工程是否接受捐赠物资?答:除了接受捐款,希望工程欢迎海内外企业界捐赠物资。所捐赠的物资有的可以直接用于贫困地区的学校,有的可以用于奖励贫困地区的优秀教师。中国青基会新成立了“希望工程捐赠物资管理调剂办公室”,将对一些捐赠物资进行调剂以最适合于贫困地区教育需要的方式投入使用。(原载日《中国青年报》)
1(家)+1助学行动:将救助进行到底
1994年是联合国“国际家庭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希望工程的推动与发展中,千百万家庭的参与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决定以“国际家庭年”为契机,向全国推出以千百万家庭为参与主体的“希望工程1(家)十1助学行动”,使希望工程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深入人心。“1(家)+1助学行动”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或以家庭的某一成员出面资助一名(或多名)失学儿童。据概算,我国城镇家庭在7000万个以上,经济状况好的比较好的约为5000万个。这意味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家庭参与,今年就可以实现50万的救助目标。为支持和推动“1(家)+1助学行动”的开展,邮电部决定,今年3月在全国发行一枚“希望工程助学行动”特种邮资明信片。明信片印有“希望工程结对救助报名卡”,凡愿意参加希望工程结对救助的家庭和个人(也包括集体和单位),只需在当地邮局购买一枚这种明信片,填写好报名卡交邮局寄出,并汇出相应的救助款即可。我们收到明信片和汇款后,即根据捐款人的意愿,为其安排一名需要救助的孩子与之结对,建立救助联系。以发行希望工程邮资明信片为抓手,展开“希望工程1(家)+1助学行动”是希望工程筹资与救助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使希望工程突破了过去只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和个别直接接受捐款的模式,以遍布全国的数万个邮政网点为报名点,为捐款人特别是要求结对资助的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希望工程的规范便捷的渠道。这是“1(家)十1助学行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1994年,我们要做到救助规模在过去4年50多万名的基础上翻一番,关键在此一举。“助学行动明信片”规定的捐款方式为两种,一种是一次性捐款300元,一种是分期捐款,第一次捐30元后,在两年内捐足300元。收款单位是固定的,即中国青基会。我们原则上按哪里来哪里去的办法,向各省(区)分配名额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少女强化等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